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爱的发声练习范文

爱的发声练习精选(九篇)

爱的发声练习

第1篇:爱的发声练习范文

合唱作为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特点,因而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同时,“合唱是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合唱中除了能体验到歌唱的快乐,更能体验和谐带来的身心愉悦,并在群体合作中促进入际交往,增进友谊。本文结合笔者这几年的实践,谈谈高中班级合唱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逐步感受和表现合唱的和谐美,从而成为乐于合作、热爱生活、遵守秩序、品质高尚的人。

一、班级合唱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合唱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不论基础好坏、能力高低,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合唱活动,使他们热爱合唱、热爱音乐。由于学生音乐知识的缺乏,常常会把人多的齐唱当作合唱,存在对合唱概念模糊的现象。不少学生偏爱流行歌曲,而对课本中的合唱曲缺乏兴趣,因此合唱教学效果一直不好。常会出现音找不着了,调也跑了,音色不协调了,速度也难以统一了;有时两声部间扯着嗓门比音量,顾此失彼;有时唱着唱着就变成了齐唱,声部间怎么也协调不好。甚至有学生说自己单声部也唱不好,怎么去唱合唱呢。其实,对于基础较弱的孩子来说,的确有难度。因此,我对如何提高高中班级合唱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二、班级合唱教学的策略

1.由浅入深打好基础

要较好地掌握多声部歌唱,应有良好的歌唱基础,敏感的听力等。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如站姿时必须做到身体正直,挺胸收腹,双手放于身体双侧,双脚分开,重心在前脚;坐姿要求坐在椅子的前二分之一处,双手放于身前。同时做到双眼平视,微收下颔,面带笑容,双肩微提,保持兴奋。

在呼吸训练中,让学生气沉下来,通过感受叹气时的状态,闻花香、狗喘气、咳嗽等比喻来体会横膈膜的作用。练声时采用“u”,“a”母音分别作短音和长音的练习。在发声训练中,采用“高位置的头声歌唱法”,即半打哈欠然后保持数秒找头声状态:扬眉、微提面颊、微笑并有打哈欠似的口形感觉。以头腔为主带动口、咽、鼻、胸腔的整体共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长音、跳音、直声练习。直声练习就是发出声音后保持状态,不要让声音波动,这种发音容易使声音产生共性。同时,在发声练习中注意音色的调整。

在音准训练中,我组织学生进行横向音准和纵向音准两方面的练习。在横向音准(即旋律音准)练习中,通过级进、小跳、大跳练习来训练学生的音准。在纵向音准(即和声音准)练习中,要求学生聆听并进行调整。

在节奏训练中,我采用最基础的方法是一边踏步走,一边念节奏,这样的节奏训练也为合唱作好了热身活动。另外声部间的节奏训练也构成了基训的一部分,比如,加入母音的节奏训练可以产生特殊的和声效果,不仅带来了乐趣,更提高了效度。有时由音准基础乐感较好的学生唱主旋律,其他学生用响舌、击掌、跺脚等各种声势来拍击节奏。

在咬字吐字训练中,先要求学生念不同的绕口令,有训练咬字轻快敏捷的,有训练咬字柔和圆滑的,也有声母喷口有力,韵母保持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咬字吐字会更加清晰。

2.以二声部合唱为重点

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指出“一开始就进行二声部的音乐教学,并以二声部的音乐学习为基础,然后再过渡到三、四声部。”二声部是多声部合唱中最基础的,虽然高中生在小学阶段接受过合唱训练,但基础比较弱,因此,有必要加强二声部合唱训练。如果一味地进行单声部的音准训练,会严重阻碍学生的纵向音乐思维发展,而过于复杂的多声部教学只适用于部分基础扎实的音乐类特长生,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单声部齐唱接轨到二声部合唱,最后顺利过渡到多声部合唱。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合唱能力。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先从轮唱入手,再进入小型二声部作品,再过渡到三声部,进而尝试四声部的实践。并考虑作品不同的时代特点,如:《送别》、《山楂树》、《隐形的翅膀》、《猜调》、《摘菜调》等。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第2篇:爱的发声练习范文

关 键 词:早期声乐教学 嗓音特点 与器乐结合

学习声乐从什么年龄开始最好?这个问题是很多教师经常提起的。这不仅仅是由于兴趣,而是经常出于对学生的担心和缺乏训练学生的实际经验,这个问题有时还不能一下子得到解答。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同器乐学习相比,声乐学习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从生理上来讲,童声是非常娇嫩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健康情况及心情的不断变化,它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约束。其次,在训练童声时,训练速度的缓慢是最明显的特点。因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情况不同,成长过程也不一样,训练的效果就不同。这样就使许多家长和教师产生了一种焦急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控制解决的话,它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声乐学习。

