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矿安全避险范文

煤矿安全避险精选(九篇)

煤矿安全避险

第1篇:煤矿安全避险范文

关键词:安全事故; 煤矿; 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 问题

Abstract: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work of production safety,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ompany safe production, ensure that each citizen'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countries in the coal mine safety has been engaged in unremitting research, which in the coal mine " safety risk " of six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to invest enough attention.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coal mine safety risk " six big systems running the existence question,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coal mine safety accident; safety; hedge; six system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及其预期运行目的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安全就是生命、生命高于一切”。国家提出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系统,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建立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从而保证煤矿实现安全管理。建设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准确的定位人员位置,进行安全救助工作。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进而完善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矿井压风自救系统,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两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供应急供水,同时加强供水管路维护。建设完善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在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等地方安设电话,要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万一发生险情以便及时通知井下人员的撤离。

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各地建设的不同基础上,各种大大小小的煤矿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之中。然而,事实上在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目前我国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六大系统不明确、运行没有保障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各个系统分工明确,内容清晰,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系统涉及范围广,界定就很模糊,很容易忽视某一系统的重要作用。“六大系统”的建设潜藏着巨大的商机,一些企业闻风而来,企业自身条件不够导致企业市场混乱,这样扰乱了整个市场秩序,制造了大量的劣质工程,既不利于企业利益,又影响了六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二)煤矿企业认识不够

一些矿山企业对六大系统建设认识较高,但也有部分矿山企业认为“六大系统”意义不大,只是当做政府的命令被动拖延、应付;加上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尽可能降低对其系统的投资,导致建设进度滞后,工程不合格。

(三)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

各地政府部门对于煤矿“六大系统”建设的组织管理良莠不齐,有些是地方政府设置了企业准入条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基础条件,然而,政府的监督管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介入煤矿企业“六大系统”的实施,企业在安全避险问题上就会松懈,严重后果就是事故的发生。

(四)矿安产品不达标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要求,煤矿系统相关设备必须采用矿安产品。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煤矿通过认证的矿安产品品种较少,有些类型的设备还没有矿安产品,这与要求严重不符,不能满足建设需要。一般矿安产品的价格比非矿安产品高好几倍,这也是企业不愿投资的因素之一。

三、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措施

(一)严格遵守建设规范

面对企业对于“六大系统”建设的程度和水平的不同,要严格要求企业进行改进和完善,以同样的标准和规范来审核企业的安全建设,杜绝一些企业存在的应付心里。同时,也要靠国家的大力支持,认真督促煤矿企业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对“六大系统”进行统一设计,保证“六大系统”布局设计合理,保证系统设备的技术的先进性和性能的稳定性。严格按照基本规范标准进行建设和完善,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六大系统”安全可靠。

(二)加强系统管理工作

加强管理是确保“六大系统”有效运转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煤矿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六大系统”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加强日常建设、管理和维护,适时开展“六大系统”应急救援演练,确保“六大系统”正常运行。

(三)促进系统间的有效运行

一方面,各个系统自身要正常运行,监测监控参数准确、深入,人员定位系统及时准确,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水管正常,切实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安全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六大系统”在整个煤矿安全避险中是一个整体,要切实发挥“六大系统”的整体效能,注重“六大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对“六大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并不断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人员培训和联合应急演练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加强对于“六大系统”的思想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全面建设的决心不动摇、各类矿井如期建成的信心不动摇。其次,“六大系统”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矿井生产安全条件变化时“六大系统”也会随之变化,并随着采掘工作的进行而逐步完善,在整个工程水平提高时也会进一步提升。“六大系统”的运行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工程,要特别重视“六大系统”的建设,从而切实成为煤矿安全的有力保障。

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立有效地“防灾、减灾”体系,“自救”体系,以及“安全避险”体系,整体提升煤矿安全系数。建设完善“六大系统”作为有效保护广大矿工人身安全,进一步增强企业使命感、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充分体现了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目的,也是推进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的重要途径和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实践创新。

结束语:安全问题始终是煤矿企业的重中之重。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员工、普通公民等等都十分关注煤矿安全,这是人们一直忧心的问题。因为事故一旦发生,唯一可以挽救一线人员生命的就是安全避险的“六大系统”的建设,这是员工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严守这最后一道防线是国家的责任,更是企业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丰建荣,史鹏飞,代贵生.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06)

[2] 郑君.集思广益 建设煤矿“六大系统”[J].劳动保护.2011(10)

[3] 程国奇,付春兴.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3)

第2篇:煤矿安全避险范文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越发的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运用科技的力量,将各类技术系统的优势与当前的煤矿生产相融合,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效率。在实践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对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风险实现了良好的规避,也大大的提升了煤矿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升煤矿企业运营效益的目的。鉴于此,文章针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了切实的分析。

1对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分析

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会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予以规避,进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以及综合管理,在这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重点管理是风险管理,要点是员工在生产中所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基础内容是生产系统的综合管理,其中的体系支撑则是保障管理,对这几部分内容进行切实的管理,则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都是息息相关的,并将PDCA闭环管理手段作为运行重点,对其中的各项环节进行监控,而后为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安全保障[1]。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具体运行情况分析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引入是必要的,也是煤矿生产企业顺利运营的重点。因此,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煤矿的生产特征,对风险预控管理手段予以实时的更新。文章针对性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2.1风险评估环节的安全管理

在对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后,则要对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预判,而后再针对性的对风险等级予以判断。根据最终的判断结果,再落实具体的风险预控以及管理措施,最终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和预控方案,提升煤矿生产的风险规避能力[2]。这一环节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所涉及到的风险予以上报,而后风险小组再将这些汇报的数据予以整合和协调,再对其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行复审,要求各个部门将这些汇报的不足之处予以完善和健全,而后再交由风险预控小组,经过切实的修改,实现多向的反馈,最终对风险实现完善的预控和判别,提升管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可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一旦出现问题,定要及时的改进,而后确保测评的准确性,将PDCA的管理优势体现到实践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2危险源监控环节的安全管理

危险源监控环节涵盖风险控制过程中的监测以及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控,危险源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它可以对企业所应用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监控,通过危险监控的方式,对危险予以切实的规避,以此方式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并间接的促进企业的煤矿生产安全,促进矿产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3]。

