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

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精选(九篇)

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

第1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

摘 要:观课议课是一种平等民主的教研教学活动,它侧重于以一个平等同事的角度去分析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学、生生互动的质量和效果。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相比,观课议课更适合将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从单一引向多元,从单向变为互动。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欠缺学习能力等学情现状,本文建议了在中职学校观课议课教研教学活动中,采取多元化的有效策略,以促进中职教师共同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在保证学生发展的同时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观课议课 策略 多元化

中职学生较普通高中学生文化素质低,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由于家庭因素或心理因素影响,部分中职学生对学习有不正确的看法。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笔者将最近参加的“观课议课”课题研究策略应用于中职学校的观课议课中,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观课教师以合作者的角色,与授课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一起探讨对策,解决课堂问题,使教学充分体现有效、高效,重新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通过观课议课策略多元化,可有效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中职学生发展,促进中职课程发展。

一、观课策略多元化

1.重视观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观无准备的课

观课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数据分析、利用一定工具的观察研究过程。观课要提前开好观前会议,会议上要与授课教师充分沟通和交流,大家达成一致的观课主题。观课教师要提前利用多种渠道学习与观课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一方面在不干扰授课教师教学思路的前提下,对授课教师在备课与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给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还可以站在高层次教学理念下观察课堂,分析课例。因此,授课和观课教师在课前达成充分的理解和信任是观课准备的关键。

观课教师要提前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所观课程的态度及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等。提前了解有助于观课教师提高观课能力,并促进观课者深刻理解课堂教学;也为今后观课者的课堂构造、教学案例设计积累素材。同时,观课教师要提前了解观课议课记录表所填写的相关内容,提前填写表中与课堂内容无关项目(时间、班级等);对表格中的课堂内容,要在观课时随时填写,为议课积累资料。

2.善于捕捉课堂信息,充分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

中职学生欠缺课堂配合能力,观课教师要课前进教室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在师生间建立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观课位置要从学生身后移到学生身边,从不同的多角度进行各种观察。观课教师主要致力于观察发现课堂问题。一般中职课堂存在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被动、不善于思考、知识衔接有断层及部分知识理解不到位等问题。鉴于中职课堂的特殊性,观课教师首先要利用感官,听、观课堂发生的表象,还要观学生的听课状态、师生互动、学生接受能力等。观课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是否考虑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还要想在教学中是否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及时记录观课信息,有条理地记录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过程及多种教学方法及策略;简单记录授课教师是运用何种课程资源来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对课堂的精彩和缺憾处,在记录时要做标记。观课教师课后要与典型学生及时沟通,反馈教学预期效果。教学本身就是大量细节的组合,细节往往最能反映教学的理念、功底和内涵,为了不让感知出现断层,不影响对课堂的深入研究,观课教师在集中注意力捕捉课堂信息时要学会观察记录教学细节。

观课教师应尽可能捕捉课堂表象,用心灵感悟课堂,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而且应能够将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在议课中“对症下药”改进课堂,使中职教学收到实效。

3.积极主动思考,让思考产生共鸣

在观课时,观课教师要积极主动思考为议课做准备。首先要思考授课教师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中职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有多少联系等。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不是为了“观课议课”的研究而教学,而是学情和教学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其次要思考“我和授课教师对换角色,课堂能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角色对换思考使观课者身临课堂,做旁观的“教者”。最后还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样交流。通过观察采集课堂信息,在议课时就能抓住课堂特点,就能提出自己有见解性的思考;在和授课教师交流时要平等而不强加意愿,让授课教师自然接受,使大家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共鸣,有利于双方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二、议课策略多元化

1.议课思维碰撞要直面问题

观课议课是中职学校的一种教研教学活动,议课需要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我们在议课时应“就课论课”,从宏观思考,从微观入手,结合中职课堂,努力寻求中职教学中的“亮点”并给予赏析和肯定。对于课堂共性问题、教师间思维碰撞产生的交集问题,大家共同分享;对于教学分歧问题产生思维并集的问题,大家共同商讨,取其建议的精华,策略地解决问题。授课教师要直面教学问题、直面课堂病态,参考大家在“议”中的合理建议,从而改进教学。观课教师根据观察到的教学问题及课堂现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今后在教学改进中参考。

2.议课借鉴提升议课效果,议课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在议课时会产生许多对教学有用的信息,观课教师要注意收集,因为议课中的信息不仅对授课教师有指导意义,而且对观课教师的教学也有借鉴作用。观课教师与议课教师借鉴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法和学法改进;借鉴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选择、借鉴实用型课堂策略进行自我课堂实践。借鉴让议课“议”出成效,让教研活动经验得以积累。

在观课议课活动结束后,中职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和反思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对教学成功经验要交流借鉴,对教学问题要议课交流,讨论研究,集思广益,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相长。通过总结反思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还可以让观课议课活动在中职学校得以巩固和发展。

3.理性看待课堂遗憾,构建有效的观课议课链条

再完美的教学都存在美中不足之处,而教师对完美教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叶澜教授说:“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陷的。”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觉得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说明教学的艺术就是遗憾的艺术。通过议课引导教师理性看待课堂遗憾,构建“准备—观课—议课—反思—改进”的观课议课教学活动链条,使课堂遗憾接近无限小。

观课议课让中职教师扮演了知识传授者和教学研究者的双重角色,为中职学校搭建了教研教学活动的平台。观课议课可以不断超越自我教学,不断完善中职课堂。运用好观课议课策略,会使中职课堂更加精彩绚丽!不断完善更新观课议课的策略,会对解决中职学校的教学问题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陈大伟.走向有效的观课议课[J].人民教育,2007(3).

