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育技术范文

培育技术精选(九篇)

培育技术

第1篇:培育技术范文

关键词:科学育苗;种苗培育;技术分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环保工作得到了重视,各地区林业种植面积有所提升,在林业种苗育苗工作中,需要将技术改革作为核心内容,探寻林业全新发展方向。在种苗育苗技术研究时,需要考虑植物的实体生长情况,对环境数据与水文气象数据进行收集提出针对性育苗措施。种苗育苗工作需要明确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地位,将绿色生态体系作为核心内容,对各项细节工作进行合理优化,探寻更加完善的种苗育苗完善方案。

1在科学育苗背景下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1.1发挥出生态保护的作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发展的全新机遇。任何行业发展都可能出现资源耗损情况,只有将资源耗损降到最低,才能达到环保要求。在生态平衡得到重视后,需要做好生态修复工作,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平衡进行,发挥出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为群众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在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开展中,植树造林的地位逐渐提升,在林业种苗培育工作中,需要按照植树造林原则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逐渐丰富种苗培育的内容。种苗培育属于特殊的林业资源保护方法,只有逐渐提升种植育苗水准,才能根据工作发展目标,提升树苗的成活率,降低出现林业资源浪费的概率。在林业种植育苗工作开展时,需要对品种的优异性进行了解,为了提升种苗的成活率,需要制定明确的工作标准,对树苗的品种和数量确定后,积极开展育苗试验,保证试验工作具有多样化特点。林业种苗培育的主要目的是,丰富植树造林的品种,为林业发展提供动力[1]。

1.2保证林业产业发展的稳定性

在林业种苗培育工作进行中,需要保证种苗培育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种苗培育技术与农业技术相融合,为林业发展提供稳定基础。在林业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种苗培育属于工作的初始部分也是项目开展的支撑,需要合理克服多方面问题产生的影响,在综合地质条件与技术要求,才能准确进行判断与分析,选择合适的育苗技术与种植技术,在种植品种选择过程中,需要将数据参数作为技术条件,说明种苗培育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预防种苗培育受到人员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在种苗培育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融入先进的科学育苗手段,了解林业发展目标,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努力,为林业发展提供助力。在种苗培育技术逐渐完善的背景下,技术应用需要了解林业发展现实情况,制定明确的技术应用指标,保证林业发展与现代技术有效融合,提升林业发展的稳定性。林业种苗培育技术需要明确标准的工作流程,保证育苗经济效益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在种苗培育技术研究过程中,需要得到大量资金支持,并且逐渐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只有保证各项工作指标贯彻的稳定性,才能构建高效的工作体系,提升实验基地的全部作用[2]。

2基于科学育苗视角下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研究

2.1对种苗种子进行合理选择

种苗种子选择是林业种植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所有工作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在种子选择工作进行中,首先需要考虑种子的质量,积极完成相关技术分析。其次需要对种子进行合理储藏,在了解气候环境和储存方法的可行性后,确保种子质量处于持续上升状态。为了对种子质量进行合理优化,需要深入了解科学育苗的工作内容。在种子收集工作进行中,需要将数据资料作为基础条件,保证数据资料反馈的效率,在种子收集工作进行中,需要了解种子的生命特征,深入研究种子播种性质,预防在种子收集过程中产生突况,优化种子的内部结构。在种子性能得到保障后,需要积极开展土壤试验,将土壤性质与水文环境相融合,测试土壤是否与种子成长需求相符,从而实现政治环境与政治之间的匹配。在种苗培育技术应用中,需要对种子的不同特点与生长习性进行深入了解,在各项指标明确后,做好种子防潮处理,严格按照工作要求进行操作,预防出现种子储存环境过于潮湿和过于干燥的现象。在种子储存方案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为树木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确保林业发展的稳定性。在针对种子进行贮藏过程中,南北地区使用的方法有所差异,北方地区需要了解种子贮藏方法是否具备抗寒性与抗旱性。南方地区需要测试种子贮藏方法的抗潮湿性,并且做好病虫害防护。在种子贮藏阶段,若是需要对种子的品种进行调整,需要匹配完善的种子播种技术,在贮藏卫生环境与种子特性相符后,就能得出合理的包装空间。在种子贮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保鲜材料,提升保险材料与种子之间的适应性,预防出现种子贮藏温度湿度过高的现象,将各项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提升种子贮藏的稳定性[3]。

2.2分析种植环境与林业种苗培育之间存在的关系

在重要培育工作开展中,需要深入了解林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在生长环境有所差异的情况下,使用的育苗技术也有所不同,若想确保林业种苗培育的稳定性,需要对种植环境合理区分,设置临时性苗圃和固定性苗圃,固定型苗圃的主要优势为,水资源储存能力相对较强,可以为种苗培育提供足够的水分[4]。固定型苗圃在空间方面也存在优势,为种苗培育提供的空间充足,若是在后期需要扩大培育规模,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与物力资源。在固定型苗圃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多元因素进行考虑,合理设置植物生长周期,制定完善的植物培育计划,在植物成活率有所提升的背景下,留出合适的种植生长空间,从而为种苗培育工作,提供更多机会。若想提升种苗培育的稳定性,需要深入分析土壤条件与有机物质,保证营养供给的稳定性,及时完成灌溉管理,在每个工作环节使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对种苗的生长节奏进行优化,发挥出种苗培育技术的全部作用。种苗培育工作中,合理分析土壤中具有的各种生长养分,将养分作为育苗的重要参考标准,保证土壤中有机物供给的合理性,满足种苗培育的现实需求。种苗培育工作需要匹配合适的灌溉技术,深入分析土壤中缺失的各种养分,利用灌溉技术对已有的模式进行补充。在施肥工作进行中,尽量将有机肥作为核心内容,将有机肥用量划分成多个区域进行使用,在土壤条件确定后,需要提供准确的种植培育数据。在施肥和灌溉工作同时进行时,需要重视灌溉工作的次数与时间节点,逐渐优化种植育苗工作的实际性能,控制种植育苗的工作周期,保证所有养分供给的合理性,促进育苗种植技术稳定发展,为林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5]。

