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纪市场论文范文

经纪市场论文精选(九篇)

经纪市场论文

第1篇:经纪市场论文范文

【关键词】保险经纪人市场定位发展策略

一、我国保险经纪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保险经纪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1)政府监管效力不高。在我国,保险市场的监管机构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经纪人是由保监会的保险中介监管部进行监管。根据我国国情,保监会对保险经纪人实施监管是以《中国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确定了对保险经纪人监管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保险经纪人的监管基本走向了制度化和法制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在很多方面都没落到实处,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比如一些未经批准、不具备保险经纪机构设立条件的境外保险经纪人,在境内非法从事保险经纪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保险经纪人的市场退出实施不严等。

(2)社会监管机制缺位。在保险经纪制度成熟的发达国家,保险经纪人的资信等级由社会上一些权威评级机构评定,并建立有保险经纪人同业组织,如保险经纪人协会等,通过市场和同业舆论来调节和引导保险经纪人的经营行为,在保险经纪行业内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维护市场公平秩序,以促进保险经纪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保险经纪人的资信评级制度,行业自律管理几乎为零,虽然在大中城市基本上都建立了保险同业协会,但行业自律的作用还没发挥出来。

(3)内控机制不健全。目前国内许多保险经纪公司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内控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差,有的经纪公司甚至还是家族企业式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建立,信息披露不完全,对外提供虚假信息,不能有效化解保险经纪企业经营风险,无法最大限度的保证保险经纪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社会公众对保险经纪人的认知度低

由于我国保险经纪制度建立还不到十年,政府、媒体、保险经纪公司对保险经纪人都缺乏相应的宣传,社会公众对保险经纪人的作用知之甚少,相当多已买了保险或对保险有一定了解的个人或企业,对保险经纪业务还不够了解,不知道保险经纪人会给他们设计出最佳的风险管理方案,能帮助他们进行风险控制和规避。由于社会公众不了解保险经纪人的作用,不愿意通过保险经纪人进行咨询和投保,当然谈不上产生对保险经纪人的迫切需求,这就使得保险经纪人很难进行展业工作。

3、保险经纪人市场定位不准确

我国现时的保险经纪公司为尽快扩展市场占有份额,每家经纪公司的业务范围都基本囊括了市场上的所有保险业务,从财险、寿险到再保险,只要能找到的业务都做。这种全面开发的业务模式,无法体现经纪公司的专业特征。保险经纪公司无法向投保人提供独特的、专业化的保险中介服务,就无法在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这种情况使投保人在市场上是选择这家经纪公司还是那家经纪公司,是选择经纪公司还是保险公司,没有本质区别。许多保险经纪公司在进入保险市场前缺少对市场客户的细分,在开展业务时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内置的业务部门缺乏对客户和险种的针对性,直接导致有些经纪业务被经纪公司做成了业务,不能依据自己的专业优势有的放矢,最终落得维持基本生存都十分困难。

4、保险经纪人自身实力不雄厚

(1)资本实力不雄厚。我国保险经纪机构现有的资本实力与整个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极不协调,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同行业的发展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保险经纪机构以合伙企业或者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的,其注册资本或者出资不得少于人民币500万元;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的,其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从保险经纪机构设立时的注册资本起点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少差距,其资本实力不雄厚,更说不上有好的经营业绩,其偿付能力非常有限,很难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

(2)业务水平低。目前国内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水平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大量业务集中在促使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保险合同的签订等中介业务方面,收入主要来源于保费佣金,而在保险咨询、风险管理和控制以及新兴产业保险经纪业务领域涉足很少,专业技术水平低,经纪业务范围狭窄,经营业绩较差。从业务占比看,高达80%以上的经纪业务来自保费佣金,而来源于保险咨询、风险管理等业务占比却不到20%,还不能充分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高附加值的风险管理服务,没有体现保险经纪人的专业服务优势。全国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70%来源于股东业务,而广阔的经纪市场需求却仍处于待开发状态。

(3)高素质的保险经纪人才严重短缺。我国保险经纪公司的专业技术非常薄弱,保险经纪人才极度稀缺。保险经纪人的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经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保险经纪人才数量上的短缺。相对于英、美、法、瑞士等发达国家的保险经纪公司数量而言,我国的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经纪从业人员在数量上有不小的差距。其次,从事新兴产业保险经纪的专业人才缺乏。保险经纪人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专业技术人才极度短缺,开展业务时所呈现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总体上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

二、发展我国保险经纪人市场的策略选择

1、加强保险公司与保险经纪人的分工与合作

(1)明确定位与分工。保险公司应定位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专业承保公司,主要分工是设计保险产品、风险控制、保险资金的投资与运用,履行保险补偿与给付职能等。借鉴国际上的成熟经验,中国的保险公司应主要着眼于产品研发、风险控制和资金的管理与运用等核心业务,而将展业、投保、分保、定损理赔等职能从经营中剥离出来,由保险经纪人逐步取代。

保险经纪人应准确定位于有专长、有特色的专业技术服务,加强新业务的拓展,尤其应当集中拓展有良好品牌效应的项目。在专业化分工的业务流程中,保险经纪人应当承担前端的客户开发、风险评估、投保方案安排和末端的日常服务、协助客户索赔、防灾防损等服务。在市场开发中,保险经纪人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采用市场导向型的开发模式,力争在传统中求创新,充分尊重并理解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

保险公司与保险经纪人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合理的专业分工,两者形成一种既联系紧密又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关系。保险公司与保险经纪人两者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保险市场的繁荣。

(2)加强合作。一是加强业务领域的合作。保险公司如果将部分产品销售职能和理赔定损职能转移给专业的保险经纪人,自身可以专注于提升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产品宣传、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培养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保险经纪人通过与保险公司的紧密合作,也可以在市场价格、客户信息、保险技术等多方面与保险公司进行资源共享,使业务获得长足的发展并获得合理的收入。在节约保险公司展业成本的基础上,及时向保险公司反馈客户的产品评价信息,并对保险产品的开发提出建议,在损失理算与防灾防损等服务方面,公正、客观地处理保险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保险理算的科学合理性,提高防灾防损服务的专业性,从而将社会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保险服务领域,满足社会对保险的不同层面的需求。二是信息技术与资源共享。加强保险经纪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保险产业发展水平、保险经纪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涉及到电子信息技术水平。在电子化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保险经纪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受到很多限制,比如核保问题、资金结算问题、异地承保问题等等,而通过保险电子商务,能够使很多实际操作难题迎刃而解。电子商务系统能够实现远程核保、核赔,网上结算等多项功能,辅之以全国统一的电话服务系统与各地的客户服务中心和理赔中心,构成完整、简便、安全、高效的业务体系和流程,可以提供一整套与中介机构,特别是保险经纪机构进行合作的技术方案,保证信息流、物流的畅通联结。

2、发展实力雄厚的保险经纪人主体

(1)鼓励社会资本流入。保险经纪机构只有具备了雄厚的资本实力,才可能增强其承担风险的能力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但通过自身来积累资本,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保险经纪机构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国内大多数保险经纪公司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设立时间短,其盈利能力非常有限,要想在短时间内凝聚大量资本根本不可能。所以,建议政府能够出台一些政策措施如税费减免、信用担保等来扶持保险经纪人的发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向保险经纪行业流入。

(2)整合保险经纪人主体。到目前为止,国内保险经纪公司虽然已经达到200多家,但大多数公司的规模偏小,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恶性竞争,并不利于我国保险经纪业的发展。监管部门可以借鉴前几年对证券、信托等行业的治理整顿经验,依据严格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淘汰不合规范的保险经纪公司,而对那些符合规范、业务量小、资本实力比较薄弱的保险经纪公司进行整合,通过公司并购整合,合理配置资源,壮大保险经纪人主体,增强保险经纪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建立合理的佣金支付体系。通过保险法规或者由保险经纪行业协会牵头建立保险经纪佣金支付制度,拓宽保险经纪公司的收入渠道,扩大获利空间,增强其资本实力。对于保险经纪佣金支付标准,因地域、险种、市场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占保费收入的10%~21%,通常在15%左右。监管机构或行业协会应规定佣金和服务费支付的波动范围,根据保险经纪人的资信等级以及其提供经纪服务的种类、质量与数量,由保险经纪人与保险公司或客户协商决定报酬,实行差别报酬支付。

