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生态建筑技术范文

生态建筑技术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生态建筑技术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生态建筑技术

第1篇:生态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态城市;低碳建筑;管理体系

1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概念

1.1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中一个现代化名词,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新名词。但是,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如《桃花源记》《乌托邦》等文学作品都为人们展示了城市建设中的朴素主义理念。虽然其并未明确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但从本质来看,其中的相关说法都是以人与环境友好生存和发展为核心的,强调资源应用的合理性和节约性,反对对环境的破坏[1]。

1.2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的含义是节约建筑耗材和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人们在建筑和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要低于一般建筑水平,降低建筑中的排碳量。因此,我们可以将节能型、清洁型建筑称为低碳建筑。

2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间的关系

2.1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的关系

低碳建筑强调降低碳排放,达到生态环境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统一指的是人类是自然界中的组成部分,人类可以利用科技改造自然,但无论科技多强大,都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而如果人类在自然改造中毫无节制,必将会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环境修复速度远远落后于人们破坏的速度,从而导致人与自然发展失衡[2]。低碳建筑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对建筑模式进行改造,不仅要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居住需求,同时要降低建设过程中的碳污染,有效维护生态平衡。在低碳建筑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生态正义的原则。生态正义指的是每个人都需要承担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平衡的责任。对生态正义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第一方面为对生态正义的横向理解,也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不同国家、性别及信仰的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第二方面指的是对生态正义的纵向理解,地球上世世代代的人类都有权利分享自然生态环境。

2.2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理念的结合

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理念都强调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经济以及节约能源。由此可见,二者间有很多的共通性。低碳建筑是通过控制能源消耗、污染以及废物的排放等,减轻温室效应,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由此可见,低碳建筑就是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升能源利用率。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型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社会和经济,通过对物质、能源及信息等方面的综合、高效利用,实现自然、社会和人类的融合,提升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3]。

3生态城市理念下低碳建筑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

建筑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通过对建筑情况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在建筑建设中应用的资源,消耗水量占建筑消费总额的16%,石料的用量占40%,木材用量占25%,而在建筑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超过45%。同时,从城市污染情况来看,建筑造成的城市污染占34%左右。从我国建筑现状来看,当前建筑面积已经超过450亿m2,而且仍然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4]。建筑建设中形成的废料、废渣、废气等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城市建设发展中需要注重低碳建筑。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频发,我国公众的生态环境建设意识不断提升,当前已经逐渐从理论发展向实际建设过渡。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具有很多相似性,都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但是,低碳的意义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环保,只是在传统建筑基础上降低碳排放量。而生态城市理念下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则更具环保性,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不仅对生态环境理念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

4生态城市理念下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架构

4.1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共生

通过生态学可知,生物种群的发展和进化需要基于种群的顺序组合。低碳建筑可以视为生产城市发展中的基本组成单元,虽然现在无法确定低碳技术是否会成为生态城市发展的动力,但低碳建筑的发展无疑会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有利条件。为了使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得到统一发展,必须参考协同理念,使单一低碳建筑与多元化生态城市紧密结合,突破传统利益中心理念,促进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的互利共生[5]。在低碳建筑发展中必须融入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从生态城市构建方面着手,思考低碳建筑建设问题。生态城市建设中综合性指的是城市生态系统需要由多种元素构成,包括建筑、产业、交通、行政部门等。但是,低碳建筑只是这些组成内容中的一个小部分,仅从减少碳排放方面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城市系统的改善。在低碳建筑建设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方向,结合生态城市建设,通过二者间的互利共生,将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互动机制。而由于不同区域、城市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低碳建筑的性质和功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城市情况选择合理的发展战略。