2.3危险源的辨识环节

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就应当意识到生产过程中将会遇到的矛盾和生产阻碍性问题,比如,矿产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煤矿生产不具备稳定性等,将这些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再予以切实的规避,这些危险源的提前避免方式成为矿产危险预控过程中的必然手段。危险源可以在煤矿生产已经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无论是煤矿企业的生产、改造,还是企业的建设和完善等环节都会涉及,煤矿生产之前的危险源辨识已经成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进行煤矿生产危险源识别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危险源的诱因进行分析,还要对危险源进行归类和分析,对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危险源予以把控。比如,企业所涉及的环境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机械设备应用危险归为一类,在确定了危险源之后,再对危险源进行检测,检查这些环节是否存在切实的危险,最后将这些数据予以记录,为日后的生产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安全保障[4]。

3对于风险预控体系的作用分析

3.1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了企业的安全运营指数,也对危险源实现了良好的规避。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可以在煤矿生产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将企业运营中的工作岗位、安全生产系统以及生产作业等等企业运营环节中的危险源予以辨识和分析,而后通过安全管理措施,对这些风险因素予以评估和解决,尤其是对于煤矿生产企业的重点环节,对其危险源进行确定,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针对这些危险源,予以切实的评估,再针对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内容,最终制定出适合煤矿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3.2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当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对生产实践中易出现的风险源予以判断,而后通过切合实际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和风险控制标准,将传统的煤矿生产管理模式的危险因素进行避免,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对各个环节的内容予以把控,比如,对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对煤矿风险的辨别和判断以及对风险的控制等,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的、实时的监控,一旦在煤矿生产中出现事故,则要通过风险控制的手段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而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5]。

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

(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类的危险因素,要想实现煤矿企业良好的、长远的发展,就要对这些企业运营中的危险因素予以避免,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企业各个环节风险因素予以解除,提升煤矿企业的运营效益,大大的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晋辉.煤矿地质灾害的安全评价与损失预测[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96-197.

[2]姜伟.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作用及价值探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5,23(6):199-200+203.

[3]侯跃峰,马春,李小龙,等.浅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文化周刊,2014,16(20):31.

[4]李贤功,宋学锋,孟现飞.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与隐患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7):89-95.

第3篇:煤矿安全避险范文

关键词:煤矿井下避难硐室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2010年8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首次明确传达了我国煤矿井下需设置紧急避险系统的精神,其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分别以安监总厅煤装〔2011〕5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置做出了相关要求。

在西南地区产煤省市中,重庆市在井下设置避难硐室时间较早,配置较齐全。2012年3月,受云南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派遣,笔者赴重庆进行了重庆市井工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调研工作,先后对重庆市荣昌县红星三井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重庆市中梁山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及所设置的救生舱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就调研工作中所获得的知识及发现的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一、调研情况

2012年3月14日,调研人员赴重庆市荣昌县红星三井煤矿调研。该矿为接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为低瓦斯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开采煤层属极薄煤层。红星三井煤矿一水平采用平硐开拓,二水平采用暗斜井开拓。井下设置了临时避难硐室,该硐室设置于煤层底板下,采用光面爆破,围岩较稳固,不需支护。硐室入口设有两道门,均向外开启,外侧为防爆密闭门,抗压强度0.38Mpa,内侧为密闭门。两道门之间设有压风管路,形成风障,以隔绝外部有毒有害气体。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巷道净宽2.0m,墙高约1.3m。过渡室后部为生存室,巷道净宽约3.5m,墙高1.3m,设置了4排座位。入口处有储物架,摆放苏生器、急救药箱。人员座位旁设置压风管、压风自救器及供水管。生存室内侧设有储物架,摆放食品、饮用水、压缩氧自救器。

生存室内设有甲烷、一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并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设有隔爆红外摄像机,地面监控室可直接观察避难硐室内人员状况。生存室入口设有水池,下放设有单向排水阀。生存室末端设有单向排气阀,有管路通往上水平回风巷,以解决避难硐室内通风问题。

该临时避难硐室可容纳15人,目前除备用电源及空气净化系统未安装外,其余设施装备齐全。

2012年3月15日调研人员赴重庆市中梁山煤矿考察。该矿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为突出矿井,开采煤层属急倾斜薄煤层。中梁山煤矿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在-20m水平运输大巷附近设置了永久避难硐室,该避难硐室位于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采用光面爆破掘进,围岩坚硬,不需支护。避难硐室底板高于大巷底板20cm,铺瓷砖。其硐室形式与红星三井煤矿类似。避难硐室净宽5.4m,采用三心拱断面。硐室内设有6排座位,在距底板2m处预埋钢梁,上面放置食品、饮用水等物资。避难硐室内设有甲烷、一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并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设有人员定位分站、电话。硐室内设有压风管路及供水施救管路,各种管线在避难硐室前20m处均埋设于大巷底板下沟槽中,以避免破坏。该硐室可满足70人避难要求。目前除备用电源及空气净化系统未安装外,其余设施装备齐全。

中梁山煤矿在井下还设有移动救生舱,由重庆煤科院研制生产,已取得煤安标志。该救生舱可容纳8人,内部设施齐全。

二、调研结论

目前重庆市各生产矿井均已按要求设置了井下避难硐室,其避难硐室由有资质设计单位设计,硐室内装备均取得煤安标志,除备用电源及空气净化系统,其余装备齐全。避难硐室人均分摊造价约2~3万元/人,且硐室内装备可循环使用,优于移动救生舱。

三、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避难硐室的位置

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要求,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超过500米时,应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其他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

在设计中应根据煤矿开拓方式、水平划分、采区划分、采区及水平接替等内容进行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的设置,改扩建矿井应应结合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实际的生产及接替情况确定硐室位置。避难硐室的设置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可在满足避难要求的同时减少硐室的重复建设,节省投资。

避难硐室应尽量布置在不受采动影响、不受各种灾害威胁的稳定岩层中,以保证在发生灾害时不受冲击,保护避难人员的安全,同时应考虑易于施工及维护。

根据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的要求,井下避难硐室需有两个安全出口,在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将两个安全出口都设置在进风巷道中,在发生意外灾害时便于人员的撤离。

2、避难硐室容积

避难硐室的容积应根据矿井劳动定员,在确定服务范围,满足容纳该区域所有作业人员,保证人均有效使用面积的前提下,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

二、硐室装备

避难硐室内各种设备、设施、食品等用具均需根据避难硐室所需容纳人员的需求并考虑一定备用系数后配备,随着科技进步及市场需求,避难硐室所需装备将不断得到完善,以满足避难人员的需要。

