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尔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高尔基的童年全文精选(九篇)

高尔基的童年全文

第1篇:高尔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4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赴内地活动安排会”上宣布,4月23日至5月1日期间,新疆将派出代表团分赴19个对口援疆省市进行走访,重点之一就是向后者传递“接回所有新疆籍流浪儿童,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教育条件,让他们在家乡健康成长”的愿望。5月22日,自治区公安厅消息,自5月1日以来,新疆警方协助安徽、吉林、黑龙江、湖北、广东等地警方抓获拐骗、操纵新疆籍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70余人,打掉了8个犯罪团伙,解救了一批儿童回疆。

改变新疆流浪儿童命运的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同时也打开了一扇关注之门。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去到全国各地流浪,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解救,在互联网时代,这些都成为了引发深思的起点。

贫困仍是主要因素

吐尔文江最近完成了一项调研,内容正是“新疆籍流浪儿童”。截至2011年4月初,身为维吾尔族的他对80名新疆流浪儿童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调研。

“没有缓解,与10年前相比反而出现加剧趋势,并且开始向内地二三线城市蔓延。”他说,“1999年我参加过一次针对新疆籍流浪儿童的情况调研,不过当时情况仅在于京广沪等一线发达城市。当时估算在其他省份流浪的新疆籍儿童大概是5000到8000人左右。而这次调研估算出的数字要大很多。”

“全疆各级救助管理站每年救助回来的是3000人,如果按照这个数字乘以5年就是1.5万人,实际上现在救助回来的只占新疆在内地流浪儿童的一部分。”他说。

“因为不同团伙会出现‘竞争’,抢地盘甚至会出现火并。这次调研发现流浪儿童已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大多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表示,“与此同时作为新疆籍流浪儿童的主要流出地与10年前比较并未发生变化,依然为南疆的喀什、和田和阿克苏等地区。一方面是这些地方人口基数大,另一方面也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通过这一次调研,吐尔文江发现贫困仍然是诱发流浪儿童现象的主要因素。

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区是维吾尔儿童被拐骗出去的重要区域,该地区既是维吾尔族重要的集居地,也是新疆目前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在当地有许多相当于内地集贸市场的“大巴扎”,每天熙熙攘攘人流很多,尤其轮到赶集天,四面八方的维吾尔族群众都会拖儿带女前来,年幼的孩子们往往会在这样的地方走丢,甚至被人拐骗走。

无论在乌鲁木齐还是在和田街头,经常可以看见各种寻找丢失孩子的维吾尔文“启示”,很多维吾尔男子更是愿意主动为外来者进行内容翻译,同时向后者表达着自己的无奈和愤怒。和田市公安局纳尔巴格派出所的维吾尔族警员伊木然说:“帮助本地老百姓寻找丢失的孩子,已经成为各个派出所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具体区域部位上看,吐尔文江认为,最偏远农村地区的儿童其实更不容易被诱拐,那里有可以依赖的生产资源,不易剥离这种生产关系;而城市及周边的贫困人员,其子女往往游荡在社会上成为主要“猎物”,“被诱拐的比例更大,也有个别儿童是被强行拐卖的。有些儿童甚至刚从学校出来,就被麻袋一装拐走了,不过这种情况不算常见。”

“被诱拐的儿童基本生活在城市或城郊位置,因为‘蛇头’、‘贼头’也要考虑如何将被诱拐而来的儿童运往内地省市。”与吐尔文江一起调研的李晓霞说,“他们也会考虑成本等问题,而偏远农村地区交通不便。流浪儿童被拐到内地省市后,就会沦为犯罪团伙的牟利工具,即让他们从事偷盗。很多流浪儿童每天都要偷够一定数额的钱物。如果不完成任务,‘贼头’会对他们进行残酷体罚。”

吐尔文江表示,一般流浪儿童都在14岁以下,因为年龄再大的不易被控制,同时偷盗只是一般治安案件,选择儿童作为作案工具,可以逃避法律责任,“这些团体已经高度组织化,分工明确,同时还对流浪儿童训练了一些反侦察措施,比如通过自残、伪装语言不通等方式来规避,这也为内地有关部门救助和打击增加了难度”。

长期参与相关案件破获的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处宣传科长李国贤证实了上述两名学者的观点:“虽然各级政府、兄弟省份一直在帮助新疆,但是我感觉扶贫的力度还需要加大。”

据伊木然介绍,10岁以下的走丢孩子,七八成都能够找回来,被拐走到内地的情况不多,但10岁以上的情况就严重了,一般都不会是正常走丢,而是被他人拐走了,寻找到的机会就小了。

“出现后面一种情况,基本就是被人带到内地了,众所周知很多被逼成了小偷。”伊木然说。事实上,丢失孩子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各民族里都可见到,原因也大同小异。不过新疆籍流浪儿童和其他流浪儿童遭遇不一样,后者一般是被逼从事乞讨,而新疆籍流浪儿童基本上是被逼从事偷盗活动,有些孩子还不止一次被骗到内地。

受伤的新疆形象

来自新疆和田就职于杭州的维吾尔族青年柯木和朋友们早在2007年就开始关注新疆流浪儿童问题,并以“救助内地新疆流浪儿童”新浪微博等方式,借助网络力量积极呼吁。在他看来,新疆流浪儿童问题已经影响到类似他这样的在内地生活的新疆人的形象。“我们住旅馆被拒绝过,坐公交车被内地人躲避过,还因为新疆人的长相被警察从街头带到派出所盘问过。”

