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母亲格言范文

母亲格言精选(九篇)

母亲格言

第1篇:母亲格言范文

1、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爱是值得的。——夏加尔

2、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它们都要长久。——奥利弗温戴尔荷马

3、总有一个人在我身旁默默地关心我,他虽然没有母亲的温柔,没有母爱般细腻,可是在我眼里父亲像一名歌手,出了无数版的专辑,每一张都是全新的,父亲不断以新的方式爱我,我就在这种默默的父爱的陪伴下走过了五彩的生活。

4、水是透明的,就像母亲那没有任何杂色的爱;水是淡淡的,就好象母亲那平凡甚至有些琐碎的爱;但,当你去细细品尝时,你会发现水-是甜的,是滋润的,这不正像那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吗?

5、除了妈妈没有妈妈。

6、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7、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8、俗话说;“岁月无痕,母爱无边”。在沐浴母爱的岁月里,我身受着母爱的温暖、芳香、伟大和美好。母亲呀母亲,您是我寒夜里的一盏明灯,您是我困难中的曙光,您是我人生航程的一道港湾……

9、母爱,让我们在生活中品味酸甜苦辣,让我们在沙尘暴中认清方向,母爱就是人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人世间没有母爱,就好比植物缺少了阳光,鱼儿缺少了河流;一个人如果缺少了母爱,就会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徜徉徘徊,有时甚至会误入歧途。

10、母亲甜甜的乳汁谁能忘怀,母亲暖暖的怀抱谁不感慨;天下纵有万般情意,最最动人的还是母爱;无私的母爱心中深埋,时刻系着系着儿女的命脉;广阔的母爱胸间激荡,日夜牵挂牵挂儿女的未来。

11、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

12、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13、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乔治华盛顿

14、母爱,是儿时的悉心呵护;又是学习上的乏味唠叨;母爱是一本至高无上的童真童趣的书;母爱是我生命的缔造者;是千万个孩子的“护身符”;母爱,是我耳畔时时响起的摇篮曲。

15、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16、母爱在饭桌上那一盆盆美味的饭菜中;母爱在那一叠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中;母爱在临上学前那一声“小心”的叮嘱中;母爱在孩子遭受挫折时那满脸爱意的神情中;母爱在孩子取得了佳绩时的一声称赞中;母爱入水,淡淡的液体中,却能品尝到微微的香甜。

17、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18、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19、无论我现在怎么样,还是希望以后会怎么样,都应当归功于我天使一般的母亲。我记得母亲的那些祷告,它们一直伴随着我,而且已经陪伴了我一生。——亚伯拉罕林肯

2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1、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籍;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是,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

22、我要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来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哪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23、纵使是丹青高手,也难以勾勒出父亲您那坚挺的脊梁:即使是文学泰斗,也难以刻画尽父亲您那不屈的精神;即使是海纳百川,也难以包罗尽父亲您对儿女的关爱!

24、母爱之花无处不在。

25、母爱,人世间最无私的爱;母爱,人世间最仁慈的爱;母爱,人世间最宽容的爱;母爱,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26、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27、母爱是风,轻拂我孤独的身体;母爱是雨,滋润我干渴的灵魂;母爱是雷,唤醒我沉睡的心灵;母爱是电,照亮我前进的天空。母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没被污染的爱,是这世界上最美的爱。

28、可怜天下父母心。

29、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30、母爱是润物的细雨,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母爱之伟大,难以言表。但是,即便是芳香四溢的玫瑰也会带着棘手的的毒刺。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母爱是女人心中是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的确,母爱是不需要任何付出就能得到的,所以我们便有些不知怜惜。

31、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32、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

3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4、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像她那样。她非常温柔,就像一只鸽子;她也很勇敢,像一头母狮毕竟,对母亲的记忆和她的教诲是我人生起步的惟一资本,并奠定了我的人生之路。——安德鲁杰克逊

35、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36、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37、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38、世界因母爱而充满温暖与真情,母爱不需要条件,不需要苛求,它是每位母亲内心自然所散发出来的。不管是在苦难中,还是在幸福中,它都无声无息地伴随着你。它不求回报,不求感恩,只愿天下子女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体验到母爱,沐浴在母爱中快乐成长。

39、蹒跚学步的时候,是母爱成为我的拐杖,不厌其烦地鼓励我迈开成长的足迹;年幼无知的时候,是母爱成为我的鞭策,不敢懈怠地鼓励我飞向理想的天空;青春年少的时候,是母爱成为我的动力,告诉我只要耕耘就有收获,回首时要不留悔恨。

40、看着妈妈日渐增多的白发,看着妈妈日益深刻的皱纹,看着妈妈渐渐弯曲的身躯,孩子心中有无尽的感激,但都汇成一句:妈妈!我爱您!

41、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谚语

42、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43、我的母亲十分的平凡,却是那么的伟大。与母爱有关的句子与母爱有关的句子。她跟别人异样,整天在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照顾着我,是我处处都感到温暖和幸福。

44、母亲的责任之一,是从孩子的童年时代起,就善于发现他们的才能、性格和志向,这一点是任何一位教育家都难以做到的。——巴尔扎克

45、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46、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47、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48、母亲节,谢恩节,谢尔慈,谢尔恩,谢尔予我之今生。——仲原

49、生活中,这种感觉太多太多。但都觉得像白开水一样平淡乏味,甚至比黄连更苦涩。原因是:母爱与你的距离太近,以至于无法体会到。早晨,送上一个煎鸡蛋,是否知道里面酝酿着母子情的香浓?中午,打上一壶清凉的井水,是否知道里面酝酿着母子情的甘甜?说到这里,一个字:情。正因为那为母亲的爱子之情,所以才惊慌得呆若木鸡;正因为她的爱子之情,所以才在儿子坠落的那一瞬间,爆发出无可想象的力量;正因为她的爱子之情,上帝才让她们母子俩安然无恙。情,母爱爆发力的导火索。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但都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

