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

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精选(九篇)

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

第1篇: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女学生;生殖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2

目前有许多报道表明,乳腺疾病、妇科感染性疾病、妇科肿瘤等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但是,对于女性生殖健康状况,社会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已婚妇女身上而忽略了女学生生殖健康方面的情况,妇女研究没有将女学生研究纳入视野,青少年研究大多又是不分性别的,而女学生既是青少年又是女性,承受着双重的压力,通过调查了解松岗街道某中学女生生殖健康状况,为今后加强女生生殖健康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分层与整群相结合抽取松岗街道某中学(高中部和初中部)726名在校女生。

1.2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1.2.1 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月经初潮年龄、月经情况、痛经史、妇科病史、生殖保健行为和生殖卫生知识等方面, 痛经、妇科疾患等诊断标准主要参考苏应宽等主编的《新编实用妇科学》[1]。在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并根据预调查对象反映的意见,对调查表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调整。

1.2.2 资料收集方法采用现状调查方法,分层与整群相结合抽取调查对象,对调查员现场发放问卷,学生匿名独立答题,答题完毕立即由调查员收回。

1.2.3 统计学方法该研究采用Excel建库,再利用SAS8.0 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百分比构成、均数、t检验、χ2检验等数据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在726份问卷中,实际有效问卷644份,有效率为90%。644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1.04岁。调查对象中高年级243人(37.73%),低年级401人(62.27%);生源地为城镇340人(54.66%),农村282人(45.34%)。

2.2生殖健康状况

2.2.1 初潮年龄644名女学生的平均初潮年龄为(12.438 ±0.102)岁,生源地为城镇的女生平均初潮年龄为(12.155±0.162)岁,农村女生平均初潮年龄为(12.743±0.119)岁,不同生源地女生初潮年龄有显著性差异(t=-5.63,P

2.2.2 月经及妇科病情况644名女生的月经周期的正常率为81.34%,经期持续天数的正常率为90.37%,经血量的正常率为83.51%,月经不调患病率较高,为51.79%。

2.2.3 痛经发生情况在644名女生中,447人有痛经史,发生率为69.41%,其中城镇生源痛经的发生率为71.18%,农村生源痛经的发生率为60.71%,不同生源地的女生发生痛经情况有显著性差异(χ2=7.5390,P

2.3生殖健康知识程度

644名女生生殖健康知识问卷得分为(0.00~6.00)分,平均为(3.06±0.09)分,其中低于平均分的占55.90%。不同年级间得分具体情况见表3。

2.4生殖保健行为情况

644名女生生殖健康行为问卷得分为(0.00~6.00)分,平均为(2.94±0.10)分,其中低于平均分的占34.90%。不同年级间得分具体情况见表4。

2.5生殖健康知识与保健行为相关关系

经直线相关分析,松岗街道某中学女生生殖健康知识与保健行为总得分相关系数r=0.066,P>0.05,两者之间无相关性。

3 讨论

3.1 生殖健康情况

本次调查松岗街道某中学女生平均初潮年龄为(12.438 ±0.102)岁,早于广州女性12.88岁的初潮年龄[2],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女学生初潮年龄有显著性差异(t=-5.63,P

痛经的发生机制与月经时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PG)有关,已被证实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尤其PGF2和PGE2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且内膜中PG浓度越高,痛经越严重[4]。本次调查的痛经发生率为69.41%,痛经的发生率较高,而不同生源地的女生痛经发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χ2=7.5390,P

本次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妇科月经不调患病率(51.79%)高于禹龙香报道30.45%[5]的月经不调患病率,表明妇科疾病已经年轻化,预防胜于治疗,重视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生殖健康行为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3.2 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从调查中发现644名女生生殖健康知识问卷平均得分为(3.06±0.09)分,其中低于平均分的占55.90%,说明女中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是不容乐观的,而高年级得分明显优于低年级,说明教育对生殖健康认识可起到促进作用。

从生殖保健知识问卷正确应答率的情况来看,“真菌性阴道炎的诱因”和“真菌性阴道炎的预防”两题正确率极低,正确率分别只有2.83%和9.54%,“排卵期”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答对率均不理想,分别只有52.3%和46.11%,说明调查对象对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认知较差,对女性正常的生理情况了解也不多,提示生殖健康知识有待加强。

3.3 生殖保健行为情况

644名女生生殖保健行为问卷得分为(0.00~6.00)分,平均为(2.94±0.10)分,其中低于平均分的占34.90%,得分值显示高年级女生生殖保健行为正确性比低年级女生好,被调查女生的生殖保健现况符合生殖健康保健行为的百分率较低,这可能是妇科病走进中学的原因之一。

由生殖保健行为正确性得分看,仅有8.67%的女生有消毒贴身衣物的习惯,15.04%的女生有自检的习惯,只有28.85%的女生懂得护理液的合理使用,女性平时的保健行为有利于预防生殖道和乳腺疾病,有利于女性保健,上述几项行为的正确率偏低,说明宣传女性生殖健康知识的工作刻不容缓。

3.4 生殖健康知识与保健行为的相关性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分值与保健行为分值不存在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调查对象虽然掌握了生殖健康知识,但保健行为并未随之转变。换言之,不能仅从提高女生生殖健康知识角度来提高保健行为,对女生健康教育应更趋全面,并从根本上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保健行为。

综上所述,调查对象的生殖保健知识水平和生殖保健行为的正确性均偏低,这是影响女生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应该是今后的重点,而研究指出,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和生殖健康的行为没有关联性,可以看出,单纯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用于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

[参考文献]

[1]苏应宽,徐增祥,江森.新编实用妇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83.

