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第1篇: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一)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以音乐与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音乐心理学的发展涵盖了许多的外延学科,与历史、教育、心理等学科相关联。虽然新课标早已出现,但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还是“一课一歌”的教学设计。对于课程设计而言,尽管教师具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在教学设计中,很少有教师重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运用心理学进行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一是对学生情绪的观察,二是通过对学生行动的观察把控整节课的弹性尺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程质量。两者都是教师最直观的分析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这都是运用心理学最浅表的现象。

(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

我们把小学音乐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小学低年级(1-2年级),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这两个阶段分别对应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和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两个阶段正是学生逐渐形成一般逻辑思维及获得主观能动性的时期,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应该明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级层次不同,认知发展的不同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还应该重视两个阶段的课程内容衔接,循序渐进。

二、音乐教学的特性

(一)聆听性

音乐本身是一门聆听的艺术,人的耳朵是第一感官。根据不同表现要素、不同情绪情感、不同体裁和形式及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聆听者心理感受不同。聆听者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辨别不同形象结构不同地域的音乐。音乐本身的特性决定音乐教学重视“听音乐”,而不是一味的学习唱歌。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的结构框架时,综合考虑以感受和欣赏音乐为主,演唱演奏及综合性艺术表演方式为辅,注重学生个性及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二)全面性

音乐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员,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它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受众全面性:音乐教学涉及到幼儿、中专、高职、学院、大学等教育机构和场所;目标要求的全面性: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学科外延的全面性:音乐与姊妹艺术(如:舞蹈、戏曲、电影、诗歌、美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教学中体现音乐课程的综合化。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皮亚杰在其认识发生论中提出的守恒性式是指当某种事物的表象发生变化时,“守恒”(心理学中是指一种逻辑思维的能力)使人对事物的实际恒定性进行正确再认。皮亚杰式的守恒属于自然发展能力,是音乐是否介入都会获得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1-2年级)的学生年龄在大概在6-7岁间,属于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不具有一般逻辑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在“守恒”上表现欠缺。从秦媛的毕业论文中得出,“守恒”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同样适用于音乐。音乐守恒研究的先驱Marilyn Pflederer(婚后名为:Marilyn Pflederer Zimmerman)实验得出:儿童的年纪与音乐守恒能力呈正相关,训练成效的年纪在5岁和7岁。利用这种特殊性,教师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堂设计中,可多以欣赏音乐为主,辅助引导学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在秦媛研究(实验对象为4-6岁的学生,分为普通组和音乐组,音乐组为学习过音乐的学生)中还有个较明显的实验结论:普通组的守恒性高于音乐组的守恒性。分析得出结论:当前我国的音乐教学大多强调“动作学习”(即“动作层面”的技能传承,外部操作式音乐学习)忽视“概念学习”。“对音乐‘内隐’的心理过程并无过多的帮助,反倒可能出现了抑制其音乐能力发展的正常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时,有意为之的把音乐理论知识教授给低年级的学生,注意把音乐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话语教授且设计好理论知识传递的方式方法用时等。

小学中、高年级(3-年级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获得守恒性(思维具有可逆性,能认识到物体固有的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及群体结构的形成(分类和理解概念能力明显提高,能根据物体各种特性结合复杂规则进行分类)。进行正确再认儿童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认知,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一些音乐作品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广播、书籍、CD、影视影像、互联网、电视媒体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亦可以熟悉并使用音乐作品中出现的简单伴奏乐器进行辅助学习。乐器的运用自然增加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自信心,不但丰富了课堂活动也提高了课堂质量。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音乐知识结构,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外,则可以要求他们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相同的律动或舞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之时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第2篇: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教育实践现场的研究者

朱老师很好学,多年来的联络和教学研讨,使我们之间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我们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讨论一个又一个的教育现场,几乎每一次讨论,她都会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她对实践现场的理解总是那么深刻,这背后自然离不开经年累月的阅读,更为重要的是她有不断反思和重建的意识。

2014年常州市小学音乐教学年会上,朱老师上了苏少版《音乐》一上《就不告诉你》一课。该课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孩子的独白,富有童趣;第二部分是念,将孩子做的好事按节奏念出来,下面配上象声词“嚓”和“唰”形成二声部诵读;第三部分是唱,两句旋律相近,只有最后一个音稍有区别。