中央援助新疆工作座谈会一周年之际,新疆各项建设有序进行。从早前的“内地高中班”到现在大中专毕业生来内地培训实践,新疆与内地省市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吐尔文江也承认,新疆流浪儿童被逼偷盗的行为已经影响新疆与内地省市的交往。如果不积极消除负面因素,新疆与外界交流机会增多却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误解甚至敌意,现在很多新疆人到内地后都觉得不受欢迎,内地有些地方甚至出台一些“土政策”,千方百计限制新疆人在当地居住、经商等。

例如在昆明等一些城市,当地社区四处张贴“不允许将房屋出租给新疆人,发现有新疆人停留居住必须马上汇报”的公告。昆明市的一些出租车有一段时间对维吾尔族长相的人基本拒载,一名女司机回忆:“一次一名衣着淳朴的维吾尔族男子强行上了我的车,边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哀求我载他走,同时拿出一张维吾尔儿童的照片表示自己是来找丢失的侄子,因为有消息说孩子可能被逼在昆明做小偷。”

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女司机向男子作了一些解释,不料他哭了起来,并且狠狠地抽自己的耳光:“我们维吾尔人的脸都被他们丢光了,无论如何我这次一定要把孩子找回去。”

柯木说,“新疆流浪儿童问题已经变成一个全社会问题,需要部门的综合协调,通过拉网式全过程救助使他们脱离街头流浪的困窘和来自贼头黑手的残害,避免其滑向更严重的犯罪深渊,产生更复杂的社会影响。”

事实上,从目前内地警方所掌握的一些情况来看,如果不迅速对这些盗窃团伙进行打击,他们还可能被一些恐怖和分裂势力拉拢、利用,甚至为其筹集活动经费,未来所形成的后果将非常严重。由此也可以看出,新疆方面此次接回流浪儿童的决心和行动是包含着多层意义的。

“这次新疆政府是下了狠心的,希望从根源上解决这个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柯木说,“将近两年时间了,从我身边维吾尔朋友称张书记‘春哥’、‘贤哥’的语气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张书记给新疆带来了春天,其‘不让一个内地维吾尔族流浪儿童在内地盗窃,全部接回新疆’的表态已经得到了维吾尔族群众的认可。”

据李国贤介绍,解救孩子的工作警方一直都在做,并没有将其当作是什么特殊的任务,只是由于以前考虑到地区及事件的敏感性,所以很少公开报道。而随着国家政策以及自治区领导工作风格的转变,警方也积极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工作。

接回孩子只是开端

就在“让内地新疆流浪儿童全部回家”的新闻出来后,一名在内地工作的维吾尔女孩发短信给柯木说:“想哭,还有想亲一口张春贤书记的冲动。”不过,接回孩子只是第一步。

“许多孩子在外面都受到过深深的伤害,部分甚至已经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如果不对他们进行长时期的教育,马上送到社会上或交给父母肯定不行。”李国贤说,“必须让接回来的流浪儿童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及塑造思想道德,所以自治区已经决定投资5000万元新建一所流浪未成年人安置培训中心,帮助他们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高离婚率是维吾尔流浪儿童产生的重要原因,新疆救助管理站曾对93名新疆流浪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无父或无母,甚至父母都不在的残缺家庭占17%,还有25%的家庭是因父母离婚或一方去世而重组家庭”。缺乏感情维系致使被诱拐概率增大,也让解救后的心理辅导工作更加重要。

李国贤介绍,以前警方的工作方法是尽量联系上孩子的亲人接回去,找不到就移交给民政部门处理,现在看起来并非最恰当的方法。柯木也认为,孩子被救助后的心理辅导非常重要,因为救助站不可能长期提供帮助,他们终归要步入社会,如果未成年期的心理伤痛没有被抚平,他们完全可能以成年的身份继续危害社会。

在此前的5年间,中央政府共下拨3460万元资金,资助新疆在和田、喀什和阿克苏等地新建了15个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增加了1533张床位,使新疆拥有了基本的流浪儿童救助和保护能力。柯木说:“以前政府的救援机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一直在工作,但治标不治本。例如在新疆已经消失了20多年的工读学校,是在全国‘两会’高度关注、新疆政协委员多次递交提案的深厚背景下才于2009年6月恢复成立,工读学校曾被认为是新疆流浪儿童的希望,但许多流浪儿童一年救助期满出来后,却无法正常生活继续选择了流浪。”

第2篇:高尔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印度初小的毛入学率从2003年的98.20%增加至2007年的114.60%,5年增加了16.40个百分点。2007年印度初级小学毛入学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邦/中央联盟区(States/UnionTerritories>,本文内下同,印度目前共有28个邦和7个中央联盟区)有19个,高于150%的有6个,低于100%的有7个。最大地区为麦格哈拉亚(Meghalaya)191.50%,最小地区为拉克歇德维普(Lakshadweep)60.40%,最大与最小地区相差130.1个百分点。印度各地区间初小毛入学率的差异程度较小,变异系数从2003年的0.180增加到2007年的0.249。印度大多数地区初小女童入学率要低于男童。从初级小学毛入学率的性别平等指数(GenderPari—tyIndex,GPI=女童入学率/男童入学率)可知,2007年印度共有14个地区是女童的入学率大于或等于男童的入学率的,而在另外21个地区是女童要低于男童的,大于等于全国平均水平0.98的地区有22个。其中最大地区为尤塔卡汉德(Uttarakhand)1.O9,最小地区为比哈尔(Bihar)0.82。

