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

第1篇: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推动、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部门监管、齐抓共管、学校主办、注重实效”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定单培训,定向输出与县内就业并重,加大为县内主导产业培养技术人才的力度,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度目标任务为8000人,其中农业部门“阳光工程”完成3300人,扶贫部门“雨露计划”完成1100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技能就业计划”完成3600人。

三、保障措施

1、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培训质量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要把培训质量放在首位。培训过程中要做到“五有”、“二坚持”:“五有”即有培训计划,有培训教材,有备课、授课、实习记录,有技能考核标准,有结业证或技能证书;“二坚持”即坚持培训时间不变,坚持培训重心下沉,把培训班办到乡村。

2、打造劳务品牌。近年来,我县能开展培训的专业逐渐增多,基本具备了培养电子操作工、家电维修工、缝纫工、宾馆服务员、建筑工、家政服务员、农产品加工员、旅游服务员、保安员、美容美发师等岗位的能力。尤其是县农广校打造的“*电子工”已成全省十大劳务品牌,“*电子工”在长三角、珠三角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今后我县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个品牌。同时各基地要有品牌意识,通过打造品牌、提升形象、吸引生源、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十一五”期间我县要重点支持和建设一所有品牌、有影响、有规模的品牌学校。

3、做好转移就业。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稳固率。从今年起,我县劳动力转移要坚持县外转移和县内就近转移相结合,特别要逐渐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各培训基地要深入到村组农户,全面摸清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培训情况、职业技能、就业意愿,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深入分析,努力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服务提供依据。大力发展定单培训、委托培训,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方式。要加大就业跟踪和劳动维权服务。

4、强化项目监管。2007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监管年。各部门、各培训学校必须严格执行项目监管的有关制度,必须上好“第一节课”。县劳务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财政相关领导必须讲第一节课。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管理制度特别是资金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利用虚假名单和用工信息套取国家补助资金和坑蒙拐骗的违纪违法行为。对有违规行为的培训机构,要视情节轻重,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追缴项目资金、取消培训资格等处罚;情节严重的,两年内不得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招标,不得承担“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民工技能就业计划”、“职业教育贫困生补助”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对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5、开展项目管理评价。从今年开始,各有关部门要完善对“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民工技能就业计划”、“职业教育贫困生补助”等项目管理的评价体系,县劳务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年底要组织专班对培训基地进行量化评估,将评估结果在网上公布,对于评估低于60分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单位要取消其项目培训资格。各项目主管部门、培训单位都要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所有培训就业信息都要上网公示,实现互联互通,杜绝“多头”补助。

6、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推广“垫资培训、就业还贷”、“贷款培训、就业还贷”、“以工养学、工读结合”、“就近培训、就地转移”等办法,切实解决农民交不起学费,不能学以致用等问题。大力推广县农广校培训、实习、就业跟踪“一条龙”服务的经验,实现能就业到能稳定就业的跨越。县劳务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专班对培训单位进行能力评估,对没有条件进行培训的单位要取消资格,要根据培训能力下达培训计划,各项目主管部门年初将培训计划上报县劳务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经领导小组审核后统一公布培训计划。

7、完善政策支持机制。从今年起,县委、县政府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发展劳务经济纳入乡镇及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范围,争取相关配套措施,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轨道。要建立完善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品牌培训学校基础建设的投入。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民间组织参与培训,逐步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制。

8、加强领导,加大宣传。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领导,促进劳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决定成立县劳务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刘冰任组长,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汪艳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向凤英、刘太可等同志任副组长,黄本槐、覃业东、马宏君、董元伦、黄耀成、谭明宪、黄在军、向大甲、舒云博、郑远宏、张友刚、曹宏森、张鹤翔、谭荣兵、刘晋鄂、张光强、郑朝富、谭德然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由刘太可同志主持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办公,由董元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黄耀成、谭明宪、郑远宏、舒云博、陈代龙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担负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务经济开发的牵头协调职责。阳光工程办公室、农民工工作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能,抓好工作落实。

乡镇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开发劳务经济工作的重要性、紧追性和长期性,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劳务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农民就业市场及相关部门目标考核范围。各相关部门要经常深入到农村、培训基地和用工企业,及时掌握信息,主动了解参训农民的需求,扎实搞好各项服务。全面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积极探索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子弟教育管理制度,落实优秀农民工落户制度,健全社区管理服务制度。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策和务工致富、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培训机构要深入农村向农民群众宣传转移培训的优惠政策、培训内容、就业途径,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培训。

中共*县委办公室

第2篇: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各位领导、青年朋友们:

在这个处处洋溢着生机、处处播撒着希望的阳春三月里,我们相聚在*第三届火锅节开幕式现场,共同迎来了君之薇“*市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免费培训计划”启动仪式。在此,我代表团市委、市青年民营企业家协会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吴家农副市长及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君之薇“*市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免费培训计划”的正式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

近年来,随着我市农村富裕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就业,既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又开辟了农村增收的新渠道,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实践证明,转移一个青年,可以富裕一个家庭;转移几个青年,可以带动一个村社;转移一批青年,可以激活一方经济。据统计,我市共有农村劳动力1366.9万人,目前已转移就业706万人,20*年全市将转移就业40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0万人,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年。做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打造我市第一资源型产业,各级团组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今年,团市委围绕“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和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在全市启动了“农村青年转移就业鸿雁行动”,该行动分为“鸿雁信息计划”、“鸿雁培训计划”、“鸿雁转移计划”三个具体项目,今天启动的君之薇“*市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免费培训计划”作为全市“鸿雁培训计划”的市级示范项目,共斥资100万元,历时二年,开展免费培训20期,共培训农村青年1000名。各级团组织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树立“全团一盘棋”的思想,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紧紧围绕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全力打造鸿雁行动亮点;要结合本地实际,通过“组织化发动、市场化运作、规模化转移、一体化服务”,强势推进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要着力打造劳务品牌、规范阵地建设、选树青年典型、加强跟踪服务,建立和完善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工作机制,努力打造*共青团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新模式,团结带领全市青年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3篇: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一、整合多方资源,形成部门合力