其实,课上得很好,但朱老师更关心自己存在的问题,面对她的真诚请教,我只能“鸡蛋里挑骨头”,你的课给我的印象:第一,略微缺乏歌曲的完整性,数板跟歌曲完全结合才是完整的,此外,给孩子听和唱的机会有点少。第二,课上“头绪”有些多。头绪多是指节奏练习、诵读、歌唱音准感多头并进,可以选择一两项重点练习……

其实,我早已忘了当时自己说的是什么了。但朱老师却完整地记录了下来,且保存至今。更令人感动的是,她围绕“诵”与“唱”两个环节进行了重构,并在工作室活动时又上了这节《就不告诉你》。勤勉而又用心地学习、实践、反思、重建,这是朱老师的“成长方程式”。如此循环,成就了一位教育实践现场的研究者。

始终坚持发挥儿童的内在力量

朱老师是善思的,从对课堂现象的自我反思到将名师点评意见内化理解、指导行动,都可以证明这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朱老师所有的思考都遵循一个原则――教育要基于儿童的内在力量。有一次,我们研讨图谱教学法,“朱老师的原则”再一次启迪了我们。

所谓图谱,是指利用图像、记号和文字这些方法记谱,不表示一个具体音,而是表示构成音乐的旋律或动机。教学中运用图谱,可以揭示作品的审美要素――旋律、节奏等,图谱教学将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教学中,朱老师敏锐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模仿,他们心里并没有建立起动作与音乐的内在联系。因此,朱老师建议不能仅限于教师提供图谱然后让学生模仿,图谱是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的体现,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逐步尝试去创作图谱,这个过程其实就能反映出学生对这段音乐各个要素的感知情况。

其实,这个建议就是提醒我们,音乐教学要通过儿童内在的力量起作用。让音乐走进儿童的心灵更为重要,所谓音乐的程式美体现在很多地方,浸透在各个音乐要素里,所以她既不赞同让学生被动模仿,也不建议课上的语言描述和讨论的分量过多,而是让学生自己与音乐建立内在的联系,这才是图谱教学法的精髓。

我知道,朱凌怡是一位有教育梦想的教师,她一直在探索如何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因此,她一直在研究并实践着如何围绕儿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对于当前的音乐教育以及学校教育而言都是极具意义和价值的。

如果要给朱老师一个称谓的话,那么“一名为了儿童的研究者”最为恰当!

第3篇: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转换“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应被动地去接受”这样的观念。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愿意唱歌,乐于表演,在音乐课堂中加入有效的律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通过这种教法使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音乐感。

【案例一】

教唱苏少版二年级下册中的歌曲《请你唱个歌吧》是一首富有圆舞曲特点的儿童歌曲。三拍子节拍的运用,使歌曲显得轻快而活泼,起伏变化的旋律,给人以跳动、欢快的情绪。在教唱之前,为了能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我加入了一段简单的律动。由于这首歌曲一共是四个小乐句,每条乐句有四小节,所以我每一条乐句编排了一种节奏律动,如,第一句:拍手、拍肩、拍肩;第二句:拍手、拍臂、拍臂;第三句:拍手、拍肚、拍肚;第四句:拍手、拍腿、拍腿。简单的导入语后,我便直接带着学生进行了四条律动。学生表现得很兴奋,可律动完一遍后我问:“孩子们,你在此之中感受到了歌曲是几拍子的吗?”却没人能答上来。我想,再来一遍可能学生就清楚了,于是带着他们又律动了一次,本想着有了前面一次的律动,第二遍的动作大家都应该能记住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基本上每一个学生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和老师动作一致,模仿老师的动作,却少了真正的体会。一节课下来,虽然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可学生真正学到的并不是我之前设想的那样,学生的律动没能为歌曲的学习提供好的帮助。

