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风险质量管理范文

风险质量管理全文(5篇)

风险质量管理

第1篇:风险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西药制剂;用药安全

临床上一般使用的药物可以被分为两类,一是西药制剂,二是中药制剂,由于西药制剂具有疗效快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学相关的各领域。但是,西药制剂种类、规格比较多,药理作用差异大,药剂质量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一旦发生错误,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不仅在用药前要对西药制剂有明确的了解,还需要运用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把控西药制剂使用的各环节。

1潜在的风险因素评估

1.1内在的风险因素

首先从西药制剂使用的原理角度来看,不同的西药制剂必然要有不同的使用原理,实际上,不同的西药制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药物相克可能,西药的相冲性是对西药进行运用时不可避免的内在风险,西药制剂这种本身自带的相克性和相冲性为人所知却又不可避免。因此,在对临床或者药房的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将这种内在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运用风险管理制度确保西药制剂的质量和用药的安全性。临床上使用西药制剂之前,医师和药剂师需要进行有效沟通,确保医师明确所用西药制剂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将临床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提高其疗效性。

1.2外在的风险因素

(1)设计不合理,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西药制剂室在设计结构方面并不符合要求,不具备合理性,尤其在布局、工艺及功能区的划分方面不规范,也没有遵循系统的设计标准,在实际的取药和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风险,在人员分流和物流,外用和内用制剂方面不符合要求,所以临床上使用的西药制剂的规格和数量有时得不到满足,影响临床使用效果。(2)标准不统一,针对西药制剂的生产标准的规范我国有《中国药典》,《中国医院制剂规范》,但是,即使是同一种西药制剂,生产厂家不同,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生产条件及检验合格条件都是不一样的。在上述规范中,相同的西药制剂也有不同的标准。(3)管理缺乏规范,我国关于西药制剂的相关的管理规范是《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不同级别的医院对这项规范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不同等级的医院的管理水平不同,对这项规范的执行力度也不一样,有很多问题,例如,在配制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操作规范;没有及时记录下配制的药剂的内容,不能按时进行生产设备维护,某些重要的工作制度缺乏等等。(4)技术力量不雄厚。在我国各个级别的医院中,西药制剂相关的专业药师比较缺乏,在专业院校,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选择此专业的比较少,院校的专业设置也没有相关的政策倾向,专业训练强度不高,走上工作岗位的药剂师的配置能力弱,没有创新意识,风险管理意识更是缺乏,社会上专业进修的条件也不充分,我国的相关人员学术交流的机会不多。(5)药剂配置生产的设备跟不上时代的进步,提高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水平里不考虑生产线上先进、稳定的生产设备。医院的西药制剂往往数量比较少,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所以在生产设备的投入方面也不及时。

2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

2.1对于西药制剂质量的控制标准要严格把握

国家各级医院的药剂师和医师要认真学习并遵循我国的西药制剂生产和使用的标准,并得到熟练运用。此外,国家的相关部门,比如药监局要及时根据药物的更新和引进对药品生产的相关标准进行补充和修改,把握最新的西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动态,提高西药制剂的质量水平,确保临床使用药剂的安全性。

2.2完善西药制剂的规范化综合管理体系

我国对西药制剂的质量的要求是遵循《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在进行西药制剂的配制时,应该根据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完善规范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对于可能出现风险的地方设置专门的岗位监督,责任到人,要求岗位上的每个人履行各自的职责,还可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提高西药制剂配制的精确性,对于到不到标准的配制要严厉取消,只有完善的质量监督可和标准,才能确保西药制剂配制的质量,在源头避免安全隐患。

2.3提高西药药剂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西药制剂质量首先要考虑西药制剂人员的专业和技术水平,这也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国各级医院的药剂科室对于招聘的药剂人员进行严格把关,招聘有专业水准和综合素养较高的人员,可以考虑增加投入,提高准入门槛的同时提高药剂人员你的工资待遇,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药剂人员。此外,对于已经在岗的药剂人员,医院要督促其在职进修,外出学术交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培训,熟悉西药药剂的配置最新要求和准则,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只有不断强化药剂专业人员你的能力,更新知识才能保障西药制剂质量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

3结语

我国目前越来越重视西药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工作,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药品市场中药品的风险和药品的管理水平,西药制剂由于其见效快的优势被不断更新使用,但是一旦质量出现问题,会造成严重后果。提高西药制剂质量管理首先要从其风险管理入手,严格把控西药制剂生产和使用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质量风险管理机制,使药房人员和医院的医师都能够明确风险,及时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加大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监控力度,从长远来说,这也是缓解医患矛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世锋.西药制剂质量管理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3).