2.3种苗培育技术中的催芽技术

催芽技术是种牛培育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催芽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在第一种催芽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使用温室大棚,对种苗培育已有的环境进行改变,完成种子快速发芽。在第二种催芽技术应用时,使用完善的工作系统,通过系统优化方法达到催芽的目的。第一种催芽技术由于经济效益良好,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第一种催芽技术应用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资源,对于温度控制要求较高,只有匹配完善的催芽技术,才能预防出现疾病情况。对于种植户来讲,需要按照自身需求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对先进的催芽技术进行合理使用,确保林业绿化发展质量,在林业绿化发展中以技术作为支撑,预防在发展中出现资源耗损情况。在水浸催芽技术应用中,需要合理控制水的温度,可以选择热水进行催芽或者温水进行催芽,最好将水的温度控制在40℃~50℃之间,将种子浸泡24h以后,对种子进行沥水处理,将干净的种子放在木质箱体中,找到适合种子储存温度的环境中进行存放,在种子催芽的任何环节,温度都是需要控制的主要内容,只有温度控制与种子生长需求相符,才能顺利实现种子催芽。在应用热水进行催芽时,将水温控制在80℃~90℃之间,让热水与种子充分融合,在水温逐渐变凉后,对不符合标准的种子进行筛选,使用热水进行第2次浸泡,通过多次实验工作后,不符合规格的种子在外形方面会发生变化。对合格种子与不合格的种子合理区分,将种子放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晾晒,总之大概需要3d时间可以完成发芽。在应用温床催芽法时,需要合理控制光照情况,光照度的选择和种子发芽情况有着直接联系,需要为发芽工作做好一切准备,需要制作一个长方形地窖,在地窖底部用红砖进行铺设,在红砖上方设置较薄的草席,之后将种子放入到地窖中,在种子上方还需铺上稻草,最后制作木质地窖盖。白天为了保证光照度,需要对地窖盖进行移动,对种子进行分度与发芽观察,在发芽达到理想需求后,将种子取出。在针对种子发芽进行研究过程中,药物催芽法也得到了大力推广,使用少量药物对种子进行浸泡,可以增强种子的抗病能力。药物浸泡催芽法对温度要求较低,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实现种子发芽。药物催芽法应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为,需要根据不同的种子类型选择相应药物,药物浓度不宜过高,预防对种植自身产生影响[6]。

2.4林业种苗培育工作中育苗技术研究

在林业种苗培育工作中,育苗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需要发挥出育苗技术的关键作用,深入了解种子生长情况,从而保证种苗培育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对于种子培育人员来讲,需要以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对种子进行合理选择,制定明确的育苗管理制度,定期对种植培育情况进行调查,在苗圃工作期间,每个工作流程都需符合技术管理标准,精准记录种苗生长情况以及发生的变化,若是发现种苗存在问题,及时对种苗进行调整。在林业种苗培育工作完成后,需要对种子播种进行重视,在播种工作开展之前,考虑种苗培育技术的可行性,对种植环境数据进行收集,制定明确的育苗计划,中和林业种苗培育经验,寻找种子播种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因素。在种子生长过程中,需要预防出现违规操作现象,对种子发芽率造成影响,重点关注种子出现的遗传病,做好种子病虫害处理。在种子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后,可以降低种子培育以及种植阶段出现的经济耗损,保证种子处于稳定生长状态。育苗播种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人工播种法、条播法以及机械育苗法。在人工播种方式进行中,需要保证播种距离和播种频次,按照种子特点进行合理划分,预防土壤条件对种子生长造成影响[7]。在应用条播种植技术时,合理判定土壤状态,对播种行距进行确定,发挥出条播种植技术的所有作用。机械育苗技术需要得到人力资源的支持,并且可以在大范围播种环境中使用。机械育苗技术主要应用机械设备对人力进行替代,完成土地播种盖土等重要工序,可以精准控制播种距离,工作效率相对较高。在播种技术应用时,需要对营养成分进行确定,为种子生长提供合理空间。在进行覆盖操作时,确定覆盖厚度和标准覆盖条件,种植培育可以采用嫁接法与插条法,提升种苗培育的工作效果,寻找高质量林业种植种子。在种苗移植中,不能对种苗的内部结构与土壤条件进行破坏,在保证种苗质量的情况下完成移植。种苗培育主要分为出苗期、生长期以及生长后期,针对每个工作环节进行合理控制,重点关注土壤情况以及潜在的病虫害,通过物理防治法和农药防治等措施,确保植物正常生长,为林业稳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林业苗木培育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必须确保技术上的科学化和科学化,既能提高林业的质量,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林业育苗栽培技术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以绿色发展为核心,防止林业资源流失等现象。林业种苗培育需要将现代技术作为支撑,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得到大型作业设备的支持下,增加种苗培育技术的实际效果。在林业发展角度来看,种苗成活率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在未来发展中仍需对种苗培育技术进行调整,预防出现资源耗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杨菁.基于科学育苗视角的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2,40(2):118-120.

[2]张丽娟.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应用研究[J].乡村科技,2021,12(27):84-85.

[3]黄海泳,谢善文,季如春.科学育苗视角下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探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3):112-114,117.

[4]史国民.新形势下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J].种子科技,2021,39(3):85-86.

[5]朱永红.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探讨及分析[J].河南农业,2020(29):32,46.

[6]高战镖.林业种苗培育技术与管理工作优化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5):72.

第2篇:培育技术范文

【关键词】森林培育;培育技术;措施

引言

森林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赖以生存的天然资源,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人为砍伐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森林面积锐减,对此必须要引起重视,做好森林培育工作成为解决当前森林面积锐减最主要的对策,下文就对我国森林培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1 当前形势下我国森林培育的现状

受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影响,森林培育技术运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成果,突破传统的育种方法,改善了遗传改良的目标。近年来,应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梧桐树、桑树、杨树的方法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森林树木的总量。但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微繁技术是当前最常用、效果颇为理想的一种新型技术,其采用塑料大棚,现代化智能温室的兴起使森林幼苗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拓展,成为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一方面,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包括容器育苗技术也将提高,这为改良品种与无性系数目的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将会大大缩短林木育种的周期。同一时间,现代化设施的使用也将大大提升森林培育水平,促进我国森林工作的发展。

2 育种阶段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林业育种工作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杨树育种工作在我国已经取得十分显著的成绩,近20年已培育出许多新型的杨树品种,平均生长量已经超过10%,木材密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纤维含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我国桉树育种工作仍以常规育种为主,并辅以分子遗传工程研究,其中又以无性系育种和抗性育种为重点,通过近20年国家林业科技攻关项目,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了优树选择,杂交育种,无性系抗性育种,无性系繁殖,无性系测定等方面研究,并建立了一批母树林,实生和无性系种子园以及桉树种质基因库。

3 育苗程序

3.1 育苗程序

我国在容器苗的培育上有一整套育苗程序,明尼苏达州公司在脂松容器育苗的控制上就是参考了这一育苗程序,并经过多年实践和生产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育苗程序和技术。他们将脂松容器苗分为幼苗建成期。高生长时期和木质化期3个生长时期。在种子催芽,育苗基质制备,容器的选择,播种与覆盖,浇水与施肥,基质PH值及盐渍化控制,苗木封顶控制,炼苗,育苗环境控制,出圃或再培养等环节上都做得非常细致,获得了理想的育苗效果,培育的脂松苗木规格整齐,活力旺盛。

3.2 种子处理技术

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耕地以外的农田以种植阔叶林为主,改善环境质量,生产更多木材,很多学者对欧洲的灰橡木进行研究,针对不同品种制定合适的种子加工技术体系,从收获的时间,存储的环境及种子处理等角度性形成了一系列准确与标准的技术。

