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地图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地图教学论文

第1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如前文所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其所研究的对象范围过于宽泛,所研究的时间跨度也较大,其所涉及到的地理现象也是极为繁杂。对于人类而言,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难以亲身去体验,也不可能对一切都尽收眼底。同样,在地理课堂上所受到的限制更多,仅仅依靠生动的语言、多彩的图片来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教师口中所说的地理知识过于苍白,使得学生渐渐失去了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如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时,如果仅凭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很快会出现众多旅游景点、地名混淆不清,旅游资源记忆似是而非的问题,对旅游地理的学习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电子地图动态、丰富、多维的特点,将课本中的静态平面图变成配有背景音乐和解说词、融视频、动画为一体的电子地图,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毫不夸张地说,很多时候,地图是文字难以替代的,具有强大的先天优势。作为地图的另一种形式,电子地图能够突破时间、空间显示,将抽象的、概括化了的空间关系、结构分布等情况进行直观展示,从而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完美的教学情境,这显然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素养所谓地理素养,其本质就是学习者通过长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格。地理空间素养就是在掌握地理空间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等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利用自身掌握的空间知识及技能来解决空间问题的内在涵养。具体而言,一个人的地理空间素养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即空间认知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一方面,电子地图的有效利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空间的认知能力。通常情况下,地理事物总是居于特定的空间环境下,不论是水平维度,还是垂直方向,都具有一定范围。其中,水平方面主要体现在长度、宽度、大小以及范围等,垂直方面则主要体现在高低方面。电子地图恰恰是根据地理事物的自身特征、空间位置、空间形态、空间运动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等内容来制定的。借助于电子地图,能够促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其认识空间的技能及素养。另一方面,电子地图的有效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空间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这里所说的空间思维,就是突破以往的点、线、面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能够分别从上下左右等不同维度来思考问题。可以说,空间思维是一种多元思维。对于大量地理事物而言,不论是存在方式上,还是变化规律方面,都不可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平面之内。电子地图的出现能够实现对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等不同情况的情景再现,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电子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

(一)不同图表的直观展示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图形便不存在地理。这里所说的图形既可以是地域类型、行政区划,也可以是降水量情况、气候类型,还可以是旅游交通、旅游线路、旅游资源分布等等。通常情况下,一般的地理教材、地图册内部也附属了大量的图标,但从数量、质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考虑到图形、图标的清晰度,电子地图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动态交互显示方面,这一特点在学习旅游资源、讲解旅游景点、规划旅游线路时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一角度上看,地理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电子地图的优势,积极探索其使用价值。

(二)对现实物进行模拟旅游地理作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其主要侧重于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研究内容不仅涉及到旅游者,更涉及到各类旅游资源。因为时间、精力、费用等方面原因,让学生到各个旅游点进行实际参观体验,是不太可能的。如此一来,便出现了地图这一重要学习工具。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地图的确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方便,但不可否认的是,纸质地图存在许多缺陷。例如,当需要对某一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演示的时候,纸质地图显得捉襟见肘。与此相反的是,电子地图恰恰能够实现对不同事物变化过程的模拟,轻易弥补了纸质地图的先天不足。从这一角度上看,电子地图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客观现实,帮助人们观察到难以观察的事物或者现象,并通过高度仿真、模拟等来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三)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当今社会,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信息的更新速度也随之提高很多。对于我们来说,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对知识的自学能力反而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地理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单单依靠自己所掌握的那一点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学会自我认知、自我学习,才能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当然,要实现自主学习,离不开各种学习资料及条件的有效支撑。对于地理知识而言,电子地图便是不错的选择,借助于电子地图如GoogleEeath,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兴趣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浏览及学习。

第2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具体的作用体现如下:

①有效推进教师课堂教学主线的形成。以往在讲授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时,教师往往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把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都讲完,照本宣科,但没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做梳理。把原本丰富多彩的不同区域的奇妙旅行,演变成一堂堂枯燥乏味、缺乏系统性的课。笔者在今年的教学中,首次尝试采用思维导图梳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并在每一节教学中都用思维导图来体现不同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整个课堂脉络比以往清晰,主线分明,教师也上得轻松自如。

②有助于同一备课组集体备课中思维的碰撞,激发教学灵感,提高备课效率。由于思维导图以图文结合形式出现,内容简单,但涵盖了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地理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只要借助思维导图,就能很快了解对方的教学思路,比如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过渡等,能较好地节省集体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

③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教师能及时获取和处理课堂生成性资源,调整教学策略。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学生对于思维导图中存在与教师不同观点的可以及时提出来,师生通过对话互动达成一致,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还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

二、构建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思维导图的案例

1.构建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思维导图

地理环境是由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人文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整体。区域内部的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种微妙的关系使得每个区域之间不仅存在着共性,也具有差异性。只要掌握这些要素的分析方法及其相互影响关系,不管是什么尺度的区域,都能学得游刃有余。在区域地理的导入和复习课中可以设计以下的思维导图。这样的思维导图,没有太多的文字,但是精炼地概括了区域内部各要素的描述方法和相互关系,思路清晰,把原本在学生脑中凌乱的区域地理知识点转化成系统性强的结构图,学生看了也能较好地接受和内化。在区域地理的复习当中,学生只需理清此思维导图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套用到具体区域,考试中遇到区域地理的考题就能驾轻就熟。

