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看电影活动总结范文

看电影活动总结精选(九篇)

看电影活动总结

第1篇:看电影活动总结范文

一、生活化的主题

人一出生就与社会息息相关,在每个人的交际范围中,血缘亲情关系是最浓重的一笔。在社会学看来,亲属单位三原子中的血缘关系、继嗣关系和姻亲关系,能够互相扶持衍生出巨大的关系网,这张网生于自然,是自然内不可分割的个体,而这关系网在方方面面体现在欧洲伦理电影中。在家庭题材电影中,人与人的关系有很多种,如四世同堂的和睦家庭,如夫妻相敬如宾的新时代家庭,以及父子之间、亲友之间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等。

普通家庭开始由一夫一妻组成,所以伦理电影总是热衷于夫妻之间的话题。在学者眼中,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已经不是从前大家庭的景象,家庭成员愈发简单,重要的家庭成员取代了树大根深的家族体系,而重要的家庭成员只是一夫一妻和他们的孩子。在如今的社会,家是让每个人内心安宁的地方,也是为每个人遮风挡雨的场所,在欧洲伦理电影中,探讨夫妻之间话题主要以感情为主要线索。在《婚姻日常》《忧郁症》等电影中,展现的是夫妻二人的生活,没有旁的家庭成员,这样单纯以情感为话题的电影也更容易打动人心。而在《幸福》《欧洲51年》等伦理电影中,讲述的是夫妻和孩子的家庭,将画面落实在日常琐事中,也在事无巨细的日常生活中折射出对人性的思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如兄弟姐妹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三代家庭成员之间,妯娌之间等,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在《芬妮与亚历山大》《呼喊与细语》《我最爱的季节》等电影中均有体现。

二、生活是一种叙事

在电影平白直叙的手法中,人们可以体味到欧洲家庭的日常生活,这与好莱坞电影的故事型手法大相径庭。叙事电影与记叙文大同小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得十分详细,使人看起来像是切身体会这件事的发生。没有精致的构思和特定的故事结构,没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情节,没有事件发生的导火索,等等,只有日常的琐事和交流以及不经意发生的事情,却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伏笔。

这是因为欧洲的伦理电影并没有清晰的故事脉络,虽然有一件撼动人心的大事,但是有了之前琐事的伏笔,即便是普通的事在此时也是一件大事,比如遗产分配的问题、爱人之间的精神状态,等等,这样的事件虽然没有产生强烈的冲击,但是在整个电影情节中有自身的影响。因为整部电影的主要线索并不清晰,所以观众不一定会看出主要事件和线索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观众心中不会有多大的反响。分配和确定遗产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电影中,一个处理不慎就会引发诸多麻烦,在电影《夏日时光》的情节发展上,众人对于遗产的处理有很多意见,但是丝毫不影响故事冲突,当众人商议着卖掉居住已久的老房子时,兄长反而独自一人在房间内伤心流泪,同时也算支持了这个决定,这种情节的设定没有让观众更清楚电影的主要故事内容,也削弱了情节发展的推动力。

在电影《又一年》中,一对老夫老妻的日常生活是电影的主要线索,电影中的其他人总是出现在主人公身边,有意无意地诉说自己身上的不幸遭遇,这一幕被放大的是背景的布置,也能侧面烘托这对老夫妻的安宁生活,反而只有在众人远去,老夫妻深夜的谈心中才能明显地展现出幸福。在《属于我们的圣诞节》这部伦理电影中,有人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是“换血”,但是这一事件没有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然而影片中的其他事件比起“换血”更没有戏剧性。所以更多的人认为电影的主要线索还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恩怨纠葛。

好莱坞风格的伦理电影,看重的是故事中心情节和对中心情节的铺垫,反而删减掉了生活中的日常琐事,而欧洲伦理电影中非常喜欢用生活流的形态来慢慢展现欧洲生活的日常。在观看欧洲伦理电影时,就像看日常生活起居一样自然,电影在细节方面完美地展示了生活的全貌,再通过生活中的细小场景和琐事的安排来影射出人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些日常的琐事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而观众可以在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中受到启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伦理电影最看重的部分。

一个主体需要若干个体组合而成,而一部完整的伦理电影需要若干生活中的零头琐事的堆积组成。所以在观影时总是把握不住重点,因为没有紧凑的故事情节来推动电影发展,也没有清晰明朗的主线,也就让人摸不清故事的整体框架。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欧洲伦理电影的拍摄手法的惯性如此,故事情节的逻辑结构如此,日常生活的顺序就是这样,影片呈现的就是最基本的生活状态。《夏日时光》中,所有家庭成员都在为家庭聚会做准备,无疑家庭聚会是主体,而影片中所有人平时为聚会所做的事情为个体,他们聊天、采购、烹饪、插花、打扫,看似流水般的日常其实是他们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在影片的最后,少女和亲友们在老屋里翩翩起舞,谈笑风生,而这些无关紧要的闲暇时刻穿插在一起,撑起了整个电影的框架,也使得故事情节得以延续,也原原本本地显示出了现实生活的高度。但是在另一部伦理电影中,有一些四季结构的场景,而这些场景又没有十分明显的联系,只是应时应景地叙述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桩桩事情没有得到最好的解释,对于会发生什么也没有任何明显的预兆,只是一切都发生得顺理成章,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欧洲伦理电影并不重视戏剧冲突,一切遵循自然的法则,自然而然地讲述一个故事,理所当然地拍摄一部电影。家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来源于此,而解决之道也要从中悟出。一个家庭的日常和精神状态映射出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家庭成员内部的矛盾,也可以理解成社会成员之间的需求矛盾和精神向往。同样的,解决了家庭的内部问题,也就能着手处理社会上的问题。

在很多夫妻题材的电影中,人物设置上总是会有外来因素,但是不得不说夫妻之间的问题才是产生矛盾的根源所在,其他的外来角色不过是顺应情节发展出现的人物。而解决夫妻之间的问题不能采取激烈的手法,反而要加强内心的沟通,有了理解和接近,内部稳定的婚姻,也就不怕任何外部因素了。由此看出,影片注重的还是夫妻之间的交流,也是情感的升华。在日常生活中,总有生老病死,而遗产问题就成为家庭成员之间深刻的交流内容,这样的场景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生活中的人们,即使是至亲之间,面对遗产分割也总是大动干戈,总是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很少有人低头或者不得不认输,而在电影中却有许多简单的解决方式,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十分困难,这也代表了电影的美好心愿,这样的电影,确实比生活容易得多。诸多伦理影片十分注重家庭成员内部的情感交流,虽然会出现很多外部因素来影响事情的发展,但是任何外部力量都不足以解决问题,只有家庭成员自己寻求解决之道,这不得不说是电影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警示。欧洲伦理片的主要群体是一个家庭的成员,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角色,又只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通过挖掘潜在意义来升华影片主题。而固有的角色定位是创作者的困难之一,因为编剧们要从固定的成员位置中找到其存在的意义,再从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中一丝一缕地分析人物性格。

好莱坞的伦理电影中,任何矛盾和问题最终都会得到解决,而欧洲伦理电影不同,其只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几个方面来探索情感交流和人性困难,所以电影的最后不一定会有完美的结局,但是总是在处理日常事情的过程中给观众以启迪。所以在整部电影中,有些家庭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就已经收尾了,而对于中心事件的认知不清楚导致了影片的结局可能只是停在了最普通不过的某一天。比如电影《夏日时光》中,兄弟姐妹相继分离,但是没有人表示会回来或者什么时候归来,虽然他们之间感情深厚,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习惯终究被舍弃了,这就不是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局。在许多有类似问题的电影中,很多不幸的人依然不幸,他们的状态与电影开始时无甚差别,时光匆匆而过,生活并没有因为任何事改变了本来的样貌。

