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下册教案精选(九篇)

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1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一.任课教师综合评价(1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由5个千、8个百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 )2.8050读作:( ); 二千零二写作:( )3.一个数的位是百位,它是一个( )位数。 4.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它们相差( )。5.小丽同学的体重是25( );一个梨子约重200( )。6.写出两道商是5的除法算式( )和( )。7.升旗时,国旗的运动是( )现象。 8. 800里面有( )个百,700是由( )个十组成的。9.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除数是7,那么余数是( )。10.用2、0、9、3组成一个四位数,其中的数( ),最小的是( )。11.一个四位数,它的位上的数是6,个位上是的一位数,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12. 5050中,从左边数的第一个5表示( ),第二个5表示( )。13. 写出3998后面的第三个数是( )、 14.算盘里一个上珠表示( )。 15.在算式30÷5=6中,被除数是( ),商是( )。16.有20朵鲜花,每5朵插入一个花瓶里,需要( )个花瓶。 17. 在( )×7<36中,括号里可以填几。18.按规律接着填数:980、985、990、( )、( )、10005.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1. 电风扇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 )2. 读8090时,要读出2个0. ( )3. 计算4+3×2时,先算加法再算乘法。 ( )4. 四位数一定比三位数大。 ( )5. 24÷8=3读作24除8等于3. (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1. 下面各数一个0都不需要读出来的数是( ) A.5007 B. 6090 C.9000 2. 把20-15=5、 5×6=30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正确的是( ) A.20-15×6 B. 5×6-20 C.(20-15)×6 3 按规律往后画,第24图形应画( ) A. B. C. 4.小红、小芳和小兰进行跳绳比赛,她们跳了100、112、135下,小红说:“我跳的不是”。小芳说:“我刚好跳到100下”。小兰跳了( )下。 A.100 B.112 C.1355.把3298、4326、2983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2983<3298<4326 B.2983<4326<3298C. 3298<2983<4326 五.计算题。(共28分)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8分) 68-32≈ 24÷6= 5×5= 8+53= 372+29≈ 90+70= 1600-700= 9000-8000=2.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每题2分,共6分) 42÷7= 39÷8= 83-57=

3.脱式计算下面各题。(每题3分,共9分)85-27+18 (44-26)÷3 36+5×4

4.在 里填上“> ”或“<”(每小题1分共5分) 6×6 30 9 81÷9 6千克 500克2千克 3000克 5×3 5×4-5六.列式计算。(每题2分,共4分)1.63平均分成9分,每份是多少?

2.除数是8,被除数是65,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1、2、3题每题3分,第4题6分,共18分)1.有45名同学去郊游,每7名同学租一辆车,至少要租多少辆?

2. 学校礼堂有1000个座位“,六.一”节要在学校礼堂举行演唱会,全校男生有400名,女生有500名,,全校学生都能坐得下吗?

3.妈妈买了5千克番茄,1千克番茄7元,付给售货员50元,妈妈应找回多少钱?

第2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经历探索、发现简单事物排列组合规律的过程。

2、

能列举出3个事物的所有排列组合结果,初步体验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

3、

积极参加探索活动,激发学生对身边排列组合事物的好奇心,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如:衣服的搭配、路线选择、比赛场次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习中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可帮助学生感知排列组合的知识。

教学重点: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背景下,有条理地列举出所有结果。

教学难点:由列举具体结果到抽象为教学模式。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师:同学们,上周末老师遇到了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儿,看我笑得!(出示课件)想听吗?

生:想。

师:周末,我带我家孩子牛宝去玩,路过店,进去买了一张,你们猜怎么了?

生:中奖了!

师:哈哈,我中了三等奖,但我已经很开心啦!

二、

项目设置

1、

选号问题(排列)

师:之所以中奖,是因为在选号的时候,我是经过认真思考的,我是这么做的。(出示课件)哪位同学帮大家读一下?

(生朗读课件)

师:其中的关键信息是什么?

