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早间新闻范文

早间新闻精选(九篇)

早间新闻

第1篇:早间新闻范文

一、电视早新闻的节目形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新闻节目主体地位的确立,各电视台的新闻竞争演变成各电视台新闻栏目之间的竞争。1993年,中央电视台提出了“让中国电视观众每天早晨一起来就想打开电视机,让中国人一睁开眼就迅速兴奋起来”的电视理念。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个早间新闻栏目――东方时空正式开播,从此掀开了中国电视早新闻发展新的一页。几年后,北京电视台推出了《北京您早》,广东电视台推出了《岭南早晨》,凤凰卫视推出了《凤凰早班车》,黑龙江电视台推出了《共度晨光》,河南电视台推出了《新闻60分》等等。经过近10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5年的探索和实践,电视早新闻已发展成为一个较具影响力,栏目功能比较完备,有一支具备采编播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和一群庞大的固定观众收视群体的栏目。

无论电视早新闻栏目以什么样的名称出现,其定位首先是新闻,即以消息类新闻和杂志类新闻以及资讯类新闻栏目构成。

消息类新闻就通常以时政要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文化体育新闻等为主要表现形态。如河南电视台的早间新闻就是一个集纳式的新闻板块,它荟萃了国内所有卫视台的精华,以崭新的编排理念和包装,以与观众交流式的方式来整合当天国内外值得关注的消息。国内新闻按照国内大事、新事(正在发生的事)、趣事的顺序编排;国际新闻则以人们对国际问题和事件的关注程度和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度来编排,因而深受观众的喜爱,成为河南卫视新闻栏目中最具特色的新闻板块之一。

杂志型的新闻内容是综合性新闻电视片的总称。它采用杂志的综合编排方式,除了对重要的新闻事件做简要的述评外,还利用较长篇幅、采用纪实手法对重大新闻事件、新闻背景、新闻人物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河南电视台《新闻60分》中的《记者看天下》等深度报道栏目。

资讯服务类的新闻是以资讯类信息服务为主,内容包括财经信息、生活提示、报刊摘要、天气预报等贴近百姓的衣食住行、时尚消费、健康生活的内容。其中辽宁台的《生活导报》可以归入此类。

其次,就新闻的内容来说,我们又可以把它们分为软新闻或硬新闻。

在电视早新闻10年的发展历史中,硬新闻是占绝大多数比例的。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主要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政治经济、市场变化和灾难事故等方面的新闻。是观众工作、生活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新闻信息。

软新闻指的是富有趣味性的和知识性强的新闻。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收视气氛中,既陶冶了情操,又得到了娱乐和知识,开阔了视野。软新闻对时效性没有过高的要求,是早新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河南电视台早新闻中经常选用的一些趣味性极强的软新闻,通篇没有一句解说词,配以轻松的音乐,使栏目更具有灵性,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二、电视早新闻的潜力与局限

目前,电视早新闻的收视对象基本以城镇居民为主。内容和形式是以城镇居民为收视群体设计的。据调查显示,时事新闻、生活资讯是早新闻观众的收视重点。喜欢看时事新闻的占64.2%,喜欢看社会热点的占35.9%,喜欢看生活服务的占31.4%,知识趣味性的节目、文化体育类节目则以城镇女性和青年群体为主。财经资讯则以企事业单位干部、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职工为主体。综上所述,目前电视早新闻节目中的收视群体以白领阶层、社会主流群体为主。工人和农民相对薄弱。特别是在农村,电视的功能大多以收看电视剧、戏曲、综艺娱乐类节目为主,而真正能让城镇居民和农民共同感兴趣的新闻资讯节目非常少。怎样开发城乡观众共同关注的电视早新闻,是摆在电视早新闻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多少年来,早睡早起,闻鸡起舞,一直是中国人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占我国绝对多数人口的农民能在早晨一起来先打开电视机了解国家大事,收看有用的信息,是电视新闻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

就目前国内的电视早新闻来看,还存在以下明显的不足。

1.时效性差

就国内新闻板块来说,一些时政类消息和重大新闻事件大多早在前一天已经被其他时段的新闻栏目播了一整天,它们不仅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反而会让观众感到厌烦。这就要求早新闻的从业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报道,应当在更全、更深上下工夫,以期揭示事件的背景、成因,挖掘事件的意义等等。这远比重复报道新闻事件本身重要得多。同时,由于时间较为充足,早新闻还可以在画面的处理上多做文章,可以借助字幕、图表、动画等多种画面表现符号以及定格、快慢动作、多画面等电视特技,这些都会在增强信息有效传播的同时,让观众耳目一新。

国际新闻方面:由于时差的原因,我们的深夜正是西方世界的白天。当大量国际新闻发生时,由于人力财力投入的限制和国际新闻政策的制约,许多国际重大事件无法及时制作出来,不能在第一时间传达给早新闻的电视观众。

2.市场意识较弱

普通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生活,所以早新闻的服务性内容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目前早新闻的资讯类服务信息却缺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些生活信息常流于形式,而目前关于农民生活、农业致富方面的服务信息却少之又少。

日前,我国首家批准的美国华纳公司的电视节目已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落地,国内电视的对外开放将逐步放开。电视领域的竞争也将随之展开。面对这种内挤外压的状况,早新闻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增强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人才意识。要加大财力的投入、提升节目质量,从而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3.主持人缺少亲和力

第2篇:早间新闻范文

【关键词】美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鱼缸概念”;主持人明星制;新闻娱乐化;大众化

除了黄金时间播出的杂志型新闻节目和晚间联播式新闻节目之外,早间新闻节目也是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NBC(全国广播公司)、ABC(美国广播公司)三大电视网为了争取更大的早间市场份额,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在美国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尤其是黄金时段和晚间时段的新闻节目收视率不断下滑的趋势中,早间新闻节目可谓是独辟蹊径,成为电视网所有播出的新闻节目中屈指可数的、观众数量处于上升趋势的强档节目。①本文从早间节目特色、竞争手段、背景成因等几方面逐层分析美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近年来的变化和发展。

一、三大电视网早间新闻节目发展

1952年,NBC首家推出了第一个杂志型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今天》(Today),该节目强调新闻敏感性,形式较为轻松活泼。两年后(1954年),CBS也推出了早间新闻节目《早晨》(Morning),以报道严肃新闻为主。1975年,ABC推出新闻与娱乐相混合的《早安,美国》(GoodMorningAmerica),美国三大电视网早间新闻节目的竞争也就从此拉开帷幕。

虽然观众一般并不习惯在早晨看电视,但电视网却一直恪守早间阵地,不断调整其早间新闻节目,以求通过合理的节目定位在竞争中争取观众。

以CBS为例,在1982年,CBS把早间新闻节目《早晨》更名为《CBS早间新闻》(CBSMorningNews),对节目做了较大的调整,风格近似流行一时的谈话体。CBS还多次更换早间节目主持人和制片人,两年内就换过4位节目制片人。1986年7月还曾一度取消过早间新闻节目,而播出娱乐节目。1987年1月推出《今晨》(ThisMorning),并从1997年起,在每周日推出《星期天早晨》(SundayMorning)。1999年11月1日CBS把《今晨》改版为《清晨秀》(EarlyShow)。而一直处于领先位置的《今天》节目最近几年也同样是常变常新,在2000年9月15日推出3小时(7点至10点)新版《今天》,由两名主持人和一名新闻播报员、一名天气播报员共同主持。而在新增加的一小时内,播出以女性为主要目标观众的深入报道节目。15年来,NBC在9点到10点早间时段就曾轮番推出过65档不同类型节目。

事实上,美国电视网上一直在不断探索早间新闻节目的定位,如节目内容是要以新闻报道为主,还是以服务性和娱乐性较强的“软”性新闻信息为主,节目以何种形式和特色来吸引观众,用什么样的主持人,以什么风格主持才能充分带动并激活早间新闻节目,早间新闻节目与其他时段播出的新闻节目又该有何差异等等。

