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文化经济研究范文

文化经济研究全文(5篇)

文化经济研究

第1篇:文化经济研究范文

一、文化与旅游

1、旅游与文化的本质联系。

旅游与文化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所谓的旅游,就是人类文明活动的本质特征。而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人们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只有在物质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后,才能在心理、情感等各个方面得到更深一步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文化。文化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精神性的文化,这也是文化的内在本质。人类旅游就是通过拓展生存空间这种形式,设法促进自身的精神发展,用文化精神来武装自己。旅游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的移动,通常是指旅游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这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就是一种求知与审美,逐步开阔人类的视野,积极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旅游文化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与感悟。这种活动从广义上来讲,即是一种旅游文化的消费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创造过程。人类在欣赏大自然景观的过程中,将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这就需要人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发现大自然神秘的生命气息与运动规律。旅游文化是人类对美学的发现与概括,以及对艺术哲学的思考。因此,旅游文化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从这种人文角度而言,旅游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性的文化活动。

2、文化是旅游业的内在灵魂。

旅游业现已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第三产业,这主要是因为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从古至今都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旅游业始终都是以文化为载体的,是在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产业。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就是指文化创造出来的产物,其核心内容就是文化特色。旅游业主要是以某个国家、地区独特的文化吸引游客,以此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旅游经济是一种将文化与经济结合最为密切的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文化观念与精神需求,满足游客的观赏愿望,尤其是满足游客精神、文化上的需求。

二、旅游经济文化与旅游文化经济

当代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与文化是相互整合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营与管理,都是以文化作为基础的。只要有旅游活动在进行,就肯定会有文化因素渗透其中。旅游作为一种文化型的产业,经济与文化保持高度的一体化,这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趋势。

1、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出来的形态。

旅游文化自身就具备鲜明的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综合性与多样性。旅游文化是指与旅游相关的各种文化概况,是旅游产品六大因素的统一,并从整体上构成旅游文化的产业链,同时又能够在旅游产品中显示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但旅游文化必须要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充分体现出产品消费的多样性、广泛性。第二,服务性与经济性。旅游产品所体现出的核心要素就是服务性,优质的旅游服务,可以给游客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让游客获得美好的心理体验。同时,旅游文化也展示出自身较强的功利性,通过各种文化功能,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价值。这两种旅游文化特征,都间接表明旅游文化的形态,展示出自身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2、旅游文化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

旅游文化更应该注重内在精神的建设,任何文化都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环境文化。旅游文化也是如此,这就表明精神建设在旅游文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旅游活动中的精神因素是构成旅游文化的精神文化,对旅游业起着引导与深化作用,也是旅游文化追求的最高目的。旅游本身也是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到的范围也非常广,这是旅游文化由自然经济文化向现代经济文化逐步过渡的趋向。因此,旅游业必须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国情,研究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同时,始终坚持旅游文化的原则,把它作为一种系统的文化工程,带动相关的经济发展,并把旅游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增加人力、物力的支出,逐步完善旅游文化产业的内容,丰富旅游文化的精神内涵,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结语

第2篇:文化经济研究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化;室内设计;地域性;必要性;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消耗更多能源来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多元化需求,而且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对于原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人们希望在忙绿的工作之余,感受到更加舒适多样的室内环境空间。如何解决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因满足使用者需求而产生的诸如破坏环境等问题的矛盾,是当前环境设计专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1我国生态文化的现状

“生态文化”的理念自古就有,比如“天人合一”以及“无为”的观点就是最好的体现。这些思想倡导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目前很多理念的理论基础。而近几年,我国政府已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成为一项指导方针,不断为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注入更加新鲜的东西。如今,生态文化已经融入到每个行业的生产当中。生态哲学、生态意识以及理论、道德等,在每一个领域都发挥出不同程度的价值。

2室内环境设计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水平

(1)室内环境设计的概念“室内环境设计”又被称作“室内设计”就是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设计和规划,使得整个室内空间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需要,而且在运用美学、环境学以及设计学思想的过程中,可以赋予整个室内空间最佳的视觉以及触觉享受,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2)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过程室内设计的思想起源于国外,一开始室内设计人员在美国被称作“室内装饰师”,没有受到太多人的重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的不断需求促进了这一行业的与时俱进。人们开始重视室内设计的细节、质量。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将人们的精神需求以及生活享受考虑在室内设计当中。近几年,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制约全世界经济的发展。环保理念融入各行各业。室内设计行业也未能置身事外。通过更新设计者的理念,希望在室内设计上体现生态文化理念,进而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样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当下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评价室内环境设计优劣的重要依据。

