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微观经济市场范文

微观经济市场全文(5篇)

微观经济市场

第1篇:微观经济市场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实现

引言

现今时代,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规模之下,政府对其干预力度也明显削弱。当前政府已经逐渐由干预市场经济向宏观经济调节转型。由于目前处于体制转变的特殊时期,很容易出现各种矛盾。加上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让政府无法和经济体制之间进行融合。对于这些情况,政府无法对经济市场履行管理职能。因此,就需要对经济管理职能重新定位,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概述

1.宏观方面的管理

我国将经济管理分成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管理。专家在宏观的角度分析说明宏观管理有利于经济效益,保证社会发展的公平竞争,让经济效益不断上升。通常状况下加强建设经济基础设备,将经济调节政策落实到实处,都能够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让政府的智能得以履行。

2.微观方面的管理

微观的经济管理一般是对工业、农业、商业以及其他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从微观层面可以调整市场的需求,合理分配资源,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公平竞争。微观的经济管理划分为三个方面,社会经济将会有财政收入方面的供给,不会干预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发展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定位

1.职能定位遵循的原则

经济体制的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管理的职能也变得多种多样。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的职能发展总是附和着市场的经济变化,现在我国政府发挥出了市场管理的作用,并收到了不错的成效。针对经济发展状况不平稳的现状,需要结合经济管理来解决,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区域,需要增强建设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水平,让社会经济能够更快发展,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经济管理中落实科学发展观,避免经济失衡状况的发生。

2.职能定位在主体方面

企业主体方面才是经济管理职能需要定位的重点,这样才能明确选择职能范围。如果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管理范围不明确,很容易引发管理失衡现象。例如:有些企业可以在没有政府管理的干预下正常运行,一些企业在没有政府进行企业管理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很好的运营发展。这种现状之下,虽然会减少政府部门管理工作的压力,但是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管理,市场经济很容易出现混乱现象,对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了市场经济能够健康的发展运营,政府部门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管理,第一,加强市场运行,让市场经济能够有秩序的进行运转[1]。第二,对市场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市场之间发生劣质的竞争,杜绝矛盾和冲突的发生;第三,加强环境保护,对市场环境进行保护,让市场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四,运用宏观经济手段拉近贫富差距,使整个国家变得越来越和谐。

3.依据职能实施职能定位

企业的经济体制由市场和经济发展两个主体结合而成,并不是单方面存在。以往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管理的方法都是广泛管理,但是这样无法将政府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要想让政府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广泛管理远远是不够的,必须瞄准市场定位,掌握管理内容,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政府的职能。目前,我国对市场经济的把控主要从两个方向来进行,分别是经济和司法。

三、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策略

1.确保宏观管控

我国市场经济管理最主要的部分是宏观管控,宏观管理也掌控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在宏观管控方面,政府要加大管控力度,将企业重心放在平衡管理上,引导市场全面发展,使企业走向新的领域,让市场经济结构更加完善。例如,我国政府可以建设绿色生态市场,在货币和财产方面保持平衡原则,让经济市场能够平稳的发展,建设一个公平、公正、竞争、和谐的经济市场[2]。

2.对微观调节进行削弱

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在不断地建设,政府对于微观调控也进行了削弱。从以后的发展形势来看,政府的微观调控呈现出弱化现象是必然趋势。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在微观调节这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虽然说在微观调控方面政府已经进行了相应削弱,但是并没有完全停止,这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将和市场有关的资源还原到市场本身,对其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另外,将企政管理分开,杜绝因为职业的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这样会让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各种制约,从而让经济发展失调。政府需要做的就是从宏观方面对企业进行调控,促进经济的发展。

3.健全市场规范化

公平竞争和贸易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因此,对市场的管理上也要体现出公平公正,实施标准化一体管理。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只能通过政府来进行管理,其他的组织机构是无法代替管理的。在市场经济管理中,一般是由价格进行导向的。如果有外部因素影响,价格机制很容易出现问题,对成本和收益也不会有反应,很容易让市场调节出现失误。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要以身作则,加强市场的规范化,弥补其不足,创建良好的竞争市场。

四、结语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让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经济政策上也发生了较大转变,政府对经济市场管理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转变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影响。因此,政府要对自己职能的界限予以明确,确保宏观调控,削弱微观调控,让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能够有效发挥,促进整个市场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贾红阳.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及其实现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7(23):156-156.

