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建工程范文

新建工程精选(九篇)

新建工程

第1篇:新建工程范文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网络建设,确保“新网工程”顺利进行

成立由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职担任副组长,各村主要负责人、各企事业单位代表为成员的“新网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制定了《乡“新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对“农家店”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作出了具体规范。

二、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

1、我乡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为最终出发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坚持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推动和政策扶持,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构建以农家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实现了一网多用集农资、日用杂品、农副土特产品收购于一体的农村级经济实体。

2、以开拓农村市场,提高为“三农”服务水平为目标,逐步解决我市农村商业基础设施陈旧,经营方式落后,商品消费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时让工商部门的12315消费维权站进入“农家店”。

第2篇:新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问题管理创新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时期,这一转变要求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升级,而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企业的核心内容。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所谓建筑工程管理是指“从建筑工程的立项开始,经过对招标、规划、设计、施工等整个过程的管理,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1]。由于我国实行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时间还比较短,同时缺乏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实践提出的问题的理论分析,因此,关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无论是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过程中都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这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建筑工程为了节约成本支出和所谓的效率,随意撤销管理部门和机构,努力缩减工作人员的数量,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管理部门和机构的管理失灵,以及工作人员的分配不足,甚至出现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不正常现象。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容易导致的后果是:第一、由于管理部门和机构的管理失灵,容易出现建筑工人违规操作现象。第二、由于管理人员的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管理工作的失灵。第三、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是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不完善和理论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工程管理理论的缺失不利于总结实践经验教训,不利于完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因此,完善和改进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对建筑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1.2建筑工程管理制度落实不够

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是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方式之一,也是建筑企业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是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也是建筑企业文化的制度表现形式,是建筑企业品牌表现的重要形式。但是施工企业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特别是由于自身经济利益的原因和建筑工人对维权意识的冷漠,往往只是把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作为一个摆设,敷衍了事,并没有把真正体现建筑企业文化和维护自身切身利益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体现不出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本身应有的功能和意义。

1.3管理形式不够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生活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已经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题上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主要以经济建设为目的和出发点,这一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导致人们以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在这一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指导下,形成了特定时期的社会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而这一社会历史条件对社会各行各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行业领域里逐渐形成了以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行业模式。具体原因是我国劳务队伍的整体劳动素质相对较低,专业化程度不够高,因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管理,而且管理的效果一般。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量的资源无法合理和充分利用,甚至导致浪费,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形式的不科学也就成为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2、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具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问题是希望解决问题,当前,我们该做的事情是重视和研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并且建筑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它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有关民生的问题,因此,应该重视对建筑行业的研究,尤其是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根据部分建筑行业里专业管理人士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研究和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停滞的发展状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主观因素

根据马克思主义主客观原理认为,主观因素在一切事物的发展和进步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主观因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如果在人的主观意识中排斥新事物的萌芽和发展,则必将扼杀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因此,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其前景也难见光明的根本原因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人们的主观意识比较排斥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和不善于学习与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由于人们受到传统观念和现实社会条件的制约,人们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坚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中一般坚持这样的观点即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满足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需求,无需耗时、耗力地去进行学习并加以修改与完善。因此,从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主观因素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观因素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需要人们改变思维方式,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改进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

2.2客观因素

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另一个因素是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指除建筑工程企业自身以外的一些相关机构和部门。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主要有:首先,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不足,甚至出现缺位现象,是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其次,由于我国工程监理单位以及监理体制的起步和发展比较晚,无形中成为影响建筑工程管理完善的客观因素之一。监理单位是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独立的第三方参与者,监理单位具有独立开展建筑工程全部项目审核与管理的权力,监理单位的发展是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管理进步的新型体制之一,但是多数监理单位由于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而心甘情愿被施工企业束之高阁。因此,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明确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确实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其次是推动监理制度的完善。

3、建筑工程管理创新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即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不够深入以及建筑工程管理形式不够科学等问题是与人们的主观因素和现实存在的客观因素具有紧密的联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逐渐改变,已有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和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人们改善原有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和模式。要想改正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理论和模式,就要在建筑管理过程中勇于实践、学习和创新,探索适合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模式。因此,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内容对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提出一些思路。