二、高级小学毛入学率较低,且区域间差异较小。绝大多数地区女童入学机会要少于男童

印度高级小学的毛入学率从2003年的62.40%增加至2007年的77.50%,5年增加了l5.1lO个百分点。2007年印度高级小学毛入学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有23个,高于100%的有9个,高于90%的有l4个,高于8O%的有22个,低于70%的有7个。最大地区为西玛恰尔一普雷德仕(HimachalPradesh)114.3%,最小地区为比哈尔46.2%,最大与最小地区相差68.1个百分点。印度各地区间高小毛入学率的差异程度较小,变异系数从2003年的0.307下降到2007年的0.223。印度绝大多数地区高小女童入学率要低于男童。2007年印度高小共有9个地区是女童的入学率大于或等于男童的入学率,而在另外26个地区是女童要低于男童的,GPI大于等于全国平均水平0.92的地区有23个。其中GPI最大地区为锡金(Sikkim)1.21,最小地区为比哈尔0.73。

三、表列种姓及表列部落初小毛入学率由低于全国增加到高于全国水平,而高小则由高于全国水平下降到低于全国水平

印度初级小学表列种姓(ScheduledCastes,SC,印度的一种世袭种姓少数民族群体,社会地位低下,经济文化等落后)及表列部落(ScheduledTribes,sT,印度的一种世袭部落少数民族群体,社会地位低下,经济文化等落后)的毛入学率分别从2003年的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9个百分点与6.83个百分点国际觏野增加到2007年的比全国水平高出10-3个百分点与14.69个百分点,其入学率的GP1分别从2003年的比全国低0.06与0.02进一步降低至比2007年全国低0.10与O.06。2007年初小表列种姓的毛入学率最大地区为堪提斯嘎(Chhattisgarh)比当地总体水平高且高出77.0%,最小地区为勘迪嘎(Chandigarh)比当地总体水平低50.0%;同年初小表列部落的毛入学率最大地区为锡金,比当地总体水平高且高出102.81%,最小地区为阿萨姆(Assam),比当地总体水平低31.86%。高级小学表列种姓及表列部落的毛入学率则分别从2003年的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46个百分点与l3.36个百分点下降到2007年的比全国水平低1.20个百分点与3.06个百分点,其入学率的GPI从2003年的比全国低0.06与0.O7进一步降低至比2007年全国低0.12与0.07。2007年高小表列种姓的毛入学率最大地区为曼尼普尔(Manipur),比当地总体水平高且高出50.0%,最小地区为德里(Delhi),比当地总体水平值低46.8%;同年高小表列部落的毛人学率最大地区为锡金,比当地总体水平高且高出48.71%,最小地区为塔米尔一纳杜(TamilNadu),比当地总体水平低41.65%。

四、基础教育阶段毛辍学率很高,最近几年有下降趋势,但仍处于高位水平,男童更容易辍学

印度基础教育(1~8年级)的毛辍学率是很高的。毛辍学率从2003年的52.32%下降至2007年的43.0%,5年下降了9.32个百分点。2007年印度基础教育毛辍学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有14个,高于40%的有16个,高于50%的有9个,低于20%的有9个,其中7个地区没有辍学情况。辍学率最大5地区为:阿萨姆73.5%、比哈尔70.7%、锡金64.9%、西孟加拉(WestBenga1)63.9%、拉贾斯坦(Ra—iasthan)62.3%;最小5地区(去掉零值地区后)为:安达曼与尼扣巴岛(A&NIslands)15.9%、达曼和迪由(Daman&Diu)14.3%、塔米尔一纳杜9.1%、哈亚纳(Haryana)6.5%、果阿(Goa)1.2%;最大与最小地区相差72-3个百分点。毛辍学率近5年下降幅度较大达近20个百分点。2007年的毛辍学率比2003年的下降了17.81%,下降幅度高于这一水平的地区有15个,辍学率没下降反而上升的地区有5个(去掉3个缺失值地区后的结果,本段内下同),分别为:曼尼普尔36.88%、纳嘎兰德(Nagaland)3.95%、阿萨姆3.80%、古贾拉特(Gujarat)2.68%、西孟加拉0.20%;下降幅度超过30%的有11个,超过60%的有9个。西玛恰尔一普雷德仕、喀拉拉(Kerala)、勘迪嘎、德里、拉克歇德维普、普达切瑞(Puducherry)这6个地区下降了100%,其他下降幅度最大5地区为:卡纳塔卡32.99%、尤塔一普雷德仕33.24%、塔米尔一纳杜63.82%、哈亚纳69.43%、果阿87.27%。男童更容易辍学。2007年基础教育毛辍学率的性别平等指数(GPI=女童辍学率/男童辍学率)为0.93,即女童的辍学率为男童的0.93倍。2007年印度共有l1个(去掉缺失值后的结果,本段内下同)地区是女童的辍学率大于或等于男童的辍学率,而在另外15个地区是女童低于男童。辍学率GPI大于等于全国平均水平0.93的地区有2O个,其中最大5地区为:哈亚纳1.96、达德拉和纳嘎一哈维里(D&NHaveli)1.9l、达曼和迪由1.54、古贾拉特1.19、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1.16;最小5地区为:锡金0.91、比哈尔0.90、安达曼与尼扣巴岛0.84、尤塔一普雷德仕(UttarPradesh)0.44、果阿一2.8(其中“一”表示原始数据中男生的辍学率为负值,即入学率在上升)。

五、基础教育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学生的毛辍学率与当地总体水平相比有上升的趋势,且表列部落与表列种姓学生相比更容易辍学

