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机械工业教育范文

机械工业教育全文(5篇)

机械工业教育

第1篇:机械工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机械制造;专业技术;技工教育

党的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弘扬民族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这是党赋予我们劳动者的使命[1]。技工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为国家输送劳动者的重要功能,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就对技术工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技工教育要顺应社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期机械制造专业技工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会

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这也为技工教育领域带来了转变,认识目前技工教育存在的不足,科学处理,把握新机遇是新时期技工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正确认识技工教育存在的不足我国的技工教育注重服务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目前技工教育的发展还欠缺。技工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的规模不大,投入不高,条件较差,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导致了技工教育发展招生难、资金少、待遇差的三大难题。另外,技工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不符,大多数教学没有进入现代化,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技工教育的发展。所以,正确认识技工教育存在的不足,才能逐个解决问题。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许多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就业不再单纯考虑工资多少,更多偏向福利、休息时间等因素的调节进行工作的选择。传统机械行业由于特殊性,经常采用“三班倒”或“两班倒”的形式,对学习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和家长不具备吸引力。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新一代就业人群的就业视野更加宽广,更加偏向于金融、经济、销售、电商等行业。

(三)新时期机械制造专业技工教育的机会对于机械制造专业来讲,完全对口的企业不多且招聘劳动者的需求逐渐下降,企业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需求,多年来用工已经接近饱和,有些企业甚至不再招聘机械制造专业的劳动者。但是,很多自动化企业对人工的需求依然比较迫切,自动化机械维修相关的岗位往往供不应求,这就为技工教育下的机械制造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有相应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技术创新能力。技工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为上岗做好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准备。这就要求技工教育从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文化课和理论课的同时开展实践教学。这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教师本身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教学改革的策略,体现技工院校的特色和对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同时也明确了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二、新时期机械制造专业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机械制造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但是学科内容比较枯燥、难懂。这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在专业知识的理解上就相当困难,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目前,很多国内专家对于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激励式教学法、引新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专业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机械制造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例如,工程绘图、机械零件以及加工工艺等。同时对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一定要求。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地涌现新工艺、新材料,传统的工艺加工制造手法已经被许多先进技术取代,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加强教学内容和时代变化的融合,加快实践教学的脚步,及时掌握最新的动态,远观机械制造工业的前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时期现代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这可以说是一项挑战。多媒体教学的建立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学理念,将知识的信息量逐渐增大,直观教学效果呈现给学生。教师也可以建立虚拟网络实验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对学习知识的主动权。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模式教学,转而变为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和思考的动态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平等,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师生间的情谊。

(二)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考核系统技工教育要转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以学生能力为主题,实现课堂考核向实践考核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成果取决于对教学过程的适应,考核只是片面的对学生目前的成绩做结论。新时期的技工教育下,考试不再局限于试卷,要用更综合的体系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教师可以将考试成绩分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实践成绩,然后综合的给予学生评分。平时成绩可以由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勤等进行评判;期末成绩中,理论知识由试卷进行测评,实践部分由操作获得分数。结合本专业的实践特点作为考试的指标,体现素质教学和实践能力教学情况,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考核反馈,目前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分数,忽视了考核反馈的重要性。通过学生的考核反馈了解教学的不足,更正教学的方式,减少学生的错误。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素质机械制造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学生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强力补充,对知识的应用和经验的积累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例出发,引入相关知识。教师要将学习内容、要求和其他事项说明,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动手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也对相关技能得到了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探索问题。在对课程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接触实际生产。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陈列室、工厂车间等,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积累经验。再如,在学习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时,可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齿轮的加工过程,对插齿、仿形加工有进一步了解[3]。在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制造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后,可以有效开展创新活动。教师不断丰富实践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而培养具有较高创新意识的人才。根据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技工教育,开展创新教学手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技工教育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合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机械制造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创新能力。教师也要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技工教育,从而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波.新时代背景下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8-12.

[2]王映.基于新形势下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J].求知导刊,2018(19):113.