4.2以生态城市理念为基础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架构

低碳建筑管理体系架构主要分为三方面,即管理对象、方法和目标构成。管理主体为政府部门,管理对象则为居住公民、企业以及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通过互利共生体系的构建,使管理过程中可以依据环保、低碳理念。首先,低碳建筑并非私人产品,本身具有特殊性,需要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重牵引和指导才能发展。作为互利共生体的低碳建筑和生态城市是该管理体系的一个客体,毫无疑问也必然是管理对象之一。其次,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目标。通过生态概念对低碳建筑发展体系目标进行引领,需要从两方面探寻低碳建筑情况,保证低碳与生态环境间有效发展。为了实现终极目标,需要保证低碳与生态的协同发展,使生态城市引领下的低碳建筑可以得到持续发展。最后,从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管理方法来看,协同理论下多种元素构成的低碳建筑以及生态城市本身存在互利共生体系,通过序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实现对生态系统建设的促进。政府通过激励机制的建设完善管理方式,利用强大技术促进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保证低碳建筑顺利发展。

5生态城市理念下低碳建筑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建筑行业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且复杂,行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建筑行业建设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并造成大量能源浪费。为了加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筑行业必须要注重降低能源消耗,推行生态环境和低碳建筑理念。

5.1生态城市以低碳建筑为突破口

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构建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式。低碳建筑建设不仅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也是实现和推行生态城市理念的需求,有利于促进生态城市由概念向现实的过渡。建筑行业涉及多种行业类型,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其他产业的完善,因此低碳建筑本身是低碳理念实现的推动力。在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下,低碳建筑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对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5.2制定多元化生态城市评价标准

低碳建筑与传统建筑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因此,建筑评价要与建筑自身的特点和管理体系标准相符。因此,要建设完善的生态城市评判标准,使低碳建筑管理体系能顺利、高效运行。各地生态城市的标准制定必须要结合地区、城市的实际情况。同时,在生态城市发展中,还需要结合建筑设计要求,保证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5.3强调国际先进经验的借鉴

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环保技术方面也比较落后,因此在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中还存在较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注重对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借鉴,形成一套完善的低碳建筑方式。在借鉴外国经验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城市实际发展现状,根据生态城市发展情况做好调整工作。此外,加强国际间的人才和技术交流,组织专业人员出国考察,通过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促进我国生态城市理念下低碳建筑的设计和建设。

5.4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加强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低碳建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推动力。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发展需求的了解,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促进生态城市理论和低碳建筑的发展。

5.5完善税收工作

目前,我国在低碳建筑材料研究及技术开发方面比较落后,无法满足低碳建筑的发展要求。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低碳材料及技术研发的成本较高,小型企业无法承担研发资金。由此,政府可适当减免低碳建筑产品购买以及土地增值税,刺激低碳消费,促进低碳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5.6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各个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促进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企业必须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保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加强对口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提升人才专业能力。同时,还可定期举行行业专家讲座或者组织技能培训活动,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低碳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发展奠定基础。此外,还要建立严格的激励制度,对低碳建筑管理体系中表现突出的职员给予表扬,对工作中得过且过、不认真的员工给予一定惩戒,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合理的员工薪资分配制度,考虑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强度及工作效果等多种因素,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5.7加强低碳环保宣传教育

当前,我国多数人对低碳建筑事业的发展认识不足,很多人在购房过程中并没有将低碳型房产作为选择标准,导致低碳建筑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对此,政府需要加强低碳宣传,使民众对低碳技术和低碳建设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使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低碳管理体系中的一份子。此外,政府及企业还可以通过低碳建筑知识讲座和竞赛的方式,设定一定数额的奖金,使民众积极踊跃地参与到低碳环保宣传工作中,扩大低碳建筑宣传力度。

6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传统经济为环境带来的压力使城市建设必须以生态、环保、低碳理念为基础。因此,生态城市下加强低碳建筑建设尤为必要。低碳建筑的建设需要全体社会力量的支持,不仅要注重财政政策的扶持和倾斜,还要加强对低碳技术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郭理民.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2633.

[2]刘琰.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0):3166.

