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卫生统计论文范文

卫生统计论文精选(九篇)

卫生统计论文

第1篇:卫生统计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医院统计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医院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当前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此项活动,医院的统计工作应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充分显示统计工作的魅力,已是摆在医院统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现代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统计管理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枢纽,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视。医院的科学决策应当建立在充掌握院内的各种信息基础上。卫生统计专业性强,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影响医院经营决策水平,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加强管理,促进自我生存和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必须充分发挥统计职能,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统计信息。只有依据科学的统计信息资料,才能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1统计数据的性质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第2篇:卫生统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现状

【Abstract】Statistic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This paper simply expounded the situation of health management statistics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laborated the existed problems in some medical university and presented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in the hope of mak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health management statistics education.

【Key words】Health management statistics;education;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04-02

当前,无论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服务的监管,还是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等卫生管理工作,都需要统计信息的智力支撑。统计学在卫生事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医学统计学已成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之一。卫生管理统计为各级卫生机构提供信息价值较高的决策依据,实现管理的精细。高校提高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卫生管理统计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对比了国内外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现状,并详细剖析了国内某高校的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引起各卫生管理相关专业教学与科研人员的重视,为进行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现状

英、美等国的医学院校中,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往往融合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开展,结合不同的专业开设相关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根据培养的目标和层次不同,实施两阶段的教学,如在大学本科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基础的医学统计学或卫生统计学基本理论、方法的教学,而在实习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结合不同专业的需求开设高级统计学方法以及应用型统计学方法的教学,其中在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以及卫生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别强化了卫生管理统计学技能与方法的培训。日本的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则更多的集中在大学生的毕业后继续教育过程中,这也和日本的教学管理体制别注重毕业后的职业和继续教育有关。

我国从1948年郭祖超教授编著的《医学与生物统计方法》出版并被当时的教育部定为大学用书算起,在医学院校中开设统计学课程已经有60年的历史。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医学院校的培养专业层次的不断丰富,医学院校中的统计学教学不断分化为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管理统计学、教育统计学等分支。特别是随着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设立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后,“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就成为了该专业科研能力方法培养的必然需求。但由于专业培养定位、课程分类等问题,国内大多数院校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上,仍然选择进行基础的医学统计学或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没有与其他医学专业形成专业的区别性和针对性。

二、某高校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现状

早在1954年国内某高校便由国内卫生统计和医学统计学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的薛仲三教授在当时招收的卫勤管理干部学员中开设了“卫生统计学”的课程,主要讲授卫生管理统计的基本流程、卫生统计报表的制作以及基础的卫生统计分析方法等。随着卫生统计学学科的发展,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的需求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学生的招收和培养,卫生管理统计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主要讲授卫生事业管理和医院管理中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统计报表的设计制作以及卫生工作调查的方法等,用于培训各级卫勤管理干部。目前,该校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中开设了“卫生管理统计学”的课程。该高校拥有专业的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师队伍以及较为完善的教材讲义,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某高校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学统计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卫生管理统计学在该校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临床医学、麻醉、护理等专业的教学内容相近,教材仍然使用国家的统编的《医学统计学》教材,没有相关卫生管理统计学专门的教学内容设置和实践环节的训炼,没有达到专业化教学的目的。

2、学生对卫生管理中的统计工作缺乏了解。

卫生管理统计工作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日常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政策的制定及卫生措施的评价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是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必须了解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专业课教学中缺乏该部分内容的介绍,在统计学的基础训练模块中也缺少相应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得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了解甚少,如对医院常用的统计指标、人群常用的健康指标等缺乏了解,影响其毕业后相关工作以及卫生管理科研的顺利开展。

3、学生的卫生管理科研的基本素养缺乏锻炼。

由于卫生管理科研工作的开展有着区别于医学临床与基础科研的特殊性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学生虽然通过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据收集及处理方法。但是,由于目前公共(卫生)事业本科学生缺少卫生管理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系统训练,导致了其在开展卫生管理科研实践工作中的思路不够清晰,方法选择不够合理。在毕业论文的设计、撰写以及毕业后的管理工作和科研实际中不能正确地选择和应用卫生管理统计的科研方法,影响了论文和科研的质量,同时不利于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改革建议

为了克服当前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卫生管理统计学中存在问题,提高教学和专业培养的质量,十分有必要对当前的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

1、建立“双模块”教学模式。

目前,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完全照搬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针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针对此现状,在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学员进行基础的医学统计学科研方法训练的同时,应增加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模块,形成“基础医学统计学训练+卫生管理统计学专业训练”的“双模块专业化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模式。基础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只要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掌握对医学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卫生管理统计学专业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尝试多元的实践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的教师说教式课程教学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理念,提高学生卫生管理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加强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了解。例如,可尝试案例式教学、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等。案例式教学形式,可通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实例,介绍卫生管理统计学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PBL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问题为中心,用问题把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问题讨论、相互激发、协作和互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

3、增加软件实习教学。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数据的处理基本都依赖于计算机软件。统计软件的使用使得卫生管理统计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数据的处理变得简单化。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将来开展卫生管理科研实践工作中必然用到统计软件,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统计软件的训练。软件实习的教学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数据结合在一起,把一些抽象、难懂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直观的展示出来,培养学生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统计软件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也有利于将来管理工作和科研实际中应用卫生管理统计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韩丽萍、殷瑞玉,统计学在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2 13(6): 369