第2篇:机械工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教学模式

创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个大课题。结合机械加工的专业发展,对专业课程教学调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做了如下调研和思考。

1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情况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经过近两个月的调研(专家讲座、专题讲座、案列研究、问题讨论、企业调研)和培训,发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领导团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家长远发展的眼光,紧密贴近市场办学,服务河南产业经济发展,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各二级学院领导层在具有一定用人权、财物支配权的情况下,勇于创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群。毕业学生综合素质高,适应市场,就业优势明显,并且携带学院赋予的创新创业基因。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不断地总结完善“三融四境”的创新理念。三融指“融体制、融体系、融课程”。融体制是指打破体制约束,捆绑学校与企业的责任、权力、利益,实现互利互惠,达到谁也不愿意离开谁的结果,破解校企合作“两张皮难题”;融体系是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割裂,评价体系单一的教学体系封闭问题;融课程是指将专业知识技能点重构,从生手(全科、道场)、熟手(专科、靶场)、能手(专长、战场)三个等级,进行课程胶囊化处理、教学内容简化和深化的平衡,从而破解课程脱离实际问题。四境主要用来解决教学场景单一的难题。四境指“生产环境、学习环境、研究环境、创业环境”,简称产学研创。合作企业的智能工厂建到那里,人才培养就跟到那里,来搭建“产”境;以“产”为主场景,以“研、创”为分场景,引领“学”境的建设;以省级重点实验室(项目)的关键技术搭建“研”境;依靠联合创业,协同育人来搭建“创”境。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明确提出3~5年,所有专业师生将在企业“产”境里完成“学”“创”境,校本部部分师生做融课程及教材研发,向全国其他高职院校输出该办学体系、课程、教材。为全省高职院校开辟了办学模式的新思路,是创新创业型学院的典范操作。

2三门峡技师学院的情况

三门峡技师学院2017-03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建立,之后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从2018年起,在学院高职学生中开展了创业培训教学工作,包含GYB(创业意识)和SYB(创办你的企业)两个模块。通过创业培训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创业行动有了方向性的指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019-11-08,三门峡技师学院与北京中科创大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科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创业致胜》训练营直播教学,并请专业人员对各二级学院的教师进行了创业思维启迪、创业项目选择技巧、项目路演、参赛流程、参赛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学院在2018年还成立了电商学院,同年招收京东电子商务订单班,修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优秀讲师承担三四门核心课程,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2019年加大了京东校园馆建设,并在2019-11-11开展了首届电商文化节活动,旨在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辛酸与快乐。机电工程学院与深圳海瑞郎公司、西安弘道教育公司合作了工业机器人、消防工程技术等订单班。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精神融合的典型代表如下:①校园里创新创业典型。公共管理系朱子轩、孟怡帆两名同学运营“三社院口袋美食”公众号自媒体。该公众号是集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大学生生活为主体,提供快递代取、美食推荐、活动报名、跳蚤市场、表白吐槽等一系列生活服务相关功能。2019年有效订单数15031,营业总额185558.27元,客单价12.345元。方便了学生的生活,锤炼了个人的毅力,收获了自信。面临毕业的他们有意愿继续运营,在其他高校扩大业务。②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二年级学生苏文博和张经纬,去农村发展高效农业的想法得到创业培训教师的鼓励和帮助。2019年春天在陕州区观音堂镇陈营村流转133400多公顷土地种植辣椒,利润80余万元。同年11月成立了三门峡博通农业有限公司,承包了22座大棚,用种植辣椒的利润投资种植草莓,利润有望突破百万元。在种植辣椒过程中还自己制作出了大田喷药防飘装置,2名大学生已经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两人的创业事迹刊登在《三门峡日报》2020-03-28A1版,并被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转发,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3机械加工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机械加工专业师生能够使用设备、工量器具制作实物产品,其专业课程具有独特的内容和地位,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落地效果良好的专业。借鉴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产学研创”理念,机械加工专业应该多方位进行创新。在2年的摸索之后,总结如下。

3.1课程整合创新

学院机械加工师资团队经过思考、讨论和试行,对一些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比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是各职业院校师生技能水平的试金石,也是提高美誉度的渠道,学院甚为重视。根据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项目技术文件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将“机械制图”中零部件测绘部分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相关内容整合,在第四学期开设“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可行性分析:第1~2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有了较完整的知识储备,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ISO标准和行业标准,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方法,测绘量器具的使用方法等;第3学期开设的“CAD绘图”“CAD三维建模”课程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制图和解决生产中测绘零部件等技术问题的基本技能;第4学期完成“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课程,能与第5学期初学生参加比赛项的市赛、省赛紧密衔接。实施方法如下:①选取对象基本原则为零件要具有代表性,且为部件的零件,使典型零件产生关联性,便与阐述零件间装配关系和构建装配体。②学生到车间(生产环境)熟悉机加设备、原理、方法及其可达到的技术指标,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示设备的内外、动静状态。③测绘典型零件,对比不同测量基准差异,让学生掌握查阅手册、资料的方法。④CAD成图、三维建模。CAD成图时要指导学生比较表达方案,确定最佳表达方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教学内容创新