近年来,电视网不断对其早间节目“整容”,以求脱颖而出,然而有意思的是,早间节目越发“千人一面”,播出内容大同小异,以新闻、天气、娱乐、服务等信息为主,由男女两名主持人以轻松的形式完成两小时的节目播出,也许“存在”真的就是合理的。

二、近年来早间新闻节目特色及竞争策略

1.新闻娱乐相结合

以《今天》和《早安,美国》为例,在两小时节目时间内播出两档新闻,一般是在主持人简单开场之后,节目播出5-6分钟的重要新闻,然后天气预报主持人登场。此后,《今天》再连续播出22分钟的新闻信息,然后插播广告,而《早安、美国》是在播出广告之后再连续播出19分钟的新闻,两节目播出的新闻内容相差无几,而新闻以外的板块多以专题和访谈等形式为主,内容也随节目进行而逐渐变“软”,最后以外景拍摄的内容结束。

三家早间新闻节目在前半小时的新闻、信息之后的播出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涉及名人、家庭、娱乐、时尚、天气、旅游等许多方面,内容相对较“软”,而服务性、娱乐性较强。而ABC早间节目制片人史蒂夫·弗莱德曼(SteveFriedman)在1999年11月1日推出《清晨秀》时也明确表示:“我们喜爱已有的新闻、信息、娱乐相结合的早间节目版式,因为它很奏效,我们不会重创新的模式,而只是增加更多的谈话内容。”②因此,早间新闻节目完完全全成了新闻+信息+娱乐的混合物,成了电视网为观众精心准备的一桌大杂烩式的新闻信息早餐。

2.“鱼缸概念”——争夺观众

各电视网在对其早间节目内容和播出形式花样翻新的同时,还在演播室的风格设计上排演了一场以“鱼缸概念”争夺观众的竞赛。

1994年,《今天》节目率先在纽约洛克菲勒广场建造了开放式的玻璃结构演播室,新的演播室不但利于行人(观众)一睹主持人的风采,看清演播室内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以及节目的进展情况,也可以使演播室内的摄像机透过玻璃幕墙录下并播出围观游人的行为举动。一时间,“鱼缸式”的演播室本身吸引了众多游人(观众)前来围观,而全新概念的演播室因此也成了纽约观光客们(他们或许有机会在电视上“露一脸”)必去的一个景点。这也正“中”了早间节目制作人员的“圈套”——吸引更多的观众。在“鱼缸式”演播室概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争取观众,《今天》的主持人还不时地走出演播室随机采访路人,或把游人请进演播室,协助完成一些访谈内容的节目,NBC在演播室设计上可谓是先声夺人,独领,而《今天》节目的收视率与其首创的玻璃演播室一样领先在前。

随后,ABC在时代广场、CBS在中央公园也分别建造了更大、更好的玻璃体的透明演播室。ABC的《早安,美国》节目的透明演播室的正面建筑还以百老汇风格为特色,演播室外有可供游客行人观看的超大电视屏幕,并在演播室内设有休闲式的采访区,摆放有新闻书报和休息长椅,以营造清晨轻松的家居氛围。三大广播公司的透明演播室成了纽约的一道独特风景③,而节目竞争因此也愈演愈烈。

3.打主持人战

三大电视网的早间新闻节目在形式上、内容上乃至演播室风格上都日趋相近的情况下,观众区分并选择不同节目,在一定意义上就取决于节目当家主持人的功夫,主持人的能力和个人魅力因此就显得尤为突出,至关重要。《今晨》的节目主持人詹姆·罗比利特(JAMEROBELET)认为:“两小时的早间电视直播颇具挑战性,在两小时的节目时间内,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件都有可能成为马上要报道的内容,这使主持人始终感到身后有着某种压力。同时,早间节目主持人又要是多面手,既能播新闻,又能主持如烹调等软性内容板块。”也就是说,观众在起床之后不但要通过早间节目了解新闻和天气,同时还盼望清晨时分能如约见到让他们感到心情愉快的伙伴或朋友(节目主持人)。事实上,电视网十分注重其主持人个性、才能与节目特色的有机搭配。

《早安,美国》在一年间(1997-1998)就三次更换其节目主持人,在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ABC启用了该电视网的台标式的腕级主持人——黛安·索耶(DianeSawyer)和查尔斯·吉布森(CharlesGibson),以提升《早安,美国》的节目竞争力,两人的成功搭档果真使ABC的早间市场份额增加了24个百分点,而居美国早间节目收视率排行第二,④这又一次证明了名牌主持人的魔力和功效所在。而《今天》节目的制片人杰弗·佐克(JeffZacker)认为,《今天》节目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才能超群的主持人布赖恩特·加姆保(BryantGumbel)和凯蒂(Katte)的绝妙搭配。虽市场排名长期位居第三,但CBS从未放弃过对其早间节目的努力。1999年11月,CBS重金招募曾在NBC《今天》做过15年的节目主持(1982-1997)且业绩斐然的布赖恩特·加姆堡加盟入主其早间节目。

几十年对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主持的个性、风格以及对早间新闻节目幕后故事的评说一直就是美国媒介业内新闻焦点之一。而打造培养、高薪收购名牌主持人之战只会愈演愈烈。美国早间新闻节目的竞争在一定层面上成了各节目主持人之间的竞争。

三、成因及背景分析

近年来美国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诸多变化,不同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媒体必然改变以往的操作实践,而传统新闻理念逐渐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原有的新闻的定义乃至属性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激烈的商业操作使传统的新闻价值取向受到挑战。

总体上,美国电视新闻报道产生诸多相应的变化:新闻报道从关注新闻事件本身开始转入关注新闻的播报形式,庄重、严肃的新闻播报已被轻松娱乐的叙述和调侃方式所取代;新闻节目不再侧重报道国内政治和国际事务等“硬新闻”,而更多涉及到名人、娱乐、犯罪、暴力、丑闻等内容,“软新闻”成为各家争相追逐报道的重头戏,新闻与娱乐内容在节目中穿行;新闻报道的大众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新闻节目传播的信息包罗万象,大量的报道主要集中反映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新闻记者在报道中的角色也发生转化,不再只是以前那种对某一事件作深入采访调查的记者,而更像是与广大观众进行直接交流的事件调停者和叙述者。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早间电视新闻节目表现出明显的服务性、实用性、娱乐性。ABC的《早安,美国》的执行制片人罗丝(Ross)认为,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如同早报一样,人们看了头版,看了国内新闻,就转到生活、体育等内容,最后浏览轻松的娱乐信息。同时,把观众邀请到演播室里,进行小范围沟通的节目形式实现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巧妙结合,从而相应带来了人际传播中互动的优点,也充分地融入了受众的因素。而长期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就一直在寻求改变大众传播中的单向性和孤立性,获取观众的反馈,与受众产生双向沟通。而以这种独特的演播室为凭借寻求与观众沟通的模式无疑是成功的尝试。

另外,大多数顾问人士也认为,除了电视在早间时段的伴随作用之外,人们需要而且希望在他们早晨醒来之时看到一些内容较软的节目,人们想了解新闻、交通、天气等最新动态消息,让马上出行的上班族决定穿什么衣服,谈什么新闻话题,而留守在家的人士也可了解当天的电视节目安排,以及节目中其他一些让他们感到舒服、有意思的东西。总之,收看早间新闻节目“是开始你一天工作的一种方式,没人想落在别人后面”⑤。早间同时也是电视网为当天播出的其他节目做导视预告的最佳时段,比如,早间播出的最新消息,很有可能成为当日黄金时间杂志型新闻节目要深入报道的内容。

