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

我的姐姐观后感精选(九篇)

第1篇: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

法国巴黎红磨坊经纪公司外联总监希克朗先生看中了这对姐弟的表演,随即与其签约。在巴黎演出期间,姐弟俩独特的高难度双人表演轰动了这个浪漫之都。

多病龙凤胎进了艺校

1981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四川绵阳的一幢居民楼里,一位名叫张雅丽的产妇临盆了。她随即被送往产科医院,接生的医护人员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随着一声尖厉的啼哭声,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仅隔10分钟,第二个孩子又降生了,是个男孩。一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男主人冯仁华更是笑逐颜开,激动得像个孩子。

然而,“龙凤胎”带来的高兴和激动没有延续多久,冯仁华夫妇的眉头就皱了起来――这两个孩子的体质很弱,不是弟弟冯波咳嗽头痛,就是姐姐冯萱感冒发烧,姐弟俩较着劲儿生病,冯仁华夫妇每天忙得头头转。

这时一位朋友对张雅丽说:“龙凤胎很难在一起养,很多龙凤胎最终都只活了一个。你们不如留下男孩,把女儿送人算了。”张雅丽不肯,当即拒绝说:“‘龙凤胎’能生在一起是天赐的缘分,再难养也不能把他们分开,我就是多掉几斤肉,多吃几年苦,也要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

就是她的这句话,把所有上门游说,希望为他们代养一个孩子的亲戚朋友都挡在了门外。

从此,冯家夫妇精心抚养着这一对骨肉,生怕有一点点闪失。然而,无论怎样细心呵护,两个孩子还是离不开注射器和药罐子,童年几乎是在打针吃药中度过的。

为了增强姐弟俩的体质,父母把他们送到少年宫的舞蹈培训班练习舞蹈。姐弟两个一起去学跳舞,感觉很有意思,特别高兴。他俩的外形长得特别像,而且很有心灵感应,举手投足间有一种非常默契的感觉,加上他们听话,练功认真刻苦,很受老师的喜爱和器重。

经过一年的训练,姐弟俩不但身体渐渐强壮起来,而且舞也跳得好。听说他们是一对龙凤胎,常常有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家长好奇地跑过来观看他俩练功表演,并且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们阵阵掌声,让他们有一种“小明星”的感觉,姐弟俩练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舞蹈老师看到了这对小姐弟的潜质,便向冯仁华夫妇建议,推荐他们报考艺术学校。

夫妻俩征求两个孩子的意见。姐姐冯萱说:“只要弟弟去,我就去。”弟弟同样俏皮地说:“只要姐姐去,我就去。”

爸爸问:“那你们到底愿不愿意去呢?”冯萱首先举手:“我去!”冯波立马也举起了手:“我也去!”

就这样,他们走进了成都市艺术学校。这是1990年春天。

“歪打正着”学艺有成

送孩子进艺校学习,冯仁华夫妇仍然是抱着让孩子“强身健体”的目的,并未考虑他们能学出多大的名堂。当时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两个孩子会因此“歪打正着”,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双人技巧表演明星。

入校后,老师将姐弟俩分在两个班,住在不同的寝室。这是姐弟俩从娘肚子里生下来后第一次“分开”。以前两人总是手牵着手,形影不离,连晚上睡觉都睡在一起的,这突然间分开,各自独立生活,让姐姐冯萱很不适应。倒是弟弟冯波感觉和一帮哥们在一起特别好玩。姐姐对弟弟说:“我过不惯。”说着说着就翘起嘴巴哭起来。弟弟说:“姐,你不要担心,我们还在一个学校,有什么事你跟我说,我帮你。有我在你怕什么嘛!”那神态和语气活像一个大人,倒把姐姐逗笑了。

然而,独立生活还没完全适应过来,练功的艰苦又朝她袭来。冯萱学的是软技功,下腰、劈腿、趴一字,是每天的必修课。为了尽快提高学员的柔韧性,老师对大家要求很严,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谁也不准偷懒。11岁的冯萱本来体质就比别人差些,哪经得起这种苦练?练功时的那种苦和痛,常常使她默默地流下眼泪。

有一次,她实在忍受不住了,就靠在墙边休息一下,偷一下懒。谁料老师发现后,走过来劈头盖脑就是一顿训斥,然后罚她多练半个小时。她流着泪咬着牙坚持练完后,想到了逃跑。下课开饭前,她托一个同学给弟弟带了一句“我不学了,回家”的话后,就偷偷跑回了家。

谁料等她坐上两个小时的公交汽车回到家时,进门一抬头,发现老师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等她。原来,弟弟得知姐姐逃走的消息后,立即告诉了老师,老师便开车赶到她家。一见到老师,冯萱傻了眼,红着脸什么话也说不出。没想到老师的态度非常好,拉她坐到身边,一边抚摸着她的头,一边安慰她说:“没关系,没关系,以后训练我会考虑你的体质情况,不会像今天这么严厉了。”然后又在爸爸妈妈面前表扬她,说她悟性好,练功非常认真,是棵好苗子,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听着老师的话,冯萱感到自己做得不对,当逃兵是很不光彩的事,而且丢下弟弟一个人逃跑,确实不应该。于是,她又跟着老师回到了学校。

可是,老师并没有兑现她的承诺,练功时对冯萱的要求比以前更加严厉了,好像是对她当逃兵的惩罚。冯萱又多次在练功时痛得流泪,她悄悄对弟弟说:“太苦了,我真的不想练了。”谁料弟弟说出这样一句话来:“你做姐姐的都受不了,我就不必苦撑了。你不练我也不学,一起逃走算了。”

这句话重重地刺激了冯萱,她想:“我这个姐姐怎么总是带坏样?如果两人都不学了,多伤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心啊!”于是她大人似地迸出一句:“我不走,你也不准走,累死痛死也要死在学校里。”弟弟便开心地笑了:“姐是好样的,姐不走我也不走。”

就这样,姐弟俩在异常艰苦的学习训练中,凭着骨肉同胞之情激发出来的坚强毅力坚持了下来,一练就是六年。在这六年期间,姐弟俩相互照料帮助,几乎形影不离。虽然他们不在一个课堂上课和练功,但下课后,姐姐和弟弟就粘到了一起,相互当起了陪练。有时姐姐对于难度相对较大的技巧造型,总是做不到位,弟弟冯波就手把手地帮她练,纠正变形的动作,直到姐姐练好为止。然后,姐姐就跑到食堂请厨艺师傅做一碗雪花鸡蛋,端给弟弟,表示慰劳和感谢。有时姐姐想家,弟弟就到街上超市去买来姐姐最爱吃的腊鸡翅膀,说是妈妈托熟人带来的,捎口信要她别想家,安心学习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姐弟俩的感情更加深厚,谁也离不开谁。

