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

风险管理与保险精选(九篇)

风险管理与保险

第1篇: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

关键词:社会风险管理;商业保险;功能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8-0058-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8.13

现阶段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转型期也随之而来,各式各样的风险也随之出现,使得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因此研究转型期中国的社会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研究社会风险,首先必须正确认识风险,研究社会风险。通常情况下,研究风险的方法有不确定性和损失性两种视角,其中风险的本质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本文研究的社会风险,其内涵是社会损失的不确定性。

商业保险在整个现代保险制度中是一支十分重要的生力军,由于商业保险覆盖面巨大,其本质又是安全保障,决定了商业保险对公共利益有着重大影响。商业保险以其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与平台,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和扩大再生产,对保障个人及其家庭财产安全、生活安定、人身健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社会管理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集中而突出显现为经济的助推器和社会的稳定器。

一、案例分析

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一个整体,风险社会体现的尤为突出。作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社会整体中的某一部分,任何一个个体在遭受风险与损失以后,都会影响到其他个体,致使其他个体同时遭受风险与损失。

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狭义的社会风险所指的社会损失有其特定内涵,例如外敌入侵等国家整体需要面临的政治风险,这是国家损失,不属于社会损失;党派冲突、,这是政治损失,不属于社会损失;经济萎缩、通货膨胀,这是经济损失,不属于社会损失;银行倒闭、股市暴跌,这是金融损失,也不属于社会损失。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损失、政治损失、经济损失、金融损失等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社会损失,所以社会风险爆发更具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需要更为广泛的关注风险社会中方方面面的内容[1]。

(一)成都公交车燃烧案例

2009年6月5日8时25分许,成都北三环附近一辆9路公交车发生燃烧,致27人遇难72人受伤,证据显示,事故系有人携汽油上车引起①。事故发生之后,成都市人民政府、市交委、公交集团及卫生局等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应对灾难,积极善后。同时,沈阳、北京、武汉、杭州、重庆、广州等地则对本地公交系统安全隐患展开了大排查。

此次成都发生的公交车燃烧事件,引起了全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将大众的视线一下转移到了公共交通安全的问题上。人们在目睹事故现场的悲惨场面之后,也引起了对现代社会中社会风险管理话题的广泛关注与自我保护意识的苏醒。

(二)甲型H1N1流感肆虐的警示

2009年4月,墨西哥爆发“猪流感”,造成该国多人死亡,随后将其改名为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为甲流H1N1)。随后大半年中,该流感病毒肆虐全球,随着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各国相继开始出现隔离病例和死亡病例,而“对抗甲流”成为2009年下半年、各国卫生工作中的重要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把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由5级升至6级(最高警戒级别),各国陷入了甲流控制预案设计的洪流中。在全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一次次流感病毒戏谑全人类生命安危的时候,较高程度的物质文明也显得无能为力。健康和生命安全面对病毒肆虐的拷问,人们逐渐认识到,随着经济的逐步繁荣,人类也在逐渐走向一个风险高度集中的现代社会。

综上所述,如果说,成都公交燃烧事件可能是偶然事件,但全球范围内甲流病毒的广泛传播则给全人类敲响了警钟,如何构建维护人们基本权益、满足人们各层次需要的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的重要议题。所以,研究现代社会风险管理策略及我国的社会风险状况显得尤为必要。

二、社会风险及其管理的内涵和策略

(一)社会风险及其特征

“社会风险”被定义为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现代性相伴随的概念。因此,伴随着技术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人类现代化进程,社会风险带有浓烈的时代特征。第一,社会风险是人为制造出来的[2]。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不断被解决,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当现有知识和经验不能解决人们改造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时,风险便产生了。第二,社会风险具有普遍联系。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教授指出,风险社会不但具有现代性,而且具有全球性[3]。他认为现代社会风险也不再限于特定的时空,而是一种超越了时间和地点的全球化过程,正如甲流、金融危机等问题,都印证了现代社会风险存在的普遍联系。因此,应对现代社会风险需要全球各国通力合作,单靠一国或者单方面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第三,社会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伴随着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现代社会高度复杂的专业分化,人们遇到的问题也更具复杂性和难度,所以对于风险在时间、空间的发生更具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即现代社会风险具有更加不确定的特征,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们加速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社会风险管理决策的难度。

(二)社会风险管理内涵

为了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风险,立足现代风险管理的宏观战略视角,世界银行在1999年提出了“社会风险管理”(Social Risk Management,SRM)这一理念。至于建立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目的在于从系统、动态和综合决策的角度合理配置政府社会保障计划、市场商业保险计划及传统家庭、社区计划的综合保障功能,构建社会风险控制机制、社会风险预警机制、社会风险补偿机制,为有效处置农村社会风险、提供一种具有重要决策价值的创新性制度和策略框架[4]。

关于社会风险管理的定义及策略,学者黄松涛(2005)认为其广泛意义上是指从个人和家庭的收入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把不同社会力量提供的不同的保障机制纳入统一的社会风险管理框架之下,以便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发挥各种保障机制的作用,并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有效的控制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的收入风险,实现缓解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最终消除贫困、达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5]。

就社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而言,按照不同参与者在社会风险管理决策中发挥作用的不同,主要划分为三方面力量,分别是国家(政府)、社会(社会团体、民间机构及市场)、个人(包括家庭)。三者针对风险类型和风险管理目标、通过风险事故发生之前、期间、之后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实践完整的社会风险管理体制,应对现代社会风险的突发性问题和矛盾。

综上所述,社会风险管理的实质在于立足普遍联系的视角,主张构建全方位的社会风险控制及管理机制,运用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正确发挥社会风险管理参与者的作用,以实现应对现代社会风险的优化决策。

三、我国现阶段社会风险现状及其管理

我国正处在经济平稳增长的社会转型期,面临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挑战。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既是国家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凸现期。近些年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事件的出现,预示着我国在逐步走向社会风险高度集中的现代风险社会。

