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

第1篇: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我们针对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障碍,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及护理,不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证安全,提高治疗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病人治疗期间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工作,除一般的常规护理外,还有一定特点和要求。

我院开展高压氧治疗有7年时间,共收治各类病人3000多人次。由于我们在治疗前后注意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现将护理体会护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共370例,其中男190例,女180例;年龄13~73岁,平均43岁;患者多为脑血管病、颅脑外伤、颈、腰椎疾病、缺血缺氧性脑病及中毒、耳部等疾病。治疗采用杭州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0.2MPa,治疗时间2小时,其中吸氧6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患者接受最少5天,最多5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

心理护理的前提和条件

系统学习心理学和心理护理学,强化护士的心理护理意识。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患者具有心理护理的效用,是正确实施心理护理的前提。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护理技术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正确实施心理护理的必要条件。

做好高压氧治疗的心理护理,首先是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优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接待病人应态度和蔼,建立一个平等、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重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解答,切忌含糊其辞。给病人及家属介绍本室的概况,使病人悉周围环境,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依赖感和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到对不同病人根据其心理表现,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并促进患者间建立友谊,互相鼓励。

目前国内除婴儿氧舱是透明以外,大部分氧舱是金属舱体,病人进入舱内,关门后即与外界隔离,如同进入锅炉一般。这种设备的物殊性,大部分病人从来未感受过,因此紧张。由于氧舱的特殊结构与密闭性,使患者产生压抑恐惧及与世隔绝感。

护士要用热情的微笑去迎接病人,用轻松乐观的情绪去感染病人,使患者对工作人员充满信任。病人舱内治疗,护士多与之交谈、巡视,使其放心,解除顾虑,以愉快的心情接受这种特殊的治疗。

针对初次治疗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向患者介绍高压氧的一般知识,治疗原理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症状及预防方法详细解释清楚,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高压氧治疗,使其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许多患者知道氧的物理性质是助燃的,耳闻国内外氧舱事故的发生及后果,心理上会有不安和恐惧感,害怕氧舱走火、爆炸。应告诉患者舱内燃烧、爆炸需具备“三大要素”,禁止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舱内。

护理方法

1.进舱前,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①向病人介绍氧舱的性能、原理、作用及治疗效果、治疗时会出现的问题及症状等。②介绍病人进舱须知,并辅导进舱后的调节动作。③让已接受治疗的病人与新病人交谈在氧舱内的感受,帮助新病人树立信心。④针对病人的盲目乐观心理,向病人介绍高压氧舱不是神奇的治疗仪器,解释不同疾病所需治疗次数,让病人在思想上有所准备,避免盲目乐观。

2.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对于第一次进舱病人,我们可采取由医护人员进舱陪护方法,以消除病人恐惧紧张心理。另外,在不同治疗阶段采取不同心理护理,令病人互相交流,有条件的氧舱还可以播放音乐等,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缓解病人恐惧、紧张情绪。如有耳痛时应立即停止加压,让病人做好调节动作直到耳痛症状消失后再加压,在最初加压阶段,即0.04MPa所需时间为10~15分钟,让病人逐步适应,以稳定病人情绪,采取先慢后快逐步增加的方法,严格控制在规定时间达到所要求的压力。

稳压阶段:也是吸氧阶段,一般为60分钟,由于舱内压力无波动,病人相对比较稳定,但我们仍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动作、表情等,经常询问病人是否有不适感,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给病人以安全感。

根据病人面部大小选择合适的吸氧面罩及使用方法。嘱病人不要加快呼吸,应做有节律的深呼吸。为避免发生氧中毒,我们采取间断吸氧的方法,即在IATA压力下,吸氧30分钟,休息10分钟,再吸30分钟,不会发生氧中毒。但个别病人由于个体差异或变态反应,吸氧后出现面色苍白、恶心、面部肌肉颤动或刺激性咳嗽等氧中毒症状,应立刻停止吸氧改吸舱内空气,并密切观察,如未好转,应减压出舱。

减压阶段:注意保暖,正常呼吸,严禁屏气,防止肺气压伤。减压时病人耳部有不适应感觉,告诉病人不适的原因,消除紧张情绪,以愉快的心情完成治疗过程。病人出舱后认真做好舱内清洁、消毒、通风工作,使舱内空气新鲜、干净整洁,优化治疗环境,使患者赏心悦目,产生信任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心情愉快地迎接下一次治疗。

结 果

本组患者治愈240例(占65%),好转115例(占31%),无效15例(占4%),总有效率96%。

讨 论

第2篇: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急诊;剖宫产;巡回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32-02

汇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4月份妇产科120例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条件、手术指征及母婴状况,总结手术的巡回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年龄在20-43岁,其中,臀位50例,珍贵儿20例,骨盆狭窄20例,胎膜早破10例,胎儿脐带绕颈、宫内窘迫8例,巨大儿2例,双胞胎10例。手术历时约30-45分钟,产妇安好,新生儿成活。以阿氏评分(出生后1-5分钟)方法评分,有90例新生儿为10分钟,给予吸痰、处理脐带、保暖等常规处理。有30例阿氏评分为4-8分钟,除常规处理外,辅以吸氧,使用心脏、呼吸中枢兴奋药物,拍触刺激新生儿脚底、臀部等方法,新生儿自主呼吸、啼哭。