第2篇:微观经济市场范文

关键词:政府经济管理;市场经济背景;职能定位;探讨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相关概述

众所周知,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社会职能,它们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政府的三个职能中,经济职能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政府的经济职能需要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具体来说,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组织、协调、监督、宏观调控、微观调控等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具有多重身份,包括财产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而相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来说,必须要重新定位政府的经济职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的一种经济体制,也是一种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职能的越位或错位。具体来说,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使得政府多管了一些不应该管的经济问题;第二,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执行力度不到位或者缺失,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指政府没有充分的发挥其经济管理的职能,或者说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执行的不到位,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和标准。第三,政府经济职能的履行方法欠缺。众所周知,目前政府履行经济管理的职能主要依靠的是行政手段,而忽略了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三、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定位

(一)明确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要发生改变,逐渐的倾向于以市场经济为中心发挥作用。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的时期,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的侧重点都要有所改变,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做出调整,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努力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首先是必要性原则。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虽然经济管理是政府的一种行为,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履行过程中也会常常出现一些越位的情况,涉及到了一些不应该管的领域。因此,必须要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进行明确严格的规定和范围界定,最大限度地增强政府职能履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是在征服经济管理职能的定位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才能够不断的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后是胜任原则,政府在履行经济管理职能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二)从主体视角来定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政府是经济管理的主体,在其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的区分出其管理范围和管理的侧重点,要保证在确定的管辖范围之内科学合理的实行经济管理,并且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松紧适宜。对于市场经济运行良好的,政府在经济管理中可以适当放松管理,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上整体的调控市场,进而不断的增强市场的健康性与稳定性;而对于一些有着不良竞争行为的市场范围来说,政府必须要采取严格的手段加以制止和政协,从而不断的维护市场的良好秩序。除此之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远测,不能破坏环境。

(三)从职能视角来定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比较广泛,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广。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已经由管理经济运行转变为维护市场的秩序。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要通过制动、规划、调节、社会服务、监督管理等职能来做好市场的调控。

四、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实现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手段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政府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不断建立服务型的政府,运用有效措施来解决政府在履行经济管理职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市场经济更是一种法制经济,政府在履行经济管理职能时要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建立健全法治管理体制,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制约,从而不断的增强市场运行的健康性和有序性。

(二)转变管理理念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也逐渐面向国际市场,这就需要政府能够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地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首先,政府要对经济做出宏观的发展和规划,明确经济的发展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次,政府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最后,当我国的市场经济面临着较大风险的时候,政府要充分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及时的给予预警。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政府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职能定位探讨,我们了解了政府经济职能的相关概述,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定位以及实现,通过分析,政府需要重新的审视自己的经济管理职能,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定位,进而才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炜.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经济管理只能的定位探讨[J].经贸实践,2015(01).

[2]王静.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与实现[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02).

[3]曹军丽,欧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只能定位于实现[J].商,2015(12).

[4]杜锋.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智能定位于实现[J].经营管理者,2016(12).

第3篇:微观经济市场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大都是公益性质的,而同时它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其工作的主要是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它的主要内容涉及面很广,科教文卫等都包含在内。而财务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活动的基础,但是因为单位的资金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很少进行自我筹集,所以其财务管理工作一直都没有受到重视,所以很多问题都出现在财务管理中,并且还存在经营的风险,因此为了减少损失,保护国家财产和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特征

(一)财务管理变得复杂化

市场经济的带动下,财务管理的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就拿预算来说,因为市场经济的变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改变单一的部门预算机制,变为政府集中采购,财政集中支付等形式,这样的变化增加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因为不管是那一项的工作都是需要经历申报、审批、核实、评估等工作才能最终得出一个科学的预算,它的好处是减少国家的财产损失,更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的平台,节约时间和成本,财务管理变得复杂化,行政事业单位扩展业务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度。

