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精选(九篇)

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第1篇: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新课改已进入纵深阶段,提升教师素质是新课改成功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近年来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在学校真实教育教学场景中的教育实践,离不开学校文化。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不可缺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为了研究学校制度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选取了一所城市小学作为个案,采用观察法、访谈法、产品分析法等具体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个案小学六年来的制度文化建设的情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认为富有生命力的学校制度文化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制定完善的制度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关键在于制度的人性化、情感化实施;校长在推进制度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已进入纵深阶段。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依靠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为了应对新课改的挑战,教师必须实现持续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1]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流话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阶段、模式、途径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已形成诸多共识。然而,理论探讨虽多,对实践的指导仍有隔岸观火的味道,现有研究中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持[2],也少有对普通学校中的普通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情况和过程的探讨。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在学校真实教育教学场景中的教育实践,离不开所处的学校文化环境。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场所,学校应当具有使教师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的功能,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够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教师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学校的发展。[3]所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对学校,特别是对学校文化的研究。一般认为,广义的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观念文化和学校制度文化。其中,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它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不可缺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当前,对学校制度文化的研究并不多,对制度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几乎还没有。因此,从研究学校制度文化入手,深入探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首先确立个案,并于2009年8月底进入个案学校现场,收集资料,最后分析整理资料,成文。收集资料采用了观察法、谈话法、产品分析法等方法。

三、研究结果

1.个案小学的基本情况。个案小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该校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享有“名校名师育名人”的声誉。它创建于1903年,曾是很多名人从教的地方,又是很多名人求学的母校。1978年被列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20所重点中小学之一;1980年成为湖南省开展整体教学改革实验的8所中小学之一;1991年、1993年、2000年、2003年分别被评为全国小学语文教改实验先进单位和小学数学教改实验先进单位;2000年,学校少先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2003年以来,学校快速发展,师生数都几乎翻了一番。学校现有教学班19个,学生1100多人。在职教师55人,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的青年教师有38人,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69.1%,中年教师(35周岁以上50岁周岁以下,含50周岁)14人,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25.5%,老年教师(50周岁以上)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4%。很明显,该校教师近95%是中青年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1岁,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2.个案小学的制度文化分析。

(1)学校制度文化的内涵。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中的传统、仪式、规章、制度,以及它们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心理态势等文化因素。前者是表层的显见部分,后者是其深层的隐含部分。一般来说,学校制度文化的显见部分又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学校传统,主要是指带强制性或学校着意倡导的传统,如校训、校歌、校徽、某些优良作风、某些教学或文体活动项目的专长等等;另一类则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校的管理制度、师德要求、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各种奖惩制度、学校及各层级制订的各种带强制性的措施等等。学校制度文化的隐含部分主要是其显见部分所体现的价值观。它包括制订者和倡导者的价值观念,也包括执行者认同程度所反映出的价值观念。从另一角度看,它主要是学校各种群体文化,即学校行政人员(包括领导者)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在学校传统与规章制度上的体现。[4]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能否对制度文化加以改造乃至重建,使之真正成为实现学校价值目标的内在保障机制,决定着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向度和效度。[5]

(2)个案学校显见的制度文化分析。个案学校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井井有条。以教师培养制度为例。2003年,个案学校针对青年教师日益增多,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所占比例偏低的现状,制定了长远的教师分层培养制度:“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

“青蓝工程”是针对青年教师制定的一种师带徒的制度,师徒结对,周期为五年。这期间,徒弟每学期要听师傅10节课,师傅每学期要跟踪听课20节课并予以指导;对工作时间未满三年(含三年)的年轻教师开展每学期2次的磨课活动,进行手把手的指导;青年教师每月都有月汇报课,每学期要进行一次教学比武;每月不定期抽查粉笔字、定期检查粉笔字;定期进行基本功比赛(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课件制作、即兴演讲);每月两次读书沙龙活动,每学期的读书笔记不少于1万字、教育教学反思日记不少于3篇。年青教师均备有个人成长手册,把自己成长的每一步都记载在册。五年期满,通过严格考核,符合要求便可出师,行满师礼。假如没有达到要求,还要继续学习,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名师工程”是针对中年教师制定的,目的是使教师进一步成长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这个阶段,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突出的教育教学、管理班级的能力,而且具有深厚的教育素养、突出的科研能力(能主持或参与一个以上的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这个阶段,对教师们的培养采取的是一种自主的、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力求让每个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为了更好地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个案学校积极为教师们创造外出学习和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参加课题研究的机会。以2009年上学期为例,在学校的工作记事中,有长达30条的教师外出比赛和考察、学习、观摩的记录,包括市区的教研活动、培训、教学交流活动、比赛、课题研讨活动、“请进来”讲座等。2009年,个案学校还启动了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对攻读在职以及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师实行奖励。可见,个案学校显见部分的制度文化具有形式上规范、内容上具体的特点。

(3)个案学校制度文化隐含部分体现出的价值观分析。学校制度文化不是学校制度的集合。从某种角度看,学校制度文化是由各种规章、条令、程序组成的条文及其执行系统构成。但与制度体系相比,制度文化更注重的是制度本身所蕴藏的价值观念,体现的是学校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6]

个案学校制度文化隐含部分体现出哪些价值观呢?

首先,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所有制度的制定,并不是为了束缚教师,而是为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

其次,是合作的观念。个案学校一直秉承“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的校训,所有的工作都由领导和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完成。“青蓝工程”就是一个合作的好例子。还有,学校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由教师们出谋划策,集体商议通过的。教师参与决策,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认同感、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学校集体的凝聚力。个案学校实行团队管理模式,特别是“名师工程”的培养对象,都要负责学校某个制度板块的管理。学校成员都有非常强的团队意识,在工作中平等互助、开放合作,经常沟通交流,教师面临问题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是以校为本的观念。学校所有规章制度的执行,都是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校师生的发展。有位教师如是说:“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工作是一种幸福”。这句话,道出了个案学校教师的认同与自豪感,体现了优秀的学校制度文化的魅力。

3.个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状况。通过六年多坚持不懈的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的努力,个案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制度,师傅对徒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徒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提高得很快。还是以2009年上学期为例,被派去参加教学竞赛的年青教师,均取得了好成绩。个案学校为给学校中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展示平台,还举行了“中青年教师开课”活动。本次活动共有18名中青年教师上课,活动中,他们表现出了高超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认真与执着、对学科教学深刻的领悟与思考以及“踏实、扎实、朴实、平实、坚实”的教学风格。

