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范文

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精选(九篇)

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

第1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范文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地陷、地裂、崩塌以及河道淤塞、塌岸。其中奋斗煤是地陷、地裂主要分布区,西山采石场主采区、铁路沿线山体是崩塌隐患的重点区域。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山体滑坡,规模较小。今年铁路沿线已发生山体滑坡达到了中型。其次公路沿线沙坑、铁路沿线的水沟、逊比拉河、北卧牛河及其两岸因大量采砂、采金,造成的河道淤塞及塌岸也表现较为突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度较大,形成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并有加剧的趋势。

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以及历年汛期地质灾害的特点分析,我局确定了三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奋斗煤矿的地陷分布集中,地裂也明显加宽,个别处距生产生活设施较近给附近人民生活造成不安全隐患,列为重点预防区。

2、西山采石场主采区矿体开采落差达40多米,易造成崩塌或滑坡发生。

3、铁路沿线山体落差高,出露的上部覆盖的松散层(残破积层和全风化层)、岩石风化在汛期更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落实。

为切实抓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快速的落实“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任务,会后我局及时向县政府汇报了会议内容,重点强调了会议的任务和要求,并召开全局职工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贯彻会议精神和要求,汛期到来之前我们迅速做好了防灾落实工作。

(二)做好宣传

我们在汛期前、中都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加强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特别是“4.22”世界地球日,我们围绕“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的主题,采取电视字幕、宣传车、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哓,重点防御区要做到人人明白。

(三)、加强领导

编制了《20__年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县政府审批备案,同时编制了《20__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已报县政府和市局备案。

在“应急预案”中明确成立了__县地质灾害防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常务指挥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担任;副指挥由县人武部部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各相关局局长担任。统筹规范和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分队等工作机构。

由于工作和人员的不定期变动,我们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机构,配齐人员,各负其责,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

(四)、完善制度

建立了《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并张贴上墙。到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要求地质灾害重点防预区建立了相关制度、防灾预案、监测记录;地质灾害危险处建立了警示标志,做好群测群防,使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

(五)、责任到位

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把宣传工作做到矿山企业,把矿山企业业主及采矿工作组织起来让他们随时监测各自采区的汛情和险情,责任到人,发挥群防体系功能。重点监测和防治区,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定地质防灾应对和措施等,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大检查力度

在5月20日对全县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并整理备案,划分重点防治区,重点监测区,其中:__县奋斗乡煤矿地陷为重点监测区,我们在煤矿建立了监测点,负责对地陷异常的监测记录工作,北黑铁路清溪站174公里附近及平顶等沿线为重点防治区,我们与地方铁路积极沟通,通力合作,在汛期前开展以消除隐患为主的大排查和综合治理工作,小金沟砂金过采区,西山采石场、202国道__县至辰清段沿线废弃矿山和山体滑坡也被列为重点监测区,在各个重点隐患监测区我们都指定专人负责。对全县的采矿、探矿活动进行了全面检查,治止乱采滥挖破坏地质环境的现象发生。

(七)、争取项目资金

我局积极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个,即《G202国道__一辰清段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综合治理》和《__县砂金过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向上级部门争取灾害治理资金,从根本上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同时加强重点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监测、预报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宣传工作还不到位,宣传有死角。

2、有些防治点的防治工作还不到位。

第2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彰武阿尔乡;地质灾害评估;场地建设适宜性;防治措施

1.拟建工程概况

华能彰武阿尔乡风光同场光伏发电项目地处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南侧,场址中心坐标:东经122°26′45",北纬42°49′04",海拔高度在247~269m之间。

2.地质环境条件

本区属湿润性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多年平均气温为7.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6.96mm;平均相对湿度59.6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48mm;平均最大冻土深度118.4cm。评估区内并无河流通过,泡沼比较发育,目前场址内为沼泽地,地形较平坦,局部地表有积水存在。

3.工程引发基坑坍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评估区内地貌类型主要为沙丘覆盖的冲湖积平原,一般海拔高度247m~269m之间,地形坡度一般3~15°。评估区岩体类型主要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太阳能电池组件支架为可调支架,采用薄壁方钢制作,防锈漆防腐。光伏支架基础设计PHC管桩基础埋深为 6.5m,露出地面0.5m ,桩长 5.0m,桩径400mm。逆变箱房、箱式变压器的重量相对较轻,采用天然地基的浅基础。逆变器箱房基础拟采用箱形基础,C30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下设10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基础埋深1.65m。底板平面尺寸为6.2×4.45m。为防雨水等对箱变的侵蚀,基础顶面高出设计地面0.7m,基础一边做砖砌踏步。