生:1、2、3三个数字中的两个、哪几种可能。

师:好,请大家认真思考,把你的想法呈现在项目纸上。

(师巡视指导,确定展示人选)

师:好多同学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做法。(生小组讨论)

师:现在我们一起听一听这几位同学的想法。

生1:固定十位法。

生2:固定个位法。

师:这两位同学的方法可以统称为“固定法”。都是先固定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再看另一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第3位同学的方法有哪些不同?

生3:交换法。

师:他的方法是,先选中两个数字,然后交换个位、十位的位置。无论是固定法还是交换法,我们都要做到“有序思考”。这几位同学,不仅写出了答案,还能够总结出方法,这在数学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2、

拥抱问题(组合)

师:中奖之后,我们三个人激动的拥抱在一起。如果每两人拥抱一次,三个人一共拥抱几次呢?谁来猜猜看!

生1

:3次。

生2:6次。

生3:9次。

师:哈哈,大家的想法各有不同,接下来,请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到底一共拥抱几次?

(生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有请几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1:我们小组是分角色扮演,通过抱一抱来验证的。(展示拥抱的过程)

生2:我用字母分别代表牛宝、牛爸、吴老师。然后列举出所有可能。

师:在数学上,我们有时候可以用字母、数字、图形来代替汉字,可以更加简单明了。

生2:我用的是连线法。先选定A作为标准,可以连接B、C,再选择B作为标准,只能连接BC。

3、

对比提升

师:同样是三选二,为什么3个数字可以组成6个两位数,而3个人两两拥抱却只能拥抱3次呢?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就能变成两个不同的两位数,说明组数和顺序有关,在数学上称为“排列”;而拥抱交换两个人的位置,也只能算一次,拥抱和顺序无关,在数学上称为“组合”。一定要注意区分。

三、

评价激励

1、

电话号码

师:我们正兴奋呢,老板来了,说别光顾着庆祝了,快留下电话,就可以领奖了。吴老师的电话号码后三位是由1、5、9组成的,请你猜一猜有哪几种可能呢?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之后全班展示)

师:在这个过程中,既用到了固定法,也用到了交换法。现在公布答案:后三位是将这几个三位数从小到大排序之后的第3个数,是多少呢?

生:519。

2、

选择纪念品

师:留好了电话,领了奖,临走时老板准备送给牛宝一些纪念品,可以从下面4种奖品中任意选择2种,有哪几种选法呢?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方法)

四、

第3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3、使学生学会倾听并能够和同学进行有效交流。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读时间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计算经过的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错,所以这节课要多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

1、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快乐学数学的时间了。今天,老师把我们的一位老朋友青请到了课堂上。走,一起去微课视频里和它见见面吧。

(播放微课视频。)

师:看完了这段视频,老师想问问你们的老朋友时钟在生活中都有什么用途啊?

设计意图: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师:聪聪也是一位会记录时间的孩子,上个星期天,聪聪过得非常快乐,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都做了些什么。请大家认真观察每张照片,看看他们什么时刻干什么?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知道图中聪聪在干什么。

师:你们很会描述图片中的时刻和活动,那你能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时刻的先后顺序。

二、新授。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信息,如果老师想知道聪聪玩碰碰车需要多长时间,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需要知道事件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那“用了多长时间”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

师: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聪聪玩碰碰车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到底怎么求出来呢?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一,自学这部分内容。

学生自主尝试根据提示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问题。

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数法:从开始时刻往后数时间,一直数到结束时刻,分针走过3大格,每大格表示5分,一共经过15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9时45分-9时30分=15分

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相同才能相减。

师:求出来的15分也是时刻吗?

师生共同探讨时刻和时间的区别:时刻是指一天中某一特定的时间点;时间是指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的间隔。

2、师:通过自主学习,我们知道了聪聪玩碰碰车用了15分。如果老师还想知道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学生找出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同样我们可以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这个问题。先来试试数数法吧。

先让学生尝试数出分针走了几大格,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师:大部分学生没有数出来,没关系,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妙招:先找出一个中间时刻,把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数,再相加。我们就能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了。想不想试一试?

