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劝学教案范文

劝学教案精选(九篇)

劝学教案

第1篇:劝学教案范文

对此研究不足,区域性的微观个案研究并不多见,而时人对其的认知也大多未进入研究者视野。

关键词:劝学所;晚清;基层学务

中图分类号:G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劝学所是清季“新教育”系统中主要负责县一级学务运作的机构,自严修于光绪三十一年(约1905年)在直隶发其端,翌年学部奏准颁行《奏定劝学所章程》,是为近代中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设立

基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尝试。①至宣统二年十二月(1911年1月),学部以上述章程与后来颁行的《地方自治章程》《地方学务章程》有“权限不清”之处,奏准改订劝学所章程,劝学所由原章规定的

基层“学务之总汇”改为地方“教育行政辅助机关” ,负责“佐理官办学务” ,对自治学务有“赞助监督之权” 。②1922年全国学制会议决议改劝学所为教育局。③翌年各省教育厅将各州县劝学所一

律改为教育局。至此,劝学所在清季民初前后延续约18年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可知劝学所是清季民初官方办理基层学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全国性的地方教育制度,且在动荡时局中,跨越辛亥鼎革,影响较久远。唯自民初以降,劝学所在学术界一直处于较明显的“失语”状态。

中国教育史学者有关劝学所的叙述甚早。郭秉文1922年出版的《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简单论及劝学所,时劝学所制度尚未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至1933年,姜书阁出版《中国近代教育制度》一书,列有

“清末各级教育行政机关之组织”一节,考察劝学所制度在清季的嬗变进程,并注意到学部修改劝学所章程后,官方对其性质和定位的变化。薛仁仰1934年出版的《中国行政制度史略》一书主要从教育

行政角度对劝学所进行了简要论述。陈青之1936年版的《中国教育史》一书则以《自治章程》颁布为界,将清季劝学所的演进历程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认为后期的劝学所“从独立机关变为地方官辅助的

机关”,职权范围缩小。整体看,民国时期的教育史论著大多只简述劝学所的沿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晚清的“新政” 改革逐渐成为史学界的研究热点,庚子后的晚清“新教育”作为当时“新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愈加受学人关注。唯学人的目光更多汇聚在中央政府、各省大员以及

当时菁英士人的办学努力上(此仅整体上概而言之),似乎相对较忽略“新教育”系统以及相关的教育法令在广大基层乡村的实际运作情形。广义的清末新政史研究、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晚清教

育制度研究通常会不同程度地述及劝学所。刘子扬1994年出版的《清代地方官制考》一书简述了劝学所的变革。汤钦飞、杨忠红1996年发表的《清末教育行政机构改革》一文,则在比较清末新旧教育机

构职能的差别时简要提及劝学所。两年后,汤钦飞另有《清末新式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及其运作》一文问世,考察劝学所的运作情况,并析论其特点及存在问题,认为“学部及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功不

可没” 。聂万历2012年发表的论文《简析晚清教育近代化过程》,则尝试通过对劝学所的制度、人事任用、经费管理等方面的考察,展现晚清“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出现一些直接以劝学所为题的专门研究。唯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同步是近代中国的显著特征④,也是学人试图整体考察劝学所这

一清季民初全国性地方教育机构时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一情形较典型地体现在刘福森2008年的硕士学位论文中。⑤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保罗・柯文即在其著名的“中国中心观” 中倡言

区域性的微观个案研究取向,逐渐得到愈来愈多中外学者的认可。⑥这一倾向也反应在近些年的劝学所研究中。日本学者高田幸男1996年在《史林》上刊发的《清末地方社会教育机构的形成―苏、浙、

皖三省各州、厅、县教育行政机构的状况》一文,即是以江苏、安徽、浙江为个案,专门考察清季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嬗变进程,侧重劝学所的地域特征及其与教育会的互动关系。

直隶是有关劝学所的区域研究中学人着重关注的地区。董丛林等人在2002年出版的研究清末直隶新政的专著中,析论了直隶劝学所早期的职能、作用及影响。⑦ 韩艳明的硕士论文《清末新政直隶教育行

政体制》专章析论直隶州县劝学所的运行和功用,充分肯定其在推动直隶地方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张晓明2007年的硕士学位论文《论清末东北教育改革》,认为劝学所是全面普及新式教育之必须。它“即是政府机关,有一定职权,其职员又能深入到群众中去,促使民众接受新学政策”。胡丽

