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草原工作总结范文

草原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草原工作总结

第1篇:草原工作总结范文

XX年上半年,全市草原监理工作紧紧围绕市农牧局总体部署和行业重点工作,抓住“十二五”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草原法》和《草原防火条例》,以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重大政策措施为核心,大力推进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切实增强草原执法监督和灾害防控能力,不断提高草原保护监测和建设指导水平,为促进全市草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不断扩大草原法律法规宣传覆盖面

草原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是草原监理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顺利开展草原行政执法工作的前提。4月份,按照自治区草原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XX年草原普法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精神,各旗区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方案,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草原普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草原法律法规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重大政策,不断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的保护草原的法律意识,充分调动积极性,为保护、利用草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5月17日,杭锦旗巴拉贡镇巴音恩格尔生态环境监测瞭望塔庆典仪式上,市草原监理所和杭锦旗草原监理所联合举办草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活动上,参加农牧民XX余人,散发蒙汉两种文字宣传册和宣传单3000余份,设立咨询台当场解答关于草原补奖制度、草原流转、草畜平衡制度、禁牧休牧制度等问题。此外,各级草原监理部门在中国草原网、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信息网上及时反映草原保护建设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反映重要工作部署和工作进展,反映各地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典型经验等信息,切实加强信息报送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各级草原机构提供信息服务,达到以宣传推动事业,以宣传促进发展的目的。

同时,全市草原监理部门加强自身建设,上半年,先后派出10多人参加了农业部、自治区、市级各种业务培训和会议,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共举办各类草原保护、管理培训班63期,培训人员达15580人次,张贴标语、悬挂横幅175条,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40次,群发手机短信5次,互联网宣传15次,出动宣传车74台次,出动宣传人员442人次,设立咨询电话9部,发放宣传材料8.4万份。

二、进一步加大草原执法力度

草原行政执法是草原法赋予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草原监理机构的神圣职责,是保护、建设和管理草原的重要方式。随着全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草原上施工作业的单位明显增多,人为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不断增加。对此,各级草原监理机构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制止破坏草原违法行为,依法保护草原。

(一)开垦草原管理情况:近几年草原违法案件统计中,开垦草原案件始终排在第一,是全市草原执法工作的重点。各地区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厉打击借粮食增产之名开垦草原、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依法审核审批国家和自治区实施的农牧业重大建设项目,严肃查处默许甚至带头开垦草原的有关责任人员,有效制止了滥垦现象。上半年,全市非法开垦草原案件106起、结案58起,破坏草原面积达7329.8亩。(二)征用草原和临时占用草原管理情况:面对全市采矿、修路等项目的实施征用草原现象日益增多,各级草原监理机构高度重视,加大巡查力度,扩大《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宣传,规范征用使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加强征占用草原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检查。“5.11”事件后,我所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配合土地、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对各地区煤矿、煤炭物流园区、非煤矿山、砂石料场、石油天然气开发、水源地保护、交通干线开展了拉网式排查摸底工作,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上半年,全市依法办理征用草原4起、临时使用草原3起,查处非法征收征用案件9起、结案4起、破坏草原面积675亩,非法临时占用草原案件56起、结案30起、破坏草原面积1449亩。

(三)野生植物采集管理情况:为了实现草原野生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各旗区草原监理部门及时上报采集收购计划,建立联合防控体系和举报机制,重点通道设置临时检查站,查堵进、出采集收购草原野生植物人员,切实加强非法采集收购野生植物破坏草原行为。上半年,全市查处非法采集草原野生植物案件2起,结案2起。

(四)禁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管理情况:为了顺利推进全市禁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各级草原监理所向广大农牧民广泛宣传禁休牧和草畜平衡的有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定期和不定期深入乡苏木镇、村嘎查进行拉网式督查,发现偷牧行为进行通报和查处。XX年全市禁休牧补贴工作实施后,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偷牧现象明显减少,全市禁休牧工作稳步进行。上半年,全市违反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规定案件45起,结案45起。

(五)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情况:本着把信访工作当做服务于农牧民的一件头等大事,各级草原监理机构坚持“有立案必须有结果”的准则,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依照草原法律法规认真调查处理,维护农牧民合法权益。上半年,市草原监理所接待5起草场纠纷案件,调查处理内蒙古电视台《行风热线》牧民反映问题2起。

三、认真开展草原生态监测工作

草原生态监测工作是及时了解和掌握草原生态变化的基础性工作。5月10-15日,各级草原监理机构严格按照自治区草原监测要求,对全市4个类、6个亚类草原牧草长势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今年5月份牧草长势总体上不如去年同期。

平原丘陵典型草原亚类草群平均高度20.00厘米、平均盖度24.67%、鲜重28.62公斤/亩、干重9.54公斤/亩;较XX年同期相比,草群平均高度降低9.81厘米,鲜草产量下降27.74公斤/亩。沙地典型草原亚类草群平均高度24.50厘米、平均盖度25.80%,鲜草产量33.36公斤/亩、干草产量11.12公斤/亩;鲜草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2.74公斤/亩。

平原丘陵荒漠草原草群平均高度18.67厘米、平均盖度25.33%、鲜重24.67公斤/亩、干重8.22公斤/亩,沙地荒漠草原亚类草群平均高度13.33厘米、平均盖度13.67%、鲜重16.71公斤/亩、干重5.57公斤/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原丘陵荒漠草原亚类草群平均高度、鲜草产量分别下降10.83厘米,23.24公斤/亩,沙地荒漠草原亚类草群平均高度、鲜草产量分别下降3.23厘米,15.79公斤/亩。草原化荒漠类草地草群平均高度21.33厘米,平均盖度14.67%,牧草鲜重27.95公斤/亩、干重9.32公斤/亩。较去年同期相比,草群平均高度降低6.87厘米,亩鲜草产量减少13.40公斤。

低地草甸类草群平均高度10.17厘米,平均盖度31.17%,鲜重26.00公斤/亩、干重8.67公斤/亩;较去年同期相比,草群平均高度和鲜草产量分别下降0.23厘米、2.33公斤/亩。

四、加强草原防火工作

近年来,通过禁休牧、退牧还草工程等草原保护措施的实施,草原植被明显恢复,加之入春后气候持续干旱、风大,使全市防火等级不断提升。市草原监理部门根据自治区草原防火办公室的部署,积极配合市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认真开展草原防火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草原防火方针,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防火、扑火知识,加大草原防火督查力度,加强火源管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反馈农业部火点遥感监测信息,切实做好草原防火工作。上半年,全市发生3起草原火灾,过火面积906亩,直接经济损失1.44万元,其它损失0.14万元,均未造成人员伤亡。

