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精选(九篇)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1篇: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一、改进地方立法的提出机制

地方性法规的提出机制,不仅指严格意义上按照法定程序提出立法的议案,而且包括对地方立法的项目提出建议的机制。地方性法规的提出与立项是地方立法工作的第一步工作,这一步走得好不好,对于整个地方立法工作至关重要。

从一个地方来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地方立法来保障和推进;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地方立法来规范和调节。因此,地方立法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为依据,紧紧围绕本行政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立法决策同改革、发展的进程结合起来,通过地方立法,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需要用法规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为地方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现在,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加快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有关市场经济的立法,促进和保障改革、发展、稳定,应当成为地方立法工作的第一要务。市场经济越发展,改革越深入,利益主体就越趋多元化,利益关系变化就越大。原有的利益格局打破以后,会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矛盾,这些都需要及时制定地方性法规来调整和规范。我们在制定地方立法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和安排地方性法规具体立项的时候,都要把有利于促进和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为原则。要由以往“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模式转变为改革和发展需要一个制定一个。凡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保障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法规,就要积极立项,加快起草制定,尤其是对市场经济发展中亟需用法规来规范和调整的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更应该采取“急用先立”的办法,及时立项和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来规范和调整。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步子在加快,在地方立法中,不仅要注重法规的规范保障作用,而且要发挥法规的导向功能。地方性法规的立项和制定,不能仅局限于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和已经出现的矛盾进行规范和调节,而且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进行展望,对发展过程中即将或可能发生的情况和问题进行预测,对发展市场经济中应兴应革的事情超前立法,积极引导。因此,要加强地方立法的前瞻性,加强立法预测,对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向,要有科学的分析和预测,预先考虑安排立法规划。

改进地方性法规的提出机制,要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继续发挥好政府及其部门在地方性法规提出机制中的作用。政府在经济生活中肩负着宏观调控和管理的职能,对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了解全面,尤其是经济综合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对于哪些方面需要及时运用地方性法规来规范和调整掌握更及时,提出立法建议更有针对性。要把及时提出立法建议或议案作为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调动他们这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其在这方面的责任感,强化政府这方面的职责。二是权力机关要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大常委会及有关委员会和工作机构,在执法检查、调查视察等行使职权过程中涉及各方面工作的面比较宽,了解情况比较多,而且具有比较超脱、不受部门利益局限的优势,因而能够及时客观地提出立法的建议或者议案。要改变以往在地方立法中被动等待政府提出议案的局面,发挥权力机关主动提出立法议案的职能。三是发挥人大代表在地方立法提出机制中的作用。人大代表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的第一线,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对社会的方方面面最为关注,对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了解最深,因而也最能从实际出发提出好的立法建议。人大代表提出立法建议和议案最主要的途径是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每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代表们都能提出很多好的立法建议。如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很多代表建议,要把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地方立法的重点,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并建议就企业改制后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城市下岗事业职工和贫困地区农民生活保障、公共建设中被征地人员合法权益保障、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问题,及时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些,都是改革和发展中需要及时通过法规来规范和调整的重要问题。改进地方立法的提出机制,就要对人大代表关于立法的建议和议案,高度重视,认真采纳,积极实施。四是重视人民群众在地方立法中的意见和建议。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他们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改革成本的承担者,他们对于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切身的感受,对于用地方立法来规范这些问题要求最为迫切,因此,他们对于地方立法不乏真知灼见。在制定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和立项时,要认真听取和采纳人民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要畅通这方面的渠道,广泛地听取民意、集中民智,通过人民意见征集、、走访座谈听取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对于地方立法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注意多听取弱势群体对地方立法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定地方立法五年规划时,更应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可以面向全社会公开征询地方立法的建议项目。二、改进地方立法的起草机制

从目前的情况看,地方立法的步伐难以跟上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跟不上。现在,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基本上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承担的。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起草部门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或是迟迟拿不出法规草案,或是可能更多地站在本部门的角度,在法规草案中过多地强调自身的利益。由于过去实行计划经济,政府部门享有很大的权利,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很多方面,都涉及到权利的再分配,而一些部门往往倾向于把本部门原有的权利和利益合法化。而且,几千年来“人治”的传统和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立法就是用法律法规来“治民”的思维定势,在法规草案的起草中还存在着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政府部门起草法规草案,工作是难以做好的。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一些急需的法规难以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因此,应当在继续发挥政府部门在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改进法规草案的起草机制。

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地方性法规起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地方立法权是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而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是立法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法规起草工作中,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应增加自主起草法规草案。目前,地方性法规草案尤其是经济方面的法规草案,由人大常委会自主起草的还比较少,但实践证明其效果和作用都非常好。如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制定《江苏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时,考虑到这一地方性法规事关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这一工作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决定由人大常委会自主起草。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队,组织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的同志,深入基层,走进农户,不仅听取农村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而且直接听取农民的意见,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的基础上,起草了法规草案。由于情况掌握得准确、全面,规定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保护农民群众利益的同时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这一法规制定颁布以后,得到了农民群众、农村基层干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施行以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多年来,地方人大积聚了一大批立法人才,也积累了丰富的立法经验,完全有能力在地方性法规的起草工作中发挥“挑大梁”的作用。二是对政府部门起草的法规草案要提前介入。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机构可以提前介入到政府部门的法规起草中去,把大量的工作做在法规起草过程之中,把一些矛盾和问题解决在法规草案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之前。这样,既可以保证法规草案的质量,也能够提高立法的效率。

发挥各方面专家在地方性法规起草中的作用。在地方立法中,有很多事项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和技术问题,起草这类法规,仅有一般的工作知识和经验远远不够。为了保证这类法规草案能够及时、准确地起草,必须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起草工作。可以邀请专家对正在起草中的法规草案提出意见,帮助修改。有些专业性很强的法规,可以打破常规,采取委托起草或者招标起草的方式,直接把法规草案交给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起草。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地方作了有益的尝试。如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将《广东省经纪人管理条例》等法规委托专家学者起草,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将《湖北省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通过招标的方式委托省社科院起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2篇: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市政协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常委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会议期间,常委们认真听取了市发改委关于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情况的通报,8个调研组作了大会发言,大家就如何进一步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协商讨论,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专题常委会非常重视,市委书记夏望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飞飞出席了今天上午的会议。夏望平书记在听完8个调研组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对市政协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调研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张传才主席在主持会议的讲话中,对做好政协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对两位负责同志的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在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根据市政协主席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本次专题常委会作简要的小结。

一、认真做好专题常委会的各项准备工作

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调研是今年市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把调研工作做好做实,取得成效,更好地体现政协特色,我们着重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精心选择课题。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是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总书记今年年初考察安徽工作时的一个重点,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的好势头,“三年中变化”业已实现,“五年大变化”指日可待。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依然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为摸清我市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三个主要转变”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年初,市政协主席会议经认真研究决定,在第二季度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调研,并召开专题常委会议,协商讨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在市政协二届四次全会上,委员们在讨论中对这项工作表示认同。委员们普遍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也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市政协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调研并召开专题常委会,可以说是抓住了参政议政的关键。

二是扎实组织开展调研。调研课题确定后,市政协成立了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常委会议筹备工作小组,在主席会议领导下开展工作。为选好调研子课题,找准调研的切入点,使调研内容更贴近市情,我们专门召开了有市发改委、农委、经委、招商局、科技局、环保局、商务局和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调研内容的范围。调研内容涉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基本涵盖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的主要方面。市政协各专委会及政协办公室、县区政协、市各派、工商联共组成22个课题组承担了调研任务。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在掌握大量情况的基础上,调研组去粗存精,认真分析,充分论证,力争调研报告切合*实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形成了24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二、为推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建言献策

