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绩分析总结范文

成绩分析总结精选(九篇)

成绩分析总结

第1篇:成绩分析总结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非常荣幸地在此与大家共同地对我校的化学学科成绩进行分析和总结。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校的化学单科平均分及一本、二本、三本的上线率与上年相比均有大幅提高,各年级的平均分在全市的排名分别为高一第3名,高二第2名,高三第2名,其中高三年级的三本上线率位列全市第1名。

这些成绩的取得有赖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正确的政策导向

教研工作是提升个人素质的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将教研工作作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为提升全体教师的教研能力做了大量工作。我们除了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外,还在学校领导带领下先后到兄弟学校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

二、详细、周密地教研工作计划

我们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认真分析了制约学科教学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团队协作、明确导向、强化实验、落实周清、师徒结对”的教研工作计划。

1、备课组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讨论下周的教学内容和周考试题的选编。

2、各年级备课组长带领全组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科指导意见》挖掘教材的难点、重点和考点,组内教师共同探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深度与广度,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全组教师充分挖掘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并不断地完善和丰富实验教学。力争做到开足开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完成实验教材和选修课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使我校的化学实验教学系统化。

4、采取导师制,青年教师与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结对子。师徒之间通过观摩课、说课、公开课等形式进行研讨交流,帮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大循环教学的要求。

新学期,除了坚持以上做法,我们将刻苦钻研,忠于职守,严格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地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网上晒课”活动为契机,鼓励全组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

(二)进一步落实“周清”,精心选择周考试题,考后要及时评讲,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高一、高二年级备课组在开学一周内制定出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师演示实验分工表。

(四)高一、高二年级教师要应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强化细节教育。

第2篇:成绩分析总结范文

【关键词】 药物分析实验;实验考核;成绩分析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 assessment; analysis of examination result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和精密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是药物分析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验证、补充理论,还是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严格的组织教学使学生保质保量做好实验。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操作技术、科学态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评价他们的理论水平及实验技能,我们根据多年来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制定了一套合理的实验考核方法。通过考核,可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受到教师的指导和督促,同时学生又能从考核成绩的评定中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为了使考核成绩能较好而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实验考核包括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大部分内容,平时考核的平均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分别占70%和30%。由于药学各专业学生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不同,实验课程具体的内容安排也有所不同,我们对近年来本教研室承担的药物分析实验考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的研究上。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药学03级,临床药学03级,药学98级,药专99级,药夜大96级,药成专2000级为研究对象,前四者为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而后两者为成人教育学生。其中药学03级和临床药学03级虽为同年级的本科班,但是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差异较大(后者分析化学实验学时数仅是前者的1/3);药学98级,药专99级,药夜大96级,期末考核时为每人一个小组独立完成实验考核,其余班级均为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实验考核。

1.2方法期末实验考核时间为120分钟,内容涉及药物分析实验中的主要操作,不同时间考核的班级,其考核内容相同。

考核内容为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咖啡因的含量测定,教师试前精密测定咖啡因的量,然后按照处方制成制剂,学生随机抽取样品,经含量测定计算出待测组分(咖啡因)的实测量,与已知待测组分的量比较,判断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成绩评价包括实验主要操作步骤表现(30%)、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5%)和实验原理、实验结果的计算等实验报告内容的书写(15%)。

1.3统计分析原始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

2、结 果

2.1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成绩比较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验考核总评无显着性差异(P>0. 01)。分别分析期末实验考核的三部分内容,实验操作部分药学专业平均为21.7±1.46,临床药学专业为22.6±1.15(t=4.04),P<0.01,两组有极显着性差异;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实验报告部分,t值分别为0.56和0.94,P>0.01,差异均无显着性(表1)。表1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比较(略)

2.2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实验学生成绩比较实验考核由学生独立完成其操作部分的平均分为22. 4±0.81,结果准确性部分为41.8±5.16,实验报告部分为13.6±1.05。与对照的两人一个小组的学生成绩相比,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部分,差异具有极显着性(P<0.01);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差异无显着性(P>0.01,表2)。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实验学生总评成绩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表2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实验学生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比较(略)

2.3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成绩比较由表3可看出:实验操作部分普通高等教育平均为22.0±1.40,成人高等教育为21.9±0.99(t=0.51,P>0.01),两组差异不显着;实验结果准确性部分普通高等教育为42.0±5.21,成人高等教育为40.6±5.47(t=1.48,P>0.01),差异不显着;实验报告部分普通高等教育为12.6±1.04,成人教育为14.3±0.91(P<0.01),差异有极显着性;总评成绩差异无显着性(P>0.01)。表3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比较(略)

2.4主成分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来确定期末实验考核总评成绩中最具有区别能力水平的属性。主成分分析法[1]是一种减少原始数据变量数目的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原始数据样本集的输入因子数转化为主成分分数,样本集的各输入因子值转化为各主成分上的得分,形成新的样本集。一般来说,前两个对应于最大特征值的得分矢量所得的信息含量最多,足够代表原样本,选取主成分投影,可进行判别分析。以本研究对象中各班级全体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成绩和总评成绩构建原始数据样本集(n=397)。以操作、结果和报告成绩为变量,以总评成绩为变量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可得到第一主成分为0.768x1+0.169x2+0.736x3的贡献已经达到72.3%。其中x1为操作成绩,x2为结果成绩,x3为报告成绩,操作成绩前的系数最大,考核中的实验操作对于考试水平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3、讨 论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历届397位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实验考核总评成绩中最具有区别能力水平的属性为实验操作部分。与药学专业学生相比,非药学专业的学生实验考核总评成绩虽无差异,但实验操作部分较好。虽然非药学专业学生分析化学等基础性化学学科课程设置时学时数明显低于药学专业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兴趣很高,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对实践操作也能做到多问多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本科学生相比,实验操作成绩无显着性差异,说明近十年来全日制与成人高等教育的 本科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质量以及综合水平较稳定。

l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正式开始连续大规模的扩招,启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2]。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矛盾,是一对长期存在的矛盾[3],国外发达国家在经历高等教育大发展阶段时也存在着质量代价问题。通过分析经历过连续大规模扩招的药物分析实验课程考核情况,与扩招后由于资源限制改由两人一个小组完成实验考核相比,虽然总评成绩无显着性差异,但大规模扩招前独立完成实验考核的学生实验操作部分明显较好。独立完成实验的学生在这个实验考核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独立操作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展现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这让我们体会到为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需要不断改善教室和实验室场地设备、教学资源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施实验改革,开展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善朝,张军舰. SPSS统计软件应用基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3篇:成绩分析总结范文

