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

詹天佑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詹天佑教学设计

第1篇: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

一、趣味导读――诱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有较强的内驱力,产生自己要学的欲望。因而,每堂课伊始,我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趣味情境,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詹天佑》是以人物来命题的,所以我从题目入手,设计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许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的郑成功。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伟大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的同时,我板书课题,从而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新课。

二、人物导读,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课外资源

小语课文一般离不开人和事。为帮助理解文中人物及其事件,我引导学生每课学习前都要主动地去课外搜集相关资源,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当我出示詹天佑图片,让学生说说詹天佑的主要事迹及其背景时,学生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产生了一睹课文内容为快的迫切愿望。

三、目标导读,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为了避免学生漫无边际地去读,在课文配音朗读中,我向学生出示这样的初读要求:1.课文主要介绍了詹天佑哪些事情,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件事,并在文中作注。2.借助字、词典,教科书等读准“挠”“竣”“挟”等字音,理解“阻挠、要挟、藐视”等词在课文中的含义。这样使学生在初次阅读课文时,就扫除字词障碍,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情节,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问题导读,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把握课文重点

课文的重点小学生往往不能够准确掌握,而这些却是学生必须把握的,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有教师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课文重点时,我总是巧设问题,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体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掌握课文的中心内容及主旨。《詹天佑》这一课我紧扣课文中心句,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从哪儿可以看出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通过自主阅读,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他们很快从课文中归纳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杰出”是因为詹天佑成功修筑了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完成。“爱国”是因为他是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的情况之下出任总工程师的;是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修筑铁路的;是在帝国主义的“轻蔑”的目光中,“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用自己的杰出才能,克服了重重困难,提前修筑成功,“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五、方法导读,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突破课文难点

帮助学生突破自主学习中的难点,这也是我们教师指导的价值所在。对每一课的自主学习难点,我总是根据其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突破方法。《詹天佑》这一课第五、六自然段中,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而这正是詹天佑“杰出”才能与“爱国”精神的最有力体现。为此,我根据这两段内容特点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突破:学习第五自然段“开凿隧道”,我采用了读――说――画的方法。“读”――默读思考: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遇到哪些困难?“说”――詹天佑采用了哪两种不同的方法?“画”:画出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示意图。学习第六自然段“设计线路”:提示学生用“一读二画三演示”的方法学习。一读:通过自读,理解段的内容;二画:画出“人字形”线路图;三演示:让学生在黑板上边演示火车上山的路线,边解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六、创境导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

第2篇: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

我读了《詹天佑》这篇课文后,非常佩服詹天佑,他不是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面对。我的感受油然而生。

课文主要写了清政府要修筑京张铁路时,遭到了一些帝国主义者的百般阻挠。他们笑话中国人是肯定不行的。这时,詹天佑站了出来,他不拍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虽然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但是詹天佑带着学生和工人,在峭壁上定点,测绘。这让我感受到了詹天佑对工作很负责,一丝不苟。因为他知道只要有一个地方错了,火车就开不了了,最后还得被别人小话,所以他要自己测绘,做到零误差。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上不去,詹天佑就顺着山势,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这让我感受到詹天佑非常聪明,也看出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所以他宁可不睡觉也要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设计线路。

通过阅读课文,我知道了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像詹天佑一样积极面对。

詹天佑读书笔记300字(二)

读了《詹天佑》这篇课文,我学会了詹天佑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那种万古长青的精神,他伟大的理想不是说说而已,不仅有坚持,还有克服困难,只有这样,你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辛苦与汗水,你才能比别人超越百倍的成就。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詹天佑创新了铺设了三条铁路,工程都很艰巨,而詹天佑不怕困难,一直前进,体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人字形"线路最能突出他的大胆创新。

每每读起时,他的品质不仅使我深受感动,而且我也羞愧不已。一次,我在家里做试卷,有一题我算来算去还是疑惑不解,我正准备放弃,这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詹天佑的影子,觉得: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我只是题不会做,就要放弃。想想真是不应该。后来,我绞尽脑汁才算出来。这让我想起冰心《成功的花》中的一句话: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泉水。

詹天佑我敬佩您,您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您,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

詹天佑读书笔记300字(三)

最近,我们学习了《詹天佑》这一课。它主要讲了,詹天佑在帝国主义的嘲讽下,在巨大压力下毅然接受了任务。他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京张铁路终于修建成功了。这是我们中国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师修建的。"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可想而知詹天佑却做到了。他那一份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感到骄傲。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列子,比如:我以前和我家旁边的朋友比赛,我们比看谁先学会骑自行车。从那天起我们就开始练了,我一开始想不就是骑自行车吗,这么简单。我练了好几次,又想这也太难骑了我屁股都快摔成两半了。我就不学了。每当我回到家时,总会看到那个朋友在练习,我又想,天天这样傻练不可能会练好的。过了几天,没想到,他居然学会骑自行车了。他真厉害呀!从此,我就天天练习,练得满头大汗,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学会了!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坚持不懈是换来成功的必备之物!

