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爸爸我们去哪儿范文

爸爸我们去哪儿精选(九篇)

第1篇:爸爸我们去哪儿范文

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重要还是妈妈重要?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家庭。从传统的观点看来,带孩子主要是妈妈的责任,爸爸只要负责在外面打拼赚够奶粉钱和学费就够了。因而,“妈妈更适合带孩子”差不多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主流观念。但是,随着现代女性更多地走出家庭在社会中担任重要的社会角色,我们也需要反思,在家庭中,爸爸是不是也要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或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父亲在教养中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

其实,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导师,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不应该缺席,这样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曾指出: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美国育儿网曾邀请了众多育儿专家,指出了父亲带孩子的可取之处。譬如,爸爸懂得适度冒险;爸爸更加不拘小节;爸爸更善于保持冷静,不感情用事等等。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五个小朋友都很天真、可爱,各有特点,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喜爱,就节目中表现出的亲子互动,笔者认为当父母的应该关注一下。

首先,该节目没有把这些亲子互动设置在演播室,而是一场旅行,就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孩子来讲,带着他或她去旅行,真实的感受这个世界远比在家讲无数个故事要强得多。同时,旅行也可以增进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与真实的世界产生联系。希望那些怕麻烦的爸爸妈妈赶快行动起来吧!

其次,节目中大部分孩子是首次在没有母亲陪伴下跟随父亲外出,刚开始父亲和孩子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从开始就已经和妈妈产生了分离焦虑。比如天天小朋友开始的时候非要让妈妈和自己一起去。这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经常会碰到的事情,孩子不让爸妈去上班、出差等。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应该都能听明白一些道理了,接受孩子不愿离开爸爸妈妈的愿望,但也同时向孩子说清楚去做什么,什么时候会回来。而不是为了避免情绪产生,偷偷离开或者向孩子撒谎,这样孩子反而在下次会表现的更加焦虑,因为没有安全感。

第三,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没有哪个孩子比哪个孩子更好。相信节目中的五个小朋友给每位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几乎是所有孩子最不喜欢的父母行为方式之一,这样也会让孩子逐渐变的没有自信。也许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别的小孩,但接受远比比较对他更有帮助。

第四,剧组每次都会给大家布置一些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难免会有挫败感产生。因为孩子到了4岁,会发展起自我概念,其中很重要的是自尊的出现,也就是我们对自己自我价值作出的判断以及由这些判断引发的情感。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做事情的反应方式很重要。比如,可以调整自己对孩子能力的期望;为孩子解决困难任务提供帮助;强调孩子的努力或行为的积极方面;夸奖孩子付出的努力的过程以及积极增强孩子的应对技能等等。

第五,对于参与的小朋友来说,很多对他们都很新鲜,都保持着好奇心,尽管有些活动还有些危险性,比如滑沙,但有些小朋友表现强烈想尝试的意愿,这对孩子来讲非常重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护孩子逐渐认识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其实也是在滑沙活动中奥运冠军田亮的“飞檐走壁”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很多父母以“教育”或“危险的”名义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及勇气。

第六,参与的小朋友小的4岁,大的6岁,旅行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情绪产生,如何帮助小朋友缓解情绪很重要。父母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而不是哄骗、批评或者与别的小朋友比较。除了接受,还要用小朋友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沟通,如童话故事等。Kimi抽到蜘蛛屋,当看到蜘蛛时,林志颖为了让儿子不对屋子反感,告诉孩子是剧组为他准备的礼物,小小志也因此真的把蜘蛛当作朋友一样。有时,小朋友没有做好准备做一些安排好的项目时,都需要和孩子有些沟通交流,尊重他的想法,找出原因,也许比批评或者言语威胁的方式效果更好。

第七,父母要遵守自己的承诺。想必大家都还记得小Kimi生日party上一直对爸爸许诺给自己的奥特曼的蛋念念不忘。孩子就是这样的真实,其实无论我们给了孩子什么我们自己认为的好的东西,都没有让他惦记的东西对他更有意义。

第2篇:爸爸我们去哪儿范文

湖南卫视亲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我一直都有观看。在2014年的春节,我最爱的《爸爸去哪儿》终于出电影版了。作为《爸爸去哪儿》的一名铁粉儿,大年初三我和两个好朋友我走进电影院观看了此部电影。我太喜欢电影中的人物了,时而被他们逗得捧腹大笑,时而被他们感动的热泪盈眶,是他们让我懂得了爸爸,妈妈对我那种无私的,温暖的关爱。在2014年的寒假《爸爸去哪儿》电影让我收获多多。

《爸爸去哪儿》电影中还是那五个宝贝,还是熟悉的面孔。它的整个剧情是这样的--

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动物森林,五个家庭的萌娃们要集齐三颗星星,才能参加森林化妆舞会。当然到达目的地的第一件事是选房子,五个家庭各有了自己的房子后,开始了各自的任务:

第一个任务就是让爸爸们给自己的宝贝做叉烧包,爸爸们都是忙得手忙脚乱,就连专业厨师张亮也无能为力了,因为都没学过面点。爸爸们忙了半天,终于做出来了叉烧包,但就是普通的包子,宝贝们也都吃的很香。经过老爸们的努力,大多数宝贝都吃上了虽说不算美味但是由老爸辛辛苦苦做的食物。但这时王导才刚刚包好了叉烧包,正在点火,却发现火却点不着,饿坏了的小公主Angela,嘟着嘴,无奈的坐在凳子上,嘴里还不注地叨叨着"爸爸我好饿……",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叉烧包终于做好了,父女俩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这些爸爸们都不是专业的厨师或许做出来的叉烧包并不是多么可口,但他们都采用了一种特别重要的调味剂--爱。

第二个任务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后给的,大家都接了自己的新任务。第一组的任务是张亮天天、林志颖Kimi是去给河马刷牙,刷的最好的一个家庭可以的到一个小星星。第二组的任务是田亮田雨橙、郭涛石头、王岳伦王诗龄给大象收粪便,收的最少的没有星星。最后天天、田雨橙、石头分别获得了一个小星星。在小伙伴们齐心协力的帮助下,王诗龄才能和大家一起去参加丛林化装舞会。

经过了一系列活动,四个宝贝都集够了三颗星,但Angela还缺少一颗,于是大家都伸出爱的手掌,帮助她一起同小熊猫盖房子,为Angela集够了三颗星星。到现在五个宝贝们竭尽全力齐心协力为小熊猫盖房子的身影还在脑海中闪现,同时在耳边想起的还有天天的那句话:好朋友永远比玩儿重要。

最后五个家庭都如愿参加了"森林化妆舞会"。他们都笑得很开心,而我却哭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那首"爸爸去哪儿"的背景音乐中稚嫩的童声,触心的歌词,暖人的旋律;或许是开播以来镜头的回放,看到宝贝们在一起又想到了小时候;或许是天天那么懂事给爸爸洗脚,想一想自己这么大还没洗过,岁月却一遍遍地将他蹉跎。

经过了几个月后,五个家庭又重新受到了邀请,重聚在了一起,参加《爸爸去哪儿》,当然也少不了村长李锐。

通过《爸爸去哪儿》影片的观赏我看到了石头的责任感、天天的孝心、森碟的乐于助人、王诗龄的耐心、kimi的可爱。总而言之,从这几位爸爸的表现和孩子们对爸爸的评价来看,爸爸如山,给孩子以前行的力量,引领孩子前行;爸爸如水,给孩子以心灵的滋养,以柔情的呵护;爸爸如阳光,给孩子以温暖……

二、《爸爸去哪儿》影片观后感

在春节新年的第三天,妈妈带我去看了电影版的《爸爸去哪儿》,我非常喜欢里面的五个小朋友。这次的目的地是森林公园,要去参加森林化妆舞会。但要在任务比赛中得够三棵星星才能去参加森林化妆舞会。他们的比赛项目很好玩,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给河马刷二十棵牙,谁清理的在象粪便多,还有给小老虎喂奶,去蛇堆里取食材。在给河马刷牙中KIMI没有得到星星,就很不开心非要星星不可,他的爸爸告诉他,可以在以后的比赛中努力就能得到了,他去给小老虎喂奶时特别努力,得到了一个小星星。而王诗龄却害怕小老虎不敢靠近。而爸爸们却去蛇堆里取食材,爸爸们一个个都很勇敢的完成了任务。最后只有王诗龄没有得到三棵星星。没有办法参加舞会,很伤心。

