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

抗旱造林技术精选(九篇)

抗旱造林技术

第1篇:抗旱造林技术范文

关键词:抗旱造林技术:造林整地:造林成活率;土壤含水量

1.整地方法

整地的方法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中,主要是以带状整地为主,带状整地也叫带垦,是呈长条状的翻垦造林地土壤,并在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的整地方法,这种整地方法改善立地条件的效果较好,有利于保持水土,便于机械施工。其主要形式有:①水平阶整地,多用于干旱山地,土壤较薄的中缓草坡或黄土地区的缓坡或中坡。施工时,自坡下沿等高线开始修第1阶,然后第2阶土,以此类推,最后1阶可就近取表土盖于阶面,阶面边缘修土埂或不修土埂,阶面宽度米、阶长不限,相邻阶距1m左右、阶间距1.5~2m。②反坡梯田,反坡梯田是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地一种行之有效的整地方法。断面呈三角形的沟,又叫三角形水平沟,田面向内倾斜成反坡。反坡梯田蓄水保土,抗旱保墒能力强,改善立地条件效果大,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好,使用于黄土高原地形平缓坡面完整、土层深厚的造林地。

2.苗木栽植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选择大苗、壮苗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非常重要,在选择苗木时一定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苗木生产技术标准,选择根系完整,无病虫的一二级苗。②认真细致栽植,栽植过程中要注意,苗木根部舒展、土壤与苗木根部要密接、有条件的栽后及时浇水,并封土保墒。截杆造林也要注意封土,尽量减少苗木水分丢失。③栽后管理,造林地管理主要是防止蒸发和人畜进人造林地践踏苗木。同时注意松土除草、防止草荒,为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3.1滴灌造林技术

部分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处于城市近郊有水源且需要绿化的风景旅游区或名胜古迹区。因自然地势陡峭,立地条件恶劣,坡度大、土壤贫瘠,导致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树木成活率低,形成低劣的生态景观。而滴灌造林技术,冶恰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滴灌较常规灌溉造林具有诸多优点,如节水、减少整地费用、排盐、提高造林成活率等。滴灌的基本原理是将水加压、过滤,必要时连同可溶性化肥、农药一起通过管道输送至滴头,以水滴(渗流、小股射流等)形式给树木根系供水分和养分。由于滴灌仅局部湿润土体,而树木行间保持干燥,又几乎无输水损失,能把株间蒸发、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降低到最低限度。滴灌造林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墒情及时供水。

3.2吸水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农业部北部研究中心开发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称之为高吸水剂(也称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胶、保水剂、抗旱宝等)。我国对高吸水剂的研制和生产应用起步较晚,系统的应用研究则从80年代初开始,之后发展较快,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它具有高吸水性、保水性、缓释性、反复吸释性、供水性、选择性、可降解性等特性。在林业上吸水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增强土壤的贮水和保水性能,减少土壤水分耗散,延长和提高向植物供水的时间和能力,使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业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3固体水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固体水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最新研制成功的一项先进抗旱造林新技术。固体水(solid water)又称干水(drvwater),是一种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变成不流动、不挥发的固态物质、这种固态物质在生物降解作用下能够缓慢释放出水分,被植物吸收利用。适于在远离水源、气候干燥、土壤保水性差的荒山中植树造林使用。尤其是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季节性干旱地区,应用固体水并配合其它集水蓄水保墒技术,既可以保证长时间地供给植物水分,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及渗漏,达到节约用水,水分高效利用的目的。

3.4化学药剂处理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用于处理苗木来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化学药剂主要包括有机酸类:苹果酸、柠檬酸、脯氨酸、反烯丁二酸等;无机化学药剂: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等;蒸腾抑制剂:抑蒸剂、叶面抑蒸保温剂和京2B,还有橡胶乳剂、十六醇等。这些药剂的应用。可以减少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

3.5ABT生根粉、根宝等制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第2篇:抗旱造林技术范文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抗旱造林技术;树种选择;成活率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环境气候也不相同,其中许多地区都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的状态,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这些地区原有的森林植被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就恶劣的地貌发生更严重的水土流失的情况。而在我国的西南地区,近几年来旱灾问题频发,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造林工作的进程。

一、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重要性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就是高温、缺水、蒸散量大及少雨。在这种情况下,植被很难适应贫瘠的土壤结构与恶劣的气候环境,因此成活率很低。为了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的进程,选择合适的抗旱造林技术是发展林业的重要条件。通过适地适树的原则,规划水资源的利用,通过科学的造林技术手段,保证地区生物多样性原则,吸收先进的抗旱造林技术与成果,保证造林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抗旱树种选择

干旱半干旱地区树种选择关系着之后苗木的生长状况与造林成效。要进行树种的选择需要从三方面进行考虑。

1、适应性强

在进行树种的选择时最重要的就是树种对干旱地区的适应强,在缺水的环境下依旧可以进行立地种植。

2、具有造林价值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树木对恶劣的气候环境进行改善,因此选用的树种需要具有调节环境的价值。

3、具有干旱培育技术经验

所选用的树种需要经过抗旱培育,并且在抗旱栽培上有一定的技术成果,这样才可以保证树木的抗旱性,在缺水地区能良好的生长。

植物抗旱特性是决定水分利用的重要因素,树种的变化会引起生态环境中水分消耗的改变。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根据植物的蒸腾耗水特性选择耗水性少、水分利用效率高、抗旱性强的树种作为造林树种,以免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三、抗旱造林的整地技术

