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助银行发展趋势范文

自助银行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自助银行发展趋势

第1篇:自助银行发展趋势范文

但是,应该注意到,虽然国内商业银行自助渠道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自助渠道的定位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主要渠道功能仍然是在网点内为柜面分流,在网点外为客户提供基本的业务办理功能。自助设备自身的功能升级和技术革新主要侧重提升基础业务办理的效率,但并没有从本质上扩大其功能内涵。所谓功能的升级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复制更多的柜面交易功能,使更多的原来只能在柜面完成的交易同样能在自助设备上完成,如更改预留手机号码;二是提升某些操作环节的效率、便利性和安全性,比如人脸能够让客户免去输入密码的环节,提高操作安全性。这两类功能升级与自助设备诞生之初即具备的取现功能没有本质区别,该功能的设计就是为了分流柜面业务,具备高效率和便利性,只是沿着类似的思路进一步扩展功能。

与国内银行自助渠道规模扩大、定位不变的形势相反,国外发达国家银行自助渠道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规模保持稳定、定位发生转变。国外银行自助渠道的服务密度已经较高,近年来变化不大。发达地区如北美、欧洲等近几年来服务密度基本保持不变,有的甚至出现阶段性下降。2009~2015年,高收入国家的ATM服务密度整体趋势走低。西班牙、日本、法国近年来ATM服务密度均出现下降,西班牙的下降趋势尤其明显;加拿大作为世界上ATM服务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服务密度较为稳定。因此,国外银行自助渠道的变革与创新主要体现在自助设备功能设计的新思路和自助渠道的定位转化上,其功能设计在功能拓展和结构性改进上都有不同于以往的新思路,这使得自助渠道日益成为全功能、场景化、跨渠道协同和重视品牌体验的新型物理渠道。这是国外银行紧跟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形势,努力适应金融消费者新的行为习惯的结果。

本文对国外发达国家银行自助渠道的功能创新动态和渠道定位转型趋势进行了观察总结,为国内商业银行自助渠道转型、完善自助渠道的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国外银行自助设备功能创新趋势

用“剧变”来形容近年来国外银行自助设备的功能创新并不为过。自助设备从外形到内在功能,从处理效率到客户体验,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而且,自助设备的功能设计正在越来越多的与商业银行的渠道网络协同起来,在获客上加入了场景化功能,在客户引流上与越来越多的其他渠道融合。总之,自助渠道功能正在以崭新的思路进行着全方位的革新。

从金融功能到泛金融功能。从功能演变上看,国外商业银行ATM的功能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单一现金功能、多业务功能和泛金融功能。目前,国外大多数银行的ATM已经处在多业务功能阶段,具备现金存取、支票功能、转账、查询等金融功能。近年来泛金融功能的趋向开始显现。例如,富国银行ATM可以购买邮票、演出票;设置了专门的功能按钮,点击进入可以给美国红十字会捐款;还可以播放富国银行公益项目的宣传片,提升品牌声誉。桑坦德银行的校园ATM不仅支持金融业务功能,还支持学生查阅学业信息。

从功能实现到客户体验。与此前ATM服务满足于实现功能相比,现在国外商业银行非常重视ATM服务的客户体验,从外观、屏幕、键盘、取款、识别、回单、问题及时响应等方面挖掘客户痛点并予以改善。比如,西班牙BB VA的ATM转化了安装角度,使排队等候的客户与ATM屏幕呈180度角,巧妙保护了使用ATM客户的个人隐私。富国、花旗、摩根大通等银行使用大型触屏式ATM,屏幕布局合理,功能人性化,语言通俗易懂,方便客户与银行互动。

从业务办理到个性化营销。国外商业银行都在致力于研发“更智能”的ATM。通过将ATM与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相联系,ATM不仅能够“记住”客户常用选项,还能够挖掘和预测客户需求,为客户推荐个性化服务。ATM由此增加了营销功能,不再仅仅是一台交易处理机器。比如,富国银行ATM把客户常用的取款金额和回单形式自动标记为绿色,方便客户迅速选择。新加坡华侨银行的ATM能够显示带有客户姓名的个性化问候语,还能够根据客户的偏好展示广告,或推荐客户到柜台体验产品,受到客户热烈欢迎。桑坦德银行巴西的ATM也已经具备了个性化营销功能。