那年,四川的一个艺术团体应邀赴日本访问演出,到艺校来选演员。老师推存了冯萱姐弟俩。得知要出国演出,姐弟俩别提多高兴了,兴奋得睡不着觉,白天跟着团队排练节目,晚上姐弟俩就研究琢磨怎样把节目演得更好。到日本进行几场演出后,观众对中国传统技巧节目的喜爱,让冯萱感到无比喜悦。她有了一批日本“粉丝”,每次演出结束后,观众就跑上台来与她合影留念,要她签名,甚至送礼物给她和弟弟。一名日本摄影师看了姐弟俩的技艺表演,又得知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后,非常感兴趣,每次演出都来捧场,送樱花给他们,与他们拍照留念。经过近一个月的交流,他成了姐弟俩的好朋友。姐弟俩回国时,那位朋友还哭了。

不久,冯萱姐弟俩又随艺术团一起到俄罗斯演出,同样受到俄罗斯“粉丝”的喜爱热捧。每次登台演出时,主持人都要介绍他俩是一对双胞胎,这引起了“俄粉”的更大兴趣。他们常常为“冯萱是姐姐还是妹妹”的问题展开竞猜打赌,而大部分人猜冯萱是妹妹。冯萱笑着说:“我比小波大10分钟,是姐姐啊!”结果猜错了的人就得受罚给冯萱献花。冯萱回来说:“艺术没有国界。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技巧艺术和演员的热爱,中国文化对他们的征服,令我们骄傲和自豪,也让我和弟弟对自己追求的技巧表演艺术有了更大的信心。”

姐弟惊艳巴黎城

从艺校毕业后,姐弟俩被成都杂技团录取。

在第一次领工资时,冯萱想:工人拿工资是为社会制造产品,干部拿工资是为一方百姓服务,我拿工资应该是为观众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欢笑。但她发现,观众对他们的表演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得到的掌声很少,完全不像国外观众那样痴狂和热捧。她明白,这是观众看多了国内的传统节目,艺术水准和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缘故,一般的节目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于是,她开始琢磨如何利用“龙凤胎”的优势,编排一些两人合演的特别节目来吸引观众。她和弟弟利用业余时间偷偷排练双人技巧表演。有时因为私下排练耽误了团里的集体活动,还经常挨领导的批评。但批评归批评,为了观众的快乐和掌声,她和弟弟照练不误。这一练就是两年。

第二年春天,他们自创的双人软硬技巧诞生了:她站在弟弟的肩膀、手臂上表演舞蹈,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技巧表演,成为国内外技巧表演的首创,令人大开眼界。

这期间,演艺市场逐渐进入衰微状态。冯萱和弟弟商量后,毅然辞了职,奔赴浙江杭州,开始了跑场子的自由演艺生涯。

但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轻松顺利。虽然他们的节目新颖有趣,获得了观众的掌声,但因为都是在歌厅小场子演出,每演出几场就要更换地方。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朋友,还得自己出面联系演出场所,姐弟俩就像飘泊的孤雁,过着流浪演出的巅沛流离生活。这比在杂技团时更加辛苦,压力也更大。为了扩大名气,他们练得更苦,节目编排更具高难度,有时在排练中稍一走神,姐姐就会从弟弟的肩膀上摔下来,摔得脚青腿肿。冯萱经常带伤排练,休息时弟弟就为姐姐按摩双脚。姐弟俩再苦再难也咬牙坚持着。

苦和累他们不怕,但某些人对他们的不尊重,却让姐弟俩颇感伤心。一次,他们来到福建泉州演出。为博取高票房,演出场老板早早就打出大幅广告称:“美艳漂亮龙凤胎,高难度双人技巧让你大饱眼福。”结果三天演出,场场爆满。然而就在第三天的演出中,姐弟俩遇到了烦心事:第一个节目刚结束,一帮客人就手捧鲜花跑上台来献花,然后向老板提出要求:“让龙凤胎那个女孩演出结束后,陪我们喝酒吃夜宵开房‘玩耍’,价钱另付。”

当老板转达客人的意思后,冯萱又气又怕,气的是他们居然提出这种无聊要求;怕的是如果不答应他们,他俩不但在泉州站不住脚,弄不好还会遭到报复。冯萱和弟弟边演出边寻思对策,但直到演出结束也没想出应对的办法。情急中冯萱连妆都来不及卸,披上外衣就从后台飞快地逃了出来。冯波一个人站在台上谢幕。老板问他姐姐到哪儿去了,冯波就是不说,结果被惹恼的客人当即砸了场子,还打听他们住的地方。冯萱不敢回住地,只好一个人溜进网吧上网。冯波来到网吧后,姐弟俩仍然不敢回住地,只得提心吊胆地在网吧熬了一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两人行李都顾不得拿,就偷偷乘车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这次因及时逃走而化险为夷的经历,对冯萱的打击非常大,她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我是不是不应该辞职跑场子?这样的流浪演出生活适合我们吗?”

父母得知两个孩子的遇险经历后,也十分担心。父亲说:“我看你们别去外地演出了,就在成都或绵阳找份工作。在外人生地不熟的,太让人担心了。”母亲也赞成父亲的意见,要他们别出去了,风里雨里的太辛苦,在家里也不是没饭吃,何苦要去担惊受怕呢!

面对父母的劝阻,姐姐冯萱就问弟弟:“小波,你是男子汉,你拿主意吧?”

冯波一拍胸脯说:“姐,我们练了十多年了,功夫来之不易,丢掉太可惜啊!那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他又对爸妈说:“现在是法制社会与和谐社会,绝大多数人是尊重我们的,他们欢迎我们给他们带去快乐,我们也不是小孩子了,遇到什么事会应付和处理好的,你们就放心好了。”话没说完,姐姐就故意接上话岔,不让爸爸妈妈插嘴:“小波,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我们继续出去闯荡。你不怕我也不怕,我们有了经验,不会出什么危险的。”弟弟拉起姐姐的手,坚定地说:“对,咱们不要放弃,继续演下去。”

父母见两个孩子态度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随他们,只是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处处小心谨慎,不要上人家的当,有什么事要找当地文化部门支持帮助,不要擅做主张。

重新上路之前,姐弟俩经过认真思考,觉得要到娱乐演艺事业发达的城市去,才有安全保障,才有发展的天空。最终,他们选择了长沙。“长沙的娱乐演艺业繁荣发达,观众的要求也肯定高,我们还得上高难度。”弟弟对姐姐说。姐姐笑道:“你跟我想到一块儿了。”不愧是同胞骨肉,心有灵犀。于是,在动身去长沙之前,姐弟俩闭门谢客又开始苦练。以前是姐姐站在弟弟的臂膀上表演,现在姐姐练习单腿立在弟弟的头顶上表演。经过风浪洗涤的姐弟俩艺高胆更大,惊险刺激的高难度特技节目终于排练成功,在演出时一炮打响,很快就接到全国各地演艺场所的盛情邀请。

