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园绿化景观规划范文

公园绿化景观规划精选(九篇)

公园绿化景观规划

第1篇:公园绿化景观规划范文

玉佛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鞍山市区东部,规划总面积为20.21平方公里,由玉佛山森林公园(玉佛山、立山、双头山、营城子西山四块林地组成)、二一九公园、玉佛苑三部分组成。

二、现状分析

玉佛山风景名胜区由自然山林、城市公园、玉佛苑三个游览内容不同的区域构成,各景区间通过不同的景观和游赏内容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内容丰富、景观序列开合有度、游览特色鲜明的风景游览系统。

三、规划设计分析

玉佛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按游览系统分为三个功能分区:一是生态文化健身区,主要是以玉佛山山林为主,体现生态保育和自然生态文化游赏的特点,通过景区内次级景区或景群的科学划分,实现一年四季对风景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游人进行合理分流,达到自然风景旅游和生态保育有机结合目的;二是休闲文化娱乐区,主要是以二一九公园区域为主,体现地域文化、城市历史和山水园林特色,以城市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相结合,凸显东北城市山水园林的特点;三是玉佛文化产业园区,主要是以玉佛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5平方公里的区域,以佛文化、玉文化和玉佛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其文化特征和内涵,将玉佛苑景区融入玉佛山风景名胜区大的生态文化背景之中,体现佛学文化的精髓和境界。

(一)生态文化健身区

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提高景区综合实力,推进玉佛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工作,保护景区生态资源,对玉佛山景区重点区域进行了生态文化健身区域规划设计。1.玉佛山体育健身长廊玉佛山健身长廊规划设计的区域是环山路国际酒店至瞭美塔段约41万平方米。一是对玉佛山环山路国际酒店至瞭美塔段两侧的健身广场进行整理,给健身市民提供一个清新规整的健身场地。预计改造建设内容有健身广场约20处;新建林间步道和登山小路约3万米长、2米宽,总计6万平方米。二是对环山路国际酒店至瞭美塔段路两侧绿地进行改造整理,组织路旁植物景观,美化景区环境,预计改造路旁绿地约15万平方米。建成后的玉佛山健身长廊是目前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建设水平最高、功能最完备的公益性休闲健身场所。它不仅给市民提供一个集生态、环保、健康为一体的娱乐场所,而且对提升景区环境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2.鞍山市绿道玉佛山示范段为创新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便捷健身游憩方式,实现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增加林区消防通道,根据鞍山市绿道概念规划,在玉佛山规划沿线及规划区域内进行鞍山市绿道玉佛山示范段建设,绿道玉佛山示范段全长17.5公里,。通过绿道建设,使自然生态景观与城市人工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合理联通,即拓展了景区游览和健身功能,提升风景区的游览质量。玉佛山绿道系统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生态型绿道,位于玉佛山内,以一条3.5米宽的防火通道为基础,全线加设宽1.5~2米木栈道,或沿线设置小平台及小型休息设施,通过修建完善的慢性系统,加设一系列游憩场所,实现游客休闲游览和市民运动健身等需求,全长约6.3公里;二是游憩型绿道,包括一条穿越二一九公园的道路和公园南侧绿化路,穿过公园内的绿道加设1.5米宽的跑道,使之成为二一九公园快速游览路线,另一条紧邻绿化街道路设置宽3.5米自行车慢行道,建立城市绿道示范,以方便市民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全长约2.7公里;三是通过型绿道,包括园林路玉佛山景区段,连接国际酒店与绿化街节点,联通整条游览绿道,并作为城市绿道系统的连接体系,全长约2.2公里;四是联通小路,连接生态绿道和市政道路的山间小路,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现场条件,从生态绿道引出的若干小路,用来分流上下山游览人群,方便游人健身游览,全长约6.3公里。玉佛山绿道系统共设置停靠及交通接驳点5处,游憩节点11处,改造健身节点11处。

(二)休闲文化娱乐区

玉佛山风景名胜区中的二一九公园是我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始建于1949年,现占地约112公顷。二一九公园环境改造景观工程规划是建园以来最大规模的整体改造,此次改造以挖掘景区现有的自然特征、文化特征为前提,对公园的总体布局、水系分布、湖岸的修筑、植物景观的组织等进行了全面规划设计,全力打造东北地区最美山水园林景观,使之成为自然与文化完美交融的市民休闲后花园。改造方案将全园分为健身活动区、水景观赏区、植物景观区、动物园、综合服务区及密林健身休闲区等。密林健身休闲区位于二一九公园东南部,沿线长共540余米,林区面积约1万平米。林地南侧毗邻公路,现有地形坡度变化较大,区域东西高差近30米,顺坡向下,高矮不一,形成东高西低的地势。其占公园总面积的25%左右,此次规划时,尽可能保护现存乔灌木,尤其是园林建筑和小品建设,并根据景观建设的需要,采用乔灌草多层次配置造景的手法,增加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以提高植物群落的景观品味。对活动场地进行了统一布局、增添了特色铺装、健身器材,还设置了一些休息、避雨设施,为市民健身休闲提供一个有氧运动的绿色空间。水景观赏区(位于游泳湖和西湖)规划对该区域湖面南岸进行了拓展设计,水面由原来的27公顷增加到32公顷,一是扩大公园南面绿化街方向的两个泄水湖,使水面更临近城市街道,二是增加了亲水平台和临水栈桥(本次规划栈桥长550米),不但美化了街景,增加城市景观,而且让市民行进在风景如画的街道上,感受山水园林之美。湖区植物景观(位于西湖两侧)不同区域规划了不同的主题,注重季相变化和复层绿化,特别是我们北方缺水地区,湿地植物景观并不常见,本次规划将优化对湖区植物景观的组织搭配,丰富公园植物景观内容,提高公园造园水平。综合服务区(位于现游乐园所处位置)利用游乐园项目搬迁后遗留下的场地规划而成,以此来完善景区部分服务功能的不足,满足有人的综合需求;文化休闲广场位于儿童宫北部,正门路南侧,占地约3万平方米(含绿地),广场的功能定位是集大型文化展览、户外艺术演出、户外集会、特色文化宣传等活动于一体,具有时尚气息的文化休闲区。

(三)玉佛文化产业园区

第2篇:公园绿化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乡公园; 广饶绿轴; 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242.7] 文献标识码:A

1 规划区概况

广饶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淄博区,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潍坊市青州市相接,西与滨州市博兴县毗邻,东北部频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11.86公里。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0.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46.2公里,总面积1137.9平方公里。

广饶县城市绿轴位于行政中心区块中轴线上,是广饶市民广场景观轴线的延续,也是广饶县的绿色生态走廊。

2 规划理念和原则

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提高改善城市环境为目的,在保证城市整体绿地系统综合运用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运用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突出绿轴的城市生态与防护功能和历史文化底蕴,弘扬城市历史,提高城市绿廊对城市景观的作用和影响,带动城市的整体景观建设,推动城市建设的综合开发。

在保证绿轴的城市生态功能前提下进行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不能影响绿轴的功能运行。结合城市用地性质综合考虑城市绿轴的开发功能,有效发挥文化、景观、绿化、休闲方面的作用。城市绿轴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和周边景观的有机结合,强调环境整体绿化效果,达到“出于人工,形如自然”的景观意境。在宏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城市绿轴规划为采取弹性灵活的建设开发模式,留有一定的余地。

