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建工程论文范文

新建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新建工程论文

第1篇:新建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文化;内涵;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61.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城市化建设与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关系极为重要。依据现实建筑文化的现状,充分吸收建筑文化工程内涵,结合建筑文化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创新是重要的使命。

一、建筑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已经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近几年的文化博览会上,国内众多文化建设、创意公司纷纷崭露头角。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建筑文化工程的弊端与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客观问题的危害性,合理的改善,唯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使建筑工程文化有序创新的传承下去。

二、建筑文化的内涵

1.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产品,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与传递。除了构筑生活空间外,还在人类历史中承载着社会发展与转变的叙述作用。而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综合。恰如美国文化雪茄克罗伯(A.L.Kroeber)和克拉克洪(D.Lluckhohn)所言 ,“文化由明确和含糊的行为模式组成,这些行为模式通过符号来获取并传递。”《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建筑文化的本源正式人居生活方式以及实际生活本身的外显形式,人居行为模式决定了建筑文化,建筑文化的本质核心由传统建筑思想(即院子历史和由历史选择的人居思想)及其符号,意义组成,在“时间连续统”中形成了传统与历史的观念,而在“空间连续统”中形成了场域与族类的观念

2.建筑是科学,科技与艺术的合体,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与思维习惯。诚实的建筑虽为客观存在的实体,却象征着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反映着时代的科学发展,科技水准,审美精神,文化特色,记忆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审美指向。建设是生活的舞台,人在一生中总是穿梭于无数的建筑之中,高的,矮的,壮观的,有没的,形形,光怪陆离,无论是那种建筑空间,已不仅仅作为人居的单一功能存在,同时亦比承载着更多更高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元素,在不经意间传递出文化的意味与感知。换而言之,建筑不只是一个技术空间的构架,也意味着文化空间的延展。建筑在中国从来就不单是一个工具,更作为一种具象的象征性文化符号,承载着社会功用,并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从远古的“左祖右社”,到富有威武之势的皇宫宝殿,以及小桥流水式的文人园林,都体现了建筑是人生的艺术空间,是文化演示的舞台。他们能在“润物之间”改变着人类的思想与行为。这就是建筑文化的魅力,也是其所具有的影响力。因此,《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适时出现,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必然选择。

3.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成为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准之一。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培养,不仅代表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代表了城市文化新的追求与探索,这必将对建筑创造与民众审美导向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出现将会体现城市建筑之间的文化差距,推动与促进城市建设者清楚自身的情况,使之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而对于与城市建筑有直接关系的社会公众而言,则可以获得一个较准确的城市建筑文化之间的比较,将其作为总结哦投资决策与思维感受的参考依据

4.城市建筑文化以其承载的内容与相应的功能,成为城市文化主要的代言者之一,而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信息载体,其承担着记载城市历史渊源,反应城市未来理想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城市建筑文化的确立过程中,务必在地标简直,居民住宅。公共荐椎,遗产保护,风景园林,建筑创意,等多方意见,方才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常说某一建筑是某一个城市的窗口。但是城市的建筑文化并不是只要求我们关注极少数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要和与城市肌理共呼吸的居民建筑相联系,去关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建筑文化,这也是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特色与特点之一

三、建筑文化客观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过于简单化,雷同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道路延长宽阔,促进了楼群诞生与楼房长高。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老百姓享受了国家建设的好处,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最近,国内不少有识之士十分感伤地呼吁:中国的600多个城市基本没有个性!这就是说,在过去20多年的城市建设中,我们的建筑师、管理者、决策者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在大规模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特有的文化建设与保护,造成了城市失去特色,建筑文化缺位,建筑师处境尴尬,城市建设责任不清。没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城市,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修正与割裂,如果让这样的不良现象持续下去,将会给我国延续了5000年的历史文化造成沉重打击或者有形成文化断层的后果。

2.盲目的崇洋陋习

看华南板块,欧式和中国传统风格的楼盘都有,这些欧式建筑在我们看来都不是欧洲的东西,从来没有见过的,他们只不过把外表的东西搬过来,但并没有把欧洲的元素融入到里面,而花费很多钱去搞一些形式的模样,这样的铺张浪费是没有必要的。对于没有掌握欧式建筑的基本元素的着搬照抄也是没有意义的浪费资源。我们造出了连外国人都没有的所谓欧式建筑,我们的心情是喜?是悲?是滑稽?是荒唐?抑或是其他?一些国内的研究者也发出“在中国看不到好的中式建筑”的感叹!