(二)对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变化需要市场的需要,要达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在信息时代,给财务管理的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在单位内部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专业性,同时制订保密协议,对一些不能公开的数据要做好保密,防止财务信息泄露,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最终为单位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专业的数据。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团队意识薄弱

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安逸的工作状态,导致管理人员缺少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对待财务管理内容上,因为财务资金是国家的财政,不需要进行融资等方式,因此财务管理者缺少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他们因为很多都是专业的财务人员,所以专业知识不够,加上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所以经常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造成所需要的资金不足,影响正常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的开展。同时他们在建立财务管理的团队的时候,因为财务人员的铁饭碗的落后思想,影响工作的效率的同时也影响其他人的工作状态,长时间的懒惰思想造就了他们的工作缺乏沟通,常常是做完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少团队意识,这也是严重影响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问题。

(二)财务管理的宏观调控和预算管理都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一般都是按照国家的要求制定的,但是在实际的预算管理和执行的过程中依然问题很多,这主要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没有有计划的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过程没有对单位的经营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预算编制人员的经验主义思想严重,而且还没有科学的监督体制,所以导致最终的预算不合理。而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但是因为宏观调控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的范围划分不清晰,制度不合理,最终会影响到财务管理在单位内部的运行,也不利于国家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的掌握。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差

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是很多都在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的问题,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因此财务管理的问题就很多,财务账目不清晰,资金流失,固定资产缺少管理,预算编制不合理,核算结果不真实、财务工作责任分工不明确等,以上的财务制度应该规定的内容因为没有做完整的规定,因此财务风险时刻存在着,遇到问题找不到责任人,单位的应收账款多,影响资金的流通。因为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更影响财务管理在单位内部的执行力度,存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应市场的要求,所以财务管理的工作难度增加,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特别注意此项内容。

(四)监督体制不够严格,缺少创新思想

以上已经论述了财务管理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单位内部的内控体制不健全,加上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问题都影响财务管理的发展,但是这些内容要想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开展顺利,提高工作质量,那么就需要监督部门的作用。而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工作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监督体制不严格,财务工作中缺少创新意识,因为监督部门不能独立的存在,而且权力不集中,所以很多应有的权利发挥不出来,这就影响监督工作的开展,而有的事业单位的监督工作虽然存在,但是其重要性被忽视,有的时候将监督工作的执行与财务管理的决策混成一体,这很容易给财务人员造成混淆,忽视监督的作用,重视财务管理,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观念,创新财务管理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机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地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同时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观念,为财务管理工作开创新的发展局面。所以说我们应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做好规定,并且建立一个完整的财务信息化平台,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所有的预算以及财务数据都通过平台进行申报、检查,然后由财务部门最终的整理,最终的数据也是在平台内就能够查到,这样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财务管理,同时经过市场的调查和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改革落后的不科学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有利于制度的约束性,同时注意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的提高,有效地使用信息化代替人工作业,节约劳动力,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二)加强内部控制并完善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的基础,因为内控制度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完整性,是属于补充的作用。它能够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并建立起互相牵制的财务组织结构。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然后在制定一些规范的准则,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秩序,并且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不断地进行制度的改革,有针对性的把不同的财务工作作区分,然后依据大家的工作关系在进行融合,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强审计的力度,保证违纪问题严肃处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制度的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制定考评机制,加大监督力度,提高执行力

为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监督部门的作用,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需要制定考评机制,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实际情况考评,并且分析大家的工作状态,对待问题严肃处理,对待积极工作的人员进行奖励,保证公平的条件下,激励财务人员的工作。同时要加大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国家应该对行政部门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抽查,尤其抽查财产的安全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发挥出宏观调控的监督作用,同时单位应该进行自我监督,保证财务管理的透明化,营造工作氛围,加强监督部门的独立性,还要发挥出群众的监督作用,这样在三方面监督的全力配合下,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的同时,有利于财务管理执行力的提升。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综合能力