第2篇:自助银行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金融系统集成业务 现展 未来趋势

一、金融系统集成发展历程

系统集成的基础定义是指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

2010年全年系统集成服务市场达到288.69亿元。2011年我国系统集成服务市场规模达到349.11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20.9%。统计资料显示,2012、2013年我国系统集成服务市场规模分别达到419.67、499.06亿元。

从数据来看,银行仍是金融业IT投入的主体,占到总体投资规模的72.2%,银行业IT投入的稳定是金融信息化投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证券、保险机构由于扩容扩张、业务创新的需要,也对行业整体恢复IT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2012年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投入为490.3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1.1%,IT投入经过2009年的紧缩后恢复增长。银行业IT投入的稳步增长是金融信息化投入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因。2013年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投入为514.5亿元,同比增长4.9%。

但是经过20多年的行业洗涤,系统集成服务市场已经进入了相对的成熟期。随着IT市场发展的逐渐成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针对各种软硬件产品的集成服务收入在整个系统集成服务市场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围绕着软硬件产品进行的应用开发比重却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有一点是因为原始厂家的产品技术、宏观系统解决方案,是许多系统集成商均可提供的,基本无特殊性可言。

金融系统集成顾名思义,就是金融行业的系统集成业务,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进步,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金融行业的业务类型不断增加和变化,就要求在原有的业务系统上不断扩展改造。新的集成方案应运而生,来为金融业解决此类问题。作为金融业务的一个代表,银行一直希望通过新方案和新的应用能够达到在银行实现集中化管理的目的,并且有效地提高整个银行业的业务效率。

由此可见,金融系统集成业务的发展正在经历从简单硬件集成到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的发展阶段。

二、现代金融系统集成服务主要内容

从前文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的金融系统集成服务已经在产品集成的基础上进入到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的时代。而不同的系统集成供应商根据其业务特长为金融行业提供了针对内容各有不同的方案,但其整体趋势都是从产品供货向服务外包的转变。

以当前在银行业较热的智慧银行业务作为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业务的推广,集成了银行原有业务的多个软、硬件系统,将部分银行业务从柜台引到自助服务中,利用对原有自助服务机具的升级、创新,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进行了整合。以IBM公司为建设银行提供的智慧银行解决方案作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建设银行的智慧银行网点,自助VTM机、全息投影、互动大屏等等产品均由不同厂家生产,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系统集成。但是以方案提供商角色出现的IBM将这一系列产品与银行实际业务需求进行整合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为银行实现科技创新应用,增加客户满意度做到了推动,因此获得了银行和客户的共同认可,使得智慧银行这一业务在2014年底发展迅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的金融系统集成业务已经是解决方案的集成。作为服务商,我们需要了解金融行业需求,整合软、硬件资源,将其有机的结合,在银行需要的业务环节上提供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

三、浅谈金融系统集成业务未来发展趋势

在当前行业和科技水平发展的趋势下,笔者认为金融系统集成业务未来发展主要有以下趋势:

(一)以多方合作形成解决方案的集成为主

通过现代金融系统集成业务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做综合服务的方案提供商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金融服务业的一个主要趋势。在为金融行业提供系统硬件产品已经高度成熟的市场中,产品成本已经趋于透明化,利润空间已经不利于服务企业发展,即使在产品上更新换代进行创新,也会在短时间后出现市场相类似产品快速普及的情况。因此,以解决方案为核心,针对客户具体需求,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或者为客户带来可观收益的整体方案服务方式将更加受到客户和市场的欢迎。

同时,在市场竞争中,整合同类企业资源进行方案的搭建将促进不同领域的金融服务企业进行合作,形成联盟形式的团体,团体中的企业各自负责其专业擅长的部分,以合作为客户解决问题,弥补了以往各自负责单一范围,无法从实质上解决客户需求的问题。

由此可见,由不同领域的服务提供商共同合作,向金融业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将成为主体趋势。

(二)科技信息化为主

随着科技水平的高度发展,各种新技术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时间越来越短,这就对未来的金融系统集成带来一定影响。作为金融行业,多数服务需要面向社会,需要有大量的客户资源。以目前建设银行提出的“新一代”系统为例,这就是银行自身从需求利用科技信息化进行业务集成的一个典型代表,该系统涵盖了建行多项业务,实现了整体软、硬件的管理与协调。而作为金融行业的服务商,如何利用新的技术应用为金融客户降低成本也是系统服务商需要考虑的关键。针对银行自身发起的系统集成,如何把握机会,及时将新的科学技术引入到服务中来,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三)集成业务流程外包服务