3.1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不适应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其具体思路是:第一、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管理理念的创新,加大管理经费的投入,引进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尽力培养和使用好现有的管理人才,树立创新意识,改变思维方式,深刻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建筑企业应当把创新建筑工程管理定位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案。创新方案的建立意味着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并不是从一而终地使用同一管理方案,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探索符合现实条件要求的管理模式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创新。创新的方案要符合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既要充分体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在要求,又要真实反映时代潮流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3.2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

在我国,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有着比较长的历史,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项目经理部在名义上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事实上它并非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法律效应上无法承担法人所能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必然导致权责不明的问题。而且项目经理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只注重自身的、局部的利益,缺乏大局观和长远观,不能将建筑工程的建设实施与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埋下了潜在的隐患。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有着支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权力,但建筑企业没有相应的有效的方式对项目经理进行监督和制约。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建立组织健全的项目部机构,甚至成立独立的部门或者分公司,其主要职责是从事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管理企业关于招标投标、签订合同到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发挥监督和管理职能,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

3.3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相继实施了走出去的战略,在实践过程中,建筑企业关于工程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应该主要学习和借鉴以下几种模式:第一、项目管理模式即PM模式。项目管理模式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顾客委托,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及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的模式。第二、建造-运营-移交模式即BOT模式。建造-运营-移交模式主要是指依靠私人资本融资和建造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管理模式。第三、风险型建设管理模式即CM模式。这一模式具有优点和不利的一面,具体表现为:“优点是可提前开工提前竣工,业主任务较轻,风险较小;其缺点是总成本中包含设计和投标的不确定因素,选择风险型CM公司比较困难”[2]。以上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我们在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探索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第3篇:新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065-01

前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关系密切。目前大部分施工技术管理相对落后,施工技术运用不够科学,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建筑行业的竞争力,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的意义

1.1 加快施工进度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且周期较长,受到的外界影响非常多,例如天气情况、地质因素等[1]。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能使施工人员合理地运用施工技术,可以避免许多外在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例如在工程中对地质的进行勘探时,施工人员若是合理运用勘探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地质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

1.2 提高企业收益

施工技术的管理能保证施工的质量与安全,首先可以使企业避免因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问题遭受经济上的损失,其次,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一方面可以提高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能够优化施工技术,不仅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与施工的安全,还可以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从而整体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取得良好的口碑,并能及时应对新时期的建筑工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的现状

2.1 分工不明确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许多施工技术管理的分工不够明确,施工人员的管理达不到要求,无法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对工程的施工的进度与质量造成影响。因此,要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就是对施工设备的管理,主要是对设备的性能与型号进行管理,在进行施工时要按照施工技术的要求合理运用该设备,并定时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其次就是对施工资料的管理,施工资料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保障,加强施工资料的管理可以有效保证各施工环节的顺利运行。第三就是对施工质量的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若是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则其他环节也会出现状况,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的质量。

2.2 管理规范不够严谨

施工技术管理的根本是保证工程的质量,施工技术管理规范包括工程的设计要求、合同以及相关规定等,而严格的管理规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要保证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管理规范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的合理性。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建筑施工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特别是技术交底不够详细,加强技术交底能保证施工人员熟知工程的设计要求并严格执行,还可以加强施工人员对新的技术与建筑结构的掌握。不过,由于技术交底不够详细,许多工程的施工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设计的要求,导致施工与设计之间出现偏差,影响工程的质量。

2.3 技术管理人员的水平不足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许多技术管理人员的水平不足,很难对施工中的问题做出合理的预测与处理,消除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施工中的突发问题,能有效保证施工的进度与施工的质量。因此,建筑工程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熟悉新时期的施工技术及其要求,例如掌握新时期建筑的结构特点与材料的质量要求等,并保证施工人员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3 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措施

3.1 明确管理人员的分工,提高管理质量

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就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划分技术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力,保证能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将抽象化为具体,需要注意非常多的问题,例如建筑材料的质量保C以及相关数据的复核等。因此,面对施工中的各种技术问题,管理单位应重视技术管理人员的分工,明确他们的职责,使职工中的各项问题都能有人负责。

3.2 加强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施工人员对技术的掌握

技术交底工作能使施工人员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是施工进度与质量的有效保障。在建筑工程中,为了保证施工的进度与质量,需要将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强调施工资料的管理,并加强各种工程项目的技术交底工作。设计单位应加强对技术交底工作的监督管理,使工程中的各种项目在施工前都有严格细致的技术交底,使施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资料进行修改与补充[2]。此外,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工程项目,应相对加强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能充分掌握工程的施工要求,保证施工与设计相符。

