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委交流材料范文

团委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团委交流材料

第1篇:团委交流材料范文

一、重科学发展,拓展团建思路

1、依托党建,提供组织保证。街团工委秉承“政治上积极靠拢,工作上认真主动”的工作原则,争取党组织对非公团建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以来先后在金达纸业有限公司等三个先进非公党建单位成立了团组织。为了开展流动团员管理搭建有效平台,街团工委决定在福音就业服务中心这一公益组织中建立团支部,考虑到福音党支部建设扎实成熟,街团工委主动和街党工委领导汇报沟通建团思路,引起党组织的重视。之后,由街工委同福音党支部协调,取得支持,顺利建成了首家公益性组织团支部。

2、把握原则,提供思想保证。新开河街团工委灵活掌握建团政策,把握“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团建原则,稳扎稳打的按步骤进行。首先同企业主接触,争取他们的认可和支持,这是前提;然后充分深入地了解企业情况和团员青年的整体构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在各方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再根据不同企业单位的不同情况,建立从团总支到团小组的详细组织结构。

3、加强沟通,提供人员保证。在选用非公团组织负责人时,我们采取两种策略,一是对于有党组织的企业、充分听取党组织的意见,从入党积极分子或年轻党员中任命;二是对于没有党组织的企业,优先选用在学校中曾担任学生干部的大中专毕业生任支部书记。为“两新”团组织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团干部队伍。

二、重实践效果,创新活动载体

1、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为了倡导企业理念、激发员工热情,我们在河北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女子民兵连,并进行军训,增强她们的团队意识;在金达纸业有限公司,我们开辟了共青团蔬菜田、开展“扶危助困,回报社会”送温暖到农家活动,营造劳动文化和爱心奉献的氛围;在福音团支部,我们开展送政策到身边活动和“爱心基金”慰问困难户活动,为职工讲解就业政策和劳动法律法规,营造服务文化氛围。此外,还组织务工团员青年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文艺演出等活动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使更多的青年感受了文化,增强了素质。此外,街团工委每年还向新经济组织团员青年推荐读书目录,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和禁毒、青春健康知识等多种教育和培训,组织慰问孤老病残等弱势群体,这些活动让务工青年在团组织的带动下,感受文化,增强素质,提高能力,让自己成长,让企业更强。

第2篇:团委交流材料范文

一、抓典型,努力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青年人才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评选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改善人才成长环境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爱护、支持青年人才的良好氛围。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表彰活动,树立一大批青年典型。近年来,我们连续几年开展了“十大杰出青年”、“十佳青年再就业明星”、“十佳青年致富能手”、“青年农民百业产业大王”、“青年干部建功立业标兵及先进个人”、“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团干部”、“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青年岗位能手”、“新长征突击手”等奖项的评选,在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选树典型,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全市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我们与《潜江日报》、潜江电视合开办了《青春在明星市闪光》、《昨日明星今日栋梁》专题栏目,在共青团网站上开辟了“青年人才工作”论坛,通过这些大规模、有影响的宣传报道青年人才创业的事迹,讨论如何建立、寻找有利于青年成才的环境、途径等,展现青年风采,反映青年呼声,传递社会需求,促进青年成才,营造处处需要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舆论氛围,激发带动了更多的青年发奋成才。

二、抓载体,在丰富的实践中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青年人才

近年来,我们以丰富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青年的职业技能,引导广大青年在回报社会和服务人民的实践中自觉奉献、增长才干。

1、深入实施“青年致富行动”。在农村,各级团组织结合青年致富行动的开展,抓好“四个带头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头人、农业科技知识传播人、农产品营销带头人、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的培养,通过领办科技推广项目、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等有效形式,带动广大农村青年走上了致富成才的道路。近几年来,各级团组织共举办各类农技培训300多场次,培训青年农民15000人次,在团组织的大力培养、扶持下,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致富人才,3人(次)分别荣获全省1998、2002、2003年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2人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16人(次)获得全省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全省农村青年“产业大王”、全省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荣誉称号。

2、大力实施创业行动。近几年来,各企业团组织深入开展导师带徒、“五小攻关”、技术比武、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一系列岗位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青工技能素质,激发了广大青工立足岗位、建功成才的积极性,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复合型青年劳动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近五年来,全市涌现出新长征突击手1000多名,青年岗位能手100名,30名青工荣获“全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3名青工被评为全省“优秀青年卫士”,1名青年被评为2003年“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今年,我们又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大力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并确定了五年内培养青年高级工200名,青年技师20名,青年高级技师8名的工作目标,以办事业的思路来加强和提升青工技能。