1.2 手术中巡回护理方法

1.2.1 手术前准备 接到手术通知后,迅速组织人力,做好手术前准备。巡回护士在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具有强烈的急诊观念和应急能力,时刻保持手术器械性能完好、物品准备充分,要做到护理操作技能娴熟,动作敏捷准确,配合手术有条不紊。产妇进入手术室后要给予人性化的护理与尊重、爱护产妇,体贴入微,注意遮挡和保暖。

1.2.2 心理护理贯通始终 多数急诊剖宫产产妇对手术有较强烈的恐惧不安、紧张焦虑心理,担心自身或胎儿会有生命危险,担心疼痛与后遗症,有的甚至担心胎儿会有畸形缺欠,还有的有重男轻女情结,巡回护士要真诚与产妇沟通,运用心理学方法安慰、鼓励,让产妇感到被理解与关心,产生信任与合作感,积极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1.2.3 麻醉止痛护理 掌握剖宫产手术对麻醉的重点要求,一是要保证镇痛效果,肌肉松弛合适。二是要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三是尽量减少或避免对胎儿的影响。四是慎用对子宫收缩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常用的剖宫产手术麻醉方法有硬膜外或局麻两种。本组病例麻醉主要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其优点是:①镇痛效果显著,手术区域肌肉组织松弛合适。②方便术后镇痛,使用镇痛泵易于用药剂量和时间控制。③易于掌控麻醉平面。④对子宫收缩几乎没有影响。⑤不造成产妇神志不清,边手术边与产妇沟通,利于观察与手术。⑥不引起产妇机体功能紊乱。⑦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及心、肺功能不全的产妇建议首选。

局部麻醉操作相对简捷,产妇在手术床上摆好,消毒后即可用药,1-2分钟可实施手术,有利于抢救,术后无并发症,恢复较快。硬膜外麻醉时间相对较长,需要3-5分钟准备,腰穿给药时需产妇侧卧位,两手抱住膝关节,成屈曲状态。

1.2.4 手术 一般取仰卧位,如因仰卧而引起产妇血压下降、胎儿窘迫,可稍许侧卧。可采取臀部略高位,使子宫偏向左侧,减轻对下肢静脉及髂总静脉的压迫,改善血液循环,同时静脉输液,预防性扩充血容量,防止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通过观察,本组120例手术,均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1.2.5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多采用上肢给药或静脉输液,药物到达心脏速度比较快,且不受子宫压迫下腔静脉的影响。对妊高症患者应给予输平衡液为主,妊娠高血压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末梢阻力和粘度增加,血容量相对不足,补液与用药方法、方式要按医嘱要求严谨操作,控制输液速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易烦躁、惊厥,要尽量保持手术过程稳、准、轻、快,要有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坠床。120例患者静脉输液完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6 谨防产妇窒息及羊水栓塞 呕吐误吸可造成窒息,是危及产妇生命的原因之一。急诊剖宫产患者以饱食者多见,麻醉状态下呕吐物反流易致产妇发生窒息。巡回护士要做到常规嘱产妇头偏向一侧,并随时做好口腔吸引准备。本组有19例出现恶心呕吐,通过护理无一例窒息。羊水栓塞是术中产妇死亡原因之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精神面貌、呼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2.7 给氧护理 常用面罩法与吸管法,每2-4L/min,以提高产妇动脉血氧含量和胎儿静脉血氧含量,增强氧储备,防止和纠正胎儿缺氧。

1.2.8 新生儿急救与护理 做好常规急救准备,备好吸引器、气管插管与急救药物。切开子宫时快速吸引宫腔,防止胎儿吸入羊水。视情况吸氧、使用药物,配合麻醉医生、助产士抢救新生儿。本组有22例新生儿出生时有面部、四肢及躯干、皮肤中度青紫,心跳、呼吸很弱,经清除呼吸道异物,利用新三联,给氧加胸外心脏按摩后,新生儿啼哭,皮肤转红。

1.2.9 产妇产后护理 密切关注产妇一般状态,告知婴儿情况良好,不要急于说出新生儿性别,以防产妇因期待与要求不符而引起情绪波动,导致子宫收缩不良,出血。嘱产妇放松、平静,配合术口缝合及其它处置,指导产妇术后6h内去枕平卧,6h后可取半卧位。

1.2.10 输血准备与护理 本组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后,有15例胎盘粘连,剥离较为困难,宫缩欠佳,产妇体质虚弱,有大出血的危险。本组有8例大出血,经用宫缩剂剥离胎盘处理后得到控制,给予输适量同型血,术后观察6小时情况良好。

巡回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产妇全身情况,神智状态,监测生命体征。要准确传递各类器械与物品,记录液体出入量,观察尿液的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在手术前及缝合子宫前、关腹前及手术后与洗手护士认真核对器械、纱布,确保数量前后一致,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3篇: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9例,其中男2例,女17例;年龄13~16岁。中毒72 h后,送至本院,其中昏迷3 h 2例,头晕、恶心、呕吐明显者12例,头晕、恶心、呕吐不太明显者5例。

