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精选(九篇)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第1篇: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电梯,安装,检验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给电梯的定义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电梯从制造厂出厂只能是电梯部件,电梯的安装是电梯制造的继续,《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第21条明确规定了电梯的安装过程要实施过程监检。在工程实践中规范操作与科学检验,是非常重要性的。

1、安装程序与规范操作

1、1基座规划

根据所用电梯导轨架的纵向中心至建筑物的距离和设计要求,先作好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上预埋锚固螺栓(位置需准确,螺栓外露部分应涂以黄油并用油纸包住以免沾上水泥浆)或者预留固定螺栓孔(在安装底笼时下入锚固螺栓后,用高强度等级早强细石混凝土灌注固定)。

1、2安装程序

外用电梯的安装过程大致为:将部件运至安装地点装底笼和二层标准节装梯笼接高标准节并随设附墙支撑安配重。安装应按所用电梯的安装说明书的等程序和要求进行。以WT-183型电梯的安装程序为例如下:(1)先下入4个地脚螺栓后将笼吊至基础上,加平垫铁或斜垫铁,将首层的固定标准节(已焊在底盘上)的上端面的水平度调节到不大于0.5/1000(亦可以先吊装上二层标准节,按上述要求调节上羰面水平度),合格后灌注螺栓孔。待混凝土凝固之后,初紧各个地脚螺栓和螺母。(2)在固定标准节上装二层标准节(如在(1)步骤中已预先装上时,则不再装设),装时注意在插接部位加钙基脂。在底盘内放置4个旧轮胎,随后将里笼吊入安放。里笼应安放在离基础表面0.56mm的高度上。(3)按试车程序进行试车,使其达到正常运行条件。在此之后即可开动里笼并使用里笼上的电动或手摇起重机进行接高架设。(4)在进行接高架设前,应把里笼操纵按扭盒拿到里笼顶上4.656m高度上装第1个NO2支架,以两台经纬仪校调导轨架的垂直度(允许偏差≯2mm),随后拧紧地脚螺母。(5)在两台经纬仪的监测下进行接高架设,使在任何高度上的垂直偏差均不超过10mm。导轨架的接高与附墙支撑和站台结构的装设协同进行,即每接两节标准节后,应接高Φ50和Φ76立管1节(高3.0m),在NO2支架上方16cm以内安装NO1支架,并装设站台及其剪刀撑、斜撑杆系统、安全栏杆和分层碰铁。(6)架至所需高度后,装上最高限位碰铁和天轮组,将平衡锤就位并支在离基础表面0.46m的高度。放下钢丝绳与平衡锤接好,上端通过天轮和绳轮,张紧后以3道绳卡卡牢(但不能过紧,以免损伤钢丝绳),剩下的钢丝绳绕在钢绳架上。(7)全机并全面调整碰铁位置,安装并调试安全栏杆、电气控制,将起重机拆下平放于里笼项上。接好地线和避雷针,最后将8H的固定螺钉松开,使之停止工作。即可投入正常运行。

1、3安装的规范与要点

规范安装与科学操作是关键电梯施工的关键所在,安装注意事项和电梯部件的调整上,主要应注意到:(1)安装的质量要求和注意事项:1)地基预埋件必须牢固可靠,外笼底盘与基础表面接触良好,2)确保导轨架的垂直度。3)连接螺栓必须加弹簧垫圈拧紧。4)齿条与齿轮间的齿顶间隙为2.1-2.4mm。5)楔块式限速器的楔块牙齿顶面至管表面距离为2.5±8.3mm;鼓形限速器的蝶簧初安高度为45mm左右;6)插入接头应涂钙基脂。7)站台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两边设栏杆。(2)电梯部件的调整:需要调整的项目较多,都必须认真作好,以确保正常和安全使用。如:1)里笼滚轮44与导轨架立管的接触。2)齿条导轮40与齿条的接触,调整时可先松开顶丝和固定螺母,调节器好后重新紧固。3)下限位行程开关碰铁10:在架设时将碰铁尖端高度调至3.25m:正常运行时调至2.6m左右。4)分层停车碰铁:先调好第一楼层碰铁,然后按相同高度调好其余各层。调整方法为:使里笼载重500kg,将碰杆固于管卡中部,高度离站台面2.21m,升起里笼试其碰撞情况和停车位置并进行调整;5)下极限位碰铁:调节里笼下极限位碰铁32,使其下部尖端至极限开关融头螺钉的轴线距离不大于20mm。6)导轨架和管架的安装垂直度,当垂直于墙壁方向的垂直度不合格时,可真接用NO1支架调整;当平行于墙壁方向的垂直度不合格时,可用调整NO1支架的连接长度,或加设垫片,或有斜撑杆时调节斜撑十长度等三种方法调整。三种方法合用时效果更好。7)齿轮与齿条的齿顶间隙:将里笼支撑好后松开减速装置底板固定螺栓和导轮轴螺母,移开导轮。拧动紧定螺钉调整底板位置,或松开减速器固定螺栓、移动减速器来调整间隙,最后再固定好。8)限速刹车器:出厂时已按规定的速度调好,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意调节。但必须每半年检查与重新标定一次;刹车楔形块牙齿顶面与架管表面之间发生偏移时,可用调节里笼下部的导轮来纠正;9)电机电磁制动力:当电磁制动器的磨擦片磨损后,会使间隙增大和制动力降低,这是不允许的,应按电机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调节;10)最高限位碰铁:当最高限位开关45与碰铁相碰停车时,平衡锤应停在离基础上表面约0.46m的高度上;11)限速器动作以后的复原调整:①楔块式限速器:动作以后可拆开限速器盖,用螺丝刀轻轻拔开啮合一起的离心块,然后装上盖子即可敲下刹车块横楔而复原;②鼓形限速器:动作以后先用手闭合限位开关10H,开反车使离心块退出啮合,然后拆开尾盖,卸下六角槽形螺母和导向板,拧转双向螺母,(下行刹车)或滑动螺母(上行刹车),以恢复蝶形弹簧的初安高度45mm,用榔头敲打中心螺杆头,即可使得锥鼓磨擦面充分松弛。随后重新装好导向板、六角槽形螺母及端盖,使限位开关10H处于闭合状态。若复原后的制动行程增加过多,可将蝶形弹簧的初安高度调短一些。

2、安装检验要点

电梯检测是电梯安装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按常规,安装完工后,应有安装企业和生产企业自检验收是否达到设计和产品质量要求,合格后报建设质检部门检测验收,然后再报技术监督局质检部门检测验收。电梯安装过程的监督检验,应从电梯的可靠性、安全性、功能性、经济性和舒适性等几方面入手,分别从井道机房土建、开箱验收、轨道安装、主机安装、厅门安装、轿厢安装、慢车运行、快车运行调试、功能试验等全方位对电梯的整个安装过程实施过程监督检验,明确安装监督检验过程的停止点,确保安装质量达到国家对电梯安装验收的相关规范。

2、1井道检验

井道是电梯运行的空间,它是一个封闭的跑道,其几何尺寸直接关系到电梯的安全和可靠的运行,因此对井道土建的监检是电梯安装前的重要环节,在工作中我们发现电梯顶层高度不符合要求,井道内相对运行部件之间的距离小于50mm的情况时有发生,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对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间距有明确的要求,而井道的土建设计和施工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安装人员又不能及时向甲方提出,使我们在安装验收时,发现顶层高度远远达不到要求,整改的唯一方法就是在满足顶层站的情况下,提升机房地板,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实施了过程监检,就可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2、2机房检验

机房有的问题也可在过程监检中得到解决,首先是通往机房的路是否畅通,机房内消防水管其它蒸汽管道的辅设,机房的通风,防雨、防盗及机房的面积和层高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在安装验收时,经常发现,有的问题可以通过整改解决,有的整改起来非常困难,如果我们对电梯安装前的井道和机房的土建进行把关,向甲方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提出国家对电梯井道和机房的相关要求,就可为电梯提供一个符合安全、畅通的井道,一个符合要求的机房。

2、3、轨道检验

轨道是电梯运行的导轨,其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电梯的安全舒适、可靠地运行,因此轨道安装是过程监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点,首先是轨道支架的安装质量,在检验中我们发现,轨道支架与井道的连接仍有把膨胀螺栓打在砖墙上的,采用井道预埋铁板与轨道支架焊接连接的,其焊接质量非常差,由于目前对电梯安装过程的焊接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所以大多数电梯安装队都没有专业焊工,焊接质量无法保障,从外观看大多是敷焊的“鸡屎堆”,有的支架由于井道尺寸不符,本身就有对接焊缝,其焊接质量令人担忧。大家知道,支架与预埋铁板的角焊缝和支架本身的对接焊缝,都是主要受力部位,焊接质量不能保证,很可能造成支架松动甚至脱落,支架一旦脱落导轨就没有支承固定点,电梯运行将脱轨,后果不堪设想。还有就是导轨安装质量问题,导轨接头的打磨一个端面,两个侧面,安装人员在打磨时,不注意质量,不能平滑过渡。导轨安装的垂直度和平行度直接关系到电梯的舒适感,减少电梯运行阻力,是过程监检的重点。如果用激光准直仪检测,两根导轨侧面的平行度很难达到要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监检时严格把关,为下一步安装打好基础。