3、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行动。一是努力强化服务职能,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开展科技攻关、课题研究等形式参与经济建设。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如潜江制药、华盛铝电科技攻关小组发挥人才优势,攻坚克难,近几年累计完成科技攻关课题180余件,为企业创造效益近千万元,28项课题分别荣获省级科技创造二、三等奖及科技重大成果奖。潜江制药集团滴眼剂车间QC小组科研成果“降低F57-A灌封机灌封空漏率”在2003年全国医药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表交流会中荣获一等奖及最佳制片奖。二是广泛开展青年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少先队组织广泛开展“启明星”科技活动,各学校团组织也通过科技讲座、科技知识竞赛、小发明、小制作竞赛等形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科技交流和科技发明,培养了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2003年,团市委联合有关单位在全市开展了“长江路桥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赛历时3个多月,收到作品405篇,评选产生了一至三等奖作品134篇,其中有20项作品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项受理书和专利号,此外,在竞赛中获奖的4名教师和学生的专利项目于2003年11月在福建省石狮市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高新技术博览会”。通过此次比赛,促进了大批青少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4、深入开展青年干部建功立业行动。1998年,团市委和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青年干部建功立业活动,全市1000多名青年干部踊跃参加,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奉献自我,开拓创新,充分展现了我市青年干部不怕困难,敢打硬战,勇于接受磨练和挑战的无畏风彩。周厚军等十位同志被评为“青年干部建功立业标兵”,三十名同志被评为“青年干部建功立业先进个人”,一大批优秀团干部脱颖而出,部分优秀青年干部走上了各级党政领导岗位。

5、广泛开展“一助一”活动。我们在市直团组织和青年企业家中广泛开展“一帮一”、“一带一”、“一助一”活动,加大政策服务、项目带动、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力度,扶持青年兴企领头人创办微型企业,引导下岗失业青年走自主创业之路,加强对下岗失业青年的就业培训和服务,为他们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今年,团市委又依托青年文明号,全面启动了“创岗助业”行动。号召青年文明号集体为企业下岗青工的再就业和创业提供资金、信息、岗位支持。

6、扎实推进素质拓展计划。学校团组织以素质拓展为核心,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促进了青年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市文昌中学团委积极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增强了学生科技意识,开展“读名著、品名画、学名人、赏名曲”的活动,提高了学生艺术素养,实验中学团委以团校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潜江中学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增长实践能力。浩口中学团总支成立了读书俱乐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评选读书明星、举办读书征文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卫校、技校等单位以职业教育为重点,锻炼学生职业技能。在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几年来,全市有多名学生被评为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7、切实抓好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严把选拔关,配齐配强各级团干部。严格按照“干部四化”原则和德才兼备的条件,通过公开招考、组织选派等方式,将一大批年龄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工作热情主动的优秀青年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目前,我市各区、镇、处、场,市直各口团干部中,平均年龄26.5岁,全部具备大专以上文化。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团干部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党校的阵地依托作用,将团干部的培训列入全市干部培训计划之中,有组织地对团干部进行培训。市委组织部每年都和团市委联合举办一期团干培训班,几年来,共培训基层团干部800人次,同时,积极选送团干部参加上级团委培训。大大拓宽了团干部的视野,促进了工作能力的提高。此外,创新培训形式。通过以会代训、现场观摩、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对基层团干部进行培训。市委组织部每年都与团市委联合举办一次团干部座谈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与要求,选择不同的主题,组织团干部交流学习、工作的体会,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三是严格管理。在培养和锻炼中促进团干部不断成长。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培养团干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002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共青团作风建设的意见》,并加强制度建设,推行团干部驻点联系责任制、过失追究制、年终量化考核责任制等,形成了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三、抓平台,不断拓宽培养、聚集、举荐青年人才的渠道

为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向各个行业举荐青年人才,是共青团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努力搭建工作平台,不断推进优秀青年人才的举荐和凝聚工作。

1、不断完善青年社团建设,把青年人才凝聚在团组织周围。2003年,我们经多方调研,积极争取领导支持,成立了潜江市青年联合会,网络了全市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人才。一年来,市青联充分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发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将其建成了市委、市政府“引才”的重要基地。