2治疗及转归

经抗感染,开窍,醒脑,活血,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保护脑细胞、心、肝、肾等综合治疗,5 d后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1例支气管炎改变复查胸片吸收好转,复查血生化、酶学,谷丙转氨酶偏高3人(48、60、79 IU/L),谷草转氨酶3人(54、54、64 IU/L)余项均正常,11月11日出院7人,12月6日、12月13日5人症状基本消失,其中1例支气管炎无不适主诉,但尿常规轻度异常,1例中性粒细胞偏高,其余检验未见异常。

我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心理分析,并采取: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树立坚强信念战胜疾病,积极配合治疗。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能力,指导患者控制消极情绪,在情绪和情感上多关心、体贴患者。③利用对家属的心理沟通,了解家属的想法,避免家属不良情绪影响中学生患者,指导家属在治疗护理上的密切配合。④在操作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等。通过1周积极救治,19名中学生痊愈出院,随访19名中学生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均已正常学习和生活。

3组织抢救小组

本组病人为集体中毒,接到院急救中心电话后,护士长迅速到科调整人员,与院行政、后勤及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参加应急小组,护士长安排科室急救准备,科室安排较重的两名患者在急救室,对病人进行高压氧、加压吸氧、抗感染、抗休克、开窍醒脑、改善微循环等急救,对危重患者给予心电监护、血氧、血压以及尿量的监护。我们立即调配医护技术骨干成立临床抢救小组,安置病人采取集中观察、集中护理、集中治疗等[1-2]。同时备好抢救所需要的器械和药品如:吸痰器、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及切开包、呼吸机等。所有患者入院均迅速建立静脉、氧气等绿色通道,确保及时用药治疗。重病人设专人专护,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预防病情变化[3]。根据有害混合气体中毒重点实施护理与心理疏导。

4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

由于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为在校中学生,年龄13~16岁,均处于青春期年龄,85%为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惧怕各种治疗与护理操作。因而家属因其病情变化焦虑不安,担心治疗结果是否满意,是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针对以上心理问题,我们采取了对患者的以下心理疏导对策。

4.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对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的前提。由于病人年龄在13~16岁,女生居多,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周到的服务对待他们,像大姐姐一样关心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受到真诚与温暖,从而减轻或消除病人精神上的压力与痛苦,为配合治疗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4.2减轻恐惧心理有害气体中毒不仅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对未成年的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尤其是在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都存在着恐惧心理,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如静脉输液是患者的主要治疗途径之一,而多数患者对疼痛比较敏感,在静脉输液前我们多注意与患者交流,做到语言温和,态度诚恳,操作轻柔,操作者多为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保证了穿刺成功率。运用心理治疗手段进行解释、劝慰、疏导,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4.3高压氧(HBO)时心理疏导轻度中毒患者可予鼻导管吸入高浓度氧气,重度中毒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血液中物理溶解氧供组织细胞利用,加速毒气解离促进有害气体清除。

高压氧是在特定的高气压环境下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特殊手段。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对清醒患者入舱前要求病人更换纯棉衣服,严禁将易燃易爆品及产生静电的物品带入舱内,陪护协助患者做调压动作,吸氧时确保呼吸通畅。医护人员陪舱减轻患者恐惧,同时护士指导家属陪舱注意事项,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呼吸、心率的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与舱外医生联系。

4.4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入院时患者及家属不知如何配合,家属常为病情的变化而焦虑不安,希望医务人员拿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又担心治疗结果是否满意。对此,我院请中国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中毒救治专科中心副主任邱泽武教授会诊,邱教授在了解住院以来的救治、相关检验和逐个询问学生病史后综合分析给家属讲解、座谈,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放心、满意。同时为了减轻家属心理压力的影响,护士在这方面要尽量的开导家属。要向家属讲解关于有害气体中毒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危险,使其了解中毒后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严重酸中毒、各种感染以及迟发性脑病等并发症,使之配合共同完成治疗。

5讨论

成批中学生有害气体中毒事件,具有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等特点。多数病人入院时处于清醒状态,病人及家属对突如其来的创伤没有思想准备,心理打击很大,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要求极高。在整个救治过程中,护士长明确护理小组,对各个环节进行了全程跟踪监控和科学规范的管理,减少了因急救引起的忙乱、重复劳动、主次不分等问题[4];护理上既要扎实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带着感情做工作。为保证护理质量,我们开展了“假如有害混合气体中毒患者是我们亲人”的讨论,使护士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强化了服务意识,与病人及家属及时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做好疏导工作。在院领导、护理部、全体医护及病人家属的关爱和努力下,19名中学生患者树立了康复信心,积极配合,圆满完成了治疗护理工作,痊愈出院重返校园。

参考文献

[1]王建中,林锐青.大型突发医疗事件825人次救治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0,20(7):47-48.

[2]周一平.成批病人的抢救[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15(4):250-251.

[3]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J].医院管理杂志,2000,7(3):199-200.