教师的基本素质

童声的嗓音是很娇嫩的,在训练童声时,声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反之,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 对于童声的声乐教学,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明确其本身的教学目的。一是要分析儿童的心理;二是要掌握好儿童的歌唱音域;三是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四是要运用适度得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我们建议学生在学习声乐时,或是在更早一些的时候学习一件乐器,这对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究竟应该从什么年龄开始学习声乐?我本人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不应该把年龄作为决定开始或结束学习声乐的关键因素,而是应该强调声乐教师的能力,即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在其发育成长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教学的能力以及学生本人在歌唱中运用基本方法的能力。

有许多条件比较好的学生,特别希望自己在声乐上能够有所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搁浅了。有些孩子到了18岁才发现自己在声乐上的能力。当他们征求专家意见时,专家问:为什么不早些来呀?家长和学生都无言以对。后来听他们讲,在孩子小的时候曾找过老师,他们说要等到16岁或18岁才能开始学习,专家感到非常遗憾。培养孩子的早期活动 ,孩子能否学习音乐,是否有学习音乐的天赋,这都取决于他的父母。因为他们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是最清楚的。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欧洲,许多孩子从小就对社会上和宗教团体中的音乐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孩子们有些时候还流露出特别喜爱乐器的情怀。孩子们在摆弄口琴、六弦琴或钢琴等乐器时会感到特别的高兴。这些都需要细心的家长来发现,以便确定对孩子进行培养的方向。

当幼小的儿童对音乐表现出积极的反映时,可在他们入学之前引导他们学习一件乐器。我在训练儿子弹钢琴时他才5岁。我们是音乐世家,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好的天赋。但好的环境和天赋并不能代表一切,所以,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兴趣和爱好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同时,兴趣和爱好是可以培养的。比如孩子对钢琴产生的好奇心引起了父母的注意,父母可以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时候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引导孩子燃起弹奏钢琴的渴望。孩子在幼童时期学习音乐,要比在十几岁时接受音乐的能力要强得很多。

学校的继续培养

在孩子入学之后,如果他们的音乐才能被老师发现,他们就会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老师还会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来推荐他们学习适合于他(她)的器乐或声乐。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孩子们的音乐才能在各个方面得到施展的同时,他们在学校的功课也有了很大进步,从而促进了孩子们的智力发展。

到了青春期,更需要注意他们的一切活动。学生们加强了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在这个时期要对他们的器乐和声乐给予适当的训练和帮助。这个时期的学生对自己的嗓音、音量及音域和耐力很容易作出过高的估计。在青春期,每个孩子都面临着一种考验,他们认为必须证实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儿童。事实上,他们急于使自己的嗓音达到成熟,并特别爱模仿成年人的声音,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而这对于他们所追求的艺术目标具有很大的伤害。当然,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的确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特征,因为每当我们非要证明一些事物的时候,我们也往往会做得过分。

第3篇:爱的发声练习范文

歌唱状态主要是指精神状态,演唱者在歌唱时的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激情和自信以及良好歌唱状态的建立是学习声乐、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关键之一,在声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歌唱状态使发声训练不再单调

声乐是一门感觉艺术,比较抽象。对初学者来说,反复的发声训练会使人感到单调和乏味,而且接受过程较长。就发声训练来说,因为呼吸是唱歌的基础,呼吸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会贯穿整个艺术生涯,不断稳定、成熟的呼吸给歌唱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声音更加流畅、动听。

但呼吸训练却较为枯燥,尤其在呼吸过程,即吸气——保持——呼气的反复训练过程中,出现机械的训练状态,使人感到单调乏味,从而使得呼吸“僵硬”,不流畅,由此引起憋气,产生挤喉感、压喉感、“白声”等现象。教师往往会适时地引导学生放松,以达到呼吸流畅,控制自如。这样,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从僵硬状态慢慢过渡到松弛自然。如果在学生开始接触声乐时,就能够调动他们潜在的歌唱状态,解除心理紧张和压力,做到自信和充满激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心理障碍,做到用整个身心歌唱,那么,在这样良好的歌唱状态下演唱,课堂就不会让学生感到单调、机械了,很快就能解决“僵硬”的问题。由于有了良好的歌唱状态,呼吸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声音就会流畅自如,音色也会优美动人。