可见,没有借鉴的生吞活剥式的所谓“创造”,既脱离了国情,也没有实践基础,是没有活力的。这样的建筑尽管有一时的眩目闪光,但是转瞬而泯,带来的只能是遗憾和无奈。还是那句被无数人重复了无数次的话:无论什么艺术形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离开了民族的特色或者叫血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要侈谈世界的了。建筑也离不开这个艺术发展与繁荣的宿命。

3.过于注重建设的表面化

回顾我们过去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的做法,城市老城区改造多没有经过认真论证,大拆大建、献礼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首长工程等。造成重速度轻细节,重实际轻文化,重表面轻内涵的现象,建筑文化在其他要求下被忽视被淹没。

四、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当代建筑创新

1.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的美学原则、建筑形态、注重环境和崇尚自然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都是传统建筑中的精华,中国传统建筑是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别的建筑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抛弃民族传统,去追求那种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建筑形式,而是从传统建筑中汲取其精髓。同时,对我国独特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和追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剪辑的设计层次上,而应在追求精神和内涵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表现,抓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将传统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与现代方法、现代要求相结合灵活运用。

2.创新发展建筑文化

立足传统,创新发展建筑文化是现代建筑新形态的出现和发展是必然的,新的使用要求,新的建造技术,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使建筑整体而言是新的。但如果离开了我们生长的土地,离开了人们固有的传统,一时的“新”就无法永远“新”。不尊重传统、吸收传统的做法,最终只会迫使建筑创新丧失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迷失方向。创新不是根除传统,而是要从传统的建筑中汲取其精髓,寻找其新意。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但是只能称作建设大国,而不是建筑学大国,建筑设计从质量到创新都未达到繁荣兴旺的局面。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一种经验的传承与模仿,很难形成开阔的思维。虽然国内各大理工科高校开设了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但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最为表面的层次,设计建筑时大多采用的也是片面直观的想象。而国外采用的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去体验生活,多讨论、多思考,这样人的思维才能越来越活跃。不重复别人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表达建筑师个人的特质,每个人的特质不同就形成了多元化,只有多元化,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设计环境,形成和谐的、多元化的建筑文化环境。

五、结束语

建筑作为凝固的音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伴,其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不断创新的建筑设计又赋予了建筑时代的灵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使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得到空前提升。人们对建筑文化的关注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办事,从我国的文化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建筑作品,发扬建筑文化的内涵精神。

参考文献

[1]关于建筑文化学的研究・高介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3

第2篇:新建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 地域文化;地方高校;创新强校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34-02

为提升普通高等学校培育人才的能力,教育部先后推出了“教学质量”工程和“创新强校”工程。在中央高层提出全民“创业创新”的口号之后,教育部相应出台了大学“创新强校工程”的实施方案。对地方高校而言,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展协同创新,成了“创新强校工程”的主流。本文拟对地处广东东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梅州的高校嘉应学院进行案例研究,重点分析各校有关创新强校工程的资料,以期找出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强校工程的引领功能。

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粤东北地方高校实施创新驱动的具体做法进行分析和梳理,从创新资源、创新主体与网络关系、创新政策与机制、发展效果四个维度对其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和归纳地方高校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举措,识别关键要素。研究Y果表明,通过发挥政策引导、搭建平台、公共服务等,充当区域战略规划者、资源评估者、网络构建者、指标优化者,广泛激发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一 地域文化为地方高校提供办学资源

从地方高校的角度看,专业是为学校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的。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大基本要素。

地方高校的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地方高校可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入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文化学理论与方法,具有宽阔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熟悉文化法规及政策,具备较强规划、决策、组织、策划、创意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社会调研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及文化事业单位从事文化经营管理、文化贸易与交流工作的应用复合型高级人才。

利用地域文化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其课程设置可分为:文化基础与文化资源类课程,如文化资源概论和应用民俗学等;文化产业管理类课程,如文化产业概论、文化投资学和文化贸易学;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和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等。那么,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有何关联呢?首先,地域文化丰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也是高等院校对地域文化核心精神的提炼和阐释。其次,地方高校以地域文化为载体服务地方发展。根据地域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形成的地域文化,地方高校特别是资源型城市中的地方高校,充分利用自然科学学科以及地域中的各种自然资源,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学研究,使高校的学科建设通过与地域自然条件及形成的资源文化相结合而更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其三,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引领地域文化发展。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以其开放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反作用于地域文化,推动着地域文化的重构,并成为地域文化的标志,对地域文化建设具有强有力的引领作用。最后,地方高校依托地域文化与地方社会实现资源交换。地方高校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实际上是一种学校与社会的资源交换,这种资源的交换往往也以地域文化为依托。

二 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到创新强校工程

2012 年2 月,教育部了“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的通知。这项工程旨在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实施特色优势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在设计和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上,高等学校必须要结合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本科教学评估,将项目实施与教学评估、项目建设与日常教学检查通盘考虑、有机整合,形成合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主旨就是引导高校加强内涵建设,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质量工程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实现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最终目标。

高校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过程中存在教师思想认识不足、激励力度不够、团队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为保证质量工程取得预期效果,需要采取加强思想教育、改变观念、加大激励力度等措施。高校质量工程工作实施多年来,强化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大了教学基本投入,使本科教学软硬件设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也促使学校把办学积极性回归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上来,重新思考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

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自身的评价等级和建设水平,而且还将影响教师队伍、设备设施、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授课质量、教学管理等要素的结果。关于教学项目标管理,教育部质量工程1号文件指出“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抓专业和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育教学团队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等。”

在机制改革内容方面,重点开展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人事管理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科研创新机制、资源配置方式、组织运行规则等七个方面的改革,推动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转变高校办学发展导向,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平台搭建等工作要超越学科需求导向,逐步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导向为主转变;二是要转变现行高校人事人才管理机制,转变单纯以项目、论文数量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以注重创新质量、注重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贡献度、贡献率为导向;三是转变高校组织管理方式,组织管理从个体、封闭、分割方式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方式转变;四是转变高校资源配置方式,创新要素与资源从孤立、分散的状态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实现有效的聚集和增效。