整地是在造林种植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利用整地技术可以改善土壤内部结构,使土壤的透水性与透气性增强,从而达到增加土壤肥力与蓄水能力的目的,并且通过适时整地可以清理土壤内的断根、石块,使树木根系可以在土壤内部更好的生长、延伸。干旱地区通过整地,可以拦截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树木根部土壤含水量,降低树木的受旱死亡率。在整地过程中主要把握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一是整地时间,整地时间宜前不宜后;二是整地模式,整地模式要以既不破坏原有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又能最大限度地以拦截蓄水为目的,进行合理筛选。三是整地规格,采取符合当地实际的造林模式。

四、抗旱造林的苗木处理技术

许多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都表明,保护好苗木根须湿润和完整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一般苗木从起苗到栽植,经历了伤根、晾晒、运输等过程,必然造成树体的失水,所以苗木浸泡是充分补充树体水分的有效措施,所有苗木都适宜进行浸泡。为了保证苗木根系与水、土的充分接触,提高根系的吸水条件,使用保水剂可以使林木根系能直接吸收储存在保水剂中的水分,不会出现根系水分倒流的现象。在雨季之前整地时将保水剂与栽植穴内的土壤混匀,使保水剂具有吸足水分的机会,在极端干旱少雨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应将保水剂放到水中待充分吸水后再与土壤混匀。另外将苗木根系蘸入泥浆中也可以有效提高根系吸水效果,在泥浆中掺入化学肥料有助于对养分的吸收,在近年来研究中出现了磷肥泥浆法,尿液泥浆法和肥料分浆法。由于苗木起苗使其根系大部分受到损伤,为了促进根部根系的生长,采用生长素刺激处理,ABT生根粉应用是较多的。应用ABT生根粉处理苗木根系,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缩短生根时间,增强抗逆能力,提高成活率。为减少树木蒸腾及水分流失,对造林的树木进行短截,按照一定高度打头、截干,并修剪侧枝。截干造林是干旱石质山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截干造林的最核心作用就是人为减小了地上部分通过皮孔、伤口、叶片的水分蒸腾量,同时也有利于防冻、防抽干。不同树种、不同造林目的,截干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苗木采用重截干措施,截干时从根基部向上留5~10cm,将干剪除或锯除,用漆涂抹伤口。

五、其他抗旱技术

1、覆膜

地膜覆盖抗旱造林技术是干旱区最有效的技术之一,能大幅提高造林成活率。覆盖地膜具有保水及增加植物体内水分循环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温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加快根系的生长发育,促进苗木的生长,增强自身的抗逆性。通过覆盖地膜或杂草,与对照相比土壤含水率维持在较高的的水平,同时也印证了地膜或杂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以起到抗旱的作用。

2、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是利用容器加营养进行播种、苗木移植来繁育苗木。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相比具有延长造林时间,躲过春季干旱期、提高苗木成活率、有利于缺苗的补植、提高树木生长量,抗逆性强等优点,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难的问题,开辟了新途经。其主要原因是容器苗造林能保持苗木根系的完整、不伤根,使苗木充分利用容器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不用缓苗,直接生长,但其又存在缺点如苗木成本较高等。

3、灌溉

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取水灌溉技术,为了节约用水,目前采用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和喷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仍然是目前大中型灌区较理想的输水灌溉技术,有着极大的节水潜力。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简称“管灌”,它是通过水泵提供的较低压力,把水用管道送到田间口,再接末级输水软管来灌溉作物的一种灌水技术。喷灌技术在我国用得较多的有固定管道式喷灌、半移动式管道喷灌、滚移式喷灌、时针式喷灌、平移式喷灌、绞盘式喷灌等。

参考文献:

第3篇:抗旱造林技术范文

关键词:北方;植树造林;抗旱造林技术

我国正处于大力推行生态文明的建设之下,北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较为干旱,深入的实行植树造林才可以改善北方的环境,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北方绿化的步伐,这一技术仍旧处于发展的阶段,对抗旱造林技术加以分析可以选择更加优良的方案。

1我国北方区域的耗水特点

我国的森林分布的面积较小,尤其是北方的分布不是很均匀,如此是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现如今,我国正面临着水土流失的困境,土地沙漠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而水资源的匮乏也导致大部分地区常年干旱,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这也就导致北方地区的树木质量下降。我国北方地区的耗水量也因地域有所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就会出现严重的缺水现象,种植的植物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根据地区的耗水特点必须加强植物的耐旱性,对地区的耗水量也要有所了解,如此才能够尽可能的使当地的植被有所恢复。

2植被的耗水特点

针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耗水特性,在植物的大部分生长过程中,每一阶段的需水量都是不同的,由于蒸腾作用植物的代谢也就有着不同的速度,依据生理指标加以衡量可以探寻到植物的生长与升腾作用的关系。升腾作用可以反映植物的水分处理能力,在干旱环境当中还可以根据升腾作用了解植物的抗干旱能力。通过专家对水分的参数加以研究就可以了解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利用升腾作用可以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尽快的找到对策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根据耗水量选择合理的植物在北方地区种植。

3抗旱造林技术的种类

3.1集雨技术

利用人工操作在植树地域集雨,利用山坡地段的径流选择让雨水集中,然后在林地周围打造一个汇水的区域,之后将水引入需要绿化的土地中,如此便可以改善土质环境。

3.2咸水滴灌技术

利用地下的咸水资源在造林的地段开辟道路,高效的利用水资源对造林地段加以灌溉,进而建立绿色的生态护林工程,在利用水资源的时候就要将盐结层的盐含量降低再进行使用,避免因为盐的含量太高造成植被的伤害。