2.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

(以“西亚”为例)以西亚为例,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如下:

(1)确定中心主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一般以本节课的课题为中心主题,也可以设计有个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如“西亚”这节,我设计的中心主题是“长期的热点地区——西亚”,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原因,展开教学。

(2)发散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可以采用教材中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很清楚教师所讲的内容对应教图1区域地理思维导图材中的哪个部分。如“西亚”这节,主干知识为五海三州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世界石油宝库、阿拉伯国家,以此作为四个分支,与学生一起解读西亚经常发生战争的四个主要原因。

(3)细化主干知识内容可以把每个主干知识所涵盖的知识点,用关键词进行概括,作为分支体现在思维导图当中。一些重难点知识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字体体现,增强视觉效果。

(4)呈现各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以上图中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思维导图作为指导,在“西亚”中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用箭头体现出来,强化知识结构,构建学生的认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采用上述四个步骤,我设计的“西亚”思维导图

三、构建思维导图应注意的问题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

有几条标准是对于每个大洲、国家或地区的共同要求,这样就可以构建适合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而有几条要求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在构建区域地理的思维导图中,应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每个区域自身的特色,将该区域特色在思维导图中体现出来。例如,课标中的“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这条标准,在教材中则体现在“西亚”这节当中,所以在构建“西亚”的思维导图时,需要将石油资源的内容体现出来。

2.构建思维导图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

构建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所以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和教师进行对话、质疑、解惑,注重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思维导图可以以板书的形式体现

第3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概念图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约瑟夫•D•诺瓦克最早提出。他认为:概念图就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简单理解为,概念图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构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概念图的构成

概念图主要由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层级结构四个要素组成。其中,概念是感知到的事物的规则属性,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号进行标记。命题是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在概念图中,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层级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置于概念图的最上层,从属的概念安排在下面。例如:“自然灾害”就是一个核心概念,“自然灾害由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构成”就是一个命题,“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定义、成因、危害、治理措施就构成了不同级别的知识网络。

三、概念图的制作

1.选材要合理制作概念图的第一步就是选材,确定主题,列出概念。由于概念图的构建必须依靠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选取一个学生已经熟悉的主题,围绕此主题,再找出相关的概念,并列举出来。可以把概念写在卡片上,便于移动,在绘制概念图的时候必须理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放在适当的位置。例如:自然灾害是学生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可以选取常见的灾害类型制作概念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链接要严谨将同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概念框中,把相关的概念用直线连接,再在线上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该主题的概念网络。这样,同一领域及跨领域的知识都通过此网络结构发生了联系。在绘制概念图时,一定要对概念、连接词等慎重考虑,才能更加科学和严谨。

3.工具要适当在学习概念图的初期,我们更多地会选择使用手工绘制,但是随着对概念图的不断学习,我们可以选择更为高级的软件,比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ActivityMap等。

四、概念图的应用

1.认识概念图认识概念图就要先给学生呈现概念图范例。概念图制作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获得,需要给学生范例,让学生加以揣摩、领悟和模仿。通过上面程序,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能够较快地把握和遵循其中规范。在概念图制作的教学中,若先详细介绍概念图制作知识,空洞抽象,学生往往不知所云,不符合学生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学习心理。呈现一个简单、富有代表性的、规范的概念图范例,学生可以掌握概念图绘制的一般规律。教师通过大量演示、讲解概念图的使用,以此来向学生传输概念图是一种良好学习工具的思想。学生在领悟的基础上尝试制作,积极性较高。

2.补完概念图认识并熟悉了概念图,让学生参与到概念图的制作中,与老师共同完成体系结构的建立,从而提高兴趣。此时,教师可绘制未完成的概念图,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或者让学生试图填写的方式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完成课本知识到概念图形的转换,和对地理知识的活学活用。

3.独立完成概念图随着对概念图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概念图。教师给定核心概念,通过个人独立完成或是学生合作讨论设计概念图。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或是学生间互相指出概念图的优缺点,通过自身与他人的对比,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制作概念图的过程就是帮学生了解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构建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当然概念图本身是一个发散性思维的好工具,我们无须让学生画得一定跟专家一样。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相关地理概念进行重新组织和表现,需要对地理知识网络结构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重新确认和定位,以新的地理概念整合到原有的地理概念网络中。对学生作品的评讲,可使概念图制作规范和要求进一步得以内化。等概念图全部完成后,学生便会在一个新的层次完成对原有地理概念的意义建构。例如:完成“自然灾害”的概念图。

