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层住宅设计范文

高层住宅设计精选(九篇)

高层住宅设计

第1篇:高层住宅设计范文

关键词: 高层住宅,核心筒 ,住户, 设计要点

Abstract: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core tube and resident is the key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design, this paper describes in brief and core tube stair, elevator, front room, footpath, casing well and residents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points to instruct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scheme and design of construction.

Keywords: high-level residence, the core tube, resident, design essential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主要由楼梯、电梯组成交通中心的核心筒和围绕核心筒的住户设计是高层住宅设计的关键。现在就高层住宅核心筒和住户建筑设计的一些相关技术设计要点做一些梳理和归纳。

高层住宅是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其设计包括由楼梯间、电梯间、前室、走道、设备管井组成的核心筒和住户等内容。

1.楼梯间

1.1楼梯选型

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规定设置。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12层至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12层及12层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和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1.2 高层住宅疏散楼梯间设置要点:

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18层及18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和窗槛墙高度均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疏散楼梯间的梯段净宽≥1.1M(墙边到扶手中心线的净尺寸);梯步净宽≥260mm;梯步净高 ≤175mm;梯步数每段≤18步。普通楼梯基本轴线尺寸:4700mmx2600mm(8x260+2400+200=4680)x(1200x2+200=2600)剪刀楼梯基本轴线尺寸:7100mmx2700mm(17x260+2400+200=7020)x(1200x2+200+100厚中间墙=2700)。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剪刀楼梯间的梯段之间应设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隔墙分开,并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一个防烟楼梯间可与消防电梯共用一个前室(合用前室)。 若地下地上共用一个楼梯,应在首层出口处将地下地上楼梯用耐火极限≥2.0h隔墙及乙级防火门分隔开,并地下地上的楼梯对外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门开启后相互不能影响疏散宽度。 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住宅≥4.5㎡;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住宅≥6.0㎡。 楼梯间前室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标准层门净宽度不小于900mm,在首层疏散外门的净宽不小于1100mm(等同楼梯间梯段最小宽度)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外窗和其他部分的外窗水平间距应≥1.0m。单元式高层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应通至屋面。 剪刀楼梯间通至屋面时楼梯的疏散门应通过走道等联通。

2.电梯

2.1电梯作为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电梯设置台数的多少,关系到住宅建筑的电梯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其配置数量应根据建筑层数、每层面积、使用人数、电梯的载重量、速度等主要技术参数和生活水平标准综合考虑。电梯的配置台数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也可以按经验确定。由于计算过程中,一些系数的取值为经验或实测数据,其计算结果也只能是近似值。因此为简化设计,往往按经验来确定乘客电梯的配置台数。一般认为,住宅约每60户配置一台。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楼每幢需设不少于2台电梯。 住宅楼的电梯需满足无障碍要求,(电梯开门≥800mm,电梯轿厢进深≥1400mm,开间≥1100mm)。并且每单元至少有一部电梯能满足搬运床垫等大型家具的要求。 电梯厅的深度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1800mm。若多台电梯双侧排列,则电梯厅深度应不小于相对最大电梯轿厢深度之和且小于3500mm。

2.2 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楼需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载重量应≥800KG/台,且从首层到顶层 消防电梯与客梯,其井道及电梯机房均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消防电梯前室的面积:住宅≥4.5㎡;与楼梯间合用的消防电梯前室面积:住宅≥6.0㎡。消防电梯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到室外的距离不得超过30m。消防电梯前室若直接对外开窗排烟,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不应小于2.0㎡,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其开窗与其他部位的开窗水平间距应不小于1.0m。消防电梯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梯井底应设容量不小于2.0立方的排水井。

3.走道

公共走道最小净宽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不小于1200mm 。长度>20m的内走道(两端无窗)、长度>30m的走道(只有一端有窗)、长度>60m的走道设机械排烟,排烟井面积依计算所得,参考值0.3m2左右。

4.设备管井

4.1水表井

高层住宅楼采用分区供水方式,一般1-4F为市政管网供水,4F以上每7层一个区,每区一根主管,主管间距通常为300mm。水表采用立式水表,水表间距150mm。按此计算,水表井的尺寸如下:

注:以上尺寸不包括消防立管及减压阀门的空间,一级减压阀需占用600mm x 100mm,增加一根消防立管在水表井中长边方向需增加200~250mm宽。

4.2消火栓

高层住宅楼的合用前室需设一个消火栓,如果有开向该前室的功能房间(不包括管道井),则该合用前室必须 有两个消火栓。消火栓留洞尺寸:

第2篇:高层住宅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层住宅,结构体系,优缺点,适合

高层住宅建筑是商业世界竞争和相互推进的结果,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新的结构的出现、玻璃幕墙技术的完善、电梯设备和水暖电设备的改进,使高层住宅的发展越来越适应于社会需求。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也越来越得到众多设计者们得探讨,随着建筑业得不断发展,技术日益成熟,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被公认为适应于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经过了10多年的工程实践,我国高层住宅结构体系也已经逐步成型,形成了短肢剪力墙、异形柱框架和扁柱(异形柱)――筒体三大结构体系,基本满足了不同种类高层住宅的需要。对于未来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经过分析研究,新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才能把人类高层住宅的建筑结构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二三十层的住宅建筑已经达不到人类需求,越来越高的建筑才是人们追求的创新和挑战,底部商业用房,中部办公用房,顶部住宅用房,会是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住宅形式,而刚臂芯筒――框架体系就是典型的代表。

一、短肢剪力墙体系

短肢剪力墙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可利用隔墙的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剪力墙的位置、数量的多少、肢的长短可根据抗侧力的需要而定,容易使平面刚度中心与形心重合或接近,减少扭转作用。连接各墙的连系梁可隐藏在隔墙中,基本保证了室内空间的完整性。应用在塔式高层住宅时,可将交通服务区域处理成筒体,形成框架――筒体结构体系,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推性能。

