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施工实习论文范文

土木施工实习论文精选(九篇)

土木施工实习论文

第1篇:土木施工实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

引言

目前大部分的普通高等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教学以实践和应用为主,尤其最近一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也说明了这一点[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2],这给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土木工程施工来之于实际,用之于实际,实践性和应用性强是其主要的特点.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施工工艺的描述和施工方法的总结,理论内容繁多而枯燥,这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这是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应该引起重视的地方[3].

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1)实践性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各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实际的操作过程,这些内容是由工程实践得来的,大部分来源于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4],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应用性强.土木工程专业的历届本科毕业生,大部分就业于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以及房地产开发行业,并且建筑施工企业所占比例最大[5],该课程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对他们来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是他们的“看家课”,特别是土方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防水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等知识应用更多.(3)综合性强.土木工程施工研究的主要是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计划两方面的内容,该课程的内容庞杂,知识点琐碎,大部分教材的章节基本都有十几章[6],教学内容更是涉及到三大力学,钢结构,基础工程,工程测量,项目管理,经济法规等多学科的知识,并且各个章节相互独立,内容跨度大.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材内容陈旧繁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施工技术和施工难度不断加大,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然而众多教材仍有多年前落后淘汰的建筑材料、施工机具和施工工艺,教材内容已然过时,例如最近几年建设部推广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以及清水混凝土工程等在教材中都没有体现[7].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各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计划两大方面,教材内容一般都有十几章,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但是总课时大多在48左右,相对于不多的课时,授课内容就显得有些过多,表1为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计划.

2.2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主要的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多媒体”,大容量、快节奏的多媒体教学却又让学生陷入了高科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同时,有别于其他课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大部分内容是施工工艺、机械性能等实践性知识,这些内容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来完成,学生的认识则只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并且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

2.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是紧密围绕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而开展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安排是先进行半学期的理论教学,之后接着一周的课程设计,最后进行四周的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无法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理想教学模式[8-10].这是弊端之一.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长时间进行土木工程施工的理论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并且课程中关于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和施工机械性能等内容很难单纯用语言来讲述,这对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是不利的.这是弊端之二连续四周的生产实习对于长达一两年的施工项目而言,学生只能观看到某一静态的施工过程或工程的某一施工环节,能见到的施工过程非常有限,不利于施工项目全过程的理解学习.另外,考虑到安全管理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现在很多单位也不太乐意接受学生去工地实习,即使去了工地,有些也仅安排学生做一些内业工作,如工程测量放线等,体现不到实习的“生产性”.这是弊端之三.

2.4授课教师的工程经验不足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11,12].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授课教师均来自于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很少有现场的工作经验,并且在进入学校以后,处于教学和科研等各种压力,也很难再有机会到工程现场进行长时间的锻炼,导致授课教师的工程经验不足.

3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认真选择教材,合理优化授课内容

土木工程包括房建、道路、市政等八个专业,不同的专业施工的侧重点不同.教材选择时应依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程定位以及教学大纲的内容,认真筛选教材,建议从部级或省级获奖的优秀教材中选择.教材确定后,授课教师也应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大胆舍弃过时的、不适用的旧知识,授课内容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力求“少而精”,同时也可补充一些课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以改善课堂的教学气氛.

3.2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师生互动

理论教学采用师生双主体进行,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为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土木工程施工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12].例如在讲解某一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时,可结合校内外实际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观摩教学,理论结合实际,不仅能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活灵活现,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听得进,记得牢.

3.3三个教学环节相互交错,相辅相成

三个教学环节相互交错就是将一周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四周的生产实习穿插于半学期的理论教学中,同时将施工教学的时间延长四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交错和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理想教学模式.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课程设计参照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布置好,在后期的理论教学中,当涉及到课程设计的知识点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说明,也即将原集中一周的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分散到半学期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边去学,一边去做,避免了期末盲目去做,甚至为赶时间相互抄袭,最后将学生做的课程设计与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相比较,找出差距和原因,弥补不足.同时,将连续四周的生产实习分散到理论教学中,当理论教学涉及到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和施工机械性能等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知识时,则带领学生到实际的施工工地参观学习,时间为一至两天即可,不过在学期初需要联系好实习单位.另外考虑到实习的安全性和实习单位联系的不便,学校也可进行土木工程施工试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将一些代表性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在实验室内展现出来,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循环利用.