市直相关单位都要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职责。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顾全大局,服务大局,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市发改委、教育局要统筹规划,整合职教资源,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加大对远城区培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搭建平台;市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在努力争取国家“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补助资金的前提下,按照年度培训目标任务,确保市级财政补助资金落实到位;市农业、劳动保障和教育部门,要根据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培训任务,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和扩大中专(技校)教育,推行“双证制”,各履其责,各记其功,团结协作,确保政府目标的实现。

二、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年度目标

年度转移培训工作的重点一是要确保完成2.5万人的转移培训任务,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二是积极推行“双证制”教育,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顺利转岗就业;三是加大资金扶持政策的实施力度,通过减免学费,努力扩大中专(技校)教育规模,采取“长、稳、高”的培训转移方式,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永久转移。围绕以上工作重点,市直相关部门都要做好计划安排,保证资金投入。按照培训资金渠道不变,年度目标任务打通,补助资金落实到人的办法,将20*年农业部门实施的“阳光工程”培训、劳动保障部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教育部门实施的“双证制”教育、扶贫部门实施的“雨露计划”培训以及扩大中专(技校)教育全部纳入统一管理范围。实行部门安排资金组织培训,全市统一归口管理。根据市政府协调会议研究决定,由劳动保障部门安排资金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0.7万人;教育部门安排资金,完成农村“两后生”试行“双证制”教育0.5万人;扶贫部门安排资金,完成“雨露计划”培训0.2万人;农业部门安排资金,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1万人。对年度受训人员,劳动保障部门要对符合减免条件的人员办理职业资格证,收费予以减免。各部门执行结果,每季末报*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农转办)备案。

三、严格补助标准,实施规范管理

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

*市农业户籍人员参加技能培训,要严格按武财社[20*]310号文件精神,规范管理,确定培训对象、申报程度、享受条件,培训时间不低于180个学时。补助标准:中心城区600元/人,远城区500元/人。

2.“两后生”试行“双证制”教育(市教育局组织实施)

*市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培训时间半年,补助标准400元/人。

3.“雨露计划”培训(市扶贫办组织实施)

*市老区贫困地区农业户籍23岁以下人员,培训时间1~3个月,补助标准500元/人。

4.“阳光工程”培训(市农业局组织实施)

*市农业户籍人员,普通工种培训时间1~3个月,补助标准300元/人;制造业培训时间半年以上,补助标准500元~800元/人。

以上各类培训,由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实行规范管理。各类培训要重点面向农村新增劳动力,面向需求,合理引导,对“两后生”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职业技能培训。所有符合条件的参训农村劳动力只能享受一次政府培训补助。

四、增加资金投入,扩大中职规模

为了适应农村劳动力“长、稳、高”转移和培养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农民需要,扩大中职(技校)规模势在必行。结合*市实际情况,提出措施如下:

(一)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资助万名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捆绑中央、省、市资金,按照武教职成[20*]4号文件规定,通过对贫困生和特困生实施资助,确保其顺利接受中职(技校)教育。

第4篇: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大家下午好!

今天,县妇联、县扶贫局联合举办“雨露计划”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专业培训班开班仪式,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本期“雨露计划”××专业培训班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对县妇联、县扶贫局和××市石油工具厂的领导和同志们为这期培训班做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加学习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国务院扶贫办一直非常重视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2006年10月24日,在某正式启动了“雨露计划”。“雨露计划”是一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的社会工程。其目的是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实现生产发展、收入增加,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全县有农业人口32.4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其中贫困剩余劳动力占60%。但劳动力素质低、劳务输出人员技能差,仍是农民外出务工的“瓶颈”,通过对贫困农民技能培训,有利于从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和民主法制等方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意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加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针对今天的培训班和今后如何抓实“雨露计划”这项工作,我讲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协作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劳动力市场迫切需要智能型、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县的培训规模、劳动力转移层次还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尽快把我县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出去,确保每个参加培训的对象能高质量、高薪水、相对稳定地就业,县政府成立了“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各相关部门也要齐心协力、加强沟通协作,共同谋划好、规划好我县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妇联组织要发挥网络作用,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星火培训学校的优势做好培训工作。扶贫部门要做好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学员就业率,确实让富余劳动力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各乡镇党政领导也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各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好人员参加培训。

二、突出特色,抓好落实

要想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形成签单、招生、培训、就业、跟踪服务“五统一”的格局。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劳务输出资源档案。各乡镇妇联组织要对贫困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建立劳动力就业需求档案。提前做好培训,确保用工单位招工时,能够随时组织,随时输出,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重点开展定向培训。要积极探索“一个工种、一套方案、一本教材、一张光盘、一个基地、一本证书、一个岗位”的培训模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前提,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确保受训农民能够转移就业。开展培训的目的不仅是让农民工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就业形势、劳动法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以及城市生活常识等内容。同时要强化培训管理,建好培训档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培训班办到各乡镇,既降低了参训成本,也方便了农民工就近参加培训。三是做到服务到位。为解决外出人员信息渠道少,信息面窄,甚至盲目外出无功而返的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做到服务到位。各乡镇的妇联组织要注意考察整理用工信息,做到及时反馈。要与职业介绍机构加强联合,提高培训的输出能力;要坚持跟踪服务,及时到用工单位了解情况,建立回访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本次“雨露计划”开展的技能培训一定要保证质量,达到上岗的初级水平,不能流于形式。此次培训就是让出去的人员到岗就挣钱,选择的单位必须是经得起考察、信誉好、合法权益有保障的企业,这样才不失我们开展“雨露计划”培训的目的。