二、良好的歌唱状态使声乐教学充满生机

在声乐课上,因“教与学”往往注重发声方法的掌握,在演唱歌曲时用所学的发声方法去演唱每一个音符,同时体会发声方法及运用的正确与否,这样做固然很好,却使学生感到拘束,使得歌曲的抒发及表现力不从心,进而在反复的训练中感到乏味,这就忽略了歌唱状态的巨大的潜在作用。正确的发声是为了能更好地歌唱,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其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让他们学会在每一次演唱前能够充满激情和自信地投身到歌曲中,在奔流不息的热情中运用科学的发声,从而去抒发澎湃的情感。这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不再是机械地演唱音符,而是充满情感地歌唱,使声音更富有魅力,做到以声换情,以情带声,达到声情并茂。

用形象的语言来启迪、诱发出学生潜在的歌唱状态,不能只有声音而没有情感地表达歌曲,声音不要像一碗“白水”,而要像一碗“浓汤”。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信、饱满的激情去想象乘着自己歌声的翅膀飞翔,用整个身心投入到歌曲中。教师不但要从歌曲的时代背景、歌词的意义、歌曲的曲式来分析,很多方面是靠良好的歌唱状态来完成的。如学习《黄水谣》这首歌曲时,开头的歌词“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和最后的“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这两段旋律曲调开头部分是一样的,但第一段用歌唱祖国的大好河山来描述中华民族生活的美好;另一段则表现了大好河山被践踏,唤起人们对敌人的愤恨。尽管曲调有近似的地方,尽管发声方法都要求通畅,但由于内心情感的不同,演唱这两段时要采用不同的情感与状态。第一段要调动学生的良好歌唱状态,使学生充满自信与激情,要演唱出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需要运用明亮的声音来演唱;第二段要演唱出他们对敌人带来的“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仇恨,声音就会满怀悲愤,需要运用暗淡的声音来演唱。

在学习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时,应让学生在良好的歌唱状态下以充分、饱满的情绪去演绎,在演唱“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您就像妈妈一样,把我培养大,教育我爱祖国,鼓励我学文化”时,这种把党比作妈妈的亲切感就会油然而生,歌声就会充满深情,充满对党——妈妈的一片挚爱。这浓浓情丝很自然地在愈来愈强烈的气氛中,把歌曲推向高潮,使感情达到沸点,“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您就是我最亲爱的妈妈,亲爱的妈妈!”学生的声音就会明亮,情绪就会激昂,使歌声在无限的深情中结束。

对学生歌唱状态的培养,不仅是让他们运用发声方法去演唱,而是让他们在发自内心的情感中去讴歌我们伟大的党,用最真挚的感情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这种良好的歌唱状态使得课堂上掀起一阵阵小高潮,“教”与“学”情绪的互相感染,克服了单纯训练声音的枯燥感。可见,良好歌唱状态的建立,不但活跃了课堂,提高了“教”与“学”的热情,更使声乐教学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第4篇:爱的发声练习范文

关键词:歌唱状态 发声训练 声乐教学 教学效果

歌唱状态主要是指精神状态,演唱者在歌唱时的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激情和自信以及良好歌唱状态的建立是学习声乐、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关键之一,在声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歌唱状态使发声训练不再单调

声乐是一门感觉艺术,比较抽象。对初学者来说,反复的发声训练会使人感到单调和乏味,而且接受过程较长。就发声训练来说,因为呼吸是唱歌的基础,呼吸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会贯穿整个艺术生涯,不断稳定、成熟的呼吸给歌唱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声音更加流畅、动听。

但呼吸训练却较为枯燥,尤其在呼吸过程,即吸气――保持――呼气的反复训练过程中,出现机械的训练状态,使人感到单调乏味,从而使得呼吸“僵硬”,不流畅,由此引起憋气,产生挤喉感、压喉感、“白声”等现象。教师往往会适时地引导学生放松,以达到呼吸流畅,控制自如。这样,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从僵硬状态慢慢过渡到松弛自然。如果在学生开始接触声乐时,就能够调动他们潜在的歌唱状态,解除心理紧张和压力,做到自信和充满激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心理障碍,做到用整个身心歌唱,那么,在这样良好的歌唱状态下演唱,课堂就不会让学生感到单调、机械了,很快就能解决“僵硬”的问题。由于有了良好的歌唱状态,呼吸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声音就会流畅自如,音色也会优美动人。

