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坐谈会发言稿范文

坐谈会发言稿精选(九篇)

坐谈会发言稿

第1篇:坐谈会发言稿范文

1996年8月,笔者出席在北京中央党校举行的庆祝中国速记创始10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有幸见到了延安时期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速记室主任的张重。张重是党内老一代速记工作者,是他率领中央办公厅速记室几位青年速记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举行期间,担任包括边区文艺协会以及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各专业小组讨论时的全部速记工作。笔者因参与由中国文献速记学会文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中国速记百年史》编写工程,亟需了解延安文艺座谈会速记记录的详细经过,借与张重同时参加中国速记百年纪念活动的机会,在党校宾馆访问了张重。以下就是根据那次专访所写的追忆(有些细节是笔者在会后回到上海又继续写信给远在新疆定居的张重请教的答复)。

1942年5月2日,延安文艺界近百位精英人士来到了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二楼会议室,参加由、凯丰(时任代部长)共同署名邀请的文艺座谈会。会场是1941年新建成不久的一幢“现代化”建筑。所谓“现代化”,不过是座沿着山坡构建的普通砖木结构的房屋,因其从山坡上往下俯瞰形如一架双翼飞机,大家就称它为“飞机楼”,这在到处都是窑洞的延安就显得比较显眼了。这幢楼的底层北面有一条走廊,同山坡上的窑洞相连接,来开会的人也可直接经过走廊进入楼中。会议室平时也兼做食堂,大家就坐在长板凳上,在一张办公桌上铺一块白布就算是主席台。张重等几名速记员由办公厅秘书柴沫(建国后曾任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秘书长,因与的秘书田家英关系密切,“”初期即遭株连被迫害致死)带领,坐在主席台一侧,的秘书胡乔木也参加了会议,他与柴沫记录讲话大意。第一天的会议由凯丰主持,时间不长。讲话时,手里拿着一张写有简单提纲的纸,内容即是《讲话》的“引言”部分: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熟悉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

随后的十几天都进行分组讨论,会场分散各处,张重等几名速记员也分赴各组为讨论发言担任速记,张重与章岩(建国后,章曾任辽宁省委统战部部长、辽宁省政协主席)参加陕甘宁边区文艺协会一组的讨论。当年中央办公厅速记室的工作人员,“”后离开速记工作岗位大多出任省市党政一级、国家学术团体等的领导工作。

这样的分组讨论进行了十几天,5月16日又集中开了一整天座谈会,到会场听取大家的发言,没有发表讲话。

5月23日下午座谈会闭幕,先是由讲话,晚饭后听作文艺座谈会的结论,张重等几名速记员仍坐在一边作速记记录。因出席的人较多,闭幕式就在“飞机楼”西边的广场上举行,当时杨家岭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而等领导人已经搬到枣园去了。枣园离杨家岭有十几里地,平时中央领导都在枣园,只有开会时才到杨家岭。

的《讲话》速记全文最初是由张重主持整理成文字稿的。先交给柴沫,柴沫参照自己的文字记录作了修正,然后交给胡乔木审核,经过他俩审看后,文字稿发回速记室重新抄录,并复写数份分送给枣园的中央领导征求意见。张重等为中央领导作的记录稿,把关审定的是领导身边的大秘书(当时的秘书胡乔木、的秘书黄华、任弼时的秘书师哲、王稼祥的秘书陶铸等,党内习惯称这些人为大秘书)。张重等中央办公厅速记室工作人员都是抗战初期从各地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知识青年。有的文化程度不高,到延安后学的速记技能还不熟练,整理出来的文字稿往往词不达意,语法结构有问题也是常事。经整理定稿的《讲话》于1943年3月13日先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部分内容,同年10月19日为纪念鲁迅逝世七周年,《讲话》全文在《解放日报》发表。

第2篇:坐谈会发言稿范文

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借喻说理

一次,几位毕业多年的同学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当老师问他们生活得怎么样时,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生活烦恼多、生意不顺……一时间,大家仿佛都成了上帝的弃儿。老师笑而不语,从房间里拿出许多杯子,各式各样的,摆在茶几上。老师说:“都是我的学生,我就不把你们当客人看待了。你们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等他们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老师便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挑选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而像这些塑料杯就没有人选中它。”同学们并不觉得奇怪,谁都希望手里拿着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老师说:“这就是你们烦恼的根源。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用来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这不是自寻烦恼吗?”几位同学恍然大悟,纷纷点头称是。

在谈话中,如果能恰当地打个比方,有时比直接说上“一箩筐”的大道理效果要好得多。上例中,面对自己的学生对生活不如意的牢骚,这位大学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是借大家选杯子喝水的话题,引出一个“生活如水,工作、金钱、地位是杯子”的比喻,委婉地揭示了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别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生活之外的道理。其话语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几位同学不由得深受触动。试想,如果这位老师一上来就直接讲一番如何对待生活、事业、名利的大道理,恐怕他的几位学生就很难听得进去了。

我的书出版了没有——明话暗说

一次,一家出版社向台湾作家刘墉约稿,而且急如星火。刘墉是个讲信用的作家,他加班加点准时交了书稿,不久书出版了,而且上了畅销书排行榜,只是对方非但没有如约定的那样付给他稿酬,而且连书都没有寄给他。刘墉实在有点不高兴,想打电话质问对方,但是,他又觉得那样说实在有伤情面,还是换个说法吧。于是,他打电话过去:“一段时间没联系了,最近忙吗?我想了解一下我的书进度怎么样了。”那书的宣传声势很大,对方又怎会认为刘墉不知道,于是对方顺杆而上:“哎呀,刘老师真不好意思,正说给您打电话呢。您的书出版了,而且还上了畅销书排行榜,祝贺您啊!样书和稿费马上给您办!”“好的,谢谢啊!”彼此心照不宣。没几天,刘墉就收到了对方的挂号邮包,稿费也入了账。