3.3 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

企业要提高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就要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首先,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的标准,包括技术要求、施工方法以及质量标准等,让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管理标准对施工进行检查与评定,消除技术方面的隐患,提高施工的质量。其次,要重视工程的质量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需要注意许多方面,首先就是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施工企业要保证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的质量,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材料和成品材料等,并保证这些材料符合绿色标准及技术标准。建筑材料的管理除了要重视结构材料的质量外,还应重视装饰材料的使用,劣质的装饰材料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其次就是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技术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使他们能合理使用施工技术,保证施工的质量。再次,技术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建筑设备的管理,对其进行定期的维修与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与性能的完善。

4 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首先,新时期的建筑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施工技术的创新,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研究经济、实用、高效的新型技术,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关键施工技术及成套技术,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3]。

其次,企业要以生产实际为参考,对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与施工成本,加快工程的进度,提高工程的质量,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从而加大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的建筑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建筑行业不得不做出进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在这方面,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与创新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施工技术的管理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在新时期的建筑工程中,应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与完善,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佳.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 通讯世界,2014,02:122-123.

第4篇:新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管理创新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项目成本的高低,因此,要切实转变观念,从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变。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环节,加强项目财务、现场、分包和设备管理,规范管理行为,有效降低成本,向管理要效益。

要实现管理理念创新,首先是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快思想观念的更新步伐。因为只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才是项目承包合同的履约主体,也是项目管理成败的最终承担者。只要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真正实现创新,就必然极大推动项目管理者的观念创新,整个企业就会形成一种不换观念就换人的氛围从而为项目管理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实现制度建设创新

审视我们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其低效、亏损的根源,管理落后是重要原因,尤其是管理制度的落后,导致了项目管理的失控,比如:现场管理混乱,材料浪费丢失;工程质量管理把关不严,返工现象时有发生;人工费超支,工资含量居高不下;工程预决算工作松散,分包工程管理、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使施工企业竞争力受到了严重制约。所以,通过项目管理制度创新,着力解决项目管理水平低下、项目管理风险加大等问题,已刻不容缓。

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

项目部是经济管理组织,企业必须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其管理行为。制度建设,一是企业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要规范化、制度化,要尽可能统一项目管理模式。要有机处理好企业经理与项目经理、企业职能部门与项目经理部的关系。项目经理是企业经理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代表企业对外履约。项目经理与企业经理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经济合同平等关系。二是对项目管理成效的考核要科学化、理性化,必须明确企业本部是投资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而项目是成本中心,要通过项目责任成本的管理与考核,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三、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创新

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益,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第二要建立约束机制,建立健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推行项目经理责任承包,一些企业建立“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由项目经理按工程产值的一定比例,拿出较大数量的风险抵押金,对项目全责经营,赢利重奖,亏则重罚,形成一种“责任、风险、权利、利益”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改变以往项目承包包赢不包亏的状况。

第三要建立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追溯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加强对劳动和物资材料及机电设备的干预,同时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和管理费四大成本的控制。

四、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创新

完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目前的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基本上停留在“事后算”的被动控制为主,尚未建立起比较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因此,要侧重于对实际成本的控制,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和牵制制度,抓好项目成本管理与核算的基础工作,强化项目成本费用的日常管理,实施对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建立成本考核的预警机制,保证项目承包责任制落实到实处。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人员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技术措施,鼓励能工巧匠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以合同为依据,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对项目成本运行及实际消耗状况,对项目施工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计算和反映项目盈亏,检查成本控制目标是否实现,并总结成本控制的经验教训。

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要对职工进行质量重要性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建立质量管理的重奖重罚制度,用铁的手腕,铁面精神和铁的纪律来确保施工质量。在对质量事故责任者进行严厉处罚的同时,设立高额奖金,用以奖励施工质量好的单位和个人。为更好地发挥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的监察作用,提高质检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建立施工质量档案管理系统,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

五、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国建筑工业围绕着缩短期工、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企业所有业务人员均应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

六、强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近年来重大恶性事件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