第2篇:生态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态角度;体育馆;建筑;设计

1前言

北京奥运提出的“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以及“科学奥运”都体现出了我国北京奥运中人与体育的和谐性。在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逐渐威胁到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下,在人们逐渐开始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下,研究体育建筑中生态节能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体育建筑作为城市群落中一种特别的公共建筑,其具有建筑体积大、运行成本高的典型特征,但同时体育建筑也具有着非常大的节能潜力,经过适当的引导和开发,可以充分挖掘出体育建筑中的巨大潜力,并为城市节能环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在体育建筑中适用生态理念的意义所在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社会各界开始对生态意识、生态效益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在当前世界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人们对生态平衡、生态和谐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使得体育建筑从天然、简易的室外场所到全天候的室内场馆。对建筑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使用的高科技技术也越来越多。但是,在传统的体育建筑环境中,封闭沉闷、缺乏自然采光以及新鲜空气的人工运动环境远离了体育运动中本应包含的自然属性和生命本意。同时,体育建筑中体量的庞大、能源的消耗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损害,使得在体育建筑中运用生态理念是必不可缺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3基于生态角度在体育建筑中实施生态化设计的具体策略

3.1在体育建筑当中融入生态化的设计思想

在生态角度下的体育建筑生态化设计当中,设计者应该自觉的关注环境资源与体育建筑建设的平衡关系,在体育建筑的环境设计、功能空间规划、技术材料选择等方面,都应该从节能、环保的理念出发,并在这些方面坚持出体育、环境以及文化的融合统一的设计理念。比如说,在覆土式的大型竞技体育馆的巴黎贝西体育馆当中,除了屋顶的结构和玻璃天窗之外,这个体育馆的全部立面都均采用了覆土并植草的建筑方式,使得庞大的混凝土建筑结构被隐藏在绿色植被之下,并与体育馆当中的大草坪融洽的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设计方式,不仅从字面上突显了“绿色体育”的概念,也从真正意义上展现了体育馆的绿色建设,实现了“绿色体育”的真正内涵,表达出了设计者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关爱。

3.2生态界面的体育建筑生态化设计思路

像体育馆这样的大型公共性城市建筑,生态界面能对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灵活的改变。也就是说,体育馆是可以对外部环境进行开放有效的利用,也能屏蔽掉对对自身发展有害的各种因素。生态界面的构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双层屋面策略、双层幕墙策略以及综和应变策略。双层屋面策略具有着分隔和交流内外部环境的主要作用,具有采光、通风、抵抗寒冷、防风、防潮、防晒、防止眩光、阻隔视线、防火、隔音等基本功能。玻璃幕墙作为体育建筑的重要施工方式之一,在我国各大体育建筑当中得到了广泛的适用。适用玻璃幕墙不仅可以起到满足建筑内的采光需求,还具有沟通了室内外环境的视线交流的作用同时还凸显了了体育建筑的公共性、透明性,这样的的建设方式会更加突显出城市体育建筑的优势。设计师在对体育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通风采光以及遮阳等基本功能进行平衡处理,使得体育建筑在面对不同气候、不同地理条件时,也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另外,设计师还应该在选择设计方法时应做到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策略的组合,使得建筑材料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特性来满足建筑物的基本功能。

3.3充分利用节能资源

能源危机作为当代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生态设计当中无法避免的问题。而太阳能作为使用最广、成本最低、最清洁的节能资源,其在多个体育馆中都得到了适用。比如1992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当中,开放性的在水上运动中心使用了屋顶太阳能系统,安装了2856块总容量为340kW的太阳能光电板以及两百多个集热器,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这种节能资源,大大降低了体育建筑的其他能源的消耗。