詹天佑读书笔记300字(四)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铁路干线,就是京张铁路。京张铁路长2400千米,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面对外国人的嘲笑,面对修筑的困难,詹天佑却毅然接受了任务。詹天佑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勇气。他常常向农民请教;他常常和工人们一起在工地劳动;他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比计划提早两年,给祖国争了光,也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耳光。

詹天佑读书笔记300字(五)

读了《詹天佑》这篇课文,我感慨万千。我闭上眼睛,仿佛听见了第一辆火车从詹天佑修筑的京张铁路飞驰而过的"隆隆"声,仿佛看见了帝国主义者看到铁路时的惊讶表情,我为詹天佑而感到骄傲。

詹天佑是一位不怕困难、有毅力的工程师,要知道从北京到张家口修铁路谈何容易,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周密计算,不能有一点马虎。塞外经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詹天佑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到山上定点、测绘。而我呢,像温室中的小草,对待学习也就是"也许"、"大概"就算了,没有那种精益求精的毅力,那可怎么行呢?

第3篇: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

1872

在这个读图时代,有耐心一直看下去且真是觉得有些意思的,是照片了。目前能看到的詹天佑的第一张照片,出现在1872年,11岁的詹天佑考取公派出洋留学即将赴美国前所照。

一排七八个孩子,总计四排,对比度太大的黑白照片,眼鼻嘴是在脸庞上的四个投影点,只看得到眉目的一个大致,看不清神情,倒是统一的袍褂泛着扎眼的丝绸光泽。詹天佑在最后一排左起第三位,从模糊的面孔上依稀可以看得出一些这个茶商后代的憨。

出生于今天广州市荔湾区的詹天佑,是清朝首批留学幼童,父亲詹兴洪和政府签署的文件中对他的描述,翻译成白话文是:12 岁,中等个,长得圆乎乎的,还白皙。这份文件的核心点,其一是学成之日听从国家调遣不能在外逗留,二是如果有疾病天灾造成的死伤等政府概不负责。

1881

第三张照片,出现于9年之后的1881年,是一张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合影。门前的台阶上,清一色的男子依台阶成排坐,几乎是在人群的正中间,有一张东方的面孔,尽管他的面孔和目光与镜头偏离了近45度,看向照片的左侧,但依然引人留意。这是詹天佑从耶鲁毕业时的照片,这时的詹天佑20岁,留小平头,即使在照片上只露了一点点上半身,青春的气息依然自然流露。

詹天佑17岁考入耶鲁大学雪非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专业是铁路工程。那时候,铁路在这个星球上出现了刚刚50年多一点,几乎是最现代化的专业之一。在耶鲁,詹天佑连续两年数学考试第一名,获得金质奖章和优异奖学金。此外的一张照片还要说明,詹天佑不是一个书呆子,他是留学生组成的中华棒球队的成员,从照片上看,他的体魄不错,不像是凑人数的。

1881年,当清政府决定撤回全部公派驻留学生时,同期留学生中只有两人获得学位,詹天佑是其中的一位。这是一个让家人和国家都能为之骄傲的孩子。

专业不对口看来是有历史的,回国后的詹天佑在福州船政局当实习船员两年,目的是学驾船。之后詹天佑在福州船政局当英文教师,1885年又到广东博学馆当老师。这天,他和自己的同事在一个挂着“普通教育室”牌子的房子前合影,他站在一排中间,头发已经蓄起来了,带那个时候的瓜皮帽,露出剃得光光的额头,全黑的长袍马褂不能掩盖体型,反而突出了臃肿,人胖了,眼神少了锐利。

1888

1888年,詹天佑27岁了,铁路才第一次和他亲密接触――他在中国铁路公司做“帮工程司”,从事塘沽到天津铁路的铺轨。之后十多年,詹天佑一直在北方的铁路工地上,从天津一直向北到关外铁路的锦州段及营口支线。

詹天佑在关外铁路工地旁的家里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詹天佑躺在吊床上看书,夫人谭菊珍在缝衣服,拍摄那一刻,两个成年人都在忙自己的事,眼睛连抬一下都没有,只有坐在小桌前读书的儿子,目光惊奇投来。

他们的身后是有断壁残垣之感的房子,没有油漆的窗棂上的窗户纸已经撕裂,土地上的草梗和杂物,细细的树上系了绳子晾晒着被子,这应该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正午。詹天佑躺的那吊床,不过一个网两根糙糙的绳子系在树上,而这个接受过西方高等教育人的怡然神情,不是摆拍出来的。

从旧中国走来的詹天佑,一生一妻,夫妻感情笃定,在那个年代这是少有的。到了民国,“妾”和“小”这样的概念在富人家庭还是有。有故事说,谭夫人吃饭慢,理科出身的詹天佑就专为夫人设计了一套装置,用以吃饭时为饭菜保温。