3.3储水灌溉技术

依据造林环境的实际情况,在地下水资源的汇集之处修建圆柱形状的储水窖,储水窖的内部需要修建防水层,将雨水和雪水等自然水资源加以存储,经过合理的分配水资源进行植树地段的灌溉。

3.4覆盖技术

这种技术是以树苗为中心的,在树苗的周围铺设地膜和秸秆等物,然后喷洒生化性质的抗蒸发剂,然后在穴面上覆盖生草等物,尽可能将树苗上的地膜铺设成斗形,这样就可以让水分长久的留在树苗周围,不论是降雨亦或是灌溉水分都可以直接流入树苗的根部。

3.5抗旱保水技术

在种植树苗的时候可以在树苗的根部放置适量的保水剂,保水剂可以通过和适量的水混合溶解再投放,经过第一次的浇灌就可以将水保存的土壤之中,树苗会被保水剂的糊状物质覆盖,最后盖上新鲜的土壤就可以保障水分吸收的时间较长。

3.6种子处理技术

北方地区的植树造林一定要选择较好的树苗种子通过加入粘合剂的均匀调配生成质量较好的配方肥料,之后经过加工使其变成丸状或者是颗粒状,添加有机肥料或者是无机肥料对树种加以处理,在播种的时候可以保障种子能尽快的吸收水分,提升存活率。

3.7截干无灌溉技术

在秋季时植树造林可以选择比较易生长的树木种类,例如杨树和洋槐等树木,通过截去主干留下近二十厘米的秆即可,树苗的表土覆盖最好呈现土堆的形状,同时不需要加以灌溉,在春暖花开之际就可以将其剖开。

4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

在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阶段一共需要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步就是选择比较抗旱的树木种子,这种种子所需的摄水量最好很少,种子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要好而且其存活时间较长。在比较干旱的地区要选择适合的地区尽可能保持其长效性和稳定性。第二步就是整地造林,通过选取没有虫灾病害的种子选择其适合生长的地方通过整地处理进行口径的选择,一般的种子或者是树苗的种植口径在五十厘米到六十厘米之间,这样树木的种子就可以更好的成长起来,还可以保障树木成长的环境良好。第三步就是起苗和种植的阶段,在种植之前先将土壤的湿度调节好,湿度必须符合植树的标准,然后通过拢冠,所有的树种必须做好标记,之后就可以进行挖掘树坑,然后将标记好的树苗加以种植,在树苗容易受损的坑位加以标记,尽可能的提高树苗的存活率。一般的起苗阶段都是在阴雨天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太阳的直射造成树苗的水分大量的流失,充分保障树苗的内部水分。如果树苗过高,植树人员就要对树苗进行截取,用塑料包裹截断的地方,避免十分流失。总之,我国正出于林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植树造林已经是刻不容缓,相应的使用抗旱造林技术可以全面的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具体种植之前要了解树木的耗水量以及基本的抗旱能力,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种植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在种植阶段也可以对相关的问题加以注意,抗旱造林技术可以帮助植树造林的成功率更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刘涛.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的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7(02):153.

第4篇:抗旱造林技术范文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问题;解决办法

随着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林业资源规模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林业工程建设取得的这些成果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健康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抗旱造林工程是林业工程的重要组成,为林业工程建设解决了许多问题,然而,抗旱造林技术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深入探索其中的原因,因地制宜的改进抗旱造林技术,进而实现我国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1加强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研究的意义

抗旱造林技术是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其主要目的是以林间抗旱为目标,利用各项造林活动和造林技术优化生态环境,提高林业资源转化率。我国虽然幅员辽阔,森林面积在不断增长,但是我国北方多地由于气候等原因,土地荒漠化严重,森林资源增速缓慢,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山区,受到地形影响严重,林木种植成活率较低,森林覆盖率始终不高。因此,加强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免受干旱影响,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造林技术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成效,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我国林业工程存在干旱土地造林成活率低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因地制宜的开发抗旱造林技术,改善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稀缺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和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其中,大多数的肥沃土地都用作农业用地和建筑工程,林业工程的用地大部分都是一些土地贫瘠,严重缺水的。要想在这样的土地环境下大力发展林业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稀缺。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灌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再高级的灌溉技术都无处可施,必须采用先进的抗旱造林技术改善林地土地干旱的情况。通过抗旱造林技术,改善土地水分缺失的问题,保证土壤养分能够满足树木生长的基本需求。

2.2抗旱树种选择

树种的选择是抗旱造林技术的关键所在。一旦树种选择不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后期的工程建设会产生诸多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整项工程失败。但是,当前抗旱造林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容易犯经验主义方面的错误,或者一些地区的技术人员会直接照搬其他地区的选择的树种,并未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进行详细的调研。这样的做法不仅浪费大量的林木树种、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往往还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树木的成活率不高,抗旱效果不佳。另外,很多时候选择树种会忽略树种本身是否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桉树在一些地区移植时,作为外来入侵的植物会与当地原生植物产生竞争关系,争夺养分水分等,导致周围的原生植物死亡。所以,抗旱树种是否能够与周围的植物和谐共处也是树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3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尽管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视,注重林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不断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探索和实践。然而,理论技术研究取得的成效并没有在实际应用中体现良好效果。一方面是因为应用技术本身存在可行性操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操作不符合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对接出现问题,导致实践使用效果不佳,出现抗旱造林技术的实施不完整或者出现错误,操作影响工程整体效果。