3.4实施综合设计的生态化设计方法

在对体育建筑进行生态化设计时,设计师可以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去把握体育建筑的平、立、剖等设计细节,尽量减少各项不必要浪费,使用巧妙合理的设计,将生态节能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当中。比如,在冬冷夏热的地区的体育建筑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对体育建筑外廊的设计,合理的进行外墙的开窗,使得体育建筑的内外层的围护结构之间形成一个环廊,从而在冬季起到室内保暖的作用。同时也要综合考虑体育建筑设计中的各种系统设计、材料选择等各项因素。

3.5生态角度的体育馆建筑暖通设计

暖通技术作为一项使用能源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生活环境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是我国目前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其能源使用理念与生态化的体育馆建筑存在矛盾性,使得暖通空调项目在体育馆建筑当中失去机会。但是为了能有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协调暖通空调与体育事业、生态能源之间的发展关系逐渐成为生态角度下的体育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研究课题。要想在生态体育建筑当中融入暖通技术,首先应该建立起贴近体育精神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观,并以此形成新的体育建筑设计理念。

4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建筑生态化作为当前全球体育建筑设计界所有设计师的目标,也是城市体育、文化、环境协调统一的最高理想。因此,在对体育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该要为体育建筑设计与运行执行一个有机整个的建设目标,基于生态的角度去设计各种体育建筑,并打破传统体育建筑设计的建筑空间与造型设计束缚,拓宽我国体育建筑设计师的研究视野,提升我国体育建筑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敬明.基于生态文明角度的建筑设计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6(7):54.

[2]董英涛,蔡国良.浅析生态人文理念在体育馆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15(3):121~124.

第3篇:生态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态住宅;新型建筑材料;应用路径

我国建筑业必须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施工方式,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选用体现生态、环保价值理念的特殊建筑材料,在提高建筑效率与施工安全性的同时减少建筑工程对周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压低建筑项目的具体用工成本与材料费用,拓展绿色无公害的建筑材料的应用路径,使住宅建筑与外部的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构建可循环的有机生态系统,顺应未来建筑业的客观发展趋势。

1运用新型材料的现实意义研究

为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迎合目前在国内外广泛流行的环保、可循环生产的特殊价值观念,建筑业从业者必须尽快推出体现环保价值观的特殊产品,并逐步调整住宅建造项目所使用的原材料与建造技术,尽可能地满足多数消费者对建筑产品的额外要求,普及应用先进的卫生清洁设备与能源利用技术,灵活使用无异味、无污染、无副作用的特殊建筑材料,避免对住宅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间接性或直接性的影响,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保障住户的身体健康。建筑业从业者必须意识到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的普及应用已是行业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向,并主动在设计、实施建筑项目的过程中结合客户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修改既定的建造计划,拓展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方式,发挥生态住宅建筑的优越性与前沿性,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将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特殊建筑材料的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促进我国建筑业建造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新型环保材料的应用提供充足的空间。建筑业从业者应当根据具体环境因素的变化调节建筑方案设计,在住宅内部家居环境与住宅外部的自然环境之间建立生态循环通道,停止使用对外部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的建筑材料,利用自然光照变化规律、四季气温变化等外部条件,提高在生态住宅中环保材料的应用效果与节能效率,突出生态住宅的环保价值与社会效益[1]。

2新型建筑材料的基本特性与应用路径分析

2.1基本特性分析

新型建筑材料相比传统的建筑材料具备更强的生态环保效用,能够充分提高建造项目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此类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防水材料、装修材料、墙体材料等,建筑材料的不断更新换代促进了现代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建材行业的全新经济增长点与内在的发展动力。新型建筑材料不仅具备最基本的吸水、隔热、透光等功能,还具备隔音、防火、绝缘、高韧性等特性,可支持在施工现场快速装配建筑材料与各类主要部件,缩短建筑工程项目的持续时间,而且较为符合多数市场消费者的审美理念与环保意识,通过根据具体环境条件不断调整各类建筑材料的组合方式,可完善、全面地体现新型建筑材料的具体使用性能与环保价值。部分新型建筑材料具备抗菌性与自我清洁能力,能够主动净化家居环境中的空气,提高生态住宅的宜居度与舒适度,具备改善环境条件、拓展建筑基本功能的特殊效果,建筑业从业者可合理运用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对无污染的生产废弃物与残留材料进行二次加工,从不同路径贯彻生态型的建筑业发展理念[2]。