2011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清末湖北州县教育改革述论》侧重劝学所的机构设置及职能、兴学所遇阻力及其应对措施等面相,认为劝学所对清末湖北各州县地方教育的发展有很大正面作用。

另一方面,第一手原始资料的缺乏可能是制约有关劝学所的研究朝着区域微观化趋势进一步深入的重要因素。以上文所述日本学者高田幸男以地方志为史料基础的研究为例,由于地方史志中有关劝学所

的记载往往零星而简略,说服力自然大打折扣。这一情形今日已有明显改观。以时人报章(尤其是官报公文)或基层档案为主体的相关研究已出现。徐跃老师的博士论文《社会底层的新政改革:清末四

川地方新教育的兴办――侧重庙产兴学》则是笔者管见所及迄今为止有关清季基层学务最为翔实而深入的研究。文中较详细地重建了清季四川乡村学董筹措办学经费的大量个案史实,有助于增进我们对

清季新政在基层实施情况的了解和认知。

整体看,有关晚清劝学所的研究尚有较宽广的提升空间。区域微观化的个案研究仍不多见。笔者迄今未见专门以劝学所为题的专著,这样的情形显然远不足以呈现当时各地基层“新教育”发展的复杂历

史图景。另一方面,在研究视角上似乎也有拓展的潜力。学务为“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几乎是晚清时人的共识,教育也由此成为时人持续关注的焦点。作为晚清“新教育”中重要的基层兴学机构,劝

学所自官方倡设之初即为舆论所关注,相关评议屡见报端,却基本未进入后之研究者的视野中。实际上,诸如劝学所究竟应以“士绅劝导”还是“官力强迫”为主要运作方式等后之研究者极为关心的问

题,清季时人已有较深入的思考。不仅如此,时人的相关言说更触及晚清的预备立宪和乡村自治进程等学务之外的因素对劝学所成效的影响,正是今日有关劝学所的既存研究相对忽略的面相。

注释:

①朱有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第60―63页。

②同上,第91―94页。

③《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教育行政》,第40页,收入朱有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第161―162页。

④罗志田:《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第22―40页。

⑤刘福森:《劝学所探析》,2008年河北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

⑥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1997年。关于柯文的“中国中心观”,可参见林同奇为中华书局1997年版《在中国发现历史》所作的“译者代序”:《“中国中心观”:特点、思潮与内在张

第2篇:劝学教案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rson”为你整理了这篇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兴宁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控辍保学工作,始终把控辍保学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目标,多措并举,突出扶贫领域控辍工作重点,扎实工作,依法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兴宁区牢固树立收官交账意识,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保持控辍保学工作力度不减,为进一步巩固控辍保学工作成效,现对兴宁区近年的控辍保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兴宁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67所,2020年秋季学期,兴宁区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58380人,小学46396人、初中11984人(截止10月23日),全城区义务教育辍学率为0%,首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及非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动态“双清零”。

二、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兴宁区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城区政府主管领导亲自主持召开相关部门控辍保学工作联席会议,部署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控辍保学主要工作。城区政府和各部门、镇政府(街道办),教育局和学校、学校和教师(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合力控辍,深入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包”责任机制。

2.走村进户,开展劝返。每年寒暑假是失学、辍学的高发期,为,为防止学生流失,每年这个时期由教育局牵头、人社局、司法局、公安分局等政府部门配合,通过组织开展“暑期大劝返”、“寒假大走访”、“劝返攻坚行动”等活动,深入贫困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辍学学生等家庭,开展家访活动,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两免一补政策、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思想动态、听取家长建议等。进三年来,按照城区、镇(街道办)、村委(社区)“三级联动”机制,累计组织了近100名涵盖教育、镇政府(街道办)、村委(社区)、第一书记等劝返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分别对154名疑似辍学、辍学学生及父母开展劝返工作达550次数,每名辍学生平均达到3次以上,部分达到5次以上。对于部分外市户籍辍学生,城区教育局主动联系学生户籍地政府、教育部门,共同开展劝返活动,累计发协助劝返函15份。

3.建立账册,及时预警。按照“一校一册,一生一案”的要求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台账,有序、规范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并实施月报、周报、日报制度并落实预警制度,当监测到有学生出现疑似辍学时,由主管教育局向学生户籍属地政府发送预警通知,启动“双线四包”责任机制,介入开展劝返;做好学生流向的跟踪,及时采取必要的劝返措施;规范学生变动手续,利用学籍系统进行动态监控,特别是排查重点排查当年小学毕业未有初中学校调档的学生。