三、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雨露计划”××专业培训班选择在石油工具厂举办,这是按照《雨露计划实施意见》,对培训师资、培训教材严格把关的要求而选定的。××市石油工具厂始建于1993年5月,1998年7月由乡镇企业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生产石油井下工具的专业厂,是集开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科技化、规范化企业。希望此次培训的主体——石油工具厂能够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功底深、业务素质高的教师任课,同时要指派专人协助任课教师工作,把这次培训班办好,达到预期目的。同时,也希望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一定要珍惜学习机遇,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尽快把技术学到手,把知识转化为劳动技能,努力提升自已的劳动价值。

第5篇: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

中图分类号: X8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风险一般含义有两种:风险与出现损失有关的不确定性;风险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前提条件),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比较偏差得出损失还是收益)。对于建设工程风险的认识,我们要明确两个基本点:(1)建设工程风险较大。建设工程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均较大,往往造成严重的损失后果。(2)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均有风险,对于同一风险事件,不同的参与方的后果有时迥然不同。损失机会的含义与风险不同,损失机会是指损失出现的概率。

概率分为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客观概率是某事件在长期内发生的概率,主观概率是个人对某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实施决策、检查等五方面内容。风险对策大致可分为四类:风险回避和损失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后三种即不回避)。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工程如何进行风险对策,即风险控制,为我们作出风险决策提供可信依据和科学的服务。

(一)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以一定的方式中断风险源,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如某工程新建生产车间,原设计为轻钢结构方按,但为了回避生产工艺中带来的腐蚀和火灾等风险考虑改为排架混凝土方案;但混凝土施工工期较原方案长,增加了市场降温带来的新风险,而且新风险的损失值也相当可观。这说明风险回避在应用同时避免不了它自身的消极性:回避一种风险可能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回避风险的同时失去了从风险中获益的可能性;回避风险可能效果不佳或根本不可能实现。当然,风险回避也有其自身的适用性。如某施工企业承包商到外地承揽工程项目,该项目的合同价值虽然很高,但合同中的某些条款(如预付款、工程进度款等支付条件、竣工的奖惩办法)存在较大风险,再加上对工程所属地的建筑市场也不是很了解,该企业管理层决定放弃该项目的投标,决定过些时日再抢占该地区的建筑市场。这时回避风险的做法就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风险决策。

(二)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又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个方面。预防损失措施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或消除损失发生的概率,而减少损失措施的作用在于降低损失的严重性或遏制损失的进一步发展,使损失最小化。当然,在实际运作中,损失控制方案都应当是预防措施和减少损失措施的有机结合。如损失控制一般是通过建立风险清单来实现的(事前),而应急预案是用来减少损失的(事中、事后)。

损失控制计划系统由预防计划(或称安全计划)、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三部分组成。安全计划,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预防损失的发生,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的严重性。预防计划的内容最广泛,具体措施最多,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合同措施和技术措施。灾难计划,它是一组事先编制好的、目的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具体措施,为现场人员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使其在各种严重、恶性的紧急事件发生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及时、妥善地处理,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和经济损失。应急计划,是指风险损失基本确定后的处理计划,目的是使因严重风险事件而中断的工程事实过程尽快全面恢复,并减少进一步的损失,使其影响程度减至最小。

(三)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企业内部财务的角度应对风险。它不改变建设工程风险的客观性质,即不改变工程风险的发生概率,也不改变工程风险潜在损失的严重性。其类型包括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和计划性风险自留。

导致非计划性风险自留的主要原因有:缺乏风险意识;风险识别失误、风险评价失误、风险决策延误和风险决策实施的延误等。相比较非计划性风险自留,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选择。风险自留决不可能单独运用,而应与其他风险对策结合使用。在实行风险自留时,应保证重大和较大的建设工程风险已经进行了的工程保险或已经实施了损失控制计划。计划性风险自留的计划性主要体现在风险自留水平和损失支付方式两个方面。所谓风险自留水平,是指选择哪些风险事件作为风险自留的对象,一般应选择风险量小或较小的风险事件作为风险自留的对象。

计划性风险自留应预先指定损失支付计划,常见的损失支付方式有以下几种:从现金净收入中支出;建立非基金储备;自我保险;母公司保险。

风险自留作为风险对策的特殊形式,其适用条件是:(1)别无选择;(2)期望损失不严重;(3)损失可准确预测;(4)企业有短期内承受最大潜在损失的能力;(5)投资机会良好(或表现为机会成本大);(6)内部服务优良。

(四)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分为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种形式。风险分担的原则是:任何一种风险都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符合上述原则的风险转移是合理的,可以取得双赢或多赢的结果。

非保险转移又称为合同转移。建设工程风险最常见的非保险转移有以下三种情况:(1)业主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如“一口价”施工合同中,业主将建筑材料涨价的风险转移给承包方。(2)承包商进行合同转让或工程分包。(3)第三方担保。担保方所承担的风险仅限于合同责任,即由于委托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以及违约所产生的责任。

非保险转移的优点是:可以转移某些不可保的潜在损失;被转移者往往能较好地进行损失控制。其不足之处是非保险转移可能因为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发生分歧而导致转移失败,或因被转移者无力承担实际发生的重大损失而导致仍然由转移者承担损失。

保险转移是指建设工程业主或承包商作为投保人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工程风险(包括第三方责任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在进行保险的情况下,建设工程在发生重大损失后可以从保险公司及时得到赔偿,使工程实施能不中断地、稳定地进行,还可以使决策者和风险管理人员对建设工程风险的担忧减少,而且保险公司可向业主和承包商提供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