3研究意义

当前,以生态文化作为室内环境设计的指导,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室内环境设计的核心,不断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趋势。进行这一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挖掘出生态文化设计的内涵、主旨、特点以及标准,进而为人们营造一种“生活幸福、生态良好”的居住环境。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设计理念起源较早,它们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希望将室内设计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可见室内设计作为一项朝阳产业,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相适应,对于缓解快节奏的生活模式,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构建生态文化下室内环境设计研究的方法

在分析现状以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希望为室内设计行业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参考。首先,相关单位应该收集各种资料,并对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根据我国现行的环境标准以及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室内装修的材料以及生态工艺,提高整体的设计质量;其次,对比之前分析出来的相关数据,结合艺术、生态、环境、心理、社会以及绿色技术学的有关理论,完善室内设计中的理论基础、思维模式以及思想方法,其中要注意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的有效应用;最后,将得出的结论应用于真正的实践设计当中,从而归纳出效果显著的设计方案,应用于以后的实际工程当中。

5生态文化下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

在开发新的理论以及实践方法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在保证人类生活舒适的基础上,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其发展方向大致如下:(1)科技型智能化发展在科学技术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今天,室内设计的构建也会在生态文化的制约下朝着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新材料会逐渐应用到设计当中,在节约能源上发挥出更大的优势。比如,特殊的变色玻璃在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光能供人们利用上发挥起重要的作用。即使在没有自然光源供应的条件下,也能保证室内正常的光照;还有一些新型的纤维合金,在载荷上相比普通的钢筋具有明显的优势,节约了钢筋的投入。总之这些新型科技化的材料,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也相当重要。(2)空间功能复合型多元化发展空间功能复合型多元化是指在单一空间中满足多个使用功能的设计。这类发展模式更好地体现了室内空间生态文化理念,适合当下中小空间的室内环境设计。在研究用户个人生活习惯、品位以及经济水平的过程中,通过移动、旋转、折叠等技术方式,实现空间功能的快速转换,使之成为可变的多功能复合型室内空间。在结合不同设计方案、装饰风格的前提下,让很多陈设装饰品能够有效低融合在一起。比如对电视背景进行合理的打造,使整个背景具有双重的功效:转过来是电视,转过去是储物间。这样的复合型设计既节约了空间,又减少了打造储物间的材料和成本支出,将生态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3)创新型个性化发展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要素。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也要秉承这一原则,才能将生态文化自然的融入其中。尤其是在未来,创新型社会的构建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室内设计也不应该拖后腿。比如,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废弃物对室内进行装饰,仅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理念,减少这些废弃物丢弃到自然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而且会让人们树立一种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的构建。

6基于室内生态文化理论的设计实践研究

本案是将废旧集装箱改造成集生活、娱乐、工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度假酒店标间室内设计。(如图1-3)将废弃的集装箱经过巧妙设计改造进行再次利用,使其“变废为宝”,成为供人住宿的移动房屋,将生态文化设计理念融入设计之中。集装箱由于空间尺度的限制,将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合理有效地安排在其中,就需要运用多功能复合空间的设计理念,通过高科技智能系统的应用,只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实现空间功能的转化,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

7结语

不管是技术的革新还是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思想观念的变革。因此,室内设计领域也需要在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将生态理念融入进去。设计人员需要明确的是,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利用生态文化指导室内设计应该是一项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工作。它将促进室内设计行业朝着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并且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设计人员一定要在充分了解生态文化下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我国的室内设计朝着科技化、智能化、多元化以及创新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晨瑶.试论生态理论下的室内设计[J].明日风尚.2016(09):123.

[2]邓学华.室内设计作品选,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J].2016(Z1):456-457.

[3]周媛,王榕.浅议建筑室内装修和设计的相关问题[J].美与时代•城市.2014.12.

[4]刘珍,基于生态理论下的室内设计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

[5]盛英淼.简约室内设计之初探[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541.

[6]彭媛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设计.2015(03):368-369.