施工企业应当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基本经营方针,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并避免”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事故零目标”推进活动。在项目部设有安全健康与环境主管(经理),安全部门安全工程师,还有紧急救护医务人员,实行安全健康与环境一体化管理。环境管理包括评估、监测、教育、现场实施与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交通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等;健康管理包括工业卫生(防尘、放毒、防噪音)、现场卫生,生活卫生、医疗救护等。总之,只要与安全、健康、环境有直接关联的,安全部门都管。

七、劳务管理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基础建设力量是农民工。但目前在众多劳务施工队伍中,普遍存在民工文化水平不高、接受能力差、劳动技能低下的问题。这就给工程施工埋下了潜在的阻碍力。因此,加强对一线劳务人员的管理成了重中之重。加强综合培训,对劳务人员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技能,促使他们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安全生产的意识、文明施工的意识。并自觉付诸于行动中,充分尊重和理解一线人员,正确处理好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关系,要充分尊重劳动人员的人格,树立起任何工作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人格差别的思想,并在行动中善待他们,建立工地员工档案,以利于加强工地内部的治安管理,营造安定的生活环境。项目要关心一线劳务人员的生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促使他们以更充沛的精神和精力投身工作。

第5篇:新建工程范文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我们党。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对这个重大现实问题的明确回答。同志指出:“我们学习《文选》,必须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文选》(以下简称《文选》)为我们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文选》全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来学习《文选》,就应当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

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思想。“两个先锋队”的思想既总结了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又体现了执政党的特点和要求,对于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坚持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的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才能更好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强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关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我们党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于坚持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带动其他方面建设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保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关于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思想。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好不好,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坚持民主集中制,就要发展党内民主。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

关于大力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的思想。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领导人才。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必须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力度。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思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者是紧密相连和相互统一的,核心是讲政治。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应该成为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经常的自觉行为。

关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加强党的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关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思想。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方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因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必须健全党内生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严格按照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严肃党的纪律。各级党委要带头抓党的建设,把党要管党落到实处。

关于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的思想。腐败问题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要求我们党以新的视角思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战略部署。反腐倡廉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需要与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

更好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文选》中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来学习《文选》,才能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更好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使我们党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文选》中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自产生以来,总是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容。《文选》中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建党思想、邓小平党建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紧密结合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第6篇:新建工程范文

建筑工程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践,学习有关本专业的实践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筑工程实习心得,望大家喜欢。

建筑工程实习心得范文一实习已经接近尾声,从2.17日到5.22日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让我懂得很多,成长很多,学会很多……经历过那漫天飞雪的夜班,也经历了暴晒日下的白班,这不一切都挺了过来。只是有些错误还是不可避免的犯了,有些话还是不经意间说了,招致了很多质疑和批评。

从太原的富力城石家庄名士之星邯郸的鹿城国际。自己走过的路,自己清楚。去太原吧,我们一行三人刚到第一天那个公司开车的也是公司的一个头拉着我们去宿舍,人家就告诉我们你们怎么会来这没什么东西可学,来的人大部分都呆不住,感觉没前途都走了。我们刚来就被打了一支“强心针”(也把我们的梦想和热情给狠狠地泼了一盆凉水)。来到宿舍这的几个哥们还可以,给我们讲这讲那的。不过他们言谈中也透露出一些对工作的不满意,以及失落。我还是坚定的要去试试看,不能说一来还什么也没接触就走吧。不过事实也并非说的那么坏,去了主要学习管理,技术方面真是穷的掉渣,啊。太原风沙大,那边风一刮起来,你整个就是一个土人。主要是记桩号,记洛阳铲成孔号,其实认准人,总共有多少个,心里有数就行。有时候也是感觉自己脑子不够用,五六个夯机,十来个洛阳铲,整的人也是晕头转向的。除此之外再就是控制成桩质量,数锤击数,落距。更是跟专业不沾边。那时有一阵上夜班,那天真是鹅毛大雪,可经理就是不让停,非地面滑的走不了人。(真是第一次感受到工作的艰辛啊)回去后外套,鞋,头发都湿了。(薛,史你们懂得)

在这让我学到做事不能不动脑子,凡事三思而后行。一定要考虑周全,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一件小事如果你不放在眼里,它也可能会变成大事。再大的事,如果你认真思考了,它也会变得容易。再就是与人的关系一定要处理融洽,没有人一定会对你好。