在“机床夹具”课程教学时,对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合理增减。在“典型机床夹具设计”章节中,补充现代设计方法:创新方案设计、绿色设计、智慧设计、商品化设计、价值工程设计等。如轴、齿轮、轴承、法兰盘的集成化设计实例。介绍先进夹具产品,使学生了解新机构、新机器等创造发明的普遍规律及使用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技术视野。

3.3教学设计创新

教师从自身做起,培养创新思维,研究教学规律与学习规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智慧化课堂”(包括智慧黑板、手机展示、实物投屏),提高课程内容展示的直观性,比如知识点视频化、照片化、胶囊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4实践教学活动创新

机械加工专业应注重实践与工程应用,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的生产车间(实训室)是“产”境。学生利用更多时间身临其境地学习,就是“产学”结合的环境。在拆装机床夹具的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工具、夹具的设计之妙,进行原理、技术分析(参加科技讲座、学术研讨会),对能否创新改进进行思考,向学生开放机械创新设计制作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创新设计制作条件以及国内外优秀设计产品的展示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举行机械零部件创新设计与加工大赛,让学生积累创新经验和新机构、新机器实用性创新结构方面的技术资料,营造未来的“创”境。

4结论

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创新教育融合的调研。专业教师不能抱着一本专业书走过若干年,专业课程必须结合创新创业思维,在知识教学任务点完成过程中,或者创新教学模式,或者整合课程体系,或者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层面,多与市场接轨,秀出自己的风采,不只是在专业知识方面,可能是创新创业教育中学到的基因。

5反思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个大课题。通过2年的调研,限于人财物力、地域范围、数据量有限,时间分散,仅窥得全豹一斑。调研过程中笔者们碰撞了思维,统一了行动,感到研究还可深入,针对性可更强。今后会继续研究和关注这方面的进展,把创新创业教育和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融合起来,提高自己和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机械工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教学模式创新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个大课题。结合机械加工的专业发展,对专业课程教学调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做了如下调研和思考。

1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情况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经过近两个月的调研(专家讲座、专题讲座、案列研究、问题讨论、企业调研)和培训,发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领导团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家长远发展的眼光,紧密贴近市场办学,服务河南产业经济发展,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各二级学院领导层在具有一定用人权、财物支配权的情况下,勇于创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群。毕业学生综合素质高,适应市场,就业优势明显,并且携带学院赋予的创新创业基因。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不断地总结完善“三融四境”的创新理念。三融指“融体制、融体系、融课程”。融体制是指打破体制约束,捆绑学校与企业的责任、权力、利益,实现互利互惠,达到谁也不愿意离开谁的结果,破解校企合作“两张皮难题”;融体系是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割裂,评价体系单一的教学体系封闭问题;融课程是指将专业知识技能点重构,从生手(全科、道场)、熟手(专科、靶场)、能手(专长、战场)三个等级,进行课程胶囊化处理、教学内容简化和深化的平衡,从而破解课程脱离实际问题。四境主要用来解决教学场景单一的难题。四境指“生产环境、学习环境、研究环境、创业环境”,简称产学研创。合作企业的智能工厂建到那里,人才培养就跟到那里,来搭建“产”境;以“产”为主场景,以“研、创”为分场景,引领“学”境的建设;以省级重点实验室(项目)的关键技术搭建“研”境;依靠联合创业,协同育人来搭建“创”境。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明确提出3~5年,所有专业师生将在企业“产”境里完成“学”“创”境,校本部部分师生做融课程及教材研发,向全国其他高职院校输出该办学体系、课程、教材。为全省高职院校开辟了办学模式的新思路,是创新创业型学院的典范操作。