3 规划构思

3.1整体构思

广饶城市绿轴的基地特点和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引导了我们规划设计方向,其风格不应同于广场的大气精致、功能齐全,也不同于郊区公园的小桥流水、移步异景,它应该林木成荫、生态野趣的生态廊道,是一个天然的氧吧,也是一处温婉的室外休闲场所。

3.2 分区构思

根据城市绿轴的区位特点和结合周边用地,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体现其“自然、生态、休闲”的特色,本概念性规划把绿轴段划分为“一轴三区”多景点。

“一轴”:指中央景观轴,即贯穿绿轴两个端点的生态景观轴线,运用硬质铺装的方式,形成简洁、大气的园林基调,并以此串联各节点,使各部分依傍此轴形成一个整体。

“三区”:指根据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以及人们的生活需求分为:

科普文化体验区:此段为花苑路--傅家路,以植物科普为主,采用片林的形式展示植物的群体美,形成春夏秋冬不同的植物景观。同时点缀一些观景和文化经典,营造一个充满野趣、富有诗意的休闲空间。

绿色运动健身区:此段为傅家路--啤酒路,以运动健身为本段主题,通过一条慢跑道经将头尾两个入口相连接,并且沿着慢跑经设置健身活动场所。绿化设计秉承绿轴“春花、夏荫、秋叶、冬香”的设计原则和风格,配合运动的主题,无论是植物还是园林小品,在色彩运用上更为丰富,充满活力。

都市休闲活动区:此段为啤酒路--潍高路,以都市休闲活动区为本段主体,在入口处设置以雕塑,配合灯光设计,作为生态绿轴的标志性景观,成为视觉焦点,体现城市风貌。

4 分项规划

4.1园林土建规划

结合场地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和功能的划分,各部分用地在空间组织上注重突出各自的功能性特点。

园林土建主要包括园路、广场、停车场、小品等。

园路设计采用不同的铺装形式进行合理搭配、自由组合,力求新颖,形成变化丰富,形成富有韵律行进美的园路景观。

广场设计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细节设计,利用特点不同的铺装进行合理搭配,形成简洁、大气的广场景观,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

停车场设计结构强度保证行车的需要。

小品设计采用分片区设计的方法,体现生态、休闲的格调。通过不同材质、样式、风格的设计形成丰富的小品景观,并与所在环境相协调;园林小品设计以人为本,注重舒适度的体现;各类园林小品均注重园林化、意趣化的设计,使其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保证安全稳固,装饰设计上注重新颖、独特;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将文化元素、地方特色融入小品设计中,充分表达设计内涵,使其更亲近现实生活。

4.2 园林绿地规划

植物选择坚持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构建自然稳定的植物群落,充分发挥植物的绿肺功能实现城市绿轴的规划目标。

根据各景观元素的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植物。植物选择保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常绿阔叶比为1:3~1:4。同时兼顾绿化景观的近、远期效果。绿地景观营造时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理搭配,形成不同质感的绿地景观。充分利用植物树形、色相、季相的变化形成美丽的林缘线和天际线,营造四时演替、花繁叶茂、色彩斑斓的植物景观,实现“春花、夏荫、秋叶、冬香”的主题意向;根据植物季相和主题的设计合理搭配植物,形成专类植物园;植物搭配注重最佳观赏面的设计,并于周边环境相结合,形成疏密相间、高低错落、开合有致的绿地景观空间。

4.3 园林配套设施规划

为了保证公园运行效果,在规划中设计绿化给水和夜景照明。

采用喷灌的形式来满足绿化后期养护需要,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照明在城市夜景的意义在于其对所处的公共街道产生的夜间视觉景观效果和对从远处观看整体城市夜景形象的塑造。同时,为提高观赏效果,在各小品、植物绿化周围设置景观灯、射灯等照明形式,使景观的夜景效果更加突出。

5 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绿轴的设计与改造,挖掘绿轴的生态、景观、休闲等方面的潜能与优势,创造出清新、优美的自然生态休闲廊道和理想的人居环境,带动城市建设与城市房地产开发,为广饶县营造出一条具有文化底蕴和自然气息的户外休闲场所和生态廊道。

整个绿轴生态廊道成为一个富有人情味与人性化的驻足空间,给人与人、人与自然提供了亲近和交往的机会--林荫休憩空间、体育健身场所、林中步道......让青少年在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同时也发现自己,完成了对自我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郑志峰.小城镇色彩规划研究.规划师,2007(8):19-22。

[2] 孙斌,李亮.小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定位及规划设计原则[J].城乡建设,2010(5):42-43。

[3] 张宁,毛伟伟.关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196-198。

[4] 傅志毅.小城镇景观设计现状与景观设计原则.艺术探索,2008,22(2):101-102。

[5] 单霓,郭嵘,卢军.开放空间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4。

第3篇:公园绿化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生态均衡;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被纳入各国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步伐进一步加快。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也已被我国政府和市民所共识。而新型城市化的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与管理都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将城市园林绿化与周围环境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都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应用是有实际意义的。

一. 城市园林绿化含义

城市园林绿化是将功能、科学、设计等知识融入城市绿化建设的艺术手段,将具有不同形态、生长规律的城市绿化植物进行有序组合,使群体美、个体美和细部的特色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将所有绿化植物以饱满活力展现在人们面前。城市绿化的景观,不仅要有优秀选择规划方案,还要有专业人员指导整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才能使城市绿化工程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并营建出符合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的绿化景观效果。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规划

景观建筑的布局主要考虑组合形式、对比与层次、空间序列以及借景。

1 组合形式

景观建筑组合形式包括:独立的建筑物为主景,与周遍环境结合形成开放性空间;建筑组群,自由组合,成为连续性景观,形成开放性空间;建筑围合形成庭院空间,形成半开放空间,有一定景观整体性;混合式空间布局,总体布局,分区域构图。

2 对比与层次

在园林景观建筑中,对比是把两种有显著差别的因素通过互相衬托突出各自的特点,同时要强调主从和重点的关系,即在设计中要注意主从配置得当,防止滥用建筑元素而破坏园林空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层次的获得主要有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和室内室外的渗透与层次两种表达方式,可以用对景、框景的手法,也可以利用空廊及建筑空间穿插、错落彼此渗透,增添空间层次。

3 空间序列

园林景观在建筑空间序列的设计表达,组合形式通常可分为规则对称和自由不对称两类。规则对称经常在功能和艺术思想意境要求庄严的建筑和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中应用;自由不对称空间序列多用于功能和思想意境要求愉悦轻松的建筑群落空间布局。在设计中需结合环境特点完成表达。

4 借 景

在园林景观建筑规划设计中,借景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借景需要把各种能够增添艺术情趣的形、声、色、香融合与场所中,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确保景色特点并富于变化。设计者可通过借形组景、借声组景、借色组景、借香组景等手段,利用景观建筑自身特点,达到建筑画面构图、景色融合与艺术表达的需要。园林对建筑的认同感方面,应该确保景观建筑能够在园林的空间中有准确、合理的定位,符合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和对景观整体性的期待。