2.4干旱地区造林标准化要求较高

抗旱造林技术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多部门配合以及多种资源。但是,在干旱条件下,造林本身极具挑战性,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本领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加强对项目参与人员的管理和行为规范,按照其主观理念进行建设,实际的造林技术往往不甚理想,出现树木的栽种不符合要求,成活率低的不利情况。2.5管理模式与造林技术不匹配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技术具有长久的历史,因此,一些地区的林区在实施抗旱造林技术时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出现过时的管理模式与先进的造林技术产生错位,导致先进的抗旱造林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管理混乱和重复施工等情况,不利于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

3解决对策

3.1改善土壤情况,增强水资源的储存率

改善土地贫瘠情况是提高抗旱造林技术成效的首要任务。根据已有造林经验来看,进行单一的土地改良技术或者完善灌溉技术是无法大规模的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树木成活率的。大范围、长时间的实现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环境优化是抗旱造林土壤改善的目标,因此进行水土整治必须放弃传统抗旱方式,可以利用保水剂和覆膜两种方式为树种提供充足的水分。树木生长期间必须保障水分的充足供给,必要时修建储水设施预防树木缺水情况的出现。

3.2科学合理的选择抗旱树种

各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不同,在选择抗旱树种时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进行移植。首先,在种植树种前,要对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以及备选树种本身特点等进行详细的考察和分析,确保移植的树苗成活率高。其次,要考虑成本问题,作为一项长期性工程,需要投入的成本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选择树种时,尽量降低成本的损失,选择成活率高且价格相对较低的树种进行移植。最后,还要考虑树木的美观性,特别是用于商业林的树木造林时,要综合考虑其造林美观需求。

3.3加强管理,规范造林操作

抗旱造林技术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其操作规范性不容忽视。在施工阶段如果缺乏统一的制度和流程标准,会使得实际操作与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在施工开始前,相关技术和管理负责人必须明确说明抗旱造林技术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位施工工人都能够完全掌握技术要求,使技术的实施有规可依,促进管理部门在工作上也能够有效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减少工人施工错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3.4完善并创新抗旱造林管理体系和技术模式

抗旱造林管理的不规范和技术操作的完成度不高制约着林业工程的发展。因此,相关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健全抗旱造林的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对造林实施过程的流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和要求,确保抗旱造林的每项技术都能够完整实施,避免出现偷工减料、消极怠工的情况出现。鼓励各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人才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本领,实现造林技术的与时俱进,能够及时发现现有技术的不足,积极做出改进。必要时,可以将抗旱造林技术与林业其他技术相结合,例如信息技术、数学建模等,运用多学科交互运用的方式提高抗旱造林技术的科学性,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

4总结

第5篇:抗旱造林技术范文

关键词:北方;树种造林;耗水的特征;抗旱造林的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林业产业在不断壮大。其中在部分干旱地区都已经开始了较深入的探索,而且随着造林技术的发展,针对林地中水分供应的各项抗寒造林技术进行研究,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例如运用技术来进行实施覆盖,而且还可以运用相关技术来进行造林整地,这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1不同区域植被耗水的特征

对于我国而言,森林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而且森林地区分布不均匀,很难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当前对于我国的植被所面临到的重要问题是水土的流失、土地沙漠化以及水资源的缺乏等,这与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而且对于生态环境的破损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例如干旱、暴风雨以及龙卷风,这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造成森林分布不是特别的均匀,而且存在着树木的质量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其中包含的植被耗水也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各个地区环境不同所造成的。而且不同地区的土壤的含水率也是不一样的。在不同地区,水土流失以及干旱问题日益严重,也对植被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不同地区,将种植的植被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极为重要的。在干旱的地区,其所包含的水分是非常有限的,这就代表在干旱地区恢复种植的植物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要想很好的解决不同区域所种植的植物耗水不同的特征,需要加强种植的植物耐旱,并且要加强对于植物在干旱地区地区所消耗水量的研究,这样才能达到不同区域所种植植物恢复目的。

2不同植被种类耗水量的特征

对于植物而言,植物的种类不同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种类的植物其耗水量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在植物的成长过程中,其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的代谢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并且植物的生理指标衡量是与升腾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升腾作用,可以反映不同植物对于自身的水分处理以及适应干旱环境不同的能力。而且升腾作用作为对树木有关于水分的参数,已经被很多的研究专家所关注,而且也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结果。如果想要清楚地知道植物对于水分需求以及利用就要清楚地知道升腾作用以及环境中不同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所种植的植物成活率,而且还可以对于不同耗水量的植物种类给予最合理的选择。

3抗旱造林树种的技术分析

干旱是制约造林树种技术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在此类地区实行特别的种植树木的技术,而且在干旱地区实行造林树种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措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干旱地区已经开始实行抗旱造林,抗旱造林树种的技术是针对于植物干旱地区产生缺水的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并随着种植产业不断的更新,新的造林树种技术也在更新,有助于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

3.1选择具有抗旱性的树种

树种抗旱性的强弱是直接关系到造林是否成功,俗话说:“栽树有巧,树种选好。”干旱地区的树种应该选择耐旱品种,其次是所需要的摄水量小,再者就是树种可以很好的利用水分而且寿命还要很长。在干旱地区,种植树种植应当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而且还需要考虑到长效性以及可持续性。

3.2整地造林

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取种子和树苗,在选取种子或者树苗时应该选择没有森林病虫害侵袭的种子和树苗。整地的方法可以选择穴壮整地,而且整地口径应该选在50~60厘米,这样才可以让树种很好的生长起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3.3起苗与种植

在种植树木的同时,起苗和种植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将选取的树苗标记好并且把土壤的湿度调节好,然后进行拢冠,准备好工具与材料开始试掘,在种植时应该在树苗容易受到损伤的地点做好相应的标记以便于让树苗快速的生长,并可以有效的提高树苗的存活率。

4结语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林业产业已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但是如果要在干旱地区实行造林树种技术,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种植树木所消耗的水分以及种植树木耐旱能力,这样才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以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出更绿色、更有益的空气质量以及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陶曙光.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2014,(03).