事实上,美国地方电视台也一直看好早间这块颇有潜力的市场。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地方电视台就开始拒绝转播签约电视网在早7点前播出的节目,而是倾向于播出他们自制的节目。NBC前任副总裁乔·安戈蒂(JoeAngotti)指出:“这(地方台的做法)是某种预示,因为在2-3小时的早间节目中的广告收入比晚间半小时的新闻节目中的广告收入还要多,长节目并不一定比短节目投入高。”⑥总部设在达拉斯的媒介研究咨询公司总裁金·威尔(JinWill)指出,越来越多的人收看地方电视台在转播电视网的节目之前播出的地方新闻。对于早起的人们来说,哪个台播出当地新闻早,观众就先看哪个台。而且,早间新闻的观众群比晚间新闻的观众群相对稳定,收看早间新闻节目已成为大多数早起人士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早间节目要常变常新,早间新闻成为媒介关注热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新闻媒介商业化运作的力度加大,竞争中早间新闻节目不可避免地受到新闻娱乐化潮流的影响而呈现出娱乐和表演的色彩,因此该类节目也成了美国业内批评家公开指责和批评的对象。1998年,在由福特基金组织的美国新闻研究会议上,一位代表公众意见发言的与会者就指出,《今天》不是新闻节目而是娱乐节目,而一些早间节目的制片和顾问也不坚持认为早间节目是“硬”新闻节目。在电视新闻的节目形式繁多,尤其是在CNN、MSNBC、福克斯全天候专门供应新闻的频道提供不同形式的新闻服务的情形下,整个电视新闻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供大于求,处于激烈的甚至是过于残酷的市场竞争下的部分媒体必然采取娱乐化策略以求生存、争市场。近年来,美国市场经济相对稳定,整个社会包括媒介在内的市场化程度都很高,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显现复杂的多元化状态,加之对早间观众的特定收视需求的满足,美国传统的三大电视网最可能、也是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播出新闻和娱乐的混合节目来满足观众挑剔的口味和他们最现实、最生活化的需求。

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早间节目在缩短传者与观众的距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展现了人际传播的情节,如其中的人物访谈类节目,观众即兴参与的谈话型节目,以及“鱼缸式”演播室招来的围观人群,把人际传播引入大众传播中来,实现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增强“互动”的力度。“开放”式的演播室建筑,家居休闲式的演播室场景,主持人轻松、愉悦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表情、姿势、语气、声调、谈话节奏)等,都是在运用非语言符号系统的非言语行为作为交流的手段。虽然非言语的交流手段在传播过程中是辅的,但有时突出非语言符号系统的使用可能比语言符号系统的使用的传播效果更好,为传播活动奠定“背景基调”,在此例中,就传递出早间节目的特色——生活化和服务性。而在节目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推崇“受众中心论”,节目处处以观众的喜好和需求为出发点,以观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批发”给他们生活“必需品”——新闻、服务信息、娱乐信息等等,以接近目标受众的“低文脉”需要,而完成(大众媒介)既要有效地运转又要符合或迎合受众的需要的基本使命。而在传播过程中,也注意到了内容与形式的不可分性,即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来突出传播的内容,因为受众喜爱以简单、轻松的方式来接受信息。

总之,几十年来,美国电视网一直不断探索最为理想的早间节目形式,早间节目处于不断调整之中,这些变化是以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自身发生的变化乃至美国深刻而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为背景的,而时时处于媒介包围之中的受众也是流动变化的要素之一。因此,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从一定层面来讲,是近年来美国电视新闻变化与发展的一个缩影,即早间新闻节目在内容上是新闻与娱乐交融合流的趋势的一个模板,表现出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倾向,强调“软”、“近”、“实”(实用),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形式上是黄金时间的杂志型、联播型、谈话型等节目形式在早间时段的融汇与扩展;从节目包装和演播室的设置上,是目前美国电视新闻制作注重节目外在形式与表现力的样本;从主持人的选用上,沿用了美国电视新闻界一直所推崇的“主持人明星制”。因此,可以说,美国三大电视网早间新闻节目的特色是三大电视网几十年来新闻节目制作经验的集中体现,它更是三大电视网在竞争中为最大限度争取观众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注释:

①根据1998-1999年尼尔森的媒介调查,在电视调查期间全美国9940万拥有电视的家庭中,有1180万家庭收看电视网早间节目,而这一数字在1994-1995电视调查期是1050万。

②MorningTelevisionPrograms,EncyclopediaofTelevisioneditedbyHoraceNewcomb,FitzroyDearbornPublishers,ChicagoandLondon1997,p.1007

③MarcBerman,GoodMorning,Bryant,UpfrontProgramming,May31,1999,p.12

④LoriRobertson,MorningTheirMoves,AmericanJournalismReview,November1999,

p.42

参考文献:

1.王纬:《镜头里的第四势力》,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

2.EncyclopediaofTelevision,editedbyHoraceNewcomb,FitzroyDearbornPublishers,ChicagoandLondon,1997年

3.MorethanGoodMorning,75067019990107TheNewYorkTimesJan7,1999年

第3篇:早间新闻范文

[关键词] 《共度晨光》 早间新闻栏目 编排思想 受众观念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2.041

“所谓节目编排,从广义上讲,是广播电视结构站在自己的主题上,对作为广播电视机构最后的产品,即各类节目的各种条件予以选择和决定的一切活动;从狭义上讲,是指决定具体的各种节目条数、传送时间、播送顺序和播送的结构等。”[1]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是单条新闻的声画结合,从宏观角度看是指诸多新闻加工、选择后进行的有机串联。

(一)《共度晨光》编排影响因素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关于节目编排影响因素的研究理论也日益成熟。目前,受众、节目、媒体市场和管理成为影响节目编排的五大因素。“受众因素即观众群大小与构成、观众需求与偏好、观众忠诚度;节目因素即节目类型、内容质量与时间长度等;媒体因素即自制能力、节目存量与购买交换、财务预算、利润目标等;市场因素即市场容量、竞争频道、广告量等;管理因素主要指行政管理和法规管理等。”[2]

早间电视新闻《共度晨光》创办于1999年,是黑龙江电视台早间时段大型新闻编辑类直播栏目,每天早晨6:30分播出,播出时长为45分钟。以为广大受众提供快速、简单的新闻信息和丰富、实用的生活资讯为节目宗旨。其编排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共度晨光》的受众群体以黑龙江省内的上班族、退休人员、农民为主要对象,受众需求主要表现为对服务资讯和时效新闻的获取上。②《共度晨光》是一档杂志类新闻节目,以民生新闻、时政消息和服务资讯为主要内容,播出时长为45分钟。③市场和媒体因素主要表现为,相同时段内辽宁卫视《第一时间》、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等卫星频道的早新闻,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早安公民》、哈尔滨电视台的《早安哈尔滨》与《共度晨光》之间收视竞争。④黑龙江电视台于2009年8月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成立了新闻中心。所以,在行政管理和法规管理方面,《共度晨光》需要兼顾新闻中心和卫星频道的双重管理因素。

(二)《共度晨光》编排原则与技巧

《共度晨光》作为国内的电视新闻,在中国政治环境和新闻事业的宏观观照下,树立全局观念,突出节目观念和强调受众观念则成为其节目编排工作中的整体编排思想和基本原则。作为省级电视台的早间新闻栏目,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创新,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编排技巧和方法,形成富有自身特点的早间“食谱”。

作为一档杂志类的早间新闻栏目,《共度晨光》的板块安排成为编排的基本框架,即“晨光天气”、“晨光家园”、“晨光中国”、“名网头条”、“现场”、“晨光世界”、“晨光提示”、“晨光天气”(第二版)、“今日报摘”。以2010年7月28日《共度晨光》节目编排为例:五大连池+总片头;开始语;晨光天气片头+广告;晨光天气(第一版);总提要+晨光家园片花;哈尔滨市中山路司机撞死行人事故责任认定完毕;高速车祸, 两死一伤;交警打的, 巧遇黑车;司机车祸被困,众人救援解围;窃贼不嫌重,把家都搬空;晨光中国片花;晨光聚焦:广州违建保利西海岸何去何从;保利西海岸用地不能建别墅;四川广元:游泳池氯气泄漏4人转移;江苏:诈骗医保基金 11人被;福建:官员集体出游 不料遇上车祸;网友晒父母年轻照,比拼靓妈帅爸;游客不买香烟,珠海导游发飙;名网头条;现场片花;现场:台湾毒贩枪杀广东警察;国际提要;广告+晨光世界片花;墨西哥:狱警涉嫌“放囚”行凶;国际简讯;世界首位全脸换脸人首次公开亮相;印度:歌手连唱80小时挑战世界纪录;红牛跳水第三站 加里•亨特三连冠;日本:急游乐园体验惊险刺激;片花;晨光提示;晨光天气片头+广告;晨光天气(第二版);本科三批院校填报志愿开始;今日报摘;结束语。