五、积极参与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国家着眼当前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我所积极参与全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工作,按照自治区要求,编制实施方案,评审各旗区草原生态补奖方案、牧草良种补贴方案及市本级配套补奖方案,并赴各地区进行技术指导。

六、加快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工作

划定基本草原是我区落实“双权一制”之后,又一次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的重要举措,是我区乃至全国草原和草业发展历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XX年,杭锦旗、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结束,共划定基本草原面积7195.99万亩。XX年,全市半农半牧区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开始启动,伊金霍洛旗被自治区列为半农半牧区试点旗县。目前,外业工作全部结束,内业工作正在汇总中。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的全面启动标志着我市草原保护、管理、建设和合理利用迈向法治化管理的轨道。

七、完成市农牧局交办的各项任务

第2篇:草原工作总结范文

县人大联系乡镇**是全县森林大乡,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也十分艰巨。**境内群山巍峨,沟壑纵横,林木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全乡辖4个行政村,森林总面积约66万亩,草原面积约43万亩。丰富的自然条件给当地群众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优势,但宽广的林地草地资源给**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森林草原防火压力,一旦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全乡农牧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将遭受严重威胁,**的生态环境也将会遭受严重的破坏。

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概率逐年降低,火警次数也逐年减少。**近几年实现了森林草原火灾零发生的目标任务,2019年度荣获“全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先进单位”的称号。虽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作为全县森林资源大乡是“失不得火”,更是“失不起火”。为此,县按照《中共**委办公室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宣传调研工作的通知》(道委办发〔2020〕46号)文件要求,县级联系领导呷沙东周带领县人大办、县林草局、电信公司和乡镇工作人员对全乡森林草原防灭火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思想认识方面。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黄明书记、彭清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尹力省长赴州调研精神。集中召开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宣讲,观看了木里“3.30”等森林草原火灾的警示教育,讲清讲明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各项工作任务,围绕一是认识一定要到位、思想一定要统一,二是政策一定要清楚、情况一定要熟悉,三是宣传一定要广泛、引导一定要到位,四是责任一定要落实、执行一定要有力,五是纪律一定要严明,追责一定要及时等五个方面作了全面要求和强调。

(二)体制机制方面。一是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联动体系,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制度;二是结合实际制定了防灭火应急预案;三是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制定相应防灭火应急预案。

(三)责任落实方面。一是建立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体系,明确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包村干部、各村两委、护林员、草管员等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二是强化对村两委和护林员、草管员的督导检查工作;三是明确自10月1日起全面恢复乡村卡点,落实卡点值守职责。

(四)火灾风险隐患方面。一是开展全覆盖隐患排查工作,落实跟踪整改;二是清理规范煨桑点,及时迁出有风险隐患的煨桑点位;三是高火险期内及时禁火令,严格管控野外用火;四是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加大野外用火惩处力度。

(五)队伍建设方面。依托乡应急民兵排等应急力量组建一支应急扑火队伍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六)宣传教育方面。一是通过群众大会、走村入户、微信等方式,广泛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相关法律法规和常识,组织群众集中观看甘孜州和**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教育片,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二是通过张贴横幅标语、村村响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一是在防火期内焚烧秸秆、生活垃圾、祭祀、煨桑、踏青旅游生活用火管控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扑火力量建设与实际需求有差距,义务扑火队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缺乏专业培训。三是对群众防火意识、隐患意识、法制意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存在盲区。四是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五是因病虫害原因导致千余株松树枯死,虽然有企业参与防治工作,但效果不明显,存在火灾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树立党委政府责任意识。乡党委政府要树立发生森林火灾不只会烧掉老百姓的林子,也会烧掉政府官员的“帽子”的紧追感,真正形成一种不抓森林防火工作不行,不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更不行的共识,把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制定好本辖区内森林防火工作的规划、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明确森林防火工作职责、搞好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考核、抓好森林火灾的扑救。

(二)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宣传力度。宣传主体上,既要注重抓好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更要重视抓好未成年人的学校教育。宣传形式上,既要有静态的固定宣传形式(如固定型、永久型的森林防火宣传标语),又要有动态的宣传形式(如森林防火录相片、电视宣传片、森林防火宣传车等等);宣传内容上,既要有政策、法规内容以及失火案例教育,也要有森林防火的业务、科技知识,使群众既懂得森林防火的政策、法规,又明白森林防火的各项要求,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又具备正确扑救森林火灾的能力。

(三)细化火源管控措施。火源管控是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进入防火期后,要做好各种火源的管控,要合理布置防火卡点,严禁火源进山入林,从源头预防森林草原火灾隐患。同时也要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如野外用火审批制度、煨桑祭祀用火管理制度、群众进山入林管理制度和特殊人群的监控制度等,通过一些列的制度措施,将群众农事、生产和宗教等用火管控到位,对“聋哑疯傻癫”和未成年实行监护人负责制,并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纳入到乡(村)规民约中,明确农牧民群众的防灭火责任和严肃相关责任追究措施,逐步形成人人参与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大格局。

第3篇:草原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总结情况汇报

春季历来是我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关键时期,近x年来七成以上的重特大火灾都发生在春季。今年x月以来,x大部分地区大风天气频繁,较常年同期气温偏高、降水较少,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持续异常偏高。

今年春季,x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未发生草原火灾,未发生人员伤亡,未发生“进京火”和“过界火”,清明期间首次实现全省“零火情”,“五一”期间实现全省“零火灾”。作为省、市、县三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调整成立后面临的首个春季防火期,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

一、压实责任,把“防火墙”筑得高、筑得牢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

省委、省政府坚持高位推动,各市党委、政府则将着力点放在抓牢工作落实。通过实施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x相关市县与林牧区经营主体单位、施工单位签订责任书xxxx余份,确保了防灭火责任全覆盖。

x,是负责当地护林防火“网格单元”的护林防火巡查员,每天都到田间地头和村里主要的地段进行防火检查。

x表示,作为一名防火员,通过这种网格化管理的方式,每天他都要按照安排好的时间、路线,做好巡山工作,时刻严阵以待,全面做好应急扑救准备。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强化沟通联系,保障防火信息畅通。同时,还要对村民宣传防火的重要性,严格火源管理,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像这种“网格化”防火管理模式,仅在x县就划分了xxxx个网格单元,像x这样的“网格化”护林防火员就有近xxxx人。

此外,x市实行了最严防火责任制,将森林防灭火工作纳入各县(市)领导班子考核内容。

二、健全机制,把“防火网”织得密、织得实

无规矩不成方圆。“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涉及面广,关键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工作方案等‘规矩’。”x省应急管理厅火灾防治处处长x认为,要长久防火患,最根本的是防控机制的完善。

xxxx年xx月,x省人民政府调整成立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置在省应急管理厅。