由上述光伏阵列支架及基础、逆变器及箱变基础的设计条件及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地基开挖时将形成人工陡坡,在风化较强部位有引发边坡失稳(特别是雨季施工)而形成基坑坍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一般坍塌规模不大,主要危害施工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危害程度较轻,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根据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光伏阵列支架及基础、逆变器及箱变基础建设不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地质灾害。但有引发基坑坍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较轻,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4.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根据分区原则,将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影响程度小、可能造成的损失小的、预测引发遭受基坑坍塌、滑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区段、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级的区段,综合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该工程建设的光伏阵列支架及基础、逆变器及箱变基础、道路及架空线路均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5.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

经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分区、综合评估,该工程建设的用地范围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地质灾害危险小区所发生的地质灾害一般规模较小,危害程度轻微,治理措施简单,所以该工程建设的用地范围内为适宜工程建设。

6.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建议

为了减少和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对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危害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地质灾害必须加强防治。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工程建设应采取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工程负责人员要加强防灾意识,进行有关防灾治灾的学习与教育,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能力,制定发生突发生地质灾害的应急措施。在工程建设和使用中严格执行设计方案、规章制度和责任制,预防于灾害与细微之中。针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引发、加剧、遭受的地质灾害,提出如下措施防治措施的建议:

(1)在施工场地不允许按设计进行放坡的情况下,施工中要特别做好基坑的支护工作,在施工场地允许的情况下要按设计的放坡比进行放坡、削方。

(2)基础建成后要及时把基坑回填夯实,以保证地面工程的顺利进行。

7.建议

一、未来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应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止工作,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按照提出的防治措施预防地质灾害。

二、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基坑开挖可能产生的基坑坍塌地质灾害要采取可行的防护措施。

三、施工前应做好详细的工程勘察工作。对场址区地层的结构、岩性、稳定性、物理力学性质进一步勘察验证,为风电机组塔筒基础的选择、设计、施工建设提供可靠依据,并依据勘察结果设计较为合适的基础。

第3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范文

从今天的会议情况来看,我们很多县对山洪地灾防治工作意识明显不强,准备明显不足。两个县视频会议无法开展,很多县应参会人员没有到位,作风松松垮垮,打起仗来必败。如果说今天哪个县发生了重大山洪地质灾害,那肯定就要出事。虽然今天会议参会人员做了临时调整,要求各县局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有防灾任务的国土所都要参会,但目前看来,少数县仅四五个人来参会,很多根本就没有通知到位。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我们国土系统作风仍然存在问题,防灾意识仍然不强,防灾各项准备工作仍然还是按照老传统、老习惯,没有提前准备,至少是准备不及时,准备不充分。

根据目前的天气情况和市委虞书记的指示要求,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全市国土系统以及各级各部门必须进入山洪地灾防治的工作状态,确保今年汛期没有亡人情况发生。为此,我在昊阳同志讲话的基础上,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是山洪地质灾害具有较强的分散性。我市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点多面广,星罗棋布。既有顶天立地、影响面较大较深的特大型和大型点,也有铺天盖地的、众多分散的中小型点,全市现在有1200多处隐患点,涉及面很广,影响人口很多,危害性很大,1:5万调查结果出来后,可能这个数据还要增加;既有4万多处切坡建房户,同时也可能有很多没有查到的漏网之点,还有部分切坡建房点没有纳入到我们的监测预警范围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山洪地质灾害有时防不胜防。从这一点来说,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分管领导能够单独把这项工作做好的,必须联防联治、群测群防,必须全面统筹、共同防范,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

二是山洪地质灾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由于点多面广,加之地质灾害往往分布在山区,长期从事地下活动,所以难以发现、难以摸排到位。特别是切坡建房数量庞大,如果工作不细致、作风不踏实、把握不精准,可能导致区域内的隐患点难以全面排查到位。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巡查排查,切实做好汛前调查,这是基础性工作,尤为重要。

三是山洪地质灾害具有较大的突发性。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来得快、来得猛、来得迅速,它受内外多种因素影响,说发生就发生。因此,防治工作要有很强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去年,岳西县提出的“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小雨有值守,大雨走亲友”防治工作经验非常值得宣传推广。正是因为坚持了这一做法,岳西县去年的山洪地灾防治工作是得力的、有效的。

四是山洪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无论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均冲力凶猛,加之山区人员多居住在山沟、河谷或山洼、坡下,由于居住区的环境特点,加之搬迁避让不及时、不迅速,一旦山洪地质灾害发生,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如果不提前转移,到时候想撤退都无路可退,甚至造成公路、电力等设施被损毁。因此,加强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规范工程建设行为,强化工程建设地灾评估,是我们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是山洪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刚才梅站长在这方面也做了反复的强调和指导。山洪地质灾害的发生,尤其是次生灾害的发生,往往是在雨后阶段,而这个阶段往往是我们最麻痹大意、最容易忽视的时候。因此,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警钟长鸣,疏忽不得,马虎不得,懈怠不得,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戒心。

