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草原生态绿色经济论文

草原生态绿色经济论文

一、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在我国广袤的国土总面积中,草原是绝不能忽视的,到目前为止,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地)我国共有各类草原60亿亩,占整个国土面积的41%,约为森林面积的2.5倍、耕地面积的5.2倍。且草原多集中于西部和北部,由于地势高亢,土壤多呈沙性,沙源丰富;地处上风向,冬春季节气候干燥,风多且大;夏秋季节降雨集中,多暴雨,易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水土流失和洪水灾害的发生区,所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来看,草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本就十分重要,若建设良好,则是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固土蓄水,紧锁沙龙,保护东南部地区冬春无沙尘之忧、夏秋少洪水之患。而若保护不力,植被覆盖度显著下降,固持水土能力大幅降低,夏秋多雨季节极易形成洪水,泥沙俱下,滚滚东流,使东南部地区河道和水库淤积,河水暴涨,酿成洪灾;而冬春季节极易起尘扬沙,“沙尘暴”东侵、南下,很容易给东南部地区人民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从另一重要性来说,由于我国的草原大多地处边疆,且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草原生态的保护与建设草原也具有保护少数民族居民的美好家园,建设边疆,维护边疆稳定,巩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草原生态状况却并不能如人意,由于多年来的超载过牧,牧民将草原生产的绿色植物质全部让牲畜“吃干耗净”,造成了中国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由此诱发了沙尘暴等生态危机。当然有人会问,难道如此广阔的草原就“喂饱”数量仅占全国三分之一的牧区牛羊吗?原因是这样的,按生态学上的十分之一定律(即初级生产者的能量约10%进入次级生产者,这样利用才能保障草原生态系统不退化)也就是说,从质量看,在健康的生态条件下,中国大陆全部草原生物量只有干重约3亿吨,按照上述十分之一定律,全国能够利用的天然牧草产量只有3000万吨左右,但按中国现行草原流行的畜牧量计算是将草原生产的干物质全部让牲畜“吃干耗净”的,这显然很有问题,况且在实际操作中,牲畜的养殖数量还大大超过按我国现流行的绿色植物所能承载的蓄牧量,这样草原绝没有不退化的道理。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退化不仅使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损害,广大牧民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资料;而且,还对我国的华北(包括北京地区)、中部、东部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研究如何使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一个重大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草原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28%,提出我国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设计出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就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二、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几年,由于草原生态所面临的危机,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都逐步开始意识到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草原生态恢复与保护的理念已经逐步树立。但在具体的实施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保护理念已经确立,但思路期待完善与可持续性

在草原生态治理的思路和方向问题上,目前还存在草原生态治理政策综合性、整体性、全局性特点不强,还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走一步、看一步”的倾向,政策预期和项目前景不明确。草原生态治理缺乏长期、可持续性制度,休禁牧制度及项目等草原生态治理方式都囿于一定期限和范围。同时,在制订政策与项目时,往往优先考虑了以草为本,而非以人为本,草原生态治理往往以草和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却偏偏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以致政策和项目常常得不到牧民群众的支持。

(二)需加大治理与监理中的经费投入

经费问题也是目前草原生态建设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由于各级草原监理机构的事业费来源是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而许多牧区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只能保证人头费,各省区基本不能保证草原监理专项经费,有些地方还存在着拖欠草原监理人员工资和差旅费的情况。由于经费不足,草原治安派出所、草原经济民警队缺乏必要的执法设备,执法过程中取证困难,制约了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国家必须加大重大的草原生态治理项目如退牧还草工程、生态移民(围封转移)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的经费投入。

(三)亟待科技水平解决牧民的经营性问题

草场家庭承包到实行后,牧民也面临着许多生产和生活上的经营性、技术性难题。尤其是纯牧区,当地工业、服务业都比较落后,就业机会少、收入渠道窄,牧民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草原畜牧业,靠畜吃饭、靠草吃饭。在这种条件下,牧民想增收致富,又无其它科学技术指导,也无其它途径与道路可想,只有靠牲畜养得越多越好,而且随着近年来牧区和外界沟通的增强,牧民的交通、生活、通信、教育等成本日益上升,也更加需要牧民从有限的草地上获取更多的收益来维持其相对于以往的高消费,结果导致对草场的进一步掠夺,这样下面必然导致草原不堪重负,草场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增收致富与生态保护间矛盾激化,所以帮助牧民通过科技手段增收致富就显然极为重要。

