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erp技术论文范文

erp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erp技术论文

第1篇:erp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行业差异;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企业绩效;发展前景

一、引言

以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制造方式为背景产生的制造资源计划MRP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经过50多年的不断应用、发展和创新,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ERP将有效合理地利用企业资源作为目标,帮助企业以较短的生产周期完成生产,降低成本,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据不完全统计,自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引进全国第一套ERP系统以来,我国2.6%的企业已全面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包括计划、销售、产品数据、采购、库存、车间、成本和财务等功能模块),企业总数超过5000个。同时,我国ERP市场正处于大规模增长阶段,经过多年市场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认同ERP系统效益,并将ERP作为提升管理效率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愈发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投入了巨大资金和其他内部资源的ERP系统,实施起来存在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近年来其效能的显现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SOLOW生产率悖论认为,高速的IT投资与缓慢增长的生产率在实际测度中表现出矛盾的关系(Robert Solow,1987),关于ERP对企业绩效无用或作用不显著的观点已经作为“IT生产率悖论”的一部分在信息技术的经济计量分析等研究中相继提出。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ERP系统应用与企业业绩提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不同规模公司应用信息技术后盈利性绩效的增长规律。行业差异说认为,制造业大型企业较非制造业的业绩提升具有滞后性,合作型较基本型ERP实施作用更显著。而借鉴软件开发的能力成熟度模型,过程改进理论学者提出了ERP能力成熟度模型,以求ERP应用企业重视实施标准的持续改进,促进企业资源管理模式的更新和企业绩效的持续提升。但上述研究多从理论规范性研究和案例分析的角度入手进行理论推导,较少以已实施ERP的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且数据陈旧,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研究结果已难具普遍代表性。本文搜集了2011年至2015年沪市软件概念多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数据,试图从上市公司采用ERP系统前后绩效对比的角度分析当今ERP应用状况,研究ERP在新形势下对各行业企业绩效提升的相关影响。

二、文献综述

1.ERP系统应用与企业绩效关联性文献回顾

企I资源计划系统(ERP)是连接企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Value Chain)性能最优的信息系统,其目的是提供企业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计划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企业价值链和信息的整合,创造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并进一步透过供应链管理(SCM system)将选择性的信息即时分享给供应商或客户,达到自助服务(self-service)及信息交流的目的(蒋明晃,1999)。关于ERP系统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争议, 现有的研究结果主要是两大观点, 其一是认为 ERP系统的信息技术的采用对于提升公司业绩有重要的影响, 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ERP系统的信息技术投入对公司的业绩只有微弱的甚至没有任何的影响,即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到目前为止, 学术界多数研究仍然在这两方论点中徘徊。

从ERP与企业绩效正向关联的角度,Dos Santos 等(1993)研究认为,作为革新性的技术ERP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公司业绩,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同样,Perffers Dos Santos(1996)发现IT投资对于公司的业绩具有正向关联性。Hunton 等(2003)在研究中也证实了市场对于公司实施 ERP不仅有正反应,而且实施 ERP 系统对公司的业绩具有正相关影响。Hitt(2002)选取绩效指标(performance ratios)、生产率(productivity)和股票市值三个指标建立数学模型来度量 ERP 的绩效,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财务绩效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实施 ERP 的企业可度量的指标比没有实施 ERP 的企业好。Hayes 等(2001)的研究企业绩效正相关说提供了证据,由于投资者对实施 ERP 的反应积极,所以认为资本市场给予实施 ERP 系统的公司较高的市场价值。

持ERP实施与企业绩效不相关观点的学者同样做出充分论证。Grover 等(1998)研究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对公司的影响的变化, 结论认为信息技术对公司业绩影响是有限的。Pinsonneault(1998)针对产出悖论研究认为信息技术对公司的业绩影响也是微小的。Siegel D J(1997)的研究指出在实施EDP后仅仅有少数的企业实现了显著的成本节约;Brynjolfsson E和Hitt L (1998)认为,尽管EDP的投资巨大,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得到充分运用。苏惠香(2007)通过问卷调查了38个服务业样本企业,实证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和投资回报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指出IT投资和生产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从国内外研究来看,关于ERP系统效能对企业效益增长的发挥度仍存在争论。另有部分学者认同ERP实施的效益存在,但其显现具有明显滞后性(许慧珍,2008)。德勤管理咨询公司(1999)认为企业在ERP实施后会持续出现一段时间的混乱状态,绩效也会比实施ERP前差。Daveport(1999)则认为ERP大约需要2―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正面影响。Andreas I.Nicolaou(2004)研究表明,实施ERP的公司在两年之后财务业绩有明显提升。

这些研究说明ERP的效果尚待充分论证,同时时滞问题是否存在是能否控制信息技术生产率的重要关注点。

2.ERP应用与行业差异性文献回顾

众多学者认,同行业的特性会影响ERP系统作用路径及效果。仲秋雁等人(2004)认为,有些因素(例如组织文化、行业特性等)会间接影响ERP成功。李治堂(2004)认为信息系统投资效率取决于公司的规模、类型及战略,信息系统的投资和信息系统应用范围以及成熟度相关,并会进一步影响公司的财务绩效。张进(2010)发现制造类企业业绩提升较非制造业而言不明显,行业差异是影响ERP实施的重要因素。罗辉道,项保华(2004)从行业结构、战略资源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行业结构对企业业绩具有重要影响。

纵观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国外实施ERP的时间较长,经验较为丰富,ERP实施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多,并形成了较为实用的研究成果。但国内关于ERP实施绩效的研究水平还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重性研究过多,研究方法单一。国外对ERP的实施做了不少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大多认为实施成功率低主要是ERP软件选型不当及ERP未与行业特性适配的结果。国内对ERP实施研究多局限于对企业个案的研究或对工厂专业认识访谈形式,对ERP实施过程做了大量的案例描述和事实分析,实证方面的研究鲜有出现。所以,本文旨在以实证研究的方式,选取2011年至2015年沪市部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通过对比国内企业ERP实施前后企业绩效经验数据的变化,阐述ERP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国内ERP实施提供合理建议。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1)ERP创新性信息技术生产效率理论依据及研究假设

根据Solow生产率悖论,高速的IT投资与缓慢增长的生产率之间存在矛盾。但Dos Santos 等人(1993)对 IT 投资的精辟分析说明,非创新型技术(non-innovative technologies,即不会改变企业原有状态的技术)不会改进企业的市场价值或财务业绩,然而,创新型技术(innovative technologies,即改变业务流程的技术)会改善企业的市场价值和业绩。为了实证检验,他们观察了市场对企业公布 IT 投资的反应,研究发现,这种反应不是很明显。然而,他们的研究更进一步的分析揭示了市场对创新型投资的公布的反应是正向的。同样,创新型的 IT 投资和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在此之前的研究缺陷在于没有区分创新型投资和非创新型投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将信息技术作用体系和经济效益评价结构定义得更加精确从理论上证明了消除生产力悖论的可能性。根据O’Leary(2000)的研究,ERP系统是为了支持公司的业务处理流程而设计的,从而能够加强信息质量、决策制定和公司业绩。从概念上来说,业务处理流程的改进是因为 ERP 系统能够将整个公司的有关联的数据库的信息都整合起来。如果改进没有得到实现,则是因为这项技术不能支持前面所提到的创新型流程的改进。因此,当我们认为某些 ERP 系统的执行与企业的业务流程不一致时,基于它们在这方面的潜力,我们仍然将这个 ERP系统列入创新型技术的范畴。因此,我们期望发现公司市场价值和业绩与 ERP系统实施之间显著的正的相关关系是合乎逻辑的,由此提出本文第一个假设。