三、避难硐室与其他“五大系统”的连接

避难硐室能否满足井下发生灾害时作业人员的避难需求,与供水施救、压风自救、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系统能否保持畅通密不可分。上述五大系统在设计时应与避难硐室的设置统筹考虑,由于井下发生灾害时可能破坏上述五大系统的管路、线路,因此在设计中须注意上述系统管路线路的保护,应考虑布设两趟独立的线路互为备用,在一趟线路、管路发生损坏时,另一趟线路、管路可满足避难硐室内人员的要求。

四、移动救生舱

移动救生舱就本次调研情况看不甚理想,可容纳8人的移动救生舱造价约200万,还需另掘硐室放置,且目前的设计不能满足防水害的要求,体积大,由于我省小型矿井多数巷道狭窄,在云南省内使用移动不便。根据中梁山煤矿介绍,拆开后无法还原,丧失其防护功能。因此除井下巷道断面较大、维护较好的大型矿井外,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应以避难硐室为主。

五、其他问题

根据调研过程中与矿方人员的交流,目前避难硐室尚存在以下问题。

1、避难硐室的管理。由于避难硐室内储存有食品、各种装备,为避免被个别工人带走,一般避难硐室都处于锁定状态,发生灾害时如不能及时打开,将丧失意义;如派人看守,须增加专职人员管理。

2、根据前述文件规定,一般永久避难硐室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附近,我省小型矿井数量多,煤矿走向不长,如永久避难硐室设置在井底车场附近,附近作业人员不多,且发生灾害时可通过进风井筒直接逃至地面,其存在意义不明显。相反采区是人员最集中的地带,因此采区内的永久避难硐室应是设计的重点。

第4篇:煤矿安全避险范文

关键词:安全隐患;机电设备

Abstract: due to the coal mines in more remote areas, and the fewer the number of management personnel to the site inspection and strength is not big enough, there is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is not found in time and be completely ruled out, coupled with the coal mine complex structure, many used in coal min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s relatively high technical content.

Key words: safety hazar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中图分类号:TD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众所周知,煤炭是我国重要能源资源,但同时也是我国风险、事故高发行业。由于煤矿多处偏远地区,而且相关的管理人员到现场检查的次数较少及力度不够大,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彻底排除,再加上煤矿构造复杂、很多用于煤矿的机电设备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如果单凭相关人员的检查,对潜在的隐患、故障的排查是难以很彻底的,而且有些生产环节、工序、条件都较为复杂,导致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大量下降,然而“三法”的出台缓解了这一矛盾,通过"三法"的管理,有效治理了安全过程中出现的"三盲",真正的实现了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煤矿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进行。

一 煤矿生产的风险形式及不利影响:通过多年来对事故案例及经验进行分析,煤矿生产的风险形式主要有:

(1) 经济损失风险 ,但就煤矿企业的经济损失来说主要分为:a直接经济损失、b间接经济损失。而分细了来说, 直接经济损失主要包括:(1)用于建筑的资源被破坏(2)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被损坏。它所带给的损失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估量的。 而间接损失是指企业因为事故的原因而造成的,主要包括:(1)需要恢复生产所需的费用(2)有时候企业信誉有可能会下降,从而导致融资成本上调(3)由于经营不善,企业破产成本的提高。具体的说,间接经济损失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a伤亡员工的丧葬、抚恤、补助、医疗费用、家属的安置迁移费用;b因为事故发生后会导致产生一定的违约金和罚款、诉讼费用等;c如果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所需要付出额外的基础建设、资源恢复的费用。

2. 责任损失风险 。根据事故的诱发原因,可以把煤矿事故风险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责任事故风险,二是非责任事故风险。非责任事故风险是因为自然并且不可避免的原因所造成事故发生后的风险,人为的无法避免。但是责任事故风险是由于人为造成的,譬如违章操作、工作条件恶劣、设备故障问题、管理人员的失职等。

人力资源风险,(1)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有人说矿工们其实是在拿命在赚钱,这些年来,事故发生的频率虽然是有所下降,但相比于其他行业,煤矿行业的安全仍然是很突出的。尤其是小型煤矿企业,现在还是采取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模式,企业生产生存对人力的依赖性很高,但伴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多用工荒的出现,煤矿企业招工会更难。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某些曾经发生过安全事故的煤矿企业,招工更是一件难事。由于曾经发生过生产事故,这必会对工人的选择造成明显的倾向,要是可以有选择,不言而瑜,工人们肯定会选择没有事故记录的企业。因此,要想留住工人,就得多付报酬,以平衡工人们对风险的厌恶。

员工队伍稳定的风险。当煤矿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也许一部分员工会因此遭受工伤,或者更严重的会失去生命,企业除了处理事故还要对没有受到事故直接损失的员工做出表态以稳定他们的情绪。

4. 外部因素风险 ,巨大的外部因素风险对中小煤矿企业来讲尤其严峻。

二 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强制有效的煤矿风险控制体系。在其生产过程中,风险控制机制应该以以控制理论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一套适合相应煤矿的解决办法。(2)规定的十大特种作业人员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必要做到业务娴熟、业务娴熟,其它在职工作人员或者中层管理人员一定要经过专门的培训部门进行培训,必须考核合格后才颁发上岗证。所有人员必须随时做到持证上岗。(3)提前研究煤矿生产的各个过程,并且要及时收集信息,防患于未然。(4)煤矿环境、管理、技术等风险都是可变性很大的,因此有必要加强煤矿风险动态监控程序(5)要加强对煤矿风险控制的事后评估方面的工作。在每次事故之后都应该要反思总结,以便在下一次风险前采取更适宜的措施。(6)有必要让煤矿风险信息透明化,以便减少煤矿内部人员由于不知情造成不必要的干扰。(7)建立健全安全的生产管理体系,充分配备安全人员。安全机构下发的通知有必要以正式文件下发到各部门,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可以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组长,来协调管理安全问题。(8)提高煤矿管理者的在决策方面的能力。很多时候,能否及时将风险排除,关键取决于风险管理人员的英明果断的决策。由此可知,如果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煤矿管理、能承担重任、有过硬的技术水平等能力,就能有效的降低风险。(9)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那是全员的责任制,这样便可以将整个企业相互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然而如果缺少任何一部分都可能形成那么完善的体系。(10)各级领导应也采取入井跟班制度,与矿井工作人员同甘共苦,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以最大程度的减小安全隐患的存在时间,并将矿级领导带班人员的代班表现情况、带班资格、带班次数与工资挂钩,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此来避免不安全因素带来不必要的威胁。(12)安全人员在检查时留下的检查痕迹,安监部门应该第一时间将所检查出来的结果进行下发,并留下原始资料以准备不时之需。(13)可以建立事故隐患管理体系,对重大隐患进行跟踪管理,从而对其形成的原因迅速的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的一系列整改防范措施,争取杜绝类似重大隐患的再次出现。(14)努力建立完善的干部职工违章管理制度,该制度应该具有如实的反映煤矿查处“三违”情况的特点,安监部对“三违”定性务必要准确、处罚也要努力做到得体到位,对那些严重违反“三违”规定的,第一时间进行责任追究,并应该留下追查分析记录、处理通报等相关的资料。每个月至少要对当月查出来的三违行为进行一次总结,对发生频率较高的和严重的三违事故进行细致的全面分析,找出其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相应的制定相应制度防范同类、类似违章反复出现的得体的措施,从而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三违出现的频率。