第4篇: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摘要】目的: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相应的临床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对其采取如文中所述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所涉及的102例患者中,有92例成功脱机,有效率为90.2%,10例患者因病情较重且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患者的上机时间为1~12d不等。结论:只有在充分了解机械通气治疗各类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才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体会

呼吸衰竭的诱因有很多种,该病能够引起患者肺换气和通气功能障碍,使患者出现二氧化二潴留或缺氧症状,进而诱发一系列的代谢紊乱与生理功能障碍。无创呼吸机是一种无创机械通气方法,具有使用方便,不需进行器官切开、插管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纠正缺氧,也能够避免因有创机械通气而导致的各类并发症和损伤,是慢性呼吸衰竭与早期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不过在实际应用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对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造成影响。本次研究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在40~80周岁之间,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有62例患者的神智较为清醒,14例患者有嗜睡表现。全部患者在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均在静息状态下进行了血氧饱和度监测,二氧化碳分压均>60mm Hg,动脉血氧分压均<50mm Hg,血氧饱和度均<80%。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紫绀、气短、喘憋、胸闷。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通过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采用HI型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操作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湿化罐内加入200ml的蒸馏水,温度控制在32~35℃的水平。随后,接入中心高压供氧装置,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进行调节。

1.2.2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

(1) 面罩漏气的护理方法

当患者发觉面罩周围出现冷风,乃至睁眼困难时,大多为面罩漏气的反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空气压力过高。②面罩大小不适,角度调节不当或面罩老化所导致的弹性减弱。③头带牵引不够均匀。

护理人员在使用前,会先帮助患者进行面罩的试戴,并对面罩头带的松紧度、脚定带拉力进行调节,以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气现象。如果患者的面部较瘦,则应将折叠好的棉布固定于面罩之上,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漏气现象的发生。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诱发机制较多,主要有:①胃液pH值升高,导致胃内细菌大量滋生。②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口咽部的寄殖细菌进入肺部。③医疗器械污染。④院内较差感染。⑤气道的防御功能因气管插管而降低。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护理人员将病室内的温湿度分别控制在20~22℃、50~60%的水平,每天定时进行开窗通风和紫外线照射消毒。同时,使用5mg地塞米松+250ml生理盐水+4000U糜蛋白酶+16万U庆大霉素通过雾化或气管内滴药的方式对痰液进行稀释,并通过左右旋转导管的方式将痰液引出。另外,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使用了抗生素。

(3) 胃肠胀气的护理方法

胃肠胀气大多出现在通气压力高、张口呼吸以及贲门括约肌张力不足的患者身上。如果患者出现便秘或肠蠕动减缓,也容易出现此类问题。

为此,护理人首先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了控制,要求其摄入半流质的易消化食物,并且每次进餐应限量,不宜过饱。其次,采用沟通说明的方式帮助患者了解什么是正确的呼吸凡事,严禁张口呼吸。最后,对通气压力进行合理调节,并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胃动力调节药物。对于已经出现胃肠胀气的患者,则使用芒硝进行外敷,若症状没有改善,则利用胃肠减压排气。

(4) 人机对抗的护理方法

人及对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患者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外加吸气压,产生呼吸机拮抗,容易使患者出现烦躁、不适、不安的状态。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护理人员会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争取他们对于治疗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据患者疾病的实际情况,先选择能够被患者接受的呼气压,再进行吸气压的选择。开压时间也会适当延迟,以便让患者能够逐渐适应正压通气。另外,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也会与患者进行不断的交流,根据患者的反馈意见对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进行调节,尽量避免人机对抗现象的出现。

2结果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102例患者中,有92例成功脱机,有效率为90.2%,10例患者因病情较重且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患者的上机时间为1~12d不等。

3讨论

呼吸衰竭是临床中的常见病,该病的诱因较多,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损害,进而诱发缺氧,使患者出现各类生理与代谢功能障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各类临床治疗手段中,机械通气治疗尤其是无创的机械通气治疗是应用最为广泛、使用频率最高、效果最好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此种方法也会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其应有的治疗效果。为此,护理人员应在对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及问题防范意识,以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采取相应措施对各类问题进行积极的预防,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便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薛芳果.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27):822-823.

[2] 胡小华、舒燕,等.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1):19-20.

作者单位: 325200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上接第201页)

有问题有矛盾相互之间应加强沟通,弥补不足,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护士长要教育我们的护士必须有“忍”行和豁达的胸怀,体谅和理解患者的心情,赢得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长要作护士的知心朋友,忠实听众,尽可能了解每位护士的个性特点、工作风格,并与她们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她们工作中的难处,鼓励护士把内心的委屈诉说出来,给予必要的疏导、安慰。定期组织护士外出游玩、打球、采摘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让护士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彼此交流,保持良好的心境。

5 以身作则,加强护士长自身素质建设

护士长是管人的,管人首先要做人,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正所谓先理身后理人。而护士长的非权力影响力正是护士长的自身素质和现实行为形成的自然影响力,它的影响力比权利性影响力广泛持久的多。护士长要有公证、无私、豁达和宽广的胸怀,有容人之过的气度。护士长还要有稳定的情绪,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准,也是一个人修养的标志。护士长要有正确的权利观,以护士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绩效工资、晋升职称、荣誉及各种奖励等切身利益问题上公平合理,把荣誉让给别人,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总之,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护理行业的现状提示着当代护士长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护士长要充分运用人性化管理机制,关心、理解和支持护士,最大限度的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屈全福,李刚强.论构建医院人性化管理模式[J].中国医师杂志,2004,6(12):1714-1715.