三、情感空间的构建

纪录片讲究的是纪实,而欧洲伦理电影也在最大限度上追求复制生活片段,想要记录和表达与日常生活一样的场景。在现代社会的现实主义摄影师看来,欧洲伦理电影既要达到眼见为实的纪实,也要完成情节发展的真实,而对生活场景的复制和布景就是最直白、最简单的体现。

很多人认为,一味地追求纪实会丧失伦理电影本身的风格,而编剧和导演在拍摄电影时,又要尽量保证电影不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所以电影中的世界看起来更加透明。实际上,现实主义的艺术家对本身风格的追求绝不逊于任何艺术家,只是现实主义者更想消除人工和外部的痕迹,只想展现最真实的一面,也就是用最好的条件创造出最自然的景象,也最贴近电影的风格。欧洲伦理片的影像处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电影有和煦轻快的色调,有些电影是晦明阴暗的色调,有些电影的剪辑手法十分利落,有些电影的剪辑手法则显得小心谨慎。由此可见,电影的形式风格和表达手法是密切相关的。

欧洲伦理电影的重要取景是家庭内部空间,家庭内部的构造也是影片发展的线索之一,因为在不同的空间内,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比如在厨房的取景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卧室发生的场景和对话都不相同。所以这类电影对家庭内部构造的笔墨相当之多,反而很少描绘外部世界和外部力量。家庭内部空间也分为相对内部和相对外部,相对内部的空间如卧室,是发生一些私密谈话的场所,也是情感交流的空间,而相对外部的空间,如客厅、花园等,则是大多数家庭成员促进感情和日常生活的空间地带,他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家庭聚餐,举办主题派对或者组织家庭会议等。而电影中那对老夫妻在睡觉之前的交流,就适合在相对内部的地方取景了。

欧洲的伦理电影都对空间这一要素做出不同的表达,在影片中空间的对比体现了人物的对比,空间的转换也意味着情节的发展。在影片中,年少的夫妻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日常生活中总是带着哀怨和苦恼,而年老的夫妻能够在自己的房间谈心,拥有温暖自在的空间和和睦的家庭成员,足见其幸福程度。同样的情况下,有些人没有得到家庭这个空间的温暖,更没有和空间内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和谐相处,纵然有这样的空间也是无济于事。由此可见,对空间的表达也是对电影主旨的理解。

第2篇:看电影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德育工作;电影;影响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中,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什么要去讲大道理?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描述那些老套的故事?比之书本,电影更为直观的视觉冲击,将在学生心里烙上深刻的印迹!雷夫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出“好的电影能建立孩子的品格,了解正确或错误决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并且启发他们,让他们就算是身处困境也能为信念挺身而出”,电影的魅力可见一斑。发挥电影的教育功能,也成为当今德育工作探索的一个新视角。

在一次小学德育校本课程教学研讨活动中,一节五年级的电影课“成就梦想”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无声动画电影,为其中的人物编台词。这便是进行德育渗透,启发学生去亲近梦想,寻求梦想,确立梦想,实现梦想。教师利用动画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到“小猪”的角色中,为能吃到冰箱上的饼干而努力。教师把小猪吃饼干所做的每一次努力分段给学生观看,每失败一次就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总结小猪失败的原因,并让学生发挥想象为角色配音,通过配音感受小猪的心理变化。在这个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争着要上台表演配音,有的甚至还加上了动作。学生灵动的表演,精彩的展示,不时引发现场人员的阵阵欢笑与深深思考。在轻松自在的表演中,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悟出了“有梦要行动”的道理。最后,教师播放了中国达人秀冠军卓君追求梦想的微电影。教师借由一部贴近学生生活的微电影,进一步唤醒了学生追逐梦想的动力。这样的课堂总结与升华,避免了教师的枯燥说教,真正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寻找梦想、为梦想努力才能成就梦想的思考中。

科学研究表明,电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提升记忆效果。电影的特色即动作和音能同时刺激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电影的动感特色可以使一颗小种子逐渐长成参天大树,给观众强烈的印象,看到变化的全过程,从而深深铭记在记忆中。在课堂上,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新颖有创意。课件经过精心设计,不花哨,不杂乱,实用而有效。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课件都极富创意,紧贴童心,从一开始就完全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营造了一种轻松、分享的德育氛围。从整个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情绪是饱满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听、看、思考发现了电影中的奥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身,表达观点,从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弱点,从而定下自己的目标。而教师也能从中感受到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变化,从而更深层地了解学生,及时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德育教育。电影这种奇妙的东西,让学生在平凡的话题中有了不凡的感受,激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德育能量。

不同于成人的说教,电影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来表达思想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能触动其心灵深处的情感,促使学生的品行不断进步。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将观看优秀教育影片纳入中小学年度教学计划。那么如何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影片呢?教师要根据学段,结合课程的需要选择,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他们对于动画电影更感兴趣,所以选择一些有意义又有趣的电影效果最佳,如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告诉学生蝌蚪变青蛙的生物学知识,并帮助他们认识金鱼、螃蟹等动物,还可以增加他们对自然界的生命体验感悟。三、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可以引导他们观看情感认知类影片,如《狮子王》《马兰花》等,从中感受人性最本真朴素的美好情感。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在选择影片时重点要考虑故事的教育性,如《地球上的星星》《一个都不能少》等,引导学生从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第3篇:看电影活动总结范文

“十五”开局之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加强德育呢?电影是一个特别轻松高效的方法和手段。“电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作用甚至远远超过了印刷术对人类文化的巨大影响。”电影又被称为“第七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对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电影能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开阔人们的视野。此外。电影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人以深入其中的感觉。许多参加电影课实验的学校有着共同的体验,看电影轻松培养高素质;观世界尔后形成世界现。

二、课题设计思想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探索优秀电影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方法、途径和规律。

2、子目标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创新信念。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实践能力,使学习者不断地认识自我,否定自我和超越自我,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二)研究内容

组织放映优秀电影的电影片、录像带、VCD、计算机光碟或利用计算机网络选择优秀电影让学生观看。采用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调查法和统计法进行研究。在各实验班分段深入开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

(三)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1.7-2001.10):制订课题实验方案:广泛搜集适合初、高中学生观看的优秀电影作品,加强网络建设及实验教师培训。

实验阶段(2001.11-2004.7):主要任务是根据实验目的和目标,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按方案实施按要求每年播出一定数量的优秀电影作品。结合实际情况,让实验班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网上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优秀电影。通过进行一讲(讲影片内容、意义)、二看(观看影片)、三写(写现后感)、四唱(唱主题歌和插曲)、五办(观后感专栏)、六做(做创新人才)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积累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沦文,写出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总结阶段(2004.10-2005.9):检测实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全面进行鉴定,撰写出实验总结报告,实验工作报告;编辑《研究成果汇编》。

三、课题的研究价值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根据创新规律和创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产生新的想法、新的经验、新的结果等能力的教育,是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探索一种以优秀电影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就愈来愈显得重要了。

自电影问世以来,全世界共生产故事片23万余部,分别由30多个国家生产拍摄,我们从中筛选出最好的影片供的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各种教育,再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出创新实践能力。

四、课题的研究基础

(一)课题研究

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子课题《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于2001年3月20日通过专家组鉴定,同时被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课题组评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设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实施的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项目,《初中英语听、读、说、写整体教学摸式》课题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课题结题。2001年10月分别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第二届普教成果三等奖。