五、概念图的作用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概念图,教师可以理清不同地理概念间的关系,将相关地理概念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其层级结构明确不同概念的学习顺序,使整个教学过程直观清晰。教师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不断完善概念图,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学会自我导向学习。教师利用概念图可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也可以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概念图,完成教学设计,这样大家都能得到一份凝聚着智慧的教学设计。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概念图是学生建构知识不错的脚手架。学生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起来,并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通过概念图,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地理概念以及地理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并提升分散性思维和自我概念的能力。

第4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图式”指通过积累而形成的知识与经验结构,图式理论可以是任何的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图式、形式图式、语篇图式三种。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实现学生与阅读的相互交流,可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语言素材,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激活图式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123

阅读是学习者信息输入的重要途径,在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都以传授词汇和语法为主,而忽略了阅读认知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提高。图式理论从人工智能、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分析了阅读理解的原理,被广泛地应用于阅读,尤其是外语阅读理解的研究中,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是由Kant于1781年最先提出的一个概念,20世纪初,皮亚杰将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中,并认为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图式概念的含义也被更新、丰富。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的概括,储存于人的长时记忆中,并能够应用于广泛的情境中。图式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三种图式来决定。

英语阅读的过程,相当于信息存储和处理的过程,若输入的信息激活了内在相关的图式,大脑就能够正确地判断和推论,并将文章提供的信息融合到已有的图式结构中,形成有意义的理解过程,达到正确理解文章的目的。且阅读者对阅读材料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具有的知识越多,理解程度也越深。而在高中英语阅读实践中,很多原因能够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对文章进行阅读,比如激活图式线索不完善、不具备基本图式等原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一定的策略帮助学生构建英语阅读图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运用图式理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1.丰富语言图式

词汇是语言的心脏,同时也是英语阅读的基础。语言图式则是指学习者自身掌握的相关词汇、句型及其语法等相关知识。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则要掌握必须的语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由于高中英语各单元的词汇量较大,且不同语境中英语词汇的含义不同,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和想象,根据上下文、构词法等大胆猜测生词的含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还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如在学习starvation时,可创设语言情境“After three days without food,the children were close to starvation.”根据“three days without food”,学生可猜测出“starvation”的词义是“饥饿”“饿死”。此外,由于大多英语词汇自身蕴含有大量的背景知识,可向学生传授社会文化价值,帮助学生记忆词汇。

2.激活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是指文章的背景知识,也即是与某一主题相关的、有利于阅读者理解主题的各种知识。根据图式理论,英语阅读理解其实是读者依照相关英语图式内容,假设与推测英语文章,再以激活的方式对图式知识加以修饰,从上到下,基于文字译码对其中的含义加以确定,以此证实先前的猜想。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指出,要正确地理解阅读材料,不仅要具备与阅读材料相应的图式,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成功地激活此图式。激活内容图式简单来说,即是在阅读教学前,为学生提供与阅读材料内容和主题相关的材料,进行背景链接,从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具体教学中激活学生内容图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活动前热身法、直观形象法等。

3.建立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是指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反映在阅读教学中即是当前所倡导的篇章语言教学。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图式理论合理应用,因为英语语篇具有多样化的体裁,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采用分类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课文体裁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语篇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等,使学生能够较快地识别文章体裁,成功调用头脑中相应的形式图式。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文章中的连接词,使其能够快速地在头脑中勾勒出文章的整体结构,从而较为顺利地理解文章大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可将代表性比较强的英语语篇图式展示给学生,以此鼓励学生对英语阅读语篇做相应的对比分析,将其阅读语篇思维激发出来。

图式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及综合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构建多元化图式结构,形成多模块的知识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图式的推测、判断及巩固等作用,充分利用图式理论解决英语问题,深层次地挖掘英语信息,提高英语阅读效果,最终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5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图式理论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一、引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显著地位。在语言学界,对于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大家也在进行积极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在大学四年的英语学习中,让学生获取一定程度的阅读技能,这对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当能够“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判断、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伴随着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进展,阅读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发生改变。根据传统理念,阅读理解属于“自下而上”的被动解码过程,也就是说,读者通过对单个语言单位进行解码,在此基础上,对更复杂的语言单位再解码。根据该理论的观点,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会将单词、短语及句法作为教学重点。但事实上,该教学思路可能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过多地将精力放在语言上,难以对语篇层次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都不符合教学要求。随着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研究的进展,“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被提出,同时指出高层次阅读在阅读中的地位和作业。所谓的“图式理论”,注重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通过语篇信息与读者背景知识之间的互动提升阅读效果。

二、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预期作用。所谓图式,是对于某事物的组成框架,图式能够为我们提供理解该事物的准备条件,关于该事物发展中所涉及的材料,需要对各个环节获得初步预期。与此同时,由于阅读过程是双向的,如果对必要的语言材料匮乏时,能够结合已有背景知识,加工处理相关的阅读信息。

其次,是补充作用。对于图式的变量,能够产生约束的功能,这对于加强各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够有效避免思维的限定。通过提供整体框架,图式能够推断出事物的“缺省值”。具体而言,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快速且准确地对语言材料加以理解。