以上是我总结的“五性”:分散性、隐蔽性、突发性、危害性和滞后性。从这“五性”特点出发,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去思考山洪地质灾害应该怎么防、怎么治。唯有如此,才能使防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加科学有效,更加从容自如。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无小事,出事就是大事,轻则财产损毁,重则人员伤亡。因此,我们一定要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扎扎实实做好这项工作,充分履行好国土部门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的工作职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级主要领导要拎在手中,放在心中,摆在正中,亲自抓、亲自问、亲自管,坐镇指挥、带班值守。分管领导和其他同志要深入一线督查指导。防汛期间,全系统党员干部要共同上阵、齐抓共管,做到不漏乡、不漏村、不漏组、不漏点、不漏户。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不光是分管的责任,也不完全是地环站、矿管科的责任。防灾是天大的事,人人有责,个个负责。因此,今天的会议要求各县局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甚至各个科室、各个股室、各个所都要参加,用意就是要传递山洪地灾防治是中心工作、是重要工作、是必须全员参加的工作。

每年进入4、5月份,我们就要进入防灾的工作状态。什么叫防灾状态?防灾状态就是雨情来了就是警钟,汛情来了就是命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召之不来,来之不战,或者战不了,就要出大事。从今天的会议情况就可以看出,我们在这个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尽管会议临时做了调整,但市局也还是提前三个小时通知了调整事宜,但仍是这个局面,足见我们很多领导干部稀里糊涂,不讲纪律,不讲规矩,作风松弛。

这里面,我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树立正确防治理念。第一要“以人为本”抓防治,生命第一,避免人员伤亡是第一目标、最终目标。第二要“两宁两不”抓防治,“宁要骂声,不要哭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员安全。第三要“预防为主”抓防治,怎么预防,我这里编了十五句话:编方案、摸情况、广宣传、抓培训、强意识、定规章、明责任、多会商、及时报、建网络、常监测、搞演练、勤避让、治隐患、严督查。“编方案”,就是要编好今年的防治工作方案、意见、计划、安排等。我说过,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既是重要工作,也是常规工作,开年以后,或者年末时段,就要准备当年度或下年度的各项防灾工作,确保方案、计划等实施迅速、及时。“摸情况”,就是要搞好汛前调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汛期内要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广宣传”,就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项措施,广泛开展宣传,扩大山洪地灾防灾避灾知识知晓面和工作影响力。“抓培训”,就是要强化基层山洪地质灾害知识培训,尤其是要加强监测员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掌握防灾技术要领,增强防灾应急能力。“强意识”,就是要强化山洪地灾防治“无汛期、无特区”意识,强化“人是最大的政治”意识,山区防洪,地灾防治,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不能踩的“红线

”,是当前首要的任务、最大的政治,必须与所辖县(市、区)政府一道,共同守住“零亡人”这个底线。“定规章”,就是要修订落实汛期地灾值班制度、地灾速报日报和月报制度、地灾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制度、地灾三查制度、地灾数据管理制度、地灾预警预报制度、突发地灾应急调查和处置制度。“明责任”,就是要清晰把握国土部门在全市山洪地质灾害工作中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责任,清晰把握各县局“一把手”、分管负责人、科(股)室负责人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管负责制和部门负责制责任,今年市局要出台问责办法,我们不希望有干部就此受到处理。“多会商”,就是要积极、主动与气象、水利等部门进行对接沟通,实行汛前“年度会商”、汛中“月度会商”、主汛期遇恶劣天气“紧急会商”、强降雨期间“电话每小时会商”“四商”制度。“及时报”,就是要保持信息通畅,及时上报防灾工作进展,对突发灾险情要快速上报,统一出口途径,恶劣天气时段要坚持开展“零报告”,有灾报灾情,无灾报平安。“建网络”,就是要确保每个隐患点有人监测,每个隐患户有人负责,每个隐患村有人包保,夯实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常监测”,就是基层所要组织监测员常态化开展监测巡查工作,降雨期间更要加大加密监测频次,确保及时发现险情,排除威胁。“搞演练”,就是要确保每年开展一次县级演练,演练工作要深入基层,既要检验防灾能力,也要借此扩大防灾社会影响力。“勤避让”,就是要坚持“两宁两不”,对凡有极端气象和成灾迹象的,坚决把受威胁的群众转移出来,不能犹豫,不能含糊,防不住、躲得掉。“治隐患”,就是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年的隐患点治理任务,有条件的县应当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之上多治理一些,让更多群众摆脱头顶悬石的日子。“严督查”,就是推行督查工作与管理考核、技术指导同步进行,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市局领导班子联系县责任,进一步落实山区县专家指导到位,挑毛病,给指导,抓整改,保实效。第四要“绷紧神经”抓防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__年岳西发生的问题就印证了“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降”。第五要严明纪律抓防治。今年要出台问责办法,对防治不力、责任不明、工作不到位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第六要强化督查抓防治。地环站、矿管科、储量科在汛期抓好常规性工作任务的同时,主要精力要放在山洪地灾防治上,切实加强对各个县防灾工作的督查和指导。