4.加强管理,学困帮扶。对于劝返回校的学生,做到关爱有加。一是落实一位教师帮扶一个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二是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辍学学生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留得住。三是成立学生间的互助小组,喜欢学校生活。四是进一步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影响学生辍学的根本,以期达到标本兼治。

5.抓实特教,严防辍学。一是政策保障。2018年兴宁区人民政府印发《兴宁区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南兴府办函〔2018〕51号),对我城区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给与政策支持;印发《南宁市兴宁区第二期特殊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南兴府办函〔2018〕153号),明确了近几年我城区特殊教育发展的目标。二是底数清楚。城区残联每年开展3至16岁残疾儿童少年摸底排查工作,摸清残疾儿童少年底数、受教育情况,当年5月初向教育局提供当年适量残疾儿童少年花名册。教育局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单独建档造册,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一人一案”,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采取按照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机构)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原则,逐一安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适龄残疾受教育的权利;对于部分无自理能力,无认知能力的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由监护人提出向属地人民政府或主管教育教育局提出申请好,经城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评估认定并同意后办理无法接受教育的手续,近三年城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率均达到95%以上。三是保障经费。一是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辅读班和送教上门残疾学生预算内公用经费6000元∕生·年,保障校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送教上门工作所需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和送教教师的补助、人身意外保险等的支出。近三年残疾儿童少年学生预算内公用经费投入约200万元,特殊资源教室建设投入80万元。

6.及时反馈,定期研究。教育局建立控辍保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对当月的控辍保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落实整改措施,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在每季度的城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教育保障专责小组的例会上研究解决。

三、取得的成效

近三年兴宁区辍学学生从2018年初的98人降至2019年初14人,2020年初7人,2020年10月实现首次实现动态“清零”。义务教育辍学率从2018年初的0.99%,降至2019年的0.03%,2020年的0%,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率均在95%以上。

四、存在问题

1.城区所有适龄儿童数据掌握尚够不精准,单靠教育部门统计是很难做到精准,需要公安、统计、卫计、各镇政府(街道办)、村委(社区)等部门协同进行。

2.进城务工子女辍学情况逐年增加上升,劝返难度大。

3.离异家庭的辍学学生,父母双方都忙于生计或外出务工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劝返难度大,同时离异家庭的辍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偏激或自闭。

4.出现心理问题学生逐年增多,在辍学学生的比例逐年提高。五、下一步计划

1.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契机,联合相关部门彻底摸清适龄儿童底数。

2.始终压实各相关部门责任,落实好“双线四包”责任、强化“三级联动”劝返机制,对因厌学暂时办理休学的学生继续开展联合劝返。

3.督促和指导学校做好劝返学生返校后的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关爱措施,确保学生能安心在校学习和生活,避免出现二次辍学现象。

4.加强普职通融教育,引导部分极度厌学的学生暂时到中职学校学习技术,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第3篇:劝学教案范文

一、行动目标

通过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进一步增强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汽车驾乘人员使用安全带的意识,更加自觉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力争到2020年底,农村道路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分别达到90%、70%以上;普通公路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分别达到70%、50%以上;汽车驾驶入安全带使用率达到90%以上,汽车乘车人安全带使用率达到7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坚持宣传先行,增强佩戴使用意识

1.集中开展主题宣传。督促各村委会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由镇交管站创作一批宣传片、宣传海报,发放给各村进行宣传,充分应用手机微信和农村大喇叭,迅速掀起宣传高潮,形成强大声势。各村委会要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召集各组劝导员播放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安全提示、违法曝光、事故案例警示、现场体验互动等形式,将主题宣传贯穿行动全过程,高频次、大范围进行宣传,持续强化宣传效果。

2.突出重点源头宣传。各村委会要在本村的劝导站、劝导点以及重要路段等摆放宣传展板,通过音响播放宣传内容,并向来往行人发放宣传单,广泛传播法律规定、安全知识以及头盔、安全带的重要作用、使用常识。积极协调学校动员在校学生、以及文明交通志愿者参加宣传,延伸宣传触角,提高群众知晓度。针对老年人群体活动规律,加大文化广场等老年人活动区域宣传力度。