第5篇: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通讯作者:钟晓星

【关键词】 急诊护理; 特点; 医护配合

急诊是医院中急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因此,急诊护理工作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急诊工作特点首先是急,就诊患者病情变化快,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切工作都突出一个“急”字,分秒必争,迅速处理。其次是忙,患者病情变化快,就诊人数多,尤其在发生意外灾害时,要承担大批伤员抢救工作,所以急诊工作十分繁忙,要做到紧张有序[1]。再次具有多学科性,就诊患者病种复杂,常常需要多专科人员协作会诊,要有高效能的指挥组织和协作制度。另外还具有未知的特点,多数具有隐性的传染,易造成交叉感染,护理工作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 急诊护理工作范围

1.1 非抢救性工作 指只需要进行一般处理的患者,如高热、上感、胃肠炎,不致命的外伤等,工作包括分接诊、治疗、留观、清创缝合、院前抢救。

1.2 抢救工作 抢救工作是急诊的重点工作,是最能反映医疗水平的关键部分。抢救中护士所负担部分十分重要,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组织配合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抢救的成败,可将抢救中护士的配合分成三部分:呼吸配合、循环系统配合、抢救现场实际记录[2]。

2 急诊护理工作的要求

2.1 有较强的急救护理意识 急救护理工作是挽救生命,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抢救意识,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患者具有同情心,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迅速应变能力。因此,护士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自觉地钻研业务,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逐渐养成对急救工作的特殊敏感性,提高急救护理意识。

2.2 快捷的反应速度 临床急诊,无论是病情和患者及家属等有关人员的情绪,突出表现在一个急字,这要求急救护士必须作出迅速反应,护士稳定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急救工作充满风险和不稳定性,护士必须在平时训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成熟练有序的工作。

2.3 有效的反应质量 护士对急危重症患者作出的快速反应,必须是有效的、高质量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

2.4 良好的服务态度 突发疾病或意外伤亡造成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及焦虑,护士应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对其和蔼,耐心解答和处理,避免出现“负面”反应。

2.5 良好的素质 良好的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训练、提高。急救护理人员需要训练有素,技术娴熟,态度和蔼,同事间富有互相协助的精神,遇事齐心协力,营造一种有高尚医德、浓厚集体意识和崇高群体目标加精湛技术的协作氛围,把护士培养成技术过硬、心理稳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敬业精神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才能使得抢救质量得到保证。

3 急诊CPCR的配合程序

3.1 1名护士配合CPCR的程序 置患者于复苏-胸外心脏按压-通畅气道,清除口咽部异物-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管内给药、接人工呼吸机-(医生到达现场后,由医生做胸外按压)-开放静脉通路-电击除颤、心电监护、头部降温、监测生命体征。

3.2 两名护士配合CPCR的程序 护士(甲)胸外心脏按压(医生到达后由医生做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机-头部降温-多脏器功能支持。护士(乙)通畅气道(口咽部吸引)-开放静脉通路-准备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负责各种记录。

3.3 三名护士配合CPCR的程序 护士(甲)胸外心脏按压-机动-监测生命体征-负责各种记录。护士(乙)通畅气道气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机-头部降温。护士(丙)开放静脉通路-准备电击除颤-心电监护(巡回、维持秩序等)-多脏器功能支持。

4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4.1 护理配合工作 (1)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多发伤患者多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应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取出假牙、血块,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4~6 L/min。(2)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加快补充有效血容量是抢救严重多发伤休克的重要措施。给予建立双静脉通道,选肘静脉或颈内静脉,采用18~22号静脉留置针,以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在前30 min内输平衡液1500 ml,然后输入胶体,其晶体与胶体之比为3∶1。根据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调节液体滴速。(3)及时控制出血。严重多发伤的开放性伤,出血快、失血多,在短时间内可造成患者血容量锐减而导致休克死亡。因此,对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给予夹板固定和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伤口出血呈喷射样涌出立即给予伤口止血,找到动、静脉活动性出血点,行结扎并用无菌敷料包扎止血,很快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快速补充血容量,直接送入手术室手术。(4)及时监测。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根据中心静脉压掌握补液量及滴数,根据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情况,随时调整吸氧浓度;留置导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5)做好术前准备。护士应及时做好配血、皮试、备皮、导尿、置胃管等术前准备。

4.2 护理工作 (1)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应根据创伤患者多、抢救任务重的特点,制定了ABC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程序。即在抢救中A护士负责呼吸道管理,B护士负责循环系统、生命体征监测的管理,C护士负责对外联系,做术前准备,补充物品药品[3]。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抢救合理分工制度,确保抢救工作急而有序,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2)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在抢救中,护士及时配合医生解除呼吸梗阻确保呼吸道通畅。对病情做到严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提高医疗工作质量起到重要作用。(3)重视心理护理。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重、变化快,随时都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对抢救工作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迅速准确,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技术、稳重姿态,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信任和安全感。及时提供抢救信息,力求减轻家属心理负担,取得理解与支持,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张军群.浅论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189-190.