(2)专业情意、专业发展意识的提升。专业情意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7]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基本态度。它强调的是教师的心理意愿,是教师获得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动力和前提,并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高低表现出来。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是指教师本人基于自身专业素质的现状,根据本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形成的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目标、规划和思路等自觉的、明确的认识。只有富有专业情意和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会产生内在的专业发展动力,才会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自觉地持续增强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自我更新取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专业情意与态度是个人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个案学校的教师,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特别是教师们的读书活动,不断学习与反思,提高了教育素养,也使他们学思结合,使专业情意、专业发展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机不断增强。有位教师说:“作为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3)专业自主性的增强。在我国,过去高度集权的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的权力。个案学校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也在不断增强。比如语文教学方面,除了完成课本上的内容之外,还开展了作文比赛、朗读评估活动,小诗人评选活动,以及课外阅读和新诗教的课题研究,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开展百舸诗社活动、诗词鉴赏活动,推荐好书、古诗背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不再是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要求的机械执行者,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自主意识越来越强。

四、讨论

1.建设富有生命力的制度文化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文化规定着教师工作、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进而规定着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富有生命力的制度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它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制定完善的制度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关键在于制度如何实施。制度实施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情感管理。情感管理的实质在于以情感为中介,协调学校的各种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使学校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情感管理要求人与人之间及时地沟通。学校要有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行政领导要更多地与教师沟通,去了解教师的情况、需要和动机,信任和尊重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信任和尊重是人的一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会导致教师的自我信任,而阻碍这种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进而阻碍教师的发展。

3.校长在推动制度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一把手,在推动制度文化建设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上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校长不仅是学校行政领导、管理者,而且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专业发展的模范。作为出色的管理者,校长要有清晰明确的学校长远发展愿景,在这个愿景之下,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制度文化氛围,既要在学校内部营造人人求发展的竞争氛围,又要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让所有教师进步。校长的行政权力加上榜样作用,是教师发展的保障和模本。校长在推动学校制度文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从个案学校得到的最大启示。

然而,对于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名师工程”的有效实施,本研究涉及较少,这也是个案学校做得还不够、正在积极努力探索的地方,相信随着学校制度文化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此问题会得到更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7):71-74.

[2]牛瑞雪.不同层级教师专业发展道路的个案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10):85-88.

[3]丁笑梅.学校重构与教师教育改革必须同步——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经验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5):32-36

[4]秋实.第六讲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j].教育导刊,1991,(10):41-43.

第2篇: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引言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展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广。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实施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关键词。新课改下怎样才能有效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在把英语作为主要外语进行教学的大国,十分有必要研究这些问题。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没有崇高的专业理想,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相当一部分高中英语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甚至对英语教学产生了倦怠感和厌恶感。上课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他们观念保守,不了解新的英语课程对英语教学的新要求,不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只注重词汇和语法的传授,忽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

1.2专业知识欠缺,知识结构单一

许多的英语教师缺乏对目标语国的人文知识和风俗习惯的全面了解,不能在语言交际中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和组织活动。对于广大的高中英语教师而言,教学任务繁重。他们平时忙于备课、上课、早晚自习辅导、批改作业等,根本没有意识通过阅读英语书刊,收听英语节目来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对于教改的最新动态、英语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他们既不关心,也很少知道。许多的高中英语教师长期接触高中英语教材,忽视了对自己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实践训练,经常是工作了一年,重复了十几年,不知不觉中自己都变成了“高中生”。

1.3缺乏专业自主能力,急待强化专业训练

许多高中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自主意识。他们本应该是新课改的实践者、创新者,现在却成了游离于研究之外的旁观者,成了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的简单照搬者,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指令机械执行者。教师拥有多大程度上的专业自力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缺乏专业自主的能力。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他们无暇顾及教学经验的总结与理论提升,没有精力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研究。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技术,很多高中英语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教师的专业训练急待加强。

2. 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2.1系统开发英语教育专业特色课程,实现专业建设特色化方向

英语学科与教育学科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两大学科基础,两者的交叉融合是英语教育专业的根本所在。为此,可以以系统开发英语教师职前教育特色课程为突破口,实现“英语+教育”的双专业协同发展,实现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特色化方向。英语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开发首先必须立足于英语学科的专业优势,将相关的教育学科的内容融入到英语的课程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增强英语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到教育学科的内容。

2.2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核心思想是以评促发展,其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式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处理都着眼于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与提高。作为一种适应时展的新的评价理念,发展型教师评价是一种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着眼于教师的未来,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激发了教师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2.3提倡校本研究,让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这样教师能够适时地把研究结果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的反馈过程中发现研究的不足。这种研究与检验过程的统一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所运用的教育理念的不足,并不断把所信奉的理论运用到研究过程中去,在这种不断的交织与碰撞中来发现所运用理论的不足,而且把内隐理论放到教育的大背景中去审视、考察,去进行理性地分析,从而把自己的内隐理论抽象出来,表述出来,实现内隐理论的外显化。同时,校本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开展研究,以“教师研究者”的身份参加教育教研活动,这个角色定位迫使教师不断反思其研究的问题,不断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这样教师就把自己的内隐理论、研究前提假设置于比较反思的的平台上,通过分析二者的实践意义,从而改变其内隐理论。这个过程相当于同化、顺应的过程。如果内隐理论能促进研究,就把新的教育理论融入到其理论结构中去。如果不能促进研究,就重新构造一种新的内隐理论结构,以便能包容教师接受的新的教育理论。

第3篇: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人文建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出路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17-02