2、4轿厢的组装

无论是轿底还是轿壁、轿顶,其平水度和垂直度均应符合相关要求。作为安装过程监检,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轿厢组装完毕悬挂钢丝绳后,轿厢应做静平衡试验,使轿厢处于只受重力的自由状态,也就是说导靴应该是不受力的只起导向作用,做到这一点,可大大提高电梯的整体安装质量。

曳引钢丝绳的悬挂,也应该作为过程监检的重点。钢丝绳在悬挂前首先应释放内应力,这一点非常重要,有的安装人员就没有这个意识,有的只是将钢丝绳平放在屋顶摆放,这样对消除内应力是不彻底的。笔者认为应该把钢丝绳吊在井道内24小时,使其充分释放内应力。绳头组合时,如果采用巴氏合金浇注,应检查绳头的“编花”,巴氏合金应一次性浇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曳引钢丝绳悬挂好以后,原则上不能再动焊,否则焊接时的飞测会损伤钢丝绳,容易造成断丝、断股,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钢丝绳断裂情况。

关于厅门地坎的支承,有的电梯制造厂在出厂时就没有考虑到厅门在开门区地坎的支承。从理论上讲,厅门是通过门滑轮挂在门头上的,正常情况下是不受力的,只是导向,在电梯的定检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电梯使用时间一长,地坎两边就向下变形,开关门燥音大,厅门下面的滑块脱离地坎,严重影响电梯正确使用,实施安装过程监检就可以及时告之安装人员,在厅门地坎两端加支承,确保厅门可靠运行。

3、电梯安装过程中的监督与过程记录

在电梯安装过程中的一些隐蔽工程是过程监督必须现场确认的,如主机“工”字钢承重梁,必须是浇注的混凝土梁,而不能用砖彻筑,穿入墙体的“工”字钢必须要达到大于1/2墙厚且大于75mm,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导轨支架时,其膨胀螺栓的规格和打入深度,必须达到安装技术要求,井道内支架位置预埋混凝土更要注意其施工质量等等,凡涉及到安装过程的隐蔽工程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提供过程记录和相应的检验确认见证,以便进行施工质量的追踪。

电梯安装过程的整个施工过程记录,是反映电梯安装质量的重要技术资料,对过程监检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见证资料。部份电梯安装单位很不重视,施工过程记录填写不认真,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施工过程记录应从施工人员进场的安全技术交底开始,到最后安装调试结束,包括电梯功能试验。安装的每一步骤都应有相应的记录,安装过程的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也应有处理和解决的相关见证。安装单位的自检报告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往往是乱填乱写,很不认真,既没有检验人员签字,又没有安装单位的签章,特别是GB7588-2003标准实施以后,新增加的一些试验项目,没有反映到自检报告上。电梯出厂资料主要是安全部件的型式试验报告和试验记录存在的问题较多,有的型式试验报告是几年前的报告,有的报告与实物不符等等,这些软件资料在实施安装过程监检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确保电梯安装质量的可追踪性。

参考文献

第2篇: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

0 引言

建筑工程中电梯安装较为复杂,质量控制涉及到的内容众多。本文就结合在实际监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浅析及提出一些相应监理措施。

电梯开箱随意,不认真按图及装箱资料核对部件。笔者所在一个项目出现过如下现象:本来安电梯设计图纸底部应有4个缓冲器,但施工人员在拆开一个箱体后发现有两个缓冲器(另两个包装在别的箱体中),凭经验以为只有两个缓冲器,就在底坑按两个缓冲器的做法安装缓冲器。后来发现还有两个缓冲器时才意识到不对而返工。

土建交接工作时不认真。这主要表现在交接后仍然会出现井道垂直偏差过大、导轨支件无法按要求安装在混凝土构件中、层门洞偏差过大、电梯底坑积水等现象。

现场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落实到位。这经常在导轨安装、钢丝绳布放中得到体现:导轨开箱后随意堆放、安装前不做检查、安装时不做必要的清洁工作;钢丝绳直接在地面拖放、绳上沾有水、解绳时滚筒平放于地上等现象。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觉得应采取一些措施才能将监理工作做到位。

1 开工前对施工单位有关资料的审查

审查施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齐全性。

审查施工单位安装资质证书,是否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揽业务。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有转包、分包行为,其它单位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包工程。

检查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任命书是否有公司盖章,法人签字。

检查项目负责人是否有相应的安装企业项目经理资质证书。

检查技术负责人是否有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检查管理人员(安全员、质量员、施工员、资料员)是否有相应的岗位资质证书。

2 熟悉设计图纸

图纸是建筑工程电梯安装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只有对施工图纸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明确电梯安装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才能在电梯安装施工中及时的发现不良问题,并且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想要提升电梯安装监理工作开展成效,对不良质量问题的产生进行有效预防,监理人员需要联合土建施工人员一同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避免施工图纸与建筑工程电梯安装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此阶段监理人员需要审核电梯竖井的尺寸是否与土建井道相一致,电梯安装施工开展需求的导轨支架梁固定区域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电梯机房的预留孔洞是否满足标准,电梯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存在不良漏洞。在此阶段电梯安装监理部门需要组织众多施工部门进行图纸会审,积极找寻图纸中存在的不良问题,避免对后续电梯安装工作开展造成不良影响。

3 根据施工图纸及相关施工规范审查施工方案是否符合要求

施工方案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安全措施;施工方案应有详细的施工工艺阐述、应突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针对各工序应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标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 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将设备开箱验收及土建井道交接验收工作做好(此点在实际工作往往被忽略)

开箱时必须依据设计图纸及装箱清单核对各箱体部件是否完备,对四大安全部件,即限速器、门锁装置、安全钳及缓冲器的型式试验报告进行审查,审查其各安全参数是否符合标准及出具试验机构名称,(特别要注意审查试验报告时间是否在有效期范围内);在井道交接时主要审核电梯竖井的尺寸、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电梯安装施工开展需求的导轨支架梁建设区域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电梯机房的预留孔洞是否满足标准、电梯底坑是否会存在渗水现象。以避免对后续电梯安装工作开展造成不良影响。

5 根据审核后符合要求的施工方案,监理部门应配备相应的检测工具、仪器,并且及时进行巡检

导轨安装要注意事项:

开箱后安装前,必须对每根导轨做外观检查,无可视质量问题后再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检查。①目视检查导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是否平直。②使用1m长刀口尺对导轨顶面及侧面逐段进行平直度检查,在观察面的另一侧通过灯光检查量具与导轨面的缝隙。如果发现漏光则该段导轨不能使用。

导轨安装时应注意:①导轨吊进底坑前,先对导轨接头导向面进行清洁,去除粘附物。②导轨放进底坑前在底坑内垫上厚木板防止导轨端部损伤。导轨吊装时使用专用工具保护导轨上端连接头或将对应号码的连接板装到导轨上端进行吊装。③每次连接时都应清洁连接表面。④导轨装运或吊装时避免任何形式的撞击。

导轨安装后应用导轨测量尺测量导轨顶面及侧面与基准线间的偏差是否符合要求、用塞尺及钢尺测量导轨接头台阶尺寸及缝隙是否符合要求。

钢丝绳现场装卸、搬运、保管、拖放注意事项:

①钢丝绳在装卸搬运时,都不得从高处落下。以免钢丝绳产生外损、压痕、变形等问题。

②不得在小石子或钢材等凹凸不平的物体上滚动或拖曳钢丝绳。

③在放置钢丝绳的场所应不使钢丝绳沾上水,而且应避开直射的阳光。

④钢丝绳拖放时应不出现扭曲现象而应平顺拖出。

电气施工时,应按照电气原理图对电气元件接线是否正确。笔者曾经在一个项目发现过电梯急停按钮安装位置接错的现象。该项目一台有紧急电动运行功能的电梯,但是安装人员没有认真按图接线,将曳引机边上急停按钮的电气装置与附近的限速器等电气装置串接如下图:

而实际上设计图纸为下图:

6 电梯安装完成后必须督促施工单位在制造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调试与检验

现列举一些涉及安全运行的试验项目如下:

电气开关安装检查、电气安全装置的作用方式、电气安全装置及其安全触点;

门开着情况下的平层和再平层控制、检修运行控制、紧急电动运行控制;

制动系统、限速器与安全钳联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缓冲器、层门与轿门连锁、极限开关;

电梯管理机构的应急响应、轿厢内报警装置、紧急操作处对讲装置、井道内报警装置、报警装置电源、报警装置通话要求等项目。

上述试验项目必须依照相应规范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要求。

第3篇: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

一、架桥机的拼装

1. 架桥机的拼装地点应选择在待架梁的桥头处,地基须经过压实处理,保持足够的密实度,并宽于桥台2-3米。、

2. 架桥机的组装现场应封闭,禁止闲杂人员进入。进入组装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穿戴防护鞋,在珩梁上工作的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3. 拼装架桥机应按照“自上而下,从中间到两边”的作业流程进行装配。

4. 拼装前要首先对设备进行初步检查:检查所有钢丝绳的磨损和损坏情况,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钢丝绳应立即报废;①.如果断丝紧靠一起形成局部聚集或在一个捻节点内断丝数达到总数的10%时则钢丝绳报废;②.当外层钢丝丝径磨损超过其直径的40%或钢丝绳直径减少7%时即使未发现断丝,钢丝绳也应报废;③.外层钢丝锈蚀可用肉眼观察,当表面出现深坑,钢丝松弛时钢丝绳应报废;④.笼形畸变的绳股挤出的或严重扭结的钢丝绳应报废处理;⑤.弯折是钢丝绳在外力影响下引起的角度变形,这种变形的钢丝绳也应立即报废。这些标准是最低标准,对于架桥这种高风险行业更应经常检查及时更换,决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检查电器设备、电缆外观破损或损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更换或维修;检查设备本身是否有开焊变形之处;检查所用枕木破损或腐烂情况,枕木两头须用10号铁丝予以捆扎,预防开裂,前横移轨道的枕木(50×20×15cm)要求使用硬杂木(如槐木、榆木等)。