但还有一个任务,如果能完成就可以得到一棵星星。就是去照顾熊猫,小朋友都去帮助她一起完成任务。最后王诗龄得到了三棵星星,他们五个小朋友和爸爸们一起去参加舞会,玩的可开心了。

很高兴,在寒假观看了《爸爸去哪儿》电影,《爸爸去哪儿》很好看,也让我懂得了很多,小朋友们在一起要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比赛结果不重要,友情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小朋友落后了,我们要一起去帮助他,不能丢下他不管。其中还有一点是天天在给他爸爸洗脚,天天爸爸感动的都要流泪了,原来很小的一件事都可以让父母感动。我也要从小事做起尊敬父母,关心父母。

三、寒假观看电影《爸爸去哪儿》心得体会

今天,我观看了《爸爸去哪儿》这部电影,见证了五个孩子和五个爸爸的成长之路……

影片中的五个孩子离开妈妈,跟着爸爸一起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与体验三天两晚的事情。这五位很少带孩子的明星爸爸,必须面临着抽中不同的房间以及孩子们的无理取闹,可他们都一一克服了:爸爸们在从来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做了叉烧包,在孩子不配合的情况下给鳄鱼刷了牙,为大象清了粪,还舍命为了孩子到蟒蛇窝中取了食材……感动的一幕幕数不胜数,令人颇有感触。

五个家庭的每个孩子必须凑够三颗星,才可以参加森林化妆舞会,虽然王诗龄也拥有了三颗星,但有一颗是天天送的,因此,她需要再闯一关,得到最后一颗珍贵的星星。伙伴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通过为熊猫搭窝,得到了友谊的结晶----星星。

在所有孩子中间,天天是最懂事的,在别人正在让爸爸刷牙时,天天却在端盆接水为爸爸洗脚,他细心地洗着,投入地搓着,用力的摁着,水盆中渐渐多了咸咸的泪,我想天天也察觉到了,他给了父亲最大的安慰。

这五个孩子真的太可爱了。萌宝kimi是个酷酷爱哭鬼,cidy是个可爱萝莉,石头是个顽皮队长,天天是个暖男,诗龄是个可怜娃,爹地林志颖,田亮,郭涛,张亮,王岳伦用实际行动以及自己发自内心的爱,去教导懵懵懂懂的孩子:当他们生气时,爹地们装作怕怕的样子去哄他们;他们哭闹时,爹地们用宽大的臂膀撑起一道避风港,拂去他们心中的泪水;父爱如山,爹地们的爱达到了母亲的无微不至,处处细心,堪称父亲中的典范,父爱中的伟大。

第3篇:爸爸我们去哪儿范文

在《爸爸的假期》的会上,发行方兼出品方之一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做了这么一个开场白:“一部奇葩影片在去年大年初一取得了奇葩票房,现在我们花了60多天拍了一部真正的电影,是一部诚意之作,春节档的一张王牌。”于冬对王岳伦的力挺一方面展现在对于该片票房的期待上,另一方面也狠狠调侃了去年大年初一上映,收获7亿多票房的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大电影1》。

两部如此有联系的电影同时上映, “分蛋糕”的市场规律不言自明。在王岳伦和本刊记者的讲述中,《爸爸的假期》这部电影确实是应运而生,“在《爸爸去哪儿大电影1》首映后,我们五个爸爸聚在一起做宣传,大家觉得大电影就拍了五天,不过瘾,我也是觉得我们可以做一个真正的电影。”王岳伦参加《爸爸去哪儿 》之后,将原来停滞的电影项目变成了《爸爸的假期》。在去年三月初《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刚开完票房庆功宴之后,《爸爸的假期》剧本写作就开始了。

谈到“跟风”以及“分市场”的问题,王岳伦并不这么认为,原因就在于《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最先策划正是李湘。王岳伦和本刊记者透露,去年11月底,李湘在一次送父女俩去机场的途中提出将《爸爸去哪儿》做成大电影的想法,“我老婆觉得节目只有12期,但是当时已经非常火爆了,很多观众包括身边一些朋友也都在说根本看不够,所以李湘就提出了做第13期电影院版的概念。”提起《爸爸大电影1》,王岳伦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觉得湘湘的这个创意非常好。所以我们去最后一期录制现场,就是雪乡那期的时候,我就和几位爸爸进行了沟通,大家非常认可这个想法。后来为了促成这件事儿,小志还特地来到北京和我还有李湘碰面,我们三个人在咖啡厅聊电影创意,聊制作,小志真的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想法。”

虽然是李湘的创意和王岳伦的各方沟通,在外界看来,《爸爸大电影1》的操盘者似乎都是天娱的身影。对此,王岳伦也首度道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李湘有了创意之后,我也跟爸爸们沟通档期片酬啊,然后就真的已经在筹备电影了。筹备过程中一个偶然的聚会上,李湘和天娱的龙丹妮讲了自己的想法,并且邀请了天娱加入这个项目。”

在此之后,为何在《爸爸大电影1》中完全不见李湘和王岳伦的踪影?对此,王岳伦没有明言太多,只是再度透露了一个信息:“《爸爸大电影1》定档大年初一,合家欢真人秀电影的概念,这都是李湘提出来的,讲到这里你还会觉得我跟风吗?哈哈哈!”为此,本刊记者联络天娱传媒品牌中心总经理及《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宣传负责人赵晖,谈及《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最初是由李湘王岳伦夫妇创意筹划一事赵晖没有否认,本刊记者再求证更多细节时赵晖表示:“涉及到商业机密的不方便透露,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想法到现实还是有距离的。”对于《爸爸的假期》和《爸爸2》打擂台一事,赵晖告诉本刊记者:“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就行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在2014春节档上映,获得很大的成功,天娱也从来没有以任何方式对外宣布‘从今以后春节档期被我们承包了’,如果在春节档取得了成功,却在第二季的时候改成元旦或者情人节上映,这才是既不符合商业逻辑,也不符合经验教训。我们很乐意地看到通过《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示范作用,春节档期成为更多电影的必争之地。”

《爸爸的假期》跟《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区别在哪儿? “五个爸爸的片酬不会比天娱给的低”

王岳伦告诉本刊记者,《爸爸的假期》包含宣发等全部费用在内的总投资额在7000万左右,出品方有很多,包括博纳、蓝色火焰、娱乐宝、横店影视,以及上海的几个第一次投电影的公司。娱乐宝数字娱乐事业部总裁刘春宁向本刊记者表示,投资《爸爸的假期》是出于“非常看好五个爸爸的效应,在大年初一他们将是连接一家人粉丝的纽带,这也是我们和《爸爸的假期》合作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都看好五个爸爸的的票房号召力,尤其是在去年《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大电影取得7亿票房的实践之下,相应的,爸爸们的片酬会不会水涨船高?据王岳伦和本刊记者透露,因为是自己做导演,五位爸爸的片酬都是友情价,但不会比天娱给的低,“我去杀几个朋友的价也没意思”。据本刊记者了解,郭涛为接演《爸爸的假期》推掉了另外一部电影,林志颖也将演唱会的时间延后。爸爸们都那么积极地参与,又是友情价片酬,那么是爸爸们会参与票房分成?王岳伦笑答:“我们都没有参与分成,目前就是片酬,比如说我们过十亿了,我想投资方肯定会给我们大家奖励的,必须给大红包啊!”

