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文化品牌宣传范文

文化品牌宣传全文(5篇)

文化品牌宣传

第1篇:文化品牌宣传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旅游文化品牌;优化策略

如今,新媒体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渗透于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推动各行业领域发展,旅游业也不例外。旅游景区应结合景区旅游文化资源与发展定位,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更加优质的旅游文化品牌,从而充分满足广大游客需求。

一、当前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并未非常完善,存在品牌定位不准、品牌特色不突出、品牌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只有清晰、深刻地认知这些问题,才能针对问题采取科学的措施,完善旅游文化品牌建设。

(一)品牌定位不准

品牌定位是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首要步骤,但很多旅游景区都未实现品牌的精准定位。由于品牌定位不准,部分旅游景区盲目开发不符合自身特点与文化的旅游项目,建设破坏原有历史风韵的建筑,导致旅游景区的内在文化底蕴更加浅薄,同时对旅游景区声誉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很多旅游景区推出大量低档旅游文化产品,精致优美的高档旅游文化产品较为稀缺,旅游文化产品整体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二)品牌特色不突出

在旅游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很多旅游景区并未充分挖掘、开发当地旅游文化资源,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大量产品毫无新颖性与创意性,缺乏特色,难以获得游客青睐。不同旅游景区出现相近旅游项目的现象愈发普遍,严重阻碍旅游文化品牌发展,因此,应强化旅游文化品牌的特色表现。

(三)品牌宣传力度不足

品牌宣传是增强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方式。但如今,旅游文化品牌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式十分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品牌形象塑造,整体形象并不出众。同时,旅游文化品牌的宣传标语与标识系统较为欠缺,导致旅游文化品牌知名度十分有限[1]。

二、利用新媒体建设旅游文化品牌的意义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诸多独特优势,可极大地推动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新媒体的融入,使游客收获更多选择权与更优良的互动体验,游客能切身参与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推动品牌二次传播,使品牌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与推广。通过新媒体平台,游客能非常清晰、全面地掌握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特色,从而根据自身喜好自主规划旅游路线与其他安排,使旅游更加舒心便捷。同时,新媒体的融入也让旅游文化品牌以更加多元的传播方式实现精准传播,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是信息传播的良好平台,对扩大旅游文化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媒体时代下旅游文化品牌的优化策略

(一)设置旅游网站与栏目

设置旅游网站与栏目是优化旅游文化品牌的重要策略,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步骤:第一,创建相应的旅游景区网站,合理规划、设置旅游景区与产业,以当地独有的文化资源为素材塑造内涵深厚的品牌故事,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吸引广大游客注意。第二,创建旅游特色网络栏目,以当地的传统文化、历史人物故事为核心开拓网上论坛,吸引广大游客参与,促使游客思索与回忆相关内容。此外,还可通过采访在当地传统文化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老人,打造专栏,使大众对历史传统具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二)加大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力度,形成旅游特色

当地可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充分挖掘自身旅游文化资源,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并为旅游品牌传播搭建良好的平台。例如,融入现代元素开发当地名人故居、传统文化故事等旅游文化资源,构建完善、合理的旅游景区文化机制,提升经济收益。在尽可能保留旅游景区特色与原有风韵的前提下,提升新媒体技术利用程度,扩大当地旅游文化产业规模。同时也可将当地具有教育价值的旅游文化融入学生课堂,以开展网络第二课堂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知、掌握当地旅游文化要点,使旅游文化与思想教育实现紧密结合,如江西红色文化就具有融入学生教育中的价值。

(三)数字化记录和迁移旅游文化资源

新媒体时代,文化资源的记录方式和传播方式打破了原有局限,为保护旅游文化资源提供了新思路。可采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对现存的书籍、音乐等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记录与迁移,一方面,永恒保存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让数据资源的查询与传播更加便捷、高效,从而在新媒体时代打造更加优良的旅游文化品牌。

(四)加强产业融合以实现“旅游+”融合式发展模式

在新媒体时代下,应借助合适的新媒体平台实现旅游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合理运用电商运营平台便能达到此目的。在电商运营平台上,可结合销售的旅游文化产品或土特产宣传当地旅游文化,塑造良好的旅游文化品牌形象。借助电商平台的积极宣传与推广,发展当地旅游文化关联产业,使农业结构完成转型。与此同时,旅游景区需投入更多精力创建旅游文化品牌,完善相关旅游设施与设备,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良的旅游体验,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步调保持一致,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发较为完备的旅游文化品牌产业链与具有附加价值的旅游文化产品,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大力宣传当地富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商品。此外,还应加强智慧旅游的开发、建设,打造“旅游+”产业品牌,推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2]。