1905

接着,1905年,京张铁路开始修建,詹天佑任会办兼总工程司,这是中国干线铁路建设的第一个中国总工程司。詹天佑感受到的压力是:如果我失败了,那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不幸,而是所有中国工程司和中国人的不幸。

奇怪的是这期间詹天佑的照片并不多。在不多的照片中,詹天佑爱穿白布长袍,像落寞的书生。中国的长袍和书画一直为詹天佑所喜爱,而画扇面几乎是他的最爱。这个人,做的是工科,气质和精神里还是中国传统文人式的。

但是,在京张铁路修成前一年的1908年,詹天佑坚决地送长子和次子前往美国留学。儿子出发前,全家合影,从背景看是在照相馆,所有的人都是灯光忽然亮起时的那种小小愕然与紧张。送儿子去美国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长女詹顺香裹着月牙形的小脚。

正史之外的评价是,詹天佑是一个处事灵活的人,能够化解矛盾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在修京张铁路时带了许多两广子弟到北方,直到现在,北京的铁路系统依然有这些两广子弟的后裔。

之后,詹天佑修了更多的铁路,他也得以升迁,成为邮传部二等顾问官加二品衔。中国人那时是不习惯夫妻合影的,他和夫人分别着朝服照相,从两张照片上的地毯判别,应该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照的。不惑之年的詹天佑,此时眼神反而清亮亮的。

詹天佑有八个孩子,五男三女。在所有的照片中,詹天佑笑得最灿烂的一张,是送走两个儿子去美国后,他和另六个儿女在花园里的合影。照片上的人都穿淡色的衣物,所有的人都没有笑,除了把最小的儿子詹文裕抱在怀里的詹天佑。他的笑不仅仅是灿烂,甚至是可爱和天真的那种了。

1913

第4篇: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

在真正意义的对接开始之前,一切近乎传说。美国有坚船巧计,中国有精美瓷器。

真正的了解随着海轮而来,以李鸿章的访美为一个标志,于是传教士来到中国,而留学幼童来到美国。一种崭新的处在世界前端的现代文明,激发了另一种古老的悠远民族文化的活力。

而在二次大战期间,抱着留学救国愿望的留学生纷纷去到美国,而支援中国抗战的美国顾问来到中国,在战争中,中美交流成为一种真正互动的交流,并对世界格局产生影响。

第三次从上世纪80年代后至今,则使中美交流真正成为一股热潮。处在世界两个半球上的两个疆域广表的国家,真正拥有了全方位的对接。

詹天佑:乘慢船到美利坚

李 梓

留童詹天佑开创了中国铁路史的新纪元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大言非虚,这一段响当当的话,出自詹天佑之口。

詹天佑,以筑造“人”字形铁路坡道而写进中国小学生教科书的工程师,是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生,1872年的清朝赴美留学幼童,他和他所修筑的铁路,曾深远地影响了中国。

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这话,出自曾国藩和李鸿章于1871年8月5日的奏折。按照曾李二人的规划:访选各省聪颖幼童,每年30名、四年共120名,分批搭船赴洋,在外国留学15年后,按年分批回国。“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詹天佑,就这样成为大清帝国选中的担负了重要使命的第一批官派赴美生中的一员,其年虚岁12岁。

1881年,詹天佑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学士学位,他的论文题目叫做《码头起重机的研究》。

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前学堂学习,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武”任炮手,后又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直到1888年,詹天佑进入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参与天津一唐山铁路施工,方才进入学以致用的正轨。

从此开始,詹天佑主持修筑了多条铁路,1892年,清朝修关内外铁路,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时,前后有英、日、德多国建筑商前来承包此项工程,均不能成功。最后工程交到詹天佑这里时,他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终于打桩成功,建成滦河大桥。这一成功使他声名大噪,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而他从此也能以总建筑师的身份主持修筑铁路,如京津路、萍醴路等。

1902年,詹天佑主持修筑了一条特殊的铁路。当时袁世凯为讨好那拉氏,1902年奏请修建一条皇室祭祖专用铁路(高碑店至易县)。为了不误]903年祭祖之用,工期只有6个月。尽管此路价值不大,却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詹天佑彻底抛弃了当时外国人必须在路基修成之后风干一年才可铺轨的常规,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

在1935年京张路动工之前,中国的铁路建设基本上还是列强圈地的利器,修筑铁路成为政治的砝码。当清廷要修京张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与沙俄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双方可都不伸手。这一外事纠纷反而给了詹天佑一个展现他天赋的机会。

第5篇: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

一路艰辛打拼,抵挡不住感情出轨

现年40岁的詹金佑和王友琴是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刚结婚时,詹金佑在江苏省某中学任教,王友琴在一家化工企业做财务工作。见妻子工作辛苦,还经常受老板的批评,詹金佑十分心疼,他萌生了自己创业,让妻子回家享福的打算。