3、建立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1)加强政府监管。政府主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注意倾听来自市场主体及社会各界的呼声,及时制定和修改相关政策和监管法规,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应以监管促发展,不断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注重保险经纪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把事前预防和事后检查、正面引导和处罚违规行为、监督管理和行业自律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标本兼治。以实施监管责任制为主线,逐步建立完善的保险监管工作框架,加强管理和内控建设,整顿规范保险经纪市场,维护保险经纪市场秩序。

(2)加强社会监管。一是建立保险经纪人的资信评级制度。保险经纪机构的信用评级由社会上权威的资信评估机构对保险经纪机构的信誉进行评定,是企业信用评级的一部分。建立保险经纪人资信评级制度,对完善保险经纪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消除保险市场买卖双方因保险经纪人加入后,保险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保证保险公司通过经纪人获得的关于保险标的风险的真实信息,也能保证投保人通过保险经纪人获得保险产品、保险公司的完整信息,从而保护保险买卖双方的利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保险经纪机构对自身信誉的培育,使信誉不好的保险经纪机构被自动淘汰。对保险经纪机构的信用评级,可由社会上权威的资信评估机构作为评估主体,评估的对象是保险经纪公司。评估的客体不同于一般企业围绕筹资和偿债能力进行评估,而是重点围绕企业信誉,包括高管人员的素质、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履约情况、市场业务量占有率等。

二是组建保险经纪人行业自律组织。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运用行业自律组织来实现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如英国的自律组织主要是英国保险经纪人注册理事会及英国保险经纪人协会,它们负责保险经纪人从业资格的审查,佣金的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的监督等。我国目前在大中城市基本都建立了保险同业协会,但与西方保险行业协会相比,我国的保险公司同业协会无法体现保险中介人的自律架构。行业自律组织作为政府监管部门的补充,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对保险经纪人的资格、信誉、服务、财务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并引入信用评级制度来引导和规范行业的发展,在维持行业水准和信誉等方面充分发挥自律作用。建议在国内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保险经纪人协会,监督执行行业规范和准则,维护行业共同利益和市场竞争规则,约束成员的市场行为,维护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环境和秩序,并对会员遇到的法律、财务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3)完善内控机制。保险经纪机构要有严格的内部管理和执业规范,这既是机构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

保险经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保险经纪企业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保险经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保险经纪企业的一种自律、自理行为,是保险经纪制度能有效执行的保证,也是保险经纪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化解保险经纪企业经营风险,最大限度的保证保险经纪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4、大力培养保险经纪专业人才

保险经纪公司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但要熟悉保险市场和法律环境,掌握保险标的特征和保险条款,还要擅长营销技巧。同时,对各类保险经纪人员还有专门要求,如从事涉外保险经纪业务的要通晓外语,从事风险管理咨询的要掌握风险识别、评估和风险管理方案的设计等等。要坚持高标准努力培养高素质职专业化的保险经纪人才,职业化应是保险经纪人的努力方向,必须将培养保险经纪专业化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一是加强基础教育,做好人才储备,在高等院校开设保险经纪专业。二是培养和提高我国保险经纪人职业素质。抓紧完善保险经纪资格考试体系,加强经纪人的资格管理,提升资格证书获得者的整体素质。三是加强保险经纪行业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此外,经纪公司还可以从通过保险经纪人资格考试的人员中筛选出一些具有保险实务经验的人加以重点培养,甚至可以从中挑选一些优秀者派往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去接受培训,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专业技能以满足民族保险经纪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5、加强宣传,扩大保险经纪人的影响力

大力宣传保险经纪人在促进我国保险事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鉴于我国的国民保险意识普遍不高,保险经纪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保险经纪人的执业特点及意义并没有被社会各阶层真正理解,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差,加上保险公司对保险经纪人的认可程度低,保险监管部门应在适当的场合为保险经纪人正名,明确肯定保险经纪人的正面作用。要让各个阶层的保险消费者真正认识并接受保险经纪人,然后享受保险经纪人提供的保险服务,需要有一个过程。为此,需要保险经纪人加强在大众媒体上宣传,让社会公众知晓保险经纪人的含义、性质,与保险人的区别及主要的经营范围,明白保险经纪人在帮助广大客户取得保险保障服务上的各种优势。

【参考文献】

刘冬娇:保险中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唐运祥:保险经纪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丁凤楚着:保险中介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王萍:国内保险经纪公司发展缓慢原因初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3).

第2篇:经纪市场论文范文

[关键词]经纪与 专业建设 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宗楠(1978-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法、法学教育。(吉林 长春 13002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商务经纪与专业建设实践与研究――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C12105)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08-02

一、引言

经纪与行业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化运作的不断规范而建立发展起来的新的行业。到目前为止,全国仅十余所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最高学历层次也仅为高职专科,各高职院校商务经纪与专业建设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

经纪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产物,其存在和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商务经纪与却是在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它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化运作的不断规范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各类企业与品牌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经纪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品牌的壮大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经纪人、人活跃在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期货、现货交易市场等经济领域。作为市场交易的“剂”,经纪人、人已成为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试行)》中要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基于全国服务业的发展形势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更彰显出学校培养商务经纪与现代服务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性,有必要作为案例进行研究进而推广,发挥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在理论和实际经验上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深刻影响,引进了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成功办学经验和理论知识,这些国家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长,经纪制度十分成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教育思想。然而,中国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东北地区在经济建设环境和行业发展状况上处于一个高速发展但尚不成熟的阶段,在职业教育专业领域的专业界定上也无法参照发达国家的界定标准。因此,研究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商务经纪与专业的建设十分必要。

二、商务经纪与专业建设构想

1.培养目标。商务经纪与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市场新观念、勇于开拓进取,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贸易发展需要,掌握现代化商务管理的理论和技能,掌握商务经纪与的基本理论和服务技能,具有商务经纪、商务及商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独立从事商务谈判、商务经纪与及市场拓展业务的各项技能,能在工商企业及相关事业单位从事商务经纪、商务工作,成为商业中介活动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本专业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求学生熟悉商务经纪与、保险经纪实务、证券经济理论与实务、汽车经纪与、房地产经纪概论与实务、农产品经纪等基本业务知识。在能力结构方面要具备:基本能力,即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分析策划能力以及文字书写、组织和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即商品开发、经营能力、市场预测与决策能力、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商品推销能力、公关策划、商务谈判。

2.培养模式。根据专业特点,依照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强调实训环节,把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根据商务经纪人、人不同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积极推行“多证书制度”,鼓励学生通过考试取得各类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如保险人资格证、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国际货运从业资格证、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证、汽车经纪人职业资格等。

三、商务经纪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在针对商务经纪与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应从职业需求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科学合理地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在设计核心课程时,除应充分考虑到就业方向的需要外,还应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以便学生毕业后在当地就业更具有优势。对于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对于专业知识则根据能力结构和职业能力分析设置了三大教学模块,构建了一个专业知识覆盖全面、实用性强的知识平台。这三大教学模块分别是:

1.专业基础模块。这一模块根据学生所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设置了包括基础会计、管理学基础、统计基础、西方经济学、金融基础知识、税法在内的专业基础课程。

第3篇:经纪市场论文范文

随着足球商业化、职业化的不断深入,足球经济和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足球经纪人作为足球市场发展的行为主体之一,直接参于足球比赛、足球经纪活动及足球运动员流动等,为活跃足球市场,促进足球运动事业发展做了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对挖掘足球运动自身潜力,开发足球运动商业价值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足球经纪人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足球经纪人发展水平低、资信度不高、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现行足球管理体制不适应足球经纪人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素质低、大众对足球经纪人的作用缺乏足够了解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妨碍了足球经纪人事业或活动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为找出适合我国国情、对足球经纪人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我国足球产业及足球运动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对我国足球经纪人的规范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将对我国足球职业化初期,影响足球经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参阅了有关体育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体育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基本理论,广泛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足球经纪人的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 针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设计制作问卷调查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发放,共计发出 68 份,回收 62 份,回收率 91.2% 。

2.2.3 数理统计 运用 spss 软件对返回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影响因素的确立

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性质和侧重点又各不相同。本文广泛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列出影响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因素 21 项,后在对相关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对这 21 项因素进行了筛选,最终归纳为 6 类因子共 15 项,构成了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体系。