在近年的金融业发展中,将可控风险的业务进行整体外包已经成为行业趋势,并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也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由此来看,对于金融服务方案的提供者,利用整体的解决方案为金融客户业务的外包提供服务,为客户实现优化自身结构,精简管理流程提供方案将获得更多的客户认可和肯定。

综上所述,现代金融系统集成业务的发展将继续围绕金融行业,在科学技术和业务变更的推动下,走向由不同领域的企业合作,共同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道路。并且将实现金融系统集成与其他金融相关业务互有涉及,逐步融合的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刘享鑫,文炜林,崔文胜,杨建军.城市商业银行如何选择金融业务系统集成商[J].《中国金融电脑》,2003年第2期.

第3篇:自助银行发展趋势范文

一、开拓中间业务,调整收入结构,提升竞争力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是品种少,层次低,业务面积较小,占商业银行收入的比重还非常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商业银行中,其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收入的比重基本都在70%以上。而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中,该项比率却很少有超过20%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力度,不仅要利用好银行的网点优势、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等条件,更要进一步利用银行信誉、信息、技术、人才优势以开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中间业务服务,开发高知识含量、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品种。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下列方面入手:1.扩大传统的结算业务范围。包括开办个人汇款、个人支票业务。通过国际结算加强结售汇,扩大贸易融资、银团贷款、账户服务业务。为吸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可服务上门,在大企业设立资金清算中心等。2.扩大各种业务。将传统的各种代收代付业务进行整合以发挥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空间;开拓委托贷款业务,不参与到交易中去,仅发挥中介作用,规避不良贷款风险;为适应商业银行参与资本市场的趋势,商业银行可重点开发为券商和股民提供资金转账及清算服务的业务。3.开办企业现金管理、个人理财业务。利用银行的金融知识、技术、信息及其他有利条件,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货币资金;开办个人理财业务,从客户需求出发,合理组合投资方式,提高理财产品的高附加值,为客户提供包括证券、保险、银行、房产和个人投资理财等综合性、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新业务。提供如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家庭银行等便利型业务。4.拓展顾问、评估类中间业务。如项目融资中项目收益评估、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融资顾问、企业上市包装、企业并购重组策划等高附加值的服务。5.开发多功能的银行卡产品。根据客户投资和消费的多元化需求,使信用卡成为可存取、可适量透支、可转账、可购物消费、可代收代付的综合卡。6.积极发展担保承诺类业务。如跟单信用证担保,备用信用证担保,对有追索权的债券转让担保,备用贷款额度,循环贷款额度等。7.利用自身人才、信息方面优势,开展各类信息咨询服务。

二、顺应混业趋势,探索银证合作业务创新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是内容和方向上已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中间业务的发展逐渐涉及证券领域等投资银行业务。在混业经营趋势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应当注重探索银证合作业务的创新,同时必须十分注意法律风险的防范,必须在现行政策、法律允许的空间内寻找利润增长点,使得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有所作为。目前商业银行能够以合法的主体资格从事金融债券、政府债券的承销商业务。在股票业务,虽然商业银行无法参与股票的承销商业务,但可以通过银证转帐收取手续费用,通过代收股款来获取认股资金的运作收益。商业银行拥有法定的基金托管人的身份,因此充分发挥这一政策优势,重视发展基金托管业务。此外,《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其资金、信息、人才、理财、机构设置等方面的优势,拓展基金管理业务,获得更多的盈利机会。与其他资本市场主体相比,商业银行拥有着更大的公信力优势,吸引大量的储户将其存款转为基金投资,从而缓解严重的资金沉淀问题,为商业银行内的大量存款提供稳妥可靠的投资渠道,降低将大量存款投向贷款带来的风险,改善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大大提升其参与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三、创新业务,合规经营,严控风险