【案例二】

还是教唱《请你唱个歌吧》这首歌曲,换了一个班级。汲取了前面一个班级的经验,我反思,也许是我在课堂中的要求没有交代清楚,学生不明白老师的要求,自然做不好。于是我在带孩子律动前,讲清楚了律动的动作顺序,学生理清了动作特点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歌曲中。所以这个班的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也理解了三拍子的“强弱弱”的变化。整节课歌曲教唱中,学生能很好地把握三拍的特点,无论在唱、律动中都能准确地表现出来。

【案例反思】

通过以上案例,对于课堂中的律动有一些反思。

一、律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气氛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在跳跳、唱唱、玩玩等活动中格外感兴趣。在课堂中安排律动能调动学生的快乐情绪,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片刻的放松与休息。合理有效的律动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愿望,能使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加入律动,让学生以身体语言表现音乐,表达情感,让音乐课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唱”,而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出活泼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律动激发学生创作思维,创造美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一些枯燥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把音乐与动作结合起来,转化为简单的舞蹈、有特点的声势动作等,使学生在愉快、自由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在此活动中,老师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束缚孩子的思维,避免没有意义的机械模仿。教会学生自己听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充分想象,最终能用律动表现音乐,这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律动提高学生节奏认识,打下音乐基础

教学过程中运用律动进行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到不同音乐所带来的不同音乐效果。如,通过模仿小动物走路的节奏(大象走、青蛙跳、小鸟飞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二分、四分、八分的区别,轻松地掌握基础音乐知识。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通过律动掌握节奏难点效果十分显著。

四、律动帮助学生感受乐曲强弱,体会音乐形态

在乐曲的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准确快速地把握乐曲的强弱特

第4篇: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所谓横向评价就是在通过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中形成的一种激励效果。纵向评价是自己和自己比较中形成的一种激励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既要采用横向评价也要有纵向评价。像我带的是小学中高年级的音乐课,我会对班级中一些音乐感觉好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采用横向评价的方法,为了不让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而对于一小部分音乐能力相对较弱一点的学生来说,我会采用纵向评价的方法,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小雪花》这一课时,在处理中间“啊”字时,要求学生像走阶梯一样的唱出来,音要唱准确,反复练习了很多遍,集体唱的时候还可以唱准,但分组后,有一个组一直唱跑偏,我让这个组的学生仔细听钢琴弹奏,然后再唱。第一遍我鼓励他们“这一遍比先前准确了很多,我们再听一遍感受一下。”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慢慢模唱了出来,音准也好了很多。

还有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唱学校校歌的时候,在同一个年级中,有的班级学起来就很吃力,一个班级里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大部队,我个人的看法是,教师不用太注重整个班级学生要整齐划一,这几乎没有可能做到,因为总有那么个别学生对音乐不太敏感的,反应也迟钝的,其中有部分学生是对乐曲的旋律不敏感,有的天生就五音不全,会出现跑调的现象,也有些学生节奏感不强,总是出现拖拍抢拍的现象,我们在上课过程中不必强求要整个班级都达到你的教学目标,因为这不切合实际,但是应该做到大部分学生能基本达到要求,而那些音乐感觉稍微差点的学生怎么办呢?我是尽量让他们乐在其中,对音乐感兴趣就可以了,让他们在班级有存在感。

二、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维度

第5篇: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 社会音乐教育 艺术考级

一、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比较

学校音乐教育是一种课堂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具有强制性。大多采用班级授课制,使用材,执行同样的标准。学校音乐教育从理念到每个实施细节都有自上而下的严谨秩序,每一层级的设置都集中了教育者的深度探究和考量。也正因此,学校音乐教育的自由度不大,缺乏对个体的针对性。而社会音乐教育属于一种社会活动,没有统一监督,具有娱乐性,教学灵活而自由。近年来社会音乐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大众普遍受教育的方式之一。但因缺少监管,也容易被利益腐化,而具功利性。可见,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下面,笔者从实际教学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学形式、知识传授三个角度谈谈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比较。