第2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

参与者:赵 娟严 平胡 蓉

范云波顾 红刘晓红

刘冬云樊荣敏张梨红

主持人:在各种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常规教研形式。评课的方式很多,比如现场评课、网络评课、书面评课等,其中现场评课是最常用的。今天,我们就围绕“现场怎样评好课”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我们对评课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一般知识已经很熟悉了,但要把课评出水平、评出特色,并非易事。那么,在多年的评课实践中,你们认为要把课评好,最关键的是什么?

把握教路 捕捉细节

范云波:因为是现场评课,听完课后马上就要评议,课堂实况稍纵即逝,我们不可能反复回放课堂录像。因此我认为,要想评好课,尤其是现场评好课,关键之一,在于听课时准确把握教学思路,敏锐捕捉教学细节,认真听看,及时记录,防止遗忘疏漏。这样就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点面结合,对课堂有了立体而全面的了解,评课时就能胸有成竹,娓娓道来,丝丝入扣。无论是评价优劣还是提出建议,都能做到依据充分,客观准确,有的放矢,令人信服。

在把握教学思路时有三看:一看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二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否清晰,三看思路是否新颖、独特。捕捉教学细节,就是从师生的语言、神态、问答、板书等入手,抓住您认为最精彩、最遗憾的师生的一段对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场活动、一次错误等情节,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关注学生的学

赵娟(江苏省如东县洋口小学):从一定意义上讲,评价一堂课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教得怎么样,而在于学生学得怎么样。一堂课是否成功,看的是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以学评教是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

怎么以学评教呢?一是看学生的参与是否广泛。一堂课的教学要面向全体,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参与的机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如果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另一部分却默默无言,这样的课堂只会形成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二是看学生思维是否积极。即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看学生是否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三是看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即看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是否形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听讲是否专心致志、发言是否完整流畅、书写是否美观工整、朗读是否抑扬顿挫。四是看学习活动是否有效。即看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是否适时有效。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活动流于形式,学生一会儿分组讨论,一会儿回归原位,一会儿跳,一会儿唱,就像得了“多动症”,其实效果平平。好的活动应该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五是看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师生问答和课堂巩固练习,看三维目标是否达成,看课堂上教师讲过的、学生学过的知识重点,大多数学生是否初步掌握并能够运用。如果课堂检测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课堂练习多数出错,这自然是低效乃至无效的课堂。

总而言之,如果没有学生广泛而积极的参与,没有教学目标在大多数学生身上的有效落实,即使教师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也不能实施有效教学。

梳理听记内容 酝酿评课思路

严平(金溪县秀谷镇第一小学):在课堂进入到下半段后,听课者应该对课堂整体有一个大致把握。这时就可以开始梳理听记内容,酝酿评课思路。梳理、酝酿就是从所记录的教路与细节中寻找线索,从教师的教揣摩背后的意蕴,从学生的学看教学效果,从而提炼出评课的主题和思路,让刚才还是一堆散乱零碎的材料串成五彩缤纷的珍珠链。这时,需要做这些思考:判断执教者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什么研究主题和成果,思考教学效果与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推断支撑执教者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思考假如我来教,我该怎样处理;思考评议时,交流什么,怎么交流等。经过一番梳理、思考,就不难看出执教者的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等方面的优劣,不难理清自己的评课思路,酝酿自己的教学建议。

提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胡蓉:大家都知道,评课评优劣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评课反馈这种形式,让执教者认识自己课堂的质量,长善救失,提高教学水平,获得专业发展,让听课者受到启发而有所得。尤其对于执教者而言,在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的同时,更希望听到大家对某个教学环节的具体指导意见。研讨课、检查课、公开课尤其需要这样。比如,某教师上一节识字课后,如果空泛地指出“你这堂课应该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而避口不谈“怎样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以识字、写字为重点,通过什么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执教者必定还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因此,评课时提出改进建议无疑更重要,而且提出的改进建议越具体可行越好。在提建议时,要结合执教者的失误处、不当处、疏漏处来谈,比如:“如果我来教,我会这样来进行……”“我想,如果这个环节能这样教……也许会更好些”。这样,执教者才能真正“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类似的情况,总结教训,克服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获得专业发展。

真诚的尊重执教者劳动

顾红:由于是现场评课,评课者和执教者一般都在现场,面对面接触。因此,要本着真诚地尊重执教者劳动的心态来就课论课。真诚地尊重执教者的劳动,就是对于课堂的优点热情赞赏作客观中肯的评析。真诚地尊重执教者劳动,就是不站在个人立场片面苛刻地审视他人课堂,钻牛角尖,鸡蛋里挑骨头;不借自己地位居高临下地审视他人课堂,把观点强加于人。真诚地尊重执教者的劳动,就是在评议缺憾问题较多的课的时候,采用整体肯定、具体商榷的委婉评议方式,先赞扬其中优点亮点,给予自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然后直面一些大的问题和遗憾,与之商榷,有针对性地谈自己的建议。这样既避免场面的尴尬,又让大家从评议中受益。