关键词: Excel 2003 学生成绩 统计分析

1.引言

学生成绩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个量化指标,学生成绩管理是教务处的重要工作之一。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试结束,教务处都需要对各年级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与分析,这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繁琐的工作。纸质加人工的传统管理方式,先依据学生的原始成绩,按年级登记到表格里,然后进行人工的统计和分析,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差,且容易出错。

Excel是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中用于表格操作的专业应用软件,借助它的强大的功能我们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与分析,其广泛地应用于成绩管理、工资管理和销售统计等领域。使用Excel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不容易出错。下面,我结合对五年级学生成绩的统计和分析,介绍使用Excel 2003进行成绩统计与分析的方法。

2.建立成绩表

使用Excel进行成绩的统计与分析,先要创建原始成绩的电子表格。启动Excel 2003即可创建一个新的电子表格,称为工作簿,默认有3张工作表。

2.1命名工作表的标签

为方便管理,将每个年级的成绩单独建立一张工作表,并将工作表标签命名成相应的年级名称。将“Sheet1”命名成“一年级”、“Sheet2”命名成“二年级”、“Sheet3”命名成“三年级”;然后添加三张新的工作表,分别命名为“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这样,用一个工作簿文件,就可以管理整个学期各年级的成绩了。

2.2输入成绩表的标题

根据年级名称命名好各工作表标签后,分别在各年级工作表的A1单元格输入成绩表的标题,如“五年级”工作表的标题为“车田中心小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成绩表”。

2.3录入成绩表的内容

成绩表的表头主要包含“序号”、“姓名”、“班级”、“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平均分”和“排名”等字段;然后录入3个班的成绩原始数据,包括“序号”、“姓名”、“班级”、“语文”、“数学”和“英语”字段信息,并加边框线,如下图所示。

3.统计分析成绩

建立好原始成绩的成绩表后,就可以根据需要对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了。下面主要运用Excel 2003中的SUM( )、AVERAGE( )、RANK( )及COUNTIF( )等函数统计总分、平均分、排名和各分数段的人数,以及使用分类汇总功能求各班各门课程的平均分和最高分。

3.1求成绩的总分和平均分

统计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是成绩管理中必须做的工作,人工计算的方式,工作量很大。利用SUM( )、AVERAGE( )函数,以及填充功能,可以快速并准确地完成此项工作。

将光标定位在第一个要求总分的学生的G3单元格内,单击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按回车确认,即可求得第一个学生的总分;然后选中G3单元格,将光标移到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会变成实心十字形状,按下左键拖拉填充,就可以使用填充功能将所有学生的总分求出来了。

将光标定位在第一个要求平均分的学生的H3单元格内,单击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的小箭头,选择 “求平均值”,再选择D3―F3区域,按回车确认,即可求得第一个学生的平均分;再使用填充功能求其他学生的平均分。最后将平均分所在的H列的单元格格式设置为数值,保留0位小数。

3.2求全年级的排名情况

对学生进行排名,传统人工比较的方式,需要逐个比较,工作繁琐,也容易出错;利用Excel 2003中的RANK( )函数,可以方便快捷地计算出各个学生在全年级的排名。将光标定位在第一个要求排名情况的学生的I3单元格内,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函数”,然后在“插入函数”的对话框中,选择“统计”类别,找到RANK( )函数。函数参数为:RANK (H3,$H$3:$H$78,0);H3是第一个要求排名学生的平均分,使用相对引用;$H$3:$H$78区域是所有学生的平均分所在单元格区域,使用绝对引用,0表示降序排列;再使用填充功能求其他学生的排名。

3.3求各班各门课程的平均分

求各班各门课程的平均分,可以使用AVERAGE( )函数来完成,也可以使用分类汇总来完成。在这里,使用分类汇总更方便一些;首先选中A2―I78区域,单击“数据”菜单,选择“分类汇总”;然后在“分类汇总”的对话框中,分类字段选择“班级”,汇总方式选择“平均值”,选定汇总项为“语文”、“数学”和“英语”。

3.4求各班各门课程的最高分

与求各班各门课程的平均分一样,求各班各门课程的最高分可以使用MAX( )函数来完成,也可以使用分类汇总来完成。在分类汇总时,汇总方式选择“最大值”,并将“替换当前分类汇总”复选框的勾去掉,再修改汇总结果的标题,如下图所示。

3.5统计各班各分数段的人数

为了了解和对比各班的成绩分布情况,教务处通常需要对各班学生平均分各分数段的人数进行统计。使用COUNTIF( )函数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此项统计,如统计五年级1班90分以上的人数,在相应单元格输入:"=COUNTIF(H3:H30,">=90")";80-90分的人数:"=COUNTIF(H3:H30,">=80")-COUNTIF(H3:H30,">=90")";70-80分的人数:"=COUNTIF(H3:H30,">=70")-COUNTIF(H3:H30,">=80")" ;60-70分的人数:"=COUNTIF(H3:H30,">=60")-COUNTIF(H3:H30,">=70")" ;60分以下的人数:"=COUNTIF(H3:H30,"

4.结语

统计分析工作完成后,为了方便查看结果,我们可以将成绩表的表头设置为冻结窗格,这样当用鼠标拖拉滚动条查看学生成绩时,表头就可以固定显示;如果需要将每个班的成绩输入打印,可以分别将各个班设置为打印区域。

Excel 2003的函数功能非常强大,上面介绍的是学生成绩管理中最常用的一些统计和分析函数的应用,它使成绩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和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方衡.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1,第1版.

[2]韩辉珍.Excel在学生成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3).

