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循证医学知识范文

循证医学知识全文(5篇)

循证医学知识

第1篇:循证医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智能预问诊;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循证医学;

0引言

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疫情防控已进入新常态,医院既要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就医服务,第一时间诊治患者,又要实现院内零感染,责任与压力并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科技与医学的交叉融合,探索与健康中国相适应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构建以现代科技手段赋能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新型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全流程的健康服务变得势在必行,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势必全面拥抱互联网,快速进入智慧转型“深水区”。2020年,国家卫健委接连文件[1-3],强调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把防控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促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在确保院内零感染的基础上,给广大患者提供优质、便捷、安全的智慧医疗服务已成为当前各公立医院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常规诊疗流程主要由挂号、候诊、就诊、缴费、检查等组成。如何将疫情防控关口前移,将患者原先需要在医院才能完成的流程,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在家里完成,减少医院现场就诊时间,避免大量人群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外人工智能应用在医疗服务领域起步较早[4-5],2015年,IBM“沃森”仅用时10分钟就为一名女性病人精准诊断出白血病,并向相关医疗机构提出了治疗方案。尽管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服务融合应用在国内才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从2003年的非典SARS开始,人工智能技术已在疫情监测预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6]。与2003年的SARS相比,本次肺炎具有潜伏期更长、传播传染性更强、无症状携带者导致防控难度更大等特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胡磊等[7]在人工咨询基础上,扩展了基于AI的肺炎自诊、健康手册、热点问题速查等技术,为多学科线上诊疗打下了坚实根基。我院将循证医学理论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8-10],通过智能预问诊系统对在线问诊植入AI能力,创新性地将门诊服务延伸到诊前,通过大众端人工智能与患者问答的形式,结构化采集患者的基础信息及病史信息。在防控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服务模式有效避免了人群聚集,减少了医院现场就诊时间,大幅降低了肺炎交叉感染概率,提升了医患高效沟通效率。

1系统架构图

智能预问诊系统主要分为互联网区域和医院内网部分,如图1所示。互联网区域主要是给患者提供手机端服务,患者可以在手机端通过微信小程序形式录入个人信息;医院内网主要是实现服务器、存储、接口服务器等部署。由于系统要对外提供服务,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方案采用网闸对医院内、外网进行物理隔离,医院内、外网通过端口映射方式提供外网访问。通过反向技术NGIX,隐藏了服务器具体位置及信息,实现了负载均衡,提高了系统安全性。

2循证医学知识库

2.1知识组织、标准化

循证医学知识客体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分类、过滤、加工、提取、建模等流程。通过建立疾病库、药品库、检查库和疾病诊治相关的知识库实现对知识单元的描述和标引,明确知识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疾病名称、疾病诊疗、药物体系、检查体系等区域医学知识库,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对诊疗行为全流程动态监控,辅助医生临床决策,减少漏诊、误诊。

2.2基于知识库的临床支持模型

2.2.1疾病数据库。包括各专科疾病谱信息,例如疾病名称、诊断、病因、并发症、流行病学、检验检查、其他辅助检查等信息。2.2.2药品数据库。包括药品所有详细信息,例如药品商品名称、通用名称、配伍禁忌、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2.2.3检验检查数据库。包括各类检验检查项目信息,例如名称、临床作用、不良反应、是否空腹、正常值等信息。2.2.4循证医学数据库。包括临床指南、诊疗评价和临床基础研究,其中临床基础研究包括对照临床实验、非对照临床实验、随机对照实验、非随机对照实验、病理分析及横断面研究等信息。2.2.5临床辅助诊断主要提供辅助诊断治疗,根据病人的症状,通过智能辅助诊断决策引擎,推断出患者的疑似诊断,提供鉴别诊断的检验、检查项目,在医生确诊后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供医生参考。

3关键技术

3.1循证医学标准

临床医疗服务是严谨的、专业的,需要有一套国家标准作为服务的基础,因此首先对国际上、国家卫健委、中华医学会、各医学专委会等的指南、路径、规范等相关医学标准进行收集、整理,结合最新的信息化、人工智能,建立结构化、关联化、智能化的临床决策模型,再按照临床诊疗诊前、诊中、诊后实际场景的需求,按照不同病种的实际问题及患者回答的答案,实时动态生成预问诊问题,模拟临床医生问诊,全面收集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等信息,通过系统的智能诊断模型,初步给出5个疑似诊断,系统再结合以上信息为医生推荐鉴别诊断需要的检验、检查项目,在医生确诊后,系统推荐国家标准治疗方案供医生参考。

3.2医学术语

医学专业术语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一个难题,系统通过手机患者医疗常用的俗语建立俗语与专业术语的关联库,在终端以通俗化用语呈现,辅助提供图文、音视频辅助患者对问题正确地理解并做出准确的回答。患者提供系统的问题和答案都是采用简练的词语,针对单独的词语怎样组成一份完整的病历(类似医生书写的病历),系统对于患者的结构化录入后台有一套语言组装模型,可以自动生成一份完整病历,可以一键快速导入到病历系统。