为确保省应急管理厅火灾扑救职责与省林业和草原局火灾预防职责有效衔接,产生“x+x>x”的工作效果,并为市、县两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提供工作示范,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制定《x省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主要职责及工作制度》,明确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及具体工作制度,重点梳理省应急管理厅和省林业和草原局职责边界,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责任清晰、事权明确,不留漏洞和空白点。

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还出台了《x省森林草原火灾防治联合工作专班工作机制》,规定森林草原防火期内,省应急管理厅分管领导带领xx名工作人员、省林业和草原局分管领导带领xx名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专班,在省应急管理厅机关设置专班办公室,制定专班值班表,坚持领导带班、xx小时值班制度,共同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工作事宜,做好全省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

在此基础上,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积极探索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措施,努力把“防火网”织得更密、更实。

三、前移关口,把火患解决在萌芽时、成灾前

林子里有没有人生火做饭?有没有人上坟烧纸?落没落下火种?春季天干风大,x市三道沟村的护林员每到这时就要戴上防火红袖章,骑上摩托车,开始例行巡逻。

“xz,且林地面积比较大,必须派专人监管。守好林子才有好日子!”x,他们乡早早地就把坟地内的杂草全部清理干净,倡导村民文明祭祀。

春防期间,x全省像x一样由各县乡派出的驻点、包村干部有x.x万人。正是他们在xxxx多个检查站点上同xx.x万名一线巡护人员并肩作战,才为野外火源的高效管控、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的重大风险织密“防火网”。

同样忙碌在森林草原防火一线的还有省里来的督导人员。今年,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开展全省春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专项督查,在春季防火期结束前,由x省应急管理厅、省林业和草原局成立x个由厅领导带队的联合督导组,对x个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市及x开展不间断的包片督导。

春防期间x共组织各类督导检查组xxxx个,工作人员xxxxx人,查出存在突出问题xxxx个,发出整改通知xxxx份,整改落实到位xxxx个。没有整改到位的,建立问题清单,挂账督办,限期整改。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上下联动和多部门联合推进,我们的居中协调指挥必不可少。”x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x如是说。

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人力,为了将火患扼杀在萌芽时、成灾前,更先进的技术、更高效的装备正在投入使用和实践。

x在全国率先建设覆盖全省的视频监控网络,利用在通讯铁塔上加装监控半径x至xx公里的可视和红外双光谱摄像机,科学布置xxxx个监控点位,xx小时不间断监控全省xx%以上的森林草原重点防火区域,并综合运用“无人机+卫星小站”模式,提高重点区域的监测能力,初步形成了目前全国唯一完整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今年以来,全省累计监测到林火热点xxx个,通报火情xx起,做到了“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实现了森林防火“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四、宣传先行,把“防火锣”敲得勤、敲得响

“各村护林员都在巡护摩托车上安装了小喇叭,护林员骑行摩托车巡山防火的同时,通过播放温馨且通俗易懂的森林防火宣传口号,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提高村民的防火意识。”x,喇叭虽小但作用大,这种宣传方式群众易接受,教育面广,操作起来既简便宣传效果又好,可谓一举两得。

森林草原火灾防控任务重、社会关注度高,一旦成灾,扑救异常困难。提高全民森林草原防火意识,把老百姓心里的那张“防火锣”勤敲、敲响,是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像x宝元栈乡这样,把林区居民点和村(居)委会作为防火宣传的主战场开展防火宣传,在x还有不少。

x月xx日,x的村民就在家门口享受了一场“大篷车”带来的“安全文化大餐”。x县应急管理局联合乡镇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队,到辖区内各村排查消防隐患,宣传安全知识,打通森林防灭火宣传“最后一公里”。

第4篇:草原工作总结范文

20__年__市天然草原虫害发生面积为330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125万亩。发生区域分布在乌拉特前旗60万亩,乌拉特中旗120万亩,乌拉特后旗110万亩,磴口县40万亩。严重危害区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前旗的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巴彦花镇;[文秘站网站的领头羊—文秘站网:]乌拉特中旗的海流图镇;乌拉特后旗的潮格温都尔镇和磴口县的沙金套海苏木。主要种类: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以突鼻蝗为主,平均密度2头/平方米,最高达15头/平方米;磴口县以戈壁棘硕螽为主,平均密度13头/平方米,最高达20头/平方米。在虫卵孵化期由于牧区降雨分布不均,造成虫害分布不均匀,为此,我们因地制宜,在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针对虫龄不整齐,高密度发生区面积小、不连片而且集中在山地草场等特点,开展人工防治;而在磴口县以柠条锦鸡儿为主的灌木草场上开展飞机防治。在市、旗两级草原站及虫害发生区苏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抽调科技人员25人,投入劳力1698人次,背负式喷雾器90台套,车辆13辆,共完成防治面积51.8万亩,其中飞机防治40.1万亩、人工防治11.7万亩。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针对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草原虫卵调查情况,市草原防虫灭虫指挥部对牧区四个旗县就害虫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内容等做了统一安排部署,并强调要强化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确保草原虫害防治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强化预测预报,落实监测责任制。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站内草发[20__]7号“关于开展春季草原虫害(蝗卵)调查的通知”,市旗两级草原站及时开展调查工作。全市共设样地38个,样方__个,并详细记录样地(方)设立日期、面积、编号,行政编码,地点名称、坐标、高程,土壤质地、类型、外貌特征,草场类型,主要植物,指示植物,载畜量,害虫种类,天敌种类等基础信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__年我市天然草原平均每平方米的卵块数为0.8块,卵粒数为24个,越冬后活卵率为80.5,卵粒寄生率为0.7,卵块捕食率为0.5。预测:如果温湿条件适宜,发生面积为650万亩,平均密度为19头/平方米,重度危害面积为225万亩。根据预测预报结果,从4月10日开始,进入实际监测阶段,责成专人负责监测上报;从6月份开始安排专人实行虫害情况定期报告和值班制度,一般情况每三天上报一次,重大灾情立即上报。为防治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3、启动虫害防治应急预案。

根据__市虫害发生地区的实际情况,启动三套防治方案,即人工、机械和飞机防治方案,重点以飞机防治为主,人工和机械防治为辅,为及时开展防治工作做好准备。

4、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4月18日,磴口县上报20__年第一例虫情报告后,市草原站立即组织科技人员到实地调查,及时向市政府和自治区草原站上报。市政府高度重视,带领市农牧业局、市草原站有关人员专题向自治区农牧业厅进行了汇报,得到自治区农牧业厅的大力支持,自治区草原站有关人员先后到我市视察虫情,对防虫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确保了我市灭虫工作顺利开展。6月13日与鄂尔多斯航空公司签定了飞机灭虫协议,6月27日成功调机。由于连续下雨,飞防工作从7月2日开始,7月8日结束。乌前旗、乌中旗、乌后旗 6月26日开始人工防治,7月31日结束。