第6篇:抗旱造林技术范文

关键词:北方 ;春季;抗旱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 A

干旱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造成干旱的原因主要有很多,例如区域地理位置、大气环流以及区域森林分布。干旱非常容易造成沙尘暴、荒漠化、森林覆盖率降低、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这些问题。干旱问题已严重影响树木的成活、威胁到树木生长,因此,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抗旱造林技术主要用于荒山造林、荒漠化治理等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和交通道路绿化等。

一、我国北方主要造林工程

1. 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我县是从2002年开始开展这项工程的。

2. 防沙治沙工程

防沙治沙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沙漠化扩大和加大对已沙化地区的治理。建国以来,国务院先后四次召开全国防沙治沙会议,制定了防沙治沙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措施,并在重点沙区开展了以植树种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防沙治沙工作。我县是从2000年开始开展防沙治沙工程的。

二、抗旱造林主要应用的技术

多年来,针对北方比较干旱的状况,我们主要采取采用容器苗造林、选用耐旱树种造林等抗旱造林技术。

(一)容器苗造林技术

"过河要有桥,栽树要有苗",这造林要育苗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容器苗技术是北方春季抗旱造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容器苗的根系是在容器内形成的,在出圃、运输、造林的过程中,根系得到容器保护,造林成活率高。栽植后根系恢复生长也快,造林后缓苗期短,有利于苗木的初期生长。同时,容器苗造林技术实现了一季育苗,全年造林。这里,介绍一下容器苗造林中通常所用的营养杯、基质和容器苗的要求以及栽植方法。

1.营养杯要求

林业生产上应用的育苗容器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可以和苗木一起植入土中的容器和不能与苗木一起植入土中的容器两种。第一种容器的制作材料能在土壤中被分解,如一些纸质的营养袋、营养杯等。第二种容器的制作材料在土壤中不能分解,如塑料制作的营养杯、营养袋,在植树时要将容器取下,才能进行栽植。容器的形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六角形、四方形、圆形、圆锥形以及单杯、多杯等有底和无底的容器,目前我们多采用圆形塑料制容器。

2.基质要求

容器苗造林,对培育苗木的基质也有一定要求。基质主要成分是林地土、草地土和玉米秸秆粉碎物等天然有机物质,配制比例为3:4:3。配制好的基质要求重量轻,疏松透气、不板结。

3.容器苗要求

顾名思义,既然是容器苗造林,那么对容器苗的要求就更加严格。

一是选择生命力强、主干明显的苗木。二是选择主根发达、须根多的苗木。三是选择叶色正常、无病虫害的苗木。造林一般选用2年苗龄或者3-4年苗龄的容器苗。

4.栽植方法

栽植以前,首先要保护好苗木。

(1)栽前保苗

应该在育苗地将容器苗全部浇透水,使基质充分吸水,以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一般情况下,可以在起苗前2-3天,采用喷水或灌水的办法增加基质的湿度。起苗时,要将长出容器底部的根适当修剪,并注意选优质壮苗,提高抗旱能力,及时将弱、小、坏苗清除,确保苗木质量。

在搬动和运输容器苗时,不要使培养基质松散,以免破坏根系。

(2)栽植

栽植时,栽植坑大小要依据容器袋规格大小来定,坑底要平,不要挖成"锅底坑",以保证容器底与坑底接合紧密。随后,将容器苗带容器完整地栽植在坑中央,并把容器四周的回填土压实,使土壤与容器紧密接合。填土时,不要从上面踩容器内的基质,以避免出现窝根现象;不要使容器薄膜上端向内折卷,以免影响水分的渗入及容器内基质的透气。栽植完以后,还要用杂草、枯枝落叶或碎石覆盖穴面,以利保墒。

容器苗抗旱造林的效果虽然比较好,但是它的成本相对比较高,运苗也比较费工费时,为了降低造林的成本,在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像土层比较厚,土壤水分比较高的阴坡,用裸根苗造林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为了使裸根苗造林取得比较高的成活率,可以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与植物激素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产品的总称,在抗旱造林中,对裸根苗作用明显。

(二)、选用耐旱树种造林

提高抗旱造林的成效,除了以上技术措施的应用外,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树种不同,其适生的环境,对水分的要求亦不尽相同。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应以耐干旱、耗水少的灌木树种为主。造林的目的主要是绿化,林种以薪炭林、水土保持林为主,适当发展经济林。现列举如下树种造林:

灌木树种:柠条、毛条、柽柳、白刺、沙冬青、花棒、沙木蓼、沙拐枣、爬地柏等。

乔木树种:油松、侧柏、刺槐等。

经济树种:杏、枣、柿子、花椒、山楂、沙棘、枸杞等。

三、节水和保墒措施

1.深坑低埋法:整地时树坑要深一些,栽植后封土面要低于周边20―30厘米,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可有效截留降水。