(一)我国现阶段社会风险现状分析

对于社会风险的分类,现阶段学界并未达成共识,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对社会风险分类的结果不同。贝克教授从历史的角度,按不同的社会形态将社会风险划为三类:一是前工业社会的风险,主要是地震、飓风、传染病等外部风险;二是工业社会早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安全事故、劳资矛盾、两极分化、失业、腐败等;三是后工业社会时期的风险,也称现代风险,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核技术威胁、化学和基因风险[6]。学者刘冀广(2007)将社会风险按照风险产生的来源划分为内部社会风险和外部社会风险,其中外部社会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的社会风险,内部社会风险是指包括制度风险、技术风险、文化风险等在内的属于人为制造的风险[7]。按照学者陈远章(2009)的划分,社会风险可以归纳为四类,分别是自然灾害类社会风险、事故灾难类社会风险、公共卫生类社会风险和社会安全类社会风险[8]。就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风险,笔者立足本文研究问题的视角,主要叙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各种灾害、事故风险

从自然因素(事件发生的偶然性)角度来讲,我国现阶段面临严重的灾害、事故社会风险。自然灾害是在现有条件下,人们无力应对的一定自然环境背景下产生的社会风险事故,该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灾难将是极其严重的。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于环境、气候变迁,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我国相继遭遇了洪水、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级地震等,致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收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此外,近阶段,各种不同行业的社会安全事故在我国频频发生。据新华社新闻报道,全国平均每天发生7起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每3天发生一起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每个月发生一起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①。每年因事故造成70多万人伤残,给近百万个家庭带来不幸,经济损失达2500亿元。较为频繁的事故灾难不仅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破坏。

2.城乡差距逐步加大的贫富两级分化风险

从经济和国民收入再分配角度来讲,我国现阶段面临严重的城乡差距加大导致的贫富差距两级分化的社会风险。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经济及社会问题,尤其是城乡差距扩大。

在“银色浪潮”席卷下,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多人口,老年人口近60%还生活在农村。2008年,我国城镇、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差距高达4倍以上②,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处于较为困难状态。如此巨大的贫富差距,对我国建设和谐、安定的小康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

3.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的制度风险

从政治角度来讲,我国现阶段面临亟待解决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的制度风险。如前文所述,随着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我国已进入风险高度集中的现代风险社会,作为势单力薄的个体,遭遇较大的社会风险事故后,往往无法依靠自身能力维持生计,这就需要国家建立惠及国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普通国民的基本权益。

而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经济社会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之一,必须与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险覆盖面较低,还有许多公民被排斥在社保制度之外;资金来源过多依赖政府,但同时政府责任界定不明晰,制度可持续性不强;制度缺乏统一标准,逐步形成“碎片化”格局,制度整合面临困难。我们深知,社会保障制度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健全的社保体制必将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除上述三方面的社会风险外,我国还面临着严重的公共卫生风险(如细菌、病毒所致的重大传染病及流感的爆发与传播等)、社会安全风险(如群体性暴力事件及区域性群众集散活动等),以及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失业、教育、住房等“三座大山”压迫下人们面临的各式各样的社会风险。

(二)我国现阶段社会风险管理策略

仔细分析我国多方面的社会风险现状后,采取怎样的社会风险管理策略规避该种社会风险,则显得尤为紧迫。林义教授(2002)提出在我国构建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保障机制,他指出,应对WTO的挑战固然需要完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但必须从战略高度上运用创新思维来构建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我国应对WTO挑战的社会风险补偿新机制[9]。进一步分析强调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社会风险补偿机制,其中,政府主要职责是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机制,市场是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社会风险管理功能,社会则为包括家庭、社区、民间救助在内的社会风险防范行为。

第一,关于政府主导建立的社会保障机制,作为一项国家强制实施的政策,不能求快、求速度,而必须求稳、实现制度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立足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在不同阶段综合考虑后建立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更好的应对风险社会人们可能遭遇的社会风险。

第二,关于构建包括家庭、社区、民间救助在内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笔者以为,在现阶段对社会风险的管控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家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文明,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人类生存的风险逐渐聚集到社会,所以需要整体性考虑社会风险的集散问题,但家庭和社区等单位也可作为应对社会风险的最小单位。

第三,关于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社会风险管理功能,笔者结合商业保险发展现状和职能,就其在社会风险管理机制构建中将会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如下文所示。

四、正确发挥并加强商业保险的社会风险管理功能

在社会风险管理建设中,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个人风险投保意识的逐步增强,保险公司作为市场环节中较为活跃的风险产品提供者,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履行其社会风险管理的功能。笔者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

(一)为保险职能的发挥提供政策支持

从政策层面来讲,需要国家进一步明确商业保险公司在实践社会风险管理职能的意义,重视对商业保险的指导,把保险业纳入重大危机应对机制建设的范畴,并颁布可行的政策、条例,必要时给与政策倾斜支持(税收优惠政策),为促进其加快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商业保险在风险管理市场中的发展。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扶持的方式,鼓励保险公司承保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商业保险,转移或分担政府责任。

(二)保险公司应正确认识并发挥其功能

从保险公司自身来讲,正确认识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有助于更加清楚地认识肩负的责任,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使命感。

第一,思想上,坚持“做大做强”的指导方针。保险公司必须把“做大做强”保险业的指导思想贯穿保险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为更好地实践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奠定物质基础[10]。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保险理论研究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保险理论研究对保险实践的重要作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做大做强保险业”积极创新发展思路①。目前,我国保险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总体水平还很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保险业必须秉承“做大做强”的指导方针,才能承担起商业保险公司的社会管理功能。

第二,技术上,注重保险产品创新。针对我国现阶段商业保险整体投保率不高的情况,保险公司的主流保险产品仍应以保障型产品为主,投资理财型为辅。但针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风险对象,保险公司应加快保险产品创新,例如特殊时期的自然灾害保险、生猪保险等等,这不仅使得保险公司取得了一定市场份额,实现了公司盈利,同时分散了社会风险,保障了受损者的利益。

第三,具体操作上,有的放矢的推出责任险和信用险。正如卢爽(2007年)等多位学者所言,目前鉴于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信用建设还比较落户,推行政策性强制责任险,特别是雇主责任保险[11]。如此,可以切实解决某一类社会高风险作业人群的人身保障问题,如矿工、农民工或某一类特种工作类别职业者。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与保险业的发展,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功能社会管理功能日益突出。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养老、医疗、健康、失业等方面的保障需求日益迫切,现代保险在稳定社会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不仅具有识别、衡量和分析风险的专业知识,而且积累了大量风险损失资料,为全社会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保险公司能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灾防损,并通过采取差别费率等措施,鼓励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主动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期待我国保险业在社会风险管理领域发挥新功能,做出更辉煌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必扬.社会风险:视角、内涵与成因[J].天津社会科学,2004(2):73-75.