这次调研共形成24篇调研报告,其中8篇作大会发言,16篇作书面发言。24篇调研报告和常委座谈讨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围绕推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促转变。针对我市产业的总体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一产业格局还处于较低水平现状,调研报告建议,要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要树立二产当先理念,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要编制一个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总体规划,突出大项目及大企业带动和名牌发展两个战略,建好行业生产要素服务、公共产品服务和企业科技创新三个平台,营造争先创业的文化环境、诚信为本的经营环境、成本洼地的产业环境、自然和谐的投资环境等四个环境,在招引重大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园区建设、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五个方面求突破。二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研究与开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法律、会计、信息咨询、职业培训等生产业,继续发展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社区服务、旅游、商贸流通、餐饮等消费业。

二是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转变。*的发展,不仅要依靠自身,还要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借助外力增强*发展动力。调研报告建议,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着力构建省会经济圈,加快融入“泛长三角”,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方法、新机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发展分工,做到优势互补,强化自身。一是突出发展优势产业。招引外地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把电缆、化工、造船、采掘、建材、旅游6个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把6个省级开发区和6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培育成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载体。二是突出区域合作的环境建设。要加强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区域合作创造好的硬环境。要强化服务意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为区域合作提供好的软环境。

三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针对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的实际,调研报告建议,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化与传统产业高新化并重,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后发优势,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要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在各产业的推广应用,支持企业与市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相关协作,争取高新技术成果,攻克技术难题,引进高层次人才。要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才支撑。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报告建议,要强化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把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企业产学研结合机制,设立研发机构,将引进的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立灵活的引进使用人才机制,采取聘用、暂聘、借用、试用、招标等多形式多渠道利用人才,发挥他们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四是搞活流通扩大内需促转变。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调研报告在分析我市农村流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后,建议要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业发展,逐步把城市的商贸服务业态、流通方式、经营模式推广到农村,优化农村流通业态结构和空间布局。要通过招商引资,运用政策手段和市场方式,发展农村城镇店、超市、便民店,形成合理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点建设体系。要整合优势资源,培育龙头市场,建设一批档次高、批量大、辐射广、功能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综合市场。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提高连锁经营覆盖率和农村商品统一配送率的同时,把农家店的经营范围扩大到科技图书、药品、电信服务、代购、代销、代储等领域,提升服务功能。

五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转变。我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调研报告在指出目前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经营粗放、追求短期利益、管理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等问题后,建议要严格执行规划,促进科学开发。规范矿业秩序,严禁非法开采。鼓励开发企业采用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控制污染,走科学开发、高效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资源开发之路。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深度开发,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开发。资源开发项目要坚持环境准入条件,对新上项目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要纳入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已上项目没有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调研报告还就淘汰高物耗、高能耗的落后生产能力,节能减排,控制点面源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旧物品回收再生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提出了建议。

六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转变。调研报告对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建议。建设生态城市,一要认真落实《*生态市建设规划》,切实将规划具体落实到城市的道路、建筑、景观、住宅等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中。二要加强城市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对不利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行为要依法严管。三要加大生态城市建设的宣传力度,强化市民建设生态城市的意识,形成共识,齐心协力共建生态城市。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完善农村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发展夯实硬件基础。要创新发展思路,用工业理念谋化农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要加强科技与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支撑新农村建设。

三、继续发挥政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市政协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研,并召开这次专题常委会,只是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言献策迈出了第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今后市政协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更多地关注和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宣传者。我们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中央、省市有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针政策,利用政协联系广泛、代表性强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实际,大力宣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倡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更多的群众投身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去,促进*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

2、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支持者。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政协委员,要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己任,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同时,要多思考、多探索,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建言献策。

第3篇: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 全球经济治理 公共产品 国际经济合作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2014年11月4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时,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及其与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的关系。他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的这一讲话,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指导意义,有助于我们认真思考和廓清十以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下“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经济治理新构想之间的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从外部环境来看,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正处于复苏与调整之中,市场需求疲弱,保护主义上升,既无法继续大规模进口来自新兴国家的商品,也不愿再继续承受来自新兴国家的大规模贸易赤字。同时发达国家开始塑造排他性的、更高标准的全球贸易与投资新规则,自由开放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正面临被解体的困境,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将因此受到极大削弱,其全球市场与投资来源也都会被大幅压缩。

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需要一种新的战略来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一方面,过去三十余年,中国的开放战略主要集中在“引进来”,但现在中国的劳动力工资随经济的发展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周边低成本国家转移,传统的开放战略受到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中国的对外投资增长迅速,近十年来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年均增速达到41.6%,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比重迅速上升。例如,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772亿美元,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对外投资存量已达5319亿美元,从2013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的净投资国。①正如十报告所指,要加快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构想,标志着中国逐步迈入了主动引领全球经济合作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新时期。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及第一出口大国、第三投资大国、最大外汇储备拥有国等。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影响力显著,国内市场容量巨大,资金实力雄厚,在新一轮对外开放过程中,既可以凭借广阔的国内市场吸收新兴国家的商品,也可以为新兴国家提供重要资金来源,逐步有能力满足其外部市场与资金需求。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4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是该年度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因此,中国在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事务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主动地提出“中国建议”、“中国方案”,使之成为“世界方案”的一部分。

“一带一路”相关议程着眼于为全球经济治理输出公共产品

在全球化进程中,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包括平台角色、治理议题设置和公共品提供能力。其中,公共品提供能力建设是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核心内容。首先,从理论上讲,公共品提供存在“搭便车”的现象,每个国家都试图搭别国的“便车”,而不希望其他国家搭自己的便车,这便构成了全球治理中公共产品提供的不足问题。②其次,从现有的全球或区域治理平台运行来看,大多数开发性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的议程关注明显不足,并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崛起及其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巨大需求。2013年4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首次提出:“中国将加快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探讨搭建地区性融资平台,促进区域内经济融合,提高地区竞争力。”同年10月主席出席APEC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雅加达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表示,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2014年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议上,国家主席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联通引领发展 伙伴聚焦合作》的重要讲话,同时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

“一带一路”倡议把“互联互通”和融资平台的搭建作为重要议程,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顺应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潮流,通过为全球治理输出公共产品也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与地位。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主要有四点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二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资金支持;三是有利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四是有利于加快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不仅能够消除增长瓶颈,促进所在国的经济增长,还会拉动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出口,给发达国家创造结构改革的空间,是一个双赢的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全球经济治理理论的重大贡献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中国应“担负更多责任”的外在压力和国内经济主体的利益诉求,中国以何种理念、何种战略定位和战略路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担当何种角色和如何发挥作用,既是国际社会的重要关切,也构成了当代中国内政外交政策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并要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造福沿线国家人民,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经济治理理论的重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全球经济治理的价值来看,“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诉求。近年来,面对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经济结构失衡,美欧虽然同意加快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但不想自动放弃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控制权和领导权。“一带一路”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致力发展亚洲价值、亚洲投资、亚洲市场,联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很好地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一带一路”以开放多元的特征推进区域合作的进程,并有可能成为最终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个新途径。

第二,从全球经济治理的规制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是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补充与完善。“一带一路”相关议题表明,中国是在不改变现有国际规则的情况下,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搞增量改革,并且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规则,推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等,形成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相互补充的投融资开发平台,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共同促进全球尤其是亚洲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就很好地避免了历史上常常出现的新兴大国崛起与现存霸权国家和世界体系发生正面对抗和冲突的教训。

第三,从全球经济治理的主体来看,“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第四,从全球经济治理的效果来看,“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国家、蒙古等内陆国家的开发,向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的战略,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将改变历史上中亚等丝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美式全球化所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困境,从而有助于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作者为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注释】