第4篇:成绩分析总结范文

关键词:如何运用;公共支出;绩效评价

所谓“公共支出”,就是公共财政的支出,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它直接反映着政府的政策选择,同时也代表着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所形成的耗费。换句话说,也就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所安排的支出。公共支出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要求政府高效的对资源进行分配和运用。公共支出可以确保国家职能的履行,政府经济作用的发挥,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可以支持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壮大。

对于公共支出而言,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其整个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核心和重要的手段。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对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公共支出绩效预算的基础,是对公共支出活动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的一种活动。

绩效评价来源于企业管理,在政府管理中实施绩效评价,是是从20世界70年代开始的。按照财政部对绩效评价下的定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定义是:通过制定政府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目标,设计出衡量资金使用绩效情况的指标和衡量标准,运用适当的方法,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评价和报告。

科学合理的安排财政资金,提高支出效率就必须得对公共支出的绩效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那么学习和掌握运用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评价方法及指标评价体系,对于财政支出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于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评价方法及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简单的介绍。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目标——结果比较法、公众评价法、因素分析法、目标评价法等。其中,目标——结果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已经被《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所采纳并应用到实践中。下面介绍其中几种方法:

1.最低成本法

最低成本法,又被称为最低费用选择法,指的是以取得既定效益所需成本的高低为标准来进行绩效评价的一种方法。最低成本法主要特点是:不以货币单位计量支出活动所取得的效益,只计算支出的各种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总额高低作为绩效评价的标准。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支出成本易于计算、而取得的效益却不易计量的项目。比如文化宣传、卫生防疫等支出,其所取得的“效益”,很难进行货币计量,在市场上也没有相应对价。在取得同等的效益时,如果支出成本低则绩效好,如果支出成本高则绩效差。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成本总额时,不仅需要找出并计算与效益相关的各个成本因素,还应该考虑到支出成本对单位的收入、资产、负债以及公共利益的影响。

2.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又可以被称为投入——产出分析法,指的是将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而进行绩效评价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成本和取得的效益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对支出总成本和取得的总效益进行货币化计量,计算出净效益额(或净成本额)、成本效益比率、单位效益所需的平均成本和成本投资回报率,用来反映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然后评价相关指标的优劣,最后得出评价结论。

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绩效评价时,一般来说,主要步骤有:确定绩效评价对象;列举成本因素以及效益;量化单个成本因素以及效益;对各成本因素和效益进行评估;计算各成本因素的货币价值总额和单位成本;作出评价结论。

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时,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一是独立效益原则。在对效益进行量化和评估时,应该反复审查、判断该效益是否独立存在,是否依赖于某一项已经列出的效益,以避免重复计算。二是成本和效益适用于同一折现率原则。每一时期的效益价值总额按与成本相同的折现率进行折现。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最大程度地符合了经济上的逻辑,但是相对于成本而言,以货币单位来计量效益是比较困难的,有的效益甚至无法计量,另外还有些效益的体现需要较长的周期,这不同于市场机制定价的一般商品或者劳务。因此,在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绩效评价时,一般对于支出的直接成本和效益进行详细计算,对于其社会成本和效益则进行适当的计算,对于确实不能以货币估价和计量的因素暂时不予考虑。

3.目标——结果比较法

目标——结果比较法,指的是通过将公共支出实际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对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的一种方法。由于公共支出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的特征,很多公共支出取得的效益难以量化,通常很难用单纯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或最低成本法进行定量绩效评价。因此,运用目标——结果比较法对取得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揭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评估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该方法进行绩效评价时,实际结果与预定目标所包含的内容、计算方法、度量单位、核算口径等应当一致。

4.公众评价法

公众评价法,是指对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益的支出,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打分,并根据分值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的一种方法。

5.其他方法

专家评议法,是指通过邀请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的若干专家,对项目支出绩效进行评价后,汇总分析专家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

第5篇:成绩分析总结范文

关键词:资本结构;企业业绩;资产负债率;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1)04-0053-06

收稿日期:2011-05-12

作者简介:张建刚(1964-),男,山东昌乐人,山东财政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企业内部控制;张琳琳(1987-),女,山东临朐人,山东财政学院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与内部控制。

一、 引言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构成中所有者权益与负债两者各自所占的比重及其比例关系。在财务理论中,资本结构因对“资本”的不同理解而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1)把“资本”看成是全部资金来源,广义的资本结构指全部资本的构成,即自有资本和负债资本的对比关系,正如美国学者阿兰•C•夏皮罗指出“企业的资本结构――所有的债务和股份融资的综合”;(2)如果把“资本”定义为长期资金来源,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自有资本与长期负债资本的对比关系,而将短期债务资本作为营业资本管理。但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理解,资本结构都是讨论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是财务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它是企业相关利益者权利义务的集中反映,对公司治理结构乃至企业价值等均有重大影响,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企业行为的规范以及企业价值的提高。资本结构的改变经常作为传递给外部投资者关于公司未来收益期望的信号。对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及公司管理行为的内在关系,而且可以为公司资本结构决策和投融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二、 文献综述

从国外同类课题研究来看,Timan和Wessels最早全面研究了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他们研究了1972-1982年期间美国制造业中的469家上市公司,先以因素分析法找出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再通过线性结构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在他们的研究结果中,获利能力与负债比率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后,Jodan、Lowe和Taylor以275家英国私人或独立中小型企业1989-1993年的财务数据为有效样本,并设计问卷调查有关公司作为财务决策时策略的考虑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财务因素方面,获利率、资本密集及营业风险等三项与负债比率正相关;数量及现金流量则与负债比负相关;而营业额及销售成长率则与负债并无直接关系。Booth等人通过对十个发展中国家:巴西、墨西哥、印度、韩国、约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土耳其和津巴韦布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总的来讲,影响发展中国家公司债务比率的因素,似乎与影响发达国家的相似且作用方式也类似。十大发展中国家处理津巴韦布以外,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都存在着高度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国内关于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起步比较晚,最早研究资本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文献是陆正飞和辛宇,他们先采用基本统计方法,对沪市1996年上市公司按不同行业分组,计算其资本结构的有关统计指标并进行比较,以分析行业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然后,控制行业因素选取了机械及运输设备业的35家上市公司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他们获得的结论是:不同行业的资本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异;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长期负债比率)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规模、资产担保、成长性等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显著。[1]芮莹心、许敏以江苏省5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面板数据,运用Eviews软件中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得出负相关的结论[2]。牛建高、曹敏以河北省民营企业为对象,实证研究了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构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部分年份存在二次线性相关[3]。陈小悦和李义超采用截面分析与TSCS分析方法研究上市公司业绩,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经营业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4]。肖作平通过建立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联立方程,在控制相关变量下,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存在互动关系[5]。