3.4丰富授课教师的工程经验

承担土木工程施工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不仅需要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亲身参与现场工程建设,掌握一定的施工经验.丰富授课教师的工程经验,一方面需要鼓励授课教师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去工地实习锻炼,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脱岗学习的深造.另外,学校也可以把施工单位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请到教室来举办专题讲座,以弥补授课教师工程经验的不足.

4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它源于实际,用于实际.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授课教师必须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如合理优化授课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以及丰富授课教师的工程经验等,从而达到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梁,孙林华.应用型本科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宿州学院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6(01):37-40.

[2]李黎,张仲先,朱宏平.土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06):19-24.

[3]李爱群,孙利民,徐礼华,等.中国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6(04):111-116.

[4]祝江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05):271-271.

[5]杨璐,张文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01):79-82.

[6]应惠清.土木工程施工[M].2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7]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01):83-85.

[8]祝彦知.“土木工程施工”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129-131.

[9]邱洪兴,吴京,王恒华,等.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9):83-87.

[10]余群舟,陈海滨,江义声.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05):128-130.

[11]倪国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01):58-61.

第2篇:土木施工实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

1、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与过去相比,现代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改善,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创建为土木工程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所以,土木工程显示了在发展中应有的现代感、多元感及科技感的特点。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专业化的培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有强大的施工管理能力,同时还得跟上时代的需求,及时吸收当前建筑领域的先沿信息。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尤其对于高新技术的使用。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是直接面向土建行业,面向社会,这必须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不然他们不合格的成果会给人们带来无法预测的安全隐患。

2、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的培养模式

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很难符合人才培养的的要求。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是受限于学科教材,无法打破学科教材内容的束缚;创新教学方式的缺乏,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科的求知欲;教师课堂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动手能力的教育思想,也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2 专业师资的整体素质

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开展的条件和保证。青年教师比例太大,缺乏高水平教学团队领导者,团队教学合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整体教学方式、水平、质量不高。同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而且缺少具有工程师、教师的“双重角色”型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提高现代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水平。

2.3 课程结构的亟待优化

公共基础课的比例过多,专业必修课比例过少。从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角度,基础课学的太过深入,但技术基础课的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充分掌握。在课程设置和开发上,应当坚持土木工程专业课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缺少综合化课程。此外,缺乏实验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3.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面对建筑行业更为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高校对建筑人才的培养应满足对21世纪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市场对建筑人才的需求,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多种技术,而且还必须有较强的施工项目管理能力,具备“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符合现代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

3.1 强化专业课程的体系

调整课程的构架。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可分为大块体和小块体。大块体包括公共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小块体包括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从而调整人才市场活跃式转变的需求,同时也便于学生多角度选择发展方向。根据此体系构架中,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除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也储备了与土木工程专业相邻方向的知识。

优化课程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前沿性也应该慢慢增加。同时,建立课程评审委员会,针对专业课程内容的质量及授课的课件等等进行评审把关。

3.2 完善实践的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包括施工管理实践、工程设计实践和实验室实践。这三部分都必须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培训。

3.2.1 施工管理实践

与施工单位共同配合,让学生分析组件、了解组件,将原有固定的实习时间分段实习,同时,将勘测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类实习分散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施工阶段,且让学生参与施工过程中的小项目实践,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2 工程设计实践

与设计单位共同配合,从一个简单的建设项目来接触设计,以工程设计为练习,练习工程制图,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完成不同任务,在完成设计中学习课程知识,将设计与基本理论知识想结合,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3.2.3 实验室实践

提倡学生在实验中采用“自主+传授”的模式,预先公布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实验视频和预习实验内容,再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然后由指导教师传授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实践,这样既能让学生系统的理解实践的有用性,又能有效的激发、巩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3.3 建设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

培养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关键是要建立一个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且 “双重角色”型教师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保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巩固师资队伍的力量:第一,加强教师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动态、教学改革信息,学习先进的科研、教学方法,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及时地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增强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第二,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平均分配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科研单位等部门去锻炼,确保最短的时间内教师队伍在不同单位得到充分的培训,积累实际的工作经历,再结合理论知识,教导学生才能更加具有科学性。第三,通过引导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教学,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再经过学校的短期理论培训,形成一套较强操作性兼理论的教学系统,提高土木工程人才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运用能力。

3.4 构建创新活动的培养平台

以土木工程专业竞赛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竞赛,如结构设计竞赛、CAD竞赛、工程测量竞赛、力学竞赛、等。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新方法、新技术的使用,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竞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这个平台,激发学生创新的激情和热爱,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协作能力。