引言: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学习者共同体,一大批合格的英语教师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按照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合格的英语教师既需要在入职前接受系统的英语教育专业训练,也需要在入职后保持持续的专业发展动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始终是一个终身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职前培养只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始阶段,职后漫长的、不断升华的专业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提升作用更为重要。正因为如此,以需求分析为基础,以教师发展为主题,以专业发展为中心的全国研讨会已经召开多届。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和教学工作量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的教师,有必要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和反思,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重构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文化,保持一支高效能的、有人文情怀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一、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1.从国际视野看。所谓的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教师个人的职业目标,也是所在大学保证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由专业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组成。教师专业发展阶段通常归为三大类:时期论(phasetheory)、阶段论(stagetheory)、周期论(cycletheory)。较有影响的周期论从个人环境和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视觉审视教师专业发展,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循环性。入职后1~3年是摸索期,3~5年是稳定期,5年后是发展期。螺旋上升后,又进入摸索―稳定―发展的循环系统中。在知识爆炸的当代,在技术更新的当下,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教师一直有专业发展的诉求。虽然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既有个人环境因素也有组织环境因素,但反思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发展更多地强调教师内在、自觉、自发、自主的自我进步与提高,这是国际上公认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旋律。

2.从国内情况看。进入新世纪,为了顺应全球人本教育发展的思潮,也为了教育的国家战略和核心竞争力,早在2005年我国就召开了国内第一届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大会,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外语教师的群体形象,彰显了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内心世界和成长中的情感、人文精神、自我实现以及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国内教师发展的实证研究发现:教师内因是促成教师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发展初期(入职前五年)一般经历生存、巩固、提高三个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学科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一名优秀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观里,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知识结构中至少包括六个方面:(1)先进的教育理念;(2)科学研究的方法;(3)对语言和语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4)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认识;(5)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能力:(6)语言技能教学能力。从全国共时和历时的情况看,在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地区发展差异与自身行为模式。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然情况。据南京大学蒋玉梅2012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上千所大学中,英语教师性别:女教师占70%以上;年龄结构: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85%;教龄:五年以下的占22%,15年以下的占80%。可见,大学英语教师呈现出“女性多”和“年轻教师多”的特点。“讲师多、两头少”的格局仍然没有有效改变。在职业素养和职业投入上,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教改的了解和实践情况较好,但只有29.4%的教师经常阅读国内外外语教学与研究类书刊,教师对外语教学相关理论的了解有待提高,职业投入有待改进。只有40%的教师有明晰的或大致的5至10年职业规划。教师虽然对教学工作量大、科研难度大、职业收入偏低、职称晋升难有怨气和不满,但仍保持着较高的职业忠诚度。总体来看,科研已构成了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压力。

2.存在的主要问题。(1)大学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愿望与实际教学工作需要矛盾突出,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载体和支持体系。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面临教学任务重、学校压力大、无出国进修机会、没有时间或不太会做科研等具体困难;另一方面,艰难、申报社科项目艰难,评聘职称艰难。即使有职后学习、交流,也很难满足有地区差异和个性需求差异的庞大群体。(2)外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不够强,实践性知识欠缺。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客观原因,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青年女性教师,生活压力大,无暇重点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许多年长一点的教师精力体力大不如前,进取心懈怠,加之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是其短板。专业发展意识滞后、效能低下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3)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情感纠结。在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外语教师,需要终生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增加学养,传播国外先进文化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其职业操守的具体体现,理应热爱自己钟情的讲坛。但是随着新时期智能化信息产品的普遍使用和“自媒体”(MyMedia)时代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触屏信息”等超文本(hypertext)的袭扰,学生越来越难教几乎是共识。加之世界范围内,学生都不太爱学外语(包括英美等国家的非英语语种)。来自学生的不利因素的影响考验着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艺术和职业忠诚度。

三、影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教师发展环境是由一系列符号构成的意义场,教师就是在这些意义世界中生活、冲突或发展。教师教学工作中,相当多的时间耗散在由语言和符号构成的校园中,受教师职责、组织方式和种种制度的规约,形成了教师话语和群体意识或集体无意识。

1.大学英语教师处于专业发展彷徨期,甚至面临“职业倦怠”。教师结构的五个不平衡(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教师素养)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学科归属感、科研成果难被认同、极其有限的职称提升空间,教学任务学术含量低、授课重复率高、低层次低水平运作;没有了职业发展的动力、热情、方向、途径和努力,难免产生职业倦怠。

2.大学英语教师心理迷茫,职业前景茫然。教师性别、学养、教龄及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等有差异,大学教师如果不注意专业发展,不观照学生的认知、思维、记忆、体验、交流等学情因素,一味延续以往刻板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学法单一,其后果只能是学生漠视课堂、师生关系难处,教师心理迷茫无助,情感和情绪易受伤害。

3.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瓶颈附体。主因在于群体缺乏与高等教育水平相匹配的学术能力,虽然也可能对新形势下大学外语教学新特点、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进行必要的探索和实践,但很少形成研究材料、论文或课题报告,客观上造成了教学强、科研弱。原因既在个人,也在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四、重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思考

1.唤醒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意识,重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态。以人文建构主义的“中介作用理论”为指导,采用“过程式”教师干预模式,发挥最大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动能和效能。大学英语教师和当代大学生一样,同样需要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满足自我知识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加强科学人文素养,学习和借鉴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中国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理论,打开教学和科研广阔的施展空间;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或手段,提高教学技能和效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合理需求、全面发展、人文关怀为指向,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行动研究,消弭职业倦怠,增强职业信念。教师专业化是当今国际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行动研究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反思为主线,以职业发展为范畴,以解决问题、教师自主为重点,教师既是行动者,也是研究者,更是研究的受益者。作为有责任、有使命感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自觉研究中国语境下外语学习的宏观和微观方方面面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理论、语言理论、学习理论及评价理论等等,研读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整合课程资源,更新教学内容,参编校本教材,探究本土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评价体系,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如研究在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与学位脱钩后,如何使学生继续保持英语学习的动能和热情,防止大学英语课堂危机的发生;研究在智能化时代,如何开发英语自学数字化平台,消解读写危机,彰显英语听说读写译,克服母语文化失语症。探索如何运用本世纪最流行的“概念型”教学法(Concept-basedInstructionorConcept-basedApproach)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以科学概念为中心,克服传统外语教学的部分顽疾,有效性如何,可行性多大等等问题。

3.创新教师群体文化,建立基于职业或校本的“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教研科研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在触屏信息时代,“虚拟共同体”上互动,弥补了现实互动的局限性。QQ群、电子邮件、博客、网络资源平台、数字大学城等新的媒体和方式为教师―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等互动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更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在“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中深刻地改变目前较为单一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加大职业投入,非线性顺序设计,建立网络教学模块,支持个别化学习(individualizedlearning)与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learning)。另一方面,创建QQ群,提供自主、开放的学习、交流、协作与反思平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出众、好学互助的外语教师团队,促进教师的身份建构和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