结语:,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煤矿安全形势依然面临严峻的调挑战,各煤矿生产企业务必意识到“安全大一,生产第二”的重要性,随时都要清醒地保持着对煤矿生产风险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对于那些一般情况下人为可控的风险要尽量避免,然而如果是非责任风险,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想得到的方式来分散、转嫁风险,但如果不幸发生啦,应该及时想办法弥补,将这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尽量降到最低。总之,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道路任然任重而道远,还得付出不懈的努力和汗水。

参考文献

[1]安全双基管理精细化在新田煤矿的实践应用安全管理网

第5篇:煤矿安全避险范文

关键词:矿井 安全监测 管理措施 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28-01

目前,我国矿业发展迅速,大多数煤矿企业开始采用高新科学技术,实行安全监测联网战略,降低安全事故与人员伤亡的发生率,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率,降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生产成本。发展矿业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它需要人力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应当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立足于自身发展,明确生产方向与计划,使煤矿企业在有安全保障的体制下运行发展。

1 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因素

开采煤矿时,首先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地质结构,如果在地理环境劣势的情况下开采煤矿,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与重大损失。由于煤炭的形成特殊且复杂,需要地层和地壳经历多次断层、褶皱等运动,造成地势极其不稳定的现象,这就意味着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既然不能规避风险,就要想出能够实施的比较合理的方案,尽可能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1.2 高难度开采

随着煤矿资源不断被利用,市场经济出现供不应求的现状,这就促使着开采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寻找可利用资源,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加大了开采过程中的难度。近几年,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安全危险事件也困扰着人类,安全隐患引起了全国各界的高度重视,此时的煤矿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1.3 安全意识薄弱

开采人员大多来自劳务工人,没有多少经验与技能,缺乏开采煤矿的安全理论知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水平上有一定的差距。企业应当在开采前对矿工进行有关安全知识的教育,使工人能够正确运用开采技术,实施安全监测,降低危害发生的几率。

1.4 矿工不安全行为

在开采过程中,有些矿工没有意识到开采危险,不听从安排指挥,擅自开采矿井,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让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待工作更谨慎,相互之间也能配合默契,加快完成工作进程,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的发生。 生理因素也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一、矿井工人一般工作时间比较长,加之休息不好,极易导致精神疲劳,从而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进度,往往会被上级领导批评,造成负面影响,不能充分发挥劳作者的能力。二、在矿井作业中,领导只注重生产进度与质量,不会顾及矿工的情绪,在工作中缺少对他们的鼓励,导致员工状态不佳,严重影响对工作的注意力,进而导致失误频繁发生。

2 煤矿矿井安全管理措施

2.1 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

从整体而言,煤矿矿井应该加强精细化管理,采用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矿工的管理服务。首先,企业内部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企业内部人员的行为,逐步实现高层次的管理规章,保证管理顺利实施;而且,针对企业管理,更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加强团队精神,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与监管制度,深入矿井工作内部,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最重要的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出“维护安全,人人有责”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对安全管理的灵敏度。

2.2 增强安全建设模式

煤矿企业有责任实现开采矿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与人员的安全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时刻保证矿井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矿企业应该明确安全文化的建设思想,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内部构建可行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集中宣传有关如何防范矿井危险的知识,不断地实践与总结经验,加深矿工对安全行为的认知与理解,形成具有特色的安全教育体系,让更多的从业人员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3 安全教育培训模式

矿井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与综合能力影响着矿业的生产,因此,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教育培训机制至关重要。在工作中,要协调好普通员工与中高层领导之间的沟通,重点培养从业人员的责任感与自觉性。在不断地培训中,同样需要提升矿工的工作能力与技术手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增强矿井作业的安全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能忽略作业中任何遗漏,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否则,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3 实施矿井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3.1 消除安全隐患

通常,矿井采用相对传统的安全管理举措,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危险的发生,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隐患,时刻阻碍着开采进程。此时,便需要开拓创新,结合更多新的科学安全管理系统,全面、系统性地操作安全模式,弥补一些传统模式带来的缺陷。提高监察管理水平,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尽快找到潜在危险,避免危险的发生。

3.2 规避安全风险

由于长期的煤矿开采,造成资源枯竭,给开采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薄弱的基础建设也同样会使事故频繁发生。落后的开采方式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又浪费了自然资源,传统模式使开采技术停滞不前,大大地降低了生产要求。大多数企业遵循现在的开采技术,墨守成规,安全风险也一度出现高发生率。因此,企业领导人应该研究新的开采道路,转变原先的思想,对安全力度加大投资,走新型开采道路,合理规避安全风险,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3 强化安全意识

从根本上来说,人为管理是矿井安全管理最突出的问题,因为矿井工作人员与生产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人类是社会生产的主导者与参谋者,因此,在开采人员的脑海中灌输安全意识,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矿井事故频发与开采人员有着紧密的干系,即使再先进的技术,再发达的国家,也会由于开采人员的疏忽,而造成重大损失,所以,要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重点训练开采前的准备工作,不至于最后酿成大错。

4 结语

安全对于矿井开采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只有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工作,生命才会得到保障。若想煤矿企业走向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道路,必须安排好事前工作,合理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创新的道路,重点培养高技术人才,提高矿井作业的安全指数。加强企业管理的安全防范管理,结合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整体上推动矿业的发展,最终才会实现高质量、高要求的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伟文,张文海,王磊,等.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其培训的建议[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15(11).

[2] 陈红,祁慧,宋学锋,等.煤矿重大事故中管理失误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模型[J].煤炭学报,2012,15(14).