3、镇交管站定期对骑摩托车、电动车未佩戴头盔的驾驶人以及未系安全带的乘车人和驾驶人进行集中培训教育,播放因未带头盔造成事故伤亡的交通案例,并在观看违法事故视频的过程中让其学习抄录交通安全法规、以此督促骑乘人员自觉遵法守规、文明出行,推动骑乘人员佩戴头盔、系好安全带,镇交管站要充分利用劝导车的电子显示屏滚动字幕提示。

4、注重倡导引导宣传。倡导汽车驾驶人安装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中小学生骑自行车时佩戴安全头盔、反光标志制服,提高未成年人安全防护水平。引导私家车驾驶入提醒乘车人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入为乘车人配备安全头盔,助推习惯养成。

(二)加强勤务劝导,加大未佩戴头盔的系统录入率

1、充分发挥劝导员作用。各村委会要督促各村劝导员,按照勤务计划严格落实勤务劝导,加强对村民“一盔一带”佩戴使用情况的检查、宣传、劝导,对未落实“一盔一带”佩戴使用的驾驶人进行备案登记,每周由村委会在各组醒目处曝光未佩戴头盔、未系安全带的骑乘人员。

2、加大“农交安”APP上传不戴头盔行为的路检情况。劝导员在上路劝导时,针对摩托车、电动车驾驶人未佩戴头盔的现象要及时劝导,并在“农交安”APP上传安全劝导日志,劝导员对其行为重点以纠正、教育为主,同时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将宣传日志上传至APP。

三、进度安排

(一)宣传引导阶段(5月31日以前)。集中开展主题宣传,制作形式多样的宣传资料,充分发挥短信、微信平台,网上网下协同联动,广泛传播安全知识,大力宣传“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积极倡导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推动形成社会共识。

(二)劝导查纠阶段(6月1日至11月30日)。坚持劝导提示与登记备案相结合,坚持教育与上传劝导日志相结合,督促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规范佩戴安全头盔,汽车驾乘人员规范使用安全带。镇交管站每周二开展集中统一行动,持续保持严管态势,全面提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和汽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使用率。

(三)总结固化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全面总结“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工作实施情况,固化成功经验做法,认真查找、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措施,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松、措施不减,巩固深化行动成果。

第4篇:劝学教案范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言文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学生不愿学、不会学。学生的主动性是所有教育行为获得成功的保障,如何发挥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主动性,是广大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一课三学”策略,通过“自学”“共学”“固学”几个阶段开展教学,能较好地达成文言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一课三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6-0039-02

当下,大多数中职生认为文言文虽然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但与实际生活并无太大联系,学了也用不上,因此可学可不学。而知识的“得到”需要由学习主体积极去建构,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质上说,教学不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由教师帮助学习者依据自身经验建构意义的过程。既然如此,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就成了广大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自学,学生主动建构打基础

学好文言文必须要靠学生自己来出力,在训练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时候,首先要训练学生“自己去阅读”的习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之所以未能取得理想效果,问题就出在这里,师生双方辛辛苦苦做了一番“苦工”,结果却不过是教师把文章翻译了一遍,学生把教师要求掌握的内容记忆了一通罢了。这样的被动做功,双方都觉得无趣,时间一长,学生自然不再愿意学习文言文了。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出力”来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呢?笔者认为,教师根据先行组织者策略“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促进学生“自学”是一个办法。

以学习《劝学》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以下“自学”任务让学生来完成。

第一,“读一读”。读什么?读文本。当然,读的形式可以多样,默读、放声读、自读、跟录音读等都可以。目的只有一:在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不会的、不懂的。多读、读熟,才可以进入第二步。

第二,“查一查”。查什么?一查字典、词典;二查参考资料,包括纸质的、电子的。借鉴、吸收前人的智慧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目的是将其转换为自己的理解。如“跛”怎么读?“参省乎己”的“参”“省”各是什么意思?《荀子》又是一本怎样的文集?文章写作的背景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通过“查一查”完全可以非常顺利地解答。

第三,“想一想”。想什么?想教师预设的思考题。在学习《劝学》一文时,为达成“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来论述道理的写法”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从题目中的“劝”字入手,预设“劝当然要讲究方法,荀子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呢”这样一个一级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文章如何“观点鲜明地劝”“条理清晰地劝”“方法适当地劝”三个二级问题。