假设H1:上市企业ERP实施后的绩效优于实施前绩效

(2)ERP系统实施与时间维度延迟现象相关性的研究假设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ERP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扩散模型应包括六个阶段即发起、采用、适应、接受、制度化和深化。实施ERP对企业绩效的改善只有在企业真正接受且制度化之后,在不断深化过程中发生。企业实施ERP当年及之后1―2年,经营绩效和运营绩效可能存在略有下降的情况,之后效指标存在提升到超过实施前的水平的可能性,即存在短期绩效下降现象。同时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ERP作为一项投资伴随着漫长的投资回报,在绩效提升方面的潜在利益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企业会因为ERP的实施而持续一段时间的混乱状态,企业绩效也会较ERP实施前差,必须等到员工熟练系统或企业流程顺畅后,效果才会逐步显现,这就是所谓的“延迟现象”。国内ERP实施是否存在这一现象呢?高丽萍(2004)通过ERP实施后股价的变化研究证实中国上市企业财务业绩的确存在延迟现象。但她的研究仅采用了一个评价指标,如果从多个指标的角度来看,延迟现象是否还依然存在有待研究,故本文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假设H2:ERP实施对企业绩效的改善存在“延迟现象”

(3)ERP系统实施与行业差异相关性的研究假设

在战略管理中,人们对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行业结构学派认为,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结构是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根据行业结构学派的范式S―C―P(结构―行为―业绩),企业制定战略以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找准一个有利的行业,并且在该行业内选择一个正确的位置,然后选用波特提出的三种通用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聚集战略)。按照行业结构学派的逻辑,行业是利润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行业间利润差距应该比行业内部企业间利润差距更大。由于行业结构学派将企业的盈利潜力归结为外部行业因素,因此,行业结构学派观点有时也称为企业利润外部决定论。

与行业结构学派相反,战略资源论学派认为,企业的盈利潜力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在战略资源论学派看来,企业是资源与能力的集合体,各个企业拥有的资源与能力是不一样的,企业资源与能力的不同造成了企业利润的差异,所以企业的资源与能力才是企业盈利潜力的决定因素。本文倾向于行业结构学派的观点,即认同由于行业环境的不同,可能会造成ERP实施后不同行业的企业绩效差异,由此提出本文第三个假设。

假设H3:ERP系统实施效益具有行业差异性

2.变量界定

(1)变量定义

本文采用的变量包括被解释变量(企业盈利性绩效指标变量)、解释变量(ERP 系统的相关变量)和控制变量三大类。

(2)被解释变量

为反映ERP实施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选取的被解释变量应当能够充分反映企业财务绩效,本文综合前人进行研究的先例,并结合本文研究关注的盈利性绩效,针对性地选择了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一因变量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ROE)是杜邦分析的总指标,能够整体上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

(3)解释变量

本文在研究中针对 ERP 系统设置了两个解释变量,分别为erp和erp2。解释变量的符号即具体描述见表1。

(4)控制变量

影响财务绩效的因素有很多,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设置控制变量如下表2。

上述模型中,模型I针对假设H1,用于检验ERP实施当年对企业营利性指标即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模型II针对假设H2和假设H3,用于检验ERP实施是否存在时滞效应以及行业差异对企业绩效变动的影响。其中α0~α14为待估计参数,ε1、ε2为随机误差项。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1.数据来源

为保证实证分析的有效性、数据的统一性,本文采用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证券市场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并手工加以整理,其中净资产收益率(ROE)取自中国股票市场基本分析研究数据库内利润文件,基本每股收益(EPS)取自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总资产周转率(ATO)取自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

2.样本选择

为了研究数据的实效性,本文选取2011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的软件概念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剔除部分数据异常或不完整的企业。为了获得2011年至2015年上市软件概念公司新实施ERP的具体情况,本文首先通过查询沪市上市公司年报搜集披露了ERP系统的公司的财务数据。对于在年报上没有进行披露的公司,再通过电话咨询、网站在线咨询,搜寻相关公司网站、主要ERP软件供应商网站以及著名搜索引擎查询上市公司实施ERP的情况。经过筛选,最终得到52家样本公司,5年共有988个观测值,其行业分布情况如下表3所示。

3.实证研究与面板分析

本文使用STATA进行统计、分析。

(1)描述性统计

通过选取2011年至2015年的沪市软件概念上市公司的公司数,剔除部分数据异常或不完整的企业后,得到总样本988个数据,描述性分析如表4。

通过表4可知,52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各个企业差异大,每股收益从-105到高达124,平均仅有14.8,说明企业盈利性指标缺乏稳定性,而且52家企业对ERP实施的认识差距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99.03到7473.03,说明企业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受企业特性和宏观经济影响也具不稳定性。ERP取值均值为0.7,标准差为0.9,表明数据较集中。

(2)回归分析

本文整理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为了更好地考察ERP系统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首先控制其余企业盈利性指标的影响,然后将erp变量单独放入模型I中回归。为了考察时间效应对ERP实施效果的影响,本文控制其余自变量和宏观经济环境指数的影响,然后将erp取值滞后四季度后的指标erp2单独放入模型II中回归。为了考察不同行业性质对ERP实施效果的影响程度,本文控制erp变量,将虚拟行业变量hy2-hy8再次放入模型II中进行回归。回归过程及结果总结如下。

①ERP系y实施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关系

模型I表述了在ERP实施当年ERP系统与控制变量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使用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5。

观察回归结果,在将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总资产周转率、基本每股收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进行控制后,ERP实施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0.7193012,t统计量为0.92,P值为0.36,相关系数为正,但在正向影响在95%的置信水平下没有通过检验,表明ERP实施对净资产收益率有一定影响,但显著度不高。这一结果部分支持了假设H1,但ERP系统实施当年企业绩效提升与ERP相关度不明显,其作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论证。这一回归结果反映了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问题在ERP系统中存在的可能性,但仍不能笼统的定性。本文借鉴金娟(2008)的研究成果认为,由于ERP系统初期实施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如软件购置费、安装费、咨询费、实施服务费等,再加上企业员工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和适应新系统的应用,因此在 ERP 实施之初企业的业绩提升效果不显著,甚至会出现下滑。当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一方面企业对 ERP 系统的投入成本逐渐得到消化;另一方面,企业的人员对新的信息已经由不适应转为接受甚至满意,企业 ERP系统的运行有可能进入长期稳定期,其整体效益才可能体现出来。