最后,是剪辑信息输入。在获取外部事物信息时,人们脑中对应的图式会被激活,这些图式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通过相关信息的整理编码,可以将其引入图式网络。对于一些无关的信息,可以进行筛减。对此,图式的作用体现在减轻记忆的负担,确保记忆的有效程度。同时,图式能够加快对过去回忆的唤醒。结合已有图式对信息加工进行指导,可以防止对事物产生偏见或片面的理解。

三、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根据图式理论,在阅读过程中,为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首先应当实现读者与课文之间对应图式的构建,同时,读者在阅读时需要适当的激活图式。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图式法模式,应当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结合背景知识,激活内容图式。在正式对文章进行阅读前,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例如,有关人物和故事,以及其他和文章有关的材料。对于这些材料,教师可以提一些和课文相关的问题,激活内容图式。通过这一工作,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要点。对于不熟悉的知识,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加以补充,构建新图式。构建新图式的方法包括,补充社会文化背景,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解障碍方面得以消除,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进阅读广度和深度。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尤其是关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阅读。通过阅读,积累和阅读文章相关的知识经验,提高理解水平。

2.阅读文章内容,运用图式解码。根据图式理论,为实现有效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应当能够拥有合适的图式,积极调动相关图式,就文字材料进行主动解码。在阅读前,通过为读者提供和建构新图式,组织文章信息,并提供连接信息,激活读者现存图式。对于学生而言,应当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于资料提出阅读和分析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积极思考,寻找和确定文章的核心要点。在这一阶段中,应当强调由学生的自主阅读,促使学生积极的搜集信息,通过相关图式理论,对课文加以解码,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语篇结构分析。在学生个人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就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就课文结构的逻辑体系进行讨论,讨论可根据班级人数分组进行,通过讨论形成各自的图式。教师组织全班就某组的图式进行评议,以尽量简洁的线条勾勒出课文的内在结构,引导学生形成结构严密的形式图式。形式图式是有关各种文章,修辞之间差别的背景知识和读者对材料结构排列熟悉程度的语篇知识。有研究表明,叙事性的文章比说明文更容易被学生理解,除了因为学生对叙述性体裁比较熟悉,还因为这类文章一般都含有时间、地点、事件这一简单典型的语篇结构。这说明对文章体裁和语篇结构形式图式的了解无疑能增加读者对文章内容的吸收。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体裁丰富多样,有叙述文、传记、小说、故事、说明文等,所以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应渗透文章体裁知识的讲解,分析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和结构,这将有助于学生迅速理解所读材料的大意、了解情节的发展,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激活学生现有图式。外语阅读中的图式既有语言的,又有非语言和文化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过程。扎实的语言基础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缺乏相应的语言图式,就不能识别阅读材料中的字、词、句,也就谈不上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对语言基础的掌握,包括语音、词汇以及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和习语以提高他们的语言图式结构。还应重视背景知识的传授,以丰富其内容图式。因为如果缺乏内容图式或调用内容图式的能力,那么即使有一定的语言水平,也无法建立假设,进行有效的阅读。另外,教师还应重视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各种文章结构及特点,训练学生运用标题、语篇标记和关键句去识别文章结构,并运用文章结构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以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阅读所必不可少的形式图式。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图式知识在理解、学习和记忆中起着决定因素。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图式知识越丰富,学生理解和记忆力越强。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语言知识,还需要客观世界的知识和提取这些知识的阅读技能――掌握信息处理方式,理解语篇的具体信息。同时要不断激活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各种图式,通过对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阅读教学之前的精心准备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等来提高他们现有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与形式图式,从而促进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雨轩.应用图式理论改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09,(1).

第6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图式理论 语文阅读理解 现代教学设计 文学理论

语文阅读理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难题。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尝试应用图式理论探索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一、图式理论

安德森和佩尔森认为图式是一个抽象的知识体系。加涅则把它简单地定义为有组织的知识。

按照罗斯和鲍尔的定义,图式是一个存在于记忆中的庞大的概念体系,它把各种施事受事者、物体和属性联系在一起,并提供这些类目的一般信息和每一类目的变量值,它能通过对这些变量的具体化而被应用到新的事例中。

东北师范大学张向葵等人认为,人脑中所保存的一切知识都能分成单元、构成“组块”和组成系统。这些单元、“组块”和系统就是图式。

根据以上图式理论家的定义,笔者认为图式具有三个根本特征:图式是有组织的知识;图式具有变量,变量的具体化具有同化新知识和变革旧图式的作用;图式是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而非客观的结构化知识,但是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二、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理解

图式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过程,而阅读理解是运用图式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和评析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指出,理解的主要机制是当阅读材料中的线索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图式之后,图式中的变量就会被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具体化,使他们会用图式去同化新知识,或者改变旧图式,用以接受新知识。图式理论对语文阅读理解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图式理论有利于形成结构化的语文知识

语文阅读研究表明,人脑中的结构化的知识(也就是图式)是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题思想作支柱的,重点突出、体系简约、易被领会、便于激活。

语文知识可以被提炼成框架。图式理论指出,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知识的内在联系越紧密,结构化程度越高,识记和存贮效果越好。