主持人:刚才各位结合评课经历,谈了自己各自的评课经验。其实,在教研活动中,上课性质、目的各有不同,比如有的课主要带有专业引领目的,有的课带有检查指导目的,有的课是为了专题研究。那么,评课的方法和侧重也会有所不同、有所调整。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不同性质的课各有什么不同的评议方法。

评议示范性课:放大亮点引导借鉴

樊荣敏(南昌市南钢学校):现在,各种名师精品课、送教下乡课、获奖展示课在教研活动中比较普遍,这些都属于专业引领示范性质。评价这类课的人往往也是专家或教研员,当然,学校在校本教研活动时也会在观摩课堂录像后开展评议。这些课一般体现了名师独特教法教风和精湛教学艺术。这使得在很多教师心目中,这些课堂更像是一场“表演”,听课之后总是相视一笑,潜台词便是“很好,很精彩,但日常教学可能不实用,我们也学不到”。怎样评好这类示范引领性质的课呢?

如果评课者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应该着重评议执教者的课堂优点、亮点,放大这些亮点,让听课教师学有所感,思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具体评课时,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尽量发现、寻找、挖掘执教者的课堂亮点。从这些闪光的课堂细节中看出执教者在教材处理、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等方面匠心独运之处,透彻分析其巧妙独特所在,并提升到教学理念的层面,让听课者领会其精彩、独特所在。二是在评议这些闪光的课堂细节时,更要结合实际课堂条件背景来谈借鉴,谈运用。这样让一线教师感觉到这样的示范课不仅先进而且实用,还能结合教学适当借鉴、吸收和运用。

如果评课者是一线教师,那重点应该是谈自己的最大收获,谈自己学到的某种方法策略,谈自己教学中相关的困惑,谈由课堂引发的思考,好让专家、名师及时解疑答惑,好让大家共同思考问题,让各方都有所得。

评议检查性课:指明方向全面谈

曲青亚:很多情况下,教研指导部门、学校领导会不打招呼,推门进教室听课,或者学期结束时例行三大教学常规检查,随堂听课。这种检查性课叫做“推门课”或“随堂课”等。它的目的是检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检查指导新教师的教学工作。由于听课不搞预约,听的是教师的常态课,铅华去尽显本色,更能看到教师在贯彻新课标、把握教材及教学技能的状况,所以这种课的评课要点是:按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进行量化综合评价,全面谈课,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指明方向。

全面谈课时可从这几个方面谈优缺点:一是教学思想,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主要看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还可以看教师是否有独特教学思想;二是教材处理,既要看教师知识传授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教师教材处理是否精当,把握了主旨;三是教法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灵活、适用、多样;四是学法指导,看教师是否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和方法,学会学习;五是教学过程,要看一节课的结构是否严谨、环环相扣,过渡是否自然,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密度是否适中;六是教学效果,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还要看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也就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过程。

给教师指明方向,既可以结束时整体谈,也可以穿插在上述具体内容中分项谈。

评议研究性课:围绕主题深度评议

张梨红(南昌市培英学校):在一定区域内,教师及研究人员根据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炼出一个主题或课题,并开展集体研讨、攻关,研究过程中要上课,这样的课我们通常叫作“集体研讨课”或“研究课”。它通常需要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课呈现的教学方法、手段已经集合了大家的智慧。所以,在研讨中,一般原则是主题集中,深度开掘。它可以抛开评课的常规套路,不需要面面俱到谈,而是直接根据主题谈课堂效果,谈缺点疏失,谈调整策略。

根据研究主题谈教学效果,就是看教学过程设计、手段选择和方法运用等是否符合预设效果:符合,是什么方面做到了位;不符合,是哪些方面不符合学情、出现疏失,该怎样改进调整。根据研究主题还可以谈由课堂存在问题引发的新困惑、新思考,引起全体研讨人员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发大家课后调整研究方向,开展针对性研究。

刘冬云:我想接着做些补充。在很多情况下,研究性课往往会安排多人同上同一课题。对于多人同上同一课题的课,我认为,除了围绕主题评议之外,最主要的评议方法是综合比较异同,辨别优劣和特色。比如同课多轮上,就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比较前后课同一环节、问题的不同处理,凸显课的进步与提高,同中求异,从而实现深度开掘。

刘晓红:对于异课多人上的评课,可以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指出各具特色所在,从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分析归纳出在教学理念、方法、教材处理等方面的相同点,异中求同,从而实现深度开掘。

第3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

1加强理论学习,为“观课、议课”打基础

首先,教研组把崔永t老师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及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论著等作为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通过教师自学与开展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对观课议课的目的、观课议课的具体操作流程有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研组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主要问题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初步尝试确定每次观课议课的主题,每次活动围绕一至两个主题展开,听课老师分视角观察课堂上的变化,课后再进行研讨,共学共进.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为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创设了积极的活动氛围和扎实了理论基础.

2聚焦课堂,初试“观课议课”

依据课题实施方案的具体安排,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尝试采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观课议课.通过课前说课、课中观课和课后交流三个环节达到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的第一次“观课、议课”活动是由邓淑君老师执教的物理课《光的直线传播》开始的.课前,上课老师和参与观课议课的老师就本节课的关注点做了沟通,并在课题负责人的指引下明确了观课教师们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并与观课议课教师、授课教师一同讨论确定了“有效课堂活动情况”、“学生活动有效性”、“提问有效性”和“情境创设有效性”四个观察点.会后各观察组根据说课教师的说课内容设计制作了课堂观察量表:课中,各观察组根据自己的观察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观察记录;课后,上课教师首先反思自己的课堂,随后针对各观察点,教师们集思广益,依据观察点对上课教师课上的优缺点进行反思评价并提出了合理化的改进建议.一串串数据,一个个分析有理有据.第一次课堂观察,带着一份新鲜的冲动,一点成功的喜悦,一丝无奈的遗憾,落下了帷幕.