在全国进行了一番巡演,观众的欢呼尖叫声让他们异常兴奋和激动。

当姐弟俩正沉浸在喜悦和自豪之中时,来自欧洲浪漫之都的呼唤与荣耀降临到他们头上。

第2篇: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

今天和爸爸出去吃饭,那里的饭真难吃,所以我只喝了几口汤,就和姐姐坐在了旁边。姐姐买了几本新书,坐在旁边看,我也没事干,就跟着看也没看懂。

我老是要和姐姐玩,姐姐没办法只好和我玩。姐姐把手指伸进旁边的茶水里,那里泡的是茉莉茶很香,也只有茶好喝了。我看着姐姐的作为很迷糊,我问姐姐为什么,随手也学着姐姐把手指伸进了茶水中,姐姐问,你感觉到了什么?我说很凉。姐姐说还有呢?我把手拿了出来闻了闻,说,很香。姐姐说是啊这就是茉莉。我看见了手上的水珠,那如水晶般美丽,真漂亮,我指给姐姐看,她问我,你看那水滴像什么?我说像水晶。她问我你看你的手,你好好想想,你能想到什么?我看了很久说,就是像水晶嘛~~~姐姐摇了摇头说,不止吧?你看,那手上的水珠是不是像个放大镜?你仔细看你的指纹?是不是放大了许多?我低头仔细一看,的确是啊,我开心极了,不停的点头。姐姐又笑了笑说,是啊,你再把手伸进水里试试看,是不是有种手指被一种冰凉的东西给包裹住了?我再次不经意的发现了这个“秘密”。我笑了,姐姐也笑了。

之后我又发现了那茶水的表面,你看它似易碎的玻璃,一层膜似的,用手一碰就碎了,真好玩。

姐姐,你是个爱观察的人,因为你爱写作,你是个未来的作家,今天我和你用一滴水的联想,结束了漫长的晚餐,我也像你说的用心观察了,比你多发现了一样,我也开始爱观察了,我就是未来的小作家~这种感觉真奇妙~

第3篇: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

   电影《冰雪奇缘》观后感500字左右

  今天中午,12:55我和妈妈骑着电动车去看电影,到了那里,二叔叔就给我买了爆米花、和一杯可乐,还给我们买了票,之后我们就进去看了,还带着3D眼睛,在那里面有一个小女孩叫安娜,他有一个姐姐叫爱莎她拥有可以把世界都冻的冰天雪地的魔法,有一天晚上,安娜把爱莎叫起来堆雪人,可是不小心把安娜给打中头部了,她们的爸爸妈妈把他们带到石头精灵哪里了,之后他们请求救她,它说他只是伤者头部还能救她,没有冰冻着她的心,说:“你虽然有魔法,可是你的魔法也有坏处,可以让世界都冻的非常冷非常冷的世界。”,所以从此以后她姐姐就把他给拒之门外了,他最后当上了女王,却在登记大厅她妹妹说她,而使用暴力施展了魔法,让整个王国从炎热的夏天,变成冰天雪地的冬天,也让河面上全部都给冻住了,爱莎就跑出去了王国,跑到一个非常远非常远的地方,他堆了一个雪人,那给雪人活了,他的名字叫雪宝,在哪里她用魔方创造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王宫,全部都是冰他还制造了一个怪物,之后城堡越来越冷了,安娜看见有一个人要杀他姐姐,就跑过去挡住他,在他砍下来的时候,安娜就变成冰了,可是他们没想到安娜竟然又变回来了,那给人也被送回他们的王国了,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电影《冰雪奇缘》观后感500字左右

  放寒假英语老师介绍了这部也冰雪奇缘电影,观看了之后,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而这个道理也让我受益很深:只有真爱才能化解一切!也只有心存真爱,幸福的生活才能够由此开始,如果心中不存有爱,那么你的一生也就十分乏味!

  在一个美丽的城堡里住着一对姐妹,姐姐叫艾莎,妹妹叫安娜。

  一天晚上,她们在大厅里堆雪人,艾莎用魔法变出了雪,她们用雪堆了个雪人,名字叫雪宝。艾莎不小心冰冻了妹妹的头,国王和皇后带安娜去看病,从那以后艾莎就不用魔法了,一直带着手套。

  十年以后,艾莎当上了女王,安娜要嫁给一个王子,女王不同意,安娜就把女王的手逃转了下来,女王把手一挥就把世界变成了永恒的冬天,女王又在北山变了个冰城堡,公主就去找女王了。又过了一年,安娜公主又认识了一个人,她们要一起去找女王。她们终于找到了女王,女王又冰住了公主的心,女王又变了个大雪人。女王把她们扔到了山下的大雪堆里,最后女王被关进了监狱,女王又逃了出来,王子要杀了女王,这时公主跑了过来,跑到女王面前时被冻住了,但最后又被姐姐的爱给解冻了。

  从此她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原来一个充满爱的心可以化解一切。

  电影《冰雪奇缘》观后感500字左右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时,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吸引的不是什么动画的设计、人物,而是——姐妹情。

  当他们一起玩打雪仗时,姐姐的一不小心,使妹妹受到了伤害,姐姐艾莎心里该多么难受,她也想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可她天生就拥有坚守王国的使命,她就是——冰雪女王。

  活泼开朗的安娜,在绿族人的帮助下,恢复了生命,却忘掉了姐姐的力量,她说:“你想堆雪人吗?”从4岁说到了16岁,她爱她,他不想伤害她,也许如此,但是,她不应该这样做,已经伤害过妹妹一次了,我不能、不能这么自私…….

  当姐姐离开王国时,安娜心里是多么难过?她怎么了?不过,艾莎知道,在冰山上,我是真正的女王!我无拘无束我自由自在,管他什么拘束……你以为就这么结束了吗?

  不,妹妹安娜是不会这样放弃姐姐的,他寻山万里,来到了冰山上,可艾莎……他不想……再一次伤害妹妹,因为,这隐藏在心里的痛,只有她明白。

第4篇: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

当我来到小乡村的时候,我认识了小慧姐姐。小慧姐姐带着我参观起了我的家乡。在我的印象里,我的家乡是一个道路泥泞不堪,到处都是土房,并且还有牧童赶着牛来耕田,人人都吃不饱饭的地方。

但是当小慧姐姐带我去参观时,我完全傻眼了,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首先,小慧姐姐带着我参观了村里笔直的柏油路,小慧姐姐说:“我们的家乡的柏油马路已经修了有2,3年了。有了这条马路,使得我们的农村和城市更加贴近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然后,沿着马路行走,我们来到小慧姐姐的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城市般的别墅---三层小洋楼,里面有舒适的沙发,有大大的电视,有崭新的空调等等,完全和我们在城市里的生活一摸一样,当我站在阳台上一眼望去时,整个乡村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小楼房,这还哪有我脑海中那些土房的样子啊。

接着,小慧姐姐带着我参观了绿油油的麦田,我看到了一辆辆大很大的种田的汽车,小慧姐姐又说:“这样的汽车啊,让农民伯伯种田更加轻松了,不用像以前那么辛,再也不需要牛来帮忙耕田了。”遥遥望去,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麦子在风中摇摆,正对着我们微笑。

当夕阳西下时,小慧姐姐邀请我去她家吃晚饭,我非常愉快的接受了。我们走在阳光铺洒的大地上,哼着快乐的童谣回到了小慧姐姐的家。这一次,满桌的鸡鸭鱼肉没有让我感到一点意外。