(五)借助视频推广传播旅游文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传播内容也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演变,融入图文、音效、影像等多种元素,人们通过手机观看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动态视频。生动的视频宣传使观众直观了解传播内容,感悟传播的主旨与思想。同时,保持制作的精良与内容的优质是取得优良传播效果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新媒体时代下,丰富多彩的视频内容以契合大众心理的方式实现了高效传播。旅游景区可以选择以视频传播的方式向大众传达自身特色与内容,使其深刻领悟旅游景区的风韵与曼妙。旅游景区也可通过视频传播打造更加优良的旅游文化品牌。以“印象·刘三姐”为例,其原本是一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在漓江实地取景,融入刘三姐质朴的歌声、广西浓郁的民族风情与优美动人的桂林山水等元素。该节目生动美妙,吸引大量观众前往现场观看,然而很多人由于时间、地理、经济等因素限制,无法实地观看。因此,举办该演出的公司将“印象·刘三姐”拍摄、剪辑成视频,并至网络平台上。一经,便深受大众喜爱。很多人通过视频了解到桂林山水之美,而桂林也借此构建起良好的旅游文化品牌形象,有效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李子柒制作的视频画质精美、意境深远,表现恬淡宁静的乡村生活,人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喧嚣的生活中,很多人在观看李子柒的古风视频后,内心便油然产生回归自然的想法,于是便在闲暇时间步入美丽乡村寻觅内心的宁静。在李子柒视频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与观看热潮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乡村给人以宁静、悠闲之感,同时也带有一定落后气息。若人们没有感受到乡村的特色,便不会前往乡村旅游,而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如世外桃源般的场景,彰显乡村最质朴、原始的美感,能带给人良好的视觉体验,激发人们前往乡村旅游的渴望。优质的视频可以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良好机遇。一些原本看似普通的地方,也在旅游视频的带动下,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新媒体时代下,通过拍摄、优质视频的方式,优化旅游文化品牌极具可行性,旅游市场也因为视频的宣传表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视频拍摄者应立足于本地区旅游文化特征与资源,融入巧妙构思,采用恰当的拍摄手法,借助视频影像生动表现旅游景区的美感与文化意蕴,取得优良的旅游宣传效果[3]。

(六)利用新媒体提供更加完善的旅游服务

旅游景区应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如官微、官博等平台,该景区较为完备的介绍、游览路线、门票价格、开放时间等基本信息,同时定期展现景区美景的视频和相关优惠活动。尽管旅游景区的官微、官博等平台了当地土特产和旅游文化产品销售的链接,但这些产品长期以来销售结果不佳。因此,旅游景区应合理地拓展、延伸产品品种,在官微、官博等平台设置网友互动版块,网友能在此版块上交流分享旅游经验与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创意,从而开发出具有浓郁个性色彩、更受大众青睐的旅游产品。如今,旅游景区的移动信号都较为稳定,且覆盖范围广阔,能较好地满足游客上网需求。此外,旅游景区还可通过官微、官博、抖音都平台有奖参与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参与其中,有效宣传旅游景区。

(七)借助现代科技优化游客体验性旅游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旅游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的游客非常青睐体验性旅游,通过深入体验、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深刻领悟当地旅游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在此发展态势下,游览旅游便显得较为落后。部分旅游景区已通过打造参与型、互动型旅游项目,构建优质的旅游文化品牌[4]。其一,可利用较为前沿的声光技术,打造非常逼真的历史场景,有效拓展旅游形式,从而使其更具吸引力。一些以历史上经典战争闻名的旅游景区,可借助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实现真实、立体的复现,使游客从中感受到异常激烈的战争场面,深刻感悟历史。其二,可借助先进的VR技术、AR技术打造智慧旅游体验。在智慧旅游体验中,游客能感受到历史场景的动态演变历程并获取人物故事等丰富信息,使感官受到非常强烈的刺激。并且游客还能与场景互动,在此过程中,游客能获得更加深刻的“沉浸感”。总之,凭借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再现旅游景区历史场景,能得到游客的心理认同,使游客对旅游景区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传承与传播旅游景区文化,并帮助旅游景区打造知名的旅游文化品牌。

四、结语

如今,随着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社会掀起品牌建设浪潮,甚至已蔓延至旅游、经济等领域。旅游景区应紧跟时展步伐,以自身独特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为基础,坚持打造优质的旅游文化品牌,传播景区的内在文化与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新媒体时代,旅游景区应全面、深入地思索当今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契机,在抓住时代机遇的同时,避免走向发展误区[5],从而推动旅游文化品牌持续、平稳发展。在保障旅游景区文化底蕴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旅游景区应借助先进的新媒体技术丰富旅游形式、产品,完善旅游服务,从而优化旅游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赵树杰.论发挥地区优势打造旅游文化品牌[J].当代经济,2014(23):42-43.

[2]王秀琴,刘芳,温婷,等.江西红色旅游品牌在新媒体平台途径下的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1):44-45.

[3]张登.新媒体语境下的广西旅游文化推广传播[J].艺海,2018(1):104-105.

[4]巢婷,刘惠珠,吴文雅.新媒体环境下的赣南客家文化旅游营销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19(10):76-78.