②实施时间与ERP系统效益的相关关系

模型II表述了在ERP实施四季度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与控制变量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使用随机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

从样本回归结果来看,通过对模型II的回归,erp2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1.038793,t统计量为2,P值为0.045。erp2在正向影响在9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检验,ERP实施四季度后效果显著,假设H2得到检验,即ERP系统对企业绩效的改善存在“延迟现象”。ERP实施一年后,ROE提高了约1.04个百分点,这说明实施ERP会对企业盈利有明显正向影响,但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这一回归结果证明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问题不能得到数据支持。企业实施ERP短期存在绩效下降的倾向,但长期条件下信息技术对业绩增长仍起到整体促进作用。

③行业差异对ERP系统实施的影响

针对表5,通过对行业虚拟变量hy2至hy8的回归结果分析,hy7的相关系数为3.01902,t统计量为2.06,P值为0.039,在正向影响在9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检验,而其余行业虚拟变量回归值未能通过检验,表明金融行业在ERP实施四季度后企业绩效提升效果显著,而电力、医疗、电信、交通、物流、综合服务等行业ERP的作用效果尚不显著。这一统计结果支撑了本文的假设H3,即ERP系统实施效果具有行业差异性。

(3)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使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反映企业绩效的唯一盈利性指标具有片面性,为保证上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还进行了如下的稳健性检验:选择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对本文模型重新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如表7。

通过再次回归,erp2与上市公司总资产净利润率的相关系数为0.5275816,P值为0.041,erp2在正向影响在95%的置信水平下同样通过检验,与前文研究结论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前文的结论是稳健的。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2011年至2015年沪深A股52家上市软件概念公司的财务绩效指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研究了ERP系统实施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关系。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本次研究为相关部门了解中国企业ERP实施后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企业管理层、决策层正确认识ERP投资价值提供理论和统计数据的支持,并填补国内ERP实施对企业绩效影响相关实证研究的缺陷。所以,为更好地提出实施建议及完成前景分析,本文对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以下总结并简要解释其原因。

(1)ERP实施后的效益提升但不显著,企业绩效短期内没有明显改善

从实证研究结果上看,上市企业应用企业资源规划当年,ERP系统的实施与企业绩效的提升相关性不高,ERP的实施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但由于ERP作为一项长期投资,在绩效提升方面的潜在利益并未在短期内实现。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基于企业员工对IT技术投资的反映特点。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企业资源规划是一个新事物,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并根据ERP的需要调整人员结构和业务操作方式等,势必影响企业短期内的整体运行效率,在员工和相关企业充分熟练系统或企业流程顺畅后,ERP的效果才能逐步体现,因此企业绩效短期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能够被解释。

二是ERP实施短期内企业营业成本的提升。借鉴张进的研究,实施ERP的样本企业经营利润率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在ERP实施后,企业的营业成本(也称为制造成本)增加较大,ERP系统实施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由于现在国内企业实施ERP的经验尚浅,并没有总结出比较有效的ERP成本控制方法,加上员工和原有流程对新系统的适应需要时间,造成制造成本增加幅度较大,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并导致企业的盈利性指标不能得到显著提升。

(2)ERP效益显现有“延迟现象”,长期作用视角下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不存在

对模型II的回归分析表明,实施ERP一段时间后企业的相关绩效出现改善迹象,企业实施ERP时间越长,其作用效果将会越好。本文认为这一结论的得出与ERP作用路径有关。

基于Christina的过程理论,IT投资包括竞争过程、使用过程、转化过程三阶段,而ERP 系统的实施到绩效的产生也是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实现的,即ERP的投资、形成、对企业的作用以及收益的产生。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是间接的,同样ERP也遵循了这样的路径,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渗透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逐渐改善企业的业绩。每一阶段都在时间成本上有较大付出,从这一角度而言,ERP效益作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具有时滞效应。不能根据短期绩效下降现象笼统认定ERP实施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问题,在长期作用视角下,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对企业业绩增长和劳动力提升仍起到整体的促进作用。

(3)不同行业的ERP实施效果有差异性

通过此次对模型II回归分析发现,行业变量整体与企业盈利性指标相关度不大,由于仅选取ERP实施四季度后企业绩效的变化指标,多数行业的虚拟变量未能cROE变化值产生显著相关性,这一现象用ERP系统实施的时滞效应可以得到一定解释。但金融行业虚拟变量仍与ROE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在95%的置信水平下的相关性,说明金融类软件上市公司实施ERP作用释放快,进一步说明,不同行业企业实施ERP效果有差异性。本文认为出现ERP实施行业差异性的原因包括行业ERP管理需求差异较大和ERP产品供应过于单一化等,当前商品化的ERP软件普遍针对不同行业的管理共性而设计,难以满足特定行业的具体管理需求,因此企业成功率各异,企业配置系统周期普遍拉长。

2.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对企业ERP系统的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1)制定ERP实施长效支持系统。本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证实了ERP系统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系统实施之初,企业财务业绩出现短期的下滑现象可以理解,不可陷入“生产率悖论”的怪圈而轻易放弃和终止ERP的实施。从本文的研究结论来看,ERP系统的实施需要建立长效的支持体系,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观念重建,ERP软件的科学选型,ERP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即引进非财务指标衡量ERP综合效益,管理资源持续反馈机制的建立等,充分促进ERP作用的释放。

(2)针对行业特性及企业特点进行科学的ERP选择。选择适合企业的ERP系统,是企业各项业务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和成功的保证。由于ERP的行业差异性和风险性,每个企业进行系统软件的选择必须慎重,不可盲目的采用较为知名的大型品牌的 ERP 系统。企业在进行 ERP 选择时应根据自身行业特性、环境、发展空间等关键要素进行充分论证,本文建议企业了解行业版定制ERP与通用ERP的区别,采用行业版定制ERP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满足个性需求,实现企业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Robert Solow,《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1987.7.22.

[2]蒋明晃,刘凤如.企业资源规划套装软件市场简介及导入指南.会计研究月刊.1999,(164):18-25.

[3]Dos Santos, B.L.,K.peffers, & D.C.Mauer,1993,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announcements on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firm.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4(1):1-23.

[4]Hitt L M,1998: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rm Boundaries: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R],The Wharton School,,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Working Paper .

[5]Hayes, D.C., E.J.Hunton, & L.R.Jacqueline,2001, Market reaction to ERP implementation announcement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15(1):3-18.

[6]Pinsonneault A.,199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From Productivity Paradox to the Lcarus Paradox”, MIS Q.

[7]SiegeID J.The impact of computer Son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growth:A multiple Cindicator smutiple CCauses approach [J].Review of Economics&Statistics,1997,79(1):68―78.

[8]Brynjol fsson E,Hitt LM.Beyond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computers are the catalyst for bigger changes [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8,41(8):49―55.

[9]K惠香,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 Journal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7年03期.

[10]Andreas I.Nicolaou Firm Performance Effects in Rela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and Use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4(9):79一105.

[11]仲秋雁,闵庆飞,吴力文,中国企业ERP实施关键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企业管理,1002-9753(2004)02-0073-06.