短肢剪力墙体系的结构布置应遵循六个基本原则:a)、各短肢剪力墙应尽量对齐,拉直;b)、短肢剪力墙应尽量分布均匀,数量适中;c)、在平面转角和凹凸处应布置短肢剪力墙,并考虑设计连系梁;d)、每道短肢剪力墙宜有两个方向的梁与它相连,即一般不采用一字型的短肢剪力墙;e)、短肢剪力墙的厚度以采用200mm、250mm、300mm为好;f)、在必要时也可以混合布置方柱和扁柱。

实例分析:

图1

如图1、这是某地区一个高层住宅,该住宅为每层4户,共28层的塔式高层住宅。从底至顶均为住宅用途,不存在结构转换的问题。由于建筑高层较高,采用筒体包裹交通服务核心,其余部分采用短肢剪力墙,大多都采用了T形、L形且基本对齐,拉直。由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局部采用了一字型剪力墙。在平面凹槽部分设置了连系梁,以减轻应力集中的现象。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十几年前在南方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形式,为克服剪力墙结构刚度太大的缺点,适当减少墙体长度,使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为5~8。在设计之初,没有明确的国家规范,其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均参照剪力墙结构设计进行,所以设计随意性较大。短肢剪力墙的受力、变形特征,类似于框剪结构。但比框架结构的刚度分配、内力分配更合理,结构的变形协调导致的竖向位移差别,也比框剪结构小,则传基础荷载更均匀、合理。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由于自身的优点,它可以灵活布置,墙肢可长可短,房间内不会出现露梁露柱的现象,且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也优于异形柱结构。

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中,除墙肢平面内有梁外,常垂直墙肢方向也应有梁,此类梁由于支座上铁难以满足锚固(0.4LEa)构造要求,同时整体计算中不计算墙肢平面外作用,梁端只能按筒支考虑。墙和梁与轻质隔墙砌体隔墙之间,由于材料不同易产生裂缝,采取的措施只能减少裂缝增加造价。抗震性能也比一般剪力墙要差,尤其设烈度为8度房屋层数较多时,采用短肢剪力墙要慎重。

二、异形柱框架体系

在以往的结构设计中,原则上要求框架结构的柱采用矩形柱,矩形柱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计算理论比较完善,穿力途径明确,而且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矩形柱用在民用建筑,特别是在住宅建筑中,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柱截面也随之增大,给房屋内部的布置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于是今年来采用的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异形柱肢的厚度一般与墙隔厚度一致或接近,使得抹灰完成后,室内空间完整,不露柱角。

实例分析:

图2

图2为某高层塔式住宅,大部分采用了框架异形柱体系。

延性是结构抗震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异形柱延性的研究中,已经发现L形、T形柱在纯腹板受压时其截面延性很差,并且导致其轴压比限值也比普通矩形柱小很多。异形柱由于多肢的存在,其剪力中心与截面形心往往不重合,多为双向偏压受力构件,在受力状态下,各肢将产生翘曲正应力与剪应力,剪应力使柱肢混凝土先于普通矩形柱出现裂痕。异形柱框架体系是框架体系的一个分支,因此它的抗侧向力水平不高,常用于7度以下抗震设计,12层以下的住宅。由于异形柱框架体系的历史不长,又未经过强烈地震的考验,对其抗震性能还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应该谨慎采用。

三、扁柱(异形柱)――筒体体系

由于核心筒体的存在,扁柱(异形柱)――筒体体系有更大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因此它适用于30层左右,建筑高度在100m以内的高层塔式住宅。

扁柱(异形柱)――筒体体系的结构布置应遵循三个原则a)、扁柱、异形柱需按一定规律布置,使柱网规整,且上下对齐,尽量避免设置结构转换层;b)、扁柱、异形柱平面结构布置――其长边方向应在纵横两个方面都有分布,避免平面两个方向的刚度差异过大;c)、异形柱墙肢厚度不宜小于300mm,扁柱沿高度方向变截面时药避免刚度突变。

实例分析:

图3

图3为某高层塔式住宅,一梯三户的平面布局,结构上采用了扁柱(异形柱)――筒体体系,在山墙及分户墙处,局部设置剪力墙,既提高了结构的抗推性能,又不影响住户的使用。

四、刚臂芯筒――框架体系

现代住宅建筑要求大开间,平面及房间布置灵活、方便,室内不出现柱楞、不露梁等。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住宅建筑的要求,因而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但对于立面的处理较为局限性,形式较为单一不能使建筑空间得到随意的应用。笔者就对新型的钢筋混凝土进行了大胆推测,认为刚臂芯筒――框架体系能很好的解决这一个问题。与筒中筒体系相比,由于它没有立面开洞率的限制,就为建筑立面造型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也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线景观。

在我国,还没有设计者把刚臂芯筒――框架体系应用于高层建筑住宅中,因为它每20层左右就要设置刚臂,这对于普通单一的住宅建筑造价未免有些过大。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用地日益紧张,人类对高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底部商业用房,中层办公用房,顶层住宅用房的形式可能会得到推广,得到大家的认可。与芯筒框架体系相比较,刚臂芯筒――框架体系通过设置“刚臂”将外圈框架柱与芯筒连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构件来抵抗倾覆力矩,这样就相当于加大了力偶臂,从而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抗推强度,它适用于更高的高层建筑,这也满足了在未来人们对高层的追求。

刚臂芯筒――框架结构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一种优越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具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但是刚臂的设置带来的芯筒刚度和内力沿楼高的突变等问题,容易造成结构在大震下的隐患。另外,刚臂芯筒――框架结构体系设置多道防线较难。针对该类结构体系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同时耗能减震技术在该结构体系中的应用也是我们再设计过程中的新挑战。