以科技创新活动为平台,利用专业的学术讲座、实践基地及专业科技培训计划进行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站在新的角度去分析,分析前人失败的研究案例,再由专业教师指导撰写科技论文,在精心选题中训练创新思维,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作者单位: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学,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4。

第3篇:土木施工实习论文范文

摘 要: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性文件,反映培养出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和工作能力。文章从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几个方面,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技术型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应确立以“面向社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的“高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和应用并重为宗旨构建其教学体系。其培养目标为: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监理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较高的创新、敬业、协作精神的高级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定位。第一,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学科通才教育。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既不是重点大学的研究型教育,也不是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它的培养模式应该是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即学科基础要体现工程学科平台的要求,但又不过分拘泥于理论的严谨性而对工程实践给予一定的重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通才教育;第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是基础理论与工程能力、技能并重的教育。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并重,在基础理论知识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对实践、实训教学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注重实效,注重能力的培养,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力求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第三,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面临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变革要求:[1]在国内,土木工程中多学科及其知识的融合,综合性工程项目的增加,特别是经济体制、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综合素质高、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成为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开始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向着注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进了一步,土木工程类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逐步增大,国外企业也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国内、国际两方面对人才的要求,并把这种指导思想落实到新的教学计划中去。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从历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除少部分人(10%左右)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大多数主要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物业开发、工程预算、工程监理、工程鉴定、改造加固等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服务工作。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应用前景;

第二,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水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建筑电气、给水排水、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第三,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四,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第五,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建设部高等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有关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原则[2]和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表现为:

1.制定和完善了切实可行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很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旧教学计划,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为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创造了条件(见表1)。考虑到学生考研、找工作的压力,对各学期的开课量做了合理的安排,把课程适当提前,减少四年级的开课量。

2.保证各门课的知识链连续但不重复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仔细研究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重新定位每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整合优化,打破各个课程之间的条块分割与各自为政的局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根据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并严格按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如“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这几门课程对实践内容部分没有明确的界定,由教师灵活掌握,有些内容会造成重复或遗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时,首先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梳理,然后对其进行整合优化;在教学大纲中,我们明确规定“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包括排架设计和浅基础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做桩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要包括楼和框架设计,毕业设计做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并调整了相关课程的学时,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强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新教学计划中除了“两课”社会实践,还设立了:军训、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房屋建筑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共计39周。

为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我们与设计单位、科研单位、施工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探索有效的新型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学术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4篇:土木施工实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建筑;质量影响;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180-01

土木建筑工程产品的形成过程,正常的程序分为主要的三个部分:首先对该建筑工程项目做出决策和规划;接下来对该项目进行完整的设计并按照设计标准施工;最后项目完工验收,投入正常使用。从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科学的管理方法。

一、影响土木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以上这三个部分都会对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的企业和单位。现在从施工企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这几个过程中影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可以分为可控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

(一)影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因素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即使使用同。一批材料、同样的施工工艺、相同的施工机械、处于

同样的操作环境,但形成的工程质量效果却往往不一致,这就是工程质量受到偶然性和异

常性因素的影响,而往往偶然性因素引起的施工质量波动都是可控的。在建筑施工中,会出现同批同规格材料在使用时存在细微差别的情况,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建筑材料存在细小的差异,而引起这些差异的因素我们无法完全掌控。但是一般情况引起的质量波动是施工过程中允许接受的。

(二)影响土木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异常性因素

某些因素通过实际的施工经验或者操作经验是可以规避的。例如:同批材料中个别材料质量不合格,没有按照正常施工工艺施工,施工管理员编制的施工流程表出现问题等都会对土木建筑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施工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1、因为人的原因:每个施工人员都会对整个土木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工作状态、自身工作情绪、对施工质量的责任意识是造成土木建筑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因素。

2、因为材料的原因:在选取和购买材料时,是否严格按照前期的设计要求选购,材料的质量是否进行了相应的抽检,材料放置时间是否超出其保质期等都会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3、因为施工工艺的原因:施工管理者在制定土木建筑施工工艺时,是否根据当地的实际工作情况,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综合考虑施工中所造成的误差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给土木建筑工程带来不小的影响。

4、因为施工机器设备的原因: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选取机械设备型号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原因都会对土木建筑施工带来质量不良影响。

5、因为施工环境的原因: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对施工造成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风力大小、噪声等外在条件都会对施工人员施工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材料带来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土木建筑施工质量。

二、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探讨

土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在社会上所取得的认可度,因此应不断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下面从三方面对施工质量管理进行讨论。