二是切实抓好重点环节。第一要坚持值班值守。从现在起,要落实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降雨期间,要取消节假日,不过礼拜天,全力抓防汛。我们国土系统好多干部有不好的习惯,晚上基本上手机打不通,周末、节假日经常性关机,遇到紧急情况时,电话打不通,人找不到,无可奈何。作为党员干部,时时刻刻都应该接受组织的安排,尤其是紧急工作。我希望全系统每一个干部职工在汛期都要保持通讯畅通,各县局以及各国土所都要安排值班值守。第二要加强信息宣传。认真总结推广山洪地灾防治工作的好经验和做法,及时编印山洪地灾防治工作简报,报道挖掘有关工作动态以及防治工作中的好典型、好事例。第三要增强工作责任。就是在节假日期间和夜晚发生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时,要按规定主动正常上班、加班,形成常规性、自觉性的意识,大家都要有这样的责任感和危机感。第四要备用充足物资。要根据隐患点情况,有针对性备用防灾抢险物资,一旦发生灾情,能够迅速进行处置。第五要发挥专家作用。要抓紧组织专家队伍,成立专家组,实行专家包县指导制度,建立紧急情况专家现场调查处理组,努力实现科学指导、科学处置。重点县要安排好专家,一对一地进行联络。第六要用好反拨系统。充分发挥反拨系统的预警预报作用,扩大覆盖面,提高精准度,解决好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4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盐湖 盐渍土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101-1

1地质环境条件

1.1地形地貌

评估区处于柴达木盆地最低凹处,青海省格尔木市辖区察尔汗盐湖场地内。评估区地貌单元属昆仑山前第四系湖积、化学沉积作用为主的湖积平原。微地貌单元为湖湘沉积末端。评估区内地表呈现为盐湖滩地,场区内海拔标高2685.00m-2686.50m,地面高差1.50m。

1.2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调查,评估区内地表广泛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化学沉积、湖积层:广泛分布于评估区地表,地表形态以波状为主,局部海绵状。岩性以灰黄色、褐黄色的含石盐的粉砂、细砂为主,局部有亚砂土、亚粘土和粘土。厚度25-30m。

1.3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评估区内土体主要为强氯盐渍土,根据在察尔汗地区进行的试验,盐为主导,平均含盐量大于50g/kg,属强-过盐渍土。由于盐湖地区干燥少雨,蒸发量大,盐渍土中的易溶盐遇淡水浸泡后溶解、流失,具有溶陷的特性,在地表形成坚硬的盐壳,故该层的工程力学性质不良。强-过盐渍土是拟建工程的主要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受不良地质现象的影响,设计、施工处治不当时,易引发建(构)筑物基础的盐溶塌陷等工程地质问题。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复杂。

1.4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评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腹地察尔汗盐湖内,为四周构造所包围的相对封闭的湖盆,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属最终排泄区。本次调查评估区内的地下水均为潜卤水,按照瓦里亚什科水化学分类,矿区内地下水均为氯化物型。

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2.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2.1.1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地质灾害为1处盐溶塌陷(Xy),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盐渍土,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和运营加剧盐溶塌陷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岩溶塌陷、土质挖方边坡的滑塌等;拟建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遭受盐溶塌陷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危害性中等,防治难度中等;拟建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遭受土质挖方边坡的滑塌等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危害性小,防治难度难度为易于防治。

2.1.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工程建设和运营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盐溶塌陷,拟建工程建设和运营引发、遭受上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危害性中等。

2.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拟建场地区内盐溶塌陷较发育,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应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和岩土工程问题的处理工作。

(2)对评估区盐溶塌陷灾害应做好防地表淡水及雨水的过量入渗,对建(构)造物基础做好防腐措施。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拟建格尔木金镁园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属一般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及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综合判定,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二级。

(2)地质灾害现状评估。现状条件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发育,评估区存在盐溶塌陷灾害,现状条件下,对评估区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

(3)地质灾害预测评估。修建垃圾填埋场基础设施引发基坑(槽)边坡失稳致灾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加剧和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

(4)地质灾害综合分区评估。修建垃圾填埋场基础设施引发基坑(槽)边坡失稳致灾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加剧和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3.2建议

(1)建议对建设场地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地基岩土层结构、工程特性及空间分布情况,尤其应重点查明盐渍土的厚度和工程特性及在工况条件下引盐溶塌陷的可能性与危险性、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范围和规律。

(2)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应注意地表坡面流水的防渗,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

(3)应加强对地质环境管理,严格规划、规范人类活动,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第5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范文