5、加强灭效调查。

防治区域由专人负责进行灭效调查,通过走访和样方调查,对防治前和防治后的虫口密度及药品的残留时间、喷药后3--7天内的中毒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根据调查灭效达到95以上。

第5篇:草原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卷烟;烟草薄片;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TS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5-1082-04

烟草行业发展有其两面性,一方面有大量消费需求,且烟草业在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分量,另一方面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害,且生产过程会产生烟梗、烟末等许多固体废弃物(通常在一次卷烟制造全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相当于烟草投料总量的5%~10%)[1],污染环境。因而限制烟草及其制品生产和销售的呼声日渐强烈[2]。中国是世界上烟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烟草行业是我国的第一大利税产业,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烟草业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3]。正因如此,烟草行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依赖科技进步,最大限度地降低烟草的有害成分,减少污染。

烟草薄片是有效技术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利用了卷烟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尼古丁和焦油含量,减少和改善了烟草的不良成分[4]。烟草薄片是以烟末、烟梗等烟草废弃物质为原料重新组合成的,所以在烟气特征、吃味和香气方面与传统的调制后烟草有偏差。国内烟草薄片工业起步较晚,所以薄片性能的改进及使用效果都有待改进。目前在烟草薄片产品品质改进方面,以加香、加料处理掩盖木质气、刺激气体居多[5-7]。这种改进通常是以经验为出发点,以效果判定好坏,目的性较差,因而有时效果有限。

抽吸者感知的烟气成分取决于薄片或卷烟产品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其中化学成分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如果对制成烟草薄片的各种原料化学成分有所了解,找出其与烟草制品的不同,则修饰和改进的目的要明确很多。然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这可能是目前我国烟草薄片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试验拟对烟末、烟梗等常见烟草薄片原料、半成品及薄片成品和烟草的一些常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以期对提高我国烟草薄片生产技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样品:哈德门(R)卷烟、哈德门(JP)卷烟、造纸法烟草薄片原料、半成品及成品均取自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及薄片生产企业。

试剂:葡萄糖、酒石酸钾钠、NaOH、3,5-二硝基水杨酸、苯酚、Na2SO3、乙醇、甲基红、乙酸、K2SO4、氧化汞、硼酸、溴甲酚绿、甲基橙等,均为分析纯;98%浓硫酸、37%的浓HCl。上述试剂均为市售。

主要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量凯氏定氮仪。

1.2 试验方法

1.2.1 还原糖测定 糖分的提取:将样品烘干至恒重,磨碎取0.1 g,加入10 mL 80%的乙醇,浸泡过夜。第2天加入去离子水10 mL,80 ℃水浴0.5 h,过滤,收集滤液,并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滤渣,一同收集,定容至100 mL,即为糖分提取液。

还原糖的测定:用移液管量取还原糖待测液2 mL,加入DNS显色剂2 mL,采用DNS法定量检测[8]。

1.2.2 水溶性总糖测定 糖分的提取:同“1.2.1”。

总糖待测液的制备:吸取上述糖分提取液50 mL,加入1∶3 (去离子水与浓盐酸体积比)的盐酸溶液14 mL,置于沸水浴中密封酸化0.5 h,加1~2滴甲基红指示剂,用40%NaOH调至pH 7.0~7.5,使其中非还原糖转化为还原糖,定容至100 mL,即为总糖待测液。

水溶性总糖的测定:采用经典的DNS定糖法[8]。

1.2.3 淀粉含量测定 水溶性糖的去除:将样品烘干至恒重,磨碎取0.1 g,加入10 mL 80%的乙醇,浸泡过夜。第2天加入去离子水10 mL,80 ℃水浴0.5 h,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滤渣至滤液无色。

淀粉待测液的制备:取全部滤渣混悬于50 mL去离子水中,加入5∶4(去离子水与浓盐酸体积比)的盐酸溶液7 mL,回流加热酸化2.5 h,冷却后加1~2滴甲基红指示剂,用40%NaOH调至pH 7.0~7.5,使滤渣中淀粉转化为还原糖,定容至100 mL,即为淀粉待测液。

淀粉含量的测定:采用经典的DNS定糖

法[8]。

1.2.4 蛋白质含量测定 采用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9, 10]。

2 结果与分析

2.1 卷烟、烟草薄片原料及其半成品、成品中的还原糖含量对比分析

烟草中糖类是一种重要的香吃味物质,其含量的多少关系着烟草的品质,此外部分糖类成分还有一定的保润作用。试验分别测定了两种卷烟样品、造纸法烟草薄片的3种主要原料(烟末、烟梗、木浆纤维)以及造纸法烟草薄片成品、半成品(基片以及刷汁后未烤薄片)的还原糖含量,共计8种样品,每种样品采样5次,测量结果RSD在10%以内,具体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卷烟样品中还原糖含量较为接近,所选的两种卷烟样品均为较优质的卷烟产品,其还原糖含量较有代表性。

在目前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过程中,薄片制作原料绝大部分是烟梗和烟末,二者的比例通常为6∶4。为增加薄片韧度,在生产中常会加入不超过5%的木浆纤维。生产过程通常是先充分提取烟梗、烟末中的可溶性物质,然后将不溶的纤维与木浆纤维一起制成基片,最后将溶有可溶性物质的提取液刷涂回来,烘干即可。

对这3种主要成分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烟梗和烟末作为薄片的绝对主要成分,其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8.80%和18.10%,如果能保证这些还原糖完全转化,薄片中与优质卷烟中还原糖的含量将相差很小。木浆纤维因其用量微小,所以对成品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从对薄片成品和半成品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未涂布提取浆液的薄片基片含糖量完全测不出来,而涂布后的薄片还原糖含量上升至10%以上。依据上述制作过程,忽略损失率,可以求得薄片还原糖含量的预计理论数值为23.29%。实际数值比之低10多个百分点,说明在生产过程中,还原糖的浸取基本完全,转移过程损失过大,可以考虑在提取浆液中额外加糖。晾干的薄片还原糖含量较涂布后烤干的薄片还原糖含量稍高一些,晾干与烤干的差别则表明,烤片过程中可能还会有13.60%左右的还原糖损失,这种损失可能和美拉德反应有关。