[12]李治堂.信息技术投资“生产率悖论”研究及其最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09) .

[13]张进,ERP实施对我国上市制造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2010.

[14]罗辉道、项保华.行业结构、战略资源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

[15]赵泉午,黄志忠,卜祥智,管理科学学报,VOL.11No.1Feb.2008 .

[16]高丽萍.中国上市企业上马ERP股票价格绩效与财政绩效之实证研究[C].中国第3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2004:32一49.

第2篇:erp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ERP实施要素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也积极推行信息化建设,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对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的软件功能、开发和管理等给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ERP系统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被纳入了国家“863计划”,获得了迅猛发展。

随着主辅分离、竞价上网等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呈现了新的活力,然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也使电力企业ERP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下文中,笔者将基于我国电力企业实施ERP的现状,浅谈电力企业成功实施ERP的要素。

一、ERP的概念与实施现状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也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由全球著名的IT公司Garter Group Inc.提出的,ERP系统的使用集合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先进的决策运行管理平台。ERP综合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形应用技术等先进技术,并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详尽的数据分析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于一身。

ERP的成功实施,无疑对企业进行科学决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然而,ERP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企业原有体系冲击很大,可以说是一场重大变革,这使得ERP的成功实施具有一定难度。

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成功按照预算实施ERP系统仅为10%,实现了部分系统集成功能的约占30%,其它大部分产生了延期、超出预算、实施失败等现象。而10%的成功率也远远低于国外企业33%的实施成功率。

二、电力企业ERP的功能结构和特殊性

截至2011年3月底,北京、江苏、陕西、青海等地ERP系统试点成功上线运行,上海、浙江等5家网省公司完成了ERP成熟套装软件的建设工作,另外还有辽宁、河南、黑龙江20多家网省公司在大力推广。然而,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多数停留在MIS系统的初级阶段,很多中小电力企业上马的ERP系统也多数结构单一、功能简单,而且,在统一规范、权限和关键指标,以及信息标准化等问题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难题需要解决。

究其原因,是由电力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首先,电能是一种无形的特殊商品,没有库存概念,电能发出来以后必须接入电网,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是实时的,且不可控。其次,电力行业的天然垄断性决定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电力行业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而仍以国家管控和政府参与为主。第三,电力企业的资产多为大型电气设备,前期投入大、且为电力专用。这些特殊性都决定了电力企业ERP在功能模块选取、项目实施流程和方针等方面都与普通企业ERP有区别。

2012年,在杭州举行的“电力信息化大会”上,中广核、大唐华银、浙江能源等成功使用了电力ERP系统的企业都介绍了自身经验。经过多家企业在实施ERP时的经验总结,电力企业ERP系统的建设重点逐渐明确,功能模块逐渐明晰,分为:成本管理、电力市场管理、物资管理、检修管理、运行管理等。下图1即为电力企业ERP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图:

图1:电力企业ERP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图

三、我国电力企业成功实施ERP的要素分析

由上文可见,中国企业实施ERP信息化的成功率较低,这使得分析和探讨影响ERP项目实施的要素,研究影响ERP系统成功实施的原因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结合中国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特殊性,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不少理论分析。笔者经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理论调研,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的自身特点,将中国企业成功实施ERP关键要素总结为组织环境、人员特性、技术问题、厂商支持和文化影响,提出如下图2所示模型:

图2:中国企业成功实施ERP关键要素模型

3.1 组织环境

电力企业ERP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决策层的大力支持。电力企业ERP虽然只是一套管理软件,但是它牵涉到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关系到繁复的业务流程、角色、职责和数据系统,是对传统业务流程的革新,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可行性调研、实施力度等,都取决于决策层对电力企业ERP的支持力度,是否认识到电力企业ERP实施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复杂性。

3.2 人员特征

电力企业ERP系统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支高效的技术团队,从ERP系统的实施到试点上线,最终进入最后的全面推广,面对ERP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能够驾驭ERP系统的精英队伍,在企业ERP上马初期,积极应对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并使企业员工能尽快熟悉和应用新的ERP系统平台。

人员特征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尤其重要,目前,很多发电企业还没有独立的信息管理部门,一支熟练的掌握ERP系统的IT人员队伍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稳定的信息管理和维护人员的缺失不利于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3.3 技术问题

实施电力企业ERP需要完善的数据基础,电力企业是资产、资金、数据密集型企业,虽然电力ERP系统可以对资产、人力资源、财务等进行整合,但是,包括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仍然需要另外考虑,并与原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大型电力企业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包括:电力企业标识系统、资产编码、各类技术文件和管理文件编码、各类工艺数据等。如果这些信息没有整理完成,就盲目上ERP系统,一方面会影响工程进度,另一方面会增加成本,因为ERP系统是按天收费的。

3.4 厂商支持

电力企业ERP的实施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规划阶段,进行ERP管理思想的培训,对企业内部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和调研 (2)实施阶段,准备ERP的基础数据库、技术人员的培训、测试原型系统 (3)配备ERP运行条件,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存取设备等计算机硬件设备和电力企业ERP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计算机软件系统。(4)后期的服务和维护,包括系统的维护和软件升级。

电力企业ERP的实施部署与深化应用离不开厂商支持。ERP实施过程中的很多技术问题,如:数据的共享和处理、权限的管控、管理流程的改进和变革等,都需要企业与ERP厂商的有效沟通。

(5)文化影响

虽然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一直在持续不断推进,但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电力行业仍然存在着浓重的体制特征,政府干预也使得电力行业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呈现出一定的垄断特征。

所以,在电力企业ERP的实施过程中,必然要面对一个新旧平台的过渡期。这个过渡不仅仅是指向新的信息管理平台的过渡,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组织结构的调整也是对企业员工自身工作习惯、观念的一次革新,变革必然会引起利益分配的变化。

第3篇:erp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ERP教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复合型企业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首先提出的,作为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它把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它在体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同时,也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ERP因其众多的优点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首选。ERP应用的推广与普及推动了市场对ERP人才的更大需求,因此,将ERP课程教学引入高职院校是解决社会上ERP人才匮乏的一个良好途径。当前,虽然ERP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很多学校开设ERP课程的历史不长,对于ERP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了ERP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ER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ERP管理思想的传授,以软件功能的介绍为主

ERP首先是管理思想,其次才是管理手段和信息系统。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由于ERP软件是根据一些运作情况良好的先进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其具备的功能来开发的,所以很多学校在ERP的教学过程中以介绍ERP软件的功能为主,而忽视了ERP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讲解,学生很容易误解ERP仅仅是一种计算机软件,或者是一种信息技术,而对ERP的先进管理思想了解甚少。

2.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ERP软件由很多子系统构成,而各个子系统之间数据的实时传输正是ERP系统的精华所在,只有各子系统协调工作,才能体现出ERP的优越性。而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将各个子系统分开单独讲解,破坏了ERP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学生很难对ERP有全面的理解,无法掌握ERP的精华部分,学习的兴趣也会下降。