3.2 影响因素的结果分析

3.2.1 管理法规因子的结果分析

我国现在虽然还没有国际足联认可的足球经纪人,但是足球经纪活动是客观存在的,我国足坛实行转会制和允许外援加盟是从 1994 年开始的,那时的内转外引工作多半由俱乐部老总或教练扮演经纪人的角色,由于没有正规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围绕着球员的身价、年薪、奖金以及其他类似住房、汽车等附加条件,俱乐部之间、球员和俱乐部之间一直存在着重重黑幕。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当时足管部门对从事经纪的人和机构没有进行资格认定,以致足球经纪人进行种种非法操作,炮制出转会市场的不正当的幕后交易,使俱乐部蒙受巨大损失,损害球员的利益。但由于没有制度的规范和管理,这些俱乐部和球员无处可诉,也无法追究经纪人的责任。

3.2.2 智能结构因子的结果分析

足球经纪人的职业特点对其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特殊要求。一是广博性,即足球经纪人应具备体育专业、市场经济、组织管理、法律金融、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实用性,即足球经纪人学习掌握广博的知识,主要不是为了理论的研究,而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经纪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据调查,在我国从事足球经纪行业的人员中,具备全面的知识、高超的能力及良好的经纪意识还不多见,现有的足球经纪人当中,大多数是兼职的体育经纪人,或是广告公司、教练员等,并非专业的足球经纪人,而且其必备的超前意识、信息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更为薄弱,成为制约我国足球经纪人开展经纪业务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我国足球经纪人的综合素质已是足球经纪人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3.2.3 市场化因子的结果分析

市场需求是经纪人成长的基本条件,足球市场的需求使足球经纪人成为不可缺少的交易中介。对于运动员来说,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发挥体育潜能,利用其知名度获取最大收益及为他们规划退役后的生活;对于体育组织来说,需要有人为他们的比赛寻求赞助,利用其特殊标志获取各方面的收益及最大限度地开发该组织的市场;对于体育投资商和赞助商来说,需要有人为他们联系合适的投资对象及最大限度地回收赞助效益。由于自身精力和能力的限制,市场主体们不得不借助外力来满足这此需求,因此雇用足球经纪人成为既省时又省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足球市场的发展繁荣也会产生更多足球经纪服务需求,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3.3 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对策分析

3.3.1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足球经纪人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

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上,中国足球决策层如果仅限于原来的思想框架对原有体制修补,则只能流于治标而难以治本。因此,首先的一点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关系。中国足协在发展思路上,应以转变职能、政事分开为原则,强化资产管理,加强宏观调控,从行政事业性实体管理型逐渐向纯社团性协会实体管理型发展。同时,进一步明确体育法规中的责任条款,严格责任制度,加强足球市场的规范化,杜绝体育法律漏洞,促进体育纠纷的解决,根据体育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足球经纪人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足球经纪人管理条例》,特别是可操作的实施细则。逐步 建立起高效、廉洁、透明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职能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3.3.2 加大培训力度,构建足球经纪人培养体系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培养足球经纪人的院校,但在时机成熟和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可以借签国外的经验,采用体育院校和经济院校联合办学并建立、健全足球经纪人的课程体系,由此构建足球经纪人的培养体系。

3.3.3 加强市场法制、机构建设,完善足球市场体系

市场是经纪人进行经纪活动的场所,是经纪人发展的直接经济环境,因此,建立和完善足球市场体系对足球经纪人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逐步健全各种足球竞赛中介服务机构和经纪人制度、并以足球竞赛市场发展为重点,带动足球训练、康复、咨询以及足球用品、足球、赞助、广告等专业市场的发展。第二:足球市场管理人员,要形成新的管理思路,要树立体育资源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观念、市场经营以经济实体和个人为主体的观念、足球市场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观念以及公平竞争的观念和风险意识。应加强各级足球协会实体化和俱乐部建设,保证足球市场的规范化、有序化,为足球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第三:建立健全足球市场的各项法规,并维护这些法规的权威性。还要建立、健全足球市场执法管理机构,包括机构编制、人员配备,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

3.3.4 推进职业化发展,完善自由转会制度

客观的说,中国在推进足球职业化初期,由于足球市场机制还未形成,各职业俱乐部还不规范,有关职业化的法规政策还不完善,因而还不具备建立足球职业联盟的条件。但经过近 10 年的历练,可以说中国足球职业化、足球职业俱乐部的发展已基本成熟。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足球赖以发展的大环境尚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但职业足球体制的框架已初步搭成。因此,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和建立这种先进的职业化管理体制,使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得以良性发展。对球员转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主要目的,在于立足当前,把握未来,随着我国足球事业的不断发展,球员注册管理办法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足球经纪人为中介的自由转会制是足球运动发展的必然。我国足球俱乐部、运动员、教练员和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同心协力为国内运动员转会市场的不断成熟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健全相关的管理法规及制度,在国内转会管理办法中全面推行以足球经纪人为中介的自由转会制。

3.3.5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足球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足球经纪人作为体育领域中从事经纪活动的主体,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成份的扩大,以及社会阶层的多元化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并必将随着体育社会化和体育改革的进程,随着体育经济的发展和足球市场的逐步形成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观念不承认运动员的特殊价值,更没有意识到足球自身强大的经济功能,从而造成中国足球长期无经营、无市场的状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市场机制被引入到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来,使体育的经济功能勃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效益,从而带动了足球产业的飞速发展,为足球经纪人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为此,我国应继续加强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在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的同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我国足球经纪人的发展对推动足球职业化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足球经纪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是一项很有价值的课题。

4.2 本文从理论上初步构建了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体系,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体现为 6 大类 15 项指标, 6 大类分别为:管理法规因子、智能结构因子、职业化因子、市场化因子、文化社会因子、经济环境因子,这些因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分别从不同方面作用于足球经纪人的发展,共同构成了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体系。

第4篇:经纪市场论文范文

关键词:证券经纪业务市场;业务结构;博弈理论

中图分类号:F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一、我国证券经纪业务市场现状

证券经纪业务是证券二级市场主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股票成交量、成交额与投资者开户数三个指标与经纪业务都呈高度正相关性,所以券商经纪业务营收波动性极大,与二级市场正相关。同时,我国券商的盈利能力与证券经纪业务极其相关,业务结构不均衡。通过对2011年56家具代表性券商的年报进行统计分析,券商经纪业务所带来的佣金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比例达61.08%。第三,我国大券商正在逐步占领全部经纪业务市场,大券商之间的竞争程度也在增加。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7年-2010年股票基金交易总金额排名前20名数据,计算得到2007年-2010年我国券商经纪业务市场集中度CRn表明,经纪业务的前5家、前10家和前15家券商的市场集中度均值分别在45%、72%和88%水平,其中前5家排名的券商变化不大,但是四年间CR5从50.75%持续下降到了39.87%,说明由于激烈的业务竞争导致经纪业务在大券商中的市场占有率趋于平均。同时,CR15四年间变化幅度仅2%不到,说明我国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绝大部分被大型综合券商所占据。

从我国经纪业务市场结构分析来看,一方面经纪业务投入大多数属于沉淀成本,边际成本趋于零,所以较大规模券商比新进券商相对更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券商从事多项业务具备互补优势,规模较大的综合类券商比经纪类券商更具有范围经济特征;第三,券商经纪业务的服务产品主要是交易通道提供,几乎具有同质性。这也是目前经纪业务竞争如此激烈的重要原因。

二、证券经纪业务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由上述可知,券商经纪业务市场结构目前接近于垄断竞争,同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决定了券商经纪业务的成本弱增性,使得该行业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趋势,券商规模越大,经营业务越多就越具有竞争力。短期来看,我国经纪业务具有如下特点:1.券商与投资者趋于理性,个体投资者对于佣金价格水平富有弹性;2.通道及交易场所服务同质无差别,竞争主要是价格竞争;3.远程委托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券商可以提供大于需求的产品和服务;4.市场是非分割的,提供服务的券商数量众多。