2.2 卷烟、烟草薄片原料及其半成品、成品中的水溶性总糖含量对比分析

分别测定了上述8种试验样品中的水溶性总糖含量,对各样品中水溶性总糖含量进一步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优质卷烟中水溶性总糖含量在26.00%~28.00%之间。薄片主要原料及半成品测量数据显示水溶性总糖作为提取物质转移过程中的损失率同样很高,损失幅度与还原糖基本接近。烤片过程的水溶性总糖损失则高至18.4%,损失较为明显。

2.3 卷烟、烟草薄片原料及其半成品、成品中的淀粉含量对比分析

淀粉属于大分子多糖物质,在卷烟制品吸燃过程中会产生醛、酚、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此外,以淀粉形态存在的糖类物质在烟支燃烧时,对烟气质量还会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影响燃烧速度和燃烧完全性;还会产生糊焦气味,使烟草香味变坏。在烟草制作过程中淀粉有一部分可以转化为糖分。卷烟制品中淀粉含量一般会控制在较低水平。上述8种试验样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见3。由表3可以看出,两种优质卷烟中淀粉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13.20%和17.00%。因为卷烟原料绝大多数为经特定加工程序而得的烟叶成分,其中的淀粉含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烟草原料本身的淀粉含量,在后期加工中变化很小。

薄片原料烟末、烟梗与木浆纤维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淀粉,其中烟末、烟梗的淀粉含量与卷烟接近。从薄片成品及半成品淀粉含量测定结果来看,它们的淀粉含量普遍偏低。这可能是薄片具有降焦减害作用的原因之一。结果还表明,基片淀粉含量较高,说明作为一种大分子多糖物质,淀粉在原料浸取时有相当一部分并未溶入涂布液,而是保留在成纸的浆料之中。从最终结果来看,淀粉的损失率远小于还原糖和水溶性总糖的损失率。

2.4 卷烟、烟草薄片原料及其半成品、成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对比分析

蛋白质属于烟草制品中的另一种大分子物质。大量研究表明,烟叶中的蛋白质对卷烟的品质几乎没有什么贡献。相反,它燃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息,是卷烟中很多对人体有害成分的前体,在卷烟中不受欢迎。因而同样希望尽量限制其在卷烟制品中的含量。8种试验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优质卷烟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可以控制在7.50%以下。从原料上看,主要成分烟末中蛋白质含量偏高,而烟梗中偏低,木浆纤维中最低。故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重点考虑降解烟末中的蛋白质含量。

薄片基片、未烤薄片及烤后薄片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基本相同,说明原料中的蛋白质在提取过程中几乎不溶于提取液。较卷烟制品中蛋白质含量普遍偏低,这可能也是薄片基片具有减害降焦作用的另一原因。制作过程对其损失情况影响与淀粉相似。

2.5 不同成分在烟草薄片制作过程中损失率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成分在加工过程中损失情况差别较大。忽略损失率,对各成分的预计理论含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5)表明,可溶性组分的损失程度远大于不溶性组分。有些可溶性呈香成分在薄片原料中的含量并不低,然而浸取、转移过程中的损失最终成为薄片风味寡淡的主要原因。由于烟草制品中的潜香物质多为水溶性,因此应对造成可溶性组分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

3 小结

烟草薄片生产原料中还原性糖及水溶性总糖含量基本与烟草制品中还原性糖及水溶性总糖含量相当,但在薄片制作过程中损失严重,与烟草薄片生产制作工艺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在薄片生产制作后期烤片过程中还原性糖及水溶性总糖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可能是烤片过程中还原性糖及水溶性总糖参与美拉德反应所照成的。

卷烟与薄片成品及半成品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基本一致,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不可溶物质加工损失率远小于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等水溶性物质。

参考文献:

[1] 吕志中.对烟草行业技术改造工作的两点思考[J].建筑经济与管理,2006(4):189,191.

[2] 江选国.烟草薄片的开发应用[J].中外技术情报,1996(1):7-8.

[3] 司马炎,胡智辉.中国烟草行业体制改革研究与政策建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1):36-38.

[4] 刘刚毅.试论我国烟草薄片技术发展战略[J].烟草科技,1995(4):2-4.

[5] 唐兴平,陈学榕,戴达松,等.烟草废弃物造纸法制烟草薄片[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2):205-207.

[6] 汪华文.造纸法薄片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烟草科技,2000(8):15-16.

[7] 韩文佳,赵传山.造纸法烟草薄片发展现状[J].黑龙江造纸,2007(4):47-49.

[8] 尹建雄,卢 红,谢 强,等.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快速测定烟草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及淀粉的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6):829-833,838.