在学校里工作了十几年,除了教书,詹金佑想不到其他的创业门路,他觉得还是开办一家民办中学比较有把握。有了妻子的支持,詹金佑辞职下海。然而,创建一个学校需要有校舍及首期投资,夫妻俩没有太多的积蓄,只得向一些企业家求助。为了帮助丈夫创业,王友琴辞掉工作。四处联系投资者。经过多方奔波,他们找到一位很看好教育事业的企业家,对方答应投资一千万元建造学校。

詹金佑把儿子安排到市里一个全封闭的双语小学读书,他和妻子没日没夜地忙着筹备办学。王友琴负责学校软硬件建设及学生食宿安排等经济审核工作,詹金佑则马不停蹄地往市里和省里跑。办理学校所需的各种手续。夫妻俩分头行动,有时候一个星期也见不到一面。王友琴心里很不是滋味:早知道这样操劳,还不如不辞职呢!詹金佑也有些愧疚,但他正处于创业的关键时期,也只好辛苦妻子了。

不久,詹金佑又拉来几名合伙人,学校正式建成,取名“梦超中学”。学校的体制是股份制,詹金佑担任校长兼董事长,主管人事、招生和教学,王友琴则担任副校长和副董事长,主管财务。在夫妻俩的努力下,招生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第一个学期就开了22个班级,仅学生择校交纳的费用就达到600万元。夫妇俩喜出望外,对学校的发展大有信心。

詹金佑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还要考虑到更新教学设备及后续建设。为了能拿到中考和高考的指标,他要定期地向教育部门汇报工作,有时候也得接待前来检查的各级领导。詹金佑始终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学质量是第一生命,所以必须首先提高升学率。他经常出差于北京、上海等地,进行教学交流,同时物色优秀的教师。

王友琴却认为,招生是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应该趁热建立分校,扩大招生规模。在她看来,把学校做大,以后开展工作会很方便,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就这些想法,王友琴与詹金佑进行了多次交流,但是詹金佑对王友琴的意见不以为然,王友琴也对丈夫颇有怨言。

新学期开始了,詹金佑比以前更加忙碌了,他经常出差,参加各种研讨会,陪伴和关心妻子的时间逐渐减少。王友琴主管财务工作游刃有余,空闲时间相对较多。不久,学校收回了成本,王友琴再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扩大学校的规模,寻找新的合作项目。

一次,在丈夫出差时,王友琴联系了周边几个没有生源的中专学校,他们都答应进行合作。然而,丈夫出差回来后表示不愿意合作,王友琴异常苦恼,她认为与丈夫只能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学校能有今天她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现在她好像被丈夫一脚踢开似的。由于有抵触情绪,王友琴很少再与丈夫交流沟通,两人之间的隔阂更深了。

由于工作原因,王友琴与另外一所中学的办公室主任段绍建常有交往,她把自己的苦恼倾诉给对方,段绍建则热心地给她帮忙出主意。38岁的段绍建高大英俊,机灵能干,口才很好。一年前,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与段绍建结识,多次向他表白爱慕之情,段绍建拒绝了她。女教师心生恨意,暗中向段绍建的妻子传闲话,说是段绍建风流成性,玩弄了多名女教师。段绍建的妻子将信将疑,整天与段绍建闹别扭。最后。两人的感情破裂离婚,孩子归段绍建妻子抚养。

段绍建对王友琴取得的成就很是佩服,加上离婚后很孤独,他觉得自己与王友琴很投缘。一天,两人又在一起喝茶,王友琴再次讲到自己的苦衷,虽然事业发展起来了,但是她的生活变得孤单、冷清。儿子上了寄宿制学校,丈夫整天忙碌,两人的感情交流很少,她心里空落落的……

段绍建读懂了王友琴内心的孤独,他经常嘘寒问暖,还不时地给她出主意。段绍建看中的是王友琴掌握的财政大权,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资产达到5000万元,早已成为当地的名校。如果能攀上王友琴这个“富婆”,段绍建认为将对自己的发展大有好处。

段绍建善解人意,王友琴感到与他相见恨晚,萌生了跟他一起干事业的念头。随着两人交往的加深,段绍建几乎每天睡觉前和起床时。都会给王友琴发问候短信。寂寞的王友琴渴望被关爱,段绍建的关心让她很感动。很快,两人跨越了朋友的界限,成了情人。

段绍建辞掉了工作,应聘到梦超中学当办公室主任。在外人眼中,他和王友琴夫妇是很好的合作关系,其实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情。每当丈夫从财务处领钱准备出差时,王友琴都会看看丈夫领了多少钱,以便估算他出差的时间长短,从而安排自己和段绍建交往的时间。

丈夫委曲求全,岂知妻子早已背叛

渐渐地,詹金佑感到妻子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对学校的事情不再那么热情了,生活上对他的关心也越来越少了。王友琴借口说自己很累,想歇一歇。