保险转移的缺点也是决策者在选择风险对策时加以注意的:(1)机会成本增加;(2)保险谈判常常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3)投保人可能产生心理麻痹而疏于损失控制计划。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中国建设监理协会 知识产权出版社 北京 2003年1月

第6篇: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东莞的企业全部是两头在外型的,即原材料来源于外部,同时产品也销向外部。由于这种产业结构,起于去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东莞的影响也最大。据悉,目前东莞倒闭的中小企业已占全市的十分之一,其他企业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记者了解到,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东莞“双转移”的推进速度有一定减缓,但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腾出土地,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今年4月初,记者来到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这是东莞市最大的高科技产业园区,2001年11月批准建成,目前正在申报部级开发区。相对东莞市区的繁华拥挤,这里显得空旷了许多。而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理工大学、经研院等一系列科技企业,似乎证明了这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定位。

东莞的“双转移”就是要腾出有限的土地空间,引进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以推动经济增长,减少城市环境压力和人口压力。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就是专为吸引高科技企业而建的最大的新区。

东莞松山湖新区占地72平方公里。到2∞8年底,该区共引进创新型科技企业290家,其中,总部型、研发型大中企业86家,部级、省级大中型研发机构32家,中小科技开发企业148家,其中包括华为、中国无线、易事特等知名企业。

除了松山湖,东莞还有虎门港、生态园、长安海滨等新区承担着引进高新技术的任务。据悉,为了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东莞市财政特意拿出10亿元,设立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并建立了一系列辅助企业转型升级的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为三资企业。同时成立内资经济促进中心,以松山湖、虎门港、生态园、长安海滨新区为主要载体,瞄准世界500强、国内大型国企、军工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招商。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进“双转移”工作,东莞市政府建立了硬性指标。去年8月,东莞市成立了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东莞市产业转移规划》和《东莞市产业转移实施方案》。市政府规定,从今年起到2012年,“双转移”工作被纳入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政绩考核内容之一。

“三种模式”建设产业转移园

记者从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了解到,在广东省认定的32个转移园中,东莞市参与共建的有8个,其中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园于去年12月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其余7个为镇级产业转移园。

目前,7个镇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为58050亩,已开发面积12964亩,投入开发资金10 5亿元。从东莞市转移到园区的企业项目有14个,其中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园已投产企业15家,8家由东莞转入,解决劳动就业3700多人,实现年产值51乙多元。从大朗转移到信宜市的企业共有650多家,实现年产值12亿元,解决当地劳动就业6万多人。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用地面积约4.29万亩,计划总投资45亿元。主要承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金属品加工等产业。到目前为止,园区共有入园企业116家。

有关人士透露,最近东莞正在与邻近的惠州市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惠东)产业转移园,产业园区规划面积约17平方公里。

东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叶绍煜向记者介绍了产业转移园的建设情况。他说,东莞主要采取了三种模式来建设产业转移园。

第一种是东莞政府主导型:由东莞市相关镇政府作为主体,负责园区的规划、投资、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山区或东西两翼市县负责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政府服务和管理上的必要协助。

第二种是东莞方企业主导型:由东莞市政府牵头,组织有实力、有意向的企业共同成立股份企业,负责规划、投资、园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实行企业化运营。

第三种是山区或东西两翼方主导型:由山区或东西两翼市县作为主体,负责园区的规划、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叶绍说,前期合作建设的产业转移园区,我们主要采取的是东莞政府主导型。而近期计划与惠东县合作建设的东莞(惠东)产业转移园,则采取了东莞方企业主导型的模式。

用好存量土地,就不会形成“产业空心化”

据了解,早在“双转移”政策拟定期间,东莞一些人曾担心,一旦把企业转移出去,会形成“产业空心化”。

要打消这种担心,避免“产业空心化”,关键问题是要用好产业转移后留下来的存量建设用地。东莞的办法是,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原则,大力处置、盘活闲置土地,并出台政策对“三旧”改造中涉及的土地疑难问题进行阐释。

叶绍煜说,为了配合“双转移”,目前,东莞市正在大力开展以旧城镇、旧工厂、旧村庄为内容的“三旧”改造工作。通过“三旧”改造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对纳入“三旧”改造范围的用地,凡是有利于城市形象提升和城市功能完善的。凡是有利于土地产出率提高的,凡是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和村镇集体使用权的,均可优先适用相关优惠措施。

为使“三旧”改造工作规范进行,今年3月,东莞出台了《东莞市实施“三旧改造”土地管理暂行办法》。对“三旧”改造中涉及的五类典型土地管理疑难问题进行了说明,通过明晰新旧土地政策适用范围,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中的企业用地问题。

一是企业转型明晰土地权属(如“三来一补”企业转为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解除集体“挂靠”等),原已批集体建设用地征为国有后仍出让给原实际用地单位的,可以采取协议方式。

二是现状已建的项目,土地用途经有关部门批准改为经营性用途的,可直接重新签订出让合同,调整土地出让金,无需由政府收回后再公开交易;集体自用的集体建设用地,也可以改作经营性用途,但不能用于商品住宅开发。

三是项目扩建超占少量土地,已批部分与新增部分属于同一项目宗地且不可分割的,处罚后可直接由用地单位补办供地手续。

四是自行拆建改造原有建筑,增加容积率、提高建筑密度的,可不追缴土地出让金。

五是成片拆迁改造,拆迁资格和土地使用权可以捆绑竞投,符合资格的单位均可以参与竞投,其拆迁成本还可以抵扣部分土地出让金。

与“双转移”同时开展的还有对闲置土地的处置、盘活工作。从2006年初到去年底,3年间东莞累计处置闲置土地1238宗,面积43万亩,累计征收土地闲置费4.3亿元。

靠规划有序整合建设用地

在东莞,记者看到一份今年1月由广东省刚刚批复同意的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这一轮规划对产业转移后的建设用地进行了有序整合。