二、良好的歌唱状态使声乐教学充满生机

在声乐课上,因“教与学”往往注重发声方法的掌握,在演唱歌曲时用所学的发声方法去演唱每一个音符,同时体会发声方法及运用的正确与否,这样做固然很好,却使学生感到拘束,使得歌曲的抒发及表现力不从心,进而在反复的训练中感到乏味,这就忽略了歌唱状态的巨大的潜在作用。正确的发声是为了能更好地歌唱,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其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让他们学会在每一次演唱前能够充满激情和自信地投身到歌曲中,在奔流不息的热情中运用科学的发声,从而去抒发澎湃的情感。这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不再是机械地演唱音符,而是充满情感地歌唱,使声音更富有魅力,做到以声换情,以情带声,达到声情并茂。

用形象的语言来启迪、诱发出学生潜在的歌唱状态,不能只有声音而没有情感地表达歌曲,声音不要像一碗“白水”,而要像一碗“浓汤”。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信、饱满的激情去想象乘着自己歌声的翅膀飞翔,用整个身心投入到歌曲中。教师不但要从歌曲的时代背景、歌词的意义、歌曲的曲式来分析,很多方面是靠良好的歌唱状态来完成的。如学习《黄水谣》这首歌曲时,开头的歌词“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和最后的“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这两段旋律曲调开头部分是一样的,但第一段用歌唱祖国的大好河山来描述中华民族生活的美好;另一段则表现了大好河山被践踏,唤起人们对敌人的愤恨。尽管曲调有近似的地方,尽管发声方法都要求通畅,但由于内心情感的不同,演唱这两段时要采用不同的情感与状态。第一段要调动学生的良好歌唱状态,使学生充满自信与激情,要演唱出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需要运用明亮的声音来演唱;第二段要演唱出他们对敌人带来的“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仇恨,声音就会满怀悲愤,需要运用暗淡的声音来演唱。

在学习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时,应让学生在良好的歌唱状态下以充分、饱满的情绪去演绎,在演唱“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您就像妈妈一样,把我培养大,教育我爱祖国,鼓励我学文化”时,这种把党比作妈妈的亲切感就会油然而生,歌声就会充满深情,充满对党――妈妈的一片挚爱。这浓浓情丝很自然地在愈来愈强烈的气氛中,把歌曲推向高潮,使感情达到沸点,“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您就是我最亲爱的妈妈,亲爱的妈妈!”学生的声音就会明亮,情绪就会激昂,使歌声在无限的深情中结束。

对学生歌唱状态的培养,不仅是让他们运用发声方法去演唱,而是让他们在发自内心的情感中去讴歌我们伟大的党,用最真挚的感情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这种良好的歌唱状态使得课堂上掀起一阵阵小高潮,“教”与“学”情绪的互相感染,克服了单纯训练声音的枯燥感。可见,良好歌唱状态的建立,不但活跃了课堂,提高了“教”与“学”的热情,更使声乐教学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三、良好的歌唱状态完成了教学目的,教学效果显著

中等师范的音乐教育工作,培养对象是未来小学及幼儿园的教师,不可能像专业院校那样对学生进行更加系统化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上要突出“师范”特点,要让学生在有限的专业学习中,尽快掌握好科学的发声方法,从而用于演唱中,提高专业素质与水平,成为未来优秀的小学、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者。

通过良好歌唱状态的培养与建立,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发声方法,同时选择他们熟悉的中外优秀艺术歌曲及儿童歌曲,可以使他们很快地接受新作品,接受快是学生学习热情的最好动力。每一次进步,都会增添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努力奋进,学好扎实的基本功,对未来充满信心。有了良好的歌唱状态,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再加上教师的因人施教和教书育人相结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自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从而很好地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第5篇:爱的发声练习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111-01

我是搞艺术辅导工作的,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到农村、企事业单位、学校进行文艺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参加大合唱的队员竟有40%的人不能完整地唱出国歌和其他一些爱国歌曲。这让我地意识到: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培养人们的爱国精神,是何等重要而急切的!