2.2具体应用路径

为达成生态化建设的行业主流发展目标,建筑业从业者应当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逐步在建造活动中提高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频率,主动使用能耗较低、具备可循环利用特性的建筑材料,并在建造过程中调整设计方案,突出建筑材料的节能效果,以减少生态住宅的表面积与内部结构的导热性为主要目标,普及应用能够减少室内热量损耗、外泄的特殊建筑材料,通过适当采取创新型的建筑设计满足建筑业生态化发展的客观需求与消费者对家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住户的生活品质,减少现代化住宅建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突破传统的室内供热体系的局限,选择全新的门窗、表层、外墙建筑材料。

3使用新型材料的具体方式研究

3.1住宅外墙

建筑业从业者必须顺应建筑材料与住宅建造技术的发展,在建造生态住宅外墙的过程中根据既定设计计划与客户的要求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如具备承重、保温、防水多种功能的空心砖,在建造生态住宅外墙时建造者应当使用聚苯板、多孔砖等新型材料搭建具备保温功效的坚固外墙结构,并使用以聚氨酯、矿棉为代表的高效能保温材料填充墙体中间的缝隙,降低建筑结构的导热性与透水性,提高住宅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建筑业从业者必须放弃传统的内保温方法,减少保温隔热系统占用室内空间的面积,积极使用外保温方法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根据可能发生的各类工况对建筑材料的节能效果与保温能力进行系统性的测试,并选用诸多材料中保温性能较高、具备一定节能功效的材料,并重新设计墙体结构,在建造活动中使用具备创新性的新型墙体搭建模式,控制室内外热量交换的速度,提高生态住宅内部的温度调节能力。

3.2住宅屋面

建筑业从业者在建造生态住宅时,应当调整屋面系统的设置方法,调整屋面保温层、防水层的分布与高低顺序,使保温层处于防水层的上方,在显著提高防水层的稳定性与隔离效果的同时,避免外界温度变化与日光照射对屋内家居环境产生意外的不良影响,通过革新新型建筑材料的具体应用路径,提高整体建筑结构的使用效能与家居质量。建筑业从业者可在建造生态住宅时选择带有绿化植被的屋面,通过设置多种具备吸收空气中有害成分效果的植物,有效改善生态住宅内部的环境,重点突出植被屋面的环保价值与空气调节功能,在视觉领域满足多数住户的审美需求,进一步提高住宅周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均衡性,提高生态住宅的观赏价值,增加了可用于娱乐休闲的家居空间。建筑业从业者必须随着建造技术的升级发展调整植被的种类与栽种方式,有效解决屋顶漏水、植被维护保养困难等特殊问题,使植被屋面发挥潜在的防护防水层的特殊功效,让防水层不受日照条件及四季温度变化的影响。

3.3住宅门窗

建筑业从业者必须在建造生态住宅的门窗部分时,从各类建筑材料中选用重量较轻、韧性较好的新型环保建材,提高建筑门窗部分所使用的玻璃、五金件的质量水平,发挥新型铝合金材料的断热特性以及中空镀膜玻璃的光照强度调控特性,不断提升门窗的保温效能,使之能够有效隔绝紫外线、红外线等有害辐射的影响,发挥镀膜玻璃的反光特性折射强度过高的太阳光射线,发挥隔热、节能的基本效果,以此构建完善的室内热循环系统与保温处理系统,在节约建筑耗材的前提下保证建造工程能够达到环保、减排的基本目标。