首先,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分工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加注重与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同步协调,更加注重市内、市外土地资源的共享协作,更加注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其次,规划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绿线不动摇,严守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不动摇,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东莞市目前已建立了财政补偿制度,对全市基本农田和生态绿地每年按一定标准(基本农田每亩500元,林地每亩100元)统一补助。

第三,加强了与发改委、外经贸、经贸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方向,重点建设新产业集聚区,增强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努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三规合一”。

第7篇: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和全省移民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移民工作会议。总结2010年度移民工作,分析当前移民工作形势,安排部署2011年的移民工作,促进库区移民安稳致富,推动库区经济持续发展。刚才,先荣同志传达了国家、省移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了今年的移民工作;对2010年移民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稍后,县人民政府将与库区乡镇、项目法人签订2011年移民工作责任状,郑书记等领导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总结成绩。坚定做好移民工作信心

全县移民工作紧紧围绕三峡库区、水布垭库区“两个全面完成”工作目标,2010年。突出“移民剩余任务、两江蓄水安全、三峡后续规划等重点,强化管理,扎实工作,移民工作成效显著,库区社会基本稳定。刚才先荣同志已对2010年移民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不过多地重复。回顾2010年移民工作,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建房2.18万平方米;完成三峡移民投资1.49亿元,一移民剩余任务攻坚成效显著。2010年完成三峡库区农村移民规划调概搬迁任务1586人、建房7.47万平方米;搬迁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影响移民575人。占年度计划的110.82%搬迁水布垭库区移(灾)民551人,落实生产安置580人;完成水布垭库区移民投资4312万元,占年底计划的105%完成坝区炮损房屋及弃渣污染补偿投资940万元,占计划的94%农村库周交通路面硬化工程、居民点供水供电改造工程全面辅开,工程进度较快,工程质量较好;城镇防洪沟治理基本结束,道路、广场和绿化工程接近尾声,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平阳坝大桥顺利合龙通车,罐子口大桥正在抓紧施工,两桥连接公路已完工;水布垭库区桃符口渡口开工建设;红石梁居民搬迁基本完成,蓄水影响入住安全的高切坡治理项目全部完工。总之,除个别项目延期结转以外,三峡库区和水布垭库区的初设规划和调概任务基本完成,移民剩余任务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全力配合外业调查和内业整理,二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有序推进。四大家领导、库区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积极协助长江委等编制单位。合理界定生态屏障区范围,精心编制生态农业园、生态工业园、旅游、物流、交通等专项规划可研报告,系统梳理移民遗留问题,为规划单位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规划报告总成和评审过程中,李书记、刘县长、郑书记、张县长等领导亲率工作专班,及时跟进,有效沟通,反复争取,确保了县的投资份额。根据目前的总体规划,县一些重大项目进入规划,投资份额超过了县淹没比例。

近两年来争取到位各类三峡移民包干外资金3.65亿元,三库区各项政策机遇争取富有成效。据初步统计。其中2010年度,争取解决了新城引水安全隐患治理工程等3个个案,位资金3201万元,湖北库区四县中解决资金最多的县;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三峡库区城镇遗留问题处理资金、库区产业发展资金、电力扶持资金等,每年到位资金超过7000万元;经过多方争取,县成为三峡库区湖北省唯一的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点县,现已到位资金1000万元。应该说,这些年来移民政策机遇把握得好,争取工作富有成效,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四两江蓄水安全防范应对有序。库区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建立了巡查监测预警责任体系,完善了群测群防工作机制,加强库岸巡查,加密险区监测,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提前防范,切实做好两江蓄水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了两库蓄(退水运行安全。

商贸企业职工安置基本结束,五库区社会秩序稳定可控。三峡库区城镇遗留问题扶持资金兑现总体平稳有序。水布垭坝区炮损问题有效解决,全县移民重点问题得到稳控,存量明显减少,移民稳定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可控。

县“四大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这些成绩的取得。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鼎力支持,库区各乡镇、项目法人和移民系统干部职工上下齐心、奋力拼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县移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移民工程项目进度不是很快。主要是农村库周交通项目、县城居民宅基地安排、水布垭库坝区移民安置等进度欠账较大,结转任务重。二是移民资金管理不尽人意。从去年两个库区移民资金审计情况来看,移民资金管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地方问题还很严重。三是水库管理工作还有一漏洞。库区网箱养鱼现象尚未有效遏制,两江蓄水退水安全防范持续时间长、工作难度大,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四是少数干部作风不很扎实。两库移民任务基本完成,麻痹松劲情绪、消极厌战情绪有所抬头,与现有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要进一步克服;分析形势,看到问题。就要增强信心。随着三峡工程后续工作的启动,移民工作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近二十年的移民工作实践,全县上下重视移民、支持移民、服务移民的工作氛围已经形成,这为我做好移民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我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把握机遇、迎难而上,扎实有效做好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开创移民工作的新局面。