三 以地域文化创意课推动创新强校工程建设

梅州居于世界客都的定位,需要立足于客家文化创意产业,挖掘客家传统资源的存量,以扩大文化产业的增量。在克服实体经济欠发达之不足时,梅州不可丢弃生态和文化之优势,以文化产业引领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梅州文化、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作为客都梅州的地方高校,嘉应学院应发挥客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

首先,完善学科建设。嘉应学院应尽快把文化产业管理及创意学纳入学科建设范畴,形成多学科辅助发展的客家文化创意学科体系,待条件成熟后再整合资源设立客家文化创意学院。

其次,逐步改革课程建设。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客家民俗课程的开设,以地方民俗文化为切入口,激l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

再次,积极开展“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的管理人员要具备教学、实践、科研能力,比如嘉应学院音乐学院专门为客家山歌大师汤明哲设立工作室,就是此类培养人才模式的尝试,实践效果证明非常有助于地方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最后,嘉应学院就客家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力量而言,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主题化教学。鼓励教师多开展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与社会岗位的无缝衔接。

此外,梅州本土的文化企业可以参与到嘉应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开发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了将客家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嘉应学院可以成立特色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实时监控,其成员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企业、咨询机构等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监控内容包括:客家文化特色专业建设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否得以提高,客家文化特色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资源分配和利用情况如何。

综上,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来看,嘉应学院必须注重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客家文化创意人才,如客家文化创意设计和管理人才等。在客家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明确定位,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开放渗透,注重学科建设与创新平台建设。

明确的办学目标、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特色、良好的发展基础、卓越的领导群体是一所高水平大学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高水平师资、充足的经费保障、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则为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综合管理绩效评价六大方面的制度安排,创新强校工程形成了完善的顶层设计,彰显了扶优、扶强、扶需同时兼顾长远的战略思维。只有从地域文化着手,作为地方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强校工程的结合点,才能够让高校师生既能够下接地气,又能够跟进教育趋势,为地方社会发展培养能够留得住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晓村,等.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理念与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于仲安,梁建伟.地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

[3]童宝宏.浅谈研究性教学与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

第3篇:新建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四位一体”黄河水利工程新模式的概念,阐述了质量、安全、文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工程中实施,证明了“四位一体”黄河水利工程新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论文关键词】黄河 水利工程 建设管理 新模式 1 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新模式的提出 花园镇控导工程位于河南省孟津县会盟镇的黄河右岸洛阳黄河公路大桥下游12.5km处。2007年工程改建期间,我们提出了争创优良工程、确保安全、塑造文明、追求效益的“四位一体”黄河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新理念,构建了优化数学模型,通过质量评定和验收,该工程质量等级优良,工程建设期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获得了黄委会2007年度文明建设工地称号。由于该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被当地老百姓亲切的称为益民工程。 此后,我们将这一管理理念升华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并多次在黄河工程建设中被引用,经过实践检验,新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可操纵性,它符合新时期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做好民生水利工作.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需要,符合现阶段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 2 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新模式的构建 新模式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与效益的优化组合,在管理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成本与安全、质量成本与质量的数学模型,构建对应的函数曲线关系。成本控制决定效益,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安全管理对提高效益和文明管理有重要作用。 2.1 质量成本与质量的关系 质量成本分析就是通过对质量成本数据的分析,研究质量成本构成的变化,从中找出最佳的质量成本。质量成本不同于工程成本,工程成本是施工企业为完成一定数量的建筑工程或设备安装工程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它可以通过概预算定额进行估算。质量成本包括在施工成本之中,包括素质成本、损失成本和鉴定成本三部分(见图1)。图1 质量成本与质量的关系素质成本是为了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出现预料的质量问题而进行的提高质量管理者素质花费的全部费用。素质成本会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步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要求时,该项费用会急剧上升。鉴定成本是指在施工准备和施工阶段对材料和工程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而花费的费用,鉴定成本较为稳定,随着质量的提高而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损失成本是指在施工期和竣工后由于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处理及由此造成的损失费用,质量越低损失越大,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改进,损失成本会逐步减小。 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及历年施工和管理经验,并结合工程特点,探索出自身施工质量与成本效益的比例关系。 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当素质成本占总的质量成本的比例小于10%、内部损失成本大于70%时.质量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提高管理者素质和改进施工质量的措施上;当施工期内部损失成本和竣工后外部损失成本接近40%、鉴定成本大于50%时.质量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巩固现有质量控制水平和减少质量检验工作量上。 2.2 安全成本与安全 安全成本分析是通过采取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资金监管和社会监督,避免违规操作,提高施工安全生产保护和安全管理,做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安全成本包括招标投标和施工两个阶段。从确保资金安全角度考虑,保障措施不到位的建设管理会出现违规和暗箱操作,容易造成建设资金流失,称之为损失成本,损失成本会随着安全性提高而逐步减少;从保证工程施工安全角度出发,过严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会对正常施工造成种种限制,称之为监管成本,监管成本会随着安全性提高而稳步增加(见图2)。