(一)在培养兴趣上的比较

在学习兴趣上,笔者认为学校音乐教育比社会音乐教育给予了更全面地关注。就以“考级”为例,功利心驱使教师和家长们急切地追求不符合孩子客观学习能力的成绩,提出不切合实际情况的要求。这不仅没有培养出学生对音乐终生学习的愿望,反而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抵触和反感音乐学习。这虽不是艺术考级的本意,却是随其发展的诟病,是整个社会音乐教育的误区。笔者在教学中,就多次遇到那些被“学音乐”吓坏了的孩子。他们并不是真正不喜欢音乐,只是由于恐惧而表现出的逆反情绪。这样的孩子由于一开始就被灌输了对音乐学习的“坏印象”,所以无论他们在校外的培训中,还是校内的课堂里都表现消极。

对比考级的功利教育来看,学校的音乐教学会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与学习状态,无论是教学还是教材也都不会凌驾于学生的能力之上。就像《课程标准(2011版)》中,每一年级和每一年龄段都有恰当、明确的学习要求。教材内容都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筛选和提炼出来的作品。它更好地配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进度,修正了社会音乐教育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心理,培养了孩子们的持久兴趣。同时,对学生认识音乐世界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二)在教学形式上的比较

在教学形式上,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各有特点。社会音乐教育的教学相对学校音乐教育更具自由、灵活性,但同时也相对松散,缺乏系统和整体性。这种个别授课的方式使学生与其它学琴者之间缺少了交流和互动,在演奏方面也以独奏居多。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拓宽视野。同时,一些社会音乐机构中的教学也欠缺精心的设计和组织。教师上课的环节、进度、层次等较少受到重视,大多随机讲解。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教学差异大、学生的潜能也不能充分得到激发,从而影响教学效率。而对于学校音乐课堂而言,教师周到的组织和设计是教学进行的关键,也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根本。

但学校音乐课堂的标准化与强制性,虽能让学生得到普遍的教育,却让其不能完全按意愿或兴趣行事。这样的学习长久下去也会缺乏生机,没有个体的针对性,也不能如愿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相比之下,社会音乐教育就显现出学校教育中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

(三)在传授知识技能上的比较

社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就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方面而言常常是重复的。就拿现在“流行的”全国音乐等级考试教材(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央音乐学院出编)来说,同时出现在《音乐基础常识分册》与(人音版)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要求学生熟识的歌曲大致就有30余首之多。《乐理·视唱练耳分册》中的大部分乐理知识与听音、视唱能力要求也都在学校音乐教育的大纲标准之内。在艺术考级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社会音乐教育必然会对学校音乐教育造成有力的冲击和影响。

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随着参加考级和校外音乐培训学生数量的增多,同班级中学生的音乐能力也逐步走向两极分化。参加校外培训的学生通常表现出较高的音乐能力,可以毫不费劲地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但也让这些学生感觉有点百无聊赖,已经学过的知识要求其再学一遍总让人觉得无趣而乏味。相较之下,那些未在社会上进行音乐学习的孩子,虽音乐能力尚不达标,却保持着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二、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互动

根据以上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各自的优劣。而如何协调好这“两条腿”,使二者互补、互促、协调运行,才是走好普通音乐教育之路的关键。近年来就二者的结合问题也有很多方方面面的研究,但多是理论之言。就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意见和若干实践措施,仅供参考。

(一)学校音乐教育应在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开展

学校虽为普通音乐教育的主体,但在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和强有力的影响下,学校音乐教育应从自身封闭状态中跳出来,以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为着眼点,才能取得高水平的教育质量。

面对这样一群水平参差的孩子,学校音乐教师绝对不能一味拘泥于研究教材而“两耳不闻窗外事”。教师应当主动关心学生的校外音乐学习情况、掌握程度,以及学习途径、所用方法及使用教材等信息,对每一位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再根据每个班级,甚至每名学生的不同情况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音乐学习的侧重点。将部分重叠的知识做出有效的整合,尽量避免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或在已掌握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内涵。最后,根据学校学生总体的校外音乐学习情况,尽可能地针对每名学生的兴趣所在,进行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编写一些更适合于学生切实音乐能力的校本教材或特色课程。只有这样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才能在相互借鉴和辅佐中彼此健康成长。