2、建立青年人才库,促进优秀青年人才的交流。为了加大青年人才交流力度,团市委建立了青年人才库,由各地各行业层层推荐及团市委储备的200多名青年人才入库其中。团市委将其推荐至市政务网进行交流,并在潜江共青网上将其基本情况予以公布交流,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3、广泛搭建舞台,为青年人才展示才能提供机会。各级团组织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演讲赛、歌咏赛、辩论会、青工技能比赛、“五小”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为优秀青年人才搭建了一大批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各级党政领导和用人单位更为直接、方便地发现人才、引进人才。

4、扎实做好推优工作,大力举荐人才。一是向各行业举荐青年人才。组织各级团组织对那些有理想、有道德、有作为、有潜力的青年进行跟踪考察和培养推荐,使更多的人通过团组织的推荐走上重要的岗位。1998年,团市委向市委推荐市制药集团团委书记何庆胜到新疆温泉县挂职锻炼,挂职结束后,该同志担任了我市安监局副局长。近几年来,各级团组织共推荐青年人才40余名。二是积极做好推荐后备干部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安排,我们积极推荐那些年龄轻、素质优,有发展潜力的团干部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一大批优秀团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原团市委书记郑国蓉、杨遥现分别为我市的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原团市委副书记魏祥转岗到积玉口镇任党委副书记,现担任市委副秘书长。原周矶办事处团委书记王能荣转岗到杨市任副书记,现担任杨市办事处党委书记,今年初,原团市委书记刘润长转岗到高场原种场担任党委书记。三是积极做好“推优入党”工作,我们严把培养关、考察关和质量关,切实做好推优入党工作,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后备力量,一大批优秀青年充实到党的队伍中。近几年,我们每年均为党组织输送优秀团员青年200余名。

四、抓机制,为青年人才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1、努力构建动态的教育培训体系,我们抓住培训这个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环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青年的需求,建立了动态的培训体系,开展了多层次、多种类、多内容的职业和实用技术培训。同时,采取团内团外联动的方式进行培训。一是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开展培训。在企业,结合争创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开展青年职工技能培训,引导青工岗位成才,提高职业技能和创新创造能力;在农村,以乡镇农技站为依托,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农技小报,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等方式,因人施教、因地制宜,突出季节性、针对性,培训了一大批青年星火带头人和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使他们成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生力军;在学校,积极推动素质拓展,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质。二是采取社会化运作方式进行培训。我们广泛挖掘社会资源,采取与热心支持公益事业,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实体联合开办的办法,共同兴建下岗青工技能培训基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98年,我们与市福尔德制衣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缝纫学校,免费培训青工600余人。几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为青年开办了烹调、缝纫、美容、电脑等多种免费培训班30余期,培训下岗青工2000余人次。

2、努力构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为青年成长排忧解难。一是大力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1999年,团市委联合市综治办、市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在全市开展了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几年来各成员单位结合工作职能,通过法律服务、维权咨询、舆论支持等方式,积极参与青少年维权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市人民法院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市园林派出所被命名为全省公安系统首批十佳“青少年维权岗”。二是积极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未成年人保障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要求,通过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举办法制培训班、图片展,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学校治安整治专项活动等,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同时,切实做好特殊青少年群体帮扶活动。自1996年以来,我们就联合市综治办、市司法局与潜江境内的广华监狱联合开展志愿者联合帮教失足青年活动。由青年志愿者、治安调解员和服刑人员所在地团组织组成三位一体的帮教小组与潜江籍服刑人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教小组定期对服刑人员开展法制知识宣讲,向他们赠送书籍,同时和他们互通书信,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尽可能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帮助他们加快改造,早日新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三是大力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我们联合市文化局、教育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与监督,净化了青少年成长环境。一方面聘请青年志愿者担任“义务监督员”,对文化市场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大力开展集中整治活动,打击销售黄色音像制品、接纳未成年人进网吧等非法营业现象。同时,抓源头治理,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组织网上征文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参与有益的活动,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仅2004年,就组织集中整治活动2次,查获违法销售音像制品、接纳未成年人进网吧8起,焚烧黄色音像制品5000余份。

第3篇:团委交流材料范文

从6月份的欢送会到即将开始的特色班会和“活力在基层”趣味运动会,我们一起开展的活动虽不多但也不少,其中主要由我负责的有两个:暑假社会实践交流会和推优入党。与此同时我也参加了一些会议,在此我将传达一些团总支书记杨文金老师和副书记黄锦煜师兄的一些意见和建议,首先对我的工作做个总结及检讨。