5. 拼装前应详细了解所架设桥梁为正交还是斜交(如斜交角度)以及纵、横坡度,以确定主梁间距、前支腿高度等主要数据。

6. 组装

①.首先确定前后横移轨道的位置,摆放枕木或钢架支垫,轨道下两支点的间隔最大不应超过1米,前横移轨道下的枕木应按井字摆放且要竖直牢固,用吊车将前后轨道置于枕木支点并平行,两端距离偏差不得大于2公分,轨道接头高差不超过2毫米,使用水平仪将轨道调整水平,两端高差不得大于2公分,如果全幅架盖梁还要确认两架盖梁之间的间距,如果超过1米则前横移轨道需要局部加强。

②.拼装前支腿、后油顶并就位,安装前支腿时应注意拉好缆风绳,防止倾履。

③.按主梁编号依次将两列主梁用销轴连接成一体(销轴要涂抹润滑油)用吊车将主梁吊起放于中托和后油顶上,检查两主梁间距偏差不大于1公分。

④.按照厂家架桥机说明书依次组装,组装过程中所用螺栓,要求必须使用8.8级以上高强度螺栓,并限单次使用,不得重复使用。轴承部位加注润滑油,检查行走轮磨损是否超标。

⑤.液压系统检查液压油是否变质,如粘度降低及时更换,注意液压件进出油口位置不得装反,检查高压油管是否完好。

⑥.组装完毕后,接通电源,依次点动各个电机确定正反转以及制动系统是否灵敏可靠。

二、架桥机试车前的检查

1. 轨道是否平顺,支垫是否牢固

2. 高强度栓是否全部达到规定力距

3. 液压管路连接是否正常可靠,管件接头有无泄漏

4. 电气线路连接是否准确规范、

5. 检查各减速机润滑油是否充足

6. 接通电源查看仪表及指示灯是否工作正常

7. 检查主梁的水平度,一般要求主梁前端比后端高20公分左右

上述检查确认无误后在组装场地进行空载和负载试验,试验符合厂家要求后便可以进入下道工序冲垮。

三、冲垮

冲垮在架梁过程中最主要的工序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 用于固定前横移轨道和前支腿的锁具和手拉葫芦必须牢固可靠

2. 注意主横梁及天车位置,作好配重。

3. 后天车吊住配重梁钢丝绳受力伸直即可,不易提起吨位过大。

4. 主梁运行过程中各部位要有专人看守,发现问题及时发出警告,待确认正常后方可运行。

5. 前横移轨道如果高度不够,可适当收后油顶,收紧配重梁钢丝绳,使前横移轨道高出前方盖梁5公分左右,然后主梁前行直至前横移轨道到达前盖梁指定位置,然后单动主导梁使前横移轨道与前盖梁平行就位。

6. 前横移轨道的支垫要求用枕木和钢马凳交错支垫,钢柔并济,前后横移轨道的两端都要加密支垫确保边梁架设安全。

7. 测量前后横移轨道平行度,两端误差不大于2公分,测量主导梁前后高差,前端易比后端高20公分左右

8. 点动中托电机使主梁后移带动前支腿微后倾。

9. 使用U形螺栓联结固定主梁下弦与中托。

10.空车前后左右试运行,观察前后行走轮与横移轨道结合情况观察前支腿垂直度变化情况,如发现变化明显说明前后横移轨道平行度差,需重新调整。

11.安装和调整各部位限位开关要灵敏有效,前后横移轨道两端合适位置必须设置挡铁。

12.各部位运行平稳无异响反卡现象。

四、架梁

1. 注意运梁炮车与天车运行速度,安排专人观察前天车钢丝绳的垂直度,如发现倾斜情况及时反馈炮车驾驶员,作出适当调整使车速与天车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2. 梁体进入跨中后,首先要降低高度,再进行桥机或天车的横移,预防万一机械发生故障,可尽快落下梁体处理,此环节如遇卷扬机刹车失灵,不要慌张,即将梁体稍微上升再降落,再上升再降落,这样反复多次,直至安全落下。

3. 架边梁时要特别需要注意前支腿最外侧行走轮不可超出盖梁范围,注意测量桥面宽度是否符合图纸和设计要求,连接完成后方可解除吊索。

4. 梁体就位时要注意梁底四角与临时支撑或永久支座的结合情况,四角都应落实,不实时要及时调整,横隔板和付弯距波纹管要对齐。

5. 相邻梁架设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连接,使架好的梁形成一个整体、

6. 本跨架梁结束收拾现场检查设备准备冲跨。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架桥机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证,持证上岗。

2. 施工中如遇到风、雪、大雾、五级以上大风时必须停止架梁作业,并将架桥机锚定,恢复作业前应先试吊,确定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不允许机械电气带故障工作。

3. 架桥机作业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只有指挥者发出指令架桥机才可动作,但是任何人发出停止信号,架桥机操作者必须立即停车,待故障排除后方可运行。

4. 梁体安放在汽车炮上运送时,其重心线与运梁炮纵向中心线偏差不得超过2公分,并拉紧手拉葫芦,运距较远时驾驶员应经常检查梁体稳固情况。

5. 高空作业人员而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

6. 经常检查架桥机钢丝绳使用情况,注意保养,检查钢丝绳在卷筒中的排列情况,如发现排绳出现间隙或乱绳要及时重新排列,经常检查钢丝绳头与绳卡结合处的牢固情况,绳卡压板一面应靠钢丝绳长端,绳卡间距一般不低于12公分,第一个绳卡距钢丝绳尾端不应小于20公分。工作中放出钢丝绳,梁体降到最低时,钢丝绳应在卷筒上保留三圈以上十圈以下,特别提示:卷扬机钢丝绳起吊达到500次后,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必须更换新绳。

7. 架桥机应可靠接地,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8. 架桥机应设置安全监控,电机位置应设置防雨棚。

9. 吊梁扁担吊梁时,扁担应处于水平,不得倾斜。

10.吊装时吊点棱角处要有包角,以防割伤吊索和损坏梁体。

第4篇: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桥面与盈利;空心板;土牛通道法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沿海国道主干线象山连接线公路工程中最大的一座桥,位于象山县下沈镇,全桥长96m,跨距16m共6跨,河床比较平坦,表面为沙砾层,河床泥面至桥面板的高度为3m左右;该桥设计荷载等级为汽-20,挂-100;基础采用Φ120cm钻孔灌注桩,砼标号为C25;单桩承载力:桥台1360kN,桥墩1820kN;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砼标号为C40;外形尺寸为1595×124×75cml,单件最大重量为26t;其桥型布置及预应力空心板台座布置如图-1所示。

2预应力空心板的预制

2. 1 预制场地选择及台座布置

预制场地选择在桥头路基的一侧;预制台座采用两排错牙布置,以满足空心模板的支拆和钢绞线穿束的施工要求;在台座两端空心板支座位置预留孔道,满足预制空心板起吊出模时的穿索作业;预应力空心板的台座布置参见图-l。

2.2 预留孔模板设计

砼预制构件预留孔模板,一般采用充气胶囊(圆孔),抽拔内模等,根据构件断面的特点,其预留孔为尺寸较大的多边形,不适宜采用充气胶囊,也不便于采用常用的抽拔内模。

经研究,将预留孔内模设计成两片折叠型的木模板,预留孔顶面和孔底面选用两块楔形模板将其连成整体,预留孔内模断面如图-2所示。

2.3 预留孔模板的支拆

(1)《筑砼前将预留孔模板在预制构件外面的场地上组装成形;

(2)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

(3)开始浇筑时,首先将构件底面铺一层砼,使砼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

(4)砼表面铺三条竹片,其断面为50×5mm,便于预留孔模板的顺利送入;

(5)由四人将模板抬起送到竹片上推送到设计位置;

(6)将竹片抽出,模板接头处用油毡包好,以防漏浆;

(7)预留孔模板的拆除,当构件砼强度达到拆除强度后,先将预留孔模板内的架立板拆除,然后拆下孔顶面和底面的楔形模板,再依次将孔两侧模板折叠起来,抽出孔外。

2.4 预留孔模板的使用效果及优缺点

(1)120块预制板,仅加工两套预留孔模板,周转60次,使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明显。

(2)先铺设底层砼,并振捣密实,然后将预留孔模板就位,既能保证预留孔模板正位,又能保证底层砼密实,从根本上消除了模板底面砼漏振,或出现不密实的现象。

(3)模板就位时,由人工抬运、推送到设计位置,比较费力,劳动强度大。

3 土牛通道法安装桥面板

3.1施工准备

(1)测设预应力空心板安装支座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2)提供橡胶支座的产品质量保证书,抽查检验报告,确认产 品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3)空心板孔道灌浆,封锚砼强度均要高于22MPa(设计强度的55%)后才能起吊安装;