一、存在问题

(一)部分镇对于该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一是有的还没有组织召开2013年地灾防治专项工作会,对2013年地灾防治工作还没有进行部署;二是有的还没有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三是有的还没有编制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应急预案;四是有的对专(兼)职监测员管理不到位,部分监测人员电话不畅通,素质较差,责任心不强。

(二)部分防灾措施落实不到位。一是部分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没有编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二是有的《预案》公示上墙制度没有落实;三是有的监测人员的监测装备没有落实到位;四是部分隐患点没有设立监测点;五是监测记录不规范。

(三)个别隐患点需作应急处置。一是新乐镇铜鼓村木姜岩危岩隐患点。该隐患点上几个巨石已悬空,随时有下滑的可能,危岩下的6户16人和房屋42间随时会有生命财产安全,对巨石应作应急处理;二是白节镇青风村新瓦房滑坡隐患点。该滑坡体上排水沟堵塞严重,严重影响水沟的截排水功能,同时该滑坡体上罗玉生户房屋后侧有巨石悬空,随时有下滑的可能,对排水沟和巨石应作应急处理。

二、整改情况

(一)区国土资源分局排查工作小组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当地政府作了汇报,部分镇政府已及时组织召开了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会议,并对参会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二)对于预案公示上墙制度还没落实到位的,区国土资源局正积极对每个点的撤离路线等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汇总,统一制作公示牌;监测人员装备问题,区国土资源局已落实资金进行统一购买下发;隐患点没有设置监测点的在国土资源所的指导下已逐一进行设置;监测记录不规范问题,区国土资源局已向市国土资源局汇报,市国土资源局已统一印发了监测记录本下发到各监测点,规范监测记录。

三、工作建议

(一)在6月底前都还没有召开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安排布置会和突发地质灾害演练的镇,建议区政府进行通报,并责令其进行整改。

(二)对于存在监测人员素质低,电话不畅通的点建议镇政府加强管理,对于责任心不强的监测人员及时进行更换,保证监测人员履职到位。

第6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地质灾害;现状调查;防灾;大连市甘井子区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大连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工业、贸易、旅游城市,又是我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甘井子区是其重要区,该区位于大连市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8°47′-39°07′,东经121°16′-121°45′,东北与金州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南与沙河口区、西岗区为邻,西南与旅顺口区毗邻,东南临黄海,全区总面积464.51km2。甘井子区共辖6个镇和11个街道,人口43.6万以上。该区经济发达,工业、农业、水产业、养殖业均有显著发展,尤其是矿山采掘业比较突出。近年来,全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十分迅速,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本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使甘井子地区的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公路边、建筑物附近、矿山一带,崩塌、滑坡灾害发育突出,它们和具有潜在性的海水入侵地质灾害给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地质灾害现状

调查区内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非突发性地质灾害为海水入侵。通过本次调查,目前已发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点有115处,总影响面积为155.46km2。分布于甘井子区各街道、镇,其中修路与建筑形成者有50点,采矿形成的斜坡为65点,在暴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这些灾害点会不同程度地威胁、影响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非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为海水入侵,分布于毛茔子、大连湾、革镇堡、营城子,总面积108.5km2。

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房屋损毁,土地毁坏,公路受损,河渠破坏及企事业单位损失等,其中人员伤亡情况是:伤3人;房屋损毁总面积13650 m2,土地毁坏总面积36833亩,公路受损中路面、绿化带破坏1.10km2,崩塌堆积土石方量67500m3。已经造成的总经济损失达2.0258亿元,预测经济损失达8498.18万元。

目前,交通建设突飞猛进,许多公路沿山脚或开山、辟山形成,建筑物也多在山脚处,形成了很多陡峻的斜坡,其组成物质为坡洪积层、黄土、破碎的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差,在尤其在讯期暴雨、地震等诱发因素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因此,甘井子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现处于一个活跃阶段。海水入侵作为一个长期的地质灾害,始终影响地下水环境,影响输水管线、输水设备、生活用水、农作物生长土壤等,处于长期活跃状态。

地质灾害防灾措施

1崩塌、滑坡的防灾措施

崩塌、滑坡是本区最为发育、最为活跃的地质灾害,建议对危险斜坡采取防灾减灾措施:

①设立警示牌,危险地带禁止游人参观过往;

②设立木桩及标尺,派专人监测危岩体的变形情况,一有险情,立即禁止游人、车辆通行,并立即上报甘井子区政府和规划与国土资源局;

③成立抢险组,若危岩体崩塌发生伤人事件,“抢险组立即将人送往医院抢救;

④清除危岩体,防止突然掉落,危及行人的生命安全;