第4期张建刚,张琳琳: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年三、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本文的样本选取遵循以下原则:

1.剔除山东省金融业和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因为金融行业适用的会计准则和一般企业适用的会计准则有较大的差距,指标可比性较差;

2.剔除数据遗漏或缺失的山东省上市公司;

3.剔除被ST、PT以及*ST的山东省上市公司;

经过筛选后,共有79上市公司符合要求,以2008年度作为分析年度进行数据分析,样本观测的所有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

(二)变量定义

公司业绩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利用其优先的资源从事一定的经营活动取得的结果,我国学术界一般采用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和投资报酬率三种方法来评价企业业绩。本文选择用以反映企业市场价值的托宾Q值来衡量上市公司业绩,并选择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净利率(ROA)作为补充变量。以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长期负债比率以及公司规模(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代表公司资本结构作为解释变量,对山东省上市公司2008年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采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各变量的定义如下:

四、 因子分析法分析企业业绩

(一)考察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首先考察收集到的原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因子。如果适合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这里,借助变量得到描述表1相关矩阵托宾Q值总资产净利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Correlation托宾Q值1.0000.4110.244总资产净利率ROA0.4111.0000.840净资产收益率ROE0.2440.8401.000统计量、相关系数矩阵、反映像相关矩阵、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各变量呈现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经KMO和表2KMO and Bartlett's检验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0.510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Approx. Chi-Square110.494Df3Sig.0.000Bartlett检验表明:Bartlett值为110.494,P

(二)提取因子

根据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提取因子并选取特征值根大于1的特征根。分析结果如下:

表3显示的是因子分析的初始解,显示了所有变量的共同度数据。第一列是因子分析初始解下的共同度,它表明对原有三个变量如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所有特征根,那么原有方差都可被解释,变量的共同度均为1。第二列是再按制定提取条件提取特征根时的共同度。可以看到,此时所有变量的共同度较高,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都较少,托宾Q值变量99.6%的信息可被因子解释,表3公因子分析输出表(Communalities)InitialExtraction托宾Q值1.0000.996总资产净利率ROA1.0000.925净资产收益率ROE1.0000.937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总资产净利率变量92.5%的信息可被因子解释,净资产收益率93.7%的信息可被因子解释,这些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此,本结果中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较理想。

表4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表(Total Variance Explained)ComponentInitial Eigenvalues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Total% of VarianceCumulative %Total% of VarianceCumulative %12.04768.21868.2181.80660.20060.20020.81227.08395.3011.05335.10195.30130.1414.699100.000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表4中第一列是因子编号,以后三列组成一组,每组数据项的含义依次是特征根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2.047,解释原有三个变量总方差的68.218%,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218%;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0.812,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27.083%,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5.301%,第三组数据项描述了最终因子解的情况,因子旋转后,累计方差没有改变,也就是没有影响原有变量的共同度,但却重新分配了各个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使得因子更易于解释。

图1因子碎石图图1为因子碎石图,横坐标表示因子数目,纵坐标为特征根。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很高,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第三个因子特征根较小,对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可以忽略。因此,按照因子分析理论,本研究中提取以上因子一和因子二两个因子是合适的。

从输出的两因子的协方差矩阵来看,两因子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实现了因子分析的设计目标,应用SPSS计算因子得分,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由表6可以看到,第一主成分对以上三个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比较大的有总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第二主成分对三个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比较大的是托宾Q值和净资产收益率。由主成分分析所产生的新生变量为F1和F2得出山东省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因子得分为:

F=(68.218FAC1_1+ 27.083FAC2_1)/95.301

五、 资本结构与综合因子得分的回归分析

根据以上因子分析,我们得到了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为进一步分析资本结构与山东省上市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回归分析,以代表上市公司业绩的综合因子得分为因变量,以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比率、产权比率和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为自变量建立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F=β0+β1ALR+β2LDR+β3ER+β4LnSIZE +ε4

其中F为上市公司业绩综合因子得分;

回归分析是从数量上考察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比率、产权比率和期末总资产对企业业绩影响程度,以盈利能力综合因子得分F为因变量,资产负债率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首先诊断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的诊断可以用方差扩大因子(VIF)和容忍度(tolerance)来判定,每个解释变量可以计算其VIF和tolerance,当方差扩大因子大于10,容忍度小于0.1时,通常认为该解释变量存在较强的,必须加以处理的多重共线性。该模型中SPSS输出的变量多重共线性检验及多元回归结果如下:

多重线性诊断输出结果显示,本文选取的自变量对应的VIF值均显著大于10,tolerance值均大于0.1,所以该模型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回归结果检验显示,R2=0.751,拟合优度较高,表明回归效果较好。回归效果显著性检验水平为0.000,表明该模型回归效果极为显著。在5%显著性水平下,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与上市公司业绩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在一定程度上与业绩呈现负相关关系,资产规模与业绩呈现正相关关系,而长期负债比率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未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

表8Model SummaryModelRR SquareAdjusted R SquareStd. Error of the EstimateChange StatisticsR Square ChangeF Changedf1df2Sig. F Change1.867a0.7510.7210.566450720.75115.0064730.000a. Predictors: (Constant), 资产, 产权比率, 长期借款与总资产比, 资产负债率。