同时,据笔者经验,总结如下几可操作的小方法:1.在班级中建立“一帮一”式互助,将有校外音乐学习经历且音乐能力较强的同学与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结成组,让已经掌握的帮助、辅导尚没掌握的学生,这样做不仅能让能力强的学生有用武之地,在合唱练习中也能起到很好地辅助声音的效果。2.在社会上学习演奏技能的孩子在学校音乐课堂中也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在班级中展开各种主题的音乐会。比如“莫扎特主题音乐会”让同学们以演奏各种乐器、演唱等方式,对其作品进行表演,彼此用音乐交流,丰富对莫扎特的认识,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班级 “小伴奏”,这既让校外独自学习的学生领悟到乐器的另一种美妙作用,又能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3.可以开展“你讲我听”等活动,组织有校外学习经历或是对某一类音乐有较多了解的学生,讲讲他的乐器,考级、参赛感受等,这既考验了孩子们真正学到了哪些东西,又能和没有这些经历的孩子分享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体会,为个体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应以学校音乐教育的规划为方向

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虽然发展快,却没有把根基扎稳,还需要更多正确的教育指导。就艺术考级来讲,社会音乐教育在此方面就要多向学校学习,逐步完善自己的理念与体系。社会机构在安排学生学习乐器及理论知识时也都要顺应儿童心智发展特点,切不可揠苗助长。其次,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要积极与学校联系。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与学校音乐教育相互学习。例如中央音乐学院艺术考级一至九级的等级设定就主要是参照九年义务教育的程度和进程编写。它把从零开始的训练到对于一个业余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这部分知识, 按照从小学到中学毕业九年的时间同步安排。因此,在为学生选定考级级别或学习的曲目类型时,就要多关注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尤其是年龄和年级,尽量选择与其年龄接受程度及在校音乐教育情况相符的级别和音乐技能。比如对低年级(6—8岁)孩子而言,演奏曲目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一般是具有强烈形象思维的乐曲或歌曲,音乐技巧和乐理难度在一至三级左右,符合在校音乐学习的进度和其接受能力。若不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学习和考级,单纯地追求结果,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的。

同时,社会音乐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一些学校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多和学生讨论、交流,采用丰富而有意思的导入;对学习重点要有步骤、有逻辑地逐步讲解,努力营造出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表演欲望,使学生真正地感受音乐、爱上音乐。社会音乐教育机构还可以借鉴学校教育的一些组织形式。如在学生学习期间设置一些交流性的小音乐会或按学生的进度、理解能力等分小组上课。此外,社会音乐教师也要多关注学生的群体性活动,可以在一对一教学的基础上,主动介绍学生们认识,有助于彼此在课后做良好的沟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如家庭、学校等结成学习小组,相互督促彼此的音乐学习。

三、结语

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各具特色。但要注意学校不能把音乐课变成机械的学习。它作为普通音乐教育的主体,肩负把握大局的责任,应把社会音乐教育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并有义务及时地提醒与修正。社会音乐教育旨在提高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技能,并能让孩子在学校的音乐活动中有更好的发挥。它要做好学校的有益补充而不是损害。

国民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我们需要社会与学校重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更完善的培养人的地方。社会音乐教育需要正确的目的引导;学校音乐教育需要走向开放和多样化。希望通过双方有意义、有目的的音乐活动来修正、恢复、促进彼此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敬蒙.浅析社会音乐教育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J].新课程研究,2007,(07).

[2]罗春文.社会音乐活动给学校音乐教育的启示[J].音乐创作,2012,(01).

[3]张洁.浅议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J].大众文艺,2012,(09).

第6篇: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指导老师:

职称:

 

作者:程建

单位:房山区张坊中心校

职务:教师

班级:北京教育学院2001级学校教育专业本科班(房山成教)

职称:小学一级电教媒体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程                           建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而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形成怎样的趋向意境,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是最佳的选择。

电教媒体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指与传递教育信息相联系的各种教学机器,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影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软件是已录制的,承载了教育信息的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录像带、CAI课件等。

小学低年级是指小学一、二年级。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详见附表:低年级音乐课程标准)这些目标决定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受到艺术美的感染,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提高小学生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活动的质量。

一、从理论上与现在的条件上来看:

(一)、近年来,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教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使用,普及电化教育是必然趋势。现在我们北京市的各中小学、幼儿园电教设备齐全,所有教师都正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电教媒体的应用。