(1)要有环境设计与景观建筑单体设计相互同步的思维。有相互统一的设计思想,考虑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采取技术措施和艺术手段,解决环境与建筑之间的矛盾部分,确保两者的相互统一。

(2)要有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相同步的思维。考虑景观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时应与空间环境进行整合,促使它们在反复不断的同步修改完善后能够有机结合,与景观协调。脱离整体,与整个景观设计割裂的片面单一的建筑设计时不可取的。

(3)要有建筑设计与工程设计同步的思维。景观建筑设计的最终建造是在工程施工允许的基础之上的,在设计中应避免单纯追求单体效果与景观追求而脱离现实,应基于对结构的思考完善构思,控制建筑设计

的展开。

(4)要有设计调整与环境互动的思维。理性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以及未解决的园林与景观建筑,景观建筑与人的矛盾,即使调整设计思路,避免设计效率低下。满足景观建筑在以上两个方面获得优势实属不易,景观建筑的设计者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客观地分析人们心理特点和诉求,能够合理总结场所的现状与内涵,能够熟练应用不同形式的表达技巧,从而准确传达出自身的构思和意愿,完成与园林完美统一的优秀景观建筑。

三.当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问题

1.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十分注重城市园林绿化,并把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但是由于园林绿化的规划理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层次、景观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地方只追求量大,没有追求质高,表面看起来绿地面积占地大,场面震撼,但实际其产生的群众亲近自然的效益、总体生态和社会效益却不成正比。许多公共绿地植物配置单一,树种不丰富,乔灌木搭配不合理,没有形成应有的层次感,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配比不合理,没有形成四季有花的绿地景观,无法体现城市园林景观特色。有些绿地的人工雕琢的气息太重,没有体现城市园林绿化的自然美,这不仅仅造成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成本高,而且造成后期的养护成本很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剪、维护。园林绿化规划中忽视了城市园林绿化是有生命力的,没有将建立城市园林绿化自身生态维护系统作为目标,只是为绿化而绿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不科学

城市园林绿化职能部门制定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往往具有局限性,没有通盘考虑,缺乏科学性。没有高水平、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就无法合理的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建设,其生态环境的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应依据城市的人口、地理位置、现有的绿地水平、社会的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而不仅仅是看见空地就插绿。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的比例中,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比例不协调,没有形成合理的配比,造成局部的失衡。同时,在区域城市园林绿地的布局中,也存在不科学的问题,如:居住区绿地分布不足,造成市民的休憩、运动都挤到公园,造成公园人满为患。郊区建设了大型的公共绿地,但是由于距离远,很少有人去游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闲置。在日常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中,职能部门没有后期的跟踪、反馈,绿地规划建成后,没有去评估绩效,没有收集市民的反馈意见,这样无法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新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不仅能完成自身的功能特点,也能为其所处的环境增强艺术的氛围。

三.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对策

1.加强绿化规划中的计划性

长期的绿化规划主要是着眼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这种长期的规划必须符合城市长期的发展方向,而且这种长期规划决不能是某一任领导的个人意志的体现,必须是经过科学论证、受公众的广泛评价,并最终确定的一个规划。在城市绿化规划中,应加强绿化规划的计划性,要长期与短期规划相结合,避免政府的短期行为,导致大量的财务、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长期规划要根据短期规划的成果和成效进行不断的调整,长期规划始终要符合社会总的发展需要,并且长期规划要能够引导人们更加重视城市绿化。但是也要注意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获得更好的绿化享受,而非为计划而计划,所以计划在制定前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数据收集,计划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才能够为绿化的长期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强化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阶段的规划职能和参与度,确保园林建设各项指标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得以落实。

2.建立科学的园林绿化评价机制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城市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生态功能性综合评价,是园林绿化建设科学决策的依据。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城市绿化的客观要求和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城市绿化评价指标应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景观效果等方面,具体为:绿量指标绿化的总量;生态适应性耐旱性、耐盐碱、耐疮薄、耐旱性、耐阴性、耐水湿;生态效益杀菌能力、滞尘能力、降温增湿作用和吸碳放氧能力;经济效益,如地价;景观效益。2)绿化功能的量化研究。在确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3)采用的技术和手段。因为园林绿化具有环境功能性、采用指标多样性和宽泛性,所以园林绿化的评价需要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有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建立城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掌从而握城市绿化指标体系,并进行统计,对采集的数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达到建立科学的园林绿化评价机制的目的。

结 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绿化规划设计需要符合特定的环境条件并且应正确把握好艺术美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保护延续了艺术美也支撑着生态保护。在实践中要注重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吸收古典园林、西方园林的艺术精华从事新的创造应注重综合利用城市学、环境保护学、城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来指导园林规划设计应在满足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的前提下营造景观去营造赏心悦目的园林艺术美。

参考文献:

[1]、尹珊 等建筑设计中景观的利用对策探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

第4篇:公园绿化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道路;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指标;;

Study on Key Design Indicators of Urban Road Landscape Transect

Gu XiaoxuWei Wei

(1.Shaanxi Province Xixian New Area Jinghe New City Administration,Shaanxi,Xianyang, 710000; 2. Xi'an Railway Bureau, Shaanxi, Xi'an, 710054)

Abstract: Currently,city road rules of greening rate indiex aren’t applicable for the present road landscaping design.This paper analyses typical problems of greening design on traditional road,presents these concepts of half section green rate indiex,classification and its standards.And it analyses an example of a road in Shaanxi,can effectively improve road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ruly people-oriented on farm city road.

Keywords: farm city;road;landscape;green;design index;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田园城市,被称为第三代城市发展模式,其道路兼具大城市和小城镇道路设计及环境特色,不同于传统道路,是从横断面规划上就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为减缓交通拥堵,传统的城市道路往往依靠压缩道路绿带宽度、取消中分带、路侧带,绿化率通常为9%—13%,远小于行业规范中的最低指标20%,对道路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对比分析美国、波特兰、日本、丹麦等国家道路红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布置方式,分析可得,各国道路横断面设计主要以交通功能性为主,且对城市道路研究较多,但针对兼具大城市和村镇道路的田园城市道路研究较少,也不适合我国城市发展趋势和交通功能需求。因此,本文基于生态、景观、实用角度提出现代田园道路半断面绿地率指标,为实现真正的现代田园城市道路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 现代田园道路景观规划指标和半断面绿地率指标的提出

我国大部分城市如西安、北京等,为缓解城市拥堵问题,通常采用在道路红线内压缩道路绿带宽度,道路绿带宽度、取消中分带、路侧带等手段,使得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无法满足CJJ7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绿化率指标。

CJJ7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提出: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绿地率应同时考虑并确定,并符合以下几方面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绿带主要包括: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发现:目前规范中的绿化率指标已不再适用于现在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另外,调查发现,司乘人员行驶时视域范围主要为行驶方向的中央分隔带至人行道。基于此,本文通过调整道路绿地率指标,提出了半断面绿地率指标用于指导道路绿化设计。