请学生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二自学这一部分内容。

在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一数:从开始时间9:10数到中间时刻10:00,经过50分,在从10:00数到结束时刻10:30,经过30分,一共经过80分。

还可以从9:10数到10:10,经过60分,再从10:10数到10:30,经过20分,一共经过80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0时30分-9时10分=1时20分

师:为什么数数法和计算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是算错了吗?

引导学生推导出80分=1时20分。

3、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如果聪聪和爸爸因为堵车9:50才进入公园,还是10:30离开,你能用计算法求出来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吗?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学习单上吧。

10时30分-9时50分=40分

分不够减,要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小结:我们通过自学探讨了计算法的两种情况,当结束时刻里的分够减,直接相减;当结束时刻里的分不够减,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3、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自主学习,你们肯定对时间有了一定的概念。接下来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一估聪聪做下面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吗?

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

1、生自主完成练习单上习题1。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师:请你们当时间小管家,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吧。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安排。

第4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单元测试3

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则符合条件的数有(

)组。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2.(本题5分)两个数的(

)的个数是无限的.

A.公因数

B.公倍数

C.最小公倍数

D.最大公因数

3.(本题5分)60%=(

A.60

B.0.6

C.0.06

4.(本题5分)方程正确的解是

)。

A.

B.

C.

5.(本题5分)两个数(不为0的自然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

A.公倍数

B.最小公倍数

C.公约数

D.最大公约数

6.(本题5分)a、b都是非零自然数,a÷b=5,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a

B.b

C.5

7.(本题5分)18和24在100以内(

)公倍数.

A.没有

B.有一个

C.有2个

8.(本题5分)两个合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60,这样的数有(

)对.

A.4

B.3

C.1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25.如果甲数是15,那么乙数是____.

10.(本题5分)两个自然数没有最大公倍数,却有最小公约数.____(判断对错)

11.(本题5分)48既是6的倍数,又是8的倍数,所以48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____.(判断对错)

12.(本题5分)已知两个自然数的差为

48,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

60,这两个数是____和____.

13.(本题5分)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____分数比较大。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一个小于30的自然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15.(本题7分)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323,这两个数是____和____,或____和____.

16.(本题7分)一堆苹果,3个3个地数余2个,4个4个的数也余2个,这堆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17.(本题7分)A=m×n×5、B=n×5×7,A

和B

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

18.(本题7分)机械车间里,刘师傅4分钟加工了13个零件,王师傅3分钟加工了11个零件,张师傅5分钟加工17个零件,三位师傅谁加工的速度最快?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单元测试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把24分解质因数24=2×2×2×3,含有最大公因数4的因数有2×2=4,2×2×2=8,2×2×3=12,2×2×2×3=24,则符合条件的数有2组:4和24,8和12。

故选B。

2.【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可得: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故选:B.

3.【答案】:B;

【解析】:解:60%=0.6,

故选:B.

4.【答案】:C;

【解析】:由“被减数-减数=差”得“减数=被减数-差”;所以。

故选:C

5.【答案】:A;

【解析】:解:两个数(不为0的自然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故选A.

6.【答案】:A;

【解析】:解:由a÷b=5可知,数a是数b的5倍,属于倍数关系,a>b,

所以a和b最小公倍数是a;

故选:A.

7.【答案】:B;

【解析】:解:18=2×3×3,

24=2×2×2×3,

所以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为2×2×2×3×3=72

所以18和24在100以内有一个公倍数

故选:B.

8.【答案】:C;

【解析】:解:260=2×2×5×13,

两个数是合数,又是互质数,所以260=4×65;

那么这两个数只有一对,是:4和65,

故选:C.

9.【答案】:5;

【解析】:解:25×3÷15

=75÷15

=5

答:乙数是5.

故答案为:5.

10.【答案】:√;

【解析】:解:根据分析:

两个自然数没有最大公倍数,却有最小公约数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1.【答案】:x;

【解析】:解:48既能被8整除,又能被6整除,只能说明48是8和6的公倍数,不能说明48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

8=2×2×2,6=2×3,

所以8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进一步验证:48既能被8整除,又能被6整除,所以48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判断为:×.