《高中语文活动课实践与探索》、《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言语交际能力》和《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快忧作文能力》课题结题。2001年8月分别被巴中市人民政府评为巴中市首届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

《中师生学习指导》,气象出版社1998年出版。

(二)论文

第4篇:看电影活动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问题被广泛研究。在视听说课堂教学中利用英文电影的欣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口语素材,使学生在观赏中学习和掌握真实的语言使用情景。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口语水平是一个极其有效地途径。

引言

视听说教学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融视、听、说为一体,将语言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视听说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与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视、听、说、写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表达训练。听说课堂中英文电影无论是从输入材料的真实性、口语输出活动的真实性和包含文化内容的广泛性来讲都是视听说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素材。

一、英文电影在培养学生口语提高的可行性

语言形式本身蕴涵丰富的文化含义,语言使用离不开文化环境的事实决定语言教学必然涉及文化教学,因此,语言与文化的必须在教学中得到有机结合。而电影融语言与文化为一体,创造了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这个语言环境又包罗万象——语音、文化、思维。学生在观看英语电影的同时学习了真实的语言使用语境、异国文化等知识。我们无法提供给学生真实的英语语言生活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电影这样的“生活复制品”来再现英语国家的文化生活等,无论从真实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教学价值。

1、语言输入的真实性

rost (2005)曾经强调了听力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即真实性原则:语言应该旨在真实,即使用母语的人自然使用该语言时涉及的特点:如语速、节奏、语调、停顿等。而电影是在母语环境中由母语者制作,从这点上看电影所提供的是真实的语言输入,有很多真正口语中出现的语言特征如俚语和非正式表达,这些正是母语使用者所用语言的一部分,也是传统的教材上没有的。教师可以通过对电影中真实再现的这些语言现象有意识地介绍和总结,指导学生如何处理现实中语言使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语言输出活动的真实性

通过视听说课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是该课程的最重要环节。英语电影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形象生动而又丰富的素材,精心挑选的电影加上精心设计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张口说英语的欲望。围绕观影所设计的活动就是学生和电影这种视频材料之间的互动,具有真实性。如预测活动、模仿活动等,让学生把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对电影的理解应用到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锻炼了语言能力。

3、呈现文化的真实性、广泛性

电影把语言放在生活的情景中展现出来。而这些情景中呈现的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文化和各种非语言行为,学生可以看见电影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也能观察到某一情景中的肢体语言,说话人的距离等信息。非语言行为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受该文化世界观、价值观和习俗规范的影响。包括跨文化交际在内的任何交际都离不开非语言行为,而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展示平台。此外,电影通过对不同故事的刻画去折射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民族文化,包括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通过对电影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社会习俗、交际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内容。

二、视听说课堂活动的组织

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应该把握视听前、视听中和视听后三个环节,科学合理地设计真实、有效的课堂活动,此外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任务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更加注重教学活动和练习的设计。

1、观前活动:其作用是给学生提供背景和动机,以文化导入为主,减少文化背景知识所造成的认知障碍: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有准备的讨论或报告来激活背景知识。在课前教师把将要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在正式放视频资料前组织学生把他们搜集到的相关背景知识用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同学。这样在放映中避免了以往由于人名复杂、人物关系复杂、中间有一些隐含的小故事等原因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电影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把找到的资料做成幻灯片。图文并貌地给大家讲述出来,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2、观中活动:这一环节就是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视听。由于电影一般都比较长,可以在不影响故事观赏性的前提下,把影片分成几个片段来观看。并在每个片段结束处停顿,同时根据交际法设计符合真实性原则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在有文化信息点的地方停顿,以引起学生注意并进行介绍。这样能有效地加工信息并最大限度地使用输入内容。此外,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可以把整个电影的观看留给学生课下完成,课上只观看、讲解重点片段。

3、观后活动:由于能力培养是视听说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让学生亲自参与的学习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swain(1985)指出,如果学习者想使他们的第二语言既流利又准确的话,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输出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可以提高第二语言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还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电影教学中常用的观后活动。

第一、对比练习:在文化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认知发展和行为调整的过程。在信息和知识获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和实践,使这些文化信息和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对所学的知识和体验进行反思。与本族文化对比。从而培养文化敏感性并增强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观看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对比,可以是英汉文化差异的对比,并把总结成果口头向全班展示。

第二、改编练习: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让学生给电影编一个短小的续集或者对电影的结局进行改编,并表演出来。同时要求学生尽量多地使用在电影中所学的俚语、习语以及地道的表达方式。这一练习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小结

英文电影内容丰富,文化特色突出,语料真实。电影引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真实鲜活的素材。在视听说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只要充分利用电影特有的优势,根据视听说教学的基本原则把握好每个环节,科学地设计真实、有趣、又具挑战性的课堂活动,电影必将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解决“哑巴”英语的病症。

参考文献:

第5篇:看电影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日常生活”叙事 新写实主义 “生活流”电影

提到“日常生活”叙事,我们应该来回溯关于叙事学理论及其分支的背景情况,这样对于把握目前比较流行的叙事类型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定位。最早提出叙事学这个概念的,一般认为是法国当代结构主义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而从叙事学产生的理论背景来看,有两种理论思潮对我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符号学理论和结构主义诗学一神话学理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简单的来说,叙事学主要是对作品的结构、符号等本体的要素进行研究。不过发展至今,叙事学已经吸收了其他学科的一些特征,使其自身更加趋于完善和多义性。总体看来,当代叙事学具有以下几大特征第一,当代叙事学是“关系论”,叙事作品中的叙事元素需要在一个总体的叙事关系和环境中构建起来的。叙事所看重的并不是故事所讲述的内容,而是怎么样被讲述出来。第二,当代叙事学是“本文论”,作品不再是过去“作者论”中强调的个性的体现,而是叙事技巧和规则的具体化。第三,当代叙事学是“互文本论”,作品的内部元素都是一定的叙事系统的组成部分和产物,同时也要受到其限制。第四,当代叙事学是“开放论”,作品与作品之间具有复杂的联系,作品的读解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具有无穷的意义。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得知,当代叙事学研究的重心已经从过去的文本论,仅仅强调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注重构成作品中的叙事元素之间的关系配置或是作品间的叙事意义和叙事环境的影响和建构。简单来说,故事的讲述和表达已经成为了研究重点。在电影叙事学发展至今,其研究更加细化、专业化,同时也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借鉴,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根据我们国家电影发展的历史背景来看,电影理论发热研究常常会和戏剧、文学等艺术种类相提并论,比如早期中国电影提倡的“影戏”理论。目前,根据电影表现越来越日常化的特点,我们把文学叙事学和电影叙事学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两者的异同,从而能够更加正确指导电影的发展。

一、文学叙事学――“日常生活”叙事文学一新写实主义

现实主义一直在我国的文学领域乃至其它艺术领域占有主流的地位,一直到80年代初,我们把专门描写日常生活琐碎小事的作品称为新写实主义。以小说为例。

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初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这个时期后期中国社会“人”的解体,文学的终极理想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等等复杂的现实。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总体特征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是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直接面对和再现现实。总体上,它仍然可以视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实主义各流派的艺术长处。它的产生,是和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不能分离的。

首先,就社会大背景来看,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已从“”的浩劫中走出来,进人平稳发展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经济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占据了社会建设的中心地位,社会从各个方面为它提供者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伴随着政治、经济领域的剧烈变化,是人们意识形态的急剧变化。一方面,旧价值在新的现实面前,已经显得异常腐朽,然而新价值却并未成型。信仰的真空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没有归属。另一方面,新的意识形态氛围和复杂的文化氛围的出现,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以及“一切向钱看”的普遍社会心理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潮流迅速蔓延,加之贫富差距加大以及其它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使得人民大众产生了一种困惑、浮躁的社会心理。一个充满理想、激情的时代结束了,一个充满矛盾、困顿的时代不期而至。