有时候,话说得太明了会使对方尴尬,影响彼此关系。这时不妨“明话暗说”,点到为止。上例中,为了不伤对方的情面,刘墉没有直接提要对方寄书和给稿费的事,而是明知故问,绕个弯子,意在提醒对方他已经知道书出版的事,点而不露,委婉含蓄,把面子给足了对方,使其不好意思不按合同办事,最终巧妙地达到了他的目的。

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借事表意

郑凯工作几年后,自恃业务精干,能力出众,认为自己很重要,在工作中总是要求同事迁就、迎合自己,这给团队合作造成了很多障碍和困难。分管领导王副局长了解到情况后,将郑凯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给他讲了一个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小时候的故事。“英若诚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个人坐在大餐厅中吃。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一个不被注意的柜子里,想等到大家遍寻不着时再跳出来。让英若诚大为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才蔫蔫地走出来吃了些残汤剩菜。自那以后,英若诚就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就会大失所望,吃亏的还是自己。”郑凯顿时明白了领导的用意,愧疚地向领导道歉,表示今后一定会和大家好好合作。此后,郑凯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团结合作,业绩果然节节升高。

讲故事是一种艺术,当你觉得批评、讽刺、拒绝之类的话直接说出来不好,显得生硬、容易伤人时,不妨讲上一段故事,这样就能使你的话变得生动有趣而又委婉含蓄。上例中,面对郑凯恃才傲物、影响团队合作的情况,王副局长没有疾言厉色地进行批评,而是讲了一个英若诚小时候的尴尬故事,借此对郑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行为提出委婉的批评。这样,既让郑凯明白了领导的用意,自觉改掉身上的缺点;又没使他感到尴尬,破坏友好和谐的气氛。此番话语一举两得,相当高明。

想不到这里还是用锄头开垦土地——示傻引真

胡佛就任美国总统之前,一次他坐火车外出考察时和随行记者同坐在一节车厢里。这位记者想探询胡佛的政见,但是想尽了办法,这位未来的总统始终一言不发。这时,火车窗外出现一片开垦的土地,这位记者故意自言自语地说:“想不到这里还是用锄头开垦土地呢!”“胡说!”坐在一旁沉默得可怕的胡佛突然开腔了:“这里早就用现代化的方法来代替那种乱垦乱伐了。”接着便大谈起垦殖问题来。结果呢,这位记者满载而归。不久,《胡佛谈美国农业垦殖问题》的消息就见报了。

第3篇:坐谈会发言稿范文

播音员的规范性;主持人的创造性

播音,《新华词典》解释道:“广播电台播送节目”。播音员,是“从事广电等媒体新闻播报的人”,这些解释说明了播音专业与电视的关系。电台是二十世纪初创造出来的,播音,也就在这之后才出现的。算起来,一个世纪的时间。

关于主持人,并非只有一百年的历史。就中国而言,可以追溯到一千三百年前。从可考的史料中获知,约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时期,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所作的《周礼》“秋官”一节中,有“司仪”一职,他的职责是“掌九仪之宾客,傧相之礼,以昭仪容、词令、揖让之节”。“司仪”之职,原是官吏,传布中逐渐平民化了,其职能也便随方就圆,成为官方的民间的各种庆典、娱乐、集会中发号施令的人,并且沿用至今。当前,主持人的称呼比较流行。其职能的范围也扩大了,但在一部分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司仪系统相通。譬如说:“青歌赛”中朱军、董卿、张泽群、朱迅一出场,人们称他们为主持人。在没有电视之前,主持人在舞台一侧出现,报告“下一个节目――”,人们称他们是报幕员,雅称“司仪”。

我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诞生在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庞啸集采、编、播于一身,制作了《北京居民为何吃菜难》的节目在《观察与思考》的栏目中播出,开创了“用事实说话”的电视新闻评论模式。198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空中之友》栏目设主持人,徐曼任主持,1981年央视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在节目中正式使用“节目主持人”一词称呼赵忠祥。从此,广电系统把播音员与主持人作为两个不同的职业概念正式应用了。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它们即相互联系相互包容,同时,也渐渐的使特征个性化明朗化。

播音员与主持人他们的不同点在哪?各自具有的特质是什么呢?

首先,播音一般是播读事先准备好的稿子,播音员要以严谨、庄重的作风、不带个人的感彩,以客观的立场读稿。语调和节奏要四平八稳。播音员的播音内容是编辑提供的,播音员的播音具有依附性,同时也说明播音员的客观性。播音员在播音时,一般是坐着说话的。特殊情形下,譬如说指着图表说话,要站着播音,播报天气预报就是这种形式。因此,通常把坐着播音称为“坐播”。新闻播音员需要“头正眼平视、面部无表情”,有人问罗京,“为何无笑容”,罗京回答道:“摄像机不许我笑”。

广播电视的主持人也是要通过播音器材传达声音的,在稿件选择上比较自由。有编辑事先准备好的稿子,有临时自己编写的稿子,还可以不用稿子即兴发挥。更大的自由在于态度的主观性,他可以就讲述的内容,表现出个人的感彩。譬如说,“青歌赛”上董卿与歌手对话时,那般“说学逗唱”,乐得歌手喜形于色,观众拍手称好。再比如2008年5月24日,央视记者李小萌在汶川大地震采访出镜时,采访路上的灾民,询问了灾民的现状,灾民很感动,答话后走了两步回头对李小萌说:“让你操心了”。听到此,李小萌为之动容流泣。这个场面,使电视机前的观众亦为之感动。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通常是站立的姿态,有时坐着和站着并用,如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等。站着主持节目,是它有别于播音员工作的基本姿态,因此,人们说主持人是“立播”的。既站立就能走动,比坐播的播音员要活跃自由得多。