(4)土牛通道法安装桥面板的安装设备设计与制作

本次采用土牛通道法安装桥面板的主要设备:(1)门式起重架,(2)万向运梁平板轨道车,(3)3t慢速卷扬机。

根据该工程桥面板安装的使用要求,门式起重架的尺寸设计为3m跨,3.5m高;立柱选用2[16拼装成16×15cm断面,横梁选用 2[28a,吊重轴为Φ64mm,夹板δ24mm,滚动轴承套为Φ160mm,横向移动选用2t倒链,起重选用20t倒链,两边设八字缆绳。

3.2空心板的出运

(1)在预制空心板的两端分别选用3m跨、3.5m高的门式刚架,20t的倒链,Φ43mm的钢丝绳作吊索,分别从一端起吊,垫上方木,然后将空心板移运到万向平板轨道小车上;

(2)选用3t慢速卷扬机将平板轨道小车上的空心板拖运到安装跨内。

3.3安装跨内的导梁设置

(1)为减小导梁的内力,拟在安装跨内架设3个支墩,使导梁的跨距为4m;

(2)选用6根50kg/m的重型钢轨(每根长度16m)平铺作为导粱,并在跨内用脚手架搭设栈桥,以使操作人员走动。

3.4 空心板的安装

(1)空心板安装工艺流程。

在安装跨内架设好导梁在导梁两端架设好门式起重架用万向平板轨道车将待安空心板送到导梁上用门式起重架将空心板安放到设计位置一I再将第二块待安空心板存放到已安的第一块空心板上将导梁拆移到安装前进方向的相邻跨内再将第二块待安空心板放到设计位置-Ⅱ 移动运梁轨道至已安空心板Ⅱ之上拆除门式起重架一侧支腿,并架设到安装位置一将待安空心板运送到门式起重架范围内将空心板安放到设计位置-Ⅲ,依此类推,直到将跨内空心板安装完毕。

(2)按设计位置铺设橡胶支座,然后将空心板对准安装位置,确认无误之后,慢慢地将空心板安放到橡胶支座上。

(3)检查空心板的四个支座是否受力均匀,如果有虚点,应将空心板重新吊起,选用合适备用铁板垫高后,再将空心板安装好。

3.5安全技术措施

(1)向起重吊装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吊装作业应由专人统一指挥,其他人员应有明确分工;

(3)吊装作业前必须严格检查起重设备各部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并进行试吊;

(4)各种起重机具不得超负荷使用;

(5)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表要求;

(6)地锚要牢固,缆风绳不得绑扎在电杆或其他不稳定的物件上;

(7)作业中遇有停电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将重物落至地面;

(8)倒链严禁斜拉重物,重物吊起后发生卡链时,应将重物支垫后进行检修,不准硬拉;

(9)跨中支墩要搭设牢固,道木要用巴钉连成整体;

(10)空心板横向平移,落位时,只能一端起吊,禁止两端同时起吊,防止空心板滑溜出事故;

(11)空心板运输轨道路基要有足够的宽度、平整度、强度,纵坡不宜大于2%。

3.6土牛通道法安装桥面板的实施效果

(1)该法使用的安装设备为自制的简易门式起重架,在没有起重机械或架桥机的情况下,解决了桥面板安装的问题,不仅能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能满足工期要求,经济效益明显(该工程可节约台班费约8万元);

(2)自制的万向平板轨道车与通常平板轨道车相比,具有任意改变平板轨道车运行方向的特点,可使运梁平板车在折线轨道上运行,能最大限度地减小预应力空心板出运、安装时的横向移动距离,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过跨导梁选用木支墩,重型钢轨架设,单件重量轻,有利于人工操作;

(4)安装效率比较高,每天可安装空心板3~4块,但劳动强度大。

参考文献:

[1] 杨文忠, 徐贺文. 整体空心板的设计[J]. 山西建筑 , 2006,(07)

[2] 甄伟超. 高速公路桥涵单板受力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J]. 交通标准化 , 2004,(07)

[3] 张天航, 李清富. 中小跨径桥梁预应力桥面空心板优化设计[J]. 人民黄河 , 2006,(06)

[4] 叶方谦, 余利华.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施工应力监测[J]. 交通科技 , 2004,(04)

第5篇: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

/

关键词: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6-0028-5

1 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活动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促使他们进行“真实地”学习。

抛锚式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重要的情景式教学模式,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富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使教学建立在生动的真实情景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亲身体验从识别学习目标、提出学习目标到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教学中学生面临的真实事件或问题就作为“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事件或问题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

当前有关抛锚式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比较多,也很具体,但有关抛锚式教学用于物理学科教学实践的研究较少。本文即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复习课教学为例,讨论抛锚式教学在实验专题复习课中的教学实践。

2 抛锚式教学在实验专题复习课中的教学实践

2.1 实验专题复习课的特点

学生在实验专题复习课之前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这为学生自主整合知识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对知识的简单重复缺少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必须在实验专题复习课的设计上多动脑筋,多花心思。

在教学中要立足教材,从最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同时,在实验复习中要改变纸上谈兵的现状,要让学生真正走进实验室,要真做实验。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困难。注重学生自已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总结,让学生自已去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得出的结论印象才更为深刻。

2.2 抛锚式教学的优点

抛锚式教学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中,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课中运用抛锚式教学,其优势有:

1)学生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背景,教师通过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有助于学生重新审视实验原理和方法,从本质上真正理解和把握实验原理和方法,为学生自主整合知识奠定了基础;

2)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3)抛锚式教学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2.3 基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验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2.3.1 教学内容分析

本专题是学生在掌握“必修2”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原理的优化、对测量方法的改进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比较,使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条件有更深刻的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思路(方案)的设计,即瞬时速度的测定及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前,教师可用问题讨论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解决实验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探究的过程。

2.3.2 教学目标定位

1)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明确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2)了解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正确测量有关物理量;

3)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能定性分析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2.3.3 教学实施过程

⒈课前准备

1)开放力学实验室;

2)准备好完成力学实验的基本实验器材(多套):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天平、气垫导轨、光电门与计时器、滑块、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导线若干、小球、牛顿管、数码相机等。

⒉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复习“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师(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2)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生1: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即:

Ek1+ Ep1= Ek2+ Ep2

或Ek=-Ep。

生2: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如除重力、弹力外,还受其他力,其他力不做功或者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师: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达式看,第二种方式可省略零势能面的选取,减少测量的总量,更加简捷。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就要看物体(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相应过程物体(系统)动能的增加量是否相等。若两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就是实验的基本原理。

师(问题2):根据实验原理,请同学们思考,实验时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生3:测量物体的质量(m)、物体在竖直方向下落的高度(h)、物体初、末瞬时速度的大小(v1、v2)。

师(问题3):生3回答得很准确。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测量这些物理量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

生4:质量(m)――天平;

高度(h)――刻度尺;

速度的大小(v)――打点计时器与纸带、光电门与计时器。

师:生4回答的很具体,为我们进行实验设计指明了方向。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首先要设计出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运动过程,其次要利用中学阶段使用过的实验器材,并且要考虑操作简易方便等因素。

师(问题4):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高一学习时是如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

生5: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自由下落过程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图1所示,安装实验装置,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

探究方案二:用带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和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图3所示,连接实验装置,用天平测出小车及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m,将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并靠近打点计时器,穿上纸带,让打点计时器工作,再平衡摩擦力。然后挂上重物B,使细绳与长木板平行,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取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vA、vB为点迹清晰的纸带上A、B两点的瞬时速度,Δh为A、B两点间的距离。则系统机械能守恒成立的表达式是:

探究方案四:用电磁继电器和光电门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图5所示,连接实验装置,电磁继电器(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断开开关,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t1、t2,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h,用天平测出小铁球的质量m,游标卡尺测出小铁球直径D;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探究方案五:用带定滑轮的光滑斜面、小车和光电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图6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光滑斜面;斜面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斜面低端C点的距离,h表示A与C的高度差,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s表示A、B两点的距离,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则系统机械能守恒成立的表达式是:

其中,方案二中利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虽然平衡了摩擦力,但因摩擦及空气阻力造成的影响仍较显著,实验误差较大。因此,可将方案二中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换成气垫导轨来减小摩擦的影响。

方案三、四、五利用光电门、计时器测速度(物体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物体通过该点时的瞬时速度,即v),其中,方案三利用气垫导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大大减小滑块运动时阻力的影响,具有可操作性。方案四与方案一对比可知,方案四中没有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用光电计时器也比打点计时器更有利于提高精确度。方案五中光滑斜面实际上很难找到,可以将光滑的斜面换成倾斜的气垫导轨。

师:各学习小组提供的实际方案很有创意,我很嫉妒。现在我也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方案,供同学们参考。既然实验过程中要减小阻力的影响,可否利用牛顿管和频闪照相进行验证,让金属片和羽毛在真空中自由下落?请同学们思考。

生:同学们鼓掌,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

师:引导各学习小组进行实验。

生:各学习小组利用探究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各学习小组的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如果忽略空气阻力及测量误差等次要因素的影响,即只有重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其机械能的总量不变,从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后,各学习小组将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结论等进行整理,形成实验报告并在小组间进行评估交流,彼此取长补短。

3 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中,学习的积极性高,目标达成的效果比较理想。但也有不足之处:

1)个别小组的学生会游离于所讨论“锚”之外,有的组员不服从小组长的管理。课前教师需要加强各学习小组的建设力度;

2)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器材实验室不能提供,需要教师动手自制实验器材;

3)在教学中,抛“锚”是关键,“锚”抛得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总之,抛锚式教学在实验专题复习课教学中的实践还需不断的探索完善,但它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抛锚式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特点与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新课程理念相一致。

因此,抛锚式教学在实验专题复习课的运用,对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都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陈 宁.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1):81.