第2篇:母亲格言范文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母爱,不挑儿的长相

母爱,不分春夏秋冬

母爱,崇高伟大

母爱,无限忠诚

无论你平和、躁动

无论你失败、成功

母爱你失败、成功

母爱无处不在

她,伴随你经历人生

是她,放飞人间的龙凤

是她,架起天际的长虹

不懂得母爱

你就迷失了生命的真谛

忘却母爱

高官厚禄血冷躯空

一个母亲陷入贫困

一方惦念何以安宁

用我们的双手点染熔灿的颜彩

用颗颗爱心缩放全面的繁荣

第3篇:母亲格言范文

我国双语双方言的研究起步较晚,始自20世纪80年代末,其代表性的成果有陈恩泉《双语双方言》系列论文集、李如龙《福建双方言研究》等成果。这些研究主要偏重于社会双语的接触与渗透、双语政策及地区双语现象的静态描写。90年代,陈章太先生发表《四代同堂的语言生活》(1990),祝畹瑾先生发表《家庭谈话语码转换剖析》(1997),将双语的研究深入到我国的汉语家庭。在家庭共时双语生活的平面上开始涉及双语交际语码的结构形式、双语语码转换等动态的研究。

汉语家庭语言交际目前尚缺少历时的动态研究。横向的观察,家庭语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纵向的观察,家庭语言的格局并不是一个定式,个别家庭成员的变动往往会引起家庭语言交际格局的改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本人分别对两个家庭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追踪调查研究。我将两个家庭的语言生活面貌分别按不同时段切割成若干个相对静止的断面,以便对每个断面作静态的观察与分析,再将不同的断面按时间的顺序一个个连接起来以分别显示这两个家庭语言生活历时的变化轨迹。两个家庭所反映的共同轨迹与规律即是本文的结论。

为方便起见,“双言”“双方言”本文一律统称作“双语”;“语言”一词在不同的地方分别指“言语”或“语言”两个概念。所谓的“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实为汉语范畴内的普通话或不同方言,“语种”一词实指不同方言。个人语言习得依排列顺序的先后,标志其熟练程度。调查材料以“时段”标志家庭语言格局变动的每一个阶段。

一 两个家庭语言格局变动的追踪调查

家庭甲(追踪时间:1979年—1999年)

家庭甲先后有5位家庭成员,他们分别是男主人(干部)、女主人(教师)、父亲(商人)、岳母(无职业)、女儿(小学生),在20年的时间里,该家庭语言格局发展变化的情况如下:

第一时段(1979年—1981年)

因为操不同方言的女主人的加入,家庭语言由单语(粤语)变为双语(上海话、粤语)。

男主人自幼生活于广东老家番禺农村,说粤语。小学四年级时,因母亲病故,随在上海工作的父亲读书,在学校习得第二语言上海话和第三语言普通话。起初,父子间的家庭常用语多为粤语,偶尔兼用上海话;数年后,粤语与上海话在父子间任意操用,分不出彼此。有时在同一段对话中,父子俩的语码会经历数次转换,彼此没有自觉的意识。1979年,以上海话为母语的女主人嫁入该家庭,上海话、粤语操用成员的比例为3:2,上海话立即成为这一家庭的第一语言,通行于一家三口,粤语只通行于父子之间。1981年,女儿出生,只会说上海话的岳母加入这一家庭,上海话、粤语操用成员的比例为4:2,强化了上海话在这一家庭双语中的地位。

第二时段(1982年—1986年)

会说粤语的父亲病故,家庭由双语(上海话、粤语)变为单语(上海话)。

1982年底,说粤语的父亲病故,男主人的粤语失去交际对象,于是粤语立即退出家庭双语圈,家庭由双语变为单语,成了上海话的一统天下。数年后,女儿在这一环境中习得上海话。

第三时段(1986年—1991年)

全家移居北京,因为大环境的影响,普通话正式进入该家庭,家庭语言由单语(上海话)变为双语(上海话、普通话)。

1986年下半年,男主人调北京工作,举家北迁,女儿入北京某幼儿园。一年后,女儿习得一口普通话,此后,普通话逐渐进入家庭双语圈。这时家庭双语的第一语言仍是上海话。1991年,岳母去世,上海话在家庭双语圈中的势力减弱。四年的北京生活,作为中学教师的女主人因职业的关系,普通话水平明显提高。又因外部语言大环境的影响,普通话上升为家庭第一语言,上海话下降为家庭第二语言。

第四时段(1992年—1999年)

全家移居广州,数年后,粤语在该家庭复活,家庭由双语(上海话、普通话)变为三语(上海话、普通话、粤语)。

1992年,女主人以中学特级教师的身份调入广州某中学任教,一年后,举家迁入广州,女儿入母亲任教的中学读书。三年后,女儿在学校习得一口广州话,从此,粤语在该家庭双语圈中复活。这时家庭双语地位的排列是:一、上海话,二、普通话,三、粤语。因失去普通话的外部大环境,普通话降为上海话之次。粤语只通行于父女之间。在此后数年的广州生活里,家庭成员没有变动,外部语言环境没有变动,家庭语言格局亦保持相对的稳定。

家庭甲语言格局变动小结:

20余年中,该家庭随家庭成员、外部语言大环境的变动,语言格局先后发生了四次变化,大体情况是:

附图

家庭乙(追踪时间:1978年—1998年)

家庭乙先后拥有5位家庭成员,他们是男主人(教师)、女主人(干部)、母亲(无职业)、岳母(无职业)、孩子(小学生)。20年中,该家庭语言格局发展变化的情况如下:

第一时段(1978年以前)

该家庭起初由农村迁入城市,数年中一直使用江淮官话(单语)(以下简称“官话”)。

早期,这个家庭的前辈世居于封闭的江淮农村,数十年中,一个大家庭变为几个小家庭,人口发生数次变动,但语言始终如一,沿用江淮官话。60年代后期,男主人与母亲迁入江南某城市。尽管外界语言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母亲不会说其他方言,十余年间,家庭内只通行江淮官话。母亲在情感上仍对其他方言持排斥态度。

第二时段(1978年—1979年)

因女主人的加入,家庭打破单语(官话)格局,变为双语(普通话、官话)。一年后母亲回乡下,家庭恢复为单语,但却由普通话代替了官话。

1978年,女主人嫁入该家庭,她不会江淮官话,只能说上海话和普通话,故将普通话引入家庭双语交际圈。男主人与母亲交际仍用江淮官话。女主人与母亲交际分别用普通话和江淮官话。因交际需要,婆媳间逐渐能听识一些对方的语言。三人在一起交际时,男女主人用普通话,母亲用江淮官话,偶有不懂的词语,男主人作翻译。这一阶段,除女主人之外,无人会说上海话,故上海话并未进人家庭交际圈;母亲在语言情感上有所改变,从对普通话的排斥转为逐渐认同。1979年,母亲回老家,江淮官话立即退出家庭交际圈,只通行普通话。

第三时段(1979年—1984年)

操上海话的岳母加入,家庭立即由单语(普通话)变为双语(上海话、普通话)。

1979年孩子出生,只会上海话的岳母来到该家庭,随即将上海话引入家庭交际圈。母女间交际完全用上海话。岳母对男主人交际亦纯用上海话,起初男主人很不习惯,因交际需要,迫使男主人学听上海话。一家人在一起交际时,普通话、上海话交叉使用,各说各的,偶有不懂的词语,女主人作翻译。此后,男主人逐渐能听一些上海话,岳母亦能听一些普通话。这时,上海话在该家庭双语圈中占绝对优势,5岁的孩子在这一语言环境中习得上海话与普通话。

第四时段(1985年—1986年)

岳母离开该家庭,家庭语言立即由双语(上海话、普通话)恢复为单语(普通话)。

1985年,岳母离开该家庭,上海话立即退出家庭交际圈,家庭常用语恢复为普通话。

第五时段(1987年—1990年)

操不同方言的母亲、岳母同时进入该家庭,家庭语言马上由单语(普通话)变成三语(普通话、官话、上海话)。后随着岳母的去世,上海话再度退出该家庭。

1987年,母亲、岳母先后来到该家庭,江淮官话、上海话分别复活于该家庭双语圈。母亲仍是一口江淮官话,岳母仍是一口上海话,两位老人在一起单独交际时有一定困难,各说各的,只能彼此边说边听边猜,语言误会是常有的事。1988年年底岳母去世,上海话第二次退出家庭双语交际圈。

第六时段(1991年—1994年)

因男主人外出,家庭双语除普通话外、官话由双向使用改为单向使用。

官话先前在男主人与母亲间双向使用,1989年,男主人赴广州进修,母亲的江淮官话失去双向交际对象,孩子与女主人均说普通话,母亲仍说江淮官话,彼此只能单向使用(各说各的)。因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对对方语言的辨识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交际基本无碍。

第七时段(1994年—1998年)

家庭人口稳定,家庭双语相对稳定(普通话、间或使用的上海话)。

1994年年底,男主人迁调广东珠江三角洲某市工作,次年,女主人与孩子迁入该市,母亲回老家,江淮官话退出家庭交际圈。此后,孩子习得粤语,男主人亦稍稍学得一些粤语,但粤语却并未进入家庭双语圈。家庭成员稳定,语言格局相对稳定。

家庭乙语言格局变动小结:

20多年中,该家庭的语言格局先后经历了七次变动:

附图

二 促使家庭语言格局变动的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引起家庭语言格局变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家庭内部原因 家庭内部原因主要是家庭人员的变动,尤其操不同语言的家庭成员的更替是引起家庭双语格局变动的直接原因。如家庭甲之一时段、家庭乙之二时段,均因操另一母语的女主人的嫁入而立即引起家庭语言格局的变化。又如家庭乙之四、五时段,操上海话的岳母先后两度离开该家庭,上海话亦随之两度退出家庭交际圈,几乎是立竿见影。这一道理不难理解,从平面的角度观察,特定时段内的家庭语言交际圈是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体,家庭的每一个言语成员均是这一结构体中密不可分的组合部件,他(她)要与这一交际圈中的每一个成员建立相对固定的言语交际关系,家庭成员之间构成了一个平面的言语交际网络。在双语或多语家庭中,这一相对固定的网络(即“语言格局”)一旦形成,整个家庭的语言生活就要按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运转。变动这一“结构体”中的某些成员就往往要牵动整个“结构体”,如果影响到这“结构体”的组合,自然要引起家庭交际“网络”的重组。这一规律在两个家庭语言格局的数次变动中都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二)家庭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指家庭外部的语言大环境,这是引起家庭语言格局变动的副导因素,外部原因能否引起家庭语言格局的变动要看两个方面:一、家庭内部有无产生变动的内应机制,简单地说就是有无变动的条件。如果家庭内部不存在变动的内应机制,外部原因就无法起作用。如家庭乙之一时段:母子两人组成的家庭已由农村迁到城市,外部语言大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没有文化的母亲只懂江淮官话,且江淮官话完全能满足家庭内母子间的交际需要,故外部因素在这一时段里就无法对该家庭的语言格局产生影响。与此相反的是家庭甲之三时段,在原先的家庭双语圈中就并用上海话与普通话,不过上海话为第一语言,普通话为第二语言。迁居北京后,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所有家庭成员应用普通话的机率大大增加,又因女主人教师的职业的需要,她的普通话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女儿亦习得一口普通话。外部的整个大语言环境对家庭语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普通话上升为该家庭第一语言,上海话退守为第二语言。两种语言原先就在这一家庭中并用,这是此一时段中外部原因能够发生作用的“内应机制”。二、外部因素影响力的大小也是外部原因能否引起家庭语言格局变动的条件。在“内应机制”具备的前提下,如果外部的副导因素的影响力小,也不能引起家庭语言格局的变动。如家庭乙之七时段:一家人虽都生活在粤语区的大环境中,男主人与孩子均有一定的粤语习得,但是居住环境与工作环境均在大学校园,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之间通行各种风格的普通话,小环境中粤语的直接影响力也就相对弱得多,所以,粤语至今未进入该家庭的双语圈。在相同的内应条件下,家庭甲之三时段的情况恰恰相反,在北京,普通话不但通过家庭成员的职业、学业对该家庭产生影响,居住区的语言环境、市面语言环境无处不对该家庭产生影响,引起该家庭语言格局的变动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三 几点启示