其二,播音员在播音的时候,面前只有冰冷的话筒和摄像机,没有面对面的热情洋溢的观众。播音的不当众,就不存在与观众交流的刺激问题。全神贯注地面对文稿和摄像机。关注的是自己清晰而有吸引力的嗓音。嗓音,归根结底是为媒体提供的文稿服务的,有人说:“播音员就象模特儿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将信息传达给每个人,就好像模特儿只能体现服饰,不能过分强调自己一样。”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面前或有采访对象或有观众或有合作者。主持人始终处在与他人与众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之中。他可以把在场人的语言和实况,人们的关注和期盼,编进自己的主持内容,甚至可以把在场观众的声音和形象直接融入节目之中。这在语言的方式和处理上,表情的规则和显示上,与播音有着明显的不同。

其三:播音员也会在现场播音,譬如:1984年李瑞英就在天安门城楼作了国庆阅兵和焰火晚会的实况报道。 她的身份依然是播音员,而不是主持人。播音员的现场播音,视觉听觉的感受有现场感,但是他的播音依然是守护自我,旁若无人,他不能象刘潞在《大家唱》里那样,指挥现场群众唱歌、呼口号,播音员的心理空间依然是那个封闭了的播音室。播音员如果跳出这个空间,与合作者与听众与观众,边交谈边播音,那就放弃“自我”,“跳槽”当了主持人。

主持人的空间是开放式的,多样性的。凡有人类足迹的地方,就存在着主持人活动的空间。奥运圣火登上喜马拉雅山顶,全世界都看到气喘吁吁的主持人在现场主持播报的身影。能够与大众面对面的不是播音员,而是主持人和记者。

播音员在播音室口播的消息一般是“过去时”,在导播的支持下,主持人可以做出许许多多的“第一时间”,让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徜徉在现在“进行时”的节目时空里。

在广播电视系统,主持人拥有巨大的时空,而在广播电视系统之外,也还存在一个巨大的、“不触电”的主持人空间。文艺演出、联欢活动、体育比赛、婚庆礼仪、典礼集会、宴请迎宾――都少不了主持人的忙碌。有的项目主持人,譬如文艺演出、婚礼仪式的主持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时尚职业。在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日益进步,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这些遍及城镇的、职业与非职业的不触电主持人倍受青睐。虽然,他们并不奢望获得触电主持人那样的闪耀,却会在创意获得成功,掌声响起后,饶有兴致地品味着自身的文化价值。

播音员与主持人在业务素质方面有所侧重,其标准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播音员的工作比较单纯,播音员素质集中在语言表达和相关方面的修养上。播音员是媒体的发言人,许多人为他做准备性工作,播音员自身的精力和体力都需要集中在单纯的播音上。主持人的工作不可能单纯,他时时要站在前沿,亲自上阵,或以记者身份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或以求知者面貌出现在名士学者面前。有的主持人不仅主持节目,必要时还出现在观众面前,与观众交流互动。有关文件还规定:主持人要采、编、播合一。用“多面手”来形容主持人比较恰当。播音员和主持人分工不同,因此在选材标准上应各有侧重,播音员的声音条件必须严格,也不必苛求一个播音员在多项技能的水平上与主持人一样。

播音员的主要任务是播送新闻稿件,新闻的传播需要真切的口吻,大方自然的情绪,不要求煽情。更不能任意自我发挥。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严肃稳重的播音风格始终如一,播音风格具有共性。统一的风格也是权威性的表现。由于栏目定位的限制,新闻播音个人风格的发展的空间是有限的。许多年来,探索个人风格的播音从未停止过,但被大众认可者凤毛麟角。

与播音员的播音共性化不同,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提倡多样性个性化。这也是内容所决定的。如果说播音员的播音是党和政府的喉舌,那么主持人的节目就是大众的眼睛。人生百态、衣食住行、社会万象、家长里短,都在主持人的工作范围之内。但是作为个体的主持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涉足生活的某一方面。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生活,是培育主持人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土壤。播音员的稿件是编辑提供的,而主持人的稿件不一定都有人提供,更多的是自己来完成。这就如同“有多少个演员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一样,主持人对生活体验的方式和结果(稿件)更是不同的。体验,也在深深地影响着主持风格。以央视为例,《开心词典》王小丫的优雅亲切,《幸运52》中李咏的风趣爽朗,《实话实说》中崔永元的幽默睿智,《星光大道》中毕福剑的诙谐机敏――由于他们主持的个性魅力,亮点的闪现,为其品牌栏目的提升,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栏目是主持人的一面镜子,镜子里,主持人知己知彼,尤其是知晓自身的百姓缘,品牌栏目与主持人的关系相得益彰。

主持人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固然与天资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的资源是学养,靠学养来支撑。这要靠后天学习养成。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品格,和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是成为主持人的重要条件。