3.4住宅装修材料

建筑业从业者应当主动使用环保性能较高的装饰材料进行生态住宅的装修工作,主动使用仿木地板、高档墙体涂料等先进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工艺的技术含量,确保建筑材料的具体应用方式朝着节能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在保证住宅基本功能的同时起到简洁、美观的审美效果,通过批量使用人造化合材料减少住宅建造活动与装修工作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根据住户对装修材料基本质量与环保效能的要求选用具备多种功能的特殊材料,主动建立自动化的室内装修材料生产系统,使用计算机控制住宅装修材料生产、加工的全部环节,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快速、安全的组合装配,保证装修材料的使用效果,使其基本性能得到全面的发挥,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3.5遮阳系统

建筑业从业者应当使用多种环保建材制造具备明显效果的遮阳系统,在建造遮阳系统时应用先进的日光感应技术、太阳能驱动技术,提高遮阳系统的自动化运作水平与自我调节能力,建筑设计者应当根据建筑整体的内部结构与采光效果,采用可自动调节的智能遮阳设备,包括可调控的铝合金窗帘、可移动的户外遮阳棚、室内下拉式百叶窗等,在坚持环保原则的前提下选用人造工程材料而非天然资源,停止使用容易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的化合物质,不断提高太阳能驱动技术的环保水平,建筑业从业者还应利用生态住宅周边的自然环境建造绿化遮阳系统,在住宅附近栽种体积较大的树木,并根据日照变化规律与四季温度变化对树木的枝叶进行修剪,使之发挥遮挡日照、涵养水土的特殊作用,提高室外的综合遮阳系数。

4结论

我国建筑业从业者必须逐步拓展新型建筑材料在生态住宅建造过程中的应用路径,贯彻环保、节能的生态理念,以建设生态化现代城市为主要导向,提高新型建筑材料的具体应用效果,在不断提升生态住宅宜居度与质量水平的同时,减少对会产生生态污染的传统材料的使用频率,利用周边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缩减建造项目的成本与耗时,保证生态住宅的安全性与环保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力.新型建筑材料在生态住宅建筑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8):6.

第4篇:生态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生态化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注重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分析尤为重要。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建筑设计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不断提高设计质量,进而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类型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很多方面,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建筑类型应当更具时代特色:(1)节能型建筑。节能型建筑主要是从节约能源、节约物质资源方面考虑,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更多的节能理念、节能设计方法、节能材料的使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物质的循环利用。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太阳能将生活的废弃物质处理掉,并形成能源(沼气)供建筑使用。节能型建筑的发展预示着人类不断进步的技术成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取代终将枯竭的能源,为人类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1]。(2)生土建筑。该类型建筑的特点是对覆土加以利用,通过覆土来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资源的损耗,以便达到节约的目的。这种建筑类型具有很多优点,与节能型建筑相比较,生土建筑更注重的是“全面发展”,其不仅具有介于能源的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震、防风、隔噪、减轻辐射等作用,在环境保护的层面上来看,非常洁净且安全,与传统建筑所带来的破坏相比较,生土建筑更利于环境的自然发展,有利用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发展。(3)生物建筑。该建筑类型主要从人与建筑的角度出发,将建筑视为有机生命体,进而研究建筑学的相关问题。该建筑类型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点:①生物建筑重新审视了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方法,倡导采取自然而非机械方式来记性采暖、通风等,且在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②建筑总体布局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并通过和谐的设计来展现“温和”的建筑艺术;③与传统意义不同的是生物建筑认为建筑对环境以及人们健康的影响,并不单单取决于建筑技术,而更多的是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态度等息息相关[2]。(4)高技术建筑。该建筑类型与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是一种智能建筑,其特点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使固定的建筑外围结构变成可自我调整的结构,控制建筑系统与外界生态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并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这种建筑形式并不常见,是一种高科技的复杂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其进行整体规划。