表列种姓及表列部落学生的辍学率要比当地总体水平高,且表列部落学生的辍学率要比表列种姓学生的高l0个百分点以上。印度基础教育表列种姓及表列部落学生的毛辍学率分别从2003年的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1个百分点与17.73个百分点上升到2007年的比全国水平高9.6个百分点与2O.4个百分点,其辍学率的GP1分别从2003年的比全国高0.O6与0.01下降至比2007年全国高0.02与上升至比2007年全国高0.06。2007年基础教育表列种姓及表列部落的毛辍学率与当地总体水平值的差比全国的差值水平高的地区分别有7个与3个(去除掉缺失值地区以后的结果,本段内下同),分别有19个与20个地区的辍学率是大于或等于当地总的不分族别的辍学率水平,均有6个地区是小于当地总的辍学率水平的。其中表列种姓学生辍学率高出当地总体水平,且高出值最大5地区分别高出:勘迪嘎46.9%、德里35.2%、果阿29.4%、尤塔一普雷德仕24.1%、哈亚纳21.4%;低于当地总体水平且低出值最大的5个地区分别低出:塔米尔一纳杜一9.1%(“一”表示比当地总的不分族别的值低,本段内下同)、垂普拉(Tripura)一11.4%、达曼和迪由-14.3%、查谟和克什米尔Jammu&Kashmir)一22.8%、达德拉和纳嘎一哈维里一34.9%。其中表列部落学生辍学率高出当地总体水平,且高出值最大5地区分别高出:安德拉一普雷德(AndhraPrades)仕23.7%、曼尼普尔22.0%、奥里萨(Orissa)21.7%、达曼和迪由19.4%、古贾拉特18.3%;低于当地总体水平且低出值最大的5个地区分别低出:查谟和克什米尔一3.O%、纳嘎兰德一9.1%、西玛恰尔一普雷德仕一19.4%、锡金一19.9%、尤塔一普雷德仕一28.6%。

六、研究结论

1.初级小学毛入学率很高,且少数民族的入学率更高。截至2007年印度初级小学的毛入学率超过100%达114.60%,表列种姓及表列部落子女毛人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分别高出l0.3个百分点与14.69个百分点。

2.高级小学毛入学率不是很高,少数民族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要低些。截至2007年印度高级小学的毛入学率仅为77.50%,表列种姓、表列部落的毛入学率要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1.2个百分点与3.O6个百分点。

第3篇:高尔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关键词: 高尔夫球童 沟通能力 会员满意度

近几年来,高尔夫以其独特的健身、休闲方式深受广大爱好者的喜爱,俱乐部的竞争日益激烈。拥有好的场地、设施等硬件固然十分重要,高尔夫球童与会员之间在下场活动过程中的沟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沟通,能够拉近会员与俱乐部的距离,丰厚俱乐部的文化底蕴。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沈阳市4所不同规模的高尔夫会所与高尔夫俱乐部。

1.1.2 10位在高尔夫俱乐部从事教学工作的高尔夫球童。

1.1.3在以上几家俱乐部打球的100名消费者。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以随机的形式对会员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8份,回收率98%。

1.2.2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高尔夫及高尔夫理论、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人文等方面的资料和书籍,进行认真阅读和系统分析。

1.2.3统计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高尔夫球童的情况

2.1.1年龄情况:18~24岁,8人,占80%;25~34岁,2人,占20%。

高尔夫球童队伍的年龄偏低,34岁以下的占总人数的100%。高尔夫球童本人的社会阅历和指导经验与年龄有关,而社会阅历和指导经验将直接影响到高尔夫球童与会员间的沟通能力。高尔夫球童队伍低龄化,使得高尔夫球童在与会员沟通上产生问题。

2.1.2下场时间情况:一般来说,下场时间的长短决定了下场经验的丰富与否,下场水平的高低与下场经验的丰富与否,下场时间的长短与下场水平的高低是成正比的。

高尔夫球童下场情况统计:1年以下,1人,10%;1年~2年,8人,80%;2年~3年,1人,10%。

下场时间在1年以下的有1人,约占被调查的高尔夫球童人数的10%;1年到2年的有8人,约占被调查的高尔夫球童人数的80%;2年到3年的仅有1人,仅占被调查的高尔夫球童人数的10%。在下场打球中,多与会员沟通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会员的想法和球技,从下场打球的反馈中,可以总结自身不足,吸取其他优秀会员的优点,拉近高尔夫球童与会员的距离,提高高尔夫俱乐部的亲和力。

2.2从会员角度分析

会员是一个俱乐部的衣食父母,是一个俱乐部的发展之本、成功之源。会员与高尔夫球童看起来更像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更平等,作为“老师”的高尔夫球童必须想会员之所想,为会员在打球上排忧解难。高尔夫球童不是万能的,当面对各类问题时,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2.3从高尔夫球童的角度分析

对于高尔夫球童来说,专业是第一位的,专业决定了自身的价值,但是在当今社会,专业已不再那么明显,各个俱乐部不再需要仅仅专业技术很强的人才,只有多方位、全方面地发展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有的高尔夫球童虽然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但没有付诸实践或实践得很少,这类高尔夫球童占大多数。只有通过时间的推移才能较熟练地运用这方面的技巧。既要注重实践,又不能放弃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技术。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高尔夫球童必须认识到与会员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须掌握和运用与会员沟通的知识与技巧。

3.1.2陌生的环境、缺乏沟通方面的学习与实践是导致高尔夫球童与会员缺少沟通的原因。不通过系统学习,只凭借在工作中的自然积累,是很难得到俱乐部认可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方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3.2建议

3.2.1高尔夫球童在下场打球中会接触到形色各异的人群,这增加了高尔夫球童沟通的难度,所以提高沟通能力是高尔夫球童在会俱乐部生存、发展的基础。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提高沟通能力,比如参加沟通能力的培训班等。

3.2.2一名合格的高尔夫球童要集多种素质于一身,专业技术与理论知识必不可少,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应有一定了解。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尔夫领域中大展身手,就必须从一点一滴学起,不断加强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努力向全方位人才的高层次目标发展。

3.2.3良好的沟通并非一日之功,虽然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培养和锻炼,但是就业机会是不等人的。这就要求学校、培训机构与球童本身有计划地针对这项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这样学生毕业时就拥有与他人沟通的优质能力,在就业中也会多一分胜算。

参考文献:

[1]邹清等.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测评方法初步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8(06):24-26.