第6篇:草原工作总结范文

探索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海南州畜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按照“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利用草场资源为基础、以草畜平衡为核心、以转变经营方式为关键、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总体要求,在分析当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畜牧业良性循环经济为发展目标模式的思路,并着重就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1生态畜牧业发展概况 1.1基本概况 海南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青海湖之南,日月山以西,总面积4.46万km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3500m左右。州内气候寒冷干燥,大气稀薄,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年均气温0.5℃~7.3℃,年降水量250~425mm,年蒸发量1826mm,无明显四季之分,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州辖5县36个乡镇424个村1336个社44.92万人。其中,农牧民占总人口的74.8%;共有各类草原5072.34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4663.39万亩,占全省草场面积的10%;各类草食畜存栏461.39万头(只),占全省草食畜25%;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41.01%、46.53%、41.13%;肉类总量53855吨,奶类总产量43606t,羊毛总产量4482t,绒毛总产量280.72t。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4490元。 1.2发展现状 全州畜牧业经过“十一五”的稳定发展,畜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设施畜牧业稳步发展,牧区水电路均得到较大改善,农牧民科技素质有了新的提高,畜牧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效益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尤其是2008年在共和、贵南、同德三县的3个村开展生态畜牧业试点工作,结合3个村畜牧业发展实际,探索“减人减畜,多种经营”、“草场保护,建设养畜”、“草场治理,种草养畜”等三种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组建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牧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截至目前,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146个,入社牧户18738户,668976人,入社率达59%;入社草场1414万亩,入社率达41%,入社牲畜97万头只,入社率达35%。充分利用2011年省级支农资金扶持项目,投资4983万元,种植当年生优质牧草13.6万亩,选育生产母牦牛3760头,选育后备种公牛600头,能繁母牛600头,育肥绵羊6万只,修建草料棚156座9360m2,养殖小区13处,民俗产品加工销售点3处,“牧家乐”旅游接待点2处,购置牧草收储机械11台(套),饲料加工设备3台(套),建立河卡有机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培训农牧民2万余人次。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共和县环湖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兴海县河卡有机畜牧业示范区、贵南县草产业发展示范区、同德县良种牦牛养殖示范区、贵德县农牧藕合式示范区,并通过示范区建设、辐射启动村、带动建设村,进一步全面推进全州生态畜牧业建设。 2发展生态畜牧业优势 2.1发展基础不断巩固 全州畜牧业以“围栏草场、牲畜暖棚、人工种草、农牧定居”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截止2010年,建成畜牧业“四配套”1.69万户,占总牧业户的57%;建成畜牧业“八配套”,占总牧户2.7%;建成围栏草场1957万亩,占冬春草场79%;累计建成牧区畜棚1.69万座,覆盖率达57%,种植当年生牧草21万亩,牧民基本实现定居生活。“十一五”期间完成水利项目489项,投资71669.8万元,解决了16.3万人,172.46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农牧区通电通讯得到较大改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90元,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2.2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海南州境内7条省国道线构成“三纵四横”相互连通的整体交通网络,交通十分便利,极具资源的集聚功能和市场的辐射功能。州内海拔高,气候冷凉,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草地无污染是发展绿色有机畜产品的理想之地。州内洁净的生态环境和较为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态文化底蕴,为发展生态畜牧业构筑了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2.3发展政策机遇十分有利 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三江源保护二期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的建立,以及国家秩序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被省政府纳入全省“四大示范区”之一,以上这些政策机遇却为我州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社会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4发展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全州上下谋发展,思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高原生态十分脆弱,十分重要,十分需要保护,高原粗放的草原畜牧业走生态之路已形成共识,在保护生态中发展,把传统畜牧业的精华与现代畜牧业的先进理念和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是提高高原生态畜牧业综合效益的有效措施,是顺其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治本之策。 3发展生态畜牧业制约因素 3.1人、畜、草矛盾突出 全州牧民人均占有可利用草场269.6亩,畜均占有可利用草场10亩,牧民人均占有草食畜26.7头(只),全州理论载畜量432.79万羊单位,而实际载畜量678.7万个羊单位,超载率达56.83%,高原草地产草量不高,人工草地面积小,靠天养畜放牧的局面没有得到大的改善,人草畜矛盾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依然较大,草原沙化退化现象还未根本改变,部分地区牧民已成为生态移民,脆弱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已给农牧民生产生活空间带来了威胁。 3.2经济基础薄弱 由于我州经济基础薄弱,城镇产业支撑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容纳劳动力就业少,州内经济依然以农牧业经济为主。地区经济的总体格局是:一产水平低,二产规模小,三产基础差。农牧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少,绝大多数的农牧民对草原放牧依赖性较大,难以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转移获得增收渠道,发展空间单一。#p#分页标题#e# 3.3组织化程度不高 由于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职业教育落后,技能水平低下,对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接受能力不高,外出务工能力较弱,农牧业新技术不能行之有效的全面推广,靠天养畜的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改变。市场发育不足,农牧业市场化程度低,小农经济模式较为普通,特色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合作经济组织结构松散,运转不灵、稳定性差,畜牧业产业化处于初级起步阶段,还不能与大市场之间形成有效对接,农牧业综合效益不高。 3.4农牧业基础设施滞后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大投入大建设,基础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与高原自然条件下的发展能力要求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牲畜暖棚覆盖率仅占牧户的57%,围栏草场占可利用草场的42%,尚有36个村不通水,35个村不通路,加之高原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稳定增收的难度较大。 4发展对策 4.1加快发展草业 草产业是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在保护天然草原的前提下,大力开展牧草种植,草地改良,饲草料基地建设、优良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全州以贵南县塔秀、森多、过马营地区,共和县环湖、切吉地区,兴海县河卡地区,同德县尕巴松多地区为重点,建设4个草产业生产基地,发展舍饲、半舍饲畜牧业,推动草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打造海南优质草产品品牌,促进草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4.2做大做强羔羊经济 海南州绵羊存栏323万只,占总草食畜461万头(只)的70%,是畜种结构中所占比例最大。发展羔羊经济是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加快周转、提高母畜比例、转变生产方式和实现草畜平衡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1)加强春羔生产改冬羔生产。加强技术指导,积极引导群众春羔改冬羔,推行适时早配和早期隔离断奶补饲技术,加强哺乳期羔羊的饲养管理和断乳后的羔羊育肥工作。(2)建立牲畜台账,做好羔羊出售工作。县、乡(镇)、村要建立以牧户为单位的牲畜台账,宏观控制牲畜数量,加强羔羊出栏监控,抓好羔羊出售工作,实施羔羊育肥“300”工程,300d育肥出栏销售。(3)培育羔羊龙头企业。培育扶持收购屠宰加工企业。采取“公司+牧户”的羔羊订单出售机制。(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国家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政策,建立地方扶持发展羔羊经济的激励机制,促进羔羊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4.3优化畜群畜种结构 按照海南州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实施好“良种工程”,优化畜群畜种结构,提高牲畜良种化水平。在南部生态畜牧业扶持区和环湖生态畜牧业示范区,以高原型藏羊、牦牛等当地品种为重点,进一步抓好藏系羊本品种选育、牦牛提纯复壮和黄牛改良工作,组建核心群,建立种畜繁育基地等项目,解决畜种杂、乱、差问题,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群体质量。在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发展区,重点发展牛羊育肥、奶牛养殖、生猪养殖及水产养殖四大基地,加快专业村建设。 4.4推进产业化进程 依托畜牧业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机制、建立基地、树立品牌、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1)扶持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重点以肉类、乳类、绒毛、草产业等为主,积极开发特色加工,着力培育壮大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多元创办、市场运作”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落实财政、税收、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牧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有计划、分层次加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牧民经纪人培训,从而使提高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农牧户比例。(3)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基地和农牧户发展,提高订单畜牧业的履约率。 4.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在道路、电力、通讯、水利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大畜牧业“八配套”建设。(1)为提高牲畜生产效能,减少冬季牲畜掉膘死亡和仔畜成活率,大力建设标准化牲畜暖棚。(2)为了保护草场生态环境,解决冬季牲畜温饱,科学设计分区围栏、定期轮牧、合力载畜,大力建设草场围栏。(3)在草畜平衡、生态畜牧业实验区等重点地区,实施退牧换草,加大人工种草,大力发展草产业。(4)利用国家扶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的机遇,加大农牧民定居工程,逐步向高标准砖木结构方向发展,改善牧民居住条件。(5)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为重点,加大建设饲草料储备设施投资力度。(6)为了减轻劳动负担,保证防疫质量和密度,加快动物防疫注射栏建设。(7)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杜绝破坏草原、.解放牧区劳动力,解决能源问题,促进草场良性循环,加大推广太阳灶使用力度。(8)解决牧民照明问题,特别是夏秋草场定居的照明问题,大力推广太阳能电源。 4.6强化科技服务 围绕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攻关,配套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探索建立不同生态类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建立“以产业为主线,以产品为单元的专家负责制”的科技创新应用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牧民实用人才培训和管理力度,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牧民实用人才。加快牧区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以技术推广、疫病防控、畜产品监管、生产服务、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劳务信息等为一体化的州、县、乡、村四级社会化服务体系。#p#分页标题#e#