四、结语,并非有最好的结构体系

并非有最好的结构体系,但有最适合的结构体系。每一个结构体系的诞生都有它应用的建筑空间,各个体系都各具特点, 一些成功的建筑整体,往往结构体系并非最好的形式,有可能它在受力合理性和经济性上并非最优,设计者往往在追求不同的目标而牺牲一部分东西,使建筑的整体合理性达到最大化。结构方案的选择是结合业主意见、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工程造价、建筑使用功能、当地审查机构的认识等诸多因素来决定的。建筑将会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齐全,同时给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带来更多的研究课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设计资料图集》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建筑设计资料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住宅设计资料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第3篇:高层住宅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high-rise residence and the load classification,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briefly explains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weak current system,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of the residenc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最普便的建筑,现结合工程实例进行简要的阐述。此工程为二十四层住宅,地下室为戊类库房,一层为车库,二层以上为单元式住宅,建筑高度为71.45米,总建筑面积为14806.75平方米,属一类高层建筑。

低压配电系统

首先确定此建筑为高层一类,则其消防用电的负荷等级为一级,其中一级负荷包括消防电梯,潜水泵,正压风机及地下室的送、排风机。这些负荷均由两路电源提供,其中一路来自小区的自维变电所,别一路来自小区内的柴油发电机,且均为末端互投。考虑减少小区自维变电所出线,节约成本及施工方便,此工程自维用电为1#、2#电源各一个进线。住宅部分,按照本地区住宅小区居民负荷用电标准,每户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按4KW设计。住宅供电采用TN-C-S系统配电方式,并在进入建筑物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并做总等电位联结。住宅电气设计要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既要做到安全、节能、经济、方便、美观、适用、便于安装与维修,还要具有适应时代的发展可拓展性。每套住宅的配电箱回路一般不少于5个,空调电源插座、电源插座与照明,应分路设计;厨房电源插座和卫生间电源插座宜设置独立回路,除空调电源外,其它插座回路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并在户内电气设计中充分考虑装修设计功能,合理安放灯具及插座的位置。考虑节能,灯具宜选用节能型灯具,特别是楼梯间照明灯,此工程选用的是红外感应节能灯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灯具安装高度距地低于2.4米的,其金属外壳应接PE线。

弱电系统

如今电信及电视的发展速度很快,就目前本地区而言,电视、电讯均为光纤,电讯已是光纤进户。为了能更好的完成设计任务,则需要及时的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并学习相关的知识,并应用到实际工程设计中去。每户内的电视、电话、网络插口放置要合理,并适当增加放置点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在起居室及主卧室均设置电视电话出线口,而北向卧室宜设置网络及电话出线口。

三、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用电保护接地是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楼为三类防雷保护;防雷接地装置、配电系统保护接地装置、等电位联结采用联合共用接地装置;屋顶设置接闪带,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均应与接闪带可靠焊接,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内主钢筋作为引下线,接闪带和引下线可靠焊接, 利用建筑物基础中的钢筋(主筋)作接地装置。为防雷电波侵入,在电源进户箱处安装浪涌保护器。为防止电气火灾,在住宅电源进户箱内,设一具有500mA漏电保护器的空气断路器。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

此工程为一类高层,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实现消防联动控制。控制内容包括:火灾确认后,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能自动切断,应急照明应自动点亮,指定楼层的送风口应开启,正压送风机应启动,消防电梯应降落到一层等。在每层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及声光报警器。并在消防电梯机房内设置消防电话,就此工程而言,需要多线制联动控制的有正压风机. 对于自动报警系统的布线应注意,暗敷设时,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明敷设时,应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

应急照明

本工程采用的是EPS蓄电池电源箱,集中供电,其优点是供电可靠性高、转换迅速,它与灯内自带蓄电池方式相比投资较少、管理及维护较方便。在走廊、楼梯间及前室、电梯机房等处设置应急照明灯,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 lx。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的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高层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疏散应急照明灯宜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00m以下的墙面上。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参考文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

第4篇:高层住宅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高层;控制;设计;剪力墙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总体指标控制

计算判断结构抗震是否可行的主要依据是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水平位移的限值:地震作下用,结构的振型曲线,自振周期以及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底部剪力和总弯矩是否在合理范围中。总体指标对建筑物的总体判别十分有用。譬如说若刚度太大,周期太短,导致地震效应增大,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但刚度太小,结构变形太大,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合理的刚度是多少,笔者建议对于小高层住宅U/H取1/2500~3500,刚重比在10~15之间是比较合理的。周期约为层数的0.06~0.08倍之间。另外,对结构布置扭转的控制: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当然,笔者建议对于顶层构件可不考虑在内,否则很难满足上述指标。

二、基础设计

目前的短肢剪力墙体系小高层由于考虑埋置深度的要求,一般均设置地下室,基础则采用柱筏基础。如何对桩进行合理选型,将对整个地下室设计的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有某一工程,上部十八层带一地下室,根据勘察报告,采用Ф400预应力管桩,可选桩长有桩长25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900KN,桩长34m,单桩承载力特征植Ra=1300KN。采用25m桩需要290根,采用34m桩则需要200根。从桩本身比较两种方案,总的桩延米数量相当,但采用25m桩为满樘布置,筏板厚需1200mm,而采用34m桩为墙下布置,筏板可减至900mm,经济上节省明显。因此,笔者认为基础选型应作方案比较,方能选定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案。而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则应考虑桩冲切,角桩冲切,墙冲切及板配筋等多方面的因素。此外,筏板长度的设置也须我们研究探讨,由于考虑地下室的使用合理性,常规我们采用设置后浇带来解决底板超长引起的收缩以及温度裂缝。后浇带的作用是明显的,但也给施工带来了不少麻烦,甚至由于处理不当而引起后浇带漏水及出现裂缝。而有些高层,长宽均达100m以上,中间就设置几条后浇带而已,也没有其他措施,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