2、陈景武、邢建民、陈建红等,现代医学统计方法在卫生事业管理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管理事业管理 2004 3: 185-186

3、冯忠蕙,从卫生事业管理的实际需要看卫生管理统计的必要性[J]中国卫生统计 1995 12(6): 3

第3篇:卫生统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计生系统已经不再局限于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疾病防控等业务发展,更重要的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了适应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及信息化时代卫生计生系统经济活动的变化,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推动和加快内部审计工作,我们有必要结合卫生计生系统的行业特点,对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理论、方法与实务进行系统研究,以适应当前改革发展及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总结我国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寻求研究方向。

一、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一)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原卫生部结合卫生系统实际于2006年出台了《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指导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卫生事业单位及其他卫生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新形势下,原规定明显落后于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于是卫生部又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生部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卫生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操作指南》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和联系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制度,对全国卫生计生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规范。在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方面,江苏海门卫生局的王明东(2005)提出,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利于弥补内审机构的不足,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内审风险;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的范慧明(2006)指出完善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可以促进医院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镇江第四人民医院张文东(2006)提出使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才能使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顺利推广,从而提高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王梅梅(2012)介绍天津市环湖医院审计科制定了十几项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保障了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新疆人民医院的苏敏(2013)提出,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做好医院内部审计的基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王颖(2014)指出加强内审成果运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构造良好的内审环境、设计完善的内审流程以及建立行之有效的内审成果报告制度;安徽省立医院的操乐勤(2015)指出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要明确内审部门的地位、职责、权限、自身建设和经费保障,制度需经过党政联席会审批,必要时还要职代会审批,审批后再以正式文件发出,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

在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上,有许多学者和审计人员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张开箭(2012)认为,医院内部审计的重点主要有基建项目的招投标情况审计、合同审计、设计概算审计和预决算审计等。李立明(2014)提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内部审计重点由最初的财务收支审计转为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审计,创新举措包括整合系统审计资源、三权制衡、全过程监督、修订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改进管理流程。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庄桂丽等(2004)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内审工作主要有民主监督法、资源共享法、接口部位突破法、循环法、现场检查法等。辽宁医学院附属二院的董菲菲和辽宁卫生经济学会的于润吉(2008)提出了医院内部审计的专项审计项目选择及方法。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的骆蓉芬、顾洪安(2008)提出建立医院科室内部审计模式,运用菲德勒模型图表开展科室审计。浙江台州医院的杨允新、吴红(2010)提出对医院基建修缮工程采取内审外审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重庆涪陵中心医院的陈淑兰(2011)从内审的角度提出对医疗设备进行效益审计,具体介绍了审计立项、规范统计、审前准备、进入审计、撰写报告等环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闫石、朱立力(2013)分析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固定资产内部审计控制测试的方法。湖北襄阳第一人民医院的陆仪和襄阳中心医院的许华(2015)提出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综合运用到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三)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调查研究,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许多不足。安徽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张定明(2005)提出综合性医院开展管理审计存在制度尚待健全、人员匮乏、硬件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制度、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加大投入和宣传等措施。甘培艳(2010)指出医院内部审计存在认识滞后、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职能不专一、方法落后等问题。余姚市人民医院的陈洁(2010)提出构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医院联合的内审机构,建立工作与学习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开展审计调查和内审工作。福建光泽县计生局的黄向京(2013)指出县级计生部门内部审计存在“四缺乏”问题,即机构缺乏独立性、人员缺乏专业性、项目缺乏多样性、业务缺乏规范性,应营造独立氛围、配置合理人员、开启崭新视角、构筑完备的指导体系。徐州中医院的岳莉莉(2013)指出医院内审工作浮于表面、威慑力不强、审计处于低级阶段、审计考核激励不科学,同时提出构建内审机构的合理地位、制定严格的内审制度、选拔优秀的内审工作人员、以激励机制调动能动性。杭州第一人民医院的陈青青(2014)提出医院应加强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建设、拓宽内审范围、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枣阳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张向阳等(2015)提出优化内部审计环境、建立风险识别机制、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级别、强化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

(四)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模式和理念创新

从2009年IIA明确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方法和流程后,卫生计生系统便开始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的梁颖(2009)指出,医院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构建科学的数学模型和规程、建立风险管理评价体系、重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等。湘潭中医院的林凤兰(2010)提出现代医院为了对医院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与控制,需要引入风险导向审计。莱芜市人民医院的李瑞实、魏蜂培(2012)提到医院风险导向审计离不开内部控制,运用时需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常虹(2013)指出风险导向审计是是医院提高经济管理的必然趋势,能促进现代内部控制与治理的协同发展。茂名市妇幼保健院的李钦全(2014)指出风险导向审计有风险控制和增加价值两方面作用,在医院应用时应完善医院的风险管理、控制并降低风险。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的龙思佳(2014)指出风险导向审计正成为解决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的主要方式,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卫计委、大型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探索建立了自己的内审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市房山区卫生局的王文义(2013)结合医疗卫生领域审计工作实践,介绍了医院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江苏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周磊(2013)提出计算机被应用到医疗收费审计、药品收费审计和支出审计。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顾晨、昂慧、林秀兰(2013)指出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内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邹楠(2014)提出国家应加快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加强医院审计软件的研发的同时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上海徐汇区卫计委的孙雅(2014)介绍了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局财务监审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二、现有文献的综合评述及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我国卫生计生系统研究成果的汇总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制度还有待完善,内部审计理念和方法需要更新。由于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环境的变化,必须对卫生计生系统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从宏观层面加强引导,促进全国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卫生计生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多数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以及其他常规审计,而且都是事后审计,这明显落后于现代管理思想。内部审计的方法大多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较低,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审计和管理。