3.3 体细胞胚苗生产技术

我国种植苗木,林木体细胞的研究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多数物种在体细胞的胚胎发生过程中,建立了多个物种,尽管建立了体细胞胚苗生产系统,但仍要不断完善。在实践中,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实行大规模的生产仍需不断完善。

3.4 苗木施肥技术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人们对容器苗肥采取准确的幼苗鲜重控制体制,经过多年研究与分析,可以确定不同阶段幼苗所需的肥料及养分情况,适当施肥。

3.5 控制灌溉水的质量

美国林业苗圃的灌溉水治理控制实现精密化,研究人员定期对灌溉水的PH进行检测,主要是测定其金属离子的含量,同时分析其种子与藻类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水质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办法。我国林业苗圃的灌溉治疗缺乏研究与控制,多数苗圃灌溉水的PH值没有经过测定,金属离子含量、杂草种子与藻类的含量也没有检验,而且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范灌溉水的治疗。

4 育种栽培措施

我国惠好公司在速生丰产林培育过程中就十分重视对栽植密度的控制,培育纸浆林,造林密度每公顷2000株,25年可以收获的每公顷1000株,纸浆与木材林,自转周期为35年种植密度与纸浆林是一样的,但16年时,每公顷500株为标准,木材林30年周期轮换,造林密度每公顷750株,最后保留与林分密度相同。

5 森林管理的方式

5.1 土壤养分管理

美国南部在种植火炬松林、针叶林的过程中,对土壤的状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植株的营养成分,然后测定土壤的类型与施肥量,对桉树、杨树、毛竹林地的土壤养分状况与施肥情况进行分析,基本上是一个林地土壤养分管理的精度。

5.2 森林凋落物和采伐剩余物的管理

在美国南部种植园的训练过程中,严格保护森林残留凋落物,采用机械设备切割破碎后返回到林地中,提高林地的生产力。美国研究部门为了掌握凋落物归还后对数目生长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控制剩余物的管理,专门设置了不同的收益与回报模式试验。我国对遗忘的人工林凋落物与采伐剩余物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土地长期增长的力量维护。

第3篇:培育技术范文

关键词:林木良种;繁育栽培;优良基因;技术密集型

收稿日期:20130521

作者简介:曾筱珍(1974—),女,江西万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良种选育、繁育与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04702

1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的相关介绍

1.1 江西省林木良种工作情况

林木良种繁育技术的发展情况对林业的状态有着直接影响,种植林木良种,能够提高林木质量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笔者从江西省林业厅了解到,2012年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通知》中就公布了第二批95处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江西省新增4处林木良种基地列入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分别为:安福县陈山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峡江县林木良种场国家松类及油茶良种基地、永丰县官山林场国家枫香及楠木良种基地、安远县牛犬山林场杉木国家良种基地。目前江西省已有10处林木良种基地入选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良种基地树种包括杉木、油茶、松类、枫香及楠木等。并且在随机抽检的过程中经测定,各个基地的种子发芽率都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峡江县林木良种场的湿地松种子和青原区白云山林场杉木的发芽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从这些可以看出江西省的林木良种繁育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林业的发展,技术是基础力量,本文将简要分析林木良种栽培技术。

1.2 研究林木良种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林木良种是通过人为的选种、育种等措施将亲代树木的优良性状集中遗传到子代中去,从而培育出生长快、抗性高的优良树木类型或优良品种。众所周知,林业生产周期比较漫长,在造林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的种苗质量不高,不仅会影响树木的存活情况,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综合效益,短时间内难以挽回。所以做好林木良种的栽培工作,推进林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就需要严格要求林木良种的繁育栽培工作,保证优良种苗的供应源头,不仅能够对完成造林绿化任务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对林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2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分析

林木良种的繁育栽培周期长,从早期的投入到最后的产出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从确定育种目标、实施改良栽培技术、获得优良品种,再到投入生产应用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且后续的工作也需要在前期积累的材料和数据,所以在繁育栽培的过程中,应用好技术,保证好质量对后期的工作非常重要,否则会造成短时间内难以挽回的损失。

2.1 种苗育种方式选择

首先,根据树木的利用和鉴定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然后,根据树种的繁殖方式,则可以分为无性系选择、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所谓混合选择就是按照种苗的形态、生理、生态、抗性等将种苗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混合选择的优点就是性状遗传力高,即使在遗传品质差别大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得到很好遗传效果。虽然混合选择容易造成子代与亲代关系的混乱,但是方法简单,程序不复杂,对于初期优良性状不明显,无法确定遗传方向时比较适用,是当前繁育栽培技术中广泛采用的方法。而单株选择就是对选入个体单独采种、单独繁殖、单独鉴定。单株鉴定相比于混合选择工作量要稍微大一些,但是受环境干扰小,育种效果精良,当优良性状明显,遗传方向好确定时比较适用这个方法,在林业中,实生种子园的改建会采用单株选择。另一方面,根据树种形态,分成的无性系选择是树木通过无形繁殖的形式的概括,无性系选择的优势就是在于可以将亲代的优良性状完全的保留下来,而且便于管理,由于在防虫害方面的天然劣势,笔者建议将不同树种的无性系混栽,提升天然防虫害的能力。

在此之前,要重视树苗的来源地,这是选育的重要部分,重点在于了解不同产地的相同种子和树苗的质量差别和其他性状表现,进行来源地的区分,保证母树林的质量,为建立高质量的来源地打下基础。林木良种是具有时间性的,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退化,或者由于某些不正确的操作也会人为的导致退化。这也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来源地的重要性,必须要对来源地的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

2.2 优良树种的繁育方式

当优良树种的选择确定之后,就要进行第二阶段,树种的繁殖,推广到生产应用。在林木良种的繁育栽培技术中,繁殖的方式分为两种,有性繁殖及无性繁殖。有性繁殖通过种子园进行良种生产,种子园能够改良种子的质量,将亲代的优良性状遗传到子代。种子园的建设成本不高,繁殖速度快,能够满足对于种子的迫切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让种子保持一定的质量,遗传亲代的优良性状。有性繁殖能够将亲代双方的优良性状都集中遗传的子代上,但是也会造成亲代不好性状集中遗传到子代,所以有性繁殖的成功率相对较低,有较高的成本。另一个方式,无性繁殖,顾名思义是亲代没有经过受粉,直接通过分化作用再生出完整的植株,也叫做营养繁殖。无形繁殖的方式主要有扦插、压条、分株、嫁接以及组织培养,对技术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无形繁殖可以将亲代的优良性状完完整整的遗传下来,当亲代的植株优良性状比较集中并满足了育种目标时,运用无性繁殖可以大量的扩大植株数量,并完整遗传优良性状。由于无形繁殖的这些优势,所以在林木育种中广泛用作保存和繁殖优良个体的手段。