2.铺床盖被法:在整好的树坑中,底部先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埋土栽植,浇水后再覆一层塑料薄膜,用土压实,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苗干套袋法:经济苗木柿子、枣等,栽植后将苗干套上塑料袋,可减少苗干水分散失。

4.覆盖法: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成外平内低的漏斗形,可有效截留降水,树盘表面就地取材,覆盖枯枝落叶、草皮、农作物秸秆、石块等,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5.封堆固苗法:苗木栽植后,及时浇足水,封大堆,扩盘1米见方,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6、栽植前将苗木根据粗度分级,细致修剪劈裂根系,用20-40ppm的2#GGR浸泡根系一昼夜,栽植前用50倍保水剂蘸根或在栽植穴内放入与100克与土壤混合均匀的保水剂,然后,浇足定根水,可确保苗木成活。

四、栽植及管护

在北方春季造林一般选用的是裸根苗穴植法。当苗木运送到造林地之后应该及时的分发栽植,若没来得及栽植的,应该要选择在造林地就近背风、阴凉、安全地区假植。由于道路等一些原因,一般假植、存放地都要和造林地有一定的距离,栽植的时候要做到栽多少才运多少,一定要避免将大量的苗木露天并且长时间堆放,以防失水。小苗在栽植的时候要放入盛水的水桶当中,或者是用湿布包裹苗木,要取一棵栽一棵。

苗木的栽植必须严格遵守“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做到根舒、苗正、适当深栽、分层压实、根土密接,栽后要及时的浇足定根的水。埋土一定要踩实,避免大风摇动树干,根部因灌风失水而死亡。

苗木栽植之后,精细抚育,包括施肥施药、浇水除草、整形修剪等,还要加强管护,避免人畜毁坏,保证成活成林,尽快发挥它应有的效益。

在栽植管护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力保造林成果。及时采取浇水灌溉、抚育管护等措施,确保新造林成活率和未成林造林地的保存率。积极创造条件,尽量保证珍贵树种、古树名木和油茶等木本粮油树种、经济林木等新造林得到浇水灌溉。

二要适度调整造林进度。根据旱情形势,及时调整造林计划,科学安排造林进度,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避免不顾旱情盲目造林。旱情严重地区适当调减春季造林计划,提前开展种苗生产、预整地等工作,为雨季造林和秋冬季造林做好准备。

三要提高科技抗旱能力。推广抗(耐)旱能力强的造林树种,推广使用保水剂、生根粉等造林。

四要及时做好森林病虫害应急防控。密切监测重点区域虫口密度,掌握发生动态,做好药剂、药械等准备,严防干旱后期林业有害生物大暴发。

五、补植和更新品种

苗木补植和更新品种是春季绿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做好绿地苗木的补植工作,对管辖绿地内越冬期间死亡的苗木进行全面调查统计,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行补植、更换,并及时浇透水,确保新栽苗木的成活率。二是要做好良种苗木的更新,绿化良种苗木是提高绿地景观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一些生长不良的树种已不能适应绿地需要,必须及时更换良种。春天发芽前,采用多头高接可当年圆头,第二年开花结果,具体措施可采用劈接、切接、插皮接等方法。

结语

近几十年来,抗旱造林的技术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森林培育学研究的重点。要想解决在干旱条件下造林的成活率和林木生长的问题,就应该从植物的特性以及立地的条件两个方面入手。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成果,对于提高于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抗旱造林技术范文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按造林作业设计,全面落实地块、承包合同、责任人。在林种、树种、密度、整地方式、栽植方法上要充分考虑干旱因素这个新,情况,作业设计要增加抗旱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抗旱措施。

2.造林绿化苗木要落实到位。无论是自产苗木还是外调苗都必须把住苗木质量关。凡是低于苗木规程Ⅱ级标准的苗木,不允许出圃,更不允许从外购进。除苗木的形态指标外,要特别侧重苗木的成活力,尤其是根系的活力,保留尽可能的侧根和须根。要以良种壮苗增强抗旱性。

3.落实菌木生根粉、保水药剂。要按苗木数和造林面积100%的用量,提前购进ABT生根粉、高效速吸保水剂、蒸腾抑制剂等保水抗旱药剂。

二、主要技术措施

由于不同的立地条件水分含量不同,科学区划立地类型,选择不同的造林树种,做到乔、灌结合,针、阔并重,以乡土树种为主,经济树种与生态树种合理搭配。

1.提前整地

造林前先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改善幼林生长环境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提前整地可以积蓄水分,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同时还能够改变林地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使土壤熟化,增加土壤肥力,又可以通过光照杀死土壤中的病虫害,使整地时间提前半年,也可以在前一季或前一年的雨季整地。

2.覆膜造林

先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一道缝,栽时把穴(树坑)整成浅锅底形,穴边缘略低于地面。栽后盖上地膜,使苗木地茎通过膜中心,用土把膜四周和划破的缝压实,覆土宽及厚约4cm,苗木根茎与地膜之间覆土略厚,约有6cm,做到覆膜无空隙、无透气孔,形成一个倒伞形,可使雨水尽快地渗人土壤中,增加土壤温度,防止蒸发,减少杂草丛生。如果苗木根茎处覆土过薄,土壤表面温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热气集中顺着苗木根茎蒸发而出,会直接灼伤针叶树小苗的根茎部输导组织和形成组织,致使幼苗茎部形成环状腐烂枯死。如果造林前先浇一次水,栽植后再浇一次水,然后覆膜,成活率更高,一般可达100%。