那么去年五位爸爸拍摄的那部赚取了7亿票房的《爸爸1》,给爸爸们的片酬又是多少呢?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和本刊记者透露:“分红、大红包在《爸爸1》中都没有,因为这个大电影只拍了五天,而且台里当时也有一个关于报酬的标准,都得按照那个标准来。”

王岳伦对这部片子很有信心:“我们有公路片元素,有飞车,我请了韩国著名的动作指导,美术都是韩国一线团队……” 王岳伦说话直爽,行事利索,十分有导演的气派,一位同行和本刊记者透露:“在《爸爸1》的时候,我约王岳伦的采访,他那边给我的回复是王导只想聊自己的电影,不想聊节目。”这次本刊记者和王岳伦的亲密接触感觉亦是如此,电视荧屏上那个略显呆萌的可爱老爸,在荧屏之外更是强调自己是术业有专攻的强势导演。

在天娱这边,《爸爸2》大电影和《爸爸1》大电影是否又会有区别呢?赵晖告诉本刊记者:“没有必要去人为刻意区别《爸爸》第一季还是《爸爸》第二季,这种区别的价值何在呢?有什么意义呢?通过银幕传递的团结、亲子、真善美、童言无忌的正能量才是最重要的”。

《爸爸2》大电影宣传尚未启动,目前《爸爸的假期》在宣传阵势上已经先声夺人。 距离羊年大年初一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到时我们再看看王岳伦和天娱的故事,是谁把谁拉下马,还是双赢? 南都娱乐 赵晖 “春节档的核心是‘欢乐’, 而不是‘硝烟’”

南都娱乐 :何时决定做《爸爸2大电影》的?

赵晖: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第一季庆功宴的时候,所有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都在约定,2015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再来一次大电影,如果能慢慢形成大家在春节的观影习惯,那以后的春节就会更加成为家人团聚欢乐的时光。任何一个时间点都不是属于某一个公司或者个人的,只要作品好,符合观影受众习惯,没有必要去争夺档期。

南都娱乐:《爸爸大电影1》的质疑声很多,拍摄了5天就赚7亿票房,现在有压力吗?

赵晖:没有人做的,有人去尝试,应该更多的是鼓励支持。任何娱乐文艺作品的受欢迎程度都是由观众决定的。我们应该诟病的是这个时代对创新者的尝试还不足够的开放和支持,而不是去怀疑创新者本身的勇气和诚意。

南都娱乐:《爸爸的假期》和《爸爸大电影2》同在大年初一上映,是否会有微妙和难堪?

赵晖:喜欢吃饺子的人没必要拒绝和喜欢吃汉堡的人做朋友,春节档的核心是“欢乐”,而不是“硝烟”。大家一起开心地做大市场,形成春节观影习惯,这才是多赢。 南都娱乐 王岳伦 “大电影辉煌的7亿票房 是我们五个家庭来创造的”

南都娱乐:《爸爸的假期》在确定投资方的时候,你有没有邀请天娱参与?

王岳伦:天娱其实是湖南台旗下的子公司。我们和湖南台的关系非常好,这个片子在筹备的过程中得到了也很多台领导的支持,湖南台是湘湘的娘家啊哈哈哈。

南都娱乐:你的电影和《爸爸去哪儿大电影2》同在羊年大年初一上映,很有打擂台的感觉,会不会难堪?

王岳伦:这是市场行为,市场认可谁就是谁。电影院这么多同档期放的片子,大家都是打擂台的,我一点都不担心,我们是不同类型。

南都娱乐:关于定档大年初一的问题,《爸爸的假期》从已开始就锁定大年初一上映是吧?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和《爸爸去哪儿大电影》 “捆绑上映”吗?

王岳伦:第一部大电影的定档就是湘姐定的,并不是天娱的想法。今年我们依然定档大年初一,是他们跟风我们吧,哈哈。我们所谓的对手是自己,不是别人,也与其他人无关。

南都娱乐:《爸爸的假期》的演员阵容都来自《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虽然一个是剧情片一个是真人秀大电影,但毕竟《爸爸的假期》在《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之后出现,很容易让人觉得你在“跟风”以及要“分蛋糕”。

王岳伦:所以我要说啊,大电影不是天娱的创意啊!的确是我们的创意啊,要不是李湘提出来让天娱加入,那《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根本与天娱也没关系,所以这么看来天娱还得感谢我们家湘湘呢。

南都娱乐:李湘在《爸爸的假期》中有参与吗?

王岳伦:她是我老婆嘛,当然会全力支持啦。李湘在电影的营销和创意方面,的确有她先进的想法―她是第一个把电影带进《快乐大本营》的,以前没有电影去《快乐大本营》去做宣传,现在所有的电影几乎全去上这个节目,她也是第一个提出可以做中国的真人秀电影的人。

南都娱乐:你对《爸爸的假期》的票房期待值是怎样的?

王岳伦:我现在其实不太想票房要得到多少,因为票房肯定不会差。

第4篇:爸爸我们去哪儿范文

电视节目,得让人有瞬间的感动,这其实不难。但是,不止让人有频繁的心灵撞击,还能有看完后的沉静思索,就不容易了。所谓亲子,不只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更是大人与孩子两颗心灵如何靠近。《爸爸去哪儿》,是在对亲子的心灵进行距离测试。

节目的内容是,林志颖和儿子Kimi、郭涛和儿子石头、田亮和女儿Cindy、王岳伦和女儿Angela、张亮和儿子天天,他们一起经历“进村冒险”。在陌生环境下,孩子们遭遇种种挑战。他们欢笑、卖萌、哭泣、淘气、逃避、勇敢。孩子在展露天性,父亲在面对难题。于是,电视里在讲明星如何做父亲,观众在想自己如何做老爸。

孩子是不会“演”的。在天性面前,在童真面前,就算是再过光鲜的明星,就算是再过体面的父亲,那一刻,他也只能回到一个最基本的角色,那就是父亲。面对各自独特的心肝宝贝,面对人小鬼大的古灵精怪,面对百般疼爱的恃宠而骄,那一刻,一个男人,成功不是因为他头上拥有多少光环,身上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他能不能做个好父亲,能不能让自己和孩子的心靠得无限近。

我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公民;我们最初是孩子,然后才是父亲母亲。固定的人性规律,笃定的人生轨迹,注定的情感体验,都让《爸爸去哪儿》给很多人带来情感共鸣。现在,《爸爸去哪儿》一炮而红,收视率在综艺节目中独领。而且,连续8次,让《爸爸去哪儿》刷新了《我是歌手》创下的重播。这本身就说明,没有什么比真实更有力量,没有什么比真情更能打动人心。

在这个习惯宏大叙事的年代,太多文化产品都在忽略对人性进行细密的关怀;在这个价值溃散,无数人遭遇信仰危机的年代,孩子正在成为无数人内心最加呵护最为敬畏的宗教;在这个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分工传统的社会,又有无数爸爸在淡出幼儿教育。于是,跟着爸爸去远方,让两颗心靠近,让孩子更加独立更加坚实走向更为长远的人生,应该成为一个社会的公共选择。

特别是,随着80后,甚至90后开始为人父母,这代年轻人要继承传统的亲情伦理,又要在亲子关系中增添更多符合这个时代的文化价值,会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难题。很多年轻的父母,甚至还没能完全从孩子的身份中转型出来。他们原本也缺乏笃定的价值观,缺乏理性的生活方式。如何让他们既为孩子提供安全呵护,又能传递价值文明,本身就需要一个公共文化平台来进行交流、互动与传播。从包括各种社交媒体在内的各种文化平台反馈来看,《爸爸去哪儿》无疑极好地完成了一次“议程设置”,让更多人发自内心地参与进来。

第5篇:爸爸我们去哪儿范文

【摘 要】2013年10月,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开播,创下了电视节目的收视新高,亲子真人秀以其崭新的节目形态和叙事风格走进观众的视野,令人眼前一亮。本文在剖析《爸爸去哪儿》成功之道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亲子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并就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亲子真人秀 《爸爸去哪儿》 同质化 创新

一、《爸爸去哪儿》节目的成功之道

《爸爸去哪儿》的收视佳绩和好口碑,是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进步的标志。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统计,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夺得全国网收视率1.1,份额7.67;29城收视率1.46,份额6.45以及46城收视率1.42, 份额6.74的收视佳绩。

题材新颖,抢占收视市场。当前国内以儿童为中心的电视节目不胜枚举,有儿童才艺展示类,如辽宁卫视《非常童声》;儿童益智类,如央视少儿频道《智慧树》;儿童脱口秀类,如湖北卫视《欢乐喜洋洋》等。但这些节目无一例外有一个共同点,即以儿童为视角来展现成人世界的面貌,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童年的消逝”。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之所以能引发收视狂潮,“明星亲子真人秀”这一节目形态填补了儿童类电视节目的空白。