二、现代田园道路半断面绿地率指标概念

现代田园道路半断面绿地率指标是指:中央分隔带至单侧道路红线内,绿带总宽度和道路半断面宽度之比,分为两型,有中央分隔带型、无中央分隔带型。

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路侧红线外单侧必须设置15m以上绿带。只有满足前提条件,才可以使用断面绿地率指标公式进行判别。

图2.1 中央分隔带型半断面绿地率指标

图2.2 无中央分隔带型半断面绿地率指标

中央分隔带型半断面绿地率指标:

(式2.1)

无中央分隔带型半断面绿地率指标:

(式2.2)

——人行道中绿化带宽度

——侧分带

——中央分隔带

——道路红线长度

三、现代田园道路景观绿化类型及指标划分

1、道路绿化类型分为三种类型,即功能型、景观型、生态型。

功能型道路绿化:注重道路功能,如安全性、通畅性等,兼顾景观效果。

景观型道路绿化:注重道路景观性,如何引入乡土植物树种并选择合理的栽植方式,可凸显地域特色。

生态型道路绿化:注重道路景观性、生态性,通过绿化形式,可增大对道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道路碳排放量。另外,还能降低交通噪音,给人们营造良好的低碳生活环境。

2、现代田园城市道路半断面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现代田园城市功能型道路:绿带/半断面<0.25;

② 现代田园城市景观型道路:绿带/半断面≥0.25;

③ 现代田园城市生态型道路:绿带/半断面>0.3;

我国大多数道路绿地率仅为9%—13%,依靠压缩绿带而提升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根据调查资料和主观评价显示,在道路红线外没有较宽绿带的情况下,指标小于25%的道路,只突出了道路的功能性,绿化仅作为附属设施。指标大于25%,小于30%的道路,拥有较宽的绿带,能较好的塑造景观,营造出城市美景;指标大于30%的道路,绿带较为宽阔,不仅能充分表达出道路景观,增添城市的美,而且能起到较好地降噪滞尘作用。因此,本文功能型道路、景观型道路、生态型道路划分依据是: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基础上,结合我国各地道路景观建设实际经验及道路生态环境监测结果,得出0.25(25%)、0.3(30%)比例。

四 现代田园城市某道路实例方案分析及改善方案

本文以陕西某新区道路为例分析半断面绿地率指标,明确划分功能。

道路原规划断面:道路全长10.9公里,(秦汉大道-包茂高速),红线宽60米,双向八车道。公交车专用道位于机动车道靠近侧分带的第一个车道,直接式进站,人行道宽5米。

原规划道路半断面绿地率指标:=1m ,=5m,=60m;无中央分隔带型半断面绿地率指标: =0.2﹤0.25,属于现代田园城市功能型道路。

改造实施断面:该路公交车专用道位于机动车道靠近侧分带的第一个车道,乘客乘坐公交车需行走16m,且穿越6米辅道,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而言,不仅不利于安全,而且行走距离较长,设置不够人性化、不便捷。建议该道路断面调整为:公交车专用道位于辅道,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调整人行横道5m改为3.5m,剩余1.5m调整为绿化带,这样可缩短乘客行走距离,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了交通流运行速度,减少公交滞留时间,增强城市景观、降噪、滞尘作用。

改造规划断面半断面绿地率指标:=2.5m ,=5m,=60m;无中央分隔带型半断面绿地率指标: =0.25,属于现代田园城市景观型道路。

图4.1 某路修改断面图和效果图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道路横断规划指标的调整对于道路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道路横断面中适当压缩横断面,提高绿带指标可增强道路景观性,达到良好的降噪环保、滞尘作用。

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在注重道路功能的基础上,十分注重景观生态效果。因此,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横断面需综合考虑规划设计。

五 本章小结

本文针对传统道路横断面设计不满足行业规范,肆意侵占、压缩红线范围内绿带,造成环境、景观质量大大下降的问题,结合田园城市道路景观要求,提出现代田园道路半断面绿地率指标公式进行判别,分为功能型道路、景观型道路、生态型道路。随后,根据研究成果运用在陕西某新区,指导道路横断面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景观、环保、降噪、滞尘效果。

作者介绍:

第5篇:公园绿化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设计;植被特点;景观设计原则

that 城郊型森林公园处在城市市区或郊区,它不同于一般的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就其自身条件来说,城郊型森林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生态基础,其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度介于森林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之间。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进行研究。出于对上述特点的充分理解和把握,以及考虑到城郊型森林公园用地类型比较复杂这一状况,在对城郊型森林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重点把握森林景观的规划设计[1]。

1城郊型森林公园植被特点

1.1森林资源优势

城郊型森林公园的主体资源往往是分布在山地丘陵或湖泊水库的森林景观和野生动物资源。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基地环境与城市中心的一般绿地、主题公园等相比具有相对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风格更具野生性和野趣性。有部分或大部分区域保持了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景观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较高。

1.2森林资源劣势

由于城郊型森林公园处于城市市区或郊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不同于一般的森林公园以景色秀美、风光无限为基础。基地通常受到人为干扰,大部分区域天然次生林消失殆尽,森林景观以人工林、经济林为主,林分结构简单,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森林健康也处于较低水平[2]。同时,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用地类型比较复杂,通常会涉及矿山废弃地、工业用地、村庄、果园、农田、林地等诸多种类。

2森林景观规划原则

2.1系统性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设计中改变以往植物景观设计中拼拼凑凑,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绿化”方式,通过分析基地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创造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绿地系统。

2.2生态优先

在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协调统一发展过程中,生态系统及其基本规律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是经济社会系统及其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城郊型森林公园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为核心,因此在对森林景观规划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生态问题,协调和统筹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3突出特色

城市森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是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命力的载体。城市森林培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效能,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文化效能是森林综合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森林景观打造时必须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树种选择及景观营造时要符合栽植地的文化气氛,突出当地的特色。

2.4分期规划

以先绿后景、分步实施为建设方针,突出规划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确保“黄土不见天”的基础上,逐步调整规划区的生态性和景观性。近期遵循先种植后建造的方针,主要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按不同区域植被的生长势和布局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以及植被恢复、重建。中期以完成生态基础设施为主,建设游览道路,继续植树造林。远期在中期建设基础上完善各园区建设,加强各园区联系,形成整体森林公园。

3实例项目研究

3.1项目概况与基地植被现状

第6篇:公园绿化景观规划范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绿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06年绿化工作任务,表明了县政府积极创建园林城市,大力打造xx之城,致力建设绿色生态xx的不懈追求和坚定信心。

自xxx年县城迁址xx以来,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建设园林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山水风光,依托河湖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绿色生态,培育生机活力,打造绿色xx,建设森林城市,城市绿化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森林城市框架初步形成。按照“两湖”(xx湖、xx湖)、“两带”(xx生态带、xx生态带)、“三轴”(生态联系轴、城市现代景观生态轴、古xx综合生态景观轴)为框架的xx水乡森林景观规划,我们通过沿路造绿、依河布绿、建园添绿、造林增绿,大搞园林绿化建设,相继实施了xx湖休闲公园、xx河城市防洪绿带、xx河综合改造、xx广场、xx大道综合改造、xx路综合改造等绿化和景观工程,(来自)建设城区绿岛、城边绿带、城郊森林,初步形成了点成景、线成带、面成型的城市绿化景观框架。到2005年底,xx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为1295.94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1.07%,绿地面积达到1117.19公顷,绿地率为35.72%。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78.6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48平方米。城市绿肺、绿轴、绿林、绿带初展风姿。