①王碧B:《中国参与全球投资治理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经济评论》,2014 年第1期。

②张宇燕、李增刚:《国际经济政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责编/刘建 美编/李祥峰

代表委员声音

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我们将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注重与现有地区合作机制相辅相成。“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它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全国人大代表、外交部部长

第4篇: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摘 要:2014年11月第二十二届APEC领导人会议在北京召开。本届APEC峰会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分化的背景下召开的,广受各界的关注。通过各方努力,会议达成了《北京宣言》和《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在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亚太互联互通建设和加强国际反腐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峰会上中国参与的几次重要双边会谈也都取得了丰富成果,为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APEC北京峰会 亚太自贸区 中国双边会谈

作者简介:杨赞,男,华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室讲师。

2014年11月5日至11日APEC领导人会议周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召开了APEC高官会和部长级会议,并连续3天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了有1500多人参加的工商领导人峰会。主席等多国领导人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11日,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怀柔雁西湖举行,21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穿上了“新中装”,合照“全家福”。随后进行了领导人闭门会谈。这次APEC领导人峰会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一、APEC与中国

亚太经合组织,即APEC,是世界最重要的地区组织之一。由环太平洋21个国家和地区组成,在亚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地区组织的发展壮大。现在世界上已有22个重要的区域经济组织,APEC会议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首先,它是第一个跨洲域的地区组织,涵盖了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俄罗斯)四大洲。其次,APEC组织在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成员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和贸易总额都占世界近一半。世界上三个最大经济体——美国、中国、日本都是其重要成员。此外,成员体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同时,政治制度不尽相同。因此APEC组织成员之间既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要求,又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APEC的宗旨是: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APEC组织努力为该地区人民创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建立亚太经济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深化开放和伙伴精神,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并支持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APEC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正式性。首先,领导人会议以非正式的形式进行,不设主题,领导人可以各抒己见。峰会期间,每位领导人只能带一名高级助手,但助手也不能进入领导人的会议室。其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必须得到全体领导人的认同,是领导人共同意愿的表述,虽然没有法律的约束,但各成员在政治上和道义上有责任尽力予以实施。此外,着装随意,领导人可以像度假一样穿着休闲服装。克林顿参加会议就是穿着牛仔裤登场。而2001年上海会议各领导人则是身着唐装。各次峰会成为主办方显示自己民族特色服装的展示会。

中国充分认识到地区组织的重要性,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地区组织的建设当中。早在1991年,中国同APEC就大陆、台湾和香港三方加入APEC问题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明确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台湾和香港作为地区经济体,分别以“中国台北”和“香港”的名称加入。1993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西雅图举行的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此后每年中国领导人都出席峰会。2001年,中国在上海第一次举办了APEC会议。本次会议达成了《上海共识》,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采取了“探路者方式”等新举措。同时,鉴于当年“9·11”事件的发生,与会领导人共同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反恐声明》,把安全、反恐等议题纳入APEC议程。

二、APEC北京峰会的成果

此次峰会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其中涵盖了三个重要的议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各成员国对本次会议都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宣言决定加快建设亚太自贸区,同时推动全球价值链发展和供应链联接。决定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为此,会议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亚太经合组织促进贸易投资发展的能力建设战略计划》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共识》等重要文件。会议还发表了《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声明》回顾了APEC成立25年来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总结了25年来亚太经合组织积累的成功经验。同时对APEC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也作出了明确的判断,指出亚太经合组织亟需巩固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防范碎片化风险。认为各成员经济体亟需在后危机时期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力。

中国为此次会议的圆满完成做出了巨大努力,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提议,为会议打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

首先,提出了亚太自贸区路线图。从2006年河内会议提出后,建立亚太自贸区一直受到各方关注,但始终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北京路线图》决定启动“实现亚太自贸区有关问题的联合战略研究”,并在2016年底前提出报告研究成果。决定建立亚太经合组织自贸区信息交流机制,及时交流各国经济发展动态;设计富有针对性、量身定制式的能力建设活动,缩小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间能力差距。“北京路线图”的提出使亚太自贸区建设进入到了一个真正的实施阶段,成为亚太自贸区建设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

其次,提出亚太互联互通建设规划。加快亚太自贸区建设,必须使经济要素在各成员之间顺畅流动。这就客观上要求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备,要求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的发达以及金融体系的健全与发展。为此北京峰会决定在2025年前实现无缝、全面联接和融合亚太的远景目标。中国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但提出了“一路一带”的远大设想,同时决定投资1000亿美元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投入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

再次,提出加强国际反腐合作。反腐执法合作,能抵御各种腐败病菌侵袭经济发展,保护APEC成员国的发展成果。APEC从十几年前开始已经对反腐问题有所涉及,在2005年成立APEC反腐败工作组。中国一直积极提倡在APEC框架下加强国际反腐合作,共同打击腐败和国际犯罪的行为,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中国的倡导下,本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成立APEC反腐执法合作网络,推动亚太各国加大追逃追赃等合作,携手打击跨国(境)腐败行为。

三、APEC峰会上的中国双边会谈

北京APEC会议周,中国外交空前活跃。中国长期以来奉行“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但2014年成为中国外交政策从温和转向强势的标志性年份。5月在上海的“亚信峰会”,中国政府发挥了在亚洲地区安全问题上的主导作用。此次举行的APEC峰会,更是彰显其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强势地位。中国在会议期间举行的几次双边会谈格外引人注目。

1.中美博弈与共识。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两次缺席APEC后首度回归,表明了他对中美关系的重视。众所周知,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推进以来,中美关系受到了较大影响。近些年来,两国在南海争端、网络安全、人民币汇率等问题领域时常出现摩擦,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中美关系从“竞争”滑向“对抗”。当下美国面临诸多问题:国内,民主党中期选举失利,完全失去了对参众两院的控制权,这使奥巴马不可避免地沦为“跛脚鸭”;国际上,中东地区伊拉克的动荡以及“ISIS”的猖狂活动,给美国带来巨大压力,乌克兰问题使美国面临和俄罗斯的直接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亟需加强同中国的合作。

中美两国的特殊关系和重要地位,使得两国元首的会谈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今年上半年主席访美时曾与奥巴马总统在加州安纳博格庄园举行了“庄园会谈”。11月11日晚,主席邀请奥巴马总统漫步中南海,举行了“瀛台会谈”。原计划不足三个小时的会面,结果持续了近五个小时,直至深夜十一点方才结束。11月12日上午,两国元首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会谈,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提出,双方要全面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加强高层沟通和交往,增进战略互信,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奥巴马则表示同意共同推进美中新型大国关系,重申繁荣稳定的中国符合美方的利益。特别强调美国没有煽动香港“占中”。会议期间双方除了达成气候协议之外,还在降低IT产品关税、深化军事交流、放宽签证限制等方面达成了协议,并且首次明确要在亚太地区倡导一种“包容性外交”。有评论指出,“习奥会”向世界释放出积极信号,将有利于稳定中美关系、挖掘中美合作潜力。

2.中俄战略合作进一步加深。11月9日,主席会见了出席APEC峰会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是今年以来中俄领导人的第五次会晤。中俄两国是世界政治与经济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又是山水相连的重要邻国。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中俄两国关系持续发展,形成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两国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有共同认识,并相互支持。两国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尤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能、核电站、水电站等多个领域均达成合作意向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持续近一年的乌克兰危机,再次将俄罗斯推到了风口浪尖。西方指责俄罗斯造成乌克兰动乱,对俄罗斯实施多方面的制裁。为尽快走出被国际社会孤立的窘境,俄罗斯更加注重与中国在多边机制中的互动与协调。“习普会谈”中,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要坚持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本国外交优先方向,不断扩大和深化全方位合作。普京表示,将大力推动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不断加深政治对话,相信此次会晤将为俄中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会见后两国元首签订了涉及总量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巨额能源协议。有评论指出,在当前大国关系深刻调整、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之下,中俄两个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的关系正在稳步走向成熟。