4.建立多元学术导向的教师评价制度。现行的大学教师的评价导向从上世纪的“教学为主”演变到目前的“科研为主”,这种导向对学科边缘化和教学工作量偏大的大学英语教师显然有失公允。教师评价制度应区分学校类型是教学型还是研究型,观照学术和教学工作的多样性,采用对以教学为主和科研为主的教师既显示公平又强调差异的评价标准,构建合理的教师绩效考核标准,同时,多做教师的需求调查,多做教师参与性、反思性、研讨性、交流互动型培训,真正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个人目标,也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在人文建构的视域下,从我国现有的教师教育的个人需求、社会环境与发展资源的条件出发,对大学英语教师作为活生生的全面发展的“人”,从外语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如何更加有效地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我国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由于地区差异和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不尽相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进一步作本地化研讨。时代呼唤努力建设一支职称、学历、性别、学缘等结构合理、教学艺术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夏纪梅.外语教育的学科属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J].当代外语研究,2012,(11).

[2]蒋玉梅.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外语,2012,(4).

[3]徐锦芬.论外语教师教育的创新研究[J].外语教学,2013,(1).

[4]周燕.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

[5]程晓堂.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3).

第4篇: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研究采用观察、访谈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成熟型、发展型和新手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特殊性,使他们在个人专业发展需求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成熟型幼儿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丰富,能够灵活自如地开展教学工作;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已需补足;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明显陈旧,急需尽快更新。发展型幼儿教师的各类知识基本可以满足个人专业发展需要,但都需要更新和补足。新手型幼儿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奇缺,急需尽快补足;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仍须不断积累;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我们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同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在充分发挥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知识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与专业水平的提高。

一、问题提出

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幼儿教师走向自我更新的基础与前提。知识结构“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知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并逐步形成的独具个人特色的知识系统,它对个体知识水平的发挥和知识能力的展现起着制约作用。不论是新手教师还是专家教师,其知识结构常常在一定的时间内呈现出相对稳定的不同结构特征,也常常因为专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出现知识结构的“瓶颈”现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日益明显的阻碍。教师如果意识不到个人知识结构的缺失,常常会盲目乐观,随意学习,低效率地获取知识。那么,当前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认识究竟如何呢?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又呈现怎样的基本特征呢?本研究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采用观察和访谈法,对某一省级示范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参与式观察,小、中、大班各一周,跟随该班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并对该园不同发展阶段的2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分层随机访谈。之后又对来自两所省示范和两所市示范幼儿园的48名幼儿教师进行了结构化的访谈。其中,观察主要以现场笔录的方式记录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师幼互动行为;结构化访谈时,则首先使用录音笔录下原始的访谈内容,然后转录为司视的文本内容。

第二阶段是根据叶澜等学者关于知识结构的分类方式,在两所不同性质和级别的幼儿园中分别选择3位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幼儿教师(成熟型、发展型和新手型教师各一名,共6名),让她们从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五个方面钩画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并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这6位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特征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成熟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成熟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他们处于“自我完善”的发展阶段,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且具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性知识,在教材理解、内容确定、方法选择等方面均拥有了个人较为成熟的见解。他们能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能够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选择和决策,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也较为强劲。成熟型教师还善于设置合宜的教学环境,能够较为娴熟地把握幼儿个体以及整个班级系统的内部运行节律,及时采取比较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延续。在教育价值的选择上,成熟型教师一般不会非此即彼地简单取舍,而更趋向于多元与包容。

对于成熟型教师知识结构的访谈也证明了这一点。成熟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出如下比较一致的结构特征:个人实践知识在整个知识组成中占有最高的比例,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居中,而普通文化知识的比例最低。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个人实践知识丰富,能够灵活自如地开展教学工作;2 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已需要及时补足;3 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明显陈旧,急需尽快更新。

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个体所拥有的、为其所真正信奉的、在实践中实际运用的知识”,是教师在其实践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基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理论,是实践智慧的结晶。“当‘所倡导的理论’符合教师原有的个人知识或教师运用原有个人知识经过判断、推理能够认同‘所倡导的理论’时,他就会把这种理论转化成自己的个人知识,使之成为个人知识的有效组成部分。而当‘所倡导的理论’与教师原有的个人知识不相符合甚至相悖时,教师就会暂时把它搁浅起来,等待将来实践的检验和确认或借原来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并得出结论。”这是教师获取真正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所在。成熟型教师1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多年的直接带班经验,造就了其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学中形成了富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拥有独特而稳定的行为表现,并成为发展型特别是新手型教师效仿的对象,由此也奠定了成熟型教师在幼儿园发展中的“中坚”地位。但同时,绝大多数的成熟型老师均承认,自结束正规的学校生活之后,再也没有接受过全脱产的集体学习。短期的培训尽管也不少,但大多只是观念的冲击和零散的知识获取,与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新手教师相比,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在退化,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更是明显不能满足当代孩子的求知需求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须尽快予以补充和更新。

(二)发展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发展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为3~10年的教师。从教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来看,处于发展阶段的教师开始进入由关注生存向关注教学情境过渡的调整时期。该阶段的教师已经比较熟悉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对教学中出现的与以往教学情境相类似的情况,能直觉地观察、判断,并做出反应。发展型教师对于幼儿园常规性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开始拥有个人粗浅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较为灵活地处理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各种事件和问题。他们逐渐摆脱了“生存焦虑”,开始有精力关注和了解孩子们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会寻找新的教育教学技巧来尽量满足不同孩子的特殊需求。与成熟型教师相比,发展型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与新环境下的迁移能力还明显不足,教学设计主要限于对教材的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可以说他们正处于由关注“我能行吗”到开始关注“我怎样才能行”“我如何才能更好”的专业成长转折期。

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动态建构过程。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横跨知识、态度与技能三个领域,是由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心理要素综合而成的习得性能;其次,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揣摩,并具有顿悟性和直觉性的特征;第三,它具有“转知成智”的特点。发展型教师面临着继续获取实践性知识和继续建构专业实践理论的问题。与新手教师相比,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但与成熟型和专家型教师相比,他们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访谈表明,发展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各类知识基本可以满足个人的专业发展需要;各类知识在个人知识结构中处于均等的地位;各类知识均需要更新和补足。 转贴于