目前,在很多学校的很多专业中都开设有ERP课程,例如会计、工商、物流等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职业定位,因此ERP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区分。但现在的教学内容大体上是一致的,没有进行具体的区分,缺乏对各个专业的针对性。

3.缺乏合适的配套教材和教学软件

ERP课程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教材,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采用的是软件供应商提供的教材。这类教材侧重对软件的操作说明,学生只是掌握了对软件如何进行操作,而很难系统地掌握并深入理解相关的理论,特别是先进的管理思想。

大多数学校都购买了ERP软件,这类软件与企业实际运用的软件基本一样,而实际的教学与企业毕竟存在差距,使用这样的软件过于复杂,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缺乏复合型教师

ERP课程的教学涵盖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系统管理技能。而目前从事ERP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相关专业转行过来的,在教学中更侧重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真正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

二、问题的解决办法

1.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ERP管理思想

ERP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它将准时制的概念和思想,与物料需求理论进行了结合;将企业内部的物料、设备、资金、劳动力等全部资源进行全面的控制,包括能力平衡、质量管理、车间控制、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等,最终形成一个闭环回路,使企业的内部管理真正地集成在一起。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讲解ERP软件功能的同时,要通过课程内容、案例和实验表现ERP的管理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基本操作流程的同时深刻理解ERP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2.教学内容注重系统性,结合专业特点

ERP系统由很多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协调工作,在进行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例如“ERP沙盘对抗模拟训练”,可以让学生形象地掌握企业经营模拟的规则,在操作中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变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感与团队合作意识,实现学生对企业ERP实施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和理论知识的迁移。

由于各个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ERP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特点,有不同的侧重。例如会计专业侧重于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工商管理专业侧重于企业内部经营运作的业务流程的介绍等。另外,各专业ERP课程应在学习了会计、财务、生产、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前设课程之后再开设。

3.选择合适的配套教材和教学软件

一本高质量的ERP教材应该既能使学生学会ERP先进的管理思想理论,又能掌握ERP软件的基本操作。因此应结合各专业特点,由信息系统专家、管理精英以及优秀的任课教师共同参与,为学生量身定做教材,使教材的教学内容能切实地满足教学要求。

适合教学用的ERP软件应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和数据支持,能让学生易学易用;(2)具有配套的教材和实验教材,有配套的多行业的实验帐套或演示帐套;(3)软件应具有通用性,既能适应教学要求,又能成为教师进行科研、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工具。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ERP的教学需要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ERP教师素质:(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强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2)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学习,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加快自身知识更新的步伐;(3)通过引进人才,吸纳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的ERP复合型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探索ER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ERP人才,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闫屹,龙悦,郭彦明.ERP模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思考[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1).

[2] 张莉莉.关于ERP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2005,(2).

第4篇:erp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erp系统;会计流程重组;销售业务

一、erp系统及业务流程重组概述

(一)erp系统概述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集成和综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能够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正确的对应决策,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能力。

(二)业务流程重组概述

业务流程重组(bpr)或业务流程再造,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面对3c(顾客、竟争、变化)的挑战,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它的内涵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的、为更好的满足顾客需要服务的、系统化的、企业组织工作流程及相关活动,它突破了传统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体系,强调企业组织形式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业务流程重组的核心是彻底重新设计企业流程,使得在成本或时间上获得显著的改善。

(三)erp环境下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实施erp系统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来自erp系统软件本身,另一方面得益于业务流程重组。在erp系统中应用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erp系统的产生背景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erp最早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诞生的。而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很不完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都相当的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实施相对先进的erp系统,就有必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必须按照erp软件

四、结语

业务流程重组被许多企业认为是一场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变革,而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关键就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销售管理又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借鉴业务流程的理论和方法在erp环境下对销售业务的会计流程进行重组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但是技术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以的业务都可以量化,也不是所以的控制手段都可以通过程序加以实现。erp系统只是一种管理工具,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还取决于管理层的支持程度、系统使用者的综合素质以及企业的文化传统、经营方式等环境因素。因此,只有将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才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真正有效的解决之道。

第5篇:erp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ERP技术;企业;问题;措施

ERP项目主要是以人为核心;以管理为做针线;以数据为基础,并配以ERP技术系统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资金、人员以及工作等项目实施一体化的管理的一种软件系统。ERP系统的宗旨是对企业中人员、财务、物质以及信息、空间、时间等综合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个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的一系列业务活动,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目前ERP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的调研阶段,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只是向ERP软件的软件商家提出一些笼统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在实施ERP系统的不合理的现象。很多的企业的生产系统以及业务流程不规范,并且基础数据不够完善等因素无法满足ERP对基础数据的需求,企业中生产过程的不规范也容易导致企业无法开展ERP。

2.项目实施中培训力度不够

在企业中,很多的员工不仅不能正确认识ERP系统的应用的价值和用途,而且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在企业中实施ERP系统需要企业上下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成效,并且企业中每一个部门、工艺流程都应该真实有效体现在ERP系统中,因此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充分了解并能够正确操作ERP。

3.企业对ERP系统管理认识不够

ERP系统是新型的管理模式,尽管带给企业很大的挑战和机遇,但是很多的企业管理者不能充分认识到ERP系统的管理的理念,不了解ERP系统的价值所在,并且没有意识到未来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企业的设计部门以及管理部门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二、实施ERP系统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

ERP系统不仅是一种软件,而是一种管理的核心理念。企业中由于很多的管理者认为ERP系统是一种软件,他们将ERP系统作为企业中一项技术,而对ERP的管理没有全面的理念和认识。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ERP系统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而且也是一种管理的核心理念,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将会对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习惯、作风、程序等有很大的改变,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消化、理解新的管理思想,并且还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从而才能充分发挥ERP系统的价值,为企业更多的效益。

2.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

企业中应用ERP系统的逐渐广泛的动力源泉主要是来自信息技术的和企业管理的支持,在企业中实施ERP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合理配置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对改变企业的战略发展模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ERP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应该树立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将ERP系统归纳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并进行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从而才能真正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3.业务流程的优化

在企业中业务流程的优化是ERP系统项目实施的重要的内容,ERP系统可以对业务的流程进行全面合理的梳理、优化设计以及使软件固话的过程。业务流程的优化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项目准备阶段,在项目准备阶段进行定义项目的主要的范围、找出业务的流程并设计项目的目标,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从而做好项目各项准备工作。(2)项目发现阶段,对业务的流程绘制流程图,对目前的业务的流程、企业内部部门的结构以及人员的职责等进行详细的评估,并对企业中的流程运行的IT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发现问题,并充分认识到企业的行情以及市场的情况,并在现有的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制定未来的流程,从而可以使业务流程得到优化。(3)项目实施阶段,在企业内部可以根据设计的业务流程图制定相关的计划,并且应该建立完善的变革管理以及沟通管理机制,并充分分析业务流程将对企业带来的组织变化以及工作变化等,并且企业内部应该保证沟通的畅通,从而保证业务流程顺利的完成,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4.具有完整的备份