3.中日关系实现破冰。随着“钓鱼岛”危机的爆发,以及安倍上台后参拜靖国神社和不断推进“解禁集体自卫权”,中日关系已降至自恢复邦交以来的最低谷。在过去两年里,两国元首始终没有进行正式会晤。在与周边国家关系严重恶化的同时,美国也对安倍政府的一些做法表示不满。在日本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安倍经济学”收效甚微,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来提振经济已迫在眉睫。安倍急欲借此次APEC会议修补与中国的关系,谋求在APEC峰会中与主席会见。为此安倍做了一系列努力,特别是在APEC峰会即将召开前派出了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访华,并同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达成四点共识,默认了两国在东海海域存在领土争议,承诺将不再在历史问题上挑战中方的底线。在这样的前提下,“习安会”终于在APEC峰会期间得以举行,双方会谈了半个小时。在会见中指出,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困难的是非曲直是清楚的,希望日方切实按照共识精神妥善处理好有关问题。安倍晋三表示,日方愿意落实双方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以此为新的起点,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改善和发展。为防止中日在海上以及空中发生不测事态,安倍提议尽快建立两国间海上紧急联络机制。有评论称这次会见使中日实现了关系改善的第一步,但中日矛盾的现状非一日之寒,如不慎重处理随时可能反复。

4.中韩达成自贸协定。自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中韩两国对自贸区建设十分重视,双方就此已进行了十年谈判。11月10日,主席会见韩国总统朴槿惠,两位元首共同见证了中韩两国政府关于结束中国一韩国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会议纪要的签订,标志着中韩达成自贸协定。

会谈中表示,建立中韩自贸区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有力促进亚太区域一体化。要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和人文交流取得更加丰硕成果,使中韩作比邻而居、并肩而行的好邻居、好伙伴。朴槿惠表示,成立韩中自贸区对全球经济复兴和亚洲发展繁荣是重要利好消息。希望两国继续秉持合作精神,推动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有评论指出,中韩自贸协定的达成具有重大意义,将成为建设亚太自贸区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

5.“习萧会”强调继续推进两岸关系。中国台湾地区是以“中国台北”名义加入APEC的正式成员,台湾只能派出与APEC有关的负责经济事务的部长出席部长会议。2001年上海APEC会议台湾方面派出李元簇出席,但由于坚持使用“前副总统”、“总统府资政”的称谓而被拒绝。这次北京峰会之前,马英九通过各种渠道表示希望出席,实现“习马会”。大陆方面表示欢迎“习马会”的举行,但“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借助国际会议场合”。因此,台湾方面最后派出了曾四次出席APEC会议的萧万长参加了本次峰会。11月9日会见了萧万长。指出,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并持续增进互信,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和良好势头的关键。萧万长则表示,必须坚持“三个不变”,包括共同维护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目标不变、巩固“九二共识”作为两岸互动协商的基础不变、推进两岸制度化经济合作的关系不变,将两岸关系继续向前推进。会议期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见了台湾“陆委会主任委员”王郁琦,双方就广泛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有评论指出,此次会晤将使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最终解决两岸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结语

第5篇: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会展经济 硬件建设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特大经济中心,发展会展经济具有比较优势。武汉展馆建设较早,历史上曾和北京、上海、广州并为全国四大展览中心,然而现在北京、上海、广州会展业远远超过了武汉。近年来,南京、深圳、沈阳、大连等城市会展业后来居上,眼下武汉周边的郑州、长沙等地竞相发展会展业,形势咄咄逼人。武汉会展相关收入较好的2004年也仅有1.5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一。会展经济是拉动性很强的产业,投资具有极大乘数效应,武汉市人民政府已经认识到会展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加快会展经济的发展,武政[2004]10号文发出了《关于加快武汉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12月武汉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不失时机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巩固发展商贸会展、金融和房地产三大主导产业……”,2009年6月,占地46万平方米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动工修建。鉴于此,本文拟在分析武汉发展会展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对其硬件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武汉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

1、武汉具有发展会展经济的区位优势

武汉处于全国经济地理中心,距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西安等均在1000—1200公里左右,列车可实现朝发夕至,这一居中区位,对于武汉经济中心的形成、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的扩大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武汉会展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2、武汉具有发展会展经济的科技优势

武汉市科技教育发达,拥有数量居全国第三的高等院校,科教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光纤光缆、通讯、生物医药、激光、计算机软件、新材料、水产等领域的研究领先全国,每年众多的国际、国内科技会议在武汉召开。科技力量的强大,既为武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托,又为武汉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3、武汉具有发展会展经济的工业优势

会展经济的发展要以一定产业为依托,产业有优势,有亮点,就会发生晶核效应。参展商仰慕你,学习你,依托你,才能形成扎堆效应,展会观众才会认同你,纷至沓来。武汉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六大综合性工业基地。武汉市着力发展的六大产业:钢、车、机、烟、酒、药等都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这是中部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正在这里建设,中国武汉“光博会”因此而成长壮大。

4、武汉具有发展会展经济的商业优势

武汉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商业流通中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资金流通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商业发达。武汉也是中国加入wto商业零售业最先放开的城市之一。在全国百家大商场中,武汉占了10家,在前10位的超大商场中武汉有2家。会展因商而聚,商业与会展相得益彰。

5、武汉具有发展会展经济的城市魅力和文化优势

武汉市依山傍水,滨江滨湖,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具有独特的城市魅力。盘龙文化、知音文化、楚文化、首义文化、抗战文化、领袖文化,这些都深深地吸引四海宾朋,八方来客,让他们既参加会展,又领略到武汉城市魅力和丰富的文化遗存。做到“进得来,留得住”,放大会展效应。

6、武汉具有发展会展经济较完善的服务功能设施

会展经济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需要服务、交通、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为其提供便利,2008年武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总生产总值50.8%,显示了其第三产业的发展实力。据统计,武汉市共有星级宾馆、酒店上百家,其中饮食业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各种小吃闻名全国,各种美食兼容并蓄,这些较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为会展经济提供了便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武汉发展会展经济在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武汉城市核心区域建设力度不够,影响会展经济的发展

会展经济的发展与一个城市的现代化都市形象密切相关,会展经济离不开一个城市核心区域的建设。上海会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外滩核心区域的建设,香港之所以成为国际会展中心,是离不开维多利亚海湾都市形象的打造的。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具有发展会展经济良好的自然风光。历代文人墨客无不赞叹武汉风光,唐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去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毛泽东的“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牵南北。烟雨蟒苍苍,龟蛇锁大江。”但我们不能仅仅只沉浸于历史的自然风光中,会展经济的发展是需要一个具有现代化都市形象的武汉。武汉“两江四岸”开发严重滞后,汉口滨江文化区没有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和现代高楼大厦建设的关系,汉口江滩缺乏神韵,“汉正街”地区杂乱无章,“南岸嘴”地区处于原始生态状态,武汉“大而乱”,缺乏现代化都市形象的核心区域,严重影响会展经济的发展。