夫妇俩买了一套150平米的大房子,搬进了新家,王友琴却没有丝毫的愉悦感,她总是指责丈夫的不是,和睦的夫妻关系荡然无存。有时夫妇俩为一些小事争吵,王友琴干脆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她已经喜欢上了别人。当詹金佑追问妻子喜欢谁时,王友琴又闭口不答,坚持要与丈夫分居。

詹金佑反思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呢?他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与妻子沟通:“如果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完全可以告诉我,我能改正的我会尽量做!”詹金佑把一些出差和应酬推掉,尽可能地陪在妻子身边。以前都是妻子自己去买衣服,现在詹金佑经常陪妻子一起逛商场,帮她挑选裙装和套装。下班后,詹金佑还会和妻子一起去酒店吃饭,然后到咖啡厅坐坐,回忆他们的恋爱时光。

然而,詹金佑发现王友琴总是心不在焉,他还发现妻子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习惯性地给别人发短信。时间一久,詹金佑忍不住又和妻子争吵起来。不过,无论两人在家里怎么争吵,但到了学校他们又自觉地“和好”,保持在工作中的良好形象。

詹金佑暗地里查看了妻子的手机短信,发现妻子和段绍建联系频繁,他异常气愤,但由于没有亲眼所见,他无法指责妻子。毕竟夫妻一场,孩子也上中学了,詹金佑觉得妻子不会破坏家庭,因此他将自己的“发现”隐藏在心里,并没有揭穿妻子的婚外情。

段绍建在教育界工作多年,给学校的发展提出了一些颇有建树的意见,詹金佑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一次在董事会上,王友琴坚持让段绍建进入学校的决策层,其他的董事也纷纷提议。詹金佑无法阻拦,他同意让段绍建担任副校长负责招生,并且持有学校的股份。

段绍建的工作热情高涨,很快做出一些成绩。詹金佑话中有话地对段绍建说:“我对你不薄,你不要做出对不起我的事情来啊……”段绍建心知肚明,从此与王友琴开始保持距离。

在几次会议中,王友琴提出融资开办分校,扩大学校的经营规模。詹金佑认为时机不成熟,因为学校只开办了3年,需要稳步发展,不宜 盲目扩展。见正副校长的意见不统一,段绍建站了出来,他表示同意王友琴的意见,这让詹金佑感到很不舒服。

段绍建并不是真正喜欢王友琴,两人也没有很深的感情基础,他只是想利用王友琴达到自己创业的目的。在王友琴的支持下,段绍建暗地里联系了几位投资者,接洽联合办学的事情,他甚至和王友琴商量以梦超中学做抵押,向银行贷款开办新学校。由于遭到银行方面的拒绝,贷款一事没有成功。

新的学期又来到了,学校共收到2100多万元的择校费。这时,段绍建和连云港市的一家中专学校商定,以65%的股份重建一个新校区,他劝说王友琴和他一起去连云港发展,办一所比梦超中学更好的学校。王友琴心动了,考虑到新学校需要资金,王友琴主动提出由她来筹款,她利用自己掌握的财务大权,挪用了学校62万元资产。

携款私奔归来,不堪羞辱飞身跳楼

新校舍开始动工,詹金佑却浑然不知。王友琴坚信,凭着自己当初和丈夫一起打拼的经验,加上段绍建做帮手,一定可以办一所更好的学校。再者,她很想和段绍建共同拥有这样一所学校,毕竟这是他们感情的见证。

与此同时,王友琴和丈夫一谈到工作就争吵不休。王友琴对自己创业计划信心百倍,她要开办更多的分校。见无法劝服妻子,詹金佑生气地住进了办公室,他们的婚姻名存实亡。

王友琴决定亲自前往连云港监督施工,加快运作学校的建设进程。临走前,她叮嘱副手负责学校的财务工作。安排好这一切后,王友琴和段绍建悄悄到达连云港,她要和自己欣赏的男人再创辉煌。

面对妻子的突然失踪,詹金佑起初以为她是心情不好,出门散心去了。然而,当詹金佑发现自己委以重任的段绍建也不知去向时,他感到不妙。他找到财务室,工作人员说王友琴有事出差了,临行前还安排好了财务工作。詹金佑拨打妻子和段绍建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詹金佑回到家,房间收拾得非常整洁,家里值钱的东西一件也没有少,妻子的手机放在床上。詹金佑立即赶到岳父岳母家询问,老两口也不知道女儿的下落。最后,詹金佑找到儿子,儿子说:“妈妈给我打过一次电话,让我好好照顾自己,她说最近工作特别忙,不能常和我联系。”

两天后,詹金佑仍没有等到妻子的任何消息,岳父岳母提醒他:“该不会有人知道她是学校的副校长,绑架了她吧?”这个猜测很快被否定了,因为如果是绑架,歹徒肯定会打来电话要钱,但现在没有任何电话啊!况且王友琴失踪前,把财务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这说明一切早有安排!