其次,开放的社会环境,开启了中国人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大门,西方的哲学观念、思想文化不断涌入中国,由此带来了中国文化形态的多样化。而其中二十世纪西方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为核心的存在主义哲学,对当今中国文学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存在主义最基本的哲学观点是“存在先于本质”,“主体必须作为一切的起点”。这就决定了它的认识论方式必然是个人化的内心体验、顿悟和冥想,而这样的方式必然是排它性和非理性的。处在一个物质弥漫的语境中,个人的生存问题暴露出来,人们开始关注个人生存、私人空间、个体体验,这正为存在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土壤,同时也是具有存在主义哲学倾向的新写实文学思潮出现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心理依据。

最后,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看,一方面,新时期艺术自主的呼声愈来愈响亮,要求将文学从社会、历史、政治、教化等等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实现文学的主体性。新写实小说关注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既是对时期文艺状况的纠正,也是对这一文学主张的张扬。另一方面,一九八五年前后,最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一是寻根思潮,一是先锋小说。在它们短暂的兴盛时期当中所起到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动摇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稳定模式,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给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浪潮,意在强化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各种新的审美因素和艺术手段融入到文学的创作中。它的真正内涵和使命是完成一个历史性的综合,即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和美学高度,把中国的历史进程、现实存在、文化形态、民族的生存境况与精神状态整体等纳入文学视野,把各种新的艺术手段和审美因素统一到自己的创作中,使新时期文学创作进入新境界。

为了更好的说明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特征,我们例举几位典型的代表人物:池莉、方方、刘震云等等。池莉曾经说过:“我特别崇尚自然,我天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她的作品主要有《生活秀》、《太阳出世》、《小姐你早》、《烦恼人生》、《来来往往》、《看麦娘》、《致无尽岁月》、《怀念身名狼藉的日子》等等。一般来说,她的写作题材多是武汉市民的生活状态,是最通俗和广泛的,几乎都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与之对应的语言也是非常朴实,甚至于再现了市民门的粗话、脏话。叙述时几乎是严格遵循生活的逻辑同时也尽量淡化价值立场,目的是从生活的表象深入到人的精神状态。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等作品也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是对平凡人生况味和日常生活烦恼的冷静呈示,在对琐碎、平庸、灰色的生活的沉潜中流露出作家勘探人生本相的可贵追求,庸常的生活本就缺乏激情的跃动,作者用冷静的观察方式形成对平庸生活的超越。

关于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叙事的题材:原生态的“生活流”。二、人物形象典型人物向原型人物的转变。三、情节结构由单一、因果关联的顺序情节链,向多头并进、复合性的断片连缀的流变,例如方方的《风景》。四、叙事态度:由“倾向性”的“主观自然流露”向“情感的零度介入”的流变,淡化个人价值立场。五、叙事方式由全知全能的掌控转为无察觉的冷静在场。

新写实主义小说也有着较为明显的缺陷,它反对进行整合和整体把握,在表现“日常生活”作品时,有时显得过分零乱,琐碎,无头绪,显得缺乏想象力和高远境界:在追求生活表现的“原生态”和“零度情感”的同时,叙述过分沉闷、单调,导致小说灵动的艺术魅力丧失,这成为其渐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电影叙事学――“日常生活”叙事电影――“生活流”电影

电影在诞生以后的初期发展阶段就呈现出三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从爱迪生的电影工厂的制作模式当中衍生出好莱坞目前的制片厂体系,包括好莱坞的以人物和动作为叙事基础的故事片类型:梅里爱的魔幻电影衍生出的虚幻的、科幻的影片类型:电影的创始人卢米埃尔兄弟指出的电影纪录片的方向。也许电影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是兄弟两人都始料未及的。

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纪实类电影的发展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在实践创作上从卢米埃尔兄弟到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运动,从20年代世界性的纪录片运动再到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法国的新浪潮等等。与此同时在电影发展史上也有著名的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克拉考尔“电影的照相本性”,巴赞“电影是生活的渐进线”。这些实践和理论活动都主张电影的日常生活化。总的说来,电影是记录“生活流”的手段。克拉考尔曾经说过“‘生活流’的概念包括具体的情景和事件之流,以及它们通过情绪、含义和思想暗示出来的一切东西。”

当然,电影作为七大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也是受到各个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形势的影响的。西方国家由于战争不断,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流离失所,对于生存状况和环境的关心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科学技术革命,生产力飞速发展,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和精神上的极度贫瘠共存。加上好莱坞类型片的发展,以及成熟的电影市场和企业财团对各国的垄断,这些都导致了广大的电影艺术家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验,他们吸收了各类文化思潮,倒如结构主义、符号学、存在主义、后现代等等。电影开始把眼光从宏观放到微观,从群体向个体进行转移。我国属于社会主义体制的国家,经历了十年内乱,而且比较其他国家而言,主流政治话语处于非常强势的地位。再加上受这些因素影响导致电影市场的萎靡,所以对各种电影思潮不够敏感,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变。几乎在与新写实主义小说产生的同时,电影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人本身、“日常生活”和“生活流”。

比如在九十年代的都市电影中,小人物的辛酸喜剧,取代了无名化的大都市和所谓“后工业社会”的人流,从而凸现在影片的前景中。电影试图给出的不再是教化与救赎的可能,而是一点点温情和暖意。在由著名作家王朔的作品改编而来的电影中,引人注目的是,这点温情和暖意来自于一种游戏,一份真挚渴望的外在表现。我们看到的不是影片所选用的电影语言来实践着某种“后现代”的戏仿,而是故事情境中的人物在极为诚恳地生存。我们经历了八十年代文化英雄主义的终结,我们面临着共同命题,是如何将那份英雄主义的狂想和英雄梦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认可。为此,很多导演开始把新写实主义小说搬上电影或者电视银幕,并且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电影《生活秀》,电视连续剧《一地鸡毛》电影《卡拉是条狗》、《手机》、《天下无贼》、《世界》等等。这些电影所着重表现的几乎都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社会地位卑微的小人物,比如卖鸭脖子的老板娘、无业游民、小偷等等。当然,为了保证一定的票房,情节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戏剧化,不属于绝对的“再现”的实验性质。实际上,“生活流”电影应该是介于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的一个概念。

关于“生活流”电影的特点,和前面的新写实主义小说相对应,我们同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叙事的题材原生态的“生活流”。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必然和偶然的结合。二、人物形象:典型的英雄主义向原型小人物的转变。三、情节结构:由单一、因果关联的顺序情节链,变为开放的散点式的描写,多链条化。四、叙事态度:由正统的政治性说教向“情感的零度介入”自然流露的转变,淡化思想观念。五、叙事方式:由“作者论”或“作家论”的全局掌控向原生态生活流转变,且表现形式多元化。

第6篇:看电影活动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这个概念不仅被更多的人所认知,而且成为个人、企业、产业和事业机构、各级政府机关、国家追求的目标。那么,就成功电视品牌来说,它到底意味着什么?还用不用再打造?用什么方式再打造?怎样维护和扩大成功品牌的影响力?这些不仅是电视人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问题。