当散在的知识点转化为结构严谨的图式时,可以缩简需要识记的单元数量,但并不减少所识记材料的范围。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提炼成结构化的图式,可以减少阅读时间,扩大阅读量,增大储存空间和工作空间。

(二)图式理论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由此看来,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生的基础。图式对认知结构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首先,教会学生构建图式,优化认知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所储存的知识都是“产生式”的,二是知识节点间具有高度的组织化,易于激活,便于迁移。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认知结构就是一种图式,人们的认知结构就是由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图式组成的。从认知角度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就是正确选择图式、灵活运用图式,不断构建图式的过程。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图式的前提是不断地构建图式。

其次,教会学生形成图式迁移能力,丰富认知结构。相对于认知过程来说认知结构是静态的,但作为认知结构自身来说它又是动态的、开放的,它需要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提高知识的抽象水平,这些都是在图式的迁移中实现的。系统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图式后,可以举一反三、同化新的信息。在图式迁移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就会不断地得到丰富、发展。

最后,构建复合图式,完善认知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不仅知识表征抽象水平高,而且知识类型完备。但是目前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常常缺少策略性知识,认知结构是不完善的。完备的知识图式既有陈述性知识,又有程序性知识,还有策略性知识,把三种知识图式融合为一个综合的图式才是最佳的认知结构。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2)的时候,学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诵读能力和翻译能力,同时兼顾传授文言文翻译方法,像添字换字法、关注古今异义词、调整语序法、注意省略等方法,把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者结合,组成一个新的综合图式。

三、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应用图式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一)图式的学习应该结合现代教学设计中图式的习得规律

现代心理学认为,图式是在不断接触图式例子基础上形成的,图式的例子要求至少两个,这样才有可能抽取出其共同的特征。例如 ,帮助学生在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中构建“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图式,至少在学完《拿来主义》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之后,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最后归纳出“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个图式的常量和变量,从而形成图式:(1)把课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2)一句一句认真读,读懂每个词、每句话,每个自然段的意思;(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4)把每段段落大意连起来,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把图式迁移到课文《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和《青苹果和熟苹果》以及以后的课文学习中。

(二)图式理论的运用应与文学理论相结合

图式理论的应用不仅仅是语文图式的教学,还包括开发新的语文图式。比如,现行的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缺少文学形象的还原、多元解读肤浅随意等弊端,解决小说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发一种新的小说教学图式意义深远。再比如,诗歌的综合性运用教学常常有名无实,其中症结是面对问题情境无法快速搜索,对语文课程中的诗歌进行精细的加工分类,形成高度结构化的语文知识图式,这个图式便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两个图式的开发必须以小说理论和诗歌理论为基础,以图式理论为圭臬,充分考虑中学教学实际,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向葵等.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及其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J].心理科学.1999,22(2).

[2]樊建华.鲁梅哈特交互作用阅读过程模型的教学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0,27.

[3]马笑霞.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1997,第1期.

[4]张向葵等.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第4期.

第7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语言之一,插图生动形象,使物理教材要表述的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简单化,降低学生思维的阶梯,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识。物理教材插图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学科特点,可以稀释概念、阐明原理,可以介绍最新科技进步、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可以为科学探究作铺垫。插图在教材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然而,教材中一些插图存在瑕疵,这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不利于组织教学。虽然教材只是呈现教学素材的一个载体,不可能完美无瑕,但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教材应符合客观事实、符合物理科学规律、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精益求精。教材中不科学的插图,教师如果能够好好挖掘利用,开发成教学资源,可让学生在讨论插图错误中掌握实验操作的细节、实验器材的选取和规范使用,习得物理知识,在纠正错误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

1 实验中体验文本与插图优劣,掌握实验细节

插图作为文本的补充,需要与文本保持高度一致才能较好地体现出其作为知识载体形象直观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为文本服务。然而,有些教材的插图与文本表述却不一致。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习者的混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障碍。然而,如果很好地利用教材插图的不足之处,给学生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插图和文本的异同、优劣,在比较中学生可以掌握知识,掌握实验的细节。

案例1: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5节《自由落体运动》中,实验部分文本表示如下:“如图2.5-1(本文图1),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纸带一端系着重物,......”[2]然而,教材给出的图2.5-1(如图1所示),从图上看,打点计时器不是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而是固定在木板上的。

策略: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和固定在木板上各有什么优劣。通过实践学生发现,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优点是:重物下落过程中阻力小(只有空气阻力和纸带与限位孔的阻力);实验中操作方便。不足之处是: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由于其自身重力的作用,对夹子的要求较高,很难控制其与水平地面垂直。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的优点是:比较容易固定;方便调整其与水平面垂直;不足之处是:实验中需要有人扶住木板,操作不方便;实验室所配重锤会与木板接触,从而产生摩擦增加阻力,带来较大的实验误差。

2 分析插图错误培养学生规范使用实验器材的习惯

教材中给实验所配的插图,较好地辅助说明了实验的器材、实验方案、实验原理等。教材给实验所配的插图含有丰富的信息,应该精益求精。然而,有些实验插图却明显违背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规范,不利于减小试验误差,会导致实验不能顺利完成,甚至损坏器材或存在安全隐患。