第5篇: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

论文摘要:闭塞的环境,简单、古板的 教育 ,使牧师家庭出身的勃朗特姐妹性格内向;这使她们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封闭,经历简单,对人生充满痛感,精神上反叛社会,幻想超现实的自由生活。这些都影响到了她们的小说创作,使其有明显的自传性和强烈的主观化色彩。

    勃朗特姐妹的创作之所以被誉为世界文坛的奇迹,一者,在于三姐妹在文坛上同时闪亮登场;二者,在于她们的小说与那个时代的主流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迥然有异。“尽管勃朗特姐妹的文学成就已经超过了主流派作家,但她们的作品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现实主义作品,因为她们的视角更多地对准自我,而不是社会。……如果一定要把这种作品与现实主义攀亲的话,也只能称作‘主观现实主义’或‘内向的现实主义。”总之,自传性和主观化是勃朗特姐妹创作的共同特色,这与她们的内向性格密切相关。本文试图立足于勃朗特姐妹内向性格的分析,探究她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实质,以显现她们小说创作的本来面目。

    作为牧师的女儿,勃朗特姐妹从小就受到宗教思想的陶冶,很有教养,富于仁爱之心,待人真诚,同情穷人;她们又受到了很好的书本教育,成长过程中涉猎了很多报刊,富有学识。但与她们良好素质不相宜的是:她们有着不能适应现实的内向性格—她们的家乡哈沃斯偏僻而闭塞,隐藏在连绵不断、石楠丛生的荒原丘陵深处,这使她们难以走进外面的世界;当地人粗鲁率直,不喜交流,独立特行,这种人文环境又使有学识和教养的“上等人”的她们,难能、也不愿和当地的居民过多交际,这就使她们一家在哈沃斯成了彻底的“外来人”;父亲孤僻的性格影响及重书本知识而不重生活引导的教育模式,使她们缺乏社交等生活能力的锻炼;贫穷和平常的相貌等也易使她们自惭自怜而封闭自己。总之,种种原因促成了勃朗特姐妹的内向性格,这种内向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勃朗特姐妹现实生活封闭,经历简单。夏洛蒂在谈到做家教时说:“在我看来,这种职业首先需要的是有能力去逆来顺受,随遇而安,而这些品质却是我们全家人罕有唯缺的。显然,内向的她们缺失的是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这种缺失,不只让她们不堪忍受家教工作,而根本上使她们恐惧于走进包含财势威压和门第观念等世俗偏见的、充满交际而富于挑战的多彩的社会。面对人类社会,芸芸众生,她们总是别过脸去,而宁愿选择荒原,或陶醉在姐妹共守的小家庭生活圈子里。熟悉她们的人说:“三个姑娘常往上面的紫黑色荒原走去……她们不大穿过村子往下走。哪怕是最熟悉的人,她们也怕跟他们见面;即使最穷的人家,不经邀请,她们也是顾虑重重,不大敢进去的……她们从来不自愿地去和别人见面,总是宁可选择荒原的孤独和自由。据其仆人泰比回忆:勃朗特姐妹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常常在晚上祈祷后放下针线活,三个人一个跟着一个,在客厅里绕着桌子走,边走边谈,直到近十一点钟。“艾米莉小姐一直走到走不动为止,她去世后,勃朗特小姐(夏洛蒂)和安妮小姐接着走,—现在,我听见勃朗特小姐一个人走啊走,心都痛了。在家里绕着桌子转圈子,简直是一种封闭的象征。这种封闭使她们几乎不被外人所知:她们朋友很少,哈沃斯的人们对她们印象淡摸;在她们创作成名后,有很多祟拜者却一时无从崇拜,因为三姐妹初版作品时用的是化名,她们要求出版商为她们保密,致使作者的性别、籍贯等一时间成了英国文坛的一个进!缘于封闭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勃朗特姐妹人生经历单调。概括来说,用“游荡荒原、求学、家教、家居、创作”几个词就够了,且其中每个词都让人感觉那么瘦小—她们的这些经历中耍么是不需要与人交际的,要么即使必须与外人交际,也是非常谨慎、十分有限的。人生经历简单,块乏宽度也块乏色彩。尤其是艾米莉—她不像姐姐夏洛蒂,负责全家的“内政外交”,因而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些,人生经历也相应复杂些;她也缺乏妹妹安妮“基督式”的忍耐性格,强忍着去做家教,扩充经历。艾米莉虽然也有求学、教学的经历,但多由夏洛蒂监护着,且时间都非常短,因为每当面对陌生的环境,她都像害病一般不能忍受,而治愈她的良药就是回到哈沃斯那古老的牧师住宅里,守望着故乡那绵延不尽的灰色荒原。

    其次,勃朗特姐妹对生活充满痛感。内向的人过于敏感、脆弱,多有受挫感,灵魂易受伤。不论是求学、做家教,还是做客、访问,只要关乎社交,面讨陌生环境,她们表现得很害羞,充满紧张感,差不多总害头疼。即使比妹妹们适应社会能力相应强一些的夏洛蒂,1851年6月作她一生中最后一次伦敦之行、听了她所崇拜的萨克雷的演讲之后退场时,人们知道了她的身份,站在通道两旁向她行崇敬的注目礼时,她就紧张得差点儿昏厥过去!没有成功了的幸福感,只有被人群包围了的痛苦感做家教是当时有地位而无财产的知识女性最流行的职业,也是勃朗特姐妹一生中最主要的“涉外经历”,但她们都对之充满厌恶与痛感。夏洛蒂诅咒说:“我一想起当家庭教师就憎恨、嫌恶!安妮虽强忍着去做家教且在三姐妹中做的时间最长,但内心里充满不适应的痛苦,以致于严重影响了身体的健康。每当她放假回家,夏洛蒂看着她那苍白的脸和娇弱、疲惫的样子,心头就禁不住悲叹、难过。总之,“挣扎”是对长大后的勃朗特姐妹的生活状态的最好概括,反映在生活态度上就是“忍受”,反映在生活情感上就是“忧郁”。夏洛蒂的好友玛丽在评价《夏洛蒂·勃朗特传》时说:“这本书对(夏洛蒂)优郁的一生画了一幅逅真的图画……这虽然还不像现实中那么优郁。这种忧郁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病症,源于“二难”的心理折磨:不适应社会却又不得不踏人社会,总有一种生活压迫感;崇尚自由生活,但又清醒地意识到那是一种幻想,总有一种失落感。勃朗特姐妹中,艾米莉30岁去世(1818一1848年),安妮29岁去世(1820一1849年),只有夏洛蒂在世时间最长,也只活到39岁(1816一1855年)。当我们面对哈沃斯教堂里那份悲惨的勃朗特家族的生卒年表时,每个人都禁不住扼腕痛惜!在分析她们英年早逝的原因时,有人认为是那古老阴暗的牧师住宅及潮湿的环境等易伤身而不适宜居住,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应是她们源于内向性格的心理病症,恰如林黛玉多愁善感而伤身一样。