(一)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

土木建筑施工中管理人员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选取管理人员时尤其重要,并应该对管理人员做出定期培训,补充管理人员对土木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识,并且培养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的高度意识,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能够顺利监管以及解决土木建筑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达到减少土木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目的。

其次要对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职责进行细分,将每个施工环节都落实到每个施工小组,再由施工小组按照个人技能能力安排具体任务。将任务落实给每个人后,并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而减少施工过程中因马虎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同时也减少施工管理人员任务,给出更多精力管好整个土木建筑施工的大局。

(二)不断总结、归纳和学习施工工程经验

土木建筑工程企业自身应该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学习施工经验,弥补和完善自身体制的不合理之处。让企业本身规模不断壮大,管理体系不断走向成熟,这个学习和总结过程是非常珍贵的。企业的设计人员应不断通过建筑施工工地来进行学习和补充。理论上设计的和实际往往会出现很大的误差,严重者按照设计图纸甚至会无法完成施工任务,这就对设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有较大的要求,首先应当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在具有理论基础的条件下去工地实地参考、学习。让自身得到快速的成长,设计出合格完美的图纸,为施工质量奠定好充实的基础,带来更好的施工质量。企业内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都应该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并实时了解当前最新土木建筑施工技术,让企业的施工水平不断提高,让企业的施工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三) 建立完善的制度

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如材料质量监测、制度施工管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等。在建立好相应制度后,并要求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应制度去执行和实施。在整个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随处可见完善的管理制度,让一切显得井然有序,即使出现突发问题,也能够按照责任规定迅速解决处理。土木建筑施工质量自然得到极大的提升,极大程度上的减少了来自于质量上的安全隐患,这就是一个完善科学的制度体系。

三、结束语

土木建筑工程在质量上出不得半点马虎,往往一点小的错误都会在质量上出现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严重后果是难以承受的。所以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管,施工人员应加强施工质量的责任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学习先进的建造技术,提高整体工程质量,创造出安全、可靠的土木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夏广庆. 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管理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3,04:24.

第5篇:土木施工实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强化工程素质;实践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袁康(1982-),男,重庆人,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兵团精品课建设项目“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188-02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应具有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的能力以及初步的项目规划、研究开发的能力。[1]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2]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结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自身办学条件,主要注重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培养人才,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即邀请工程单位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去的探索思路,与兵团设计院、天筑建设集团等多家工程实践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逐渐建立一套基于“强化工程素质”为出发点的土木工程专业全程(涵盖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竞赛)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本文将阐述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经验,以供参考。

一、实验教学环节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实验主要有材料实验和结构实验,传统的实验课程相对独立的从属于各自的理论课程,学时量小,学生在课程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去完成,对于实验的目的、重要性等都缺乏深入的理解,甚至有些实验逐步演化成演示实验,其弊端显而易见,急需改变。目前,石河子大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优化实验内容和改变教学方式两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1.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课程从材料性质到结构性能实验,其过程有其内在逻辑性,学生必须在深入了解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后才能将材料制作为各种受力构件,并通过结构实验去认识构件的受力性能。因此,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将材料实验和结构实验进行统筹安排。例如,混凝土结构构件实验与混凝土实验、钢材力学性能实验可以进行综合设置,提前给出一个按实际工程受荷、选材的构件,让学生通过所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知识来循序渐进地完成该构件的混凝土制作、钢筋指标测验、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承载力实验,并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通过一个细小的构件完成,让学生充分实践到结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

2.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方式改革

在实验教学方式方面,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采用:

(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2)实验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从构件制作、实验操作都以学生摸索为主,老师只提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4]等相关规范和标准。

(3)应对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异同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4)针对实验内容,到工地、质监站等相关联合培养基地进行观摩,让学生聆听各项实验在工程实践中的意义,强化学生工程意识。

二、推进校企联合模式的实习改革

实习是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在学习阶段第一次直接接触工程实践,也是校企联合培养优势体现最为明显的环节。石河子大学的实习分为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包括测量实习和工地生产实习)两个环节,在实习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工程有感性认识

所谓集中认识实习,即是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下对已建和在建的各种结构形式的建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集中认识实习为期一周,开设时间在大三的第一周,主要在联合培养单位完成,实习的开展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实践认知,也是为后续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所以在实习科目的安排上应尽可能地做到广泛和全面。另外,考虑到专业课程的抽象性,石河子大学在改善教学方法上亦有尝试,即将部分理论课时与分散的认识实习结合,开展工程现场教学。例如,在混凝土课程讲解钢筋的布置时将学生带到施工现场进行讲解,使得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在讲述梁格布置时,直接以所在教学楼结构布置为例进行分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双导师制”、“专题讨论”、“循环实习”提高工地生产实习成效