[2]翟学伟.信任与风险社会--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J]. 社会科学研究,2008(4).

[3]李忠,张涤新.转型期社会风险问题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9(1):61-66.

[4]林义.国际农村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新趋势[J].学海,2004(5):47-51.

[5]黄松涛.构建我国"社会风险管理框架"的设想[D].西南财经大校硕士毕业论文,2005.

[6]张广利,俞慰刚.应对现代社会风险:基于风险分配的社会政策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8(2).

[7]刘冀广.我国主要社会风险及商业保险参与社会风险管理研究[J].上海保险,2007(11):48-51.

[8]陈远章.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

[9]林义.强化我国社会风险管理的政策思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6):16-19.

第2篇: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

 

关键词: 保险资金 运用 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引言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问题是我国保险理论界近几年来一直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从现有的文献和论著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扩大我国投资渠道等方面,而对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从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的还比较少。当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譬如保费收入递增的压力、产品创新的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以及适当财务结构的压力等,这些压力都迫使保险公司越来越重视资金的运用,期望通过保险资产业务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来缓解这些压力。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有一般性资金运用的风险,还包括有基于保险资金自身特殊属性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资金运用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保险资金的运用如何实现预期的目标,如何分散风险、选择投资工具、如何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策略如何制定,采取什么样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控制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完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资金收益率并有效地防范风险,是目前中国保险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 

 

保险资金在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后可以在更多的投资品种间进行资金配置,但在具体配置资产时,保险公司既要充分考虑保险资金的负债性质和期限结构因素、各类投资品种是否符合保险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的要求,还要考虑监管层对最低偿付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分析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时应特别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寿险和非寿险资金期限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投资选择。财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大都在1-2年;而寿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人身险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可以长达20-30年。由于各类保险准备金均为保险公司的负债,因此在将这类资金进行投资时风险控制相当重要,而资金期限结构上的差别将导致财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流动性,寿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由此产生不同的投资选择。 

第二,国内保险市场快速增长产生的新增保费足以解决保险公司流动性需求。从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角度看,基于对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的判断,每年不断增长的保费收入将能够满足当年保险赔付和给付的资金需求以及营运费用的支出需要,而以各类准备金形式存在的保险资金需要寻找安全的增值空间,以应对保险金未来集中给付的高峰。 

第三,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从理论上分析,与社保基金和QFII基金相比,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盈利的要求处于它们两者之间,在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中会综合考虑银行存款、企业债券、基金、流通股股票、可转债等不同投资品种间的平衡。随着投连险、分红险和万能保险等新型寿险产品销售份额的不断增长,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投保人和保险人对股票市场运行周期的判断,保险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将相应提高。 

第四,保险资金的盈利模式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保险资金可介入的品种除了常规的流通A股、可转债之外,还将介入非流通股的投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投资品种的不断丰富,可供保险资金选择的余地仍将不断扩大。目前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的相继出台,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围的规定将成为这部法规的核心要点。 

 

三、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控制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二是委托专业机构运作;三是在保险公司内设资金运用部门。不论是采用哪种模式,保险公司都是资金运用的决策者和风险承担者,也是进行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为保证资金的运作安全,应有效的安排组织结构、内控制度、管理系统与和风险预警体系。 

1、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涉及的机构和部门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室、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监督等诸多机构和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职责分工不一样,其协调运作是做出科学投资决策的机制保障。如董事会的职责有负责制定资金运用的总体政策,设定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选择投资模式,决定重大的投资交易,审查投资的组合,审定投资效益评估办法等,总经理室的职责是根据董事会决定的总体政策,负责研究制定具体的经营规定和操作程序,包括多种投资组合的数量和质量比例、制定风险管理人员守则和职责、风险管理评估办法等,内部审计的职责是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独立对所有的投资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公司内部控制和运营制度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分析市场情况和风险要素变化,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研究化解风险的措施,风险监督部门的职责是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及时、全面、详细地了解资金运用单位和部门对董事会的投资策略、目标达成与实施过程,投资人员的从业资格和整体素质以及胜任工作情况等。

2、制定严密的内控制度 

资金运用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操作程序复杂,环节多,涉及面广,人员多,风险大。所以有必要沿着控制风险这条主线,制定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这些制度必须涵盖所有的投资领域、投资品种、投资工具及运作的每个环节和岗位;另一方面,使每个人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所有的投资活动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符合既定的程序,保证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投资策略和目标顺利实现。 

3、建立资金运用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公司要有发达的信息网络,对外要与国内外各个资本、债券、货币市场连接,让有关人员随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对内要与董事、总经理室成员、风险管理、审计、监督、财务、业务部门联接,在系统中及时录入各种业务发生情况。这些信息要足以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为管理者提供及时详实的分析数据,为监督者提供全面的全科目资料,为投资操作者提供信息平台,同时真实记录交易情况,使准确信息在公司各个机构和部门之间充分交流。 

第3篇: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合理应对

一、财产保险的概述

1.财产保险的原则

赔偿被保人的遭受的损失是财产保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财产保险的核心准则。在被保人的经济状况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及时给予保险人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致使保险人不必为造成的损失所困扰。保险公司依据损失的价值进行恢复性的赔偿。

2.财产保险的内容

依据保险合同内的相关约定,保险公司向被保方收取相应的保险费,从而保障保险人的财产经济安全状况,对于意外事故以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按照合同内容进行赔偿。使保险人得到安全的责任保障。在财产保险的业务中包括了信用保险,财产损失保险以及责任保险等业务。只要向其保险公司定期缴纳相应的保险费用,就可以使被保人的财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3.财产保险业务的种类

(1)财产损失保险分为:火灾保险:其中包括了企业财产保险以及家庭财产保险。运输工具保险:其中包括了飞机保险,船舶保险以及汽车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其中包括了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内陆货物运输保险,邮包保险以及货物运输保险的特约保险。工程保险:其中包括了机器损坏保险,建筑工程保险,船舶建造保险以及安装工程保险。农业保险:其中包括了经济作物保险,收获期农作物保险,生长期农作物保险以及经济动物保险。