一、品牌和成功品牌

品牌是什么?有很多解释,其中最简单、最明了、最深刻的解释就是:品牌是经营者(主体)在品牌消费者心灵中留下的烙印。简而言之,品牌就是心灵中的烙印。这个烙印可能是美丽的,也可能是丑陋的;可能是深刻的,也可能是浮浅的。凡是成功的品牌是指在品牌消费者心灵中留下的那些美丽的、深刻的烙印,这种心灵中的烙印是由品牌影响力决定的。可见,品牌影响力对于品牌的塑造或再打造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江苏广电总台在打造电视品牌方面坚持以江苏卫视频道为核心,以“情感世界”为品牌口号,逐步向受众情感贴近;2010年,在“情感世界”的基础上提出了“情感世界,幸福中国”的品牌口号,促使卫视品牌从“情感”向“幸福”升级。江苏广电总台一方面坚持广播电视传媒二重性理论,在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同时,十分重视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较早地把江苏文化创意产业主体行业的电视行业引上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道路。由于江苏广电总台品牌决策的正确,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江苏广电总台连续七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其中,2008年在世界品牌实验室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江苏广电总台以56.31亿元的品牌价值夺得了广播电视类传媒品牌中的第四位;2010年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以73.38亿元的品牌价值居总榜的123位,居广播电视类媒介的第3位,在省级广播电视媒介中夺得头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江苏广电总台已率先成为我国成功文化品牌体系中广播电视传媒文化品牌的代表,已成为文化品牌之传媒产业的新亮点。

二、成功电视品牌意味着什么?

品牌的种类很多,名称也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成为成功品牌。同样,成功电视品牌也不一定都是名牌品牌,更不能成为老字号品牌。既然这样,强化成功电视品牌建设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媒介经营者要占领市场,要获得盈利,需要在许多方面作出努力,其中打造成功电视品牌是一个关键性的举措,是实现名牌电视品牌的关键性的步骤。为什么呢?这是因为:

其一,成功电视品牌意味着品牌电视产品核心价值的实现。受众可以通过对品牌电视产品的“使用”,形成对品牌电视产品的满意度,进而形成收视习惯。这样,一方面为电视台未来的运营决策形成依据,另一方面为树立电视品牌形象做好了市场方面的准备。

其次,成功电视品牌意味着品牌电视产品特点的凸显。任何一种品牌电视产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其画面的摄制、文字说明、解说词以及主持人形象包装等方面都与竞争对手的不同,既体现着品牌电视产品的特点,又有体现着品牌电视产业文化的特点。

其三,成功电视品牌意味着品牌电视产品质量和信誉度的提高。从总体上说,电视台设计品牌,基本上都应该是名牌品牌,电视产业经营者十分重视品牌电视产品质量,十分重视品牌电视产品的信誉度。因为这类品牌电视产品不仅表明品牌电视产品的质量,而且影响着电视台的信誉,对于电视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四,成功电视品牌意味着电视产业无形资产衍生性的增强。任何一种品牌产品必须具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质量;二是文化(特别是具有创意性的文化);三是情感。成功电视品牌产品的这三个核心要素,不仅附加值高,而且衍生性强,充分体现着电视产业的强大生命力。

其五,成功电视品牌意味着电视产品经营者与受众距离的缩短。由于电视品牌产品的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受众在思想上就喜欢品牌电视台或品牌频道,于是在选择电视台或频道的节目时,无需通过比较便可选择受众所喜欢的电视台或频道。电视产品经营者与受众距离的缩短,一方面方便了受众,另一方面也便于电视产业经营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受众市场,进行科学的营销决策,促进电视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电视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成功电视品牌策划

任何一种品牌都需要策划,成功品牌更需要策划。为什么呢?从成功品牌的时效性来分析,所谓成功品牌都是指“过去时”,并不能说明以后永远能够成为成功品牌,要保证成功品牌的持续性和永久性,必须对成功品牌进行再策划;从成功品牌效能来分析,其效能是借助于成功品牌的影响力来实现的。成功电视品牌也不能例外,特别是成功电视品牌影响力的实现更需要策划,因为品牌影响力对于成功电视品牌效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提高成功电视品牌的影响力呢?简言之,就是要搞好成功电视品牌的再策划。所谓成功电视品牌再策划就是成功电视品牌经营者为了实现一种特定的目标,从电视品牌市场的实际出发,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为成功电视品牌的提升而构思、设计、制作品牌实施方案的过程。在制定成功电视品牌再策划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成功电视品牌与电视产品的结合;一定要注意成功电视品牌传播与电视产品属性的结合;一定要注意成功电视品牌与电视产品价值的结合;一定要注意成功电视品牌与电视产品传播目的的结合;一定要注意成功电视品牌与电视产品受众的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其一,电视品牌的受众在哪里?他们的收视特点是什么?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是怎样的?

其二,电视品牌的决策者要有远见,要有掌控受众市场主动权的能力,当电视品牌目标确定后,决策者要能够执着的坚持、开拓、创新,不断为品牌建设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其三,品牌电视产品经营者要善于向其他品牌电视产品经营者学习,既会借鉴,又会创新,善于抓住机遇,走自己的路。

其四,电视品牌经营者一定会宣传自己,学会与具有实力的品牌策划、设计公司合作,学会利用其他传媒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其五,电视品牌的打造一定要注意细节,通过对细节的不断积累,让受众每时每刻都能感受电视品牌的影响力。

其六,品牌电视产品经营者应学会运用网络传媒来打造电视品牌。在传媒融合时代,网络传播更有利于抓住年轻人的心,更有利于实现电视品牌的推广。

四、成功电视品牌影响力

电视品牌影响力的强弱是其品牌知名度的标志,也是再打造成功电视品牌的目的。那么,何谓品牌影响力?从一般意义上分析,所谓影响力是指采用一种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去改变其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或者说,影响力是指一种善于表现的能力、善于说服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等。从对影响力理论分析可以看出,所谓品牌影响力就是指借助于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这种品牌产品的影响力来源于它们的品牌力、创新力、市场占有力、产品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力。

具体到电视品牌来说,他的影响力是从哪里来的呢?若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电视品牌的影响力来自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而又折射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各个产业群的发展趋势;来自于广播电视实体的力量,而又折射着广播电视传媒的产业性资源和事业性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来自于广播电视媒介的文化创新力和传媒市场的占有力;来自于目标受众群的收听收视率和满意度;来自于广播电视经营者的素质等。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视品牌影响力的主要来源是:1.电视品牌影响力的源泉是电视传媒的创新力和品牌力。创新力是电视品牌影响力的基础。2.电视品牌的影响力取决于电视品牌的核心影响力和外延影响力,它们电视品牌影响力的前提。3.实施品牌战略是打造电视品牌影响力的关键。4.电视品牌的自我传播和互动是打造电视品牌影响力的一种传媒力量。5.电视品牌机会是打造电视品牌影响力的决策力量。6.电视品牌市场是打造电视品牌影响力的运营力量。

五、成功电视品牌实例分析

2010年,江苏广电总台对其成功品牌进行了调整和再打造,提高了卫视品牌的影响力。在卫视品牌调整和再打造的过程中,江苏广电总台采取了多管齐下、全面推进的策略,从多个方面来加强品牌的建设(参见“江苏广电总台品牌建设示意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江苏广电总台的品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由广电总台品牌、频道品牌以及最基础的栏目品牌、主持人品牌、电视剧品牌构成,其中频道品牌担任了中央枢纽的作用,而江苏卫视频道品牌则是中央枢纽的核心。图上的两翼部分的活动和营销对于品牌再打造起到推动的作用,活动是营销中的一部分,将其分拆出来是为了凸显活动对于品牌再打造的作用。江苏卫视就是通过对栏目、主持人和电视剧进行调整及创造进一步塑造频道品牌,以举办大型活动和营销推广促进品牌的传播和建设,从而最终实现江苏卫视频道品牌的再打造,并同时增加江苏广电总台品牌的整体价值。