    再次,勃朗特姐妹精神上反叛社会,而特别渴望超现实的绝对自由的生活(“反叛社会,返回 自然 ”)。内向的人更易激烈反叛现实,更爱幻想。在三咀妹的感觉和判断里,规则化的秩序社会充满了财势的威压和门第观念的偏见,是束缚并使其丧失精神自由的牢狱因此,她们灵魂深处对秩序化的世俗社会不满、反叛,渴望不与外人交接的自由生活。三姐妹都非常钟爱荒原、恋家‘童年那姐妹居家共处的岁月,特别是姐妹结伴游荡荒原的自由无羁的经历,作为理想的生活形态,永驻在她们心里“游荡荒原”成为她们一生的爱好和习惯,无论童年还是在长大后,只要在居家的日子里,她们总爱到荒原上走一走被动地走进社会后的勃朗特姐妹还都特别恋家:出外的日子里,她们盼望回家;居家的日子里,她们不愿离家。“只有在家里,她们的性格才能 发展 ,在别人中间,她们或多或少地畏缩起来。其实,“荒原”和‘’家”,在她们的意念中是同一的东西,那就是自由!那里没有人群的包围和喧闹,没有财势和门第观念等偏见的威压,没有交际的压力和紧张感。只有在那里,她们才能放纵自己,才能有快乐。显然,之于她们必须面对的生活来说,那是近乎绝对自由的理想生活,是“世外桃源”式的,只能是一个生活幻想,是“白日梦”!但,虽然是梦,却令她们终生怀恋、渴求,尤其是在现实中感觉受伤的时候。

    勃朗特姐妹的内向性格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其缘于内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在其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使她们的小说带有明显的自传性,因而呈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

   首先,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创作表达了她们对现实生活的痛感和精神反叛、对超越现实世界的讴歌与向往,因而是其灵魂的自传。

    三姐妹的小说中都有两个世界:作品主体部分充满财势威压和门第观念偏见的令人不自由的“现实世界”和作品结尾处超现实的“世外桃源”般自由的“理想世界”;作品中的主人公们也都由前到后经历了“现实的人生”和“理想的人生”在“现实世界”里,主人公们痛苦着,反叛着;同时追求着,渴望着,并最终在“理想世界”里获得了幸福的爱情和自由的生活,实现了“理想的人生”。夏洛蒂的《简·爱》塑造了一个自尊、自爱、敢于反抗和追求的光辉的女性形象。她敢于反抗舅表兄约翰的无端欺凌,敢于反抗寄宿学校不公正的对待,敢于蔑视财势的威压和门第观念的偏见而追求建立在自尊、平等基础之上的爱情,并在经历了种种变故与考验后,最终在远离尘嚣的密林深处的荒凉庄园里获得了真正的爱情与幸福。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展示了两代人的爱恨情仇。希克厉与凯瑟琳在少小时结伴游荡荒原的“ 自然 式”生活中产生了“自然之爱”,但在长大后被亨德莱和林敦的偏见而终结、毁灭了,希克厉为此痛苦并残忍地复仇(反叛),同时也在不停地寻找那逝去的生活与爱情,最终在他去世后、在“来世”里和凯瑟琳旧梦重温;第二代的哈里顿和卡茜也在远离尘俗的封闭而自由的世界里获得了真正的爱情幸福。安妮的《艾格妮丝·格雷》展示了主人公在三个上流社会的家庭里做家教的艰难经历和痛苦感受,内隐不适应、不满的反叛情绪,最终也在远离世俗的海滨小镇上邂逅心中恋人而获得爱情幸福。总之,富于自尊感与独立意识,酷爱自由,是三姐妹笔下主人公的共同品质;与压迫、偏见的社会格格不人,渴望超现实的绝对自由的世界,是其共同的精神面貌;反叛现实社会,追求超现实的社会人生,并最终在绝对自由的世界里实现理想,构成了他(她)们共同的人生旋律。

    显然,三姐妹笔下的主人公们承载了她们共同的生活与灵魂。那“现实世界里的现实人生”是三姐妹人生处境的真实写照,希克厉与艾格妮丝·格雷的痛苦正是三姐妹不适应社会、对人生充满痛感的表达;主人公们对社会的不满、反抗(叛),正是三姐妹精神上对社会想说与想做的;主人公们的追求正体现了三姐妹逃离现实、“返回自然”的人生渴望。那主人公们在“理想世界里理想人生”的实现,是三姐妹“应该有”而现实中没有的理想生活的幻想式实现:除了说明她们对绝对自由世界的殷殷渴求外,更说明她们清醒而悲哀地意识到了自己在做’.白日梦”—与其说是无奈的精神自慰,不如说是凄凉的自嘲。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源于三姐妹共同内向性格中的不同,她们笔下的主人公除上述共同之处外又风采各异。大致说来,由于夏洛蒂适应生活的能力相应强些,所以,简·爱在“现实人生”里对社会的反叛中勇往直前且节节胜利,缺少痛苦与压抑感,充满亮色。对照三姐妹失败的现实生活,她显然是作者心目中“应该有”的理想形象,其“反向”的自传性显得曲折而间接。而艾米莉和安妮都更为内向,对社会的不适应性更强烈,很难看到生活的亮色而人生态度更加悲观,这使她们笔下的人物在“现实少、生”里压抑、痛苦、失败,更富于现实感和悲剧色彩。当然,其自传性显得现实而直接,尤其是后者安妮在精神上缺乏姐姐们的反叛意识(尤其是艾米莉乖房、固执的性格使其反叛意识更强烈)而长于顺从和忍耐,所以,她的艾格妮lily·格雷在“现实人生”中缺乏简·爱和希克厉的反叛精神(希克厉复仇的残忍更富于反叛的力量),而只是忍受和咀嚼痛苦。但尽管三姐妹因各自性格中的不同因素而影响到其自传性人物风采各异,自传方式各有千秋,根本上相同的内向性格还使其承载和传达了她们共同的痛苦的现实人生体验和“反叛社会、返回自然”的心声。

    其次,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创作也是她们生活状态的自传。三姐妹作品中的人物生活封闭而经历简单,情节只紧紧围绕着主人公的经历展开,线索单一,不枝不蔓,不及其余。《简·爱》和《艾格妮丝·格雷》的主人公们只走过了一条窄窄的人生走廊,单薄而封闭,缺乏厚重、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气息:《呼啸山庄》里人们的爱恨情仇更只是在近乎于封闭的两处庄园里上演着,缺少“看客”,以至于有评论禁不住感叹:世界真小!其实,狭小的 艺术 天地恰如内向的三姐妹封闭而简单的生活。

第6篇: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

张钧甯,是赵又廷的前女友。被称为台湾第一气质女生,也是拥有法学硕士学位的女演员。曾出演过《白色巨塔》、《痞子英雄》、《幸福最晴天》等热播偶像剧。有人说,看到张钧甯,就会想到偶像剧中的女主角,清新、干净,如同邻家女孩般亲切可人。张钧甯出身台湾望族,父亲是法学博士、大学教授,母亲是知名文学作家,还有一个姐姐是传播学硕士。良好的家庭和教育背景,铸就了张钧甯独有的文艺、知性的气质。

戏里戏外姐妹情深

见到张钧甯时,她已经连续工作了两天,虽然眼中有些许倦意,却透澈明亮,且始终温暖安静地微笑着。穿着高跟鞋的她,在闲聊时,会微微屈膝,认真倾听。不说话时,她温柔沉静,一旦开口,则率真直爽,如同她的名字一般。她说,名字中的钧字,是千军万马,豪气如斯,而甯同“宁”,取的正是宁静的意境。