2、展览的硬件设施不够大型会展的要求

目前,武汉拥有三座专业展场馆,即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和洪山体育馆,可供展览使用面积11.4万平方米。但硬件设施不够大型会展的要求。首先是分布过于分散,上述三家分别在汉口、东湖开发区、武昌,仅适应区域性会展。其次是面积不够。武汉最大的展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布展面积也只有3.6万平方米,一楼2万平方米,有效面积1.2万平方米。2004年在汉举办的第51届医博会上,有些参展商被请进了没有空调的地下展厅,2005年的华中车展,由于面积有限,部分经济型号车型根本没有办法进来。最后是设计不尽合理。目前国际上流行单层高空间展馆。武汉展馆多为多层建筑,组展商、参展商们对二楼及二楼以上的展馆都不“感冒”,布展、撤展很麻烦。

3、武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会展经济的发展

武汉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组成,江河湖泊众多,交通存在严重的自然阻隔,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市交通“慢性病”十分突出。交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段交通拥堵现象十分突出。每天早晚上下班时间,长江大桥、长江二桥、武珞路、武昌小东门、汉口唐家墩地区交通堵塞现象十分严重。二是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只是刚刚起步。武汉轻轨、武汉地铁建设刚刚开始起步,大众快速交通网络未能形成,市民出行不太方便。三是地下通道、人行天桥建设不足,行人横穿马路现象严重。行人横穿马路固然显现市民交通意识淡薄,更重要是显现主要街道上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建设不足。武汉市为了解决行人横穿马路问题只好采取“堵”的办法,将严重影响市容多年废弃不用的交通护栏又重新装了起来。发展会展经济需要能够迅速集中人流、物流,又能够迅速疏散人流、物流,武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显然已严重影响武汉会展经济的发展。

4、武汉会议休闲设施小而分散,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全国性、国际性会议的需要

武汉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其是良好的会议城市,武汉科教发达决定其具有良好的会议吸引力。当前武汉主城区内会议设施主要是一些酒店、展馆、机关、学校附属场所及剧院礼堂,郊外主要是黄陂的木兰湖度假村、新洲的道观河度假区、江夏的龙泉山庄、蔡甸的纺织疗养院、东西湖的嘉伦河度假村等,小而分散,缺乏像“海南博鳌”那样的大型完备的会议中心。近几年来,东湖国际论坛、武大的国际测绘会议、华中科大的国际激光会议、国际油菜大会、国际柑桔大会等高规格的会议相继在武汉举行,会议召开地与代表食宿地分散,代表感觉十分不便,存在交通拥堵风险,大型会议休闲场所的不足表现得十分突出。2008年10月第11届国际柑橘学大会在汉召开,大会主席邓秀新院士说“武汉面对‘大场面’,从接待理念到接待设施,从软件到硬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1届国际柑橘学大会三年前最终定下落户武汉时,主办方华中农大就在全市找宾馆及餐饮设施这些办会要素。不料,在餐饮业如此发达的江城却频频“碰钉”。据了解,“老外”奉行平等的理念,国际会议硬件上要求在“同一平面上”,不仅开会,进餐也是如此。三年间,华中农大负责人踏遍武汉各家酒店,却难找到一家能同时容纳1000人进餐的宴会大厅。当他们向酒店方提出自己的需求时,更多酒店选择了“爱答不理”的态度。随着武汉的中部崛起,武汉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武汉全国性、国际性大型会议将会越来越多,武汉建设大型化、完备化、一流的国际会议设施显得尤为迫切。

三、加快武汉城市硬件建设的步划,促进会展经济的发展

1、建设城市核心区域,提升武汉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形象

会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核心区域的建设。武汉的城市核心区域可以考虑为汉口滨江历史文化保护区(长江二桥汉口一侧——江汉关——中山大道)、汉口江汉关汉口江汉一桥的“龙王庙汉正街”地区及南岸嘴古琴台地区。汉口江滩地区,建设中华神话故事园、世界文化雕塑园、武汉码头文化雕塑园、武汉抗洪文化雕塑园,利用江滩上一些现有建筑在不影响行洪的前提下修建武汉开埠蜡像馆,打造文化江滩、绿色江滩、科技江滩,增强江滩神韵;长江二桥至江汉关及洞庭街以南区域,严格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建筑,严禁建设高层建筑,新修建筑要考虑与现行建筑的融合,着力打造创意产业和休闲产业;洞庭街以北,应考虑建设彰显城市形象的高层建筑(100米以上),发展江景住宅区、高级商务区和现代金融区。这样就形成了长江、江滩、历史文化建筑、现代高层城市建筑的图画,既保护了城市天际线,又凸显了现代化都市形象。“龙王庙汉正街”地区应痛下决心迁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该地区是武汉城市的原点,城市的土地价值、房产成本使小商品销售失去低成本优势,衰落是历史的必然,迁建后的“汉正街”区域应重点规划建设高层建筑(100m以上),建设高级商贸区、总部经济区、银行经济区,使其成为与上海浦东相媲美的区域,向“曼哈顿”看齐。“南岸嘴”区域前端的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建设体现武汉城市精神,类似于“自由女神铜像”的城市雕塑。可以想象,随着武汉城市形象的提升,武汉会展经济必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

2、利用自然景观修建会展场馆,做大做强武汉会展经济

武汉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四新地区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王家墩中央商务区(cbd)“欧洲之门”会展中心已建成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形成“一主三辅”的格局,给人的感觉有点分散,没有很好利用自然景观。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建在维多利亚海湾,上海的国际会议中心建在陆家嘴,悉尼剧院、会议中心建在悉尼海湾(杰克逊湾),既集中方便又考虑了自然景观。武汉有两江交汇的南岸嘴—古琴台,可以考虑在此区域建设具有特色建筑造型的国际会议中心或博览中心,将该地区进行大规模拆迁,建设武汉会展中心区和休闲游乐区。具体来讲,建大型的会议中心发展会展经济,将龟山一带的旧房子拆掉,建设旅游度假别墅及五星级酒店,并建设武汉世界公园、武汉中华锦绣园、武汉欢乐谷乃至武汉迪士尼发展娱乐休闲旅游经济,与此同时修建过江(汉江)隧道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将南岸嘴打造成武汉的陆家嘴,将汉江打造成武汉的秦淮河,将龙王庙打造成武汉的夫子庙,使其成为武汉市的城市名片,从而带动武汉会展经济的发展。武汉修建大型会议休闲场所的选址除了可考虑南岸嘴与龟山区域外,还可以选择武汉大东湖区域。大东湖地区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已有的毛泽东别墅是毛泽东生前居住最多的地方之一,可以考虑不破坏东湖风景的前提下,精心选址,规划建设一个类似“海南博鳌”的大型功能齐全的会议休闲场所,既可以提升武汉东湖的形象,又可以提供一个现代化的会议场所,以满足武汉日益增多的大型化国际化会议休闲的需要。

3、加快武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促进武汉会展经济的发展

针对商贸会展人流、物流集散的需要,对现行交通格局进行科学规划建设,修通和替代瓶颈通道,清除堵点,提高城市出行速度。加快城市地铁1号、2号、4号线及其他线路的建设步伐,早日形成城市出行快速通道,改变过去解决行人横穿马路,采取修护栏“堵”的做法。加大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的建设力度,给行人过马路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城市生活节奏,为会展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好的交通氛围。