工地生产实习是指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对在建建筑进行跟踪实习,是学生第一次与实际工程的亲密接触,让学生了解工程人员的艰辛与责任,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最为接近实际的实践环节。如何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长实践经验是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双导师制”进行实习指导,即学校老师和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习,使学生既可以从施工技术人员处获取实践经验,也可以从老师处获取相关实践内容的理论解答。

(2)适当引入“专题讨论”,学生进入的可能是不同结构形式的工地,如有框架、剪力墙、底框、钢结构等等,也有可能进入的是不同的施工阶段,有的在主体阶段,有的在装修阶段等等。针对不同的实习环境,可以事先设置一些专业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3)为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充分参与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采取了“循环实习”的方式,即每组学生在一个工地上实习一定时间后,与在其他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施工阶段的学生进行交换。该措施使得学生的实习成效进一步增强。

三、强化设计环节的实战性

1.系统化设置课程设计群,模拟工程设计和施工流程

课程设计是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步骤,也是毕业设计前必要的分解练习。因此,对课程设计环节应尤为重视,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选题上选择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业、民用建筑。

(2)在课程设计先后顺序上的安排也按照实际工程的建设程序进行设置,按照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的步骤逐步开展。

(3)在设计深度上基本与工程实际贴合,同时强调作为工程人员的重要素质――手算和手工绘图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各门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图的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以就业去向为依据,突出毕业设计实战性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最为重要的实战演习。经过毕业设计,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学会了如何查阅规范、图集等相关资料,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工程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了让毕业设计更加具有针对行、实践性,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

(1)考虑目前我校毕业生流向主要有设计院、施工单位以及继续深造三个方面,毕业设计分设建筑结构组、结构施工组、论文组。其中,建筑结构组主要完成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作,为学生进入设计院后从事建筑设计或结构设计奠定宽泛的基础;结构施工组主要完成结构设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等内容,为有意去建设单位就业的同学提供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论文组主要针对毕业后将进一步深造的同学而设置,论文题目组要和相关指导教师课题相结合。

(2)毕业设计题目应充分反映社会的需求,通过与设计单位经常性保持沟通,课程组对毕业设计相关资料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目前积累各种实际工程建筑施工图100余份供学生选择进行结构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涵盖了住宅、商场、办公楼、车站、会议中心、展厅、医院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

(3)邀请了设计院资深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和答辩工作,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互弥补和促进,最终使广大学生受益的目的。同时,也使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得到提高。

四、专业竞赛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团队意识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复杂性要求毕业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完成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挑战性强的工程任务,专业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前模拟工程实践的平台。石河子大学主要设置了“建筑模型大赛”和“结构设计大赛”两项竞赛,要求参赛学生按分组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条件下完成模型的构思、设计、计算、制作等流程,并撰写设计说明和计算书,最后在现场进行模型的展示和答辩。通过整个过程基本模拟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建设程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在竞赛过程中邀请相关单位的工程技术专家参与指导、现场点评,使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

五、结语

综上所述,石河子大学以“请进来、走出去”为指导思想,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建设,逐步建立了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工程单位的反馈意见不断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确保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行业输送了大批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玫,潘志忠,赵艳.浅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3):373-375.

[2]王建平,胡长明,李慧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6(3):122-124.

第6篇:土木施工实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1.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入世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建筑人才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高校对建筑人才的培养应尽快适应向“大土木”的转变,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土木工程涵盖了原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等八个专业,专业覆盖面宽,由此可见,就现实情况来看,“厚基础、宽口径”的具体做法,大多理解为多加几门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而忽视了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优选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实际的效果与理想相去甚远。二是考试注重理论测试,忽视技能等方面的考核。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持续不断地探索、学习与创新。三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仍存在较大局限。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基本上仍属于“填鸭式”单一教育方法,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科学思维的环境仍显不够,另外实践教学与课程分离,这种做法虽有利于组织教学,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建筑类企业来说,现在面临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变革要求:在国内,土木工程的融合,综合性工程项目的增加,特别是经济体制、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综合素质高、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成为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教学计划必须适应这种转变;另一方面,我国开始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又进一步向着注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努力。建筑类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逐步增大,国外企业也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国内、国外两方面的人才要求。