第4篇:自助银行发展趋势范文

一、依托硬件创新,深化支付环境建设

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及农业的特点,和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持续不断地拓展农村地区的相关金融业务,使贷款程序、和农村的网点布局得到优化。农商银行要积极优化网点布局,统筹网点增设,持续加大乡镇及以下网点布设力度。依托农户家庭、商户和农村社区等,不断加大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安装力度,丰富金融自助服务终端服务功能,满足广大农户小额现金存取、自助缴费、转账、汇款等多种服务需求。积极布放,科学合理做好选址工作。开展市场调研,分析县域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调查服务点运行情况。以乡镇营业网点为基础服务平台,合理分区,丰富功能,不断扩展延伸服务半。针对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但金融服务存在空白的行政村,选择已设立服务点但现有无法满足农村需求、供需矛盾突出的行政村,按照“业务简易、组织简化、成本可控”原则,积极布放VTM(可视柜员机)、ATM(取款机)、CRS(存取款一体机)、农金通、电话POS等自助设备,进一步增加电子机具布放量,增设服务点数量。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实现支付环境“深入”覆盖,实现服务点建设与客户需求相匹配均衡发展,不断优化渠道建设,改善银行卡用卡环境。

二、依托产品创新,加快金融IC卡推广应用

遵循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理念,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为根本出发点进行创新,产品种类从单一走向多元,产品内涵与附加服务从低端走向高端,产品包装从简装走向精装。创新银行卡产品,细分农村客户资源,丰富银行卡产品种类,充分发挥金融IC卡功能强大、安全性高、保密性强的特点,逐步形成增量银行卡以IC卡为主的局面,重点开展与公用事业单位、大企业的合作,开发行业应用功能,扩大金融IC卡行业应用范围,实现其与互联网支付、手机移动支付等??新应用的整合。围绕参与主体、投入产出、市场推广和行业整合,探索建立有效的金融IC卡业务运营模式。

三、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多元化应用

针对居民金融需求与时俱进、客户消费习惯迁徙变化的新形势,农商银行应借助现代化的通信技术,积极探索银行网点与电子渠道的协同服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 增加自动取款机、POS机 , 改善金融服务环境。融合物理网点与虚拟渠道、协调传统业务与新型业务、打通线上与线下支付方式等多项成果。同时,积极拓展手机银行、网点银行、二维码支付等多种电子支付渠道,打造特色统一支付平台,为客户提供一条绿色、便捷、安全的网络支付渠道,使客户体验到交易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服务效率高等特点的互联网金融。大力推广手机支付业务及电子银行产品,充分发挥手机支付在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方面的优势,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产品,引导农村居民逐步认可和主动使用手机支付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普及率。

第5篇:自助银行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断点;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0;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6(05)―0030―08

银行发展、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一些学者认为银行能够更加有效地监督企业、缓解融资后的道德风险、管理各种风险、利用经济的规模效益以及促使企业偿还债务等,因此,以银行融资为代表的间接中介型金融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股票市场能够更加有效地促使投资者对企业进行监督、强化公司治理、管理各种风险、为风险资本投资提供退出机制以及激励投资者对具有高收益但期限较长的项目进行投资等。因此,以股票市场融资为代表的市场型金融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一些持“金融服务观”论点的学者认为通过提供金融服务,不同的金融结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Merton & Bodie,Levine)。在此基础上,La Porta等人提出了“金融法权观”,认为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取决于法律体系。而且,后者有助于促进市场和金融中介的高效运转。林毅夫等人则提出了“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认为只有与按要素禀赋结构的特性所决定的实体经济结构相匹配的金融结构才是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最优金融结构。显然,经济学家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没有形成共识,而实证分析是解决理论争议的有效方法。采用时序列数据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能够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演变。绝大多数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或由金融发展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Luintel & Khan;Chfistopoulos & Tsionas)。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在其样本国家中经济增长系统地导致了金融发展(Demetriades & Hussein;Liang &Teng)。

然而,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实证研究都只是简单地将模型变量看作是非平稳,或差分平稳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是,如果一个变量是分段趋势平稳(segmented―trend―stationary)的,那么传统的单位根检验往往会得出错误的非平稳的统计推断(Perron),这使得建立在变量是差分平稳基础上的“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结论也是错误的”。已有对于中国“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也没有区分变量是有单位根的还是分段趋势平稳的。实际上,大多数的变量经常被认为是差分平稳的。中国经历了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因此其经济和金融变量存在结构变化的可能性很大。Li发现中国的总产出和职工人均总产出等变量都是围绕着多个结构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梁琪和滕建州发现我国1952~2004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等6个总量是服从1个或2个结构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