2.3 权重分配

权重的合理分配非常重要,能够让子代林的测定计算更加准确,减少种子园母树去劣留优的误差。有这样一个例子,20世纪90年代,某种子园采用“综合指数法”来进行子代林的计算。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划分标准,权重在人为的划分下并不准确。笔者认为,依靠经验来判断权重的方式是不科学的。应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按照两两判断的重要性给出权重,然后进行统一处理,最后检验一致性指标,在某一个标准之类就认为是合理。这种方法在性状指标很多时,就非常的难以将性状指标分类,很难达到一致性。先要求出各类的权重,然后再分别计算,重复这个过程。虽然这个方法比较繁琐、重复,但是笔者认为这是相对更准确的计算方法。

2.4 优良种苗栽培细节

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需要适时的灌溉,特别是在6、7、8 三个月的快速生长期补充好水分,并做好排水工作,以防沤根现象发生。与此同时,适时修剪树枝,保持树干饱满,修剪树冠的中下部,这样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另一方面,要重视肥料对树木生长的重要性,在快速生长时期,大部分树木对氮和钾的需求量较大,这时要适时的追加氮肥和钾肥。除此之外,在林木的管理工作中要加强树木的防虫害能力,定期对树干涂白,按时检查,发现病虫害要立即治理。关于病害的防治可以采用触杀性灭菌剂,虫害防治则以预防为主,根据虫害的种类采用喷撒药物、注射、灌根、熏蒸等治理措施。优良种苗的栽培工作比较注重细节,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如果工作细节不到位,就容易降低林木的质量,甚至导致大面积的减产。

2.5 林木良种来源地的科学发展

林木良种选优周期十分漫长,看似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工作,初级的种子园属于改良性的,通过有性繁殖,保留优良树苗,成为第一代种子园,然后再用第一代种子园亲代控制授粉,保留优良子代建立第二代种子园,以此类推,代数越高,种子的质量也会越优良。这是一个周期非常漫长的工作,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如此漫长的周期,要求工作人员有非常高的技术素养和强烈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要配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并落到实处。

3 结语

我国的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江西省的良种基地数目已经在全国前列。林木良种的繁育与栽培工作已经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国家对于林木良种的繁育栽培工作越来越重视,繁育栽培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对于技术的推广和发展都是很有益处的。归根结底,林木良种的繁育与栽培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作,需要有强大的技术作为基础,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将给林业带来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促进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熙环.我国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现状及当前工作重点[J].林业科技开发,2010(2).

[2] 汪 民,王印肖,李秀文.河北省林木种苗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J].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08~112.

[3] 杨俊明,徐秀琴.关于河北省林木良种工作的几点建议[J].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13~116.

第4篇:培育技术范文

1.1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是对与促进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这门学科是以教育技术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将技术手段融入教学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1.2教育技术存在意义

当下,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并不限于考试的高分,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衡量因素,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信息技术能力更是凸显出了其存在的价值,高科技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时间的更新促使新知识的产生,科技的发展影响传播方式的改变,但不论是知识还是传播方式,都顺应着这个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教师作为知识的最大传播者,必然要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将教育技术渗透进学科教学当中,来跟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脚步。

1.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进程

近年来,国家为建设教育信息化环境投入巨大,包括在部分地区及部分学校投资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鼓励地方实行计算机教育,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教师进行现代化培训等……但是这些巨大的投入并没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质量仍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师范生学习过程中实践性的内容少之又少,实践内容也未得到重视;教师的教授过程也延续了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微乎其微,教师也很难转变传统的观念,将核心转移到对技术的辅助作用上来。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一个国家教师整体的教育技术水平就代表了这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将一百年前的社会和现在社会对比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在科技、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但是我们将今天的教室与一百年前的教室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讲台上的教师讲授着重点知识,台下整齐坐着的学生埋头做着笔记。加之中国的教育模式,年复一年地处于相同的场景中做相同的事情,难免会产生心理及身体上的疲劳,学习的效率也会降低。

2我国教育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影响力最大的传播者,他们领导着大部分的受教育者。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决定着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水平则直接影响受教育学生的学科能力。教师这个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发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首先,教师应该具有的就是责任感、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其次,教师希望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就需要让自己先做到那样,给学生一个示范和引导。因此,教师的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教师多数是由师范生发展而来,故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师范学校尤其需要加强教育技术能力的建设,使教师能适应这个社会所提出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不断升高的要求。①学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学科实用性、课外作业);②其他学科对本专业的支撑;③学校的重视程度(对能力的要求程度、能力培训课程);④教师的教授方式;⑤学生实践活动类型(课堂讨论、操作练习等)。

3解决问题的对策

目前许多师范生及教师可能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但是技术方面的能力却十分薄弱。技术的学习过程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师范生和教师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师范生为通过所学学科或者达到较高的分数,将重心付于课本知识内容而忽视了实践操作;教师可能因为较高的通过率或者重视学术研究而忽视了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由课堂延伸至课外,由教师延伸至学生,许多原因都促成了现代信息化进程的迟缓。下面笔者就个人观点分析相应对策:课堂上,教师的教授方式形式应多样化,生搬硬套课本知识,往往只有个别学生可以吸收,其他学生因枯燥的内容而变得疲惫或是直接丢失学习的主动性。多样的形式包括利用不同的媒体进行教学,或是转移教学的环境(室内或室外),还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这些形式的目的就在于一点———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课堂外,学校对专业学科不需要有硬性的学科成绩要求,考察的形式不一定是书面上的,学生更需要的是实践性的操作,这样往往会在实用性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校开设的课外师范生课程,针对性不强,重视程度也不够,大部分学生因为学校的不重视就自我懈怠。另外,培训员的选择也不够谨慎,对他们的专业技能要求不高,以至于培训内容没有较高的质量,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丢失了这些学科开设的意义。教育技术领域所涉及的面很广,包括心理学、计算机专业相关学科、艺术修养相关学科等。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对这些相关学科的融入较少,以至于这些学科难以起到支持作用。

4结束语

第5篇:培育技术范文

关键词:葛根;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47-1

1 育苗技术

1.1 块根苗

育苗葛在7、8月份,藤长到2米多长时,打头压秧育苗,操作如下:选粗壮藤在每叶节下先松土,后将叶节放在松土上,在叶节后用土压上(藤梢0.5米不压),让叶节生根。1个月后叶节生根,将叶节两端剪断,让其独立生长。断藤后可用大粪水或0.5%的尿素水浇在苗旁进行追肥。每株要留1-2根藤不压秧,以供块根长大。越冬储藏。葛根收获时应先刨出葛苗,在向阳处挖深0.4米的长方形地窑,将葛苗放入排好,先盖5-8公分潮湿的细砂,后盖15公分的细土,留好通气孔,上面再用农膜覆盖,防止冻坏。