以上的标准依然是主持人的共同标准,是共性的条件。培养个性化的主持人,需要判定选择对象的个性化特征因材施教。首先是选择主持人要取之所长。作家刘震云第一次见崔永元一声叹息,“看到崔永元我替电视台叫苦:这个新来的主持人嘴有点歪。”可是“等到录制节目的时候他一开口,坐在我身边的吕丽萍就啧啧称羡,我也赶紧跟着啧啧称羡。”刘震云又一声叹息,“真是嘴不可貌相”。貌相,在播音员的选择上,倒是众口一辞;可在主持人的选择上,貌美,真不如口才重要。崔永元的口才好在哪?好在他“不仅在怎么说”“更重要的是说什么”,他能够准确地找到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切入点,与普通百姓共话语。这就是“崔”的个性。显然,这是学养所至。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具有角色意识是一种表演。所谓角色意识是主持人在非影视戏剧的节目中,具有双重身份。在自我身份以外,根据节目的需要,表演出另一个身份。如鞠萍姐姐。鞠萍――是第一自我,生活中的自然人;姐姐,就是她在主持少儿节目时的第二个自我,为了此身份的定位,她从不烫头发,一般只穿布衫、运动装,按姐姐的模样穿着。甜甜的话语,亲呢的举止,给一拨又一拨的孩子们留下了不变的姐姐形象。少儿节目中的董浩叔叔,在《天天饮食》中摇身一变成了大厨。

擅于表演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显示出一种优势,他们有模仿力和应变力,能够激活交流取悦观(听)众。日本TBS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万里长城》,请来了著名电影演员绪形拳做现场主持人,绪形拳虽是日本演艺界的天皇巨星,面对采访的对象却十分随和,他和摄制组走村串户采访,当采访农民邓黑眼时,邓黑眼午睡刚醒,出门后便一屁股蹲在水缸边抽烟,绪形拳便选择了同样的姿势蹲在水缸的另一边,同主人边抽烟边聊天,架构了一幅亲和的平等的采访画面。这就是绪形拳的角色意识,对于表演艺术家来说,不过是顺手拈来而已。

培养主持人的学校和专业多了,条件具备了,应当开设表演课,当央视《挑战主持人》进入决赛后,主办方特为选手们开设了表演课,请中央戏剧学院著名教授张仁里对他们进行表演训练,其效果显而易见。有表演学养的主持人确实如虎添翼。

第4篇:坐谈会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普通话 测试 话题 技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人们的语言交流不断增多,说话成了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必不可少的手段。口才也成了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尺。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成了一项分量相当重的内容。

此项测试的目的是考察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这个项目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在很短的准备时间里,从两个话题里 选一个话题,并围绕这个话题即兴随机的流畅说出一段话来。是不允许念稿或背稿子,这样做是要扣分的。本题分值较重,占总分的40%。因此,要想顺利地通过普通话测试,“说话”这一关是一定要过的。那么怎样才能根据所抽题目自然流畅的说上为时3分钟的话语呢?本人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1.要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克服胆怯心理

勇气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是应试者口头表达能力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缺乏勇气,常常是年轻人性格软弱和事业难以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是说话能力的最大心里障碍。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假如一个人尽想着‘我办不到’,那他果然就办不到。”这句哲理性语言,揭示了自信心和勇气对于事情成功的重要性。心理学家认为,勇气的缺乏源于自信心的缺乏,自信心的缺乏根源于自卑心理的存在,自卑心理又根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有的学生认为身高不理想,容貌不够俊丽等等而产生自卑情结。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智商不够高而自卑。这些因外形和内质而引发的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口语表达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提高。这时学生应改做的是提高认识,端正思想,调整自己的主观心态,客观的看得自己,变消极暗示为积极暗示: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在保持本色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这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下面介绍两种消除紧张心理的方法:

一是从内心里把测试员当成自己可以倾诉的朋友。“说话”这一项目考察的是应试者用普通话进行表达的流畅度和规范程度。在内容的完整性、观点的鲜明性、思想的深刻性及表达的艺术性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应试者可以像拉家常一样向测试员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经历和真切感受。以及对某个问题和现象的真实看法。二是从身体上做些调整。首先是调整呼吸。深呼吸能使心跳放慢、肌肉放松。一个人心理紧张时往往会出现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的现象。这时,可以有意识的让自己抬抬肩,扩扩胸做几次深呼吸使身心放松,让精神变得轻松愉快。其次是调整一下自己的站姿和坐姿,让身体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便于血液循环、大脑供氧和充分调动自身的语言功能。三是,去掉投机心理。有的同学不自信,又不想下功夫,想搞小动作:念稿子,背稿子,甚至想找人替考。稿子的问题,如果自己动脑筋,打打腹稿或者列个提纲,都是可以的。但不要去死记硬背,更不能背别人的稿子。因为这样做失去了说话的灵动和口语考核的随机性要素。替考是触及普通话水平测试严肃性的问题,害人害己,万万不可。

2.说话时要迅速立纲,逐步解结

迅速立纲,即迅速确定说话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内容。一次三分钟的谈话应改只有一个主题,这才符合听觉心理规律。没有主题的闲言碎语,叽叽喳喳,会使人心烦意乱的。主题太多,反而给人杂乱的感觉使人怀疑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确定一个中心最好。逐步解结,即围绕主题展开的几个论据。这些论据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最有感受、最难忘的,而不是无中生有的临时编造。

3.掌握语音技巧

运用口语化的语气、语调和节奏,讲究语言的自然、清晰、流畅和规范。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谈话是单向说话,但实际上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双向性质。应试者谈话的对象是测试员。因此,所使用的语言应改是交谈式的口语,语气语调力求平稳,自然和亲切。不要把谈话理解为即兴演讲,那样表述,反而显得拿腔拿调、适得其反。从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这个角度来说,语气语调起伏太大,有可能影响思维和表达的连贯性。有的人一激动就说不出话来,就有可能是这个道理。谈话的节奏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不宜太快或太慢。过快容易导致发音含糊不清,过慢则给人语言不流畅的感觉。两者都是要扣分的。