《童话二分之一》里的姐姐安静柔美,妹妹爽朗不受约束。乍一看,张钧甯的一笑一颦有些像姐姐,但是生活里,她的个性更似妹妹。“妹妹很真诚,她非常直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心机。我觉得她的热情、大方会影响我,让我一直很乐观地往前冲。姐姐想得比较多,她像海一样把很多东西包在里面,有时候会很累很痛苦。”

姐妹俩性格上的差异,让张钧甯在拍摄中常会产生分裂感。“有一场是姐妹对骂的戏,我骂完姐姐的部分,就要去梳理成妹妹的发型,换成另外一个角度看整件事情。那时候一直转不过来,该换成妹妹的时候,我还在讲姐姐的台词!”就这样,张钧甯在两个角色里不停地转换着,完成了1400多场戏的拍摄。她笑言:“演完以后还是觉得很累,以后还是要一心一意哟。”

在剧中,张钧甯扮演着姐姐,但生活里,张钧甯则始终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妹妹,有一个疼爱她的姐姐,陪伴着她成长。“小时候我不爱说话,总是依附着姐姐,我在幼稚园里,连上厕所都不敢。那时候我们在德国,姐姐每次都举手跟老师说‘我要带妹妹去厕所,然后她就带着我去,还帮我擦屁股呢!’”

而说到姐妹俩性格上的差异,张钧甯自称跟姐姐很互补。“姐姐是双鱼座,感性又可爱。而我是处女座,追求完美,比较理性。”当问及两姐妹是否也会同剧中一样,爱上同一个男孩呢?她随即摇头称:“应该不会,她每次都说,哎,你怎么会喜欢这种男生?我说你才是,你怎么会喜欢那样的男生!”

张钧甯在上海拍戏时,姐姐曾来探班,当姐姐看到她所付出的坚持和努力时,非常感动。“姐姐告诉我,我已经变了,越来越有勇气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是一个跟屁虫。”而这种勇敢和坚持,也给了姐姐很大的鼓励。“那时候姐姐一直想来上海工作,但是迟迟不敢下决心,看到我的改变后,她下决心说‘我也要勇敢地去走我想要走的路。’”姐姐这一番话,让张钧甯吃了一惊。因为姐姐在她心中,一直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从小她就觉得姐姐很棒,去英国念书,个性也非常好。所以当姐姐这么说时,她才恍然“原来不只是她在影响我,我也在影响她。”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张钧甯

表演像是小精灵的亮粉撒在我身上,我就变了

2001年,张钧甯还只是台北大学的大二学生,学习法律。一次充满戏剧性的偶然经历,改变了她既定的方向。“我在西门町逛街的时候,帮忙填写了一张护肤品试用的问卷。过了一年,这个发问卷的男生去了经纪公司当助理,正好在找人,他就想到了我,问卷还在,我留的电话也是真的,就找到了我。”

进入娱乐圈后的张钧甯,依然坚持继续念书。虽然一边拍戏,一边读书的生活曾让张钧甯觉得很疲惫,但她却从没想过放弃。“我很喜欢表演,但是读书也要坚持,当时我告诉自己,如果我放弃了,就意味着我以后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放弃,所以我一定要完成它。”

2010年,张钧甯拿到了硕士毕业证书,这是她给自己的交代,也是给家人的交代。“我终于可以安心地去做我想做的事,专心表演,去尝试更多新的挑战。”

Q:做了演员对你的个性有一些改变吗?

A:非常大,我小时候有些内向,不爱说话,很怕生。表演给了我非常大的力量,它让我的感官打开,让我去观察别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去感受别人、体谅别人。它让我觉得世界变得很大,不管是情绪还是生活都变得很丰富。我觉得表演像是一个小精灵的亮粉撒在我身上,然后我就变了。

Q:像你个性的变化,你身边的家人应该会感受更明显吧,他们有对你说什么吗?

A:有,妈妈就常常说不可思议,她觉得要当演员的话也应该是姐姐去,怎么会是我?早期的时候,她会对我说“你可以吗?”但是这几年,有了更多的作品后,她成为了我的超级忠实小粉丝。每一部作品她都会看,看完就对我说,“女儿啊,妈妈以写小说作家的立场跟你说,演到这个部分,如果你的人性可以再复杂一点点,会更好看哦”。特别的可爱。

Q:在 《童话二分之一》 中,你演的妹妹从小生活在乡间。但现实生活里,你从小生活在德国,在国外长大的经历对你后来的发展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吗?

A:影响最大的是世界观吧,会觉得世界很大,很多东西不用纠结在眼前。印象很深的是我念大学的那一年,到德国去和姐姐学习。那个时候,很多欧洲人到德国来学习,他们在念大学之前会休学一年到各国去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会积累很多的能量。看到了世界的辽阔,会思考自己想要什么。

反观我们华人社会的小朋友在小的时候都念很多书,老师会说你要考好学校,要考高分,大家都忘了,他们也需要一些时间去沉淀,去思考想做什么。比如有人喜欢当厨师,爸妈就会说不要,厨师没有出息,没有出路,你要去念书。但是我不觉得,我觉得每一个人只要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事情和最喜欢的事情去做,他都可以在那个行业做到最好,而且让自己最快乐,发挥出自己最大的特质。所以,在德国的那一年,让我知道,原来花一年去思考这件事并不严重,它可以让我的步调慢下来,收获更多。

Q:你很喜欢摄影,旅途中进入到你镜头里的,比较多的是人还是景?

A:天空最多吧,天空是一个很神秘的世界,它很像人生。有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时刻,早中晚都不一样,清晨日出和傍晚夕阳又不一样,千变万化,你每天站在同一个地方看,同一个时间点,你看到的天空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变化就像人生一样,人生也有很多变化,但是都会留下一些东西,它会让你这个人变得更完整。

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即使什么也没做仍很浪漫

在《童话二分之一》里,张钧甯饰演的两姐妹爱上了同一个男孩儿,姐姐为了成全妹妹的幸福,选择了退出。当问及,如果在生活里,和好朋友也爱上了同一个男孩,她会如何选择呢?她说,这时候我要说一句话,选择权都不在我们手上,要看男生怎么选择。张钧甯曾在微博里写道,爱情就像吃麻辣火锅。尝遍各种滋味,又麻又辣,但是却有回香,会让人一直想吃。

成长至今,对于爱情,她也有了新的感悟。她认为,两个人能够相遇,就是一种缘分,不管结局如何,都是值得珍惜的时刻。

Q:你的朋友中跟你个性相近的多还是反差大一点的多?

A:不一定,我的朋友个性都差很多,像张悬和青峰的个性就差好多,我特别怕需要察言观色或者是斗来斗去的那种。因为懒嘛,就不喜欢猜,交朋友就需要大家真心相对,直来直去,开心什么、不开心什么,我不太会去做表面工夫。

Q:你合作过的男演员都是帅哥,哪一个是跟姐姐共同喜欢的类型?