可以看出,经纪业务的短期竞争博弈基本符合伯特兰德模型。博弈结果是谁出价最低谁会得到整个市场,且在所有券商的边际成本报价处达到均衡。这时厂商赚取的经济利润为零。结合实际来看,券商的经纪业务的边际成本接近零,短期的均衡价格就是零。实施佣金浮动后,在短期内通过价格抢占市场策略屡见不鲜。因为固定成本都是沉淀成本,在不增加可变成本的情况下只要有新增客户就会减少亏损。所以,若经纪业务市场按照降价的市场竞争策略趋势发展下去,严重依赖经纪业务的我国券商将受到致命的打击。长期来看,短期的博弈过程演变为一种重复博弈,在博弈双方理性的前提下,有可能产生合作博弈结果,即合谋或者卡特尔。但是,卡特尔本身的不稳定性和法律及监管的限制,串谋往往以失败告终。尤其是在我国入世后进入壁垒逐渐打破的情况下,新加入者由于降价损失小敢于低价竞争,串谋或者卡特尔并非长久之计。总之,不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分析,严重依赖经纪业务的我国券商如果没有合适的对策,前景不容乐观。

三、美国投资银行的启示

券商的业务范围决定了收入结构,收入结构决定盈利结构。以美国资本市场大型投资银行美林2007-2009年收入结构为例,该公司的业务收入比较均衡,各项业务全面发展。佣金收入在净收入的比重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且窄幅波动。资产管理业务表现较好,2007至2010年平均提供了25%左右的收入;投资银行业务和利息收入虽然占比不是最大,但比重比较稳定,分别有14%和19%左右的贡献。美林与资产管理客户之间的紧密关系,给其创造了许多重要的机遇,随着与资产管理客户合作的加深,使美林公司在证券承销与财务顾问方面的业务上也取得了稳定的收入。公司的成功关键还在于独立和优秀的投资研究力量。在全美券商研究力量的排名中,美林连续多年位居首位,极大的推动了其产品和业务的创新。

四、我国经纪业务市场的券商对策

通过对美国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结构的分析,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我国券商应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一)经济业务的转型和创新。针对我国券商高度依赖经纪业务,经纪业务产品同质导致争取公司盈利能力不稳定等问题,券商需要做到转变经纪业务观念,实现业务转型。通过提高综合经营管理的水平,树立以增值服务为核心的理念,以形成经纪业务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竞争。

(二)重视和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等其他业务。通过开拓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等业务的市场和盈利点,来改善券商盈利结构,达到稳定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因此需要加强人力资源配置,打造和突出品牌效应,高度重视投行业务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增强产品创新能力,在大投行业务领域培养核心竞争力,创建新的盈利结构。最后,严格控制证券自营风险,努力寻求无风险套利良机,发展创新业务也将会是未来利润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祝玉斌.中国综合类券商业务结构动态形成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2]李彦.股权分置改革后时代我国券商业务创新与盈利模式转型探讨[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沈妮.我国券商业务创新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5篇:经纪市场论文范文

[关键词] 证券业 集中度 规模 绩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在我国已经逐渐步入市场经济的今天,怎样评价证券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不为过。结构--行为--绩效模式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模式,其基本涵义是一个行业的绩效取决于企业的行为,而企业的行为又取决于行业的结构。本文通过对中国证券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关系的研究,以期为中国证券业的产业组织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支持。

一、理论分析框架

Bain(1959)的《产业组织》一书是第一部系统阐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他的出版标志着哈佛学派的正式形成。哈佛学派以新古典的价格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推导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联系:集中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方式,而后者又决定了企业市场绩效,这就是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简称SCP)分析范式。该理论将产业组织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又经过芝加哥学派等加以完善,曾经在较长历史时期内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主流,并对当时的政府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然是产业组织体系的主体理论框架。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中国证券业的市场结构及其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杜煊君(2001)和陈晓舜(2001)分别考察了我国证券业的市场结构,指出我国证券业的市场结构虽然具有较高的竞争性,但集中度偏低,市场效率也很低下。姚秦(2003)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证券业市场集中度过低,且对绩效的影响不明显。方芳、付长文(2004)的研究则发现我国证券业集中度与绩效呈正相关,行业规模与绩效呈负相关。本文侧重于从历史演化角度分析中国证券行业,利用长达11年的数据,较全面和客观的反映了中国证券业竞争的真实状况。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1.方法

根据1996年~2006年证券公司各项业绩指标,进行综合计算评估,测算证券业集中度,并与证券业规模、证券业绩效进行回归分析。

2.数据处理

(1)市场集中度(CRn)

市场集中度是产业经济学中衡量市场结构常用的指标之一,它是指规模最大的几位企业的所要计算的指标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因此它得出的结果是一个比例值。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股票基金经纪业务、承销业务、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困难,本文采取绝对集中系数――行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计算当年整个证券市场的集中度,本文选取的是CR5和CR10。计算方法:

(2)市场规模(SCL) 本文选取当年证券业总资产作为衡量该年证券业规模水平的指标。

(3)证券业绩效用净资产利润率(NPR)衡量(当年证券业利润总额与净资产之比)

3.研究方法及数据的补充说明

本文选取的是证券公司承销和经纪业务的综合份额,而没有包含自营、委托理财等业务,这种不完整性对证券业集中度、规模(SCL)的计算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另外,本文采用的是绝对集中度CR10。而没有采用相对集中度。由于证券公司真正规范发展是在1996年整顿信托投资公司之后的事,所以本文选取1996年以后的数据。

三、我国证券业集中度、规模与绩效状况

1.证券业集中度

根据上面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承销业务市场结构属于D型(准中寡占产业),即集中度相对较高。和经纪业务相比,承销业务市场处于明显的垄断状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证券业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从而改变了证券公司承销业务的竞争格局,伴随着中国证券业的兼并重组不断出现,大证券公司规模会越来越大,而位居行业龙头的证券公司依靠长久形成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格局还将继续下去,不可能有根本改变。

第二,经纪业务市场结构尚处于E型(低集中产业),属于明显的竞争状态。一方面造成证券经纪业务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原因是在中国金融行业中,证券行业相对于银行和保险行业来说进入壁垒较低,而经纪业务的进入门槛明显要低于承销业务,所以参与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数量明显要高于一级市场的公司。另一方面经纪业务虽然市场结构总体变化不显著,但是有逐渐集中的趋势。尤其在总体交易下降的年份,少数大证券公司份额却在增加。这不仅反映了大的证券公司具有相对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也反映了经纪业的市场结构的集中趋势。

第三,营业收入结构介于D型和E型之间。营业收入结构呈现此起彼伏的状态,虽然在承销业务上大证券公司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在经纪业务上大证券公司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中小型的证券公司在某些年份却具有更快的发展速度,他们利用竞争格局还不明显的形势下采用各种竞争手段抢占市场,甚至包括采用不规范的竞争手段。我们可以看出,在牛市中一般CR10的数值较高一点。

2.证券业规模

3.证券业绩效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证券业资产收益率正处在一个不断波动时期,有些年份很高,有些年份很低,甚至出现负值。这表明该行业绩效的稳定性较弱。

四、实证分析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证券业规模经济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证券业的集中,而高集中度可以导致证券业绩效水平的提高。下面以证券业净资产利润率NPR为因变量,营业收入集中度与证券业规模SCL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回归方程:NPR=0.0465+0.2046CR10-0.00075SCL F=7.4377 R2=0.6502,调整后R2=0.5628

1.回归结果

F=7.4377>F0.05(2,8),说明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规模变量SLC表现为负相关性,即证券业总资产每上升一个单位(亿元),证券业净资产利润率就会下降0.075%,也就是说我国证券业目前还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状态。集中度CR10与NPR正相关。但是在进行T检验时,发现t1=1.785,t2=1.32都没有通过检验,说明CR10 和SCL对NPR的影响不显著。而且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和调整后的判定系数都不是很高,这表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拟合度不是很理想,线性关系并不显著。

2.结果解释

本出的结果与方芳、付文长(2004)的结果不太一样,方芳、付文长发现我国证券业集中度与绩效呈正相关,行业规模与绩效呈负相关。而且证券业的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有显著影响。验证了姚秦(2003)的结论:我国证券业市场集中度对绩效的影响不明显。Demestz(1973),Needham(1978)的研究:当集中度在10%~50%区间时,行业利润率随集中度提高而下降;而当市场集中度超过50%后,行业利润率与集中度的正相关关系开始出现。事实上,我国证券业的盈利能力很不稳定,基本停留在依赖股市行情这种“靠天吃饭”的阶段,一旦证券市场不景气,整个行业的利润率都会产生很大的波动。所以证券业集中度与净资产利润率的正相关关系在我国证券市场并不能够得到验证。