经过这次c以往听评课活动方式不同的“观课、议课”活动,与会的老师一致认为,观课议课与以前的听课评课有本质的区别.一位老师在此次观课议课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以前我一直以为,所谓的观课议课就是我们以前教研活动中的听评课,只不过起了个新的名称而已.今天,才发觉两者是不同的,这是一次上课教师和观课议课教师合作参与、平等互助、交流分享的民主平等的教研对话.尽管本次观课议课活动让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值得.这次教研活动太有效了,下次我要上课,你们来观察我,给我好好诊断诊断,多提些改进的建议.

一位教师后来和笔者交流时说,自从观课组提供了她上课提问理答的一组数据后,在以后的教学设计时她都尽可能地以问题链的形式组织教学环节,问题的指向也尽可能做到明确而具体,让学生一看就懂问什么.上课时笔者也时常提醒自己尽可能多地以追问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上课尽量避免集体回答问题.

3在观课中成长,在议课中提升

参与课题研究活动的教师认识到,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都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相长.

表1是课题组教师邓淑君的两次观课议课中,提问、理答、回答的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到观课议课带来的变化.

案例一: 光的直线传播

从以上数据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问题指向明确,表达清楚.从最后的统计分析可知: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作答,“无应答”的一处是教师没给学生回答的机会就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了.

(2)提问的思维层次搭配合理,从分析结果来看识记12次,理解应用5次,综合分析3次,应该说搭配较为合理.

(3)学生的回答方式有待改进.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学生集体回答问题次数占总回答问题的75%,从这个数据看,显然学生集体回答问题的次数占的比例太大,这样提问回答方式不利于教师发现个别学生学习新知时存在的问题.

(4)教师的理答方式有待改进.一般地,教师的理答方式可简单分为满意或不满意,满意通常表现为称赞,不满意通常表现为打断、代答、批评、不理睬、追问,重复答案则是教师强调或学生回答不够清晰.对学生回答不满意的种种表现中,追问是一种更积极的态度,但从本节课教师理答方式的统计结果来看,鼓励称赞2次,追问也只有2次,各占总理答次数的10%,这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答题的情况评价还不到位,多是给学生应答的重复答案.利用追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还是以老师代答为主.

改进建议:

关于提问,一堂课中教师涉及的问题不宜过多,应该针对本节知识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几个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学生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教师理答方式应以赞赏鼓励,追问为主,尽量避免重复学生的答案.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肯定的点头都可以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学生回答的答案不甚清晰,有部分或大部分学生还不太理解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追问,通过追问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始终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的思考有方向性,最终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一次课堂观察结束后,教研组的教师们感觉尽管建议是针对邓老师的课提出的,但在自己的课堂上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该怎么做?

案例二: 电功率

从以上数据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问题指向明确,表达清楚.统计分析表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作答.

(2)提问的思维层次搭配合理,分析结果表明:识记10次,理解应用7次,综合分析7次,应该说搭配较为合理.

(3)学生的回答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学生集体回答问题次数占总回答问题的29.2%,这个数据与第一次的75%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说明我们的观课议课效果明显,尽管这样我们仍然认为学生集体回答问题的次数占的比例还是有点大,这样不利于教师发现个别学生学习新知时存在的问题.在一些学生容易模糊的问题上还是要多采取个别回答的方式.

(4)教师的理答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从本节课教师理答方式的统计结果来看,重复答案9次,占总理答次数的37.5%;鼓励称赞8次,占总理答次数的33.3 %;追问7次,占总理答次数的29.2%.尽管教师重复答案的比例下降了,但37.5%还是比较高,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答题的情况评价还不到位,多数时候给学生的应答都是重复答案。评价语言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评价还需要老师好好琢磨.但追问的次数与第一次听课的统计结果相比变化很大,教师能够在学生回答的答案不甚清晰,有部分或大部分学生还不太理解时,给予恰当的追问,通过追问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的思考有方向性,最终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总之,通过再次对邓淑君老师的课进行观察,笔者发现:与第一次观察到的情况相比较,课堂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一是说明邓老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能够针对观课老师提出的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二是说明观课议课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4观课议课,营造了教研组的合作文化

自从课题组开展观课议课后,课题组的老师就改变了原来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每位课题教师都能主动向课堂观察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自己的教室,接纳不同的力量进入课堂,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专业问题.通过课堂观察,课题教师在心理与行为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得开放、民主与善于合作,使教研组变成合作共同体的联合体.如在邓老师上电功率一课前的课前会议上就提出了电功率这一概念的建立问题,以前引入电功率概念时没有让学生对其必要性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物理概念,致使一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物理概念而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电功率的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空中楼阁.而新课标提出,物理概念教学应由“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请大家出出主意,想想点子,看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发现、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经过教研组教师集体研讨一致认为可以这样试一试:

(1)演示实验:将功率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

①先将15 W的电灯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

②将15 W的灯泡取下,换上100 W的灯重复前面①的实验.

同学们观察并比较电能表两次转动快慢情r.