A: (笑)有一个,何润东!连妈妈都觉得“嗯!”那个时候在拍戏,他每次出来的时候,妈妈都会说,“哇,他真的很迷人耶!”我说,“不是吧,你们!” (笑)我和Peter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他应该还不知道我妈妈和姐姐对他的评价,不过他如果看到这个采访就会知道,我妈妈和我姐姐都非常喜欢你啊,Peter!

Q:你跟何润东都是摄影发烧友,在一起拍戏时会否交流些摄影心得?

A:有啊,之前我们去越南,一起做公益。我们两个都有拍作品回来,那一次的活动比较特别,需要拍我们看到的越南,然后让大家知道有很多的小朋友需要我们帮助。那个时候他用他的眼光,我用我的眼光,我们两个用不同的角度去拍东西。我会常常问他,他很专业,对所有的细节都很清楚。

Q:男生和你交朋友,更多把你当哥们还是需要保护的女孩子?

A:他们哪儿有保护我,他们把我推出去挡酒!(笑)没有,开玩笑啦!因为我们都很熟了,他们也知道我很直接,所以不太需要去保护我,他们把我当哥们儿。

Q:你演了许多偶像剧,偶像剧中的爱情都很唯美,会觉得跟现实落差很大吗?

A:不会的,我很喜欢表演,我觉得不管是偶像剧写实剧,或是剧情戏,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不管它真实与否,我觉得在人生中也会发生。像前几天我突然遭遇到24小时疯狂的行程。我看《人在途》的时候还在想,怎么可能会这么衰呢?结果这个剧情,就在我的人生中上演了。很多时候,偶像剧里的情节,我们看的时候会觉得哪有那么浪漫、哪有那么巧合?可是在真实生活中,也会发生。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很真实地去传达角色的情感,让大家感受到这个人的真实感受,让大家跟着他一起笑、一起感动、一起难过。

Q:经历了戏中太多的浪漫,还会对生活中的爱情有期许吗?

A:很期待。因为偶像剧演多了,都是别人在经历,虽然演员是我,但是演完了就送给了女主角。所以,我反而很期待自己的经历、属于我私人的情感是什么,我会特别珍惜。两个人在一起时,对的时刻对的那个人可以带给你所有的浪漫,就算他什么事都没有做。

Q:在你以往的情感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浪漫是怎样的情境?

A:例如说收获一个手工做的笔记本,里面是手抄的,有我们在网络上通信的所有对话、留言,就很感动。我也收过手工做的年历,下面还有很多经典的电影台词。

第7篇: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 《桃姐》;情感;坚守;回归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成果(编号:201129)。指导老师:首作帝

直击人类情感七寸的心灵震撼不一定要有宏伟的悲剧和无尽的血泪,一个优秀的导演懂得在人间俗事中升华感动与思考,一缕炊烟、一个眼神、一颗精心挑选的大蒜足以赋予人物无穷的活力。那些市井的嘈杂与独坐的沉默背后是一个我们习以为常却视而不见的冷暖世界。许鞍华再次聚焦小人物的生活现状,塑造了桃姐这样一个集佣人、老人、母亲多种典型形象特征于一体的桃姐,为置身于布满钢筋水泥的精神荒原中的我们,将一段主仆情娓娓道来。桃姐又不仅仅是桃姐本身,而是这些特定社会群体的典型代表,是朴实情感的可贵坚守者,更是一种从其自身中抽象出来的精神力量,它在召唤Roger情感回归的同时,也在守望着被浮华的城市生活所掩埋的最朴实的情感回归。

一、桃姐身份的多重性与人物情感渐变

桃姐在电影当中最主要的身份即梁家的老家佣,桃姐将自己一生短暂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家庭。除却影片开头对桃姐的介绍,最直接的点明桃姐家佣身份的应该是其为Roger做饭的场景:桃姐在厨房为主人准备午饭,两人不发一言,桃姐按着顺序依次端出高汤、螃蟹、海鱼、以及热茶和饭后水果,而桃姐自己却在主人用完餐后才拿着碗一个人站在厨房吃起来,一位称职合格的家佣的形象便展现在观众的面前。那种被模糊了但依旧清晰尖锐的阶级差别也显而易见。然而紧接着的桃姐对主人吃牛舌要求的毫不客气的指责,流露出却的是对其身体毫不掩盖的关心,暗示观众桃姐与Roger已经超出了寻常主仆之间的关系。这也就引出了桃姐暗含的另一重身份——母亲。影片中Roger生母的戏份很少,与儿子的情感互动也略显生硬。Roger生母来访的情节,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对因常年分居两地而缺少情感交流的母子。而相比之下,桃姐已经将自己的主人当作亲儿子一般,这一对主仆的情谊并不逊色与一对母子。然而Roger起初也如寻常的大少爷一般将桃姐对自己的照料看做理所当然,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依赖是单向的。但桃姐的中风无疑是影片情感发展线索的一个转折点,两人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这时的Roger开始审视自己的过去,回忆桃姐对于自己家族所做的奉献。Roger逐渐从一个少爷到一个“儿子”的身份转变其实也是其审视自身与情感渐变的过程。许鞍华在反讽当今社会各种荒诞现象的同时,也有意地模糊了世间的冷暖和残酷,即使是最后桃姐的离世也未刻意渲染死亡的悲情,而是更多的希望通过生活化的镜头语言传达一种对朴实真挚的情感回归的守望。

影片中桃姐的另一基本身份是老人,因此也有了桃姐中风住进养老院的故事发展。人的衰老是无法控制和避免的。桃姐就在对另一个家庭忙忙碌碌的照料中抵达了自己的老年。她固执坚持的来到了养老院,却在环视周围形形的老人时流露出一丝悲哀和无奈,仿佛从他们眼里看到了自己苍老的模样。导演以客观真实的镜头对于老人院里老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忠实的记录,老人院里的生老病死在导演的镜头下是那样的稀松平常,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更像一个个委屈的孩子,他们的愿望变得渺小——回家。桃姐是一个佣人、一个老人、一个母亲,其所代表的往往是社会中做出给予和情感输出的一类人,等待着Roger代表社会本真的良知的回归。许鞍华并没有为爱而撕心裂肺地呼喊,而是将桃姐这样一个最平凡的社会底层劳动者作为精神力量的寄托,期许着朴实情感的回应。

二、“腥”中的人性尊严

影片中的桃姐虽然是一个社会的底层劳动者,但仍然闪耀着令人敬佩的人性尊严。桃姐的自尊与骄傲在一字“腥”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腥”字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是Roger陪桃姐在公园散步时,半开玩笑的问桃姐年轻时为什么拒绝卖菜、卖鱼以及五金店老板的追求,桃姐想了半天,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他们腥。此时的腥已经不是寻常意义中的腥味,而是桃姐生活态度以及追求的体现。桃姐选择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梁家,这种带有牺牲性质的付出其背后必定有深厚情感的支撑。然而除却这些,我们也可以认为桃姐对那些追求者的拒绝是其自尊自爱的体现。桃姐是谦卑的也是骄傲的,一个白发苍苍的仆人,也有她的美丽与傲骨。