参考文献

[1]《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2]《普通话训练教程》

第5篇:坐谈会发言稿范文

第六届读者节,当来自各地的读者,不辞辛苦、千里迢迢,齐聚济南参加读者节的时候;当济南铁杆读者杜庆义、青岛读者王文志等人,每届读者节都提前赶到济南帮着我们布展、搬运货品、忙前忙后、汗水淋漓的时候;当张张亲切熟悉亦或陌生的读者面孔,高兴地围着记者激动地说着心里话,久久不愿意离去的时候……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被一次次触碰,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情汇聚一起,一次次将我洗礼。

十佳读者文学斌

发言稿中见真情

10月27日,第六届读者节如期召开。因为要接待来自各地的读者,我一直

忙得不可开交。为此,本次的十佳读者我一直没抽出时间与他们交流。尽管读者节前夕,我和每位十佳读者均通过电话,并约好济南见面后,和大家好好聊聊,可直至28日晚,我还没能兑现承诺。28日晚,我们编辑记者陪同十佳读者吃饭席间,来自河南新乡市的十佳读者原长青,特意给我敬了一杯酒,说道:“冉老师,这次来参加读者节,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能够和你当面好好聊聊,可是您一直忙,我们一直不好打扰您。”因为忙碌一天了,我当时浑身筋疲力尽、疲惫至极,最盼望的事情就是饭后回宾馆,赶紧洗个热水澡,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但是面对读者的期望,我当即表示晚饭结束后会去见诸位十佳读者。

敲开十佳读者原长青的房门,发现来自山东潍坊市钢铁厂的十佳读者杨晓明与来自江西九江市的十佳读者文学斌和原长青聊的正欢。我的到来,让大家很是高兴,几个人高兴地与我谈起选项、创业、经营等话题。不仅如此,大家还很尽兴地聊起汉字由来、创业心得、未来愿望、与现代营销杂志的各自情缘。

来自江西九江的十佳读者文学斌,是一个知识结构特别全面的人,他开心地和我聊了很多话题,还告诉我读者节前夕,接到我的电话得知自己被评为十佳读者后,高兴得一连好几天合不拢嘴。而且,为了迎接读者节到来,他还专门准备了一个发言稿。就是因为自己和现代营销杂志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意,想说的心里话太多,导致这个小小的发言稿,文学斌先后改写了八次。但遗憾的是,读者节答谢晚宴现场,作为十佳读者的文学斌没有获得发言机会,使得他先后改写八次的发言稿没能如愿念给各地读者听。

为了圆文学斌的心愿,我当即让他郑重其事地把发言稿念给我们在坐的几人听。文学斌满脸笑容,当即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

发言稿部分内容如下:

“尊敬的《现代营销》杂志社周海祥主编、全体编辑记者、参展的企业老总,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在济南与你们相见,与你们欢聚一堂。我是来自江西九江的读者,这一次有幸以‘十佳读者’的身份受邀参加《现代营销》杂志举办的第六届读者节,我打心底里感谢杂志社为我们读者搭建大平台,让广大读者实现了面对面共同探讨‘创业、致富、选项、共赢’等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广大读者在一起倾心交流、共同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大家都收获巨大,特别是通过交流,可以让那些正在创业,或者创业失败者早日摆脱困境,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值此第六届读者节之际,我代表广大读者,向长期奔波在祖国大江南北的《现代营销》的记者道一声,你们辛苦了,并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是2002年,在广东打工时,结识《现代营销》杂志的。这以后,我一边打工,一边创业,十多年来我从未停歇过,一直奔波在祖国各地考察学习。期间,光是到各地考察的花费就有四万多元,结果先后做了多个项目都没做起来。失败暗淡的日子,一直有《现代营销》杂志陪伴我、激励我。

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之,选项是关键。项目选不对,心血全白费。在创业过程中,困难和风险,我们都要意志坚强地挺过去,前面就会是一片光明。古今中外,无论哪个成功人士,他们身上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说金刚般的超人意志力,同时有着百折不挠的坚持力。

虽然,我历尽无数次失败,但不论何时也改变不了我创业的信心。我相信有《现代营销》杂志社编辑记者的关注,有全国各地读者的帮助和支持,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一定会创业成功!……”

这篇发言稿,竟然先后改写八次,多么可爱的读者,多么深切的情!

先后两次看望记者

读者与记者一家亲

河北保定市双鹰游艺机厂的设计师尤涛, 28日上午,当他在厚德福展位看到我时,惊喜万分地说:“冉姐,昨天我先后几次到杂志社展位找你,都没有找到,失望极了。今天可算看到你了,不然此次来济南我会很遗憾的。”29日一早,我便接到了尤涛的电话,他这次专门跑来,就为送我一套保健产品随身灸,要我今后保重身体。关注着你的健康,祝福着你的健康——这就是我们亲爱的读者。

老读者任志强,现在江苏常熟市服装城附近经营一家店铺。任志强个性鲜明,对杂志社的感情也与众不同。他关注杂志的每一步发展,更留心杂志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他性格直爽、不虚假、不做作、不奉承。每次发现杂志的不足时,他都直言不讳、毫不客气地指出。他还多次打电话给我,直言自己对杂志整体风格、栏目设置、稿件把关等方面的看法。这次读者节期间,任志强见我一直忙碌,一会为我买回果汁和矿泉水,一会又给我买回了午饭——这就是我们亲爱的读者!