[3] 满慎刚.矿工不安全行为分析及控制对策[J].煤矿安全,2013(12).

第6篇:煤矿安全避险范文

【关键词】煤炭资源整合;风险;防范

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整合的目标无法实现。明确资源整合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给出防范措施,是资源整合实施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煤矿资源整合内涵和特点

1.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内涵

目前,我国的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在进一步去产能的背景下,大量中小煤矿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而大型煤炭企业迎来了并购重组的机遇。煤炭资源整合是指以现有合法煤矿为基础,对两座以上煤矿的井田合并和对已关闭煤矿的资源及其它零星边角的空白资源进行合并,实现统一规划,提升矿井生产、技术、安全保障等综合能力,并对布局不合理和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关闭。

2.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特点

煤炭企业的并购以及并购之后的煤炭资源整合,顺应政府监管的要求,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重效应特点:

(1)煤炭企业的资源整合,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带来规模经济效应。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一个谈判、收购(合并)、增加投资、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2)煤炭企业的资源整合,便于政府的监督管理。在进行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后,有效地减少的了煤炭生产的主体,政府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3)煤炭企业的资源整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煤矿资源整合的风险分析

1.政策风险

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决定煤炭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导向性的作用。国家政策的出现或调整,都会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政策风险。

2.资金风险

(1)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被整合矿井已缴纳采矿权价款需要整合主体对其进行补偿。整合主体并购了大量的小煤矿,故即使吨煤采矿权的价格不高,在采矿权价款方面,兼并主体开支很大。(2)煤炭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需要投入相当多的资金来进行矿产资源勘察,价款补偿与矿山建设等。在过去的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煤炭价格大幅上升,进而煤炭资源价款“水涨船高”。所以企业资源取得成本提高,整合主体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障资源整合的顺利实施。

3.整合主体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1)在被资源整合的小煤矿中,管理差、效率低仍然是企业的通病。(2)为满足煤炭资源整合主体资格要求而设立的公司,公司股东多为各个小煤矿的矿主,股权多元,责任不明确。公司成立时间短,专业管理人员缺乏,集团化管控经验匮乏,规章制度不完善,人员不足等弊端都可能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4.矿群风险

矿山建设及生产会占用农村的土地;矿山生产会造成地陷等生态环境破坏,这些问题的协商与解决都需要与当地群众沟通。随着普通群众经济意识的加强,矿山建设时的征地问题就会显得十突出,后期煤炭运输及矿工招聘等事项都会不可避免得受到影响。所以,矿山的建设与生产需要良好的矿群关系做保障。

三、保障措施

1.政策风险防范

严格按照国家及相关省份资源整合的要求,应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密切关注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的新举措,及时调整并购重组的方案,做到与政策要求保持一致,尽量减少政策风险。

2.资金风险防范

(1)参与整合重组的两个煤矿企业,合理的成交底价成为双方合作成功的基础,在整合前应对煤矿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降低定价风险。(2)企业相关重大经济事项必须根据规定由企业的董事长,财务总监,总经理中的两人或者多人共同签署,才可认定为有效并付出款项。即建立重大经济事项联签制度以防资本损失,规避财务风险,加强公司财务管理,将财务活动合理化。(3)矿山并购需要资金,并购之后的资源整合也需要资金进行重新的勘探、补交价款、矿山开采设计和矿山建设。从并购,至并购后取得新的采矿证,这个期间的融资是最难的,但也是资金需求最紧迫的阶段。往往在此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会保持观望状态,未有相应的支持措施出台,所以需要有创造性思维来保障资金的需求,如信托融资和股权融资。(4)通过全面预算进行事前筹划,评估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策略,控制和缓解风险,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要进行资金风险管理必须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3.运营风险防范

(1)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加快人才引进速度;建立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和开发。(2)文化整合措施:兼并主体要整合各矿井企业文化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部来进行。资源整合前期,资源整合主体需要透彻了解目标企业的文化,选择其优秀的部分吸收利用,直接整合与兼并主体相似或相同的企业文化,对于完全不同或者产生摩擦的部分可以暂时保留察看商议。经过阶段性的磨合期,子公司势必和母公司有一致的企业文化,进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文化差异带来的人才流失等弊病。

4.安全风险防范

预先控制和防范重大事故,要坚持源头治理,从根源夯实企业的安全管理基础。把控源头安全的措施效率高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矿产资源整合来说,必须要加强源头管理,做好事前预防。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配置专职安全员,开发安全生产系统并制定相应制度,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技术管理,设立预警系统,奠定企业技术改造后的生产运作基础。其次,要注重职工安全培训。

5.矿群风险防范

矿山建设征地初期,可由当地政府牵头,政府、企业和村集体三方共同协商土地价格。这不仅可有效地避免村民的漫天要价,也能加快征地进度,为矿山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矿山建设期及生产期,可设立专门基金来预防矿山发生不利矿群关系事件的发生,多为村民做实事,比如修进村或进矿公路、资助办学、优惠煤价等措施都将有利于矿群关系的处理。

参考文献:

第7篇:煤矿安全避险范文

关键词:地面钻孔;避难硐室;紧急避险系统;煤矿救援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8-0026-03

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体。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先后下发多个文件、采取多种措施,规范和有力推进“六大系统”建设。紧急避险系统是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核心内容,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是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设计、建设和管理紧急避险系统,对建设完善安全避险系统整体功能,保障遇险人员生命安全,减轻灾害影响程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

1 建设紧急避险系统的意义

根据国内外典型的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发生在工作面的爆炸事故,工作面区域人员绝大多数立即死亡;发生在工作面以外的爆炸事故,工作面区域的人员死亡绝大部分发生在逃生途中,死亡原因多为逃生或逃生受阻过程中窒息、中毒及火灾等情况。而紧急避险系统正是为了在逃生路径被阻和直接逃生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为救援赢得了缓冲时间,为避险人员提供休息、更换自救器,处理伤口的安全空间。

紧急避险系统是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对外能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害气体;对内能为遇险人员提供氧气、水、食物、药品、自救装置等;遇险人员可以在这里休息、处理伤口等待救援,也可以在这里更换自救器,在险情缓解后继续逃生。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要坚持与矿井安全实际需要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因地制宜、简单实用的原则。

2 国内外紧急避险系统发展背景

在国外避难硐室的建设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其中加拿大、南非、美国、澳大利等采煤大国法律强制矿井必须建设应急避险设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局先后出台《煤矿井下应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应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验收和维护管理均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全国各煤矿企业正在有序地开展应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工作。