(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研究较多、计生系统内部审计研究较少。从目前查阅的文献看,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研究集中在医疗机构,部分研究成果已得到较好地运用;计生系统由于机构和人员缺乏,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从宏观方面提供了一些指导和建议;科研院所内部审计理论水平较高、工作做得非常好。

(三)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普通存在认识不足、机构不健全、内审人员素质不高、工作对象狭窄、审计手段和方法落后、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执行等问题。许多医院的财务审计人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必须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理念、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加强经营和管理领域的审计、开展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构建内部审计激励机制、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建议,同时指出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注重协调好内部的各种关系。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或审计信息化、风险导向审计是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的一个发展趋势。从理论研究方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研究已经不是热门话题,现阶段的关键是如何实施的问题,未来卫生计生系统的内部审计的研究方向应以风险导向为重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和方法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正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我们应积极思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数据资料库的构建、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流程优化、审计成果应用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建立起对风险的动态管理,从而推动和完善卫生计生系统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实现单位的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沈砚亭.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研究——以云南为例[D],2014.

[2]董菲菲,于润吉.医院内部审计机构:专项审计项目的选择和审计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2008(06).

[3]闫石.朱立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控制测试方法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07).

第4篇:卫生统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卫生统计学 PBL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58-01

卫生统计学是研究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是预防医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具有实用性强、应用广等特点。卫生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别于其他门类的医学课程,因此被很多医学生认为是一门难以学习和掌握的课程。Problem-Based S.Learning,简称PBL,是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Ho Barrows于1969年首先创立,认为是一种较好促进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1]。自引入医学教育领域以来,许多研究表明PBL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技能和实践能力。我们尝试在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调动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多采用“灌输”的方式,老师灌得多,导得少;学生学得多,议得少;授课时间多,自学时间少。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遇到实际问题时,仍不能确定该选用哪种统计方法。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明显降低,由于长期的死记硬背,学生的分析问题推理能力未能很好锻炼,不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其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PBL教学法则是在介绍每章内容前要先提出一个或多个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原理尤其是应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就能够正确选择统计方法了。

2 PBL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

2.1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要设计恰当的问题;在课堂交流中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

2.2 学生的学习态度

以交互讨论为主要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密切师生联系和双向交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基本概念与统计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3 PBL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PBL教学为将来独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其具体步骤。

(1)理论授课:结合各个章节的内容,采用案例教学,以典型案例引出问题,给出正确处理问题的统计思路与统计分析方法。

(2)确定问题:每次理论授课后,由授课教师根据各章节的内容,结合自身科研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文献中出现的统计学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问题,同时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与任务。

(3)小组讨论学习:指定学生组成专题学习小组,各小组根据特定问题查阅文献,对文献中研究内容、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进行课堂讨论分析,并对分析讨论结果已报告形式进行总结。

(4)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在文献资料的检索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指导,归纳总结各小组讨论报告。

(5)成绩评定:通过小组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对专题学习小组和课堂提问的学生进行评定[3]。

4 PBL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及相应对策

4.1 PBL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PBL教学效果。(1)传统教学法的讲授能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而PBL教学只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2)学生长期习惯于传统式的灌输式教学,缺乏主动学习的技巧。(3)卫生统计学总课时有限,学生要较好地回答问题,需占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4)目前国内医学院校采用的各种版本卫生统计学的教材,编排体系并不适合PBL教学。

4.2 解决对策

针对PBL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PBL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各章节内容学习时,首先采用经典案例授课,用经典案例引出分析问题的统计学思路,给出解决问题的统计学方法,在讲授理论同时培养学生形成统计思维方式。(2)根据专题讨论内容,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3)结合授课情况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学习任务。(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是看老师的主导作用与传授知识的技能和技巧,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4]。(5)根据授课内容、设置的问题、讨论主题,探索编制适合PBL教学模式的卫生统计学教材。

通过PBL教学模式改革,使预防医学本科学生逐渐培养起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了解卫生统计学理论知识体系,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医学科研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蓉,王劲松,孙峰.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校外教育,2010(1):95.

[2] 彭志行,赵杨,易洪刚,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79-81.

第5篇:卫生统计论文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方法. 方法: ① 通过对大量指标体系构建过程的研究学习,按照归纳法原理给出了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过程;② 介绍并论证了本体构建方法理论在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结果: 由已经建立起的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及社区健康公平性监测基本指标体系俩体系验证了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结论: ①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构建指标体系之前,均需作需求分析;② 方式的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甚至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

【关键词】 指标体系 本体方法理论 主观法

0引言

统计指标体系作为一组相关指标的有机集合,比单一指标、综合指标等能提供给人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强的功能. 然而,一个劣质的指标体系其利用价值及信息功能的发挥则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法利用. 我们拟对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作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包含变量[1-2]、统计指标[3]、指数(综合指数[3])等内容,如期望寿命、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 以这些资料为“基本素材”,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法可构造出功能强大的指标体系[4]. 指标体系以其具有的系统性使得其功能相对于单一指标更加综合和丰富.