这些“自学”任务都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所必需的。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就是一个用自己的力量来进行文言文学习的过程,是个性化的知识建构过程。其中“读一读”和“查一查”中的相关任务难度系数不大,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较易获得成就感,这对推进学生进一步学习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想一想”部分的任务可分两类:应该知道且能自行解决的,应该知道但可能不能自行解决的。每个学生的“力”有大小,对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程度教师不必做统一规定,因为设置任务的目的本来就不仅仅是让学生有所“得”,还要让学生有所“疑”,甚至有所“错”,这是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基础,“寻找正确答案”的探究精神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动机之一。

二、共学。学生主动交流同提升

学好文言文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学生与同伴(教师、同学)交流、分享、切磋。学生带着“自学”阶段的收获与困惑进入“共学”阶段,通过将“自学”阶段建构起来的内容与他人对话交流,完成“想一想”部分相关任务,这是建构知识的一种必要方式。学生在理清选文脉络层次、归纳选文主题思想、欣赏选文艺术特色的过程中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完成对选文的赏析。共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自学”要充分,形成独特的体验;二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敢说”的氛围,训练学生“会说”的能力。

开展共学活动,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简单任务分享学。仍以《劝学》为例,要回答文章是如何“观点鲜明地劝”,学生只要经过思考找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就能自行解决问题。要回答文章是如何“方法适当地劝”,学生只要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即可自行解决。这类问题,在共学阶段可以快速地学,学生互问互答地对话、交流,印证自己所得答案后即可放在一边。

二是困难任务切磋学。《劝学》一共有三组共二十个比喻句,这些“比喻句之间的关系”“所论证的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解答可能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这就需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表达。通过切磋,师生达成共识,《劝学》中的比喻论证很有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设喻方式多样,比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这样,每一个建构的个体对于自己前一阶段自学的“对不对”“好不好”都有了答案。

三、固学。学生主动学习成习惯

从“自学”到“共学”,再到“固学”,这是一条从“知”到“行”的学习道路,在“自学”与“共学”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需要得到及时巩固,方能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如何开展“固学”活动,简而言之,要做好“积”“练”“拓”三项工作。

“积”,即积累。一方面要积累文言知识,这些知识在“自学”与“共学”过程中学生已有涉及,但更多的是感性认识,进入固学阶段的积累其实是要将之上升到理性层面。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分类、归纳,总结出规律,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无以至千里”等句,可以引出对特殊句式的认识,掌握诸如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积累前两“学”所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将之固化下来。

第5篇:劝学教案范文

一、熟悉掌握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底。

xx和xx片区辍学学生共有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辍学生14人(年龄超过16周岁的有13人),非贫困户辍学生3人,适龄残疾儿童6人。后经过国扶系统和学籍系统比对,在2016-2018年辍学学生花名册中确定属于该片区需要开展劝返工作的辍学生共计19人。

二、加强部门沟通协作,深入基层开展劝返工作。

8月份组织教育局联系学校人员和学校的责任人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控辍保学相关工作,与乡镇领导、挂村干部、帮扶干部、村干部、司法干部分组多次深入辍学学生家中开展劝返工作,完善相关手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8年秋季学期开学时,本人联系片区辍学学生基本返校上课。

三、及时跟踪,与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一是与相关乡镇分管领导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对于严重厌学,反复辍学的学生进行多方的劝导和入户劝返;二是与教育局负责控辍保学的教育股保持沟通,密切关注学生的返校和各项手续完善情况。

四、工作不足之处。

第6篇:劝学教案范文

一、教化百姓

清代为了加强对百姓的宣传教化,于顺治九年(1652年)颁布了《顺治六谕》,其中内容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等等。康熙九年(1670年),又修改充实,颁布了《圣谕十六条》。雍正时,又于每条下加以注释,用通俗语言解说,附载简明律例,称“圣谕广训”,规定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各地方官召集官民人等定点宣讲,届时举行隆重的仪式,制造庄严肃穆气氛,以示统治者对教化的重视。

清代内乡县宣讲圣谕的教化机构称约所,有82处,“在城者六,在乡者七十六”。

二、征税纳粮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农业几乎是唯一的经济产业,国家所需要的一切大都通过县官之手取之于民,以养活大批官吏和军队。因此,“岁会实征”是县官的重要职责,征课赋税是县官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清代规定州县催征钱粮专责印官,不得滥委佐杂代替。催征时设立滚单,层层滚催,征收钱粮用三联串票。一年分两次征收,第一次于二月开征,四月完半,五月停征称为“上忙”,第二次于八月接征,十一月而毕称为“下忙”。为了如期如数完成征课赋税,还规定县官必须亲临现场监督,以防吏役勒索。届时,凡赋税银两俱由纳户“自封投柜”,并发给执照以为凭证。