(2)责任保险:其中包括了产品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以及雇主责任保险。

(3)信用与保证保险:其中包括了投资保险,信用保险以及保证保险。

二、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内面临的风险

1.经营风险

(1)定价不足风险。由于过度的竞争以及精算的程度较低导致这类风险的产生。受到定价水平的不足,致使保费的收入不能完全覆盖风险。而且费率过低也会影响到整个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

(2)信用风险。财产保险公司的人很多时候都会为了实现自身的销售利益,从而误导欺诈顾客,致使保险人的利益受到或大或小的侵害。还有在理赔方面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如果在出现一些重大事件的时候,保险公司的做法不能够使客户满意。

(3)分保风险。在保险公司承保工作中,分保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办法,由于可以分散风险以及扩大承保面,因此许多公司都使用这种形式进行大额的财产保险。但是有着一些财产保险公司抱有侥幸的心理,在进行风险较大的业务时,未经报批或分保就先行承保。这种一旦出险,势必会危及到公司的财务稳定。

(4)应收风险。在应收保费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状况,由于被保人拖欠不交保费,致使保险公司的保费不能如期收回。如果一旦出现情况,保险人将蒙受不应有的损失。尽管保险人实际未收到保费,可也要承担保险责任。

(5)合规风险。保险公司内部虽然规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但是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尚不成熟,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也导致在现有的合规管理体制仍存在着很多漏洞以及风险。

(6)巨灾风险。在我国的非寿险行业,有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第一个就是费率过低,第二个就经营管理方面较弱。受这两项因素的影响,如果一旦发生事故会给公司带来责任准备金提取不足的直接后果。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不断成熟发展,在责任险方面也随之提高。巨灾风险对于我国保险行业也是一项难题

2.投资风险

在金融市场的大环境下,一般都存在着过度集中风险。这种过度集中风险大致分为两类:第一个就是资产过度集中风险,第二个就是负债过度集中风险。作为金融市场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保险市场也存在着相应的过度集中风险,并且在我国的财产保险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1)资产过度集中风险。当保险公司的资产都集中在一项资产时,在资产价值方面,一旦出现较大的波动,很容易给保险公司带来相应的风险。(2)产品结构不合理。负债过度集中也是与资产过度集中的风险相互对应,由于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因此也导致负债过度集中。在我国,一直以来保险业务都是相对的集中,尤其在非寿险业务中,所体现出来的更为明显。

三、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的合理应对措施

1.收集信息

在整个审核保险的过程中,信息的收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确保相关事宜的真实性,进而降低责任准备金提取不足的现象产生。

2.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以有效的信息资料为依据,整个审核保险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以核保标准以及核保原则对被保人进行风险评估。其中包括心理危险因素,物质危险因素以及道德危险因素等等,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财产保险公司的利益。

3.保险方案的确认

如果审核保险的人员对于申请保险存在质疑问题,还可以现场进行核实。从而划分投保人的风险等级,进而对投保人作出承保以及拒保的决定。实现不粗放保险的现象发生。

4.核实保险之后的执行工作

在审核完保险之后,应把相关的决定告知外勤人员,从而使其签发保单。与此同时还应向相应的统计监督部门记录其风险的情况,这样也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基础。结束语针对财产保险面临的风险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案至关重要。这迫使我国的保险公司必须转变经营模式,这对于其未来的健康发展有着战略性意义。因此推进财产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地防范调控尤为重要。这也为我国的保险行业持续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珊.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控对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

第4篇: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

【关键词】内部治理 外部监管 保险公司 风险

一、引言

保险公司在具体的事情方面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是需要进行风险预估的,这样才能避免公司由于过度承担责任导致经营失败。美国国际集团(AIG)由于过度冒险而遭到大批客户的拒绝,给公司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这就说明科学合理的进行风险承担,才是保险公司经营之本。

保险公司经理人的决策行为一般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内部治理,一个是外部监管。内部治理的有效性就在于经理人可以为股东提供最大化的财富值,而外部监管更加有利于公司的稳健发展,保证经营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因此,经理人的决策收到双因素的制约,同时两者存在互补关系,为公司的健康良好经营保驾护航。

二、保险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管及风险的概念

(1)内部治理。现在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虽然对公司的发展具有益处,但是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因为利益不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就不尽相同,经营者也有可能不考虑所有者的利益,于是就有了公司内部治理的问题。内部治理结构多半是由高层管理人员、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从对公司治理的研究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从股权结构方面来研究,将股东按照持股比例的多少进行分类,然后运用股权集中度、绩效等对股东的利益进行合理分配,让大股东享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股东之间的监督,也有益于建立激励机制。第二就是从资本结构方面研究公司治理,就是根据资本结构分清公司债权债务关系,然后进一步理顺公司治理机制。

(2)外部监管。外部监管就是从外部治理的角度来管理公司,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决策,包括法律、政治和社会的规则等,这些都极大的影响着内部的规章制度和文化形成,也会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制约。我国学者对外部监管进行了深入了研究,认为至少包含契约文化、产权保护、政府治理等多方面内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内部治理的问题,就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制定适合内部治理的方案,协调好公司内外之间的关系,促进金融行业的有序良好的发展。

(3)风险。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就势必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可以将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保险公司特有的风险。其中,一般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等,而保险公司特有风险是指承担风险以及与准备金相关的各种风险。

三、保险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管与风险承担关系分析

(1)内部治理对保险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股东和保单持有人的之间产生的冲突是保险公司内部矛盾之,在完全市场的条件下,保单持有人如果可以掌握很多有关保险公司内部的信息,就可以预测风险,假设公司的管理者经营目标是是实现公司财富最大化增长,那么保险公司在市场上的评估值,和本身投资的成本就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这是一种假设情况,不太适合保险公司的内部实际。保险公司股东和保单持有人之间导致的风险是股东道德风险,因为他们之间的风险和收益呈现了明显的不对称,股东更加偏好风险,希望财富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且因为股权决定权益,本身具有激励作用,所以股东很可能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这就与保单持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内部治理的基本问题。此外,保险公司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也会产生冲突,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在薪酬和业绩的刺激下,管理者有可能不会顾及股东的长远利益,而追求短期可以获得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无形中增强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2)外部监管对保险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外部监管是由于政府的各项措施对保险公司的约束,对风险承担有以下影响:保单持有人本身处于弱势地位,且投资分散,需要有一个部门对保险公司实施监管,这就是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承担的责任;监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同时也保障了保单持有人的部分权益,对保险公司追求高风险的投资活动给予有效的限制,保证了公司的稳定发展。