两个家庭语言交际调查的事实给我们三点启示:一、历时的观察,家庭语言格局往往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促成家庭语言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操不同语言的家庭成员的变动,其副导因素是外部语言大环境的影响。二、家庭双语一般都发生在语言观念不保守或不太保守、家庭成员具备相应的双语能力的家庭中,一般以城市家庭为多。上例两个家庭由单语发展到双语均是由农村迁入城市后发生的变化。三、家庭也是一个语言的小社会,所以双语行为绝不是个人行为,个人的双语习得若不能进入社会双语圈,只能属于个人的双语能力而不会产生双语现象。如家庭甲,男主人具备娴熟的粤语与上海话两种语言习得,在二时段中,操粤语的父亲去世,男主人亦在家庭内失去了粤语交际圈。

[收稿日期]2002-03-23

【参考文献】

[1] 陈章太.四代同堂的语言生活[J].语文建设,1990,(3).

[2] 李如龙.福建双方言研究[M].汉学出版社,1995.

第4篇:母亲格言范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搜集、处理、分析信息并且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多侧面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2)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以及爱的内涵。

【活动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会搜集、处理、分析信息并且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学会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

2.难点:通过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

2.选出节目主持人,明确主持人的职责。

3.明确学习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交流一个话题。你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谁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为紧密的人?(生:母亲、妈妈……)是妈妈,是母亲。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靠。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融入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中,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出示课题)。自古至今母爱都是一个道不尽的话题,它被无数的人赞美过,或用文字,或用画笔,或用音乐,或用镜头……既然大家也都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母爱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为紧密的人,那就让我们大家来一个母爱大搜索(出示:母爱大搜索)。有请我们的四位节目主持人。(掌声)

二、母爱大搜索

女1: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男1: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女2: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男2:母爱就是一缕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无限风光。

合: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1.有关母爱的图片

女1: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记录着母爱的点点滴滴,接下来让我们欣赏第一组同学带来的图片展示。(学生展示,3-4人)

2.有关母爱的视频、广告

男1:多么感人的一幕,幕起幕落留下的是母亲丝丝的白发,让我们一起回忆母爱带给我们的温暖与感动。接下来有请二组同学展示他们带来的视频资料。(学生展示,2-3人)

3.有关母爱的格言、俗语

女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吟诵母亲的格言俗语,犹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下面 有请三组的同学展示他们搜集的格言俗语。(学生展示并将格言粘贴在黑板上,4-5人)

4.有关母爱的诗文

男2:母爱是一首清新婉约的诗,清雅恬静,回味悠长。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感恩去聆听那些赞扬母爱的心声,有请四组的同学带来诗文展示。

(1)诗朗诵《游子吟》,小组全体成员6人。

(2)诗朗诵《母爱的四季》,四人朗诵。

(3)有关母爱的文章,2-3人展示。

女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传达出母爱的伟大。

男1:“儿行千里母担忧”展现了母亲对儿女的爱。

女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

男2:母亲辛苦养育了我们,我们自然应该体贴她、爱她。

合:母亲是我们的依靠,母爱是我们生命的源泉,让我们感激母亲、回报母亲吧!

三、说母爱,诉真情

师:感谢四位节目主持人引领着我们了解了母爱的多种形式,多侧面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母爱其实往往是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却流露了母亲对儿女的呵护,母爱其实就在细微处。也让我们关注我们身边的母爱,有请六组的同学来讲述他们带来的照片背后的故事。(出示:说母爱,诉真情――照片背后的故事)

学生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2-3人发言,教师及时点评并帮助学生把照片张贴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

师:几位同学讲述的故事打动了我,相信也感动了大家。其实我知道,这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十几年来,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你,但是沐浴在母爱中的你是否真正了解你的母亲呢?你知道你的母亲在养育你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吗?你知道母亲对你的希望和要求吗?请你说出一件饱含着母亲对你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并说说你的感受。(出示:说母爱,诉真情――谈谈自己的母亲。生发言,3-4人。)

教师适时点拨:你认为母亲的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生2-3人发言。)

师:谁还有类似的经历?(生发言,1-2人。)

师适时点拨:你认为母亲的这种处理方式对不对?这种措施好不好?但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她的出发点是什么?(生发言,3-4人。)

教师适时引导:你曾经为母亲做过什么?今后你们会怎样做?(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报母恩。)