詹金佑确信妻子和段绍建是情人关系,他感到莫大的耻辱。那天是周末,詹金佑安排财务人员加班,对学校的账务进行审查,结果发现62万元不知去向,账面上还有用学校作抵押向银行贷款的迹象。

事态严重,詹金佑到派出所报案。不久,他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位财务经理,对学校的账务进行管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转眼几个月过去了,詹金佑心力交瘁,而妻子仍旧杳无音信。

这时,在连云港办学的王友琴发现,没有丈夫的建校思想和对教学质量的把关,虽然校区的硬件建好了,但是软件跟不上,生源难以保证。招生时,只有几十名初中毕业生报名,只能开设一个班级!原先,王友琴把段绍建当作“蓝颜知己”,当作精神的寄托,但是现在她怀疑对方的能力,对他也没有爱的感觉了。

2008年3月,犹豫再三后,王友琴拨通了丈夫的电话,告诉他自己曾和段绍建“交往密切”,但他们的关系仅限于事业合作,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在外面建分校,并把建校的情况讲述了一遍。詹金佑生气地挂断了电话。王友琴有些后悔,第二天就把新建校舍和设备以17万元的低价转给别人,赔了45万元!随后,王友琴把钱全部汇到丈夫学校的账户上,财务负责人收到这笔钱后立即向詹金佑汇报。

当天,詹金佑提前下班,他开车找到几个朋友,喝了一场闷酒。在酒桌上,有个远房亲戚提议,让詹金佑匿名去公安部门报案,检举副校长有财务问题,让王友琴尝尝背叛感情的苦果。起初,詹金佑有些不忍。几个朋友提议:“让公安局先调查她,让她在里面呆一段时间,好好地反醒反醒。即使最后贪污的事实成立,你也可以不追究她的责任,她会被放出来的。”

思前想后,詹金佑认为妻子半年来对孩子不管不问,又吃里扒外地把自家钱挪用给别人,怎么也应该受到一些惩罚。詹金佑让学校的一个工作人员向公检法等多个部门举报妻子和情人私奔,涉嫌挪用学校公款以及贪污公款。

那天,王友琴回到家,她刚想前往学校确定余款有没有到账,结果公安人员将她抓捕。詹金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没有制止。当着警察的面,王友琴给段绍建打电话,段绍建顿感不妙,他当即挂断电话,关掉手机,人间蒸发。

段绍建的无情让王友琴心里很难受,当她被带到公安局接受问讯时,她一直心事重重。办案人员告诉王友琴,由于她挪用、职务侵占的款项数额比较巨大,希望她能尽快地交代事实。当王友琴知道是丈夫举报自己时,她精神崩溃了,她突然提出要上厕所。在洗手间,王友琴神情呆滞,怕她出意外,警察在洗手间门外守护。几分钟后,王友琴突然从窗户上纵身跳出,头部着地,鲜血和脑浆进出!

第6篇: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

1861年4月26日,詹天佑出生在广东南海县一个破落茶商家庭。

詹天佑从小聪明好学,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尤其对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常用泥土捏成机器模型玩耍。父亲詹兴洪有一个好友谭伯羌,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往来澳门、香港经商谋生,常来詹家,很喜欢詹天佑。谭家比詹家富裕,因此常常接济詹家。

1871年,谭伯羌得知清政府派容闳到上海、香港等地选拔幼童赴美留学,劝詹天佑父亲送子出国深造。当时中国人对西洋还很陌生,人们对远走出洋留学疑虑重重,担心子弟出洋后生命安全无保障,又担心被洋人拐去做猪仔(华工);同时又受传统封建道德的束缚,认为孩子远离父母是不孝,会被人看不起。所以,一般人不让自己的子弟出洋。谭伯羌比较开明,见过世面,对世界大势有所了解。他认为出国留学是走洋翰林的路子,一辈子的金饭碗,很有前途,一再劝说詹兴洪夫妇送子报考幼童出洋。詹兴洪夫妇迟疑不决,一直到谭伯羌承诺把第四个女儿谭菊珍许配给詹天佑时,才算决定下来。于是谭伯羌就到香港为詹天佑报了名。按照清政府的规定,在学生未出洋以前,学生的父兄必须在《出洋志愿书》上签字画押。于是其父怀着将与儿子离别10年,“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沉重心情,在《出洋志愿书》上写明三代祖先名字,祖籍何处及幼童面貌,并签字具结。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在120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他便是其中的一个。他于同年夏回国。之后,他先后在福州、广州从事洋务工作,其间还参加了马尾海战。

1887年3月27日,26岁的詹天佑和19岁的谭菊珍在双方父母的主持下,在澳门成婚了。夫妻感情很好,长女詹顺蓉于1888年1月17日出生,之后,谭菊珍又连续为詹天佑生了2个女儿和5个儿子,一共5男3女,8个孩子。这8个孩子分别是:长女詹顺蓉、长子詹文珧、次子詹文琮、次女詹蕙颜(詹顺香)、三女詹蕙筠(詹顺带)、三子詹文耀、四子詹文祖、五子詹文裕。