三、剪力墙设计

①配筋及构造。对于小高层住宅来说,剪力墙是面广量大的,因此,合理的控制剪力墙配筋对结构安全以及工程的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从四个方面分述之。

a、剪力墙墙体配筋(以200厚墙体为例)一般要求水平钢筋放在外侧,竖向钢筋放在内侧。配筋满足计算及规范建议的最小配筋率即可。笔者建议加强区Ф10@200,非加强区Ф8@200双层双向即可,双排钢筋之间采用Ф6@600×600拉筋。但地下部分墙体配筋则另当别论。因为地下部分墙体配筋大多由水压力、土压力产生的侧压力控制,而由于简化计算经常由竖向筋控制,此种情况下为增大计算墙体有效高度,可将地下部分墙体的水平筋放在内侧,竖向钢筋放在外侧。地下部分墙体钢筋保护层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等4、1、6条规定;迎水面保护层应大于50mm,且在保护内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4条规定,增设双向钢筋网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设计人员在进行外墙裂缝验算时有效截面高度仍按保护层50mm计算,而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当采取了双向钢筋网片后,计算保护层厚度至少可按30mm来取值,这对节省墙体配筋效果相当明显。

b、剪力墙按规范应设置边缘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余剪力墙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2、17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本节仅就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做一点讨论。笔者认为首先要区分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及类别;即:普通剪力墙(长墙),短脚剪力墙,小墙肢和一个方向长肢墙而另一方向属短肢墙来区别对待配筋。对于普通剪力墙,其暗柱配筋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配筋率,建议加强区0.7%,一般部位0.5%。对于短肢剪力墙,应按“高规”第7、1、2条控制配筋率加强区1.2%,一般部位1.0%;对于小墙肢受力性能较差,应严格按“高规”控制其轴压比,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并应控制其纵向钢筋配筋率加强区1.2%,一般部位1.0%;而对于一个方向长肢另一方向短肢的墙体,设计中往往就按长肢墙来进行暗柱配筋,笔者认为这并不妥当。建议可采取两种方法。其一,计算中另一方向短肢不进入刚度,则配筋可不考虑该方向短肢影响;其二,计算中短肢进入刚度,则配筋中应考虑该方向短肢的不利影响,建议该短肢配筋率加强区1.0%,一般部位0.8%。

C、剪力墙中的连梁跨度小,截面高度大,在地震作用下弯矩、剪力很大,有时较难于进行设计,如果加大连梁高度,配筋值有时反而更大。连梁高度一般是从洞顶算到上一层洞底或从洞顶算到楼面标高。对于门洞,上述所示情况梁的高度是一样的;但对于窗洞,连梁高度如果从窗洞算到上一层窗底,有时则高度太高,这样高跨比太大,并且同计算图形不符,相应配筋亦较大,显得不合理。笔者建议,连梁高度计算与设计统一规定从洞顶算到楼板面或者屋面,对于窗洞楼面至窗台部分,可用砖或其他轻质材料砌筑。对于窗台有飘窗时,则可以再增加一根梁,两根梁之间用砖填充。连梁配筋应对称配置,腰筋同墙体水平筋。

d、目前,诸位设计师在剪力墙的楼层处均设置暗梁,而对暗梁的作用以及配筋亦各有理解。笔者认为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如果剪力墙周边仅有柱而无梁时,则设置暗梁,并且要求剪力墙两端是明柱,这是因为周边有梁柱的剪力墙,抗震性能要比一般剪力墙要强。剪力墙结构则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在墙板交接处设置暗梁对加强墙体整体性作用还是有的,但究竟有多大则无从确定。因此笔者认为,就目前而言,在楼层位置设置暗梁是可行的,但没有必要设置太大断面及配筋,建议底部加强区断面可取墙厚×300,配筋上下各2Ф16,一般部位断面可取墙厚×250,配筋上下各2Ф14即可。

第5篇:高层住宅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节能设计;能源开发

1 优化建筑位置朝向设计及体形设计

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在寒冷地区人们十分珍惜阳光带来的温暖。 据有关资料分析,地球每年接收的能量有 60 亿亿千瓦,这么大能量弃之可惜.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本身就是巨大的太阳能接收器, 阳光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影响,对建筑的节能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寒冷地区城市规划应注重应用日照原理,合理的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 如,在北纬 40 度-45 度地区,冬天建筑的朝向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几乎比夏天多两倍,而在夏天东、西向所得到的能量比南向多2.5倍,不同朝向,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房间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 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合理的建筑体形能够减少高层建筑物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体型系数(建筑物护面积与其所包围体积之比)越大,单位面积散热量也越大,对节能不利。 因此,正确处理建筑形式多样化和节能的关系,是高层建筑设计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 另外,高层建筑物的外形越简单,其外壳的表面积越小,热交换量亦越少。 因此,高层建筑物的造型宜简洁、完整,尽量避免复杂的轮廓线。

2 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2.1 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前者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因此,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为了减轻荷载,达到保温、隔热要求,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 但存在问题较多,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 由于材料层次布置不同所取得的保温效果也不尽相同,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为妥些。

2.2 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舒乐板、PG 板),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一幢建筑的寿命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对于轻质的外保温复合墙体,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2.2.1 抗震能力差,易松散,与结构构件结合不好,整体性能差。

2.2.2 不能承受外部装修贴、挂荷载,如:贴石材,安装装饰构件等。

2.2.3 不能承受有振动的凿、刨的装修,如:剁斧石面层、予留洞。槽易出现冷桥。

2.2.4 墙表面易出现裂纹。除此之外,复合墙体由于框架梁拉、剪力墙的嵌人,墙体内容易造成冷桥,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 据测定,高层建筑所出现的冷桥约占整个热损失的 5%-13%,因此应引起设计者重视,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尽可能避免产生冷桥。

2.3 国外普遍推广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用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欧、美各国取得不少先进经验。某些欧美国家50%左右的建筑已应用多种形式的混凝土空心砌块。 由于混凝土空心砌块保温效果好,又具有一定强度,避免了轻质复合材料墙体的一些弊端。

2.4 受阳光照射的高层建筑物屋顶,表面温度比其他围护结构高得多,对室内温度影响很大,顶层住房冬冷夏热现象十分明显。 对此,除必须考虑屋面隔热保温措施以外,还可从建筑设计角度考虑在顶屋设置通风隔热层或将顶层做为设备间等,形成 2 次隔热,减少屋面温度的影响;在炎热地区的屋面可通过蓄水(如屋顶游泳池)和屋面定时喷水系统使屋面显著降温。

3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高层建筑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应当贯彻减少使用或重复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太阳能作为巨大的能源资源被重视和开发利用,人们用高科技的手段向太阳索取,享受着太阳。太阳能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包括两大方面:

3.1 太阳热能应用系统,用太阳辐射加热水,以供给建筑生活用水,取暖及制冷,绝大多太阳能系统是热水供应系统,它的基本结构包括太阳能收集器(集热器),热能储存装置,热能交换器以及能量供给装置。自动控制将这些设备组合起来,并可通过吸收式冷凝机将加热的水制冷,达到供冷目的。

3.2 太阳能光电(PV)系统,将太阳辐射直接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清洁的能源。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高,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广泛应用和效率的发挥目前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随着技术的进步,高效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有望在近年投入使用。太阳能光电系统的组件与复合板相似,其潜在的“成本,效益比”和很高并且适用于垂直建筑。光电池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无污染能源用于照明、动力泵及其他电力设施上,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4 影响建筑节能的其他因素

4.1 高层建筑护墙体耗能量较大,占整个建筑耗能的25%左右。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相同的面积,圆的周长最短,这样使建筑外露面积较小。在设计中尽量减少建筑体行的凹凸不平,降低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以达到节能目的。北向最好不要设计凸型窗,因此,基于能量损耗的考虑,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不宜过多、复杂。

4.2 高层建筑的“风环境”是影响建筑耗能因素之一。 在冬季,风力对建筑的热损失很大,增大冷空气的渗透量,使室内热损失加大。由于建筑某些部位处理不当,墙体内部易产生冷凝水。因此,建筑保温材料的选用,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应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4.3 由于节能建筑广泛采用新型墙体保温材料,及节能门窗,在节能的重要环节中节能门窗起到主要作用,改善建筑门窗的保温性能和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因此门窗的气密性应达到4级。综上:节能的主要途经是改善采暖供热系统的设计, 提高新的标准,使节能墙体保温工程满足使用要求节能幅度.护结构.进一步提高。 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节约能源而贡献。

第6篇:高层住宅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设计理念;分析研究

一、高层住宅小区设计理念

考虑到近几年城市发展和设计理念的转变,研究资源、经济和政策的综合性,从环境、空间、文化和效益四个方面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设计。

1、环境设计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与社会资源协同有效地共享,环境因新的建筑及相关设施的出现而得到改善。

2、空间设计构成建筑的核心,把单纯的平面设计转化为空间的序列组合,一个社会公共机构的空间必须不仅容纳人群的活动,而且还应该更好地促进公众的活动,因此应该促使这些空间转变为我们所能接受的有意义的、值得改变的空间。

3、文化设计在建筑中体现的是工程科技与造型艺术的结合,文化设计应紧随时代性、民族性,且与地区历史文化技术传统相连。一个优秀的建筑外观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城市的象征。

4、效益设计是住宅建筑设计的最终归属。效益设计首先从实用效益出发,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高层住宅小区外部及周边环境的设计

高层住宅小区的设计是不仅要考虑空间的设计,还要与周边的环境取得良好的和谐关系。

1、可调节的植被绿化体系

高层住宅小区在设计时可以同时规划规划出较大的绿化面积,为绿地规划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高层住宅建筑的南侧种植大量的落叶乔木,这样夏季茂盛的枝叶可以遮阴降温,到了冬季叶落枝疏,又不遮挡阳光;而在住宅楼的北侧,种植长青乔木,冬季可以挡风或引导风流。需要注意的是大片集中地的绿地面积不宜设置在建筑物的背阴面,而应设在南面,充足的阳光有利于阳光型植被和开花类植物的生长。这样使得植物群落结构配置合理、物种关系和谐、层次丰富、景观自然协调,可以有效地调节小区内的氧气含量,净化空气,吸收噪音,是营造和改善小区小气候的最有效的措施。

2、车位设计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车辆占用空间以及污染环境的日益加剧。高层住宅小区的居住密度本就较大,停车难、停车乱已经成为了很多高层小区治理的难题,也严重影响了小区整体环境。这就要求高层住宅小区的建设者们在规划设计之初就要将车位的问题考虑进去,尽量减少和改善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三、高层住宅小区内部空间布局的设计

1、整体尺度的把握

高层住宅小区占地虽不算大但其占用的空间感较强,特别是沿街的高层住宅小区要做好尺度的设计,以减少高层建筑对于街道的压迫感。而高层住宅小区内部更是要遵循严格、美观的尺度设计要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比关系要适宜。高层小区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而其各个组成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这样才能使各个部分布局设计显得丰富。

2、要优化户型的设计

优化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的户型设计,就是要努力创造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使用舒适的室内空间。购房者置业首先考虑的就是宜居,因此住宅户型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小区楼盘未来的市场前景。户型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建筑本身,从更深层次来说是设计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因此这就需要设计者们在相对有限的空间中力求做到使用功能的最合理化,为居住着居住者提供既经济适用又灵活丰富的户型空间。

3、楼梯及电梯设计

楼梯是每个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担负着日常使用和紧急疏散的双重作用,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的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操作中经验,住宅层高多采用 2800mm、2900 mm、3000mm三种尺寸。而根据消防疏散、结构墙厚、搬运物品及家具,以及设备管线占用的空间大小不同,高层住宅的楼梯间的开间一般应设计在2500mm到2700 mm(轴线尺寸)之间,而进深则设计为 4800 mm 以上。

对于高层住宅小区而言电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区楼层越高,使用电梯的人就越多,因此在高层住宅设计时应当考虑选用安全、方便且经济实用的电梯。高层小区的电梯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置。经济型的电梯服务数量一般设计在90~100户/台,常用型的服务数量维持在60~90户/台,舒适型的服务数量保持在30~60户/台,而相对豪华型的电梯服务数量在30户/台或者以下。高层住宅电梯的载重量、速度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服务的户数、建筑的层数以及建筑的高度等因素。常见的高层住宅小区电梯的载重量应设计在 630~1000kg,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得小于 800kg。