[2]徐晓路.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3).

[3]郝明.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3).

第2篇:风险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工具;医院管理;风险管理;应用

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正式实施生效,精神科患者的住院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考虑到精神障碍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各种现存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对患者的安全造成了威胁,这也对有关精神科患者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风险管理理念对精神科患者的安全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从而最大程度的规避精神科疾病的管理风险,提高科室的管理质量,提高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安全系数,是精神卫生工作的永恒主题[1-2]。疾病的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能够对现有管理流程中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科学的处理。通过有系统的管理程序及管理工具,有助于准确的预测、应对、检测风险因素,从而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医院精神科2015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3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70例,女80例;年龄为32~74岁;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抑郁症患者45例,焦虑症患者40例,躁狂症患者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68例,女82例;年龄为30~75岁;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抑郁症患者56例,焦虑症患者40例,躁狂症患者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分析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常规安全管理。观察组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即根因分析法进行疾病风险管理。管理的目的,为通过分析影响管理环节各管理质量、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安全认知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方法的优化,提高科室管理质量、患者生活水平、患者及家属的安全认知水平。具体方法:组建管理风险管理小组,为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查阅相关文献,收集、整理、筛选出影响科室管理质量、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安全认知的相关变量,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将筛选出来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探讨解决方法,并纳入科室管理流程中,从而优化现有管理方案。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由管理小组别进行医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心理管理环节的合格率情况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管理环节中的合格率情况。自行设计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方法、患者安全认知评价方法、患者家属安全认知评价方法,对两组患者管理前后分别进行生活质量和安全认知的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管理环节合格率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医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心理管理环节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与安全认知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管理前生活质量、患者安全认知、家属安全认知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管理后生活质量、患者安全认知、家属安全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观察组管理后生活质量、患者安全认知、家属安全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见表2。

3讨论

精神科的风险事件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多层次性、不确定性,因此选取的质量管理工具,是通过根因分析法对精神科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主要问题进行量化评估,并进行管理流程的优化。对风险因素的筛选过程,也就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关注各个管理细节,能够使潜在的风险得到控制[4-6]。将基于质量管理工具的管理方法与精神科疾病的风险管理进行整合,首先是管理目标的设立过程,将管理目标设定为通过分析影响管理环节各管理质量、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安全认知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方法的优化,提高科室管理质量、患者生活水平、患者及家属的安全认知水平。具体的管理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组建风险管理小组,为小组成员分配任务,进行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查阅,采用文献分析法,收集、整理、筛选出影响科室管理质量、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安全认知的相关变量,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二阶段是管理方法的优化阶段,将通过第一阶段的管理筛选出来的风险事件影响变量进行讨论,探讨解决方法,并纳入科室的管理流程中,优化现有管理方案。在管理质量统计中,分别从科室管理角度和患者角度分别进行了评价。从科室管理角度,基于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管理质量的优化后,医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心理管理环节的合格率均明显提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管理方法的对照组。从患者角度,两组患管理后的生活质量、患者安全认知、家属安全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说明经过住院期间的管理,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安全风险事件的认知。进一步分析发现,观察组管理后生活质量、患者安全认知、家属安全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管理质量的优化,明显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风险事件的认知水平。总之,精神科的风险管理是规避各项管理风险、控制并保证医疗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采用医学质量管理工具能够将影响风险管理质量的可疑变量进行筛选,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管理方法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科室风险管理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的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凡英.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突发事件及护理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分析[J].当代护士,2019,26(1):184-185.

[2]王林,杨粉英,陈爱民,等.4R危机管理理论在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9,26(12):29-32.

[3]吕新荣.临床路径在精神科精神分裂症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2):3-4.

[4]易海燕.“5S”管理模式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90.

[5]张焱.品管圈活动安全管理措施对精神科患者意外风险因素的预防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6):148.

