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小的理财方式范文

风险小的理财方式精选(九篇)

风险小的理财方式

第1篇:风险小的理财方式范文

国际上通行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狭义的财务风险,即指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它是由于企业资金困难,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而带来的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讲,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导致股东所承担的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自有资金不足,或为了充分利用负债资本成本较低的益处,降低企业的加权资金成本及其利息费用等,运用一定的融资方式向外部进行负债融资,则不论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都必须按事先的约定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如果中小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不足以偿付负债利息和本金时,则可能造成财务风险。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过于注重市场份额而忽视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国内企业有相当一部分过于注重销售额的增长,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这种状况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由于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弱,大多数中小企业只是简单地注重销售额的增长和利润总额的实现,注重短期收益,致使成本失控,资金超量使用,单位资金获利水平很低。其次,中小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尚未树立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科学观念,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就是未能确立起最优化思想;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不权衡资金成本,不考虑资本结构,投资时不测算风险报酬,不分析现金流量。再次,中小企业中财务与会计职能划分不清,未能对财务活动进行评价分析与控制。有的中小企业甚至连会计资料都不齐全、不规范,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

(二)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特征,外部环境变化既可能给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让企业面临某种威胁。中小企业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的限制,其财务管理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

(三)财务决策失误,财务关系混乱

财务决策失误可能导致财务风险。中小企业财务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个人主观臆测主导决策。

中小企业的财务关系混乱也可能导致财务风险。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与控制乏力,甚至没有内部审计与控制,在资金管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和监督。

(四)举债规模过大

企业经营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兼顾其他目标,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社会责任、环保等。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时,必然要考虑资金的成本与收益,尤其是在进行债务融资之前,要对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进行预测,合理确定筹资规模,使筹资规模与需求量相匹配,防止筹资不足或过量举债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五)举债方式不尽合理

企业融资方式有多种,不同的融资方式有其不同的特征。例如:银行借款与发行企业债券相比,向银行借款虽然成本较低,但融资规模不及企业债券规模大。而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可以与银行直接进行谈判,寻求债务重组,而公开发行债券由于债权人较多,进行债务重组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不能按期偿还,会对企业的声誉带来严重的损害。从借款难度来看,由于银行借款需要较多的资产提供担保,而中小企业往往无形资产的比例较高,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难度较大。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债务融资时要谨慎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避免融资方式不当造成财务风险。

(六)负债结构不合理

从时间上考察企业的负债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归还负债的时间安排。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包括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在进行融资安排时应尽量合理安排流动资产与短期负债之间的关系,保证有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同时遵循短期资金由短期负债来融通,长期资产由长期负债来融通的原则。在取得资金方面,应与企业的投资计划相适应,即不仅要考虑盈利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现金流量,避免出现“蓝字破产”。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原则

(一)风险与报酬对称原则。一般而言,企业财务活动过程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低风险只能获得低收益,高风险则往往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时,要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以求取得合理的平衡。例如:从债务融资决策来看,虽然扩大债务融资数量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可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使企业的股权资本的盈利有所增加,进而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但也有其所对应的财务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危及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股东利益。因此,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实际上是在一定条件下,使财务杠杆的有利效应(提高企业价值)与不利效应(增加风险程度)取得合理平衡的资本组合比例。因此,中小企业如何权衡利弊、比较得失,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整体优化原则。根据系统原则,必须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因此,在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应从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有关问题。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形成一个灵敏、高效的监控体系,在动态中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

(三)长远发展与当前利益相结合原则。财务风险管理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能够从长远利益、当前利益的角度控制和监督风险,从而保持长期有效的发展。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融资时要考虑当前的资金需求,同时也要考虑长期的发展,在长期活动中加入风险管理的内容;另一方面,在较长时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使中小企业在尽可能低的风险基础上保持平稳持续发展。

(四)弹性原则。财务风险管理的弹性原则是指在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保持可以调节的余地。贯彻这一原则的关键是把握弹性的度,弹性过大会造成利息费用过多,融资成本较高,从而造成损失;弹性过小则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也会造成损失。弹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中小企业适应财务环境的能力和企业的财务风险偏好。

四、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就可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这些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利用财务杠杆系数控制负债规模及比例,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可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合理确定期限、还款方式及时间,对未来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还款方式。

第2篇:风险小的理财方式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预警对策

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经营发展与财务管理持续性会产生明显威胁,自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波及到国内企业后,国内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已经有了明显增强,系列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的集中爆发更是增强了整个社会对于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视程度。财务风险类型多样且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下财务风险隐蔽性也逐渐增强,在财务管理能力相对低下的企业中,企业管理者素质等原因都会制约企业发现财务风险的实际能力,对于财务风险预警自然具备了一定难度。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也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伴随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增加与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发多样,类型多样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也带来了诸多影响,新时期下企业更好发展离不开较好的财务管理支持,而对于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与防范自然也成为了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事宜。

(二)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以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方法为手段,设计预警指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的方法总称。财务风险预警可以及时的发现潜在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类型多样且隐蔽性较强背景下尽早发现潜在财务风险也能为企业进行的财务风险防范方向与侧重选择更为顺利。财务风险预警与财务风险防范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正常进行及企业正常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而财务风险预警也是财务风险防范和应对的有效前提。财务风险预警与财务风险防范都需要得到当代企业重视并将其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始终,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来发现财务风险并进行有效应对从而对于财务风险进行方法也是一般选择。

二、当代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财务管理风险

当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首要类型是财务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也是国内中小型企业中常见的财务风险体现。企业综合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往往会对于生产经营各个方面进行覆盖,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会计数据与会计凭证也会作用于最终的财务管理活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本身具有持续性且覆盖面广这一特点使得其各个环节上发生风险的实际可能相对较大,中小型企业中对于财务管理的不重视,财务管理实际投入不足也直接导致财务管理能力相对低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中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人员实际财务管理能力高低与否都有可能对于财务管理活动开展状况及风险发生可能产生影响,中小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实际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相对低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逐渐扩大背景下这一财务管理能力上的短板也越发显现,而财务管理环节上的风险系数也相对较高。