案例2: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人教版和沪科版都用到砝码。人教版在托盘中加砝码为小车提供动力,使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2所示[1],沪科版在小车中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2]。在该实验中鲁科版给出了图3所示的实验示意图[3]。从图上可看出,细绳所挂重物其尺寸几乎和小车相当。

策略:引导学生分析插图的不足之处。通过分析学生知道,砝码是天平上作为质量标准的物体,有严格的使用要求。人教版插图用砝码提供动力,沪科版插图用砝码配重,都会在小车与滑轮相碰撞的瞬间,造成砝码与其他物体的碰撞,甚至造成砝码脱落,造成砝码的损伤,明显选材不当、使用不当。如果所挂重物像鲁科版教材所述“细绳的另一端跨过滑轮并挂一个质量很小的重物”[3],该重物质量小,体积大,所受空气阻力大,在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不能被忽略。如果该物体密度大,质量大,则不满足“所挂重物质量m远小于小车及车中物体质量M ”,重物的重力不再近似等于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不满足实验条件。实验中所挂重物应该选取密度大、体积小、质量小的物体为妥。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插图中的不足之处,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合理选择实验器材,规范使用器材的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 讨论插图错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能力

教材插图是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等,所以教材插图各部分的搭配必须非常精确。然而,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存在各部分比例不当、平面图与实物图混搭、虚实搭配错误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削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教材中的一些插图各部分比例不当,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

案例3:在人教版选修3-5第65页图19.1-2(本文图4),“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不同(示意图)”[4],该图乍一看没什么问题,射线的偏转方向也没有问题,但是仔细推敲后图中α射线和β射线偏转半径比例不当。

通过论证,学生发现教材插图比例不对,在给教材插图“挑刺”和论证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质疑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只有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学习才有可能具备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4 讨论插图和文本设问习得知识

教材插图是对教材正文部分的补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有时需要对教材插图进行描述,如对实验装置中的插图标注实验器材,有时为了引导学生思考物理问题针对插图设问。有些教材插图的标注或设问的表述不当,容易给学生带来困惑,甚至出现科学性错误。利用好这些错误可以让学生习得物理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第8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图式理论 阅读教学 定性研究

一、引言

图式理论由英国格式塔心理学家Bartlett于1932年首先引入心理学领域。阅读理论家认为,图式理论是一个“框架”,通过把信息置于正确“槽位”来组织记忆中的知识,在此“框架”下,每一个“槽位”的知识都有相关性。目前,在阅读理解中普遍认为图式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图式理论的描述,读者已有的知识对于其语言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而阅读是语言学习中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因此,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尽管许多教师已经就如何找到一条有效的方法教授阅读理解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其中的原因或许是他们缺少对阅读实质的理解。在过去几十年,为了寻找一种令人满意的阅读模式,专家们做了很多关于阅读过程的研究。这些研究与早期认为阅读是一个读者被动地接受作者传达的信息的过程之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采用实验与问卷相结合的定量研究方法,试图揭示阅读过程的本质,阐明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从中得出教学启示。

二、图式理论与阅读过程

一般来说,阅读过程分为3种模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式”阅读。这3种模式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同时发挥作用。

“自下而上”的模式认为,阅读仅仅是一个把文字解码成思想的简单过程,读者在第二外语学习当中则被看作是解码者。“自上而下”的模式则认为,读者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通过主动运用其背景知识,扮演积极的角色,并调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来猜测文章中他们不懂的知识。“交互式”阅读模式将上述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读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吸收文章中的新内容或者根据新内容来调整和改进已有的知识,即同化和顺化的过程,然后理解并通过阅读更多的信息来验证或否定先前的预测。

阅读理论学家认为,图式是阅读理解过程中的推动力量。读者已有的知识与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之间的吻合程度,决定了其阅读理解的难易程度。因此,如果读者已建立了丰富的知识框架,并能积极调动与阅读材料中的信息相一致的背景知识,那么阅读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实验设计

1.实验对象

研究中的实验对象是从北京林业大学2008级本科110个班级中随机抽取的两个班级。每个班31名学生,分别是林业经济专业和自动化专业,前者为实验组,后者为控制组。在实验组运用了图式理论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学,而控制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教学。这两个班级除教学方法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得到基本控制。

2.实验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对实验对象进行了前测,以确保这两个班英语水平平行。考虑到测试的信度与效度,我们选取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07年12月的试题中阅读部分作为测试内容。在测试前,我们通过调查得知,这两个班级的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这套试题,这保证了测试的机密性。试题包括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两部分,40个选择题,共计45分。根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部分的时间要求,实验对象要在55分钟内完成所有试题。考试结束后,由本文作者批改试卷并给出分数。实验从2008年9月开始至2008年12月结束,为期4个月。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采用图式理论指导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训练和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这包括在阅读前调动学生的图式知识、帮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图式阅读技巧。这些技巧强调教师在阅读过程中主要起协助作用,帮助学生激活并建立自己的图式框架。