首先是暑假社会实践交流会。我们的交流会前期准备期间情况并非十分理想。第一、上级的通知下达得不及时,而我也没有最好准备,干等上级的通知,这是我的不足之处,因此,下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将在开学之后就开始收集材料,做好准备。第二、没有做好动员工作,导致有些同学对实践及其交流会失去了兴趣,结果我们参加交流的同学是通过抽签的方式产生的,下学期我将会做好动员工作,希望以抽签的形式产生参与交流人员的事情不再发生。但我们班也有做得不错的同学,比如说:煜晓、泽帆、同帮这三位同学撰写了社会实践报告,且煜晓同学的实践报告被评为优秀实践报告,同帮同学被评为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在此次活动中,我做得不足的地方除了上面两点外,我认为还有的就是:在材料包装方面,我展示的材料不够精确详细,也没能将我们班的最亮点展示出来,特别是和08的相比较,这一点我会努力,在以后的班级风采展示时我会尽可能地将我们班的亮点展示出来。

第二个是推优入党。这个工作持续的时间长达一个月,主要是审核我们班党校结业满一年的三位入党积极分子,值得高兴的是他们都通过了审核并被推为我们班的重点发展对象,在这期间的准备还算是顺利,但我做得不好的一点就是对这三位同学的群众意见的收集,这也可以说不只是我个人的问题,大家也许认为我们那个团员大会只是过过场,可是在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是很认真地对待这个会议的,在准备期间我也是很认真地审核他们的条件是否符合重点发展对象的条件,如有没有违规、旷课、迟到、早退等记录,或他们有没有符合那些优先条件。在我上交材料之前,级委那边没有告诉我具体的上交形式,只是跟我说需要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也没有继续追问他们具体的上交形式,导致我们上交的材料形式不正确,这也体现了我不够主动,我会吸取此次教训,我会将那些细节弄得清清楚楚的,并且会主动向其他同学学习。

前段时间黄锦煜师兄跟我说我们班在开某些会议时不够严肃,太儿戏了。就比如说上次的推入党积极分子会议,我们班有些同学确实不是很认真对待这些事情,开会也会迟到。我们开班委会时也不够严肃认真,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我也一样,我们的班长比我们还辛苦不是吗?我们当初是为了什么而竞选班委的呢?而现在我们是位合格的班委了吗?我自认我并不合格,我觉得我做得并不好,但我会努力,我不会放弃。我觉得我们班委的合作精神不够强,我们外表看来虽然是一个团体,实质上我们还是一盘散沙。所以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加强交流。我们接下来将会有一个班委会综合测评和班级评优,我希望我们班能够被评为我们团总支的优秀班级,优秀班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团结,不只是班级同学要团结,班委团体更要团结。希望我们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好好合作,将我们班建设得更加和谐。

第4篇:团委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科研院所 共青团

就科研院所共青团工作而言,有何新形势?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是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任叠加,加班加点常态化,为了不影响中心任务的完成,共青团活动基本上都安排在业余时间。第二是各级领导普遍希望共青团围绕中心工作多开展建功成才类活动,但调研表明,团员青年多为80后一代,工作、生活压力非常大,青年职工普遍希望多开展放松身心的文体活动。第三是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科研和生产两种任务,有管理、技术、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团员青年学历层次多,需求各异。第四是在“大政工”的发展趋势之下,科研院所共青团干部人数少且普遍存在兼职现象,很难全身心投入共青团工作。

四个方面的新形势导致科研院所共青团工作面临不小的困难和挑战,为了解决困难、应对挑战、适应新形势,科研院所共青团必须系统的思考研究,大胆的改革创新。本文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为例,介绍共青团主动适应新形势,在四个方面对共青团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期为科研院所共青团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把握青年成长规律,凝聚青年共识

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团的工作要把握根本性问题,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一根本任务对于军工科研院所共青团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形势下,材料研究所团委坚持以理想育人为先导,用 “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核心价值观凝聚、激发青年。常态化开展共青团工作文献资料调研学习,重点关注团中央、团省委、院团委重点推进工作,同行业、同性质科研院所共青团工作动态,以及有关青年思想动态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青年思想时代特征、共性特征。常态化开展青年之声意见征集和基层单位走访调研工作,组织召开青年人才培养研讨会、形势任务座谈会、新进职工座谈会等活动,先后完成了《三十五周岁及以下青年成长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所青年技能人才成长调研及分析》、《所技能人才技术比赛现状分析与思考》、《所科研团队体制机制建设分析》等12项院所政策研究课题,准确把握所内青年思想特有特征。及时向所党政领导反馈调查研究成果,为所相关青年人才政策、所文化建设决策等提供参考。