⑤削减坡体,灌浆锚固,重新修筑挡土墙。

2海水入侵的防灾措施

海水入侵地质灾害在区内发育突出的地区为毛茔子、大连湾、南关岭、周水子、革镇堡、营城子等地,建议对海水入侵采取防灾减灾措施:

基本措施包括行政措施、工程措施和长期监测措施。

(1)行政措施:制定相关的法规,建立地下水开采模型和地下水长期监测网,合理开采地下水。

(2)工程措施:适于本区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拦蓄补源、人工回灌、建造地下帷幕坝,其中毛茔子地段、大连湾地段、革镇堡地段、周水子-甘井子-南关岭地段,应采取建造地下帷幕坝和人工回灌等措施;甘井子地段、营城子地段应采取拦蓄补源、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3)长期监测措施

为有效地预防并掌握海水入侵的基本情况,必须对本区海水入侵进行长期监测,在全区建立长期监测点10个以上,分布于各区段。长期监测方法如下:

①监测人员:具有专业技术或经培训的人员2人。

②监测工具:电测水位计、电导仪、皮尺、钢卷尺、测钟。

③监测时间:每月的5、10、15、20、25、30日测一次水位,每月30日取氯离子水样并分析化验。

④监测内容:水位埋深、水位标高、水质。

⑤记录方式:以专用记录本或专业卡片记录。

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是由内、外因素决定的,根据其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是可以避免发生的,或对其进行预防,从而减轻灾害的损失。针对上述地质灾害现状及防灾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各级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要针对各类地质灾害的不同特点建立适宜的行政法规,加强对地质灾害的行政管理并实行防治规划。

2、 对区内其他因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现状,应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预审、报批制度。同时对评估提出的防灾措施和建议应进行投入与重新选址的方案对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山体和植被的破坏,因施工造成的石土应实施绿色屏障加固。

3、对采矿所形成的一些矿坑、矿碴场等闲置地,抓紧时间进行土地复垦。

对区内人为因素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应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研究,为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对各类地质灾害要分区、分类地建立地质灾害长期监测网点,并实施长期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进行微机处理,及时录入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建设;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地质灾害防灾信息化水平,确保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对可能存在的迅、疾、快的地质灾害配置预警通讯系统,做到及时预报。

第7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范文

2019年以来,全州自然资源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在省自然资源厅和州安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州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省自然资源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了自然资源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年全州自然资源系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现将全州国土资源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2019年,局党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参加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州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全省1至4次安委会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全州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认真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周密安排,精心部署,狠抓各项安全措施落实,严密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提升了自然资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局党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局机关各单位、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省自然资源厅与我局签订了《自然资源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目标责任书》,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州自然资源系统副科级以上干部学习省州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按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和各科室工作职责,将2019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任务分解到相应的科室,我局与各县市自然资源局签订了《自然资源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各县市自然资源局和局直属各单位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做到了年初有安排,季度有研究,年中有督查,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确保了任务安排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今年,我局在《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实施意见》等制度的基础上,修订补充了多项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然资源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体系。结合中央环境督查反馈问题整改、非煤矿山安全大检查、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等工作,紧紧围绕自然资源重点工作任务,严格督查自然资源各项任务落实到位。2019年我局开展动态巡查4次,形成动态巡查记录24份。

(二)扎实安排部署,深入开展专项工作。依据省厅安委办和州安委会安排部署,我局先后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防风险查隐患保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大排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等活动,并针对各项行动和活动制定印发了相关的工作实施方案。4月份我局党组书记、局长带队对金矿进行了专门的检查,督促矿山企业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及时消除隐患。11月中旬,执法支队分两个工作组对全州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督查,通过翻阅工作台帐、实地查看、听取报告等形式全面掌握了全州自然资源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县市及时整改到位,重点做好矿山采场深孔爆破、台阶开采、机械铲装作业等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及时清理悬(浮)石、松土,做好警戒警示标志,督促企业防止爆破伤害、坍塌、透水、冒顶片帮、机械伤害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尾矿库安全超高和坝体稳定性等的检查,加强监测监控,严防溃坝等事故的发生。

及时认真安排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值班人员,印发通知对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防灾减灾应急值班值守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尤其在国庆、中秋“双节”前后,专门开展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期间”全州自然资源系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12月初,依据省厅和州安委办安排,我局对各县市安排部署了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州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稳定。对工作滞后、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等情况进行了通报,提出了整改要求,确保州、县市自然资源管理目标责任顺利完成。

(三)强化应急预警,提升地灾防治能力。组织召开了2019年全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对2019年全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要求各县市要认真学习领会省州领导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值班、预警、速报制度,靠实责任,查找问题,确保预警预报科学及时,地质灾害隐患点撤离疏散路线明确合理。扎实开展隐患点排查工作,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实时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存在重大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认真组织开展辖区内已实施完成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管护,及时清淤修护,确保防灾工程正常运行,满足防灾要求。