赫伯特•霍华德认为:“一个好的节目必须保证其完整统一性”。[3]“晨光家园”的五条新闻的编排发挥了组合报道的优势,形成了全方位和多维度的有机报道整体,引起受众对安全驾驶,合法交通以及生命财产的关注。

《共度晨光》在节目整体的编排和板块序列设置方面,也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编排理论的束缚,形成适合自己的编排方式和方法。

首先,体现编排节奏。《共度晨光》主要采用“峰谷技巧”来编排新闻,营造节目的整体节奏感。

从7月28日的具体编排来看,是《共度晨光》的第一个板块“晨光天气”,以清新明快的主持风格,及时的天气资讯满足了大部分受众收看早间新闻的收视需求。所以,在此形成了节目第一个收视高峰。

“晨光家园”、“晨光中国”到“晨光世界”的过渡是由“名网头条”和“现场”来实现的。通过动态画面到口播消息的转换,使受众的收看方式得到转变,由收看转变为“收听”新闻,缓解收视疲劳,但这时就会形成收视低谷,继而通过“台湾毒贩枪杀广东警察”的“现场”轰炸,使收视重返高峰状态。经过国际提要、广告和晨光世界片花的缓冲,收视呈下降趋势,“墨西哥:狱警涉嫌‘放囚’行凶”的头条消息又形成一个高峰。受下面软性消息的影响,收视又重返低谷,这时“晨光提示”的服务资讯重新锁住受众视线。在第二版“晨光天气”中,由于有部分重复的天气资讯,受众群体会因此有所流失。简短实用的短消息,“本科三批院校填报志愿开始”又形成节目的最后一个收视高峰。

其次,形成灵活的编排机制。针对重大的新闻事件,《共度晨光》也会打破“晨光家园”、“晨光中国”、“晨光世界”的地域界限,以新闻价值为第一的原则编排节目。

以2010年7月29日编排为例,7月28日永吉县新亚化工厂三甲基一氯硅烷的原料桶、成品桶、空桶被冲入松花江,这对黑龙江省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吉林市化工原料桶流入松花江,黑龙江省紧急部署有效应对措施”结合“吉林市1000多只化工原料桶被洪水冲入松花江”、“名词解释:三甲基一氯硅烷”的口播消息以及“吉林直播连线”综合形成了当天节目的单独的头条板块。固定板块在编排中都依次被推后。

相对于其它时段播出的新闻节目而言,时效性差成为多数早间新闻节目共同的软肋,《共度晨光》是黑龙江电视台早间时段的大型新闻编辑类节目,也有着一样的通病。所以,合理地把握编排原则,恰当地运用编排技巧,为受众安排营养合理的“早餐食谱”,以此来克服时效性差的缺点,这是创造收视佳绩的必然选择。伴随着受众定位、内容定位、形式定位不断调整和重新被界定的过程中,《共度晨光》的节目编排也在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新建,从而为《共度晨光》拓展更大的发展和上升空间,进而提升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地位和媒介服务的水平。

注释

[1]张晓锋,《电视新闻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P257。

[2]刘燕南,《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P144。

[3][美] 赫伯特•霍华德:《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新华出版社,2000,P180。

第4篇:早间新闻范文

2、房企融资渠道面临全面收紧的局面。近日恒丰银行一份被曝光内部文件显示,其于1月29日下发关于暂停受理房地产行业新增授信业务的通知,而恒丰银行随后也表示这是基于银行贷款结构调整作出的正常经营决策,属于暂时性内部管理措施。与此同时,银监会以及各地银监局出政策和开罚单“两手抓”,对违规房地产企业融资实行高压监管。

3、人民日报:拆除金融机构和监管人员相互跳槽的旋转门。让监管真正有力度,先要隔绝两者之间的利益纠结,拆除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人员之前相互跳槽的“旋转门”,让监管人员跳出机构的利益格局来辨识风险、评判优劣。“监管姓监”的职责定位,把防控风险摆在了监管的首位,其政策导向就不能再为了规模膨胀而漠视风险,这样才能向市场传递出“防风险”至上的理念。

轨道线来看,目前中轨为3479.93,指数未能站上中轨,将形成反压,结论:中轨线仍是年前争夺的焦点,短线强压力值得注意。

量能上来看,成交量周五快速下降至二千三百亿水平。结论:没出意外的出现了阴线放量而阳线缩量的格局,转弱的特征明显。

第5篇:早间新闻范文

在时间的链条上,早间时段因处于结束和开始、黑暗与光明的启合点而具有了某种神性,常常蕴含着发生奇迹、创造奇迹的种种可能。在媒介时代里,电视新闻制造的早间神话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首先,从资讯传播时机的选择来看,早间时段日益成为黄金首选。现代社会里,人们的阅听习惯与经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和日本,人们习惯于借助媒体的资讯引导来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活,庞大的视听人数使得这些国家的早间节目市场非常发达。早在1952年,美国的NBC就开办了首个早间节目《Today》;日本的NHK更是将早间直播时间锁定为凌晨5:00。而受经济发展和生活习惯影响,过去国内观众的收视群体大量集结在晚间,早间时段的开机率一度几近于零。近十年来,国内经济的发展推动传媒业开放程度和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大,媒体逐步认识早间资讯市场的重要,伴随着报业市场风起云涌的早报大战,电视行业也开始纷纷抢滩早间市场。时至今日,随着卫星电视的全民性普及,国内31家省级上星电视台除湖南(曾创办《潇湘晨光》,现已停播)、天津、海南、贵州、青海、内蒙古、外,均拥有自办的早间新闻。而“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国内观众在早间有时或经常通过电视等媒体接触新闻内容的已经占到一半以上(57%)”。

另外,从传播的文化概念上讲,早间的视听行为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美国的文化研究者Carey提出传播的“仪式模式”,认为传播不只是信息的流通,在传播的过程中其实再现了社会中共享的信念。而传播作为一种“仪式”指涉的正是这种共同信念的分享、参与、联系和拥有的过程。他举例说,“人们读报,并不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而是参与一个大众群体。而这为的不是了解新东西,而是描绘和确认一种世界观”。①同样,人们早起看电视,了解新闻、交通、天气等最新动态消息,不仅仅是在接收资讯,同时也是在完成一种建构信念的仪式,这种信念是对“一日之计在于晨”的价值认同,是对健康、自信、充沛、敏锐的生活态度的认同。总之,收看早间电视新闻节目逐渐成为现代人迎接一天生活的一种方式,它代表着一种积极求索和乐观进取的价值取向,是确保生活品质不可替代的仪式。央视在1993年创办了大型早间电视杂志类新闻节目《东方时空》,一方面是想开辟国内尚属空白的早间电视新闻市场,另一方面也在用心良苦地营造早间的电视文化,培养中国观众“早上起床伴着电视里的晨曲洗漱”②的生活习惯。

早间节目形态及其困境

大众传播时代,电视理所当然地承担起现代社会的镜像功能,而这些缤纷炫目的镜像折射着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它们象征的就是社会本身。同样,以新闻为本的形形早间电视节目也共同构建了现代都市的早间镜像。

著名学者巴赫金在镜像功能上进一步指出,人通过自己的镜像不能完整地进行自我认识,还要靠“他人的评价心灵这一三棱镜来关照自己的外形”,③也就是说必须在“他者”面前才能真正认识“自我”。那么,在评价早间节目的镜像功能的优劣问题上,也应该有一个他者性的参照体系。如果以国外同类节目的视角审视本土节目,或将国内不同媒体的早间节目进行对比,也许会产生特定的镜像效果。