第2篇:文化品牌宣传范文

关键词:全媒体;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品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要做到“三个率先”——率先研究、率先宣传、率先实践。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提倡宣传思想工作的“人民性”,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载体的校园文化,必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师生服务,坚持海纳百川、多元并蓄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培育知荣辱、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的文化责任与担当

二十一世纪,技术革命成为人类发展动力,人类的媒介形态和媒介使用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变革发生巨大变化,人类社会由此进入“数字化媒介社会”。“全媒体”(omnimedia)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是人类技术革命,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化革命的必然结果。从广义上理解,“全媒体”是对媒介形态、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整合性应用;从狭义上理解,“全媒体”是立足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传播观念,综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媒介内容生产、媒介形态、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媒介运营模式、媒介营销观念等方面的整合运用[1]。全媒体时代,除了传统的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继续转型发展以外,近二十年,新媒体从边缘走向主流,新媒体社会逐渐形成。新媒体也可称为数字媒体、多媒体和互动媒体,是具有综合、互动特性运用数字信号的媒介。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及时性、个性化、分众性、融合性、便捷性、低成本等特点。在新闻生产方面,新媒体助推传统媒体从组织化的新闻生产转向社会化的新闻生产。通俗点说,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都是新闻源,都可以发现新闻线索、整合媒新闻、新闻、传播新闻,从而根本改变媒体与公众的关系[2]。随着新兴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全球性、融合化、移动化、社会化的特征日益凸显:信息传播的范围不限于本校、本地、本国,传播主体之间不再是点对点的传播,而是多点对多点、点对面的传播,而传统媒体借助融媒形成新的传播平台,再加上智能终端,使受众接收信息的模式更灵活、信息接收的途径更快捷,虚拟与现实边界模糊导致受众心理和情绪更加容易波动。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3]。“文化”一词含义深广,钱穆曾说:“没有人生,就没有文化。文化即是人类生活之大整体,汇集起人类生活之全体即是文化”。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教育通过人才培养来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4]。校园文化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活动文化,包含学校办学理念、战略目标、办学方针、办学模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育人行为规范等内容。高校长期以来被视为“象牙塔”,成为人类精神的寄托和象征。高校文化在社会主流文化形态中具有特殊性:1.创新性,校园文化的根本使命是批判与创新;2.开放性,全球化时代教育形成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学生个性及其主体性得到尊重与树立;3.高雅性,大学的价值追求和社会地位决定其追求精神卓越与格调高雅;4.多元性,信息时代的来临使知识和人才高度流通,学术交流更加频繁,社会环境相对宽容。全媒体迅猛发展不仅推进思想宣传工作的信息化,而且引发宣传思想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和模式的变革。作为文化传承创新重要阵地的高等院校,如何应对新舆论环境下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认识并承担起应有的文化责任与担当,如何在新形势下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活力等问题值得深思。

二、全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理念

校园活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承载着课堂学习无法替代的育人功能。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日益多元化、丰富化,另一方面,高校活动文化也存在一定问题:

1.许多高校将校园文化活动等同于社团活动,将活动的策划组织者限定为学工部、校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导致校园活动文化建设被局限于管理学生层次上,难以在整体办学方向和文化引领等宏观层面操作实施,使得校园活动文化略显单一封闭,反而削减了活力和创造力;

2.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科学规划、有效管理,造成表面上的热闹与组织者、参与者的“三盲”——盲目、盲动、盲从等问题,出现组织者筋疲力尽、疲于应付,参与者兴致不高、兴趣不大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育人的实际效果,关键是要增强师生文化创新活力,重点培育接地气、有底气、特色鲜明、公众认知度高的校园文化品牌。特色和品牌是高校校园文化生命力所在,特色发展、品牌生存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校园文化品牌是指被广大师生广泛认可的,具有示范性、标志性,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总称。它集中体现大学精神,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需求。健康向上、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品牌一则有利于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吸引更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二则有利于建立社会网络,形成宽松、活泼的环境,助推政校企行、产学研用创新机制;三则有利于吸引更多教育资源,为学校改革、发展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就校园四大文化来看,精神文化建设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强调文化融合与文化创新,提倡并宣扬“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精神;物质文化建设则要体现历史和现代的交融与碰撞,譬如在文化广场可树伟人像,也可以以互联网标志之一的“e”作为塑像,向广大师生展现一个充满动感活力的校园;规范文化建设应加强网络教育、网络法规宣传的内容,要求师生遵纪守法、文明上网;活动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精神,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实做好“挑战杯”等全国科技创新竞赛,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发现和培育一批师生创新团队,形成一批创新创业品牌,实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在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之中创造和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全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

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特色的导向性、集中时间的聚集性、一致认可的共识性,所以培育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对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层次、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增强高校的综合实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如何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解决高校校园活动文化针对性不强、活力不足、影响力不大的盲目、盲动、盲从等“三盲”问题,如何形成有鲜明个性、独特性和公众认知度高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就需要我们更新校园文化品牌理念、创新校园文化品牌宣传推广方式和以参与者为中心进行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流程再造,真正贯彻落实文化育人。

(一)理念更新:舆论环境的“变”与“不变”