[2]麦明章.广州城乡男生首次遗精和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研究[J].中国校医,1998,12(3):229-231.

[3]张勋,王西林,王根明,等.都匀地区女学生月经初潮年龄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5,16(2):97.

[4]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0-381.

[5]禹龙香.某大学女生月经情况和常见妇科病的问卷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1):79-80.

第2篇: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数量日益增多。流动人口不但规模庞大,而且渐渐成为常住人口。据统计,目前在1.8亿的流动人口中,90%以上是进城农民工。这种流动人口“家庭化”的现象,使得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制定的《 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这从政策上解决了农民工子女求学的难题,但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仍然突出。毋庸置疑,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将来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目前对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比较多,但大多停留在就学的基本状况和人口特征等表象方面,而对他们在生活和学习的心理状况的关注和研究则很少,而这些正是农民工子女问题研究的薄弱之处。

二、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状况的研究成果

根据笔者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我国国内最早涉及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章是胡进的《 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 》,他首先调查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接着进行实地干预,并以实例的方式介绍了他的个体干预和集体干预。[1]

1.不同区域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调查

如李雅儒关于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进城农民工子女从暂居趋向久居京城;最满意所在学校的教学水平,最不满意学校的硬件设施;最希望就读北京市的公立学校,但不愿意让北京孩子知道自己的流动人口身份。现状令人堪忧,歧视给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心理带来伤害;“流动儿童”中的心理扭曲现象将伤及个人和社会的未来。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对条件较好的打工子弟学校尽快给予合法身份;以宽广的胸襟接纳和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关心和培训打工子弟学校教师。[2] 再如,陶红梅、许燕等关于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3]

2.不同年级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调查

孙维平等关于重庆市某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上存在学习焦虑、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心理与行为问题;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与孤独感、自卑与敏感等心理问题。根据相关教育理论,结合观察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4] 张清霞、王赛男等为更好地了解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调查法对流动人口子女较集中的某初级中学的257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验。测验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子女在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及恐怖倾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和过敏倾向上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流动人口子女,尤其是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方面;女生在恐怖倾向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期望与是否流动人口子女无显著交互作用。[5] 陶红梅等对北京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与公立学校学生做了相应的比较。结果发现: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中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情绪不平衡、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与公立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打工子弟心理健康水平较不理想,且不及公立学校初中生,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6]

3.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根源分析

甘柏花从三个方面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一,家庭因素。流动人口家庭生活的不稳定性往往使其子女的学习出现断层,导致学习跟不上,影响其学习兴趣。另外,流动人口自身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收入微薄、生存环境差、生活质量低,致使他们难以给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大部分流动人口终日忙于生计,与孩子缺乏必要的沟通,对孩子往往疏于管教或进行简单粗暴的管教。第二,学校因素。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当地的公办学校后,往往也不能得到同等的对待,与同龄的城市孩子之间,流动人口子女客观地存在着一条无形的、难以逾越的心理鸿沟。第三,社会因素。由于他们的父母没有城市户籍,依然被城市居民看做是“外来人口”,视作“乡下人”,因此作为“乡下人”的后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自然也就得不到城市社会的公平教育机会。[7] 再如,欧阳岚的学龄前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8]

4.进城农民工子女人格健康发展

杨文娟通过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子女人格有其独特性,与一般的学生相比显示出了独立、灵活、创新、合作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有关,而在学校教育中尤其受到社会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学校应当重视这些因素的作用,在少先队活动中磨练与培养,促进流动人口子女人格特征的显现和个性的张扬。[9] 梁晓燕、章竞思从环境变迁过程中流动人口的群体特点、家庭的亲子交往、学校教育等因素对进城农民工子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进城农民工子女人格健康发展的对策,包括转变观念,建立富有弹性和面对现实的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建立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模式”,为流动人口子女人格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10]

5.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

顾唯页认为应从政府、社会、家长和学校四个方面采取措施解决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政府制定相应法规保障流动儿童在教育等各方面的权利。应杜绝社会歧视现象,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父母应提高自身素质及加强与儿童的交流,为流动儿童创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作为社会的窗口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通过二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11] 武春玲等为使农民工子女真正享受到总理提出的“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基本权利,认为这需要全社会从制度完善、政策落实和人文环境方面加以改善。[12]

三、局限性及思考

关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分析和透视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的状况和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这些研究为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流动儿童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平台,为各级政府制定调整相关规定提供了依据,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创新思路,更加深入地开展研究。