五、主要结论

1.我国证券公司承销业务的集中度呈现承销业务市场结构属于D型(准中寡占产业),即集中度相对较高。经纪业务市场结构尚处于E型(低集中产业),属于明显的竞争状态。承销业务和经纪业务相比,承销业务市场处于明显的垄断状态。营业收入集中度CR10围绕50%上下波动。随着近几年证券业大规模重组的兴起,预计市场集中度会有所提高,从而使强者自强,弱者很难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产业竞争类型将向垄断方向发展。

2.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不稳定,历年的利润收入波动较大,与二级市场走势高度相关。券商业绩严重依赖股市行情,其三大收入来源(经纪、承销、自营业务)均受制于股市走势。如在行情极好的2000年(上证指数上涨51.7%),证券行业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0.89%,而股市大跌的2001年,净资产收益率又跌至7.04%。这种“靠天吃饭”的市场模式会在将来遭受很大挑战,而券商的业务创新水平还优待提高,只有当经纪业务收入低于主营业务收入50%时,我国证券公司才能形成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所以如何摆脱传统业务的依赖,提高券商的业务创新水平,是未来中国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3.以1996年~2006年11年的数据为样本所做出的检验结果表明,券商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结构和行业规模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关系,但是与证券市场的总体收益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当市场趋好,平均收益率为正时,券商的利润也随之增加,反之则减少。如果避免行业周期过分影响券商的盈利能力,是摆在中国证券业面前重中之重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方 芳 付文长:证券业集中度、规模对绩效影响 [J].金融研究,2004(1)

[2]姚 秦:中国证券业集中度:现状、成因及趋势[J].改革,2003(1)

[3]杜煊君:竞争市场中的垄断利润:中国证券业的产业组织与价格规制 [J].世界经济, 2001(5)

[4]赵 旭 蒋振声 周军民: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 [J].金融研究,2001(3)

[5]王 聪 段西军:中国证券市场佣金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SCP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1(5)

[6]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7]《中国金融年鉴》 1997-2007

第6篇:经纪市场论文范文

一、西方经济自由主义的历史回顾

西方经济自由主义有很长的历史。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前,经济自由主义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的经济自由主义。这一时期古典经济学占主流地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接受前人关于自然规律和自由的观念,提出“自然自由”制度的说法,认为资本主义是自然自由制度。他主张,让“一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让资本主义经济自行调节,按照自己的固有规律向前发展。斯密的说法存在理论缺陷,但在当时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封建制国家或君主不要干预经济,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取得不受限制和干涉的统治。

第二阶段是19世纪30―60年代的经济自由主义。19世纪30年代英法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孕育于18世纪末期的庸俗经济学取代古典经济学,成为为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主流经济理论。在这一阶段,“萨伊定律”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理论。萨伊在19世纪初说过:“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此言后来演变成“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被称为“萨伊定律”或“萨伊市场定律”。

第三阶段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以英国马歇尔、庇古等为主要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在西方被叫作“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把“萨伊市场定律”同工资、价格、利率都具有完全灵活性的假设结合在一起,编造了一个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均衡模型。在这个理论模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劳动市场供求均衡――实现充分就业;产品市场供求均衡――没有生产过剩;资本市场供求均衡――不存在资本过剩。这样,“新古典经济学”断言,完全竞争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在经济政策方面,“新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和国家不干预经济。这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实质是美化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否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特别是否认资本主义发生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和存在失业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具有明显的辩护性质。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庇古还在顽固宣传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陈腐教条:“在稳定的条件下,一切愿意工作的人实际上都会就业。”历史上空前严重的这场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以毁灭性的打击。大危机的现实证明,“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赖以建立的“萨伊市场定律”,根本不是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反映,而是完全违背客观实际的主观臆测。在大萧条中,西方怀疑、责难、批评“新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学者日益增多。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尖锐批判“新古典经济学”否定经济危机和大量失业的可能性时说:“这一理论所假设特殊情况的特征,恰好不是我们实际生活在其中的经济社会的特征,结果是,当我们试图把这种理论应用于实际时,它的教义就起误导作用,而且是灾难性的。”

二、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自由主义是现代经济自由主义,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产了的经济自由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复活和再现。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直面现实,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严重性,承认经济危机的严重性,承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有“完全被摧毁”的可能性。“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大危机中破产了,原来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有不少转向并接受凯恩斯主义。但是,少数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例如奥地利学派的米塞斯、哈耶克等人,仍在顽固地坚持原来的立场和观点。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于1936年。仅隔一年,即1937年,深受米塞斯、哈耶克影响的李普曼出版《对于良好社会原理的探讨》一书,竭力维护自由市场经济,为经济自由主义辩护。接着在1938年,米塞斯、哈耶克、李普曼等26人聚会巴黎,举行以“自由主义危机”为主题的研讨会。哈耶克后来在1944年出版的被称为“标志新自由主义创立的”的《通向奴役之路》一书的主要思想,就是这次研讨会的产物。

新自由主义又被称为新保守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极其艰难地度过30年代大萧条以后,新自由主义在西方渐趋复苏,并日渐活跃,形成许多流派。除了以米塞斯、哈耶克等为首的新奥地利学派,英国有伦敦学派,德国有弗赖堡学派,美国有芝加哥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以及科斯为首的现代产权学派,等等。

新自由主义产生以后,曾经长期处于非主流地位。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一直处于支配地位。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主要有两手: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基本做法是:经济危机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期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通货膨胀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期缓和通货膨胀。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实践中,凯恩斯主义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对暂时缓和危机和通胀有一些作用。但是,这些政策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能暂时缓和矛盾,无法克服矛盾。

凯恩斯主义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有很大的副作用,长期交替使用的结果是导致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这就是“滞胀”。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生了滞胀。面对滞胀,凯恩斯主义者束手无策。如果采用扩张性政策,“滞胀”中的“滞”没有治好,“滞胀”中的“胀”会更加严重。如果采用紧缩性政策,“滞胀”中的“胀”没有治好,“滞胀”中的“滞”会更加严重。“滞胀”使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陷入严重困境。

当凯恩斯主义陷入严重困境时,新自由主义乘机而起,并迅速上升为西方主流经济学。20世纪70―90 年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期,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黄金时代”。新自由主义万变不离其宗。“市场万能论”和“市场自由配置资源可以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仍然是新自由主义即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核心教义和教条。

三、西方新自由主义三大经济政策体系

新自由主义学派林立,形形的经济理论和为数众多的政策主张基本面虽然相似,但差异不小。西方国家政府采取和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体系主要有:英国的“撒切尔主义”或“撒切尔经济学”,美国的“里根经济学”,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向全世界特别是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行的“华盛顿共识”。

(一)英国撒切尔政府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英国是凯恩斯的故乡。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在英国影响广泛而深远。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英国历届政府基本上都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英国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如前所说,长期交替实行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使凯恩斯主义政策失灵。

撒切尔于1979年出任英国首相。信奉新自由主义的撒切尔从上世纪70年代末和整个80年代,全面推行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撒切尔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体系被称为“撒切尔主义”或“撒切尔经济学”,主要包括下列对内对外政策: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又译民营化、非国有化);力推自由市场经济,解除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其中包括对金融的监管;打击和削弱工会力量;削减社会福利;减税,主要是对大公司和富人减税;取消汇率管制,实行汇率自由浮动;推行旨在削弱和瓦解苏联的政策。撒切尔竭力对外推销其新自由主义政策,她曾颇为得意地说:“人们不再担心染上英国病,他们排队来领取新的英国药方。”

(二)美国里根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政策

美国自罗斯福新政以来,历届政府长期实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面对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这时美国新自由主义思潮从非主流地位上升到主流地位,并走向高峰期,其中的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直接对美国政府的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里根于1981年出任美国总统。他笃信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他有一句名言:“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才是问题。”里根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主要包括:实行“大市场”和“小政府”,大力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解除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监管;降低税率,主要是大幅度降低富人所得税税率,所得税最高税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70%降低到1982年的28%;削减社会福利支出;镇压工会领导的罢工运动;推动“星球大战”计划,大幅度增加军费支出,图谋通过军备竞赛拖垮苏联。