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结合所的发展战略和青年职业规划,凝聚青年共识。通过文化讲堂、主题辩论赛、专题座谈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创新理论学习。通过院士风采图片展、寻访我身边的抗战老兵、烈士陵园扫墓、所情教育主题报告会等活动丰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青年志愿者进社区、手拉手爱心助学、暖冬等活动强化社会实践教育。努力培养和造就奋发向上、信念坚定,能担负起院所事业发展重任的青年。

二、加强组织阵地建设,深化改革创新

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是开展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为了适应新形势,共青团必须勇于直面工作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绕道,迎着问题上,向着青年走。以强烈的责任感、忧患感和机遇意识,大力推进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推动网上网下、网内网外融合发展。

在新形势下,材料研究所团委坚持以组织育人为保证,深化“党建带团建”,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团组织为目标,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展《“党团共建”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政策研究,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落实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常态化开展团干部培训、青年工作策划大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一团(青)一品创建评选和五四表彰等活动,落实“活力在基层”团组织主题建设工作。逐步完善《材料研究所基层团组织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制定《材料研究所团委专项活动经费管理办法》、《材料研究所团委微信公众号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着力破解部分基层单位领导对共青团工作重视不够,共青团活动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强等难点问题。

注重互联网新媒体工作与原有工作的结合,立体化推进各项任务,重点从新媒体平台建设、阵地使用和手段创新三个方面构建新媒体工作体系。开展《团青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政策研究,不断提升团青工作科学化水平。依托所科研办公网,建立团委网站、图片资料库、文件资料库等平台,开展基层团组织管理考核和竞赛评比。依托互联网建立团青部落QQ群、团干微信群、材料研究所团委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覆盖绝大部分团员青年。

三、完善青年成长平台,突出问题导向

紧密融入科研生产工作,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始终是科研院所共青团工作的中心任务,共青团必须立足单位实际、青年需求,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青年成长平台,重视活动策划、实施及反馈全过程,不断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努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建功成才活动品牌,促进青年学习成才、实践成才和岗位成才。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材料研究所团委坚持以实践育人为中心,夯基础、搭平台,突出活动特色、注重活动效果。开展研学讲堂,邀请院内外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类专题讲座,对接院所发展战略和青年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文化讲堂,传承两弹精神,提高青年人文素养。开展青年讲堂,鼓励每一位青年站上讲台锻炼成长。创新各类交流平台,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开展调研论文交流会、科研新秀报告会、材料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核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英语学术报告会、主题参观交流等活动。重视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组织编写内培讲义,提升青年职工安全文化素养,提高新进职工培训实效。开展“青年岗位练兵”、“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活动,普及安全、质量、保密、法律法规,筑牢青年职工安全、质量、保密责任意识,服务科研生产,保障事业发展。

结合院所发展形势与任务,重点关注科研生产效率、人才潜能发挥、青年学术交流、青年团队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着力激发青年科协专业组、会员单位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专业组活动、会员单位活动的蓬勃开展。充分挖掘和利用所内资源,加强青工技能比赛、技术比武工作,以赛促训、以赛代培。

四、优化青年成长环境,聚焦青年需求

青年文化建设是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青年凝聚力的关键。推进青年文化建设,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要将科学精神与文化精神相结合,将科学目标的探索与人文情怀的塑造相结合。积极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弘扬青春正能量。

在新形势下,材料研究所团委坚持以文化育人为主体,紧密结合青年成长需求,密切联系工作、生活实际,打造青年文化活动品牌,努力营造良好的青年文化氛围。开展科研成长经验分享、技能大赛经验分享、我的留学生活征文等活动,引发青年对自身工作的思考,强化青年职业发展规划意识。开展优秀青年团队、邓稼先青年科技奖、科研新秀、青年锐杰评选,开展微电影正能量分享会、“我身边最美的青亲”演讲比赛等活动,选树优秀典型,展示青年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营造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青年文化氛围。开展聆听书声、悦读分享读书类活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第5篇:团委交流材料范文

实验室成立5年多来,在郑直教授的带领下,矢志不渝追逐材料科学前沿,在克难攻坚中追求卓越,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在河南高校乃至在全国高校都较有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团队7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连续4次获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团队成员在《J.Am.Chem.Soc.》《mun.》等国际著名化学、材料和物理类SCI来源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依托团队的应用化学学科被批准为河南省第七批重点学科、“微纳米结构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被遴选确定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科带头人郑直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计划”,并被许昌市人民政府授予“许昌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等。