为增强校园文化品牌的共识和凝聚力,就要全面认识并把握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特点和舆论环境的“变”与“不变”。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主客体发生巨大变化,主要特征是以互联网思维顺应用户的阅读体验。就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来看,一方面,要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则是要树立服务师生的理念,承认校园文化活动参与者的主体地位:从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宣传到推广,实现以组织者为中心向以参与者为中心转变,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舆论环境中的“变”;另一方面,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信息舆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巩固全校师生团结奋斗为共同思想基础,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舆论环境中的“不变”。

(二)宣传推广创新:从媒体整合转向媒体融合

为实现校园文化品牌“先声夺人”,就要做到宣传推广先行。一是运用新兴媒体。借助于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将校园文化品牌宣传推广的面铺得更开,增加运用QQ、MSN、E-mail、BBS、微信、微博、博客、APP等新兴媒体的频率。以微信为例。据调查,微信在大学生中的扩散率为80%,朋友圈、QQ离线信息、QQ邮箱提醒、语音通信是最常用的四项“社交功能”[5]。学生交流的对象主要是“熟人”,的信息以转帖、自己的所思所想“文字+配图”为主,而后者比例更高。与其他平台相比,微信交流更为便捷,及时性、互动性更强,音视频传输的兼容性更优。校园文化品牌在运用微信做宣传推广的过程中,应提升所谓的“即视感”和“冲击力”,通过大量精心剪辑、编辑的视频和图文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宣传的推广效果。二是推出微信公众号。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应借助微信使用与传播特点,做好微信公众号的设计推广,将学工部、校团委、各院系等学生组织的公众号纳入到微信矩阵中来,在全面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着力打造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品牌活动,抢占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意识形态主阵地。随后在主阵地快速卡位,搭建巨型用户平台,与师生形成良好互动,增加受众黏度,形成大量较稳定“粉丝”,从而将高校活动文化品牌信息大范围传播推广并得到忠诚“粉丝”推介,形成广泛影响力。三是融合传统媒体资源。继续做好校报、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实现与新兴媒体的资源整合与互补,从而更好推进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要注意结合学生信息接收短、平、快的特点,强化视觉和听觉效果,以扩大校园文化品牌的覆盖面,提高宣传的即时性、快捷性,从而使活动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增加师生参与度、认可度。

(三)流程再造:从以组织者为中心到以参与者为中心

为不断满足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对校园文化品牌进行培育、设计推广和管理。一是运用大数据分析明晰大学生需求,有利于发掘和明晰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品牌的培育潜力和方向。校园文化品牌不是一种人为概念,更不是自我标榜,文化品牌活动要有内涵、出特色、有影响,就必须从组织者居高临下的“想当然”“拍脑袋”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策划、组织、实施、宣传和推广。譬如学生到底热爱参加文化活动、科技活动还是休闲娱乐活动?文化活动中偏向模特大赛、校园十大歌手、草地音乐节还是网络选秀?草地音乐节大家关注的是特邀歌星还是本校歌手?本校歌手中最耀眼的是谁?会不会是热情加盟的教师?……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大学生真正的兴趣点,进而找准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着力点。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校园文化品牌的设计与推广。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广理念已难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文化品牌的建设与管理要改变单向度、说教式模式,向双向度、和对话式发展,话语变革则为突破口。首先,要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意识;其次,要关注生活维度,切实关心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再次,要强化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网络语言;最后,要提升教师工作素质,增强话语创新能力。以上四点是解决校园活动文化中的“三盲”现象——盲目、盲动、盲从的根本,也是真正形成广受师生欢迎校园活动文化精品的前提。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品牌管理。文化品牌建设起来以后,能否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品牌,能否形成更深更广的社会影响力,有赖于校园文化品牌管理以及以何种方式来管理。品牌管理是指有效运用各种内外部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创立、维护、塑造品牌以使品牌价值最大化的过程[6],对校园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宏观规划,文化建设是一个层层累积的系统工程,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应从宏观层面进行科学统筹、长远规划,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顶层设计;其次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文化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亲自抓,让校园文化成为学校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最后要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挖掘与创新校园文化品牌主题和形式。

参考文献:

[1]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10(6):14.

[2]刘义昆,赵振宇.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和流程再造[J].南京社会科学,2015(2):103-104.

[3]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3-4.

[4]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29.

[5]丁卓菁,朱菲菲,孙佳伟.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及效果分析[J].青年记者,2014(18):96.