2.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2.1我校土木工程师培养目标

随着中原经济区、航空港区建设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培养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应遵循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原则,围绕我校建设有特色大学目标,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进一步加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办学层次和质量,源源不断地为河南和全国土木建筑业培养和输送综合素质良好、富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2.2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学生主要采取“3+1”工程师培养模式,其中3年以在校理论学习为主,累计1年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依靠本专业教师和定点企业内的工程师联合指导和培养,使学生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深入到土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整个工程生命周期中,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因此,“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部分,两个阶段的学习分别制定相应的校内教学计划和企业培养计划。

2.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立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剖析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内涵入手,在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个性培养与社会责任并重的同时,处理好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主战场作用。(1)课程体系要彻底改变因人设课现象。对课程进行梳理与整合,避免课程间内容重复,同时力争做到课程间无缝衔接。每门课程均应尽力成为教学质量高、广受学生欢迎并充分体现学院特色的精品课程。(2)通过课程的精心设计等途径,尽可能减少课程门数;借助于其他教学手段减少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数;专业核心课程要尽可能安排实验内容,并设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同时增加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3)专业核心课要按改变课程的开课方式与授课方法。探索按教学团队形式开展课程建设,按团队方式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如3-4名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资深教授讲授理论,科研强的青年教师以及从企业聘请的专家讲授案例,让各个教师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4)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在教学团队或教研室平台上进行精心设计,每门课都要将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5)推行小班上课,进行研讨式学习。(6)应尽可能逐步开出全英语课程,与国际学院土木工程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班融通。

2.4校内外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师资队伍是关键。要加大建设力度,尽快形成一支至善、格物、育人的师资队伍,保证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培养计划顺利实施。要明确从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如懂得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例如设计和实施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风范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学院尽可能为教师达到这些条件提供支持。逐步完善与“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相符合的师资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同时也包括教师培养和提高的措施等。探索和建立土木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

2.5教学形式与方法

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提出新问题、发现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走向探究发现性学习;提倡教师团队协同教学,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信息化教学。

2.6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设计(论文)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前的一项综合训练。我院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价体系。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我院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条件,鼓励学生突破专业和学科界线开展科研训练,探索学生个性培养的新途径。

2.7实习实训

实习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地质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其中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建筑类企业进行,企业实习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增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在企业各不同阶段的实习,熟悉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的基本方法,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工程实际需要,培养职业精神、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从而具有独立从事土木工程领域内某一方向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成为面向未来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

3.企业学习阶段方案

3.1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计划是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企业部分所专门制订的,主要是指本科第4年的企业学习内容安排与要求。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土木工程产品的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运营、维修等过程中工程实际问题,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沦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土木工程产品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运营、维修和相关技术研究等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卓越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2培养标准

(1)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针对土木工程中的技术问题,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认识和系统地表述问题,建立模型,判断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2)具有较强的新技术判别力,能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性课题,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攻关,取得创新成果。(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熟悉土木工程建设的相关程序和行业习惯。(4)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5)充分了解企业的建立、运行、管理等知识。明确土木工程师的责任和社会角色,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4.保障条件

4.1组织保障

为使方案顺利实施,学院成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咨询专家工作组。(1)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学院教学办公室、土木工程教研室、实验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全面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工程教育改革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调整、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保证计划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2)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组长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土木工程教研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土木工程教研室教师、工程教育专家、企业代表等组成。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计划各项工作的实施,就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方式、队伍建设、招生方式、校企合用联盟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3)核心专家组:为了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各项工作,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核心专家组,由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型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组成。其任务就“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提出可操作的咨询意见。(4)教学指导委员会:为配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学院成立“工程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教育教学委员会由院领导、专业资深教授、行业专家、毕业生代表组成。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保证土木工程专业制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科学合理,同时,保证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能落到实处。

4.2人员保障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土木工程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13人,硕博比例100%。获得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教师3人,获得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的5人,获得国家一级注册造价师的教师3人。外聘企业非专任教师10余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多项科技开发和工程设计任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承担了公路与桥梁、多层及高层建筑设计任务以及危房鉴定、土木工程检测等项目,促进了教学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能够保障“卓越工程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4.3经费保障

除学校对立项建设的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经费资助以外,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将自筹部分经费,以加大对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资助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过程中的教学改革项目的配套,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训,聘请校外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课教学,指导学生实践、毕业设计等开支,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国际化培养等费用。

第7篇:土木施工实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 土木工程 道路与桥梁 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112-02

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职业岗位,社会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来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

土木工程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科学技术的总称,道路与桥梁工程是大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方向之一。