2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技术分析

基于上述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类型,总结出以下几点建筑设计:(1)追求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其消费行为已经由传统的固化模式逐渐向个性化发展,多数人都希望能够处在个性化的建筑中。然而,如何能够在千篇一律的建筑中设计出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图,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师们探索的目标之一。因此,建筑师应当注重“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等设计宗旨,保证设计的建筑能够切实满足人们的需求。①人性化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要求设计师有一双善于发现和总结的眼睛,跟上时代的潮流,总结出人们真正的需求趋向,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合适的人性化建筑;②设计师们应当对使用功能、舒适度、美观程度、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倡导“为人民服务”的设计理念;③设计师需要对当地的文化特征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其精神生活的内涵,进而在设计上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历史积淀的内容等[3]。(2)追求生态化的建筑设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建筑融入到生态圈中去,而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某个地点,也不是在固定的地点独立运作。建筑设计师应当将视野放大,站在生态文明的角度将建筑的设计环节、建造环节以及使用环节中产生的资源消耗、生产等纳入生态系统,这样做不仅能让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同时也能有效改变资源的单向流动方式,使其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此外,作为生态化的建筑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追随“动态发展”的理念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互动”,相互作用,直至建筑系统的使用寿命终结。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注重上述内容外,还要对建筑的生态化内容进行了解,一方面,要对建筑地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掌握,以便在设计中能够设计出适应地貌特征以及气候变化的建筑物;另一方面,设计师们需要了解建筑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物质资源环境等内容,保障建筑设计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能够适应当地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如:著名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将自然风光与民间艺术有效结合到一起,充分利用了生态环境的色彩和材料,让生活更加回归自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化建筑理念的生态化发展[4]。因此,设计师们可以根据现有的典范,融入建筑地的自然风光和特色,设计出个性化的、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物。(3)追求一体化的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建筑设计需要设计师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首先,从横向角度来看,建筑设计内容需要包含并实现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发展。建筑设计师需要对人、自然、建筑进行适当处理,在为人类创造舒适空间的同时,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促使有利资源可持续发展。从纵向角度来看,建筑设计应当与未来的发展形成一体化机制。在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让建筑设计保持在很长一段时间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需求。此外,一体化设计方式应当在每个环节得以体现,如: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材料成分挥发出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伤害;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效控制对人体有害的电磁波、气体等,保证建筑设计的生态性;在通风、采暖等方面适当控制,使室内温度以及湿度等条件能够达到人体所需的最佳状态,减少外来的通风帮助、采暖帮助等;强调对自然景观的设计,使人们能够自然享受,达到室内室外自然过渡[5]。由此可见,一体化建筑设计与生态化建筑设计、人性化设计是不可分离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当结合多方面因素对设计方案不断进行斟酌和修改,使其能够适应生态文明的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与建筑的有效结合是新时代下建筑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应该站在生态文明的角度,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采用绿色建筑技术,逐渐形成建筑与环境的人性化发展、一体化发展以及生态化发展,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促进建筑行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俊.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12):100~101.

[2]刘向燕.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11):22~23.

[3]赵振,许盼盼.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16):102~103.

[4]季维平,段海峰.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257.

第5篇:生态建筑技术范文

1生态建筑理论的概述

生态建筑理论成为建筑行业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同时为人们提供一个低噪声、无污染、绿化好以及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让住宅建筑物变得更加生态化。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就是对建筑设计中的环境、建筑以及生态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组织和优化,尤其是能够实现自然环境和住宅建筑之间的和谐共存,这对在建筑物中体现生态建筑理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重视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将生态化要求在建筑物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生态建筑理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①共同优化的原则,确保生态建筑结合人、自然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实现三者的相互融合、共同优化;②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要以人为本,保证人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自由的生活环境;③可持续性原则,建筑物的建成是大自然和谐共处才实现的,因此具有可持续利用的价值。

2分析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而生态建筑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生态建筑技术被应用到建筑行业中,比如太阳能技术、中水利用技术。但是这些技术没有进行融合,无法充分发挥出其本身的价值。所以当前我国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期,同时存在一定的缺陷。