(3)保险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管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经过对保险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管与风险承担进行研究,很多学者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研究结论,就是如果外部监管强度增大,那么内部治理的程度就会变弱,也就是保险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之间存在着替代效应,这种效应的表现也是比较明显的。当外部监管力度大时,内部治理的替代效应就大,保险公司面临着较低的风险;相反,保险公司则会加大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保险公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有效地管控这些风险,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对于保险公司的健康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司需要平衡好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替代效应,会保险公司的风险承担也产生着影响,公司股东与管理者人也要协调内外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臣,李慧聪,罗胜.保险公司治理研究:进展、框架与展望[J].保险研究,2011,(11).

第5篇: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

“套期保值”,是从英文“Hedging”翻译过来的,也有译作“对冲”,是金融市场的一种风险转移机制.其一般定义是:企业为了规避风险,通过使用套期工具,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价格变动风险的一种交易活动.本质是:企业通过期货与现货两个市场,有效的安排,对冲风险,使经营活动避免遭受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护资产价值.上世纪中期,Keynes和Hicks最早提出套期保值的目的不是为了在期货市场上通过它来获利,而是为了规避因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随着对套期保值使用和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用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来阐述套期保值的概念有着很好的效果,套期保值,就是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上的资产进行投资组合.为了使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达到最大或预期收益风险达到最小,又引入了最小二乘法(OLS),通过线性回归,计算期货与现货价格的最小方差拟合,其斜率即套期保值比率.上世纪末,Ghosh运用误差修正模型(ECM)来研究套期保值,发现在预期收益风险最小时,考虑期货与现货价格的协整关系能使结论更为精确.近年来,随着风险价值模型的发展,研究者们在计算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时尝试引入VaR方法.相比于其他的理论,VaR的优势在于,通过预计一段时间内套期保值的结果,使企业有相对充分的时间对风险做出反应.国内现阶段关于套期保值理论的研究,主要基于国际上现有的研究成果,将这些研究成果在我国的期货市场上简单应用.周松(2011)首次定性地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与套期保值会计的关系.综合来看,国内外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这一块已有了较深厚的理论基础,能够对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的研究给予帮助.

2企业风险管理理论

从企业角度来看,风险是指一定环境、一定期限下,由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给企业经营目标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是独立于企业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风险管理的理论倾向,经历了从风险回避到风险转移,再到风险管理的过程.2004年,COSO委员会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其中对企业风险管理给出了如下定义:“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各级成员一起参与,共同实施的,通过制订战略,覆盖企业整体,识别那些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对风险进行管理,将其控制在企业的风险容量内,保障企业目标的完成.”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大致可分为:①目标设定,设定了目标后,管理者才能判断潜在事项是否会对目标造成影响.②事项识别,识别企业的内部事项和外部事项,根据其对目标的影响判断风险.③风险评估,分析风险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基于此进行规划.④风险应对,通过风险规避、风险接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把风险控制在企业的风险容量内.⑤控制活动,帮助风险应对方案有效执行.

3套期保值理论

套期保值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传统套期保值理论;②基差逐利型套期保值理论;③现资组合保值理论.

3.1传统套期保值理论

上世纪早期,英国经济学家Keynes和Hicks提出: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利润,而是为了规避风险.套期保值具有保险功能,又被称为价格和信用保险.

3.2基差逐利型套期保值理论

现实市场环境中,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是不同步的,因此基差并非固定不变.Working提出,套期保值并不能做到将风险完全转移,只是用基差波动相对小的风险替换了现货价格波动大的风险.基差的存在,使人们开始根据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化或预期基差和实际基差来寻求套利机会,寻求利润是该理论与传统套期保值理论的本质区别.

3.3现资组合保值理论

现代套期保值理论,其基础是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Johnson等通过资产组合理论来阐释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就是把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上的商品进行投资组合,预计组合可能的收益和方差,从减小方差或使效用函数最大化的角度来确定期货市场的保值比率.

4套期保值的基本操作原则

1、交易方向相反原则

只有当企业在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中交易商品的方向相反时,才可以在市场出现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将两者的盈利和亏损相抵消,达到利用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

2、商品种类相同原则

企业在选择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时,应选择与在现货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的商品.只有这样套期保值交易才具备规避价格风险的条件.

3、商品数量相等原则

企业在期货和现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品数量应相等,这样当市场发生盈亏时才能大致相等,从而规避风险.

4、期限相同或相近原则

套期保值选用的期货合约月份最好与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时间相同或相近.因为价格变动影响着两个市场,只有选择交割月份与现货市场实际买进或卖出商品的时间相同或相近的期货合约,才能紧密联系两个市场的价格,从而实现套期保值效果.

5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

套期保值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通过操作控制风险.投资者通过风险对冲来实现风险转嫁,将风险转移给有意愿的参与者来承担.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建立与现货市场相反的头寸,从而达到规避现货市场风险的目的.当基础资产的价格发生变动时,两个市场的盈利损失可以相互弥补.其依据是市场的两种经济现象的反应:第一种是同种商品期货和现货的价格走势在长期上大致相同,当某一阶段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时,两类价格会出现偏差,或因涨跌幅度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第二种是因为市场存在着套利机制,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随着合约到期会逐渐趋于一致,不然就存在着无风险套期的机会.但套期保值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套期保值的风险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通过套期保值控制企业经营的风险,即自有风险.另一类是管理套期保值操作时的风险,即外在风险.自有风险包括:套期保值比率风险、基差风险、信用风险.套期保值比率风险,当企业的套期保值比率选择不恰当时,套期保值就有可能带来损失而无法达到原来的目标.基差风险,是被保商品和套保工具价格的波动不一致所产生的风险.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市场参与者可以迅速地对市场包含的信息做出反应.但在实际操作时,市场非完全有效市场,因此现货和期货市场价格存在随机扰动现象.信用风险,是指交易方在套期保值交易中违约、无法履约时产生的风险.在合约到期日,交易对方拒绝付款的,会造成违约.在合约到期前,交易对方因各种原因遭受重大损失而失去支付能力的,会造成无法履约.外在风险包括:决策风险、财务风险、管理体制风险.决策风险,是指由于管理者的决策失误,企业制定的套期保值方案有缺陷.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企业保证金不足.当短期内期货价格发生剧烈变化,并朝着不利于套期保值者的方向变化时,企业被迫需要追加保证金,如果追加不利就会被强制平仓.管理体制风险,是指由于我国套期保值管理体制的不足导致企业套期保值交易发生亏损的可能性.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套期保值操作前的风险分析具有重要地位,开展套期保值活动时需要风险管理的保驾护航.