12.【答案】:60;12;

【解析】:解:设两自然数为a,b,且a>b

1.a与b互质,则ab=60,又a-b=48,所以a(a-48)=60,解得a,b两数为无理数,与条件矛盾,故a、b不可能互质

2.a与b不互质

(1)a是b的倍数,则a=60,b=60-48=12

(2)a不是b的倍数,设ma=nb=60=2×2×3×5

即ma=n(a-48)=2×2×3×5,

a和(a-48)都是60的约数,则a可能为1,2,3,4,5,6,10,12,15,20,30,60,a至少大于48,a只能为(1)种情况故a=60,b=12.

答:已知两个自然数的差为

48,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

60,这两个数是

60和

12.

故答案为:60,12.

13.【答案】:小的;

【解析】: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14.【答案】:解:求8和12的最小公倍数,

8=2×2×2,

12=2×2×3,

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答:这个数是24.;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个数是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根据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解答.

15.【答案】:1323;17;19;

【解析】:解:乘积是323的算式有1×323,17×19,

其中1和323,17和19是互质数,

所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323,这两个数是1和323或17和19.

故答案为:1,323;17,19.

16.【答案】:解:因为3、4互质,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3×4=12,

12+2=14;

答:这堆苹果最少有14个.;

【解析】:求这堆苹果最少有多少个?只要求出3、4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加上2,即可得解.

17.【答案】:5n35mn;

【解析】:解:A=m×n×5、B=n×5×7

A

和B

的最大公约数是n×5=5n

最小公倍数是m×n×5×7=35mn.

故答案为:5n,35mn.

18.【答案】:王师傅最快

;

【解析】:4÷13

=

3÷11

=

5÷17

=

第5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仔细观察,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认识整时,掌握判断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合作中掌握认识整时的方法。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情感目标: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知

1、猜谜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一起来猜一猜:

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准时叫我起和睡,是我生活好帮手!

猜对了,它就是天天生活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关心我们的朋友,它的名字叫钟表。钟表的用处可大了,会提醒小朋友什么时候该起床了,什么时候该上学了,什么时候该吃饭了,什么时候该睡觉了。

2.同学们,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下面我们来一睹为快吧。

(课件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钟表:石英钟、闹钟、手表、电子表)

3.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今天,我们就通过看钟表来认识时间,从认识整时开始。(板书课题)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

仔细观察钟面,你能说出钟面上有什么吗?把你发现的告诉你的同桌。(课件出示放大了的钟面。)

(1)(两根针)比比看,长短一样么?(长长的细细的叫分针,短短的粗粗的叫时针)。(板书:分针

时针)

(2)(有12个数)学生同时拿出自己的学具钟面,一起数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2、认识整时

(1)课件出示:清晨,玲玲正在酣睡中,妈妈走过来亲切地说:“玲玲该起床了,现在已经……”同学们你知道玲玲几时起床?学生回答。你们真了不起已经认识时间了,说一说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玲玲是早上7时起床的,刚才我们是通过看这个钟面知道的(课件出示钟面),其实玲玲床前的小闹表也显示玲玲是7时起床的。(课件出示电子表)电子表是怎样用数字显示时间的?学生回答、了解整时的数字表示方法。

(2)出示8时的钟面:你知道这个钟面表示的是几时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明确: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讲解8时的数字表示方法:先写8,再写“:”,最后写2个0。让学生照样子写一写,掌握整时的数字表示方法。

(3)课件分别出示三个钟面,你知道这些钟面表示的是几时?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看一看,整时时分针、时针分别指向什么?

(4)将三个钟面在一起出示,小组讨论、交流认识整时的方法。

教师小结:(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知道一天有24时

课件出示两幅画面,(一幅是上午10时的画面,一幅是晚上10时的画面)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请大家看这张图,你能马上写出钟表显示的是几时吗?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动脑筋:为什么都是10时,同一个小朋友做的事情却不一样?