在对拥有自办早间节目的包括央视新闻频道、一套、二套、五套、凤凰卫视以及24个省级卫视共计29家的早间节目作出的综合统计中,我们发现节目平均首播时间为7:00,平均时长达42分钟,100%实现日播,97%采取直播,68%采用板块栏目结构,而100%选择了新闻类型节目。这些数据表明国产早间节目从结构形态上已经接近或部分达到了国外成熟的早间节目指标。然而,观念的落后却使得本国节目相形见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伪直播”的泛滥。清晨7点打开电视,除了专业的新闻频道有不断更新的整点新闻外,几乎所有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都在直播时间里做着相同的事情,就是对昨日新闻的回顾,而且这种汇总工作常常占据节目的相当比重,“现场直播”在我们的直播节目中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然而,就在国内的早间节目为实现直播而沾沾自喜时,发达国家里的早间新闻节目却在为如何创新直播方式而绞尽脑汁。日本NHK电视台的《日本您早》每天都有来自日本各地的最新动态报道,并几乎全部采用现场直播,内容无所不包;美国NBC的早间节目《Today》则将直播间搬到露天广场,一面采用透明开放的玻璃结构吸引观众,一面请来游客做即兴采访,结果引得ABC、CBS竞相模仿。

我们再将29家卫星频道的早间节目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内容单一、板块雷同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节目大多走的是联播型的路子(如江西卫视《新闻早报》、云南卫视《早间新闻》、河北卫视《今晨播报》等),完全是早间版的《新闻联播》;也有选择杂志型的(如陕西卫视《早间特快》、湖北卫视《新闻早班车》、四川卫视《早间时空》等),板块虽多,但大多是新闻回顾+生活服务的模式;少数锐意改革的,如东方卫视《看东方》创国内早间节目播出时长之最(两小时),北京电视一台《北京您早》力图冲破地方新闻栏目定位等等,但都因缺乏新意而大多流于平庸。

早间电视新闻关键词

与国外发达的早间电视节目市场相比,国内的早间传播模式和理念亟待提高,而下面这几个概念或许应成为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企划书中的几个关键词。

“早市”:意味着蓬勃和鲜活,它奏响热闹而光鲜的新一天的晨曲。新闻的早市也应该为受众展示早间第一手新鲜资讯,提供覆盖全天的话语导航。也就是说,新闻早市不应是旧闻的集散地,而更应成为昨夜今晨最新资讯的大卖场。地球的东西时差使夜晚和白昼只是相对的时间概念,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得都市群落在夜间依然运转,资讯的时空穿梭依旧瞬息不休。因此,清晨突发的最新消息,很可能成为当日黄金时间需要做出深入报道的内容;而昨日播发的新闻,很可能在凌晨或稍晚时刻又有了新的事态演进。关于这些,早间的电视新闻理应给予第一时间的关注和报道。即便是信息来源受到局限,无法做到新闻的首发,也应积极搜集各方报道,参考多方舆论,对最新的新闻事件给出一些新的观察视角,帮助尚处于茫然中的早起观众进行解读分析。

“受众”:受众研究是传播学的核心话语之一,而“对受众看法从被动转向主动体现了大众传播研究已经发生了一种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④目前国内的数档早间电视节目之所以长期徘徊在低收视率的边缘,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对早间观众收视诉求的分析判断。以央视一套《东方时空》的数次改版为例:1993年第一版模仿美国CBS王牌节目《60分钟》创办杂志型新闻节目,开播后观众反应冷淡,原因是节目板块割裂、节奏缓慢;1996年第二版被认为没有满足观众早间的资讯需求;2000年第三版收到的观众反馈意见是主持人风格僵硬呆板,缺乏轻松活泼的早间感;2001年第四版又被观众指出只适合坐着看,与早间流动的收视习惯不符。如此几经改版,该节目仍不见起色,近年来已逐渐淡出观众的主流视线。可见,用心揣摩观众早间时段的收视心理和收视习惯对于开掘尚不成熟的早间电视节目市场是何等重要。

“特色”:是节目存活并惹人喜爱的关键。从国内最早的一档早间节目《北京您早》开播至今已有14个年头,其间从中央台到省台到地方台都陆续拥有了自办的早间新闻节目。在普遍乏善可陈的早间电视节目中,仍然不乏亮眼之作,央视二套《第一时间》亮相至今好评不断,这源于其快捷而轻松的资讯氛围和主持人个性化的播报;湖北卫视的《新闻早班车》首家组织夜间报道,推出反映武汉市及周边城区夜间新闻的“昨夜今晨”板块,迅捷贴近的都市特色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凤凰卫视的品牌栏目《凤凰早班车》更是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捕捉最新动态和新鲜全面的国际时讯,为观众提供国际时尚化口感的“知性早餐”……这些早间节目的成功恰恰都在于通过特色来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以差异化生存方式来谋求发展。

结语

在传媒业相当发达的西方国家,早间电视新闻节目早已成为全天节目生产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美国,《Today》《Good Morning,America》《Morning Show》等都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王牌早间新闻节目,其中《Today》一年的广告费高达4亿美元,占到了NBC全年广告收益的1/3。而早间电视节目的市场份额自然成为各家电视台争抢的目标,该时段也早已成为黄金收视时段。国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重视早间、开发早间是媒介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策略。而国内的早间电视新闻虽经十余年的发展,目前仍然处于收视率的边缘地带,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至今还缺少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与整个尚处于发育期的传媒产业一样,国内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释:

①Robert S.Fortn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heory,in Fred L. Casmir(ed),Building Communication Theories:A Social/Cultural Approach.

②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第28页,三联书店2003年版

第6篇:早间新闻范文

《新闻晚报》自2004年6月改版,这一年半以来的摸索,就是力图解答这一问题。

一、晚报市场的挑战

众所周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晚报业开始了“晚报早出”的浪潮,据2002年的统计,全国147家晚报中已有108家是上午出版,①占比超过了70%。特别是在省会城市,“晚报早出”似乎已成为定律:南京的《金陵晚报》、杭州的《钱江晚报》、南昌的《南昌晚报》等,去年3月1日,合肥《新安晚报》也加入了“晚报早出”的行列中。曹鹏博士也断言:晚报早出势在必然。②

目前尚在坚守的晚报,也有一些采用“二次配送”的策略,与都市报展开了竞争。其做法,主要是早晨送副刊和专刊叠,晚上送新闻叠。

伴随着晚报早出,“今日新闻”的理念被部分晚报彻底抛弃了。这些报纸虽然依然叫晚报,事实上已经名不副实。

“二次配送”虽然还在坚守着“今日新闻”的理念,但其底气明显不足。

在目前的情况下,“晚报早出”的基本理由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都市报的崛起。都市报其实就是一张早晨出版的晚报,在新闻操作等诸方面甚至比晚报走得更远。在内地有些城市,晚报为应战被迫改为早上出版。

其次是来自广告商的压力。广告受众调查表明:早报读者的广告咨询电话往往比晚报读者的要多,尤其是房产类和消费类。

再次,晚报早出将使得售报时间延长。一张早报的可以从凌晨卖到晚上,而一张晚报的销售时间最多只有4~5个小时。

最后,都市化的发展,使得晚报早出成为趋势。交通的便捷、地铁的兴起、城市的扩容、上班途中所需时间的延长,使得早晨读报成为可能;而夜生活的丰富又使晚报的阅读时间大为减少。

二、晚报市场的机遇

“晚报早出”既然已经成为潮流,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晚报就没有市场了呢?是否也表明“今日新闻”将在纸质媒体中消失呢?