4、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亮点工程,旅游会展协调发展

会展离不开旅游,旅游与会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先进的会展城市往往是优秀的旅游城市。武汉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事业发达,但资源整合不够,缺乏旅游亮点工程,长期停留在“三菜一汤”(黄鹤楼、归元寺、古琴台、东湖)、“四菜一汤”(外加汉口江滩)的旅游格局,充其量不过是旅游过境城市。为了促进武汉会展经济的发展,打造旅游亮点工程刻不容缓。武汉打造旅游亮点工程近期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整体规划南岸嘴—古琴台区域,打造度假、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大南岸嘴地区地处两江交汇之处,地理位置独特,境内有龟山、电视塔、三国城、晴川阁、古琴台、归元寺等景点,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发祥地和新中国桥文化的发源地。目前武汉亟待整合这些资源,修建龟山度假区、南岸嘴主题公园,增强琴台风景区的神韵,精耕细作归元寺,修建龟声光电洋务文化博物馆、世界桥文化博物馆,将珍珠串成链,打造旅游精品工程。二是整合旅游文化资源,修建黄鹤楼—蛇山区域历史文化旅游精品工程。蛇山及附近区域除了黄鹤楼之外,还分布有红楼及众多的辛亥革命遗址、昙花林古建筑群、农民运动讲习所及中共五大旧址、户部巷、胭脂衣坊。我们应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契机整体规划该地区,整合黄鹤文化、辛亥文化、红色文化、古建筑文化、饮食服装文化资源,修建声光电武昌首义纪念馆、武汉抗战纪念馆,修葺整理古建筑、精心设计改造管理户部巷和胭脂衣坊,增加新的亮点,将其打造成为历史文化旅游精品工程。三是面向国内外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规划建设大东湖区域,增强东湖神韵和历史文化内涵,将其打造成武汉休闲文化旅游核心区域。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武汉必将成为一个先进的会展中心城市。

【参考文献】

[1] 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主要目标和措施[n].长江日报,2005-12-27.

[2] 唐世海:发展武汉会展经济的思考[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3).

[3] 陈秋芳:大武汉之梦[m].武汉出版社,2006.

第6篇: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查找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一是精简会议,不该召开的会议、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能合并的会议就合并召开,做到开短会、讲短话、讲真话、求实效;二是精简文件简报、规范报文程序,减少文件数量,压缩文件篇幅,做到没有实质性内容、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发;三是开展三查(察)活动,轻车简从,注重实效,一律不搞远接近送、不接受宴请和礼品,非工作需要不要求政府领导陪同,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四是每年的人代会,会议车队一律不封路、不用警车开道、不扰民,不发放纪念品,不摆放鲜花,不搞悬挂彩球标语等刻意营造喜庆气氛等铺张浪费行为;五是非工作需要,一律不参加、不出席各类奠基剪彩、表彰研讨等活动;六是严格规范公务接待行为,能在机关食堂就餐的,一律不在外宴请;七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办公用房、车辆配备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一律不搞特权,不超标准;八是本届常委会任期内不再异地置换新建人大办公楼,收回租出的市人大培训中心,一律取消违反政策规定的福利待遇。(单大维)

为经济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通化市二道江区人大常委会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组织代表履职尽责,作出决定,在全区人大代表中以代表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为主线,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经济建设大发展、快发展、精发展为目标,于9月12日,决定在全区代表中开展“为经济转型发展建言献策”活动。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为经济转型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了动员大会,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及代表联络组组长出席了会议。会上,宣读了开展这项活动的决定。决定要求,每个代表组要组织开展好代表建言献策活动,要结合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开放模式等重点工作,提出至少一件以上有方向、有方案、有方法、有依据、有措施、有价值,符合本区实际的经济转型发展建议,规定了建议要在15天内送交区人大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每三天要进行一次征集、查询和通报工作。

会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凤玉要求代表提出的建议要“专”,就是要转到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项目上;代表建议要“鲜”,不要提重复的建议,要着眼于创新;代表的建议要“先”,就是要有先进性、预见性、超前性、科学性,不要海阔天空、无边无际、模棱两可。使建议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切实为经济转型发展出良方建良策。(刘敏)

集思广益 共谋发展

9月18日,长春市二道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长春市人大代表二道联系组各小组组长、副组长及部分相关省、市、区人大代表20余人,在二道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邵玉春带领下,对二道区政府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

视察组对二道区的长春总部经济园、凯利长春国际工业品交易中心、雾开河湿地公园、现代物流中心区农民新居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视察,现场听取项目负责人的翔实介绍。

代表们对二道区的项目建设情况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二道区的项目规划建设完全是按照全区整体思路来发展的,代表们建议二道区的发展要紧紧跟上国家的发展战略,抓住长吉图先导区的一些国家政策核心,来谋划、完善二道区的发展。同时要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基地,走市场连基地、基地促市场的发展路子,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和技术创新,实现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

(郭立华 王然)

认真执法 保畅通安全

近日,蛟河市人大常委会政法审议组,对省高速公路交警支队蛟河大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组认为,省高速公路交警支队蛟河大队围绕“安全、畅通、高效、和谐”的管理思路,恪尽职守,忠实履责,依法管理车辆和驾驶人员,严肃查处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全力维护交通安全秩序和道路治安秩序,为维护高速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调查组强调,要深化认识,认真执行好《道路交通安全法》。把“依法管理、方便群众,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作为第一要务,学习和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法理精髓,深刻认识蛟河是长吉图战略轴线节点的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地理位置突出、交通干线重要,充分发挥高速交通安全管理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落实高速公路公安局关于“安全、畅通、高效、和谐”的管理思路,科学组织交通勤务,提高道路通行水平,努力实现“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目标,为实现“三年看蛟河,实现新跨越”,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平安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王玉成 肖博春)

保障人民饮食安全

日前,梅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德才带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部分代表,对全市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检查组一行先后深入到新东方火锅、爱乐米哥食品生产加工车间、市农贸中心市场、永清肉类食品公司屠宰厂等企业进行了实地检查。随后在听取市政府相关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召开了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座谈会。

会上,检查组建议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构建长效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队伍建设,保证《食品安全法》在全市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

(田家鹏)

辉南县人大常委会对重点建议进行督办

第7篇: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一)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继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在农业连续丰收的好形势下,一定要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对农业,在思想上必须始终重视而不可有任何麻痹,在工作上必须切实加强而不可有半点放松,在投入上必须不断增加而不可有丝毫减少。当前,顺利实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做好各项经济工作,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自觉地重视农业。要着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主要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继续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和粮棉收购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粮棉购销体制改革,尽快建立有利于粮棉产销协调发展的新的流通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搞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强化农业的科技基础,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继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促进农业增值增效。

(二)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稳定和加强农业。1999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的部署,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下大力气抓好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这两个突出问题。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广泛开辟农村就业空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减轻农民负担,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同时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团结。

(三)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会议要求,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抓紧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要注意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会议还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调整优化结构、增加农业投入、扩大以工代赈、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四)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注意安排—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件大事来抓。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紧紧依靠科技,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应当大力推进和扶持。要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继续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要保持相对稳定。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注意安排—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要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下决心精简财政供养人员,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还提出,加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业,需要继续增加投入。

(五)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产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进一步扩大退耕规模,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步伐,要继续抓好水利、公路、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多搞一些小型基础设施。今年出台的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对于健全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2002年要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加强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粮棉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保证农村教育和基层政权运转的必要开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不能刮风,不能下指标,不能强制推行。继续抓好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六)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国债资金使用要向农村倾斜,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要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

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和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着力提高使用效益。其中要求: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加快实施退耕还林,促进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围绕发展优势农产品,调整区域布局,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

(七)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必须坚持“四个始终重视”。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严格保护耕地和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始终重视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要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优势农产品合理布局。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做好农村扶贫工作。

(八)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第8篇: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一、总体认识

过去一年,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用坚定的决心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了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主要有以下突出亮点: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结果好于预期。二是五大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是经济结构向优,新动能加速培育。五是各项事业更加协调,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六是经济外交取得重大成果,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报告对今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做了全面深入的安排部署,站的高、抓的准、落的实。确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的目标,符合世界形势、国内态势,彰显了信心、表明了决心、突出了恒心、落实在创新。同时,对当前的经济工作,建议进一步重视和解决好的问题:一是民营经济发展动力和保障问题。二是金融避免脱实向虚以及服务实体经济问题。三是房地产的调控问题。