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这是为了使用方便,但为了节约投资,设站间层不超过两层。减少电梯设站有利于节约电梯造价,简化电梯管理和减少损坏率。为了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可以采用电梯隔层停站或隔三层停站的方式,此方式多用于板式高层住宅中。近年来,在高层住宅中出现隔层错层跃廊式。隔层错层跃廊式就是电梯停靠站与楼层错半层,从电梯的交通廊上半层或下半层到达住户楼层套型单元的入口处,这上下半层的楼梯是垂直不贯通的,很好地避免了交通廊对住户居室的干扰。

四、建筑设施配置

1、给水排水设施的设计配置

住宅建筑必须科学的配置室内给水排水系统,应采取竖向分区或减压措施,保障生活用水的供应排出。保障卫生器具与给排水管道、阀门等配件的材质质量,住宅应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位置。高层住宅的生活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卫生洗浴间要设置防止溢流和干涸的专用地漏。

2、通风电暖设计

住宅建筑室内布置在设计时要科学的布置自然通风和排气设施,卫生间要设置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并预留安装排气机械的位置。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高层住宅,必须设计集中采暖系统,实施分室温度调节与均匀分布,并宜为实施分户热量计量预留条件。保障散热器与室内设施及家具协调布置。

3、电气燃气设计

住宅建筑的电气与燃气设施布置,要具备科学性。室内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住宅空调、照明与卫生间供电系统的设计,电源插座宜设置独立回路,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每套住宅应设计电源总断路器、预留门铃管路,高层住宅要设置楼宇对讲系统。

结语:高层住宅是我国的主要发展趋势。建筑师们应当在形成作品前充分考虑住宅环境、经济、空间等各方面的因素,依据建筑设计原理及方法,对作品进行系统分析,使建筑不仅能够满足现阶段人们的使用要求,更考虑到了远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朝前.谈现代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 (16) .

[2] 袁志丰.高层住宅小区的建设设计[J].中华建设.2013(2).

第7篇:高层住宅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协调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现在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城市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却是有限的,所以,城市建设已从平面上的扩展模式转变为立体上的发展模式。为了提高我国城市的土地容积率,保证居民小区能够具有良好的日照、绿化及其通风条件,高层住宅小区将成为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的高层住宅小区的总数在世界上位居第一,但是高层住宅的设计水平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对落后,设计的具体方案不够科学,因此,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建筑工程师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本文根据两个高层住宅小区的调查,对小区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本文对我国高层住宅小区的建设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高层住区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

高层住宅小区是城市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因此建设高层住宅小区时,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小区的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小区建设地点,合理的规划校区的建设密度以及容积率,确定建筑物的高度。

为了确保高层住宅小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主要依据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创造较好的通风环境:建设高层住宅的过程中,不仅要预防冬天寒风的影响,同时夏天要为用户提供较好的室外通风环境,小区周围的生态设计需要参考当地的气象资料;第二,创造开放性的生态环境,比如,小区建设在绿地以及河流附近,通过绿色与水流的降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夏天的炎热感,增强住宅小区的开放性;第三,在住宅小区内,栽种具有调节性的植被,比如,在小区住宅的南面种植落叶乔木,夏天,乔木繁茂的树叶可以为用户遮荫,冬天,乔木落叶之后,可以将阳光引入室内,也就是说,乔木能够满足人们在冬夏两季的相应要求,在小区住宅的北面可以种植常青树,它在冬季起到挡风的作用。

2 高层住区小区内部空间的设计

高层住宅小区内部设计的关键是布局结构的设计,即户型的设计。生态住宅需要满足冬暖夏凉的要求,降低住宅的能量损耗,增加住宅的舒适性,建设生态住宅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2.1 确保室内具有较好的通风性

住宅内部结构的设计,需要注意内部房间的顺畅性以及连续性,高度重视室内通风的程度,此外,还要适当增大室内通风情况下的风力压与温度下,从而为每个房间提供较好的通风条件。

2.2 根据温度分区进行室内结构设计

温度分区是指对室内不同房间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因此,不同房间的设计方位也就不同。比如,客厅与卧室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它们需要设置在受外界环境影响程度较弱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它们位于住宅的南面中部或东南方位;厕所与厨房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它们通常位于住宅的北面中部或西北方位,以上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冬季寒风的袭击,增强室内气温的稳定性。

3 高层住区小区园林的规划与设计

住宅小区内有着各种不同的绿色植被,每种植被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总体而言,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为小区内居民提供较好的生态环境。所以,一般情况下,小区内的植被以绿色植被为主,从而实现净化空气的目的。此外,在小区内种植植被时,需要注意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的恰当结合,增强职务的观赏性,美化住宅小区的环境。还可以种植一些观赏性较高的外地植被,但是这些外地植被必须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从而完善了小区内的植被结构。也可以种植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植被,比如,果树与药用性的植物,从而丰富了住宅小区的物种,增强了住宅小区景观的和谐性,并且使水分、阳光等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4 高层住区小区环保设计的措施

4.1 使用绿色建筑材料

高层住宅与一般住宅相比较,高度较高,受到的荷载压力较大,因此,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性能较好、具有节能性的建筑材料。目前,我国政府鼓励建筑行业大力推广绿色节能材料的使用,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4.2 安装节能建筑设施

高层住宅需要安装节能建筑设施。比如,现在,通过蓄热墙式或直接受益式等技术原理,可以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率,由此增加了高层住宅用户使用太阳能的可能性,为高层住宅小区的用户提供方便。

4.3 处理小区废弃物

处理小区废弃物时,需要集中对其进行管理,尽量实现废弃物的再生应用,比如,可以将废弃物制成生活中所需要的沼气等等。为了建设生态住宅,需要增强建筑师的生态意识,建筑师在设计小区时,既要考虑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方案,也需要充分考虑交房后物业方面的生态管理方案。

5 高层住宅小区设计的方案

建设高层住宅小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空间结构的布局设计,比如,小区的容积率,建筑群的组合形式,每套房子的具体户型等等;第二,高层住宅小区的其它影响因素,比如,日照与通风性等自然环境,用地的形状以及规模等地理环境,周围公园以及山水等休闲环境,周围道路宽度与性质等交通环境,周边学校、超市、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等等。

现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发展比较迅速,为了解决人与地两者之间的矛盾,必须建设容积率较高的小区,即高层住宅小区。高层住宅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我国在高层住宅的建设方面缺少相应的经验,从而使小区建设方案不够合理,小区设计考虑不够周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了提高高层住宅的建设质量,我国的建筑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作为新兴的建筑结构,能够节约空间,提高容积率,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在高层住宅的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容积率,此外,还需要考虑小区环境的绿化,室内的布局、停车面积等节能性的相应措施,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居住空间。所以,高层住宅小区的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6 结语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住宅小区是我国的主要发展趋势。高层住宅的设计需要协调好建筑、生态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居住环境的同时,避免环境污染,较好的保护城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斌,邹树兵. 浅谈高层住宅的居住环境设计[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2) .