(二)资本运营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中资本运营风险也是具体风险体现之一。资本运营风险是指企业作为主体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资本运营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资本运营失败或使资本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现代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融资与投资活动,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是其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形下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对于部分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而言,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筹资并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也是常规经营与财务管理形式。企业进行的资本运营活动本身便具有一定风险,企业自身投资侧重与偏好,外部政策变动等都会成为左右筹资成本与投资收益的关键因素。例如,这一背景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便会提升,一旦融资成本高于预期更会影响到企业实际财务状况。

(三)资本结构风险

企业资本机构越发复杂,资本结构风险也是财务风险的具体类型。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一定时期筹资组合的结果。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就是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这一比例表明当企业破产时,债权人的受保护程度。比例过高会使企业财务风险过大,但可能会有更多的收益,举债也会形成财务杠杆效应。由于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企业实际资本结构也会存在明显差异,在资本结构不同状况下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会存在差异,而不同经营发展侧重也会对于企业实际资本结构构成产生影响。由于信用支付等支付形式十分普遍,国内部分企业中应收账款实际规模相对较大,缺乏较好的信用评价体系与持续跟踪情形下企业应收账款实际占比重较大,实际上会导致资本结构系统性风险加剧,一旦资本结构风险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也会随之上升。

(四)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在大型企业中也是财务风险的一种具体表现,收益分配风险对于企业经营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发生时间周期较长,其不意被察觉也使得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财务管理者不容易察觉。例如,在上市公司中进行的收益分配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和方法进行收益分配,这一期间进行的分配原则与方式方法确定都容易对于各投资方实际投资预期和未来投资确定产生影响。在这一进程中一旦利润分配占比较大的比重,更容易导致企业下一生产经营周期内实际可用资产规模发生变化。尽管在收益分配上有明确要求,然而大多数企业在收益分配上具有很大自主性,一旦企业对于收益分配处理不当便会产生实际上的收益分配风险,这一风险在下一生产经营周期内得以显现后也会对于后续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对策分析

(一)设立财务管理下的风险管理部门

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需要设立财务管理下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新的管理组织机构对于财务风险进行观察与分析。当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不仅体现在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低下这一层面上,财务组织机构在设置上的不合理与不全面实际上也加剧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规模大小与经营发展实际进行风险管理部门的确立,抽调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依托财务预警知识和方法来进行具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相关工作。此外,企业也应当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在正常开展企业财务工作基础上将风险识别、风险预警与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始终也能显著提升企业发现财务风险的能力从而使得财务风险预警越发顺利。

(二)明确资本运营的原则和方向

企业在资本运营上遵循既定原则并明确出资本运营方向不仅能够较好的对于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更能显著降低财务运营环节上一系列财务概念发生的可能。资本运营是企业综合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经营环节与活动,在资本运营上不仅要以获取利润为一般原则,更是需要将谨慎运营等原则作为资本运营的具体原则。例如,在整体投资环境越发恶化且外部政策变动十分明显背景下,企业应当重新对于运营的原则和侧重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投资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增加造成影响。在资本运营方向确定上企业也需要进行不断调整,避免单一投资形式所引发的系统性资本运营风险产生。此外,企业明确了资本运营的原则和方向后整个资本运营活动在进行时也能更为清晰与明确,按照既定的资本运营计划进行资本运营会提升企业对于风险的鉴别能力从而提升其对于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

(三)不断优化资本结构

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这一做法也能显著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能力,达成控制财务风险发生的目标。国内企业资本结构在先进经济形势下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负债过高的状况,负债过高时候,整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或传统金融机构对于放贷进行紧缩控制便容易导致企业资本结构本身的结构性风险大大增加,融资渠道单一的企业更会在短时期内爆发出财务风险。企业应当将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在供应链背景下积极的构建业务网络并对于实际成本支出进行压缩。此外,在应收账款规模持续增大背景下企业也需要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及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通过上述做法不仅能够将企业的资本机构进行不断调整与优化,也能提升企业资本结构对于系列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

(四)结合企业发展目标进行收益分配

企业经营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以经营周期和会计周期进行的经营发展活动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企业对于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也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目标进行收益分配。杜绝过度分配所导致的企业经营发展难以为继或不当分配所导致的投资者投资信息降低等问题出现。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收益分配问题处理上应当遵循不同的原则和方法,其在利益分配问题的处理上更是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进行最终确定。例如,有限合伙企业中进行的利益分配要留出下一阶段生产经营资金,并根据预算和结算对于利润分配的科学性、准确性予以提升。在利润分配上与企业资本结构及发展计划相互结合也能使得企业对于未来风险进行预警的能力显著增强。

四、结语

新时期下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与外部宏观环境都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一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环境实际上也较为多变。现代企业稳定经营与持续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对于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并在财务风险发生时采取系列措施进行风险规避与化解也十分重要。国内企业数量众多且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下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不断增加,单一企业较高的财务管理状况仅仅是对于财务风险进行规避的基础,通过预警机制确立来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才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郭媛.经济转型期商贸类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防控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6,19:105-106.

[2]陈贺.论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财会学习,2016,20:64-65.