编制完成了《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的分工和职责,各县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编制了《重特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操作手册》,细化明确我州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在重大或特别重大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分时段处置流程和各时段重点工作内容,为救灾工作提供参考。各县市自然资源局积极组织当地群众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开展防灾避险宣传活动,通过演练和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防御能力,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落实防灾责任,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对全州107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和预警标识进行了更换和补设。2019年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4次,地质灾害隐患点增加到1125处。险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面对灾难,全州自然资源系统切实做好抢险救灾工作,会同省地灾防治技术指导中心相关人员立即组成应急调查组,赶赴灾害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工作组实时监测滑坡点动态,疏散滑坡带群众,全力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干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9年我州发生达到规模的地质灾害3起,无人员伤亡,成功避让2起,避免经济损失3620万元。

(五)注重舆论引导,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以及州委州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全力配合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有效预防各类生产事故的发生。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采取自然资源宣传进社区、进矿山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讲,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12.4”宪法宣传日和 “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向城乡居民,特别是矿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发放自然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地质灾害预防自救宣传资料,普及防灾避险知识,提高矿山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州县市自然资源局利用动态巡查、督查等时机,深入矿山企业集中讲解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场矿企业注重安全技能的提升,重点要面向企业职工、新入职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提高个体应对突发事故安全技能。

不断建立健全局机关的安全防范制度,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落实消防、防盗和用电等方面的安全管理责任,确保楼道内的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汛期值班人员配合门卫做好办公楼内的安保工作。继续落实消防应急处置预案,定期举行消防应急演练,提高全体职工应对突发火情的意识和能力。杜绝在办公区域私拉电线,擅自使用电热器具等情况。指定专人负责机房、财务室、打印室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确保安全设施正常使用,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六)全面摸排整治,防范危化品安全风险。根据《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南州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自然资源工作实际,制定了《自然资源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积极配合州、县市公安局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有效落实了全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政府属地责任。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各矿山企业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进一步摸清并得到重点管控,危险化学品信息共享机制初步建立,进一步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制度、理顺体制、完善机制,自然资源领域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状况全面改善,应急救援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基本杜绝了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在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自然资源安全生产工作进展顺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州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受威胁区域点多面广,减灾防灾工作压力大。二是各县市存在大量历史遗留和废弃无主矿硐,矿硐废弃时间长,治理工作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巩固自然资源执法成效。认真组织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严肃查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加强动态巡查,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对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深入开展土地矿产领域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勘察开发秩序,及时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重大典型案件,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三管三必”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加大对各县市非法采矿高发易发区的巡查力度,从源头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8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1 自然因素

1.1 地形、地质条件

该地境内多为切割强烈的中山、低中山地形,大部分山势陡峻、峡谷深切。区内有二叠系龙潭组砂页岩、三叠系砂页岩及第四系残坡积物,为滑坡等形成提供了条件;区内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大,地形切割强烈,多为陡坡、陡崖,加之褶皱、断裂构造、节理裂隙发育等,为崩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形成提供了条件。

1.2 气象、水文条件

据某地气象局统计,区内近十年来的降雨强度有所增加,频率加大,特别是灾害性降水—暴雨有所增加;冬春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岩石遭受物理化学作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为滑坡、崩塌、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2 人为因素

2.1 植被破坏

植被大量砍伐,使地表水较易向下渗透是造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人类工程活动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特别是15°~25°的斜坡)的改造(如耕种、修筑公路、建房、兴修水利水电工程等)和破坏,地表爆破开山采石、开挖边坡、地下不规范开采矿产资源、抽排地下水是造成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十年来,区内在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岩系中存在强烈的采煤活动,使地下采煤形成大面积采空区,矿柱留设不合理,或者把矿柱采掉而引发采空塌陷。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不亚于地震、火山等自然地质作用,人类活动已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地质作用,由此而形成的地质灾害已日渐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个问题已引起全地人民的普遍重视。

2.3 人类活动和地表不合理排放水

许多滑坡的形成都是由于人类活动和在地表弃水无规范排放构成滑面软化、抗剪能力下降而形成的。由于疏干排水及废水废渣的排放,使水环境发生变异甚至恶化,从而引发地质灾害。综上所述,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虽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但人为因素亦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与环境条件关系。

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引发了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使区内生态地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和严重危害。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全地的农业生产、水利水电工程、矿山开发、公路及城镇建设的兴建等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导致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给全地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和危害。

3 合理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根据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形现状,发展趋势,确定该地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针,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和科技知识普及工作。开展群众性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尽快制定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法规,加强政府的监督与管理,以避免和减少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产生。

切实保障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积极筹建国家防治地质灾害基金会,除了各级政府拨发大部分的经费外,采取“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的办法。以达到提高该地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和水平,尽可能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3.1 技术措施