(三)“华盛顿共识”的新自由主义政策

“华盛顿共识”,是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约翰・威廉姆森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依据,于1989年拟定的先对拉美、随后对转轨国家经济改革提出的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华盛顿召开的研讨会上得到美国政府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确认与支持,因而被称作“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涉及企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贸易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外资政策等一系列政策。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把“华盛顿共识”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三化”:“政府的角色最小化”、“快速的私有化”和“快速的自由化”。华盛顿共识的“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与里根经济学的“大市场”和“小政府”实质相同;“快速的私有化”,与撒切尔主义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一样;“快速的自由化”包括贸易自由化、利率自由化和汇率自由化,与撒切尔主义的和里根经济学的解除调控和监管相一致。

美国学者罗伯特・W・迈克杰尼斯认为,“华盛顿共识”旨在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这就是说,“华盛顿共识”不仅要把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推广到全世界,而且企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强加于世界各国。这显然是代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和要求。

四、新自由主义的失败

当新自由主义处在高峰期的时候,西方国家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大危机。21世纪初的这场大危机源于美国,很快蔓延到欧洲以至全世界许多国家。从2007年夏季开始,西方许多国家先后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这场危机不只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也不只是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而是一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系统性危机,包括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意识形态危机以及已经持续多年的生态和环境危机。

这场危机给西方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倒退。据报道,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周刊设立的衡量标准,在这次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中,英国倒退了8年,美国倒退了10年,希腊倒退了12年多,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倒退了7年或更多。这场系统性危机在西方国家造成了几千万人的失业大军和极高的青年失业率,使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9亿。这一切也有力地证明,自由市场配置资源不仅没有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而且相反,出现了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失灵”,即市场配置资源无效率。

资本主义危机,特别是资本主义大危机,成为“市场原教旨主义”和“市场万能论”的大批判家。它促使许多曾盲目追随过“市场万能论”和“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人猛然惊醒,重新思考和认识新自由主义。日本原来笃信新自由主义的学者中谷岩的新著《资本主义为什么会自我崩溃?》一书有一个十分醒目的副标题:《新自由主义者的忏悔》。这部书是新自由主义者公开忏悔的代表作。

正像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以毁灭性的打击一样,21世纪第一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性危机也给新自由主义以致命性的打击。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2009年5/6月号发表的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利奥・帕尼奇文章说:“此次危机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大,已使全球资本主义及其卫道士陷入意识形态的恐慌。新自由主义正统派学说的信仰已经发生了内爆。”很明显,帕尼奇所说的“意识形态的恐慌”和“新自由主义正统派学说的信仰已经发生了内爆”是说新自由主义这种意识形态和信仰已经深深陷入危机之中。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11年7月6日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发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危机》一文指出:“几年前,一种强大的意识形态――对无拘无束的自由市场的信仰――几乎将世界经济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帕尼奇和斯蒂格利茨的文章发表后,新自由主义危机逐渐成为西方各国许多人的共识。西方报刊和网站出现了不少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报道、访谈和文章,异口同声地谴责新自由主义及其严重后果。

在西方不同国家不同学者中,在同声批判新自由主义危机时用语各异。除了上述帕尼奇和斯蒂格利茨的“意识形态恐慌”、“意识形态危机”、“新自由主义正统派学说信仰危机”之外,现在常见的还有“市场原教旨主义危机”、“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危机”、“自由市场极端主义危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危机”、“新自由资本主义危机”、“自由放任主义危机”、“美国倡导的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危机”、“市场至上主义危机”,等等。虽然用语各异,但所指相同,全都是指新自由主义危机。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危机是新自由主义这一不可持续的社会秩序的危机。法国经济学家热拉尔・迪梅尼尔接受采访时说:“当前的危机不是简单的金融危机,而是新自由主义这一不可持续的社会秩序的危机。”英国学者霍尔斯鲍姆说:“过去数十年里,人们以为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而缺乏现实性。”“‘市场原教旨主义’已经失败。”英国学者迈克・约翰逊认为:“西方出现对资本主义的不满情绪,说明资本主义确实出了很多问题。……面对经济危机下的种种不确定性,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倡导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势必会被人们抛弃。”美国作者安迪・斯特恩说:“曾在20世纪辉煌一时的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正被丢进21世纪的灰烬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福山原来是“历史终结论”的主要鼓吹者,断言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然而,在本次危机中,福山的观点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他认为,美国式资本主义已经跌下神坛,自由主义市场或新自由主义模式将受到审判。

西方学者不仅在从理论上批判新自由主义,而且直接把批判的矛头对准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体系。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这场危机爆发后,正当撒切尔入主唐宁街30周年时,许多英国人得出的结论是:30年的试验又一次失败。不过,这次失败的是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同样遭到了批判。曾任里根政府国内政策顾问的布鲁斯・巴特莱特本是里根经济学的参与制定者之一,现在对里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体系反戈一击。他在《新美国经济:里根经济学的失败与未来之路》一书的书名上,赫然写上“里根经济学的失败”。

不仅在西方学界,甚至在西方商界,也有人谴责英国和美国的新自由主义,谴责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大投资家乔治・绍罗什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目前正在经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这要归咎于上世纪80年代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总统所信奉并推行的自由放任主义。撒切尔夫人和里根都误以为市场具备自行调节机制。”

“华盛顿共识”的新自由主义同样受到批判。在这场大危机爆发之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就已经批判“华盛顿共识”,指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对发展中国家不适用,而且很有害。在这场大危机期间,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指出,“华盛顿共识”在拉美和东欧的“实验”已经宣告失败。

五、应高度重视西方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力图通过多种途径用他们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主张来影响中国改革。同时,我国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试图从西方新自由主义中寻找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措施。这样,西方新自由主义便逐渐在我国产生影响。

国内一些有关论著不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和学派以及“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和“华盛顿共识”政策体系进行全面评析,而是不加分析地向国内读者积极推荐,全盘肯定。这对许多人尤其是对青年学生产生了极为有害的影响,使他们对西方新自由主义没有识别和批判分析能力。

在各种新自由主义思潮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科斯和以他为首的产权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20世纪80年代初,科斯看到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认为这是推销他的产权私有思想的极好机会。对于如何在社会主义中国推销主张产权私有的科斯思想,其追随者进行了认真琢磨。他们给“私有产权换了包装”,开始时只说“产权明晰”,而不说科斯的产权明晰就是产权私有。直到科斯的思想在中国被一些人接受后,他们才公开声称:“私产制是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并断言:“中国会逐渐改变成为一个类似私有制的体制”。

科斯通过“派进来”和“请出去”两种途径来影响中国的产权改革。他将其追随者“派进来”推销他的产权私有论,并“自费”将中国几十位知名经济学家“请出去”,到美国参加他自己组织的“中国经济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

更值得注意的是,科斯后来不仅要在中国宣传和推广他的产权私有理论和政策主张,而且远远超出经济学领域,进一步提出中国需要一个“开放而自由的思想市场”的主张,并表示期盼中国成为“自由思想的全球中心”。国内有人在评介科斯关于中国“开放自由思想市场”主张时赞许说:“科斯极富洞见的一家之言,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说,显然极具现实意义。”这些人正在积极推销科斯关于中国要积极开放自由思想市场的主张。他们也打着“深化改革”的旗号。

国内媒体报道:“2010年,科斯百岁之时,中国经济学家组织了活动庆祝,远在大洋彼岸的科斯发来一段视频。”国内媒体还报道,科斯本应邀在2013年10月来中国访问,没料到在来华前一个月去世。我国有些经济学家对科斯表示沉痛哀悼和敬意,甚至说:“科斯的学说始终是照亮中国崎岖的改革道路的一盏明灯。”“科斯在经济转轨环境下的中国影响力巨大。科斯的理论在中国获得了比在美国更高的认同和反响。”

过去一个时期,主张私有化的经济学家不愿用“私有化”一词,而是用来自法文的“非国有化”或来自日文的“民营化”,并说“非国有化”和“民营化”不是私有化。这纯属欺人之谈。人们知道,法国的“非国有化”就是私有化。英文中的“私有化”和法文中的“非国有化”,在日语中译为“民营化”。现在,主张进一步进行产权改革者已经不再讳言私有化,而是公开说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私有化。