土木工程(道桥)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大块。土木工程(道桥)专业学科性质为技术应用型学科,其理论体系是源于工程实践,通过总结、提炼、创新学成专业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工程实践。道路与桥梁工程实践是该专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目标。同时,地方工科院校培养的土木工程(道桥)专业人才大多分布在生产和管理一线,当今的用人单位一般均要求新进人员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很快上岗工作。因此,加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道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管理,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本文根据地方工科院校土木工程(道桥)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土木工程(道桥)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同类院校同专业实践教学参考借鉴。

一、地方院校道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习认识缺位

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关键。高等院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一定实践技能的高端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缺一不可,是学生专业教育的两翼。但目前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往往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往往落后于理论教学。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原因在于,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到教学管理层都对实践性教学的性质和作用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塑造的重要性。因此,造成实践教学投入匮乏,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热情,学生对于实践教学应付了事。这种错误导致实践教学很难有效展开。相比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简单地将理论教学的方法移植到实践教学当中,并不能达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道桥)专业人才的目的。

(二)实习内容简单

传统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道桥工程实验、道桥专业认识实习、道桥专业生产实习、道桥专业毕业实习、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以及最后的毕业设计。实验课教学是按照固定的实验流程,采用固定的操作模式,完成固定的实验内容,得到预先设定好的实验结果,这一固化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实验报告的相似性较高。道桥专业生产实习往往采用短期的集中实习时间,集中实习学生的方式,从而给施工单位造成极大的现场施工管理的压力。出于生产安全的考虑,施工单位往往压缩实习内容,减少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使学生只能从表面上了解道路桥梁施工的相关过程、方法、机械设备以及管理内容。道桥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内容过于简单,仅仅是就设计而设计,就计算而计算,没有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课程设计的做法更加简单,往往是学生对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完成。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加之授课教师的精力有限,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学生互相抄袭课程设计任务书的机会,助长了学生的学习懈怠思想。

(三)实践基地缺乏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土木建筑学院每年招收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达160人。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其需要的实习基地(工地)也越多。由于道桥工地一般都在远离市区的地方,这加大了实习基地建设的难度;另一方面,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施工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受大量学生集中来工地实习,这加大了联系实习单位的难度。

二、实践教学的要求与对策

(一)强化思想认识

实践教学是一个工程技能的综合训练过程――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际工作岗位适应能力、理论实践结合能力、科技研究工作能力。与研究性大学相比,实践教学是地方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是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和基地,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必须保证实践教学的投入――师资、时间、场地和经费。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主体加强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层面,学校要创造重视实践教学的大环境,一是从制度层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二是在资金方面,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逐步提高学生实习经费安排,完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三是在师资方面,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适当引入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指导学生。

教师层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学人才。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同时应该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基本原则,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可以实践促进教学,另一方面也能将所学用于实践,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学生层面,学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克服懒惰思想,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认真参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

(二)完善实践教学系统

建立基于能力培训的实践教学系统,需要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依据实践教学要求安排理论教学。基于能力的实践教学系统包括四个实践教学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工程能力和综合能力。

改革后的实践教学系统以学生技能的培养为目标,重视课堂与实践场所、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的三种互动。4个实践教学集是同一工程技能运用的若干层次,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达到学生对某一工程技能的掌握。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实践能力。结构设计、道桥材料实验、道桥CAD、道桥施工管理等所有道桥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都是通过若干层次的实践教学集对每个能力的分层次强化训练,最终使学生达到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水平。

(三)拓展实习基地

应该从校内外两个方面拓展实习基地。

1.建设高水平的土木实验中心。结合学校硕士点验收和结构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学校建设了近5000平方米的土木实验中心,包括一个1000平方米的结构试验大厅。学院在学校支持下,投入近百万元资金购置了相应的实验设备,组建了工程结构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土木实验中心是一个开放性的科研和教学基地,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教学课程相互组合,完成相关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的三结合。

2.强化院企合作。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积极吸收郑州市内的中建七局、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郑州路桥建设投资集团、郑州轨道公司等大中型国有企业作为合作单位,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吸引社会信誉好的民营道桥类企业作为合作单位,实现实践教学的社会化,争取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依据教学、实践和就业三者合一的要求,按照学校《学生自主联系外出毕业设计(实习)的管理规定》的规章,通过细化实习计划、安全协议和实习效果等方面的规定,充分调动家长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选择实习单位,将实习单位与就业单位的选择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 灵活安排毕业设计的选题和时间,鼓励学生在就业单位发现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真题真做,真正实现院、企、生“三赢”的局面。

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土木工程(道桥)专业实践教学应该回归学生主体,回归工程本位。高校应创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为培养合格的土木工程(道桥)卓越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宋克志,安凯,彭云龙.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5):1-4.