二是城市绿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建立城市绿地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城区园林绿化行业管理。按照“制定标准,确定定额、公开竞拍、企业承包、专业管理、行业监督”的原则,将城市绿化养护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由专业的园林公司承包管理,做到政事分设、管养分开。同时,出台《xx县城市绿化管理实施办法》,使绿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做到城市绿化管理法制化。

城市绿化的长足发展有力完善了柯桥的人居和休闲功能,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为xx成功创建x级卫生城市、x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提供了环境保障。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xxxxx年”主题,我局将以建设“林中之城”为目标,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重点,完善绿化规划,加快绿化建设,规范绿化管理,提升绿化品位,开创城市绿化工作新局面。

一是加强创建工作领导。我局将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实施一把手负责制,把创建工作列入岗位目标考核。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实施意见,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创建工作的如期实现。同时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宣传,开辟专栏、专刊,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强化市民爱绿、护绿、建绿的意识。

二是完善城市绿化规划。按照“xx”城市生态景观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进一步修订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沿山、沿水、沿路的绿色空间进行整合,以xx湖,xx湖,x湖三大片块状绿地为主体,通过城市中的各主干道和水系,将绿量向整个城市发散辐射,最终达到整体协调统一。编制完成《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使城市绿化由单一美化型向生态美化型转变。

三是加快推进绿化建设。快速推进xx大道景观绿带、xx河公园、xx景观绿带、城区河道等各类公共绿地;尽快完成城区12万平方米储备土地上防护绿地建设;有计划开展xx城区道路行道树改造建设。加大绿地改造力度,围绕“拆围透绿、拆违建绿、拆临还绿、拆旧造绿”原则,积极开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工作;对沿城区主、次干道的封闭式围墙进行透绿,扩大庭院绿化的景观效果,提高街景的档次、品位;对占用规划绿地的必须拆除违章占用物,限时绿化;对影响市容市貌的临时建筑物、旧平房等进行绿化改造,提高城区的绿地率。

四是提升绿化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绿化的地方性配套政策,出台《xx县绿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xx县绿线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性绿化政策。实行“绿线”管制制度,将城市范围内的公园、河岸、溪流、山坡、城市主干道、城市防护林等地带作为“绿线”管理的重点部位,严格控制古树名木、大树及大树群的保护范围。积极实施城区主要街道,街景改造工程,规范管理户外广告,着力抓好景观装饰工程,全面实施亮化工程,全力提升城市景观质量。

第7篇:公园绿化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 绿化;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083-02

0 引言

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的主要部分,公园以其环境幽深和清凉避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情侣们,老人们,孩子们的共同圣地。而位于施甸县的玉湖公园是全县的亮点公园,但是公园原有部分植物长势不好,景观层次单调,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休闲、游憩、娱乐的需要。通过对公园现状的认真分析,2011年春天玉湖公园实施了绿化改造工程,以人为本,突出地方特色和场地精神,利用植物造景,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郁、环境优美、满足休闲功能要求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1 规划总体要求

1.1 规划的背景 施甸县的玉湖公园为引领施甸县居住休闲度假新模式,创造性提出旅游产业园的概念:集生活居住、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商务会议区、动植物园、水上乐园、娱乐健身中心为载体的综合旅游产业园。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品质的物质环境 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区。

1.2.2 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绿化系统建设、营造诗意的居住休闲环境。

1.2.3 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做到安全、高效、可靠: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系统、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工程设施。

1.2.4 高水平的管理 加强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增强规划弹性和对市场的应变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2 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2.1 坚持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地组织公园各个部分。在公园地形地貌的艺术处理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就地掘池,因势掇山,力求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地形设计要充分考虑园林使用功能、园林景观、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生长等诸方面的要求,合理开掘布局。在公园各景点的组织上,可采用以两三处主景为构园重心,利用园路、溪水、山丘等造园要素连接各景区,使其前呼后应,过渡自然,构成协调的园林空间序列。

2.2 坚持以人为本 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公园,是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公园规划设计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进行。注意与周围环境配合,与邻近的建筑群、道路网、绿地等取得密切联系,使公园自然地融合在城市之中。

2.3 注重创新 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不同的设计。公园的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

3 规划示范,塑造特色

3.1 规划理念 依照“溪涧穿村过、翠岱绕碧洲、环境原生态、示范双文明”的总体创意,来创造生态环境优美,形神相兼的生活环境,为大众创造出舒适祥和的自然环境(如图1所示),也就是人与自然以连为一体。达到生态环境和谐统一、整体布局、从情态和意境方面入手,创造出人与环境的有机统一的休闲环境。

3.2 规划实践 规划内容主要以人为中心,创造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方面三者结合的统一体,并重点刻画优美的生态环境,创造出城市优美、健康、舒适以及安全的天然栖息地;在体现建筑物同时,体现出人与布局关系的韵律感,创造出人性化的空间。水面面积156000平方米,配有人工沙滩,混合铺设鹅卵石、碎石板、标准石板;还配有亲水平台和观景平台、石拱桥,链子桥,流水石板、水磨等,在有序中求变化,体现出空间的序列之美,并融合了自然山水相间的环境。

遵循“以野为魂、以林为体、因地制宜、自然朴野、健康生态”的建设理念,以满足散步休闲为主,推动园林绿化功能由生态景观向休闲服务升级。对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地进行近自然化、公园化的改造,可以拓展城市绿化隔离带功能,提供更多休闲游憩空间。

贯穿人性化和环保节能理念在公园建设的始终:道路、路灯、凳椅、厕所、果皮箱、健身器材、小卖部等设施一应俱全,方便人们娱乐休闲。所安装的路灯基本上是太阳能灯,路面铺设的绝大多数是渗水砖,植物灌溉、人工湖蓄水尽量采用中水。综合布局。塑造山村特色、田园风光、倚山面水、错落有致的整体形态。

秉承“一核多心,多集群、分组团”的规划总体构架,以“山水共生”为主题,以原生山水作为景观空间构成的纽带,以养生作为目的,联系各个景观区域,自然风景作为景观设计为主题,将整体环境融入自然胜景的大背景中去,同时也将文化的题材贯穿到各个分级景观子系统当中,于是各个景区就表现出其固有的特质。利用场地内山水相依的有利条件,构筑具有现代氛围、都市形象、生活气息的悠闲旅游区域。

第8篇:公园绿化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海岛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生态岛屿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1-0059-03

1 岛屿及城市概况

1.1 岛屿概况

东山岛位于福建南部沿海,因主岛形似蝴蝶亦称“蝶岛”,是福建省第二大岛。它介于厦门和汕头之间。全县由东山主岛和周围33个小岛组成,陆地面积为247.24km2其中主岛194km2。主岛四面环山:岛南为大帽山、乌礁湾森林公园,岛东南为苏峰山,东北有龙潭山,北部有西山岩林地、南正院山。因山体较多。故拥有良好的生态大环境。