福建南安市水头镇的读者吕子云,是一位内向不善言谈的人,但是头脑睿智商业眼光敏锐。三天的展会现场,见我一直忙碌,特别是见我一人照顾着厚德福公司的展位,忙得不可开交,他便一直安静地坐在我身边,只有我得闲的时候,赶紧和我聊上几句。三天展会,就这样静静地地陪我坐着,无需多言,无需手手相握,我们的心却是相同的——这就是我们亲爱的读者!

第6篇:坐谈会发言稿范文

下面就从文中的代表人物身上找出少数动词来看看作者到底写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写主人福楼拜,就写“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纸”,其中的“铺着”让我们觉得福楼拜读书的勤奋,写作的刻苦。细究起来,这“铺着”具有“厚厚地叠着、盖着不收拾”的意思,但是唯其“总是铺着”才表明福楼拜“总是”在写啊写。用“铺着”这个动词实在写出了福楼拜的“有暇”于文学却“无暇”于收拾,因为他连续学习和连续工作根本无需收拾。“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等所有工作及学习用的东西都遮了起来。他总是亲自去开门……”该句中的“遮”也不是“偷懒”,而是待客人一散开马上就可以重新开始学习和工作。这个“遮”是前文“总是铺着”的必然选择;如果在有客人来时将“铺着”的东西收拾掉了则不是“总是铺着”。再说“摊得到处都是、堆放得一层又一层的书籍资料”,一时也收拾不“洁”,要收拾就得“怠慢”客人,故“遮”起来是明智之举,它既不影响待客又不贻误创作,在客人眼里看来也不会很杂乱。莫泊桑用“铺着”和“遮”活画了老师福楼拜的“勤”“智”特点。

在“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之时,福楼拜以“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在招呼着客人,用“飞”字表现了福楼拜的“热情”,他既不忘旧朋友又喜交新朋友,多么殷勤周到暖人心肠。总之,“奔放、热情、勤奋、机智、爱体面”的福楼拜形象,经莫泊桑用上述三个动词刻画,已经跃然纸上。

再来看看屠格涅夫。莫泊桑写“(他进来后)仰坐在一个沙发上”也很独特,表明屠格涅夫既不是纯粹“坐”在沙发上,也不是纯粹“仰(躺)”着,而是一腿搁在小凳上、背靠着沙发且抬头仰起的动作。这样的随意、放任,一则表明屠格涅夫文学辈分之高,与主人福楼拜极为熟稔;二则也表示他性格的外向豪放极其不拘小节。“仰坐”一词用得真神啦!且看,他与福楼拜一谈就谈到“文学史方面的事件”,他们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所以他俩无疑是星期天“文学沙龙”中的领袖人物,言谈举止应该比别人更加拥有几分自信;他们在书斋聊天,强似闲庭信步。

都德被莫泊桑描写成“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切开”一词极有讲究。写“眼缝”之细,可以讲“眯”成一条线进而加以比喻,而作者干脆用白描手法的“切开”来描述,照样很生动。而且还让我们似乎觉得都德不是思考或开心时才合拢眼皮,而是用刀口“切开”的缝,本来就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他真是一个善于思索和内省的人。

第7篇:坐谈会发言稿范文

大哥,这该是你走后的第十二个清明了。这两天一直淅淅沥沥的飘着小雨,那么凄婉,那么忧伤,仿佛在诉说着我对你无尽的思念。

嫂子和侄女此刻应该在为你扫墓了,你坟头的草儿那么青绿,草尖上的雨珠在阳光下亮晶晶的,那一定是她们母女思念你的泪光。抱歉啊,大哥!这些年,我只是坐火车远远路过你的坟墓,竟然没有很多机会在你的墓前陪你喝喝酒,说说话。

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恍如昨日。那时你在张家界日报做编辑,我也是刚刚来到这个还未成熟的旅游城市工作。为了更好的在这个地方站住脚,我违心的为某位官员写了篇新闻稿,期望能在报上发表,博得领导欣赏。那时报社还在一栋简陋的楼里,我拿着稿子在大门前犹豫不决,始终鼓足不了勇气迈进大门。恰巧碰见你来上班,便问我找谁,有什么事?我惶惶不安的说出来意,你听后微微一笑,问我稿子到来没,给你看看。那时我还不知道你就是分管时事新闻的编辑,但直觉告诉我,你应该是位好说话的编辑老师,于是我将稿子拿给你看了。你将单车支下,浏览不到一分钟就说,稿子留下吧,审核后通知你。我不安的告诉你,这篇稿子能否发表对我将会意味着什么。你笑了,放心吧,我们正需要这类题材的稿子,等通知吧。

望着你远去的背影,我如释重负的吁了一口气,庆幸自己的运气,庆幸碰见了你。稿子在我焦急的等待中终于见报了,那时我才知道你的名字。为了表示对你的感谢,我几次邀请你吃饭都被你婉言谢绝了,一颗感恩的心散放不出去,总让我不得安宁。我想编辑肯定是抽烟的,买条好烟送你,又怕别人说三道四,给你带来不便,后来委托朋友搞了条内销白沙烟,包装简单,烟质却不错,在你下班必经的路上强行塞给了你,你才勉强的收下了。

从此以后,我们之间交流的机会多了,我的稿子几乎都经你手,仔细的审阅,修改,校对,最终以较好的质量见报。渐渐熟悉了,方才发现你不善言谈,话语不多。我一直称你为老师,后来你不让我这样叫你,让我叫你大哥,这样更为亲切些。

想起那段日子真是惬意之极啊,我们时常聚在一起,点上一盘花生米,炒上两个小菜,喝两杯小酒,然后说说话,交流一下思想。偶尔我们也去歌厅唱一曲老歌,释放一下工作带来的压力,时光渐远,我们已经成了无话不说的兄弟。