第7篇:经纪市场论文范文

关键词:经纪人;艺术市场;职业素养

在西方艺术市场上,艺术品经纪人是指那些具备艺术修养和营销策划能力,深谙市场规律,特别是善于发现年轻艺术家并发掘艺术家潜质,同时熟悉法律、广告、税务、拍卖、展览、保险、出版印刷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艺术品经纪人处于整个艺术生态链条中的核心位置,直接联系艺术家、艺术品、策展人、批评家和收藏家。这不仅因为他帮助建立了艺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经常的联系,而且因为他制造了对艺术保持固定兴趣的顾客,使艺术家不必想着如何去讨好他的公众。[1]同时围绕艺术家的扶植、培养和艺术品的发掘、推广、销售形成一系列完备可靠的运作机制。艺术品经纪人在艺术家和藏家之间架起安全保障的桥梁,艺术品经纪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工商总局2004年颁布的《经纪人管理办法》中规定:“本办法所称经纪人,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等经纪业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制度的缺失、市场运作不规范以及职业素质等问题与我国艺术品一级市场错位经营导致艺术品市场功能倒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艺术品经纪人从业现状

首先,裙带经纪现象普遍。特别是一批中小型艺术家,一般是由亲朋好友担当经纪人以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避免中介机构的利益盘剥。但是,这类人缺乏洞悉市场的营销能力和经纪能力,不善于按照市场需求对艺术家进行长远的规划,也不能够充分挖掘艺术家的潜力。导致艺术家与经纪人反目的情况比比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艺术家价值的发挥。其次,经纪人职业门槛低。国内艺术品经纪人大多是艺术学院师生、策展人或是其他行业如奢侈品行业兼任或转行而来。他们把艺术品销售当作一种投机的买卖,遵守的是马尔基尔的“更大笨蛋理论”:只要找到愿意出高价的买主并把它卖出去就是成功,而买主则成了更大的笨蛋。[2]这种风气助长了经纪人群体专业素质低的现状。第三,缺乏职业操守。现阶段的艺术品经纪人一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完整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对自身应具备的经纪能力也不了解。一些年轻的艺术家才华横溢,但却因为资历和名气低,经纪人缺乏专业的眼光而不愿意他们。长此以往,既荒废了艺术资源,造成人才浪费,也不利于艺术市场的长期发展。

二、加强艺术品经纪人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水准的艺术品是物质生活充盈后人们对精神产品的自然需求,高质量的节目体现着策划者的专业能力,艺术市场也是如此。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已经到来,且对经纪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艺术品经纪人的职业素养提出建议:

(一)专业的知识储备和艺术鉴赏力

经纪人的文化涵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理解程度,经纪人本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在茫茫人海中鉴别艺术家并准确判断其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国外的经纪人教育发展得很充分,画廊经纪人几乎都有长期的艺术或收藏教育背景,也正因如此,他们才对艺术家有着持之以恒的关注和热爱,竭力对其包装、策划、宣传和推广。新加坡艺术品经纪人黄钟鲁先生为了能让艺术家能准确地表现新加坡的风貌,大量阅读有关新加坡的文物、历史的书籍,还到新加坡各地进行考察,用照相机拍了大量新加坡的风景、人物、风俗,做了很多的文字记录。而在国内,学界对艺术经纪人的教育相对滞后,目前只有北京大学开设文化经纪人专业,北京工商大学开办艺术市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点。培养经纪人才是我国文化市场健康规范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市场运营管理知识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生产是消费的生产,生产引导着消费,反之消费的趣味追求和选择又影响艺术生产。在艺术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今天,艺术品经纪人在市场中从事中介活动,就要求其懂得相关的市场运营、策划、管理知识,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精准捕捉市场需求信息,寻找和说服艺术家主动迎合市场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同时,随着中产阶层人数不断增加,经纪人也要考虑根据市场需求构建多元经营结构,对艺术品进行价格定位和风格定位,以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

(三)策划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它是人们在一般的实用性基础上,在多种信息的共同碰撞之下,重新构造出一种全新的信息呈现形式。在艺术领域,创造力的高低不仅是艺术家生存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艺术交易的重要参数。经纪人在布置展览、推广策划甚至发掘维系客户关系都是需要加入创意的。特别是在推广策划阶段,要敢于跳出原本条条框框的限制,勇于创造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找到艺术表现独一无二的特色和优势,设置鲜明的吸引眼球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顺利实现由生产到消费的跳跃。

(四)培养和积累收藏群体的能力

经纪人所拥有的收藏家数量和购买力才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指标,经纪人要在艺术家与收藏家之间培养信任机制,忠诚地对待艺术家,也要向藏家介绍作品的艺术主张、风格特点、价格走势等相关信息,为藏家提供专业的投资报告,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风险确保收益。经纪人也要注重客户的开发、保养和服务等工作。深入了解藏家的喜好、风格和品格,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借助口碑,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品投资收藏和拍卖中,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欣赏意识,自觉关注艺术作品,从而促进艺术市场的繁荣发展。

三、结语

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存在着一级、二级市场越位经营,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赝品横生等问题。经纪人作为艺术市场的中转站,促成艺术价值到商业价值的转换。蓬勃发展的艺术市场呼吁专业的经纪人。健全的经纪人制度和高素质的职业能力不仅能够保障买卖双方的利益,还能够促进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阿诺德•豪泽尔(匈).艺术社会学[M].居延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178.

第8篇:经纪市场论文范文

关键词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市场机制

1市场社会主义概述

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想理论。它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社会主义,也不同于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加尔布雷恩、沃德、柏格森等学者把它的特征大致概括如下:

第一,把资源配置形式和社会制度分离开来。把计划机制、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分开来。他们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没有关系的。

第二,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市场社会主义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如英国学者科亨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是因为它克服了劳动和资本的分离。在市场社会主义中,不存在一个不拥有资本的与劳动者相对立的资本家。”但他们对生产资料公有的具体形式有不同的看法,如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全民股份制等。

第三,他们主张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这也是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但是在多大范围、何种程度上、何种方式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学者的主张各不相同。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从20世纪20、30年代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20~90年代是市场社会主义初步形成的时期。该时期最著名的就是旅美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提出的“兰格模式”:生产资料当实行公有制,但小型工、农业可保持私有;要求建立不完全的市场体系,既存在着消费品市场、劳动服务市场,也存在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实行国家、地方、家庭参与的多重决策体系;实行双重价格定价体系,消费品和劳动力价值通过市场来定价,而生产价值由中央计划机关采取模拟市场竞争的方法来决定。该模式虽然有明显的计划特征,但标志着市场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50~80年代。主要是一些东欧、苏联经济学家主张在计划经济框架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比如南斯拉夫经济学家组成的“市场经济学派”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在市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波兰经济学家布鲁斯提出了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捷克的锡克在《社会主义下商品的货币关系》中分析了宏观、微观商品经济的不平衡。其中宏观的当由计划调节,微观的由市场调节。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其研究中心又回到了以西方为中心,他们重新探讨了市场社会主义,目的在于弄清如何通过市场使西方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有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罗默的“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斯韦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等。

2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繁荣和发展无疑给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提供了参考、研究的价值。

2.1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给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设以启发、借鉴,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史料来源

首先,市场社会主义者提出的“中性机制”思想,为我国探索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启示。20世纪60~70年代,加尔布雷恩、沃德、柏格森等人批驳了市场属于资本主义,而计划只属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点认为,市场和计划仅仅是“手段”或“工具”,提出“中性机制”理论。邓小平同志在探索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过程中,吸取了市场社会主义的可取成分,结合中国实际和他国经验,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样,邓小平经过长期探索,在深刻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认真汲取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开计划与市场复杂关系的钥匙,剔除了缠绕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所谓社会基本制度属性,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理清计划与市场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把市场运用到社会主义中去。市场社会主义者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的“联姻”论,为我们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积极的思想来源。如米勒就明确指出“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秘书”(即社会主义需要市场)。早在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的一次谈话中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统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多年的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认识,表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能够兼容的,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再次,市场和计划不是地位平等的发挥作用,但市场也不排除计划。两者共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起到了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主导力量。而计划就体现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上。米勒在他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中就指出国家的作用有:制定收入标准,制定积极政策,来实现工整的分配;国家还要设立公共机构,负责提供福利等公益事项……由此可见,市场社会主义也并不盲目崇拜市场。同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必须结合起来运用,使之优势互补。但是,二者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市场机制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计划机制、宏观调控只能起到辅或指导性的调节作用,为市场机制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最后,市场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观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持有的观点。市场社会主义把市场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即要发挥市场的效率,又要追求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他们主张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以企业为单位、利润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保持高效率,倡导某种形式的生产资产社会公有,关注收入分配平等。而当代中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十分重视效率与平等的一致性,强调公平与效率必须兼顾,主张在兼顾公平与效率时,效率应优先考虑,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公平。