第4篇:新建工程论文范文

不论建筑规模的大小,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来施工进行建设,才能完成建筑的建筑及保障施工质量。随着温室效应及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绿色施工技术概念被提出,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科学性被验证。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的扩张,建筑能耗问题开始被人们提出,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成为了建筑行业热议的焦点。施工技术不仅关系着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更关系着能源消耗。传统施工技术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建筑施技术工要求,现代人们普遍接受建筑工程节能环保施工概念。新时代中建筑企业想要适应时代需求,生存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改革施工技术加强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现代建筑中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明显,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已经离不开对新型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更符合现代人的节能环保意识。加强新型绿色技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是增强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获得消费者认同的有利工具。随着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建筑工程应用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但通过对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调查发现,一些建筑企业对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并没有理解和认识,实际施工操作中不仅没有达成节能环保的作用,还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工程质量的下降关系着施工企业的存亡,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那对施工企业就是灭顶之灾,很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破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工程应用了不成熟的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另一方面,也和企业自身为了追求利益,简化施工技术、粗制滥造有关系,规范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势在必行。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加强了对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了低碳施工,起到提高施工水平,降低施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缺乏监督管理,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规范性难以保障,如何改革施工技术,加强对新型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成了众多施工企业研究的主要课题。目前我国施工节奏较快,一处工程未完,下一处就已开始建设,造成的能源浪费比较严重。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从多方面考虑了施工中的环保和节能额外难题。其中建筑施工材料能源消耗及建筑垃圾的是建筑施工中的主要能耗和污染源。相关改革建筑施工技术,首先必须从建筑材料抓起,据数据显示,建筑施工材料能源消耗占整个建筑施工工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目前在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能源消耗比较严重的有:水泥、玻璃、钢材。其中水泥是建筑施工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几乎离不开水泥,所以水泥的消耗量也是在建筑施工消耗中最严重的,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必须改变建筑材料的消耗现状。

2建筑工程中应用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意义

我国是能源短缺国,并且我国也是世界第一的建筑垃圾制造国。随着时代的发展,节能环保施工被众多学者研究,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更符合现代建筑建设需求。通过对我国建筑施工工程的调查分析,我国建筑施工能源消耗问题比较突出,高消耗提高了建筑施工成本,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保障建筑施工的经济性,更起到到了节约能源和环保的作用,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推进了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对建筑行业及企业意义重大。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目前很多的新筑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中使用了太阳能和天然材料及其他可循环材料。这些技术的应用切实有效的降低了建筑施工能源材料消耗,降低了建筑成本,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3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3.1循环水采暖技术采暖工程是东北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目前采暖施工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热水采暖工程中。因为通过对我国多种采暖施工的调查发现,我国采暖系统几乎多为热水采暖,实际上热水采暖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处于节约水资源的考虑,设计了循环用水系统,通过套管进行循环管道连接,不仅使供暖更持久,更实现了采暖工程的新型绿色节能采暖施工。

3.2醇基液体燃料醇基液体燃料是近些年才被应用到建筑中的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这种新型建筑材料,以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生物质原料甲醇为主要原料。它也是一种生物质能,和核能、太阳能、风力能、水力能一样,是各国政府目前大力推广的环保洁净能源。面对石化能源的枯竭,醇基燃料是最有潜力的新型替代能源。这种新型建筑材料可以被应用在酒店、食堂或普通居民的厨房施工中。

4结束语

第5篇:新建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管理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施工的主战场,不仅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造就和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摇篮,更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所在。为了确保安全、优质、按期向顾客提品,同时为了实现效益目标,施工企业一般都会及时组建集团指挥部、子公司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施工队的分级管理机构。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质量监控、安全保证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也存在管理人员冗余、机械设备和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等问题。随着生产日益复杂化,项目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鉴于这种情况,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创新,不断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

1更新观念,转换机制

通过向广大职工反复深入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促进广大职工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清除计划经济影响。以此为基础,改革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从机构上,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市场合同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有利于突出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对于施工管理部,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有利于形成现场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解决现场调度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改变“管干的不管算、管算的不管干”的局面,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专设工程技术部,以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需要,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和科研攻关,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实践证明,机关报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界定,与我们预期的目标基本一致,新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已初步实现转换,并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2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的四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建设承包公司对项目部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和合同履约要求进行资源配置,下达生产计划和各项经济技术各核指标。以保证实现预期的项目管理目标。我们还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项目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规章制度,其内容包括: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人及建设承包公司与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制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等,促进了项目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3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

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第二要建立约束机制,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项目管理将会失去控制而难以为续。在建设承包公司党政工作、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还应该建立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促使人们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施工作业,促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

第三要建立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追溯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加强对劳动和、物资材料及机电设备的干预,建立三大市场;同时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和管理费四大成本的控制。

4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公司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二级单位作业层负责执行管理层制定下达的目标成本分解指标,严格按照内部核算单价控制成本消耗,自负盈亏。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人员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技术措施,鼓励能工巧匠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总经济师以合同为依据,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总会计师对项目成本运行及实际消耗状况,对项目施工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计算和反映项目盈亏,检查成本控制目标是否实现,并总结成本控制的经验教训。