1.2方法

1.2.1指标体系构建不管是基于某一领域综合性指标体系(或综合性统计指标体系),还是仅就领域内某一方面作评估用的指标体系,他们的构建步骤不尽统一,但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两种主要方式:

第二种方式,通常适用于体系构建之前没有现成指标或指标数目极少. 这种情况一般可通过专家(会议)法首先提出指标,接着利用现场调查对专家法提出的指标特性进行全面评价和初步筛选,第三步制定指标筛选标准并完成筛选. 这里主要指利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如离散趋势法(从指标灵敏度角度)、相关系数法(着眼指标代表性和独立性)等统计学方法对指标进行科学筛选[5]. 当然,指标的筛选标准还包括指标易得性、特异性、有效性、可靠性等要求的考察[6]. 最后一步就是确定最终进入体系的指标,设计体系结构、内容,并完成体系构建. 当然,其中,对最终确定的指标需要进行定义,计算方法的描述等一系列规范过程;第一种方式则主要用于构建指标体系前,大量指标已经存在,只是各指标是零散的,无序的. 此时,我们需要广泛收集散在指标(为方便后续工作,可按一定形式对指标归类),之后采用专家会议法(主观法)和有关统计学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待体系形成后,需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等进行评价.

1.2.2体系设计原则易与前面提到的指标筛选原则及标准相混淆. 这种混淆不致产生太多麻烦. 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谈体系的设计原则更多地侧重于体系科学性是否强,系统性是否高及体系的“质量”如何. 归纳一下体系设计原则(指共性原则,因为领域、专业的不同,个性原则须结合本领域特点)主要在: ① 数量: 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数量不宜过大,层次不宜过多. 在体系比较完备的情况下,指标数目应尽可能地压缩,使得层次结构清晰合理且以易于操作为限. 指标数目过大(或层次太多)将会使人们难以把握和采用,因而影响其利用率. ② 质量:主要是对体系科学性的要求. 主要体现为体系的系统性如何、体系中主要指标是否得到体现及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三个方面. 只有有一定质量的指标体系才可能会被更多的使用.

1.2.3体系构建方法论探讨但凡一项规范工作的进行,总是有方法论指导的,只是有些时候我们是潜意识的遵循着特定方法论而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在指标体系构建之前,我们需对将要研究的领域的“本质”或“基本特征”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这就是本体论思想. 而这两个方面也正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本体(ontology)研究内容两方面的一个划分[7]. 本体论是方法论、认识论的内在依据;本体论通过对存在的本质及其认知方式的说明,为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提供价值选择[8]. 基于本体已经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本体构建方法. 只是出于对各自学科领域和具体工程的不同考虑,构建本体的过程各不相同,目前尚没有一套标准的本体构建方法,一般认为,明确性和客观性、 完整性、 一致性、 最大单向可扩展性及最少约束5条规则是比较有影响的.

转贴于

2结果

对前面给出的体系构建的两种主要方式,我们分别通过实例对其作一说明:北京大学吴静的博士学位论文[9]“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国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中,对健康公平性监测基本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过程就采用了提出指标现场调查筛选指标确定指标形成体系的这样一个过程,即方式 2;近期建立的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则主要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即收集指标筛选指标确定指标形成体系评价体系. 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初稿见表1. 表1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在参考英国与美国国家卫生系统绩效/质量框架的基础上,我们采用方式1,尝试性地构建了国家卫生系统绩效/质量指标框架,并用此指标框架作了演示,得出了部分结果(表2),但该框架的合理性尚未经论证,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2国家卫生系统绩效/质量指标部分研究结果

3讨论

就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而言,各有不同,但大都要涉及指标获取方式、指标筛选方法,以及指标体系应用后的反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构建过程及最终形成的体系无所谓对与错,只有优劣及是否便于应用等方面的差别. 对指标体系“质”的总要求可概括为:结构简洁科学;内容易于理解;所含指标数目尽可能少(但要尽可能的全),且所需数据易于获得等.

我们所提到的构建指标体系的两种常见方式,在大量有关指标体系构建的文献、著作中均有所体现,也普遍为大多数所接受. 但作为方法学层面的探讨,这方面的文献还比较少,我们旨在从方法学及理论体系的角度对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一阐述,希望对意欲构建指标体系的朋友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树勤. 卫生统计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

[2] 孙振球,徐勇勇. 医学统计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3] 徐天和,苏颀龄,田凤调. 统计管理与健康统计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

[4] 田凤调. 对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想[J].中国医药管理,1989:9(4):37.

[5] 方积乾,陆盈. 现代医学统计[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1-124.

[6] 李天霖.健康状况统计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专题笔谈[J].中国卫生统计,1988:5(2):1-4.

[7] Macehe A. Ontology learning for the semantic web[M]. Norwell: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2002:15-17.

[8] 刘虹,张宗明,林辉. 医学与哲学[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5-56.