在阅读教学中,图式激活与建立的训练分为三个阶段: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读前活动是很重要的阶段,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对所读材料是否有相关的图式知识。在读前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采用语义覆盖、预测、讨论和经验分享的方式来了解主题和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通过组织读前活动,教师能够鼓励学生激活他们自己已有的图式并建立新的图式。读前活动也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情况。Chen 和Graves论述过各种读前活动对阅读理解的积极作用,他们将读前活动定义为:“连接文章内容与读者图式内容的桥梁”。如果教师能够组织适当的读前活动,提供足够与文章相关的材料,那么就会激励学生重视关键词的作用,并注意加强关键词的意义与文章内容的联系,这有助于激活他们的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形式图式指文章的修辞、语法、体裁等。如果学生熟悉所读文章的题材类型,或者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那么他们的形式图式就会被激活。内容图式较之形式图式更加具体,主要涉及物质世界有形的物体及活动。如果读前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开展集体讨论并且依此预测文章内容,他们的内容图式就会被激活。此外,读前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文章信息与他们的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读前活动中,预测是一项很重要的活动,此方法由多位图式理论家提出。如Goodman 提到:“在接受外界输入的知识时,我们的大脑始终处于期望和预测的状态”。Smith将预测定义为:“提前除去不需要的信息的活动”。Smith认为,预测是读者提出问题的过程,而阅读理解过程就是他们努力为获得答案而进行的思考。

语义映射是读前活动中另一项活动。在此项活动中,教师首先选择一个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然后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相关的词汇,并将其归类。教师将相关信息展示在一个语义“地图”上,使学生能就主题展开讨论。语义映射是词汇量扩展和延伸的一个有效手段。Carrell等把语义映射描述成一种有效的提前教授词汇的方法,“使教师能够提前估计到学生掌握有关主题的已有知识和图式的情况”。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使自己的图式知识与阅读材料相联系,所产生的联系会帮助他们事先熟悉在阅读时将要遇到的观点和词汇等内容。语义映射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关于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的图式。

学生在读后活动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复习在阅读理解中学到的知识,并进一步确认所学知识与自身图式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安排讨论,角色扮演,写文章小结等活动帮助学生检验他们是否理解了所阅读的文章,巩固和加强他们所学到的新知识。读后活动是学生将同化和顺化新学的知识融入到他们的图式知识中的一个关键阶段。经历这一阶段后,学生最终会建立新的图式,扩大知识面,逐渐成长为成熟的读者。此外,读后活动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评估学生阅读水平的机会。

通过采用上述模式教学的4个月之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后测,其目的是要了解实验组的学生是否从图式阅读教学法中受益,他们是否比控制组的学生取得更好的阅读成绩。

3.调查问卷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我们还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目的是检验实验组的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图式阅读技巧,是否养成了在阅读中使用这些技巧的习惯。

问卷调查在实验与后测结束之后进行。调查问卷包括16个与图式阅读技巧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读完每个问题后,选择A,B,C,D,E5个选项中的一个作为答案。字母A,B,C,D,E的分值依次为1,2,3,4,5分,确定程度依次加强。A确定程度最低,D则最高。此次调查问卷不设定规定的完成时间,学生必须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如实作答。调查问卷由作者收齐并进行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结果与讨论

1.实验结果

(1)前测的结果。我们使用统计方法中的t检验来检测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测成绩。此方法用于检验两个样本平均数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下表是前测成绩的t检验数据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t值为0.096,查表,自由度为60,显著水平为0.05的t临界值为2。因此,我们确定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在实验进行之前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同一水平上,为平行组。这一结果使实验得以继续进行。

(2)后测的结果。后测的结果仍使用t检验得出。下表是后测成绩的t检验数据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t值为2.201,显然,该值在0.05的显著水平上大于2,因此具有显著性。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在实验之后,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成绩出现显著差异性,两组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不在同一水平上。实验组学生在接受图式教学法教学后成绩有较大提高,说明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尽管控制组的阅读成绩也较实验前有所提高,但其程度不及控制组显著。

2.实验的讨论

我们的实验结果证实,图式理论在实验组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已证明奏效并结果显著。使用阅读技巧和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激活他们的已有图式,并在阅读过程中应用,然后形成新的图式以扩大他们的知识储备。据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在大学英语课堂,图式阅读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学生的后测结果,使用图式教学法教学的实验组和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的控制组之间的成绩有显著差异。在图式理论指导之下,实验组的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图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到阅读过程中。他们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如实地反映在他们实验后的成绩中。

其次,学生在接受图式阅读教学法教学后,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已经在第三部分提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了多种活动,教授图式阅读技巧等等。这都为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了基础。此外,图式理论更多地重视读者已有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因此,实验组的教师训练学生在阅读前事先思考,对文章内容作出预测。图式理论同样重视读后复习的作用,因此读后活动非常必要,实验组的教师也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材料。正是有了以上的训练,阅读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和成功。这些基于图式理论指导的阅读和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建立新的图式,进而,学生会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提高学习的兴趣。他们养成的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