3 紧急避难设施的分类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主要有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随着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不断推进,将不断涌现新类型、新型式的紧急避险设施。

永久避难硐室设置在矿井大巷或采区避灾路线上,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避险人数在60~100之间。

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避险人数在15~40之间。

避难硐室依据供氧方式又可以分为地面钻孔式、专用管路供氧方式和自备供氧方式三种。

可移动式救生舱是井下发生灾变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应急避险空间和生存条件,并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试验移动,以适应矿井采掘作业要求的避险设施。根据外壳材质,救生舱又可以分为硬体式和软体式。前者采用钢铁等硬质材料制作。后者采用阻燃、耐高温帆布等软质材料制作,依靠快速自动充气膨胀架设。根据机械结构特点,又分为组合式和整体式两种。现行紧急避险系统分类如图1所示。

4 地面钻孔式的避难硐室

地面钻孔式避难硐室采取钻孔方式使避难硐室与地面联通,在钻孔内铺设压风管路、供给管路、动力电缆、通讯信号电缆,通过钻孔为避难硐室提供可靠安全的压风、动力电、生命补给及通讯等。由于钻孔施工时间长、造价高、施工困难等原因,钻孔方式多用于永久避难硐室。钻孔式避难硐室一般采取管路供氧和自备氧作为辅助供氧形式,不仅提高了供氧的可靠性,同时也为开启地面压风设备及供电设备提供时间。

5 地面钻孔式避难硐室优缺点分析

地面钻孔式的避难硐室的氧气、水、电供应没有时间限制,而自备氧供氧方式的紧急避险系统,不管是压缩氧气供氧,还是化学制氧方式供氧,气瓶、药剂、水和电都是有限的,一般供应量为额定人数96小时的消耗量。从避险时的氧气、水和电的供应时限上,地面钻孔式的避难硐室比自备氧方式的紧急避险系统更加安全有效。地面钻孔式的避难硐室的供给管路不受瓦斯爆炸或冒顶定等灾害的影响,同时维护容易,不存在中断和泄露的问题。而专用管路供氧方式的紧急避险系统,在发生灾害时,管路容易受到破坏,或维护过程出现疏忽,存在管路中断或者泄露的隐患。所以地面钻孔式避难硐室的供给方式比专用管路形式的紧急避险系统供给方式更加安全可靠。地面钻孔式避难硐室缺点在于工期长,初期投资大,地质条件影响大。

6 设计示例

以开滦集团单侯矿井底车场永久避难硐室为例,对钻孔式避难硐室设计方案进行说明。

6.1 概况

该避难硐室设置在井底车场附近的井下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南翼生产区域、井底车场、大巷区域、北翼生产区域、首采区域等,在这些区域内可以在30min内步行到达避难硐室的人员总数为90人左右,该避难硐室设计额定人数为100人。一个生存室,两个过渡室,硐室出口共2处,每个出口设置防爆密闭门和密闭门。井底车场

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净面积23m2,生存室面积为120m2。

6.2 钻孔设计

从地面钻孔至避难硐室,下直径273mm钻孔套管(1),套管内布置直径159mm的压风管(2)、通讯光缆(3)、动力电缆(4)、直径59mm供水管(5)。如图2所示。

6.3 硐室内各系统

本硐室主要包括:密闭防护系统、气幕喷吹系统、压风供氧系统、生活保障系统、动力保障系统、压缩氧供氧系统、环境监控系统、通讯保障系统、供水施救系统、照明系统及人员定位系统等11个系统。主要布置如图3所示,包括硐室外环境监测(1)、照明(2)、防护密闭门(3)、过渡室环境监测(4)、监控基站(5)、流量计(6)、过滤器(7)、减压阀(8)、总阀门(9)、钻孔供给管(10)、自动打包坐便器(11)、垃圾箱(12)、照明综保(13)、电磁开关(14)、馈电开关(15)、人员定位读卡器(16)、充电器(17)、蓄电池(18)、电话(19)、语音广播终端(20)、静压水(21)、供氧箱(22)、生存室环境监测(23)、消音器(24)、储物座椅(25)、生活保障用品(26)、红外摄像头(27)、防护门(28)、压缩氧气(29)、气幕喷吹系统(30)。

图3

6.3.1 密闭防护系统。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用能抵挡0.3MPa的冲击波,抵抗瞬时1200℃高温的防护密闭门,该门具有足够的气密性,阻挡室外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开闭灵活,门上有观察孔。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6.3.2 气幕喷吹系统。气幕喷吹系统的功能是将压缩空气通过气幕管形成气幕,在硐室门处形成一个幕障,避险人员进入时,阻挡室外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室内,尽量减少对避险人员生存环境的污染。喷淋设备用强大的气流再将人身上的附着的有害气体及污物清洗掉,同时置换有害气体。如图3所示,包括:限位开关(1);气幕开关(2);气囊(3);空气总阀门(4);汇流排(5);压力表(6);气瓶减压阀(7);气瓶开关阀(8);空气瓶(9);压缩空气阀(10);压缩空气阀(11);喷吹喷头(12);气幕(13)。

图4

6.3.3 压风供氧系统。压风供氧系统是将地面压风通过压风管路接入硐室,再经过三级过滤器、减压阀和消音器等装置对其进行处理后,为硐室提供清洁的空气。如图5所示,包括:消音器(1);总阀门(2);三级过滤器(3);减压阀(4);压风供氧阀门(5);压风流量计(6)。

图5

6.3.4 生活保障系统。避难硐室配备压缩食品、饮用水、储物座椅、自动打包坐便器、自救器、苏醒器、急救箱、工具箱、医疗箱、灭火器、担架等生活必须品和救护用品。

6.3.5 动力保障系统。本硐室采用双路660V供电电缆接入永久避难硐室,一路引自井下中央变电所,另一路引自地面变电站。两路电源通过矿用隔爆馈电开关切换,为避难硐室内照明、监控分站等供电。

6.3.6 压缩氧供氧系统。压缩氧供氧系统是使用压缩氧气瓶对硐室进行供氧。避险时,如果压风管路中断,使用该系统对硐室进行供氧,硐室氧气浓度应控制在18.5%~23%之间。如图6所示,包括:硐室内减压阀(1);硐室内流量阀(2);供氧箱出口压力表(3);供氧箱进口压力表(4);总阀门(5);汇流阀门(6);减压阀(7);压缩氧气瓶(8)。