③将两只灯泡并联接入电路,合上开关,两灯均亮.再观察电能表的转动情况,并和前两次做比较.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几种情况下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得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由此引入电功率.

(2)比较下例三种情况下:电流通过甲、乙用电器做功,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时电流做的功多?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时做功快?为什么?

①甲:1 s内电流做功100 J.

乙: 1 s内电流做功500 J.

②甲:2 s内电流做功500 J.乙: 5 s内电流做功500 J.

③甲:1800 s内电流做功72000 J.乙: 120 s内电流做功12000 J.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实践证明,教研组老师们设计思路切合学生实际,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电功率的概念在学生的体验中很轻松地解决了.

分享集体智慧,使得教研组教师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更新、重构和迁移,达到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课题组的一位教师说得好:“合作真好,要是单干,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就不会有这么快的进步的.”

5观课议课,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观课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看观课议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而教师是否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议课者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因此,怎么“观”、怎么“议”就成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课题研究一年来,教师们始终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观课议课活动,做到了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将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情况与授课教师进行一番比较,在比较中学习借鉴,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教研组的教师发现:王岩老师的课堂提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强,学生易于理解、回答,邓淑君老师的学生活动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生的参与度高,活动效果好.朱延平老师教学情境的设计既符合教学内容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教研组的老师们这些亮点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也凸显出来了.由此可见,教师参与课堂观察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4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从教育手段到教育思想的革命。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象、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灵活的人机对话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相对单一的模式,拓展了教学时空,扩大了教学资源,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课堂形象生动。各种媒体能较好的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强化已初步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易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课堂教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多媒体教学备受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喜爱,近几年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由于多媒体使用的时间较短,教师对它认识不足,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建议一:准确定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 在多媒体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课堂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定位不准。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为教学服务的工具,只是教学手段,只能起辅助作用,不是教学目的。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造成教学本末倒置。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过分依赖多媒体,追求课堂的花哨、用课件代替朗读、代替学生实验、代替教师讲读、教学进程服从于课件设置的顺序,导致课堂僵化,学生回答的知识结论必须与课件结论一致等等。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对多媒体的工具、手段地位定位不准。

建议二: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有相当一部分多媒体课出现了多媒体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没有很好的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课程结合。例如:用课件代替理化实验、代替语文朗读等。课件的应用扼了理化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扼杀了物理、化学是实验性学科的本质特点,扼杀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语言所表达的审美意境。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符合学科特点,不能完成教学目标,无疑是失败的。所以多媒体在教学中应体现学科特点,使课件、学科、课程有机结合,相互之间共生效应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教学目标。

建议三:教师应增强对多媒体的驾驭能力。 多媒体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在职教师的绝大部分人都未接受过专门的学习,都是半路出家,对多媒体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只有掌握多媒体的常识和技能,才能熟练的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课件设计与制作,才能在教学中驾驭多媒体,为教学服好务,提高教学效果。

建议四:善于收集、整理课件资源。 多媒体教学现已成为一种常规课堂,教师会经常使用。如果每个教师都是自己做课件,那么工作量非常大,教师们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应善于从网上或远程教育资源上收集大量的课件,进行分类、整理、保存在学校的资源库中,作为多媒体教学教师备课的资源。

第5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

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工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完整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思想,对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具备设计与实现网络应用程序的能力。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存在的问题是重理论讲解,轻实际操作,理论脱离实际,产学脱节,学生对所学概念难以理解,常常是死记硬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低,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导致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用人企业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最近10年间,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理念在北美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并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波新浪潮。不同于传统"课堂传授+课后内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简而言之即"课前传授+课上内化"。翻转课堂的理念最早在2007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位化学教师提出并应用于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随后世界各地的许多教师也开始将这种模式用于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教育。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教育的研究涉及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等不同学科,主要议题集中在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对比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等方面。迈阿密大学的Lage和Platt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实施了翻转课堂实验,他们实施翻转课堂的办法是要求课前学生阅读练习册的特定部分、课程录音或有声的PPT课件,随后由教师在课堂上提供一个有针对性的、不超过10分钟的迷你讲座,剩余的课堂时间学生用于完成作业、实验或协作研究,这样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增多,还提高了学生的沟通技能。

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理论和实践也展开了研究:文献基于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将翻转课堂的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思想、本杰明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出一个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根据模型的组成和流程给出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要点;文献分析软件开发类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探讨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及其构成要素,为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相关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文献对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进行实证研究,认为课堂讨论对知识内化有帮助,对于大学信息技术公开课具有潜在优势;文献针对艺术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学生人数众多、基础不平衡、学习兴趣有明显差别等问题,提出一套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教学的新思路,概括而言是使教学内容视频化、模块化、开放化,教学安排虚拟化和现实化并重,考核方式多样化,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艺术院校学生身上的因材施教。目前,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较少。

2计算机网络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翻转课堂要想取得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性的教学模型,整合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为学习者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上的协作学习提供服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之一是理论知识点繁多,适合用短小精悍的视频一一呈现,但仅仅是抽象的理论讲解不能满足课程应用实践的要求,在课堂上需要将这些理论知识点具体化。由于高校的网络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一,有条件的可以搭建真实的网络环境,条件不足的适合采用仿真软件模拟真实网络环境,以抓包和协议分析为辅助手段,在真实或仿真的网络环境中围绕理论知识点设置讨论议题,令抽象报文和协议中的具体化思想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