第3篇:风险小的理财方式范文

[关键词] 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小企业目前面临着更多的风险。

一、小企业的特点

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小企业是指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小企业具有以下特点:

1.经营方式灵活,创新能力强。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生命力旺盛,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现实抉择,就是依靠其灵活的机制和创新能力并选择合适的战略。小企业创造和开发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有限,风险较高。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主要体现在年营业额较少,职工人数少,资产总额较少。资金投入量不大,资源有限,资产负债率高,融资渠道单一而狭窄,主要靠内部积累和亲朋好友借款,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相当有限、资金成本高且融资成功的机会小。由于小企业自身积累速度慢,融资困难,资金不足是小企业的先天缺陷,加上小企业大多是新兴企业,业务比较单一,在发展中面临着管理、技术和市场的种种不确定,经营失败的风险较高,经营失败的可能性较大。

3.行业涉及面广,业务比较单一。小企业涉及行业门类齐全,有从事产品的批发销售,简单的服装加工、食品加工,还有机械、化工等。但是它们往往只侧重于某一项产品或业务,经营活动简单,投入和产出少,在市场上不占统治地位,竞争力较弱;很少多元化经营,其业务流程相对简单。

4.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人员十分有限。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多采用集权制,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很多小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机构,企业决策通常由业主做出,中层管理人员一般不参与企业决策,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不够完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规范等都很少,或不全面。

5.管理水平不高。小企业的业主和管理人员普遍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表现在管理观念陈旧,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处在小企业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或为心腹或为裙带关系,不注重才能,优秀人才得不到重用;其次,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所有权与经营权结合得较为紧密且集中。小企业的利益与业主个人的利益高度一致。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奖惩没有制度,财务不透明,习惯于业务管理,很多在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行之有效、理论上非常完善的会计政策和技术难以采用,不能完全实施或一贯遵循。

二、小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其实,小企业的优势很明显。投资少,经营灵活,管理难度不大,一有风吹草动自我调控能力强。但是,正如前面所述的各种情况,小企业无论是经营风险还是财务风险都无法避免。相比之下,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远远低于大中型企业。就财务风险而言,具体说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量少,尤其是现金数量少,是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最普遍表现。小企业的特性决定着其经营管理的局限性。由于资金量少,小企业一般不太注重长期投资,而主要把焦点关注于日常的短线经营活动。也正是由于把短线投资看得太重,因此会随时把多余的现金投人经营活动,使得现金的持有量很少;另外,如果销售不畅或虽然销售状况良好但货款回收不力,依然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的不畅。

(二)资产的变现能力差,是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表现形式。资产的变现能力,取决于企业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受客户的青睐程度。一般来说,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越大,可变现的能力就大;受客户的青睐程度越高,该资产的变现能力也越大。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资产的本身特性,使得资产变现能力不强,也会导致或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三)企业资信度低下,是小企业财务风险大的又一表现。企业规模小,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不大,各种风险抵御能力较差,是小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这对于那些宁愿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的金融机构来说,显然会把小企业打入另类。因此,一旦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要想及时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难上加难。

(四)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是小企业财务风险大的集中表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无论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盈利是企业的硬道理。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只能维护企业的生存;只有扩大再生产,并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才是提高企业债务偿还能力,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

三、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小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变化,主要包括:(1)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的快慢,对企业有重大影响。比如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比较快,企业为了跟上这种发展,就会相应地增加厂房、机器、工人等方面的投资。普遍的扩充使资金紧张,利率随之提高,企业背上巨大的债务负担,财务风险越来越大。过热的经济,迟早要冷却下来,扩充过度的企业很快就会陷入困境。(2)通货膨胀发生,会导致企业的收支无序和增加简单再生产的困难。(3)利率的波动,尤其是利率的上升,会使企业筹资更加艰难或增加利息成本。(4)政府经济政策对小企业支持与否、支持的力度大小,都直接影响到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法律环境。是指小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具体内容包括:(1)企业组织法规,如《企业法》、《公司法》等,对企业、股东等利益团体和个体的经济责任划分;(2)税务法规对小企业的特殊政策,可以起到支持或遏止的作用;(3)财务法规对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等等。

3.市场环境。宽松的市场环境,可以让小企业自主经营,灵活管理,增加赢利,减少风险;而紧张的市场环境,则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体内容包括:(1)市场的公平程度,涉及到小企业能否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问题;(2)市场的竞争程度,直接关系到小企业的兴衰与成败;(3)市场的发达程度,则决定着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二)内部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始终还是内因。不同的小企业由于其战略和战术的不同,最终企业的命运就迥然不同。经营管理思想、生产经营方式、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员素质,都会影响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小。

1.经营管理思想。经营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为企业领导者的风险意识和科学态度。冒险型领导者倾向于高负债、快发展管理方式,在内外部环境风调雨顺的前提下,它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低风险;但是,一旦内外部环境恶化,则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加大财务风险。而保守型领导者更倾向于低负债、稳发展、低风险的管理方式,不过,有可能错过极好的发展机会。

2.生产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主要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问题。例如,对销售的赊销态度,对应收账款的信用标准、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的约束,对应收账款的催收与管理,等等。

3.人员素质。人是企业的最活跃因素,人员的素质高低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市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小企业本身没有人才优势,如果企业管理当局忽视了人才的培育与吸收,尤其是高尖端财务人才的招聘与使用,企业的短腿行为就不可避免。

4.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紧密的团队精神,是企业战无不胜的法宝。财务风险的克服、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也是如此。

四、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一)提高认识,增强业主或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小企业业主或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时发生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时有发生。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上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十分注意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同时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并享有充分的发言权,对他们提出的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意见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观念,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和准确的职业判断力。

(二)健全和完善组织结构控制。小企业应推行产权多元化。产权多元化既可以增加企业融资渠道,又能够吸收更多股东参与决策,使董事会成员能力互补,谨慎决策,减少失误,从根本上改变由投资者个人或家族组成,既当业主,又当总经理,还负责监督工作的传统管理模式。健全合理的组织结构,一是由主要投资者组成董事会,决策企业重大经济事项;二是全部投资者组成股东大会,监督审议企业重大决策;三是企业部门经理实行公开招聘,录用具有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秀人员对本企业实施全面管理。同时加强组织结构控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三)强化资金管理,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资金或资金短缺,企业则难以运行。在融资管理方面: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及金融工具等多条途径筹集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同时努力降低资产负债比率,增加经营中自有资金的比重。在流动资金管理方面:一是加大应收款催收力度,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期,落实回款责任;二是合理降低存货,加快存货的周转;三是加强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实行流动资金贷款指标考核;四是加强信用管理,合理确定客户的信用标准,避免坏账的产生;五是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