要提高人们文化素质,最彻底有效的办法是从孩子抓起,把积极健康的文艺活动带入校园,使学生在享受艺术美感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高道德修养。深入学校辅导的内容要丰富,爱国教育意识要浓,艺术培养方面要广泛而切合专业。每年我们去学校进行辅导,都准备很多爱国歌曲、军乐谱及一些专业教材,受到师生广泛欢迎。在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校领导很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让学生努力学习文化课,还注重从艺术方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1990年学校为小学生成立了“和乐教育业余艺校,聘请我为辅导员。面对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我满含热情。小学生更是对艺校各专业充满了好奇,积极报名参加。我先从音乐基础知识开始辅导孩子,第一课教同学们认识五线谱(五条线、五个间、上加线、上加间、下加线、下加间、高音谱号、中音谱号、低音谱号)的基本音阶C(do)D(re)E(mi)F(fa)G(sol)A(la)B(si)。教唱这七个基本音阶,让同学们掌握音的高低。同学们有了音高的概念,下来我们学音的长短。从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学起,慢慢讲到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让同学们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课我就带各种乐器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一一演奏,让同学们听听各种乐器不同的音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让同学们学会乐器的拿法和演奏姿势。要求学生掌握自己乐器的吹奏与使用方法。好多乐器象铜管乐小号、长号、圆号等学生一开始吹吹不响,我边教口型(微笑两颊靠紧牙床下巴下拉注意不要鼓腮)边讲用气方法(胸腹式呼吸方法)嘴唇的放松颤动,慢慢的吹出来声音。再进行简单的基础训练,长音练习,每个音的指法。每一种乐器都有不同的指法,象木管乐器长笛、黑管、萨克斯指法都不一样,每一个声部都要单独教。每种乐器的难易度也不一样,在教同学们学习时要有耐心,多鼓励少批评。经过几节课的训练,同学们基本上都掌握了基本音阶的吹奏。在各声部练习中要安排一个责任心强的学生,相比接受能力强、让他来监督其他学生的口型指法呼吸方法等及时纠正少走弯路。接下来军乐队开始合练,在合练前一定要把排练厅纪律反复讲清楚,指挥在讲课时每个人都不要出声音,一个人在吹奏或说话会影响排练进程,这个时候需要各声部长发挥监督作用,让军乐队的每个人养成良好的排练习惯和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并教一些简单的练习曲、莫扎特的《小星星》西班牙民歌《划船曲》美国民歌《扬基歌》等简单地分一下主旋、副旋、伴奏声部。在这段时间里让同学们掌握吐音、连音、断音、换气记号、休止符、乐曲的速度节奏强弱拍等知识。让同学们知道自己的乐器是属于什么调的乐器,怎样看自己的乐谱,了解乐器的有效音域等知识。接下来乐曲可以再难一点,曲目再大一点。加上打击乐一起演奏,把每个声部该强该弱、主旋副旋、伴奏弄清楚,使每个小曲目演奏的悦耳动听。如果哪个声部吹得不好要单独教教,排练时吹不下来可以课下练,一个一个声部都要达到要求。因为曲目短能在黑板上写开,(也可以做课件放投影)各个声部在各声部长的带领下学会抄谱,为以后独立抄总谱打下良好的基础。业余艺校的学生成为实验小学艺术队的主力,每当学校升国旗时,由业余艺校的小乐手组成的军乐队演奏国歌,在嘹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庄严肃穆的场景,让每个人都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洗礼。每年学校开运动会,军乐队、民乐队、腰鼓队、舞蹈队一起上场,使运动会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辅导,我们还在这些学生中发现了不少艺术方面的好苗子,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发挥。为了锻炼这些小天才,每年文化馆搞全市春节联欢晚会,都让他们上台表演,大型舞蹈、合唱、器乐演奏等都让他们担当主角。通过这种方式,一大批艺术人才被发现、被培养。在短短两年里,“和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并在全国引起较大轰动,前来曲阜学习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十几年来,业余艺校的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我们的辅导却一直在继续。经过艺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艺术方面受到熏陶,而且都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参加第一届业余艺校的学生,有80%考上了重点大学,其中一些进入了艺术院校。今年又有一批艺术特长生,顺利通过专业考试,只等领取大学通知书了。

看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慢慢长大,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我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通过这十几年辛苦耕耘,我认为这条路是可行的,而且是成功的。

第6篇:爱的发声练习范文

相比较学习器乐而言,儿童歌曲的篇幅相对短小精悍,儿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一首简单的歌曲,而学习一首器乐曲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也是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儿童声乐的缘由之一,因为不会耽误儿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

孩子们纯净美妙的歌声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然而不经过科学的发声训练,光凭自然的声音喊唱,势必会影响歌曲的准确性,毫无美感而言。虽然因为儿童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儿童的音域不宽,但很多童声作品的音域是超过一个八度的,所以用喊唱的方法音高必然会上不去,自然就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也影响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站姿