六、 分析结论

(一)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业绩呈现负相关的原因

山东省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没有起到提高业绩的作用,财务杠杆作用以及激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业绩呈现负相关关系。对比发达国家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数据,现阶段山东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呈现出一种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并非相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率偏低(2008年为48.91%)。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融资首先选择内部融资,其次为债务融资,最后选择股权融资,但在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首选是股权融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不完善,相对于股票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劣势状态。此外,按照我国破产法的规定,即便是符合破产条件的上市公司国家通常会出于多方考虑不允许其进行破产清算,从而,对企业管理当局的债务约束起不到明显的效果。由于破产法的不完善,一部分绩效差的公司缺乏债务约束机制,通常情况下企业出现绩效恶化,这样负债融资比率就越来越大,最后就形成了企业绩效越差越负债的关系,即企业绩效与资本结构呈现负相关的局面。

(二)改善山东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建议

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优化资本结构实质实现最优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鉴于资产负债率在上市公司仍然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的现状,为了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价值,应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主要是增加企业的长期负债,减少权益性资本,具体可以采用提高现金股利以降低权益性资本和融资租赁等措施来达到增加长期负债的目的。

2.改革上市公司的股权治理机构,完善国有股的管理。通过研究理论可以发现,公司股权主体若不明确,成本将会很大,对公司管理的制约也不够,这将导致公司的管理不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明确公司的股权主体,将公司管理层的利益考虑进来,同时,要尽快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企业信用评价体制和良好的债务融资环境,使上市公司的信用可以得到平等的评价,为公平的债务融资市场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条件。

3.加强企业财务杠杆作用。企业按扣除利息以后的利润纳税,利息费用减少了企业必须支付的所得税。税法的这一特征激励了企业对财务杠杆的运用,即使企业有债务时的净利润相对要低些,但有债务时企业的处境会更好。企业的价值等于它所能够向所有投资者筹集的资金的总量,而不仅仅是向股东筹集的资金。如果企业在有债务时可以向投资者支付得更多,那么它最初就应该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因此企业应当适当举债,尤其是长期借款来发挥利息的税盾作用[6]。

综上所述,山东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应通过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来增强企业业绩水平。

参考文献:

[1]陆正飞,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8(8):34-37.

[2]芮莹心.江苏板块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11):76-80.

[3]牛建高,曹敏,邹必颖.民营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基于河北省的实证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4):41-43.

[4]李义超,薄振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8(2):118-120.

[5]肖作平.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问题研究综述[J].证券市场导报,2006(11):70-77.

[6]张淑英,张菊,蒋蕊.公司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安徽省上市公司数据[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2),65-69.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apital Structure and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Based on the

Data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008

ZHANG Jiangang, ZHANG Linlin

(School of Account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Jinan 250014, China)

第6篇:成绩分析总结范文

关键词:Mann-Whitney U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地理科学;文理成绩

中图分类号:K901;C922;C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39-03

中学阶段文理分科问题在中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关于文理之分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综观各种观点,人们争论的焦点大致有两个:一是站在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赞同取消文理分科;二是站在学生学习负担角度反对取消文理分科。随着学科的交叉性及综合性越来越强,发达国家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钱学森也提出理、工、文兼容并蓄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理分科对大学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微观尺度上,中学阶段文理分科对地理这一学科的影响无疑是尤为突出的,因为高中阶段地理科目属于文科,而在大学阶段地理科目属于理科,甚至有些年份或有些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只招收理科生。随着社会发展,地理科学专业已文理兼收,但检索到的关于地理科学专业文理科学生学习成绩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的研究尚少,针对文理科生在学习地理科学专业方面谁更具有优势等问题,本文展开一系列地探究分析,以期为是否取消文理分科及制定地理科学专业招生政策等方面提供参考。

一、数据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以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2006~2010级学生学习情况为例开展研究,所需要的2006~2010级学生成绩数据来自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务处,2006~2010级学生的文理背景数据来自河南大学档案馆,通过Excel进行两类数据的连接合并,进行数据有效性检查,并生成SPSS软件所需要的数据格式。

(二)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简称M-W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简称K-S检验)进行文理成绩的均值检验比较。Mann-Whitney U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它们相对于T检验等参数检验的优越性是不要求样本总体服从某种分布。运用标准差分析文理成绩的离散度。以上统计分析均在SPSS软件中进行分析。

(三)课程性质划分

本文根据河南大学教务系统的学科分类办法将地理科学专业大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分为公共基础平台课、公共教师资格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和专业任选课5大类。(见表1)

二、结果分析

(一)差异性检验概率统计

在SPSS软件平台中对2006~2010级地理科学专业文理科学生成绩的差异性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差异性检验概率统计结果见表2。如果检验概率大于或等于0.05,则认为差异性不显著,反之则认为差异性显著;如果Mann-Whitney U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中一个认为差异性显著,另一个认为差异性不显著,则认为差异性一般。

横向分析发现公共基础平台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两类课程的文理科学生成绩差异性显著,公共教师资格课和专业任选课的文理课学生成绩差异性不显著,学科基础平台课的差异性一般,将所有科目汇总检验结果显示文理科学生成绩差异性总体显著。

从纵向分析看,差异性不显著的课程呈减少趋势,文理科学生成绩差异性朝着总体显著的趋势发展,2010级文理科学生的所有课程成绩均呈现显著差异。

(二)文理平均成绩对比分析

前文分析得到文理科学生成绩间存在显著差异,下文进一步分析两者差异的具体表现,分析是否文科生在学习地理科学专业方面比理科生更具有优势。

2006级文科生的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均高于理科生的平均成绩。其中就文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的公共基础平台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而言,文科平均成绩分别高于理科成绩3.4分、3.3分,说明在这两类课程中文科成绩明显优于理科。其他课程成绩差异性检验表明其文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别,但文科平均成绩较理科平均成绩高。据所有科目综合分析,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2.3分,具有显著优势。

就2007级文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的专业基础平台课而言,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2.7分,明显优于理科成绩。其他课程文理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就平均成绩而言,理科学科基础平台课成绩高于文科成绩,其他课程均为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据所有科目综合分析,文理成绩总体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稍占优势。

2008级文科生的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均高于理科生的平均成绩。其中就文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的公共基础平台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而言,文科平均成绩分别高于理科成绩1.8分、2.7分,明显优于理科成绩。据所有科目综合分析,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1.3分,具有显著优势。