[2]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01):48-50.

第4篇:高尔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他们的童年

在高尔基五岁时,他的爸爸去世了。过了几个月,他和外婆、妈妈搬到了外公家,准备重新振作,展开新的生活。可是,外公家里却处处充满了火药味儿,高尔基不敢与任何人打交道。他只有与外婆、妈妈在一起时才会有安全感。但是,由于高尔基不听话,经常挨外公的打,他也就在这个家里很孤独。可他也还是有朋友的,他名叫茨冈。但是,茨冈在一次劳动中被十字架压死了。高尔基从此在这个家里也就没了朋友,但,他这时也可以上学了,可在同时,他的母亲又嫁了出去。他原以为自己的生活这就安宁了,但他错了,才没过几个月,他妈妈也死了。幸好这时他也是近二十岁的小伙子了,他也只好去城里谋生,由此也就结束了他悲惨的童年生活了。

这是高尔基的童年,一个世界伟大作家的童年,一个悲惨的童年,一个昏暗的童年。据我了解,还有许许多多的名人伟人都有不平凡的童年生活。像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童年,更加恶劣。邻居们、老师们似乎对他并不看好,直到六年级,大院里的居民还忍无可忍地列举小普京的种种“罪状”。

我们的童年

可我们这一代却很幸运,童年过得很饱满,很快乐!像我,吃、喝、玩、乐、穿、住,样样都很好:平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有时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咖啡馆吃大餐;而一到双休日或节假日,爸爸妈妈总是想带我去哪儿玩;我穿的也几乎都是名牌;住就更别说了,自己的小房间可大着呢!学习环境非常不错,在背书和写作业的时候,周围都很安静。在我的书架上,有看不完的书。而且,我的作文也会有人辅导,由此,班里我的作文也是数一数二的。爸爸妈妈也对我很好,只要我要买好看的书,只要有好处,再贵爸妈也买。

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家长做不到的,只要是有益于我们健康成长的事情,我爸爸妈妈都会不惜一切的帮我实现!今年暑假一开始,妈妈就在担心,那么漫长的暑假应该怎样让我过得有意义。后来,我大妈妈建议说,富阳有个夏恩英语班办得很不错的,小孩子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学习英语,就是费用很高,半学期就要三千多。我妈妈一听,毫不犹豫得说“那好啊,我们马上就去报名!”当妈妈把那么多的钱交出去的时候,我心里一阵感动,“我一定要认真听课,要对得起辛苦的妈妈!”我始终为自己能够有这样愉快的生活而感到庆幸。我们的童年是十分充实,幸福的!

其实,再转身看看我身边的同学,他们也和我差不多,每个人不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吗?

珍惜童年

自从我看了《童年》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是这样生活的,并且他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为这样有用的人!我开始好好努力,不让自己的童年浪费掉。而且我一直在努力改正缺点,虽然有时候会不行,好几次我都快要放弃了,可一想到高尔基,我就振奋不少!我又开始努力改正缺点。

第5篇:高尔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关爱福利院儿童送温暖,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活动总结

哈尔滨分中心党支部于11月末召开党支部会议,会议上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会议文件,充分学习党关于“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精神。会议上,哈尔滨分中心党支部为加强对党员及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之规定,分中心党员全票通过于2018年12月5日开展“关爱福利院儿童送温暖,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本次活动由哈尔滨分中心党支部组织,分中心全体党员及积极分子共计20人参加。

哈尔滨儿童福利院为哈尔滨唯一一家儿童福利机构,收养哈尔滨地区内的弃婴,孤儿,目前共有170多名儿童,其中80余名残障儿童,福利院承担儿童的养育及教育工作,需要社会的关注与帮助。

第6篇:高尔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关键词】菲伯尔钢琴教学;钢琴体验;思考;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19-01

兰德尔・菲伯尔是美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他创造了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法,并在美国成功推行这种教学体验法。菲伯尔来到中国后,在一次演讲中向中国师生介绍了他的这种教学体验法,从此中国开始流行这种方法。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法是以能力为基础的,不以应试为目的。他的这种教学体验是对钢琴教育的一次革命,不但调动了学生对钢琴学习的真正兴趣,还激发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淡化了传统的钢琴学习只注重技巧的单一方面,而是从整体对钢琴学习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学习,不仅能够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还可以树立起更加全面的人格情操。本文对此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钢琴学习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

传统的钢琴学习,只强调技巧的练习,认为学习技巧、背谱曲才是正确的方法。但是我们看到,这种教学只是理性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而言,并不能取得一致性效果。如果是年龄偏大的学习者,还可以从中有所收获,但是年龄小的学习者,理性学习就不是很适合。而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法强调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在教学思路上面,要理性,但是传达给学生的,必须要感性。这样才符合人性的规律。

二、钢琴学习不能以功利为目的

我们传统的教学大多都是以功利性为目的,认为学习钢琴就是为了当一个钢琴家,当一个艺术家,这样才算有出息,父母也有面子。但是,如果从这个思路往下延续,培养出的人才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而是利益的工具,钢琴就变成了实现这种利益的工具,这是不正确的现象。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不以功利为目的,而是以快乐为目的。快乐是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真正的内心精神需求,是人格健康的基础。