3.3人工智能

系统采用基于TensorFlow的深度学习框架,基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通过对海量循证医学标准进行深度挖掘和学习,形成智能化问诊模型及智能辅助诊断模型,并进行推理运算将后期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经验提炼成AI深层神经网络模型算法,将循证医学与本地化特色经验相结合。在遵循医学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医学业务逻辑,设计不同的决策模型,如药效评估模型、病史采集模型、手术方案决策模型等。通过使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医学数据源的特点通过真实临床数据、样本数据对原始模型进行训练、评估、纠错多维度符合提升系统的智能化。(1)决策树归纳推荐算法医疗数据的挖掘技术旨在从海量医疗数据中提取有效的模型、关联、规则、变化以及普遍的规律,加速医生决策诊断和提高其决策诊断的准确度,决策树算法目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归纳推理算法之一。智能预问诊系统正是基于循证医学知识库结合决策树归纳算法对病人的病症进行分类预测以及数据分析。(2)贝叶斯定理贝叶斯定理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智能预问诊系统基于循证医学知识模型应用贝叶斯定理来保证医疗诊断过程的有效性,对于新的实例的预测和预警都有很好的使用效果。(3)神经网络智能预问诊系统底层基础医学逻辑基于循证医学标准利用类似于AlphaGo的神经网络算法模式,构建一个医疗界的AlphaGo,构建的前提是快速训练,可扩展。

3.4大数据平台

智能预问诊系统在临床应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大量的病历数据可以用于后续的临床研究。通过建立分布式大数据平台,将院内所有的数据实现统一集成、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形成数据资产。通过大数据的数据建模、结构化处理、知识库建模、语义分析、基础库建设、专题库建设等技术,实现数据的研究分析,为医教研提供数据支撑。系统存储架构如图2所示。系统后台采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存储海量的结构化及半结构化数据,针对医疗数据查询分析的实时性和延时需求,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需要采用Storm内存流式计划框架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对于离线数据采用Ha-doopMapReduce计算框架,例如大量的医疗病历数据。平台主要以Hadoop2.0技术框架为基础,采用Ubuntu16.04系统,由8台华为E5-2699服务器组成数据管理平台,每台服务器内存16×16GDDR42400MHz,机身自带硬盘1块1200GPCI-ESSD盘,2块300GB2.5寸≥10Krpm工业级硬盘,9块4TBSATA盘,总存储容量近300T。医疗数据主要来源于临床指南、临床路径、诊疗规范、诊断学、临床用药指南、检验检查指南等相关的循证医学标准以及本院临床实例。存在形式主要分为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通过初级转化存入HDFS中,结构化数据通过序列化后存入HDFS中,不能够序列化的数据,通过数据整理后统一存放在分布式数据库环境中,再经过序列化后放入HDFS中。数据处理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形成适合数据分析的数据资产,例如对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医疗数据经过数据的抽取、清洗、过滤、转换、加载等,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剔除重复数据、补充缺失数据、处理格式不统一数据等,最终将大量杂乱无章难以理解的数据推导出有效数据,建立各种决策模型。

4应用效果

预问诊系统采用了医院与深圳某软件企业联合开发模式,由系统架构师、软件设计师、需求分析师和临床医生等不同角色人员组成了8人开发团队,开发周期总耗时4个月,于2019年1月在我院选取患者数量多、陪诊家属也多的儿科进行了智能预问诊系统的试点上线工作。截止到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系统使用前后对比如表1所示。通过使用智能预问诊系统前后对比可以明显看出,一方面医生能够提前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将门诊医生从大量繁琐的病历书写中解放出来,转而投入到更有价值的诊疗服务中,把时间留给患者;另一方面,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服务上限的同时减少患者在医院就诊时间,避免了大量人群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帮助医院管理者守住了安全底线,增加了医患沟通时间,有效改善了医患关系,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

5总结

第2篇:循证医学知识范文

《临床结核病学》名誉主编李亮,许绍发,主编唐神结,高文,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出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该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扩充与创新,既介绍了国外最新研究进展,又融入了结核病临床诊疗的经验和特色。

全书共三十七章,分上、中、下三篇,内容涉及结核病临床诊断学、结核病临床治疗学和临床结核病各论三大部分。上篇“结核病临床诊断学”共八章,详细介绍了影像学诊断、细菌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等内容。中篇“结核病临床治疗学”共十章,分别为化学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萎陷治疗、外科治疗、中医药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纳米靶向治疗和宿主导向治疗等。下篇“临床结核病各论”共十九章,系统阐述了肺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疾病、胸壁及乳腺结核等各类结核病的相关理论及治疗要点。