2.1课前教学活动

从教师的活动看,教师首先根据该次课的教学目标,整理出重要知识点和相应的测试题目,将理论知识点制成"微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一般情况下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因此每个知识点对应的"微视频"控制在10分钟左右;其次,教师根据知识点的掌握要求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如挑选典型的网络场景,有针对性地设置讨论问题,综合利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得到学生对"微视频"的反馈,以便今后改进,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在线解答。

从学生的活动看,学生首先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观看"微视频"并完成教师布置的测试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加快学习速度,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放慢进度,学生也可以先看测试题,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在其中寻找答案。学生在观看视频和做测试题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疑问,学生可以自主查找资料,增强自学能力,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一方面对"微视频"的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对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或其他学生求助,学生之间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2.2课中教学活动

教师首先针对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或者根据学生课前的反馈情况,花5〜10分钟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点;然后,按照预先设计的课堂活动,简单介绍课时目标和任务,引出该次课创设的网络场景,详细说明网络配置情况;接下来,按照难易程度或知识点顺序抛出若干讨论问题。学生由3〜5人组成一个讨论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讨论组长负责协调组员参与问题讨论和发言,需积极调动起每位组员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随机旁听某组的讨论情况,适当给出意见和建议。在组内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和想法,以辩论或相互补充的方式达到组内共识。教师给学生3〜5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后,请小组代表总结发言,其他组的成员可与其辩论或补充,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适当发问,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统一示范,集体解决。这样,学生在"思考一研讨一陈述一提问一点拨一再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课堂经过翻转以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接触时间大大增多,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学生也不再是唯命是从的信徒,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场所,学生在不断思考和讨论的活跃气氛中学习理论,最大限度地完成了知识内化。

3计算机网络翻转课堂教学案例

为了具体说明翻转课堂模式如何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笔者给出一个教学案例,其教学内容为ARP协议的分析,并围绕知识点整理与视频准备和课堂设计阐述教学思路。

3.1知识点整理与视频准备

APR协议的主要知识点包括:①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关系;②同网和跨网环境下ARP的工作机理;③ARP欺骗。相应地,教师准备了3段"微视频",对3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布置测试题目:①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②同一个ARP报文能跨不同网段工作吗;③为什么APR高速缓存每存入一个项目就要设置10~20分钟的超时计时器,这个时间设得太大或太小会出现什么问题;④解决ARP欺骗有什么办法。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后,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这些测试题,然后可以就这些问题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2课堂设计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针对测试题进行答疑解惑,根据学生课前测试的反馈情况,花5〜10分钟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点。为了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和帮助学生理解协议中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设置典型的网络场景,通过报文截取,使学生观察到原始报文,在分析讨论中更直观地理解ARP的工作流程。学生按总数分成3〜5人不等的小组,每一个讨论小组选出一位组长,协调组员的发言。

为了测验学生对ARP欺骗的理解情况,教师通过arp-a查看主机A当前的ARP高速缓存,要求学生讨论如果用arp-s命令将网关对应的MAC地址篡改,主机A能否与主机D连通,讨论ARP欺骗在局域网中的危害和避免ARP欺骗的方法。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在每次提问后给学生3〜5分钟时间进行分组讨论,教师随机旁听某一组的讨论情况,适当给出意见和建议,然后请一些组员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反对或补充,

教师给予适当点评。当多个学生的回答和补充相对完整后,教师对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鼓励其再接再厉。

4计算机网络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从教师角度来看,一方面,制作"微视频"和课堂设计等工作大大增加了前期准备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开放式课堂对教师的组织掌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应既重视视频教学效果、教学资源开发等前期工作,又注重课堂活动组织、学生监控管理等过程,同时兼顾学评教的结果,形成综合、全面的评价机制。从学生角度来看,翻转课堂所体现的自学能力、思考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更是网络工程专业要求的题中之意,也是大学教育应该赋予学生的基本能力。为了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教师必须建立多角度的成绩评价机制,合理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在平时成绩上应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网络平台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回答问题的质量、组织和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项指标,而这些指标如何量化、评价机制如何程序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结语

第6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070-02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向内涵式发展的主战场。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卫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目前卫生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现状

1.1教师的“三缺乏”和“三不问”

目前,不少卫生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的传统方式为主,教师普遍缺乏立德育人的责任担当、缺乏改造课堂教学的职业使命感、缺乏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课堂上,教师基本上不问学生的内心世界、不问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不问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照本宣科,为上课而上课。

1.2学生的“三多”和“三不”

现在卫生职业院校的课堂,多数学生不听教师讲课,多数学生保持沉默,多数学生玩手机、刷微博和看电子书;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课堂不重视,对教师、知识不尊重。

2造成卫生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通常情况,我们会把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归因于教师和学生,认为问题发生在他们身上。不可否认,教师和学生是有一定责任的。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深层原因是我们的管理不到位,其根本在教育行政部门。大家知道,我国教育体制实行的是行政管理制,其基本特征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各级学校;上级教育“官员”管理下级教育“官员”,各级教育“官员”管理各级学校“官员”。教育系统的“行政化”、“官本位”,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话语权、决策权、管理权和分配权。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号施令,下级部门闻风而动;教育行政“官员”重视什么,学校领导就忙什么。这已成为教育系统的一种管理潜规则。如一年一度的全国及各省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什么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比赛一年比一年规范,能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其原因就在于国家举办、官方运作、教育部门大力推广、各职业院校积极参与。