可见,在发展型教师的知识地图中,个人实践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所占的分量相对比较均衡,同时,实践性知识呈现出“走强”的态势,而基础文化知识则呈现出“走弱”的态势。这样的知识结构特点决定了发展型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与补足各类知识。发展型教师在幼儿园教师梯队中处于“中层”的位置,既有继续发展的专业基础,又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他们特有的知识结构特征也反映出该阶段的教师正处于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是一个容易因迷茫而迷失专业发展方向的特殊时期。长期处于此种“高原期”,会使教师日渐失去专业发展的热情与动力。由此,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育教学经验,借助有效的学习策略,全面提高各类知识的获取量,在改变个人学习态度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专业品质的全面提升,对发展型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和关键。

(三)新手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新手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他们处于伯顿所说的“生存适应”阶段。新手型教师往往带着满腔热情、理想与兴奋的心情,进入到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但现实与理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常常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对比与震撼。这种不可避免的现实冲击很容易引起新手型教师较为强烈的焦虑情绪和专业发展忧患意识,由此引发他们对专业活动中“生存技能”的特别关注。新手型教师是幼儿教师队伍中不可忽视的、积极向上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加入给幼儿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与其他发展阶段的教师相比,新手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更为多样的困难,挫折经验也明显多于其他阶段的教师。该阶段“是决定一位教师日后专业发展方向与品质的关键期。尤其是新任教师的第一年,其在专业上的教与学的经验,以及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发展的样貌,会强而有力地反映在教师生涯态度及专业行为上。”

对多位新手型教师的结构化访谈,及对两位新手型教师知识结构的分析表明,实践性知识位于新手型教师“知识金字塔”的最顶点,数量最少,依次按照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逐步递增,普通文化知识位于“金字塔”底部,数量最多,比例最高。我们对新手型教师的随机性访谈结果也显示,90%以上新手型教师对个人知识结构的描述呈现出与以上两位新手型教师十分相似的特征,100%的新手型教师把实践性知识的缺乏作为自己“最大的敌人”。也就是说,新手型教师对个人实践性知识严重缺乏的认知是一致的,她们渴望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尽快补足个人的实践性知识,提高实践性知识在个人知识结构中的比例。具体来说,新手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如下特征:1 个人实践知识奇缺,急需尽快补足;2 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仍须不断积累;3 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

新手型教师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他们比发展型和成熟型教师具有更新的专业知识基础,但他们的知识大多是来源于书本的理论性知识,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实践性知识明显缺乏。实践性知识虽然是“依存于有限情境中的、作为案例知识积累并传承的、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以隐性知识的形态发挥作用的、拥有个性性格的‘个体性’知识”,但它们却是教师个体拥有的、为其所真正信奉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运用的知识。国内外关于新手一专家型教师的比较研究也证明,两者“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的差异不大,在某种程度上,新手型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甚至优于专家型教师”,他们最大的差异在于拥有实践性知识的数量,显然后者的实践性知识远比前者丰富。

实践性知识的缺乏常使新手型教师倍受“理论派不上用场”“理论是一套,现实是一套”的困扰,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极易产生较多的无效行为、低效行为和无关行为。新手型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往往处于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实例支撑的理解水平,自然容易造成其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的低下,使他们不能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灵活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掌握最低要求的专业技能由此应是新手型教师专业发展努力的方向。

总之,由于所处专业发展阶段不同、个人知识结构特点不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每个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有的放矢地开展专业学习,即能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同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通过充分发挥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知识优势,加快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参考文献:

[1][3]岳亚平.幼儿园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特征分析.幼儿教育(教科版),2010,(3)

[2]王翠红.浅议当代教师知识结构.当代教育论丛,2007,(5)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7

[5][6]刘丽.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5,(7—8)

[7]鲍嵘.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8]陈美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196

第5篇: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师 专业素质 专业发展 途径

随着母语教育全球化时期的到来,语文教师越来越成普遍关注的焦点。语文教师自身的提升将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满足不同学生成长中的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更好地办好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本文从教育反思、及时“充电”与“实战演练”三方面的内因,以及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两方面的外因来研究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发动内因

所谓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系统的文化知识和语文学科本体性知识、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以及语文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方面的素质。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即语文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持续过程。

1.教育反思

首先,不断地反思自身是否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立言”[1],而且要教其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独立思考、质疑和评论的现代公民。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指向对学生终极关怀的培养,而不再是指向急功近利的、目光狭隘的应试教育。

其次,不断反思自身是否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当前语文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语文教师的理论修养问题。语文教师理论修养的缺乏直接制约着语文教育的发展。[2]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是否建立起系统的语文课程观,即反思自己是否学会了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现代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它们融会贯通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再次,不断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判断一个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是否得到提升主要是看其语文学科本体知识和能力方面,以及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有机的共同发展。语文教师在高师院校中文系学过的知识与掌握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遗忘,或落后过时,有的甚至成为其专业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的障碍。因此语文教师应反思自己在语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弥补甚至改正。反之,如果一味地满足自身的专业现状,并停滞不前,那是绝对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具有专业素质的语文教师的。只有在不断反思学习中,及时汲取语文学科深层的养料,语文教师才能形成更为有利于自己教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最后,反思自身是否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之余,做到加强“外联”。譬如,以班级或兴趣小组为单位展开对当地的地方文化与民俗的涉猎研究,语文教师跟当下的作家、诗人及书法家进行对话,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法的研究。

2.及时“充电”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和发展,唯有语文教师做到及时“充电”,完善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才能拥有强大的知识背景和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及时补充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哲学、美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等多方位的知识,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拥有深邃的知识储备。

3.“实战演练”

实践出真知,因此语文教师还要经过严格的“实战演练”。教师本着“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理念,从学生真正的需要出发,在原生态的课堂中,将教学反思后所获得的经验、及时充电后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一起深入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与学生展开友好平等的对话,既不迷信权威,又不盲目依赖已有的经验,而是敞开心扉,以好奇和渴望的眼光发现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智慧之花,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这样才能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指导者和促进者。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教师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本质之后,才能真正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

发动内因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正是在“反思—更新—巩固—再反思—再更新—再巩固”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理论修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才更趋于成熟,语文教师才得以从一个层次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二、借助外因