ERP系统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的核心部分,其安全性和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必须在企业成本的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证ERP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并且对银行的证券等数据要求高度安全的单位。对于制造行业来讲,企业中的业务流程不适实时的,而是业务发生后的定期录用系统,这时可以采用一些比较宽松的备份方式。并且备份的介质应该根据业务以及数据量的需要选择光钎以及磁带的存储设备。还应该注意ERP系统以及数据的恢复,如果软件或者硬件出现必须进行安装数据或者系统时,必须要有一套高效准确的流程确保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使用。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很多的企业中 已经使用一些服务器作为备份服务器,从而可以极大程度提高ERP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5.做好培训工作

ERP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如果想要在企业内部成功的应用ERP系统,企业内部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培训,并且应该保证培训科学化、实用性以及有效性,而且还应该注意阶段性层次性,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否则会出现企业内部虽然实施了ERP系统,但是管理人员以及员工未必真正使用,虽然接受了ERP系统,但是制度、数据未必能够达到要求,因此,只有在企业内部不断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才能切实有效的实施ERP,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结束语

ERP系统在企业应用中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奇怪,因为,在企业中出现的问题属于发展中的问题,不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管理观念问题,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软件的不断更新发展,ERP系统已经被企业赋予更深的内涵。

ERP系统的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中实施ERP系统,将更好的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不断带来新的动力,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银凤:中小企业实施ERP项目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知识经济;2010(13):88.

[2]徐建华:李建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J].品牌;2008(5):37--40.

[3]唐永佳:试论我国卷烟企业ERP系统的实施.[C].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年10月12日:208—212.

[4]全莺歌:ERP系统在烟草工业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作用.[J].物流技术;2009,28(4):111—113.

第6篇:erp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ERP;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36-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社会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工业经济时代以后,又跨入了新一轮的信息时代,而此时的企业所处商业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为了顺应社会的需求,这个世纪初,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但对于该专业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人才,多年来一直是高校及高校教师想解决的难题,其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每次学校开展教学评估或者讨论专业定位方案的时候。经常会被严厉地质疑,如“某些课程学了没有用”、“课程内容落后”、“这些不符合现在的工作要求”,等等。归根究底,这些意见实质都反映了“培养什么样的信息管理人才及怎样培养”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难题,学院教学部门以及专业教师不断地去探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如何面对环境的“湍流”,运用信息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虚拟化的环境中实现组织与管理的变革、塑造核心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此时企业资源计划(Etip)应运而生,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与优化配置。从而建立面向市场的、高度集成的、快速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的彻底变革,是当代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工具。因此,根据社会信息化的需求和高校信管专业发展的需要,急需找到一套符合各方面要求的课程体系――基于ERP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一、ERP基本业务板块及岗位工作过程

1 什么是ERP?ERP即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资源包括人、财、物和信息,ERP就是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实际上ERP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需要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和管理系统三个层次来理解。首先,ERP是美国著名IT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其次,ERP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网络通信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核心的软件产品;再次,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以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

2 ERP基本业务板块及岗位工作过程。以下是金蝶K/3ERP基本业务管理板块的展示图形。

从图1可以看出,在ERP的整个运行过程中一共要经历10个模块,逐一划分可形成5大工作过程:文秘、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商务。

二、基于ERP工作过程的高职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与策略

1 基于ERP的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管理人才。因此,基于ERP的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与ERP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基于ERP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办公自动化文秘、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商务等工作过程相联系。首先,通过调研确定文秘、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五大岗位群;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动领域分析,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根据行动领域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最后,进行实践操作也就是实物和软件模拟ERP的工作过程(包括ERP的沙盘模拟和ERP软件模拟)。任何事物都不能处于静止状态而不变化,因而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要根据行业的实时需求进行动态的调整,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每年要聘请企业专家和专业精英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评估,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特征。

(1)开发主体多元化。从“教育专家主导”转变为“社会需求主导”,开发主体由企业专家、学校教师、课程专家组成。

(2)课程结构模块化。其一,课程开发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内容均来自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建立的是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其二,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或任务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是相对完整的一个系统;其三,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项目”或“任务”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

(3)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实现“综合”的关键是课程载体的具体化。课程载体是来自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如零件、产品、设备、工艺、案例等。这样做的优点,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无物的东西,实践教学也不是单纯的操作技能训练,而是理论支持下的职业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脱离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过程,而是企业的典型工作项目或任务,实现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运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同步,学习与就业的同步。

3 基于ERP工作过程的高职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与策略。

(1)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在信息社会中企业只有利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提高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发展信息经济,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而ERP正是提供这种能力的思想和工具。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减员增效,是大多数国有企业面临的课题。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理顺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机制,强化管理,以便快捷地获取各种市场信息,作出灵敏、及时、正确的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企业不但要与国内企业竞争,还要与国外企业竞争。与国际接轨,参与全球化的竞争,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今信息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

烈,单靠人力很难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因而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改善企业的运营管理。在这种社会环境条件的要求下,ERP管理思想和软件在我国悄然兴起并迅速传播是改革的必然结果。因此,ERP方面的人才是急缺的,而优秀的ERP人才更是企业争抢的对象,但这些都是以学校能真正培养出行业需求的人才为前提的。我院通过收集与分析社会和行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需求,构建出行业需求岗位群,对专业进行模块的分解,对课程作动态的调整,从而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根据行业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行业岗位工作流程确定课程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

(2)依托行业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基于ERP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标准,要按照ERP工作岗位教学模块的顺序进行课程内容的确定,也要按实际岗位的工作情境和教、学、做一体化的岗位形势来模拟教学情境,分析、归纳、整合课程体系,使课程的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形成相辅相成,体现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教学情境与实际岗位工作情境的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责任、态度和情感的综合。以下是ERP职业岗位能力与课程体系的分析。

(3)突出实践,强化岗位工作能力和工作过程。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考虑到内部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对实习学生的接纳程度逐渐降低,企业实习收效甚微。面对教学实践活动带来的困难,我院不断思考和探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途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ERP沙盘模拟。ERP沙盘模拟课程将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比如原材料采购、上线生产、销售、市场分析、广告、产品研发、投资、资金周转提炼为实物模型,让学生在直观的企业实物模型中扮演不同的经营角色,面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各种典型问题,进而深刻的理解企业决策形成的过程,企业决策应考虑的因素,优劣决策之间的差异,理解市场定位,分析竞争对手,控制投资规模,合理运用资金,体验企业生存发展的管理理念。这种教学方式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近企业实战,短短几天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们必须共同去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力,挖掘学习的潜能。

第二,ERP软件模拟。ERP软件模拟实验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了解ERP软件总体运作流程基础上,掌握ERP软件核心模块的业务处理技能,对现实ERP软件的工作流程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够独立进行相应模块业务处理。

实验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加强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树立风险意识和进取意识,使学生对企业、管理、就业等有深刻的体验。

多年来,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通过每年一次专业改革的讨论,力图促进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形成自己的特色。近年来,为了实现0缝隙就业,学校致力于围绕职业岗位群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但在具体实施中仍会存在一些问题。怎样保持课程体系与岗位群的建设相协调,课程体系的确定是否符合市场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分析与研究。今后将继续努力,将我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成为部级高职高专教育教革试点专业。

参考文献:

[1]佟喜彦,张瑾,关于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6)

[2]陈顺立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高职专论,2009,(1)

[3]都丽杰,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认识[J],科技信息,2009,(17)

[4]刘剑英,谈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07,(5)

第7篇:erp技术论文范文

    有意思的是,在微信朋友圈、主流专业媒体的语境中,ERP早已失去了在1998年“集体迎接ERP时代”的光环,也与第一次网络泡沫破灭之后实际回归的境遇相差甚远。在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时髦概念的对比中,ERP几乎被看成是一个落伍的词汇出现的。再加上几大国内知名ERP及管理软件商以“亏”字当头的2014一季度财报,更让人感受到ERP整个行业的下滑和萧条。

    有需求,有空间,为什么ERP和管理软件企业没有获得如虹的涨势,却只有艰难的维持呢?