三、听讼断狱

县官作为一县的司法长官,担负着本辖区内的治安和刑狱事件管理。民有冤屈,先赴州县衙门告状,县官要亲自受理案件,“凡官非正印者,不得受民词”,并规定“不得越诉”,州县衙门也不得拒绝受理。县作为第一审级,它的权力是对户婚田土等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有全权的处理权。习称“自理案件”。其手段一是责惩,即施以答杖刑罚。二是训诫和调处息讼。州县审理完结,即作出有法律效力的判决。对命盗等刑事案件,州县都应管,其具体职责有二一是侦查、缉捕、查赃、勘验现场、检验尸伤,实行强制措施,二是初审,它不仅是预审,而且是正式一级审判,并要引用律例条款,进行定罪量刑,逐级上报作为定案的依据。清代对民刑案件的审理都定有期限,如在规定期限内不能结案,则县官要受降级或罚俸处分。但“农忙则停讼”,在四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期间,除命盗重案外,其余户婚田土等案一律不予受理。另外县官在封印休假期间,亦不理刑名。县官为表示“为民”,还规定每月有放告日,届时,悬放告牌于公堂明显处,告状人不必击鼓,县官可在堂上直接受理案件。

四、劝民农桑

封建社会的主体经济是农业。农业的丰欠直接关系人民生活、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的安定。历代君主为表示重农,每年立春日皆亲耕田土,并把劝民农桑作为县官的主要职责之一,督责州县官劝农的诏文不胜枚举。乾隆帝说过,“天下亲民之官莫如州县,州县之事切莫如勘察民生”,“有事则在县办理,无事则巡历乡村,询民疾苦,课民农桑,宣布德化,崇本抑末”。农业生产的好坏是考核县官的重要标准,为表示劝农,历代规定把立春日作为劝农日,于立春前一日迎春牛至大堂前,次日于大堂前举行迎春动员,以红绿彩鞭打春牛(故此活动称“鞭春”),之后县官及僚属开至先农坛祭祀之后,知县还要亲自扶犁作象征性耕作,以表示春耕开始,迎春气而兆丰年。

五、灾荒赈济

我国封建社会是自然经济,自然灾害发生极为频繁,它必然导致社会经济的衰败,破坏人民的生存条件,甚至导致社会混乱。为了保障封建秩序的稳固和社会安定,历代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救荒政策和措施,一类是重农、仓储、水利和林垦等积极的救荒政策;一类是赈济、调粟、除害、养恤、安辑和蠲缓等消极救荒政策,一切救荒政策,皆由县官实施。为使荒年能够救急,各县都设置有义仓和常平仓,前者为地方公共储粮备荒而设。后者为丰年官府买粮储之,欠年低价卖于灾民。历代统治者规定,灾害发生后,县官必须迅速查清灾情,并向上级呈报,请求赈济和蠲免赋税,在特殊情况下县官可先开仓散赈,然后向上奏报,其借贷种子、安辑流民、以工代赈、设置粥厂等救荒工作都要在县官主持监督下进行,县衙户房承办具体救荒事务。

六、兴学和科举

为了满足封建统治者培养补充人材的需求,古代县官还担负有兴办县学和主持科举前最初考试――县试的职能。清代县学以承明制、设教谕、训导为专职教官,县官的职责是为县学提供财政支持和行政保证,督促生员专心学习经书,还要定期亲自为生员讲学。

第7篇:劝学教案范文

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2011年5月,我校为深挖乡土资源,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我们开展了一次以《劝农山――我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学生围绕活动主题:调查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教育资源而自主地组成调查小组进行活动,同时制订了活动方案,然后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进行收集和整理乡土资源。

在活动中,孩子们真正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亲近自然。学生们以调查者,探索者,开发者,家乡主人的身份调查了解家乡的山山水水,土壤气

候……孩子们走进大山,采集野菜野果。在进山采集过程中,尤其是深山里的孩子对野菜熟认的程度让我们吃惊,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共采集到30多种可食用的野菜,并用稚嫩的小手绘制了