财务工作的质量好坏掌握在财务人员的手里,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首先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大家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和认识,然后再对财务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进行提高,保证财务人员都是具有专业财务水平的人员,财务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需要责任感和正义感,因此要注意对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培养,在单位内部建立一个财务学习团队,从中选拔有能力的人进行财务工作,同时要注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化技能的要求,重视人才,保证提高整体的财务水平,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马小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7(24)

第4篇:微观经济市场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是当前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近几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迅速,每天接受患者的人数也非常多,医疗机构的年收入巨大,正是这种收入不断增长使得医疗机构经济管理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财务、会计管理问题上,经济管理问题的出现对医疗机构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一、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问题

(一)医疗机构所面临的市场压力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机构愈加激烈,尤其是私立医院的兴起,私立医院独特的服务态度及服务水平赢得巨大市场份额。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健康理念不断更新,当前的医疗市场在不断扩大,人们在治病的同时更趋向于医院接受身体养生,这种情形进一步导致医疗机构的竞争加剧,使得医院面临的市场压力不断增加。

(二)信息收集及会计工作没到位

医疗机构的实际运营中,往往经济管理松散,同时往往不会对内部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最终常常会出现收入同支出不平衡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具体的原因主要是财务监督工作常常难以落实,信息反馈的取代比较单一,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使得当前大多数的医疗机构仍旧应用传统的经济管理制度,这样使得经济问题越来越显著,医疗机构各项工作也不能科学有效开展。

(三)医疗机构成本管理问题凸显

当前,我国很多医院没有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这样使得医疗机构成本管理往往不规范,成本管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影响医疗机构资源的有效配置。此外,医疗机构常常不能落实相应的责任,常常没有对医疗机构未来发展做合理规划的情况下就进行盲目的规模化扩张,这样经常导致医疗机构的支出费用超标以及出现大量资产闲置的问题,这对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提升必然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四)经济管理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多为技术工作者,大部分管理工作者也并非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在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中,这些没有经济管理知识及经济管理经验的人员在实施经济管理过程,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人才缺失造成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这样必然会导致医疗卫生结构错过绝佳的发展时机。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措施

(一)加强成本管理

医疗机构经济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医疗机构成本管理不到位,就不能产出一定量的医疗服务,这样对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不利。同时科学合理的医疗收费标准的制定也需要以成本为基础,通过降低成本以减轻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负担,促进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在具体的成本管理上,首先要求医疗机构设置经济管理部门,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及经济运行程序,规范医疗机构经济行为,以培养出一大批懂业务、经济管理能力强的管理专家队伍,千方百计降低医疗机构经济成本,进而提升医院社会及经济效益。比如医疗机构可对内部的经营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督,强化医院支出计划性及效益性。其次需要避免各种不必要成本的产生。医疗成本中有些为必要劳动消耗,有些则为不必要的成本,对于这些不必要的成本,需要坚决避免。再次需要医院建立以节约成本降低消耗为主体的成本管理责任制,使成本管理落到各科室、岗位及个人,通过充分利用资源以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最后要求医疗机构将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与卫生计划与卫生方案制定上,以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二)充分发挥医疗市场作用

医疗机构需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同时遵循卫生事业的自身规律。在实际的工作中,医疗机构需要明确医疗服务的具体内涵,了解医疗服务并不同于传统商品交易以及传统的服务行业,而是含有一定福利行为的公共性服务,且市场不可能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市场对医疗机构有正反面双重作用,其中正面作用主要表现为市场能够促进医疗技术进步及发展,主要是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同市场引进先进人才、先进技术装备、强大资金来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负面作用则是医疗机构往往存在重治疗轻预防、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问题。针对市场对医疗机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需要合理进行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医院整体布局,加大医院先进医疗设备及基础设施扩建的拨款力度,应用医疗服务价格调控以提供各种医疗服务所系的卫生资源。