《临床结核病学》立足于现代循证医学相关理论,对临床肺结核的治疗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内容探究,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及专业性。例如,在第九章结核病的化学治疗章节中,提出治疗中首先要遵循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原则,并明确治疗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治疗的总体方案,并使用恰当的治疗药物。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针对病情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及优化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第三章结核病的细菌学诊断中提出,针对不同的病情,有针对性地采用涂片检查法、分离培养法、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法、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等检查方法,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基础。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的经验医学,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证据来源和研究方法。传统医学主要依靠纯粹的临床经验及指导病理、生理基础、实践的理论。循证医学指出,上述推理不能用作指导临床实践的最佳证据,但应从合理设计的临床研究和严格的文献综述中得出,临床治疗最重要目的是要注意治疗对长期疗效和预后指标的影响,例如治愈率、疗效率、复发率及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指标。如今,循证医学已从纯粹的临床护理扩展到保健、诊断、护理及其他医学领域。同样,单纯的临床治疗也无法实现结核病管理,需要科学地采用循证医学。发现结核病120年来,已经通过循证医学思想实施了结核病的预防及治疗策略。研究人员不断发现结核病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结核病诊断以及治疗的最佳方法。链霉素治疗结核病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成功实例。《临床结核病学》认为,在总结迄今为止的经验基础上,更加关注结核病学术领域循证医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避免了福克曼现象的发生,科学地保障结核病控制的可行性。

第3篇:循证医学知识范文

1.1制定流程

根据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模式,拟定各项流程,包括:各种物品的清洗、杀菌、消毒;无菌物品的管理;物品表面与手的卫生学监测;医务工作人员防护等。

1.2纳入标准

参照卫生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医院感染发病率,全部病患诊治前均非感染性疾病调查工作人员。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一分册的规范执行监测采样。

1.3统计学处理

所获数据使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卡方检验研究两样本构成比,以P<0.05为结果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病患感染出现情况

感染控制流程推广前手术病患感染84例(6.4%),推广后手术病患感染75例(4.7%)。

2.2环境卫生

感染控制流程推广前后手术室环境卫生监测状况,循证医学是由加拿大的Sacktt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的,它是遵照医学证据进行决策的方法。目前,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是手术室的一项重点工作,它即向患者显示了本医院的医疗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医院管理的水平。手术室是外科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手术治疗的场所,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点。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是手术质量管理的关键,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已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而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强调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需要对其效果予以系统性的评价,使得医院感染工作简捷与有序,且更靠近临床。现代流程管理的核心为规范性、建立点到点的优秀业务流程,采用以不断增加组织业务水平为目标的系统性措施,由此主张质量并非检验出来的,而是在执行流程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建立手术室感染控管理各项流程,使得每步流程得到高度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执行,以取得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表1中,运用循证医学的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由之前的6.4%下降到4.7%(P<0.05),表明循证医学对于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的控制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由于感染所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使用光谱抗生素容易使菌群生态环境失衡,使用抗生素的量越多,越易导致细菌波动,且更易引起抗菌菌株与致病性菌株的定植。空气污染是最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空气不流通、温湿度过高都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有利条件。这样一来无疑会对人体的呼吸道环境造成影响,更容易使人感染。因此,本院特意安装了空气消毒机,可于动态环境下对空气进行消毒,使空气质量满足卫生标准。手、空气等均达到了卫生监测标准,较实施感染控制之前有了明显提升(P<0.05)。通过对各环节的有力控制,使医院感染率下降,对医院感染治疗费用的节约是有利的。目前,我国乙肝总感染率超过60%,HBV携带者超过3亿人,艾滋病也我国呈现出迅猛增长趋势,1981年至1993年美国发现的30万艾滋病患者中,高达60%以上是医护人员,因此,必须重视我国医院存在的职业暴露危险,提前予以防护,严格规范具有隐蔽威胁的行为,且构造职业暴露的控制路径,对医护工作人员预防职业威胁的能力予以有效提升。

3结语

第4篇:循证医学知识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整群抽样确定湘南学院2012-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共315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其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循证医学了解程度、学习目的、循证医学知识的获取途径、应用循证医学的主要障碍等5个方面内容。问卷调查表采用电子邮件和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15份,回收315份,有效问卷315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男生164人(52.1%),女生151人(47.9%)。2012级103人(32.7%),2013级110人(34.9%),2014级102人(32.4%)。

2.2循证医学的了解程度、学习目的

被调查的315名学生中,12级学生因为必修循证医学这门课程,对EBM知识及相关技能有一定程度的认知,83名(80.6%)学习过相关知识;13级中56名(50.9%)接触过循证医学知识;14级中仅有36名(11.4%)主动学习过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关于学习循证医学目的设计五个选项:指导临床实践,指导科研、有利于提高业务能力,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不知道。数据结果显示:循证医学可以指导临床、指导科研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所认同并接受。