3提高卫生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建立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

2015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其中提出要聚焦课堂教学与实践。如何聚焦课堂教学,如何使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还需建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议教育部建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省教育行政部门制订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各职业院校制订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从而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角色定位、责任、任务、要求、措施与步骤,在教育系统形成一种回归课堂教学、聚焦课堂教学、诊断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

3.2建立完善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1],2014年浙江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建立了委厅领导每年进课堂听课和听课情况报告制度;2015年1月浙江省教育厅又下发通知,明确规定相关处室每年组织到学校听课不能少于10次。浙江省教育厅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希望他们这种做法能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推广。同时建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职业院校领导听课和听课情况报告制度,把学校领导听课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卫生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健全落实领导听课制度。通过听课,使各级领导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时刻把教学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课堂教学上。各级领导要以课堂为主战场,及时了解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改进措施,总结、推广课堂教学中的典型做法和有效经验,指导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深入发展。

3.3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

重论文数量,轻教学质量;重科研项目,轻课堂创新;具备“双师”条件,评不上“双师”职称,这是卫生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主要因素。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人事、教育行政部门在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上有偏差。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制订适宜的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方案,职业教育职称评审标准应重点看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看教师实践技能水平的高低,看教师“双师”素质的高低。只有教育、人事部门从根本上完善制度,突破不合理、不公平的制度障碍,下放部分职称评审权,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制度,才会使教师安心教学、研究教学、创新教学,也才会使学校调整相关制度,有效引导教师自觉投身于教学工作。

3.4积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是教育部提倡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已被大家认可,但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应有相应制度和措施保障。建议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省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省级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制订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指导和督促职业院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建立省级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制度,把课堂教学改革纳入“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引导各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大胆探索,在创新课堂教学活动中走出一条新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职业院校要把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放在主要位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用心培养教师,让职教课堂理念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潜心服务学生成为教师教学的出发点,让讲台成为教师向往的神圣高地,让学习与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武器”[2],从而造就一批“教练型”课堂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3.5建立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考核和成果交流机制

考核就是树标杆、立规矩、找差距、明方向;交流就是总结、学习、促进、提高。省教育厅应统筹、监管好各项考核制度的落实,如学校教学业绩考核结果与财政拨款挂钩制度;课堂教学创新奖励激励制度;学校课堂教学创新实施方案公示制度;第三方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情况通报制度;校(院)长年度教学述职与测评制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经验交流制度等。要以落实改进为重点,以考核督察为手段,扎实推进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各院校要建立工作评估考核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实行优课优酬、优师重奖;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学生学业的考核评价,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综上所述,创新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已刻不容缓,而管理层的顶层设计则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蔡继东,朱振岳,陈志伟.浙江上紧高教“质量发条”[N].中国教育报,2015-05-21.

第7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

1.探索群文阅读议题策略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群文阅读的关键是如何根据阅读素材的性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确定相应的议题标准,以此来探讨议题提出的方法。

2.构建以议题策略研究来促进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把议题策略研究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并根据议题的原则、标准选取教学内容,运用议题研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以此探讨课堂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3.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阅读点,从而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更多议题探索的途径和方法。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面对诸多阅读素材时能迅速发现自己的阅读点,提出相应的阅读议题,围绕议题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从而发现议题提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就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群文阅读议题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大幅度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4.通过议题策略研究,形成系统的关于高中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理论体系,以期在未来的高中语文阅读中向全省高中推广。群文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目前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我们就想通过这个课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今后的阅读教学提供一条有效途径,以此构建和丰富群文阅读理论体系。

二、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掌握议题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效率。

2.将优质多元的阅读资源引入课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群文素材,研发群文阅读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等校本教材。

3.构建以议题策略研究为目标,以单元整组文章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方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高效课堂,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足够的阅读时间,帮助学生树立生正确的阅读观念,端正阅读态度,激发阅读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5.将课堂掌握的议题提出的方法和策略运用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奠定基础。

三、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打破现有教材的编排序列,根据议题重组教材内容,并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阅读素材,编订适合群文阅读和学生阅读实际的校本教材,让教学目标和阅读目标更为明确。

2.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推广群文阅读教学,侧重研究议题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以此指导学生的课堂阅读实践。

3.打破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以议题为标准的多篇文章阅读的课堂新模式。

4.引导学生在广泛的阅读素材中找准不同阅读素材之间的相同议题,以议题为标准广泛阅读一组文章,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课堂容量,实现阅读效率的最大化。

5.运用议题提出的方法,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阅读技能。

四、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多角度,多议题,多选材。结合教师的阅读教学实际,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学校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广泛收集阅读素材,然后教师根据阅读材料的作者经历、时代背景、主题情感及表现手法等设置议题,并以此为标准要求学生选文、读文。让学生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阅读一组同一议题的文章,少则三四篇,多则五六篇,这样既扩大阅读量,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阅读的新鲜感。

(2)多质疑,多交流,多分享。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预先设置的议题,让学生相互质疑,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分享阅读成果。让讨论和交流真正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养成敢提问题,提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习惯。

(3)多方法,大量阅读,实践性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围绕议题,采取默读和朗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对比式阅读以及其他在具体情境中临时应急创造的阅读方法,教师依据阅读状况,适当点拨、点评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满怀激情地阅读大量文章,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技巧,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阅读专著、报刊,收看视频录像等形式收集、查阅、摘录相关资料,了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比较当前的一些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建构“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2)问卷法。通过自编问卷等形式,定期对我校的学生、教师等进行现场调查,掌握学生阅读情况,了解当前高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访谈法。深入各年级、各班级或学生家中实地考察,通过与学生、教师、家长的交流和访谈,掌握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