第7篇:草原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草原生态;项目建设;宁夏中卫;沙坡头区

中图分类号 s81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320-02

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资料,也是宁夏中部干旱带和腾格里沙漠南缘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当前,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草原超载过牧、沙化、退化的现象十分突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宁夏自2003年5月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封山禁牧,给草原创造休养生息的机会。中卫市沙坡头区响应自治区号召实行全境禁牧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家退牧还草项目资金,通过草原围栏、补播改良等措施,对草原进行管理、保护和建设,促进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草原植被的恢复、草原生产力的提高和当地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卫市沙坡头区有天然草原27.676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6.73%,草场类型主要有草原化荒漠类、荒漠化草原类、干草原类和灌丛草原类,分别占草原总面积的69.700%、29.800%、0.076%和0.064%,植被盖度为15%~29%,平均产草480 kg/hm2。天然草原区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植被稀疏,年均降雨量不足200 mm,蒸发量是降雨量的10倍。

1草原基本建设情况

1.1围栏及补播建设

2003—2009年,中卫市沙坡头区共争取国家退牧还草资金10 044万元,建设草原围栏面积20万hm2,涉及香山乡、宣和镇、永康镇、常乐镇、镇罗镇、东园镇和迎水桥镇7个镇(乡),涵盖了沙坡头区有草原分布的镇(乡)。WWw.133229.COm

1.2补播改良建设

多年来通过撒播、点播和条播适宜当地种植和生长的牧草种子,共计完成补播改良面积2.53万hm2。

1.3饲料粮现金补助结余资金兑付及建设

根据项目建设的要求,退牧还草饲料粮现金补助执行人均草场3.33 hm2的政策标准,采用政府补贴“一卡通”的形式,对涉及草原分布的香山乡、永康镇、常乐镇、迎水桥镇、兴仁镇和蒿川乡6个镇(乡)20个行政村3 758户16 640人进行现金补助,共兑付现金2 044.52万元,全额补贴农民。对于结余的2 608万元资金用于禁牧草原承包户发展人工种草、棚圈建设和购置饲草加工机械。8年来,共种植优质牧草3.55万hm2,建设养殖棚圈442.2万m2,购置饲草加工机械1 886台。极大地缓解了群众发展畜牧业生产中遇到的缺草、缺料、缺乏加工机械和家畜圈棚的问题,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1.4封山禁牧成效

自2003年全区实施封山禁牧工作以来,全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和全面实行草原禁牧决定的精神,认真落实各项禁牧措施,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修棚建圈、贮草备料、围栏封育,积极推行羊只下山、圈养舍饲、种草养畜等措施。通过项目支持和政策扶持,解决禁牧封育后羊只舍饲圈养无基础设施和缺草少料的问题,确保草原禁牧后羊只生产不滑坡、群众生活有保障。

2效益分析

2.1生态效益

随着退牧还草围栏工程的实施,结合封山禁牧工作,退化、沙化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经2004—2010年草原生产力测算分析,以荒漠草原类主要类型的天然草原产鲜草量达到1 477 kg/hm2,分别是2005、2006年的2.89倍和6.08倍;植被覆盖度达到37%,比2005、2006年增加了8%和14%。随着草原植被的恢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草原退化、沙化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大雨地面流径冲刷量降低,草原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2.2社会效益

通过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确保了草原禁牧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区域草畜资源、土地资源、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为稳定发展羊产业,促进山繁川育、农牧互补、异地育肥养羊模式创造了条件[4]。

3取得的经验

草原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在近几年退牧还草项目建设和封山禁牧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

3.1积极实施退牧还草工程

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对于保护天然草场,恢复草原植被,防止草牧场进一步退化、沙化,转变广大牧民群众的生产经营观念,发展效益畜牧业,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民收入,致富达小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改变粗放经营方式造成的滥垦滥伐、超载过牧现状,以及在自然环境恶劣、草牧场逐年退化沙化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恢复草场植被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并为提高农牧民收入奠定良好的基础[5]。

3.2因地采取不同放牧方式

根据该地区草原生态现状,在草场退化、沙化地段采用禁牧、休牧,为退化草原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原,提高单位面积载畜量及家畜生产能力,改善草群植被结构,实现草畜平衡,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有利条件,达到草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6]。

3.3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

政策支持是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强有力手段。禁牧后羊只进行舍饲圈养,最突出的是圈舍和饲草料加工机械的问题,市草原站通过争取国家项目建设的支持,依靠项目带动,实行政府补一点、农民筹一点的形式,充分利用退牧还草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8年来,沙坡头区利用项目建设资金兴建的各类家畜圈舍,解决了农民群众禁牧的后顾之忧。

3.4加强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是发展畜牧业的可靠保证。针对草原禁牧后农户对舍饲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市农牧林业局组织畜牧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户,大力推广饲草料制作、暖棚养殖、人工种草、疫病防治等新技术,积极推广优良种畜、优质牧草品种,引导农民群众调整畜群结构。并组织养殖户到其他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外市县的先进经验。通过技术培训和观摩学习,基本提高了广大农户发展舍饲养殖的信心,为草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整理

4参考文献

[1] 张见席,李继胜,纪爱平.岷县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对策[j].定西科技,2010(2):21-23.

[2] 曹秀霞,钱爱萍.宁南山区草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b12):360-362.

[3] 李月辉,肖俭 张小勤.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49-50.

[4] 邹刚,翟卫华.科学养畜与草原生态平衡的保护[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6):27.