第3篇:风险质量管理范文

1.1内在风险因素

就西药制剂的用药原理来说,每种西药制剂都具有不同的药用原理,每种西药制剂之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相克问题,西药制剂之间具有相冲性,这就是西药制剂的内在风险。虽然,很多的人都明白西药制剂之间存在这种相克性和相冲性的风险因素,但是这种风险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因素是西药制剂本身所具有的,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风险。因此,在临床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主要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种风险性降到最低,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来保障西药制剂的质量,从而保障西药制剂使用的安全。同时,临床上应用西药制剂时,应该通过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要确保临床医生与药房人员充分沟通,使之充分了解药物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使得临床应用时尽可能的确保药物不良作用达到最小,而治疗作用达到最大。

1.2外在风险因素

外在风险因素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说外在风险因素是影响西药制剂质量的主要方面,因此,要注重对外在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保障西药制剂的应用质量。而外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就我国目前各大中医院的西药制剂室来说,其在设计上都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很多的西药制剂室在规格上并不符合使用的要求,针对西药制剂室的布局来说,其在工艺、功能以及总体的布局上都存在严重的偏差,而且其在设计的过程中,都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设计标准进行建设,这就使得西药制剂室的整体建设并不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这样就会为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从而影响到西药制剂的研究质量。其次,我国的西药制剂普遍存在标准不同意的问题。国家对西药制剂生产的强制标准为《中国药典》、《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等一系列的规范。但是相同的西药制剂,其制备工艺、生产条件、检验标准等都不相同,因此这些规范中也存在着西药制剂相同,但是标准不同。再次,管理不规范。目前国内对于西药制剂的管理所遵循的规范是《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然而从实践来看,各个级别的医院对于此规范的理解程度不一、执行力度不同,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关键工作制度缺失、配制时操作规范不严谨、配制记录不及时、留样观察执行不彻底、生产设备维护不按时、称量器具定期检定记录不完善甚至是缺失等。然后,技术力量薄弱。西药制剂专业人员缺乏是国内各级医院药剂科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现实反应出的问题多样,如:药剂人员配制技能较差,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专业培训与进修不充分,学术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少。最后,生产设备较为落后。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一整套可靠、稳定、先进的生产设备。医院西药制剂普遍存在着但是数量偏小,故通过规模化的自动化药物生产设备生产的可能性极小。

2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

2.1遵守质量控制各项标准

要想有效的保障西药制剂的质量,高效的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就需要我国的各大医院以及各项卫生组织机构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西药制剂质量控制标准来降低西药制剂的质量风险,并且要积极向同行业先进者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质量,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要全面、及时的了解国家相关医药政策的变化,根据药品生产标准来进行西药制剂的研究,对于国外西药制剂的研究过程进行跟踪了解,将其融合到我国的西药制剂研究中,从而提高我国西药制剂的研究质量,以保障我国西药制剂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可以顺利的实施。

2.2制定规范化的综合管理体系

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部有关药品制剂生产质量管理的条例,在进行西药制剂研究和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药品制剂质量管理体系来对药品质量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保障西药制剂研究的质量。一般来说,在对西药制剂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到西药制剂的质量,这些风险因素会使得西药制剂的安全性降低,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体系,对西药制剂研究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出现风险因素较多的卫生岗位要注意实施岗位责任制度,从而降低岗位风险。同时,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把职责落实到实处,形成严格质量管理体系,进而能保证质量水平的稳定,减少质量隐患。

2.3提高制剂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西药制剂人员的技术水平是提高西药制剂的质量水平的关键所在。医院药剂科要通过进修学习、学术交流、轮训培养、在岗培养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制剂人员的业务水平。要使得制剂人员专业知识能得到不断强化和更新,进而能使其主动实施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药房人员能有效辨别西药制剂潜在的质量风险,并能及时处理,显著降低发生的事故及差错的几率,确保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监控。

3结束语

第4篇:风险质量管理范文

1.1提高相关西药制剂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高西药制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不仅对提高西药的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对降低临床用药的风险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药厂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让西药制剂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使他们向新时代下需要的专业人才方向迈进。药厂可以对西药制剂人员进行在岗培训,并对作为各类医药职业院校公共课教材的《药事法规》进行学习,进而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运用,具备该岗位的基本工作技能。《药事法规》是把新修订颁布的《药事管理》、《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对它进行学习与运用,不仅可以提升药厂西药制剂人员的业务素质,还能降低西药制剂生产中的风险。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以不同形式要求西药制剂人员进行必要的进修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外出参观、轮训培养的方式,来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不断更新和强化专业知识。以此来提高西药制剂人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专业技能,充分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保证西药制剂的质量。

1.2实行规范化的综合管理体系

在西药制剂的过程中,需要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作为质量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在西药配置的过程中,西药制剂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药物的制造,并根据相关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也就是说,在西药制剂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地实行,根据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岗位职责,把责任落到实处,形成严格的质量监督程序。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西药制剂的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关地人员负责,进行严格地监督。进而,尽最大可能减少西药制剂中的质量问题。