(二)、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他们直接感知到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容易成为学习动力,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形成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

第7篇: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歌唱。

2.改革开放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出现游戏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过于传统。

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但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因此,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上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教学体系,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音乐教育策略

(一)德育与美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二)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

(三)传授与创造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科特征,创造性更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四)静态与动态

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体态律动学生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人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

(四)单一与综合

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多种,主要为声乐(歌唱)、器乐、欣赏、音乐常识与基本训练。作为普及的学校音乐教学,“综合”是它的主体,而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综合”更为适宜。

四、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1)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成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下转第80页)(上接第87页)趣为核。(2)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3)唱游课的相关策略:1)注重兴趣;2)人人参与;3)创设情景;4)加强表现;5)加入竞赛;6)即兴创作。[4]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让儿童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游戏中去学习音乐,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

2.小学的中、高年级及初中,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导入”包含复习及基本训练,如节奏游戏、听觉训练、识谱练习等。教学活动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培养学生的自学、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创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创作,包含二度创作及一度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吴志华,柴进.试析人格教育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1998,(7).

[2]晓红.浅论乐感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培养法[J].榆林学院学报,2006,(3).

[3]曹理.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

[4]张健.学校教学应用全书[M].北京师范大学生版社,1994.

第8篇: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本学期我采用的是书面备课的形式,按要求有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每一课也都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和详细的教学过程(学生、教师活动预设)。

反思:在备课中,还没有能够做到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对学生活动的预设考虑不够周全,应在备课之前增加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备课中更加全面和完善。

2、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在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对教材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当然教学计划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学计划应该再详细一点。

3、认真上课: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听音乐起立问好、听到相应的音乐保持安静。按照备课的准备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本学期期末,多数同学能达到优秀。

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有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过程,但是,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的意愿进行,这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及时、灵活的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有效评价,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能过难或者过于简单,除了活跃课堂气氛外,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工作应该努力和改进的地方。

4、认真考核:按照《2010——2011年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方案》对学生进行考核。

反思:在制定方案中,有些可能还不够完善,检测、评价的方式较单一,不利于孩子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思考和努力的地方。

5、课后反思:本学期,由于跨校区上课,听、评课的效率不高,听课的次数较少,反思不够深刻和具体。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上,做的还不够,特别是教学随笔,没能及时地记录下来,对自己进行总结,在教学工作中留下遗憾。

总的说来,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我做的还不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很多地方还需要提高,应该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多参与听、评课的活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为成熟,对学生和教材的理解、把握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教育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四班及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开学初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课,并且取得了家长的好评。在庆“六、一”的活动中,编排了腰鼓队的表演和三年级的口风琴表演。并且参加了全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在我的精心准备下,这节口风琴课《欢乐颂》身受同学们的欢迎,在这节课中同学们不仅学会吹奏乐曲,而且还认识了大音乐家贝多芬,了解了他的一生及他的作品。本学期的活动很多,但是我还的秉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期末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特色工作:

第9篇: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一、层层赛教提升专业能力

2011年起,陕西省教育厅为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在中小学实施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省级教学能手大赛,就像教育教学水平的试金石,大赛对教学设计、上课、说课、答辩的要求非常严格,促使参赛教师在独立解读教材、创新教学设计、提升专业素养方面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我通过校、区(县)、市、省级的选拔评比,开始了参加层层赛教的磨砺,每一次的赛教过程都是一次专业成长的历练,由此也开始了我的成长之路。经过三年的不断磨砺,我从一名普普通通的音乐教师,成长为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省级教学能手、省级工作站站长、省级名师大篷车执教教师,从此进入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丰富的民间器乐―丝竹相和》一课,就是在这样不断的磨砺中逐步成型的。这节课涉及了两首民间丝竹乐作品,分别是江南丝竹《中花六板》和广东音乐《娱乐升平》。为了能准确地分析、把握作品,我除了每天反复地聆听,还大量收集各种有关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资料,购买相关书籍进行学习,使自己更加深入、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知识。有了关于民间音乐文化知识的储备,并不意味着就能有效地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步步深入的教学环节为依托。