一本家乡山野菜的图册。走进泡泽,记录取样,走进厂矿,收集矿产,走进景区,拍照集册……所有这些,孩子们亲力亲为,不亦乐乎地进行收集资料,大自然成了孩子们了解家乡最好的教科书。

在生活中,孩子们不仅亲近自然,还融入社会,孩子们拿着相机、记录本走进厂矿,走进企业……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家乡的产业。

在活动中,孩子们收集到大量的图片、实物,做了大量的调查笔记,进行了多次的录音采访……孩子们把拍摄和收集的家乡山水照片制成了一段风光短片,在悠扬的音乐下,家乡的座座知名不知名的山以新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孩子年龄小,思维还不成熟。为此,在活动中教师必须对孩子们做必要的指导,和孩子们共同开发乡土资源。如:孩子们在调查交通情况时,对途经家乡的公路、铁路及村村的柏油路作了细致的调查。

为此得出家乡是一个集公路、铁路为一体的交通便利的小镇,然而学生们却忽视了离家乡只有6公里的龙嘉机场,龙嘉机场也和家乡的交通密切相连,为此老师给予了必要的指导。得出家乡是一个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交通便利的小镇。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以文本的形式整理乡土资源,编制了一套极具乡土特色的校本教材《劝农山――我可爱的家园》,并制成光碟,详细、生动、形象地介绍家乡的方方面面。编好后的校本教材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

资源。

2012年9月,《劝农山――我可爱的家园》一课参加吉林省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紧接着我们又代表长春市在吉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上做观摩课。同时《劝农山――我可爱的家乡》一课的教学设计被收录在吉林省新课程教学活动研修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评析)一书中。2012年12月,在全省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中,我校教师吴化龙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经验,通过笔试、说课等环节,过关斩将,最后荣获小学组一等奖。与生命教育学科整合的课例《珍爱生命,关注消防》一课,于2013年10月5日作为全市唯一一节教学示范课观摩,课后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里,回首综合实践活动伴随我们的历程,回眸留下的一行行深浅不一的印迹,如同在品味一杯香茶,余味在心,久久萦绕。

第8篇:劝学教案范文

一.注意问题设计的精妙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问题形式来呈现所教内容,即将教学中的有关图片内容、语言文字等转化为问题与内容的巧妙衔接,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其在问题驱动与引导下,有方向地自主探知,深入思考,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把握方法。当然,问题设计并非盲目而随意的,需要注意一定的原则。如问题设计应“精”,即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紧扣教学重难点来设悬置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加深知识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思维能力。

如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生动曲折的情节对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题表达的作用,其教学难点是感悟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体会与学习老贝尔曼“成全他人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其更好把握文章主旨,教师可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文本,探究主旨。1)整体感知:①请试着根据小说情节的四要素来概括出课文中各部分大意。②请找出本文中的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之间的相应关系。2)文旨探究,深入对话与领悟:①由人物形象切入,分析谁是真正的主人公?②由标题含义着眼,分析最后一片叶子的表层义与隐喻义,以领悟文章主旨。(教师可予以提示:由贝尔曼、琼珊两个不同角度加以探究)③由文章结尾切入,要求学生多角度质疑与讨论,思考逆转式结尾对文章主旨表达有何作用?这样,当学生解决问题后,也就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注意问题设计的巧妙性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提问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提问,尽可能地以问题诱导学生大胆质疑,形成新问题,并在问题分析与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如《劝学》一文,“劝”字统领全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板书“劝”字,要求学生思考“劝”之含义。不少同学认为是“劝告”之意。教师因势利导,将“学”字加在“劝”字之后,提问引思:此处的“劝”又是何意?此时,同学们会恍然大悟,明白“劝”字还可表示“劝勉”之意。教师可继续诱导,板书“勸”(“劝”的繁体字),简单穿插:通常以“力”为声旁的字有给人以勉励之意,譬如“努”、“励”等。这样,通过巧妙提问,可帮助学生更好梳理文本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三.注意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新课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一些轶闻趣事、生活实例等精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知结果。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问题设计的悬念性。对于学生而言,当他们对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时,才会更积极而主动地去探究与学习。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本,找出最佳切入点来设置悬念情境,以唤起学生好奇心理,使其急于求知,自主进入学习状态。