在对全国晚报市场进行调查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全国特大型城市和地级城市中,晚报基本还是保持着晚报晚出的形态。

目前《羊城晚报》、《北京晚报》、《今晚报》、《新民晚报》和《新闻晚报》都是下午出版发行。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从全国市场来看,在与都市报和早报市场的竞争中,这些晚报还处于领跑者或优先者的位置。这表明晚报的竞争优势还在。

一个城市有两张晚报,市场先入者或领先者如果晚出,挑战者必然也晚出,像《法制晚报》对《北京晚报》、《新闻晚报》对《新民晚报》。

这表明,报纸是城市的产物,而晚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特大型城市的产物;超过七成的晚报退出晚报市场,并不意味中国的晚报市场即将消失,同样也并不意味着晚报在某些城市还会进一步繁荣。

市场调查公司调查显示:上海零售摊点主要的黄金售报时间为下午4~6点。③

《新民晚报》20多年来的发展,培育了上海成熟的晚报市场。虽然丰富的夜生活减少了晚上读报的时间,但是,晚上仍然是主要读报时间。读报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读者对晚报某一产品不满意,并不等于不认同晚报市场。这正是成熟新产品进入的最佳机遇。显然,在这个成熟的晚报市场,《新闻晚报》还可以发现新的需求,从而强化了晚报市场新的要素。

那么,《新闻晚报》是不是应该进行二次配送处理呢?我们认为,《扬子晚报》之所以采取两次配送,是因为其配送范围为江苏省全境及周边省市,其超过170万份的巨额发行量,④使得当日配送报纸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在上海,不存在类似问题,上海虽然是一个特大型城市,但交通发达,郊区的城市化程度也很高,当天送达不会存在问题;其次,《新闻晚报》的读者主要集中在市中心。所以,《新闻晚报》完全可以做一张纯粹的晚报。

更重要的是,“二次配送”割裂了一个产品的完整性,其战略诉求实际上是既想进军早报市场,又不想放弃晚报市场。

三、今日新闻――晚报的生存法宝

其实,“今日新闻”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今日新闻当日看”就是众多晚报的宣传口号,也是众多晚报追求的目标之一,正是因为这一点,晚报在与日报的竞争中,以其明显的内容差异迅速崛起。

在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中,我们发现,在38个获奖名专栏中,有8个获奖专栏有明确的“今”或“今日”字样,显然,这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今日”的威力。可以说“今日新闻”依然是晚报与晨媒竞争的不二法宝。

然而,“今日新闻”却成为了中国晚报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许多晚报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今日新闻的量大幅下降,加之晚报的风格也与日报慢慢趋同,其晚报特色逐步丧失。

而就在此时,全国都市报开始崛起并大举进攻,晚报的影响力、市场份额随之大幅缩水,许多晚报被迫迎战,改出日报,就此把今日新闻彻底抛弃。可以说成也今日新闻,败也今日新闻。

但对于坚持晚出和一次配送的《新闻晚报》来说,只能义无反顾地去追求“今日新闻”。

其实,我们对“今日新闻”有一个渐进认识的过程。在《新闻晚报》创刊之际,就盯准了“今日新闻”,但在总体内容配置上,只是起了一个点缀和修饰的作用。在经历了《新闻晚报》由小(版面)改大(版面)、由大改小的轮回之后,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了“今日新闻”的重要性。

在2004年改版之初,《新闻晚报》确定了“关注度”为选稿标准,并将“关注度”分解为4个指标体系:时段、民生、本土、事件,其中“时段”锁定为“双十时段”即晚上10点到早晨10点,并为此设置了“昨夜今晨”和“截稿消息”两个专门的版面。

我们认为,晚报的“时段新闻”其实就是“独家”新闻,是晚报与晨媒、与同城晚报走差异化之路的必然选择。丢掉本来属于晚报时段的新闻,不啻于自断双臂。

“今日新闻”,顾名思义,首先应该是今日发生的新闻,其中最具“今日”特征的就是国际、国际体育新闻以及大量的社会新闻。

在今日发生的新闻中,不仅指新闻的第一落点,还包括第二落点、第三落点。另外,一些发生在昨天的新闻,其在今日的新进展、新视野也应当归于“今日新闻”。

在实际操作中,《新闻晚报》也认识到,今日新闻不仅仅是今日发生的新闻,还包括今日发现的新闻、今日将要发生的新闻和以及大量今晚明晨的服务信息。

这样,就使“今日新闻”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扩张。

同时,《新闻晚报》还认识到,“今日新闻”还要与《新闻晚报》的风格、特色追求结合在一起,不能“放进篮里都是菜”。《新闻晚报》根据报纸的定位,推出了关注度的选稿标准(即时段、民生、本土、事件),后来又发展为“新市井”的新闻特色追求。为此,《新闻晚报》强调今日新闻必须与新市井相结合,这样的今日新闻才有意义和特色。

四、《新闻晚报》的探索

1.“今日新闻”的机制保证

追求今日新闻,保证今日新闻的质量,对《新闻晚报》采编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新闻晚报》在机制上作了保证:保证24小时新闻热线的顺利畅通、设置网格记者、记者24小时通宵值班,同时通过早、中、晚三个编前会不断刷新新闻内容,特别是早晨7:15分的编前会,不是简单的定稿会,而是集策划、定稿、指挥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为了确保能在短短两三个小时内完成上午的采编任务,《新闻晚报》特地从各部门抽调了一些青年记者组织了一支采访突击队,配备电脑、采访车等设备,接到早上编前会的指令后,立即出发。虽然整个报社只有采编人员120人,但高负荷的工作不但没有压垮队伍,反而锻炼出了一支“快速反应部队”。

目前,《新闻晚报》的今日新闻量在全部内容中占比已经达到了40%。

2.“今日新闻”带来“金”效应

改版一年半来,《新闻晚报》的日发行量从改版之初的15.6万份跃升至目前的日发行量35万份、摸高40万份,这里面当然有市场营销、机制转换的作用,但不得不承认,今日新闻比重的大幅度增加是《新闻晚报》能够逆势而上的主要动因之一。

在发行量急遽上升的同时,《新闻晚报》的广告刊载量也迅速攀升,读者认可速度、广告量的增长速度都超出了报社及集团对《新闻晚报》改版的预期效果。

3.强化今日新闻“版”为今日新闻“群”

既然市场认可,《新闻晚报》显然更应该强化“今日新闻”。去年5月19日,《新闻晚报》再度改版,对《新闻晚报》版面格局进行大整合,推出三大系列:今上海、夜上海、钱上海。

“今上海”就是“今日新闻”的简称,《新闻晚报》把A叠的24个新闻版全部冠以“今日”字样,并要求每个版面都要有今日新闻,从而使得刊载“今日新闻”的版面由原来的“昨夜今晨”、“截稿消息”两个版面扩大到24个版,形成了强势和新闻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新闻晚报》将已经成熟的“夜上海”将作为“今上海”的延伸,在内容上强调为读者提供当日下班后休闲、娱乐的消费指南。

《新闻晚报》对“今日新闻”的探索表明,晚报市场依然存在,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坚持你的特色,扩大你的优势,“今日新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将是晚报撬动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敲门砖”。

(作者分别为新闻报社副总编辑、新闻晚报主编,新闻报社研究发展部主任助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陈克宁:《大众化报纸:“都市报”“晚报”谁主沉浮》/shownews.asp?newsid=7195/

第7篇:早间新闻范文

关键词 广播;节目排名;收听率分析;听众构成;目标受众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1-0016-03

忙碌的清晨是最具伴随性收听的媒体―广播大显身手的时候,7:00―8:00时段理所应当的成为同城同时段的各家广播电台你争我夺的制高点,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各专业频率无不充满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施己之长,避其之短,使出浑身解数打造大气、向上的节目气质,突出早间节目的骨架,实现服务目标受众,抢占滩头、占领制高点,力拔早间收听高峰头筹的终极目标。清晨,绿城的上空“硝烟四起”。