(四)加强企业财务制度建设,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由于受规模、财力、人力等限制,小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划分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从经济性、实用性出发,注重实际运作控制。包括:1、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小企业应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降低财务风险。2、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小企业应明确规定涉及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3、内部审核制度。财务收支严格按照企业章程、董事会决议和企业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审批,设专职稽核岗位,对会计核算工作按工作范围和流程进行稽核,对财务收支实行全方位控制和审查。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没有财务风险方面的专门知识,对他们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小企业财会人员素质低,应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扩充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当好单位负责人的会计参谋;深入基层,掌握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利用自己掌握的财会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强化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其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六)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制度。通过预算可以预测预算年度的风险点所在,并预先采取某些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从而规避与化解风险。考虑到收入与成本费用间的配比关系,全面预算体系可以为收入水平增长情况下的成本节约提供较为精确的估计。因此小企业一定要建立严谨的预算制度,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七)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定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企业提供现金可用度的预警信号;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如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效率、投资风险等预警指标,建立长效的财务预警系统;结合企业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当出现风险信号时,应采取预防性控制或抑制性控制,防止风险损失的发生或尽量降低风险损失的程度。

(八)转变企业经营策略,采取多种经营和对外投资多元化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小企业在做好主业经营之外,可涉足与主业有关的其他行业,实施以主业为依托的多元化经营,相互补充,增强获利能力。根据企业自身的能力,合理利用资金,在固定资产、股票和债券等多方面进行投资,综合分析影响投资的各项因素,对于预期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分散风险。在选择投资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利润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高收益、低风险的方案,使投资总风险降为最小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德武.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郑庆华.小企业会计制度讲解及案例分析[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

第4篇:风险小的理财方式范文

P2P理财是“天使理财”,还是耍滑藏奸的“皮又皮”理财呢?

P2P理财源于P2P借贷,P2P是“Peer to Peer”的简写,个人对个人的意思,P2P借贷指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P2P公司)在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前提下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P2P借贷2006年进入中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几年内获得爆发式增长,分互联网平台的线上模式、非互联网的线下模式、线下线上并行模式三种。它一方面使很多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服务、急需小额资金的普通人群得到了民间小额借贷服务,同时也为资金提供方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财方式,P2P理财说白了就是众多小户参与的民间借贷;同时,P2P借贷通过中间平台公司的撮合管理,快速实现个人对其他陌生人的借贷,是一种新型小额民间借贷。

P2P理财不是“天使”,也不是“皮又皮”,而是一种创新型的民间借贷。是借贷就有风险,是理财就有赚有赔,从防险角度讲,从前期出现的倒闭、跑路案例讲,P2P理财要谨防变成“皮又皮”理财。

P2P理财风险主要来源于外部政策和监管风险、借款人信用风险、以及P2P公司的信用与经营风险。当前造成P2P理财客户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后两类风险,特别是第三方P2P公司的风险。由于市场上存在一些以欺诈圈钱为目的平台公司,同时第三方P2P公司通常在借贷中承担成交撮合、借款人风险识别、违约追偿、违约惩戒等服务职能,如何选择第三方P2P公司,是投资者成功参与P2P理财的关键。

选择P2P公司,把握风险点要“六看”:

一、看准对象。先看公司成立时间、注册规模、营业网点布局、模式等情况,进行初步分析选择;再看平台的创始人和股东实力,查询ICP注册备案,除了看是否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公司审核,还要确认平台宣传备案的股东和P2P平台之间的准确关系,此外,由知名投资公司投资可能会有保证一些。

二、看信息采集能力与违约惩戒能力。P2P公司应具备较强的借款人信用信息的采集能力、有效的违约惩戒手段,来协助投资者科学筛选借款人、增加借款人违约成本、减低借款违约风险。投资者可重点关注P2P公司对借款人信用信息的采集能力,P2P公司在借款人信用信息采集及验证方面的工作越深入、投入越大,投资者安全性就越有保障。另外,投资者还应关注P2P平台是否对违约人具备有效、合法的惩戒手段,这是约束并减少借款人违约的重要途径。

三、看风险管理水平。投资者有没有精力或能力对借款者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与管理, 绝大多数P2P公司承担了该部分职能帮助投资者把关,能否把好关非常重要。投资者可从P2P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人员规模、采用的风险识别技术、是否使用量化风险模型、风险管理团队主要领导者金融工作背景、公布的坏账率水平(通常小于2%)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判断。

四、看坏账率。P2P行业领先者的坏账率可控制在2%以下,与银行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非行业领先者坏账率则远高于2%以上。投资者在了解P2P公司坏账率的同时,还应关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坏账率是由第三方专业公司鉴证公布、还是由P2P平台自行;第二,坏账率对外公布的频率;第三,投资者是否可以定期得到自己名下的借款人违约情况报告。P2P公司在这些方面做法越规范,其风险管控能力就越可信。

五、看风险补偿能力。P2P理财的担保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无担保、风险保证金补偿、公司担保(P2P平台直接担保、或专业担保机构担保)。对于无担保的方式,投资者需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取舍。风险保证金补偿方式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平台公司风险保证金提取的比例、该比例与公司坏账率大小关系、风险保证金上期期末余额与本期代偿数额的比率(反映代偿当期借款的保证程度)。采用公司担保方式的P2P借贷目前数量不多,直觉上会认为由公司提供担保会很安全,但却未必,提供担保的公司自身出现问题、丧失担保能力在各个行业领域都是常有的事。投资者除关注提供担保的公司整体实力外,还需了解该公司自有净资产与对外担保总金额的比例。