东山海域面积广阔,岸线外2海里的海域面积约317.5km2。岛上的东南沿岸有南门湾、马銮湾、金銮湾、乌礁湾等七个月牙型海湾首尾相联,绵延数十公里。海水蔚蓝清澈,沙滩洁白平坦,苍笼林带环抱着海湾,是天然的海滨浴场和疗养场所,也是旅游开发的黄金地带。

东山岛的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岛上有宋代磁窑、明朝“武庙”、铜山古城:有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扎寨练兵的旧址:有明朝大学士黄道周出生、读书、讲学的遗址:有抗击倭寇的古战场等众多名胜古迹。此外,东山还拥有巧夺天工,驰名于世的内8景、外8景、海天又8景。尤以风动石、石僧拜塔等景点誉满海内外。

1.2 城市概况

东山县城位于主岛的中东面,呈现出组团式的发展格局,西铺组团和铜陵组团规模较大,康美组团则缺少发展动力,规模相对较小。2007年,东山县城现有建成区面积为7.67krn2-(其中西浦区3.29km2、康美区1.08km2、铜陵区3.30km2),县城区城镇人口为8.9万。

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关于东山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规定:东山将建设具有国际水准、大容量,以度假为主的,兼容观光、康乐、避暑、体育、会议、商务等多元化的海滨旅游胜地…。城市的未来定位非常高,这将促使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的构建必须按高标准要求进行。

2 岛屿城市绿地现状及主要问题

2.1 城市绿地现状及问题   从目前县城的绿化方面看,状况不十分理想。2007年,城区内绿地总面积为190.26hm2,人均绿地面积为21.40m2,绿地率为24.81%,未达到福建省园林城市标准。

(1)公园绿地:县城中有石庙山公园、风动石公园等为数不多的公园,总面积为36.90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4.15m2,尚未达到全国2000年6.83m2/人的平均水平。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数量偏小,分布极不均匀,服务半径过大,大大影响了公园绿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城市未来高标准发展的要求。

(2)防护绿地:东山防护绿地面积较大,总面积为53.51hm2,人均面积为6.02m2。以沿海岸分布的防风林、防潮林占多数。其主要问题有:第一,林中木麻黄比例在80%以上,品种单一,基千林带老化,自然枯死、断梢和病虫害严重,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二代更新速度缓慢。第二,沿海基千林带有断带缺口,沙荒风口造林难度大、进程慢。第三,侵占林地、毁林取沙、采石取土现象严重,破坏较大。

(3)东山的生产绿地面积偏小,约占建成区面积的1%,城市绿化的苗木需要从外地引进;附属绿地中各小区、单位的绿地率普遍较低,品种也较为单一;其他绿地的面积较大,但是与城市内部绿地的连接度不高,渗透作用不强,绿地的系统作用没得到充分体现。

2.2 岛屿环境现状与问题

(1)采矿采砂:苏峰山、南正院山、观音山等地由于采矿,对山体和植被的破坏较为严重。过度无序的采矿造成了以下破坏:①山体形态受损、植被破坏,已经威胁到了风景名胜的整体美观:②植被破坏后导致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使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③在一定程度上使地质环境遭到改变和破坏,可能造成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尾矿泄露、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

(2)水产养殖:目前,东部沿海乱占海湾搞水产养殖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海岸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和破坏。金銮湾、乌礁湾(最严重)等海湾的鲍鱼场及水面吊养问题尤为突出(见图1)。一些养殖场建在潮间带沙滩之上、防风林带之下,部分防护林遭到砍伐,还有的直接将养殖废水向沙滩上排放,污水泡沫横流,造成沙滩被污水污染泥化黑化。

(3)旅游开发: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监管,旅游业的开发带来了极大的环境隐患。如海岸边出现的大排档餐饮,乱占海岸进行搭盖,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废弃食材、餐具、不可降解的塑料白色污染的任意丢弃等等(见图2),宝贵的沙滩资源和优美的岸滩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3 绿地系统空间结构问题

由于缺乏系统规划思想的指导,东山现有的绿地空间结构松散、不成系统,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尽人意。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生态廊道缺乏:在岛上,县城山体资源非常丰富,植被保持也较为完好,但是从调查结果和卫星图片上显示,城市现有的绿地成斑块化状态零星分布,全岛尚未形成一条有效的绿色生态廊道,这给岛屿的动物迁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借景渗透不足:县城东面海滩景观资源非常优越,然而城市通往海边的视线通廊非常缺乏,重要的景观视廊尚未形成,现有通往海边的道路普遍狭窄,不能将优美的海滩海湾景观资源进行借入。同时,城市北面、西面、南面丰富的山体森林资源也没有通过廊道进行有机的渗透,失去了海岛城市绿地系统应有的生态特色和景观特色。

(3)综合利用不强:高层次的绿地规划应该对绿地进行高效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综合效益。东山岛东部沿海被确定为未来旅游发展的黄金主轴,同时又是城市主要的防风林所在地,因此,如何将绿地的防护作用

和休闲度假功能进行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从现状看,防风林品种过于单一,植物景观特色缺乏,与旅游功能的要求相差甚远。

3 绿地系统空间结构构建的思路与理念

3.1 实施生态岛屿工程

从实施“整体生态岛”的思路出发,充分利用岛屿各种优势,对岛上生态海岸、生态山林、生态农田、生态水系四大生态系统进行控制性保护;同时,结合县城三大组团的布局特色,以营造“山、海、城”景观特色及“五大沙滩、七大海湾”的海滨风光为中心,构建全岛大绿化景观系统,建设“生态型风景旅游宝岛”。

3.2 进行景观渗透

在城区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山体、美丽海湾、金色海滩、生态农田、碧蓝水体等优美景观,通过城市绿色视线廊道的开辟与布置,将美丽景观进行层层渗透,使三大城区的植被与周围生态环境进行有机衔接,把城周美丽景观最大限度地引入城市,以此丰富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3 贯彻系统规划思想

根据东山县的地理环境、城市性质和布局结构,凭借山水骨架与自然景观肌理,充分利用山、海、域、林的优越条件,形成“绿地公园化、庭院园林化、乡村生态化”的城市生态系统格局和以森林为主、生物多样化、多功能立体化的绿色生态系统。同时,从城市建设的整体出发,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优化绿地空间结构,建成点、线、面状绿地相结合,城郊相结合,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地系统,实现城市绿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3.5 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在绿地的布局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是通过改善绿地空间环境和拓展绿地的各种功能,增加郊野休闲、森林旅游和湿地保护等功能内涵,为市民营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二是通过拓展绿地服务半径,增加与周边的联系,改善绿地的可达性状况,使得各类绿地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4 海岛(县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的构建及配套工程

4.1 空间结构的构建

以大地构造线为主副轴,以东部滨海带为纽带。以疏港路、西铜路、备战路等主要交通线为骨架,沿山、沿海、沿路构筑景观绿地和防护绿带,形成覆盖整个县域的绿化网络结构体系,构建岛屿大绿色空间,形成“一主三副一带三廊”的岛屿绿地系统空间结构(见图3)。

(1)“一主”:由县域西北部的连绵山体“西山岩一王爹山一针岭山一大岭山一牛犊山”大地构造主轴线所组成,是县域内东北一西南走向的自然生态屏障。

(2) “三副”:由县域内三组东西向的连绵山体构成,是连接“一主一带”的另外三条自然生态屏障,是县域内大地构造的副轴线,分别是:

・北部副轴:马山一南正院山一岗山一钱岗山一尖公山:

・中部副轴:亲营山一谦山一苏峰山:

・南部副轴:旗山一东岛山一大帽山一大肉山。

(3) “一带”:由县域东部的滨海防护带及旅游景观带组成,是东山旅游景观的主体。

(4) “三廊”:贯穿县域连接主副轴及滨海带的三条主要生态走廊。

・西廊:马山一备战路一鞍山:

・中廊:岗山一湿地公园一沿海防护林:

・东廊:城公园一龙潭山一桂花山公园一九仙山公园一风动石公园。

4.2 配套生态工程规划

为保证上述规划思路和空间结构的顺利实施,对整个岛屿的生态绿化工程作出下述安排:

(1)西山岩生态隔离区:依托大地构造主轴中的主要山体西山岩进行,从东北部海岸一直延伸到西南部的滨海区。其主要功能有:一是在生态工业园发展区和城市发展区之间构筑一道巨型的天然绿色隔离走廊,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另一方面,隔离区对东部的城市主要饮用水源地――红旗水库也起到卫生隔离保护的作用。

(2)南正院山生态防护区:以北面的南正院山为起点,沿北部海岸系列山体延伸到东部海域。防护区南面为铁路线规划区,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城市防风和城市生态保护等方面。

(3)金銮湾防护林带:包括马銮湾和金銮湾两大海湾的防护林带。防护带可依托原有基础进行,主要为防风功能。因该区域是东山未来滨海旅游的发展重点地带,故防风林应结合旅游休闲景观林进行。

(4)乌礁湾防护林带:它是东部金銮湾防护林向南进行延伸的结果。其主要作用是扩大东山沿海防护林面积,以此构筑完善的城市防风林体系。

(5)苏峰山景观恢复区:位于亲营山、苏峰山及周边山体。该区北部由于采矿,山体及植被景观破坏较为严重,为保证滨海未来旅游发展的高质量、高标准要求,将其作为景观恢复区进行规划建设。

(6)大帽山景观保护区:位于岛屿最南端。该地域古遗迹较多,为适应未来旅游、观光、科普等的发展需要,可结合旗山、大帽山等山体进行植被景观的保护和营造(见图4)。

5 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的构建及措施

海岛型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的构建在于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提高绿心的数量和质量,加强绿轴的连接度,维护绿环的永久生态性,形成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网络。

为了与东山岛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分布相协调,展现风景旅游胜地的城市形象,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构建要结合县城三大组团的布局进行,西埔、康美、铜陵三大城区采用融于自然生态环境,并与山、海、城风光相协调带状分散组团式的布局形态。城区以北部的山林景观为背景,城区间以生态绿地和生态农田为隔离,加强城市景观与山林景观、农田景观、大海景观的联系,突出风景旅游胜地的特色。最终形成“一带,二轴,四廊,九线,十三园”的规划结构(见图5)。

(1)“一带”:指滨海防护林带。在东南面沿滨海大道外侧布置宽为10-200m的防风林,它是连接三个城区的重要带状绿地。它一方面对城市起着防海风防潮的作用,另外对于体现东山海滨风光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建设应该结合城市景观和滨海景观进行。

(2) “二轴”:即两条东西向的城市主要道路绿化景观轴,分别为疏港路和西铜路。

・疏港路景观轴:在道路两侧各布置25m宽的绿化防护带,道路内部按照“3m+8m+3m”的“两板式”绿化断面进行。

・西铜路景观轴:道路两侧各布置25m宽的绿化防护带,道路内部按照“5m+3m+3m+5m”的“三板式”绿化断面进行。

以上两条绿轴贯穿三大城区,将城区中点状和面状的绿地有机的串成一体,构成并列式的布局结构。以此完善整个城区的绿化网络结构。

(3) “四廊”:即连接城区南北向的四条生态廊道。 “四廊”将东山岛南北两面的沿海绿带连为一体,一方面可为野生动物活动提供南北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它也是城市组团间的域市生态隔离带,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区的无序扩展。分别为:

・铜陵区北部的“城公园一龙潭山一桂花山公园一九仙山公园一风动石公园”廊道:

・铜陵区西面的“城市隔离带一妈祖山公

园一沿海防护带”廊道;

・康美区西面的“岗山一湿地公园一沿海防护带”廊道:

・西埔区东面的“马山公园一备战路防护带―鞍山一庙后山公园”廊道。

(4)“九线”:即6条纵向和3条横向的城市林荫大道。为了使东山岛南北联系更为有机,同时为了丰富城市道路景观,设立6条纵向(铜陵2条、康美2条、西埔2条)和3条横向(铜陵、康美、西铺各1条)的城市林荫大道,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城区和道路的环境质量,丰富城区的绿化景观。

(5)“十三园”:即13个主要城市公园。其中,铜陵区6个:风动石公园、九仙山公园、桂花山公园、妈祖山公园、城公园、滨海带状公园;康美区3个:乌山公园、湿地公园、中央带状公园;西埔区4个:战斗烈士公园、虎山公园、石庙山公园、西埔公园(见图6)。

从“整体生态岛”思路出发,通过“一带,二轴,四廊,五线,十三园”的生态绿地格局,将生态空间向内层渗透,逐步引入到都市区内部;通过道路绿廊、河道绿带等纽带,将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东山完善的城市绿地网络系统。

6 结语

总之,东山岛绿地系统空间结构的构建应协调城镇体系的发展,强化城区的功能分工,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探求人与环境绿化、环境绿化与社会、经济的最佳结合;按照城乡结合,公园绿地与附属绿地结合,大中小结合,点线面结合,发展与巩固结合的原则,形成各类绿地布置均匀、网络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良、山水特征明显、城林关系协调并独具特色的海岛型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并达到建成“布局合理、指标先进、功能完备、环境优越、特色显著、国内先进的现代化生态港口城市,国际化的海滨旅游胜地”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东山县规划局,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z],东山县规划局,2006:10―19.

[2]王芳,熊和平,聂云等,海岛型城镇绿地系统空间结构模式探析――以浙江玉环县尘世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6(2):35-39.

第9篇:公园绿化景观规划范文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未来的生态园林景观建设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象征,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宜居宜游的生态园林城市就变得意义重大.文章根据阜阳市规划区基本情况、规划的总体定位及技术思路等方面就如何做好园林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如何实施景观生态规划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园林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定位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34-03

1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含义、规划内容与研究现状

1.1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含义、规划内容

景观生态学(Land scape EcoI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1]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二类,一是景观空间格局和景观行为格局的研究,二是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廊道、嵌块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适于人居聚.[2]

1.2 国内外生态城市景观规划研究现状

19世纪霍华德(Howard)的田园城市观点,到20世纪中期麦克哈根(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都在强调近自然或自然化的景观设计,其核心是基于区域资源和环境生态的适宜性分析的特点,将人类开发活动与之相适应.[3]20世纪后期福尔曼等(Forman)提出了景观生态规划及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和过程控制和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规划.[4]在我国,马世骏、吴良镛、王如松、俞孔坚等著名学者都提出了自然与人类和谐的景观生态规划思想.[5]

2 规划区基本概况

2.1 基本情况

2.1.1 自然地理情况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是安徽西北地区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处于黄淮海平原南部、淮北平原的西部,是淮海经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周边地势平坦,属温带半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至17℃,在南北气候区分最明显的秦岭、淮河一线交界处,四季分明,降水量适中,太阳光照充足,非常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拥有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

2.1.2 社会经济情况

阜阳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型城市,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步伐,阜阳市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建设.改变依靠传统农业的单一经济模式,积极推进工业发展,逐步改变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截至2013年,取得经济建设取得显著的成绩,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062.5亿元,人均GDP达13839元.