二、几点建议

(一)建议研究出台专门支持西北地区发展政策方略

过去十几年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在全国总量占比逐年提高(从2006年的5.2%提高到2014年的6.03%),但2015年出现了拐点,整个西北增速开始趋缓,这两年西北五省经济平均增速7.9%,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占比开始下降,由2014年的6.03%下降到2015年的5.76%至2016年的5.6%,西南地区占比10.48%,东部地区占比更是高达54.26%。由于西北地区是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结构,加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所限,在全国经济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的进程中,如果不加大支持力度,增速有可能进一步放缓,与东中部的差距,包括和西南地区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所以建议国家对西北地区发展再布局、再谋划,制定西北地区发展政策,重点对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生态建设进行倾斜支持,使西北地区在这一轮发展当中跟上全国步伐。与陕西相关的建议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方面。1、建议提高国家对西北地区高铁和机场建设资金出资比例,高铁由5∶5提高到7∶3,机场由15%提高到20%以上。2、建议优先开工建设“十三五”规划内的高铁项目,而不是一年一条,尽早开工西武、西渝、西延高铁。3、支持陕西水利建设,今年开工建设东庄水库。

二是生态建设方面。1、建议国家加大关中地区治污降霾投入力度,参考对京津冀地区雾霾综合防治的支持政策,每年给予30亿元治污降霾专项资金补助,并就关中地区冬季农村取暖用电实行0.1元左右每度的优惠电价政策。2、建议加大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环保设施建设投入进度,确保一江清水到北京,目前汉丹江156乡镇中,还有139个乡镇没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仍为直排,建议国家列支50个亿元左右专项资金,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部建成投运。

三是特色优势产业方面。1、支持陕西航天航空产业发展,将无人机专项等在陕西布局。2、支持陕西培育壮大信息技术、大数据、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帮助陕西加快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3、支持陕西发展外向型经济,将高品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列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条目。4、支持陕西建设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彬长―江苏、武汉―湖北的电力外送通道。

第9篇: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一、APEC经济技术合作内容的拓展

APEC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关心亚太地区的经济与技术合作。从1989年APEC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到2003年APEC第十五届部长级会议,APEC经济技术合作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具体而言,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4年,为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起步阶段。此阶段的APEC经济技术合作实际上处于一个“有其实而无其名”的状态。因为在起步阶段,APEC开展了一些具有经济技术合作性质的项目,例如收集资料和数据、建立信息网络、编制手册和概览、举行研讨班和博览会、编纂大事记等,但是APEC官方文件从未正式提出“经济技术合作”这个概念。只是在1994年《茂物宣言》中,APEC才首次提出了一个与经济技术合作相近的“发展合作”的概念。由此可见,这一阶段是APEC整体发展思路还在发展和逐渐完善的阶段,APEC各成员对于APEC经济技术合作应该是什么、如何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开展APEC经济技术合作需要实现什么目标等基本问题均缺乏明确的认识。第二个阶段从1995年到1996年,为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框架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为了更好地推动和指导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APEC在1995年和1996年分别发表了《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简称《大阪议程》)和《APEC加强经济合作和发展框架宣言》(简称《马尼拉宣言》)。通过这两个纲领性的文件,APEC正式使用“经济技术合作”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经济技术合作的基本原则、合作方式、13个具体合作领域、6个优先合作领域、合作的目标、合作特点等内容,构建出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基本框架。其中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大阪议程》首次将经济技术合作放在与贸易投资自由化并列的位置,从形式上改变了APEC进程中“重贸易投资自由化、轻经济技术合作”的倾向。由于这一阶段主要是APEC探讨经济技术合作的框架性问题,所以经济技术合作的进展显得比较务虚。第三个阶段从1997年至今,为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机制建设与具体实施阶段。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对APEC部分成员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并促使APEC加快了推动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步伐,从而APEC经济技术合作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即机制建设与具体实施阶段。在此阶段,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为完成前阶段布置的任务而推动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具体实施。APEC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加强APEC经济技术合作管理的指导原则”的提议、建立“APEC经济技术合作信息交流中心(APECECOTECHClearingHouse)”、制定“经济技术合作行动计划(ECOTECHActionPlans,EAPs)”和提出《E-APEC战略》等。第二,为保证经济技术合作的顺利有效进行而推动经济技术合作的制度建设。主要反映在建立APEC经济技术合作分委员会(SOMCommitteeonECOTECH-ESC)①方面。第三,为确保经济技术合作的不断发展而推动经济技术合作内容的不断创新。例如APEC泰国会议就根据APEC外部形势变化,对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优先合作内容以及目标进行了拓展,新增加了“融入全球经济、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加强反恐能力建设以及迎接社会领域全球化”4个优先合作领域。