二、明确目标。整体推进各项移民工作

三峡工程移民投资的结算之年,2011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有序启动三峡后续工作的对接之年,也是县黄土坡整体避险搬迁的攻坚之年。国务院三峡办在全国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上明确提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峡工程全局,以推进产业和就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核心,创造移民安稳致富新成果;要慎终如始,狠抓落实,努力完成移民结转任务,扎实做好移民投资总结算工作,全面落实移民直补资金政策,认真做好移民财务总决算编制工作,着力谋划移民安稳致富工作,进一步加强移民资金监管,确保年度移民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全省移民工作会议要求,要切实做好三峡移民投资结算结转工作,有序开展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扎实抓好地方水电工程遗留问题处理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落实,强化移民规划管理、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督管理,做好移民工作,促进库区安置区和谐稳定。根据上述要求,县移民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今年移民工作任务进行了认真梳理,确定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刚才,先荣同志已作了较为详细的安排,县人民政府下发了专门文件,并与各乡镇、有关部门签订了责任状。思考,要在服务黄土坡整体避险搬迁建设的前提下,做好今年移民工作,实现今年工作目标,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办理移民投资结算的基础。国务院三峡建委将在今年6月向国务院、全国人大报告,一要全面完成移民结转任务。这是今年移民工作的首要任务。宣布三峡移民初设任务全面完成,正式启动三峡后续工作。就我县而言,国家和省认可的结转任务只有小溪河、鸭子嘴两座大桥,其他任务全部视作完成,而实际上我县还有各类移民结转任务91项(含水布垭库区县政府办已行文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各部门,请各责任单位追加措施,抢赶进度,保证质量,按期完成。这里,明确一下时间要求,除小溪河大桥、鸭子嘴大桥两个工程因建设工期制约延迟到明年以外,其余结转任务必须在今年底完成,小溪河大桥年内完成下部结构,鸭子嘴桥要完成前期工作,年内启动建设。三峡库区农村库周交通和农村居民点的新建项目,已下达了项目指导计划,会后由县移民局牵头、县交通局协助,迅速到现场与乡镇进一步核实,按程序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计划,报移民领导小组审定后迅速组织实施。三峡库区要重点抓好农村库周交通建设、城镇居民搬迁宅基地落实、试验性蓄水搬迁安置扫尾等工作;水布垭库坝区要重点抓好桃符口临时渡口、南水公路复建、药尚公路改造升级等项目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坝区已征未用土地发包及土地复垦、移民投资价差补偿的兑现,妥善处理出组安置农户线上林地林木补偿;移民培训试点要完成年度培训计划,确保移民真正受益。

相对去年后续工作总规划而言,二要科学编制后续工作实施规划。三峡后续工作实施规划是决定分县投资份额、分类投资比重、分年投资流程、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规模投资、项目实施顺序、时间进度安排等一系列关键事项的主要依据。实施规划涵盖范围更广、涉及行业更多、项目内容更细、工作要求更高。这个规划至关重要,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前谋划,科学安排、扎实有效地做好后续工作实施规划编制工作,尽可能让我县后续工作在政策、项目、资金争取上,实现成果的最优化”最大化”绝不能因为研判不准确、沟通不及时、配合不协调而丧失机遇。重庆库区已经启动了后期规划实施计划编制工作。县移民主管部门要搞好上下衔接、把握好信息、统筹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移民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园、交通建设和旅游业等重大项目,要提前做好项目可研报告、施工设计和设计评审等基础性工作,避免到时打乱仗,直接影响项目投资的争取。

今年要完成三峡移民投资总结算工作,三要按时完成三峡移民投资总结算。按照国务院三峡办的整体要求。由于资金结算时段长达17年,涉及到库区乡镇农户、单位和项目,需要分类分项逐笔核对拨款数额,工作量十分繁重,按时完成结算的难度特别大。3月31日,国务院三峡办宋原生副主任带队来我县专题调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库区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明确专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各项目业主特别是建设、交通等部门,要抓紧完成单项工程的决算审计和结算工作;县移民局、库区乡镇移民办要抓紧完成对移民个人、搬迁单位、移民项目的拨款明细清理;县审计局牵头,各项目法人单位配合,要加快移民工程项目财务审计决算工作;要按照结算销号办法,加快完成分级资金结算、财务决算和档案录入工作。

对各类移民直补资金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四要全面落实移民政策。一是三峡移民直补资金政策。县移民局负责、库区各乡镇协作。严格按照国务院三峡办的要求落实到位,坚决做到不隐瞒、不克扣、不拖延。这里要强调一下,要转变思维方式,只要是能发给移民群众的要尽量直补到人。二是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做好农村移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落实工作。三是移民扶持扶助政策。做好农村移民后期扶持和城镇移民遗留问题扶持的常态化管理,探索建立困难移民临时生活救济、大病救助、入学救助等制度,实施好移民后期扶持惠民政策,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水布垭库坝区价差政策。移民局和水布垭库区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政策标准,及时足额计算价差,资金直达到人。

今年重点争取209国道太溪线的路面整治工程、沿江路松林湾库段的防治工程、人民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巴秭南线改造和白土坡小区道路加铺工程等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五要积极争取移民项目。切实加大对库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涉及民生的项目、移民群众直接受益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到位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同时积极做好库区产业发展项目、电力扶持项目、高切坡防治项目和“七加一”项目(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争取和申报工作,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夯实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工作,六要切实抓好库区安全维稳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两江蓄水安全防范工作。落实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措施,确保两库安全运行。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妥善化解移民问题,杜绝集体和非正常越级。特别要强调,当前的几个不稳定因素,县城居民宅基地安排、沿渡河移民、水布垭坝区移民等,库区相关乡镇和县移民局、县建设局、公安局等部门要全力配合,及时处理,确保稳控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三、强化领导。全面实现年度工作目标

三峡工程已由建设期迈入了后续期,一要振奋精神。当前。移民工作已由“搬得出”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全面转移,一定要着力消除以为移民工作大功告成而出现思想有所疲软、认识有所弱化、工作有所放松的不良倾向,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保持一种良好精神状态,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继续坚持五为主的管理体制和移民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体制;库区各乡镇要把移民工作摆上突出位置,二要加强领导。这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所在近二十年移民工作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库区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切实对移民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一把手亲自抓、总体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要保证移民专班队伍的相对稳定,特别是要加强移民办会计、出纳等人员管理。