[2]郎和,郭爱华,宋世花.合作学习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分组实验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2010,28(17):16.

[3]汪明.物理课堂中“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J].物理教学探讨,2008,26(21):8.

第6篇: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移动模架; 工法; 流程;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移动模架施工法由于其具有安全、经济、高效及施工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中铁十一局一公司承担湘桂铁路永州至柳州段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XG-Ⅵ标段,预制架设箱梁162孔。其中现场浇注整孔箱梁143孔,52孔采用32m/24m简支箱梁移动模架造桥机(以下简称移动模架)现浇。本文从模架制梁施工工法研究的角度,对移动模架工法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各自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一、建设规模及梁体情况

根据工期安排及现场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共配备3套移动模架,完成52孔箱梁的浇筑施工。其中武桥重工ZQM900下行式移动模架应用于走马双线特大桥。该桥全长700.175米,中心里程为DIIK487+190.000,桥跨设计为2(21×32)m,基础采用桩径为Φ1.25m钻孔灌注桩基础,钻孔桩最大有效桩长为21.5米,墩身采用双线矩形桥墩,桥台采用双线矩形空心桥台,最大墩高为18.0米;梁采用移动模架现浇箱梁,该桥位于半径R=4500m的曲线上。梁体结构形式为有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箱梁。走马特大桥为矩形桥墩,墩高5m~18m,墩宽7m,墩厚2.7m,桥墩高度相差13m;梁体设计为单箱单室简支箱梁,梁端顶板、腹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底板向内侧、外侧加厚。挡砟墙内侧净宽9m、栏杆内侧净宽12.1m、桥面板宽12.2m、桥梁建筑总宽12.48m。32m简支梁长为32.6m,计算跨度为31.1m。跨中截面中心线处梁高2.89m,支点截面中心线处梁高3.09m,支点处轨底到梁底高度3.7m,横桥向支座中心距4.7m。

二、移动模架简介

1、工艺原理

移动模架原位整孔制造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是在预先安装于桥墩两旁的钢托架上(墩旁托架、牛腿),拼装带有模板的钢主梁及导梁,利用钢主梁承重,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设计位置上整孔现浇箱梁混凝土。箱梁经初张拉能安全承受荷载后,移动模架整体下降,脱外模。然后主梁携带模板在墩旁托架上向前方移动一孔,逐孔完成预应力箱梁的制造。而内模是在下一孔箱梁底腹板钢筋就位后,再用专用小车从已制箱梁内分段运出安装。

2、移动模架主要构造

根据工程情况,设计方案采用拆装式牛腿支撑系统,共设置三对牛腿:其中二对牛腿支撑在浇筑梁体下,另一对牛腿预先安装在下一孔桥墩承台上。主要构造有:墩旁托架总成,支承台车(推进小车)总成,主梁导梁,梳型梁(横梁),模板及支撑体系,电气液压系统,梯子及施工平台,其它一些装置。结构组件见模架设计图纸,模架不同构件也不相同,但功能基本相同。

3、移动模架主要构建及功能

移动模架支承体系可满足支承,受力,传力的作用,使制梁时的荷载良好的传给承台;模板体系起成型及传力作用,并且可调整梁面标高,对梁体起控制作用;移位体系可纵移,横移,上下移动模架,调整模架空间位置,起到落模,开模,纵移,合模,顶升的作用,实现过孔,达到逐孔浇筑的目的。

(1)牛腿、支承台车:牛腿为横梁、竖向支腿组合结构,通过支腿支撑在承台上。主要作用是支撑主梁,将主梁传来的荷载通过支腿传递到承台上,对称安装于墩台两侧。横梁顶部表面安装推进小车,配有两个横移油缸、一个顶升油缸、一个纵向油缸;主梁支撑在推进小车上。横梁顶部表面与推进小车底部表面分别镶有不锈钢板和塑料滑板;推进小车顶部表面安有塑料滑板。通过三向液压系统使主梁在横向、纵向、竖向正确就位。

(2)主梁、导梁:主梁为一对钢箱梁,分6节,节间用高强螺栓连接;每节根据受力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材料。主箱梁底安装有推进轨道,用于模架纵移。主梁两端设有前后导梁,长18m,偏矩形结构,分两节,节间用高强螺栓连接,外轮廓尺寸与主梁相同,起到过孔时引导和承重作用。采用H形型钢、角钢焊接而成。内侧下弦杆底部安装有推进轨道,用于模架纵移。

(3)横梁:焊接工字钢,安装在主梁之上;每根于梁体轴线处断开,高强螺栓加钢板连接。

(4)模板、支撑体系:模板分外模、内模、端模组成。

外模由底板、腹板、翼板组成。底板分块铺设在横梁的撑杆上;腹板与翼板相连,底部安装在底板上,顶部安装在撑杆上,撑杆与主箱梁连接。底板、腹板、翼板通过普通螺栓连接,连接缝32m与24m变化处、纵向轴线处不焊接,其余部位于模板内外侧全部电焊连接。

内模由模板、内模小车、支撑系统组成。模板分标准节(两端4.5m除外)、变截面两种,均由顶板、腹板上部、腹板下部组成。标准节组件之间采用钢销连接,可自由翻转,满足脱模需要。内模小车为内模系统的核心构件,安装有顶升油缸、转模油缸,对模板可拆除、运输、安装。支撑系统由撑杆、支撑架、钢轨组成。撑杆采用可调节丝杆制作,由竖直、斜向、水平杆组成,对内模可精确定位。支撑架采用Φ25钢筋焊接成H形,焊接在底板钢筋上,底面放置在垫块上顶面放置钢轨,是承受内模、砼重量的重要组件。钢轨既可承重又可作运输轨道,同时又是模板定位基准,应特别注意:轨底与底板端模顶面平齐,轨距与内模小车轮距相同,以底模中心为准左右平分。

(5)电气液压系统:移动模架配有六套液压系统,安装在推进小车上,设有液压站、油缸、液压管路和电气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工作原理:电动机通过联轴器驱动轴向恒功率变量柱塞泵,通过并联多路换向阀向纵移、横移、顶升油缸供油,模架即可作纵向、横向、竖向移动。系统工作压力由多路换向阀前端的溢流阀限定在32MPa。

三、移动模架的拼装

1、拼装前的准备工作

拼装前对现场进行换填、平整、压实、硬化,确保吊车和其他设备能顺利到达、安全进出场;同时在吊车操作半径范围内,要清除可能影响施工的设施、设备、障碍物。接着设置钢筋砼临时支墩(基础大小根据地基承载力计算),模架部件一般都在20吨(主箱梁)以下,可以50吨吊车为主要吊装设备。

2、模架拼装

模架按照顺序拼装:桥墩处临时支墩拼装横梁拼装液压小车安装内侧侧主梁拼装外侧主梁拼装梳形梁安装配重块安装撑杆安装底板拼装腹板、翼板拼装前导梁拼装后导梁拼装。

模架拼装时各部件之间要求连接可靠,精确就位,各种偏差均在要求的范围内。所有构件安装完毕后,须对全部螺栓进行拧紧检查,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稳定的框架系统。拼装后要认真检查,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四、移动模架的预压

为确保箱梁现浇施工安全,需对模架进行预压试验,以检验模架的承载能力,测量在箱梁施工中的弹性变形与非弹性变形,控制模板预拱度,确保箱梁浇筑过程安全与质量,模架组装后应模拟箱梁施工过程,进行加载预压。

1、预压方案

预压重量按模架在箱梁施工中最不利状况(现浇32m箱梁)进行考虑,

预压荷载=梁体重量+内模重量+2%附加荷载。

2、荷载分布

荷载分部模拟箱梁混凝土施工时的荷载分布,按照先底板,再腹板,最后顶板和翼板的顺序进行实际加载,以验证其承载能力和挠度值。

3、观测方案

布点方法在主箱梁、横梁布点:每根主箱梁在顶面从跨中开始。在每根横梁的底面可布置5个点,分别位于跨中、距跨中3m处、主箱梁与横梁连接处,最终40点为宜;所有布点用白油漆作标记。沉降观测,每一级加载、卸载后依照规范进行观测、记录。

4、数据处理

加载稳定后数据-初始数据=总变形量;卸载稳定后数据-初始数据=非弹性变形量;总变形量-非弹性变形量=弹性变形量。由于模架反复拆装,非弹性变形无法消除,每次只能根据以前非弹性变形估计本次非弹性变形。

5.预压报告

预压工作完成后,将出具“预压报告“,得出模架承载力、弹性变形曲线、非弹性变形数值,初步确定模板预拱度数值。在随后的3片梁中继续观测(过孔到位后、浇注砼前、浇注砼后),以验证设置拱度是否合理。

五、移动模架过孔

移动模架过孔主要分6个步骤。

步骤一:拼装模架、调整模板、施工箱梁,安装墩旁托架、施工临时支墩,安装支承台车,吊装主箱梁,安装疏型梁,吊装配重块,安装模板撑杆,安装底模、侧模、翼模,安装液压系统、电气系统。调整模板,安装前导梁。施工箱梁。