第3篇:文化经济研究范文

关键词:海南地区;热带环境景观视野;茶文化;景观设计;文化诠释

茶文化是一种包容性文化,也是一种物质性文化,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启迪和影响下,各项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包容性与价值理念,尤其是要通过文化内涵的合理表述,为当前我们开展各项活动提供有效借鉴和启迪。对于景观设计活动来说,如果想要实现最佳设计,就必须注重立足景观应用诉求,通过融入必要的文化内涵和思维理念,从而实现其设计活动的全面创新。

1当前景观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分析

在当前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实际上存在诸多问题。客观的看,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表现为:首先,缺乏明确的景观设计活动目标,也缺乏必要的景观设计活动合理性。如果我们对景观设计活动的价值目标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景观设计活动的目标在于通过优化景观设计方案,从而在满足景观设计活动诉求的基础上,诠释必要的设计美学和文化内涵。所以,良好的景观设计活动,一定是全面满足大众审美标准与景观设计需要的活动。其二,在海南热带环境设计活动的表达上,缺乏景观设计活动的必要创意。特别是在当前景观设计理念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设计方案更加透明,设计者在开展海南热带环境设计活动时,存在盲目借鉴的问题,也有抄袭其他景观设计方案的“倾向”。导致在这一过程中,格式化问题突出,甚至与基础环境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海南热带环境是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开展与应用的基础,更是整个设计方案应用的最终方向。对于整个环艺术设计而言,只有融入海南热带环境的基础色彩,才能实现其景观设计活动的最佳应用。其三,在选择的色彩与景观元素等细节时,也未能真正有效把握和感知景观元素。在当前海南热带环境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所追求的“人性化”理念,更需要基于环境实际需求,通过诠释系统化的设计方案,从而实现整个景观设计活动的理想创新。在茶文化影响下,综合实施这一设计活动时,既要充分注重诠释文化内涵,同时也要将茶文化的价值理念与审美特性等诸多内容与之融合,只有充分诠释茶文化的审美内涵,布局人文气息,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海南热带环境视野下,景观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2文化诠释与精神启迪——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理解

茶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核心,更是在大众长期应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机制,该文化的前提是与茶有着诸多关联的物质性素材,比如茶叶产品、茶具等,这些物质素材所向我们集中诠释展和表现的是稳定的文化机制,也是我们理解茶文化的首要基础。如果我们想真正使用该文化,就必须注重诠释多样化的文化理念,在丰富表述茶文化内涵的前提,使得该文化始终诠释其优势。茶文化的多样性,依旧诠释了多样化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维,在该文化机制中呈现了多种内容和多样精神,这不仅使得茶文化更生动,也是当前我们认知茶文化的关键所在。茶文化体系中包含多样化的精神理念,这是茶文化在长期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稳定性素材,尤其是茶文化的精神理念也帮助我们形成了一种全面而客观的精神思维,比如包容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等等,这些都是现阶段我们了解和应用茶文化的关键与核心。

3海南热带环境景观视野下的景观设计诉求

景观设计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化、内涵化的创造性活动,整个设计活动中所具体包含和呈现的内容极为多样化、整体来看,在景观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其中包含了设计布局、设计构思、装饰素材和造型设计,乃至具体的色彩搭配、景观元素选择等一系列复杂元素。对于整个景观艺术设计活动来说,只有诠释了丰富、完善的审美色彩和人文价值功能,尤其是需要充分解决的人与景观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以审美和内涵化等多种视角基础上,通过内涵诠释,从而实现景观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对于海南热带环境景观来说,无论是独特的景观元素,还是气候特征等等,都有着我国其他地区所不具有的环境独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景观设计方法,进而实现其景观设计的最美呈现与表述。在我们开展景观设计活动时,更需要将基础性环境诉求,放在首要位置之中,通过合理诠释设计方案和调整,从而让整个设计活动更能凸显自身价值特色。在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景观设计活动,需要将美学理念和人文内涵,乃至具体的茶文化内涵融入其中,通过诠释独特的设计思维和美学特征,从而实现最佳景观设计效果。任何一项景观设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如果想要更为有效的诠释自身的价值理念,都需要充分注重彰显和诠释完善而系统化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当前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文化塑造,还是美学诠释,都需要将大众自身的审美理念与文化认知,乃至设计诉求等整体性融入其中,通过综合诠释,从而造就这一文化的价值力。