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要对职工进行质量重要性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开展质量宣誓活动,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建立质量管理的重奖重罚制度,用铁的手腕,铁面精神和铁的纪律来确保施工质量。在对质量事故责任者进行严厉处罚的同时,设立高额奖金,用以奖励工质量好的单价和个人。为更好地发挥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的监察作用,提高质检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建立施工质量档案管理系统,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

5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提高的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加强计算机辅助管理水平,我们通过加强职工培训、普及现代化管理知识等手段,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都应接受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并作为上岗考核的重要内容。企业所有业务人员均应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

6强化安全文明施工

近年来重大恶性事帮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

施工企业应当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基本经营方针,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并避免”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事故零目标”推进活动。我们在项目部设有现场经理,工程总管和总工程师。下面分设安全健康与环境主管(经理),费用控制与计划主管(经理),劳资主管理,采购经理,施工经理,合同主管六个部门。安全部门有3位安全工程师,还有紧急救护医务人员,实行安全健康与环境一体化管理。环境管理包括评估、监测、教育、现场实施与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交通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等;健康管理包括工业卫生(防尘、防毒、防噪音)、现场卫生,生活卫生、医疗救护等。总之,只要与安全、健康、环境有直接关联的,安全部门都管。

7结语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责任制度的推行,使我单位在建项目效益显著提高。项目经理在既在压力又有动力的状态下工作,效益意识、开源意识增强,项目人员积极性得到发挥,效果明显。推行责任制后,公司利润有了较大增长,项目市场意识普遍增强,核算意识明显增长,项目成本得到控制,同时使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算帐的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为出版社,1987

[2](美)J.D.费雷姆.新项目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

第6篇:新建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沼气建设,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地让农民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走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通过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实现贸工农一体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走向城乡一体化,这些正是新农村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是利用山地、大田、庭院等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并围绕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这种以沼气为纽带、种养业相互利用的农业生态模式,将农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工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完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对湖北省松滋市的沼气建设进行了为其一星期的观察调研之后,在发展沼气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方面我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建议。

1、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农村的沼气建设

要建立完善的沼气建设和管理体制,加大沼气建设的支持力度。虽然国家早在2006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中就明确要求“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但是并没有制定完善具体的体制和政策,以至于沼气在农村的建设还不是很普及。比如在我们实践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民有强烈的建立沼气池的意愿,苦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迟迟没有建设。在资金方面,国家一面可以增加在沼气建设方面的资金补助和建设沼气池资金补助的名额,另一面可以考虑除了补助之外,提供低息贷款支持农民的沼气建设;在技术方面,国家可以成立沼气技工培训班,定期培养一些沼气技工派送到各地的沼气服务站,每年可以开展沼气技术交流会,相互交流技术,沼气建设做的比较好的地区可以向沼气建设做的不好的地方输送有经验的技工为农民服务;于此同时,国家可以提高各省市能源办公室和服务站的地位,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各级服务人员的管理,使得管理更加制度化组织化,各乡镇成立了服务站,各村成立了沼气协会,逐步构建起市、乡、村、农户“四位一体”的服务互联网。

2、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为沼气建设注入新活力

任何事物的进化,都需要有新鲜的技术作为支撑,只有不断的注入新活力,才能前进!不思进取坐吃山空是不行的,没有新鲜的水注入的水是死水,没有新的知识技术注入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发展。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沼气建设技术和沼气应用技术都还停留在老一辈的阴影里,沼气连带的副产业的发展也到了自己的瓶颈时期,没有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探索到自己的新道路突破自己的瓶颈期。为此,国家应该对沼气技术和应用的新领域给予足够的重视,下狠心抓科研,在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深化沼气建设技术,拓展沼气连带的副产业的范围,提高沼气的利用率,沼气的利用不能只停留在做饭烧水的阶段,沼气原谅不能只停留在动物的粪便上,唯有这样才能突破沼气发展的瓶颈期,取得进一步成果,使得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建立农村沼气建设和其他行业的联系,相互促进发展

现在社会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各行各业同样的也要注意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相互合作,互惠互利。为此我们可以将农村沼气建设和教育行业联系起来,湖北省松滋市八宝镇胜利村的沼气建设做的很成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沼气产业链,我们可以考虑将此村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的实习基地,建立华中农业大学和胜利村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可以胜利村为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华中农业大学可以为胜利村提供技术支持和一定的经济收入。

4、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的沼气建设

小型农户建设沼气,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不是技术不成熟就是没有沼气的原料资金不足,这时我们可以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村沼气的建设,大型养殖企业一般都有足够的资金来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建立大型沼气池,也有足够生产沼气的原料,这样就把小型的沼气池集中在一起建立成大中型沼气池,养殖企业可以为周边的农户提供生活用的沼气和有机肥-----沼渣沼液,同时还可以减少自身的废气废物排放,既环保又惠及农民,一举两的。