本文采用考虑结构断点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对我国1991年至2004年间经济增长、银行发展和股市发展的季度指标是具有单位根的非平稳还是围绕着多个结构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进行了检验,并在单位根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分段趋势平稳的模型指标进行了消除趋势的处理,进而采用Near-VAR模型以及脉冲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内容构成为:第一部分对数据来源和模型指标进行了简单的描述;第二部分对模型指标是否具有单位根进行了检验;第三部分在Near-VAR模型框架下并借助于脉冲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消除趋势后的分段趋势平稳模型指标间的各种关系;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一、数据和指标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银行和股市数据的跨期可比性,本文选取了1991年至2004年的季度数据。银行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统计》(IFS);股市数据来自“天相数据库”;总产出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和“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数据库”。在构建指标之前,本文分两步对原始数据进行了调整。首先,我们采用X12方法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了季节调整;其次,我们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l)环比指标对原始数据进行了价格平减。季度CPI环比指标来自样本期内月度CPI环比指标的简均,月度CPI环比指标来自建立在倒推环比法基础上的月度CPI同比指标以及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的月度CPI环比指标。银行发展的度量指标为信贷比率(BCY),是银行机构对其它部门的贷款(IFS田第22d行)与GDP之比。股市发展的度量指标为流动比率(STY),是沪、深两市A股交易额与GDP之比。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LY)为取自然对数之后的实际GDP。由于BCY指标的构建存在存量与流量不匹配的问题,因此我们采用Levine等人的方法在实际计算时进行了修正。通过计算模型指标的基本统计量,我们发现BCY、STY和LY在样本期内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03%、50.50%和10.08%。BCY与LY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697。然而,BCY与LY的增长率之间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267。这与LuintNel & Khan(1999)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意味着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着长期关系。相反,STY与LY之间的相关程度较低,相关系数只有0.3849。

二、模型指标的单位根检验

(一)没有断点的单位根检验对任一指标XT的标准ADF检验可以写成

其中,式(1―A)和式(1―B)分别为只含常数项和既含常数项又含趋势项的单位根检验,Xi,t表示第i个指标在时间t的1阶差分,ei,t是白噪声干扰项,k为依据t-sig方法(Perron,1989)确定的滞后长度。本文将滞后长度的最大值定为8。而且,即使k等于8时的检验统计量是显著的,也不再增加k的长度(Zivot & Andrews;Lumsdaine & Pa-pell)。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健性以及不考

虑和考虑结构断点情况下检验结果的可比性,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所有单位根检验原假设条件下的有限样本精确临界值。即对于没有考虑结构变化情况下有限样本精确临界值的计算,我们首先对每一个指标的一阶差分采用AXi,’气,t进行拟合(Lumsdaine & Pa),其次将拟合的时序列作为数据产生过程随机产生5000个具有相同观测值个数的时序列,然后根据式(1―A)或式(1―B)计算模拟时序列的检验统计量,最后根据检验统计量的实际分布来计算有限样本的精确临界值。

为了保证ADF检验的稳健性,本文还使用其它单位根检验,包括PP检验、DF―GLS检验和ERS检验等对模型指标是否平稳进行了检验。表1给出了上述4种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对于只含常数项的单位根检验,PP检验和DF―GLS检验结果显示除了STY以外,LY和BCY都具有单位根;ERS检验和采用t-sig方法的ADF检验结果显示所有三个指标都是非平稳的。对于包含常数项和趋势项的单位根检验,PP检验给出了相同的结果;DF―GLS检验、ERS检验和采用t-sig方法的ADF检验结果则显示所有三个指标都是非平稳的。鉴于采用t-sig方法的ADF检验具有检验水平稳定和检验功效高的特点(Perron,1989),因此本文倾向于将这种方法的检验结果作为衡量模型指标在没有考虑结构变化时是否具有单位根的标准。

(二)考虑结构变化的单位根检验

在将经济中的结构变化看作是内生,并允许一个结构断点的情况下,我们采用Zivot & Andrews(1992)的模型A和模型C来研究模型指标是否平稳。模型A允许结构断点出现在趋势方程的截距上而模型C允许结构断点同时出现在趋势方程的