1.已有研究大都调查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的问题

生活的重压,学业的挫折,不公平的待遇,进城农民工子女感觉到与城市孩子的明显差别,而这种差别又难以逾越,他们的内心自然产生强烈的不平等感,这就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行为发生了缺陷和偏差。当前,需要研究和探讨的是如何具体地对进城农民工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其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上。

2.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大都集中在宏观层面

对于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学术界大都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这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就微观方面如怎样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如何促使城市学生与进城农民工子女之间的交流,消除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自卑心理等,这些都是具体操作上需要仔细探讨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精心设计心理健康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教育工作应侧重看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给他们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方法。另外,根据地方实际,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成立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疏导的专门工作班子,并由职能部门具体指导落实。学校可以根据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社区环境等差异,相应建立专门的组织,并明确专人负责,专题做好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疏导工作。

3.很少做支持农民工子弟学校并使农民工子弟学校更好地发展的研究

从有孤独感的测量结果表明,就读于流动儿童学校的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要好于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心理状况。这是因为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在流动儿童学校中是最为自然的,最符合他们自身的生活环境与心理成长的需要,他们不会因为受歧视、忽略而形成自我封闭的孤独情绪。[13]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流动儿童在公立学校上学并不是在城市中最佳的学习环境,尽管公立学校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如合格的教师、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良好的学习条件,可以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

4.已有的研究多从学校、家庭的角度展开,而以社区为重点的心理教育网络较少

社区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因而学校要主动争取共青团组织、妇联组织、文明办公室、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积极做好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构建以社区为重点的心理教育网络。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注:本文系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8BSHO26。

参考文献:

[1]胡进.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

[2]李雅儒.“同在蓝天下 共同成长进步”――应重视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Z1).

[3][6]陶红梅,许燕,张小方,顾莉莉,洪金侠.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9).

[4]孙维平,胡韬,郭跃勤,周林海.重庆市某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1).

[5]张清霞,王赛男,王倩倩,高峰强.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7]甘柏花.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心理问题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06(3).

[8]欧阳岚.学龄前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8(1).

[9]杨文娟.流动人口子女人格特征探微[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4).

[10]梁晓燕,章竞思.流动人口子女人格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0).

[11]顾唯页.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J].教育研究,2006(11).

第3篇: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妇女病;普查普治;患病率

妇女肩负培养后代、社会工作等责任,生殖健康问题与人口、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行为的改变,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妇科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我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会及国际妇女儿童基金会等组织密切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妇幼工作的发展,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妇女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2012年共对6788例女职工进行了妇女病的普查普治,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3~12月期间,对章丘市机关、厂矿、医院、学校等部分单位的6788名女职工进行了妇女病普查,年龄范围为23~60岁。

1.2 方法 由专人按照统一标准填写查体表格,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按统一查体要求进行检查,查体项目包括:妇科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乳腺触诊及红外线扫描、盆腔超声。

1.3 诊断标准 妇科疾病检查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1],乳腺疾病检查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2]进行检查。

1.4 统计分析 采用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次共普查6788人,其中患病人数4274人,患病率为62.97%。由于有的1人患多种疾病,实际患病为8158人次,有1370人同时患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乳腺癌3例。针对所检疾病均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治疗及保健指导。检出疾病病因分类及顺位见下表。

3 讨论

本次对6788名女职工的普查可看出,乳腺疾病患病率居首位(56.78%)。其中以乳腺增生为主,其次是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确诊乳腺癌3例,占0.04%,由此可见,乳腺疾病已成为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首要疾病,目前妇女乳腺疾病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3]。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会经常受到月经、妊娠、分娩、产褥期、更年期等的影响,加上职业妇女身兼家庭、社会双重角色,而社会竞争的加剧给职业妇女带来了巨大精神压力和心理冲击,容易产生不愉快甚至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最终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引发乳腺增生症等乳腺疾病,大大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如果我们在职业妇女中做到提倡母乳喂养、控制肥胖、改善睡眠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等健康干预措施,是可以减低职业妇女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4-5]。另外,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理论和技术指导,应提倡定期做自我检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积极缓解精神压力、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乳腺疾病[6]。

宫颈炎患病率在此次妇女病普查中居第二位(32.76%),宫颈炎症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炎症。大多为慢性宫颈炎,其中以柱状上皮异位(过去称为宫颈糜烂)为主,其次是宫颈腺囊肿、宫颈肥大和宫颈息肉,诱发因素与流产、分娩、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浸入而引起感染等有关。由于宫颈炎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分娩时或器械损伤宫颈,产后发现宫颈裂伤应及时缝合,定期做妇科检查,发现宫颈炎症要予以积极治疗。

外阴阴道炎患病率在此次妇女病普查中居第三位(10.88%),以念珠菌阴道炎为多见。由于阴道炎的发病主要与个人不良生活习惯,不洁卫生用品以及相互感染等因素有关,故平时要注意卫生,保持外的清洁和干燥,防止致病菌的侵袭,杜绝传染源,并增强体质,预防复发,注意多活动,避免久坐, 合理应用抗生素激素,平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积极治疗糖尿病、膀胱瘘、尿道瘘、肛瘘等疾病,以消除刺激物的来源。