第5篇:风险小的理财方式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因此,分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探索有效的防范对策,对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障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具有建设资金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廉,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等特点,特别是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具有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风险防范,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资金流)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尽管每一个企业都希望尽可能地提高财务绩效,优化财务状况,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财务风险总是难以避免的。企业主管及企业财务人员的责任就在于全面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环节,并能加以识别,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范和控制,尽量避免财务成果的损失和财务状况的恶化。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的不同环境和阶段中,针对不同的财务主体和财务对象、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别。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按不同的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按产生原因不同划分为:制度性财务风险、固有财务风险、操作性财务风险等。

2、按财务管理主体不同划分:所有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等。

3、按来源不同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连带财务风险、外汇风险等。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它们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站。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无法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这种变化既可带来某种机会,也可带来风险。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如不能适应变化,就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表现为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科学地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等。

(二)风险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中小企业对外界的信息拥有量不可能是完全的,有无限接近完全信息的趋势,但永远不能达到。尤其是在新企业和连锁企业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有些企业存在层层的委托关系,在委托者与者的博弈中,委托者所掌握的信息永远小于者所拥有的信息量,一直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而者又不可能拥有其竞争对手、产品的消费者、材料的供应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全部信息。

(三)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要获得快速发展要么是专业化,要么是多元化。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策略有利于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分散经营风险等。但取得这些优势也是有其必要前提的,从国际上比较成功的集团公司的发展经验来看,其多元化成功的原因可归结为:拥有超越于具体业务的公司战略,从而更加强调未来远景与总体控制;拥有强调组织学习能力与创造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支撑多业务的扩张;拥有竞争性的公司远景与具备筛选功能的业务模型风险防范,从而使公司业务多而不乱。如果不具备条件盲目扩张,在多元化业务中的每一项都达不到有效的经济规模而缺乏优势,或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进入不太熟悉的行业或从事不了解的业务,不仅起不到预期的分散风险的作用,反而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四)财务制度不完善导致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诸多漏洞,主要表现在:一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仍存在过度依赖经济政策和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的现象;二是投资决策制度不科学,由于内部风险决策的权限不明确,或者完全放松投资决策权的控制,造成决策失当、投资失控;三是财务报告披露和处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中小企业不能及时上报财务报告和报表,很难及时对其做出正确评价和考核;四是内部财务审计不健全,不少中小企业没有专设审计部门,即使有审计部门也不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进行财务审计,往往是遇到公司出现大的财务管理漏洞或严重问题以后,才知道财务风险的严重性,结果已造成不可挽回的风险损失。

(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所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人的精力、所掌握的知识、所具有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总是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不可能去收集足够多的信息,自然会影响到决策结果。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因其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应格外严格,尤其公司高层财务管理人员,更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协作精神,因为人员素质不高,往往会使已经建立的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合理使用金融工具,转移企业财务风险

对于在生产经营中无法回避或难以回避的财务风险(如产品销售市场风险、运输风险、财产火灾等不可预见的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管理能力有限难以从根本上回避,或即使可以管理此类风险,但管理的成本和代价太大。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灵活运用资本成本决策法。因此,处理此类财务风险的方式是将其进行适当的转移。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保险决策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的应用,有条件的企业逐步推行通过保险合同转移风险和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转移风险。企业财务风险转移一般采用三种基本方法:保险、分散和对冲。

(二)坚持风险收益原则,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若能在某项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就发现该项财务风险可能会给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风险损失,就可以有意识地采取规避措施风险防范,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项风险。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应采取风险规避措施:

1、该项业务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过大,超过了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例如,某项业务所包含的风险具有较大的发生概率,且这种风险一旦发生,会给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2、该项经营业务其风险承担与风险收益不平衡,其获得的预期收益远远小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3、该项财务风险较为复杂,超出了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能力,且企业无法将其转移或分散。

4、对于仅有损失没有收益的纯风险,企业应采用风险规避的处理方式。

(三)根据风险承担能力,保留企业财务风险

对于那些无法规避、又不能转移的财务风险,或者由于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而必须承担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采取保留此种风险的方式。如果风险发生,则产生的风险损失由企业自行消化补偿。

中小企业一般在如下情况采用财务风险保留的方式:

1、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决定,为了获得某种风险收益,必须承担此种风险。即虽然某项经营业务有风险,但是对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活动至关重要,不承担此种风险,将影响其整体业务和发展站。如企业不会因存在技术创新风险而停止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开发;银行不会因贷款风险而放弃贷款业务等。

2、企业财务风险保留的费用低于其风险控制的成本。

3、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4、企业所面对的某种风险,其发生时最大的风险损失预期较小。

5、企业对某种财务风险具有充分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手段。

(四)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面临诸多外部风险因素,同时还面临各种内部风险因素。这些内部风险因素,除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有关的风险外,内部人控制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个别处于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利用企业内控制度不严,个人违法违规行为所导致的企业财务风险也屡见不鲜。如挪用资金转移资产、伪造凭单和篡改票据;或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和疏忽、责任心不强导致假合同、假汇票、假承兑等欺骗行为得逞,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巨额损失。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防范企业此类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以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快存货的周转,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货币资金回笼,确保销售资金的安全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合理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负债比率。重视投入产出率风险防范,增加公司的资本积累。注意保持资本弹性化,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与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以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

(五)建立财务预测机制,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测是指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通过财务预测和风险预警,使企业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使企业能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到的资金,企业就可以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再据以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的现金周转困难。而且,预测也包括了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通过建立预警系统,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地传至管理者,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参考文献

[1]郑雯颖.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4):195-196.

[2]丁丁.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8):101-103.