三、钢琴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任何教育从儿童阶段开始,是最理想的局面。对于艺术门类而言,年纪越小,就越容易启发心智,为日后从事艺术行业打好基础。儿童这个年龄段,心灵敏感,比较感性,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同时由于自身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的局限性,在学习任何一门技艺的时候,都不能任意学习,而是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下去学习。钢琴教育也是如此。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认为,由于儿童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成了让儿童对钢琴产生兴趣,知道钢琴是怎么回事,而不能强迫儿童去达到一个什么高度。每个生命个体具有差异性,比如有的儿童对高音兴趣很浓,对低音就不是很敏感;有的儿童则相反。我们发现这种个性差异,对于日后提高儿童的音乐兴趣具有指导意义。儿童的内心兴趣并没有固定形成的时候,培养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的行为可以引导儿童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尽量固定这种兴趣,才能有所收获。

四、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高科技的主流。目前在社会的许多领域,都可以看到多媒体技术方法的存在。在教育当中,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为教育质量成果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当中,多媒体技术方法的介入,和音乐教育理念相互结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没有特殊的要求,它具有灵活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法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文化新特征。创新教学体验是百花齐放的教育形态。虽然形式多样,但是不能脱离了教学的核心内容――身心健康。现阶段中菲伯尔音乐钢琴教学体验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也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我国音乐教学状况发展迅速,音乐人口急剧增长,对于菲伯尔音乐钢琴体验教学来说,非常适合我国的现状。菲伯尔教学体验法有许多优势,这种优势推动了我国音乐教学的发展,提高我国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总之,现阶段对于菲伯尔音乐钢琴教学体验的程度正越来越深,这种研究无疑是具有好处的。本文通过分析菲伯尔音乐钢琴教学体验,提出了几点理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范明华,李跃峰.美学与艺术研究(第4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3]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8-80.

[5]洛秦.世界音乐人文叙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01-103.

第7篇:高尔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1、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泰戈尔《愿望的实现》

2、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麦考莱《随笔集·米特福特的《希腊史〉》

3、童年是理智的睡眠期。——卢梭《爱弥儿》

4、儿童并不是生来就能接受学习知识的清规戒律的约束的。——泰戈尔《泰戈尔评传》

5、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物:这是童年的回忆。——杜伽尔《蒂博一家》

6、举杯祝贺那个无忧无虑的黄金般的孩提时代,它就像冬夜里的星星,五月的晨露。——奥·霍姆斯《男孩们》

7、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巴尔扎克《于絮尔·弥罗埃》

8、如果你不首先培养活泼的儿童,你就绝不能教出聪明的人来。——卢梭《爱弥儿》

9、我记得,我记得,高高的枞树一片葱茏;我常想,它那细嫩的树梢紧挨着蓝蓝的天空;那是我童年的稚想。而我现在知道,天堂离我们比孩提时所想象的更远,这不免使我快快不乐。——胡德《我记得,我记得》

10、我以为就是圣贤豪杰,也不必自惭他的童年,自惭,倒是一个错误。——鲁迅《小说二集序》

11、儿童是进入天堂的钥匙。——理·斯托达德《孩子们的祈祷》

12、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爱即指不知疲倦的劳动),那他就会互相创造幸福,就会对父母的言语、对他们善良的心意、对他们的劝导和赠言、对他们的温存和警告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

13、呵,幸福的年代,谁会拒绝再体验一次童年生活。——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14、儿童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鲁迅《南腔北调集》

15、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旧约全书·箴言》

16、儿童喜欢尘土,他们的整个身心像花朵一样渴求阳光。——泰戈尔《泰戈尔评传》

17、怎样是幸福的童年呢?是父母之间毫无间隙,在温柔地爱他们的孩子时,同时维持着坚固的纪律,且在儿童之间保持着绝对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安德烈·莫罗阿《人生五大问题》

18、孩子一开始必须通过对生活的热爱来获得知识,随后他们便会脱离生活去求得知识,再往后,他们又会带着成熟的智慧重返自己更为充实的生活。泰戈尔《泰戈尔评传》

19、儿童第一步走向邪恶,大抵是由于他那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歧途的缘故。——卢梭《忏悔录》

第8篇:高尔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800字

放寒假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读高尔基“人间三部曲”其中一部。回到家,我认真的查找了一些网站,在网上,阅读了其中一部童年。

作者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坛,都有的极大的盛誉,《童年》也可以说成是他的代表作。

20天后,我终于读完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关掉网页,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许多许多。高尔基那悲惨、令人怜悯,令人感叹,令人同情的童年故事,顿时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肮脏和丑恶,那幼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许多次沉重打击而深深震动。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甚至可以说成算是阿廖沙的亲人,保护和支持了阿廖沙……展示了那些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阿廖沙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苦难历程。

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高尔基用真实优美的文笔描述了自已苦难而令人难以置信童年,我为自己而庆幸——我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不可能受到那种痛苦,自己没有失去亲人……我很幸福,甚至可以说我很幸运,被家长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我的童年,同其他同龄人一样幸福,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我的祖父祖母把我养育成人,我同样感到了温暖,同样感到了幸福,同样感到了同龄人所感受到的一切。

但是高尔基,他却不同,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他必须要承受这我们这个年龄所不能承受了,但他还是想我们一样成长,在那样可怕的环境里都可以出高尔基这种大师,我们这样的环境还不出人才的话,那真是愧对于父母。