二、APEC经济技术合作运作特点

经历了15年的发展以后,APEC经济技术合作逐渐成长为一个以APEC为中心、以各成员和工作组为基点的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体系。具体而言,该多边合作体系有以下特点:第一,拥有较完整的机构体系、项目审批、执行和监督机制,为经济技术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实施主要通过各成员的官方机构设立的APEC工作组,由工作组负责政策对话和审核制定具体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的集体行动计划,并上报APEC高官会批准实施。APEC经济技术合作运行体系由具体实施机构、咨询机构和管理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经济技术合作的具体实施机构主要包括APEC高官会下的11个工作组,即贸易和投资数据工作组、贸易促进工作组、产业科技工作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组、地区能源合作工作组、海洋资源保护工作组、渔业工作组、旅游工作组、电信工作组、交通运输工作组、农业技术合作工作组和中小企业工作组,另外经济委员会和贸易与投资委员会也参与到少数项目中;咨询机构是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同时工商咨询理事会也是工商部门与部长会议和高官会议联系的纽带;管理和协调工作由高官会和其下的ESC来进行,另外预算与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某些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部长会议和领导人会议对于经济技术合作活动做出指示。ESC是APEC经济技术合作体系中最重要的机构,他的主要职能包括:通过与APEC各论坛协调,并凝聚各论坛的努力,更加有效地推进APEC经济技术合作议程的实施;为加强和便利APEC工作提供一个政策管理工具;为实现APEC目标可能采取的行动提供指导。近年来经济技术合作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应该归功于以上机构提供的制度保障。第二,具有明确的合作内容、多样的合作形式和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经济技术合作的具体实施。APEC经济技术合作进入机制建设与具体实施阶段之后,经济技术合作的具体内容、合作形式以及资金来源都得以确定。首先,经济技术合作的主要内容不断扩展。1998年11月APEC第十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加强APEC经济技术合作管理的指导原则”提议,鼓励APEC各个论坛围绕着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持续增长、利用未来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振兴中小企业、发展资本市场等六个优先领域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活动,因此在APEC的指导之下,APEC各成员主要围绕以上六大优先合作领域开展合作项目。其次,经济技术合作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APEC经济技术合作涉及的范围很广,例如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享、人员培训以及各类学术研讨会等都属于经济技术合作的范畴。为了更好的推动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ESC从侧重项目开展方式的角度,将APEC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分为三大类:信息收集类、信息分享类和培训类。信息收集类主要包括以调研、研究、报告等形式开展的合作项目;信息分享类主要包括以研讨会会议、培训、标准成功例、数据库网站建设、APEC中心展览等形式开展的合作项目;培训类则主要包括以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开展的合作项目。最后,经济技术合作的资金来源构成。一般而言,经济技术合作资金来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APEC成员捐助的资金,它构成了APEC中央基金的来源;二是项目的主办方及其合作伙伴自筹的资金。APEC中央基金项下设立三个账目:第一个是管理账户,主要用于APEC秘书处、工作小组以及职员日常管理工作的开销;第二个是贸易和投资特定账户(又称TILF资金账户),特定用于加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活动及有关项目的开销;第三个是运作账户,主要用于APEC的一些申请项目的开销。APEC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的资金资助主要是指APEC运作账户和TILF账户提供的资助。因此,APEC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按资金来源可以分为五种:完全由APEC运作账户资助的项目、由APEC运作账户资金和成员方自筹资金共同资助的项目、完全由TILF账户资助的项目、由TILF账户资金和成员方自筹资金共同资助的项目和完全由成员方自筹资金完成的项目。可见,APEC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内容、实施形式以及资金来源的确定使其合作的具体实施更为顺利。第三,APEC建立了较全面的项目评估体系来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进行评价,从而为更好的推动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APEC针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的实施,专门设计了项目申请的数量评估、项目实施的数量评估和项目成果的数量评估三个评估体系。它的构成如下:首先,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申请的数量评估框架由20个评估指标构成,它包括:项目的申请是否与APEC设立的优先领域存在清楚的直接的相关关系、申报的项目是否属于APEC设定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具体的优先领域、项目的实施能否促进APEC优先主题的实现、项目的目标能否实现并被量化、APEC开展此项目是否存在比较优势、项目的申请是否具备丰富的背景研究、申请的项目是否存在领域交叉的问题或者是否需要其他工作组的协助、申请的项目是否符合“APEC妇女整合架构”的精神、开展项目的方法是否明确可行、项目申请的资金规模APEC是否能够承受、资金申报程序是否符合APEC的财务制度、项目是否得到了工商私人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充分支持、项目成功实施可能遭遇的主要风险是否被确定并被控制、是否制订项目实施状况监察和信息反馈方案、项目的预期成果能否满足受益人的需要、项目是否拥有持续创造利益战略、项目设计是否制订信息和新发现共享计划、有无其他相关要点、APEC是否应该给予资金资助。其次,项目实施的数量评估框架由13个指标构成,它包括:合作项目的目标和成果能否如期实现、项目顺利实施过程中是否遇到事先无法预见的风险、项目的实施方略和组织安排是否顺利执行、项目的管理是否专业、项目的预算资金是否到位、项目的资金使用是否符合APEC目前的财务制度、工商私人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和支持合作项目的承诺是否兑现、项目开展涉及到的领域交叉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妇女是否获得可测定的利益、项目实施状况监察和信息反馈工作是否有效开展、项目的成果和发现是否被收集整理或者是否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予以共享、有无其他相关要点、项目实施状况跟踪是否有效。最后,项目成果的数量评估框架由17个指标构成,它包括:已完成的项目如何推动APEC优先领域的发展、项目预定的目标是否全部实现、项目成功实施遭遇的风险是否被有效控制、已完成的项目是否遵守APEC现有的财务制度、项目的预期收益是否完全获得、受益人对项目的成果是否满意、有无受训者对培训评价的文字记录、项目是否实现“APEC妇女整合架构”制定的优先目标、项目开展涉及到的领域交叉的问题是否已经得到妥善处理、项目实施后是否与APEC其他工作组建立紧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否有其他APEC成员积极参加该合作项目、有无工商私人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参与该项目、开展项目取得的经验教训是否被整理并实现共享、项目能否持续产生效益、有无开展后续项目的可能、有无其他相关要点、对项目的判断是否准确。①

三、APEC成员参与经济技术合作的价值取向分析

APEC经济技术合作是APEC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良好发展离不开APEC各成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APEC发达成员拥有丰裕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无疑是APEC经济技术合作重要的参与方。APEC发展中成员一直是经济技术合作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倡导者,在APEC经济技术合作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APEC经济技术合作信息交流中心提供的数据,可以将APEC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参与经济技术合作的状况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尽管各领域的合作项目均有涉及,但是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最受青睐。如下图1所示,在1993年至2002年间,APEC发达成员共主持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62个,其中属于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领域的项目共计116个,占项目总数的32.1%。在此同期,APEC发展中成员共主持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73个,其中属于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领域的项目共有101个,占到发展中成员主办项目总数的37.1%。在其他优先合作领域,发达成员和发展中也实施过一些项目,但是数量上都不能与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领域的项目相比。第二,APEC大部分合作项目采取的是调研、报告以及会议等简单易行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在APEC发达成员举办的362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中,以调研、报告以及会议形式开展的项目共230个,占到项目总数的63.6%;在发展中成员主办的273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中,调研、报告以及会议类型的项目共有181个,占发展中成员开展项目总数的66.3%。第三,APEC成员以自筹经费完成的合作项目居主导地位。在资金和技术方面,APEC发达成员都要比发展中成员更具优势。经济技术合作实施的关键在于资金和技术,因此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离不开发达成员支持。如图3所示,在APEC发达成员主持的362个合作项目中,发达成员自筹资金完成的项目共有208个,占发达成员承办项目总数的57.5%。其中完全由发达成员自筹资金完成的项目共有103个,占发达成员承办项目总数的28.5%。由此可见,发达成员并非完全不愿意承担经济技术合作的运作费用。APEC发展中成员实施的273个合作项目中,由承办方自筹资金开展的项目共有182个,占发展中成员开展项目总数的66.7%;其中,完全由承办方自筹资金开展的合作项目共有81个,占发展中成员开展项目总数的29.7%。由此说明了APEC发展中成员也愿意为推动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而付出实际行动。通过对APEC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参与经济技术合作的状况分析,可以看出APEC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对待经济技术合作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不同的,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第一,APEC发达成员愿意在不增加额外义务的前提下支持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之所以APEC发达成员起初排斥经济技术合作,主要是担心经济技术合作会增加它们的经济负担。即便后来发达成员转变了对待经济技术合作的态度,它们的这种担心也一直存在。因此,APEC发达成员在支持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强调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义务的一致性,不能给发达成员增加额外的义务。APEC发达成员侧重开展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项目,并且较多的采用调研、报告以及会议等形式,都反映了发达成员的这个价值取向。因为人力资源开发项目大多数涉及金额比较小,在合作开展形式、内容以及资金调度等方面各参与方也非常容易达成共识,所以开展此类合作项目不会给发达成员增加新的义务。第二,为换取APEC发展中成员对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支持,发达成员也愿意支持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为了实现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而支持经济技术合作是发达成员的基本价值取向,所以发达成员自筹资金完成大部分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的目的在于谋求发展中成员对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支持。可以推断,发达成员愿意在发展中成员支持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基础上,支持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事实上,APEC大阪会议以及马尼拉会议能够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都可归因于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之间的博弈。第三,推动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可以从争议较少、简单易行的合作形式开始。APEC经济技术合作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一方面由于没有先例可供借鉴,另一方面由于内容纷繁复杂,因此在经济技术合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许多有争议的地方。为了尽快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发展中成员认为可以从争议较少、简单易行的合作开始。尽管这样与发展中成员起初期望的还有一定差距,但是还是优于完全无所作为。发展中成员重点开展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并大多数合作项目的开展选择调研、报告以及会议等形式,都反映出发展中成员的这种价值取向。第四,发展中成员愿意在推动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过程中承担一定义务。由于经济技术合作主张各参与方共同投入,因此发展中成员在敦促发达成员支持经济技术合作的同时,也愿意承担一部分义务,投入资源促进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发展中成员的这个价值取向,体现在发展中成员积极以自筹资金方式主办的合作项目的资金投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