第6篇:风险小的理财方式范文

关键词:财务杠杆;财务杠杆系数;财务风险;函数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现今的财务管理教科书对财务杠杆原理的理论阐述已经比较全面,但笔者认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杠杆原理的基本理论,从数学的角度,利用函数关系,进一步揭示财务杠杆系数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以及财务杠杆系数最优区间的确定。

一、财务杠杆系数的理论分析

财务管理中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的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表示,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也叫财务杠杆程度,通常用来反映财务杠杆的大小和作用程度,以及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 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DFL=(EPS/EPS)/(EBIT/EBIT)

式中: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EPS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BIT为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为了便于计算,可将上式变换如下:

DFL=EBIT/(EBIT-I)

式中:I为利息;T为所得税税率;N为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在有优先股的条件下,由于优先股股利通常也是固定的,但应以税后利润支付,所以此时公式应改写为:

DFL=EBIT/[EBIT-I-PD/(1-T)]

式中:PD为优先股股利。

为分析方便,假定企业不存在优先股及其他固定性资金成本,在本文的讨论中,只考虑负债经营所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从公式DFL= EBIT/(EBIT-I)中可以看出,DFL为EBIT的函数,其中I是固定的常数,对DFL进行求导,利用函数特性来判断DFL和EBIT之间的内在联系。

DFL’=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分母大于零,而分子小于零。

DFL’

利用函数性质对DFL分析,根据EBIT与I大小关系,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当EBIT>I时

根据公式可知:当EBIT>I时,DFL∈(1,+∞),随着EBIT数值不断增大,DFL数值在不断减小。当EBIT趋向于I+ ,DFL接近于+∞,此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最大,当DFL接近于1,此时财务风险最小。根据DFL数值大小,可以推断财务风险大小,当DFL越大时,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当DFL数值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判断财务风险的大小,根据函数性质可知,随着EBIT不断增大,EBIT变动所引起EPS变动幅度在逐渐减小,财务风险在不断减小。DFL反映的是EBIT的变动幅度对税后利润变动幅度的影响程度,EBIT不可能无限制增加。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EBIT不可能达到+∞,DFL不可能为1,由于投入所引起的产出并不能无限增加,要想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不能只从EBIT方面进行考虑,财务风险减小的途径不能仅靠增加EBIT,可以从改变企业资金的目标结构方面进行考虑。

根据一般经验分析:DFL∈(1,2)称为财务杠杆安全空间;当DFL>2时,称为高风险财务杠杆区间;当DFL

当EBIT>I,随着EBIT增加,将会引起EBIT-I或EPS增加,DFL在减小,财务杠杆作用在减弱,财务风险在减小。在这一阶段,充分利用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二)当0

此时,EBIT-I0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此时EBIT增加将会引起EBIT-I同方向的变动,由于EBIT和EBIT-I符号相反,所以DFL

由于企业利用了财务杠杆作用,导致了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财务风险。在此阶段,随着EBIT不断增大,DFL在不断减小,但是财务杠杆作用在增强,财务风险却在增大。

(三)当EBIT0

在此阶段, DFL为正。此时企业亏损,EBIT增加将表现为亏损减少,随着EBIT增加,EBIT-I不断增加,此时DFL数值却不断减小,意味着EBIT-I随着EBIT的增加其变动幅度在不断减小,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减小。在此阶段,DFL为正,DFL∈(0,1),EBIT不足以支付I,企业必须动用所有者权益支付利息,将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当EBIT=0时,根据公式可知DFL=0,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财务风险,此时财务风险仍然存在。

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了财务损失和财务风险,在此阶段,随着EBIT增加,DFL在不断减小,财务杠杆作用在减弱,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减小。与第一阶段相比,虽然变化特性一致,但从函数图形上可以看出函数凸凹性不同,故此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也存在不同的特性。

以上分三种情况讨论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收益和财务风险的关系是不同的,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二、财务杠杆系数最优区间的确定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财务杠杆系数DFL不是越大越好,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最优区间。财务杠杆系数最优区间的确定应与保障利息支付倍数(Q)联系起来确定,因为Q= EBIT/I,所以,EBIT=QI,代入DFL=EBIT/(EBIT-I)并化简可得,DFL= Q/(Q-1)假定某企业要保障利息支付比率不低于5倍,即支付的利息I≤EBIT/5, 那么财务杠杆系数:

DFL=EBIT/(EBIT-I)≤ EBIT/(EBIT-EBIT/5)=1.25

也就是在保障利息支付倍数为5倍的政策下,财务杠杆系数的上限为1.25。如果此企业的保障利息支付倍数降至2倍, 财务杠杆系数的上限上升到2。

三、结论

财务杠杆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时应当慎重。

根据上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当EBIT>I时,负债经营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提高股东收益。在特定时间内,I是固定的,当EBIT增加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给所有者带来额外收益。从DFL公式中看出,影响DFL作用大小的因素有EBIT和I,要想发挥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必须增加EBIT,这也说明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生产经营是最重要的。生产经营是企业运行的基础,资本运营为生产经营服务。

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当企业严重亏损时,可以减少企业投资者的风险。通过财务杠杆作用把企业的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当企业赢利时,多余的收益不会被债权人享有,可以增加所有者权益。同时利用负债可以减少货币损失,当通货膨胀时,利用举债扩大再生产比自我积累资本更有利,债务人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到债权人身上,减少了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降低综合资金成本。根据通常的经验,债务资金成本较低,企业借入资金,不论赢利或者亏损,只需税前支付固定利息,且利用负债可以借助于税收挡板效应,使企业少交税。债务资金成本一般低于权益资本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同时也能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第7篇:风险小的理财方式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外包 风险规避

一、中小企业财务外包及其风险

企业财务外包是指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可将财务管理活动分为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和总账核算等几个方面,然后再把不擅长管理的部分挑出来,承包给那些比较有专业水准的机构来进行管理,这样既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又避免给企业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可将财务资金管理外包给一些金融机构。

凡事都有风险,对于企业财务外包也避免不了一定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外包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使得我们的计划没有正常的实施下去或者中断,致使企业的财务外包方案搁浅直到破产,所以有必要对其财务外包实施正确的措施,使双方共赢。