第6篇:卫生统计论文范文

8月26日,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省委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省政协副主席、省卫计委主任卫小春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卫计委党组书记王进喜主持会议,其他委领导班子成员、委机关各处室和委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上,省卫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医改办主任冯立忠传达了、总理和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卫小春传达了省委书记骆惠宁在省委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就全省卫生计生系统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大会、省委会议精神作出安排部署。

卫小春指出,这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是党中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大会后时隔20年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卫生与健康工作会议,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建党建国以来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关于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是指导健康中国建设、指导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全省卫生计生系统要深刻领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刻领会指导卫生计生工作的正确理论,深刻领会卫生计生系统面临的主要任务,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建设健康山西的坚强决心。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全系统掀起学习贯彻的热潮,把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统一到省委的各项要求上。

卫小春强调,全省卫生计生系统一要抓好大会精神的学习宣传。深入宣传建设健康中国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宣传全省卫生计生系统贯彻大会精神的新行动、新举措、新典型,营造健康山西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抓好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突出矛盾,主动积极作为,切实摸清基础底数,找准关键症结,提出解决办法,做好“健康山西2030”规划、健康山西建设五年实施方案和2017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抓紧制定我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三要抓好重点任务的推进落实。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推进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据山西省卫计网

第7篇:卫生统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 助产士;手卫生依从性;侧切口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74-01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见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产科护理的主要内容,也是预防产褥期感染的重要措施[1]。因此,我们自2012年1月对我院助产士临床实际工作中手卫生情况进行干预,从而提高助产士手卫生依从性控制会阴侧切口感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495例为观察组,将2011年同期的48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为我院住院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其年龄、身体状况、分娩环境,室内消毒情况,器械灭菌、缝合技术、产后会阴冲洗护理以及产后抗生素使用情况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首先对我院全体助产士进行手卫生及院感知识培训,掌握手卫生指征、手卫生方法、手卫生合格的标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等;每月对其手卫生理论及操作进行考试,开展了评选“手卫生之星”活动,使每一个助产士认识到手卫生不仅是自身防护行为,而且是从患者安全角度出发的一种社会和职业。

1.2.2 对照组 对助产士未进行专门手卫生知识方面的培训及实践操作考核等干预措施。

1.3 评价标准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设计《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同时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自行设计《会阴侧切口感染调查表》,调查统计2012年1月――9月的495例会阴侧切病例的切口感染情况,以及通过回顾性病历分析调查统计2011年1月――9月的487例会阴侧切病例的切口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应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 见表1。

[摘要] 目的 探讨提高助产士手卫生依从性对控制会阴侧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的方法,自2012年1月始对助产士手卫生进行干预,选择2012年1月――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495例为观察组,将2011年同期的48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提高助产士手卫生依从性对控制会阴侧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 助产士手卫生依从性由干预前的50.95%提高到干预后的92.05%,而会阴侧切口感染率由对照组的3.08%下降到实验组的1.62%,提示助产士手卫生依从性与会阴侧切口感染率呈负相关。结论 加强助产士临床操作中手卫生依从性和执行情况可以有效降低会阴侧切口感染的发生,减轻产妇痛苦,提高产科分娩质量。

[关键词] 助产士;手卫生依从性;侧切口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74-01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见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产科护理的主要内容,也是预防产褥期感染的重要措施[1]。因此,我们自2012年1月对我院助产士临床实际工作中手卫生情况进行干预,从而提高助产士手卫生依从性控制会阴侧切口感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495例为观察组,将2011年同期的48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为我院住院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其年龄、身体状况、分娩环境,室内消毒情况,器械灭菌、缝合技术、产后会阴冲洗护理以及产后抗生素使用情况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首先对我院全体助产士进行手卫生及院感知识培训,掌握手卫生指征、手卫生方法、手卫生合格的标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等;每月对其手卫生理论及操作进行考试,开展了评选“手卫生之星”活动,使每一个助产士认识到手卫生不仅是自身防护行为,而且是从患者安全角度出发的一种社会和职业。

1.2.2 对照组 对助产士未进行专门手卫生知识方面的培训及实践操作考核等干预措施。

1.3 评价标准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设计《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同时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自行设计《会阴侧切口感染调查表》,调查统计2012年1月――9月的495例会阴侧切病例的切口感染情况,以及通过回顾性病历分析调查统计2011年1月――9月的487例会阴侧切病例的切口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应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 见表1。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创新大量侵入性治疗操作的临床应用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群日益增多,医院感染率日益上升,对患者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地威胁,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巨大挑战[2]。多数医院感染是由致病菌在患者之间或医务人员之间交叉传播引起的,医务人员的手是病原菌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手传播致病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3]。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从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在以往的会阴侧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中医生考虑最多的是产妇自身情况、环境的问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手术操作技巧等问题,很少有医生会考虑手卫生依从性问题,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对手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助产士对手卫生的认识,干预后手卫生知识掌握率(98.33%)比干预前(68.2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梁炳爱,梁慧连,蔺小芬.44例产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6,(21):1892-1893.