(四)监理体系建设迫不及待,监督权力急待加强

由于草原管理机构位势低,草原监理部门在执法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在处理草场纠纷、工业征占用等问题时,往往执法能力弱,没有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根本无法完成执法任务,或只能听之任之。而且在草原管理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重农轻草、重林轻草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这些都需要监理体系的建设,与相关监督权力加强。

三、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对策与新思想

(一)退牧还草,利国惠民

对于草原保护和建设,要“小草,大事业”,即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中极理想的对策还是退牧还草,通过退牧还草,完善生态屏障,改善经营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这项工程在项目实施地区,既有效益、又能保护生态,还能得到实惠。从国家层面上,以政策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也是国家从政策层面保护草原,保护自然资源,是利国惠民的一项政策。从农牧民角度来看,退牧还草项目存在以下一些暂时性的问题:一是补偿标准低,饲草料及资金短缺。二是增加了养殖成本,减少了牧民收入。三是违禁放牧问题较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后续产业发展不足也是影响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的重要因素。还有由于牧区地广人稀、偏远,基础设施建设难度相当大,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直接制约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也使得牧民的生产、生活费用支出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牧区干旱缺水使相当多的旗县人畜饮水困难,制约着饲草料基地的建设,使这些区域普遍面临人畜饮水困难和饲草料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这些地区的畜牧业经济和农牧民生计等等。另外,还应加大对畜牧业特别是草原的投入,在某种情况下,对牧区应重点扶持才对。这也是中央的政策。不仅农业上要加大投入,还应从环境和生态方面加大投入。在重大项目、起引导作用的是国家投入。此外,还应发挥国内国际慈善机构、基金组织的作用,吸收民间的投资。治理盐碱,治理沙漠,本身就是国际性的。总的来说,对草原的保护和建设投入会逐步加大;实用科技的普及以及对牧民的培训,在科技研究上既要重视基础研究,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关键的技术问题,促进草原全面协调发展。面对草原的实际问题,最需解决的还是实用技术问题,符合生产实际要求的,特别注重加强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科技素质,重视对牧民的培训。

(二)“畜南下、禽北上”的新思路

“畜南下、禽北上”的思路也成为了目前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种新思想。这一思路主要针对畜禽所食植物的特点与植物所分布的特点来解决目前的草原生态退化所面临的难题,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科技投入充分利用牧区和农区各自的优势,使得单位土地面积的光合产物增值,土地增值,节约出大量的土地用于生态保护。由于全国18亿亩农田除了生产了约5亿吨粮外,还生产了7亿多吨的秸秆,其中玉米占38%,小麦22%,水稻19%;另外,豆类、薯类、油料类各占4.8%、2.8%、8.3%,利用微生物将农区秸秆转化成饲料。但在农区,大量牲口的饲料被作为废弃物在田间地头焚烧。尽管国家明文规定不准烧秸秆,但因为没有给秸秆找到一个很好的出路,秸秆如果全部转化成饲料,将是草原合理利用生物量的22倍,足以喂饱全国的牛羊。相反全国养鸡47亿只,平均每人年需求3.7只。但糟糕的是,农民们将鸡的生存空间缩小到几层铁丝笼子里,滥用饲料添加剂使其“速肥”,将生理周期由散养的300多天缩短到不足45天。这样违背生物规律产出的鸡肉造成了城里出现了大量“肥胖族”;狭小的生存空间造成禽流感的蔓延,给食品和卫生安全造成大量隐患。而草原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环境很好,但生产力很低,延续了几千年的畜牧业没有科技投入,牲畜一年里2/3的时间吃干草,甚至连干草也吃不上。如果将鸡等家禽转移到草原养殖,几百平方米养一只的空间都够,且草原虫害可得到控制,还可节省1/3的粮食。“畜南下,禽北上”,这是既能解决草原退化、又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在草原解决的是沙尘暴、生态退化的问题;在农区解决的是烧秸秆、农田污染、农业生态不可持续的问题;同时,对农牧区来说,这还可以解决当前农牧民共同的致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