如教学《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时,相对而言,本课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在新课伊始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事例思考问题,以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与生动性。如在教学之前,笔者设计了调查活动:你们是否可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所知道或常见的西方品牌?若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予以提示,譬如瑞士手表、法国香水等。然后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感叹西方科学的巨大魅力,尤其是西方工业文明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认为东方科学应向西方科学学习,才可以获得快速发展,缩小东西方科学的距离。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是如何看待东方科学与文明的?又是如何看待东西方科学的关系的?学习本课之后,我们则会找到有关答案,有所感悟。

第9篇:劝学教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省、市、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将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和文明交通宣传相结合,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面改善道路交通秩序,提高群众文明交通意识,进一步提升全镇文明度和美誉度,为加快推进“文明”建设,给党的胜利召开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针对影响全镇交通安全和交通混乱等突出问题,各村交管室、劝导站要合理安排值班表,每天要有劝导员上路执勤,规范通行秩序、广泛开展宣传为手段,治乱象、理秩序、顺民意、促发展,全面改善道路通行秩序,提升群众文明交通理念,达到道路交通秩序进一步规范、文明交通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满意程度进一步提升的目标。

三、工作内容

(一)开展“文明出行我光荣,党员干部做表率”活动。各村、驻镇各单位要结合“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文明出行我光荣,觉员干部做表率”为主题,举办座谈讨论、签订道路交通安全承诺书,倡导单位干部职工带头讲文明、树新风,谦恭礼让,带头遵守交通法规,不酒后驾驶、不随意变道、礼让斑马线,带头践行低碳出行,多骑车、多走路,绿色健康出行;各乡镇党员干部要深入辖区行政村,进村入户地开展农用三轮车、电动车违法载人及农村面包车、校车超员、报废车、“黑车”接送学生幼儿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危害性的宣传,提升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二)开展“杜绝乱停乱放,共治畅通家园”活动。各村、驻镇各单位要针对全镇实际,在人流集中的场所开展针对性宣传。工商、食药、卫生部门要通知所管辖沿街商铺、餐馆杜绝门前人行道上车辆随意停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督促其履行社会公共职责,劝阻其他驾驶人不要乱停乱放。各村要深入辖区居民小区,结合排查登记“五小车辆”,开展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签订道路交通安全承诺书,做好对群众面对面的安全教育。在全社会着力形成机动车停放整洁有序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氛围。各村委会安排勤务、合力部署劝导员,加大上路执勤巡逻力度,在辖区各主干道严查车辆乱停乱放行为,打消驾驶人侥幸逃避检查的心理。

(三)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活动。各村、驻镇各单位要通过对本村、本单位职工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教育,号召大家在骑车、开车过程中,坚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理念,自觉礼让行人;步行过马路,遵守交通法规和交通信号灯指示,切勿随意横穿马路。

(四)开展“拒乘农用车、电动三轮车,安全出行亲人放心”活动。一是各村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造舆论宣传声势,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结合初一、十五庙会期间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劝导站劝导、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要深入到农村集市、中小学校等群众聚集场所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切实认识到电动三轮车、农用车载人的危害性。各村劝导员在路面执勤过程中,耐心向当事人讲明电动三轮车、农用车载人的利害关系,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教育,增强劝导效果。二是各村要加强对电动三轮车、农用车的管理,尽可能摸清底数和运行情况,同时督促电动三轮车、农用车车主尽快在车厢两侧喷涂“严禁载人”等宣传标语,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同时,要在农村的村口和村民、电动三轮车、农用车经常出入的路口设立醒目的警示牌,对电动三轮车、农用违法载人现象有足够的宣传教育。三是各学校要针对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明确责任,在广大教师和学生中组织交通安全教育课,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的文明交通出行意识。

四、时间安排

此次宣传,从8月25日开始至12月25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组织部署阶段(从8月25日至9月5日)。各村、驻镇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具体宣传工作方案,部署开展宣传活动,广泛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宣传阶段(9月5日至12月15日)。各村、驻镇各单位要按照方案任务分工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广泛发动全体人员,运用各种手段,加大社会面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大典型事迹曝光力度,使得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要在全区掀起宣传工作热潮。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2月15日至12月25日)。镇交管站将组织验收工作组,对全镇的文明交通宣传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各村、驻镇各单位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资料收集留存,以备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单位要把“文明交通提升行动”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深化2017年“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作为巩固全镇文明交通建设专项行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主动参与,切实把活动抓紧、抓实、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