1.2 扦插苗

夏天高温多雨时选粗壮木质化藤,两叶节剪成一段,叶后留藤4-6公分,叶前留藤8-10公分,留叶,基部放入生根粉液(5克兑水2-4公斤)中浸泡10小时以上,然后插于整好的苗床上,不要倒插,叶节入土中4-5公分,每亩6-7万棵,浇足水,以后要经常保持湿润,但不要存水(防涝)。扎根发芽后可少量追一次氮肥,越冬要盖草盖农膜,第二年5月移栽大田。 另外,还可以在葛根收获时,选粗壮藤去叶与上述块根苗同法越冬储藏。第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取出,与上述扦插苗同法,植于塑料大棚温室内,注意保温15℃以上,经常喷水,保持湿润。5月份发芽、练苗后移栽大田。

1.3 茎块苗

葛根收获时,将地上茎块(又叫根蔸)剪下,与块根苗同法储藏越冬,第二年春每茎块切2-3瓣栽种,不要栽倒。

2 精细整地

葛根生命力强,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脊薄,栽培管理较为粗放。但要高产,需要对土地进行精细整理。尽早深翻晒垡,挖开种植沟,促土壤风化,杀灭土壤中的病原物。由于葛根是多年生深根性植物,收获产品为块根,因此整地质量将很大地影响葛根产量。

2.1 土地选择

要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土层的厚度在80厘米以上,同时要求排灌良好的砂壤土或腐殖质土,土壤的适宜ph值在6-8之间,另外还要注意光照、水源均要充足,例如:荒山、荒坡、缓坡耕地、树林、果园或房前屋后的零星空地等。一定要保证种植地远离污染较重的工厂,以避免有害重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如砷)、工业有机废物的污染。

2.2 精细整地

尽早整地,以便充分风化种植沟内的土壤,从而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整地方法:按1.0-1.1m的行距,南北向开挖种植沟,种植沟宽50-60cm,深50-60cm。将沟内的石块树根等杂物清除干净,尤其要注意土蚕的捕杀,以降低土壤虫害的发生。挖种植沟时要按照一个方向顺序挖,将耕作层的表土回填在沟底,填20-30cm厚,然后将基肥全部施入种植沟,底肥要一次性施足,然后再填10cm厚的土壤,最后将土壤与底肥拌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基肥施在沟底。最后,将种植墒沟理成高墒低埂,墒高30cm,要保证有70cm以上深度的松土耕作层,以利于葛根生长。

3 培育壮苗

育苗可以采用扦插法,即用葛藤芽节进行扦插。育地苗能够降低成本,育成袋苗则能保证较高的葛苗移栽成活率。

3.1 堆捂营养土

200kg营养土能够培育1000株袋苗,营养土的配置方法:复合肥、磷肥、细肥土按1:2:100的比例混拌均匀,然后再混入适量的沼液粪水、人畜粪便、细粪等农家肥,进行一个月的堆捂后即可装袋。营养袋宜选择直径12cm、高8cm、底部有孔的袋子。苗床地宽1.3m,将装入营养土的营养袋整齐排列于苗床地中,准备2m宽的地膜和2.3m长的竹竿。

3.2 种藤选取

进入冬季后,由于气温降低,葛根藤蔓逐渐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选择无损伤和病虫害、健壮、直径达0.5cm、充分木质化的距离根部1.5m以内的藤蔓作为种源。将选取出的藤蔓扎成小捆,埋入坑中进行储藏,经过1-2个月的催芽后可以即刻育苗。经过催芽后,选择健壮的芽节作为扦插种源芽节,首先处理芽节:上端留3-4cm,下端留6-7cm,用枝剪剪切,要保证刀口平滑,靠近芽节上端的剪口用油漆涂抹封口,以避免水分的蒸发。扦插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退菌特800倍液浸泡芽节,浸泡5分钟后将芽节取出斜营养袋中,将腋芽眼朝上放置。

3.3 芽节扦插

将苗床浇透水,然后把准备好的种源芽节插到营养袋中,要注意用芽节的下端斜营养袋中,将腋芽眼朝上露出。扦插结束后,用1cm厚的细粪覆盖,浇透水,然后铺地膜,以利于保水增温,当腋芽萌发长出葛藤后,将地膜改成平顶小拱棚,使苗床保持湿润,这个阶段的管理要注意通风降温。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4℃以上时,将棚膜撤掉,以利炼苗。一般在扦插后15-20天就可以发现腋芽萌动生长,在60多天后能够见到新生根。90天后,当新生根达到2cm以上、藤蔓长达到20cm以上时,袋苗可出圃移栽。

参考文献

[1] 周佩璋,,漆光成,等.无公害葛根栽培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06).

[2] 曹根华.高效葛根及其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3,(10).

[3] 汪高杰.葛根人工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3,(03).

[4] 邓光武.葛根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2,(06).

[5] 杨世生,彭玲.葛根高产栽培技术要领[J].农业装备技术,

第6篇:培育技术范文

[关键词] 赤峰地区 塔形金叶榆 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129-01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赤峰地区的园林绿化工程如雨后春笋蓬勃展开。对园林绿化苗木品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园林绿化苗木从传统型向彩色造型方向转变,为了适应园林绿化建设的新需求,内蒙古赛赫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从 2013 年开始培育塔形金叶榆。至2015年内蒙古赛赫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已培育塔形金叶榆6000余株,出圃3000余株,也总结出一套塔形金叶榆在赤峰地区科学有效的培育技术,进一步满足了赤峰及周边地区绿化需求,实现了园林绿化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变(详见图1)。

1 圃地选择

塔形金叶榆对土壤没有特殊要求,但所选圃地要平整,有配套的水源和灌溉条件,同时需要背风向阳,以防止嫁接后翌年新生枝梢抽条。

2 砧木选择

砧木是白榆,要求胸径达到2cm以上,高1.4米-2.2米,无病虫害,干型直的优质苗木。根据塔层不同,砧木的高度和胸径也不同(详见表1)。

表1 塔形金叶榆塔层数与干高、胸径一览表

3 接穗选择

无病虫害的一年生金叶榆条,长10cm以上,饱满的芽2-3个。最好是在圃地就近采穗,嫁接成活率可达到近100%。

4 嫁接技术

――嫁接时间

每年的5月1日至5月25日。

――嫁接技术要点:双穗对接,保障树形优美。第一塔距地面高60cm,塔和塔之间间隔40-80cm。

――嫁接后的管理

重点为抹芽。嫁接后十余天就开始抹芽,将砧木上出现的白榆芽抹掉,每年抹芽4-5次。在嫁接后的翌年春季苗木生长前,将嫁接口塑料布摘掉。

――整形修剪

金叶榆的新枝长到20cm长就开始修剪,嫁接后第一年修剪1-2次,第二年以后每年修剪4-5次,生长期间随时修剪。

5 水肥管理

春季5月上旬追肥一次,每亩15公斤,尿素或者二铵。开春3月15日浇解冻水,上冻前浇上冻水。

6 病虫害防治

在赤峰地区塔形金叶榆的主要病虫害为榆紫金花虫和黑绒鳃金龟。防治方法为药物防治,使用毒死蜱或氧化乐果喷雾防治,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2014年内蒙古赛赫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发生了黑绒鳃金龟,经过毒死蜱喷杀后,2015年无病虫害发生。