[2]林朝前. 谈现代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 (16) .

[3]何川, 张雷, 邓嘉萍. 关于高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 城市建筑, 2007, (01)

第8篇:高层住宅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技术;问题;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urban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nd people living level is also in constant improving. When 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aterial, requirement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s also more and more high. From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the present residence is in the derection to big house pattern. However, due to theshortage of city land resourc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pace can only rely on high-rise residential soluti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high-rise residence is obvious, but when enjoy big space, we also had to face some drawbacks of the high-rise residence. In order to better reflect the advantages of high-level residence,it needs to design personnel to take the necessary measures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signing of high-rise residence of the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gives an analysis of some of the technical problemsin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Keywords: high-rise residence; structure design; technology;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241.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年来,我国大量涌现高层住宅建筑,那么怎么样才能在设计的过程中使高层住宅结构更加安全、合理并且经济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现在的高层住宅结构在设计的时候,通常都是根据已经设计好的平面以及竖直方向布置,设定结构构件的尺寸规格,然后通过电脑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对极个别的超限构件做必要的调整之后就形成最终结果。所以设计人员对于整个设计方案是不是完善,构件的尺寸假定是不是合理等都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经常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尤其是对于一些技术性问题,因为考虑的不全面,经常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接下来,笔者就针对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比较重要的技术性问题加以分析。

高层住宅结构的特点

1、高层住宅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住宅的容积率,节约城市的土地使用面积;

2、可以节省很大一笔市政建设投资;

3、可以节省更多的空间用于公共场所的布置以及绿化,有助于城市景观设计,美化城市;

4、因为建筑的层高较高,所以钢材的使用量比较大,通常为多层住宅的三到四倍;

5、高层住宅结构受到的自重、风力以及地震等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荷载比较大;

6、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比较复杂,基础的荷载比较大;

7、对消防要求高。

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人们居住的层面来看,低层住宅或者多层住宅都比高层住宅要优越一些。但是,我国的人口多,土地少,所以只能建设高层住宅。高层住宅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用地问题,但是也存在很多弊端。

高层住宅本身自重比较大,所以剪力墙在荷载方面压力比较大,建筑结构容易发生受力位移。

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例较大,这对高层住宅结构的稳定性影响较大,而且还会增加建设成本。

横向和纵向刚度差异较大,高层住宅结构在顶端位置受到较强风力的作用,所以往往会增加一些剪力墙,这样就会使建筑结构在横向和纵向的刚度出现加大的差异,结构受力不均衡,就会出现扭转变形,对结构的安全使用造成威胁。

底层层高较高,而二层以上层高较小,此种问题主要是针对商住两用的高层住宅结构,由于底层层高较高,又是大空间设置,所以底层承受了较大的自重荷载,容易出现变形。

剪力墙平面外搭梁。

楼层局部托柱转换,柱子承受的荷载加大,对结构的稳定性不利。

单栋建筑的长度超长。

顶层楼中楼取消部分剪力墙,很多设计人员错误的认为顶层的受力荷载比较小,所以在顶层为楼中楼结构的高层住宅结构中就会取消部分剪力墙。高层住宅结构的顶层承受的荷载并不小,因为在高空受到风力作用,如果取消剪力墙就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出现位移。

地下室顶板存在比较大的高度差。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问题处理措施

1、在混凝土高规中对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提出了一个限值,但是这个限制只是一个综合限值,是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的稳定性、经济性以及承载能力的宏观要求。也就是说,这个限值是可以突破的。通常情况下,在刚重比、层间位移、剪重比等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高宽比可以不满足限值的要求。可是在高层住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高宽比增加,就会导致结构在水平方向增加抗侧力构件,例如剪力墙等,这样就会使建构在两个方向有不平衡的抗侧力,增加结构的造价,对结构的基础刚度和整体性要求也会提高。

2、对于建筑平面呈线型的高层住宅结构,因为长度比较大,所以在两个主轴方向侧向刚度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另外,如果建筑处于风力荷载较大的地方,因为横向的风力荷载作用比较大,所以为了满足位移要求,就要沿着这个方向增加剪力墙,这样,也会加大两个主轴方向的刚度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主轴的动力特性差异也会随之增加,在动力荷载的作用下,动力影响复杂。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控制两个主轴方向振动的周期比在0.8之内。

3、现在很多高层住宅都是商住两用的结构形式,所以底层的层高比较高,有的可以达到九米,而二层以上层高就比较低,大概在三米左右。这样设计的直接后果就是底层出现软弱层,这对结构的抗震性能非常不利,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应该避免。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对这个问题最好的措施就是增加底层结构的刚度,保证底层高度大于上部一层刚度的百分之七十。如果底层的高度使上层高度的两倍或者两倍以上的时候,采取增加抗力构件的方式来增加底层的刚度就变得很困难,这时候就要做方案调整。可以加大底层抗侧力构件的长度或者厚度,也可以适当增加二层的高度,或者加大二层楼板的刚度等都可以。

4、通常情况下,如果梁和剪力墙垂直搭置,梁的端部可以按照铰接的方式进行处理,支座位置的钢筋可以按照构造的要求进行配置,顶部的钢筋水平端的长度如果没有满足规范要求,可以采取在支座剪力墙里面设置机械进行约束的措施,例如:加小角钢、焊短钢筋等,以增加连接的强度,防止产生拉托效应。