明星效应,吸引受众眼球。《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有五位明星老爸,来自不同的领域。被郭德纲笑言“你再不老我们就疯了”的林志颖,不老童颜,无论是演艺还是赛车都代表了一段记忆;北方爷们郭涛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出演的一系列诸如《疯狂的石头》、《活着》等影视作品,精湛的演技令人倾心;“跳水王子”田亮,赢得冠军的同时,也赢得了受众的关注;“中国首席男模”张亮,第一个登上米兰时装周的T台,更是时尚界的宠儿;导演王岳伦,《十全九美》赢得不少人气,而且“李湘老公”本身也是一个看点。不得不承认,五位老爸的明星光环本身就是节目的亮点,一开始就为高点击率、高关注度奠定了基础,赚足受众眼球。

制作精良,打破传统视角。《爸爸去哪儿》吸收韩国原版的注释性漫画效果,同时还有画外音,温情音乐以及对五位老爸的单独采访,这些都是节目制作方面的进步,也是对原版成功的本土化改造。而且,孩子可以“放肆的”展现自己生活中的一面,“扮演”真实的自己。另外,强烈的冲突相比别的儿童节目也是一个亮点。例如,郭涛的严父形象表露无疑,镜头前对石头严厉的斥责毫无掩饰,打破了传统节目镜头前的“粉饰”。

媒体联动,消费群体记忆。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离不开造势,《爸爸去哪儿》也不例外。开播之前的宣传就吊足观众胃口,在每期播出的同时,还会发起话题讨论,电视台以滚动新闻的形式反馈观众的收视感受。而且,开通了同名微博,随时更新。截止2014年6月10日,微博粉丝量达到460万之多。另外,大年夜更是奉送了同名电影,票房收入不菲。第一季收官之后,“爸爸效应”持续发力,发展了衍生品经济。2013年12月6日,湖南卫视推出同名手游,2014年1月18日官方授权出版同名图书,这一切都是在消费观众的群体记忆。

二、亲子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困境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引来其他电视台的“觊觎”,大家纷纷效仿,相继推出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和《人生第一次》,还有网络自制的《爸爸在这儿》等亲子真人秀节目,造成这一节目题材的泛滥,使观众出现审美疲劳。

题材选取的同质化。在当下“亲子真人秀”节目市场中,各电视台只是看到《爸爸去哪儿》经济上的创收,所以就一味克隆。但“创新应当成为此类节目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何能够让一档节目最大程度吸引观众眼球,好的创意永远都是核心所在”。①而《爸爸回来了》和《爸爸在这儿》几乎就是《爸爸去哪儿》的克隆,四位父亲带着自己的萌宝接受各种考验,体会没有妈妈的“自由”和窘迫,老套路考验着受众的忍耐力。《人生第一次》唯一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双亲全家福”出游模式,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总之,这三档节目在节目类型、制作方式、人员配置方面都和《爸爸去哪儿》有异曲同工之处。

受众都有“先入为主”的心理,当他们从《爸爸去哪儿》这一亲子真人秀中获得了想要的信息、达到了休闲娱乐的目的,此后的一系列同质节目在收视率上就很难有竞争优势了。

进入“拼嘉宾”的时代。《爸爸去哪儿》可以说是电视娱乐节目的一次成功转型,可之后一系列亲子真人秀的跟风就不那么被人赏识了。《爸爸去哪儿》的嘉宾阵容着实让观众过足了瘾,爸爸们够大牌够优秀,娃儿们够萌够可爱,这些“软件”都让节目增色不少。可毕竟优良的创意和制作才是成功的核心,之后的亲子真人秀似乎舍本逐末,节目内容没什么创新反而几乎把全部心思都花在人员配置上。《爸爸去哪儿》中的林志颖从台湾带来一个萌娃kimi,《人生第一次》中的王仁甫带来一双儿女,甚至还找来单身妈妈钟丽缇只身带着考拉置身别的幸福家庭其间,多次伤感流泪,这不过是给有窥私心理的受众一个谈资罢了。“拼嘉宾”这样简单复制的电视节目,其实是将亲子真人秀这种媒介文化产品物化了,过度商品化了,“高度物化的媒介文化必然带来意识的物化,大量复制品导致人们接受能力的下降,也导致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的下降”。②

陷入追求“真实”的怪圈。真人秀的“真”,指的是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是真实的。为了能真实展示具体进程和细节,真人秀节目采用的拍摄手段多数是纪录片式的。③但在如今这样泛娱乐化的时代,电视媒体各出奇招,对亲子类节目也进行了大胆革新,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绝对真实的视觉宴,不过这次打的是妈妈们的主意。深圳卫视于5月9日重磅推出国内首档大型观察真人秀《来吧孩子》,64部摄像机全景式展现孕妇生产过程。不过第一期播出后,就没有下文了。

真实固然重要,但前提必须是考虑到受众的心理接受能力。2001年CNN在报道“9·11”事件的时候尚且考虑到避免过于血腥的画面刺激受众感官,更何况电视娱乐节目的初衷是休闲娱乐。《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伦理规约》把“直接展现暴力、血腥、灾难、痛苦的照片或画面”列到伦理失范的行列,电视节目同样需要遵守这些伦理规范。

三、亲子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路

当一连串的节目盲目效仿《爸爸去哪儿》时,亲子真人秀进入了“娱乐的周而复始”的阶段,而“好点子”关系到节目到底可以走多远,创新对国内亲子真人秀这种节目形态显得尤为重要。

内容为本,注重本土化改造。《爸爸去哪儿》也属于舶来品,但不是对《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照搬照抄,而是做了本土化的改造。动画式的片头和嘉宾父子(女)倾情献唱的主题曲,这两点是在原版基础上的创新。参演人员形象性格的优化——郭涛传统的严父形象、田亮阳光俊朗、王岳伦斯文内敛、张亮时尚高挑、林志颖童颜,这是节目成功的必备因素。一档成功的亲子真人秀,无论形式多么花哨,都只是内容的外化,内容制胜才是王道。“然而昂贵而漫长的电视节目研发过程确实风险很大,同质化某种程度上是传媒市场选择的结果。”④在我国综艺节目被迫依赖引进海外节目的当下,本土化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世熙传媒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节目模式引进、本土化模式节目研发及制作基地,有着9年模式引进经验,其董事长刘熙晨认为,“韩式综艺”教给中国人的是制作电视的技术和理念,但一档节目能否成功,要看中国团队能否进行良好的本土化改造。⑤所以,无论是原创的还是引进的电视节目,都要合理传递我们的文化内涵,沉淀的文化内核加上新潮的制作形态才是成熟的、能迎合受众的节目形式。

情感把握,迎合受众心理。在传统观念里,孩子都是由主内的妈妈带的,爸爸承担赚取经济来源的角色,这种做法就造成了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位,而“父亲”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极为重要。正如节目中很多明星老爸提到的,希望借参加节目的机会增进与孩子的感情。明星走下舞台也是普通人,也在现实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当明星+爸爸这样的角色出现在荧屏上时,无形中对承载父母这一角色的受众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受众现实情感的一种具象,一种缩影。也许《爸爸去哪儿》的受众觉得自己对节目的关注完全是一种感性状态,是一种对星爸萌娃的偶像崇拜,可无形中却受到了偶像的情感引导。

立体营销,打造品牌。全媒体时代的营销计划应是内容制作(视频、文案等)+播出平台(电视台、网站、纸媒、网媒等)的整合营销框架。《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这样的营销模式。⑥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关系已经由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互动了。受传者不再满足简单的“被动接受”,而是希望参与到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当中,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就略显乏力,网媒以及移动客户端的加入弥补了这一缺陷。《爸爸去哪儿》不仅每周五晚在湖南卫视播出,同名微博、图书以及手机App达到了四维立体的营销效果。其次就是品牌效应,芒果台本身就是一个实力不凡的娱乐品牌,《爸爸去哪儿》可谓是站在品牌的肩膀上。亲子真人秀这种题材本身是可以效仿的,但各电视台也需要利用自己原有的优势资源为电视节目宣传造势,立体包装,使其变成一种符号。

亲子真人秀的引进无疑是国内电视台的又一个淘金机会,但本土化的创新是这股淘金热的法宝,更是在当前鱼龙混杂的电视节目环境中脱俗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①资媛,《电视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品牌建设探析——以〈爸爸去哪儿〉为例》[J].《今传媒》,2014(6)