师小结:像这样的母亲真的很伟大,她是真正的爱你,而不是盲目的溺爱你。溺爱是狭隘的、短视的,溺爱对孩子有害。你的母亲对你的爱是真正的爱,她对你的成长负责,对你的未来负责。这些同学的妈妈让我想到了聪明的狐狸、矫健的雄鹰。狐狸的妈妈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的生活;雄鹰妈妈会把幼鹰推下山崖,因为她明白母亲的翅膀下飞不出矫健的雄鹰。所以母爱是负责任的爱,是理智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母亲的严厉,就像我们刚刚学过的护士的母亲那样。

四、写母爱,赞母爱

师:刚才我们谈了许多,谈得也很精彩,相信大家可以从中感悟到: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人世间至尊至圣的感情。此时此刻,难道我们不应该拿起笔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赞美一下自己的妈妈,赞美一下这伟大的母爱吗?(出示:写母爱,赞母爱)

学生动笔写作,并推选出优秀代表(5-6人)当堂展示,教师及时评价。

五、唱歌曲,赞母爱

师:听了同学们的小文章,我十分感慨,也十分欣慰,即使用千言万语也不足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深厚感情。那就让我们同唱一首歌献给母亲,共同祝福我们的母亲吧!

大家都会唱什么?(学生可能会唱满文军的《懂你》、阎维文的《母亲》、《鲁冰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 现在大家想唱什么?

第5篇:母亲格言范文

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的母亲虽是富商大户女,却个性刚强,心肠好,好打抱不平。

陈翰笙曾回忆:“母亲虽然不识字,对做人的道理却十分明白。娘家有钱,她不求;几个姑妈都嫁给有钱人家,她不讨;常常去看看婆婆,也从不说起日子的艰难。她常常对我们说‘人是穷的,心是铜的’。意思是说咱们人虽然穷,但骨头要硬,怎么穷也不去求人。母亲对我讲过许多格言,诸如‘不听好人言,终吃苦黄连’,‘做人总不要做诸人远避’,‘情愿明枪交战,不要暗箭伤人’,‘有理堂前打太公’,教导我们既要以诚待人,热心帮助他人,又要敢于坚持真理,见义勇为。”

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称母亲对自己的帮助实在太大:“譬如我今天有一点成就,最初的一步是由当年不安于丰乐河学徒生活而毅然出走,到安庆考陆军小学。按当时的环境,没有母亲的支持,我要迈开这一步也是不可能的。首先,我的父亲就不赞同,只有母亲,仁慈的母亲,她独立地赞助我,密切注意儿子的前途。她费尽心力,七拼八凑给我筹了24元的旅费,鼓励我求学,远行。她常看着儿子的大处远处,教诫我,提掖我。她把一句我们家乡的格言‘咬口生姜喝口醋’给我作座右铭。这句格言,就是叫青年要尝尽酸辛,历尽艰苦,才能成人立业。”

第6篇:母亲格言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家庭教育在单亲子女人格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针对当今单亲家庭存在的现象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提高社会,家庭,父母对单亲子女人格培养的关注度和责任感,寻得妥善处理的方法,改善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的不足,力求在全面的家庭教育中让单亲子女得到最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一、让破裂的家庭“形散意不散”

作为家长和监护人,婚姻的变化直接导致家庭形式的变化,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变化,都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最直观的结果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分成了两半。而子女只能在父或母其中一方的监护下成长。由谁来监护还要根据父母各自的经济状况而定,子女没有选择的能力只有被选择的权利。这种情况导致子女在心理上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保护缺少了一半,不可能再生活在父母共同建造的温暖家庭中,更会觉得比其他同龄的子女少了很多。因为作为心理和生理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他们还不懂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家庭,还没有能力像家长一样去承受婚姻破裂造成的后果,只是单一的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一部分关爱被剥夺了,缺少了一方的家庭庇护。而这种心理会在父母离异的事实成定局后,随着单亲生活开始根深蒂固。久而久之,虽然和其他子女一样受教育,共同成长,但是这种心理上的缺憾,这种精神上的包袱是不会随着时间减少的。

一般单亲家庭的女子很大一部分都会产生消极心理,或者觉得很自卑,甚至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流。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减低子女这种负面心理的程度,就要在家庭形式变化的事实上尽可能的让家庭温暖不变,让家庭的含义不变。就是说父母共同培养子女,照顾子女的生活“形”式有变,但父母对子女的爱,对子女的责任、义务,对子女牵挂和关怀的心“意”不变。做到“形散意不散”。

二、提高对影视教育的重视程度

单亲子女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接受父母或者监护人的培养和教育外,在家庭形式中,良好的影视教育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单亲子女的人格发展。在对单亲子女人格培养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子女的人格缺陷,注意到家庭温暖的重要性等等因素,但在影视教育上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其实从实际生活中和子女共同观看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影视影片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子女还处在成长成熟期,心理和生理都在不断变化,为了避免单亲子女犹豫心理逆反自闭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与父母的教育相冲突,不如用直观的具有写实性并带有艺术色彩的影视教育从侧面引导子女健康的成长。

2006年9月,吉林省某市某高校对学校单亲子女进行了心理调查及测试。其中将“你如何看待影视教育对你的影响,你认为这种教育形式是否有意义”问题作为新进调查方向在调查问卷中体现出来。调查结果显示,持积极肯定意见的约占65.3%,持中立态度的约占11.7%,持消极态度的约占17.4%,不发表意见的约占5.6%。也就是说收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影片是单亲子女较为青睐的教育形式之一。

三、注重父母自身对单亲子女的影响

父母虽然分开,但对子女的爱是不应有所改变的。因为夫妻双方对家庭造成破裂而导致子女丢失幸福感,就应更加倍的从生活上精神上补偿子女。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要轻视自己在子女心中的影响力。更不要以为家庭破裂,夫妻离异都是成年人的事,与孩子无关,对孩子没有影响等等,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