2.1.3 生态坏境状况

阜阳市近年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完成退耕还林、长江淮河防护林、和万里绿色长廊等生态工程建设,获得了绿色全方位覆盖淮河的效果,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显著.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底,全市拥有林地面积241.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6.56%,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林木蓄积量达878.2万立方米;现有农田林网760万亩,占适宜建网面积的90%;完成对2.5万个自然乡村全部绿化覆盖,绿化率达60%以上;公路绿化达到2500公里,林木绿化均达到90%以上.

2.2 景观要素分析

2.2.1 水体要素

阜阳虽地处皖西北地区,但是并不缺少水资源,淮河的重要支流沙颍河和汾泉河从市区贯穿而过.城市的主要河流分别有东、南、西护城河和一道河、二道河、东清河、中清河、西清河、济河、古泉河等组成纵横交错的水网,另外还有西城内河、八中塘、瑶池、慧湖等大小沟塘遍布其中.

2.2.2 道路要素

目前,市旅游局重点打造阜口路生态旅游景观带,将其作为城市重点旅游发展规划项目,并被推荐为市四大旅游项目之一.在阜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中完成对泉河风景带道路景观绿化改造,充分做好阜颍路(华桥沟-阜阳南高速路口)道路建设及景观绿化工作,树立阜阳城市新形象.

2.2.3 城镇要素

主要完成对城镇周围环城景观带、市区内主要公共绿地、市区主要街道、开发区产业园等景观规划.

2.2.4 村庄与周边要素

对特色村庄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加大农田果园生态景观改造力度,加快乡村公路网道路景观施工进度.

2.3 城市生态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2.3.1 城市景观类型丰富程度不够

阜阳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新的景观类型,例如:大学校园景观、旧城改造景观、颍州西湖湿地公园景观等,但是,由于缺少统一规划设计,缺乏内涵设计理念,在设计手法上也表现的参差不齐,城市景观丰富程度不够.

2.3.2 景观格局分布不够合理,没有形成有机的系统

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原有的乡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有的自然乡村景观被不断的蚕食和破坏,自然生态景观格局受到了破坏.另外,伴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城市的建筑和道路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多,城市的生态系统性逐渐减弱.

2.3.3 存在较多的斑块数量,面积不断减小

阜阳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步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多带来的对土地需求的增加,原有的景观斑块不得不以见缝插针的形式存在于城市中,造成整体的景观生态面积不断减小.

2.3.4 缺少特色景观,生态环境整体协调度不够

原有的自然乡村景观不断的被打上“城市化”印记,地域景观的“模式化”,缺乏应有的景观理念和丰富的设计手段,造成缺少典型的特色景观.此外,对城市整体环境控制力不够,使生态景观空间与城市环境及周围自然环境整体协调度不够.

3 生态园林城市景观规划建议与对策

3.1 规划思想

结合阜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利用规划区现状土地资源条件,挖掘地域文化和景观、植物资源,遵循自然法则,通过绿地景观、水体景观、硬质景观、游憩景观、休闲设施等园林景观建设,营造一个景观环境优美、服务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居住区.[6]

3.2 规划定位

前期以治理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快对城市主要河道两岸景观改造建设步伐,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市水体环境,努力将阜阳市建设成为一个环境宜人的园林城市.

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城南片区生态景观优势,建立起合适的功能片区,打造多重水景,形成整体生态景观格局.

3.3 生态环境建设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完成规划范围内城市绿地的全面绿化,扩大城市绿色空间,重视绿化质量.把乔木树种、灌木树种及草本植物有效的结合,把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组合在一起,有效提高城市植物群落的丰富性和观赏性.把市内主要的公园建好,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一个绿色开放空间,加快颍州古西湖湿地公园的建设,完善环城公园生态景观,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公园体系,最大程度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

3.4 生态田园景观营造

结合阜阳市自身自然地理特征及城市的功能定位,彰显生态田园景观.生态田园景观建设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本地社会人文状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具有浓郁皖北特色的果园和标准化农田等田园景观.

3.5 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

阜阳古称颍州,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环境.这里历史上是姜子牙、管仲、嵇康、鲍叔牙、甘罗、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此外,在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苏轼也曾在这里为官多年.建设生态园林城市需要充分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对阜阳市现有的自然景观进行全面改造,建设一批独具风貌的自然景点,让其深厚的人文景观得到充分展现.

3.6 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及绿化规划要求

制定完善的园林绿化管理条例,把好设计关.把资金的使用落实到实处,根据整体规划来看,阜阳市今后走城乡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因此,首先要考虑的是:把街道绿化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城区带动周边乡镇、乡镇又形成对城区的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整体.

3.7 景观规划

采用规整与自由结合的设计手法,打造精致耐看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利用植物高低错落的林缘变化,四季分明的植物物种搭配,建好具有鲜明特征的景观小品,充分体现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3.7.1 道路景观设计

根据国家道路绿化条例和景观生态学相关要求进行设计,构筑居住区绿地基本骨架,合理划分功能分区,科学组织人流路线,有序的连接各个分区和相关景点.

3.7.2 水体景观设计

水体设计做好了能为景观添色不少,目前,许多景观用水大都采用自来水,并且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何合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城市水体景观设计中结合生态设计理念,让水体景观为城市增色.

3.8 景观设计、生态保护与实用性相结合

在具体的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地表肌理和地形构造的破坏,尤其要注意保护已经形成的地域特色景观.在设计中要多配置地方特色植物,可以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还能大幅度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无论是在种源、运输、成活率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可以避免因长途运输及较低成活率引起的浪费.

3.9 树种规划体现多层次绿化体系,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植物景观营造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让游客能欣赏到稳定且层次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形成树种多样、种群稳定、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和色彩丰富的效果.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生动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使整个城市绿化能够体现出“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景观效果.[7]

4 结语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要以人为本,城市生态园林建设需要相关生态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支持.通过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逐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伴随着市民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增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和建设将会呈现出更丰富的形式.阜阳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发展方向,定好发展目标,借助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加快城镇化发展.积极改善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力争将阜阳市早日建设为皖北地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园林城市.

——————————

参考文献:

〔1〕吴杨哲,刘丽.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林业科技,2012(18):37-38.

〔2〕赵雪坤.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实施[J].中华民居,2012(3):90-91.

〔3〕王淑华.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探讨[J].生态经济,2010(12):163-165.

〔4〕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王仰麟.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刘洁,吴仁海.城市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2003,22(5):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