②陈龙:《媒介文化通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56

③庄序芃,《浅析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J].《东南传播》,2008(11)

④杨斌,《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1)

⑤jx.chinanews.com/

2014/0613/1364087.html

⑥周敏、梁淞,《从〈爸爸去哪儿〉看电视节目的创新》[J].《南方电视学刊》,2013(6)

第6篇:爸爸我们去哪儿范文

【摘要】《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 年第四季度推出的一档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收视狂潮,首播当天力压其他同时段综艺节目获收视第一。随着节目的热播,收视率一路飙升,同时也获得观众极高评价和追捧。作为国内首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毋庸置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这档节目的成功要素并简要探析如何打造成功的亲子类电视节目。

关键词 受众心理 真人秀节目 《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 年10 月11 日全新推出的首档大型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节目由林志颖父子、田亮父女、郭涛父子、王岳伦父女、张亮父子联手担任嘉宾,节目组设置一系列由父子(女)共同完成的任务,同时5 位明星爸爸要单独肩负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责任。节目播出后,收视与口碑齐飞。据CSM央视索福瑞全国网收视数据表明,湖南卫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开播当天就以全国网收视率1.1,收视份额7.67,城市网收视率1.46,收视份额6.45,力压同时段其他综艺节目获得第一。与此同时,这档节目还收获了零差评高口碑的观众反应。《爸爸去哪儿》为何如此之火,为何获得受众如此高的评价,本文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这档节目的成功要素。

一、静中求变,变中求新

受众的心理具有求变求新的特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受众往往渴望获得最新的消息。因此,越是新鲜新颖的东西就越容易引发受众的关注和兴趣。在湖南卫视推出《爸爸去哪儿》之前,《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快乐男声》等一系列唱歌类选秀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观众逐渐对这些相同套路的选秀类节目产生了审美疲劳。此时,湖南卫视打破这种模式,首推了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可以说这档节目给电视综艺节目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让受众眼前一亮。这档节目以明星老爸和萌娃以及全新的节目形式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爸爸去哪儿》不仅填补了综艺节目中亲子互动类节目的空白,也让受众对于父母子女间如何相处以及子女教育问题有所感悟。同时,《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点不再是演播室和舞台之上,而是采用户外拍摄和演播室采访结合的节目形态,五对父子(女)走向大自然,到我国极具代表性和特色的地方,如北京古朴的灵水村、云南神秘的普者黑等地,共同在乡村生活三天两夜,并安排“找食材”、“做饭菜”、“做游戏”的环节,全程无死角拍摄,这种节目形式更具亮点,更加别出心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加入演播室采访内容作为补充,并配合形式多样的字幕、配音、插图,颇具笑点,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氛围,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新颖的录制形式大大吸引了受众的关注。

二、平中求异,异中求奇

受众的心理具有求异求奇的特点。一般来说,越是奇特,越是罕见的事,就越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在各种选秀类电视节目中,许多嘉宾都是草根出身,然而,《爸爸去哪儿》的五位明星爸爸分别是台湾影视明星林志颖、著名导演王岳伦、影视演员郭涛、奥运跳水冠军田亮、中国首席男模张亮。他们都为人熟知,来自不同领域、具有不同性格,通过一次次的户外体验打开了明星私生活的这扇门,满足了受众对明星多方面的了解。

《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展现了明星们鲜为人知的一面。同时,通过对明星爸爸的采访,让受众更加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之前的综艺节目中,除了访谈类节目,观众很少能了解明星们的世界,《爸爸去哪儿》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以及对偶像的崇拜,拉近了明星与受众的距离。对于工作繁忙的明星爸爸,当他们褪去闪耀的光环,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他们会怎样和孩子相处?他们能否在孩子妈妈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照顾好子女?星二代们从小生活优越,他们能否适应农村艰苦的生活?这些受众关心的问题成为了火爆的话题,可以看出观众对这档新鲜的节目充满期待。《爸爸去哪儿》正是抓住了受众的猎奇心理,展现明星老爸哄孩子时的手足无措、做饭菜时的尴尬窘境,各不相同的教子心得,揭开了明星们的神秘面纱,满足了受众对了解明星生活的渴望。

三、事中求真,真中求情

受众的心理具有求真求情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受众看到的电视节目都是经过彩排、剪辑后的成品,长此以往,受众对这样的节目就产生了乏味的感觉,许多观众都呼吁电视节目真实化,少一些作秀的成分。《爸爸去哪儿》就满足了受众对于电视节目真实感的追求。

《爸爸去哪儿》的录制事先没有经过彩排,全程无缝录制,任何情节都不能重新来过并采用本人的实况录音,保证了节目的真实性。每期节目,我们都可以看到明星父子从准备到前往目的地,观众可以清楚了解到节目录制的整个过程。此外,嘉宾们的语言及情感的表达也展现了节目真实的一面,从孩子看到破房子再到回答村长的问题,萌娃们的动作及表情都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拍摄过程中,明星爸爸们发自内心的感触也是他们的真情倾诉。

此外,打情感牌一直是电视节目的必要元素,但明星的父子情却很少出现,有了真情,才能感召他人。节目中石头对于老爸的严厉,年幼的他理解为爸爸不喜欢自己,这一情节震撼了郭涛,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爸爸去哪儿》呼吁父子亲情,引发了受众对于父爱的探讨和关注。作为明星爸爸,每天忙于工作,和孩子交流相处的时间就少之又少,《爸爸去哪儿》的拍摄,让这些明星老爸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逐渐学会了如何照顾、教育他们,整个节目中所有温馨的场面和真实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感动落泪,节目所传达出的父子情也让人父人母深有感触,给观众注入了情感表达上的“正能量”。

四、观中求乐,乐中求教

受众的心理具有求乐求教的特点。电视综艺节目能够让人缓解压力,趣味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但受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更希望能够从节目中获得一些教育性的信息。在节目中,明星爸爸们做饭时的笨手笨脚、萌娃们在寻找食材时的状况连连闹出了不少笑话。在执行任务时,田亮两次落入水中、王诗龄频频哭闹耍脾气、做游戏“萝卜蹲”时的搞怪,从挑选住房、瞪眼比赛到放飞候鸟,每一处情节都让观众笑声不断。十秒就能让人发笑成为《爸爸去哪儿》获得高收视率的保障。

《爸爸去哪儿》在不缺少娱乐看点的同时,更是有另一大特色寓教于乐。传播主流价值观是所有媒体的职责,不同的电视节目内容不同,但都要把握好节目的方向,引导受众。《爸爸去哪儿》来到祖国各地,让观众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教育孩子们要学会独立、要有责任意识以及感恩的心。在寻找食材过程中,林志颖鼓励胆怯的Kimi 自己独立完成任务;孩子们一起照顾当地的孤寡老人,陪他们说话,给他们按摩,这些场景让观众也深受教育。不仅是孩子,同时针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有借鉴的作用,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使许多父亲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爸爸去哪儿》直击家庭中父爱的缺失,它不仅是一档综艺节目,更是一部教育纪实片。正因如此,《爸爸去哪儿》自从开播起,就受到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好评,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在节目中找到自己的关注点。

结语

对于受众心理的把握是一个节目成功的关键,围绕受众心理需求来设置内容是提升节目收视率的重要途径。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和改革要多方面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此外还应注意正确价值观的传播,在节目创新的同时一定要符合我国文化传统。《爸爸去哪儿》的热播也掀起了亲子节目的火爆,《人生第一次》、《爸爸回来了》等一系列亲子互动节目也陆续登上荧屏,而这些节目想要达到《爸爸去哪儿》的效果,更是要从中借鉴精华,从受众心理的角度进行节目内容和形式上的设计。无论是引进还是原创的电视节目,都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去创新、去本土化,这样才能打造一档成功的、有卖点的亲子类电视节目,而不是一味的拿来和模仿。

参考文献

①《〈爸爸去哪〉栏目简介》,湖南卫视网,hunantv.com/v/2013/bbqne/,2013-10-11

② 陈旭光:《影视受众心理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7篇:爸爸我们去哪儿范文

人与车的情感共鸣

飞机落地,星爸们一手推着大大的行李箱,一手牵着宝贝小小的手,满是兴奋地开始换乘英菲尼迪JX,宽敞且极具人性化的后备箱设计,让老爸们松了一口气。后备箱可通过将第二、三排座椅折叠组合,带来灵活多变的装载空间。不论是老爸和宝贝们精心搭配的近百套各式亲子装,还是小Kimi一天都离不开的牛奶罐,英菲尼迪JX都能轻松装下……