4立足实际、融入文化———海南热带环境景观视野下茶文化景观设计策略

海南热带环境景观视野下茶文化景观设计活动的本质性要求在于将内部理念与外部的景观环境之间实现本质性“融合”,所以,想要让茶文化与景观设计活动真正融入,打造景观设计精品,就需要在综合融入景观环境的客观性基础上,实现茶文化理念的有效融入和合理诠释。因此,无论是具体的景观布局,还是景观设计元素的全面融合,因此,需要景观设计者遵循茶文化内涵的价值理念下,通过真正融入海南热带环境景观环境,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景观设计水平的真正提升。简单的说,景观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文化内涵是层次化、多样化的,基于茶文化理念的景观设计活动,需要以大众感知为前提,通过诠释必要的“人本”理念与“生态”文化等。只有生动诠释了文化气息,才能真正意义上,引导大众感知、体会到景观设计活动的独特价值。基于茶文化理念影响下的景观设计活动,不是一种盲目设计,茶文化的诠释与融入,需要以茶文化为基础、支撑,诠释茶文化的价值特色与人文精神,通过综合融入海南热带环境景观元素的系统化诠释,从而让景观设计活动更有意义,更有美学内涵。当然,在营造景观设计的“整体性”效果时,必须在诠释茶文化人文内涵的基础和前提下,立足海南热带环境景观视野下茶文化景观这一基础点,从而使得大众能够从景观设计方案中,真正体会和感知舒适与自然。然而在当前诸多海南热带环境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景观“审美”与“设计应用”互相断层的现象,部分设计者所关注的是景观设计的本质性需要,忽略了整个文化内涵和及价值理念的有效诠释。因此,一些景观设计者,片面追求设计活动的个性化或者美学内涵,并未对海南热带环境景观设计活动的实际应用予以深度融入。在一些系统化的景观设计过程中,盲目追求个性化、茶文化表达,脱离了应用活动实际,这不仅加重了整个设计活动的成本,也很容易使得海南热带环境景观设计活动,很难得以真正有效的展现与表达。

5结语

事实上,目前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现了设计活动的本质性诠释与内涵理念提升,正是当前景观设计活动的全面优化和持续改进,使得景观设计活动,更有文化内涵、人文特色和美学内涵。对于当前茶文化启迪下的设计活动来说,景观环境,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载体,更是诠释最佳景观设计理念的平台。因此,基于茶文化下的景观设计活动实施时,要综合考虑景观设计的内外环境要素,当然也要考虑海南热带环境景观的价值特色,将景观设计活动的理念与基础景观环境实际状况等一系列要素之间深度融合,通过诠释必要的文化理念、人文思维和美学内涵,从而实现景观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翟羽佳;朱宇.滨水景观设计如何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的方法探究——以上海嘉定紫气东来中央公园龚家浜滨水景观为例[J]现代园艺,2017,(01):107-108.

[2]于家涛.基于和谐思想的写意设计方式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浅析———以2014年北京APEC峰会场馆景观设计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2):111

第4篇:文化经济研究范文

关键词:体验经济;文化旅游;开发

1“体验经济”相关论述

1.1旅游体验经济。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生活的丰富,人们在旅游中更加注重精神化的美感享受。在体验经济的发展下,旅游业逐步从地标性参观游览转为体验型深度游览。人们不再以去过某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作为游览目的,而是以在城市中深入生活、体验最原始的城市文化而增强旅游感受。旅游体验更加在注重旅途的个性化、情感化和体验化。在茶文化的旅游中,人们由普通的制茶设备参观、茶园采茶活动衍生出了深入茶乡生活、与茶乡人民同吃同住,甚至在山区帮助茶乡人民采茶制茶的活动。由此可见,体验型旅游并不以享受、观看为主导,而是要让游客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对旅行产生深度的自我情感升华。旅游体验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乡和除茶文化之外的其余特殊文化体验型旅游的发展,将传统的茶乡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获得旅游市场和茶叶市场的共赢。1.2体验型茶活动。体验型茶活动包括感受体验型和实践体验型。一方面,现代的茶村游览、茶文化博物馆游览等,都是以参观为主的感受体验型茶文化活动。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翻阅、茶文化演变脉络的了解以及在现代茶村的游览,人们能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并在传统优秀文化的氛围中,产生出对文化和社会的思考。另一方面,现代的制茶体验社、茶叶冲泡学习社以及泥塑茶具制作社等,都是以实践为主的深度茶文化体验活动。在此之下,人们不再是旁观的客体,而成了实践的主体。实践体验活动相比感受体验类活动,更能激发人们的深度思考,提高人们的精神格局。通过实践,人们对茶文化的记忆和感触更深。现代茶文化旅游旨在将感受型活动和体验型活动相结合,最大限度的优化人们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产品的口碑。1.3茶文化旅游价值。文化旅游不同于景观旅游,文化旅游是在特定文化载体下进行的特定主题旅游,在开发旅游经济的同时促进文化繁荣。首先,现代人在茶文化旅游中,能够摆脱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焦虑,在行程中愉悦精神、放松心情。茶文化旅游以茶道“人本主义”为基点,注重每个游客的个体感受。其次,茶文化旅游线路的开发能够复兴茶叶文化,繁荣茶叶市场,并带动茶文化下的其他传统元素,例如茶戏曲、采茶舞和茶器乐的开发。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其文化旅游体系的构建也能够为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旅游线路制定提供良好的参考。最后,茶文化旅游能够繁荣少数民族以及山区茶乡的经济,并提高茶乡市场化效益的同时加大民族交流,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谐。综上所述,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游客个体、旅游业本身以及旅游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2茶文化旅游开发分析