2三门峡技师学院的情况

三门峡技师学院2017-03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建立,之后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从2018年起,在学院高职学生中开展了创业培训教学工作,包含GYB(创业意识)和SYB(创办你的企业)两个模块。通过创业培训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创业行动有了方向性的指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019-11-08,三门峡技师学院与北京中科创大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科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创业致胜》训练营直播教学,并请专业人员对各二级学院的教师进行了创业思维启迪、创业项目选择技巧、项目路演、参赛流程、参赛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学院在2018年还成立了电商学院,同年招收京东电子商务订单班,修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优秀讲师承担三四门核心课程,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2019年加大了京东校园馆建设,并在2019-11-11开展了首届电商文化节活动,旨在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辛酸与快乐。机电工程学院与深圳海瑞郎公司、西安弘道教育公司合作了工业机器人、消防工程技术等订单班。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精神融合的典型代表如下:①校园里创新创业典型。公共管理系朱子轩、孟怡帆两名同学运营“三社院口袋美食”公众号自媒体。该公众号是集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大学生生活为主体,提供快递代取、美食推荐、活动报名、跳蚤市场、表白吐槽等一系列生活服务相关功能。2019年有效订单数15031,营业总额185558.27元,客单价12.345元。方便了学生的生活,锤炼了个人的毅力,收获了自信。面临毕业的他们有意愿继续运营,在其他高校扩大业务。②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二年级学生苏文博和张经纬,去农村发展高效农业的想法得到创业培训教师的鼓励和帮助。2019年春天在陕州区观音堂镇陈营村流转133400多公顷土地种植辣椒,利润80余万元。同年11月成立了三门峡博通农业有限公司,承包了22座大棚,用种植辣椒的利润投资种植草莓,利润有望突破百万元。在种植辣椒过程中还自己制作出了大田喷药防飘装置,2名大学生已经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两人的创业事迹刊登在《三门峡日报》2020-03-28A1版,并被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转发,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3机械加工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机械加工专业师生能够使用设备、工量器具制作实物产品,其专业课程具有独特的内容和地位,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落地效果良好的专业。借鉴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产学研创”理念,机械加工专业应该多方位进行创新。在2年的摸索之后,总结如下。

3.1课程整合创新

学院机械加工师资团队经过思考、讨论和试行,对一些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比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是各职业院校师生技能水平的试金石,也是提高美誉度的渠道,学院甚为重视。根据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项目技术文件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将“机械制图”中零部件测绘部分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相关内容整合,在第四学期开设“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可行性分析:第1~2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有了较完整的知识储备,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ISO标准和行业标准,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方法,测绘量器具的使用方法等;第3学期开设的“CAD绘图”“CAD三维建模”课程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制图和解决生产中测绘零部件等技术问题的基本技能;第4学期完成“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课程,能与第5学期初学生参加比赛项的市赛、省赛紧密衔接。实施方法如下:①选取对象基本原则为零件要具有代表性,且为部件的零件,使典型零件产生关联性,便与阐述零件间装配关系和构建装配体。②学生到车间(生产环境)熟悉机加设备、原理、方法及其可达到的技术指标,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示设备的内外、动静状态。③测绘典型零件,对比不同测量基准差异,让学生掌握查阅手册、资料的方法。④CAD成图、三维建模。CAD成图时要指导学生比较表达方案,确定最佳表达方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教学内容创新

在“机床夹具”课程教学时,对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合理增减。在“典型机床夹具设计”章节中,补充现代设计方法:创新方案设计、绿色设计、智慧设计、商品化设计、价值工程设计等。如轴、齿轮、轴承、法兰盘的集成化设计实例。介绍先进夹具产品,使学生了解新机构、新机器等创造发明的普遍规律及使用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技术视野。

3.3教学设计创新

教师从自身做起,培养创新思维,研究教学规律与学习规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智慧化课堂”(包括智慧黑板、手机展示、实物投屏),提高课程内容展示的直观性,比如知识点视频化、照片化、胶囊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4实践教学活动创新

机械加工专业应注重实践与工程应用,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的生产车间(实训室)是“产”境。学生利用更多时间身临其境地学习,就是“产学”结合的环境。在拆装机床夹具的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工具、夹具的设计之妙,进行原理、技术分析(参加科技讲座、学术研讨会),对能否创新改进进行思考,向学生开放机械创新设计制作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创新设计制作条件以及国内外优秀设计产品的展示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举行机械零部件创新设计与加工大赛,让学生积累创新经验和新机构、新机器实用性创新结构方面的技术资料,营造未来的“创”境。