这是《爸爸去哪儿》的一个镜头,作为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官方合作伙伴,英菲尼迪旗下商务舱级豪华七座SUV――英菲尼迪JX倾情赞助了该节目。

《爸爸去哪儿》节目开播以来,好评如潮,而携手《爸爸去哪儿》的全新英菲尼迪JX同样实力不凡。作为豪华SUV市场极富竞争力的车型之一,全新英菲尼迪JX满足豪华SUV用户的多重需求:三排七座的宽敞内部空间,驾驶乐趣和驾乘舒适的完美融合,领先同级别车型的燃油经济性,全面周到的安全保障以及稳健硬朗的外观设计。更具意味的是,全新英菲尼迪JX所倡导的“给自己和爱的他们多一点时间与空间”理念,与《爸爸去哪儿》节目的价值取向有着紧密的内在契合和强烈的情感共鸣。

除了《爸爸去哪儿》节目,英菲尼迪再度携手节目中的好爸爸、超级人气明星林志颖展开一系列深度合作。作为双方良好合作的开始,林志颖正在录制为英菲尼迪JX度身制作的全新单曲《挚爱》。这首新歌以亲情为主题,表达了林志颖对家人和孩子的深深眷恋与深切关爱,其灵感来源于英菲尼迪JX“给自己和爱的他们多一点时间与空间”的产品理念,英菲尼迪将以“最为感性的豪华汽车品牌”所独具的情感特质,为林志颖好爸爸的形象再添无限柔情。

虽然已是4岁孩子的父亲,但林志颖依然保持了年轻的外貌和心态。他对生活充满激情,是求新追梦的勇士。在外,他敢想敢为、个性鲜明,成为时尚标杆;在家,他温情细腻,是爱子的好玩伴、好父亲。林志颖身上的种种特质,与英菲尼迪“年轻心态高端消费者”的目标人群的特征不谋而合,更与英菲尼迪的品牌内涵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享受爸爸营造的安全世界

细心的观众能够发现,一向贴心有加的林爸爸_上车就用最标准的方式为小Kimi系好安全座椅。英菲尼迪JX在注重科技、性能之外,更加追求具有情感特质与人性化的关怀。其以宽敞舒适著称的三排七座内部空间为宝贝们提供了非常放松的乘坐环境,此外,随车配备的儿童安全座椅,也确保了每位宝贝的人身安全。

第8篇:爸爸我们去哪儿范文

>>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理论分析 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本元素 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结构元素与制作策略 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特征研究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红火与出路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因素探析 浅谈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真善美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探析 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分析与探索 我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需求分析 相亲交友真人秀节目的节目元素探析 从节目元素看旅游真人秀节目的持续热播 从节目特点和运营思路解析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之道 职场真人秀节目核心元素分析 试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发展策略 电视真人秀类节目的发展困境及对策 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人本化传播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及突破 全媒体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道 我国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分析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兰")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目前,各大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非常盛行,例如《超级女声》《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分为七种,即参与者、悬念、竞争、淘汰与选拔规则、时空规定、现场记录、艺术加工。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分析这些构成元素,对我们真正理解和观看各种真人秀节目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真人秀;元素;爸爸去哪儿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4-0071-02

“真人秀”节目创始于20世纪90年代,受到观众的欢迎,并逐渐在全世界流行。关于真人秀节目的定义各家各派都有不同的看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认为:电视节目中的真人秀,是参与者要在规定的情景中,为了某一个目的,按规则所进行的竞赛活动[1]。陈芝认为真人秀中的“真”即真实性,“人”即人物,要有个性,“秀”就是指艺术加工[2]。周雪涛、杜晓琳认为真人秀节目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电视娱乐节目,是假定情境中的真实再现。这里的所谓“假定情境”,是指真人秀节目大的框架是事先设定的,包括奖金的设定、环境的选择、参赛者的选取和游戏规则的制定等;“真实展现”,指的是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是真实的。可见,真人秀节目与纪录片、电视剧和竞赛类节目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3]。

尹鸿教授认为真人秀节目有七个构成元素:参与者、悬念、 竞争、淘汰与选拔规则、时空规定、现场记录、艺术加工[1]。本文主要以湖南电视台曾热播的《爸爸去哪儿》为例,剖析一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这七个构成元素。

一、参与者:故事主体

真人秀的主体即故事的主体必须是真实的人,但这里的“真实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或随便找些人都可以。他们必须要有一定的特点,身份、经历、家庭、职业等方面要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兴趣,同时还要考虑参与者之间的性别、职业、地域、性格、年龄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例如《爸爸去哪儿1》中的人员搭配:有年龄大点的导演身份,性格内向的王岳伦,体育出身奥运冠军的田亮,演员出身年轻人的偶像,台湾演员林志颖,模特出身的张亮,演员出身的郭涛。他们的年龄、身份、性格等不同,而且是不同类型人的代表,所以,他们作为参与者就很有代表性。而且由于他们几个大人之间的身份、年龄、性格等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处理孩子的关系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处理等方面必然有一定的戏剧性关系。例如给小孩换洗衣服、喂奶、哄睡觉、做饭,这些家庭妇女干的活让男明星去干本身就有戏剧性,会引起观众的好奇。

另外,还有参与者的表现力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做饭方面张亮有优势,教育孩子方面各有各的特点,由于Kimi年龄比较小,性格腼腆,林志颖很有耐心,面对任务勇敢挑战,即使住了蜘蛛房,他也能乐观面对,在用砖搭起的锅里还能煮熟饺子。Kimi睡了,小志会用剩米饭糊窗子,给儿子赶蚊子,这些都是本色再现,不需要表演,真实地再现了作为父亲的小志对待孩子细心周到的一面。对这些戏剧性的事情的处理上就体现出了参与者的表现力,这也是大众最感兴趣之处。

二、悬念:叙事动力

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或是真人秀节目的观看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会吸引观众观看的欲望,这个目标就是一种悬念。所以说,悬念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爸爸去哪儿》中,每次会选择分配一项任务作为行动目标,然后哪个家庭先完成或比赛得了第一名,就会得到嘉奖目标,先挑选好的房子或会拿到比较好的食材等。这些目标是策划好的,是确定的,但完成的过程及结果是未知的,这就是悬念,会吸引大家看下去。

三、竞争:叙事情节

真人秀中有目标,目标完成过程中要有悬念,那么这个行为完成的过程,就是情节,可以说悬念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更是吸引观众观看的亮点。例如《爸爸去哪儿》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任务,这是大目标,但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个家庭、各个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父亲之间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随时暴露出的小问题就是小目标,如何解决这些小问题的过程就是情节。例如《爸爸去哪儿1》中有一个任务是“换爸爸”,也就是爸爸带别人的孩子。这个任务对爸爸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孩子来说那则是一个要命的问题了。即使平时很听话的王诗龄听说要离开爸爸,也难以接受这一现实,稍微大一点的爱哭的森蝶就更不说了,离开爸爸后嚎啕大哭。暴露出来的这些小目标,爸爸们怎么完成,则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四、淘汰与选拔:戏剧性命运

有比赛就有胜与败,胜利和失败就是戏剧性的变化,所以说几乎所有竞争性娱乐行为中都有戏剧性命运, 电视真人秀也同样如此。

比如《超级女声》《我是歌手》《我不是明星》等节目都采用的是末尾淘汰法。而《爸爸去哪儿》面对这些年龄偏小的孩子,按获胜名次的先后会采用一些物质奖励,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例如《爸爸去哪儿1》中,几个爸爸做饭比赛,评判者是几个小孩。规则是几个小孩去品尝各位爸爸做的饭,谁做的饭好吃就把手中的狗尾巴草给谁,结果作为厨师的张亮得到的小草最少。这种小孩评判的结果与现实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种反差正是逗得观众笑声的亮点。《爸爸去哪儿》中经常做一种“萝卜蹲”的游戏,游戏中的失败者会受到一些惩罚。这些游戏完成的过程和结果就充满了戏剧性命运。这就是用失败者的痛苦来唤起观众的同情,用胜利者的欢乐带给观众心理上的愉悦。