二、高水平的研修提升了专业素养

2014年,我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高级研修”培训班。这种高水平的各学科通识研修,使我打开了创新音乐教学的新思路。如果说不断地参加赛教提升了我的教学高度,那么,聆听其他学科的专家讲座,则拓展了教学广度。观摩中的一节物理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师教学过程的一步步推理,学生想得明白、题做得明白,教师批改更为明白,这种“逻辑推演”的训练,使得物理教学成效显著;另一位化学老师的电学课演示也使我记忆深刻,通过反复实验,终于让学生明白了现象背后的原理。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加工越深、用时越多,且学生再认的成绩就越好。”通过上海这些名师的示范,使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感性的感知过程,更需要理性而缜密的逻辑推理。

《丰富的民间器乐―丝竹相和》一课当中,“江南丝竹”的定义是教学的重点。如果把“江南丝竹”定为一道“论述题”,就需要对题目进行过程解析。探究何为“丝”与“竹”(乐器分类、音色听辨),是何地域文化,如何凸显音乐风格。通过对题目的解析,我设计以下环节,对作品进行“逻辑推演”,引导学生归纳江南丝竹的定义:一是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视频。通过观察民族乐器,初步认识民族乐器(二胡、笛、琵琶、扬琴等)的形态及演奏形式。二是对所观察到的乐器进行分类,根据制造乐器的材质进行“丝”与“竹”分类。三是观察西湖美景的图片,想象映衬这样景色的音乐风格(清秀、细雅、柔美、愉悦)。四是配合图片聆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音乐片段,感受音乐风格,辨别乐器(二胡、琵琶、扬琴、笛)的音色。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铺垫之后,学生归纳总结江南丝竹的定义。通过这样外显的思维轨迹,使得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收到“加工越深,用时越多,且再认的成绩就越好”的效果。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归纳出江南丝竹的定义,也同样可以归纳出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等其他乐种的定义。

《丰富的民间器乐―丝竹相和》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支声复调、即兴加花。如何轻松巧妙地攻克教学难点是衡量一节好课的关键,更是考验教师教学技能优劣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如果想教学生学会思考,就要把他们带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让他们观察一系列现象,从而了解其因果关系。”如果学生能够通过“逻辑推演”,使思维轨迹外显,就会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要让学生明白“我繁你简,你繁我简;我出你进,你出我进”的支声复调,同样需要通过“让他们观察一系列现象,从而了解其因果关系”这一有效途径来解决。我让学生在理解江南丝竹的定义后,欣赏一段《中花六板》的视频,在视频当中,出现四件学生已经认识的乐器:二胡、琵琶、笛子和扬琴。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所感兴趣的一件乐器上,从头至尾跟随乐器所演奏的旋律,捕捉乐器音色,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丝竹乐器的旋律时隐时现、此起彼伏,这正是江南丝竹的特征所在。这样的环节设计成功地将学生带到思维的源泉里去,在纷繁复杂中简约高效。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使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音乐教学需要理性思维、“逻辑推演”。在外显的思维轨迹中,使学生获得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送教下乡”搭建交流平台

在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称号后,我被省教育厅遴选参加了 “省级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一个个送教的脚印,就是一次次教学素养的提升。在送教过程中讲授《丰富的民间器乐―丝竹相和》一课时,我将课本中本章节的两首作品《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都作为教学的重点,分别层层递进地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进行讲解,有各自逻辑推理的教学环节,步步深入地完成两首作品的分析鉴赏。教师琵琶范奏环节,我完整地演奏了《老六板》《花六板》等乐曲,最大限度地表现了教师的精湛技艺,学生的掌声使我的范奏乐此不疲。指导老师听课后建议道:“一节课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就需要大胆地取舍。将两首乐曲都作为重点,使得教学内容显得繁杂。应将一首作品作为教学重点,将另一首作品作为对比欣赏,这样的设计,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的体现。教师的范奏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教学服务。通过教师的演示,要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作品,才是范奏的最终目的和真正价值体现。”这节课经过陕西省音乐教研员王霞老师、西安市音乐教研员郭玮老师、莲湖区音乐教研员王熳老师的悉心指导之后,重新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逐渐成熟。

四、参加全国评比促进了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