1.坦诚面对子女

很多离婚的父母在婚姻破裂后,只是把这个结果告诉自己的孩子,至始至终就想过要把只是婚姻破裂的原因向子女讲明,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过作为一个正处在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内心会有怎样的变化。他们也是这个家庭的一部分,而且是这个家庭组合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子,他们有权利有义务明确父母离异的真实原因。而部分家长是出于不愿意向自己的孩子坦言身为生身父母婚姻是失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为了维护父母双方在子女心中的形象,但还有一部分父母是从根本上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而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子女会认为自己在父母心中,在这个家庭中并不重要,甚至没有影响力。父母的这种态度就说明没有意识到子女可能因家庭破裂而导致人格或者心理会产生缺陷。

虽然子女还处在成长期间,但是每一个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对这个生活成长的摇篮的重视程度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父母能够如实坦诚的向子女坦言在婚姻家庭上出现的问题,反而会让子女从心里认为自己是重要的,是被需要的。这样即使父母离婚已成事实,也会在子女心中得到很大程度的理解。有案例表明,如果父母在决定离婚前先与子女商议,并向子女说明原因,在和子女的沟通中反而挽救了即将失去信心的婚姻。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换言之,子女是维系美满婚姻,支撑夫妻努力工作,生活的全部希望和纽带,所以对子女坦诚,尊重他们在家庭中的个人属性,不仅仅能够避免在离婚后子女出现人格偏激等问题,也可将婚姻破裂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与子女多沟通,关爱要超越从前

在夫妻结束婚姻后都要有一方承担子女的监护义务,那么这一方在培养子女,教育子女上肩负的责任更重。衣食住行是不必多言的基本问题,在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说话的语气,处理事情的态度,不仅仅是对子女,当面对子女的时候自己的言行,待人处事也要格外注意。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变化。

综上,家庭教育对单亲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力求寻得更全面的解决办法。单亲子女的比例不占少数,自然他们的人格发展也关系着今后的子女本身生活和工作质量,从而影响这一代青年对家庭对社会的价值体现。因此对单亲子女的关爱越来越重要,单亲子女的人格培养就更是重中之重。当然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是长期的,不断进步的,希望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单亲子女摆脱人格上的阴霾,扫除精神成长所遇到的障碍。

参考文献:

第7篇:母亲格言范文

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DD《孝经》

2、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DD《格言联璧》

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DD孟子

4、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DD孟子

5、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DD王永彬

6、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DD《劝孝歌》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D孟子

8、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DD《后汉书》

9、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DD西塞罗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DD《礼记》

11、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DD《二十四孝 为母埋儿》

1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DD孟轲

13、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DD费孝通

14、母爱胜于万爱。DD莎士比亚

1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DD《论语.为政》

1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DD《礼记》

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DD孟郊

18、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DD罗素

19、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DD孟子

2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DD孟子

21、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DD庄子

22、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DD《孝经.圣至章》

23、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DD莫泊桑

24、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DD袁采

25、子孝父心宽。DD陈元靓

26、永言孝思,思孝惟则。DD《孟子》

27、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DD《孝经》

28、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DD《劝孝歌》

29、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DD《劝孝歌》

30、无父无君,是禽兽也。DD孟子

31、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DD孟子

3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DD《增广贤文》

3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DD但丁

34、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DD戴达菲尔德

35、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DD《格言集锦》

36、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DD林语堂

37、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DD字严

38、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DD《格言集锦》

39、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DD《增广贤文》

4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DD《论语》

41、重情轻物,厚养薄葬。DD字严

42、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DD《劝孝歌》

4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DD孟子

44、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DD鲁迅

45、尧舜之道,孝悌而已。DD李纲

46、诗书立业,孝悌做人。DD王永彬

47、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DD孟子

48、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DD庄子

4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DD孟子

50、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DD孔子

51、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DD孔丘

52、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DD伊索克拉底

53、长幼有序。DD孟子

54、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DD《对联集锦》

55、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DD何铸

5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DD孟子

57、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DD维吉尔

58、大孝终身慕父母。DD孟轲

59、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DD《劝孝歌》

60、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DD《劝孝歌》

61、首孝弟,次谨信。DD李毓秀《弟子规》

62、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DD《名贤集》

63、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DD高尔基

第8篇:母亲格言范文

关键词:母亲;孩子;成长;作用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一个优秀的母亲胜过100个教师。”

大部分家庭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母亲给孩子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很大可能是取决于家里的女主人――母亲。所以母亲的言行举止,母亲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母亲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道德的榜样。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都说明母亲的素养与儿女一生的教养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许多人的成功都源自于母亲的教导。例如,爱迪生只在小学学习三个月就被退学了,因为爱迪生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这个孩子是个低能儿。但是爱迪生的妈妈却不这样看自己的孩子,她决定亲自教导这个孩子,并决心把爱迪生培养为一个优秀的人。就这样,爱迪生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最终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鲁迅的母亲鲁瑞出身于浙江绍兴一个官宦家庭,她的父亲曾任清廷户部主事,后因病辞职回家。鲁瑞从小接受传统的家庭教育,孝顺父母公婆,相夫教子,尽心尽职,并且待人宽厚且富同情心。她为人乐观、开朗,是个慈祥、开明和坚强的女性。鲁迅的性格中大部分秉承了母亲的优秀品质,“鲁迅”中的“鲁”字也是出自母姓,由此可见母亲对鲁迅的影响之深。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母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优秀的母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为了我们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建议妈妈们做到以下几点。

1.做孩子的榜样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教育不仅仅是口头的训导,更是身体力行。家长的言行不一,无形中给孩子成长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小孩子也有辨别真伪的能力,你若言行不一致,他就会戳破这些谎言。这种口是心非的说教毫无价值,在极坏的榜样面前,任何劝告都无济于事。一个母亲,需要记住自己的榜样作用,尤其是在孩子幼年的时候。