6套期保值风险管理方法

企业开展套期保值活动时,风险控制必然伴随始终,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体系.本文引用COSO风险管理框架,围绕套期保值风险控制要素来讨论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措施.

6.1目标设置

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时,应设定正确可行的目标,同时,识别相关的风险,评估这些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合理设定企业的风险容量.

6.2事项识别

企业需要识别可能影响套期保值效果的潜在事项,判断这些事项带来的是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风险识别,就是分析各种因素对套期保值效果的影响程度.在对套期保值活动进行风险识别时,企业需要对整个套期保值流程进行梳理,分析识别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

6.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量化,估算,预测某一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对企业套期保值的风险评估可采用定量与定性两种方法.定量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技术手段来评估风险,如风险价值模型(VaR)、压力测试等.通过定量方法得到的结论往往较为精确,使企业能够直观地获取套期保值风险的信息,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而当企业在风险模型失灵,无法取得足够可靠的数据等情况下,可采用定性方法.定性方法主要基于风险管理者的经验对套期保值风险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法(RCSA).在运用RCSA方法对套期保值风险点进行评估时,既要评估该风险点的固有风险,还要评估在现有的控制活动和拟采取的控制活动中该风险点的剩余风险,评估内容包括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危险程度.

6.险应对

在应对套期保值风险的过程中,企业可制定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策略,把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风险控制在企业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量之内,保证其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进行风险应对的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接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判断风险是否处于风险偏好和风险容量之内,若处于风险容量内则选择风险接受,否则选择风险规避、降低或分担.

6.5控制活动

套期保值的控制活动是其风险管理策略能够顺利实施的保证,是针对识别和评估的风险所釆取的具体措施.包括事前授权、职责分离等.开展控制活动时,应考虑活动与目标、风险应对的相关性和适应性.同时,对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建立起应急处理机制,对暴露出来的风险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包括:①基础设施发生故障时的防范和处理.②日常业务活动的应急措施.

6.6信息与沟通

套期保值风险随着套期保值交易的更新发展而不断变化,而诡变多端的市场又要求企业能迅速地对风险做出反应.因此,面对市场上繁多的信息,如何从中准确及时发现与风险相关的信息?企业有必要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套期保值风险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和传递.通过系统实时收集市场与企业内部的信息,筛选出与风险相关的,及时传递.同时,在套期保值风险管理中,企业应构建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鼓励员工对风险问题进行交流,塑造积极的沟通环境.

6.7监控

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的监控,是围绕其风险管理目标,对风险管理整体过程进行监督,发现缺陷并持续改进.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监控系统是企业风险管理有效运行的保障.

7总结

第6篇: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

关键词:社保基金 投资管理 风险

一、引言

党中央、国务院于2000年8月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营工作。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主要用于在我国各种保障机制还未成熟建立起来之前,作为退休人员的“保命钱”,如何做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以及防范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面临的主要风险

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尽管无法消除,但是可以预测和控制。为此,我们有必要针对社保基金投资与管理风险进行分析,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体制性风险。第一,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社保基金中不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监管过程中透明度较低等问题,使得社保基金被挪作他用或流向风险性较大的投资项目,破坏了社保基金的安全性,侵犯社保基金受益人的利益。第二,社保基金管理层次多,管理机构分散。社保基金各相关部门都参与社保基金的管理,导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难以协调运营社保基金,增加了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第三,专业资产管理运营机构不完善。为最大限度地实现保值增值目标,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将社保基金管理委托于专业基金管理公司和委托投资管理人。但目前我国相关投资公司和商业银行存在体质缺陷、部分业务环节失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化投资管理要求。

2.投资工具风险。首先,投资工具有限。社保基金是退休人员的“保命钱”,社保基金投资主要追求的是安全性。因此,社保基金主要投向债券、国债、银行存款等低风险、低收益的有价证券,只有小部分资金用于股票投资。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保基金的安全性,但降低了社保基金的运用比率,限制了社保基金的增值。其次,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又称为“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外部原因而给投资者或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社保基金投资品种和范围的扩大,使得社保基金面临着利率、汇率等变化带来的风险。如市场利率上升,增加企业的成本,使得企业的经营利润下滑,进而减少社保基金的收益分红。

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风险防范和控制

养老保险基金是保命钱,基金期限较长,投资理念遵循谨慎原则,即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更大的利益。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功能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效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社保基金的制度建设。关于社保基金的制度建设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法律法规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提高市场进入和退出的信息披露,提高社保基金管理的透明度。二是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社保基金内外部监控机制和必要的听证制度等。

2.加强我国社保基金的机构建设。机构建设具体包括社保基金参与主体,各级监管机构和各类运营机构建设。由于我国社保基金机构管理分散、管理层级较多,因此,在机构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各类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并对机构进行重建和改组,提高社保基金管理效率。

3.增加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多元化。社保基金作为退休人员的“保命钱”,追求的是安全性,主要投向银行存款、国债等有价证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安全性,但不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因此,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社保基金可以扩大投资渠道,如投向开放式基金、发行定期保险基金的国债等。需要强调的是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形势变动及时做出调整。

4.培育专业的投资理财人才。由于历史原因,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才存在着明显弊端,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造力,阻碍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因此,首先改变队伍老龄化问题,保证队伍的活力;其次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为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储备人才。

5.建立投资风险预警系统。投资风险预警就是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先排查,严格控制投资过程中基金数据变化及原因,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警惕和防范。

参考文献

[1]谢雪燕.我国社保基金投资风险解析[J].现代经济,2007(7):47-49

[2]梁静溪,崔康健.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及策略研究[J].2015(18):71-72