从2014年度郑州地区全年数据[1]来看,早间

7:00-8:00时段是广播节目全天收听最高峰时段(见图1),可以说早高峰时段是广播兵家必争之地。

1 2014年度郑州地区7:00-8:00高峰时段广播(前十)排名情况

郑州上空目前共有21个广播频率,其中中央台三个,分别是中国之声、音乐之声和经济之声。省台10个,分别是省新闻广播、交通广播、音乐广播、经济广播、戏曲广播、农村广播、教育广播、旅游广播、影视广播和信息广播。市台7个,分别是市新闻广播、经济广播、音乐广播、文娱广播、汽车调频、城市广播和经典音乐广播,其它电台1个为汽车音乐调频。

由于频率众多,本文仅选取较有研究参考价值的前十广播频率进行研究。据数据显示,7:00-8:00时段排名前十的广播频率依次为:第一名、省交通广播(平均收听率为2.029%,占有率为17.674%);第二名、市新闻广播(平均收听率为1.386%,占有率为12.326%);第三名、省新闻广播(平均收听率为1.325%,占有率为11.872%);第四名、省戏曲广播(平均收听率为1.019%,占有率为9.12%);第五名、省音乐广播(平均收听率为0.969%,占有率为8.778%);第六名、市汽车调频(平均收听率为0.845%,占有率为7.375%);第七名、中国之声(平均收听率为0.596%,占有率为5.256%);第八名、市经济广播(平均收听率为0.543%,占有率为4.845%);第九名、市音乐广播(平均收听率为0.539%,占有率为4.738%);第十名、省旅游广播(平均收听率为0.279%,占有率为2.5%)。

图1 2014年度郑州地区广播频率前十时段收听率

走势及广播整体走势

在前十名频率中,交通类广播入围三名分别排名第一、第六和第十;新闻类广播入围三名,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和第七;文娱类广播入围三名,分别排名为第四、第五和第九;经济类广播入围一名,排名为第八。从前十频率类型统计可以看到,交通、新闻和音乐类型广播是早高峰时期郑州地区收听排名较高的广播。

2 2014年度郑州地区7:00-8:00高峰时段节目排名情况

2014年度郑州地区7:00-8:00时段收听率排名前十的广播中,节目和收听排名如下。

1)省交通广播的《1041一路听天下》节目,播出时间为07:00-09:00,平均收听率2.31%,占有率22.9%。

2)市新闻广播的《郑州早新闻》节目,播出时间为07:00-07:30,平均收听率1.49%,占有率13.7%。

3)市汽车调频的《交通互联网》节目,播出时间为07:30-09:00,平均收听率1.07%,占有率10.9%。

4)市新闻广播的《百姓热线》节目,播出时间为07:30-09:00,平均收听率0.9%,占有率9.1%。

5)省音乐广播的《音乐早上好》节目,播出时间为07:00-09:00,平均收听率0.83%,占有率7.5%。

6)省戏曲广播的《唯铖脱口秀》节目,播出时间为07:00-09:00,平均收听率0.81%,占有率7.3%。

7)省新闻广播的《河南新闻》节目,播出时间为07:00-07;30,平均收听率0.68%,占有率6.2%。

8)市音乐广播的《音乐方向盘》节目,播出时间为07:00-09:00,平均收听率0.63%,占有率5.7%。

9)省新闻广播的《政府在线》节目,播出时间为07:30-08;00,平均收听率0.58%,占有率4.9%。

10)市经济广播的《郑州早新闻》节目,播出时间为07:00-07:30,平均收听率0.54%,占有率4.9%。(该节目为转播市新闻广播同时段节目)

11)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节目,播出时间为07:00-09:00,平均收听率0.49%,占有率4.7%。

12)省旅游广播的《私家车―早上好》节目,播出时间为07:00-09:00,平均收听率0.33%,占有率2.9%。

13)市经济广播的《931早餐可乐》节目,播出时间为07;30-09:00,平均收听率0.32%,占有率3.2%。

排名所示,前十名广播在7:00-8:00播出的节目共有13档,其中交通信息类节目3档,占23%,总收听率为3.71%。新闻类节目有4档(包括转播),占30.7%,总收听率为3.2%。生活服务类节目3档,占23%,总收听率为1.79%。音乐类节目2档,占15.4%,总收听率为1.46%。娱乐类节目1档,收听率为0.81%。可以看到交通信息类节目虽然节目数量略小于新闻类节目,但总收听率却大于新闻节目位于第一。早间时段历来是广播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对于交通广播来说,早晚高峰正是移动人群路上收听最集中的时段。[2]数据说明在郑州地区早高峰时段有交通类信息需求的听众要高于有新闻信息类需求的听众,而交通和新闻则是早间听众需求的首先类节目。生活服务类和音乐类节目表现紧随其后,也有一定的收听市场。

3 2014年度郑州地区7:00-8:00高峰时段节目听众构成和目标收听人群分析

节目的听众构成,听众构成(TgSat%)是指对于特定电台(或节目),各类听众在单位时间内的收听人数占所有听众的百分比,[3]该指标可以得知哪些人群收听该节目较多。听众集中度(TgAfin%)是指对于特定时段(或节目),目标听众的收听时长占所有听众收听总时长的比例,或者说实际目标听众的收听率与潜在听众的收听率的比值与目标听众所占比重的乘积。[3]该指标可以知道哪些人群更喜欢收听该节目,即节目的目标人群。

根据2014年度收听率数据计算得知,早间7:00-8:00高峰时段排名前十频率的节目听众构成和目标收听率人群分析如下。

3.1 省交通广播《1041一路听天下》

交通信息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段,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大专、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

3.2 市新闻广播《郑州早新闻》

新闻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一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30至60岁年龄以上,初中、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以上。

3.3 市汽车调频《交通互联网》

交通信息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初中、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以上。

3.4 市新闻广播《百姓热线》

生活服务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一千至三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30年龄以上,初中、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月收入一千以上。

3.5 省音乐广播《音乐早上好》

音乐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30至40岁年龄,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30至40岁及60岁年龄以上,初中、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

3.6 省戏曲广播《唯铖脱口秀》

娱乐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40至50岁年龄,初高中、大专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40至50岁年龄,初中、大专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

3.7 省新闻广播《河南新闻》

新闻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20至30岁、40至50岁年龄,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一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20至30岁、40至60岁年龄,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

3.8 市音乐广播《音乐方向盘》

音乐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30至40岁年龄,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一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30至40岁年龄,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以上。

3.9 省新闻广播《政府在线》

生活服务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一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60岁年龄以上,初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

3.10 市经济广播《郑州早新闻》(转播)

新闻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30至40岁年龄,初中、大专教育程度,月收入一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20岁年龄以下、30至40岁、60岁年龄以上,初中、大专、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千元以下月收入、月收入三千至五千。

3.11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新闻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40至50岁年龄,高中、大专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20岁年龄以下,40至50岁年龄,高中、大专教育程度,千元以下月收入、月收入三千以上。

3.12 省新闻广播《私家车―早上好》

交通信息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40至50岁年龄,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一千至三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60岁年龄以上,初中、大专教育程度,月收入一千至五千。

3.13 市经济广播《早餐可乐》

生活服务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20至40岁年龄,高中、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月收入一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20至40岁年龄,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以上。

按照节目类型分类将十三个节目进行分类统计:

交通信息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段,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初中、大专、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

新闻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段,高中、大专教育程度,月收入一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初中、大专、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

生活服务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段,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以上。

音乐类节目,主要收听人群为男性,30至40岁年龄段,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偏好收听该节目的人群为男性,40至50岁年龄,初中、大专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

4 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2014年度郑州地区7:00-

8:00广播收听高峰时段,主要收听广播的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段,高中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比较喜欢收听广播的人群为男性,30至50岁年龄,初中、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月收入三千至五千。收听较多的节目为新闻类、交通信息类、生活服务类和音乐类节目。

参考文献

[1]本文所用所有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广州赛立信媒介调研公司.

第8篇:早间新闻范文

1998年7月20日,2008年7月20日,北京晨报创刊已经整整十周年了!