2.1旅游购物环节分析。在政府对旅游购物的规划管控下,旅游线路中导游对产品的推销逐渐规范化、隐形化。一方面,在茶文化旅游中推广的购物产品必须由国家审核通过,政府对打着山区茶乡名义的三无产品进行强烈打击。尤其是茶叶类食品的销售,更需要有关部门的批准认可,顾客能够根据公章对食品质量进行分辨。除产品的规范化之外,旅游购物的推销环节也逐步严格。部分茶文化旅游公司已经取消了顾客在旅游中的货物交易量与导游提成挂钩的方式,以导游介绍、顾客自愿消费为主,营造旅游中的和谐氛围。另一方面,以体验经济为主的茶文化线路多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式文化灌输,来促进顾客的茶产品消费,而非直接带到购物点进行单一产品介绍。旅游购物环节的隐形化,能够提高顾客的体验感,拉近顾客与旅游公司之间的关系,让游客在轻松、舒适的团队氛围下进行游玩和消费。2.2旅游主题内涵分析。茶文化旅游以“茶”为主题,进行旅游线路的开发和制定。现如今比较著名的茶文化旅游线路以中亚万里茶道以及武夷山茶乡为主,其余各地区也有自己的茶文化线路。整体而言,我国茶文化旅游主题太过宏观和宽泛,各景点线路虽地域不同,但主要模式和体验的主题内涵基本雷同。基于游客对多元化旅游的需求,旅游公司必须跳脱茶文化的“大主题”,多开发以茶元素为主的“小主题”。例如茶道旅游、茶画线路、名人茶事等与茶相关的茶元素主题旅游。在荆楚茶文化旅游线路的制定中中,荆楚公司便主要针对魏晋时期的名人茶事作为旅游线路进行开发。游客在体验多元茶文化的同时,也对我国古代历史以及茶礼演变有了一定的了解。综上,茶元素的小型主题体验旅游,丰富了茶文化旅游的内涵,促进了茶文化下小众元素的传承和发展。2.3重叠复合旅游线路。茶文化主题旅游目前在我国正处于上升发展期,相对于其他主题旅游来说,线路开辟较少。因此不同地区的人民大多都是体验同样的旅游线路。随着茶文化的繁荣,参加茶文化旅游的人群基数过大。目前的旅游点无法满足人民的体验需求,造成旅游点饱和,影响游客的体验度。首先,对于旅游线路的重叠问题,必须在每个省市相应的开发出契合本地特色的旅游点,挖掘出本民族茶乡的茶事文化,让游客对线路有多样选择权。其次,在开发好不同线路的基础上,将这些线路进行有机整合,打造出复合型的茶文化旅游线路。根据顾客旅游的时间长短和兴趣、情感的需求,在数百条单一线路中进行复合分析,为顾客打造出独特的个性化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个体需求。