2.母亲要有爱心和耐心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些错误,大多数孩子在犯错误后会后悔恐惧。母亲这时候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陈述,并及时地给予引导和教育。理性地与孩子分析该错误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记得我孩子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课间活动在玩老鹰抓小鸡时,一群孩子摔倒了,把最下面的一个小朋友的脚压伤了。受伤小朋友到医院治疗,老师调查此事后给我电话,讲明大家要给受伤的小孩出些医药费。在接听电话的过程中,孩子就在旁边,加上之前老师也找他谈过话,所以我放下电话后见他紧张害怕。我慢慢地走到他旁边,把他揽入怀里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跟妈妈说说事情的经过,好吗?”在他讲述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最后孩子问我:“妈妈,我既然不是故意的,就没做错。那不是不该给医药费吗?”我耐心地跟他说:“别的小朋友受伤了, 如果当时妈妈知道真相,也应该去看望的,妈妈买些营养品和水果慰问他。”孩子听完,虽然还是因为他的原因让我出钱有些歉意,但他之前的紧张和恐惧已经不在了。想想当时如果自己没控制情绪,没有耐心询问和引导就劈头盖脸地批评,那样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3.母亲有颗平常心

学生在学校的成绩排名,各科的竞赛等,这无形中把孩子推到竞争的行列中。因每个孩子存在差异,所取得成绩也不尽相同,因此,作为母亲,不要盲目比较,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要有一颗守望和等待的心。要让孩子体会到母亲永远爱他,永远以他为荣。用等待的心去鼓励他,让他知道努力做好最好的自己就是最棒的。

母亲是孩子的首位人生导师,尤其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愿普天下的母亲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正确引领和教育子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第9篇:母亲格言范文

关键词:玛格达 孤独 自由

《内陆深处》是南非作家库切早期的一部作品,小说描写了后殖民环境下女主人公玛格达的成长经历。女主人公作为小说的第一叙述者,大胆且深刻地剖露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对于父爱的需求,对于的需求,以及对于自由的追求。

一.在缺少父母之爱的环境中成长

在玛格达很小的时候其母亲就去世了,玛格达认为自己整天穿着黑色的像巫婆一样的衣服,是因为她自小没有母亲为她打理她的衣着。在玛格达模糊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位年轻漂亮文弱的女性,而且父亲死后,她确实在被父亲封锁的衣柜里找出很多母亲以前的漂亮衣服。她认为如果母亲活着,自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女性。但现在,自己只是一个人人都不愿意搭理的老处女。在玛格达的成长中,母爱的缺失是自己变得性格抑郁、待人苛刻内心焦虑且呆头呆脑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玛格达对于父爱充满了渴望。她说如果父亲是一个羸弱的人就好了,这样自己就会被需要,而且自己“着了迷似的需要的就是被他需要,我就像月亮似的围着他转悠”。但是父亲是一个强悍的人,他丝毫不关心玛格达的成长,甚至玛格达生病了都得不到父亲的一点关心。而且在玛格达的记忆中,父亲从不原谅母亲给他生了个女儿,他没完没了的性需求导致母亲在分娩时死亡。母亲也是“殖民活动和意识形态的牺牲品”[1]。在玛格达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个美好的存在,母亲留给自己的镜子她一直珍藏着,因而玛格达是怨恨父亲害死了母亲的,再加上在玛格达之后的成长中,父亲迎娶新娘,自己是被忽视的存在,对于父亲,她暗藏报复之心。

在父母之爱都缺失的情况下,玛格达生活在荒凉之中。年幼时,作为女性,只知道在厨房擦拭铜器做果酱,自己成为精神忧郁的老处女,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这种对女性的心灵的戕害,才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2]。玛格达想,自己本应是个男的,这样她就可以与父亲高谈阔论,但实际与父相对无言,自己选择了消声。这是玛格达做出的反抗,她将自己的声音写在了日记中,因为玛格达曾想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但是她的悲惨处境是无法表达的。一方面是种族观念的限制,黑人佣工不可能成为她的伴侣,甚至他们一心想把自己的压迫发泄到白人女性身上;另一方面是父亲的专制,父亲把她当奴隶使用。所以,玛格达的“消声”是她反抗的成长选择。

二.在语言与身份的困惑中成长

玛格达作为白色人种生活在内陆深处,父亲是这里的农场主,自己与佣工的孩子一起成长,因而玛格达认为她可以和有色人种平等相处。父亲是专制蛮横的代表,他认为作为白人后裔,天生就有权利奴役有色人种,但在后殖民时期父亲也只是外强中干。因为在后殖民时期,白人对南非的统治日趋衰落,有色人种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并进行反抗。父亲强占了佣工亨德里克的妻子,亨德里克只能借酒消愁,但玛格达是一个有种族平等意识的只是女性,加上自己对亨德里克的爱慕,玛格达开枪射杀了自己的父亲。玛格达想要与亨德里克和平相处。但是对于有色人种亨德里克而言,玛格达是白人殖民者后裔,在她身上发泄仇恨就等于报复了整个白人统治阶层,亨德里克了玛格达,不是因为欲望,而是因为仇恨,因为对白人的报复。此时的白人殖民后裔对南非的控制正逐渐被,玛格达清楚这种政治潮流,因而亨德里克没有因此受到任何惩罚。相反,玛格达为了能和他们和平相处,还主动邀请亨德里克和他妻子安娜一起到屋子里居住。玛格达从可以吩咐佣工劳作的小姐变成了佣工的情妇,而且还要与佣工的妻子分享自己母亲的华丽衣服。这一身份的变化都在玛格达的成长过程中进行。