5、形成沼气生产产物链,实现沼气建设的多元化、循环利用和零排放

农民可以利用家畜粪便、植物秸秆、有机生活垃圾生产沼气,沼气用来做饭、烧水、照明,沼渣沼液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有机肥,用来生产绿色农作物,绿色农作物可以作为绿色有机食品以高价出售,农作物的秸秆有可以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投放到沼气池中生产沼气,如此一来,即减少了垃圾的产生美化了农村的环境,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6、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发展不同的沼气发展模式

不同地区往往情况不同,我们不能盲目乱班成功地区的成功经验,应该充分估计自己地区的地理形势和环境,因地制宜建设沼气池,如在丘陵地带,采用水压式池型;在山区,修建半地下池;在平原湖区,推广浮罩式沼气池。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身地理优势发展沼气。

7、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意识

国家的政策再好,政策的主题农民对政策一无所知,没有积极地响应,再好的政策都是纸上谈兵,因此政策的宣传至关重要,所谓的宣传不是做表面工作,只把政策下达到地区领导手中,而是要以百姓关注且容易接收到的中央新闻,地方新闻,地方报纸,乡镇公告栏,宣传手册的形式直达百姓,调动百姓的积极性,提高百姓的意识,让百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8、提高沼气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确定确实可行的方案留住人才

归根结底,沼气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还在于人才,为了留住人才,必须提高沼气服务人才的相关待遇。

总之,我国目前的沼气建设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技术还不成熟,规模还不大,没有形成完整的沼气建设发展体系,一些问题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我国的沼气建设一定会如火如荼的进行,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也一定取得惊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湖北省能源办公室,《湖北省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信息手册》

[3]《“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沼气建设技术指导参考》

第7篇:新建工程论文范文

摘要:将GIS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是以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以GIS的空间数据信息的查询、分析功能,及信息可视化功能为出发点,结合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难点,介绍了GIS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运用。考虑目前诸多CAD等数据格式,提出了建立与GIS兼容的数据格式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GIS技术;水利工程;信息化 1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的,通过利用数据的空间属性,实现了图形与数据的结合。它通过可视化平台多维地显示数据,揭示数据之间的关联和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作为传统地图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门空间技术,GIS是水利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表达的有力工具。水利信息量大繁杂,既有实时数据,又有历史数据;既有环境数据,又有经济数据;既有矢量数据,又有栅格数据,这些信息中80%以上与空间信息相关。实践证明:GIS可以胜任存储、管理这么庞杂的数据。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GIS技术已深入到水利工程的各个方面,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国家防洪抗灾总指挥部开发的“区域性防洪减灾信息系统”,是基于GIS工具软件Mapinfo平台开发的。文献利用了GIS技术,开发了三峡工程信息系统(TGPIS)及三峡工程测绘管理系统(SMMS)。据此,GIS已经运用到水利工程的各个方面。 2GIS支持下的水利工程勘察信息管理 传统水利工程勘察资料管理方法以纸质档案为主,借助档案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系统实现管理,这些管理方法无法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存在诸多弊端,信息利用率低、信息交换手段缺乏、信息表现形式单调等。水利工程勘察信息具有明显的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空间特性传统的信息表达手段对空间特性的描述是非常困难的,而GIS空间数据处理和管理为勘察信息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GIS能够管理并描述地表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具有强大的图形、图像及属性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地理信息及其相关信息提供采集、处理、管理、制图等功能。其次,现有水利工程勘察数据可以方便的与GIS数据进行融合。已有水利勘察资料包括岩层、构造、水文、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大多直接与钻孔资料相关,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关系数据库进行管理,GIS可以通过一定技术与关系数据库关联。 基于GIS勘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目前并不成熟。系统开发思路是通过背景图层的加载建立空间数据库,运用GIS统一管理,通过钻孔信息的收集录入建立勘察资料属性数据库,运用关系数据库(DBMS)进行管理。 3基于GIS的CAD地形图管理 在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如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工程选址是一个人机交会、反复修改优化、集设计和决策于一体的过程,往往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复杂。应用传统的选址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野外实地踏勘工作,这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给施工的进度造成了影响。目前,水利勘察信息管理中,GIS应用并不广泛。勘测设计部门对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CAD的机助制图阶段,还没有引入GIS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管理和辅助设计中的作用,是面临的主要问题。 应用GIS为水利工程服务,建立空间数据库是基础,空间分析是核心。数字地形信息是GIS的重组成部分,是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信息之一。地形图为各种勘察、规划、设计的地理信息载体,地形图数据要同时满足测绘制图、GIS数据交换及分发的需要。因此,建立GIS的第一步是设计并建立数字地图数据库。已有的AutoCAD数字地形图只是GIS数据库建立的数字化形式的基础数据源,将已有的 AutoCAD数字地形图数据转换为满足GIS要求的数据格式,已为技术所需。空间数据信息包括3方面:空间定位信息(实体的坐标)、空间关系及属性数据。实际应用中,CAD/GIS数据转换可分为直接转换和间接转换两种方法。而地图生产中矢量数据格式的转换有两种方法,即自行编程转换法和商品软件工具转换法。自行编程转换是使用计算机程序语言(如VB、VC、DEPH I等)自行编制程序,并通过运行程序来实现。软件工具转换,则是通过某一制图系统软件的转入、转出的功能菜单选项来实现,例如ArcGIS软件工具。 4基于GIS的水利工程施工可视化管理 大型水利水电工