记得我喝醉了,是你搀扶我回家;记得我失恋了,是你在耳旁安慰开导我;记得每次吃饭,都是你抢着去买单,记得你三天两头的问寒问暖;记得后来我离开张家界远去南方,你关心的问候从未停止过;每次回到张家界,你就为我接风洗尘;我落魄的时候,是你一次又一次拿出你省下的工资无偿的帮助我度过难关,从不提起从不过问……

大哥啊,我要记住的太多太多了,遗忘的几乎没有,你在我心里早已是我的亲人。

你走的第三天我才知道,那时你已经入土了。嫂子在电话里告诉我,你大哥走了,我还反应不过来,走哪去了?出差了吗?嫂子在电话那头悲诉,嫂子告诉我,你洗澡的时候突发心脏病,发现时已经倒在地上人事不省,送往医院的路上人已经不行了。听完嫂子的话,大哥,我早已泪流满面了,我方才如梦惊醒,呆立良久,始终回不过神来,我不能相信,大哥你就如此轻易的离世而去,大哥,你才四十一岁啊!老天何其不公,何其残忍?剥夺了你正值英年的生命。

嫂子说你的性格有些忧郁,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也闷在肚子里不说。印象中的你跟我在一切是无话不谈啊,怎知道寡寡欲欢呀?记得香港特首董建华来张家界,是你做为陪同记者跟踪报道的,我见过你和董特首合影的照片,你的笑脸很阳光很灿烂呀,我见过你和嫂子及侄女的全家照,照片里的你温文尔雅,幸福的微笑,为什么你的心里会装着那么多的忧郁?生活得不愉快吗?工作得不顺心吗?可你为什么不倾吐出来阿?

再追问一切都已晚矣!斯人已去,此去经世,我与你有生再难重逢。

第8篇:坐谈会发言稿范文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如今孔方兄大行其道的年代,守着三万多册书,寒酸吗?不寒酸;可怜吗?不可怜!相反,我倒觉得自己很富有――在我的 “帐下”,居然有三万多座宫殿,门窗洞开:家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该是何等的欣慰和豪迈啊!

三万册书是一个什么概念?“坐拥书城”?“汗牛充栋”?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因为作为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能够在六十多年的生命旅程中淘得三万册书,这难道不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每每想起这些来,我就感到特别欣慰和自豪。

众所周知,农村的书籍是较少的,购书的渠道更是相当有限,所以年轻时,我几乎没买过几本书。家里的藏书都是参加工作后买的。那时工资很少,就借着自己住在郊区的便利条件,春养牛、夏采莲、秋割草、冬编席,硬是用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挣得了辛苦钱,而后再步行四十余华里,去镇上买回些自己心仪的书籍。逢上图书展销会,我会将节衣缩食攒下的几个月工资一日花罄,全部换成书籍。那份决绝诚谓“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喝凉水”!同事见我如此“不会过日子”,都说:“谁若嫁给你呀,纯粹是瞎了眼睛!”

没人嫁就没人嫁,光棍一条有书相伴也逍遥!古代不也有“梅妻鹤子”的说法吗?“大丈夫何患无妻”的“豪言壮语”还没说上三五个月,便有一位“瞎了眼睛”的姑娘向我射来了丘比特之箭。别人花前月下谈的都是甜言蜜语,我们花前月下谈的却全是鲁迅、老舍、莎士比亚。年余,我便大婚了,女方倒也“投吾所好”:嫁妆是两箱子新书。其后,我边读书边写稿,然后用稿费去买书,“以书养稿,以稿换书”的生活模式一路走下来,便熬成了今天这般模样。一室阳光四壁书,坐拥书城三万册!

我将三万册藏书分列于书房四壁。这些书,真可谓是包罗万象,老版的有《知青文集》、《史记故事》、《二十四史》;新版的有《亮剑》、《厚黑学》、《楼房装修大全》,不老不新的有《保卫延安》、《围城》、《瓜棚柳巷》等。可以说,不论好哪“口”的读者,都可以在我的书房里找到想吃的“菜”!当然,“吃”得最“饱”的还是我。每天帮着老伴忙完家务,我便沉醉于书海之中:瞧一瞧《明朝那些事儿》,品一品《周评水浒》,观一观《金银岛》……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我在这方“大千世界”里翱翔,觉得自己真是“乘物以游心”。那种阳光暖胸、豁然开朗、恬然惬意、心游万仞的感觉,绝对是难以用文字来形容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现在,我的三万册书已然不是我的“私产”了,我将书房办成了小区公共阅览室,义务向小区居民和附近五所小学开放,每天来我家借阅书籍的老中青少读者络绎不绝。

每逢节假日,当我站在阳台里,沐浴着阳光,看着鱼贯而来的借书者,我的心里便像当年唐太宗目睹天下举子“入吾彀矣”的那般惬意舒坦。――书非借不能读也,让三万册书最大能量地发挥其社会功能,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第9篇:坐谈会发言稿范文

福克纳被中国先锋作家奉为鼻祖,他像康德那样一个人居住在故乡那个“邮票般小小的地方”,离群索居,从未出过远门。到了晚年,连这样封闭的地方他还嫌闹,便悄悄买下一座农庄隐居。肯尼迪当了总统后,想请著名艺术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吃饭。在我们看来这是多大的面子啊,福克纳却冷冷地拒绝了。他说:“就为吃一顿饭让我跑到白宫去啊?太远了,我走不动。”