(三)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医院经济管理问题出现同医院监督管理缺失存在直接的联系。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语言需要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监督体系,遵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使得医院经济管理的手段合理。此外,还需要结合医院实际经济状况及资金使用特点,针对性的对医院进行高效的管理,具体需遵守下面几个基本的原则:首先是财务管理需要为提升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服务;其次是需要保证医院筹集的所有资金都能够得到最合理、恰当、有效的利用;最后是需要为医院经济管理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参考服务。

(四)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医疗机构竞争的关键还是在于人才,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医疗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人才对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医院管理过程中,要求医院应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给予经济管理人才良好的待遇及尊重,使得人才能够为医院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此外,在实际的管理中,医院也需要意识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对于已有的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加强业务技能的培训,以使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依据新的政策及条件,改善与优化医院经济管理模式,促进医院的良好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让医疗卫生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不败之地,需要加强医疗机构经济管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保障医疗卫生机构的稳定发展。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监管体制以创新医疗机构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医疗市场作用及经济管理人才的作用,促进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钦蓉.新医改下如何加强经济管理提升医院双重效益[J].现代经济信息,2016,23(10):76.

[2]李树红.成本管理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运用[A].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十届航天医学年会、第十三届航天护理年会暨第四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4:5.

[3]金鸿玮.对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J].现代交际,2013,165(08):60+59.

[4]汪志媚.新市场背景下医院经济管理浅论[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4(03):185-186.

[5]郁志飞,夏琳,王志伟.公立医院改革下的医院经济管理改革[J].经济师,2011,22(10):232+235.

第5篇:微观经济市场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形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经济新常态下,随管理会计在单位中的应用,行政事业单位从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展开。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做好预算管理工作,还需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和应用全过程入手,细化单位运营目标并落实到具体,探究如何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效益对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稳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经济新常态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所编制的预算目标还是较为宽松,究其原因,首先,预算编制方法不够合理。目前,单位常用的预算编制方法包括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滚动预算、固定预算以及混合预算等,但单位在编制时会优先考虑便捷性,即以增量预算为主,在此方法下,单位当期所编制的预算是基于历史数据,未充分考虑到市场变动因素。而进入经济新常态后,我国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的变动都较大,一旦忽视,极容易出现预算指标和实际发展偏离的现象,如果单位强制按照预算指标进行,可能会导致其发展背离市场,阻碍其发展,影响其运营目标的实现;如果单位不按照预算指标进行,由于缺乏约束,各项活动的开展自然会较为随意,出现单位资源浪费问题。其次,预算编制数据不够全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还是以财务报表数据为主,缺乏对业务数据的分析,预算前期测算不够准确、客观,基于此编制的预算指标自然不够精确。另外,部分单位各部门也不积极配合预算工作,为了保证自身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顺利完成,部门往往会虚报数据,由于单位财务人员多数是传统财务会计,不深入一线,很难全面识别申报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导致预算编制较为粗放,部门预算资金较为盈余,由此也引发年底突击花钱、活动中随意浪费资源等现象的出现。

2.缺乏全员参与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编制工作不够重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置专门的专职预算岗位,预算编制工作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而相比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财务人员预算管理专业性不够强,使得其在预算编制工作时,对预算工作缺乏科学及详尽的规划,不能够站在单位整体高度来进行管控。而且,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的不足,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普遍认为预算编制、执行等工作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范畴,和其无关,参与性不强,配合度也不高,预算管理工作全面开展难度较大。

3.预算执行效率低下“重编制轻执行”是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通病,年前铆足力气编制预算指标,编制完后,很多单位管理层就不会过多关注预算执行情况,基本交由财务部门负责,但目前单位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信息壁垒,而且业务部门对财务工作的认可度不高,很多业务人员认为预算是对其活动开展的枷锁,不会主动参与,财务部门独木难支,管理效果有限。而且,其他部门对预算认知的不全面,也使得其在工作中不会主动去控制行为,工作开展较为随意,削弱预算执行力,出现超预算现象。