1.3西药制剂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质量的控制标准

对于药厂的西药制剂科,相关的西药制剂人员需要对国家出台的相关药品标准认真进行学习,如《中国药典》。《中国药典》是法定的国家药品的标准。药厂西药制剂人员对它进行学习,以此对西药制剂质量的控制标准具有全面的认识。同时,西药制剂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国家及国际上关于药品生产标准的变化以及改进措施,进而,对药厂相关西药制剂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西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得到不断地提高,并使它的质量水平得到稳定。此外,对于质量评价标准,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更新,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标准,使生产出的西药产品质量具有稳定和可靠性。

2总结

第5篇:风险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工具;医院管理;风险管理;应用

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正式实施生效,精神科患者的住院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考虑到精神障碍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各种现存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对患者的安全造成了威胁,这也对有关精神科患者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风险管理理念对精神科患者的安全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从而最大程度的规避精神科疾病的管理风险,提高科室的管理质量,提高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安全系数,是精神卫生工作的永恒主题[1-2]。疾病的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能够对现有管理流程中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科学的处理。通过有系统的管理程序及管理工具,有助于准确的预测、应对、检测风险因素,从而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医院精神科2015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3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70例,女80例;年龄为32~74岁;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抑郁症患者45例,焦虑症患者40例,躁狂症患者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68例,女82例;年龄为30~75岁;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抑郁症患者56例,焦虑症患者40例,躁狂症患者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分析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常规安全管理。观察组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即根因分析法进行疾病风险管理。管理的目的,为通过分析影响管理环节各管理质量、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安全认知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方法的优化,提高科室管理质量、患者生活水平、患者及家属的安全认知水平。具体方法:组建管理风险管理小组,为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查阅相关文献,收集、整理、筛选出影响科室管理质量、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安全认知的相关变量,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将筛选出来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探讨解决方法,并纳入科室管理流程中,从而优化现有管理方案。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由管理小组别进行医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心理管理环节的合格率情况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管理环节中的合格率情况。自行设计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方法、患者安全认知评价方法、患者家属安全认知评价方法,对两组患者管理前后分别进行生活质量和安全认知的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管理环节合格率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医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心理管理环节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与安全认知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管理前生活质量、患者安全认知、家属安全认知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管理后生活质量、患者安全认知、家属安全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观察组管理后生活质量、患者安全认知、家属安全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见表2。

3讨论

精神科的风险事件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多层次性、不确定性,因此选取的质量管理工具,是通过根因分析法对精神科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主要问题进行量化评估,并进行管理流程的优化。对风险因素的筛选过程,也就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关注各个管理细节,能够使潜在的风险得到控制[4-6]。将基于质量管理工具的管理方法与精神科疾病的风险管理进行整合,首先是管理目标的设立过程,将管理目标设定为通过分析影响管理环节各管理质量、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安全认知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方法的优化,提高科室管理质量、患者生活水平、患者及家属的安全认知水平。具体的管理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组建风险管理小组,为小组成员分配任务,进行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查阅,采用文献分析法,收集、整理、筛选出影响科室管理质量、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安全认知的相关变量,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二阶段是管理方法的优化阶段,将通过第一阶段的管理筛选出来的风险事件影响变量进行讨论,探讨解决方法,并纳入科室的管理流程中,优化现有管理方案。在管理质量统计中,分别从科室管理角度和患者角度分别进行了评价。从科室管理角度,基于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管理质量的优化后,医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心理管理环节的合格率均明显提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管理方法的对照组。从患者角度,两组患管理后的生活质量、患者安全认知、家属安全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说明经过住院期间的管理,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安全风险事件的认知。进一步分析发现,观察组管理后生活质量、患者安全认知、家属安全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管理质量的优化,明显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风险事件的认知水平。总之,精神科的风险管理是规避各项管理风险、控制并保证医疗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采用医学质量管理工具能够将影响风险管理质量的可疑变量进行筛选,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管理方法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科室风险管理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的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凡英.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突发事件及护理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分析[J].当代护士,2019,26(1):184-185.

[2]王林,杨粉英,陈爱民,等.4R危机管理理论在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9,26(12):29-32.

[3]吕新荣.临床路径在精神科精神分裂症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2):3-4.

[4]易海燕.“5S”管理模式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90.

[5]张焱.品管圈活动安全管理措施对精神科患者意外风险因素的预防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