3.截干造林

由于春季多风干旱,气温偏低,大多数造林苗木梢部木质化程度低,所以栽后地上部分失水较多,加之苗木根系受到一定损失,以及风吹摆苗木使土壤透风,根系一时难以恢复,水分供应不足,地上部分蒸腾量大,导致水分代谢不平衡,致使苗木枯萎死亡。因此,生产中应大力提倡截干造林的方法,减少树木地上部分蒸腾,促进地下侧根生长,从而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经济林树种一般不截干,而是定干,针叶树一般不截干,尤其是油松,如果截干,则破坏生长点,导致苗木无法生长。截干高度一般不超过10~15cm,山杏、山桃可适当截高一点,20~30cm,有利于树形的形成,提早挂果。

注意事项:(1)截干时不要使苗木茎干破裂扯起茎皮,以免影响发芽生长(2)截干时要把露在地面上的茎干培土堆留出2~3cm,以免风干,一直等到幼苗顶出土时再扒开土堆,也可常年不去土堆,既可闷芽,又可防止兔啃。

4.栽前浸根

裸根幼苗的根系细弱,起苗后很容易干枯死亡。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选用良种壮苗,可选用一、二级合格苗木,其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其次,尽量采用随起苗随栽植的方法,减少苗木根系水分的蒸发,缩短起苗到栽植之间的时间。对经过假植、长途运输的苗木,在造林前1d浸水24h,若失水较重,可延长浸水时间2~3d,能有效补充苗木失去的水分,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

三、抚查补救

1.适时减灾抚育,抚育方式,要根据旱象和杂草密度情况,灵活掌握。杂草茂密、旱象较轻,要及早采取穴状松土,割草抚育。杂草稀疏,旱象严重,可以不进行刀抚,只进行松土抚育。一律严禁全光抚育。割草除灌应避开炎热干旱天气。割草抚育要做到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避免人为造成苗木残损死亡。锄松的土壤要培到植株根部,并把杂草覆盖在种植点上,以减少表面水分蒸发。凡是人力所能及的,都要对渴水苗木进行人工浇水。

2.安排雨季补植。雨季补植是以春季造林地多栽的备补苗和苗圃育苗地培育的容器苗做保证,春季多栽备补苗,多培育容器苗,保证造林成活率才有主动,属于雨季补植工作,造林成活率达不到85%的,都要通过雨季补植超过规定标准,要将造林地备补苗和苗圃育苗地的容器苗,集中用在这个阶段。

四、成效分析

1.促进林木生长

抗旱造林不仅提高了成活保存率,而且促进幼树生长,在苗高、地径、主根长、根茎比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平均生长量要高出1倍以上。其缓苗快,能迅速适应造林地环境,幼树早期生长迅速,幼林郁闭也能提早1~3年。

2.降低造林成本

第8篇:抗旱造林技术范文

关键词:更新造林;抗旱;技术

春季是我国北方地区植树造林的主要季节,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干旱周期,未来若干年内依然较为干旱缺水。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树木健壮生长,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水份是主导因子,它包括苗木本身的水分和生长环境中水分两个部分。如何设法控制好水份的消耗,使土壤含水量和林木耗水量达到平衡状态,确保造林达到较高成活率和保存率,是需要探讨总结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提出抗旱保成活造林技术,仅供大家参考。

1 看墒情造林

1.1在造林地块选择上,要优先安排土壤含水量高、蓄水保墒能力强、阴坡、植被繁茂及坡度较小的地块。

1.2造林前要逐块踏查造林地墒情,同一地块内还要分别小地形的变化查清每一小地块的墒情,根据墒情安排各地块的造林次序。先造底墒好的地块;底墒不好的地块暂不造,待雨后墒情转好再造。

2 严格选好苗

要严格把好选苗关,使用合格的上山苗木,坚决杜绝窝根苗、等外苗、小苗等不合格苗木上山,特别注意选根系健全完好的苗木上山,以提高抗旱能力。

3 加强苗木管理

苗木从起苗到栽植,必须做到始终不离水,不得被晾晒,要坚决避免苗根暴露时间过长。露天假植的苗木,在土壤化冻前就要转入窖藏或其他荫凉处。上山的苗木,运到栽植现场后,必须选择湿润、荫凉处进行临时假植,假植时,要挖好假植沟,将苗木成捆单行摆放,每摆完一行要将苗木根部培覆湿土,全部假植完毕后,有条件的浇透水。假植后,一定要设荫棚或覆盖。春起苗的必须做到随起随造。

4 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可采取如下措施处理上山苗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4.1阿斯匹林溶液浸泡苗木,用40ppm浓度的溶液浸泡6~8h或用200g阿斯匹林, 兑水50kg,在栽植前喷洒在苗木上。

4.2过磷酸钙溶液浸根,用过磷酸钙3kg,加水100kg,再加腐殖土15kg后搅匀,将苗根浸入此溶液半小时或苗木蘸此溶液即栽植。

4.3黄腐酸,又名抗旱剂,可配成0.5%~1.0%的溶液,在栽植前喷洒在苗木的根、茎、叶上。

4.4腐殖酸钠1%~5%的溶液与尿素0.1%~0.2%的溶液混合,于栽植前浸苗根半小时。

4.5高效吸水剂浸根,将吸水剂放入容器内,边加水边搅拌,配成1:200~1:600的溶液,溶液要在栽植前12h内配置好。将上山苗木的根系用清水洗去污泥后蘸吸水剂溶液,在12h内完成栽植作业。