图6

6.3.7 环境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硐室外环境监测、过渡室环境监控、生存室环境监测。硐室外环境监测共监测4个环境参数,包括:CO2浓度、CO浓度、O2浓度、CH4浓度;过渡室环境监控共监测2个环境参数,包括:O2浓度、CO浓度;生存室环境监测共监测7个环境参数,包括:CO2浓度、CO浓度、O2浓度、CH4浓度、温度、湿度、压差。所有环境参数都实时传送并显示到地面调度室和生存室的监测分站上,并在以上环境参数超限时发出警报,提醒硐室内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的稳定。

6.3.8 其他设施。通讯保障系统的电话、摄像头、语音广播和人员定位系统的读卡器等设备通过钻孔光缆与地面联通,在避险时,地面救援指挥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备了解硐室内的各种情况,制定有效的救援方案。供水施救系统和照明系统也与地面相应系统相连,保证避险时,硐室内的水、电供应。

7 结语

建设紧急避险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保证,其中地面钻孔式避难硐室具有安全性高,避险时间无限制等优点,是其他形式的避难硐室无法比拟的,如果能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降低其制造成本和难度,其必将成为煤矿安全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利安,王铁力.国外井工矿避灾硐室的应用及启示[J].煤矿安全,2008,(2).

[2] 陈文学.煤矿重大事故风险监控与应急救援方法体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

[3] 韩海荣,金龙哲.常村矿避难硐室地面钻孔生命保障系统研究[J].金属矿山,2011,(5).

[4] 孙继平.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

[J].煤炭学报,2011,(5).

第8篇:煤矿安全避险范文

1.1环境问题

露天煤矿在进行开采时,会给生态环境产生某种破坏。首先,土地资源破坏。对于煤矿企业来说,他们在开采时经常会通过采掘场进行直接挖掘,不但会使土地当前资源遭到破坏,还会影响煤矿开采周围土地的耕种。同时,在开采期间,往往会占用一定土地,致使原有土地逐渐成为排水管道,导致原有地貌发生严重改变。并且在施工现场,经常会运用机械进行挖掘,一旦出现过度挖掘,都会致使废弃岩石不能得到合理安置,造成岩土结构发生松散,导致地层层序逐渐紊乱,不利于煤矿施工作业开展。其次,水资源污染。从现有的露天煤矿开采情况看,开采场所很多都是位于干旱地区,所以,在施工时容易使当地出现水资源短缺,并且在开采的整个过程中,由于矿井水没有实现完全净化就被工作人员直接排放,致使水资源污染。另外,如果矿井水位发生下降,不仅会影响地下水资源,导致某些地区供水变得尤为紧张,而且还会致使地下水中的一些岩石出现某种化学反应,增加有害元素浓度。

1.2安全隐患问题

安全隐患也是当前煤矿施工遭遇的一些问题,首先,开采坡面陡峭。由于煤矿开采企业很多都是地处比较偏僻,并且环境较为隐蔽,使得管理部门缺乏对煤矿现场的监督,同时监管人员对煤矿施工没有很强安全意识,导致不能认真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开采坡面较大并且比较陡,一旦缺乏监督力度,不能对作业人员进行监管,容易出现重大险情,影响煤矿施工。其次,线路架设缺乏规范性。如果开采环境出现不规范,会增加开采期间安全隐患因素,其中电器设备是重要因素,一旦电器设备没有符合规定,不但会使煤矿企业无法安全生产,还会制约露天煤矿施工。有的煤矿企业在施工现场使用一些老化的电线,不能及时对电线进行更新,同时没有配备达标的配电箱,一些施工人员用破旧的配电板进行代替,造成线路破旧,没能达到架设有关要求。

2露天煤矿现场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2.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要想把安全管理落实到煤矿施工现场,必须对管理体系予以完善,首先,成立领导小组。任何一个露天煤矿在开展施工作业时,都需要有管理负责人,可以对煤矿施工现场予以监督,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小组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领导小组能够对煤矿施工要求进行确定,对各项内容给予解读,让现场施工人员拥有一定认知,可以严格遵守,另一方面小组成员会对一些施工团队人员进行监督,了解煤矿施工现场信息,从而强化对煤矿现场整体管理力度。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小组会制定管理手册,同时对手册进行派发,确保施工现场人员都能明确手册内容,从而认真遵守,改善煤矿施工效果,提升安全性。领导小组还会强化对施工工序的有效监督,对于一些危险源,要增强施工人员辨识度,使其可以准确辨别危险源,这样既能对危险源进行规避,还能降低煤矿施工安全事故。其次,开展培训工作。要想真正改善煤矿管理效果,必须对煤矿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可以领会管理体系背后内涵,不但能使他们认真践行煤矿安全管理有关制度以及要求,还能发挥出安全管理的内在价值。具体来说,应该组织观摩学习机会,让一些施工人员可以拥有学习煤矿安全管理知识,这样既能让施工人员与安全管理专员进行交流,根据煤矿现场情况交流有关经验,还能改善基层施工人员思想。由于施工人员属于煤矿现场施工的一线人员,他们安全意识直接关乎着煤矿开采安全,所以,必须强化学习以及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对危险源的一些判断以及辨识方法,不但能为安全体系落实做出准备,还能减少煤矿施工危险性。另外,企业还要对安全体系实施以及启动时间进行确定,确保其可以真正落实,同时还要制定考核制度,结合人员操作情况来评价考核结果,增强安全管理有效性。

2.2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会对煤矿施工产生影响,所以,应该进一步强化员工们的自身安全意识,使其思想得以有效转变,这样既能对不同类型隐患予以科学防范,还能确保施工阶段整体安全性。例如,可以在现场设置相应的危险源标志,通过排板形式进行展示,不仅能让现场人员随时观看,渗透安全知识,还能对他们起到警示以及提醒作用。同时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发放一定学习资料,让现场人员观看与阅读这些危险管理知识,从而对危险源有着深层认识,一旦在施工作业中遇到这些危险源,能够采取有效预防手段,规避施工作业未遂事故。具体来说,其一,应该印刷安全管理制度或者体系中的重视内容,这样在开展煤矿安全管理活动时,便于现场人员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设定学习考核要求,对于学习安全知识相对突出的现场人员,应给予鼓励,并让其成为煤矿现场安全监督员,这样既能让煤矿施工得以进行,还能使安全体系稳定实施。其二,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对于一些煤矿企业而言,加强安全文化方面建设有很大积极作用,一方面能对煤矿企业员工思想进行改善,培养他们对安全管理的学习兴趣,提升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能促进对安全文化的有关学习,丰富专业内涵。另外,可以开展一些安全主题活动,例如设置安全月,这样在安全月中组织学习,推广安全文化,提高管理效果。