第7篇:培育技术范文

关键词:泥竹;丰产;培育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泥竹,秆高5~12m,径粗2~7cm,根系发达,秋冬发笋,比黄竹略小,但材质比黄竹厚、坚硬、中空小,是优良的丛生竹,在梅州山区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也是本地区竹资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泥竹杆形笔直,株形紧凑,秀雅翠绿,姿态潇洒,是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在梅州到处可看到房前屋后,竹影扶疏的景观,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次,它可用来编制各种农具、生活用具、工艺等制品,也是竹材人造板业的首选资源;特别是它杆形直、纤维长、材质坚厚强韧,在工业和建筑业中常用来代替木材、钢材;再次,其地下茎发达,纵横盘结,具在很强的固土、保水、护坡作用,在山区常用作水土保持林、护坡林等。总之,泥竹产业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由于泥竹生长周期短,2年即可成材,因此培育高产、高效益的泥竹,前景良好,发展速生、丰产的泥竹用材林,可以采用移竹造林技术。

2 泥竹分布范围

泥竹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一带,在广东梅州和江西赣州分布广泛,泥竹较耐寒、对水肥要求稍高,在我国岭南地区可大力推广,在房前屋后、路旁、水渠旁、崩岗、水位高处均可种植。

3 泥竹的丰产培育技术

3.1 立地条件的选择

泥竹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性能良好、保水能力强、酸碱度适中(pH值为4.5~7.0)、背风向阳的山坡中下部或缓坡地带、房前屋后等,一般黄土壤、红土壤均能生长。

3.2 整地和开穴

首先对林地进行整理,包括清山、劈杂,翻土。砍去山中原有的杂草和灌木,然后以山体坡度20°为标准,20°以下较为平坦的林地可进行全面深翻,翻垦深度为25~30cm;20°以上的可局部深翻。然后采用品字型布点开穴,穴的规格一般为60cm×50cm×50cm,株行距为3m×4m,即55株/亩,对河堤沿岸平原冲积地带,土壤肥沃疏松的地方可采用4m×4m至4m×5m,整地时间一般为10~12月。穴内施入基肥,每株0.5kg复合肥。栽植前1个月进行表土返穴,基肥与表土拌匀施入穴内,有条件的每穴可施入20kg土杂肥。还穴时表土要打碎,并将草根、石块拾净。

母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活率的高低,成林的快慢,所以选择好母竹非常重要。母竹应选择生长健壮、枝叶繁茂、竹节正常、鞭芽饱满、无病虫危害,胸径3~5cm、须根发达的1~2年生新竹,竹秆密被白粉的当年生泥竹作母竹最好。

3.4 母竹的采挖和运输

每年清明节前,为最佳时机,此时采挖,竹鞭切口处有乳白色粘液。母竹挖掘前,先判断竹鞭走向,再沿母竹的来鞭和去鞭方向开挖,先在离母竹25~30cm处扒开土壤,由远到近,逐渐挖深,防止损伤秆基,根系尽量保留,注意保持秆柄(“烟斗”)的完整,然后用专用锄头快速截断秆柄与老竹相连处,连蔸带土挖起。挖起母竹后,在竹杆第三节上约10cm处,用利刀呈马耳形截去竹秆上段,以减少水分蒸腾,便于搬运和栽植。如不能及时栽植,应放阴凉避风处,盖上稻草,并淋水保湿;如远距离运输需对母竹进行遮盖或用湿稻草包扎竹蔸,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护好“烟斗”和鞭芽。

3.5 泥竹栽植

泥竹造林最好在2~3月间竹子“休眠”期间结束,并于刚刚萌动时进行,这时母竹的挖掘、搬动、移植都比较方便。宜随挖随栽,阴雨天造林最佳,造林前先将竹蔸浸泡黄泥浆,以粘满泥浆为宜。过去农村多采用高秆法种植,挖起母竹后,约在2~2.5m处截去竹杆上段,竹蔸粘满黄泥浆,秆柄弯头朝上,有利于根系的疏展和出笋。竹秆顺风斜植,或将两根母竹相对斜植,并捆扎,以减少风吹摇晃。现多采用埋秆栽植法,即把竹蔸斜放穴内,竹蔸弯柄向下,竹秆马耳形切口朝上,芽眼向两侧。竹蔸埋入土内呈20~30°角斜放,“烟斗”距地面约10cm左右,较干旱的地方可深些(离地面20cm以下),竹尾最后一个竹节露出土面,注意拾尽竹蔸部分的草根及石块,再用土覆盖,分层填土压实,不留空隙,然后再盖一层松土,并在竹蔸部分淋透定根水,有条件的再覆一层稻草。在河边易涨水地植时,竹秆方向应指向河流下游以防涨水时将幼竹连根拨起。

4 抚育管理

4.1 幼林抚育

为了提高成活率和加快成林,对1~2年新造竹林应进行松土除草、施肥、灌溉和保护等抚育管理,如果措施得当,3年即可郁闭成林。

4.1.1 松土除草

新造竹林,竹子稀疏,林地光照充足,杂草灌木容易滋生,如不及时铲除,不仅消耗竹林的水分和养分,而且直接妨碍竹子生长。因此,新造竹林,当年应松土、除草2次,分别在5~6月和7~8月间进行。除草时注意竹蔸部位要用手拨草,竹苗边20~30cm不要动土,以免松动,损伤竹苗。如发现竹秆露出土面的应及时培土覆盖,松土除草范围应达1m见方,深度15~20cm,将杂草埋入土中作肥。

4.1.2 施肥

施肥时间在4~5月,也可结合松土除草时进行。在距竹苗20cm左右,两侧开沟,沟深约10~20cm,每株施尿素50~100g或复合肥150~200g,施肥后覆土。也可在冬季每株再追施复合肥0.25kg.以促进泥竹第2年多发芽和后期生长。

4.2 成林管理

4.2.1 除草松土

每年7~8月除草松土1次,铲除林内灌草,将其铺放在竹蔸处,任其腐烂,以增加土壤肥力及保湿,每年冬季结合施冬肥再松土除草1次,深度可达20~30cm。

4.2.2 追肥

为保证竹材产量,特别是每年都进行采伐的竹林,需进行追肥。施肥根据立地条件及林农经济条件而定,一般每丛竹应于7~8月抚育时施1kg左右复合肥,冬季施15~25kg土杂肥。

5 病虫害防治

泥竹病虫害较少,虫害主要注意防治竹象虫和竹螟,一般可不予防治,如虫情严重时可结合竹林抚育,用氧化乐果或甲胺磷喷杀。泥竹病害主要有烟煤病等,只要排除污染源或改善通风条件即可防治。

6 合理采伐

泥竹成林后,每年都可以适当进行采伐。合理采伐是保证竹林寿命,永续利用,增产丰收的关健。在采伐时应常握砍老留幼,砍弱留强,砍密留稀,砍内留外的原则。1~2年生竹子,萌发力最强,要全部保留,严禁砍伐,3年以后的竹子生活力逐断减弱,组织老化,可全部伐除,采伐时间以冬季为宜。砍伐竹子时应用利刀将竹秆平土砍断,不要撕裂竹蔸,最好在砍伐后用土将竹蔸覆盖,以防感染病虫害和安全越冬。

参考文献:

[1] 赵明荣.竹子的栽培技术[J].云南林业,2000(3).