4.6用盐水或生根粉处理苗根。

4.7深植,比正常栽植深植2~3cm,可以大幅度提高成活率,但苗木的第一轮侧枝必须露于土外。

4.8对于杨树苗,除可采取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剪短侧枝,保留3~4cm茬口及截干1/5─1/4,将苗木下半部浸入清水中浸泡3~5d后即行栽植。

4.9山地栽植苗木时,可在穴面上方开出蓄水槽,下方作挡水梗,使雨水充分渗入穴内。

5 实行顶浆造林

顶浆造林要做到既要顶土壤浆,又要顶苗木浆。顶土壤浆就是凡底墒好的地块一定要在土壤化冻18cm左右时就开始造林,底墒差的雨后立即造,防止跑墒。顶苗木浆就是在苗木水分没大量损失前就造林,即做好苗木管理。

6 准备好雨季补植备用苗

在墒情不好的造林小班附近另找水分充足的地块,采取密集栽植的方法,育一些雨季补植备用苗,待雨季就地带土移栽。

第9篇:抗旱造林技术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3-38-02

根据甘谷县自然条件和多年的生产实践,文章从整地技术、树种选择、栽植技术等方面总结了适合甘谷县的抗旱造林技术。希望能为该区域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产生一定的效果。

1 整地技术

整地的目的: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有利于苗木成活,促进生长。这一措施对干旱区造林尤为重要,为达到这一目的,整地最好提前半年或一年进行。整地时间一般以雨季最为理想。

1.1 鱼鳞坑整地

整地形成的半圆形地埂呈品字形排列如鱼鳞状,故叫做鱼鳞坑。多用于坡面破碎的干旱山地。坡度越大的地方,坑的规格应当越小,这样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1.2 水平沟整地

适于在坡面平整、面蚀严重、土层较厚的地方采用。沟的规格一般为:上口为90 cm,底宽30 cm,沟深40 cm,土埂的大小现状基本与沟断面倒置相似。

1.3 穴状整地

这是最常用的整地方法,在较缓的山地和平原均可采用,穴的形状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挖穴时先将表土放在一边,将心土挖出放在穴的下沿,做成拦水埂,然后将表土填回坑内。

2 径流集水整地

汇集径流造林。是将有限的降水集于植苗穴内,提高对水分的利用率,使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得以提高。

2.1 漏斗式整地

以栽植点为圆心,半径为1.5 cm,首先从圆心开始挖土,逐步向外扩大,所挖部分的直径为60 cm,即为栽植穴。挖出的熟土堆在最外边,在生土周围堆成漏斗式径流面,径流面的斜度为20°,植树穴直径长60 cm,深40 cm,最后把熟土填回穴内,修成后的径流表面外高内低似漏斗状,径流面积为4.5 m2,径流面的表面要打实拍光。

2.2 扇形和V字型整地

在山坡坡度较大的地方造林,可采用扇形和V字型整地。在半干旱区应用,省工省时,集水效果理想。

扇形整地按造林设计要求,沿等高线打点,以点为中心向坡上两侧扩展,上面大下面小,修成扇形的径流面。整地时先铲除扇形集水面上的杂草,然后打实拍光表面,以利于径流入穴。在径流面下沿挖一棵树穴,树穴的大小根据径流表面及最大径流而定。

V字形集水整地,是径流集水中最简单的一种整地方式。简单易行,集水效果较好。规划设计和扇形整地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就是将V字形的两条夹角线挖成宽30 cm、深15 cm的内沿低外沿高的流水线,即流水线的里边不起沿,外边要起沿,使两条夹角线内的径流表面产生的径流,由于V字两条流水线的作用,从而使雨水流入树穴之中。

2.3 网络集雨坑整地

适用于坡度平缓,土层较厚的坡面。现将坡面沿等高线截成数段,每段宽度不小于6 m,在每段内栽植树种。确定网格的大小,可采取1 m×2 m,1.5 m×2 m,2 m×3 m、4×4 m等。网格埂高一般为20~40 cm,埂底宽15~25 cm,并将埂拍紧打实,在网格内挖穴植树。

3 树种选择

选用的苗木必须是没有病虫害且符合规格的一级壮苗。树种选择应以耐干旱、耐瘠薄的落叶松、侧柏等针叶树种为主;其次可选择刺槐。具体可按甘谷县不同的立地类型选择树种。

4 栽植技术

栽植方式:采用“一提、二踩、三埋实”的栽法。即栽植时把苗放正,使根系舒展,填土时先把湿润而细碎的表土填入坑穴内,填到三分之二左右时,将苗木轻轻上提,使根系充分舒展,与土壤紧密接触,踩实后,把余土填上,再次踩实。苗木栽植深度,一般比原来在苗圃内略深一些。栽好后浇定根水。

4.1 深栽浅覆

造林时将栽植穴挖深到湿土层,覆土时不填满坑穴,以便蓄水。

4.2 截干造林

对具有萌生能力的树种,如刺槐进行截干造林,截干工作可在挖苗时或栽植后进行,苗桩保留高度60~80 cm。截干造林无论秋季、春季都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是一种抗旱植苗造林的好方法。

4.3 带土栽植

常用于侧柏的栽植。小苗可在起苗时带土;大苗移植时可带土球,外面用麻袋、塑料薄膜或草绳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