[2] 王文仲.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79-80.

[3] 郑传峰,王磊.研究型大学道路桥梁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措施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114-117.

第8篇:土木施工实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 能力培养 作用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45-01

1.实践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作用

第一,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衡量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专业实现培养目标及教育目的关键的一环,缺少了实践教学环节,土木工程专业就形不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第二,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度,提高了学生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了思维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对本行业的的认识。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对将要投身于未来的工作场地和土木工程实际操作规程会有所了解。

2.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2.1倾向于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多从属于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更倾向于学科的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教学。有的教师还承担着一定的科研任务、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致使专业实践教师在理论方面的教学结课后,对专业相关的实验及实习指导存在一定的不足。再加上教学时间、条件等等因素的限制,实验教学内容往往被压缩,实验课时被减少甚至被取消,本该由学生亲手操作的实验常常不能实现,却只能以演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薄弱。

另外,专业实习期比较短,实习计划以及考核方案不能有效完成,使得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2.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化,缺少自主性和创新性

传统的土木工程具有很多的实习环节,一般包括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地质勘察实习、测量实习、认识各项工程实习等等。这些环节不集中,单纯为理论知识服务,单一片面,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比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大部分的题目是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设计形式缺乏新意,其要求设计的对象常是办公楼、影院、茶馆等内容。其设计对象程度不深、档次相对较低。钢结构、超高建筑、大跨空间结构建筑的毕业设计不多。即便是基础工程的设计,其设计内容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基础形式,几乎没有复杂的基础形式方面的设计。桥梁工程课程的毕业设计内容缺乏新意,以简支梁桥的设计为多,其他桥梁的设计涉及较少,致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比较薄弱。而且每一项实验及设计都有现成的指导资料,内容及流程都很具体,学生们不用颇费周折,就能轻松完成相关任务。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还有互相抄袭的问题,严重扼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2.3 实践教学跟不上理论教学的步伐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许多教师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虽然理论基础深厚,但是缺乏相关的实践能力,相关的工程实践经验不足。有的带教实习老师长期在校内从事于教学工作,而工程实践经验以及工程设计方面的水平有限,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内容往往与工程实际脱节,很难有效实现实习计划。实践教学跟不上理论教学的步伐,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对实际工程的性质、施工要求以及施工程序缺乏深度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范围,对工程的新工艺、新方法的认知度不够,更无从谈起掌握。学生的知识面窄,实践能力差,毕业后不能立刻胜任工作。

2.4实践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在土木工程的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学资金配备不足,导致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这一环节颇为突出。实验仪器、实验装置、耗材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均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项目资金的不足,致使实验教学的计划不能得以有效完成。实验室的仪器及装置更新不及时,许多工程的新的工艺方法实验不能开展,学生对前沿技术缺乏了解。再者,实习经费不足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缺少资金就无法与优秀的工程训练中心达成实习协议,或者造成实习时间短促,无法保证实习质量,实习效果不理想。

3.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旨在培养本科生的实践技能及创新意识,并从中了解社会。当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对此高校领导及教师必须要加以重视,并要有理性的认识,从而结合实际问题,对实践教学加以改革创新,探求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土木施工实习论文范文

依据社会需求、学校定位、专业特色,首先明确本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是根本。武汉轻工大学是湖北省属高等院校,办学定位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培养目标——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确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从社会、企业、校友和在校师生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制订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学习产出效果”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具体为:(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2)具备较强的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各种手段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3)掌握力学原理、工程材料、工程结构的基本理论等专业基本理论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4)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2.人才培养计划

依据专业培养标准的学习效果目标、整合课程,制订设计项目等实践环节,编写每门课程或设计项目的课程大纲和课堂教案,并明确各课程与设计对专业培养标准的贡献,最终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经过两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订出具有CDIO思想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意识的2013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首次制订了面向学生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学期为单位列出本科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降低了总学时和必修课比例,选修课选择性较大,并给出选课指导。对于“本科生综合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给出了具体要求,可操作性强,以人为本,合同式教育教学真正体现。本方案实践教学环节比例提高较大,占28%。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体现了CDIO把工程实践作为工程教育的背景环境的特点(土木工程专业<建工方向>主干课拓扑图见图1)。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先后建立了10余个专业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实行多重考核与评价方式。

3.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