步骤二:落模

收缩顶升油缸,模架降至支承台车的滑板上;下降时四台千斤顶需同步,防止单点受力过大对模架产生伤害。

步骤三:开模

松开底模、梳型梁的连接螺栓,采用横移油缸,整个模架向两侧对称横移。

步骤四:纵移

采用纵移油缸,推动两侧模架向前移动,直至到达下一梁位。两侧速度基本一致,最大不得超过20cm。纵向位置可根据支撑垫石作粗略估计,满足合模条件即可。第一次过孔时,纵移到一定位置后,停止所有操作,安装后导梁,模架安装完毕。开始过孔时,先向前走一个行程,停止,观察,确定无误后,方可继续行走。

步骤五:合模

采用横移油缸,两侧模架同步向中间横移。两侧将要合拢时,如梳型梁端部导向销位置有偏差,可稍微纵移一侧模架,使两侧正对。合拢后,安装底模、梳型梁的连接螺栓。

步骤六:顶升

测量队现场观测,模架工操作纵移、横移油缸,精确调整模架平面位置;操作顶升油缸,将模架顶升至制梁标高;锁定所有油缸,开始下一制梁循环。顶升时需同步,防止单点受力过大对模架产生伤害。

五、移动模架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施工

1.移动模架施工工艺流程

底模、侧模、翼模位置调整橡胶支座安装梁端底板散模、端模底部安装底板、腹板钢筋绑扎定位网焊接、波纹管安装、钢绞线穿入内模、端模顶部安装、翼板钢筋绑扎顶板钢筋绑扎砼浇筑端模、梁端底板散模拆除内模端部拆除、中间松动支座连接螺栓拆除张拉压浆┈模架纵移到下一跨(模板体系随同纵移到位)┈封锚。

2、制梁工艺流程说明

底模、侧模、翼模位置调整梁端底板散模、端模底部安装底板、腹板钢筋绑扎,定位网焊接、波纹管安装、钢绞线穿入内模、端模顶部安装、翼板钢筋绑扎顶板钢筋绑扎砼浇注、制作砼试块、砼养护 拆除内模端部、松动内模中间,拆除端模、梁端底部散模拆除支座连接螺栓、清理锚垫板、安装工作锚试块试压、梁体张拉钢绞线切割、锚头封堵、压浆封锚。

第7篇: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 污水管 顶管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城市交通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排水系统通常穿越于城市建筑、公路等重难、复杂的施工条件。近些年,混凝土管顶管施工应用技术越来越普遍,技术也越来越娴熟,在新敷设的排水等地下管线及地下通道中,混凝土管顶管施工技术由于工程量小,环境破坏程度低,工程造价低等优势,已经成为市政排污工程建设技术的首选。

1.市政顶管施工技术概述

市政污水管顶管中的顶进用管一般包括两大类,即多管节和单管节。对于顶进管中的多管节一般都是我们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管。产品按管子接口型式分为P、Q、S和G四种类型,管节长度在2 到3米之间,必须采用可靠的管接口,并且在施工时和施工结束后都不会渗漏。我们知道,施工中,在工作井和接受井施工完成以后,要按照工作井穿墙孔和接受井收孔的真实坐标来测量放线,定出管道顶进轴线并将其投放到工作井的测量平台上和井壁上。施工中要在工作井的四周铺设测量控制网,铺设完成以后还要定时定点的进行检查和复核。同时,要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将提供的水准点引进工作井的接受井内,并在沉降区外设置水准后视点,以便校核井内水准点。

2. 顶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在施工中我们发现,顶管施工的周围土方的土质变化迅速,要想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关注和了解沿管线土层的变化,以便采取有效措进行补救。顶管施工技术有很多的优点,但操作不当也会造成地表的下沉,针对要经过回填土的地段,我们要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处理。针对施工中出现的有毒气体,我们要加强监测力度,如果需要人工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到人员的健康,定时监测管内有毒气体含量,进行及时有效的通风,规避不必要的麻烦。顶管施工技术在作业时具备一定探查前进路线近距离管线的能力,但为了安全的作业,我们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前查明地下的管线情况,做到不影响大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二、工程实例

南湖路位于蚌埠市龙子湖西岸区南片区,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次干道,北起东海大道,南至环湖西路,中间与多条道路相交,场地属于淮河南岸一级阶地地貌单元,现场地形略有起伏。南湖路全长1612米,自东海大道至龙湖路交口处长度为420米,污水管道埋深均超过6米且地下水丰富。

1工作井施工

根据土质情况及污水管顶管施工工艺要求,本工程污水管顶管工作井、接收井采用沉井施工,设计井体下部6米为钢筋混凝土沉井,剩余井体上部采用砖砌,砖砌高度控制在2.5m以内。根据地质报告及现场情况发现地下水比较丰富,需做降水井来降低地下水位,设计降水井深15m,内径0.4m,每座施工井配设2座降水井;主体施工方案拟定如下: 根据土质情况,确保正常封底,工作井下沉到位后,井底需抛片、块石做为基础(H=1.2m);基础底板采用C20混凝土(H=0.3m)浇筑。底板C20砼浇筑完毕强度达到50%以上后,立模浇筑后背混凝土。后背墙采用钢筋砼结构。为减少管道的阻力,在管道的外壁适当打蜡以减少管道与土体阻力。打蜡时,先将管材烘干,将溶化的蜡液刷到管壁后,再用汽油喷灯烘烤至蜡液渗入砼中。在顶进前,对于管材抗压强度是否满足顶进的要求,结合生产厂家的有关强度资料进行复核,有必要时进行抗压试验确定其强度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确保满足后,再进行顶级施工。

2接收井施工

接收井同样采用下沉井形式,井内径为4m,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工作井之间。

3关键工序施工方案

3.1主要设备安装

(1)导轨安装:导轨采用钢轨与型钢焊接,导轨长2×4m,两条导轨顺直、平行、等高。导轨安装在工作井内砼垫层上,安装牢固,以保证在管道顶进时不发生位移;导轨安装的轴线偏差≤3mm,顶面高程误差控制在0-3mm,两轨内距误差为±2mm。

(2)千斤顶安装:采用2台300t千斤顶,千斤顶安装在稳定牢固的支架上。千斤顶的轴线与管壁重合。

(3)工作机头安装:采用泥水平衡机械纠偏式工作机头,直径大于钢筋砼管外径20mm,以减少管材与土壁之间的阻力,以利于注浆(根据需要)。工作机头与第一节砼管间采用胶圈接口。

3.2管道顶进

(1)开始顶进前要对全套设备进行试运转,以确认设备的完好性,对导轨及管道的轴线、标高再次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顶进。

(2)前5节管道顶进时每进尺0.5m测量一次,10m内的轴线偏差不大于3mm,高程差±0-3mm。超过规范允许偏差时应及时纠偏。

(3)管道顶进时应在相邻管端之间加设垫木,垫木厚不小于10mm。

(4)管道接口时应认真检查F型钢套环和胶圈质量,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3.3管道顶进测量

因单次污水管顶管顶段均较长,井内测量时需用长边控制短边,要求测量精度高。测量仪器采用J2激光经纬仪。测量时采用盘左盘右闭合测量,以抵消仪器差。水平测量正常情况下用激光经纬仪光束控制,在每顶进20米用水平仪在管道内复核一次。复核时前视、后视距离应尽量相等以抵消仪器差。具体工作如下:

(1)将管道的轴线及水准点引进工作井内,控制导轨及千斤顶的安装。

(2)设备安装完成并试运行后,在工作井的后部中心位置设置并固定测量架,以测量监控顶进过程。

(3)前五节管道顶进时每进尺0.5m测量一次轴线和高程;正常顶进后每顶进2m—5m测量一次。

3.4管道接口

(1)管节接口主要由外套环(钢套环)橡胶止水带和软木衬垫组成。钢套环在加工处至现场运输吊装过程中不能变形,接口不损坏,以确保管节在对接过程中,橡胶带不移位、不翻转,确保管节的密封性。同时,钢环套在进场前还必须做好防腐处理。

(2)橡胶止水带应保持清洁、无油污,并存放在阴暗处,防止老化。施工中,将橡胶止水带用强力胶水粘贴于混凝土管口凹槽处,并粘贴牢固,在管节对接前涂无腐蚀性油以减少摩阻,防止止水带翻转、移位和断裂。

3.5顶进纠偏

管道顶进发现偏差时应及时纠偏,管道纠偏过程采取偏差纠偏的方式。分次纠偏,不得猛纠硬调。纠偏油缸行程控制在50mm内,以防止工具管与管道脱离。纠偏需做到勤测勤纠。

3.6管材的运输及吊装:

管材由供货厂家进行运输,管材运到现场后可利用运输车自带吊机卸车,将管材均匀排列在堆管场,尽量不要累加。堆管场设置在工作井边,铺设一槽钢及滚杆,利用人工将管材滚至工作井边;采用小型吊车进行。吊装作业前必须对吊装设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在使用期间内对吊车进行定期检测;吊车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操作。

3.7动力配电

本工程污水管顶管设备总电力需求为40kw/h。每个工作井附近安装一个总电力配电箱,总配电箱下端由电工自行接线安装。接线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三相五线制。

三、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施工范围设置彩钢瓦围挡,围挡外醒目之处设置安全生产标牌和标语,围挡内距井壁2m处设置1.5m高钢管栏杆,细目式安全网满挂,只留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进出口。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井口出土处,由于无法围护栏杆,需在井口悬挂白色安全网,防止人员坠落。临边作业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