1.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

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3]因此,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停留在“单打独斗”的状态,并不利于语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其目的就在于扩大语文教师的活动范围,开拓认识视野,营造一种促进其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良好的外部氛围。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由语文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构成的语文学习团体,他们之间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通过不断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启发带动,语文教师会做到取长补短、知识共享,不仅在学习知识方面受益匪浅,而且在激发创新灵感方面成绩卓著。语文教师在这种互惠性和互动性的学习共同体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且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要真正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我们就必须确保其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在提升其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处于一种瓶颈状态时,一种新型的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可以给予其必要的促进。它摈弃了传统评价的弊端,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其核心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将可以从教师专业结构的几个组成部分(包括激发专业热情、坚定专业信念、完善专业知识和能力、明确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塑造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来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可见发展性教师评价对促进语文教师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三、结语

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高水平的教师。由于语文教师担负着造就自由、自立、自主的现代公民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因此关注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发动内因和借助外因二者将不失为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们仍需继续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有实践意义的可行途径。

第6篇: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素质教育要求之间的差距日益显现,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势在必行。伴随着大生产、大经济和大科学的发展而出现的“大教育观”适应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取向。

一、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高的期待

在国际上,从教师开始成为一种专门职业算起,教师职业从经验化到专业化已经走过了300多年的历史。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说明:“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保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1989年至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研究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在我国,肯定教师是专业人员则是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人们研究的主题和重心也从“教育是不是一个专业”转向“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的标准,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无法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师专业化仍有不少差距。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素质教育要求之间的差距日益显现,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势在必行。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川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有意识的、持续的和系统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我国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改革要想取得实质性突破,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先行。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不断体验新的教育理念并增长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大教育观视野下的审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取向

伴随着大生产、大经济和大科学的发展,当今社会的教育观念与教育体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适应社会需要的“大教育观”应运而生并日益凸显。

与传统的教育观相比,大教育观具有以下特征:1.全面性。在学习的内容上不再局限于一定的教材,所接触到的知识体系将更加全面,内容也将更加丰富,教育所涉及的范畴也将更加广泛。2.长期性。学习不再有一定的时间和阶段限制,主要表现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两方面。3.直接性。随着社会知识信息的日益丰富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学习者个体某种需要的学习活动将会越来越少地受到过去特定学习环境的限制。4.创新性。大教育观指导下的教育活动,以不断变革、创新为己任,与时展同步,不断拓展教育内涵,延伸教育功能,是适应时代、把握时代的变革创新的教育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吉研究员则更形象地把大教育概括为“走出灌注、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和走出年龄”。大教育观适应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取向。

(一)从教育时间上看,大教育观倡导终身学

习,即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这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是一种持续教师职业终身的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常态,对教师来说,尤其如此。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努力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成为一种终身发展。

(二)从教育方式上看,大教育观倡导采取一切途径和方法进行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意。教师专业发展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接受培训与自学,集中培训与闲暇培训,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等。同时,教师专业发展应该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有发展潜力的,应该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发展的空间,都有提高的可能。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成为一种多元发展。

(三)从教育目的上看,大教育观认为学习与教育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成为完善人性,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的一种内在追求,成为教师个体的一种自我需要,而不仅仅是评职称、涨工资的“跳板”。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成为一种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

三、大教育观视野:终身发展和多元发展理念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基于理论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首先是教师掌握各种专业理论知识,形成理论智慧的过程。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很显然,以上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教师的专业知识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应远远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并且教师还要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就。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知识结构中最为基本的方面。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既是各学科相互渗透和课程综合化趋势向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身威信、改善师生关系、发挥教育作用的必要手段。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工作的保障。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和学习有关教师发展的理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和专业培训等使自己具有专门性的学科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相关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教师还要掌握相关的教育性理论知识,比如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等,以使教师能够深人地认识和了解教育对象,以便能够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基于实践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引导,但是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累积和提升。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高度复杂性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实践智慧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善的教育价值追求,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深度思考、敏锐的感悟与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它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川正如叶澜教授所称: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人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人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共同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作为实践的主体,应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基于反思的专业发展

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一名成功的教师,必定不只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而且是善于对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自觉进行积极反思的教师。教师通过反思把握实践情境下具体问题的本质,获得对教育的感知与顿悟,不断生成实践创意,提升实践智能,不懈地追求自身教育行为的合理性,改进教育实践。这个过程既优化了教育教学效果,又推动了教师专业认知和能力水平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其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自我反省与自我观察。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在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反思成为教师必备的一项思维品质,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困教师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教师要学会用反思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其教育教学情况地不断认识和完善,是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层次和多视角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再学习过程,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在不断地反思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使教师每天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

(四)基于科研的专业发展

教师要想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专业发展,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外,还应该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使其在教育科研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完成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二者之间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科研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和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教育科研可以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教师素质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育科研又要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科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教育科研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育科研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教育科研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科研意识是一种创新意识。创新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教育科研的生命力。教师开展科研同样需要创新,要勇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课题,探索别人没有走过的新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如果教师的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缺少了创新,这一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在科研的道路上,要敢于破除陈旧保守的思想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新思想、新理念,以求新求异的眼光,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有效改进教学行为的新举措、新方法和新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破解教育难题,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s} -

(五)基于个性的专业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反映着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和精神面貌。个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所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毕生发展过程中连续且有阶段地表现着、形成着、变化着。川教育规律是一般的,但每一个教师却是特殊的。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基于教师个性的发展,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征。基于个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是真正的“以教师为本”的发展,它强调发展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教师专业发展从根本上说是教师的个性化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发展不能用同一个模型去铸造,应该针对不同教师的个性特征,选准发展的切人点,使每个教师都能走出个性化的专业发展之路。

(六)基于合作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的不断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也在不断延伸。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始于个人努力,得益于合作学习,最终实现于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学会学习、学会教学、学会研究、学会合作的过程。教师通过合作,可以借助集体智慧解决个人难题,促进教师学习和实现实践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可能单靠个人的力量,教师集体才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沃土。由教师群体所建立的学习共同体,利用教师之间的融洽和谐的关系,在思想碰撞中学习和交流,能更有利于教师的思想解放、思维活跃、精神创新,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资源与情感的支持。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也是合作的、互惠的、相互促进的,每个人既是学习者,又是潜在的教师。从本质上说,在这种学习共同体中存在着一种共享与互惠的关系,他们之间是一种主体之间相互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关系。