师小结:一天的时间时针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有24小时,要准确表达时间,还得会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词语。

4、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既要珍惜时间,又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我们怎样合理安排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呢?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样快乐度过。(课件播放)

小明在几时干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小明的一天安排得真合理,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安排好每一天的学习。(出示老师寄语。)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8页“试一试”。

交流、订正。

2、学生动手在自己设计的钟面上摆出11时,说说分针、时针分别指向几?

3、说说下面钟面上各是几时?再过1小时又是几时?

4、说说下面表上显示的是几时?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本领?

老师把我们学的知识编成了一首儿歌,跟着说一遍,好吗?

小闹钟,真可爱!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电子表,真机灵!圆点后面2个0,前面是几就几时。

板书设计:

认识整时

分针

又细又长

时针

又短又粗

8时

写作

8:00

第6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经历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了解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积累活动的经验,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角的直观认识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跟同学们做个猜一猜的游戏,猜猜它们的形状

师:出示图形,你们在猜最后这个图形时为什么不说是三角形或长方形呢?前面几个图形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师:他们都有

“角”,角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新课

1、指一指:

师:角总是藏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中。把你们找到的有角的物体拿出来,哪一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角,选择其中的一个角指给大家看看。(指导指角的方法)师:角是一个点吗?谁能完整指出角,师生共同指一指角

师:我这也找到了一些藏着角的物体,你们看,现在我要把角请出来,仔细看。(放课件)这些图形都是角,想更深入地了解角吗?(想)

2、小组活动1:学一学

师: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摸一摸:摸一摸三角形学具的一个角,互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一人展示,拿三角板带大家一起,摸一摸,说一说)

师:通过摸一摸,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点?

(2)画一画:画一个角,并且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课本84页)(1人边画边讲解)

师补充:我们在两条边之间用一条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以后可以用这个方法表示角

(3)填一填:角有()个顶点,()条边。

(4)师:角的一个顶点是……,两条边是……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就要看有没有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认不认识角。

(出示课堂检测题,第1题口答,第2题小组讨论)

2、小组活动2: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角,还能把它画出来,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角呢?(想)请从你们桌上的

筐里选择材料:(1)选择你需要的材料,动手制作一个角。

(2)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角,指一指顶点和边在哪里?

师:哪一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展示时,说一说你用什么做的,指一指,顶点和边。)

展示完问:其他组有不同的吗?

3、小组活动3:玩一玩

师拿一个活动角:下面我们来比比角,好吗?我伸出我做的角,看谁根据指令做角快速。

师:先用边较长的活动角做一个角,要求学生:做一个比我的角大的角。

师:再用边较短的活动角做一个角,要求学生:做一个比我的角小的角。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角越来越大,什么情况下,角越来越小?

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发言)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师:生活中有像我们做的活动角一样的物体

观看扇子打开,剪刀合拢的过程,发现我们早已在生活中见到角的大小了。

师:生活中,还有这样能活动的角吗?(钟面)转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可以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角。(85页第3题,问:哪个角最大,哪个最小,为什么?)请学生口头做出判断,并讲明原因。

(2)猜一猜,比一比:

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没有)板书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角)下面有一首儿歌,对角有了全面的概括。

第7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1、36÷4=9,这个算式读作( ),其中除数是( ),商是( )。

2、8+22=30,54-30=24,把这两道算式改写成一道算式应该是( )。

3、把9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 )个面包,列成算式是( )。

4、计算54÷9=( )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

5、6个百、7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读作( )。

6、一个直角三角板中有一个( )角,两个( )角。

7、风扇转动是( )现象,推拉抽屉(tì)是( )现象。

8、49、50、51、52、( )、( )

9、一架钢琴的售价是998元,约是( )元;一台冰箱的售价是203元,约是( )。

10、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

35÷7 42÷6 7×7 72÷8 36÷6

( )> ( ) > ( ) >( ) >( )

11、9的3倍是( ),8是2的( )倍。

12、有12个苹果,每3个分一份,可以分( )份。

二、判断下面的话对吗?对的画“√ ”,错的画“ ×”。 (10分)

1、计算35-(23-12)时,先算23-12。 ( )

2、12÷4=3,这道算式表示把12分成4份,每份是3。 ( )

3、风车转动是平移现象。 ( )