石家庄只是一个中点站,在那搞的是CFG,事比较少,只是每天起早贪黑的,放线,处理关系。

再就是现在呆的地邯郸,干的是灌注桩,除了领导就是我们两个。别的不说吃住还可以。来这了也没少做傻事,有一次一个妇女来到工地。说你们施工影响到我们家孩子休息了,说要见我们领导,给我唠叨了半天说孩子快高考了,白天学习一天挺累的,晚上还休息不好。我因为经历过高考,所以很同情,很亲切。哎,结果见了领导,她走了,过后把我臭骂一顿。你一个技术员做好本职工作得了,哪有那么多闲事。我过后想想也是,直接说领导不在不得了,这事人家催进度,也是没办法的。或许就是高考让我起了些许同情吧。

还有就是清理场地的事,那几天恰好他们两个有事都回家了,就我自己,甲方下发了一个通知,我一看就那点基本的事就签单了。也没有和他们商量,过后一看才知道对我们不利,而且产生费用,这下我又成了批斗的对象。说我擅作主张,没这权力。我过后想想也是又产生费用,又使自己陷入了被动。幸好合同中规定清理费我们自己出。 自此我以后不该管的不管,不再擅作主张。吃一堑长一智。

技术方面的钢筋笼制作,主筋间距,螺旋箍的间距,焊接,搭接情况。注浆管的密封性等。最重要的是试桩,锚桩的问题。自己已经第二次犯错误,第一次是对那个不了解,没有及时的向师傅请教。结果把砼一罐到地面了。多灌了十来米啊。浪费啊。第二次是他们钻机挖的孔深不够,结果把笼子给下了,也把上半截接上了,一下三十六米多,结果放下去孔深不够,这是我的失误之前没有看好,打好后量孔深,以后一定要记住了。

在邯郸被经理说的不是一回两回了,上面两次是处事问题,后面才是真正要紧的技术问题,被说得滋味谁都不好受,况且我一说话领导非说我狡辩,我只好沉默。哎,社会就是这样。

力不能及,或情有可原;心不在焉,则理无可怒。

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没有人不可代替,没有东西必须拥有。你怎么待人,并不代表别人怎么待你,

你不坚强,懦弱给谁看,出来混,没有人还把你当小孩,为人处世,一定要学着点了

建筑工程实习心得范文二1、地基基础

2、结构形式。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建筑的结构类型有多种形式。有砖混结构,有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异型柱,框架与砖混结合。框架结构的跨度比较大,适用于公共建筑,在财富名门花园主要是用于商场,酒店等。框架——异型柱主要用于住宅,异形柱与墙体相同的厚度,在保证了承重与抗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房屋空间利用率,因此,在高层住宅中这种形式被广泛采用。砖混结构一般用于多层住宅,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没有框架结构的好,因此对房屋高度有限制。像一些建筑下面几层是商场上面几层是住宅,如果住宅层数不高,就可采用框架与砖混的复合形式。如果上部住宅层数多,则适合采用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形式。

3、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就的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具体是A、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B、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

C、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 ,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 ,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 ,根据抗震规范 ,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 ,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建筑工程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践,学习有关本专业的实践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一点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接触一些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只能从实践中对我们专业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指导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所有人都做到了:

(1)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工地的有关规章制度;

(2)严格遵守实习期间的时间安排;

(3)记录参观施工情况、

建筑工程实习心得范文三这一个星期里,我们接触了有关土木工程的很多知识:

1、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还有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5、了解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7、了解水泥、砖、砂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8、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9、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和砖混结构施工工序,现浇构件的施工工序;