第8篇:新建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文化建设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3-000-01

根据2016年两会对思想文化工作的宣传,不仅要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与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实我国的会议精神和服务大局,还要坚持重点,改革创新,从而弘扬我国文化建设与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所以本文针对2016年两会对思想文化工作的宣传进行研究,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实施科学化的理论工程

首先,加强理论化学习。加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与学习型领导班子,并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的全会精神。要根据学习理论重点举办学习班、辅导班,使各个领导以及党员干部都能坚定一定的理想信念,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其次,还要加强对理论的宣传,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试验区利用广播、电视或者在基层实施宣讲活动,不仅要深入贯彻党的理论方针,还要大力宣扬我党的会议精神和理论方针[1]。最后,开展理论研讨,根据“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实施开放型经济建设,还要对相关理论进行研讨。

二、实施主流舆论的引导

要引导主流舆论,首先应加强新闻宣传,根据“1746”的工作计划,开展各种专题专栏,为创新改革奠定基础。还要扩大对外宣传,不仅要进行社会宣传、网络宣传、理论宣传等,更要做好中央以外的宣传。为了实现新闻舆论引导的最大化,还要对新闻以及工作进行协调,不仅要提高媒体的服务质量,还要加强政务信息与政策信息的。

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实施文化惠民,提升文化软实力发展。首先,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还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然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不仅要开展“艺术表演”、“三下乡”活动,还要组织全民学会阅读,并保证文化活动的有利开展[2]。加强对文艺精品的创作,根据文艺座的讲话精神,制定出文艺精品的奖励、扶持方法,并使文艺服务工作能深入实践活动中去。要推进文化旅游的“六个一”工程,不仅要建立一批高素质的文化队伍,提升旅游文化,还要加大对城市的规划设计,使城市中的各个因素都与文化结合起来。最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扩展文化产品。

四、实施核心价值观工程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正能量的传播与发展,首先,要深化实践主题,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使人们能根据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并创造有利的核心价值观[3]。要发展美丽新农村,深入贯彻民风建设的五大工程,打造美丽的乡村文化。还要加强文明创建与思想政治文化建设,从而保证创新工作的新革新与新发展。

五、实施新媒体建设

实施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首先,要坚持依法管网,规范网络信息在传播期间的秩序以及治理体系的建立。还要加强网络宣传,将相关的文化活动以及创新性发展在网络上进行宣传,从而提高新媒体在传播期间的影响力。要对存在的舆情进行处置,不仅要规范合理的处置办法与流程,还要提升监控软件的利用和舆情的判断能力。

六、实施改革创新工程

实施改革创新,提升文化生产力。首先,要推进媒体的融合,根据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不仅要加强内容创新,还要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保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内容、技术以及各个流程上的全面发展。要更新传媒中心的运营模式,根据事业单位的管理思路,制定新闻传媒中心的管理实施办法,并保证管理的规范化与运行的高效化[4]。还要改变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法人治理机构以及创新文化管理机制,并实现文化工作的共享形式。

七、实施素质提升

提升文化素质水平,保证干部队伍的整体工作素质。在队伍建设中,要利用文化宣传系统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制定《全市宣传文化系统xx-2018年干部培训实施意见》并保证干部队伍的专业性。还要加强“四个全面”“1746工作计划”“八礼四仪”“四主一化”以及民风建设的水平提升。

八、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建立开放性、丰富性的文化建设,本文利用七大工程实施优化,不仅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还实现了更多的舆论支持以及文化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海波.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J].华章,2013(10).

[2] 王娜.企业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理念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

第9篇:新建工程论文范文

在具体工作中,依兰县将突出一条主线、把握两个重点和实施“四个工程”,不断开创县域宣传工作新局面。突出一条主线就是要突出围绕党的十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宣传教育这条主线;把握两个重点就是要把握好新闻舆论引导和文化产业发展这两条与县委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实施四个工程就是要大力实施理论武装普及工程、舆论传播引导工程、文明县城巩固工程和文化建设惠民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舆论保障、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一、牢记“两个巩固”政治任务,实施理论武装普及工程,夯实助力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

深刻领会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指示,以及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进一步坚定崇高信仰和共同理想”和全市宣传思想会议“把理想信念教育摆上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位置”的要求,紧紧围绕党的十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这条主线,深化理论宣讲、理论学习和理论研讨,在全县上下大兴学习之风。一是突出重点抓学。以党的十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梦”宣传教育为重点,尤其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依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二是活化形式促学。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党的宗旨意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精神、党的历史等开展专题讨论,以论坛交流、心得介绍的形式,促进党员干部讨论互动学;全面推广道台桥镇永丰村“十个一”模式,将理论知识融入致富活动、融入文化娱乐、融入政策普及、融入民生互助,通过农村文化大院、文化综合活动室、农家书屋和社区活动室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让党员群众喜闻乐见学。三是打造平台助学。继续开展好“党委书记上讲坛”和“送理论下基层”等活动,结合“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通过“理论大集”、“农民党课”、“Q群课堂”、“微信课堂”等载体,开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强化学习的引导和示范效应,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