儿童在学唱歌之前应先学会如何站,因为正确的站姿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在演唱时的大方体态,培养良好台风,更重要的是保证良好音色的发挥和呼吸的通畅。站立时,身体自然挺胸收腹,两脚左右或前后分开,两眼平视前方,面部表情自然放松,下颌内收。因为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在启发儿童站姿、要求视野开阔时,我们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启发孩子就好像眼前放了一盘最爱吃的菜肴的时候,眼睛是什么样的感觉,记住那个时候的状态,并用到歌唱中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师要反复提醒孩子注意站立姿势。

呼吸训练

国际上的美声学派中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歌唱的基础是呼吸,要想懂得歌唱的奥秘,就要先懂得呼吸。”这句话用于儿童声乐的教学也不例外。离开了良好的呼吸支持,演唱童声作品时声音会听起来干涩发白,而且强行演唱音域宽的作品时,甚至会损坏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比生活中的呼吸要深,而且富于变化。因为歌唱要有一定音量和力度的变化,所以要求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需要有控制、均匀地呼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保持横膈膜的支持的力量。

在训练孩子呼吸时,我们可以用“闻花香”或闻自己手上味道的方式来让孩子感受吸气时两肋向外扩张的感觉。无论是哪种呼吸方法都是有固定步骤的,即吸气、保持、呼气、放松。在儿童声乐训练中,基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方法又可采取两种方式,即快吸快呼和慢吸慢呼。儿童理解不了深奥的声乐理论知识,在训练快吸快呼时,我们引导孩子捕捉生活中受惊吓的感觉,将气快速吸入,提醒孩子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不要提肩和过分抬胸,稍停片刻后,模仿狗喘气的样子,用“哈”音将气以断奏的方式吐出,感受小腹的弹性。慢吸慢呼,即让孩子像“闻花”般吸气,强调气不要吸得太多,当感受到腰周围、两肋两侧有膨胀时,稍停片刻后,用数数的方式来训练气息的长短。呼吸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它要贯穿到整个儿童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发声训练

有些人认为儿童不需要进行发声练习,只要会唱歌就行了。其实,练声是歌唱的一种基本功训练,它是为歌唱服务的,是为歌唱建立一个良好的通道及训练歌唱技能。儿童的声带非常娇嫩,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过猛地开口唱歌,不利于嗓子的健康。因为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气息的持续能力不长,音域比较窄,共鸣腔以头腔为主,故而声音清脆明亮,在训练时,我们只需让孩子吸好气,并让喉头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不动进行歌唱。儿童练声的时间不宜过长,“a”、“e”、“i”、“o”、“u”是发声练习中常用的五个母音,可以加上适当的辅音,组成生动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进行发声练习,这样既让儿童觉得有趣味,同时也训练了歌唱技能。童声是以训练头腔共鸣为主的,可以引导儿童采用生活中撒娇的感觉,来寻找哼鸣时眉心处嗡嗡的感觉,并用错误用嗓唱出的哼鸣,让儿童区分哪个声音是对的,哪个声音是错的。让儿童把所有的声音都贴在哼鸣的感觉上,贴在笑容上去唱,就像上楼梯一样,不能让声音从楼梯上滚下来。在训练中,始终强调用两肋间的气息歌唱,儿童的歌唱如果长期处于真声歌唱状态,容易使声带疲劳,要采用轻声和真声相结合的混声进行发声训练,才能获得结实明亮又有质感的声音。

情感训练

第7篇:爱的发声练习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学;童声;演唱;训练;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421;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47-01

儿童的声音是未曾雕琢的璞玉,需要声乐教师的精心“雕琢”。为了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音乐教师需要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使学习者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同时训练“音乐”耳朵。文章研究音乐教学中童声演唱训练策略。