我想,高尔基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初中读童年有感800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都使我们难以忘怀。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些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当我看完《童年》这本书后,我知道高尔基的童年是与众不同的。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黑暗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他幼年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人,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舅舅,还有两个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中,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窝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在家里,父母宠爱着,关心着,保护着。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

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想,高尔基的童年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初中读童年有感800字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己童年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的生活,既抨击了黑暗,也展示了光明。高尔基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他没有放弃生活,而是坚强地从阴霾中走了出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幼时丧父,自小就跟着外祖母和母亲来到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

外祖父掌管着家中的一切,他视财如命,性格也是十分的古怪、暴躁。两个舅舅也是十分的自私、粗野。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常常因为财产而大打出手;外祖父鞭打阿廖沙,竟把他打得失去了知觉;他的两个舅舅让工人“小茨冈”去抬沉重的十字架,活活地把工人压死……一件件丑事,一桩桩暴行,一幕幕惨剧,真是令人目不忍睹。这都给阿廖沙的童年留下了阴影。

几年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到许多地方打过杂,这些时间里他饱受欺辱,可都坚强地熬了过去。因为他一直被自己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信念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我不禁曾想:要是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和俄国沙皇时期差不多,会怎么样呢?岂不是认为这不是人生活的地方?

第9篇:高尔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这是一部令人心酸的小说。亲身的经历,使得这部小说的渲染力很强。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懵懵懂懂的孩子,却真实的目睹了这个社会的黑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优秀八年级读书心得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童年》优秀八年级读书心得1最近,我读完了高尔基写的《童年》这本书。当我怀沉重重的心情放下书时,我想起了我们现在的生活,跟高尔基的童年时多么的不同呀!

《童年》讲述了阿廖沙四岁时,父亲逝世。他跟随母亲到了外祖父家。之后,母亲又远走他乡,四处飘泊。阿廖沙从小与外祖母外祖父相依为命。外祖父因为缺钱,十分专横、残暴,还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外祖母则是慈祥善良,教会了阿廖沙明辨是非,像一只蜡烛,点亮了阿廖沙的人生之灯。阿廖沙还认识了聪明能干的小茨冈、落魄的“好事情”,还亲眼目睹了小茨冈的死亡……每个人不同的性格,都给阿廖沙造成了不同的影响,他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其中我最喜欢阿廖沙的外祖母,她善良、乐观、坚强,竭尽全力地关心和保护着阿廖沙,尽量不让他受到伤害。她用她的宗教、童话故事和她的歌声教会了阿廖沙正义、善良。虽然生活非常艰辛、屈辱,但她还是保持着一颗宽容的心。

全书毫无保留的揭露了沙俄统治的黑暗,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扭曲。赞扬了以阿廖沙为首的一代俄罗斯新人正直勇敢、不惧黑暗的精神。

把阿廖沙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比一比,是多么的不同啊!阿廖沙从小失去了亲人,没有了生活依靠。外祖父家的生活又是那么的清苦,但他没有受外祖父的影响,变成一个暴躁、贪婪、自私的人,而是像他外祖母一样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的人。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他那时优越几千倍、几万倍,我们还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好好珍惜,成长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吗?

《童年》优秀八年级读书心得2寒假期间,我读了高尔基的名著《童年》,读完后,我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感感受到了阿廖沙童年的痛苦。

《童年》讲述了阿廖沙四岁时,他的父亲就逝世了。他随母亲来到了外祖母家。后来,母亲又漂泊他乡,阿廖沙从小就与外祖母与外祖父相依为命。他的外祖父十分贪财,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孩子们和他的妻子。而他的外祖母却和蔼可亲,教会了阿廖沙许多做人的道理。他还有两个性情暴躁,自私的舅舅,他们整天为了争夺一些财产打得头破血流。他们的妻子和徒工都被他们害死了。家里处处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炽热的仇恨,阿廖沙就这样心惊胆战的度过了他的童年。读完《童年》后,我深深的感受到当时社会的腐败,我对俄国的儿童感到同情。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我们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着老师讲课,回到家就有美味的佳肴。父母处处顺着我们,不愿意让我们受一点委屈。我们就这样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但有时,我们只是遇到一点点的小困难就会退缩而这些困难与阿廖沙相比,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们既然生活在如此美好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时间,不珍惜我们转瞬即逝的童年呢?读了《童年》后,才知道什么是童年,什么是美好童年,为什么要珍惜童年。

读完这本书,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留念,正如我们即将逝去的童年。不要对任何不堪失去信心,总有一些人或一些事令我们悲痛甚至绝望,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永不磨灭的信心,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迎来黎明的曙光,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童年》优秀八年级读书心得3这本书是马克西姆·高尔基根据自己幼年时真实经历而写的。具体描述了高尔基父母去世后他被送到祖父家度过童年的事。在那里,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之后,他历经了许许多多的磨难,他只上了三年学,11岁就走上社会,过早的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等。16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生命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层的各种人物接触,饱尝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当时正处在沙皇的残酷统治时期,社会十分黑暗,人们都把精神寄托予宗教,每天都要做祈祷。但高尔基不为所动,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信念。当然,在他遭遇挫折的时候,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但高尔基最终还是凭坚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出当时的生活环境和人性的黑暗面。他1589年开始他的小说的创作生涯,最终成为闻名中外的文豪。

与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真的是太幸福了,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我们有着美满的家庭,身边有许多人的关怀,但高尔基却没有,可他却那么坚强勇敢,努力进取,敢于面对困难!我想这也许是他的精神魅力所在。《童年》确实是部不错的作品。