就2009级文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的专业基础平台课而言,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2.1分,明显优于理科成绩。其他课程文理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就平均成绩而言,2009级理科成绩高于文科成绩的课程有公共教师资格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理科分别高出文科2.4分、2.8分,但差异性检验分析表明这种差异并不显著。其他课程成绩为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据所有科目综合分析,文理成绩差异性一般,文科稍占优势。

2010级所有课程中文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文科成绩高于理科成绩,其中两者在公共教师资格课、专业基础平台课及学科基础平台课中的成绩差异均在10分左右,所有科目的平均成绩相差6.7分。

横向分析,2006~2010级地理科学专业中,文科生的公共基础平台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的平均成绩均总体上显著高于理科成绩。这是因为文科生在高中阶段对公共基础平台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中的多数科目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学习,而理科生在高中阶段对这些科目则很少或没有深入学习。2007级和2009级理科生的学科基础平台课平均成绩高于文科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高等数学两科的影响,因为文科生受高中数学功底的影响,在这类科目中的成绩明显低于理科生。因此,高中文理分科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影响。

(三)标准差分析

标准差反应了数据序列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就越大;反之,离散程度就越小。分析表4,文科成绩标准差大于理科成绩标准差的课程仅有2007级的公共教师资格课、学科基础平台课,2008级的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任选课和2009级的公共教师资格课,其他课程的成绩标准差均表现为理科成绩标准差大于文科成绩标准差,说明总体上文科成绩较理科成绩稳定。纵向分析,理科成绩标准差增大趋势及幅度显著,说明理科生成绩有两极分化趋势或现象。

三、结论

通过对2006~2010级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文理科学生成绩的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总体上文科平均成绩较理科成绩高,其中在公共基础平台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两类课程上,连续5届文科成绩显著优于或一般优于理科成绩,所有科目中无理科成绩显著优于文科成绩的现象。

2.总体上文科成绩的标准差较理科成绩小,文科成绩较为稳定,理科成绩有两极分化的趋势或现象。2010级中,出现了文理成绩显著分化的现象,文科成绩明显优于理科成绩。

3.综合以上分析,高中文理分科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影响,适当扩大地理科学专业文科生的招生比例,将可能有利于提高专业总体成绩。

参考文献:

[1]钱钟.关于文理分科相关问题的认识[J].教育与考试,2009,(2):27-31.

[2]顾彬彬,杨小微.从分科施教到分类育人——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的纠结与转换[J].基础教育,2011,8(1):41-47.

[3]邓晖,宋文.从教育评价制度中看文理分科问题[J].科学教育,2009,15(3):1-3.

[4]陈明龙,傅敏.从高中学科地位的异化看文理分科的取消[J].教学与管理,2010:71-74.

[5]罗立祝.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与高考改革[J].教育与考试,2009,(2):32-35.

[6]李叶峰.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阈下的高中文理分科[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4):14-16.

[7]霍益萍.也议“文理分科”[J].基础教育,2009,6(8):3-5.

[8]别敦荣.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值得期待吗[J].教育研究,2009,(4):36-39.

[9]庞跃辉,许尚立.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J].高校教育管理,2011,5(1):45-52.

[10]陈永刚,丁丽霞,葛宏立,等.基于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和SVM的竹类高光谱识别[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1):3010-3013.

[11]杨梅学,姚檀栋,何元庆.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方法及其在冰心气候学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19(4):83-87.

[12]王璐,王沁.SPSS统计分析基础、应用与实战精粹[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22-128.

[13]张丹钢.试卷成绩分布的正态性检验方法[J].考试周刊,2008,(48):5-6.

[14]许树声,叶斐斐,李文婧.学生成绩正态分布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9,(4):6-9.

[15]丁梦扬,蒋波.关于测验成绩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8,(6):85-87.

第7篇:成绩分析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成本核算与管理 成绩评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2010年7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谈到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不管是教育部16号文还是国务院的规划纲要,其核心观点都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近年来,教育界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讨论很多,其中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广泛接受,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解决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反过来,再利用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的工作问题,即所谓的“做中学,学中做”。

一、实验设计背景

成本核算与管理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共设有90个学时。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以材料费用核算为例,其教学实施过程一般是:首先由教师讲解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然后学生模仿例题做练习,最后由教师评讲。结果是学生连领料单是什么都没见到,只会做练习,并不能解决工作中材料费用的核算问题。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我们首先对材料费用核算涉及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见表1),接下来针对表1分解的知识与能力重新组织教学过程,基本过程如下:学生(分组分岗)熟悉虚拟企业经营环境(来自实训教材或教学软件)、生产工艺流程、成本核算制度、对单据进行归类、编制发料汇总表(假设企业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对发出材料进行计价)、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相关账簿;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或者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面对众多的领料单怎么办?要不要一张张处理?怎样设计合适的发料汇总表?为什么要编制分配表?怎样设计合适的分配表?用什么方法分配公共材料费用?依据是什么?处理材料费用的原则是什么?明细账在材料费用核算中起什么作用?不要行不行?设计明细账的依据是什么?老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管控好课堂,做一个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高度体现“知行合一”,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考核形式也由传统的“考勤+练习+期末考试”的形式改变为形成性考核方式,具体如表2所示,侧重考察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计

在高职教育中,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说明

(1)自变量:本实验中自变量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处理:被试采用该教学方法则是实验的“处理”。

(3)因变量:本实验中因变量是学生学习效果(用总评成绩来表示),可以由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三个指标来衡量。由表2可知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的考核由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团队作业、期末考试三个方面构成。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可以用平时成绩作为学习态度的测量;团队作业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含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因此可以用团队作业成绩作为综合能力的测量;期末考试试题主要是按课程标准要求,从题库中抽取试题并做适当调整,因此可以用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测量。

(4)测试对象:本实验的测试对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2012级会计1班和2班学生,其中1班学生人数为45人,2班学生人数为43人。