2.现场各种机电设备,如千斤顶、行车等均应实行挂牌验收制度,未经专职人员验收合格不得使用,特殊工种操作者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操作人员站在千斤顶传力杆上,避免设备损坏发生意外,每日上下班必须对机械、电气设备、电源线、开关等进行全面检查。

3.认真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管理。设置三相五线。施工现场供电线路、电器设备的安装、维修保养及拆除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派专人操作按钮开关并佩带安全带、绝缘手套。配电房内安全工具及防护措施、灭火器材必须齐全。做好保护措施,并按规定使用保安装置,不准超载运行,夜间要有足够的照明,由专业电工值班。

四、结语

随着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地下各种管道建设将会大量增加,污水管顶管设计和施工也会增多,管径加大,长度加长,有直有曲,种类繁多,这将是今后大城市污水管顶管施工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地完善和提高我们的污水管顶管设计和施工技术,使之综合施工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参考文献:

第8篇: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蚌埠市龙子湖西岸滨湖新区南湖路工程顶管的施工方案到安全施工措施进行阐述,重点论述了顶管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适用范围和效益特征,分析了顶管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要求,针对顶管施工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提出了纠正和改善措施。

关键词:路桥工程;顶管;安全;施工;管道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west bank city LongZi lake new binhu region south lake road project construction scheme of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measures to safety, expounds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pipe jacking technology in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applicable range and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 analyzes the key of pipe jack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in view of the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of some of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put forward the correct and improving measures.

Keywords: road &bridge engineering; Top tube; Security; The construction; pipeline

中图分类号:U448.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一、工程概况

南湖路位于蚌埠市龙子湖西岸区南片区,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次干道,北起东海大道,南至环湖西路,中间与多条道路相交,场地属于淮河南岸一级阶地地貌单元,现场地形略有起伏。南湖路全长1612米,自东海大道至龙湖路交口处长度为420米,污水管道埋深均超过6米且地下水丰富,因此南湖路一期污水管采用顶管法施工,顶管直径为800mm,总长为467米(含东海大道连接管道)。

二、顶管施工方案

2.1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工作井开挖沉井到位后浇筑底板混凝土后背制作安装(等强度)顶铁、千斤顶及高压油泵安装下管节预顶调试测量较核正式顶进挖土出土顶进 测量较核接长车道顶进挖土出土测量较核接长车道顶进……至接收井。

2.2工作井施工

根据土质情况及顶管施工工艺要求,本工程顶管工作井、接收井采用沉井施工,设计井体下部6米为钢筋混凝土沉井,剩余井体上部采用砖砌,砖砌高度控制在2.5m以内。

根据地质报告及现场情况发现地下水比较丰富,需做降水井来降低地下水位,设计降水井深15m,内径0.4m,每座施工井配设2座降水井;主体施工方案拟定如下:

1、沉井尺寸:

①井体高度为6m,其中井壁高均为4.5m,韧脚高均为1.5m;

②工作井内径5.5m,壁厚0.5m,韧脚厚度0.6m;

③接收井内径4m,壁厚0.4m,韧脚厚度为0.5m。

2、沉井配筋:

①工作井井壁钢筋为双层φ14@150,韧脚钢筋为φ16@100;

②接收井井壁钢筋为双层φ12@150,韧脚钢筋为φ14@100;

③保护层厚2.5cm。

3、根据土质情况,为确保正常封底,工作井下沉到位后,井底需抛片、块石做为基础(H=1.2m);基础底板采用C20混凝土(H=0.3m)浇筑。

底板C20砼浇筑完毕强度达到50%以上后,立模浇筑后背混凝土。

顶进阻力计算及后背墙最大顶力控制(按照d800管道单次顶进最长140m计算):

顶进阻力计算:

Fp=3.14D0LfK+NF

Fp:顶进阻力(KN);

D0:管道的外径(m);

L:管道设计顶进长度(m);

fK:管道外壁与土的单位面积平均摩阻力(KN/m2);查规范取:8.0 KN/m2。

NF:顶管机的迎面阻力(KN);查规范取:1000KN。

F=3.14*0.92*140*8.0+1000=4235.5KN=423.55t

利用现有千斤顶2台300t的千斤顶。

后背墙土抗力(反力)计算:

式中:EP――每米宽度上土的被动土压力,kN/m;

r――土的重度,18 kN / m3;

h――天然土壁后背的高度,h取值7m;

φ――土的内摩擦角,25.4°;

c――土的内聚力,29 KN/m2;

后背墙土抗力=1502.1KN/m

主顶后背采用C25混凝土,尺寸3.8m×0.8m×2.5m。为加强后背整体受力性能,在后背和千斤顶之间放置一块3cm厚钢板。

后背墙每延米受力:423.55/3.8=111.46t/m=1114.6kN/m<Ep=1502.1kN/m,能满足顶力要求。

后背墙采用钢筋砼结构,具体详见附图。

为减少管道的阻力,在管道的外壁适当打蜡以减少管道与土体阻力。打蜡时,先将管材烘干,将溶化的蜡液刷到管壁后,再用汽油喷灯烘烤至蜡液渗入砼中。

在顶进前,对于管材抗压强度是否满足顶进的要求,结合生产厂家的有关强度资料进行复核,有必要时进行抗压试验确定其强度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确保满足后,再进行顶级施工。

2.3接收井施工

接收井同样采用下沉井形式,井内径为4m,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工作井之间。

2.4关键工序施工方案

2.4.1主要设备安装

1、导轨安装:导轨采用钢轨与型钢焊接,导轨长2×4m,两条导轨顺直、平行、等高。导轨安装在工作井内砼垫层上,安装牢固,以保证在管道顶进时不发生位移;导轨安装的轴线偏差≤3mm,顶面高程误差控制在0-3mm,两轨内距误差为±2mm。

2、千斤顶安装:采用2台300t千斤顶,千斤顶安装在稳定牢固的支架上。千斤顶的轴线与管壁重合。

3、工作机头安装:采用泥水平衡机械纠偏式工作机头,直径大于钢筋砼管外径20mm,以减少管材与土壁之间的阻力,以利于注浆(根据需要)。工作机头与第一节砼管间采用胶圈接口。

2.4.2管道顶进

1、开始顶进前要对全套设备进行试运转,以确认设备的完好性,对导轨及管道的轴线、标高再次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顶进。

2、前5节管道顶进时每进尺0.5m测量一次,10m内的轴线偏差不大于3mm,高程差±0-3mm。超过规范允许偏差时应及时纠偏。

3、管道顶进时应在相邻管端之间加设垫木,垫木厚不小于10mm。

4、管道接口时应认真检查F型钢套环和胶圈质量,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2.4.3管道顶进测量

因单次顶管顶段均较长,井内测量时需用长边控制短边,要求测量精度高。测量仪器采用J2激光经纬仪。测量时采用盘左盘右闭合测量,以抵消仪器差。水平测量正常情况下用激光经纬仪光束控制,在每顶进20米用水平仪在管道内复核一次。复核时前视、后视距离应尽量相等以抵消仪器差。具体工作如下:

1、将管道的轴线及水准点引进工作井内,控制导轨及千斤顶的安装。

2、设备安装完成并试运行后,在工作井的后部中心位置设置并固定测量架,以测量监控顶进过程。

3、前五节管道顶进时每进尺0.5m测量一次轴线和高程;正常顶进后每顶进2m―5m测量一次。

2.4.4管道接口

1、管节接口主要由外套环(钢套环)橡胶止水带和软木衬垫组成。钢套环在加工处至现场运输吊装过程中不能变形,接口不损坏,以确保管节在对接过程中,橡胶带不移位、不翻转,确保管节的密封性。同时,钢环套在进场前还必须做好防腐处理。

2、橡胶止水带应保持清洁、无油污,并存放在阴暗处,防止老化。施工中,将橡胶止水带用强力胶水粘贴于混凝土管口凹槽处,并粘贴牢固,在管节对接前涂无腐蚀性润滑油以减少摩阻,防止止水带翻转、移位和断裂。

2.4.5顶进纠偏

管道顶进发现偏差时应及时纠偏,管道纠偏过程采取偏差纠偏的方式。分次纠偏,不得猛纠硬调。纠偏油缸行程控制在50mm内,以防止工具管与管道脱离。纠偏需做到勤测勤纠。

2.4.6管材的运输及吊装:

1、管材运输:管材由供货厂家进行运输,管材运到现场后可利用运输车自带吊机卸车,将管材均匀排列在堆管场,尽量不要累加。堆管场设置在工作井边,铺设一槽钢及滚杆,利用人工将管材滚至工作井边。

2、管材吊装:采用小型吊车进行。吊装作业前必须对吊装设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在使用期间内对吊车进行定期检测;吊车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操作。

2.4.7管道的照明、通风

管道内的照明采用36伏的低压安全灯具每40米设一盏灯进行照明。通风管采用φ100的UPVC管,用鼓风机向内送风。

2.4.8动力配电

本工程顶管设备总电力需求为40kw/h。每个工作井附近安装一个总电力配电箱,总配电箱下端由电工自行接线安装。接线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三相五线制。

2.4.9 泥浆排放

在工作井附近,公路附近用地范围内开挖泥浆池和循环池,泥浆池沉淀后清水重复利用,沉淀后的泥浆采用拉水车运离施工现场,排放到指定位置,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顶进施工完成后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分层回填压实。