五、时空性:规定情景

真人秀有规定的情景,即时间的规定性和空间的封闭性。真人秀节目中,规定一个任务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用时间因素来推进故事发展,营造一种兴奋和紧张状态。环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室内往往有摄像机全程纪录和跟拍。室外环境一般选择比较原始或奇观的地区。《爸爸去哪儿1》中每一期选择一个点,都很有特点。北京灵水――举人村,那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宁夏沙漠――沙坡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云南文山――普者黑,有独特的民族风土人情;山东鸡鸣岛 ,是海中的“桃花源”;湖南白寺村,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地方;黑龙江雪乡,素有“中国雪乡”的荣誉。《爸爸去哪儿2》拍摄地点还去了新西兰,让爸爸们和孩子们体味远在异乡的那份感动。

六、现场性:真实记录

真人秀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即通过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全方位无间断地拍摄人物的一举一动,也就是说真人秀节目能真实地记录现场发生的一切。为了确保节目的真实性,《爸爸去哪儿》全部设置了近50个机位,采取不间断无缝录制,收集了1500多小时的视频材料。而在后期制作方面,也一律采用原音重现的方式。4~8岁的小孩的一举一动都很天真无邪,是心灵的直接再现。人物在正式场合和非正规场合的言谈举止被真实地记录了下来,这些有时正是观众希望看到的,也是真人秀节目不同于电视剧的地方,恰巧这些形成了这类节目的亮点。《爸爸去哪儿2》中,曹格家的两个孩子Joe和Grace,睡觉前依偎在爸爸的两旁,对爸爸的喜爱;硬汉吴镇宇发现儿子脸部受伤后,抱着儿子,嘴里训斥着,眼泪满眶,那些情节都被一一记录了下来,这些情景历历在目。

七、艺术加工:情绪渲染

真人秀的核心虽然注重“真”,但它不同于纪录片,它不是对人物、场景、过程的照相式的直观再现,它毕竟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必须经过艺术加工,不加工就不可能成为秀。

真人秀节目没有剧本,也没有固定的台词,参与者实际上在更大程度上是在表演自己。《爸爸去哪儿》中,由于爸爸们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都不同,更重要的是参加者中有3~8岁的小孩,这样,就会出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小孩会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爸爸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为了让观众进一步了解这些人物的特点,在后期制作时往往会采用各种采访、造型和特殊制作的画面对人物进行包装。《爸爸去哪儿1》中先采用了穿插播放采访爸爸们的感受,或采访孩子们的心情、想法等。

《爸爸去哪儿2》中,除了每一集中间加进去的采访画面外,还为每个孩子及家庭制作了专集,记录孩子和家庭的一些日常活动,加深了观众对演员的进一步了解。另外还会采用一些蒙太奇手法,在后期剪辑时会采用对比、交叉、平行、对立等方式,来增加艺术效果。

第9篇:爸爸我们去哪儿范文

音乐周刊:11月8日将在北京万事达中心举办的“我是曹格”世界巡演北京站演出,是你在内地的第一场正式的大型个人演唱会吧?

曹格:这是我人生的第三次世界巡回,我的世界巡回前面两次都没有来内地,所以这次就决定一定要从北京出发,唱到全世界去。这是第一次在内地开唱。

音乐周刊:这个演唱会是什么时候开始计划的,是在你参加《我是歌手》之后,还是在参加《爸爸去哪儿》之后?

曹格:更早。在参加《我是歌手》之前我就计划过,可一直觉得没有机会做,(因为)没有人对我有信心。到了《我是歌手》之后,就有人找我开演唱会,我说好啊,那就开吧。结果在签约之前,《爸爸去哪儿》就打电话过来,那我要去《爸爸去哪儿》,就没有办法开演唱会,两个中间挑一个吧!我觉得《爸爸去哪儿》机会难得,演唱会的事情就往后推了。

音乐周刊:其实去年1月,你在五棵松的M空间开过演唱会,是吧?

曹格:对,那个是为新专辑而举办的音乐会,比较偏向新歌的活动。

音乐周刊:五棵松M空间其实就在万事达中心的旁边,一墙之隔而已,但熟悉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对于歌手来讲,要跨越这一墙之隔,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你好像仅仅在半年之间,就完成了人生的三级跳:从曹格到《我是歌手》的选手曹格,再到《爸爸去哪儿》里的薯条爸爸。这一墙之隔,你很容易地就跨过去了。

曹格:我觉得,我的人生输了很多次,就让我赢一次,没什么的,以后还是会输,这就是人生,跌跌撞撞,慢慢变长。今年我过得很好,也希望明年也可以过得很好。不会对自己期望太高,可是也不会低估自己,继续努力,好的成绩还是会有的。

音乐周刊:不知道你自己有没有感觉到,很多人觉得,《爸爸去哪儿》对你的提升程度远远大于《我是歌手》对你的提升程度。

曹格:应该是吧。因为之前可能大家认识曹格,就是他是一个歌手,不会去更深层地了解这个人,可是到了《爸爸去哪儿》,你是被逼要看到曹格不是歌手的那个爸爸角色,一个平凡人的角色,所以会更深入。有些人看完了之后就觉得,唉,再回头去听他的音乐,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比较幸运,能遇到很多贵人,也有很多人一直在支持我帮助我,希望这个演唱会也可以好好回馈所有喜欢曹格音乐的朋友,或者是喜欢薯条爸爸的朋友。因为薯条爸爸也是一个常常跌倒的人,他常常会犯错,就跟这些小朋友一样,可是跌倒了以后他会站起来,会进步。我希望透过演唱会,大家可以不单知道曹格这个人是谁,而且能认识到真正的曹格。

音乐周刊:所以这也是你为什么要给这次的世界巡演命名为“我是曹格”的原因?

曹格:这个演唱会叫“我是曹格”,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感觉你们知道我的名字但不真正认识我;你们知道我做过的事但不知道我经历过的事。透过演唱会,透过音乐,希望大家知道,我是曹格,请多多指教。

音乐周刊:会上,你还首次演唱了你为这次演唱会创作的主题歌《BORN A CHAMPION(生而为王),由这首歌也可以感受到你的这种心声。那这首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

曹格:是在当自己觉得很多人不了解我的时候,当好多人都在笑我,为什么还不退出,为什么还不放弃的时候,就是在怀疑声中写出来的。说白一点,是在《我是歌手》被淘汰的时候写出来的。人人都是冠军,被淘汰了没关系,我也是冠军。

爸爸之赢:

不怕女儿比自己红

音乐周刊:刚才你也承认,《爸爸去哪儿》对你的知名度的提升远远大于《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播出后,大家对你的关注更多是一个爸爸的身份,或者关注你的孩子更多于你本人,那你就没有担心说,你本来的歌手身份反倒被忽略了?

曹格:喜欢我的音乐的人总还是会喜欢我的音乐。如果大家都喜欢我的女儿多于喜欢我,我也觉得没问题啊,因为也有很多人喜欢周杰伦、王力宏多于我啊,对不对?没很大差别。女儿被大家喜欢爸爸怎么会介意呢?不会。你懂我的意思吗?我一直以来唱歌和做音乐,都不是一个比赛,我知道娱乐圈里有很多人会比谁赚的更多,谁人气更高,谁红谁不红。在我看来,就是个起起伏伏的事。我觉得当创作歌手的任务就是把好的音乐、故事、创作唱给大家,我们的工作不是要在排行榜上赚多少钱、拼有多少歌迷。所以对我来说,(红不红)完全没有差别。我会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然后问心无愧,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踏踏实实地活着。

音乐周刊:姐姐(曹格的女儿GRACE)现在很火,不怕她盖过你吗?

曹格:她早就盖过我了。很多人都盖过我了,可是我是曹格,我唱歌,我写歌,我不是要跟别人比赛,所以想比我红的人,尽管比我红吧。

音乐周刊:《爸爸去哪儿》给你最大的成长是什么?