第3篇:文化品牌宣传范文

该书主要阐述了生态农业旅游知识理论、旅游者形成与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旅游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旅游业的结构及运作、生态农业旅游的规划与实施以及生态农业旅游管理等基本内容,并针对丘陵地区的地形环境和地貌特征,提出符合生态农业旅游文化的“垂直生态景观模式”。作为《生态农业旅游》的第二版,该书相较上一版而言加强了生态旅游业构建、旅游规划实施及旅游管理方面的有关概述,适合农业、旅游业的广大技术工作者及管理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以作为职业培训指南或高职院校相关学科的教学指导书籍。

发展农业旅游文化的重要性

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我国各个农村地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乡村风俗文化,在结合绿色自然环境和乡村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农村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农村旅游文化的良好发展形势可以带动周边产业共同发展,进而有效提高农村土地使用率,为农村人们提供更多就业机遇,最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稳步提升。加快现代农村建设进程。农村旅游文化发展与现代农村建设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游客需求,不利于农村旅游文化发展。与此同时,农村旅游业发展收获良好成效将对农村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促进现代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构建美丽的新农村环境。旅游文化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绿色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每一位游客都将成为农村环境及生态文明的监督者,他们对旅游景区环境的标准与要求,将推动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及绿色资源的维护与改善,最终实现旅游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的美丽新农村建设。农村旅游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农村旅游品牌建设可以有效满足农村产业发展需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是完善农村旅游文化建设产业的重要组成,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农村旅游发展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绝大多数农村地区虽然发展了旅游文化项目,但缺少旅游品牌建设意识,没有深刻认识到旅游品牌建设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导致农业旅游文化缺乏独特标志,市场竞争力低下,难以保障旅游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其次是农村旅游品牌宣传不到位。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助推下,当前社会广告宣传信息丰富多样,农村旅游品牌宣传缺乏足够的宣传途径和独特的宣传视角,将很难在海量宣传广告中吸引游客的目光。最后,大部分农村旅游品牌建设时没有重点突出当地旅游文化的个性特点,缺乏明确的宣传主题,让游客无法将旅游品牌与农村旅游实际情况联系起来,难以对旅游品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没能切实发挥旅游品牌对农村旅游文化发展的有效功能。

农村旅游品牌建设发展策略

第一,提高品牌建设意识。农村地方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增强对农业旅游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深刻意识到旅游品牌建设问题的重要性,挖掘特色民俗文化个性,突出当地农业产品的优势特点,进而开展农村旅游品牌建设,提高农村旅游行业竞争力与旅游文化影响力。第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宣传工作对于推广旅游文化、旅游品牌以及促进农村旅游行业发展而言非常关键,农村旅游品牌推广首先要明确旅游文化定位,并设计一个突出农业旅游文化特点的品牌标志,以便快速抓住游客眼球。

第4篇:文化品牌宣传范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桃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档次低

一是旅游基础设施落后,缺少硬件配套。景区内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硬件配套设施落后,总体旅游接待能力不高,没有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经营;游客购物以个体作坊、小摊小贩粗放经营为主,未形成规模化和品牌化经营,无法满足日后大规模客流量的涌入;二是各景区各自为政,且同质化严重。政府没有对景区进行整合与规划,旅游策划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盲目雷同现象,没有把景区的资源整合成一个主题鲜明的旅游目的地。三是景区产业链过短,效益不足。仅仅依赖资源,而未将其升级打造为产品、产业。游客多为观光游览,这种短暂的观光旅游不仅难以满足游客吃住、游玩、购物的需求,还无法使游客充分感受景区的文化魅力。这种只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不整合资源和创新管理模式的做法难以打造品牌文化。

(二)“两节一赛”商业化运作水平不高

一是节庆活动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地方特色文化不够明显。桃文化旅游多以节庆拉动为主,目前全国各桃产区在旅游开发中纷纷举办“桃花节”和“采摘节”。而此类活动时间都相对集中,对肥城市桃花节期间的游客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二是节庆活动多流于固定形式,创新成分不足。历届桃花节期间,各地以“桃”为中心,开展各项节庆活动,但由于桃花节主题雷同,活动重复单一,存在创新难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在节庆活动上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户外音乐节、房车露营、乡村马拉松等游客参与度高、形式新颖的活动。相比之下,肥城市桃文化旅游节多围绕赏桃、摘桃和尝桃做文章,以在活动中表演节目和产品推介为主。

(三)桃木旅游商品市场秩序混乱

一是产业布局散乱。分散在各镇街区农村与城乡结合部,没有统一的产业布局,物流等成本较大;缺少龙头企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规模实力相对较小,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落后,安全生产得不到保障,人才资金短缺,抗风险能力差;二是资源配置乱。各桃木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产品同质化严重,模仿、抄袭现象严重;商会作用发挥不好,行业自律意识差,存在着互相拆台、肆意压价等恶性竞争问题,没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宣传不到位,品牌意识差。虽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置办了网店,但网店商品种类单一,运营投入少,宣传营销的主动性不强。且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造型和风格陈旧,产品研发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对品牌创建工作重视不够。

二、对肥城市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的几点建议

(一)借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旅游景区建设水平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开发条件,逐步完善旅游硬件配套和软件支撑。建议首先用足用活现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以创新的资金投入方式完善扶持体系,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支持景区旅游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同时要加强政府职能,从严管理旅游配套产业的资质审核、违法监管等,给景区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制定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长期规划。针对景区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政府的协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合理整合各景区的资源优势并制定出各具特色的优质旅游主题以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是当前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对主要景区发展规划、重点旅游线路的研究,形成差别发展、错位竞争、共同提升的发展格局。三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注重激发游客的求新、求乐、求知等需求,推出多元化旅游产品。桃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充分利用桃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既可以保护和传承桃文化,又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突出桃文化节庆主题,塑造旅游品牌形象