第8篇:卫生统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第三卫生间、PET材料、使用率、功能分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目的

本课题目标将致力于在研究和发现PET材料在第三卫生间建设中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应用。开发新的应用方式,寻找有效的结构,目的是通过一些合理的应用分析,让人文关怀走进到现代社会生活当中。同时对第三卫生间在中国发展的现状,暴露的问题,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阐述,为今后第三卫生间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

1.2 研究意义

本课题是在环境设计中的新鲜领域,同时运用新型的复合材料进行研究增加了方案创新的经度与纬度。课题立足将第三卫生间进行普及,让第三卫生间走进大型公共场所,进而给人们带来方便,符合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观念。

二、研究的方法及行为建筑学理论

2.1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适应中国国情,符合现代人心理与生理需求的第三卫生间及其环境的整体设计规划。本文涉及建筑学、行为建筑学、环境设计学、等多方面领域,运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科学分析,力求总结出第三卫生间及其环境的整体设计的“语言模式”。

1.立足于大型商业综合体,分析各要素带给第三卫生问的影响和变化。

2.以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探讨我国第三卫生间的使用现状及问题,归纳出使用人员对于第三卫生间的要求,总结未来发展需求。

3.结合系统分析及实地调研结果,对于第三卫生间的整体建设进行阐述,具体阐述设计模式及发展方向。

2.2行为建筑学理论

行为建筑学是建筑学、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目的是把握人的行为规律,提高设计师对人们行为的预见性。是研究人的情绪、心理、需要,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设计师通过运用行为建筑学理论,进行适当的规划与建筑空间设计,从而满足人们的行为心理要求。行为建筑学中对行为研究,也是对人关怀的重要体现。

人的行为,可以简要的界定为人在与外界相互作用时,为实现某种预期的目的,而用自身的机体所做出的连续的反应。空间设计便是要满足这种人的行为需求,因此空间设计不是抽象的关怀人,而应关怀具体的人,即各种不同特点的使用者: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甚至是婴儿。

美国人赫马萨斯在他的著作《行为建筑学》一书中谈到,建筑师应与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共同探讨空间环境及社会环境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关系,在进行设计时,应进一步的了解与调查,在相似空间的使用中所发现问题,研究人们在不同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心理状态及反应。通过规划与设计,寻求更符合人们要求的、积极的空间环境。第三卫生间及其空间环境的质量,取决于它是否满足特殊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行为建筑学的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第三卫生间的设计规律从而为第三卫生间及其环境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和准则。本文的研究与调研也是基于行为建筑学理论作为指导而进行的。

三、第三卫生间及功能分区

3.1 第三卫生间介绍

“第三卫生间”即“家庭卫生间”,又名“无障碍卫生间”。它的前身最早出现于泰国,由性别认知存在问题的男性使用,而在泰国又名“中性卫生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性卫生间”逐渐成为男女都可以使用,老人、婴儿、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在异性家属陪同下进入的空间。在国外也叫“第三空间”。其标识一般为“2+nx”模式,“2”指男女卫生间标志,“n”代表男女卫生间以外,该空间其他功能的数量,“x”为相应功能的对应标志。

3.2国外第三卫生间现状

在日本及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中,上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明显优于中国,因而无障碍设施的建造早于我国,且美国经历1922-1933年金融危机后,开启了公共设施建设的高潮,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经验也丰富许多。尤其是日本受美国影响巨大,公共设施建设尤其是残疾人设施建设,一直都处于较高水平,各种人性化设备也几乎实现了日本境内的全覆盖。

3.2.1日本现状

就日本的第三卫生间而言,可以说中国目前所建造的第三卫生间很多设计都来源于日本。为了方便残疾人及腰腿不便的人群使用马桶,将马桶周围用铝合金制成的金属框架进行包裹,方便使用者起身。为带小孩的成人照顾宝宝而建造的儿童安全座椅,座椅放置于马桶对面,且使用说明会用日语,英语,韩语,汉语四国语言注明等等。

3.2.2美国现状

在美国,商业综合体或大型游乐场所,如百思买、迪士尼乐园等空间中,随处可见第三卫生间的身影,美国人为带孩子的父母设计了给婴儿换尿布的折叠式育婴台,台子的结构很简单,采用三角悬吊的方式,固定在墙上。简单地说就是一张贴在墙上可以拉开的折叠板,台子呈槽状,两边高,中间凹,这样孩子躺在上面不易掉下来。设计者们还在台子两边安装了两根安全带。当把孩子放在上面时,只要将安全带系上,便可万无一失。

3.3国内第三卫生间现状

中国无障碍设施的概念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进入实施,不但像这种“第三空间”极其罕见,存在于大街小巷的“盲道”实际上也缺乏实用性。经过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3.1地区差异明显,发展不平衡

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城市中心与郊区、郊区与农村之间,因经济发展不均而造成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到位的情况十分普遍,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第三卫生间的概念已经普及,建设也不只限于大型综合体中,更多的是在一些旅游景点,公园,以及社区之中进行建造。二线城市只在开发商投资建设的大型商场内或者度假村内可见,而在欠发达城市,这些基础建设几乎为零。

3.3.2没有统一标志

2014年4月14日,北京市修订了《公共厕所建设标准》,草案稿已明确“第三卫生间”概念,增加“第三卫生间”的规划、设计、建设要求,同时,设计了“第三卫生间”统一标识,标注“第三卫生间”字样(字大小为4cm×4cm),字体为黑体,标识规格为30cm×30cm。(截取与北京晚报)