4、计算7×8和56÷7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 )

5、比锐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 )

三、选择。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 )。(10分)

1、8的4倍是( )

① 32 ② 2 ③ 12

2、96-32+28= ,正确答案是( )。

① 29 ② 60 ③ 92

3、36+28 ( ) 6×9比较,括号内应填( )。

① < ② > ③ =

4、12÷4读作:( )

①12除4 ②12除以4 ③4除以12

5、唱歌的有45人,跳舞的有9人,唱歌的是跳舞的( )倍。

①3 ②4 ③5

四、计算。(31分)

1、直接写得数。(10分)

54÷9= 5×8= 54+6= 7÷7+5= 50+60=

64-8= 7×3= 32÷8= 36-36÷6= 98-80=

16÷2= 1×1= 63-7= 3×8-9= 150+10=

72÷8= 6÷6= 5×9= 16÷2+2= 12-6=

2、在里填上“>”、“ = =

3、÷ - - - + × - +

4、7,8,5,8,6,6.

5、1、54+29=83, 2、52-39=13, 3、8×6=48, 4、40÷5=8

五、略

六、1、510-243=267(米)

2、30÷5=6(个)

3、(36+12)÷6=8(条)

4、90-50+30=70(千克)

5、(1)8÷4=2

第8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三综合实践。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在学生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情景走进小花园,引导学生梳理信息并提出问题,进而展开乘法分配律(二)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通过探索并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二,能根据运算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发展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思考的理性精神,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分配律二并能进行简算,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准备】探究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谈话:今天咱们再次走进小花园,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芍药每行12棵,牡丹每行8棵,共9行。

预设2:芍药园长15米,牡丹园长10米,宽都是8米。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

预设1:芍药比牡丹多多少棵?

预设2:芍药的种植面积比牡丹多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创设走进小花园情境图,通过熟悉的情景图,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积极主动的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了素材。

二、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一)分析素材,初步感知

提问:你会求芍药比牡丹多多少棵吗?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预设1:先求芍药和牡丹分别有多少棵,再求芍药比牡丹多少少棵,列式为12×9-8×9,也就是先算12个9和8个9是多少,再把它们相减。

预设2:先求芍药比牡丹每行少多少棵,再乘行数求出芍药比牡丹少多少棵,列式为(12-8)×9,也就是求4个9是多少。

提问:比较这两种算法,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得数相等,可以用=把两个算式相连,也就是12×9-8×9=(12-8)×9

预设2:都是求5个8是多少。

预设3:第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二)研究素材,发现规律

出示课件。

谈话:仔细观察以上各个算式,想一想他们与12×9-8×9=(12-8)×9有着怎样的联系?现在,小组合作,算一算两边的结果,比较两边的算式,是否相等?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1:两边的算式相等。

预设2:两个数的差乘第三个数,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减。

【设计意图】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合作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们畅所欲言,积极想办法找规律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谈话:这难道是一个规律吗?让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吧!

预设:54×15-34×15=(54-34)×15

999×36-899×36=(999-899)×36……

小结:因而我们可以说两个数的差乘第三个数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减是一个规律。

提问: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预设1:(a-b)c=ac-bc

预设2:ac-bc=(a-b)c

提问: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预设:(a+b)c=ac+bc

小结: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也有类似乘法分配律那样的关系,也可以用于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比较、猜想、验证得出乘法分配率的规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观察、计算、比较,并获得正确的数学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反思回顾,提升方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计算两边的得数是否相同,接着通过比较猜想发现规律,再举例进行验证,最后得出了两个数的差乘第三个数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减是一个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系统地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树,内化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五、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1.运用所学规律计算。

先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二的理解。

2

.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购物问题,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先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学会选择简便方法

3.

对乘法分配律二的延续巩固练习。

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运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与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练习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更加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能自觉熟练的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内化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以及数学素养。

六、反思回顾,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1:学会了乘法分配律(二)能使计算简便。

预设2:学会了猜想验证总结的的数学方法方法。

预设3:我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谈话:你想将这节课的“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这五个苹果送给谁?为什么?