    流行概念有意与ERP切割

    无论是云计算、大数据,还是移动互联网,在这些时髦概念备受追捧的同时,其鼓吹者最喜欢用的一个词汇就是“颠覆”,强调其应用并非传统概念和技术的延伸,而是一个全新的展现,是颠覆式的应用。似乎过去几十年的技术积累、知识传承和应用升级都无足轻重,全部被“打劫、颠覆”了。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ERP概念和技术的发展也是基于库存管理、MRP(物料资源管理)、MRPII(制造资源管理)等几个阶段发展而来的,管理技术和IT技术的同步发展、应用造就了从1990年代开始的ERP时代。而且ERP技术和概念本身并没有停滞不前,早在2000年第一次互联网浪潮以后,ERPII的概念流行一时。覆盖范围从企业内部延展到整个供应链和生态系统,信息传输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包括LAN、EDI、互联网,只是没有现在的无线网络、移动互联网而已。现在来看,大部分的企业级互联网应用都脱胎于那时候的ERPII概念,而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应用与企业内部与外部、甚至供应链的管理需求并没有矛盾(只是不同维度的概念称谓而已),是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

    一般情况下,企业应用与个人应用是两大阵营,由于机构规模化、数据庞大、应用复杂等原因,企业应用软件的界面大都不太友好、反应速度较慢似乎倒可以忍受。但在今天,个人应用,尤其是移动应用的习惯改变了每个人应用电子产品(包括管理软件)的习惯,BYOD盛行,个人应用设备越来越多地与企业应用结合在一起,如果企业应用的界面和反应速度还停留在原来的概念上,则必然会招致落伍的诟病。事实上,大部分的抱怨都源于这两个方面,而且也是新概念应用推广者最常拿出来与ERP等传统应用切割的重要证据。事实上,把传统应用界面优化和数据传输的便捷性提升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因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应用,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数据传输简便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技术发展与管理应用的融合还会继续下去。

    但是,这种有意无意的切割把企业的需求焦点模糊了。这个遭遇与2000年电子商务概念第一次火爆的时候非常类似,原来企业认为上ERP可以解决目前企业发展和管理上的难题,现在则认为如何用互联网的方式来解决转型升级的问题可能更加重要,有时候就会忘了企业的基本流程的规范、数据的准确性这些基础性管理工作也同样重要,而且完全是可以与互联网应用融合在一起的。

    尽管这些概念谁都会说,传统ERP厂商们也会大谈互联网、大数据,但“基因说”往往会把他们的努力一棍子打死。基因不对,再怎么折腾都不像。于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基因纯正,有不断分解公司学习阿米巴运营模式的,也有“狂摔笔记本”预示走向移动互联作秀的。但免费模式当道的互联网思维造成的业绩损失依然不小,这对要求一季度一公示的上市企业来说也许更是一个“紧箍咒”和“催命符”,是概念重要还是业绩重要,则需要管理软件厂商和投资者之间的意会言传了。

    趋势难违,如果ERP厂商和管理软件从业者在论述上输给了这些新概念的肇事者们,自然就失去了话语权和影响力,市场表现糟糕也就在所难免了。

    互联网ERP应用需要“两极分化”

    为什么人们会对ERP有如此分裂的描述和印象呢?关键在于把ERP应用的两种模式混为一谈了。毫无疑问,大量的互联网应用对ERP整体系统来说是一个有益补充,传统ERP更加注重管理流程,对那些结构化数据的收集、整理、把控还是得心应手的,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文本信息显然不够,图片、视频、音频,甚至位置、路径、地图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都要纳入到管理体系中,后台管理系统需要处理的海量数据和前台用户需要获得结果数据的速度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包括ERP、电商系统、协同办公、CRM在内的多维度综合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技术融合、数据共享就形成了一个巨大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ERP应用需要“两极分化”,即“前端轻型化”和“后台重型化”两条路径。用户在评述这两类ERP应用的时候也会有所区别,不至于张冠李戴,评错了对象。

    所谓“前端轻型化”,就是把一些专业性的应用小型化并独立出来,使之更加容易部署。比如条码管理系统、库房管理系统等等,大量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数据收集、传输方面更加简洁,界面更加友好,一线工作人员更加容易使用,甚至利用手机就可以完成。

    “后台重型化”则指企业的管理效益是靠各类管理软件综合应用的结果,无论前端多么轻型化,后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还是需要融入更多的技术和经验,这部分是无法省略的。越是后台重型化,其管理的精细度越高,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也越扎实。

    可惜的是,市场上大部分的ERP应用正好处在前端没有轻型化、互联网化,更没有移动互联网化,后台没有重型化,没有对管理流程的精细把控,给出的数据和传输的速度都不尽如人意。切不可用“前端轻型化”来否定ERP及管理软件的重要作用,也不可恃“后台的重型化”而轻视前台的轻型化,这是ERP以及管理软件厂商们值得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过时或不过时,ERP的需求就在那里

第8篇:erp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ERP ERP教学 财会类专业 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43-02

ERP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翻译为“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当今世界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进步的代表。对企业来说,其价值在于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等功能,结合企业的流程优化,有效地配置各项资源,以加快对市场的响应,减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ERP教学是利用ERP软件、ERP沙盘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然而,现实中对ERP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在未来ERP应用中,尤其是财会类专业的广大师生,他们是关键群体、中坚力量,是主力军,因此,充分认识ERP教学及其现实意义显得十分必要。

一 ERP教学的时代背景

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三大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ERP就是对这三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概括地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强,ERP越来越多地受到业界的认可和欢迎。因此,如何介绍ERP管理思想,营造一个模拟的企业动作环境,让学生就业之前了解企业运作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具备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决策能力,以便走出校门后立即能与市场接轨,这已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以ERP为工具的管理现代化浪潮正席卷而来。在发达国家,ERP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开始普及。现在,选择ERP提升管理水平已成为众多中国企业自发的需求。据调查,未来三年将是中国中小企业ERP市场快速成长的关键性时期。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ERP应用将进入全新时期,ERP应用将从贵族式消费变成大众消费,中国将进入ERP普及的时代。各类院校将ERP列为经管类专业、软件专业及其他多学科专业的必修课。