4.预算监督力量薄弱预算监督是否到位关系到单位能否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但当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虽然设有“三级”预算偏离调整机制,但针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不够全面、实时,预算监督主体基本是财务人员,监督独立性、权威性都不足,基本上都是采取抽查或者以点带面的方式来代替全面检查,对于预算编制、执行的监督难以做到长期化、实时化,难以及时发现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风险难以及时被遏制。此外,外部监督作用也未得到有效发挥,部分单位公布的信息不够全面,社会公众没有被赋予相应的监督权以及知情权等,因而无法提供全面有效的外部监督报告,难以被参考。

经济新常态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方法

1.强化部门领导以及财务人员的法治意识以及观念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全面贯彻预算管理,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应先从思想层面出发,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新预算法》规定等,准确了解预算管理的作用、意义,以及自身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义务。单位财务人员要从旁协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各部门人员讲解全面预算管理带来的优势,消除其他部门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是阻碍其工作的错误认知,客观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给单位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革新单位全体人员预算管理理念。另外,单位也需要重视对预算管理人员的培养,借助其专业能力来协助单位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

2.科学编制预算结合上述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一是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为减少历史数据带来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应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综合滚动预算或固定预算等来多种方法来编制预算。采用这种模式时,单位可以在人员工资薪酬等固定不变的支出上采用固定预算或增量预算,方便计算;在随市场变动的支出项目上采用零基预算,保证预算指标的适配性。由此既避免了单纯以零基预算编制带来的较大工作量,也降低了编制难度。二是完善预算编制数据。一方面,单位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来构建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业财融合,促使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直接获取全面、准确以及及时的数据。另一方面,单位也要加强部门合作,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屏障,提高信息沟通效率,更好地发挥部门协同效应。

3.有机结合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实现预算全员参与,可以从绩效管理入手,将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把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单位绩效相挂钩。为此,行政事业单位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根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内容,明确划分权责,借鉴其他优秀单位经验,制定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期末对各部门、各人员预算绩效进行考核,编制考核报告,作为人员岗位升迁变动、绩效工资确定的依据,奖优罚劣,以此来提高单位各人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进而实现预算管理全员参与。

4.提高预算执行管理力度首先需要严格的执行预算审批程序,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方案,经过各层级批准之后,需要快速地将预算方案批复到各个执行部门。其次是需要提高预算资金的拨付效率,可以利用大平台统一对于预算资金进行支付,在有效期内进行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下达,保障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使得各个部门的预算资金能够及时的到位;对于具有政府性质的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优化,在保证预算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使得项目资金能够尽快下达。再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立足于实际业务流程,从具体问题、情况出发,借鉴其他优秀单位的管理经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将其细化到管理全过程,确保预算各环节都在内部控制的管理范围内,借助内部控制来规范和约束各部门、各人员行为。最后是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评价机制,保证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做到事前有合理的计划,预算执行过程当中有合理的审计监督,预算决算当中有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做到对于预算执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评估预算执行效率,分析预算执行的薄弱环节,作为下一期单位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参考。

5.做好预算的监督工作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可以更加高效率地整合监督力量,提高预算监督效率。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平台,借助其来对部门的财务核算工作进行动态的管理以及监控,也可以邀请人大,纪检监察等部门建立间接监督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查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规范,有没有挪用、占用等问题。其次借助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从外部逼迫单位不断强化自身预算管理,严格按照要求开展预算编制、执行以及考核管理等工作。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公开其预算管理相关信息,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和监督流程公开、透明化,让公众可以及时的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以及执行结果,更好地发挥社会公众监督职责,督促、鞭策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改革、优化其管理体系。最后是对于预算执行过程当中的违法操作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罚,在预算执行工作监督的过程当中,如果发现预算执行问题,监督部门应能够及时的指出并予以通报批评,对于在预算执行当中出现的违反纪律的行为以及现象,需要严格的按照法律程序追究责任,并且按照要求追缴违规资金。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那么就需要采取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对预算编制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使得预算编制工作更加全面性以及准确性,并且,在预算管理工作当中需要提高预算资金的拨付效率,加强对于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使得预算执行全过程更加透明化以及合理化,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楠.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7(07):121-121.

[2]张来忠,赵亮.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中国审计,2017(13):70-7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