第9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点、线、面的造型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点、线、面,并且在绘画中也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但他们对点、线、面的组合规律的运用还比较陌生。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接触身边的美术作品,走到自然之中,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培养艺术感知能力,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技能目标: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点、线、面的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用点、线、面进行富有变化的美丽造型。

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空白图形的材料纸、课件、水彩、油画棒。

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

六、

教学过程:

㈠、感悟发现:认识点、线、面。

1.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点,问:“这是什么?”

老师接着画倾斜的虚线,最后画上云块,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下雨了、云块…”

师:“哦,好神奇啊,你们看一个小小的点可以变成线,还可以变成面,点、线、面是我们绘画中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用点、线、面进行创作。(出示课题)

2.

点、线、面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找一找,它们躲在哪里了?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你有见过点、线、面呢?

㈡、欣赏体验:寻找发现点、线、面。

1.

我是点:“我是点,是个不起眼的小不点儿,你能在哪儿找到我呀?(大小不一的圆点、细密的小点、几何形点…)

2.我是线:“我可是舞蹈家,我会扭扭扭,我还会绕绕绕,你们还能把我变成什么样?”(直线、折线、曲线弧线还有渔网线、交错曲线等)

3.我是面:“我能占据一大片,你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我吗?”(有规则的面和不规则的面)

3.

课件展示绘画中的点、线、面。

㈢、联想创造:

1.

打开书本到第12课,仔细看书上的每一幅图片和文字,找找设计师们在哪些地方运用点线面的?

(师引导欣赏彩陶、瓷盆、建筑、服装、家具,发现点、线、面的合理运用)

2.

我们看书本上的“走进博物馆”。

a.

师引导学生观察:请仔细观察,从这些彩陶上可以看出原始人是怎样装饰这些陶器的?

b.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解彩陶上的花纹:“你们找到了哪些点、线、面?”

c.

师小结:哦,老师明白了,把这些简单的点线面组合起来就可以设计出拥有美丽花纹的衣服。

3.

师:“你们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动物王国里冬眠的动物们早就醒了,所有的动物欢聚在一起,他们想办一个热闹的舞会来庆祝一下春的到来。动物们都想为自己设计一件独一无二的漂亮的新外衣,于是它们也来到了博物馆,想从中找到灵感!大家愿意为他们设计一件件漂亮的新外衣吗?”

㈣、学生作业

1.

黑白初稿设计。

a.师:同学们手上都有一张动物的外形图,只是身上还没有花纹,我们用铅笔画出你脑海中的点线面组合来美化一下吧!(引导学生从刚才观察到的图纹进行联想)

三分钟学生作业……

b.作业点评

⑴找出运用的点线面元素比较相似的作品。

⑵找出有点线面独特创意的作品。

2.

探索再试:

a.再次激趣;师:“现在出现了新问题,刚才很多同学用了一样的点线面元素,衣服有点雷同,而且都是黑白两色,动物朋友们又开始发愁了。让我们和它们一起到美术馆里再次寻找新的灵感吧!”

3.欣赏优秀的点线面美术作品,在比较中发现色彩和点线面的变化。

师:这些作品和我们刚才的画有什么不同呢?

生:……(色彩和点线面)

4.二次作业。

师:看来刚才看到的作品给同学们带来了新的想法,抓住这些灵感,把刚才的设计进行修改,不要忘记加上色彩哦。

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十分钟)

5.学生完善画面,教师巡视辅导。

6.速度较快的学生进行第三次创作(背景)。

PPT出示体图片,师:“这些作品不仅构图完整,而且他们的背景也很漂亮。要注意背景的点线面设计要和动物身上的花纹的区别,颜色也要注意搭配和谐。”

㈤、作业展示:

1.张贴展示学生作品。

2.让学生在这些作品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3.我们的作品很优秀,但是也存在不足,你能提出哪些建议吗?

4.总结:

师:“动物们都笑了,它们都能穿上漂亮的衣服去参加舞会了。它们还叮嘱我,一定要来谢谢各位同学的鼎力帮助,要给同学们发放七彩阳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