5、现在一些跃层住宅的设计中经常存在挑空楼层没有楼板的问题,因为中间层没有楼板,剪力墙的高度是两层,所以就会对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这个时候,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按照构造的具体要求适当增加剪力墙的厚度,否则剪力墙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威胁。

6、一些高层住宅建筑采用的是纯剪力墙结构,阳台以及露台的端部是框架柱,隔层才有楼板,而柱子的高度比较大,所以柱子需要承担的荷载比较大,这个时候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注意要加强柱子的延性,以提高其水平抗剪能力,可以采取加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的方法,在柱子中设置芯柱或者型钢。

7、在高层住宅结构中,一些复式住宅楼中,跃层楼板在客厅的顶部经常开洞,再加上楼梯的开洞面积,跃层楼板的开洞面积通常都会超过百分之三十,有的甚至超过百分之五十。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可以考虑适当加大楼板的厚度,加大楼板配筋率等。

结束语:高层住宅结构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针对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低的现状,高层住宅必然是首选方案。只是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住宅质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在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并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目前,我国的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还存在很过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针对一些问题作了分析和说明,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这只是众多问题中的一部分,所以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人员去研究,以建造出质量优异的高品质住宅,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郭慧颖,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山西建筑,2005年11期;

韩桂发,浅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与体会,价值工程,2010年12期;

乔亚东,刍议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中华民居,2011年09期;

张感平,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江西建材,2011年04期;

张岚,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与分析,煤炭工程,2009年01期;

第9篇:高层住宅设计范文

【关键词】板式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1.高层住宅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到建筑领域,就是如何在同样的用地上解决好更多人的居住问题。从规划建筑学的角度来讲有两个指标与此有直接关系,一是建筑密度,二是建筑容积率。而住宅高层化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均住宅面积已达到22m,在本世纪初的五年内住宅的建设量将达到每年4.59亿平方米,将为城市居民提供500万套的住宅,建设量之巨在世界各国中绝无仅有。而其中,城市高层住宅占到了很大比重。因此,新世纪对城市住宅,尤其是高层住宅的研究就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而近几年来,板式高层住宅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在理论、研究上先行一步,冷静思考未来高层住宅的模式并寻找相应的答案。

2.板式高层住宅的定义

具体到板式高层住宅,目前也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许多人以“板楼”称之。一种观点是从外观来对其进行定义:设高层住宅的高度为H,住宅宽度为L,当H/L

3.对板式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探讨

3.1板式高层住宅朝向的问题

板式高层住宅采光分为直接采光和间接采光两种。采光窗户直接向外开设称为直接采光;采光窗户朝向封闭式走廊、直接采光的厅、厨房等称为间接采光。间接采光效果显然不如直接采光。

现在高层住宅设计中有种介于直接采光和间接采光之间的方式,多见于大进深高层住宅:住宅外立面凹凸不平,采光窗虽然直接对外,但由于处于较深的凹空间内,处于凸出部分阴影内,采光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其室内房间如作为厨房、厕所等辅房间来使用尚可,但如果作为卧室、厅的采光通风就很不理想。我认为这是一种钻建筑法规空子的设计方法,我国《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虽然这种凹口内采光也满足了规范基本要求,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还是无法直接采光。我认为现行的住宅规范应明确这种采光的方式,并在规范上对其使用加以限制,比如规定此种采光方式只能使用于辅房间,而不能使用于客厅、卧室等主要生活、起居房间。光线之于建筑如同呼吸之于人体,光线会使居住的空间充满灵动和生气。相对南向光线来说,东向西向光线更加富于变化。板式高层住宅在考虑吸收利用南向采光的同时,还应将东向、西向光线利用起来。东西向光线的利用常常要结合遮阳措施,如遮阳板、遮阳百叶等等,而且窗户面积也要经过科学计算。

3.2板式高层住宅通风

相对塔式高层住宅来说,板式高层住宅更容易组织穿堂风,好的朝向对其室内通风有很大帮助。适宜的通风能保证室内外空气顺利流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能有穿堂风通。风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能迅速排除房间内部的异味,维护室内环境质量。住宅通风还和住户的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关系,2003年世界上爆发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就提醒了我们要从住宅设计入手增强住宅卫生防疫功能,这也是此次非典疫情带给整个房地产业的思考板。板式高层住宅室内通风换气是十分简便而且行之有效的净化方法。资料显示室:内空气污染要比室外高2~5,倍严重的高达百倍以上。住宅内良好的通风可大幅度降低室内微生物密度,开窗75分钟就可减少室内96.4%~99.5%的细菌。

从通风角度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高层住宅面南。东南风可直接吹入。有利于空气的流通。也使人感到凉爽舒适;冬季盛行西北风,由于关闭了朝北的窗户,西北风很难直接吹入,而住户多居住、活动于朝南房间,这样可避免寒风的侵袭,使人有一个比较温暖舒适的小环境。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不同,我国北方地区如北京和南方地区相比更需要阳光和采暖,因此北方的板式高层住宅建设也更应重视朝向;而南方地区,如广州、香港的高层住宅则更需要通风,甚至连浴室也需要直接对外开窗,反映在住宅平面上缺口就较多。

3.3板式高层住宅电梯设计

在板式高层住宅中,电梯是最为主要的垂直交通工具,按照一般的设计规定,每部电梯的使用户数和消防电梯的设置都是非常明确的。一般来讲,一台电梯承担50户左右的运送量较为合理。

《住宅设计规范》要求:7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米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住宅电梯;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当住宅电梯非每层设站时,不设站的层数不应超过两层。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目前有很多板式高层住宅采用“一梯三户”的布置方式,使用上与多层住宅非常接近,有不少优点,而惟一缺陷就是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用户只好自己去爬楼梯。所以不少专家提出高层住宅以“多梯多户”的布局为宜。交通核心要设计合理,竖向上落楼梯及水平电梯大堂公共走道等交通要顺畅,争取良好的采光通风,通道宽敞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