子宫肌瘤患病率在此次妇女病普查中居第四位(13.88%),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等情况全面考虑。手术适应症:①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②严重腹痛、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③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④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者;⑤肌瘤生长较快,怀疑有恶变。无症状肌瘤一般不需治疗,特别是近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或逐渐消失。每3~6个月随访一次。

卵巢肿瘤患病率在此次妇女病普查中居第五位(3.74%),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手段,卵巢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和健的主要肿瘤。卵巢增大或卵巢囊肿有下列指征者,应及早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①卵巢实性肿块;②卵巢囊肿直径>8cm;③青春期前和绝经后期;④生育年龄正在口服避孕药;⑤囊肿持续存在超过2个月。应严密随访乳癌和胃肠癌患者确定有无卵巢转移癌。提倡高蛋白、富含维生素A、避免高胆固醇饮食,高危妇女科口服避孕药预防。

4 建议

根据此次查体情况,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4.1 重视妇女病普查的重要性 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维护和促进妇女健康的重要环节,是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监督各单位负责人贯彻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方针,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保护女职工的各项政策和法规。

4.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 应加强对妇女常见病,特别是乳腺病、宫颈炎 、阴道炎等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广乳腺的自我检查法,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并定期复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查体,以更全面地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2-288

[2]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4-308

[3] Ibitoye B. O., Adetiloye V. A., et al. The appearances of benign breast diseases on ultrasound[J]. Niger J Med,15(4):421-426

[4] 罗亚莉.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7):27

第4篇: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

闺中密友私房话

小蕾和小雪是闺中密友。两人有很多共同爱好――就连洗液,她们也都用“肤阴洁”复方黄松洗液。不知不觉中,她们已经用了5年的“肤阴洁”。

这天,她们突然间聊起为什么多年来都是用“肤阴洁”的原因。

小蕾说:“我在报纸上看到文章说,肤阴洁的药材都是植物药,而且是广西六万大山腹地大容山的野生植物药――这里的植物药与众不同哦。”

小雪点点头:“我去过那边旅游,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对了,我还听导游说过六万大山,说那里遍布奇花异草、珍稀植物,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

小蕾说:“而且肤阴洁的很多植物药就只有大容山才有,其他地方都没有。”

小雪说:“对,我也看过这样的文章,文章还说肤阴洁不是用传统的中药熬制法制造的,而是用植物精油提取法制成的,这样精制而成的肤阴洁散发出天然的植物芳香,颜色也是清雅的淡黄色,不是黑乎乎的。”

小营深有感触地说:“是啊是啊,我最怕看到那些黑乎平的中药了,看到那个样子我就想起小时候奶奶用药罐子熬中药的样子。”

小雪说:“所以肤阴洁洗起来很清爽,没有那种黏乎乎的感觉。”

小营惊讶:“奇怪?你怎么知道其他洗液黏乎乎的?”

小雪说:“听朋友说的呀!不过她们现在也跟着我用肤阴洁了。”说完小雪还自豪地笑了笑,因为通过她的介绍,她身边很多朋友都在用肤阴洁,她觉得特有成就感。

小蕾说:“我听一些医生说,关键是肤阴洁能够洗出平衡来。”

小雪纳闷地看着小蕾:“什么叫洗出平衡?”

小营说:“医生说我们女性下体内的菌群是保持着一定比例的,用药不当的话,有益菌和有害菌会全部被杀死。这种微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就很麻烦了。”

小雪追问:“怎么个麻烦法?”

小蕾说:“医生说就会越洗越痒,越洗越脏。”

小雪吐了吐舌头:“哇噻!好恐怖哦!”

小蕾笑笑:“医生说肤阴洁能够有针对性的杀灭和保留细菌,维系着微生态平衡,呵护我们女性的抗菌屏障,所以才健康。”

小雪说:“想不到肤阴洁有这么多好处。”

小蕾说:“呵呵,所以这就是我们五年来一直都用肤阴洁的理由呀!”

小雪说:“其实,只要是用过肤阴洁的人都知道,用肤阴洁的理由真是太多了。”

小营不作答,而是哼起了歌:“如果你真的需要什么理由,一万个够不够……”女人身体如跷跷板,谁来帮她护平衡?

现代女性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女人更懂得呵护自己的健康,使用妇科洗液已成为现代女性呵护健康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女性在选用妇科洗液的时候却遇到这样的烦恼:越洗越不舒服,炎症反反复复地出现,甚至出现干燥、灼烧的感觉――这是为何?