第7篇: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教学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科研是高校发展的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0.引言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科研的支撑作用,教师便不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及时和深入的掌握,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以及相关学科之问的关系,往往沦为有限知识传授的输送者,难于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是源,教学是流,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1.科研带动了教学改革

现代科学的发展速度惊人,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新观点层出不穷,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更是如此: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研究对象出现了新领域、新课题,诸如“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第二,国际贸易理论出现新理论、新原则。伴随各国经济发展,利用外资理论、新保护主义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贸易非零和竞争理论、国际贸易“双赢”理论诞生。第三,国际贸易实务出现了新方式、新岗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快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上所达成以货物(或服务)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为标志的电子商务。新形势下,外贸行业内的分工趋向细化,新的岗位不断涌现,如外贸跟单员、报检员等等。

如果我们对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不加研讨,对社会需求不予荚注,对本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进行改革,所培养的学生显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国际贸易学科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又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而我校原人才培养方案无论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还是在专业课设置上都存在很大问题。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专业技能课程缺失。正是从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角度探讨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我们才大胆提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要改革。相关论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建设”于2007年公开发表。实际上,课程设置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专业教师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说,教学研究可视为科研的一部分。我校新制定的09版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就是本校国贸教研室专业教师深人研讨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通常而言,脱离科研工作的教师,往往没有机会或热情对本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难以实现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其教学内容必然容易枯燥、过时。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领域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的动态。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则需借助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与时俱进。

2.科研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阶段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指导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检验四年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认真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所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收集文献,调查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带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举措。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实践丁二作的锻炼。在05级国贸专业论文设计中,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我的科研课题。如虢威同学毕业论文课题“湖北粮食物流产业外资进人现状分析”正是我所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粮食物流安全问题探讨”中的部分内容。梁华迪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同样是我参与的省级项目——“中国农产品国际营销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在没有参与论文课题申报前,多数学生对论文的架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对收集的资料也不假思索地填充在论文中。论文没有太强的逻辑性,中心也不突出。通过反复指导并阐述自己在科研论文所表达的观点以及课题研究所要实现的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归纳提炼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经过多次比较国内外相关论文,激发他们独立研究并找到与课题有关论据,使他们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巾得到切实锻炼。这种启发式的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并严谨负责地把守论文质量关避免了学生盲目抄袭或草率应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精神、治学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3.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本专业的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而言,需具有宽广的知识,能够将专业课教学中涉及到的多个领域的知识如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WTO规则等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则必须在科研工作中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不断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料,了解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这样才能将专业最新的前沿带进课堂。大学专业教学内容虽有基础性的一面,但其流动性,变异性最强。确保教师和学生一起站到最前沿,其保证就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传播者,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依据,它包含教学的内容并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外贸函电》是我校双语教学的示范课程,身为主讲教师,在对该课程近40本国内外教材深入学习同时,不断总结并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大胆摒弃国内诸多《外贸函电》教材中已完全过时教学内容,例如,电传的格式及运用根据学科发展,把电子商务运用及电子邮件的运用充实到教学中,并主编了《商务英语函电教程》。在完成这本教材的同时,视野开阔了,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独立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科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底蕴的重要途径。

第8篇: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科研 促进 专业 教学

0.引言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科研的支撑作用,教师便不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及时和深入的掌握,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以及相关学科之问的关系,往往沦为有限知识传授的输送者,难于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是源,教学是流,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1.科研带动了教学改革

现代科学的发展速度惊人,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新观点层出不穷,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更是如此: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研究对象出现了新领域、新课题,诸如“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第二,国际贸易理论出现新理论、新原则。伴随各国经济发展,利用外资理论、新保护主义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贸易非零和竞争理论、国际贸易“双赢”理论诞生。第三,国际贸易实务出现了新方式、新岗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快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上所达成以货物(或服务)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为标志的电子商务。新形势下,外贸行业内的分工趋向细化,新的岗位不断涌现,如外贸跟单员、报检员等等。

如果我们对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不加研讨,对社会需求不予荚注,对本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进行改革,所培养的学生显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国际贸易学科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又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而我校原人才培养方案无论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还是在专业课设置上都存在很大问题。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专业技能课程缺失。正是从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角度探讨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我们才大胆提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要改革。相关论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建设”于2007年公开发表。实际上,课程设置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专业教师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说,教学研究可视为科研的一部分。我校新制定的09版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就是本校国贸教研室专业教师深人研讨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通常而言,脱离科研工作的教师,往往没有机会或热情对本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难以实现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其教学内容必然容易枯燥、过时。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领域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的动态。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则需借助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与时俱进。

2.科研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阶段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指导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检验四年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认真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所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收集文献,调查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带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举措。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实践丁二作的锻炼。在05级国贸专业论文设计中,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我的科研课题。如虢威同学毕业论文课题“湖北粮食物流产业外资进人现状分析”正是我所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粮食物流安全问题探讨”中的部分内容。梁华迪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同样是我参与的省级项目——“中国农产品国际营销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在没有参与论文课题申报前,多数学生对论文的架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对收集的资料也不假思索地填充在论文中。论文没有太强的逻辑性,中心也不突出。通过反复指导并阐述自己在科研论文所表达的观点以及课题研究所要实现的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归纳提炼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经过多次比较国内外相关论文,激发他们独立研究并找到与课题有关论据,使他们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巾得到切实锻炼。这种启发式的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并严谨负责地把守论文质量关避免了学生盲目抄袭或草率应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精神、治学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3.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本专业的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而言,需具有宽广的知识,能够将专业课教学中涉及到的多个领域的知识如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WTO规则等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则必须在科研工作中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不断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料,了解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这样才能将专业最新的前沿带进课堂。大学专业教学内容虽有基础性的一面,但其流动性,变异性最强。确保教师和学生一起站到最前沿,其保证就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传播者,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依据,它包含教学的内容并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外贸函电》是我校双语教学的示范课程,身为主讲教师,在对该课程近40本国内外教材深入学习同时,不断总结并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大胆摒弃国内诸多《外贸函电》教材中已完全过时教学内容,例如,电传的格式及运用根据学科发展,把电子商务运用及电子邮件的运用充实到教学中,并主编了《商务英语函电教程》。在完成这本教材的同时,视野开阔了,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独立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科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底蕴的重要途径。