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拨款,三要规范管理。一是要持之以恒地加强移民资金管理。要继续坚持计划跟着规划走、资金安排跟着计划走、资金拨付跟着进度走的规定。严禁移民资金用于非移民项目,严格利用项目套取移民资金;二是要坚决落实稽察和审计整改,确保整改效果。三是要按程序做好项目管理,落实好招投标制、监理制等五制管理措施,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库周交通硬化工程的质量监管。四是要强化在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工程建设安全。五是要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库区各乡镇要在今年6月前,完成移民档案系统数据录入、分户(单位、项目建立备份档案、乡镇档案正本移交县移民局档案库等工作。

必须加强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检查考核力度,四要强化考核。这是抓好工作的重要手段。今年移民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要求高、难度大。因此。采取月检查、季小结、半年考评,使移民工作每月有进度、每季有形象、半年有成效。要通过严格的督查考核确保全年工作落实、年度目标实现。

第8篇: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此次活动是由国务院扶贫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背景下主办的一次集“雨露计划”成果展示、贫困劳动力供需洽谈和高峰论坛于一体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全面展示“雨露计划”的实施成果,推进贫困劳动力资源开发,提升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促进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展会开幕式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高鸿宾主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做了讲话。

同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立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坚,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中华职教社总干事陈广庆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王玉庆,中国残联副理事长孙先德,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会上,范小建指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以来,全国扶贫系统把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作为扶贫工作的内容和途径,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这项工作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和产业化扶贫一起,形成了扶贫开发的三项重点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展览是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果的首次全面展示,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雨露计划”成果展览区内,28个省(区、市)参加了展览,劳动力供需洽谈会上的展位也达500多个。

据统计,参加展会的各类用工企业共签订订单合同2063份,合同用工653420人,签订意向协议1519份,意向用工947731人,涉及电子、计算机、操作工、家政、烹饪、园艺、保安等多个工种。

第9篇: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通过转移就业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不仅可以拓展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渠道,缓解贫困地区的人地矛盾和生态压力,而且对加快贫困地区城市化进程,乃至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贫困地区人均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的客观情况,广西把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转移劳动力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广西于2003年开始试点、2005年开始全面铺开贫困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通过近四年的努力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广西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大,人员素质较低,居住分散,培训组织工作难度较大的困难,培训效果仍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对贫困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经验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新方式以及提高培训效果提供决策参考。

一、靖西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现状

为了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靖西县于2003年组织成立了靖西县“农民下山进城入谷”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社会资源,指导推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开展。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实施、由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的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纳入了靖西县“农民下山’进城入谷”工作计划。中共靖西县党委和县政府于2005、2006年分别制定了《靖西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施方案》,明确全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指导思想、年度培训任务和目标,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培训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靖西县按照每年的“农民下山进城人谷”计划开展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6年,全县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共投入经费104.51万元,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达17526人,完成当年培训任务11000人的159.32%;职业技能培训有4417人,完成年度计划4400人的100.38%;全年新增劳务输出人数15795人,完成当年劳务输出任务13000人的121.50%。

靖西县针对贫困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全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为培训500人,实际培训人数已达525人,培训目标实现率为105%。受训劳动力参加培训合格率都达到100%。2006年共办了5期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就业转移率达95%。受训劳动力培训后转移就业的稳定性较好,收入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二、靖西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主要经验

(一)依托当地培训教育资源,重视贫困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的建设

靖西县依托本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现有培训教育资源,建立了贫困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并通过多项措施,逐步提高基地培训能力和效益。一是在培训基地成立培训领导机构,制定相应责任制度;二是由县委、县政府和县扶贫办牵线搭桥,引入民间资本投入到培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三是培训基地直接与广西一些职业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四是培训基地非常重视引进各类具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和扎实专业技能的培训专业教师。

(二)建立培训与劳务输出的联动机制。“订单培训”初显成效

靖西县重视建立培训输出联动机制,引导培训机构与企业、劳动力市场、各类劳动力中介加强联系与沟通,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订单培训。订单培训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和就业指向性,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较强,教学过程中培训机构和企业也有协作性。靖西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深圳等主要劳务输入地的多家优秀企业建立了劳动力供需的合作关系,签订了用人协议,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培训专业和培训项目。

(三)定向培训,与当地企业有效对接

靖西县培训基地通过与当地企业建立劳动力供需的合作关系,并根据其岗位的需要而定向培训劳动力,向当地企业输送劳动力,实现与当地企业的有效对接。靖西县近几年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相应地促进了酒店业的兴起和发展,从而带动了酒店各专业人员的需求。县扶贫办和培训机构根据这一发展形势,主动联系县内的酒店、饭店,与其达成安置就业意向,根据其专业需求定向培训贫困村劳动力。

(四)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

靖西县培训机构实行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把联系企业、落实就业岗位以及就业跟踪服务纳入培训工作,明确转移就业任务,由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学员的就业工作。在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府的扶贫办帮助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动与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等劳务输入大省的办事处、劳动中介机构以及用人单位联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员经过培训后由培训机构直接送到企业就业。培训机构还不定期地到企业了解学员的就业情况和工作条件、生活情况,对稳定就业、持续提高贫困农户收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五)创新资金管理模式。规范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

靖西县采取发放培训券的方法实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资金管理,使培训受益人员进入资金使用的监督体系,发挥监督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在每一期的培训招生后,靖西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到现场核实学员真实身份,对符合条件的学员发放培训券。培训基地完成培训和转移就业任务后两周内,向扶贫办提出检查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向县财政局提交资金申请报告,并持有扶贫办、培训单位、受训者代表共同签字的培训协议书,扶贫办审核签章的培训券,有学员签名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台账和扶贫办出具的检查验收合格报告,到县财政局申报核拨培训补助资金。对培训单位上交的申报材料不全的资金申请,财政部门不予拨付资金。