众所周知,在新建本科院校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团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几年来,许昌学院在精心打造高水平学术团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最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着力加强人力资本的运作。

第一,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在高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其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各类人才集聚到学校发展的事业中来,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但“党管人才”并不等于学校党委包揽一切,而是体现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和管服务上。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学院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等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十分注意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党管干部”与“党管人才”的关系。实践中,学院把这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把人才工作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党管干部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二是正确处理“党管人才”与人才资源配置的关系。实践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宏观管理、综合协调、政策倾斜、激励保障、制度机制等手段和措施来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并充分发挥作用。三是正确处理“党管人才”与事业发展凝聚人才的关系。实践中,我们主要是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努力使人才发展的各项工作项目化、具体化、深入化,真正做到“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第二,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在学校生存与发展所凭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四类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党委书记仉建涛教授明确提出了“教学神圣”和“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并被写入了学校党代会报告。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必须站在历史、未来和战略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大力加强学术文化建设,尊重学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要搭建学术平台,推进创新团队等人才支持计划,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学术领军人物”。经过不懈努力,目前,许昌学院已从根本上形成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气。

第三,必须搭建事业发展的平台,并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实验室筹备成立之初,学院党委就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等“三高”实验室的规划目标。在建设发展任务繁重、资金筹措困难的情况下,几年来,学校已累计投入数千万元,规划场地、配置设备、完善条件,千方百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当初克服种种困难引进郑直博士,到组建以博士和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团队,再到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从郑直破格晋升教授,到与省教育厅协调为郑直搭建学术平台,再到为郑直团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党委一班人特别是党委书记仉建涛、院长陈建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真正做到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使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逐步形成团队并充分发挥作用。郑直教授、米立伟博士等人先后放弃到海外或到国内重点大学工作的机会而留在许昌学院谋求事业发展。目前,郑直团队已形成一支拥有6名教授、9名副教授、12名博士以及世界著名科学家刘焕明等多名客座教授在内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第四,必须依托优质资源,积极开展有效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必须遵循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促使人才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在合作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完善自己。而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深化合作关系则是不断提高开放研究水平的必由之路。在学院党委的积极协调及大力支持下,几年来,实验室先后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表面科学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及化学系、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大批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也都曾莅临实验室并给予精心指导;2008年,许昌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成功举办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地区联络网2007年度管理工作研究会;2010年,许昌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又成功承办了河南省化学学会常务理事会;郑直团队中有6人被遴选为许昌市首批“科技特派员”;等等。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开阔了团队成员的学术视野,拓展了学术思路,整体提升了团队的科研实力。

第6篇:团委交流材料范文

办公室的工作作用在于准确的传达各类信息,保持师生间以及各部门信息的畅通,确保信息传播的正确性,整理相关材料,方便资料的整理和查找,重要的材料进行备份和存档,做好枢纽的工作,与各部门一起建立一个团结强大的旅游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二、主要工作及安排

1、8月26日~9月2日:做好迎接新生的准备并迎接新生,他们尽快融入大学校园生活;

2、9月~10月:在本学院内部宣传旅游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做好招新的工作,为分团委学生会选拔优秀的人才,为学生服务,本部门将招两名干事;

3、10月~12月:使两名干事尽快适应新环境,进行日常工作,与各部门进行沟通,搞好运动会等多项活动,大力宣传旅游管理学院;

4、1月:进入学期末,对学期工作进行总结,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下学期继续努力;

5、2月~3月:为新学期做准备,处理开学事务;

6、4月~6月:进行日常工作,提高工作完成率;

7、7月:对整个学年的工作进行总结,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宝贵的财富,同时把经验传承给干事,使得他们的工作能够干得更好。

三、工作措施

1、每周一至周五课余时间在办公室内值班,招到办公室新干事之后,安排干事和主任交替值班;

2、收集各部长及干事的课程表,安排部长和干事在课余时间到办公室值班;

3、定期整理办公室材料,保证材料的完整性,把材料分类,方便查找;

4、确定通讯录的正确性,确保能联系到通讯人;

5、及时准确的向各班委及各部门传达信息;

6、每周星期日进行例行会议,并对会议主要内容进行记录

7、对新干事进行引导和培养,尽快熟悉工作流程;

8、注重礼仪和礼貌,向本学院以及外院呈现旅游管理学院的优良风貌;

