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

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农业的发展一直都是我们国家的重点,而农业的整体发展又离不开农业科技技术的支持。可对于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传播来讲,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就是,农村获取农业科技的信息面单一,其次传统媒体技术受限传播的效率不是很理想。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的现状,对现状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媒体开展农业科技传播存在的问题,之后给出了传统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媒体;科技传播;发展对策

1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的现状

农民科技素质指农民具有科技知识,理解和接受农业科技技能和熟练使用农业科技知识。农民的科技素质可以大致表明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多数农民由于缺乏高等教育,难以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科技知识和相关生产技能,严重限制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化,即使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也很难对其进行运用,新兴农业知识在生产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最终会导致农业生产以及生产力的水平的发展停滞甚至会导致倒退的情况[1]。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新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新成果对农民科学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农民的科学素质不能进一步提高,很难掌握新农业技术的应用,会严重制约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2媒体开展农业科技传播存在的问题

涉农报纸是科技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类报纸、科技类报纸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即使在电视、网络、通讯极其发达的今天,报纸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这是由报纸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所决定的。报纸作为平面媒体,能够保留下来,便于携带和阅读,一张报纸可以多人、长时间、随时阅读,一时阅读不完,可以分次阅读,当时理解不了,过后还可以细细琢磨。而且报纸白底黑字,清晰、直观,一目了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媒体中,涉农报纸的权威性及可信度相对较高。电视以其传播快、覆盖面广、最易于被用户所接受,在媒体中发展势头最好。与报纸、广播等媒体相比,电视媒体视听合一的传播方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更为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能够使受众产生真实、可信的直观感受,很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这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拟的[2]。但是电视节目的制作程序复杂,制作周期长、制作和播出成本高。而且传播的信息不能保存,播出后即意味着消失。加上节目的针对性弱,观众一般为被动接受,其传播效果受观众情绪的影响很大。

3传统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发展对策

3.1为传播创造良好环境

媒体的传播时段应与农民的生活习惯相适应。例如收看电视是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农民的作息、娱乐时间,调整电视台农业类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这类节目应采取纯粹的公益类节目的形式播出,时间不宜太长,中间不要穿插无关的广告,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宣传,以引起农民的关注;还要选择那些简单易懂,易操作的节目内容,这样农民才可能喜欢该节目,进而重复收看[3]。因此媒体要积极配合,从而充分发挥电视媒体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作用。这同样适用于广播媒体。

3.2丰富农业科技传播渠道

有必要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建设全方位的立体农业科技通信系统,满足农民的需要。使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他媒体资源可以很容易地被农民使用。这将需要政府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降低相关税收,支持和鼓励农村科技型农业发展,科技制度建设传播和推广政策,充分依靠媒体高效率,覆盖面广等优势,支持农业科技媒体的发展。为农业科技传播媒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设农业科技媒体资源整合,传播新渠道,提高农业科技传播的效率。

3.3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应用

目前,我们国家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有很多的沟通渠道,其中农业网站是最为常见也是最大的新媒体传播途径。当前的农业网站中,网站的主办方既有各级政府组织、科研院所,又有涉农企业和组织、新闻媒体等。从容上看,既有综合性网站和专业性网站,基本涵盖了农业技术、品种信息、市场信息农村生活、农业气象、政策法规、科研文献、农业概况、农村新闻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等工具)这种移动网络载体,传播的方式就更加方便,为农业网站的宣传更加迅速、广泛。因为手机的随身携带性,科技信息能准确传送到用户手机上。手机媒体包括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等多种形式。

参考文献:

[1]栾涛,王冲.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5):30.

[2]蒋浩,许静.大众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06(4):86-88.

[3]邓立国,李杨瑞,陆建勋,等.媒体宣传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推动作用分析——以广西农业科学院为例[J].南方农业学报,2011(7):821-824.

作者:苏悦来 陈颖 迟洪涛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