[3]胡曼.浅谈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现状及对策[J].2009(11):120-122

第7篇: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

摘 要:结合国外担保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其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国外;担保行业;经验;借鉴

1 美国担保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及经验

美国联邦政府对小企业贷款担保进行管理的职能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集中体现了美国国家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小企业管理局在全美为小企业提供包括融资服务、技术援助、政府投资项目承包和宣传与维护权益等服务。其中融资服务分为贷款担保和风险投资两大部分。在贷款担保方面,最初由小企业管理局向中小企业直接发放贷款,但是由于放款~度受政府预算拨款的限制,小企业管理局在审查企业、监管管理等方面能力也有限,难以控制放款的风险,为此,小企业管理局将直接放贷改为贷款担保。近年来,小企业管理局还制定和实施了“债券担保计划”、“担保开发公司计划”、“微型贷款计划”等多种资金援助计划,小企业得到了资金上的支持,但按正常渠道是无法获得贷款的。

三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是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直接操作的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二是由地方政府操作的区域性专业担保体系;三是社区担保体系。美国的信用保证体系有以下特点:一是信用评级制度构成美国信用保证体系的主体,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很高。二是对服务于国家经济政策的担保业务,政府指定或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操作,如美国进出口银行、美国小企业局等。三是其他商业化担保机构主要从事美国等发达国家投资者到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政治风险担保业务,如世界银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美洲国际集团等。美国担保机构强调零风险原则,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是建立在优良资产进行超值抵押的基础上的,抵押资产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担保只是为了提高信用强度。

2 印度担保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及经验

印度在企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建立受美国影响较大,在1970年制定了《中小企业专门化和系列化纲要》,1975年制定了《中小企业系列化促进法》,这两部法律的出台和实施,极大的鼓励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1976年,印度政府依据《信用保证基金法》成立了信用保证基金,以解决中小企业信用不足问题。技术信用保证基金在1987年设立,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印度信用保证基金明确规定为每个企业提供担保的贷款余额,但为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印度政府从信用保证基金中拆分出专门的技术信用保证基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信用保证基金的资金来源是政府出资、金融机构出捐和利润累积。凡是在印度注册的银行须按照贷款余额的0.2%向基金出捐,这种强制金融机构出捐的做法比印度金融机构自愿出捐的做法更能确保信用保证基金的资金来源。印度设计信用保证基金的风险分担机制,并设立了印度信用保证基金联合会,为各地信用保证基金担保的微小企业贷款实施再担保。印度信用保证基金还出资组建了投资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投资公司和租赁公司与担保公司相辅相成,不仅提供了多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政策,还掌控了企业风险,更有利于担保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分析。

3 国外担保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印度所建立的完善的科学的保障系统,完全是为了保障信用保证制度正常发挥作用,这也是社会基础的体现,在印度的担保行业,信用保证是一个行业立足于商场的跟本。在印度整体担保行业可以概述为三大支柱、一项基础。三大支柱当中就是由损失准备金制度、融资基金制度、信用保证保险制度组成。一项基础即基本财产制度。也就是说在担保行业当中首先要准备“预计损失”资金即我国的保障后备资金,其次完善融资基金,保障担保公司有良好的资金运转补偿机制,最后要完善的便是信用保障制度,用此作为无形的社会形象资产担保。而美国的担保制度与印度又有所不同,其担保体制有以下特点:整个社会的担保公司都是由信用评级制度构成,也就是说信用评级制度是担保行业的重要前提;在美国,涉及国家经济的专业业务的信用评级制度非常高,并且一般的担保公司不能进行担保,是由美国政府指定的政府担保机构进行担保,比如小企业局、进出口银行等;美国的担保行业一般并不进行对本土行业的担保,而是担保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建设,这就从经济担保过度成了政治担保,比如美洲国际集团、世界银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等;美国的本土风险担保所提出的口号是“零风险”,也就是说,以被担保对象的优良资产进行超值抵押,被担保对象的抵押才是第一风险承担者,而美国的担保公司确是信誉担保着,这样对担保公司来说,就完全的做到了“经济零风险”。

综上所述,印度的担保体系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而美国的担保体系是将信用作为担保策略,而我国的担保却是“真金白银”的经济担保,这也充分的说明了法律保障的不同以及担保风险管理体制的不同,从反方向证明,我国的担保体制还停留在单一的原始时期,所以针对这一点,我国的担保行业体制的变革方向应当从基础的经济担保过度到充满法制文明的信用担保,解放最大资金利用效率,如此才能提升整体行业的发展水平。

相互比较来看,我国企业贷款融资担保行业存在着信用评级意识缺乏、信用评级机构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级指标和方法等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和完善社会信用评级工作日显重要。

参考文献

[1]滕海川.国外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实践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1).

[2]张品.印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J].当代经济,2010,(2).

[3]David P. Ely. Kenneth J. Robinson. Consolid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bank's small business lending[J]. Economic and Financial Review. 2004.

[4]Peter Vanrooij. SME finance for job creation[J].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SME Development,2001.

第8篇: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

研修模式:前沿理论构建、实务问题研讨、经典个案解析。

研修对象:业主、承包商、银行、财产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等大中型工程项目风险和保险运营及管理专业人士。

授课专家:

魏钢:工程保险专家,澳洲保险与金融学会资深会员资格(ANZIIF(Fellow))、澳洲保险学会认证保险师资格(CIP)、新加坡保险学会资深会员资格(FSⅡ)。历任美资大陆保险集团驻华首席代表(北京)、英资一米耐特保险经纪公司亚洲地区经理(悉尼)、美资一通用再保险公司承保师(悉尼)、美德合资一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亚洲地区超赔合同业务经理兼首席承保师(新加坡)、澳资一维信保险公司董事、瑞士丰泰保险集团高级顾问、中瑞合资一华澳风险管理公司常务董事。曾在新加坡、菲律宾、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讲授保险类高端课程,特别在大型工业/基础设施保险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

刘俊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专家,天津大学工程管理系讲师,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ofReading)工程管理博士,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会员(MCIOB)。拥有大量风险管理论著,曾为多家ENR225国际承包商进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高级培训,并有丰富的咨询经验。