2、实验设计方案说明

本研究拟采取事后对照组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以2012会计1班作为控制组,该控制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未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2012会计2班作为实验组,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该实验方案中的处理X,表示是否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该变量与班级完全对应,所以可以直接以班级变量作为分组因素变量。R表示随机抽样,从诸多项目式教学课程中随机抽取到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作为实验。实验观察结果O1表示的是2012会计2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用平时成绩O11、团队作业成绩O12、期末考试成绩O13、总评成绩O14四个变量来衡量;O2表示的是2012会计1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习效果,用平时成绩O21、团队作业成绩O22、期末考试成绩O23、总评成绩O24四个变量来衡量。除了独立样本T检验外,本实验还将采用方差分析,纳入分析的分组变量包括班级和性别。

(1)独立样本T检验的假设如下

H01:O11=O21,假设两个班平时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习态度无影响。

H02:O12=O22,假设两个班团队作业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综合能力的提升无影响。

H03:O13=O23,假设两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无影响。

H04:O14=O24,假设两个班总评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无影响。

(2)一元方差分析检验的假设如下

H05~H08:假设一体化教学模式分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

H09~H12:假设性别分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

H13~H16:假设一体化教学模式、性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

3、外生变量的控制

在本实验中通过以下途径来控制外生变量的影响。

(1)课程都安排在第3学期,所学课程一样,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都差不多。

(2)没有同学重修该课程,所以没有学生接受重复测试,这样也就不会产生因重复测试而对实验产生影响。

(3)两个班都是同一个老师负责上课和考核,课程考核方式也完全相同,所以对应的测量手段是一致的。

(4)在数据预处理时可以通过分析软件剔除掉极端值。

(5)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消除选择偏差。

三、实验结果及评价

1、数据的预处理

数据的探索分析结果的描述性统计摘要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2012会计2班的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无论是算术平均值还是中位数,都比2012会计1班高。两个班成绩的标准差规律性不明显。由于T检验和方差分析都假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和独立(对两个班级成本核算与管理成绩的测量是独立进行的,满足样本的独立性),所以在数据预处理阶段要做正态分布检验、方差齐性检验。从数据预处理的结果来看,只有2012会计1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要求(见表4,KS检验对应的P值分别为0.140、0.200,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接受服从正态分布的零假设),但样本数大于30,近似大样本,是否正态分布对后续分析影响不大;而方差齐性的Levene统计检验的结果(见表5)表明,除团队作业成绩的P值接近0.05,其余的P值都远大于0.05,接受方差齐性的零假设。从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结果来看,本次实验数据可以做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独立样本T检验的实验结果

从表6可知,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四个变量T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拒绝原假设,有95%的把握认为两个班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在控制好其他外生变量的基础上,两个班级在成本核算与管理学习方面唯一的区别就是是否实施一体化教学,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效果四个方面都会产生明显影响。

从表7可知,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四个变量T检验的P值都大于0.05,接受原假设,即有95%的把握认为学生在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3、方差分析的实验结果

(1)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检验一致,此处不再表述。

(2)双因素方差分析

该分析主要是考虑班级和性别两个因素对各项成绩的影响。根据班级与性别的交叉表(见表8),2012会计1班的男女比例和2012会计2班的男女比例刚好颠倒过来,虽然从上面的T检验知道性别对成绩没有影响,但性别与班级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并没有得到证实。从表9班级与性别变量相关性的卡方检验结果来看,班级与性别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从表10至表13各项成绩的双因素分析表来看,所用方差分析模型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所用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用该模型来判断变量系数的统计学意义。与T检验的结果一致,班级变量对四项成绩的影响显著,而性别变量对四项成绩均无影响,班级与性别的交互效应对四项成绩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

从以上研究我们发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采取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班级的总评成绩明显高于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而且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提高衡量学习效果的三个方面指标: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效果。这为我们在其他专业课程中推广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了经验指导。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实验过程中尚需完善的地方如下:一是选取的教学课程太少,可以抽取更多课程作为研究案例。二是选取的研究班级太少,只选取本人所教的2个班级进行测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和其他任课老师合作,均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选择更多的班级做研究,比较适合做对比实验。

(注:本文由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资金资助:高职财经类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优化与机制建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1B052。)

第8篇:成绩分析总结范文

Key words:Function experiment, MOOCs, 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127-01

近些年来,我校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合并成立了机能实验学一门将综合性实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了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教学模式[1],进行教学探索。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考核在慕课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考核形式 分为线下和在线考核两种形式

线下考核以笔试和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共进行三次,每次九十分钟。首先是笔试,试卷构成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是非判断题、综合分析题。用时30分钟,满分10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5%。然后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每次一位同学进行操作,由两位教师根据评分细则分别评判成绩。满分100分,两位教师评分的平均值就是该同学的最终操作成绩。操作成绩每次占期末总成绩的5%。三次平时测试占期末总成绩的30%。

在期末时,进行一次期末综合技能操作测试。选取一个实验项目,每个同学五分钟进行一步操作,然后下一位同学进行下一步操作,六位同学依次合作,共同完成实验项目。有三位教师同时依据评分细则评判成绩,满分100分。三位教师评分的平均值就是该同学的最终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

在线考核通过网络进行。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开放下一侧实验的测试平台,全部为单项选择题,限时15分钟内完成。学生只有在学习了全部内容后才能登陆测试页面。测试平台于下一次实验课开始前一天关闭。测试结束后不会马上给出正确答案与解析,正确答案与解析会在正式实验结束后给出。每次测试题为10道,满分100分,占期末总成绩5%。共十次测试,总计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

二、考核内容 包括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考核[2]

基础知识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相关的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3]。例如关于哺乳类动脉血压测量与失血性休克这个实验,要求学生具备生理学中的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和病理生理学中休克的知识。这些内容的考核通过线下和线上同时进行,以线上为主。

操作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器材是正确使用和实验操作的技巧的掌握。例如手术剪刀的正确拿持方法和正确的家兔颈部神经识别。这些考核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以线下为主。

实验分析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例如对不同因素导致呼吸曲线的变化分析。这些考核主要通过线下考核。

三、考核效果

通过我校慕课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在实验中操作成功率明显上升。学生对实验分析考核特别感兴趣,认为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成绩分析发现,线上成绩普遍得分率较高,线下成绩相对得分率较低。可能与线上试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核有关。

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慕课教学法对自己的实验课学习有帮助,同时认为有助于实验操作的掌握。