9、与各班班委进行交流,加强学生会与各班之间的联系,对各班的建议及情况及时反映;

第7篇:团委交流材料范文

第一,规范学生会的工作规程

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加强各主管常委对部门的领导,秘书处作好考勤及监督工作。学生会工作以为全院同学服务,提高成员各项能力为根本目的,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尽可能发挥各成员的特长及潜能。活动前必须有计划及预算,活动后有总结,都必须在秘书处存档。各成员在参加活动当中必须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第二,对学生会内部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名单进行调整

近一步明确各部门分工,精减机构,撤消原社团部和社会实践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重新确定了各部部长,副部长人选;严格执行分团委学生会相关规程,对在上学期有考试成绩不及格现象的同学,将劝其退出学生会;做好新一界学生会的纳新工作,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从02级03级吸收优秀的新会员,为学生会注入新鲜血液。

第三,学习方面,配合各年级辅导员搞好材料学院的学风建设,真正体现学“寓于乐”的原则第四,体育方面,以校运动会为主线,辅以相关赛事,增强材料学院的团队凝聚力

组建材料学院新的体操表演队03级学生为主,配合学校体育部搞好运动会开幕式组织排练等工作;重新拟订校运动会参赛选手名单,从03级学生中选拔优秀体育人才,作为参加校运动会的新选手。重新整合院篮球队,举办03级新生篮球赛,为院篮球队选拔后备人才,力争在校篮球赛中再创佳绩;若时间允许,还将举办新生拔河比赛,纪念“12.9”的长跑接力赛等。

第五,文艺方面,积极筹备“金秋艺术节”,主办材料学院的文艺选拔赛

由文艺部负责组建材料学院文工团,合理设置文工团相关部门,尽早准备歌曲,舞蹈,小品的剧本写作及排练等工作,举办文艺选拔赛如卡拉Ok大赛等,收集好的文艺作品及素材,力争让材料学院的节目成为“金秋艺术节”舞台上的亮点;元旦期间,举办学生联欢、游园等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节日生活。

第六,共青团的工作方面,搞好院级团会、主题班会的开展,总结

组织二次以上的全院性的团会活动、主题班会,并做好总结,材料上报分团委。组织团员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高全院学生的德育水平。

以上是本学期分团委学生会工作的初步计划,具体活动开展将视具体情况作适当安排。

第8篇:团委交流材料范文

一、推荐表彰对象的基本条件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条件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向党中央和区、州、市党委、区党工委看齐,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央和区、州、市党委、区党工委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履行党建责任,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制度常态化、长效化,有效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同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作坚决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敢于担当,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各族党员群众在民族团结、维护稳定、推动发展、扶贫攻坚、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真抓实干,作风优良,团结协作,勤政廉政,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民族团结进步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是: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各族人民,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和区、州、市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遵守,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政治立场坚定,敢于发声亮剑,旗帜鲜明地同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犯罪和宗教极端势力作坚决斗争,平常时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密切联系群众,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业绩突出。带头加强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我做起,带动家人、身边人大办民族团结的好事实事,推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正廉洁,品德高尚,受到党员群众广泛赞誉。

二、推荐范围

推荐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范围,主要是企业党委、党支部,机关各党(总)支部。推荐优秀共产党员的范围,主要是企业、机关一线的基层岗位,原则上是上一年度民主评议党员的优秀分子。曾被授予全国和自治区、自治州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的,原则上这次不再重复推荐。

三、推荐办法

(一)推荐程序。表彰对象推荐评选自下而上、上下结合进行。各党组织要做好推荐工作的组织领导、审查把关和有关材料整理上报工作。推荐评选工作要十分严肃,各党委、党总(支)部一定要坚持标准,精心组织、严格程序、认真把关,细致地做好材料整理上报等工作。

(二)推荐办法。必须严格遵守程序要求。一是要综合考虑向区党工委推荐表彰和本单位评选表彰的工作,为确保推荐对象的先进性,确保好中选优。二是充分发扬民主。要把评选过程作为发扬党内民主、激励创先争优的过程,从每个基层党支部层层推荐,逐级上报。三是深入考察。推荐单位对拟推荐对象进行全面深入考察,严防“带病表彰”。考察时要进一步听取党员、干部、群众、职工、相关单位的意见。四是集体决定。推荐对象的确定,由各党委、党总(支)召开会议集体研究,并签署意见。