二、中小企业外包风险的规避的必要性

虽然财务外包保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且无法预测它的结局是什么样的,但我们仍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各种风险的频率进行估计后给出相应的措施。因此,为了使我们能将风险降到最低,我们有必要通过风险管理、辨别及规避等方式对中小企业外包保险进行规避,从而为中小企业实现多的利益。

(一)符合出资人出资的基本要求

依据法律规定,当中小企业破产时,中小企业的剩余财产分配必须先考虑管理层和员工的薪资,然后再对公司的外债进行偿还,再有剩余才给股东支付。在进行财务外包时,因它所引起的资产减少都会严重影响中小企业所有权的利益。因此,股东是中小企业财务外包风险最基础的承受者,当中小企业出现外包管理问题时,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所要我们有必要多外包保险进行规避。

(二)便于委托方能够实行有效管理

在当代的中小企业制度中,两权分离造成了很多方面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表现在方和委托方的信息不对称。这种存在于客观现实的信息不对称,能够给带来方造成严重的道德风险。在外包方的财务流程方面,财务外包承包方有着更多的优势。但是,财务外包承包方承担的风险,以及所得的酬薪是不对称的。这样就容易让承包方产生较强的不满情绪。因此,在财务外包过程中,委托方要想获得成功,让公司资本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必须要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

三、中小企业外包风险的规避的问题

(一)财务外包法律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没有多少中小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同时,这些实行了财务外包的中小企业,也没有对财务外包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其实,风险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这样就让风险在财务外包过程中较为常见了。但是,在具体情况下,因为发包中小企业首次接触到财务外包这一事物,没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经验。或者是没有相关的宏观法律法规背景,中小企业的支持途径和指导方向都没有足够的准备,中小企业对风险源无法识别或者判断。

(二)没有注重财务外包风险

中小企业在很多情况下进行财务外包选择,都是从成本原则角度出发。主要是想借助外包让成本得到锐减,中小企业聚焦点主要是在成本上,而不是在风险上。就是因为发包方对财务处理流程的外包方面投放了较大的精力,没有相应的危机感和风险意识。所以,就算某些中小企业非常了解外包会带来相应的风险,没有进行关注,也没有较多处理方法。比如,因为承包方资质水平问题,导致的质量风险。或者是因为发包方和承包方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最终导致外包破产。或者是因为承包方没有相应的道德约束力,从而导致了信息泄露安全风险等等。

四、中小企业外包风险的规避的对策

(一)加快财务外包方面的法规建设

当前,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出台了外包方面的法律法规,2010年5月由国家财政部下发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中界定出了外包业务的延伸式定义,外包的构成是由研发、信誉调查、评估调研、加工委托、物业管理、客服、计算机服务等,同时对承包方的风险方面提出了要求,如承包方自愿选择风险,由于外包监控质量风险及行贿受贿引发的道德风险加以关注。不过,在该法规中对发包方面对风险如何解决,如何进退维谷等仍没有明确说法,财务外包等出现的风险如何应对方面的法律就更不用提,几乎只字未见。所以说,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为中小企业财务外包创造良好条件,减少和控制其风险存在,构建良好外包环境,是目前财务外包风险阶段的必然之举。

(二)组建优秀团队加强

团结就是力量,成功是智慧的结晶。成功与领导的方向正确指引和员工辛勤劳作分不开,事实如此。国外TJB高层管理昂特·萨耶外包经验非常多,对于外包来财务项目经理来讲,他认为必须有准确的判断力,精确的数字信息及对外沟通能力,从中小企业经营及工作流程就能进行评估分析,从而确定可以外包的工作流程,本部技术能力和工作水平和外包能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决定财务外包的形式及选择哪些供货商。

由此可见,团队里必须有一个优秀的财务领队,并且领导必须与团队合作紧密,专业素质过硬,独立思考能力强,能够忠诚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说,发包应该这样组建。首先成立高管,高管下面再设决策组,决策组由财务,人事等行政部门负责人组成,核心是即使所管部门全部外包出去。

五、总结

总之,我国对于财务外包这一形式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经验之谈,只由按照制定规章制度的办法,来面对外包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并及时掌握政策想到对策。通过加快财务外包方面的法规建设、组建优秀的财务外包领导团队、完善财务外包合同构建信息安全堡垒来完善中小企业外包规避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柳金叶.企业财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1

第8篇:风险小的理财方式范文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和计量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以财务决策为例,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作出的,离开了风险,就无法正确评价企业报酬的高低。因此,对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风险是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对财务风险的计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来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这是比较含糊的计量方法;另一种是以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它是以每股盈余对息税前利润变动的灵敏度来表示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上升,则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

财务杠杆作用是指由于负债经营而引起的企业每股利润的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即在负债经营的情况下,由于利息费用的存在,息税前利澜的变动会导致每股利润更大幅度的变动。财务杠杆作用超常以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的倍数,即:

DFL=(EPS/EPS)/(EBIT/EBIT)

在一定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是(基期)息税前利润与税前利润的比值,即DFL=EBIT/(EBIT-1)。

二、我国企业当前财务风险状况分析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出现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

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企业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逆境中能生存,顺境中有危机感,在严格风险管理中求发展。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所面临全部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态,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在风去变幻的市场经济下,如何笑傲江湖,就看控制风险管理风险能力的高低。

三、财务风险的规避

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具体做法有: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对外投资多元化可以在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风险回避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它企业。在投资建造固定资产时,企业可以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将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转移给承包方。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的企业,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它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赊销比重较大的企业,对大宗赊销及时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可以转移坏账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可以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9篇:风险小的理财方式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10月,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相当于GDP的60%左右,中小企业在27个行业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在部分行业已经超过70%,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另外中小企业成为国家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自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受到了强力的冲击,企业破产数量增加,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控制的企业内外部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面临资金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的风险,进而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重大影响的可能性。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