[2] 谭宏超.丛生竹丰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1999(3).

第8篇:培育技术范文

红叶小檗;扦插;育苗技术

红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为小檗科小檗属,是小檗的变种,多年生落叶灌木。喜光,稍耐阴,耐寒,耐瘠薄,耐修剪,枝条红褐色,叶椭圆形单生或簇生,终年红色。花期5~6月,黄白色,果熟后艳红美丽。可用来布置花坛、花镜,是园林绿化中色块组合的重要树种。在青海省林区分布比较广泛,近年来应用于城镇园林绿化和荒山造林。繁殖红叶小檗多采用播种、扦插、压条等方法。现将红叶小檗的扦插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扦插育苗技术

苗床修整。选择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地势高燥、无积水的场所,扦插基质要疏松、肥沃、通气性好。一般插床宽1米,长14~15米,下部垫10沙,上面用阔叶树或针叶树下天然沤制多年的腐叶土作苗床,苗床最好为南北方向排列。苗床修整好后每床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公斤,并结合施肥每床混施200克呋喃丹进行灭虫,要用50%的多菌灵粉剂消毒,每100公斤土施5克药剂。拌土后,覆盖塑料薄膜3~5天,能很好地杀死土壤中的多种病原微生物。

截取插穗。插穗主要采用一年生的枝条。剪取一至二年生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在开春萌动前采集一年生枝条,剪成8~10厘米的插穗,除去部刺和小枝丫,保留1~3片叶,上端剪平,下端剪成45靶泵?每100~200个绑成一捆。把捆好的插穗下端放入ABT1号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8~12天后待插。

扦插。直接将插穗按株距5?厘米的密度插入翻松的苗床,扦插的深度为3~5厘米,扦插结束后应及时灌足水。二是灌水插。扦插苗床先灌水,待水渗入苗床土壤后立即将插穗按要求的株行距进行扦插,插后可再次灌水,以保证插穗与土壤紧密接触。插后及时搭设塑料薄膜棚架,覆盖40~80%遮光网(随着插条的生根逐步换透光率高的遮光网),根据干湿温度计指数及时喷水、防风,保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温度25℃左右,这样的环境条件能够使插条成活率达90%以上。

2.抚育管理

松土与除草。扦插后可根据苗床土壤湿度及时进行松土,一般每隔15~20d松土1次,第1次松土要小心不能碰触插穗,以免影响插穗生根。要结合松土进行苗床除草,除草要求做到除早、除了,前期除草要人工用手拔除。插穗生根后进行定苗,定苗时不要损伤插穗皮部,也不要移动插穗,以免影响成活。选留1个长势较好的芽定苗,并及时清除杂草。

施肥。幼苗成活长出新叶后,要注意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如果出现叶片发黄等现象,要及时进行追肥。追肥可采取根部和叶面施肥,根部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叶面施肥采用液体肥料进行叶面喷施,可用0.5%的尿素,每隔7~10d喷施1次,二级侧根形成之后,喷施0.5%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溶液。

整形与摘叶。红叶小檗单株式盆栽、地栽时,通常把其修剪成极具观赏价值的小檗球。但依其多抽直立枝条、耐修剪、萌发成枝力强的特性,可采用蓄枝截干法培育飘逸树姿,并及时剪除杂乱枝和无用蘖芽,制作丛林式盆景或作山水盆景等。红叶小檗是很好的观叶植物。8月底前摘除老叶,摘叶前后各施1次以氮素为主的液肥,同时喷0.1%尿素。20天左右新叶长出,叶色鲜红而带绿晕,非常艳丽。

病虫鼠害防治。红叶小檗病虫害较少,偶有蚜虫、介壳虫危害可用烟头浸出液加10倍水喷雾,有效率达90%以上。钻蛀性害虫危害,可及时剪除虫枝烧毁或用注射器注入DDVP,再用药棉封住,有效率达100%。到7月时,由于温度高、湿度大,白粉病就比较容易发生,用300倍石硫合剂喷施,治疗效果达90%以上。6~9月受鼠兔危害较大,用灭鼠药或甲拌磷喷施防治效果较好。

移植。由于红叶小檗生根期长,为避免插穗移植死亡,一般当年扦插苗不宜移植,最好翌年春季移植至大田。移植时选在阴天进行,移植前施腐熟有机肥60t/hm2,然后整地做畦。移植前要将苗床浇透水1次,尽量要做到带土移栽,以保证移植的成活率,移植的密度可根据苗木的培育目的而定。在6月、7月结合浇水各施1次氮肥,施尿素150~225kg/hm2,当年苗高可达到30厘米以上、基部3~4枝,即可出圃。

出圃。大田培育的苗木一般二年生可出圃,苗高可达20~30厘米,起苗要做到不伤根、枝,按照苗木质量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按100株捆成小捆后进行假植或及时调运。

[1]侯和菊.红叶小檗嫩枝扦插育苗技术[J].农家科技,2007.10

第9篇:培育技术范文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和对树种科学的认识,城市园林树种选择成为生态绿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挖掘乡土树种补充城镇生态绿地,也成为当前园林探讨的课题。详细介绍了园林新品种红楠的特征特性,从育苗方法、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苗木培育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红楠;育苗方法;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

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又名红润楠,樟科润楠属常绿乔木,深根性树种,耐阴,多生于湿润阴坡、山谷和溪边,喜中性、微酸性而多腐殖质的土壤,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生长不良,能耐-10℃的短期低温。叶革质,倒卵形或倒卵披针形,叶面光亮。花期3~4月,果实成熟期6~7月[1-3]。春季在翠绿色的树冠上挺立着红色的芽苞,十分醒目,因而得名红楠;果梗红色,果实黑色,在绿叶衬托下非常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树形高大,枝叶浓密,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红楠分布于中国、日本、南韩等地,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台湾等省区,但多为零星分布,以红楠为主要优势群落极少。在海拔200m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与青冈栎、紫楠、细柄阿丁枫、山杜英、苦槠、桢楠、木荷等混生,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伴生树种。在湘东、湘中、湘南,西至雪峰山等林区的山谷、山洼、溪旁均有散生分布。红楠的天然更新能力很强,无论在林荫下、林缘、林窗中,还是在采伐迹地上,都有红楠苗木出现,占据有利生长环境,可以成为林地上的建群树种或亚优势树种,最后形成稳定的红楠顶极群落[4],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因此,红楠是集绿化、美化、生态、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优良阔叶树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是理想的街道、公园、庭院绿化树种。