“我既不孤僻也不合群,只是混在一帮孩子堆里。我不用言语交谈,对我来说那些辞令都有些古怪。”[3]玛格达作为白人后裔,她从小有她们的语言,但也不是纯正的英语,有色人种也有自己的语言体系,虽然小时候玛格达和佣工的孩子一起生活,可他们互相听不懂彼此的语言,只能通过手势和表情的变化来摸索着互相了解。玛格达是被孤立的,她在语言上找不到归属感。“我需要的不仅仅是可以排列造型的卵石,不仅是需要清扫的房间,不仅是可以挪来挪去的家具:我需要有人可以交谈,需要兄弟、姐妹、父亲和母亲”[4]。由此可见,玛格达渴求关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她没有亲人,没有小伙伴可以倾诉,“只能把喜怒哀乐埋藏在心里,变得孤独忧郁”[5]。在身份上,她只能知道自己的祖先是欧洲白人,但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也无从追溯。在语言和身份的困惑中玛格达逐步成长。小说临近结尾处,出现了一些难以辨认的语言,这是受到解构主义影响,消弭语音中心论,同时也是玛格达语言认识的成长。文章的最后,玛格达愿意留在内陆深处过“天堂般”的生活,也是彻底接受了自己的身份。

三.在追求自由中成长

这是一部日记形式的作品,在主人公意识流式的内心独白中,尽管情节“亦真亦幻,亦虚亦实”[6],但总笼罩着一种孤独压抑的晦涩感。玛格达说“只要我成了自由的我,没有什么不可能的。”[7]玛格达本能的想要追求自由,她曾经尝试过自我挽救,即通过读书和写日记来分散注意力、缓和矛盾,但是失败了,因为她还是听不懂亨德里克夫妻间的语言,还是无法融入的孤独者。她也想过通过婚姻救赎,她可以成为奴隶,甚至比别的女人更低声下气。但是因为种族的观念,没有人能与她结成伴侣。玛格达毫不避讳自己的,她想摆脱老处女的身份,看到父亲与人缠绵,她甚至幻想杀死他们。她嫉妒安娜嫁给亨德里克,在她看来安娜是有色人种女性,自己是白人后裔,自己应该更有优势。她压抑的使她变得偏执,她疯狂地想要与人发生关系,认为可以填补自己的空虚,因此自己就可以得到救赎。但事实是没有人能够救赎她,这样的日子使她想要在平静中死去。这救赎过程也是玛格达的心理成长过程。她看清了事实,没人能够拯救她,因此她变得疯狂了。心理层面的本我越来越外化,自我已然控制不了本我。第86小节有关于她本我和自我的讲述,这是受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3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受道德或法律约束,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代价。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奉行现实原则,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在玛格达的日记中,她对性本能的欲望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她的心理已经被折磨的扭曲了,她的本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要释放自我。但玛格达的自我是被压抑的,她屈从于父亲的意愿,如行尸走肉一般生活在孤寂之中。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总有极限,当玛格达向父亲表达自己难受时,父亲训斥了她,这激起了玛格达的反抗意识,在摇铃的时候玛格达找到了节奏的,此时她已接近疯狂,父亲暴打了她。玛格达想到自己从未感受过父爱,父亲一直当她不存在,把她当奴隶使唤,现在又对她使用暴力,加上自己喜欢的亨德里克因为被父亲强占了自己的妻子而醉酒,玛格达终于疯狂了,她拿枪射杀了自己的父亲,这不仅解救了自己,也解救了亨德里克夫妇。这是玛格达试图打破孤独寂寞的成长环境所采取的极端行动。掩埋父亲后,玛格达感到了无比的轻松,因为玛格达的心境发生了变化。之后也与亨德里克夫妻过了一段和谐的日子。劳动让她和亨德里克联系在一起,玛格达也试着与安娜谈心,这样看来,玛格达确实走出困境,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四.结语

在亨德里克带着妻子逃离此地之后,玛格达陷入了彻底的沉寂。在这南非内陆,一望无际的干旱沙漠地带,“粗犷,单调,荒凉,偶见的枯草、歪树,瘦骨嶙峋的绵羊和在烈日下耸拉着脑袋的毛驴,就是这里仅有的生命迹象”[8],没有人与她说话,她也很少能听到对话,夏去冬来,时间匆匆,她也不知道经历了几个春秋。玛格达是一个有知识的女性,她有复杂的精神活动,但她最终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的疯老太婆。小孩子不敢与她讲话,觉得她是一个可怕的巫婆。玛格达也曾忏悔,她想象推父亲去晒太阳,想象自己挨着父亲坐在游廊上看外面的世界,彼此交谈过去和未来。但父亲已经被自己杀死了,这只能是自己复杂心理下偶尔的幻想。玛格达最终说自己已经邪恶入骨,她不祈求别人原谅她的过失,就让自己在这野蛮之地过着“天堂般的生活”[9]。玛格达认为她已经原原本本地讲述了自己的生活,她可以感到安慰,她的内心已经成长到可以把这野蛮的边陲活成一个回响着赞美诗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吴敏.女性的在场声音的消抹――库切小说《内陆深处》解读[J].重庆与世界,2011,(05):69-71.

[2]《内陆深处》【南非】J.M.库切著,文敏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P4.1

[3]《内陆深处》【南非】J.M.库切著,文敏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P10.

[4]《内陆深处》【南非】J.M.库切著,文敏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P179.1

[5]王敏.库切小说的孤独主题及其精神来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6]张孟秋.库切小说《内陆深处》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1

[7]《内陆深处》【南非】J.M.库切著,文敏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P11.

[8]何菲.人类无可逃避的孤独――试析库切小说中的孤独意识[J].皖西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