报名须知:请填写报名表格1份,E-mail至连邦管理咨询公司公开培训部,即视为信用注册学习;并于开课一周前将培训费汇至指定帐户或经协商报到交费。凡注册报名的学员,在开课前将收到详细的报到路线图及时间安排通知。

研修费用:1880元/每位(含培训费、材料费、两日正餐和一晚住宿费用)。

主办机构:连邦教育集团、天津市连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116085986 022―23202228

户名:天津市连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人:刘老师

开户行:天津市中信银行华津支行

第9篇: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

一、套期保值的定义和分类

(1)套期保值的定义。套期保值主要是为了避免现货市场上的价格风险而在期货市场上采取与现货市场上方向相反的买卖行为,即对同一种商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者相反。企业在期货交易过程中,会存在现货价格的风险,通过套期保值交易,企业可以转移这种潜在的价格风险。例如,当猪肉的价格下降时,企业通过一次性的大量购买,可以转移猪肉价格在未来可能上涨的风险。不过,如果猪肉的价格持续下降,企业在之前的一次性大量购买的过程中所花费的费用就高出了未来企业所需的费用,企业相应地放弃了其未来潜在的经济收益。

(2)套期保值的分类。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套期保值主要分为公允保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三个类别。公允价值套期是对既有的业务进行的,指对已经确认过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例如,某企业对承担的固定利率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是对现金流动性风险的套期,即规避的是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如浮动利率债务的全部或部分未来利息支付)、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如预期的购买或出售)有关的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其在境外的投资经营资产份额能够获得相应的稳定安全的收益,而对境外的经营净投资外汇的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

二、套期保值的作用

(1)帮助企业规避和转移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现货价格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规避现货价格改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通过对同一种商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的会计处理,在现货价格发生变化时,通过收益和亏损的相抵,使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得到有效的规避,保障了企业收益的安全稳定。

(2)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套期保值可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当前市场上对某类商品的需求和供应,做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合理性。企业通过对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达到对企业所生产商品的按需供应,对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资金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相关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降低企业产品生产的成本。当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的价格处于低价水平时,而当前企业生产对这种原材料的需求不多,但是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原材料的价格在未来有可能上涨。企业为了避免这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提前买入这种原材料,从而保障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受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在原材料的平均价格水平下,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4)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企业可以充分规避价格因素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企业对生产材料、生产资金和生产技术的使用效率,充分掌握市场商品的供需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1)公允价值套期。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套期工具是衍生工具的,由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导致的企业的收益和损失应当计入当期的价值套期效益和损失之中。同时,套期工具不是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由汇率的变化造成的企业的收益和损失也要计入当期价值套期的效益和损失之中。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被套期项目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后续计量的存货,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也应当按此规定处理。

(2)损益的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并在会计报表内予以确认;初始计量采用交易对价的公允价值(即历史成本),后续计量则一致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非套期保值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其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一般在当期直接计入净收益(有充分证据证明持有至到期的工具,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不确认,但各期的处理必须一致);套期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在符合套期会计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套期项目有效套期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待被套期项目相关损益实现时予以确认,无效部分视同非套期保值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处理;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对衍生交易的相关政策,以及各项衍生金融交易的交易目的、面值、期限、风险、套期保值等信息,并披露衍生交易对企业整体影响的相关信息(如风险值信息)。

(3)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外汇套期保值很难完全消除由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但它可以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外汇期货市场汇率和外汇现货市场汇率并不一致;外汇套期保值实质是,通过外汇期货市场交易使一个市场的盈利去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避免或减少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更大的损失。

四、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风险分析

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有效规避企业运行中的市场风险,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在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企业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也给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和企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1)基差风险。企业为了规避商品价格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在商品价格处于较低水平时,买入大量的商品。这种方法可以规避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但是,如果这种商品的价格持续下降,其他企业在这种商品的采购过程中就获得了更低的采购价格,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提升了其在未来企业竞争过程中的竞争力。此时,通过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而大量购进该商品的企业就相应地失去了竞争优势,并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汇率风险。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逐渐完善,人民币汇率不再只盯住单一的美元,而是转为盯住一篮子货币,其中包括欧元、日元,这种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使市场淡化了对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这对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在进行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汇率风险,这种风险产生使对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削弱了其市场竞争活力。

(3)金融资产信用风险。企业通过套期保值会计处理使对已经确认过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在此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由于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状况发生不利变化而给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带来的潜在风险。此时,交易双方如果没能及时履行交易约定,就会造成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和潜在的信用风险,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1)套期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模糊。目前我国的套期有效性评价缺乏确切的标准,对套期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会计准则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的规定,缺少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对相关操作管理和操作范围的规定和解释中,缺少合理有效的结束和规范,造成套期有效性评价标准的模糊。

(2)套期保值会计的核算存在可操作空间。在当前的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定和对套期有效性的判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在进行套期保值会计的推行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套期交易进行操作。此外,由于不同的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其应对策略也有所不同,当对市场投机和套期业务没有完善的确切分析时,很容易造成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投机操作。

(3)现行套期保值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在套期保值会计信息的汇集整理过程中,根据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原则和要求,要把企业的损失、收益及不同项目的咨询函进行统一的确认,不能随意调整财务报表的账簿、凭证、票据等。而在当前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中,往往会随意调整财务报表的列报基础。造成套期保值会计信息的混乱不实。

六、完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措施

(1)加强识别和评估被套期保值风险的能力。市场商品的价格是企业实行套期保值的基本判断依据,在此过程中,如果对商品价格的市场趋势判断不清楚,就无法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依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但是企业却做出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决定,那么企业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受同类企业产品价格的影响而遭受损失。此外,对国家汇率政策和国际汇率变化及利率波动的充分认识也是识别和评估被套期保值风险的重要依据。对价格、汇率和利率的充分掌握,有助于企业财务合适的风险规避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

(2)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套期保值策略。根据企业对市场的商品价格和汇率、利率的准确判断,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在采取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时,要制定合乎企业实际和市场环境实际的策略,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的必要性、具体方向和企业自身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估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套期保值工具。在具体的会计处理过程中,要对会计处理人员和相关的规则做详细的考察分析,以保证企业套期保值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七、结语

为了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加强套期保值处理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企业普遍采取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风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效规避市场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环境下,科学的套期保值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