[2] 黄伟.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02):93-94.

第6篇: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1常见的安全问题

1.1常见风险: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患者大多为老年加之长期慢性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体内环境稳定能力和应激能力下降,结构和组织逐步退行性变导致患者意识模糊,判断力,记忆力减退,自理能力低,但病程长,反复住院,过高估计自己的自理能力及家属思想上放松警惕,在一定程度增加了该类患者在安全方面的危险性,常常导致坠床、跌倒、烫伤、氧气装置脱落、输液时脱针漏针等意外发生。

1.2通气功能障碍:由于炎症导致纤毛运动减弱及咳嗽咳痰反射减退,小气道发生塌陷和扩张肺的顺应性下降而出现排痰困难,咯血,及支气管持续痉挛等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窒息死亡的危险。

1.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肺疾病,肥胖可引起呼吸紊乱,表现为间歇性通气降低和血氧下降,睡眠时由于呼吸道肌肉力量减弱,对抗吸气负压的作用下降,而致下呼吸道塌陷,尤其是在熟睡时骨骼肌完全松弛,舌后缩,颚脱垂形成解剖学的狭窄而影响通气,出现打鼾并伴有20秒或更长时间的“无呼吸期”如果次数在30次以上,则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诱发猝死。

1.4医源性感染:许多呼吸道疾患具有传染性,在未明确诊断前同居一室潜在交叉感染及长期慢性肺部疾患者免疫力低下。各种菌群易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内,长期卧床又易使多个器官发生感染;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引起二重感染;各种操作如支气管镜检查、胸腔穿刺、吸痰、吸氧、置管等护理检查治疗时消毒隔离不严等等均可引起医源性感染导致原有呼吸道疾患加重而诱发心肺功能衰竭。

1.5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及由于长期缺氧,酸中毒,使得血液粘稠性增加和肺血容量增多,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严重时出现全心衰竭;夜间患者入睡,交感神经兴奋性受到抑制,迷走神经兴奋,大脑皮质对心脏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心率和血流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供血减少及回心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前负荷,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由于心率和血流量的减慢,极易促使患者夜间发生脑梗死。

1.6药物不良反应:由于抗生素联合使用及必要时激素冲击疗法导致二重感染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增高;老年患者对药物吸收能力差,清除能力下降,致药物半衰期延长毒性反应增多;大多存在电解质的紊乱,尤其是血钾低,造成机体对洋地黄耐受性差导致中毒及使用较强的镇静剂时,抑制呼吸中枢使二氧化碳潴留加重,易造成昏迷。

1.7压力性溃疡发生:由于剧烈咳嗽及年老因素,意识不清致使小便失禁潮湿,污染及营养失调,心力衰竭,严重慢性疾病至长期卧床;及肺源性心脏病的病人常取被动强迫半坐卧位等原因使受压皮肤发生压力性溃疡并难以愈合。

2护理对策

2.1完善护理评估及告知:认真对新入院的患者做好整体的评估识别高危(可能坠床,摔倒,烫伤)患者,进行认真做好入院须知告知的基础上完善了护理安全告知制度,陪护告知制度,以提高患者及家属防范意识,并制定落实相应护理措施,如建立“高危警示牌”在床头,有利于护士看到此标识时就会警觉,也是对患者和家属的一个温馨提示,同时在护士站小黑板栏内注明“高危人群”以便护士动态了解全病区高危人群状况并进行动态观察评价,落实防护措施。

2.2完善护理查房,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及交接制。为了进一步规范及确保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及一般病人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护士严格按分级制度进行病房巡视并做到每班认真对每一位患者情况进行床旁交接,加强夜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2.3培养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风险教育是提高防范意识护理风险的基础,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采用岗前培训,晨会进行教育,对科内发生错误进行分析,进行死亡病例护理问题讨论,查自我缺陷进行回顾性查房,吸取经验教训。在强化护士风险意识的同时,护士长要加强护理风险的监控,重点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的监控,尤其对重点对象,重点患者,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等加强监控。

2.4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的最总要的基础,重视专业技能培训,采取结合呼吸专科特点举办专题讲课,总结专科疾病的观察重点及应急预案,加强急救技术及常规技术操作的考核,组织年轻护士进行操作授课考核,以督促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她们的基础知识和 操作技术水平。

2.5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基础护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好口腔、皮肤护理,建立高危皮肤预警制度(高危告知,评估,皮肤跟踪,报告制度)落实防护措施,针对肺部的慢性疾病,预防性雾化吸收指导正确咳嗽以及叩背,物理震荡排痰,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早采集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以便配合早期合理选用抗生素,加强对吸痰,氧气导管,湿化器,雾化吸入器的清洁消毒工作;对可能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及早进行双向防护,做好病区的消毒隔离,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6加强预见性护理:在对原发病进行观察护理的同时,随时注意各器官功能损伤症状出现;协助医生收集诊断数据:生命体征的监测,借助各种监护仪及变化。临床的检查手段,对器官,系统功能进行监测,尽早预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准备好所需的抢救物品及相应处理,预防和防止意外的发生。参考文献