曹格:我更认识自己,我更确认自己要做一个更好的爸爸,更好的老公,更好的儿子,更好的朋友。以前我一直认为小孩是上天派来教育我的,比如说,我儿子生病进医院,我看他打针就受不了,心痛,会哭。然后就想到我爸妈,完全可以体会他们当父母的心,我一定会更孝顺他们。也要感恩我的老婆,她生了两个最好的老师给我,这么棒的小孩,这么善良的小孩,我一定会更疼爱她的。我觉得上《爸爸去哪儿》最棒的地方是,我是透过荧幕看到孩子们的。有一集我跟我太太半夜在家看他们去完成任务的时候,就感觉:哇,我们的儿子长大了!两个人就一直看一直看,笑着看,觉得特别欣慰。

上“爸爸”不怕各种非议

音乐周刊:录《爸爸去哪儿》,JOE跟姐姐录完回去后,会跟你讲他们的感受吗?

曹格:他们会很兴奋地跟妈妈说,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做了什么。

音乐周刊:在下一期任务出发前,他们也没有说闹脾气不去?

曹格:还是会的。毕竟每一个地方环境不一样,任务也不一样,有些任务他可以很顺利地完成,有些任务就会怕,每个小孩自然都会有怕的事情,有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在播出时大家会轮流看到这些。当然这不是小孩完整的个性,只是录制节目的一部分。有网友透过节目,用大人的眼光去审判这个爸爸教育小孩的方式对或不对,其实是比较片面的,因为你不能真正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孩子,其实每个爸爸在屏幕前都多少会有压力。每一个爸爸都有教育小孩的方式,我也在向这些爸爸们学习,在跟陆毅、黄老师聊天的时候,会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在其他小孩身上也学到很多。

音乐周刊:其实关于让孩子上节目在公众面前曝光这件事情,去年第一季播出时就也有过很多争议甚至是非议。去年陶晶莹就说不会带孩子上这个节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比如今年自己的孩子上这个节目后火了,所有人都在谈论他围着他转,到了明年第二季换了另外一拨孩子,人家就只会讨论那些孩子围着那些孩子转了,就不会有人继续关注你的孩子,这样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失衡。你们这些爸爸会有这样的担心吗?

曹格:去或不去,自己要有心理准备。去是因为要让小孩火,还是别的?这个自己心里要清楚。我可以坦白说,今天我在北京,如果任何媒体想见我的小孩,拍照,我都很乐意。可是很抱歉,我们住在台北,我在台北也有很多媒体朋友,他们想做访问,想做宣传,想代言,我就会全部推掉,我不要这个曝光。我小孩其实是连一集爸爸去哪儿都没看过的,我也不让他们看太多,是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娱乐明星。我会告诉他们,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做好跟爸爸去旅行的榜样,就这么简单。

音乐周刊:关于小孩代言这个问题,也是非议的另一个方面。第一季《爸爸去哪儿》还没结束时,好多爸爸跟小孩都接了广告,很长时间就被人批评,说他们拿小孩来捞钱。现在你家里应该也有不少邀约了吧?

曹格:我觉得,如果是好的产品,就可以,公益活动也没关系。不会什么都代言,因为比较不像我薯条家庭的风格。我常常说,小孩像一张白纸,你画了个黑点上去,把他带到马路上给大家看。我可以跟你打赌,十个人中有八个人会去看那个黑点,他们会忽略掉周围的白,其实那个黑点是非常小的,它周围的白就是他的优点。看一个人要看全面,那些批评我们用小孩来捞钱的人就是那种只看黑点的人。你不让你的小孩子去代言这个东西,别人也会去代言,他们也是利用小孩来赚钱吗?其实,这个就看你怎么看,不值得和那些非要去看你黑点的人解释什么。

音乐周刊:所以你不是很在意外界对你的负面评价?

曹格:有些负面评价是正常的。我没有看过哪个艺人是没有负面评价的。那我有什么特别?我凭什么全部都是好的评价?所以这个是当艺人的正常情况。我觉得有些评价还不错,就看一看,笑一笑。有些评价完全就是攻击,没有太多内容的,那看它干嘛?广东人有一句,吃得咸鱼抵得渴,就是这个意思。

人生之赢:

是不是好爸爸,谁说了算?

音乐周刊:私底下,你有没有打过JOE或者姐姐?

曹格:我们家是不允许打的,骂他们我都会难过,所以也不鼓励骂。我的方式可能是比较偏向给奖励或者是用理论。

音乐周刊:你在家里脾气性情都还蛮温和的?

曹格:他们在家里舒服,当然不会有太多的争吵和哭闹,但到了陌生环境就不一样了。姐姐是喜欢自然醒的,但在录制《爸爸去哪儿》时是没有自然醒这回事的,6点钟起床,然后就开始拍摄了!所以她会有“起床气”。哈哈,不过这是非常棒的经验。我的教育理念是,小孩从生出来到6岁,这6年里面我不会特地去教他勇敢,教他不要哭,教他大道理。我觉得这些虽然都得教,但是要在有机会的时候,机会来的时候就提醒他。我们在6岁之前只需把很多的爱传递给他们,以给满满的爱为基础,以后他面对挑战、跌倒的时候,父母和社会自然会教他。

音乐周刊:现在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你们家是怎么育儿的?

曹格:这是个很大的概念。富养和穷养都不只说钱,它是很低调很小心的事情。每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所以要针对他的个性去找适合他的方式来教育引导,陪伴和支持是特别重要的。主要的还是满满的爱,满到受不了的那种,因为我觉得一个充满爱的人就会孝顺,会孝顺的人不会坏到哪里去。

音乐周刊:以前你的家庭教育也让你感觉到了满满的爱吗?

曹格:我从小是被打大的,我9个月大爸爸离开了,爷爷把我带大,爷爷是太极师父,我一不听话就会打,你可以想象一下被太极师父打的感觉。可我到今天还是很想念我爷爷,想那个骂我最多打我最狠也是最疼爱我的爷爷,一想到爷爷,我常常觉得欠他很多,所以我一定要把两个小孩教育得非常孝顺,不要像我那样。所以现在我不打小孩,也不爱骂小孩,我现在跟小孩一起学习,一起长大。我是不是一个好爸爸,全世界只有两个人可以说,那就是JOE跟GRACE;我是不是一个好老公,也只有一个人可以说,那就是我太太;我是不是一个好歌手,那也只有听过我音乐的忠实歌迷听众才能够说。

薯条爸爸大揭秘:

关于JOE和GRACE那些你想知道的事情

1 为什么别人家只带一个小孩,JOE和GRACE都可以上《爸爸去哪儿》?

我也不知道啊。那时他们来台湾工作室看JOE,就看到GRACE。然后编导问我,如果我们邀请你带两个孩子,可以吗?我那个时候只看了第一季,就说,没问题啊!因为第一季让我感觉比较轻松。坦白说,如果只带一个,我也许就不会去了。因为我非常黏我的小孩,我很需要他们,我的经纪合约上都写着:不能超过10天不跟家人小孩在一起。另外,如果只带一个去,另一个心理也会有落差,因为他们两个年纪相差很小。

2 为什么GRACE明明是妹妹,却要所有人叫她姐姐?这是代表一种被尊重的方式吗?

“姐姐”对GRACE来说代表一种态度,她会认为叫姐姐就是认同。她很小就坚持自己吃饭,自己用筷子,不要别人喂饭,所以你也知道她是比较不一样的,个性比较硬,比较独立。她有时候讲话,你会觉得这个逻辑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外界就会疑惑,明明这个小女生是妹妹,怎么可以管哥哥叫弟弟呢?可是,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那是他们玩耍的方式。有一集,我带6个小孩在一个房间,我就问杨阳洋:你长大了要做什么?他说:世界冠军;那费曼你长大了要做什么?SPIDERMAN(蝙蝠侠);多多长大了要做什么……到了GRACE,你长大了要做什么?她说:我要做姐姐。对她来说姐姐不是一个年龄的标志,是一个目标,是一个人物。如我们在台湾说的,是一个咖,是一个分量,一个身份。

3 先前湖南卫视播出的预告片中,姐姐挨个向小朋友们登门道歉说要回家了,姐姐是真的要退出最后一集的录制吗?

我不知道啊!我这两天在准备演唱会的会,不知道这事,今天上午我才知道。我没有要求姐姐退出,我希望薯条家族完成全部录制。小朋友之间和5个家庭之间特别舍不得。

4 姐姐和JOE会上你11月8日的演唱会吗?

会啊。姐姐还说她要带小白兔一起来,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