2.4.10特殊季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雨季施工要有一定数量(雨布、塑料薄膜等)的遮雨材料,雨量过大应暂停施工。特别是管道顶进的工作井、接收井范围,四周采用砖砌30厘米高围护措施,防止雨水流进井内;并且采用钢管搭设围档,采用彩钢瓦将工作井、接收井四周进行封闭,顶部采用雨布覆盖防止下雨进入工作井内。

根据现场情况,在工作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沟并及时疏通,雨期、汛期加强抽水,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工作场地、运输道路等应采取适当的防滑措施确保安全。

三、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1坚决贯彻执行住建部“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及安徽省、蚌埠市建设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规程,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凡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3.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对新到工地现场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增强班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觉性。

3.3施工范围设置彩钢瓦围挡,围挡外醒目之处设置安全生产标牌和标语,围挡内距井壁2m处设置1.5m高钢管栏杆,细目式安全网满挂,只留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进出口。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井口出土处,由于无法围护栏杆,需在井口悬挂白色安全网,防止人员坠落。临边作业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

3.4现场各种机电设备,如千斤顶、行车等均应实行挂牌验收制度,未经专职人员验收合格不得使用,特殊工种操作者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操作人员站在千斤顶传力杆上,避免设备损坏发生意外,每日上下班必须对机械、电气设备、电源线、开关等进行全面检查。

3.5认真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管理。设置三相五线。施工现场供电线路、电器设备的安装、维修保养及拆除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经有关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持有效证件上岗的维修电工)进行。派专人操作按钮开关并佩带安全带、绝缘手套。配电房内安全工具及防护措施、灭火器材必须齐全。对移动机具及照明的使用实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用电机具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经常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做好保护措施,并按规定使用保安装置,不准超载运行,夜间要有足够的照明,由专业电工值班。

3.6 严格贯彻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和《施工现场电气安全管理规定》有关规定,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严禁超负荷或不符合安全规定运行。所有电气线路和设备安装完工后,应由动力设备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行。

3.7施工现场的起重指挥人员须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各种机械定人、定机操作,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混凝土管吊装过程中,必须确保提升设备钢丝绳完好,吊点牢固。

3.8执行《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各起重设备、机械设备经设备部门和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定期检查,定机、定人、定岗位的制度。坚持“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的原则。

3.9执行《施工现场防火规定》,建立健全防火检查制度,发现火险隐患,必须立即消除。

3.10季节施工时,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检查;

3.11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消除事故隐患。

3.12专职安全员必须在施工现场检查和督促,确保施工安全管理。

结语

第9篇: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35kV变电站 电气安装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力建设是关系到民生的基础建设,而变电站在电网中是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变电站的升压、降压,完成了电能从电厂到各级终端的输送及分配。目前,我国变电站按电压等级分为35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220 kV变电站、500 kV变电站、750 kV变电站、1000 kV变电站。笔者根据多年的电力监理工作经验,谈谈35kV变电站电气安装的质量控制,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1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

图纸会审是工程施工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通过图纸会审可以使我们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掌握工程特点及难点,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拟定解决方案,从而将因设计缺陷而存在的问题消灭在施工之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监理、施工单位要认真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存在问题,包括电气与土建专业的交叉问题,由设计单位进行答复,并由施工单位做好详细的图纸会审记录。

1.2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对其承包工程组织施工的总体计划布署,是指导其施工全过程中各项施工活动的管理、技术综合性文件,也是保证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详细审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提出审核意见。审核的主要内容为质量计划、施工方法、工序流程、进度安排、施工管理、安全环保等,并审查施工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先进性。

1.3审核特种作业人员资质

因电力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查。包括电气安装人员、试验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上岗证。

1.4 做好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化分解,是更加细致、明确、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是工序施工或分项工程施工的具体指导文件。每个分项工程开始前均应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施工方法、质量要求、验收标准和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审核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内容是否完善,是否能保证施工作业的质量要求。

1.5 监理部的准备工作

在开工前监理部应编制监理规划及专业监理实施细则,根据变电站的实际工程内容编制详细的质量划分及控制计划,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此计划进行质量控制。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材料、设备验收

监理应按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材料不允许使用。设备进场时要按设备装箱单核查其数量、规格、型号,同时对设备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指定专人收集保管出厂试验报告、检验报告、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以及备品备件、专用工具。

2.2设备基础验收

因电气设备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所以在土建专业施工时,电气专业要密切关注。设备基础移交时要核查基础的轴线、平面几何尺寸、高程等数据是否超标,预埋件的数量、位置、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移交记录。

2.3主要电气设备安装

2.3.1主变压器的安装

主要施工工序为:安装前的检查、本体就位、器身检查、本体及附件安装、整体检查、变压器冲击带电试运行。

变压器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不应有严重冲击及震动。

变压器基础轨道应水平,变压器安放在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变压器本体中心应尽量与基础中心重合,并满足母排安装的要求。

器身检查需旁站监理,并作好旁站记录。器身就位后做好检查,外观及各部件检查合格后再进行其他附件及桥架的安装、试验、调试工作。

所有法兰连接处应用耐油密封垫(圈)密封;密封垫(圈)必须无扭曲、变形、裂纹和毛刺,密封垫(圈)应与法兰面的尺寸相配合;法兰连接面应平整、清洁;密封垫应擦拭干净,安装就位准确。

套管安装前应检查瓷套表面无缝隙、伤痕、套管、法兰颈部及均压环球内壁清理干净,套管应经试验合格;套管顶部结构的密封垫应安装正确,密封良好,连接引线时,不应使顶部结构松扣。

注油排氮前,应将变压器油箱内的残油排尽。注油后,静置时间不少于12小时。

变压器安装完毕后,应在储油柜上用气压或油压进行整体密封试验,试验持续时间为24h,应无渗漏。 整体运输的变压器可不进行整体密封试验。

变压器第一次投入时,宜由高压侧进行五次空载全电压冲击合闸,第一次全电压冲击合闸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冲击合闸应无异常情况。

2.3.2其它一次设备的安装

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一次设备安装相对简单,要符合《GB 50147-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和《DLT 516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2部分 高压电器施工质量检验》的要求。

2.3.3母线的安装

检查母线表面应光洁、无裂纹、褶皱,外形平直无变形、扭曲。检查绝缘子瓷件外观,进行绝缘、耐压试验。未经耐压试验合格的绝缘子不准使用。穿墙套管安装、母线的加工及安装要符合《DLT 516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母线装置施工质量检验》的要求。

2.3.4配电盘柜的安装

盘柜安装时室内地面工作应结束,室内清洁、无杂物,屋顶楼板施工完毕,无渗漏,门窗、玻璃安装完毕,室内装饰、照明工作结束。

预埋件、基础沟和电缆孔洞的位置、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基础型钢不直度、水平度、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设备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柜、台面偏差和盘、柜、台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应符合下规范要求。盘、柜母线标志完整,颜色应符合规范规定、安装牢固。

盘、柜的接地应牢固、良好,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应以裸铜软线或裸铜编织扁线与接地的金属架构有可靠的连接。

2.3.5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前要求电缆沟道畅通,排水良好,所有电缆支架、电缆预埋管均已验收,全线无障碍物影响。 核对电缆的型号、规格、长度准确无误,按试验规定作相应的电缆试验,并作好记录。

电缆敷设应排列整齐,绑扎牢固,弯度一致,间距一致,挂牌位置一致,并避免交叉压叠、达到整齐美观。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电缆敷设后,电缆管的两端应用封堵料密封。电缆沟内应采取阻燃防护或阻止延燃措施。电缆沟的接地系统应可靠。

终端电缆头的制作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3.6电气设备试验

变电站电气设备试验的项目和标准应符合《GB50150 -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要求。监理人员对试验过程进行旁站,试验单位应出具试验报告。

2.3.7 保护和二次回路测试

依据厂家说明书和厂家技术资料进行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的性能测试。依据生产运行单位定值通知单进行定值整定。

成套保护的模拟试验中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之间定值上和时间上的配合关系,监督逻辑关系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护的动作值与动作时间应符合定值要求。

检查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检查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监督二次回路通电试验、直流控制回路和保护回路的检查试验。

2.3.8接地

变压器、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底座和外壳、电缆的金属护层、电缆金属保护管、 电缆桥架、支架均应接地。

接地装置制作宜采用铜材或热镀锌钢材,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埋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地下接地装置经检查无问题后,才允许进行土方回填,回填土不得混有石块和建筑垃圾,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回填经检验合格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

接地电阻的测试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2.3.9受电应具备的条件:

高压电气设备全部完成并合格,试验报告符合《电力设备交接试验规程》的要求。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二次回路调试完毕,试验报告正确、齐全、数据真实。电气测量、计量仪表调试完毕,综合误差合格,仪表和变送器已投入运行,盘面仪表和计算机屏幕显示正确。

各系统传动试验合格。受电设备的保护均已投入,保护定值符合定值通知单的要求。

受电区域清扫干净,进行封闭,无关人员、设备已经撤出,安全、消防、保安措施落实到位,高压带电警示牌挂出。

3. 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按电力行业要求填写检验验收记录,监理工程师应进行认真审查。变电站竣工后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施工单位进行竣工资料移交。

参考文献:

DLT 5161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GB 50147-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8-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9-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