但从以下四幅图可以看出,虽然北京市统一了第三卫生间的标识,但全国其他城市第三卫生间的标识及功能还是各有不同。

苏州市邻瑞广场第三卫生间标志 青岛市悦荟广场第三卫生间标志

(图片来源:自摄) (图片来源:自摄)

图1-1 图1-2

苏州市奕欧来度假村第三卫生间标志 青岛市海信广场第三卫生间标志 (图片来源:自摄) (图片来源:自摄)

图1-3 图1-4

3.3.3定义不明确

很多民众对第三卫生间的概念很模糊,在问卷的一道多选题填写中80%的人认为第三卫生间应该是专门为婴儿与母亲准备的哺乳室,78%的人认为应该是家庭卫生间,89%的人认为应该是残疾人卫生间,还有24%的人认为应该是同性恋卫生间。由此可见民众对第三卫生间到底是做什么的并不了解,也由此反映出第三卫生间在中国的普及很不到位。

3.3.4分区及利用率问题

我们重点调查了苏州,青岛,两地大型商业综合体所建设的“第三卫生间”后,针对“第三卫生间”的现状,可将其大致分为两种布局。分散式与集中式,分散式顾名思义是将婴儿区域与成人区域分开建设,分为残疾人卫生间与哺乳室。这种分散建设的第三卫生间使用率相较于集中式要高。但存在空间浪费,维护费用较高等问题。集中式是将现有第三卫生间的一系列功能集中在一个空间当中,这种空间利用率相对较高,维护容易,但试用频率相对较低。

四、第三卫生间分区设计应注意

4.1第三卫生间合理分区的重要性

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包括产品的设计、空间的设计、甚至图案的设计与分区设计。第三卫生间分区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以下几点:使用频率、使用感受、使用寿命、个体使用时间、以及缓解人流高峰时段压力,合理分流人群等能力。

4.2第三卫生间功能扩展问题

众所周知,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众多,公共卫生也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人群性质的不同,使公共卫生间肩负着巨大的使用压力,第三卫生间的出现不止要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同时也要具备发达国家不曾涉及的功能。在满足特殊人群需要的同时还应具备与正常卫生间相同的功能,以便在人群高峰时段或在因男女卫生间配置不合理导致的女性排队上厕所等情况发生时,充当女性卫生间或分流的男女混用卫生间的作用。

4.3使用率问题

针对使用率问题,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抽取70位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城市的样本进行调查,发现有87%的人认为第三卫生间应该是相对封闭式的。很多女性受访者表示当在给孩子换尿布或者哺乳时更希望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供其使用。只有百分之13%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敞开式建设。由此可见一些设有育婴室的第三卫生间却无人使用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把握人们对空间私密性的需求。

为进一步验证这一问题的真实性,我们访问了20位妈妈,在回答“您哺乳时是否愿意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问题时,她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是。由此可见单独结构的母婴区域划分受到了大部分母亲的欢迎,她们并不是不在乎在大庭广众下哺乳,而是相应设施不健全导致的迫不得已。同时,还有60%的母亲认为婴儿区域要与成人区分开且要进行颜色的区分。

总结影响第三卫生间使用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建造模式不确定而造成的空间私密性不足、没有统一标示以及功能分割不合理等因素。

综合上述问题,便产生了第三卫生间在中国或者说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应该如和分区以及相应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的问题。

4.4面积合理划分问题

第三卫生间的面积规划因要同时考虑各类适用人群的配比,所以与普通男女卫生间,大型商业广场、家庭住宅等空间的划分有所不同。使用人群的配比直接影响到其空间面积的划分。

根据最新一次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我国0-14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更因人口基数大的缘故数量十分惊人,在青岛悦荟广场,苏州邻瑞广场的第三卫生间人流统计中,我们进行了1小时计数统计,大致可以发现60岁以上使用者是0-14岁使用者的2倍,15-59岁使用者大多都是陪同人员。若建造第三卫生间可将其划为三份婴儿区域占三分之一,老年及成人区域占三分之二。

青岛悦荟广场统计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使用人数 4 17 9

表1-1

苏州邻瑞广场统计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使用人数 2 7 5

表1-2

五、PET材料的应用

5.1PET材料介绍

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缩聚而成的一种常见塑料,属于线型聚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人体内都可降解,且现今的PET成型技术成熟,脱除小分子后的PET可用于食品和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

5.2 PET材料运用的可行性及应用方向

本文所述PET材料为PET 复合纤维缝编碳纤维织物, 这种材料是一种理想的结构功能材料,具有环保,耐磨,多彩,吸声等特性,选择该材料进行研究也是出于第三卫生间功能及使用人群的特殊性的各方面考虑。

1.PET 复合纤维缝编碳纤维织物可加入有色纤维,使材料呈现鲜艳颜色,同时废弃的PET制品极易处理,可谓绿色环保。

根据其多彩,环保,回收率高等特点,可将其用于第三卫生间婴儿区域的建造中。

2.PET的大分子链结构具有良好的规整性,因而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分子间的强作用力使其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强度,具有耐蠕变性能。对非极性气体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其线膨胀系数小,因而尺寸的稳定性非常高。