10、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还有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和管理有了直观地认识,增强了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询问了工程师一些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本次实习中,我对建筑工程的各方责任和角色有了更切实际的了解,深刻体会到工程建设中的种种限制、种种实际问题。比如,钢筋的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的接头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放在受压区内。在砌墙的过程中,如遇到墙要转角或相交的时候,两墙要一起砌起来,在留槎的过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则必须留阳槎,且要有拉结筋,不能留阴槎。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热的时候要注意养护等等。在工地上所见所闻,更加激发了我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憧憬,也深深体会到要在建筑这个行业上有所作为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更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与此同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一份责任,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增瓦,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次实习中,我们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进步,相信这次实习给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思考:展望未来,建筑工程必将面临许多新兴的事物和挑战。地球上可以居住、生活和耕种的土地和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必然要发展新的可以居住的空间。因此,建筑工程未来的目标就是为人类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高空延伸,即将建筑向高层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将拔地而起;向地下发展,把建筑往地下修,以后人类在地下修筑的建筑也许不会亚于在地面上的建筑;向海洋拓宽,人类现在对海洋的利用还十分的有限,地球大部分面积都是海洋,充分利用海洋的空间可大大增大人类的居住空间;向沙漠进军;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有广阔的沙漠,由于水源的缺乏而不太适合居住;向太空迈进,随着科技的巨大发展,人类向太空发展的梦想并非不可实现。不管我们朝哪个方向发展,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就向在建筑工程的历史发展一样,建筑工程的未来同样也离不开建筑工程材料的发展,建筑工程材料仍然将引领建筑工程走向辉煌的未来。同时,"绿色,环保,节能,智能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得到了越来越多认得认可和接受。例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建筑工程的使用材料在未来必将会采用污染少、更重复利用的材料,诸如纤维聚合物等;在结构的使用功能上,智能化建筑、仿生建筑将比当今的普通建筑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7篇:新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人因工程,建筑工程,问题,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人因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在许多领域中都有涉及,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人因工程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体的特性、工作的负荷、作业环境、作业方法以及场所的改善与研究、人机系统的整体优化研究、人的失效及系统的安全、行业人因工程研究、组织和管理中的人因工程研究等等。关于人因工程在建筑工程的研究,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涉及人、材、机、环境、技术等五大因素,其中“人”是建筑施工的主体,是施工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2、人因工程对建筑工程产生影响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使工程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和控制,人为因素是建筑工程的主体,起主导作用,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对人为因素做好控制,保证人因工程的可靠性,影响人操作的可靠性的因素有一下几点:

(1)个体原因。建筑工人的个体原因是导致人为失误的直接触发原因。主要是因为,人在受到特定情境环境的影响时,会产生个体的生理、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变化,极易偏离稳定状态,进而导致人的认知和行为失误。个体原因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人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记忆中的信息、人的素质和能力。生理状态、人的素质和能力以及记忆中的信息都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如生理疲劳会影响人的警觉性。心理状态也会反过来影响人的生理状态,如紧张的心理会引起人的外在运动的失调等。

(2)情境环境原因。人的具体的施工行为都是在特定的场景中进行的。情境环境包括工作环境、人机界面状况、工作任务及系统状态等。工作环境主要包括作业活动时的自然环境及工作条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工作时的光线、温度、噪音、振动;工作条件主要包括工作时间及工作量等。通过改善工作时的情境环境,可以降低人为失误,提高人的可靠性。

(3)组织原因。组织原因共可以分为3个层次:组织目标的指导层、组织结构元素层以及组织安全、绩效支持层。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8个方面:即组织管理、组织结构、组织的目标和战略、规程、交流、培训、组织资源和组织文化。

3、人因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人员方面的控制

“人”是人-机-环境系统中的主体,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在进行管理活动时,我们应当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管理中以物为中的观念转变为以人为重。首先,在招收新工人时,对有生理缺陷的人应当坚决不接收;在进行工作分配时,应当考虑各个施工作业人员的特点,形成最佳组合;要常常关心施工工作人员的心理与日常生活,帮助他们排除心中疾苦,减轻其生活负担,增加其工作的信心,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工作中可以保持最佳状态,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

然后,要加强在岗人员的安全意识,端正他们的安全态度。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岗前或在岗的安全教育培训,培养良好的安全风气,巩固作业者“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在岗人员进行岗前或在岗的技能培训,保证在岗工作人员有胜任工作的能力,杜绝由于工作能力造成的人为失误;通过系统化的训练和严格的安全管理,培养在岗人员的安全习惯,预防违章事故的发生;重点关注在岗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提高其自身的控制与防护能力,从而可有效预防人为失误的发生。

最后,要保障作业者的安全。对作业者的技术水平和资格等个人因素应加强审批,保证其符合作业条件,并且在绝对安全和各种防范设备齐全的条件下进行作业。在进行操作之前,一定要先对操作的对象、操作的环境以及操作的动作=进行安全确认,一旦发现有不安全因素或者异常情况存在,就应当对周围的环境和设备进行调整,确保安全后,才能继续进行。在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安全监护,即一人操作,另一人在旁监看,一旦发现问题就进行报告,一起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危险后果的发生。