3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

3.1转化旅游商品价值。在旅游中,购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旅游点购物产生的经济效益,几乎占整个旅游点的二分之一。如何在政策范围之下对产品进行有效输出和销售,是目前旅游开发的重点研究问题。基于此,旅游公司可以转化旅游商品的价值,将商品进行文化包装,让普通的商品变成具有情感表达价值的纪念物。首先,选择相应的茶乡主打商品,并赋予其符合大众心理情感需求的价值标签。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让游客对茶乡商品进行预先熟知。经过旅游APP上的旅游体验软文推广,将商品打造成来茶乡旅游必不可少的“推荐购买商品”。其次,在主打商品推广成功的同时,进行其他商品的推广。在公众认知中形成茶乡自有商品体系圈。并且茶乡的特色价值商品不仅能够在旅游点购买,还可在网络上进行预订购买。综上,通过转化商品的价值,为商品赋予情感。能够在推广茶产品的同时繁荣茶文化旅游,提高茶市场经济效益。3.2建设城郊茶村。基于现代体验经济下人们对“旅游体验”的情感需求,政府可与商家合作,进行城郊茶村的建设。一方面,借鉴龙坞茶村农家乐、黄龙砚茶文化旅游村的成功范例,将茶文化的各个元素都设计在度假村中。并在整体仿古茶文化村中,加入适宜现代人居住的基础设施。打造居住舒适性、审美观赏性为一体的旅游村。另一方面,减少旅游感,增强体验感。即在茶村中,增设原生态的农人制茶、村民采茶以及茶习俗的活动,减少旅游景点的打造,让游客在旅游之中忘记“旅游”,全身心的感受茶村生活。城郊茶村的建设,能够促进茶文化体验型旅游的深入,培养人们爱护茶乡生态环境的人文素养。3.3开发市区体验线路。市区旅游线路的开发与城郊茶村建设相辅相成,其线路可以互相独立,也能够有机衔接。市区茶文化体验线路以智能AR茶历史投影、自动化茶叶冲泡工具使用以及高级茶具鉴赏为主。少数线路还有茶叶碱观测以及茶微生物学习等有关茶科学的体验活动。市区的茶文化体验线路不同于茶村的古朴,它更注重现代茶文化的诠释表达以及对现代科技的应用。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图像分析系统,茶体验社能够还原古代茶服饰、图画及文献。因此,市区茶文化线路的开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主,在科技的基础上融合不同的茶叶元素,打造出“高智能”的旅游体验线路。

4结论

通过转化旅游商品的价值取向,人们对旅游商品与购物的接受度更高,促进了茶乡当地优秀产品的推广与发展。在建设茶村和开发市区旅游线路的策略下,城乡得以同步发展茶文化旅游,促进了茶文化旅游线路的多元化,提高了茶文化旅游体验经济的规模与标准。

参考文献

[1]何婷.体验经济视角下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的发展[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4):23-24.

[2]林海.体验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福建茶叶,2018(4):102-103.

[3]刘晴.基于体验经济的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开发研究———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11):17-22.

第5篇:文化经济研究范文

(一)基督教影响下的中世纪文学。

继古希腊文明之后,经过了十个世纪的漫长发展,基督教开始在欧洲兴起,风靡整个欧洲的宗教狂热自然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基督教崇尚上帝,以严格的教义束缚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宣扬“神”的爱,而不是“人”的爱。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自古以来的人本思想、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禁欲、对无所不能的“神”的崇拜成为当时西方文学宣扬的普世价值观。

(二)文艺复兴的时代烙印。

经历了文学史上压抑、黑暗的中世纪,人文主义在13世纪得到复兴。因为同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打破基督教的禁锢与束缚。此次文艺复兴运动势头凶猛,人们重新开始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重塑古希腊、罗马时代传承而来的文学、绘画、雕刻、运动等技艺。并且此次文艺复兴虽打着古希腊的旗号,却带上了新兴资本主义的烙印,强调人的重要性、尊重人的诉求,在这种价值观下涌现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等,体现了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观与时代色彩。

(三)18世纪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欧洲资本主义继续发展,人们进一步摆脱封建教义枷锁。在18世纪,出现了一批争取自由、平等、秩序、理性的艺术家,这批启蒙艺术家不但在其文学作品中关注人类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且致力于建设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

(四)西方文学的人道主义关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各国陆续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但众所周知,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是血腥、残酷的,往往伴随着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与压榨。因而,这一时期的西方社会是动荡不安的,也催生出了抨击资本主义丑陋社会形态的文学作品。比如:《双城记》、《巴黎圣母院》、《三个火》等,皆是揭示统治阶层的腐败不公、人民生活的悲惨以及觉醒的人民反抗暴政的极具现实意义的小说。由此可见,18世纪西方文学开始关注资本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并开始催生对资本主义压榨下的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怀。

(五)现代西方文学。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原始的积累,开始迈向稳定、富裕。西方文学逐步呈现出回归自然、探讨内心的趋势。出现了各种流派,比如:魔幻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黑色幽默等。这一时期的西方文学对人性探讨更深入,也不乏表现现实社会对人性的影响。

二、外国文学价值观的传播及其导向

文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经典的文学创作大都关心人类的思想、感情、生活,充满由社会实践而来的丰富哲理。外国文学的文化精神传播及其价值导向在现代中国的价值观培养中应该遵循以下几点:1.人是最大生产力,以人为本,提升公民自尊、满足公民人生价值;2.创造互相尊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3.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审美能力,提升国民素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