2.3学习循证医学知识的途径

2014级医学生主要通过期刊、杂志、上网等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2013级医学生主要通过学术讲座、期刊、杂志等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2012级医学生则主要通过课堂和学术讲座来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不同年级医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的途径不同。调查中了解到湘南学院临床医学生于大三期间必修循证医学课程,所以2013-2014级学生还未系统学习过该门课程,只是依靠期刊、杂志、网络和学术讲座等途径获取零星知识。

2.4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可能存在的障碍

开展EBM实践教学的主要障碍有:对循证医学缺乏认识、检索和评价证据能力不够、缺乏循证治病有效或有参考价值的病例及查到有效证据难以应用于临床实际问题,同时外文文献阅读困难也不容忽视。

3.讨论

第5篇:循证医学知识范文

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科学,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科学指导临床实践[2]。循证医学理念引入我国已近17年,有组织地推广和应用已逾13年。循证医学具体包括五个步骤:①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②全面、准确地收集证据;③找出当前最佳证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⑤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其目的是以临床流行病学为学术基础,将最新最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提高医疗质量。这是一种把临床实践建立在已知事实或证据基础上的方法,是明确、明智而且审慎地应用最佳证据作出临床决策的方法。强调医师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基于当前可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医师的经验和来自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尊重患者的选择意愿,以保证患者得到当前最佳的治疗效果[3]。目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观念日新月异,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心血管专业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量众多,不断更新了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原则,充实了心血管实践中的循证医学概念。所以在心内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尤为重要。

二、循证医学在心内科临床研究生教学的方法

1.查房中始终贯彻循证医学理念

循证医学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领域,其主导地位愈发突出。目前,在国外几乎每一种心血管疾病都有相对应的治疗指南,甚至一些重要的心血管药物也有其使用指南或专家共识,而且这些指南或专家共识在不断地进行更新。所以在查房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正确处理,更重要的也是更高层面的,我们要讲解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相关指南,每天查房都时刻灌输循证医学理念,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并自觉地去了解疾病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运用循证医学正确处理病人。以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冠心病为例,在医学教科书中研究生系统地学习了该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但他们却可能不了解该病的4个治疗指南,具体来指导如何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他们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指南,这样会大大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查房中我们要讲解指南,组织学习指南,并进行考试督促学生主动去学习指南,使他们医学职业生涯有一良好开端。

2.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培养研究生的循证医学理念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现代医学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医学教育模式发展的趋势[4]。我们科室正在建立和完善一个循证医学网络教学平台,以扩大心内科循证医学的教学舞台,进一步丰富循证医学教学的内容,增加教学的灵活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根据循环系统疾病的教学内容,及其与基础知识紧密联系的部分进行重新整合,并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平台的构建遵循教学并重的原则,不仅具有课件、课件开发和网络学习,及个性化、自主式、协作式助学功能、而且能帮助教师循证医学教学培训,使教师能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初步将循证医学知识整合于心内科的教学工作。此外,还可以借助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互动,师生之间不仅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网络交流,而且可以借助视频进行一对多的网上学术讨论和集中授课。该平台的初步应用表明,能明显改善教师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与循证医学教学相结合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简称PBL)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加了获得大量应用知识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掌握并运用知识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学习了隐含于构建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5]。PBL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其构建问题、综合分析、文献检索、语言表达和探索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循证医学课教学质量[6]。我们在循证医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即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自我教育式的循证医学教学法,核心内容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6]。实施PBL教学,我们应用了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投入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激活思维。此外,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打破了学科界限,重新整合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与问题相关的学科知识,构建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变单向思维方式为多向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了解指南背后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知识。在过去3年中我们运用此法带教,取得良好的效果。

4.鼓励学生系统地学习循证医学知识以及撰写循证医学文章

近年来,除了在临床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知识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系统地学习循证医学知识,并让他们自己选择内容,来撰写循证医学文章。这样可以强化研究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教会学生利用现有的循证医学期刊、数据库、网络资源等来查找最佳证据。要系统地学习循证医学知识一定要了解循证医学的相关机构和网络。目前世界上与循证医学有关的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CE)网、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实践中心、Cochrane协作网、临床试验中心、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等。Cochrane协作网包括50个专业协作组,近乎覆盖了整个临床医学领域。许多国家建立了Cochrane中心,1999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国际Co-chrane协作网正式批准注册为第14个Cochrane中心。我院依据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联合,每年专派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到华西医学院系统地学习循证医学知识,并且研究生自主定题,撰写系统评价的循证医学论文。目前我们科室研究生已发表多篇SCI以及中文的系统评价的论文。作为我院的重点学科,我们科室积极响应医院号召,组织人员参加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培训,为加快发展我院循证医学研究和建设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广西地区实践中心平台而努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