2.3加强对现场作业环境的管理

对于露天煤矿而言,现场作业环境尤为重要,如果作业环境能够达到安全标准,不仅能提高开采作业安全系数,还能改善煤矿施工质量。首先,应对露天煤矿中的众多电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在开关上装设相应的闭锁装置,这样能使地面设备得到完善,使其可以有效运转。同时还要对手工工具或者移动梯子等一些设备有效管理,把其纳入到煤矿管理体系中,并结合现场作业环境,评判其是否满足安全标准,以此确保作业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应结合安全管理体系推进煤矿现场中的一些作业流程,在对作业过程进行强化控制的同时,使其得以安全生产。并且还要对电缆工序进行完善,合理运用机械化作业,这样既能减少现场人员接触危险源的机会,还能对他们安全进行保障。例如,可以引入轮式推土机,通过其来开采或者对道路进行养护,有效维修矿区道路,确保道路宽度以及平整度可以契合设计要求。另外,还应为设备提供防碰撞系统,这样当设备离安全间距比较近时,会发出一定警告,为司机起到警示作用,从而规避机械事故。在此期间,可以对卡车实施调度监控系统,在对煤矿现场设备予以调动的同时,还能对其监控,进而维护煤矿现场作业秩序。此外,管理人员要对现场施工起到带头以及领导作用,能够对管理标准进行带头执行,掌握管理流程,对设备以及工序进行逐一排查,使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预见性,从而安排专员来落实。同时可以强化安全教育相关培训工作,在每个月末开展安全体系知识方面的考试,增强他们风险预控能力,改善他们安全认知,以此提升安全价值观。

第9篇:煤矿安全避险范文

关键词:煤矿行业;问题;原则;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具体是指施工安全,包括安全体系、从业人员配置以及各种井下设备的装置等,主要是对潜在的危险的控制,宗旨是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其实,我们可以完全控制及预防煤矿生产作业中存在的潜在危机,通过先进的设施及科学的管理手段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煤矿安全管理中最关键的基本内容是煤矿安全,它既能创新安全方法,同时,还能对煤矿的持续生产给予满足。

1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1.1安全管理的宗旨

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闭环式和持续发展,并且倡导全体工作人员均参与到这一过程中,保证工作者在进行生产的时候装置零故障、零失误,建立没有缺陷的体系和没有漏洞的管理体制。使工作环境、机械装置能从根本上对安全生产的要求给予满足,规避发生安全事故,从本质上实现安全生产。相比于固有的安全管理方法,这种安全管理方法高效而系统,不仅优化了安全管理体系,同时还使安全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2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因子构成了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分别评价机制的构建、制定安全标准、辨别危险源,评估风险,建立监督保障系统等。

2煤矿安全管理的准则

2.1管理准则及目标的制定

有效辨别危险是制定安全管理准则的宗旨,对管理目标进行制定,通过管理监控对象,而对危险源进行规避。通过对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准则和方法的制定,来有效控制危险源,实现安全管控,规避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事故风险,防微杜渐。

2.2制定各项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的基本条件,用以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否达到安全标准,通过对安全管理方法和准则的构建,以实现安全标准。通过对安全手段的合理运用,促使工作人员了解工作职责及范围,切实的实现在整个煤矿产业中融入安全管理。针对工作者的举止制订合理有效的管理准则及方法,保证机械装置能够正常实施。第一时间的管理每种危险出现的原因,最大程度的减少危险,增加管理效率。

2.3管理方法及准则的制订原则

制订安全管理的准则及方法,应该根据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联系的准则、全面性准则、动态性准则、可操作准则及适用性准则等。

3构建煤矿安全系统的方法

构建煤矿安全系统主要由物、人、体系及制度等四方面组成。安全管理事实上是把事故的本质作为着眼点,探索出现事故的原因。也可以解释为,客观上的不安全因子引起的安全事故,如:人员损伤及财产损失。由于受到人、物、制度及体系等因子的影响,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包含四种类型,如:系统事故、装置事故、人员事故及制度缺陷事故。所以,在构建安全管理系统时,应以这四个方面作为出发点。

3.1系统的安全管理

合理的、优秀的体系结构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只有建立良好的系统结构,工作者才能有机的统一工作行为及物的运行状态,实现本质安全工作的协调性及高效性。运行安全管理的体系具体涵盖:挖掘生产体系、防治水体系以及运输体系等,确保体系的合理运行,极大程度的降低事故的发生。不能自然的形成煤矿安全生产的条件,而是通过煤矿公司的支持及投入形成的,通过人员管理不断地改进,所以,优化煤矿生产环境可以合理地减少潜在危险,管理装置的安全工作,增强防护生产危险的能力。

3.2人员安全管理

一是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思想。更具教育、安全培训等形式,增强工作者自己的安全意识,完善工作者的安全素养。在日常的生活中,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每一个工作人员均给予充分的尊重,增强员工的心理素养,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二是增强工作者的危险辨别能力。通过科学的开展安全课程等途径,提高工作人员辨别危险的本领,增强工作人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判断潜在危险的本领,最大程度上促进安全生产;三是增强工作人员的行为控制本领。安全控制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科学的管理生产中不安全的行为、不合理的操作机不安全的运行装置,这是管理人员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以便于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四是加强考察力度。随着高科技装置的不断使用,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增强自己的技术本领。才能熟练的应用先进的装置,构建考察机制,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的能力。

3.3制度的安全管理

一是为了实现安全管理,对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体系进行构建,使安全管理的水平进一步增强;二是对体系化的生产现场进行构建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是落实管理体系的核心,实际生产现场是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场所。落实现场制度,能使安全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三是根据相关的法规法律,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制定,以更好的实现体系促进生产的最终目标。

4结论

社会各界已经开始广泛的重视煤矿安全管理了,煤矿安全是研究的核心,也是公司及国家关注的核心问题。煤炭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是构建煤矿安全本质管理,煤矿公司想要快速的进步并改进企业的危险性,就需要构建安全系统,并落实安全管理思想,促进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恋军,仲维清.代际划分视角下矿工不安全行为研究[J].财经论丛,2016,01.

[2]阴东玲,等.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2.

[3]杨启佳.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与对策[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7,01.

[4]佟瑞鹏,陈策.煤矿组织安全行为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