《童年》优秀八年级读书心得4读了《童年》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许多许多。高尔基那悲惨、令人怜悯的故事,顿时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故事主要写了高尔基童年时的痛苦生活,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我”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小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打击而深深震动。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保护和支持了“我”……从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_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这时,我的鼻子不禁一酸,为高尔基悲惨的童年生活而伤痛。我依然含着泪水,终于把这个催人下泪的故事看完了……

想着想着,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不还是有贫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吗?当我们走在街上,随处可见一些衣衫褴褛的乞丐,楚楚可怜的小孩子和孤苦无依的老人。这见证了现时社会官员的无能、贪污成矩的不良风气。试问社会怎能会有进步呢?怎能会繁荣昌盛呢?怎能会迈向新的旅程呢?从那个时候起,我心里就暗暗萌生了一个念头:长大以后,要当一个万人景仰的大英雄,把千千万万个像乞丐那样可怜、无家可归的穷人从恶霸的威胁和利用下,一个个地拯救出来……慢慢地,慢慢地,这颗种子不知何时从我心里缓缓地萌发了,而且那样的坚固、结实……

这时,我的脑子里也随着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一个市长,那该多好啊!要是真的能实现理想,我必定救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能把幻想变成现实,那一定是很美好的。我期望自己忽然长大成人,当上了我市市长,我要尽自己的能力,领导各阶层人民,把我市建设成为第一的城市。要我市舍弃以前的旧面目,不再希望有高尔基那童年般的生活。当我一上任,会执行任务:第一: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抓好社会治安管理。因为只有这样做,社会才会进步,才不再有“贪污”的现象,人们才不再过上被压迫的生活。第二:抓好教育事业。要多设一些专门学校,让失学儿童读上书,使学生能茁壮地成长成为国之栋梁。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无依的儿童,还可以为国家培育人才。其次,还要多设儿童场所,发展儿童的智力,锻炼儿童的身体,做到劳逸结合。第三:设老人福利院。无论是孤寡老人,还是退休职工、干部,都可以搬进去休养,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并且特意派出专门人员为老人服务。这样便能够减少孤苦无依的老人。待到所有设施都实行后,我相信乞丐必定由多变少,由少变无,那时侯的我市一定更好、更美、更繁荣。

虽然这只是一个孩子的愿望,但我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这个理想一定会实现的。为了能早日实现这个理想,我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汲取广博的知识,如同即将冲锋的战士,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

《童年》优秀八年级读书心得5曾无数次在闲暇之余忆起童年。彼时还未上学,只知玩闹撒娇的我,的烦恼也不过是该要回家了,不能继续玩耍了。

那时候一切都很纯,包括烦恼。后来我知道了,童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所以在翻开高尔基的《童年》时,我本以为将看到一个极尽美丽与纯真的故事。享誉全球的高尔基,他的童年,会是怎样的幸福呢?然而……

“快,跟爸爸道别吧!孩子,他还不应该走呀,可是他死了,你再也别想见到他了,亲爱的……”一种瞬间的惊愕,主人公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

我深吸一口气,终是小心地窥探起了那悲惨阴暗得令人发指的童年。

母亲把阿廖沙寄养在外祖父家。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舅舅们为了分家不停的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人与人之间都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孩子也不例外。一次他犯了错误,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从此,阿廖沙对周围一切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不堪这种生活,丢下他,离开了家。

这令人窒息的感觉,这简直不敢想象的画面。

人性最为阴暗的面在眼前被完全地揭示出来,我的心在颤栗,有时甚至不由得紧紧闭上眼睛,心如刀绞般的痛。阿廖沙他,只是一个才五岁左右的孩子啊,却不得不每天,一睁开眼睛,就置身于这之中,咬牙坚持,却不由得发抖。

心里凉凉的,我我了握拳,才继续读了下去。

扯开一抹笑容,那些湮没于污浊中,却仍在奋力照耀着的温暖,更让我从心里感到忧伤——乐观、淳朴的茨冈人,却被舅舅们的自私所害死;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力,最后眼睛却仍是瞎了。在节日的晚上,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可最后,外祖母却是凄冷的躺在床上,闭上了眼睛,但她的唇角却仍在上扬着……心酸之余,却是从心底喜欢上了外祖母——她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光明和正义的。我对外祖母的感觉,就像是对漆黑夜幕中那一颗最亮的明星的感觉。正因为周遭太暗,更使得我能一眼看见她。

不由的想起我的外祖母,她也是那么地慈祥和蔼,然而我却极少去拜访她,总是借口有学习任务,太过繁忙,而伤了她的心。一次,明明已经答应了去她家。却因为临时又有了事情而告诉她不去了,听着她那失望的声音,心里又何尝没有内疚?婆婆,我只能在这里写一句:对不起!

在书中,母亲再婚了,她的婚后生活很不幸福,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侵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的心境不好,经常对阿廖沙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但是阿廖沙仍然很爱她。又惭愧的想起我对父母的态度,他们严格的要求我,我却因此而埋怨他们,实在是不应该。其实,我是多么幸福。因为我的周围,有很多份至深的爱。

小说的最后,外祖父全面破产,外祖母病逝了,母亲也继着离开了。阿廖沙擦干眼泪,走向“人间”。

我看见了阿廖沙他从纯真,到害怕,到痛苦,接着坚定得面对,却又夹上了忧愁,最终成长的过程。而这之中的每一环,都夹着心酸的眼泪。但是他毕竟成长了。或许这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罢,而阿廖沙,没有在途中放弃,而是能坚定的走下来,这便足以令人惊叹。

下午的阳光透过玻照进来,我合上手中的书。它令我窒息的感觉我不会忘,但也因为那样的冰凉彻骨,我才能从心底体会到阳光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