一、重视起音的准确性,运用气息支撑提供保障

起音的训练在声乐学习中十分重要,要用科学稳定的气息提供支撑。“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如果没有气息的支撑、共鸣腔体的打开,就无法获得“扩大化”的声音。对于童声教学来说,要让学习者认识到歌唱的呼吸是如何运用的。在声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四步法来训练气息的运用。第一步,让学生尝试用“闻香味”的深呼吸方式,把气吸到“底部”。第二步是憋住气,这时候嗓子已经打开。第三步是张开嘴唱,要求嘴型、面部表情、吐字归韵等方面做得恰到好处。刚开始的时候,不必要求这么多,只要在“放松”的前提下大声朗诵或是唱出来即可,但要注意不要喊而是唱。第四步是呼出气,在实际演唱中要快速呼出之后,再循环进行呼吸的各个步骤。在气息训练中,可采取“快吸慢呼”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气息。若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不宜直接和学生讲共鸣。可以发出带有共鸣的声音让学生听,然后教给学生发音方法。这有助于共鸣腔的打开,改善歌唱表情,同时培养“音乐”耳朵。接下来,要解决起音的准确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童声教学更是如此。起音的准确性取决于气息支撑、共鸣腔体的打开,还要重视音准的训练。只有各种条件同时具备,起音才会准确。

二、学好吐字归韵,是学习声乐的重中之重

声乐表演是声音艺术,更是语言的艺术。这是区别于器乐演奏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对于正在形成语言习惯的儿童尤为重要。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意大利医生P.M.马腊费奥迪在他的著作《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中,谈到“有关声乐训练根本改革的几点建议”时指出:“老师们要受过足够的自然而又正确的语音规则的教育,有正规的语言水平,方可进行这种形式的声乐教育。”在语言稚嫩期的儿童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声乐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将歌唱的语音及语言规范化、科学化。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吐字归韵问题,提高其语言流畅度。形成良好语感的同时,对学生的吐字咬字的力量均衡性进行评价。例如,下巴要放松,字头不要软,强调字腹的“过渡”作用,不要急于归到字尾。在声乐教学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四声准确性,并带着气息和情感进行朗诵训练。这样练习歌唱的语言和气息支持以及共鸣腔体的运用,为科学的演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童声训练要注意养成科学的用嗓习惯

童声尤其在未变声的情况下,声带尚未发育成熟,对于声音的开发要慎之又慎。遵循的原则,应是量力而行,不要追求音的高度。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对于童声的训练,秉持的原则就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开发”。这里要说明的是,气息的支撑是童声训练中的一把“保护伞”,科学的气息支撑、共鸣腔体的打开无疑是对声带发声机能的一种保护。要告诉学生不能乱喊叫,否则对声带的保护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于声带的伤害,有时候是不可逆转的,人的发声器官不像乐器可以更换。因此,声乐教师应该格外重视对学生的保护,尤其是稚嫩的童声。

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声乐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因此,声乐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儿初学者来讲,学习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艺术,需要学生有辨别音乐的耳朵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有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遇到逆境时,不屈服于困难,而要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思考如何通过模唱、倾听、模仿等方式获得直观的“经验”,而最终获得成功。在日常教学中,声乐教师还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需要家长理解声乐教学的科学性,鼓励家长监督孩子的学习,甚至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呼吸、咬字等专项练习,将课堂延伸到家庭。在童声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注重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其审美情趣。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在解决基本演唱重点难点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小乌鸦为什么这么做,应该学习小乌鸦什么,从而引入母爱。认识到母爱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应该有所回应,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五、结束语

总之,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应遵循但不局限于以上所论述的几大原则。但是,声乐教学目的不限于演唱技能的培养,还应着眼于少年儿童的长远发展,即通过学习声乐,养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遇到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建立自信,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爱的发声练习范文

关键词: 高职 美育 声乐教学 美育渗透 专业知识教学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美育手段进行思想教育,是审美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环节,能促进人的情感世界的升华,提升人的文化表达能力,同时,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而促进德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声乐教学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其根本特征是在审美中完成教学。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来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兴趣,并在兴趣的支持下,完成审美过程,同时积累审美经验,积累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最后达到知美、懂美并能创造美的境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就是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一个教师每次对一位学生上课,但它同样具备了现代教学原理中课堂教学的三项基本功能,即知识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及能力和个性发展。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我深刻体会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声乐教学中更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美育教育。