从栏目来看,江苏卫视为了使“情感世界,幸福中国”的品牌口号名副其实,推出了众多的新节目,扩大了江苏卫视的目标受众群,同时也加强了原有王牌节目和优势节目,形成了娱乐类节目和情感类节目平分秋色的局面。新推出的节目,包括《时刻准备着》、《周末不加班》、《幸福晚点名》和《非诚勿扰》等,其中,以《非诚勿扰》最为知名,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连创新高,以犀利的言辞和热门的话题成为目前国内收视率和关注度最高的节目之一,也为江苏卫视品牌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主持人来看,江苏卫视今年频频动作,并着手打造与主持人特点和风格相一致的栏目,试图通过主持人品牌带动栏目品牌、频道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从电视剧来看,江苏卫视在原来“大独播剧”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自制剧”的概念,投资8000万翻拍海岩的知名剧作《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和《永不瞑目》,以期确立江苏卫视自制剧的品牌地位。

从活动来看,在品牌再打造的预热阶段,江苏卫视就将公益活动作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利器。2009年11月,江苏卫视联合众多媒介组成了“幸福联盟”,并启动了“中国幸福指数调查”,目的是调查了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幸福程度,引领人们追求幸福。今年年初,江苏卫视联合众多企业发起了“开心回家,幸福过年”的大型公益活动,为大量高校贫困学生购买了往返车票,有效地提升了其品牌形象。

第7篇:看电影活动总结范文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原方案借助“看电影”游戏引发幼儿关注生活中常见的座位号,体现了科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但“看座位”“排座位”“找座位”等环节及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与完善。

一、情景创设突出趣味性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动物走进电影城”的故事情境,从而使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萌发学习与探究的愿望。比如,教师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导入活动:山羊公公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电影票走进电影城找座位。(画外音:动物影城开业了,许多动物都来看电影了!山羊公公也来了,可是他年纪大了,不知道该坐在哪儿。你们愿意帮助他吗?)接着,教师出示放大了的电影票:1排5号。然后出示电影城一部分座椅排列的特写镜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电影城的座椅与幼儿园的椅子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幼儿发现电影城的座位号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现象。有趣的故事情节能有效地营造愉悦的教学互动情境,吸引幼儿主动探求新知识。

二、内容安排体现层次性

原方案内容安排过于繁杂。幼儿集体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是有限的,在“排座位”环节,教师让个别幼儿粘贴座位号,耗时太多,挤占了幼儿观察、思考与表达的时间。建议将“动物走进电影城”的故事情节贯穿于活动始终。教师可继续播放课件:好多动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可小猪乐乐拿着电影票站在山羊公公旁边,嘴里还嘟囔着:“我是5号,这个座位是我的。”课件显示小猪乐乐的电影票:5排5号。教师启发幼儿思考:你想对小猪乐乐说些什么?此时,多媒体课件按照依次出示每一排笫一个座位的特写,引导幼儿发现从前到后每一排第一个座位的侧面都有第几排的标志,并帮助小猪找到自己的座位。然后师幼共同小结:去电影城先要看看自己的座位在第几排,接着再看座位在几号,这样就能很快对号入座了。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幼儿看多媒体课件:小猪乐乐的左边李着一个座位,右边还空着几个座位。它们分别是几排几号呢?引导幼儿猜想并验证结果。如此,幼儿在故事情景中观察、思考、猜想、验证,层层递进,能较好地突破活动难点。

三、实践操作尊重差异性

中班幼儿对10以内序数的认识还处于不稳定阶段。原方案中第三个环节仅安排两分钟时间,难度较大,可操作性不强。建议在后面的操作活动中既面向全体,又尊重个体差异。比如,教师可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出任务情景:“动物电影城里为了满足不同动物的需要,设了小厅、大厅。小厅里的位子有5排,每排有5个座位;大厅里的位子有10排,每排有10个座位。小厅和大厅里都有动物找不着座位,等着小朋友帮它们找座位呢。你可以去小厅,也可以去大厅。小厅的操作材料袋在绿色的塑料筐里,大厅的操作材料袋在蓝色的塑料筐里。”

四、活动延伸关注有效性

原方案活动延伸部分的效果会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有些家庭也许并不能将其落实到行动中。建议教师和孩子一起去学校礼堂或附近的影剧院看看座椅的排列情况,按手中的座位号找到相应的位子坐一坐。然后建议幼儿和家人一起看一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序数,这些序数又是怎样排列的,力求让幼儿的探究活动更具体、更真实、更有效。

丰富生活经验 注重自主学习 蔡伟理

原方案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教学环节清晰,层次分明,值得肯定。但仔细研读后,觉得教师“教”的痕迹仍较明显,未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准备不够充分。既然幼儿园附近新开了一家影城,孩子对看电影充满兴趣,那么就可建议家长带孩子去看电影,再请孩子把电影票带到幼儿园来。可以让幼儿跟同伴介绍电影票、寻找发现电影票里藏着的秘密,也可以让孩子们介绍电影内容,为教学活动做一些经验准备。孩子有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参与活动时会更积极主动,思维会更活跃。

第二,主体性发挥不够。在原方案“看座位”的环节中,教师让孩子充分回忆原有经验,找生活中有数字的座位。但在“排座位”的环节中教师教得太多,在孩子对影院的座位摆放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让孩子去排座位,必然效率不高。建议在排座位前,教师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经验:“电影院里的椅子是怎么摆放的?”再讨论“我们可以怎么排?最后再去排座位。这样幼儿的操作就非常有目的性。排好后还可以与同伴互相检查排得对不对,如果还有孩子搞错,教师便可趁机出示电影院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座位的排法,集体讨论并纠错。最后,教师可结合图片进行小结、提升。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幼儿在先、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单云云

电影院的座位是从横排、竖排两个维度排列的,这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原方案设置的四个环节单从字面上来看,层层递进,游戏氛围浓郁,但是仔细推敲活动目标和环节,我觉得有些内容需要调整。

在原方案的“看座位”环节中,教师问幼儿:“这些数字都在椅背上吗?”试图以此引发幼儿发现座位上的数字,并进而小结:“有的在椅背上,有的在座位的侧面。”其实椅背上的数字就是横排的数字,而侧面的数字就是竖排的数字,但教师在小结中并没有将横排和竖排的概念介绍给幼儿,以加深幼儿对横排和竖排的直观感受,错失了教学的最佳时机。在“排座位”环节中,教师请幼儿尝试摆放座位,先贴横排的座位号,再贴竖排的号码。也许幼儿操作时很投入、很热闹,但幼儿是否真的理解数字在横排和竖排中的意义值得怀疑。在这里,教师既没有及时总结,也没有请幼儿说说自己贴座位号码的想法,忽视了对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找座位”环节中,教师在提问“电影票上有几个数字?前面这个数字表示什么?后面这个数字表示什么”之后,马上自己总结了电影票上座位号的含义,这显得有些突兀。虽然在“排座位”的环节中,教师请幼儿贴过“第几排”“第几号”的卡片,但那只是个别幼儿的练习,并不是全体幼儿的操作,也并不代表大多数幼儿真正理解了序数的概念。建议教师给幼儿更多感受、思考和操作的空间,循序渐进地展开活动,以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紧扣主题 合理安排 张鹏

影院中的座位号、排号蕴含坐标系原理,这对中班幼儿来讲非常具有挑战性。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以帮助幼儿掌握影院的座次、排次规律。