一家人虽然颠沛流离,但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詹天佑的8个子女都出生于不同的地方,他们分别出生于广州、直隶林西、山海关、锦州、北京五地。铁路修到哪,詹天佑夫妇就把家安在哪。北京水关长城附近的一处农房,夫妇俩当时就曾租住在那里。那是一户姓姬的人家,是很厚道的农民。他们很穷,詹天佑夫妇就给他们钱,让他们去买牛。后来那对夫妇还请詹天佑给他们新生的孩子起名。那处房子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样,依然能看到当年詹天佑简朴的书房,还有他和妻儿睡过的炕。

詹天佑看到夫人平时吃饭较慢,常常饭未吃完,饭菜先已冷了,就专门设计订造了一套保温餐具,供夫人专用。

詹天佑的外侄女谭韫玉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谭菊珍常年有肺病,卧病在床,常常咯血,久治不愈,无法照料丈夫生活。有人巴结詹天佑,要给他找个小妾,被詹天佑坚决拒绝了,坚持细心地照料妻子,继续维持专一的爱情。

詹天佑的工资不低,每月有500多两银子,还有300多两其他的补贴,加起来一个月将近1000两银子。其实,詹天佑生活的时代,纳妾风气浓厚,尤其是广东人爱好蓄妾。如广州大商人潘士成有50多个小妾,康有为有6个小妾,即使提倡一夫一妻制的大学者梁启超,在晚年也纳了小妾王桂荃(即夫人李惠仙丫鬟王来喜)。即使是留学精英中的很多人,如严复、唐绍仪、马寅初等,也娶过小妾。詹天佑完全有条件、有理由纳妾,但他终生奉行一夫一妻主义。

因为夫人的名字中有个菊字,詹天佑特别爱养,简直到入迷的程度。闲暇,他用把庭院装点得花团锦簇。每当铁路工程碰到难题时,他信步庭前,驻足丛中,仿佛与花细语,以此排忧解闷。他爱,只要是好品种,不管什么价,都要设法买到手。爱屋及乌,詹天佑对岳父谭伯羌也是恭敬得无以复加。

詹天佑认为男人必须敬爱妻子,不爱妻子的男人,也必定不会忠于事业与朋友,他非常反感听到夫妻争吵、离婚这类事情,一旦听说谁家夫妻不睦,他总认为错在男人。在平时,他总是反复告诫部下要尊重爱护妻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京张铁路上,职工大多十分尊重妻子,家庭普遍和睦,夫妻吵嘴打架的事情很少发生。很多职工还是“妻管严”,个别职工家里不睦,小心翼翼地遮掩,生怕别人知道。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因为心脏病和疲劳过度逝世在汉口仁济医院。他逝世后,家人遵照他生前遗愿,移灵北京安葬。其夫人谭菊珍一向体弱,多年患肺病,詹天佑逝世时,她正卧病在汉口俄租界鄂豫哈街9号家里,惊闻噩耗后,悲痛欲绝。她迁居北京后,经常卧病,至59岁(1926年)病逝,夫妇相差7岁,夫人后7年逝世,夫妇同寿,合葬于北京西郊海淀小南庄村,夫妻永远在一起了。

第7篇: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

一九O五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在那里修筑铁路,他们认为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打两口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六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

第8篇: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

一、剖析教学模式,感悟教学内涵

教学模式是架设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它使教学理论具体化,教学方式概念化。它有如下特点:①可操作性,也是它的实践性;②有序性,每个教学步骤的安排有一定的顺序;③简明性,它以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便于理解和操作;④规范性,它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避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些特点是设计教学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

当前,课改的热点与焦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儿童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如“学、导、练”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模式、“以疑导学”式、“自读――积累”式、“质疑――解疑”式……这些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教学模式都是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老师们多年教学实践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结晶。研究、掌握、运用这些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探索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二、遵循教育规律,科学选取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长处和优越性,也有它的短处和局限性。因此,语文教学中绝不能单一地只用一种教学模式,更不能机械地照搬照套某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区别情况,灵活对待,常教常新。所以,对于教学模式,我们应奉行“拿来主义”,学习其中所蕴含的那些有普遍意义的教学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教学。在学习他人模式的同时要努力做到:科学选用(选择、运用教学模式,必须依据正确的教学思想,既定的教学目的、学科的性质,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的状况,从讲求实效的角度出发尽量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巧妙组合(在科学选取的基础上,讲究灵活性,能够将不同的模式巧妙地优化组合,命题设计,使之更好地为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刻意出新、自成体系(通过活用以改造、更新教学模式,进一步创造出新颖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化教学)以达到或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崔峦老师曾引领我们:在精读课一般的教学模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的基础上,可灵活更新出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采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通读,穿插评读”的模式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三、活化教学模式,实现最佳效果