女性出现这样的烦恼,究其原因,是女人身体内的酸碱失衡所致,因为酸碱平衡是女人体内一个天然的“跷跷板”。现代医学观点普遍认为:妇科疾病由阴道菌群失调,酸碱平衡被破坏所致。因为女性阴道是一个呈弱酸性的微生态环境,寄生着种类不同的细菌,既有致病菌,也有有益菌。女性在健康的情况下,有益菌占绝对数量优势,与有害菌处于微生态的菌群平衡状态。而一旦酸碱平衡遭到破坏,菌群平衡就会失调,阴道的自洁功能和抗菌能力就会下降,有害细菌便会大量繁殖,挤占在阴道粘膜和宫颈口上,造成阴道、宫颈等部位感染,从而引发各种妇科疾病。女性体内的这种微生态环境,说得形象一点,就像一个跷跷板,只有处于平衡状态才能稳定。

妇科医学专家认为:如何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又将有益菌保留下来,维持女性酸碱平衡,才是呵护女性健康的关键。然而现在市场上的妇科洗液品种繁多,其中不乏会破坏女性酸碱平衡的抗生素类药物或含抗生素的药物,而使用这些药物也是很多女性洗后不健康的问题关键。

为了维护女性身体内天然“跷跷板”的平衡,广西源安堂药业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和努力。该公司推出的妇科良药――“肤阴洁”复方黄松洗液,已经畅销全国市场15年之久,是“中国驰名商标”产品,并连续4年被评为“店员推荐率最高品牌”,受到广大女性的青睐。肤阴洁独特的配方和确切疗效,更懂得呵护女性弱酸屏障,维护健康平衡。

第5篇: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

摘 要 本文以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资料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该校2009级学生三年的身体形态测试结果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身体形态水平在身高变化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男生体重上升速度大于女生,BMI评价结果男女生均在正常范围内。

关键词 新乡学院 学生 身体形态状况 调查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国民体质健康状况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1]。掌握它的变化趋势和特点,有利于我们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特别是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提出更多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2]。本文以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身体形态的跟踪调查研究,从体质健康的一个最基本分支入手对新乡地区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新乡学院2009级为研究对象,大一阶段男生2679名、女生5139名,大二阶段男生2620名、女生4880名,大三阶段男生1682名、女生4328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翻阅有关报刊书籍,网上查询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或者相近的文章,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资料访谈调查法:与学校负责测试数据的专职教师联系,调取与测试相关项目相关的数据。

3.数理统计法:原数据由Microsoft Excel储存,数据由Spss13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完成,采用均数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4.逻辑分析法:对于少数身体形态测试项目变化的无规律性或数据严重失真等导致的处理结果无统计学追踪研究意义的数据,进行筛除。

二、结果与分析

(一)2009级学生三年身高、体重、BMI变化情况见(表1)

(二)2009级学生三年身高、体重、BMI变化情况分析

身高体重是最直白的反映身体形态的指标,体重指数是身高(m)与体重(kg)平方的比值BMI,是评价大学生形态发育水平、身体匀称程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标[3]。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身高、体重的测试结果呈正态分布,BMI平均值全部在标准范围18.5-23.9之内。男生从入校的61.96KG的平均体重上升到了大三的63.49KG,身高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无统计学研究意义;女生体重整体呈下降趋势,身高同样没有明显变化规律;BMI平均值男生呈上升趋势,女生呈下降趋势,但幅度都不明显;标准体重比率都在40%以上,大一入校女生标准体重超过一半,比率为所有调查年份之首。

三、结论与建议

从数据的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国内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水平并未出现下降趋势。2009级学生整体身体形态状况处在标准范围以内,随着在校时间的增加,男女生BMI变化情况出现差异,这主要与男生体重呈现增长、女生体重呈现下降趋势有关,结合标准体重变化规律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大三年级体育课的取消,实习阶段的开始,很多男生都出现了体重上升的情况,BMI的参考值中身高在这个阶段并未出现等比例变化,所以BMI呈现上升趋势;大学阶段女生一味追求以瘦为美[4],饮食的控制使其体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身高变化不大,所以BMI呈现下降趋势。男女生分别出现的上升或下降趋势都是BMI偏离中间稳定值的一个信号,从标准体重的比率的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印证这个偏离趋势的出现。要充分认识到这个信号给我们带来的警示,增加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和健康观的培养,是我们防止偏离继续扩大的首要任务。

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中最基本的身体形态方面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既要从学校着手,让领导层决策层认识到学生营养,体育场馆建设,体育教学投入,健康教育等等的重要性,又要发挥体育教师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健康观和终身体育的意识[5]。

基金项目:论文为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部分成果。项目名称:河南省全民健身现状调查及多元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项证书:豫科软(2012)024号,2012年3月7号。立项时间:2011年3月。项目编号:112400450054。

参考文献:

[1] 卢志勇,袁小武.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原因的初探[J].宜春学院学报.2006.28(2):134-136.

[2] 谭作军.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问题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2011.28(5):461-463.

[3] 陈兴飚,张欣,张霈.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7):944-945.