再次,通过使用图式阅读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课上会表现得越来越积极。我们知道,阅读是读者的已有知识与阅读材料相结合的过程。阅读也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运用他们的经验,语言知识和已有知识进行预测,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阅读过程必须与读者的经验和已有知识相结合才会产生理解。图式理论指导的课堂阅读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能够主导自己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在读前作出预测,然后在阅读活动中逐渐地验证或否定最初的预测。因此,阅读课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

最后,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图式理论认为,学习者会在学习中主动地建立图式并在掌握新信息之后修正原来的图式以形成新的图式。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图式,这个图式与自身的经验和认知过程是分不开的。在阅读过程中,当读者意识到他们已有图式已经不足以帮助他们掌握新的知识时,他们就会相应地修正已有的图式,并创造出新的图式。在图式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创造新图式的过程有助于他们认知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图式能够被激活,那么阅读就会是一个愉快和富有成效的过程。图式理论不仅能对课堂阅读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对课外阅读有所帮助。

3.调查问卷的结果

表3列出了调查问卷的结果,此表显示了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对问卷中每一问题回答得分总和的对比。

4.调查问卷的讨论

我们通过将实验组和控制组所有学生选择的每一问题的答案所得的分数相加得出总分。

如表所示,实验组的学生对每一问题得出的总分都高于控制组的总分,特别是问题2,4,5,8,9,10,11,13,和16的总分。因为这9个问题都是阅读过程中常用的图式阅读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控制组,实验组的学生更能够在阅读理解中有意识地运用图式阅读技巧,并且养成了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他们在接受图式阅读教学之后,能够主动地激活已有图式来理解阅读材料,并在阅读过程中建立新的图式。实验组的学生是更成熟的阅读者。而控制组的学生因为没有受到图式阅读技巧的系统训练,因此在阅读中缺少主动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结束语

我们的研究证明,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并使之与阅读内容相结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而图式理论也是一个需要更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领域,因此,关于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artlett,F. 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Smith, F. Understanding Reading[M](5th ed.), Hillsdale,NJ: Lawrence Erlbaum,1994.

[3]Carrell,D. &D. E. Eskey.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651.

第9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图式理论的教学内涵及优势

阅读,在笔者看来,就是读者本身的背景知识及生活经验与文本信息间相互作用、相互验证的过程。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本身都是无意义的,它只是通过字面表象来指导读者根据自身原有的经验知识将其恢复或构成相应的意义。一般来说,按照图式理论的内涵,图示知识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内容图示、形式图示和语言图示。内容图示是指阅读材料的主题及内容范畴,是对文章总体的认知。形式图示,也称修辞图示,是指阅读文章体裁和篇章结构的方面的知识。语言图示,则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相关语言知识的运用及处理知识,它也是进行阅读活动的首要条件。

长期以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都是以语言技能为主,忽视了对语言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造成阅读水准低下的教学现状。图式理论的应用,强调了语言、内容及修辞等图示结构作用的同时,还将读者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放大,从而为理解阅读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不仅凸显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课堂主体性,还强化了学生个人英语素质与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英语教师进行不断地探索及完善。

图式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策略

扩大阅读知识积累,丰富图示结构储备 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综合体现,它的社会性决定了其文化习俗在交际中的重要地位。在其语言意义的理解过程中,很多人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严重影响了他们对相关内容的正确理解。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准,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水准。高中英语中阅读板块内容的选取,不仅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而且还包含了文化传统以及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知识,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对图示结构的积累。图示的积累是开展阅读的前提,学生首先要对相关阅读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才能从自身知识及经验出发,将其与文本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师生要协同合作,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利用已有的图示结构来加强阅读理解;同时,还要从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相关的知识,建立全面完善的图示结构体系。

注重阅读背景介绍,培养图示联想能力 图式理论认为:阅读品质的高低取决于读者对与阅读材料所特定的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图示结构知识,为阅读理解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仅仅是相关知识的储备还不足以提升阅读水准,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图示联想能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记忆中原有的知识图示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进而将其与文本阅读材料相结合,促进英语阅读体验的提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笔者常常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向学生们展示有关阅读材料背景的一些图片、影音内容,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激发并交换各自现有的、与阅读相关的知识储备,从而有效地将学生们的知识图示与阅读材料互相联系起来,进一步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阅读文章。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科学、高效的知识图示应用体系,改变传统的被动式阅读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课堂参与积极性,增强阅读品质。

梳理阅读文章脉络,促进文章深层理解 不同的图示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要想提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次理解,教师一定要从整体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有机地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任何阅读文章都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层次,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些相关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明确文章主旨。图式理论中的三种图示知识结构各有其不同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内容、形式、语言三种图示出发,准确地把握各自的优点,巧妙地将文章变换为整体图示网络结构。教师在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同时,还要将图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相类似的阅读文章来巩固学生的图式理论应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图示,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对阅读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推进自主图式理论的应用策略。

结束语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