一、紧扣主题

原方案开头让幼儿谈谈还在哪里见过有数字的座位,这样的安排会使孩子回想起各种不同的生活场景及其有趣的事情,不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建议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羊羊电影院今天开业,他们送来了电影票,请我们去看电影呢。”至于谈论和探究其他场所的座位号的排列顺序可作为延伸活动。

二、合理安排

原方案在幼儿尚未充分了解影院座次、排次规律的情况下,就让他们自行摆放座位非常困难。因此,建议这样安排主要活动内容:(1)认识电影票的秘密。幼儿与教师共同认识票面上的时间、地点、电影名、排号、座位号等信息。(2)找规律。引导幼儿观看影院座位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座位号、座排号的意义,找出座位号从左到右、排号从前往后按照数序排列的规律。(3)找座位。引导全体幼儿在影院座位图片上寻找任意座位号,学习找座位的基本方法。然后,幼儿分散活动,按照电影票面上的标识尝试找座位。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找座位的经过,引导大家互相检查、纠错。

明确各活动环节的内容安排 凌亚娟

原方案设计者敏感地捕捉到了幼儿身边的生活事件来开展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三个环节来落实活动目标,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但每个环节的内容安排可进一步完善。

首先说说“看座位”。原方案借助课件让幼儿了解哪些地方的椅子上有数字,顺利导入活动,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建议教师可提问“请你仔细地看一看,这些数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引导幼儿观察座位的排列方式,帮助幼儿明白座位有横排和竖排,都是从1开始有序排列的,为后面两个环节奠定基础。

其次说说“排座位”。原方案中设计了“给电影院座位贴数字”和“自己排座位”的内容,但都只能有少数幼儿参与,大部分幼儿都没有操作的机会。为了能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教师可引导幼儿分组进行。

最后说说“找座位”。在这个环节中,“认识电影票”是难点,因此建议将难点前置。教师先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认读电影票,还可适当增加“看电影票找座位”和“给座位做电影票”的游戏,最后玩“看电影”的游戏。这样才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厘清顺序 尝试总结 齐迎霞

原方案较好地体现了生活化教育的理念,如果能在以下两个方面作些调整,效果也许会更好。如,教师引导幼儿排座位时采用了“横排——竖排”的次序,而这与电影票上实际显示的顺序“排号——座号”正好相反。因此,不妨简化教学过程,先给座位贴上“第几排”的卡片,知道看电影时要先找到自己在第几排,然后再让幼儿给每一排的座位从左往右贴上1~10的数字卡片,为下一环节“找座位”做好铺垫。又如,在“找座位”环节中,教师让幼儿自主探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都找到自己的座位了吗?你是怎么找座位的”之后,应让孩子们自己总结方法,即先找排号,再找座号。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实际活动中感悟什么叫“对号入座”,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与成就感。

有效引导 主动学习 曹春霞

原方案能从幼儿的生活、兴趣中挖掘教育素材。注重与社区资源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教育从生活中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中来的理念。由于这个活动要求幼儿掌握座位号和排号两个概念,还要学会将两者相结合进行对号入座,知识点容量大,对中班幼儿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的设计和引导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怎样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学习解决问题;怎样将座位号和排号的排列顺序以及两者相结合的学习要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传递给幼儿,这是教师需要充分思考的因素。如果原方案在设计时注意难度适宜、有效引导、不断激趣、合理安排,让幼儿始终处于主动学习之中,那么活动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难度适宜。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将要完成的任务的水平。原方案在设计时能注意取消电影院单双号分区这一难点,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也符合现代影城放映厅的实际状况。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这个活动若放在中班第二学期的五六月份或大班第一学期初开展比较适宜,而且应该是在幼儿已经掌握10以内序数的基础上开展,以帮助幼儿在巩固序数概念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对号入座。除了前期的知识准备,幼儿的生活经验准备也很重要。建议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发动家长带孩子到影城去亲身体验,帮助孩子积累相关生活经验。相信有了能力和经验的准备,再让幼儿够一够,跳一跳,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有效引导。引导幼儿知道电影院的座位既有座位号又有排号,并且学会对号入座,是本次活动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原方案“排座位”中,教师先让幼儿尝试排放座位,再进行引导。这样目的不够具体明确。由于集体排放座位时,每个幼儿的理解和想法不一定相同,必然导致排放的杂乱。在“找座位”环节中,教师在幼儿不知道电影票上数字含义的情况下就让幼儿自己去找座位。这显然不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建议教师引导在先,幼儿实践在后。

3.不断激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原方案一开始以认识椅子上的数字导入,提问缺乏趣味,不能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果从幼儿看电影的经验导入,幼儿的兴趣就会立刻被调动起来。在第二环节,教师主要采用了直接讲解和介绍的方法,将座位号和排号的概念以及排列顺序告诉了幼儿,讲解灌输成分多了一些,幼儿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建议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去主动发现排列顺序,思考为什么要有座位号和排号,通过不断的设疑、激趣,让幼儿得出答案,使幼儿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4.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活动的流畅性和效果。原方案第一环节中的内容属于拓展性内容,不宜在一开始就提出,而应在幼儿理解数字于座位的意义及掌握对号入座方法后进行延伸,从而拓展及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第三环节中教师设计的排队买票容易导致幼儿等待时间偏长,使得活动不够紧凑,建议改为直接取票。限时两分钟找座位的要求忽视了幼儿能力的差异,幼儿对号入座需要有一个观察和思考的过程,教师应给予幼儿足够的实践时间。限时还会引起幼儿不必要的紧张。容易导致忙乱现象,甚至会出现意外。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教师紧紧围绕“看电影”这条主线,将第三条目标改为体验看电影的乐趣。从幼儿生活经验导入,通过谈话、观察、思考、实践。以“认识座位号——认识电影票及排号——帮助小动物对号入座——游戏:看电影”的流程来设计活动。

我的设计:

目标:

1.知道电影院的座位既有座位号又有排号,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2.巩固10以内的序数,尝试按照1-10的顺序排列座位,学习对号入座。

3.体验看电影的乐趣。

准备:

1.幼儿已经掌握10以内的序数。活动前请家长带孩子到影城看一次电影。积累相关经验。

2.设置电影院场景:三排小椅子,每排十张。

3.电影院图片三张,两张大电影票,若干张小电影票。1—10数字卡片三套(蓝色),1-3数字卡片一套(红色)。

4.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片段,小猫、小狗手偶。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过电影吗?幼儿园附近的影城最近开业了,你们去过吗?请你们来说说看,放映厅里有些什么呢?

二、认识座位号

1.认识座位号。

师:刚才小朋友说,放映厅里有大布、座位、电灯等。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

师(出示电影院图片):放映厅里有些什么?(幕布和座位。)座位多不多?(很多。)这些座位是怎样摆放的?(一排排整整齐齐地摆放的。)

师:这些座位上有什么?(数字。)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2、3……谁来说说为什么要有数字?

师(小结):这些数字代表座位号,座位上的数字是几,就代表几号座位。数字1代表1号座位,数字2代表几号座位?(教师任意指一个座位,请幼儿说说是几号座位。)

师:每一排座位号是怎么排列的?(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座位号从左向右。从1开始按序排列,而且每排都是一样的。)

2.游戏:排座位。

师(出示电影院场景):你们看。动物村里也建了一座影城,但放映厅的座位号还没来得及标上,谁愿意来帮帮忙?(请6名幼儿,每2人一组合作给小椅子贴上座位号,并集体检查是否按序排列。)

三、认识座位的排号和电影票,学习对号入座

1.引出问题。

师:小猫和小狗买了电影票高高兴兴来看电影,他们的票上都有数字5,于是就都来到了5号座位,争着坐同一个位置。(教师操作猫和狗手偶,表现它们争抢同一个座位的情景。)小猫和小狗都说这个5号座位是自己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办?