第6篇: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妇科疾病;健康教育;认知程度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57-02

妇科疾患包括性传播、内源性菌群失调和医源性感染等多种疾病[1],不仅是育龄妇女常见病,还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对妇女身心,甚至新生儿均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妇科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是妇幼健康的重要保障。相关资料显示,妇女对妇科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与其预防、控制疾病的主动性高度相关。本研究调研了本地区1000名育龄妇女对妇科保健知识的认知度,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控制妇科疾患中起到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地区1000名育龄妇女,排除患有器质性病变、精神障碍、除生殖系统以外的传染病患者。年龄17~49岁,平均年龄29.89±8.57岁,其中大专以上(含大专)332人,占33.2%;初中以上(含中专)346人,占34.6%;初中以下(含文盲)322人,占32.2%。公务员、教师209人,占20.9%,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工人192人,占19.2%,其中38人文化处于初中以下;学生288人,占28.8%.全部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农民311人,占31.1%,其中284人文化处于初中以下,占91.32%。

1.2研究方法:制定统一调查问卷和疾病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问卷调查员、妇科主治医师、实验室检验医师进行询问、检查并填写问卷和表格。调查时间段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

1.3妇科疾患标准:以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中设定的妇科疾病诊断标准作为本次调研的疾病诊断标准。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间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不同文化组别生殖系统累计患病率比对:对不同文化组别生殖系统累计患病率比对(n/%)。结果显示:a、b经比对p

2.2不同文化组别对妇科保健知识认知程度比对:对不同文化组别对妇科保健知识认知程度比对(n/%)结果显示:a、b经比对p

2.3不同文化组别早期就医率比对:对不同文化组别就医率比对(n/%)结果显示:a、b经比对p

3讨论

妇科疾病患病率极高,且部分患者会出现早期无症状表现,这就造成不及时就诊、不合理治疗的比例愈来愈高,致使患者病情无节制发展,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反复发作[2],给育龄妇女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结合妇科检查、实验室诊断调研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地区育龄妇女对妇科保健知识的认知度,从数据上可看出,文化层次与人群对妇科保健知识作用的认同率密切相关,且呈递进关系,即文化层次越高,对妇科保健知识作用的认同越高,患病率亦越低。这与陈少凡[3]等人研究结果相符合,说明掌握妇科保健知识可降低妇科常见疾病的发生率。

笔者认为,上述结果可以明确,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与患者对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息息相关。开展科学性妇科保健知识教育对预防和控制妇科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事实上,健康教育不仅是妇科临床科室护理的重要干预措施,也是社区、基层卫生机构计划生育重要的工作内容。早期妇科疾病症状不明显,但发展迅速,危害性极大。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循循渐进的指导,使育龄妇女逐步掌握妇科保健知识,自我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笔者认为,妇科疾病种类繁多,健康教育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定期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要浅显易懂,生动形象。(2)发放宣传手册,定期就相关内容进行适度抽查。(3)充分利用视觉教具、互联网进行互动,解答疑难问题。(4)建立翔实的地区妇科流行病学统计资料,对重点对象进行重点帮扶。值得注意的是,从本研究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妇女文化层次较低,初中以下文化者占到了91.32%,因此,基层妇科健康教育应该将重心放于农村,同时还要关注到,由于文化较低的缘故,农村妇女可能在参加教育培训上存在被动性,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健康教育者应更加耐心、更加注重技巧和反复宣教,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育结果。

总之,健康教育是基层护理人员一项长期性工作,我们应该认识到,指导妇女及时发现和诊疗疾病,改善错误的不求医、推迟求医的行为,将是一种有效提高育龄妇女健康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Gerrmain A, Holmes K K, Piot P·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 NewYork and London: Plen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2, 1-55

[2]张法文.性病与妇女生殖健康[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9, 25(6):350-35

第7篇: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社区;健康保健;调查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91-02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程度,而健康保健和生命质量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社区健康教育是利用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并改变存在健康隐患的不良生活方式,使居民掌握相关健康知识的水平得到提高。在此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妇女的保健工作也愈加重要,现调查社区妇女健康保键的需求情况及探讨相应的保健对策,对我院辖区范围内社区妇女689名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应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我院辖区范围内的妇女689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器妇女73名,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5.39±4.24)岁,更年期妇女136名,年龄41~60岁,平均年龄(52.68±5.79)岁,已婚育龄妇女310名,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3.16±5.28)岁,青春期未婚妇女170名,年龄15~18岁,平均年龄(17.23±1.08)岁。

1.2方法

自制调查表格,并对各个时期的妇女的保健需求情况、已有的保健服务项目、掌握健康知识的水平等情况进行调查,汇总调查结果。

2 结果

2.1更年期妇女保健需求

妇女病检查并治疗的妇女69名,占比为50.74%,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的妇女63名,占比为46.32%,希望掌握更年期卫生知识的妇女81名,占比为59.56%。

2.2育龄期妇女保健需求

更年期育龄期妇女希望掌握更年期保健知识,新婚育龄期妇女希望掌握避孕、优生优育、生殖道感染等疾病知识。计划生育指导136名,占比为43.87%,母婴保健指导208名,占比为67.10%,妊娠期保健指导221名,占比为71.29%,产前检查273名,占比为88.06%,保健指导203名,占比为65.48%,分娩时家人陪伴265名,占比为85.48%,产后母婴同室252名,占比为81.29%。

2.3青春期女性保健需求

大部分青春期女性希望掌握月经来潮、经期保健、经期卫生、女性生理解剖知识。掌握月经来潮相关知识的女性152名,占比为,经期相关的健康知识133名,占比为,生理卫生知识117名,占比为。