红楠是重要的生态树种和园林推广树种,但长期以来,红楠天然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红楠资源越来越少、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红楠将逐渐成为濒危树种。因此,开展红楠遗传多样性研究、抢救和保护红楠基因资源、制订科学的基因资源保护措施和育种策略,研究、探讨其资源培育技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掌握红楠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适地适树,积极培育红楠人工林,扩大红楠资源,可获得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红楠苗木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育苗方法

1.1播种育苗

1.1.1采种及种子处理。选择20年以上生长较快、干形通直、树冠匀称的健壮母树及时采种。种子成熟时果皮呈紫黑色,果梗鲜红色,果皮软化。采回后应及时处理,去掉果皮果肉,洗净种子,在阴凉通风处晾1d即可播种,或短时间润沙藏(含水量3%~5%,10~15d)起保湿和催芽的双重作用,可使种子发芽整齐。切忌曝晒种子,以免其失水影响发芽率。种子千粒重300~330g,发芽率80%~85%。据湖南省南岳树木园试验,红楠种子忌失水,随着种子在室内晾放时间延长,种子含水量的逐步下降,其发芽率也逐步降低,当种子晾放时间达10d时,种子含水量下降至21%,种子完全失去活力。生产实践证明,红楠种子不能沙藏至翌年春季播种,宜随采随播。

1.1.2播种。圃地选择肥沃湿润、排灌良好、光照时间较短的砂质壤土。播种前对圃地进行整地做床和消毒,深耕细耙,施足基肥,施放腐熟农家肥15t/hm2,或菜枯饼3t/hm2,过磷酸钙450~750kg/hm2,混合拌匀,把肥料翻入20cm深的耕作层中。播种应在7月中下旬完成,种子用0.2%高锰酸钾溶液或5%生石灰水消毒,条播,行间距25cm,播种沟深2.5~3.0cm,播后用黄心土或火烧土覆盖1.5~2.0cm,播种量为150~225kg/hm2。播种后15~20d,种子开始发芽出土,及时搭建荫棚,保持荫棚透光度为40%左右。8~9月幼苗生长初期,灌溉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应使苗床经常处于湿润疏松状态,防止幼苗干旱死亡,按常规管理追肥2~3次。9月下旬撤除荫棚,增加幼苗光照,停止施肥,提高木质化程度。11月中旬叶面喷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抗寒能力。红楠幼苗易受冻害,冬天在寒潮、霜冻、下雪之前用稻草、茅草覆盖小苗,防止其受冻[5]。当年生幼苗高达15~20cm,地径2~3mm。

1.2扦插育苗

红楠结实大小年现象明显,播种育苗苗木分化现象非常明显,影响苗木的大量繁殖。而扦插繁殖培育的苗木,不仅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而且苗木生长整齐,成活率通常可达90%。

1.2.1春季扦插。在早春红楠尚未萌动前,从幼年母树剪取一年生已木质化的健壮枝条作插穗,长度12~15cm,顶端留2片小叶,将插穗基部2~4cm浸入50~100mg/kg萘乙酸或abt 1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h,然后扦插。选用砂壤土或轻黏壤土作插床,插床土壤要细碎,按(8~10)cm×(15~20)cm株行距扦插,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2。扦插后浇水淋透,做成小拱棚,并用塑料薄膜将其密封覆盖,保证小拱棚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是保证插穗生根成活的必需措施。扦插后100~120d开始生根。

1.2.2夏季扦插。6月上中旬,采集当年生、腋芽饱满的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插穗应有3个芽以上,长度10~12cm。插穗下段2~3cm处,浸入50~100mg/kg萘乙酸或abt 1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2h,然后取出扦插。扦插方法与春季相同,再在小拱棚上面搭设透光度40%的遮阳网,因为夏季温度高,土壤蒸腾加大,要特别注意保持棚内的湿度。扦插后80~90d生根。

1.3绿化大苗培育

用于园林绿化的苗木,一般要培育5~6年,苗高达3~4m,胸径5cm以上,有完整匀称的树冠。可用播种苗或扦插苗进行移植。移植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轻黏土。幼树较耐阴,移植圃地可设在阴坡或半阴坡。移植株行距为1m×1m,树穴规格为50cm×50cm×40cm。红楠小苗分化现象严重,大小不匀,在栽植前要将苗木分级,将不同规格的苗木分别栽植,使同一作业区苗木大小整齐、生长均匀、便于管理。淘汰生长势弱、苗木受损、无培养价值的小苗。裸根苗移植前要适当修剪部分枝条,摘除大部分叶子,以减少苗木水分消耗。移植时间以早春苗木未萌动前为好,一旦萌动抽梢,移植成活率会降低。宜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栽植,利于提高栽植成活率。自移植至大苗出圃前,每年要进行3~4次除草松土,干旱季节要进行灌溉,4~5月结合扩穴松土抚育,施复合肥150g/株,以促进幼树生长。移植的前2年生长较慢,移植培育5~6年后可用于园林绿化。

2肥水管理

改善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红楠的生长,因此改善立地条件、加强抚育管理可以促进苗木生长[6]。红楠前期生长需要一定的庇荫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因此育苗用地宜选在有大树庇荫的地方或搭建荫棚,透光度以30%~40%为宜,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红楠大苗喜温暖肥沃,具有较强的耐水湿能力,生长适温为18~28℃。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施复合肥对促进红楠莆木生长有较大、较持久的影响作用。

3病虫害防治

红楠病害危害较少,主要有红楠炭疽病,病菌危害叶片、侧枝、幼茎等,可以导致整株死亡。春、夏季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高峰,土壤干旱瘠薄地方发病率高,幼树发病多。防治方法:一是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湿润的地块并施足基肥育苗,平时增施磷、钾肥。二是注意使苗木通风透光,以减少发病。三是清除病株,并集中烧毁。四是在发新叶、新梢时,喷洒1%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发病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6%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发病严重时可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金龟子是为害红楠幼苗的主要害虫,在地下咬断或咬伤幼苗的根系、嫩茎基部,取食为害幼苗,使苗木枯黄或死亡,一般以3龄幼虫危害最严重。防治方法:一是结合冬耕把幼虫翻出地面让其冻死。二是苗圃整地时施用30%敌百虫粉45kg/hm2,随即作床将药覆于土内。三是幼苗出土后,在为害严重时用50%马拉硫磷或25%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200~250ml/株浇灌于被害植株根际周围。

4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3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 祁承经,林亲众.湖南树木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彭珍宝,旷建军,范水平,等.南岳树木园建园技术与森林生态价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 曾繁茂.红楠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9(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