第7篇: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我院于2004年3月、2006年9月、11月分别对17例亚硝酸盐食物中毒,11例CO泄气职业中毒和21例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的患者进行抢救。总结对这三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在组织和抢救方面有以下经验。

1 急诊科报告及时,层层汇报

值班医生在接诊了几位具有类似症状的病人后,即意识到可能发生了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总值班、医教科、护理部进行汇报,使有关职能部门为这3次抢救的人力、物力调配做好了准备,在开展治疗救护的同时,职能科室立即向院分管领导和市疾病控制中心、卫生局等有关部门报告,使调查取证工作得以及时开展,对残余食物和呕吐物做检查,尽早明确病因,帮助临床开展救治工作。

2 职能部门调度有力,组织得当

2.1 人力方面:科主任、护士长首先调来了科内医生、护士实行重危病人的急救。医教科、护理部接到汇报后立即赶到现场,调动全院各科医护人员组织抢救,先后调集了医生、护士共40余人。接到通知的医护人员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护工作。检验科立即抽调人员对每位病人进行血液生化和各种检验。麻醉科人员赶到现场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

2.2 物力方面:器械科调来了氧气装置、洗胃机等设备以供抢救病人急用。药剂科接到通知后立即将亚硝酸盐解救药美兰、有机磷农药中毒使用的阿托品和氯解磷定等特效解毒剂送到急救现场。医教科从ICU、病房迅速调来了呼吸机(我院急诊科呼吸机2台),调来了临床上可以转运的推车、担架。

3 抢救病人争分夺秒,措施到位

3.1 病人编号,病情分级:护理人员立即对病人进行编号,按照病情症状轻重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急诊室和走廊,病人每人床前有1份临时病历,由非专业人员填写一般资料。

3.2 统一指挥,明确分工:所有参与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均由急诊科护士长统一指挥,按照“1名医生,2名护士,负责1位病人”的程序开始抢救。病情严重者尽量安排急诊科能力最强的护士,外来援助护士主要协助,及时对病人进行洗胃、催吐、导泻,彻底清除毒物,吸氧、高压氧治疗,静脉推注和静脉输注美兰、阿托品、解磷定等药物,改善缺氧症状。对病情危重病人立即抽取血标本送检,输新鲜血。绿色通道人员立即护送病人做高压氧治疗,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机械通气。

4 急诊处理后转运有序,稳妥分流

急救工作开始后两位分管院长到现场,一位协调急诊现场急救,一位协调病房后续治疗,病人在急诊科经初步急救脱离危险后稳妥向病房、ICU分流,病情严重者转住ICU。内科病房加强医护力量,有条不紊地将病人收治入院,认真观察护理,做好后续治疗。

第8篇: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指在各种急性器质性心脏病变基础上出现的心肌收缩力迅速下降,心脏的血液输出量急剧降低,进而导致的动脉血灌注不足、静脉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中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或急性肺水肿,如烦躁不安、气喘、咯大量粉红色或白色泡沫状痰,听诊双肺满布音等。急性心力衰竭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短期内即可造成患者死亡,所以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我们在对5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取得了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患者为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其中男性36例,女性16例;年龄46~73岁,平均(58.5±5.8)岁;左心衰竭28例,右心衰竭16例,全心衰竭8例。入院时测血压,收缩压150mmHg以上36例,150mmHg及以下者16例;心肌梗死24例,扩张性心肌病1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12例;过度劳累及情绪改变诱导发病24例,肺部感染诱导发病16例,无明显诱因12例。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52例患者经抢救和综合护理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治疗有效率100%。

2.2 护理满意度 对52例患者急性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35例非常满意,11例比较满意,6例满意,满意度100%。

3 护 理

3.1 心理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病情变化迅速,患者多高度紧张,甚至出现消极、恐惧、绝望等情绪,患者家属也容易出现上述不良情绪。此时,护士应敏锐地发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问题,针对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抢救过程中护士也应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取得他们的信任并帮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

3.2 卧床指导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为急诊入院,护士接诊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和体征做出初步评估,选择合适卧位以缓解临床症状。若患者出现肺水肿,护士应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患者心衰症状严重时应保持双下肢下垂,对四肢进行轮流结扎,每5min更换一次,以减少回心血量,缓解肺部瘀血状况。若患者出现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波动不明显甚至消失等情况,应迅速平卧后给予心肺复苏。

3.3 吸氧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血液输出量急剧下降,动脉系统血供不足,组织严重缺氧。因此,吸氧是必要的抢救措施,一般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8~10L/min),若患者清醒宜采用鼻导管给氧,若患者合并意识障碍宜采用加压面罩给氧。此外,应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提高吸氧效果。对于乏氧合并CO2潴留的患者,宜采取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吸氧过程中护士应准确记录吸氧时间、流量,并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4 用药指导 护士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遵照医嘱给予相应急救药物。若无禁忌,可给予硝普钠50m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缓慢静点,初始速度15~40ug/min,根据患者反应和血压情况调整给药速度。对于顽固性心衰患者,可采取200~400ug/min高浓度输入。由于硝普钠见光易分解,应注意避光给药,且配置好的注射液存留时间不宜超过4h,给药时护士应注意监测血压,观察药物反应,可另外建一通道静滴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以防止血压骤降的不良反应。应用上述血管活性药物的同时,还应给予利尿剂、平喘药物、洋地黄类及激素等药品以协助治疗。护士应仔细反复核对药物剂量、种类、生产日期,同时严密观察患者药物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5 活动指导 一般I级心衰患者可下床进行一般活动;II级心衰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III级心衰患者则应严格卧床并采取半卧位,卧床期间应加强患者皮肤护理,协助患者翻身、排便、进食等行为,避免卧床并发症发生,待患者心衰纠正后再逐渐加大活动量。