福克纳的言行你可以看成孤傲和清高,但那是你的想法。对于福克纳来说这是平常行为,他只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远离蝇营狗苟的人群就是为了走进内心,那是一个比海洋比天空都要广袤开阔的自由王国。许多艺术大家不管从哪个方向接近艺术,随着境界的上升,他们都会殊途同归。那就是离群索居,类似于隐居。中国历史上出过太多的隐士高人,社会生活的变迁使得智者不能真正隐居山林,更多的人只能“大隐隐于市”。钱钟书和杨绛一辈子过的就是离群索居的生活。白天,他们家没有一点声息,两个人各自守着一张书桌一盏台灯静静地阅读。顶多到了天黑,有人肚子饿了,才会冒出一句:“哪个去做饭啊?”某年春节,权威人士来拜年,也是人之常情,钱先生拉开门说:“谢谢,我很忙。”就把门关上了。还有一次学部通知他参加国宴,他说:“谢谢,我很忙,我不去。”来人说:“是同志点名的。”他还是那句老话:“我很忙,我不去。”来人又说:“那就说你生病了?”他说:“不,我身体很好,我不去。”

这就是大学者、大知识分子,不会八面玲珑,也绝不苟全妥协。沈从文最理解钱先生,他们在一个小区住了20年,竟然只互相串门一两次。春天的时候,老家的人送来了新茶和春笋。沈从文拿几包放在钱先生家门前的台阶上,回来打电话告诉他们开门自己拿。另一次,沈从文和钱钟书去宾馆看望一位20年没见面的老友。老友赴宴去了,等了一个小时才回来。原来那是头面人物的宴会,老友兴奋得忘乎所以,说:“他左边坐着红线女,我坐他右边,就三个人,上了一桌子菜。”沈从文坐不下去了,说:“老钱,走?”钱钟书说:“走。”他们从宾馆出来,惆怅地一言不发,各自回到安静的家中。人生对于这样的大智者来说,是一次漫长的孤旅,他们像狼、豹子一样孤独地走在风雪弥漫的旷野。而那些鸡鸭鹅犬等群居动物,它们是热闹的、琐碎的,常常为争一点小利弄得鸡飞狗跳、鸡犬不宁。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很世俗,但她这个人从来都是离群索居的。偶尔,她会站在阳台上冷冷地打量一眼熙来攘往的人世。1952年,她不顾夏衍的挽留,决绝地离开故乡上海漂泊到海外,再不肯回头,最后死在美国公寓里多天才被邻居发现。如今我们想起她,眼前就会出现一个“美丽、苍凉的手势”,那无望的手势里分明写着八个字:离群索居,遗世独立。

穷书生

日本艺术大师秋田雨雀说:“我穷得手里只剩下三粒豆子,不知是煮了好还是炒了好。”如此清贫,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

沈从文刚到北京时,稿费很少,连烧饼也吃不上,常常饿肚子。为了多发稿,他甚至用了“休芸芸”这样香喷喷的女性名字来取悦男编辑。郁达夫得知他的窘境,过来请他吃饭,把剩下的钱全给了他,还解下脖子上的围巾送给他抵御寒风。这样的知遇之恩沈从文后来遇到多次,比如胡适,比如巴金。巴金名气多大啊,老远地来看他,两个人很对脾气,有话就说,没话就沉默,在樱花林里来来回回地走。那是在青岛,肚子饿了常常吃不上饭,可有这么志同道合的文朋诗友,有这么纯洁的文学理想,肚子饿得扁扁的又怕什么?70年前的青岛高人云集,令人神往,饿肚子也是美好的。

西安作家徐剑敏告诉我,实家在西安郊区灞河乡,没写出《白鹿原》之前,他只是个农民作者。徐当时在一家搪瓷厂做工,没事时骑一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哐当哐当出西安城30里去找实谈文学。当时发表作品很难,连稿费也没有,就给几本稿纸。谈到该吃中饭时,陈妻借来面粉一边烙饼一边埋怨:你看看俺家有多穷,俺家忠实太老实,就晓得夜夜写字,又换不来钱,还费灯油呢。陈家当时的全部家当就是两间泥房一铺土炕。他们每次喝的酒都是陈妻用玉米芯酿的。徐有一次连喝五碗,真的喝醉了,好几天爬不起来,当然走不了,就睡在陈家的土炕上。陈家连条像样的被子也没有,他半夜里被冻醒,就坐在炕上,跳蚤不怕冷,咬得他一屁股红包。没过多久,实来西安送稿,徐剑敏正好发了5元钱取暖费,买了2个肉夹馍,递一个给实,两人当街吃起来。实咬了两口,又把肉夹馍包好,徐问他:“你咋不吃呢?”实支吾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想带回家给俺老婆吃。”徐剑敏心往下一沉,道:“你吃,我还有2元钱,再买一个。”

湖畔诗人汪静之当年在杭州读书,家里没钱寄给他,他老吃不饱饭,有人介绍他认识了胡适,他把诗拿给胡适看。胡适正在搞新文化运动,一目十行后就大声叫好,到处联系帮他出版诗集。汪静之嘴里谈着诗,肚子饿得咕咕叫,没办法,他也不管对面这人是什么文化泰斗,开口就问他借钱。胡适也不小气,立马借给他。胡适回京后,小汪同学以为大师好说话,就借钱借上了瘾,三天两头向胡适开口借,十块八块地一共借了一百多。不知是瞒着江冬秀,还是实在太爱才,胡老师照借不误。最后,《蕙的风》出版,轰动了文坛,可稿费才150元,还胡适还不够。我估计胡老师最终没要汪还,他发现了一代诗才,太高兴了,哪里还在乎那几个小钱?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