3 讨论

3.1社区服务中心是开展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阵地

社区妇女保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区妇女的身体健康,并以妇女身体保健为中心,以防治结合的手段开展的各项工作[1]。社区妇女保健中心是以基层妇女为重点服务对象,围绕妇女的生殖健康开展各项工作的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全面检查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建立健康档案,且设置联系服务卡,将各项服务落实到具体个人[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更年期、哺乳期、产褥期、孕期、经期等方面的保健工作[3]。

3.2经期的健康保健

女性处于围经期状态时,妇女身体内分泌物质水平不稳定,机体代谢功能减弱,各个器官的功能减弱,对此,女性应充分认识经期以及经期前后的相关卫生知识,并做好心理准备[4]。合理饮食是保证机体拥有充足营养物质的重要途径,科学的饮食有利于预防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类疾病的发生。女性处于围经期时,应注意食用低脂肪、低热量的物质,并注意多食用含钙量较高的食物,且不可过多饮用咖啡,不可吸烟、饮酒,同时,要重视外的洁净,坚持每天换内裤。保持身体体力与脑力达到协调状态有利于疲劳的消除,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是获取健康身体的重要方式[5]。因此,妇女可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坚持每天运动半小时,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睡眠充足,进而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妇女处于绝经期或接近绝经期时,身体会逐渐衰老,再加上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妇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进而促使身体功能紊乱而引发疾病。因此,妇女应当正视事实,积极学习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并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3青春期女性的健康保健

青春期是女性成熟的过渡阶段,女性处于该时期时,其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而其心理、生理、行为等方面均出现较大的改变。女性处于该时期时,身体处于快速成长发育时期,其中枢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均快速发育,从而出现排卵等情况。女性的第二性征逐渐开始发育,如、等。不仅如此,女性的精神状况也出现较大的变化,其独立性逐渐增强,且抽象思维、社会交往等方面均发生改变。青春期的痛经、月经不调、自卑、厌学、性早熟等生理或心理状况均会引发较多的问题,因此,社区服务中心应加强青春期女性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保证青春期女性处于身心健康的状态。

3.4更年期妇女的健康保健

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应加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保健工作,向该时期的妇女讲解相关个生理知识,消除其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帮助妇女该病负面的心理状态,树立保证健康的信心。女性的更年期通常早于男性,处于该时期女性的腺体分泌物的量较少,阴道发干,不利于性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更年期女性可到妇科门诊应用剂,以减轻不适症状。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应鼓励更年期女性积极面对生活,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这一变化过程,使更年期女性保持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曹兰萍.社区妇女健康保键的需求调查及对策研究[J].当代医学,2011,25(02):155-157.

[2]荆玉霞,杜雪平,孙艳格,等.北京月坛社区妇女保健需求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020(03):268-270.

[3]张巍,刘媛,刘贤英,等.围绝经期妇女健康及社区妇女保健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3(31):5008-5011.

第8篇: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

妇女健康讲座主持词

为使我院广大女生更加深刻了解女性生理健康相关知识,关注自身健康。以此增加女生们的和关爱意识。让女大学生珍惜健康、珍惜生命、女性健康讲座简报女性生理健康知识 主持词女性健康讲座简报积极创造和-谐、美好的幸福人生。女性生理健康知识 主持词女性健康讲座简报或者为提高我校女大学生的生理卫生健康水平,想一直穿性感美丽的裙装?美国医学专家将牛油果、香蕉中的脂肪酸称为优质脂肪酸,它不但不会让你发胖,《黄帝内经》中有胃不合则卧不安的说法,如果晚餐选择不对,你很可能在漫漫长夜辗转反侧!而洋葱气味辛辣,属胀气食物,如果在晚餐中吃太多洋葱,你很容易感到腹部胀气,从而导致睡眠质量降低!还能有效提高体表温度,即使在偶尔刮风的夜晚,你一样能穿抢眼的连衣裙!让每位女生都能正确了解自己的生理特点,更好地爱护身体,健康成长。我院特别邀请了专业的妇幼医院的医生

2.各位女性朋友们,大家好!

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为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关爱女性健康,提高女性养生保健意识,提升女性魅力指数,学校特举办以美丽人生为主题的女性养生保健讲座。

每一位女性朋友都有着自己的愿望,但我相信,大家都有着共同的愿望:希望自己健康美丽,拥有幸福人生。人生有很多要素,但是在各个要素当中,健康最重要,健康是人最重要的财富,健康是一,其他都是后面的零,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有了健康才有希望。

我们在座教师多数都是三四十岁,正是人生中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期,有句话说:父母健康是儿女的福气。同样,我们可以说,儿女健康也是父母的愿望,而我们健康,则是我们父母的愿望,儿女的福气,因此,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保证我们自己的健康。

对待健康有四种态度:

第一种:投资健康的,是聪明人;

第二种:储蓄健康的,是明白人;

第三种:淡视健康的,是普通人;

第四种:透支健康的,是糊涂人。

因此,健康观念很重要。我们现在大多数病,7%以上并不是细菌、病毒造成的,是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造成的。

今天,我们特意请来了薛芬老师为我们进行以美丽人生为主题的女性养生保健讲座,

薛芬老师(毕业于中华女子学院,教育系本科,从事校外教育23年。) 是我们的教育同行,薛老师长期致力于研究《黄帝内经》及中国传统养生学里的养生保健方法,多次举办养生保健美容的专题讲座。在刊物上多次发表有关养生杂谈等文章。通过接触,我眼里的薛老师做事认真,做人低调。她认为:懂得关注自己内心需求、关注身心健康的女性才是智慧的、从容的!