根据其结构稳定,不易变形,阻隔气体等特点,可将Pet材料运用于育婴室隔断以及墙面的铺装中。

3.对无定型的PET材料进行拉伸,可得到物理机械性能且坚固的优秀的产品。且PET卫生性能较好,对人体皮肤无刺激,pet制成的瓶子符合美国食品及药物总局的卫生标准。常用于包装食品和药物等商品,是一种极为可靠的无毒材料。

根据其可塑性高,卫生性好,无毒无刺激等特点,可将其用于婴儿安全座椅及躺卧式育婴台的制造中。

六、总结

本文结合国内外情况,根据行为建筑学理论提出了我国第三卫生间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依据卫生间设计的要求和使用人群年龄分布,提出空间区域面积划分应遵循的规律。对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第三卫生间内部环境进行了调查,对使用人员进行访问,根据访问反馈,肯定了分离式第三卫生间的结构及空间私密性。

通过对PET材料的可行性研究,阐述了PET材料在第三卫生间中的应用区域及特殊位置。

第三卫生间作为公共服务型空间,其建设程度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的繁荣。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作为第三卫生间建设的参考,改变国内第三卫生间现状,为今后的第三卫生间建造,提供理论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第9篇:卫生统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同层,排水系统

 

1.住宅排水管道同层布置设计的依据

1.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第6.1.6条指出,“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当必须敷设于下一层的套内空间时,其清扫口应设于本层,并应进行夏季管道外壁结露验算,采取相应的防止结露的措施。”该条文建议排水横管应尽量设于本层。

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4.3.8条规定,“住宅卫生间的卫生器具排水管不宜穿越楼板进入他户。”在其条文说明中也建议采用同层排水。

1.3《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2.7.4条规定:排水支管应以本户为界。

1.4国家标准图集《住宅厨、卫给排水管道安装》03SS408也针对同层排水做出了一些标准设计。

2同层排水的特点和做法

2.1特点

同层排水顾名思义就是说本层的排水问题在本层解决,安装、检修等不影响下一层,当然排水立管还是贯通各层的。它具有:

①房屋产权明晰:卫生间排水管路系统布置在本层套住户家中,管道检修可在本户内进行,不干扰下层住户。

②卫生器具的布置不受限制:因为楼板上没有卫生器具的排水预留孔,用户可自由布置卫生器具的位置,满足卫生洁具个性化的要求,开发商可提供卫生间多样化的布置格局,提高了房屋的品位。

③排水噪音小:排水管布置在楼板上,被回填垫层覆盖后有较好的隔音效果,从而排水噪音大大减小。

④渗漏水机率小:卫生间楼板不被卫生器具管道穿越,减小了渗漏水的机率。

2.2同层排水的做法

同层排水技术目前主要有三种做法:一种是卫生间降板方式;第二种是墙排水(以管道隐蔽安装系统为主要特征)方式;第三种是垫高卫生间地面的垫层式。

(1)降板同层排水

卫生间楼板下沉300mm左右,作为管道敷设空间。下沉楼板采用现浇砼并做好防水层,按设计标高和坡度沿下沉楼板面敷设给、排水管道,并用水泥焦渣等轻质材料填实作为垫层,垫层上用水泥砂浆找平后再做防水层和面层。

(2)不降板同层排水

卫生间洁具后方砌一堵假墙,形成0.18m左右宽布置管道的专用空间,排水支管不穿越楼板在假墙内敷设、安装,在同一楼层内与主管相连接。卫生洁具选用悬挂式洗脸盆、后排水式坐便器。论文参考网。该方式达到了卫生、美观、整洁的要求。论文参考网。

(3)卫生间垫高法

垫高卫生间地面的垫层法,这种方式采用的不多,原因是容易产生“内水外溢”,最主要的是不符合无障碍设计。在老房改造中不得已的情况下偶尔采用。

3 同层排水不同做法的分析

3.1降板同层排水

(1)降板同层排水其适用范围广,设计时确定好降板的高度,一般不小于300mm。

(2)降板同层排水虽然满足了同层的要求,但管道的运行情况无法知道,增加了检修的困难。

(3)沉箱(降板空间)的排水问题:面层的防水要是做的不好,沉箱就变成了一个污水池,破坏了建筑和环境卫生。这也是降板的一大隐患。

3.2不降板同层排水

(1)不降板同层排水,卫生器具布置灵活,采用专业的隐蔽安装系统,管道的安装检修都很方便。

(2)卫生器具问题

要作到同层排水,卫生器具的排水口应该在地面以上。采用该方法时,设计时要采用相应的卫生器具,例如:隐蔽式水箱、洗脸盆、大便器等均为挂式,该方式达到了卫生、美观、整洁的要求,但价格较高。

(3)地漏问题是不降板同层排水的最大问题。

规范要求必须设置地漏。地漏可以采用侧墙式地漏解决,卫生间垫层厚度需增加到100mm左右,而且必须土建施工预埋。

4结语

同层排水系统是室内排水领域的一次革命,尤其适用于住宅建筑。论文参考网。它解决了本层排水本层清通检修的问题,保证了卫生间装修最大的自由度。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同层排水技术的推广及同层排水接入器等新的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会很快跟上。楼板不用下沉也能实现同层排水的要求。

同层排水走向广泛的应用需要规范的引导和政策性的扶持,加大对同层排水技术的引导力度,用创新思维方式发扬我们的自身优势,开发同层排水的优秀零部件,同层排水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