2.2国外市场社会主义的实践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经验,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首先,西方学者虽然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但对于何为科学的社会主义仍缺乏认识。他们虽然认识到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公有制,但在其具体形式上仍有分歧,缺乏深度。所以他们提出的各种模式很难实行,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实行的主体力量。所以只是一种现代、当代的空想主义。而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开始,就有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科学地认识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理论上的明确性,是在吸取西方学者的积极观点、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和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其次,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建设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务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必然要反映出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如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主体地位、按劳分配的主导方式、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等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对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力加强工作力度,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尚,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3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基本制度不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保障的。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中就规定了公有制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并强调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而当代国外的市场社会主义虽然也主张公有制,但总的说来,他们对国有经济都持否定态度,而且大多数模式都是重视收入平等甚于关心所有制内容。但这样一来,实现收入平等分配的社会平等是很难得到保障的。

其次,运行机制上也不相同。我国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而为达到目标,就要相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以及改革分配制度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而国外各种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通过何种方式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的问题上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精神文明紧密联系的。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物质保证;而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第9篇:经纪市场论文范文

交易市场合并

6月13日,随着“白玉兰”各奖项揭晓,为期5天的第20届上海电视节落幕。在最受关注的电视连续剧单元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摘取白玉兰金奖,《咱们结婚吧》获电视剧银奖,《咱们结婚吧》导演刘江获最佳导演奖,新人编剧李潇、于淼凭借《大丈夫》摘得最佳编剧奖,老戏骨王志文18年后再摘视帝桂冠,视后则花落“辣妈”孙俪。本届电视剧单元评委会主席郭宝昌评价,今年入围的电视剧有诸多创新,在中国电视剧历史上是大踏步前进的一年。

本届上海电视节自身也有不少“新”意,如《来自星星的你》等海外优秀电视剧登陆SMG娱乐频道,是上海电视节首次获批引进国外优秀电视剧展播。

交易方面,上海电视节打通电影和电视产业,原电视节目市场、电视技术市场、亚洲动画创投会、电影项目市场、电影交易市场五大市场合并。境内外近400家机构参展,电视行业机构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35%的机构来自境外,第7年组团参展的台湾馆,展台达28家,韩国电视机构联合展台近20家。市场负责人、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市场总监张明介绍,“今年影视剧公司、播出平台、影视基地、技术服务公司,都来上海电视节设立了展位,电视行业是全产业链进市场的。”市场今年新设动画专区,明年计划打造纪录片专区,出台扶持政策,支持纪录片佳作免费参展。

主管部门的调控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十分明显:设展的抗日剧比例大幅降低,都市情感剧、青春励志剧依然为主流。古装亿元大剧不见踪影,本届电视节几无高投入、全明星大剧。

一剧两星政策的推行让各大影视制作公司加大了推广力度,市场首日活动达40场,明星纷纷站台。开展首日的TVB展台,两部主打剧目《点金胜手》《使徒行者》的演员黄宗泽、徐子珊、苗侨伟、佘诗曼亮相站台,为当日人气最高展位。韩栋、张檬、应采儿、袁珊珊、刘恺威、郑爽等明星也借电视节宣传新剧,星光胜过去年。具体成交额,上海电视节依然沿袭往年做法,对外保密。有业内人士透露,受政策影响,电视节上的交易较往年谨慎,持观望态度的买家有所增多。

韩国人很忙

韩国电视机构联合展台“韩国馆”备受瞩目;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获得本届“白玉兰”奖海外电视剧银奖;韩国创作人是白玉兰论坛的绝对主角,重要论坛都少不了韩国人的身影……这是近两年中国电视无法规避的现实:“韩流”再度入侵。

韩国版《爸爸去哪儿》制片人金荣希、《来自星星的你》导演张太侑、前韩国CJ E&M中国区代表金翰九、SBS综艺节目导演甘道京、编剧朴辉善都是论坛上的人气王。对于《来自星星的你》引发的炸鸡啤酒热潮,导演张太侑表示完全是无心为之,并非刻意设计,并介绍韩国导演不会为了植入广告设计情节。

6月11日的“制造‘现象级’模式节目”大师班是本届上海电视节最受欢迎的论坛。当天座无虚席,主讲人甘道京每切换一张PPT,都伴随一阵快门声,在座的听众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而由上海电视节组委会主办、《综艺报》社承办的“2014年综艺喜剧节目发展论坛”也颇受关注。各大卫视、制作公司高层齐聚一堂,探讨喜剧节目形态与市场,为刚刚萌芽、艰难成长的中国喜剧类节目寻找出路。

担当本次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的吴奇隆是两场论坛的嘉宾,他先是在“电视人的修养”上鼓励演员认清大环境,主动降价,又在第二天的“敢问路在何方?――从偶像剧探究电视剧制播营销新思路”论坛上提出不要给电视剧分类定性,“何必纠缠偶像不偶像,把戏拍好才是硬道理。”

总结今年的白玉兰论坛,围绕转型、跨界、融合、创新等产业层面最热门的关键词,共设置了《探索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前行之路》《今天你笑了吗?――2014综艺喜剧节目发展论坛》《视频网站与影视产业的第二次“握手”》《华语内容走出去的新“丝路”》《大师班:纪录片的新闻性》《论电视人的自我修养》《大师班:制造“现象级”模式节目》《中国纪录,世界关注――建立国际化的中国纪录片生态产业链》《敢问路在何方?――从偶像剧探究电视剧制播营销新思路》《春耕儿童影视论坛》《2014白玉兰国际广播影视技术论坛》11场论坛。

今年论坛也更注重“文教结合工程”,与全国各高校的影视专业联手,以市场参观和专家授课形式开办“上海电视节影视沙龙”,建立影视行业后备人才孵化培育平台。

纪录片崛起

纪录片在本届上海电视节上风头正劲,中国纪录片人的自信也空前高涨。6月8日上星的北京纪实频道和6月16日上星的上海纪实频道前后脚地在上海电视节上举办说明会。上星后的北京纪实将以制播分离为着力点,除了采用卫星传输方式外,还将采用互联网多频传输、IPTV传播等多梯度覆盖方式,进行有效落地。说明会上,北京纪实频道向北京国际纪实影像创意产业基地(以下简称BIDC)颁发项目合作的授权委托书,BIDC将成为北京纪实频道的内容提供商。

上海纪实频道于2014年启动9个重点项目,包括《味道中国》《神山天河》《海上丝绸之路》《东方战场》《银发汹涌》《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没有围墙的世界》《66号公路》《宴遇中国》等。上海纪实取消了对文化品牌栏目《大师》的收视率考核,转向对其文化价值和节目品质的考核。上星后的上海纪实将集中精力打造《纪录片编辑室》《档案》《往事》《大师》等栏目。

电视节期间举行的“因你而真”第二届优秀国产纪录片颁奖典礼,更是让今年的上海电视节成为纪录片嘉年华,共有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335部纪录片参加纪录片单元的竞赛项目,无论是参赛国家和地区,还是参赛作品的数量,较去年均有大幅提高。

“狼”真的来了

今年的上海电视节,视频网站的野心可从上海展览中心设置的展位窥豹一斑,其面积庞大直追传统强势电视台。张明介绍,这几年的上海电视节,视频网站参与度越来越高,自制剧也越来越多。“新媒体来搭展台已经有四五年,最开始只有优酷土豆一两家,现在已经有五六家,而且体量大。”设置展台背后的深意是视屏网站转型做内容,需要平台展示产品。

2014年,视频网站的出品剧呈现井喷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家视频网站将推出超过1000集的网络自制剧。上海电视节上,腾讯视频携自制剧《暗黑者》踌躇满志而来,并主办了《视频网站与影视产业的第二次“握手”》论坛。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