1.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因筹集资金,面临到期无法偿还而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是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会从外部筹集更多的资金,主要表现为银行借贷,这样企业就会承担还本付息的压力,一旦企业投资失败,那么筹资风险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投资风险。它是指由于投资决策失误和投资环境恶化所引起的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任何一项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企业只有加强自身投资决策能力,对投资环境进行可行性分析,才能降低投资失败的可能性,进而降低财务风险。

3.经营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低于投资者预期的风险或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如果企业发生经营失败,就可能会面临财务危机或者破产的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它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收益主要用于分配和再投资。如果企业扩张速度较快,就要留用大部分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较低,就可能影响企业的股票价值,由此形成分配上的风险。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管理者财务管理理念缺乏,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居高不下。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外部因素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现有宏观经济情况的影响,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风险管理,具体表现为:

1.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现如今我国正值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逐步的显现出来,很多产业的发展瓶颈成为阻碍企业持续发展的致命因素。另外加之遇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企业面临销售困难,成本增加,竞争加剧的情境,于是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堪一击,最终只能破产倒闭。总之,激烈的竞争,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以及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增加都会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进而可能引起财务危机。

2.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的各种经济政策和信贷政策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直占据我国经济的主导地位,虽然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我国却没有从法律上确认中小企业的相对特殊地位。所以当前我国出台的很多经济政策和法律政策都偏向于国有公司。如2008年以来,我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并且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实行差额准备金制度使直接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信贷收紧,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受到打击,融资风险加大,很多中小企业因无法筹集到资金而被迫停产或缩小经营规模。

3.融资渠道较少造成的融资困境。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银行借款是最首选的融资渠道,然而银行考虑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更倾向于借贷给国家支持的大企业、大项目。因为即使贷款出现问题,偿还的可能性也高于中小企业,并且银行还能避免或减轻责任,因此,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上市渠道进行融资,但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上市融资的高门槛使很多中小企业望尘莫及,这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不完善的表现。由于以上融资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方式,这种方式较为灵活方便,但是利率相对较高,一旦企业出现重大问题无法偿付借款,就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加剧财务风险。

(二)内部因素

1.僵化的家族式管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很多是家族企业,因此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另外,很多中小企业沿用旧有的管理模式,雇用家族人员,职责不分,越权严重,管理混乱,无法建立和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这些弊端都会阻碍企业朝着正规化和法制化发展。

2.财务风险管理观念淡薄。中小企业更注重的是企业的短期盈利情况而非企业的长期发展,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尚未树立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财务管理观念,认为只要赚取利润,企业就是获得经营成功。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盲目扩张。很多中小企业贪多求大,不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不练内功,贪多求大,并且在效益低下的情况下,大笔贷款,甚至是高息贷款,从而背负巨额负债,最终只能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4.企业治理结构混乱。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尤其是个体独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监督体制没有建立或及时建立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企业不能高效利用资金,使企业的价值不能充分发挥。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防范措施应从各个方面共同加强,只有采取全方位的对策,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本文主要从国家和企业自身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国家角度

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首先要从法律的角度确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放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给与中小企业一定的资金补助和支持。如政府拨付一定的资金专门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还可以对积极贷款给中小企业的银行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从最近的发展趋势来看,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政府要合理引导民间借贷机构的发展,使之逐步正规化,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2.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中小企业进入门槛。为中小企业建立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的平台,这样可以缓解银行借贷的压力,集中社会闲散资金不断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其次要加快金融机构的改革,改进银行贷款的手续和程序,形成适合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方针;此外还要转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观念,不能只放贷给国有企业而轻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二)企业角度

企业要想得到长期持续发展,除了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更要通过改变和完善自身的情况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降低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1.建立一套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逐步向着现代公司治理体制转变,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转变家族经营模式。根据职责的不同,明确分工,互相制约,充分发挥部门的竞争优势,使决策民主化、透明化。另外还要建立一套有效地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加强采购、生产、销售、以及收款环节的控制,保证资金得到安全有效的使用。

2.强化风险管理的理念,建立风险评价和预警机制。首先企业应加强财务部门的专业化,提高财务部门的风险意识,使之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调整。根据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各种具体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了解企业的综合能力,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采取措施降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3.促进投资科学化。首先要采用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不能一人独断,尤其是重大的投资决策,要采用多人投资的决策方式,在投资决策阶段认真收集与决策有关的资料,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规范投资程序并且在投资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随时分析和评估市场风险,以避免造成损失;其次要选择适合的产业进行投资,企业不能只看到短期的利润,而把资金投入到自己不了解的产业,另外产业的选择是动态的过程,敏锐的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避免资金回收的风险;最后要尽量选择投资于中短期投资,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因此应该选择投资于风险较小回收较快的项目,这样可以降低财务风险,加速资金的流动。

4.发挥财务部门的财务监管作用。现代企业财务部门的作用不仅仅是发挥反映的作用,只是专注于记账、算账这样的工作,更要发挥监督和财务管理的职能。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只是发挥会计单纯的核算职能,很少能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另外财务部门中的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只会简单的会计核算,根本就不具备财务管理的能力,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或者配备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升财务部门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财会部门在企业部门中的作用,体现“参谋”的价值,随时为企业解决面临的棘手问题。

5.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的推陈出新。中小企业经常面临产品滞销,存货积压严重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产品没有特色,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企业应该不断加强企业的产品升级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这才可以提高产品的销量,加快资金的流转,避免财务风险。

四、总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的完善,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凸显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风险问题。这是企业所不能避免的,但是财务风险并不可怕,只要企业树立和重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就可能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不仅需要国家采取措施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最重要的是企业从自身情况出发,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财务结构,不断改善企业不良的经营状况,努力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优化内外部环境,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丽霞.浅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知识经济,2011(24).

[2]罗琼霞.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8(10).

[3]姚雁雁.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财会研究,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