4结论

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创新教育融合的调研。专业教师不能抱着一本专业书走过若干年,专业课程必须结合创新创业思维,在知识教学任务点完成过程中,或者创新教学模式,或者整合课程体系,或者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层面,多与市场接轨,秀出自己的风采,不只是在专业知识方面,可能是创新创业教育中学到的基因。

5反思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个大课题。通过2年的调研,限于人财物力、地域范围、数据量有限,时间分散,仅窥得全豹一斑。调研过程中笔者们碰撞了思维,统一了行动,感到研究还可深入,针对性可更强。今后会继续研究和关注这方面的进展,把创新创业教育和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融合起来,提高自己和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机械工业教育范文

(一)构建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能实现“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工程机械专业教师团队对工程机械职业考试标准和香港职业训练局职业能力标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典型跨国企业VOLVO建筑设备、小松、美国卡特匹勒公司的培训体系,对工程机械职业领域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调查,对工程机械维护、检测、诊断、修理及专项技术服务等工作过程任务进行了分析。校企合作多方共同制定“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招生到就业及再培训提高企业全过程参与。建立有利于“校企合作,2+1小型订单式”人才培养、面向工程机械维修生产任务、具有“基本、综合、特色”的技能教育平台,能实现“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在平台培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实现顶岗实习预就业“2+1小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够胜任企业工程机械维护、检测、诊断、修理、营销及机械化施工等工作任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迁移能力、满足企业特色需求的工程机械维修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建立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关系组合为基本技能平台课程、综合技能平台课程和特色技能平台课程,将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同时也是工程机械维修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嵌入课程内容。课程的安排顺应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进程,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各平台课程内容界定如下:基本技能平台课程“基本技能”指学生学习工程机械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接受基本技能训练,掌握工程机械结构、原理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工程机械维修中级工的水平,并取得工程机械维修中级工证书。综合技能平台课程“综合技能”指在基本技能平台课程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工程机械技术综合应用、维修诊断能力、机械化施工管理能力,达到工程机械维修高级工的水平,部分学生取得工程机械维修高级工证书。特色技能平台课程“特色技能”是指经过“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后,根据“2+1小型订单式”培养方向,学生接受2~3项校企合作品牌企业特有专项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对接就业岗位。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形成是一条平台化、进阶式的路线。各平台课程模块围绕“基本、综合、特色”的各平台专业核心技能进行设置,学生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和训练,具备“零距离”就业的职业能力。

二、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一)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

为了工程机械专业课程更加符合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及公路机械化施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坚持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制定融入了合作企业产品技术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库,实施三阶段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实践;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开发和课程实训环节的教学实施等方面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挂牌的校外实训基地和签订订单人才培养的用人单位每年都派出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参与课程教学过程,对课程的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得专业课程得以不断完善和优化。

(二)按“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案例导入,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工程机械专业课程体系中依据岗位任务和能力的分析,参照课程与工作任务的关系将专业课程分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任务导向课程、项目导向课程、拓展性学科课程四类。参照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模块库,通过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构建仿真与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职业氛围中通过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来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分析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工作评价,按照教学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过程评价,使学生能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实施

课程内容的改革包含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两个基本要素。专业教学团队对企业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的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加深对职业标准和行业最新发展信息的了解;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及认知规律,对原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中内容进行了“解构分析和重构整合”以确定课程学习任务;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参照专业领域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了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参照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和教学单元;依据课程设计、课程标准制定的学习目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课程以学习情境(项目任务)为单元进行学习。每个学习情境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借助虚拟教学软件、仿真教学台架,实行一体化教学。同时根据认知规律,课程教学情境的选取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

三、专业教学改革的保证措施

(一)建设品牌企业区域能力发展基地,完善三方校企合作机制

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专业技能的训练需要有足够的设备来支持。由于工程机械设备昂贵,职业院校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设备普遍落后且难于及时更新,技术与市场脱节,难以保障具有真实工作情境的实训条件。为了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应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金和技术力量,促进专业实训设备与新技术同步发展。按多方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我院引入VOLVO建筑设备及其产品商,与工程机械专业共同建立了区域职业能力发展基地。区域职业能力发展基地将企业技术培训中心、客户技术服务基地与学院专业实训基地融为一体,具备区域员工培训中心、学生实训基地、科研合作基地、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职业能力发展基地围绕“发展基地共建、运营共管、培训教师互聘、员工培训共担、‘订单’学生共育、社会服务共享”的三方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了相关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制度。