一是错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形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品牌是旅游的名片。通过深度挖掘桃文化内涵,打造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的节庆活动。比如给每届桃花节设定鲜明的主题,并赋予新意,定位具体,引导游客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并感受桃文化的魅力,提高其关注度和回头率。同时借助“两节一赛”的渗透效应,宣传肥城市的君子文化、汶阳田文化、商圣文化等其他文化,将游客在肥城市的旅游从“两节一赛”期间延伸至节庆之外的时间,发挥和放大“两节一赛”的持久效应,增强肥城市的旅游吸引力,从而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二是将政府主导“两节一赛”转为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项目承包、企业赞助等形式筹措资金,对“两节一赛”进行统一策划、整体营销,项目推陈出新,从而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加大宣传,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政府要在“两节一赛”举办前夕,借助新媒体,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积极搭建文化旅游宣传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地节庆日程表和活动安排等信息,大力开展肥城市桃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推介活动,在中央和省级媒体大力宣传肥城桃文化和特色旅游商品,为“两节一赛”宣传造势,逐步将其培育成能真正代表肥城旅游形象的标志性节庆品牌。

(三)强化品牌意识,推进产品创新

第5篇:文化品牌宣传范文

关键词:融媒体;湖南老字号;餐饮类老字号;网络传播

一、引言

老字号因其具有文化性与历史性等特性,不仅记录了民族工商业的兴衰历程,而且还是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教材。截至2021年6月,湖南省共有“中华老字号”20家[1],而在这些老字号当中,餐饮类老字号所占的比例较大,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能够成为文化的载体与经济的推力。而如今,大多数餐饮类老字号面临着经营情况不善、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老字号的传承与发展除了其他方面的改良,更是少不了通过宣传来提高人们对老字号品牌的认知度。在媒体融合加快的今天,网络传播凭借其传播成本低、传播效果精准化等特点,成为传播老字号品牌的有效、高效途径。

二、湖南省餐饮类老字号网络传播现状及问题分析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传播媒体,是各行各业突破传播困境的有利渠道。在网络传播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湖南省餐饮类老字号进行线上线下的调研,结合5W模型,从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传播受众五个方面分别对老字号的网络传播现状进行问题分析。

(一)传播者方面

传播工作者要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加工与传播信息,需要具备一定的传播学知识,才能做好老字号企业的网络宣传工作。而调查了解到,老字号管理者考虑到成本问题,故在网络宣传方面投入的资金少,网络传播专业人才缺乏,宣传工作基本由企业内部人员兼职完成。例如火宫殿就选择通过线下活动的运营来降低对专业人才的依赖性以及网宣成本,使得网络传播利用率不高。

(二)传播渠道方面

湖南省餐饮老字号网络传播建设起步较早,都有各自的网络宣传平台,但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以官方网站为例,玉楼东的官方网站包括公司概况、新闻中心、美食推荐、百年文化、名师大厨、培训中心、联系我们等内容,可以让受众快速了解到玉楼东的整体内容。相比之下,杨裕兴的官方网站制作则较简陋,且最近一条信息更新时间为2016年9月。这些老字号虽有多个网络宣传平台,但各网络传播媒体之间基本没有互动联系。比如官方网站虽是消费者了解企业的首选,但并不能依靠官网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这就需要在官网内附上微博、公众号等其他媒体平台的链接或信息,才有建立进一步交流或二次传播的可能。重要的不是单个渠道如何,品牌信息才能决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2]。因此,只有联结多种自媒体平台,形成系统完善的宣传架构,层层递进地进行品牌推广,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3]。

(三)传播内容方面

湖南省餐饮老字号的宣传内容以食物图片、活动预告、做菜教程、打折信息为主,这些内容大多传统且固定,制作朴素,并没有很好地契合时下热点或进行新的创造,故而对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吸引力较小。根据线下调研的结果,38.74%的受调查者更倾向于观看创意性的餐饮广告或视频,另有26.13%和22.52%的人喜欢观看图文结合的详细文章和直观的宣传视频,说明“创意”和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在广告宣传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此外,大部分老字号在网络上仅单方面的信息,而没有与消费者进行双向互动,这样的传播使商客之间形成断层,即他们不了解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无法提供对应的服务,用户黏性低。老字号企业若看不到网络传播带来的流量增长,便会继续采取传统的宣传方式以压缩成本,长此以往只会陷入恶性循环。在网络传播内容上做出更大的创新和投入,是突破现有传播困境的重要一步。

