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某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大一新生的心理状态,分析心理状态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SCL-90进行问卷调查,选取某高校检验学院2016级全体新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27份,回收有效问卷314份,回收率96%。采用SPSS20.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在十个维度中,敌对、抑郁、焦虑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然而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强迫症状与学习成绩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众维度中抑郁和焦虑尤其明显,有心理症状组中学习成绩优秀学生6人,学习成绩落后学生16人;而无心理状况组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33人,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有23人,两组经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关系密切,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心理健康状况差的学生,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成绩差的学生。因此,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卫生保健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一新生;心理状况;学习成绩;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以某高校检验学院2016级全体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7份,回收有效问卷314份,回收率96%。采用的心理健康状况测量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包括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有无该症状做评定。共分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10个因子。采用1~5级评分制,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严重。主要应用于临床研究、心理咨询、精神科门诊,用来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状况及其严重程度如何。计算出每一位参测者的问卷总分与各个维度的分别得分。将每个维度得分分为有症状和没有症状两个类别。判断是否出现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为问卷总得分≥160分,阳性项目数≥43,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心理异常总检出率的计算方法为只要满足上述任何一项就视为有心理障碍者。本调查所采用的学生学习成绩来源于参测者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及优秀奖学金评定表,该评定表由学号、姓名、思想品德积分、学习成绩积分、体育成绩积分、公寓卫生、附加成绩、总成绩、名次、奖学金等级和备注组成。其中学习成绩积分由总成绩、考试科数、平均分和积分组成,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就采用该评定表学习成绩积分中的平均分。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各量表的不同维度得分作为自变量,学业成绩为因变量,以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系数,筛选出与学习成绩相关的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分析。统计方法还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7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14份,有效应答率为96%。被调查的大一新生共327人,其中男生122人,占37.3%;女生205人,占62.7%。在参测的314名大一新生中成绩优秀者39人,占12.42%;成绩普通者228人,占的91.72%;成绩落后者47人,占14.97%。314名参测者的SCL-90平均总分为133±47,心理异常者63人(20.06%),其中偏执8人(2.55%)、敌对14人(4.46%)、焦虑22人(7.01%)、抑郁26人(8.28%)、恐怖13人(4.14%)、强迫症状26人(8.28%)、人际关系敏感30人(9.54%)、躯体化7人(2.22%)、精神病性6人(1.92%),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症状、焦虑因子的阳性检出率较高。

2.2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学生学习成绩为参测者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必修课的期末成绩的平均分。将成绩从高到低依次排序,规定成绩大于或等于80分为学习成绩优良,小于或等于60分者为学习成绩落后,其余为学习成绩普通。心理健康状况的十个因素中偏执、敌对、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对学习成绩有影响,精神病对学习成绩无影响。

2.3SCL-90各个维度与成绩的关系

学习成绩优异与落后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维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抑郁和恐怖等方面,前者得分均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但在偏执和强迫症状两个维度上,学习成绩优异者得分高于成绩落后者。虽然从统计学上看无显著差异,但可能提示在这两个维度上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如成绩落后者,说明这两个维度很有可能是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2.4有无心理异常状况与学习成绩等级的关系

有心理症状者中学习成绩优秀学生6人,学习成绩落后学生16人,学习成绩普通学生98人;而无心理状况者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33人,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有23人,学习成绩普通的学生有138人,两组经卡方检验,P值为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心理状况者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所占比例高于有心理状况者,说明良好的心理状况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5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在十个维度中,敌对、抑郁、焦虑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然而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强迫症状与学习成绩存在正相关关系,其P值均小于0.05。

3讨论

3.1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调查得出抑郁是大学生最为常见的心理情绪症状之一,这与其他同类研究所得结论相一致。近年来,大学生逐渐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本调查采用SCL-90检测总分异常者发生率为20.06%。这一结果符合以往研究所得结果。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层次,既有其职业定向的个性特征,又有大学生心理发展共性趋势,在交往与封闭、自尊与自卑、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附、个人意愿与职业要求等诸多矛盾与冲突面前,表现出种种心理问题。只有充分考虑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才能在实施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措施上取得理想效果。

3.2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本次调查显示,无心理状况者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所占比例高于有心理状况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良好的心理状况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心理健康状况差的学生,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成绩差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可以相互影响,良好的心理状况显然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而不良的学习成绩将可能对个体产生压力而损害心理健康。本次调查显示强迫症状和偏执在学习优秀者中的所占比例大于学习落后者,说明适当的心理应激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理论:强烈的动机、一定的坚持精神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心理内环境。而患有抑郁情绪的个体通常会动机下降、兴趣减退,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强迫症状严重的个体对待事情的看法、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处理事情的方式都要求严格,甚至过分严格,不允许事情发展偏离自我规则,导致过分苛求细节,本末倒置,致使学习成绩下降。人格上偏向于固执的个体,不太顾大体,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他们相对自我控制能力弱,缺乏公平谦让的精神,苟且敷衍,容易产生烦恼,致使心情烦躁,学习成绩下降[2-3]。本次调查显示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精神病性都与学业成绩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人际关敏感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提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敌对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关系,提示消极的负面情绪是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的。这一结论与以往的研究保持一致。在本研究还发现,学习成绩的优劣也会影响到个体心理健康因素的变化。当学习不利于其个体的意志而无法回避时,使得个体产生不愉快的体验,从而会产生“退缩”的心理,进一步增强了失败的情绪,遇事畏缩,对学习的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恶情绪,使学习成绩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4]。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到其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使之树立强烈的学习自信心和能力感,促进学习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石倩,王莉,王芳芳,等.超重和肥胖对儿童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573-1576.

[2]童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教育思考———以美术类大学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36):306-308.

作者:郝峰 郑锴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