3.2技术方面的控制

如果“机”的设计不适合人舒适的操作,就会出现人机不匹配的现象,增加人为失误的几率。因此,在进行“机”的设计时,要符合人的特性,易于操作。同时,在经常发生人为失误的场合设置一些警告装置,引起作业人员的高度警惕,建立起多重的防御体系。

除此之外,还应设置“机”的安全保护装置,假如不慎出现了人为失误,也不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其中,防失误设计可以保证作业人员的正确操作,当作业人员没有进行正确的操作时,此操作就无法进行,从而减少了人为失误的几率。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分别对工作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职工及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分析,找出易出错的施工工序。对易发生人为失误的工序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结合具体的控制对策,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实施,并随时了解反馈回来的情况,看是否有助于施工中整体操作可靠性的提高,从而减少施工中由人为失误造成的质量问题。

3.3 环境方面的控制

周围环境的好坏对作业人员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控制人为失误,就要改善作业人员周围的环境,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环境。一般情况下,影响作业人员的环境分为四类,分别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行为环境。

在社会环境方面,我们应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给予尊重,使其充满满足感和幸福感。在家庭环境方面,部门领导要给予关心和重视,作业者的家人给与支持,使作业人员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

在工作环境方面,要尽可能给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大力倡导企业安全文化,使整个企业形成一个强大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意识深入人心。

在行为环境方面,应当注意每个人的行为举止,创造一个和谐的行为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在工作时,可以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

3.4组织方面的控制

组织运行的不合理也会发生人为失误,并且可能产出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当对企业各部门和各项目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企业的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然后分析不同层次和岗位的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找出其在工作中容易出错的环节,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对这些容易出现人为失误的环节进行控制。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来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目标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方式,它是由上下级一起商定目标,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让部门的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制定出的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企业员工根据商定出的总目标制定各自具体的分目标,然后确定行动的方针和每日的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施,并对最后的结果进行综合的评价。把目标管理与安全生产结合起来,可以有目的、有针对的进行安全生产,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制定出符合各自岗位的安全措施,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

最后,我们还应当把制定出的对策运用到实践当中,验证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提高安全性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4、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质量于人因工程密不可分。通过对人为失误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的控制,就可以极大的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形成,因此对人因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新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些年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房地产市场需求,各行业开始日益重视精细化管理,转变以前的粗放型和规范型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可以说是未来几十年内的管理必经之路。

一、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施工管理的意义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企业管理中十分流行“细节决定成败”的说法,其实,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一个系统的体系化的呈现,精细化管理实施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出十分显著的效果。

它依靠的是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对于各个环节都实施细致的管理,彻底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促进了企业整体的执行力的提高。体现在管理流程上,它对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实施严格的管理监督,消除了员工消极怠工、敷衍塞责的现象;因为任何一道工序都有细微化的监督,就确保了工程的质量的优质化;另外,该管理模式的深入实施,还有效避免了企业在资源、成本等方面的浪费。

可以说,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建筑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扎实有效地实施精细化施工管理不仅可以确保质量、合理控制成本,同时对建筑商和广大人民群众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重大举措。

二、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1、工程质量难以保障

因为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分包、转包等模式的存在,对工程质量问题造成了严重影响,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其工程质量要依靠每一个环节的配合才能保证,比如,原料、施工过程、工期、工作人员的素质等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另外,目前由于我国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理力度不够,也成为工程施工质量难以保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缺乏先进技术支撑

在社会经济快速迅猛的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相关理论体系的支撑跟保障。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技术较多集中地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前期设计和资金预算方面,以及在建筑工程的后期竣工验收等阶段。很多时候常常比较容易地忽略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支持。我们应该意识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完美和具体只有通过建筑工人的实际操作才能把一对毫无实际意义的文字和图表资料建设成实实在在的建筑物。

3、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新人普遍较多、技术培训有待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甚至有的施工人员不清楚自身工作职责和任务,进行施工操作时没有按照规程流程来,使工程质量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埋下了安全隐患。这几年,农民工大批量入城进入建筑行业,他们没有收到任何培训和技术训练,他们的加入使得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素质较差,施工管理的有序进行成为了问题。