(三)审核确定。区组织部负责拟推荐对象的遴选审核工作,拟表彰对象经区党工委研究确定并公示无异议后,由区党工委表彰。

第9篇:团委交流材料范文

重大项目建支部,凝聚人心育团队

北京科技大学负责承建“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基础设施”,总投资5.57亿元,在项目建设的同时,筹备组建“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由高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十一五”期间唯一一个完全落户到北京市、第一个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世界一流研究机构。项目建设汇聚了一批多学科、跨专业的高水平人才,有国际一流学者、高水平的归国留学生、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也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项目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生。要建成世界级的国家科学中心,凭借什么凝聚人心、推动发展,值得深思。为此,学校党委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将党支部直接建在项目团队上,指导党支部在挖掘团队潜力、凝聚团队力量、弘扬团队文化、带动团队发展中发挥作用,逐步形成了“团结务实、科学管理、专家决策、集智创新”的团队文化和“建世界一流试验装置”的团队目标,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活力的集体。

围绕中心抓学习,科学发展出思路

回顾项目的孕育和成长,是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团体智慧,专家点拨、不断创新的结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科技基础设施,如何建设这样的科技基础设施”这个核心问题,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着力对项目建设思路进行学习调研和充分论证。通过学习调研,党支部形成深刻共识: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不仅要立足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而且更要整合学校的育人和科研优势,有效发挥基础设施的辐射作用,为材料服役安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出贡献。为此,党支部多次进行讨论,认真调研论证,提出了组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的构想。这一构想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的高度肯定,批复同意在项目建设的同时,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组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国家科学中心位于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研究实验体系顶层,可以说是在通过党支部组织开展围绕中心工作的讨论学习中,团体智慧碰撞出的火花是“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孕育的源头,科学中心将构建完整的“材料设计——制备—专业性应用开发—性能评价—公共检测服务”新材料开发应用体系,形成人才输出、技术输出、标准输出、检测服务的良好条件,为我国材料服役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学科交叉抓共建,引智借脑促发展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的研究涉及材料、安全、力学、化学、机械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突出特征,而现有人员则主要以材料学科为主。为了实现跨学科合作,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充分利用学校党委每年开展的基层党组织活动立项之机,组织了以“交叉、融合——推动项目发展”为主题的“1+X”跨学科支部联合共建系列活动,形成了“党建搭台、学术唱戏、学科融合”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了中心的筹建工作。例如,支部与环境工程系党支部开展活动时,环境工程系党支部的安全科学与技术专家基于学校安全学科的特长,建议将矿山安全需求引入国家科学中心的试验装置建设中来,使中心增加了解决国家矿山安全检测方面重大需求的功能,进一步扩大了中心的服务领域。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还成功举办了首届跨学科学术论坛—材料构件与安全论坛。论坛邀请了该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材料学科和安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点及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为开展以工程材料与构件为研究对象的安全评价提供支撑,同时为学校安全学科在材料构件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此外,党支部还分别与数力系党支部、土木工程系党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促进了中心与数学、力学、土木等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1+X”跨学科联合支部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的工作开辟了创新与发展的道路,而且也促成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合力,创造了强有力的“党建促科研、党建促学术、党建促创新”氛围,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创先争优作承诺,立足岗位创佳绩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的建设具有技术准备期长、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是一项非常艰苦的硬任务。这要求筹建团队全体成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优质高效地完成国家交予的使命。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抓住创先争优活动契机,提出创建标杆党支部的目标,组织党员开展“勇于创新、迎难而上—我是党员我承诺”主题实践活动,把筹建工作细分到每一个工作岗位,让每名党员结合自身岗位实际作出目标承诺,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支部党员、高温高压子项目负责人陆永浩研究员,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优化组合,使高温高压试验装置首次实现双回路供水和管道加载的组合,并建立起超临界水气环境加载试验装置。

由于项目建设要经历较长时间,出成果也相对漫长,在国家科学中心的不少年轻人担心建设项目会影响自己的科研工作,耽误职称评审等个人问题。为保证青年人才的思想不动摇,全心投入到项目建设的研究中,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提出,把项目建设与青年人才的发展相结合,在老党员中开展“铸师魂、育英才”活动,鼓励老党员作出承诺,对青年人做好传帮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总指挥孙冬柏副校长非常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对于从事科研、工程、运行、支撑、管理工作的不同岗位人才,根据其发展目标,为其规划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使之能够持续稳定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在相关的科研课题中,他引领青年教师,从课题申请、开题到验收,全程提供帮助。他还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的有利条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通过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青年科学研究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集思广益多协调,师生群众评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