(4)教材重组法。大胆尝试,勇于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序列,根据议题标准重组教材,编订适合群文阅读的校本教材。

(5)议题提取法。根据阅读素材的作者人生经历、时代背景、主题情感及表现手法等内容设置议题,并以此为标准选文、读文。要求学生在阅读一组文章时,根据阅读情况归纳、提炼出新的议题。

(6)分组实验法。结合阅读教学实际状况和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在语文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实验,小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交流。

(7)质疑探究法。围绕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质疑,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让讨论和交流落到实处,真正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8)阅读对比法。围绕议题,让学生采用默读和朗读、精读和略读、整体阅读和局部阅读、泛读和重点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批判式、探究式阅读和休闲式阅读、研究式和消遣式阅读及其他阅读方式阅读大量文章,分析、对比不同阅读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

第8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

一、不能维持课堂纪律

课堂秩序混乱是低效教学的首要表现形式。作为一名教师,他应该有能力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防止和克服不良现象的发生。在学校领导眼里,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一个最起码的上课要求。个别领导甚至认为,只要学生保持安静,教学效果一定不成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课堂纪律问题。当学生在听讲,思考,想像和书写的时候,课堂确实应该保持安静。如果出现喧闹声,说明个别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或者对学习缺乏内在的兴趣。可是,当学生在开展小组活动,做实验,或者相互探讨作业的时候,某些学生出于好奇的心理和新鲜的感觉,也许比平时喧闹一些,难免发出一些叽叽喳喳的声音。正是在这种所谓的“吵闹”环境中,学生吸取和消化了大量的知识。如果授课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强调课堂安静,只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我想,此时教师应该考虑的是采取何种策略才能避免过分的喧闹,譬如,采取轻声关照或小声点名的方法,让某些大声说话的学生安静下来。

二、不能正确对待学生

有些教师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学生。他们或者将学生视为不懂事的小孩子,或者粗暴地训斥学生,或者用粗俗的口吻对学生说话,等等,这种现象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不能取得预期的课堂效果

有时候,教师的意图和出发点是对头的,但是,教学安排和课堂管理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四、没有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

教师是否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刻苦钻研,力求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对所教的学科懂得越多,就越能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义、地位和作用,就越能居高临下,正确地处理教材,准确地讲授教材。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吸取科学文化的新成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以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武装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除了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以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学习有关学科的知识,广泛地阅读科学、技术和文艺读物,掌握一定的文娱、体育和劳动技能,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教学质量。

五、没有有效地传授学科知识

教育质量不是只通过教师进一步掌握学科知识就可以实现的。一个具有广博知识的学者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透彻掌握学科知识的教师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掌握学科知识与传授学科知识完全是两码事,它仅仅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己。教学是一项有规律的、充满艺术的工作。教师的传授是一回事,学生的学习又是另一回事。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时,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存在一个学生能否接受知识,如何接受知识的问题。所以,作为一个优秀教师,还必须具备新的教学观,即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织管理能力等。

由于生源下降和师资紧张,往往有些教师还担任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有时候,管理学生、了解学生、教学方法比掌握学科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优秀的教师能把所教的学科教好,他们不仅要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事实证明,学科知识和文凭一样,并不意味着高质量的教学。有些教师也许掌握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并获得很高的文凭,但是却不能教好课,原因往往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具备传授学科知识的能力,也没有具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的能力。

第9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

初中政治试卷讲评琐议

中学生英语写作分析与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人格浅析

感受语文之美品味语文之味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浅谈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开发学生语文学习个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结构

打开语文教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阅读教学之浅见

怎样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论中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意象把握

略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基于中学数学的课堂活动教学研究

浅谈数学教学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谈初中数学应用题的分类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灌输式思考

刍议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程资源整合浅议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中小学英语的衔接教学

加强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英语成绩

如何提高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析学生自改作文的重要性

基于课堂有效提问促进情感体验的实践研究

民俗文化,解读文本的平台

谈谈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中学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谈初中劳动技术的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老师如何有效地驾驭课堂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如何做好学生住校工作

中学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

系统论思想与体育课程评价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

运动员的心理调控与竞技状态的关系探析

新视域下初中女生体育课有效性教学探析

浅议初中体育教学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议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蚂蚁哲学

《品德与生活》教法小议

浅谈语文教学“激趣”手段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试论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参与和合作学习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作文教学的一点认识

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初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采

刘建东

减压,能让教师大胆管理

和谐沟通为,有效教学挣出一抹亮色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谈如何引导学困生进行自主学习

巧用多媒体网络,优化作文教学

建立动态生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尊重学生的见解是实现课堂互动的先决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议后进生转化的对策

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共同提升的几个重要因素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刍论会计计量与货币职能

代数与算数的衔接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浅谈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浅谈物理数学中的“探究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浅析“测定物质密度”

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

追根寻底:展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谈地理教学过程中创新技巧

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摭谈

浅谈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环节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探析

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谈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学会积累,体验快乐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新视域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变能力探析

拓展训练在中学篮球模块教学中运用的初探

试论新课程下加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考书面表达之我见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凸现初中英语教学中“说”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