(四)传播效果方面

老字号品牌网络传播的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受众是否知晓、理解、接受品牌信息,是否愿意去购买所宣传的品牌。根据问卷调查结果,59.46%的受调查者对火宫殿有所了解,说明火宫殿的宣传最为到位,其已被打造为网红城市长沙的经典旅游打卡点之一,有36.04%的受调查者曾去消费过。而在问卷所罗列的湖南省餐饮类老字号中,亿昌被人们所了解的程度最低,仅有1.80%的人了解、0.90%的人曾消费。这些餐饮老字号现有的宣传平台基本都存在更新频率低、内容不具创意、浏览量低的问题,基本资料同质化、深度资料不健全、提升形象资料缺失是这些老字号在宣传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在这个消费者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为了注册而注册,为了存在而存在的企业自媒体,只是达到了‘量’上的提升,却没有丝毫的‘质感’可言,对于提升品牌形象不仅没有作用,反而会因为混乱而降低消费者好感,给消费者敷衍了事的印象”[4]。

(五)传播受众方面

湖南省餐饮类老字号在网络传播的目标受众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范围上未走出省市,仅以所在地区的群众为信息接受对象,根据调研结果,长沙市-外市-外省的受调查者对湖南省老字号“均不了解”的比例增高。且宣传目标局限于餐饮顾客,而忽视了其他需求类型的顾客。二是在结构上未打通年龄上下层,在年轻化的网络中过分古旧保守,21-40岁的人既是网络主要的活动者,又是最庞大的消费群体,但老字号所做的网络宣传鲜少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三是这些老字号企业没有对其受众进行细分和归类,对青年、老年、本地和外地群体的推送内容并无二致,也未考虑到平台的受众群体类型是否与老字号的目标受众相符,导致其无法根据平台性质和市场人群有选择地营销官方号,对用户进行个性化传播。

三、融媒体对老字号网络传播提出的新要求

“融媒体”即“充分利用互联网载体,把那些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融通、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5]。其共享性、互动性、快捷性的特点,对融媒体时代下的老字号的网络宣传提出了新要求:

(一)树形象,从“经营者”转变为“媒体人”

在融媒体时代,老字号经营者应当转变思路、转换身份,将自己“经营者”的身份转变为“媒体人”。从一个真正的传播者的角度,开拓思路,打造鲜活的品牌形象,以提升老字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新内容,打造专业、精细、特色的内容

如今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是想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必须注重内容的打造。老字号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应该从自身优势出发,着力打造特色的宣传内容。

(三)转思维,重视用户体验

当下不仅是融媒体时代,更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满足其需求,老字号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宣传内容要符合受众心理,富有新意,能带给受众良好的体验。

(四)架桥梁,多种渠道并行

“资源融通、内容兼融”是融媒体最大的特点。因此,老字号的宣传要重视多条渠道并行,同时注重渠道间的联结,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投放不同的宣传内容,真正做到“宣传的融合”。

四、融媒体下湖南省餐饮类老字号网络传播策略

(一)传播者策略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6],是受众所能接触之信息的决定者。老字号应根据融媒体特性与时代新要求,优选、管理、扩大、培训本企业的网络传播工作人员。首先,需建立网络传播团队,或培训或招聘,使宣传负责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与网络传播管理能力,如文案编写能力、熟练制作宣传图片和音视频等。其次,在掌握多样化技能与宣传手段的基础上,网络传播工作者需要明确宣传的基本内容,即必须对该老字号企业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融入宣传内容中,而非浮于表面。再次,目前湖南省大部分的餐饮类老字号宣传平台内容停滞,未做及时更新,宣传团队需注重宣传信息的及时和合时,日常更新的频率要稳定,在节假日等特殊的日子也要输出恰当的内容。最后,老字号网络传播团队还需做好顾客反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根据客户的意见与建议总结企业现存的问题,并向企业管理层转达,成为沟通老字号企业与顾客的桥梁。

(二)传播渠道策略

网络传播渠道都有独特的优势和劣势,例如微博的优势是受众范围广,开放性强,但要面对流量竞争的挑战,因此在内容上多为简单易传播的信息;而微信公众号虽然受众范围相对较小,但内容却更具深度和专一性。传播者理应利用融媒体理论进行资源通融,以达到“1+1>2”的效果。因此,建议老字号在各个传播平台中搭建引流渠道,如在官方网址上可附上相关的微博链接、微信公众号名称、淘宝店名称等。每种传播渠道都有各自的传播特点和适合搭载的传播内容,老字号应根据媒介属性、用户特征和传播规律,采用大众更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渠道,例如在覆盖面和影响力方面极具优势的KOL传播。并有选择地营销官方号,对用户进行个性化传播,在不同的平台展现不一样的老字号。如官网上某菜肴的简介应力求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微博上可以放相应的视频内容,如菜肴的制作过程或者有趣的“吃播”,加强企业与潜在顾客间的互动;微信公众号上则可以深入介绍这道菜肴背后的文化内涵……利用不同传播平台的资源优势,将这份菜肴尽可能地从不同方面进行介绍,并以各种形式吸引不同人群的注意,并最终引流到菜肴的售卖终点站。