影片中“腥”字第二次出现在桃姐在养老院中吃Roger母亲送来的燕窝时。桃姐一直坚持燕窝因为没有放姜而有腥味。桃姐对腥有超过一般人的敏感,这种敏感是其对生活的苛刻要求,更是无意识中将自己作为梁家的一份子,对这个家庭的责任的体现。桃姐坚定地抵抗着中风之后的自己,不允许搀扶,不坐轮椅,有点康复之后就想着坐小巴。桃姐是固执的骄傲的,她或许为自己的衰老和病痛而无能为力,但她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尊严。许鞍华用电影的语言告诉我们,老人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每个人都有自己应以为傲的坚守,对他们最好的方式并不是一味地给予你希望给予的,而是给他们更多的关怀与尊重。

三、苦乐参半的情感坚守与守望

许鞍华1979年的《疯劫》是掀开香港新浪潮序幕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标志着许鞍华作为一位电影作者的诞生。经过上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工业繁荣时代洗礼的导演许鞍华,从《天水围的日与夜》到《桃姐》,都秉承克制、内敛、不煽情原则,用近似于手工业者的精细、准确及不哗众取宠,来刻画普通个体的个人情感和经历。加上片中角色桃姐的身份和时下的距离,在这个特效、3D等新技术占满银幕的工业时代,《桃姐》更有了作为一部手工佳作独特存在的意义。但《桃姐》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远非如此。许鞍华将镜头对准这样一个处在时代边缘以及生命尽头的人物,苦乐参半的电影语言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感动。在城市化蔓延的当今,诸如香港这样的大城市俨然成为了一片情感的荒漠,桃姐这样一个几乎被社会遗忘的普通个体,其身上的精神闪光和毫不吝啬的情感给予,更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许将无限的温暖和隐忍赋予桃姐,她在召唤Roger情感回归的同时,也在守望着被浮华的城市生活所掩埋的最朴实的情感回归。

影片并不掩盖现实的残酷:养老院里那些被子女遗弃在港的老人,骗钱泡妞的坚叔,即使是桃姐再度中风弥留之际,Roger最后仍然选择背上自己宿命一样的背包赶往工作,没能陪桃姐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导演依旧愿意让我们直面生命中最无奈的一面,它悲哀、残酷、不近人情。也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方能明白世间情之可贵。工业的浪潮与冰冷的水泥森林以其先进和骄傲的姿态,悄然腐蚀着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但是,丧失了精神内核的我们,即使走在富裕便捷的时代道路上,又岂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第8篇: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

本故事的内容是写的真人真事,四川省营山县妇幼保健院,的一位牙科医生,名叫邓俊英。以她的爱奉献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残疾女孩,她那种有爱而与众不同,让我很感动!对一个刚认识的人就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她心胸真的很了不起,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吗?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做不到,像她那种宽广的胸怀和爱,让天下所有的人感动!和敬佩,本故事写得很简单,但确实真实的,我写的是我亲身体会的,各位作者,各位读者,各位观看这篇文章的老师和朋友,因为我一天学都没上呢,多多指教,希望大家给我提出更宝贵的意见,这样才能让我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成长起来。

我有一位美丽而善良的姐姐

我有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姐姐,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姐姐,她的名字叫邓俊英。她是一位牙科医生,工作非常细心又周到,她觉得给病人减轻了痛苦,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她不但人长得非常美丽,而她的心比人更美丽。她有一颗善良的爱心,她让我很感动!她对每一个陌生人都非常好!她特别爱帮助别人。我想她在家里一定是一个尊老爱幼的贤妻良母吧!

我这天去康复中心锻炼,本来是妈妈陪着我去的,但刚刚走到医院门边 ,妈妈突然有事就先离开了一下,她看着我推着轮椅进门不方便,就放下手边的事就过来帮我把我和轮椅推进来,她问我怎么一人来没人陪你吗?我说有呀,暂时有点事不过一会儿就要来,我以为她会像别人一样带着不笑的表情,可她没有像别人那样用一种瞧不起的眼光看我,她温柔又细心的陪着我。并和我拉起了家常,问我冷不冷,要不要烤火, 又问我上不上厕所,我感到这个姐姐很不错,她让我感到有一种亲切感!聊着聊着我就把她喊姐姐了,我告诉姐姐我就住在北门桥那边,家里有五口人。爸爸妈妈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这个弟弟是我二叔的儿子,二叔已经得病去世了,二婶也改嫁了,这个弟弟就长期在我家里住了。

第9篇: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网络如影随形地根植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大到网络购物小到查阅资料、交流信息,人们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这座平台。其实,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服务于人类的同时,也会像潘多拉盒子一样,让它的邪恶去引诱一部分自制力差的人,使他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要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健康上网文明上网”,让绿色网络伴你我扬帆起航。

本来家里没安装电脑,自从姐姐上了大学后,爸爸妈妈对姐姐一人在外一百个不放心一万个牵挂,姐姐刚走没几天我想姐姐就哭了好几次鼻子,打长途电话三言两语又无法说尽彼此的思念与牵挂,另外我今年升入初中了,一些功课爸妈也辅导不了了。综合各种原因,爸爸咬咬牙跺跺脚买来电脑开通网线,我高兴极了,在爸妈面前我成了他俩顶礼膜拜的微机老师,双休日写完作业后除了和姐姐聊天,晚上我还要教父母打电脑和姐姐交谈。妈妈现在已经可以独立使用电脑和姐姐交流聊天了,看着妈妈的进步,我心里美滋滋的。

近来我们学习生物——蚂蚱,老师拿蚂蚱模型让我们观看了解蚂蚱的身体结构,课堂上了解的不太透彻,晚上回家后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蚂蚱的图片资料,网上的资料真齐全呀,正面的侧面的外部的内部的,应有尽有,我对蚂蚱的了解既丰富又全面。

姐姐喜欢上网购物,从服装、箱包、食品到化妆品,几乎每一样都从网络上购买。这不,上星期还从网上给我买了一件羽绒服。在服装店里我对它心仪已久,妈妈却感觉有点贵舍不得花钱,姐姐知道后在网上查到相同的品牌和款式,对比之下价格相差100多元,所以姐姐毫不犹豫地点击成交,现在羽绒服穿在我身上,姐姐对我的爱却传遍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好温暖好温馨呀!我在感谢姐姐的同时,也感谢网络这一平台,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实惠。

记得买电脑前,爸爸妈妈怕有了电脑以后会影响我的学习,也害怕我上一些不良网站,交一些乱七八糟的朋友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所以爸爸和我约法五章:1.学习期间不得上网。2.不玩网络游戏。3.不和陌生人交流。4.不上不良网站。5.使用电脑有时间观念。

电脑来我家已经很长时间了,我在它的陪伴帮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和爸爸的约法五章时刻生效。查阅学习资料时它是我的文曲星,和姐姐联系时它是我的无线亲情电波,劳累之余时它又是我的轻松剂,学习遇到疑难时问题还可以借助网络向老师同学请教,在绿色网络的陪伴下我已扬帆起航。

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初中朝阳文学社

点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