2.1片面重视资源节约,与住宅建筑设计不符

在应用生态建筑理论的过程中,单方面的重视资源的节约,忽视了设计的实际情况。我国的生态建筑本身发展就比较晚,对于资源的节约和利用都过分重视,因此忽视我国的实际情况,缺乏对项目的实际研究。在没有对建筑项目做好充分勘察就盲目的引进节能设备,导致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资过大而无法获得实际效益。

2.2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还处于生态建筑的起步阶段,在住宅建筑设计当中,缺乏与生态建筑理论相关的专业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对于生态建筑方面的技术了解不够深刻和系统,无法充分发挥出生态住宅建筑的价值。比如:虽然我国对于通风技术、太阳能技术有了一定的接触,但是怎么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应用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计划,但是如果单纯的强调某一方面技术的应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无法充分体现出生态建筑理论的概念。

3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建筑规划设计方面

建筑规划设计阶段能够体现出生态建筑的特点,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察建筑物的选址是否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对当地环境状况和自然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建筑设计,之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建筑的外形和美感,保证建筑外部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实现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和谐。

3.2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

住宅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选择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把关。在住宅建筑设计的初期,对于各个环节当中需要用到的建筑材料应该进行明确的规定,选择安全、无污染、经济实用的材料,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对于钢材、铁制品、铜以及合金等可循环利用的材料要进行合理的使用和回收,而选用的自然材料要注意尽量不给当地环境造成破坏,考虑到建筑材料从取材、使用以及废弃整个循环过程中不给环境造成污染。

3.3绿化水景设计方面

对于住宅建筑区域范围内的绿化水景设计是体现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要方式,绿化水景设计能够减少小区内的热岛现象,避免周围辐射给小区带来不良影响:①在住宅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分布密度,同时选择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此外优化建筑布局,选择美观的绿化形式,减少室外的热岛效应;②选用高效美观的绿化方案,最大程度上增加小区的绿化面积,同时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应用,在小区内建设湖泊水景调节环境;③综合考虑绿化、阳光以及水景之间的影响,通过精确的计算合理的设计带给用户最佳的住房享受,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生态理论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3.4平面设计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在住宅建筑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对“风”的应用,保证门窗和户型尽可能形成穿堂风,确保住宅通风流畅,更好的体现出生态化理念。所以在住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高层建筑的气流情况以及建筑物的密度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确保空气流动情况满足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的要求。此外,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到住宅的室内采光,加强对光照的利用。当前的建筑物一般都是高层建筑,高层的用户阳光照射通常比较充足,而如何保证低层用户也能够得到足够时间的光照是我们住宅建筑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当中需要考虑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以及楼前的植被高度等因素,确保住宅内光照强度、温度以及湿度等方面满足标准要求,做好对建筑物外观的处理和设计,考虑光照的时间和变化,确保楼上楼下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光照。

3.5控制好住宅建筑附近的噪声和空气污染

在住宅范围内如果出现噪声和空气污染都会给人类带来健康方面的损伤,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四周的环境、噪声以及空气质量,让住宅建筑能够与交通线等嘈杂的环境间隔一定距离,对于临街区一定要做好绿化,降低噪音和空气污染给住宅建筑带来的影响。如果噪声超标的话,那么在建筑物附近需要安装隔音板隔离噪声,而空气污染方面需要做好通风设计改善这一情况,必要时也可以安装空气净化设备,提升住宅建筑附近的空气质量。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城市的现代步伐也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将生态建筑理论应用到住宅建筑设计当中,既能够提升居住环境的质量,也能够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通风、绿化、噪声以及光照等方面的设计,做到建筑物与自然和谐发展,避免给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在住宅建筑中应用生态建筑理论能够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蒲薇.浅析生态化住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2073-2074.

[2]朱心一.绿色生态型的住宅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0):10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