运用教学模式,要在“活”字上下功夫。一位教师教学《詹天佑》一课时,采用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辅之以“导读法”和“漫谈式”的教学模式,取得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教学第4自然段“勘测线路”部分时,教师将“导读法”教学模式和“漫谈式”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分三步走: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一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第二步,围绕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漫读:(学生1: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中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2: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因为读着这段话,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詹天佑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第三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如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个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个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们,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像画面朗读,体会人物的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的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如果修成了,就能。突出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以上教学环节操作没有特定的顺序,学生讲到哪儿,教师跟到哪儿。)

第9篇: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

品词嚼句是语言文字训练常见手段,但要抓住有机因素精点品析,使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起到最佳的效果。语文教材不论是描写美丽富绕的祖国山河的课文,或是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还是借物喻人、喻理的文章,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一些词语、句子都是作者精点所在、感情聚焦。只有认真细致地引导学生剖析品味,才能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桂林山水》一文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指导学生注解“都”“、甲”在句子中的意思,明白在语言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解义品词,懂得通过这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得以教育培养。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指导学生读了第一段:“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启迪学生: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的工程师”、“又是杰出的工程师”?通过剖析詹天佑创造“中部凿井法”扩大工作面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明白京张铁路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詹天佑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没有外国人参与修筑的京张铁路是何等的骄傲、自豪,同时激起学生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欺侮的痛恨。学完整篇课文之后,作出必要延伸: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学生激情倍增,心潮起伏,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明白今天自己的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增强了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爱国主义感情潜默化地得到培养。

二、在朗读训练中渗透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教材中有很多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文章,特别是诵读优秀诗文,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如:《桂林山水》、《草原》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由读生情,从而在思想上受到美的熏陶和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三、从质疑归纳中渗透

阅读教学中,分析归纳是在完成各个部分或整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之后,小结和总结时作出必要的延伸,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是阅读教育中的常见手段。但教师要适时地把握动机,以起到最佳的效果。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紧紧抓住“父亲总是很慈祥的”、“可是今天却是这么含糊地回答我”,父亲的一反常态和“在局势非常紧张的时候,母亲还几次劝他离开北京,父亲为什么不离开呢?父亲又说:我是不会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里的工作为什么重要?比生命还重要吗?父亲为了革命的胜利,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品质,学生从不理解到深受感动,心潮澎湃,思想得到了升华。

四、在读写结合中渗透

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读到写,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终目的,同样也要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在积累过程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得以熏陶。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课文第一段是参加追悼会时所看到的情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参加追悼会呢?为什么伯父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举了几个例子加以说明。教师在学生感悟例子后,让学生以“我的×××”为题进行小练笔。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又得到了练笔的体验。

五、在直观欣赏中渗透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教师通过运用教具直观、声像直观、板书直观、活动直观等手段进行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使其有效地掌握基本知识,形成能力。如:学习《桂林山水》、《草原》等课文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听录音、范读、观看投影片等方法,让学生在学文时如临其境,真正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从而增强其美感。如教学《詹天佑》“人”字形线路一段时,学生对“人”字形线路是什么样子的,火车怎样爬上“人”字形线路,怎样上坡,上了坡以后又如何北上这一连串的问题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可适时点拨:让学生借助文中“人”字形线路的插图,利用橡皮擦、尺子等文具,代替火车,作上坡的爬行,加以理解。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实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乐学中理解了课文,掌握了知识。

六、在剖析性格中渗透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剖析人物性格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剖析人物性格,可以熏陶学生意志。语文教材中课文里的人物个性大都鲜明突出。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个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杰出人物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使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受到感染,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可以剖析诸葛亮的知己知彼、神机妙算和虚怀若谷的特点。

七、在释疑探究中渗透

在阅读教学中,应多注重引导学生生疑、释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找依据。

如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中,进行“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怪他,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有人要违背人类真理吗?”教学时,在这句话中设下问题:到底有没有人怀疑过亚里士多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执不下,有的说有,有的否定,但都说不出理由。于是,便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他们的依据。一个学生说:“我认为有,如果没有,怎么会有责备的话呢?”另一个学生反驳说:“我认为没有,因为文中用了‘要是……就……’这个关联词表示假设,说明还没有人怀疑过亚里士多德。”另一个学生补充“:我也认为没有,因为当时人们非常信奉亚里士多德,而伽利略是第一个敢于怀疑他的人。”通过细读课文去找出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自己解开心中的疑问。

2.找联系。

即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寻找上下文的联系解决问题。如:《跳水》一文,文章开头小猴子的放肆与船长儿子跳水存在什么联系?不写猴子不行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了解猴子与船长儿子跳水的联系。这样,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得到了发展。

3.作比较。

在教《詹天佑》一文时,我教到詹天佑对八达岭和居庸关隧道所采用的开凿方法,先让学生画示意图,进一步让学生作比较,在作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对詹天佑的设计意图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持之以恒鼓励释疑,不断培养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新风尚。

八、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