十年前北京晨报的创刊,创下了京城报业市场的多项第一。当年,作为北京报业市场上第一张都市早报,晨报定位于“精品主流都市报”,为读者提供主流、权威、快速的新闻资讯和贴身、细致的信息服务,成为了广大北京市民早起必不可少的“信息早餐”。目前,作为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的主力报,北京晨报已经成为北京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都市报之一,家庭订户数量早报市场第一,影响着北京早报市场的发展。

晨报创办十年,创新十年。从创刊时最初的八个纯新闻版的信息早餐、快餐,已经发展成现在日均28版的综合性日报――为市民提供有特色的新闻大餐。经过多次改版,目前的晨报形成了新闻、财经、早茶副刊三叠并进的格局。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市民是晨报的报道特色;做鲜活易读的新闻,做有见解的评论,做有深度的服务,是晨报的新闻追求。

北京晨报拥有一支年轻有活力、富有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团队。创刊十年间,好的新闻作品和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断涌现,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北京市新闻奖、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从创刊元年的抗洪报道到今年的抗震报道,晨报记者始终冲在新闻一线。晨报人不但有饱满的热情,更有冷静的思考,不但有独特的视角,更有透彻的分析,使北京晨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经济新闻、证券理财、社区新闻、文体新闻、国际新闻、新闻摄影等都以不同的特点拥有着忠实的读者。

第9篇:早间新闻范文

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下,《XX早报》的采编分为时事新闻、财经新闻、文体新闻和视觉四个中心,其中视觉中心又分为图片采集部、图片编辑部、视觉设计部、后期制作部四个部门,是国内首家以视觉中心主导报纸的图片新闻采集、编辑、设计、制作,以及将报纸的新闻视觉化为理念运作的媒体。

作为中国第一支平面媒体视觉团队,《XX早报》视觉团队在运作中提出了新闻视觉传播时代的概念,开创性的、探索性的完成了媒体文本系统和视觉系统的并行,实现了视觉系统的整合传播与新闻的视觉化,而新闻视觉化与版面标准化、媒体个性化、评价市场化构成了我们所提出的视觉传播时代的报纸特征。

一、“东早模式”的产生形成

问题的提出缘起于中国报纸的激烈竞争,新闻内容高度同质化,新闻的文体和类型基本成熟,新闻文本评价体系渐趋完备。而媒体文本系统的广泛化、标准化、技术化却对应了媒体视觉系统开发现状的不对称性,国内几乎所有的报纸在图片和视觉语言的使用上没有统一与公认的定义与规则。与此同时,对于读者来说,报纸的传统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在现代资讯环境下已形成解读障碍与资讯损伤,他们更倾向于报纸符码的形象化与简单化,要求大信息量的同时要求低阅读量,报纸的视觉形态已是报纸商品质量与阅读价值的第一要素。

视觉传播就应遵循规则:

1、文本、图片、插图、制表、漫画等内容产品是平等的信息传播元素,使用的原则是:宜文则文,宜图则图,恰当选择,优化组合。

2、视觉设计是整合内容产品、表达传媒观点、体现媒体个性的重要手段,报纸视觉设计的原则是:目的决定手段,形式服从功能。

报刊使用图片的三个要素:

1、说什么:是图片的内容评价原则,合格的图片必须符合报刊的新闻传播需要,有完整的信息传达。

2、怎么说:是图片的视觉评价原则,合格的图片必须符合报刊的视觉个性要求,给受众愉快的视觉感受同时满足信息需求。

3、说成什么:是媒体的观点传播原则,合格的图片必须符合媒体的观点需求。

二、“东早模式”的运行

1、部门职能

图片采集部:XX早报的摄影记者负责对本地新闻的图片采集。部门共有14人,传统的摄影记者部门,但更加强化了对新闻事件的图像采集功能,摄影记者在现场不仅仅拍摄新闻照片,他们同时要完成文字报道和设计素材的采集工作。如摄影记者采访某个知名商业

人士举行的活动,除了拍回需要发稿的新闻照片外,还应该拿回该商业人士的各种照片:开心的、尴尬的、无奈的等,还应该拿回该活动现场的其他知名人士的肖像和该商业人士所在公司的标志等照片,供其他部门使用。

图片编辑部:7人,图片编辑部在采编环节中属于关键的中间环节,《XX早报》所有见报图片均是经由图片编辑选择、编辑后落版的。图片编辑的具体任务可概括为:组织、选择、把关。即:采访阶段的选择题材、组织报道、技术把关,和编辑阶段的选择图片、组织版面、事实把关。

视觉设计部:18人,报纸版式的设计者,将各样的新闻内容有效的组合起来,方便读者阅读,该部门同时有信息制图编辑和插图编辑,在新闻视觉化的方面又增加了多样性,图

片、制图、插图等手段的使用,拉开了同质化媒体的竞争距离。

后期制作部:8人,好的新闻照片,版式设计需要整齐质量的色彩处理,对每一处细节的处理都能传递给读者对报纸品质的信心。

2、流程

日常采编:图片采集部──图片编辑部──视觉设计部──后期制作部

重大选题:视觉设计部、图片编辑部、后期制作部提出特殊需求──图片采集部采访──图片采集部──图片编辑部──视觉设计部──后期制作部

举例来说,一次两会的选题:图片编辑可能提出编辑思路,要求拍会场的照片、人物的特写照片(很多人都是上海比较出名的公司老总)以备将来财经用,视觉设计部可能会提出记者要拍国徽以备报头设计用。后期制作部可能会根据编辑及设计思想提出拍摄格式、提出技术上的要求。

3、建立视觉手册――意识到行为的连贯

《XX早报图片采编手册》第一版分为:XX早报视觉理念、图片评价标准、技术要求、图片说明写作规范、日报图片编辑流程、图片使用原则等等内容,从图片理念、职业道德、版面需求、说明写法等方面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视觉手册的科学性、标准化、可执行性对视觉从业人员的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三、“东早模式”的运行效果

直到今天,批评家们对于报刊图片的评价标准仍然争论不休,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报刊使用图片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直观、有效地传播信息。那么报刊使用图片理由就是将新闻视觉化。而“东早模式”的推行正是为了加速新闻图片化的进程与提高新闻图片化的质量。

1、发挥图片的视觉直观的优势,给其表现的空间,将其作用最大化。在“皇马”云南行报道时,XX早报采取了对开版打通的方法使用前方摄影记者的图片以海报形式连续刊出。

2、配合重点报道,重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在今年的全国大运会中,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图片编辑和摄影记者的报道小组。从策划到选题,最终出了四个版的大运会图片专题报道。

3、在日常新闻中,图片独立新闻占据多数,对独立的图片新闻,我们会有一个相应的分来鼓励摄影记者。我们对摄影记者分条线,鼓励摄影记者拿回独立的新闻,并鼓励摄影记者发现行业内的既是新闻,又适合用视觉表达的东西。

4、摄影记者分口跑线,既和文字记者相互配合,又和文字记者相互竞争。现在,东方早报的摄影记者已经与120、119接线员、外报文字记者、职业报料人等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报社内有相当多的新闻报料是来自摄影记者。摄影记者每逢有条线上的重大新闻,总会发挥自己的攻关作用,拿出自己独特的报道方案。

5、大事件的运作经验。XX早报视觉中心成立一年来成功运作了重大事件的采访和编辑。今年8月上海在高温居高不下、能源告急的情况下,不得不实行人工降雨的方式实行降温。人工降雨是采用飞机喷碘化银弹的方式进行,起飞地为无锡硕放机场。在当地机关极不配合的情况下,对此,摄影记者先是开展了一系列的攻关活动。包括在机场苦等哈尔滨气象专家9小时等,成功地说服了外地气象专家和飞机机长,为早报拿回了空中拍摄人工降雨的照片。在此情况下,摄影记者还分别守在88层金茂大厦、解放日报大楼、天文台等地以及地上各区降雨的照片。

四、视觉中心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运作一年半以来,我们体会到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