第8篇:草原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生态、保收入、保稳定、完善机制”的总体要求,在全旗范围内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增强草原承载能力,提升草原生态功能,转变牧业生产方式,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持续增收的双赢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草原监督管理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决遏制非法开垦草原行为,有效保护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旗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专项治理非法开垦草原行为。

(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三)全面落实完善草原“双权一制”。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5月1日—5月20日)。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把工作部署到每个苏木镇和嘎查村。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普及,为落实惠牧政策和专项治理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5月20日—6月15日)。各地全面完成草原“双权一制”落实完善和禁牧区、草畜平衡区划定工作;有关执法部门密切配合,整合执法力量,加大执法打击力度,依法查处非法开垦草原案件。

(三)自查自纠阶段(年6月16日—7月1日)。各地要对落实惠牧政策和专项治理非法开垦草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自查自纠,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写出自查报告,报旗落实惠牧政策和专项治理非法开垦草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总结验收阶段(年7月1日—11月1日)。旗落实惠牧政策和非法开垦草原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草原“双权一制”落实完善和禁牧区、草畜平衡区划定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非法开垦草原专项治理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完善制度,制定措施,建立草原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各苏木镇要在7月15日前将工作总结上报旗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维护全旗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落实惠牧政策和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加强惠牧政策和专项治理非法开垦草原工作的领导,旗里成立以纪检委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专项推进此项工作。各苏木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召开专门会议,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落实惠牧政策和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积极宣传,营造氛围。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内容、目的和意义,让广大农牧民全面了解这一新政策,为实施全年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广泛深入地宣传草原法律法规以及开垦草原的危害性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和群众法律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面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非法开垦草原专项治理活动。公开曝光典型案件及处理情况,震慑违法分子,警示教育广大干部群众。

(三)强化措施,务求实效。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各地必须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抓紧完成草原“双权一制”落实完善工作,布局禁牧区、草畜平衡区和人工草地建设区,详细掌握区域内的基本情况,确保奖补机制的顺利实施。在旗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纪检、农牧、公安、法院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开垦草原违法行为,对开垦草原的当事人,除给以必要的行政处罚和批评教育外,对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9篇:草原工作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镇幅员面积310.8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3.6c°,年降雨量1009.4毫米,现辖大杉树、咱地等7个村(25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委会(正建制为老镇社区),总户数2579户,总人口7243人,有汉、藏、彝等14个民族。耕地总面积6024亩,退耕还林面积2702.27亩,生态公益林面积94678.16亩,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10.7872万亩。镇域内林地资源极为丰富,所辖310.8平方公里,除6024亩耕地外,其余全部为林区,森林覆盖率98.7%,占县天然林区总量近四分之一,林区内国家各级别保护林种、动物种类繁多,第四世冰川保留的珍稀动植物就有100余种,“管护面积大、管护责任重、重点监管区密集”是镇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主要特点。

二、工作措施

针对镇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主要特点,在总结历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

(一)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核心是“防”,强化宣传是“防”的关键,一是各村每月至少组织召开1次党员大会或村民大会,充分利用婚丧嫁娶等活动集中学习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省、州、景区各级领导重要讲话精神,累计开展192场次,参加群众5700余人。制发《镇农事用火登记许可证》规范村民农事用火,通报森林草原火灾、野外违规用火典型案例和查处情况,突出火灾危害,宣传森林草原火灾预防、扑救和安全避险等基本常识,特别是群众参加灭火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常识。通过集中强化学习动员、宣传教育,提升思想认识,强化群众敬畏心和警惕心,重点解决指导思想问题。二是各村组充分利用微信、村村响广播等平台宣传森林草原防火相关法律法规及火灾扑救知识,宣传森林草原火灾报警电话12119,做到人人皆知。三是各村组自查宣传横幅、防火标语是否完整,并及时补充完善,在重点林区地段、人群聚集地、坟园墓地、交通要道等醒目处张贴书写森林草原防火标语,全镇累计制作森林草原防灭火作战图9副、村干部值班表8个、农户轮流值班牌28个、“十户联保”牌74个、横幅50条、发送宣传册3155本。四是各村建立护林防火工作专卷,联系村领导及包村组干部全覆盖入户宣传森林草原防火相关知识,检查并及时完善护林防火保证书张贴情况。五是在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积极倡导文明祭祀,教育群众破除迷信,用植树、送花等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方式进行祭奠。

(二)完善制度,明确相关责任

我镇进一步完善了《镇森林草原防灭火处置办法》、《镇护林(草)员考核管理办法》、《镇村组干部考核管理办法》、《镇森林火灾事故处置应急办法》等森林草原防灭火相关制度规则,指导各村完善《村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方案》及《村规民约》,进一步明确细化了辖区各学校、林区各企业、各村各单位职能职责,将“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宣传、禁止野外用火,造成火灾的追究其责任,取消该户本年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等内容纳入各村村规民约,累计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承诺书7316份,累计行政处罚13人,罚款2200元。

(三)加大责任落实及队伍建设物资储备到位

一是要求各村按照我镇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的要求,切实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长负责制,严格落实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户包人、护林草管员包山头责任制度。二是要求各村结合民兵、后备干部等队伍建不少于30人的义务扑火队伍。三是要求各村清理扑火物资储备情况,并登记造册。

(四)做好值班值守及巡护工作

一是要求各村组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建好值班工作台账,做好值班记录。二是村两委、生态护林员、护草员按照各自的网格划分区域进行巡护检查,重点对坟园墓地、输变电线路、项目施工区,要实行全天侯巡查,禁止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宣传引导群众文明祭祀,做到不间断、无空档、全覆盖,真正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生态护林员和护草员正确使用熊猫app,认真填写巡查日志并按要求每月上报。三是各村组常态化开展火险隐患排查,对林区边缘杂草进行“三清三查”作业,建立防火隔离带。重点要针对坟源集中地、林区输变电线路,施工区,对梳理出来的火险隐患多,火源难控制的地区,巡查人员要每日必巡,一旦有出现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镇森防办,要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三、特色做法

(一)制度设定促群策群防。

通过制定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举报有奖制度,实施群众之间的相互监管,实现了全镇林区监控无死角,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用活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

通过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把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并与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相挂钩,形成合法合规的惩处措施。

(三)打好“面子”和“利益”两张牌。

对违反森林草原防灭火相关规定的,不仅扣发其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并在各类型会议、景区电视台上作为反面教材进行曝光。

四、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群众意识淡薄。

我镇部分村组还存在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内容枯燥。有的村民对护林员、护草员的管理不听从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责任落实还不到位。

各村虽然都划分了防火责任区,但具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通过巡查,镇森防办工作人员发现了烟点,但村组干部仍然未上报,重视程度依然不够。

(三)火源管控仍需加强。

对人员、车辆进山检查不严,对林区吸烟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

(四)防火基础设施及专业扑火知识学习还需加强。

我镇民兵义务扑火队队员仅凭经验扑火,专业知识及技能训练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推进依法治火,加大责任追究。

面对旅游人口增多,林地面积增大,火灾隐患点多,火情发生呈复杂化等趋势,要加强巡查,普及扑火知识,加大培训力度形成半专业扑火队伍,加快推进依法治火的进程,加大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强宣传,营造全民防火的社会氛围。

积极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广泛宣传森林草原防灭火的意义及各项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扑救”的思想,坚持“专群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积极营造全民防火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