师:有些小朋友说看看它们的电影票,就知道这个座位是谁的了。是这样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2.认识电影票。

师(出示放大的贴有小猫和小狗头像的电影票):电影票上有什么?(2个数字、汉字。)这两个数字和汉字是什么意思呢?(教师带领幼儿分别读一读小猫和小狗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小猫——1排5座,小狗——2排5座。)

师:它们刚才都要坐的座位号是几排几座?这是谁的座位?小狗的座位应该在哪里?

师:原来电影票上除了有座位号还有排号呢。前面红色的数字表示排号,后面蓝色的数字表示座位号。

3.认识排号。

师(出示第三张电影院图片):来看这张电影院的图片。排号在哪里?(地面上。)第一排在哪里?(最前面。)第一排后面是第几排?(第二排。)排号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按从前往后的顺序排列。)

师:再请看动物电影院的座位。它们有排号吗?谁愿意来贴排号?(请1名幼儿给三排椅子贴上排号。)

4.对号入座找座位。

师:现在动物电影院排号、座号都有了。那么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找到座位呢?是先找排号还是先找座位号?(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尝试并得出结论:先找排号,再找座位号,就能又快又准地找到座位。)

师(小结):看电影时要按照排号和座位号找位置,这样就不会错,这叫对号入座。

四、游戏:看电影

1.找座位。

师:小动物们为了感谢你们,要请你们看电影。现在请每位小朋友到售票处领一张电影票。到动物电影院找到座位坐下来,注意对号入座。

2.检查座位并纠错。

师:有没有坐错的呀?每排请一个小朋友做检票员。谁愿意当检票员?

师:请检票员找出坐错座位的小朋友,再请这位小朋友自己找找到底是哪个座位。

师:现在是不是每个人都坐对位置了?你们也学会了对号入座。

3.观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片段。

延伸活动:

第8篇:看电影活动总结范文

一、强化使命意识、把握电影工作方向、搞好国产优秀影片的放映工作

一年来,特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为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开拓创新的氛围,遵照上级“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要求,电影中心在全县兴起了宣传、放映国产优秀电影的新高潮,如《赤壁》、《南京》等。凡是由中央推出的优秀影片和要求组织观映的影片,电影中心都进一步的加大了宣传和发行力度,做到影前有策化,影后有落实。为扩大国产影片在农村的占有率,电影中心还专门组织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较强的国产优秀影片投放农村市场,保证了农民观众也能及时地观看国产优秀影片。

二、强化创新意识、探索电影工作新路子、做好农村电影“2131”工作

农村电影“2131”工程是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提出的新世纪的电影普及工程和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半年来,电影中心结合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按“引进、结合、求效”的原则,一方面积极多方联系,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参予;一方面以爱教电影为主,科教电影为辅的放映形式补充农村电影,使农民也能及时观映科教影片。

从**年以来,县文化局根据我中心人员少的实际情况,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2131工程”放映任务,把责任明确化,与文化直属各单位及各乡镇文化站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由电影事业管理中心负责电影放映技术管理,影片、器材供应、维修等及民族语电影节目拷贝的供应,由各(乡)镇文化站负责本(乡)镇每月10场的电影放映任务。另外组织两个电影流动放映队,经常巡回各(乡)镇放映,并帮助和指导文化站电影放映队的放映技术,目前我县有电影放映设备15套,其中:13个(乡)镇各一套,电影管理中心两套,一部流动电影放映车。

**年州文化局拨放映补助款7万元,县财政拨各种放映补助款5万元(用于流动放映车、油费、购器材和译制影片的业务费用等),有了设备和资金的保障,从而保证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强化求实意识、进一步做好学生爱国主义电影的放映工作

搞好全县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的放映工作,仍是电影中心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认真总结往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该工作的巩固和提高。半年来,围绕学生电影工作的“三化”(目标化、规范化、制度化、)着力在“三满意、三主动、三保证”上做文章。(既、三满意——影片、场次、时间让学校满意;三主动——主动上门联系、主动免费进校园、主动协助学校解决观映中的困难;三保证——保证观映安全、保证场内卫生、保证场内秩序),**年上半年共放映学生电影35余场。全县的学生观看爱教片工作得以巩固提高,在活跃校园文化、拓宽学校第二课堂、活跃师生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民族语电影译制、提高民语电影效益

今年上半年,电影中心在人力物力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译制了《防震减灾》、《消防安全》、《新交通法》、《发展种植》等4部电影科教片(壮、方言两个版本),完成了故事片《集结号》壮语译制的后期制作,《太行山上》的译制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开拓电影宣传新思路、科教电影下农村

上半年,电影中心积极寻求发展思路,与外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科技电影下农村活动。5月12日,为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电影中心联合县地震局开展“防震减灾电影下农村”宣传活动。6月初,为加强我县消防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电影中心联合公安消防大队开展“消防安全电影下基层”宣传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寻求的科教电影教育,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六、做好广场“三老”电影放映

第9篇:看电影活动总结范文

一、强化使命意识、做好国产优秀影片的放映工作

一年来,特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为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开拓创新的氛围,遵照上级“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要求,电影中心在全县兴起了宣传、放映国产优秀电影的新高潮,如《赤壁》、《南京》等。凡是由中央推出的优秀影片和要求组织观映的影片,电影中心都进一步的加大了宣传和发行力度,做到影前有策化,影后有落实。为扩大国产影片在农村的占有率,电影中心还专门组织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较强的国产优秀影片投放农村市场,保证了农民观众也能及时地观看国产优秀影片。

二、强化创新意识、探索电影工作新路子

农村电影“2131”工程是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提出的新世纪的电影普及工程和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半年来,电影中心结合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按“引进、结合、求效”的原则,一方面积极多方联系,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参予;一方面以爱教电影为主,科教电影为辅的放映形式补充农村电影,使农民也能及时观映科教影片。

从年以来,县文化局根据我中心人员少的实际情况,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2131工程”放映任务,把责任明确化,与文化直属各单位及各乡镇文化站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由电影事业管理中心负责电影放映技术管理,影片、器材供应、维修等及民族语电影节目拷贝的供应,由各(乡)镇文化站负责本(乡)镇每月10场的电影放映任务。另外组织两个电影流动放映队,经常巡回各(乡)镇放映,并帮助和指导文化站电影放映队的放映技术,目前我县有电影放映设备15套,其中:13个(乡)镇各一套,电影管理中心两套,一部流动电影放映车。

年州文化局拨放映补助款7万元,县财政拨各种放映补助款5万元(用于流动放映车、油费、购器材和译制影片的业务费用等),有了设备和资金的保障,从而保证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进一步做好学生爱国主义电影的放映工作

搞好全县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的放映工作,仍是电影中心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认真总结往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该工作的巩固和提高。半年来,围绕学生电影工作的“三化”(目标化、规范化、制度化、)着力在“三满意、三主动、三保证”上做文章。(既、三满意——影片、场次、时间让学校满意;三主动——主动上门联系、主动免费进校园、主动协助学校解决观映中的困难;三保证——保证观映安全、保证场内卫生、保证场内秩序),2009年上半年共放映学生电影35余场。全县的学生观看爱教片工作得以巩固提高,在活跃校园文化、拓宽学校第二课堂、活跃师生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民族语电影译制、提高民语电影效益

今年上半年,电影中心在人力物力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译制了《防震减灾》、《消防安全》、《新交通法》、《发展种植》等4部电影科教片(壮、方言两个版本),完成了故事片《集结号》壮语译制的后期制作,《太行山上》的译制工作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