(二)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

第5篇:机械工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改革

引言

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的潮流下也在快速发展,以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据统计,我国工科专业在校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90%以上的本科高校设置了工科专业[1]。但是各高校存在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培养质量差距大等问题。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机械类课程体系的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核心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成果为导向,通过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认证标准明确规定了12条毕业要求,多次提到要求毕业生能够基于人文、环境和法律背景下运用现代工具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个融入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微电子科学和控制论,运用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和理论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产品设计与智能化制造的综合性很强的专业。重庆理工大学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细化了毕业要求,其中在工程知识和问题分析方面,要求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工程基础和机械工程专业等相关知识、技能,对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进行预测和模拟,在设计或开发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

二、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专业的上一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按照“产品设计—产品制造—系统控制”的思路设计课程体系,并组织了课程负责人及相关的任课教师,对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制定本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目录。围绕核心课程构成几个课程组,由课程负责人组织各课程组的课程建设。如以“机械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组,负责“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建设;以“机械制造”为核心的课程组,负责“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装备设计”“精度设计”等课程建设。以“制造自动化”为核心的课程组,负责“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液压传动与控制”等课程建设。但是该版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完全考虑工程认证标准体系,执行过程中发现课程体系中存在诸多与工程认证标准冲突和需要补充、改进的地方,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体系不够完整。原版培养方案中本专业在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模块缺少化学和工程数值分析课程,在工程基础类课程缺少流体力学课程。(2)知识点结构逻辑关系不够清晰。原版培养方案中,“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等课程存在内容重复的情况,知识点结构逻辑关系不够清晰。(3)课程教学大纲存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比如教学内容基本上按照教材的目录编写。教学方式、手段更多的依然是灌输式的教学,缺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OBE(以学生成果导向)的授课方式。(4)实验课程体系不够严密。原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虽然分了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等几个模块,但能力培养逻辑不够严密,缺乏能力培养的一条主线。(5)考察方式仍然采用以考试为主的方式,平时作业针对学生能力锻炼的环节太少,大多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计算和求解,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训练不够。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为了在本专业课程体系方面更好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成果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本专业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课程体系改革方法和措施:(1)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对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全覆盖、全支撑。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根据“厚基础,宽口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强化数理和力学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工科背景知识。为此,在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中增补化学和工程数值计算课程,在工程基础类课程中增补流体力学课程。(2)整合课程内容,避免教学内容交叉。对“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刀具设计”“机械精度设计”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具体思路为(图1):从第一学期开始,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锻炼学生对轴类和箱体类等零件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在机械精度设计课程中重点针对类似零件锻炼学生对几何精度标注符号和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设计相应的尺寸和几何公差,以此为基础,能够设计零件的加工工序,并设计对应加工工序的夹具,准确标注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尺寸,能够编制对应工序的数控加工程序,并在计算上进行准确模拟,所编制的数控程序能够驱动数控机床刀具按照预定的轨迹对零件进行加工。(3)重新撰写课程教学大纲,注意课程内容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根据工程认证的要求重新撰写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大纲中充分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的思想,教学内容必须围绕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展开,每门课程需要对应支撑毕业能力要求的3-5点,并形成达成度标准和评价机制,为持续改进方向提供思路。教师课题组统一备课,在授课过程中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执行。(4)以OBE教育理念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原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实施满堂灌,缺乏OBE教育理念。改革后的课程教学大纲其教学方式和手段除课堂讲授外,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课程项目设计环节,培养学生边学知识边实践的能力,并把课程项目设计环节的分数计入该课程考核总分中。(5)改革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课程成绩评定方面,减少试卷考试所占比例,增加多种考核方式和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平时多分组布置锻炼学生能力的练习作业,课堂上少讲授知识点,注重锻炼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针对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课上互动讨论,主动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改变枯燥的单方面授课方式。

结论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从课程结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教学大纲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总结了本校机械类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明确的改革措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OBE理念,对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质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