二、牢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工作方针,实施舆论传播引导工程,提升龙东名城的整体外宣形象

深刻领会关于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指示,以及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广泛凝聚改革发展稳定能量”和全市宣传思想会议“把凝聚改革发展稳定的正能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的要求,突出凝聚人心、助推发展、有效引导的原则,全力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是拓展对外宣传的领域与渠道。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加强与党报党刊等权威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大手笔、高起点策划对外宣传,继续组织策划“网络达人依兰行”、“省市媒体聚焦依兰”等外宣主题活动,不断扩大依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继续巩固与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东北网等主要网媒的良好关系,强化网络新闻宣传工作。二是围绕县委工作的重点与中心。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度宣传报道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突出打好备春耕、旅游文化节、秋收和年终发展成果展示四大战役,聚焦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民生建设、财源建设等中心工作,充分展示全县跨越发展的辉煌成就,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宣传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整合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网信办、县电视台、政府网站等资源,努力构建县委集中领导、宣传部统一协调、部门各尽其责、社会积极参与的外宣工作机制。建立报、网、台、社会宣传阵地同频共振,内、外宣资源联动发力的大外宣格局。利用好高速公路跨线桥和单立柱广告牌,以及县内楼宇电视、电子显示屏、出租车LED屏等宣传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内外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四是做好负面舆论的引导与平息。继续办好《涉依舆情专报》和《涉依舆情通报》,做好网络舆情监看与分析研判和依兰政务微博的日常维护工作,指导县属各部门、各单位适时开通政务微博,做好县属网站、贴吧、论坛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牢牢掌控网络宣传阵地。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应对处理机制和问责机制,完善新闻制度,定期以新闻会、新闻通气会、散发新闻通稿等方式,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妥善应对突发舆情和负面报道。加强对全县各党委(总支)、各部门和各单位的新闻发言人培训,提高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和素养,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是加强广电工作的谋划与创新。加强县电视台队伍建设,适时面向社会招聘一批能力强、素质硬、作风好的新闻采编播人员,充实新闻工作力量。加强与省、市电视台的交流合作力度,通过挂职交流、业务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新闻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提升新闻质量,丰富自办节目,创新播出形式,开办依兰新闻综合频道,整合谋划推出《依兰新闻》《百姓生活》《党政之声》《走进新农村》《娱乐天地》《经济脉动》《石梁播报(网)》《滤光镜》《互动点播》和《商业纵横》等10个栏目,不断拓展内宣阵地,有效提升内宣质量。

三、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命,实施文明县城巩固工程,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文明程度

深刻领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省委关于“培植我们的精神文化家园”和全市宣传思想会议“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工程”的要求,以提升群众素质为目标,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推动形成新一轮精神文明创建高潮。一是选树典型,突出示范引领。继续开展“十佳公仆”和“感动依兰人物”评选活动,不断挖掘公民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整合县电视台、政府网站和宣传部新闻中心力量,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开展“事迹报告会”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屯、进社区、进军营等“六进”活动和“学习道德模范,争做身边好人”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全社会不断营造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二是文明创建,突出创建实效。将参与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纳入文明单位创建考核内容,切实发挥文明单位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县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文明集市、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基础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基础创建水平。加强对省级、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指导力度,组织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深入开展“文明餐桌”“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挥文明单位服务社会、引领风尚的作用。三是提升素质,突出文明新风。实施公民素质提升工程,广泛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工作,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和“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四是加强引导,开展志愿服务。进一步加强县志愿协会的引导和管理,确保协会管理民主、财务公开、运转有效、影响扩大,不断吸引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其中,精心组织“清除白色污染,共建秀美依兰”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引导社会爱心力量参与美化环境、义务劳动、扶贫救困等志愿服务之中。五是集中整治,提升文明程度。围绕白色污染、冬季冰雪、乱扔乱放等环境卫生乱象,机动车乱停乱行、行人乱穿马路、酒后驾车等城市秩序乱象,窗口部门服务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等公共关系问题,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促进城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运行秩序高效有序,公共关系和谐融洽,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四、牢记“建设文化强国”根本职责,实施文化建设惠民工程,让全县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深刻领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指示,以及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全市宣传思想会议“把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任务”的要求,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增强县域发展软实力。一是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突出抓好乡镇文化活动站、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等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春节文艺晚会、元宵节灯谜会、漂流节、金色田野广场文化活动月等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确保月月有活动。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将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文化资源均等化发展。二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任务,全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资产公开竞拍出售,将电影公司、电影院和影剧院从政府机构编制中销号,人员全部纳入社保和医保,成立电影工作站。推进文化综合执法和两局合一改革,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三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全面建成依兰镇文化站,完善江湾、宏克力、愚公文化站服务功能,规划石猴大院修缮保护工程,启动文化中心建设工程,争取申报巴彦通抗俄遗址为部级文保单位,加强县域内地上地下文物保护和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申报,力争有1~2项列入省级名录。支持五国城文化研究所开展地域文化研究工作,争取推出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域文化书籍、论文等文化、文艺作品和社科理论成果。四是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积极申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争取省市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积极推进和培育坐井观天园二期建设、古城洞藏酒文化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开展招商引资,推动文化产业破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