(1)科学规划,科学施工。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对地质灾害点或隐患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产生及造成的损失。

(2)依靠科技进步,采用高新技术,研究灾害的发生机制,建立灾害的监测、预报和评估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以MAPGIS为平台的地质环境动态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可进行灾害动态监测、即时预报。完善监测手段、加强监测,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链群规律,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3)根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及时制定和完善地、乡(镇)、村(组)三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4)建立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完善群专结合的预报预警系统,由地国土资源局管理和指导群众监测,并负责监测资料与信息反馈的收集汇总工作。建立GIS系统的地质灾害信息库,涉及灾害的时空分布、强度与频度、数据分析、灾害预报及灾情评估等,为灾害防治提供有效服务。

(5)施工设计必须依据地质灾害客观实际,整治工程优质高效。工程治理的灾害点,必须委托有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人员须按专业技术人员的设计实施,保证工程质量。

3.2 防治规划建议

第9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范文

1、认真组织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和培训。

在关键时间节点4月20号还组织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会议,安排和部署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大方向是围绕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开展,并与各镇处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全社会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治灾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在“地球日”、“防灾减灾日”、“土地日”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画册。对每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发放“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全年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组织防治工作宣传培训8班次,参加人数520多人次。

今年4月29日上午我们在镇村举行了市镇地质灾害滑坡应急演练,市政府应急办、民政局、镇政府等及村村民265人参加了本次演练活动,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质灾害临灾状态下应急撤离、抢险救灾等应急反应能力,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2、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

我市被选为2015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创建验收县市之一,我局全年积极开展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准备工作,努力创建高标准、严要求的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监测、有预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的十有标准,扎实开展创建筹备工作,为明年迎接上级单位对我市的“十有县”评审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1)2014年4月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市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5月17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当政办发〔2014〕31号)。各镇处政府也按照市政府文件制定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4年8月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市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根据《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监测预警工作补助经费预算的通知》的精神,要对每一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发放群测群防监测经费,标准为50元/月发放,发放时间从汛期开始5月到10月,每个地灾点发放金额为300元,全市60处发放群测群防补助金额1.8万元。

(3)今年我们还组织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队的36名专家及成员进行了技能培训、演练,还添置了相应的工作装备和工具。为更好的展开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工作,今年5月我们为应急救援队的36人发放了雨衣、雨鞋及强光手电等应急救援装备。

3、开展搬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

崩塌体为市级重点监测点。2012年搬迁治理工程项目上级审批通过(鄂财建发[2013]45号)。2013年4月,省财政厅以中央切块的形式,拨付专项资金200万元到市财政局账户,用于实施“市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市政府确定镇政府为该项目的实施主体,并在专项资金中拨付首期87万元到镇财政所账户。2013年镇政府用市财政局拨付的87万元完成了安置点14.2亩的征地补偿和场地的“三通一平”等工作。今年,镇政府对搬迁范围内的42户农户进行了前期宣传活动,同时完成了一期规划搬迁治理项目范围内28户住户的调查摸底、实地房屋建筑面积丈量等工作,现已经与17户签订了房屋搬迁安置补助协议,其中6户已完成拆迁,房屋拆迁补助已发放到位;4户已在规划的搬迁避让居民安置点兴建新房。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新村规划安置点电力设备安装、给(排)水工程、场地道路硬化、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的施工。

4、摸排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并加强预警预报。

《市地质灾害调查区域规划》成果显示,全市国土面积2159平方公里,10个镇办事处,158个行政村,市级以上重点监测点共15处。今年上半年通过调查,我们确定了全市地质隐患点115处,通过摸排确定60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其中市级1处,市级14处,乡镇级45处。每个监测点所涉及的镇(处)镇长、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村责任人,地灾点住户为监测人。在地质灾害监测点统一设置了警示柱牌和警示桩。

全年共地质灾害灾情预报24起,与气象部门联合预报16次,发预报短信24条,及时通知各单位加强地灾防治,并定时定期向政府及市局报告相关情况;日常巡查达126人次。

对汛期地质灾害高发期实行地质灾害日报制,每天向市局汇报灾情,做到了有险早报告,无险报平安。连续14年未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5、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加强日常巡查。

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关于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并报市政府实施,并组织全系统在职人员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竞赛活动。

建立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防治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雨期灾情报告制度,从3月16日开始,到5月30日,由分管副局长黄明带队对全市所有地质灾害点开展巡前全面排查,市镇村三级参加人数超过114人次。

全年未发生地质灾害,查明一处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玉阳办事处太子桥社区原粮油综合厂山体滑坡,已将其纳入日常监测,密切监视,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并在调查后向市政府请示进行治理,市政府拨付9万元地质灾害勘测设计费用给业主单位市住建局负责此项治理项目的实施。

6、定时上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我局根据市政府应急办文件要求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每季度按时上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