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循证医学理念在临床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理念在临床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通过座谈、发放调查表等形式调查我校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及部分临床教师,了解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儿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

(二)研究设计及实施。

1.确定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儿科学实验课教学内容不确定,教学方法单调,教师对实验课的重视度不够,同学普遍反映教学效果差。

2.寻找最佳证据。针对临床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最佳证据予以解决:

(1)检索VIP、CNKI等数据库,了解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验课的开展情况,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有效借鉴。

(2)召开临床教学研讨会,围绕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从医学人才的知识构建、能力培养和素质锻炼[3]等方面展开讨论,针对临床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3)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等文件精神为指南,以迎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近期工作目标,以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为永恒追求,科学、系统设计临床实验课教学模式。

3.制定解决措施并落实。

(1)重新修订临床实验课教学大纲。修订后的实验课教学大纲,具体包括“专业素养”“临床思维”“临床实践”三大模块。专业素养模块主要包括“医学生礼仪”“医学生职业素养”“医疗核心制度”“病史采集”“医疗文书的书写”等;临床思维模块主要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模块包括了解临床工作程序,参加晨会交班、查房、入院患者处置,观摩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相关临床技能操作等。此次实验课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着重提高了综合设计型、研究探索型实验项目的比例,通过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综合训练医学生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及人文素养等,努力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旨在培养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组织落实临床实验课教学大纲。①教学管理者准备:根据实验课教学大纲及实验项目,做好授课教师的安排及学生分组。专业素养模块及临床思维培训模块由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临床思维培训模块为小班教学,每个小组约30人;临床实践模块由讲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分小组在各临床科室完成,每个小组约15人。②教师准备:课前召开教研室会议,讨论实验课教学大纲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寻求对策;召开授课教师会议,详细介绍实验课教学大纲,强调其实施的意义、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开展实验课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模式,规范教学方法、教案书写及课件制作,鼓励探索符合专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③学生准备:召开学生会议,进行临床前宣教,强调学习方法的改进。实验课前系统复习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3)效果评价。制定《皖南医学院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表》,收集教学督导专家及学生的评价结果。

二、结果

(一)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

学生对实践教学教师教学态度进行评价,内科学“优秀”“良好”百分比构成分别为97.71%、2.12%;外科学“优秀”“良好”“合格”百分比构成分别为92.77%、6.88%、0.35%。

(二)教学内容的评价。

学生对专科病例讨论、晨会交接班、教学查房、常见病诊治、专科讲座、临床技能操作等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内科学“优秀”等级百分比构成为(94.36±0.91)%,“良好”等级百分比构成为(4.97±0.60)%,“合格”等级百分比构成为(0.68±0.41)%;外科学“优秀”等级百分比构成为(88.95±2.05)%,“良好”等级百分比构成为(9.58±1.68)%,“合格”等级百分比构成为(1.41±0.68)%。

(三)教学方法的评价。

学生对示范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内科学“优秀”等级百分比构成为(94.24±0.10)%,“良好”等级百分比构成为(5.00±0.27)%,“合格”等级百分比构成为(0.71±0.35)%;外科学“优秀”等级百分比构成为(89.77±1.96)%,“良好”等级百分比构成为(8.64±1.68)%,“合格”等级百分比构成为(1.59±0.53)%。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内科学“优秀”“良好”“合格”百分比构成分别为92.42%、6.70%、0.71%;外科学“优秀”“良好”“合格”百分比构成分别为87.13%、11.11%、1.59%。

(五)教学秩序的评价。

学生对实践教学秩序进行评价,内科学“优秀”“良好”“合格”百分比构成分别为97.53%、2.12%、0.18%;外科学“优秀”“良好”“合格”百分比构成分别为91.89%、7.23%、0.71%。

三、讨论

通过专家督导、教师反馈及学生评价,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秩序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具体如下。

(一)贯彻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计划。

通过参加晨会交班、查房、入院患者处置,观摩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相关临床技能操作,参加教学小讲座等临床工作,同学们了解了临床工作程序,熟悉了工作内容,拓展了课堂知识,最终实现了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二)明确了医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通过“医学生礼仪”“医学生职业素养”“医疗核心制度”“病史采集”“医疗文书的书写”等实验项目的开展,使医学生对本专业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有清晰的认识,除了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外,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更广泛的人文社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培养了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教师通过课前给出的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复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能动地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得到有机结合,着力培养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也强调了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四)提出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此次实验课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临床教师。虽然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动员,部分临床教师还是未能认真对待实验课教学,具体表现为对临床实验课的关注度不够、备课不充分、教学内容贫乏、教学方法单调、对学生缺乏沟通和引导。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拟定的改进措施主要有:

(1)定期深入开展实验课集体备课或教学研讨,规范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本专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加强教学督导,做好临床教师实验课教学的指导和帮助;

(3)定期反馈学生评定意见,分析存在问题。

2.实验课教学质量。“病例讨论课”倡导以PBL和CBL方法进行教学,部分教师缺乏对这些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故落实时存在偏差;在“临床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责任心及教学方法存在一定差距,故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有差异。针对问题,我们的改进措施包括:

(1)进行PBL和CBL教学方法培训,开展“病例讨论课”教学研讨及教学示范,使临床实验课教师掌握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

(2)进一步修订临床实验课教学大纲,细化各模块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法;

(3)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临床实验课考核评价办法。临床实验课目前仅仅从学生的学习态度、部分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粗略打分,缺乏有效、全面的实验课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因此,建立并完善临床实验课教学考核办法迫在眉睫。根据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目标,结合临床实验课“专业素养”“临床思维”“临床实践”三大模块的开展,力求从“总体印象”“教学方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师素养”等方面完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以及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次实验课教学改革中,我们着重应用了PBL结合C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效地贯彻落实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计划,培养了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推动我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尝试。

作者:陈斌 童九翠 史良会 姚凯 黄鹤 凤焱 余小文 吴佩 单位:皖南医学院临床教学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