第9篇:成绩分析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统计与分析方法;准确;高效

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实施工作的质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建立了严格的检查督导制度,每年一次的检查验收便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在实施《标准》中,本市、县(区)教育局都是严格要求各学校在《标准》测试工作结束后,及时、准确地上报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认真地统计、分析、评价和总结,并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让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知道测试的结果,使测试工作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为强化督导作用,在一级自检中要求各学校百分之百地完成测试、上报工作;在二级抽检中各县(区)每年完成一、二次抽检工作;在三级抽检中,每年12月进行一次全市范围的抽检工作。

笔者近年来全程参与了本市的抽检工作,并负责对每年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了一套了测试、统计和分析方法,现呈现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准备工作

通过教师信息工作平台或“体育教师QQ群”了“被抽检学校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抽检记录表

2011年本市抽检的三个项目是耐力类项目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柔韧、力量类项目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速度、灵巧类项目篮球运球。

各学校在抽检老师确定了抽检班级后,及时将这张表的“学校、班级、日期、姓名、原检”几项内容填写完整,交给来抽检的老师。三项 “抽检” 数据为空白,留作现场抽检时填。抽检结束后,将填完的“抽检记录表”复印一份,留作填写“抽检导入模板”。

2.学籍卡

学校教务处准备好被测班级的学籍卡,抽检时核对学生;体育组做好场地、器材准备工作。

3.电子稿材料

(1)原测导出成绩表(Excel表)

形成方法:将被抽测班级的本校体育老师测的六项成绩(原测成绩)填入“原测导入模板”中打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点“数据导入”,将被抽测班级的原测成绩导入点“自动评分”,形成分数、等级数据点工具栏中的“数据”,在下拉菜单点“数据导出”在对话窗中填文件名,文件名为“学校+班级+原测导出成绩”,如“XX中学204班原测导出成绩”,形成“原测成绩导出表”。

(2)抽检导出成绩表(Excel表)

形成方法:在“原测导入模板”中将抽检的三个项目中的成绩全部删除,重新填上现场抽检的三项成绩,形成“抽检导入模板”,下一步再按形成“原测成绩导出表”的程序,形成“抽检成绩导出表”, 文件名为“学校+班级+抽检导出成绩”,如“XX中学204班抽检导出成绩”。

注意:如实填写抽检成绩,一定不要有虚报,请仔细校对。将这两份电子稿材料及时发往指定邮箱。

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Excel是运用比较广泛,教师比较熟悉的软件,“抽检成绩导出表”也是Excel表,所以用它统计数据比较合适。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1.整理数据

将“抽检导出成绩表(Excel表)”中的姓名(F列)、性别(G列)、耐力类项目分数(U列)、耐力类项目等级(V列)、柔韧、力量类项目分数(Y列)、柔韧、力量类项目等级(Z列)、速度、灵巧类项目分数(AC列)、速度、灵巧类项目等级(AD列)等8组数据复制、粘贴到Excel表的空白处(如:第F60—M112单元格,如表2)。

在所有抽检的学校中,选其中一所抽检班级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最先做统计工作(如:八中204班人数最多,52人),并以此班作为模板设定统计函数,其他学校的统计只需按同样方法将设定的统计函数复制、粘贴到Excel表的相同单元格内,就可以直接统计出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八中的统计数据设在E114—S125的单元格内,则统计另一所学校(如:九中)数据时也必须将统计数据复制、粘贴至E114—S125的单元格内,这样,所有九中的统计结果便直接出来了。所有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时,选“数值”,取2位小数(表3)。

2.统计数据

以八中204班52人的数据为例,每位学生测试了3个项目,总测试52×3=156人次。

(1)单项平均分:先算耐力项目分数(H列),鼠标单击H116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点fx插入参数 ,在“选择函数”中,点“AVERAGE”,再点“确定”,在“Number1”选择“H61:H112”,再点“确定”,得耐力项目平均分92.06,再单击H116单元格,可以看到右下角的小正方形,鼠标指向它时,会变成小十字,然后向右拖动,便会在J116单元格出现柔韧、力量类项目平均分(66.50),在L11出现速度、灵巧类项目平均分(84.25),I116和K116的数据不需要,直接删除(表4)。

(2)总平均分:鼠标单击G117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输入“=(H116+J116+L116)/3”,按回车键,得80.94(表5)。

(3)优秀人数:鼠标单击I118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点fx插入参数,在“选择类别”中点“统计”,在“选择函数”中,点“COUNTIF”,再点 “确定”,在“Rang”中选定范围“I61:I112”,在“Criteria”中输入定义条件“优秀”,再点“确定”,即在I118单元格中出现“37”(表6)。

同样方法,在I120单元格统计出“良好人数”,在I122单元格统计出“及格人数”,在I124单元格统计出“不及格人数。”

(4)优秀人数比例:鼠标单击

I119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输入“=I118/52*100”,按回车键,得71.15(表7)。同样方法,在I121单元格统计出“良好人数比例”,在I123单元格统计出“及格人数比例”,在I125单元格统计出“不及格人数比例”。

(5)总优秀人数比例:鼠标单击O118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输入“=(I118+K118+M118)/156*100”,按回车键,得44.23,即三个单项的优秀人数总和除以总测试人次数(表8)。

同样方法,在P118单元格统计出“总良好人数比例”,在Q118单元格统计出“总及格人数比例”,在R118单元格统计出“总不及格人数比例”,总合格率(总达标率)=100-总不及格人数比例。

(6)三个测试项目总体等级分布、平均分、合格率、排名对照表(表9)。

根据前面统计结果,将各校的数据填入对照表中,并统计出总体情况,依据平均分和合格率分别给予排名。

三、撰写分析报告

1.抽检情况概述

主要包括抽检的目的、项目、时间及人员安排、总体抽检人数等。

2.抽检结果分析

主要进行分数分析(平均分)和等级分析(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达标率),以及各抽检学校的比较分析。

3.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对抽检时成绩比较好或比较差的学校,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结合深入访谈与实地考察等方法,寻找其中成功的经验或问题,比如,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结合体育课、阳光体育活动、学校运动会等提高学生测试成绩的措施等,学校测试成绩的形式与方法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