一、从声乐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渗透美育

如何把声乐发声技巧训练与音乐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高职声乐教学走出纯技巧训练的误区,充分实施其美育功能一直是一个难题。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就无法进行高难度作品的演唱,就无法感受并表现出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各种情感,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因此声乐课堂上,要切实培养学生驾驭声音的基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也应突破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教学的着重点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机械的技能训练上转变成激发学生内在的审美需要上。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接受能力及生理条件来制订声乐作品,在声乐学习中,无论哪种基本技巧的训练,都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急于求成是学习声乐最大的弊病,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形成难以更改的毛病,使学生丧失学习声乐的乐趣和信心。让一个没有基础的学生超出其能力范围去唱难度较大的歌曲,他除了用嗓子喊叫外,没有一点技术可言。而一首适合学生能力的歌曲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把基础技巧应用到歌曲中,这样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能够感觉到成就感,获得美的享受。在给初入门的学生上课时,我常把《故乡的小路》作为练声曲。练习时从1=D开始,以半音向上移至1=E或1=F,然后又以半音回到1=D。这首歌短小而精美,学生非常容易理解,也能够感受到歌曲的意境,在歌唱时就会最大限度地把技能技巧的学习与训练放在能够感受和理解的音乐意境和艺术形象中,比枯燥的发声练习愉快得多。学习音乐的过程应该是愉快的,都应该最大限度地体现美育的精神,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真切体会音乐的美,从中得到艺术美的享受和快乐。

二、从声乐作品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美育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例如《铁蹄下的歌女》、《嘉陵江上》、《黄水谣》、《松花江上》这类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使学生更深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近代历史及其伟大精神的内涵;《我爱你,中国》、《长城永在我心上》、《党啊,亲爱的妈妈》、《长江之歌》这类作品,主题明确,深情地倾诉着中华儿女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通过演唱这类歌曲,学生懂得了祖国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分量,懂得了祖国就是母亲,一往情深地爱着她。《嘎俄丽泰》、《嘎达梅林》、《玛依拉》、《茉莉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牧歌》、《阿里山的姑娘》这类作品,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通过演唱这类作品,学生了解了各民族的历史、熟悉了各地域的风土人情、语言特点,唤起了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教我如何不想她》、《我住长江头》、《那就是我》、《高天上流云》这类作品,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艺术性,充满了人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通过演唱这类歌曲,学生的内心进入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会对道德行为的形成产生一种有选择而又有推动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了音乐本身的美,通过演唱,可以训练学生提高艺术品位,从而真正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从声乐教学中学生的“二度创作”中渗透美育

声乐是一种抽象的表现艺术,它是“二度创作”。俗话说“同一首歌曲,一百个人唱一百个样”,这也就是音乐审美过程中创造力的表现。它是根据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声音技术、歌唱心理、驾驭能力等诸多因素微妙地表现出的一种形势,也是演唱者在演唱中渗透出的美育的理解。“二度创作”的质量取决于演唱者的诸多因素,但是对作品的审美过程尤为重要,同时要尊重作品,良好的审美过程会使声乐作品演绎得更加完整,继而使学生的审美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无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都应真正做到:把审美教育有意识地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挖掘教学过程中可能潜藏的美感因素。让美的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让美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参与,激发求知欲望,得到美的享受。通过声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以及相关的声乐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

参考文献:

[1]叶林著.艺术歌曲的发展问题.人民音乐,2000年第8期.

第9篇:爱的发声练习范文

童话故事中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角色,用不同角色之间发生的故事来阐述一个道理,说明一个主题。在讲述中,如果只用单一的声音来塑造不同的角色,那么势必会缺乏生动而让孩子觉得无趣。讲述故事时,如果讲述者能根据故事中角色的特点来发出不同的声音、模仿这些角色说话的声音,就会大大提升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播音主持语言中情感表达对传达故事中不同情感的帮助

除了角色不同,故事里还有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情绪。二到六岁是孩子情绪发育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通过模仿大人来了解情绪、体验情绪、表达情绪。而绘本故事是帮助孩子们了解情绪的好媒介,如果讲述者能够运用声音准确表达故事中的不同情感,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去识别和感受情感。除了一些说明书类的文字,很少有文章会充斥着没有情感的文字。文字只有用有声语言才能传递出其承载的生命力,干巴巴的讲述只会让孩子走神分心而心生抗拒。用声音传递情感是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伤心的情感,可以训练带着哭腔来讲述,恐惧的情感可以训练先倒吸一口冷气,然后再开口说话,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讲述者生动贴切地表达文字中所描写的情感。

三、播音主持中对不同体裁作品的把控在儿童阅读陪伴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作品大致可分为童话故事、儿童现代诗、散文、儿歌、说明文等。根据不同体裁,讲述者也需要变换不同播讲方式。播音主持专业对于不同体裁作品的播讲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童话故事、儿歌多用生动活泼、语调略微夸张的声音来讲述,而像《昆虫记》这样一些说明文或科普小品文,播讲时就以介绍性说明性语言基调为主,就要以平实自然、清晰明了为主,不能过于夸张。

四、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