三、靖西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在转移就业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从靖西县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全面开展,政府各部门在其中发挥了应有的组织、推动以及政策与资金扶持作用,培训机构在转移就业培训中承担了相应的培训任务,较好地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是,农民在转移就业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未能真正确立,主体角色缺失,农民参加转移就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参与转移就业培训的意识十分薄弱,其在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主管的政府部门对转移就业培训的作用及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2)培训计划的制订自上而下,缺乏农民的参与,摸底调研工作不够充分。缺乏对贫困村劳动力现状及农民的培训意愿、培训需求的全面了解。(3)农民仍需负担相关的部分培训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贫困农户的负担,影响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4)现有的转移就业培训时间较短(一个月),使得素质低的农民难以在短期内真正地掌握一门技能,即使通过培训后由培训机构帮助转移就业,多数也是以体力劳动或低技能就业为主,待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培训形式单一,未能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各类群体的不同培训需求

目前靖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单一方式,满足不了各层次劳动力人群的需要;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上讲求短平快,培训周期较短,农民在一个月的培训期间难以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在时间安排上缺乏合理计划,往往安排在农时季节,或者是未考虑实际外出打工的时间规律,未能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培训内容大多是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受训者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三)政府组织协调不力,培训资源配置、整合不佳

目前,靖西县的教育、农业、劳动、科技、扶贫、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都有自己的培训机构或经费,都在开展相关的培训,但几乎都是各搞各的,各建各的系统,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由此导致管理的无序性、培训的盲目性、时间安排的短期性,内容雷同或培训空白点较多,现有的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此外,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出现了培训设施、培训机构和培训队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但浪费了大量的培训资源,培训质量也难以提高,许多培训流于形式。

(四)重视培训数量任务,忽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虽然培训机构每年都能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指标和转移就业任务,但是就培训的效果来看,仍然存在诸多不如人意之处,存在培训流于形式的现象。由于培训工作的评估验收主要以转移就业数量作为衡量标准,缺乏对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的评价,缺乏农民的评价,使得培训机构更多地考虑转移就业的数量任务,而忽略了培训质量和效果。而对如何满足农民的培训需求,如何更好地让受训者真正掌握技能,如何提高转移就业的层面和稳定性等关键问题欠考虑。

四、加强靖西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机制

一是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就业引导培训。二是做好农民劳动力现状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三是确立农民的主体角色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四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惠农政策,让广大农民真正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农民在政策框架下的权利。五是建立信息制度,及时把劳动力市场需求情况、技能要求等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使农民掌握就业市场信息,主动地对自身素质与技能的提高作出计划和安排。六是加大力度消除培训障碍,增加培训有效需求,把农民潜在的学习愿望变为现实的培训需求,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不断丰富培训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丰富培训内容应从以下方面人手:以技能培训为基础。辅之以引导性培训;提供多种专业内容的培训;坚持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对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采取合理分类,区别对待,分别培训。二是加强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方面的培训。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远程教育方式或者印发相关的宣传小册子的方式开展。三是组织一些骨干农民走出去学习技术、开拓思路、启发创业,建立起农民培训互动机制。四是要适应农民工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弹性学制和学习方式,如实行夜校、周末学校的半工半读形式。

(三)创新培训模式,引入培训项目的竞争机制

首先,引入承担培训项目的竞争机制,向社会公布年度培训任务指标信息,让更多有条件的教育培训单位参与项目竞争。其次,扩大农民对培训的选择范围,向广大农民公布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培训工种、收费标准、就业去向、工资待遇等信息,让农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主地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就业企业。最后,完善培训代金券制度,充分利用发放培训券形式推行农民选择培训机构、培训机构选择农民的“双向选择”运作方式,并积极探索培训券跨部门或异地使用的方法。

(四)整合资源,强化政府职能,建立培训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合力

建立一个统一、综合、有权威的专门机构,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其主要职责是掌握各地农村劳动力的情况,制订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计划,同时协调、指导负责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的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建立培训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政府层面上对联动发展和相关问题进行宏观掌控和具体决策,形成全县公共就业协调服务体系,整合管理培训资源,形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合力。

(五)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保障体系。构建服务平台

一是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除在县级财政设立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专项资金之外,还要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领域,最终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企业资助、社会捐赠和个人负担相结合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二是实行培训、技能鉴定和劳务输出一条龙服务。扶贫部门和培训机构应积极与当地劳动部门沟通与联系,建立合作关系,为贫困村劳动力提供培训、技能鉴定和劳务输出一条龙服务。

三是强化政府的维权职责,应制定各种政策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加强对本地城镇各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监督检查,加强对转移劳动力进行跟踪服务,提供政策和法律方面的咨询和援助。

四是加快推进劳动力中介服务网络建设,引导培训机构与企业、劳动力市场、各类劳动力中介加强联系与沟通,更多地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委托式培训,提高转移就业率。

(六)加强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为当地城镇化和工业化服务。拓宽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渠道

在继续加大对外输出实现劳动力转移的同时,逐步增强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农村预备劳动力的培训,以支撑今后靖西县的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形成加快当地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良性循环,积极稳妥地拓宽专业结构,特别是结合靖西县“十一五”规划中相关产业的专业,确定培训方向和内容。

(七)加强对转移后农民的培训。实现转移前培训和转移后培训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提高转移就业的可持续性

通过鼓励用工单位自办培训、与有关部门联办培训等方式,多方面的开展对转移后农民进行再培训。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实现转移后返回的农村的劳动力进行培训,实现转移前培训与转移后培训的沟通与衔接,逐步提高转移就业的可持续性,真正使农民受益。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