三、建筑工程精细化施工管理对策

1、项目人员精细化管理

首先,建立完整高效的组织机构,即包括项目管理决策层(负责从总体上把握施工项目的施工生产和成本管理)、中级管理层(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施项目决策层的施工、管理决策)、劳务作业层(包括施工队以及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其次,要精确合理计算项目用人数,先计算出整个项目的工程量,再将工程量的计算细化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然后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乘以相应的时间定额即可得出劳动量。例如,劳动力数量与生产周期的乘积、机械台班数与生产周期的乘积,由此可以得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具体的劳动量,从而得出用工人数和机械设备的施工量。最后,要加强劳动管理,即包括:绘制工程进度图,明确用工数;采用不同用工模式,实现弹性工作制。

2、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信息管理

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已经不能阻止网络这样重要的服务工具。建筑施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要不甘于人后也应该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建立其相应的灵敏而高效的精细化管理系统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服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对建筑施工的技术及流程及时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促进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对精细化的每个细节的发展动态进行传播和普及,同时也能对一些施工和过程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久而久之有利于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系统为建筑施工提供保障。

3、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的检查工作主要包括施工技术检查、安全检查等流程。防止由于施工设备、施工操作等因素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管理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整改,要求作业人员严格依据设计指标操作。检查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多种方法的使用,全方位完成工程检查,实现精细化管理。

4、发挥管理人员的技术优势

技术水平在施工现场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技术优势,使他们在施工单位进行基本的技术普及,同时施工的相关组织者应该提供一定的条件来为施工人员服务,先进的管理者应该将自己汲取的国内外同行业的施工现场的技术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自我促使管理技术的更新,同时也要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加强对一些技术环节的讲解和使用介绍,重视技术的力量。施工单位要依靠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来掌握关键的施工方法,以实际行动扶持技术创新的项目研究,培养起基层干部的骨干技术队伍,在资金上予以资助,或者在管理政策上给予优惠。力求用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施工水平上不前进,否则会逐步落后,也不利于精细化施工的劳动生产率。精细化施工必须紧紧专注技术,在一系列环节上降低成本,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5、施工进度控制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对于整个工程的有效管理和建筑企业的良好信誉的确立具有重要作用。管理好工程的施工进度,是确保整个建筑施工项目保质保量按时交工的关键所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施工方案编制的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但施工进度计划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要定期及时地检查,掌握实际情况,分析进度超前或推后的原因,研究对策和措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6、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是消除事故隐患,保证施工顺利、安全进行的重要手段。必须严格要求建筑施工条件和作业环境,尽量使施工现场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隐患检查内容。安全检查内容按照建筑部颁发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评分标准》,严格规范基槽临边的防护、施工现场用电、施工机具的安全操作以及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相关行为。

隐患消除周期。项目部施工工地每周检查一次,由项目经理组织;各施工队每天检查,由施工负责人组织,生产班组对各自所处环境的工作程序要坚持每日进行自检,随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在国内各地展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规范化,建筑企业近年来不断增多。所以,建筑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提高,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顺应企业发展需求。建筑企业只有不断精细化施工管理,强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争取利益最大化,从而在行业内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贺建厦.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工作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186-186

[2] 姜鹏.浅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电子世界.2012(24):193-193

第9篇:新建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创新模式

建筑施工企业在目前招投标承包机制下,逐步走向了市场,接受了20余年改革风雨的洗礼。人们在这长期过程中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退步向市场观念、竞争意识转变,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逐步形成。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多大的变化,机制僵化,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创新原则

1、1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的创新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社会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滞后,那么企业产品形象将会受损,获得市场就很困难。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合同项目所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是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在深度上,能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1、2项目施工的创新应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要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不能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淘汰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

1、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地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短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将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2、创新途径

2、1观念的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其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要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2、2体制的创新

主要是:(1)需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经理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经理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就构成不了企业法人。这样项目经理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地承担法人责任。(2)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经理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人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经理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趣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回避市场风险。(3)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反约期,但项目经理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经理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要确立有限资任制度。

2、3技术的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2、4机制的创新

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经理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自己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经理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经理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要加强项目经理部的建设。提高其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

2、5组织机构的创新

项目经理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因此,项目经理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经理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企业和项目经理签订有资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

3、结束语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需要建筑企业不断的寻求探索 ,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的体制下 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改革、创新、发展一体化,已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最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丁其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