(三)传播内容策略

针对老字号的内容营销,一方面是要使传统的传播内容创新化、流动化,使之更贴近受众。内容抓住“传统”和“特色”,避免长篇大论,辅以动态图和视频,给人留下生动具体的印象。还能适当运用出其不意的软广,以笑话、段子、漫画等形式为老字号做宣传。另一方面是要增添更多可以吸引受众关注、提高品牌认知度的传播内容。一是融入湖湘文化旅游,借势网红城市长沙巨大的客流量,进一步扩大老字号网络传播的受众范围,及时推出与旅游相关的攻略资讯,宣传自身的品牌文化,带动更大的经济效应。二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制作与老字号相关的影视剧、动画片等,或在作品中适当出现老字号的镜头,潜移默化地渗透品牌广告。也可以选择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的短视频,既能减少观众对广告类信息的反感,又可以将老字号的核心精神、品牌信息等展现出来。三是抓住时事热点或大众兴趣点发起话题活动,比如面对年轻顾客就要借势热门话题和一些网络流行语,拉近与目标群体之间的距离。让受众踊跃参与话题讨论,利于信息的二次传播,帮助品牌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可节约大量宣传成本。四是借助“品牌杠杆”,进行跨界联合传播。可以与一些潮流品牌合作,关联时尚用语及个性广告、LOGO等,让老字号年轻起来。同时,也不妨积极与湖南其他老字号合作推出新产品,共同打造湖湘老字号品牌,有利于老字号之间相互交流及品牌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

(四)传播效果策略

老字号应构建评价指标,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大方面进行网络传播效果的分析。首先,老字号网络传播效果最直接的反馈就是各平台的流量变化,如官网的浏览数量,微博的点赞数、转发数、评论数,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和留言数等可视化数据。其次,便是销售量的增长率。为了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在线上销售分析中,除了从整体上看线上销售量的变化,还可以统计各网络传播平台的跳转链接点击量。在线下实体店的销售分析中,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形式来体现网络传播对线下销售的作用,例如公众号推文中发起转发至朋友圈收获点赞换取折扣活动,那么参与此活动的顾客就是从微信公众号接收到的信息,从而反映出此渠道的传播效果。在社会效益方面,可以通过顾客对营销活动事件的积极评价与消极评价比例数据去判断此营销活动在顾客心中的性质。同时可以根据顾客的消极评价去改进下一次的营销活动,争取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老字号企业可以根据各渠道所反映的传播效果来评估网络传播工作的绩效,继续发展效果优良的渠道,不断改进收效不佳的方法,努力保持网络传播的活力,使其成为老字号品牌传播与发展的持续动力。

(五)传播受众策略

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老字号在网络传播受众方面主要要达成三个目标:一是在范围上走出省市,跨出餐饮业,以更大范围内的消费者为信息接受对象;二是在结构上打通年龄上下层,重点投入年轻化;三是细分归类消费者,对其进行针对性传播。1.打造完整的社交网络平台[7]一方面,经营好可利用的两种社交网络平台——老字号建立的用户论坛和其他知名度高的开放社交平台,鼓励用户在平台上进行美食的晒图评价与故事分享。另一方面,采用互动传播模式进一步完善社交平台的功能模块,提高老字号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活跃度,可以通过策划活动,如积赞转发、晒图有奖、提出意见领优惠券等,与客户形成良性互动。2.牢牢抓住年轻的消费人群市场80、90、00后已成为消费中坚力量,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促使老字号企业的传播推广、品牌诉求等年轻化[8],老字号应走出舒适区。首先,老字号的网络传播最好依附于目前主流的信息传播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其次,老字号要抓住年轻群体的目光聚焦点,并以最符合年轻群体审美情趣的方式,如利用短视频、短漫、音乐等形式,辅以网络流行语、表情包,将品牌尽可能多地暴露在聚焦点处。3.细分、归类受众群体,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传播可以通过设计活动来获取用户的深层个人资讯及线上行为轨迹,如信息搜索偏好和地理位置等。整合相关数据,进行宣传内容的投放,如在平台用户的高频活动时间段内容,提高曝光度。此外,利用好关键词关联检索,让品牌名称多出现在目标群体的视线中,也能提高大众对品牌的认知度。

五、结语

湖南省餐饮类老字号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应该从自身优势出发,着力打造特色的宣传内容,大胆改革传播方式。老字号应该提高对网络宣传的重视,利用好融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传播渠道,将各媒体的优势有机融合。并创新传播内容与形式,细分受众,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同时不忘总结受众的反馈,及时调整,打造鲜活的品牌形象,使之成为老字号发展的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老字号名录[EB/OL].

[2]喻国明,张衍明,胥琳佳等.试论品牌形象管理“点-线-面”传播模式[J].国际新闻界2010(3):10.

[3]黄璐云.“中华老字号”品牌的自媒体传播研究[D].辽宁大学,2017.

[4]齐二娜.中华老字号自媒体传播现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5]张浩.融媒时代主持人的语言样态研究[J].今传媒(学术版),2020,029(003):29-33.

[6]庄谦宇.把握好“流向”和“流量”,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J].新闻战线,2019(7):129-133.

[7]冷蒙,陈晓,韩丽.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探微[J].数字通信世界,2019(07):16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