3.6 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应加大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力度,避免感冒,嘱吸烟者戒烟。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给予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坠积性肺炎。

3.7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限制钠盐摄入,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而增加体液潴留,加重心脏负荷。禁食刺激性食物及易产气的食物,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总之,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离不开护士科学规范的护理,护士敏锐的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能够大大改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淑荣.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8-249.

[2] 曹利芸.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作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8):1045.

[3] 唐利平.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98.

[4] 郑丽丽.5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1,6(12):185-186.

[5] 叶瑞冰.51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8):2637.

[6] 任彦青,张春晓,刘世昌,等.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8):1200-1201.

第9篇: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摘要】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日间变化迅速复杂,而且的发病率也较高,早期发现,早期抢救,早期治疗,通过抢救能转危为安。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加强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最根本的一条。为了引起临床护理人员对高血压病情观察的重视,现结合临床上心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根据对心血管病病人的观察,谈谈护理体会。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患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高血压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主要与年龄大小、职业属性、所在环境、遗传基因、食盐量及体重因素相关,普遍认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下降在并发症中占重要地位,而体液、内分泌因素及肾脏等也在并发症中呈现。经常反复的过度劳累与精神刺激使大脑皮层功能混乱,从而影响了对大脑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运行,形成了以血管收缩带来的神经冲动为主导的兴奋中枢,最终导致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产生阻力,血压升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接受长期治疗,且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治疗药物,故高血压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及护理外,院外的血压自我监督和测量对高血压的治疗与稳定也很重要。

1 护患情况分析

1.1 病人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心血管病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易引起心肌细胞抑制,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等,甚至会引起病人在出现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死亡。所以对心血管病人来说是发病的高发期。

1.2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护士均为女性,体力较弱,再加上每月一次的生理期,生物钟紊乱,身体极度困乏,且值班人员少,无人监督,如果没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修养及自制力,就很容易放松对病人的观察而导致不良后果。

1.3 陪护方面的原因: 陪住人员,往往适应不了生物钟的紊乱而困乏入睡,加上住院时间长,陪床人员身心疲惫难以提供变化的信息。

2 诊断标准

根据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正常血压为130/85 mm Hg以下,130~139/85~89 mm 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 mm 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 mm 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 mm 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3 诊断方法

住院后24~48 h检测高血压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过量吸烟、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脑出血、心力衰竭、遗传因素、动脉硬化以及各种社会因素。采集病史:记录在发病阶段产生的最高血压及治疗效果,包括当前和过去抗高血压时应用的药物及其效果,确立影响高血压的后天因素(肥胖症、精神压力、体育活动量、饮食习惯、季节差异、酒精消耗量)。采用卧位或坐位,需测3次,间隔3~4 min,取平均数。对于可疑对象应逐日多次测血压,然后探讨、总结。对有疑问的患者,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再下结论为妥。

4 治疗及护理

4.1 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选用利尿剂、神经系统抑制剂、血管扩张药等药物,并采用药物的联合应用,其优势在于产生协同疗效,能够合理递减药物的用量,降低副作用,增加治疗效果。降压不宜过于着急,以缓冲降压为主,同时不宜将血压降至太低而阻碍对心、脑、肾的供血,一般以150/100 mm Hg为宜。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休息、快速降压外,高血压脑病时给予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

4.2 临床观察与护理 :护士应详细做好床头交接班,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睡眠及饮食情况,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情况,并知道急救仪器的放置位置,以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顺利采取急救措施。同时根据心血管患者病情变化特点,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 3 制定工作流程:护士接班时要详细交接,并将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

4.4 按护理等级要求定时巡视病区,包括病区安全设施、专科设施及急救仪器设备情况、仪器使用情况、巡视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值班医护人员的动态。保证全病区的护理安全。 4.5 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对治疗的患者,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慎独精神。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障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1)对病区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2)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要定时巡查液体滴速。

(3)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协助患者安静入睡,保证患者睡眠。

(4)对不能自理的危重患者要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5)密切观察心电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

4.6 氧疗的护理观察: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保持其通畅,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说明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以保证氧疗的正常进行。氧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绀等情况变化,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便更好地调节氧浓度或流量。

4.7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如准备好除颤仪、吸痰管、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等,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4.8详细准确地记录值班情况,按要求完成本班工作,护理文书记录及时、完整。对需要延续到下一班的治疗要详细地与下一班交接完整。

通过上述的临床护理总结,大大提高了心血管病患者的好转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 武阳丰,王增武,高润霖,等.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6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