二 ERP教学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要误区

ERP实验课程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沙盘模拟演练;二是ERP管理软件;三是与ERP相关的各种专业理论知识。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构架合理,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ERP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ERP教学在全国各高校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现存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一步一步地探索。就目前现状看,主要存在六方面问题。

1.对ERP教学软件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各校所使用的教学版大多以企业的财务模块教学为主,多数学校领导和多数教师认为ERP系统就是财务软件,甚至认为ERP专业课只需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开设,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没有联系,讲授或学习ERP的教师应属会计专业或从会计专业教师中进行培养。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会导致社会各界对该软件的认识程度的降低或忽视。其他模块如产、供、销模块的开发与运用还远远不够,因此,各职业学校多数将ERP等同于财务软件,更不用说兴建ERP实训室了,即使有,也不能算是真正ERP实训室,充其量仅仅是个会计电算化或财务软件教学室,或者没有被充分地当做ERP实训室来利用。

2.对ERP沙盘教学认识不足

这方面,许多学院重视不够,实验和实训力度小,对于ERP系统实验和实训课程设置,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统筹计划。不但课程所占比例小,而且效率低。同时,缺乏对实验考核评价的良好方法。目前一般对实验成绩的考核只注重结果,缺乏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对实验完成的效果好坏缺乏区分度,实验是谁完成的也不得而知。

3.优秀的复合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ERP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不但涵盖的知识广,而且实践性极强,这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然而由于其是新兴学科,真正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非常少,大多数是通过自学或进修转到该专业的,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导致知识结构老化,实践技能不强。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影响了ERP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对ERP课程目标及内容的定位不规范、不准确。市场上缺乏较好的理论和实验教程,特别是实验教程,有的将操作过分细化,学生机械地照书操作完成实验,结果合上书就一无所知。因此,好的实验教程的编写不能等同于软件说明书。

5.注重传统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较多,而学习与ERP相关的其他各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较少

很多学院的管理类、财会类专业的学习仍然以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居多。即使用到ERP教学,也因专业学习细化明显,相互间形成孤立分散的模块现象比较普遍,各模块间并未真正形成企业资源一体化的整体。ERP教学中有些软件模块部分成为摆设,闲置较多,并没有很好地充分利用。

6.学习上重视软件轻视理论的现象严重

在ERP教学和学习中,尤其是高职学生,由于学生差异性较大,很大一部分学生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软件学习比较重视,而不太注意基本理论的学习,很多操作应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些问题与误区的存在,是ERP推广普及的拦路虎。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并设法予以解决。

第9篇:erp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企业管理软件是以信息为支撑的,但是它不是一个纯技术的系统,它的灵魂是企业的管理思想,主体是蕴含管理思想的管理应用模式。企业资源计划ERP是目前企业管理软件的主要代表。本文首先从各个方面交待EILP,再对目前ERP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一、对ERP的认识

1.ERP的定义: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将销售、采购、制造、成本、财务、服务和质量等管理功能集为一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消除生产经营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与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

2.ERP的特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于是,不仅能处理企业内部资源的信息流,同时还能处理与企业外部环境有关信息流的软件(ERP)产生了。

ERP的特点如下:

(1)支持物料流通体系的仓库管理以及运输配送管理。

(2)支持在线分析处理、售后服务及质量反馈,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的需求。

(3)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

(4)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的需求。

(5)支持多种生产类型或者混合型制造企业,汇合了离散型生产、流水作业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

(6)支持远程通信、In工erne工、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

(7)支持工作流程动态模型变化与信息处理程序命令的集成。

(8)支持企业资本运行和投资管理、各种法规及标准管理等等。

二、企业应用ERP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加入了W工O,我国企业要从全球化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关注信息化。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企业的粗放式管理的现状,如果再不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引入ERP管理系统是我国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ERP是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实施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度和充分运用,是企业资金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引入ERP管理系统是企业适应经济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是企业深化改革的需要;是发展民族软件产业的需要。

三、ERP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大概有5000家企业购买或者使用了ERP这种先进的管理软件,但是,其应用的效果极不平衡,各个企业的差距也比较大。ERP在我国企业的应用中也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具体归纳如下:

1.ERP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

引入国外的ERP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就是某些业务流程尽管合乎管理逻辑,但是并不能比较好的适应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国内许多公司所开发的程序蕴含的管理逻辑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健全、是否能满足企业发展对采用新技术的需求等都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些公司的ERP件还仅仅局限于,如:财务软件、部分仓储库存管理软件等等,离ERP的整体概念还有很长的距离,有的程序实质上还不是完全商品化的软件,功能不完善,甚至会造成企业数据的彻底丢失。

国内ERP市场不规范。ERP厂商应对实施ERP的企业的了解透彻,在实施前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制度出相当成熟的方案再进行实施,但是许多ERP厂商缺少自己的优秀的管理专家咨询队伍,在实施钱没有对整个系统进行很好的规划、定制,而是为了达到自己的销售的目的,就签合同,从而导致后期的系统实施完成后,根本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需要,甚至无法使用。

2.企业对ERP的认识还不够

有的企业在选择ERP厂商的时候仅仅只注意厂商的名气,而忽略了其ERP产品是否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功能模块是否符合,性价比是否合适。ERP不仅仅是计算机软件,其中更深含着企业资源整合与运作,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作等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因此企业的管理思想是否跟系统配套,经营脉络是否清晰可控,各个方面资源是否协调有序,都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作是否成功。而多数国内企业无法真正从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组织过程的高度来认识ERP的作用,在实施ERP项目的时候还存在着“床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不能把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与实施ERP有效的结合起来,造成了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了原有一些部分的手工操作,而ERP的整体功能难以得到全面的发挥。

3.企业在ERP的具体操作实践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首先、企业对ERP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企业混淆了“ERP软件”和“ERP’’的概念,认为只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计算机硬件和某种ERP软件,就能解决企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实,就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实施体现现代化管理思想的ERP过程中,需要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资源再造、改造。目前,我国确实有一些公司成功的实施并且能充分利用ERP软件,他们的成功大多数是由于遵循了一个简单的哲理:即首先充分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然后进行简化、重组,最后才能实现操作自动化。其次、国内的ERP厂商还缺少行业专家在实施ERP前能够给予企业明确的解答。国内实施ERP,目前还缺少相关的管理部门来保证实施工质量。

4.企业实施ERP的业务人员的素质还不高

由于少数企业的人员素质还不高,这就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对于企业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了解程度还不够,对其他岗位的业务不熟悉,懂管理的缺乏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而信息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企业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整体的经验和技术,只能边学边干。这就导致企业实施ERP的效果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5.其他方面的问题

企业基础信息化建设还不够,支持系统的基础数据不规范,流程再造的却为,企业规模制度的问题,文化的惰性的问题,人力资源不足,外部供需链的配合的问题,这些都是影"~IERP实施及其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莲香.中国企业推行ERP的问题探究.会计之友,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