如果你想拥有美丽、健康的人生吗,想做幸福的女人,想展示时代女性的风采,就认真倾听薛老师的传授吧!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薛老师为我们做精彩的分享!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薛老师为我们所做的精彩分享!

讲座内容:

1、健康生活理念,包括一误区常识之类;

2、美的仪态登记表怎样形成,包括形体的修正简单的美容方法;

3、结合老师这个职业及女性身体情况学做几个简单有效的瑜珈动作。

薛老师传授的方法简单效率高,重在预防花钱少。健康不可能购买,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平常细心呵护,经常日积月累。女性,爱家,爱家人,爱生活,就要关爱自己,要保重自己,生活方式调整好,按薛老师讲的内容坚持去做,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拥有美丽人生!

第9篇: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MSSMHS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a)-133-02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独生子女已逐渐成为城市年轻一代的主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往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存在不同的观点,早期研究虽然没有直接指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但研究得到的主要是负面结论。近期有研究认为,两者并不存在差异。实际上,独生子女是一个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特征的整体概念,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随着年龄和社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1]。高中阶段是人生的转折时期,对这一阶段独生子女心理特点研究不多,高中阶段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否有别,我们就此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佛山二中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学生,共1 859人,男生873人,女生986人,独生子女820人,非独生子女1 039人,年龄15~18岁。

1.2 测量工具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是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较适合我国国情,是评价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工具[2]。它由10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强迫症状(不能自控的想法和行为,并为此烦恼)、偏执(多疑、不信任别人)、敌对(易怒、不友好)、人际关系敏感(人际交往中紧张、不自然)、抑郁(心情不佳、情绪低落)、焦虑(担心、着急)、学习压力感(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适应不良(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情绪波动性(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不服气、嫉妒)。每个项目6道题,共60道题。每道题目给出1、2、3、4、5五个等级评分,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主要评定指标有因子分、总均分和心理问题检出率,评分标准见表1(以2分作为判断心理健康是否存在问题的标准分数线)。

1.3 方法

我们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全体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定。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数据管理及分析,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总体情况比较

非独生子女得分除在敌对上稍低于独生子女外,其余各项均高于独生子女,在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这3项与独生子女存在显著性差异(P

2.2 各因子分异常(≥3)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

存在较重心理问题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数相差不多,独生子女除强迫外,其余各项均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也就是说,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出问题(表3)。

2.3 父母文化程度对子女影响的比较

独生子女的父母至少一方受过良好教育的比例远远高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而父母双方都未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非独生子女高很多,由此可以认为父母的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4)。

3 讨论

国内外对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存在不同的观点。多数美国人至今仍认为独生子女是不利的,他们认为独生子女有适应不良、自我为中心、固执等个性缺陷。与此相反,Falbo 1925~1984年发表的有关独生子女研究发现,独生子女除控制力、自主性、心理成熟等个性特点优于非独生子女外,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差异。我国独生子女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其特殊性,无论在数量、结构和成因还是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近年来国内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和个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对象的年龄、数量存在差异,所得到的结论尚不一致[1]。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又面临升学的竞争压力,也有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取向互相矛盾所带来的烦恼。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需要更多的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

本研究结果发现,高中生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优于非独生子女。他们情绪比较放松,学习和竞争的压力较小,社会适应能力较强,与张运生[3]等人报告相似,南北地域差别不大。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条件较优越,坐享家人的劳动成果,竞争意识薄弱,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独生子女团结合作意识和全局观念较强,不愿把同学视为竞争对手。在此基础上养成了独生子女豁达的人生态度,表现在其适应能力较非独生子女强,较少的抑郁心境和求全责备的要求。

虽然独生子女总的心理健康状况比非独生子女良好,但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超过了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心理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同一个人的素质发展也不均衡。有的表现为固执,自以为是,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不合群,人际关系紧张,甚至敌视周围的人。这与独生子女自幼就是家庭关爱的中心,缺乏同龄、同辈的沟通交往有关,如果引导不当,势必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横等不良性格。

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家庭有较浓的文化氛围,独生子女享受的家庭资源优于非独生子女,使得他们从小就更有优越感,其管教方式也较民主,所得到的温暖较多,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岳冬梅等[4,5]认为,不当的教养方式是子女患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优于非独生子女,但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差异比较大,发展不平衡,有问题的较非独生子女多。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对子女个性的形成有良好影响。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势利导。

[参考文献]

[1]宫志宏,汪玲.独生子女问题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6):520-521.

[2]许滋宁,朱湘竹,周雪萍,等.心理测验在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现状[J].江苏预防医学,2006,17(4):82-84.

[3]张运生,张百让,高留战,等.开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2,21(1):71-74.

[4]岳冬梅,李鸣,金魁和,等.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91-101.

[5]王相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9):535-53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