第9篇: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是知识社会,也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为适应时展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外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本文试从知识社会视角,探讨在终身学习背景下,外语教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多元途径。

身处一个多元的时代,面对正在全国如火如茶的英语教学改革风潮,面对不断更新的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理论,外语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继续教育,实现专业化发展。本文试从知识社会视角,探讨在全球化、知识化背景下,外语教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多元途径。

    一、知识社会教师面临的挑战

    (一)知识社会与终身学习

    知识社会信息丰富、科技发达、价值多元、国际互动密切,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年就提出了新世纪的学习新范式,即学求知(learning to know)、学做事(learning to do)、学相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和学做人(learning to be)。此后,各国纷纷运用各种有效途径与策略开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以提高国家竞争力。

    (二)外语教师角色的殖变

    多元化的知识社会提出了更多样的学习需求,学校教育在知识革命和终身学习的背景下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2004年开始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时行》,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英语教学由此开始了新一轮全面而深人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外语教学不但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语言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目的语社会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师的角色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语言技能的培养者和文化的传播者,同时,教师还承担着终身学习者、行动研究者、知识生产者和知识分享者的角色,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比20世纪更为多元。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外语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具备终身学习的素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强化专业能力。

    二、外语教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多元途径

    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个终身持续的动态过程,是为了自身的需求而进行的研究行为。如何使外语教师在英语水平、语言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语言教学技能等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有效实现自身的发展,是知识时代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教师本位的专业成长

    首先外语教师要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具备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重新整合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改善个人教学的认知、技巧与态度,使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

    1加强教学反思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外语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而这个转变的关键就是反思。“教师发展过程即教师自我反、自我更新过程。反思是英语教师自我发展的核心,反思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方法、教学行为和效果采取一种批判性态度,通过思考、计划、实践和评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教师的教学最优化,从而超越自我。反思性教师发展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外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志对自己的教学经历及时归纳、概括与评价;也可通过与其他教师的讨论与交流及观摩,借鉴同事先进的教育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满足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是否符合语言习得规律,进而重新构建自己的模式。

    2.开展行动研究

    外语教师在知识社会遇到的教学问题更复杂多样,应主动地开展相关的行动研究来促进专业成长。行动研究涉及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如课前计划与准备、课堂反馈与评价、课堂调节与监控等。近年来语言习得研究越来越突出认知主体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如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内因,降低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促进语言习得等已经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外语教师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一教学环节,结合外语教学的实际,开展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最后归纳总结出行动研究报告。行动研究促使外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教师自我评估、自我监控教学质量,并通过反思总结,建构属于自己的系统化专业知识体系,将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的专业知能,实质上这是教师自我质疑、自我解惑的过程,使外语教师能从另一角度来审视自身的教学,给自我完善开拓更广阔空间。

    3.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教师成长档案不仅可以用来评估老师的教学表现,更能帮助教师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及自我成长。教师成长档案是教师对自己个性化教学成长历程进行的跟踪式记录、搜集和展示,内容涵盖教师的背景资料、教学哲学、执教班级情况、教学目标,课堂内教师的课程执行计划及材料运用、教学手段、教学创新及效能情况等,及若干支撑材料,如学生的测试成绩或作品,班级教学录像、英语学习的成功案例等。材料必须具有典型和代表性,能突显与证明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与技巧,更让其对自己工作深切自我反思,反省自己与学生、同事的互动,从而达成专业成长。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也是教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是将内隐知识外显化、整合与重构专业实践理论的过程,同时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分享,塑造分享式的学校新文化。

    (二)校本导向的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专业发展与缺乏专业性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而高校的持续扩招使得教师大规模、长时间外出学习、研修根本不现实。因此,校本培训成为一个教师在岗成长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发展专业能力。

    1加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作为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学校的学习型组织也已成为教师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学习组织使教师有机会与其他教师密切交往、互相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成长和发展,落实学校本位进修。对于外语教师来说,个人的专业发展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专业团体。教师专业成长核心是知识,唯有进行学习才能有知识的获得、应用、分享与创新。通过参与教师学习型组织,如教学研讨会、教师读书沙龙等进行定期聚会,教师们可以一起讨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谈论国际上出现的新教学流派和语言学习理论,在交流中,教师将自我建构的知识,与同事分享,把个别学习转变为整合学习,不懈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识,从而超越自我。学习型组织能发挥整体和专业的效果,开拓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野,能促进外语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促成学校学习文化的塑造。

    2.开展同事间合作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孤立状态,很少有机会和其他教师合作教学。近年来不少有关学校效能的研究都强调要提高教育成效,教师应放弃传统独立执教的方式,设法转型为小组合作教学。因此,为提高教学绩效,增进教师成长空间,提升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创建教师合作文化。合作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活动有专业对话、课程发展、同事教练与行动研究等。英语教师完全可以相互合作,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以及评价过程等都可由教师来共同参与、设计与执行。同事合作协助教师达成个人、社会及专业三个层面的发展。在个人发展方面,可以让教师获得应有的专业尊严,建立自信;在社会发展方面,教师通过同事间专业经验的分享和互动,突破专业孤立,培育出相互支持的集体专业意识;在专业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自主参与的自我更新模式,让教师形成自己的专业观点,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使其从更宽广的角度进行反思,发展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改进教学提供良好契机。

    3.观摩同事教学

    我国传统的听课主要以检查、评价为目的,很多教师因此对听课较反感。但如果教师基于自愿与他人合作,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分析,并交换所获得的信息,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还能加强彼此间的理解和认同,带来职业的愉悦和满足网。在我国,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形式,它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节等诸多因素。通过相互观摩课堂教学,记录并分析同事的教学过程,如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电教媒体的合理使用等,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外语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制约,然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4.建立教师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制度也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这里的教师评价指发展性教师评价,这也是国际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势。教师评价不应仅是发挥奖惩功能的绩效评价,而应强调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使教师获得自信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关注点不是甄别优劣,实施奖惩,而是教师教育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不会使教师抱持怀疑与排斥的心态。发展性教师评价采用多元主体,帮助教师多渠道获得全面、真实的信息,使教师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语言教师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文化知识和跨文化知识、语言与语言学知识、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语言教学和职业意识等同。这种评价机制视评价为教师反省并改进教学的动力,评价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工作绩效,促进教师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