其中,DUt(和DTt分别是趋势方程在时间TB上发生均值漂移和趋势漂移时相对应的结构断点虚拟变量,其中DUt=1(t>TB),DTt(t-TB)1(t>朋)。为了找出结构断点,我们在整个样本区间内依次对式(2―A)或式(2―B)进行迭代回归,并选择检验统计量co的绝对值最大时对应的TB作为结构断点出现的时间。有限样本精确临界值的计算方法与在没有考虑结构断点情况下的基本类似,区别在于对每一个拟合的时序列,我们寻找迭代回归中绝对值最大的tαt,然后根据5000个tαt的实际分布来计算有限样本的精确临界值。

如果在单位根检验中忽略可能存在的两个结构断点,就会导致检验功效的下降(Lee &Strazicich)。因此,我们采用考虑两个内生结构断点的模型AA和CC(Lumsdaine & Papell,1997)来检验指标是否平稳。的结构断点的时间约束(TB2>TBl+1)排除了两个结构变化连续发生的可能性。寻找两个结构断点的方法与寻找一个结构断点的方法类似,只是将二维时间格子搜索下的检验统计量tα的绝对值最大时对应的时间TB1和TB2的组合作为结构变化发生的时间。同样,我们采用与一个结构断点情况下类似的方法计算了每一个指标的有限样本精确临界值。

表2给出了四个模型的检验结果。模型A结果显示BCY是分段趋势平稳,而模型C结果显示BCY和SIT均为分段趋势平稳。模型AA结果显示LY和BEY的单位根检验原假设可以在1%的水平上被拒绝,而模型CC的结果显示所有指标的单位限检验原假设全部可以在5%或以上的显著性水平上被拒绝,意味着这些指标是围绕着两个结构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对于我们的研究样本来说,模型指标LY具有随时间增长的趋势,因此允许结构断点出现在趋势方程的斜率上的模型CC的检验结果更适合于LY。对于BCY来说,单位根检验中趋势项的系数均不显著,而模型A和AA都拒绝了原假设,但考虑到如果单位根检验增加了不必要的断点,就会导致高阶模型检验功效的下降(Lumsdaine & Pa-pell;Dolmas等人),因此对于BCY,我们选择模型A的检验结果。同理,对于SIY,我们选择模型C的检验结果。模型CC的检验结果显示LY的两个结构变化分别出现在1993年第4季度和1999年第3季度。模型A结果显示BCY的结构变化与LY的第一个结构变化一样,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发现BCY的这个结构变化是由于同期名义GDP的急剧增加而导致的。模型C的结果显示SIT的结构变化出现在1999年第4季度,与总产出的第二个结构变化发生的时间非常接近。

三、多元Near―VAR模型

模型指标是分段趋势平稳的结论对于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在这一部分,我们对分段趋势平稳的指标进行了消除趋势的处理,进而在多元Near―VAR框架下并借助于脉冲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指标间的各种关系。

其中t表示时间,υ是白噪声误差项,k,p和n是根据迭代的General-to-Specific方法确定的滞后长度。Near-VAR模型允许式(7)中等式右边的解释变量具有不同的滞后长度,这种模型定式方法优于一般的VAR。银行发展和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是否有因果关系检验的原假设分别为b1,jI=0和c1,mI=0;经济增长和股市发展对银行发展是否有因果关系检验的原假设为a2,m2=0和c2,m20;经济增长和银行发展对股市发展是否有因果关系的原假设为a3,j3=0和b3,j3=0。

检验结果(参见表3)显示BEY没有导致LY以及LY没有导致BCY的原假设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被拒绝,意味着BCY与LY之间有着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这说明在样本期内,银行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并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源泉。然而,我们无法拒绝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以及股市发展与银行发展之间的检验原假设,意味着股市发展与后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反映出股市发展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任何促进作用。这说明作为一种直接金融媒介,股市没有能够有效发挥其配置资源、管理风险和强化公司治理等功能。通过股市发展的国际间比较,我们发现截止到2004年末,我国股市的流动性指标虽然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但也已达到30.45%。尽管这一比率低于Rousseau &Wachtel研究中传统上的被认为是以市场为中心金融体系的美国(73.48%)和英国(50.83%),但已接近或高于以银行为中心金融体系的日本(31.99%)和法国(27.25%)。Levine和Bencivenga等人认为流动性强的股票市场能够激励投资者对具有高收益但期

限较长的项目进行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中国股市流动性的增强并没有导致市场效率的提高,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任何促进作用。通过对STY指标分解,

我们进一步发现传导链的断裂可能是导致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的主要因素。一方面,从股市发展的外延来看,我国股市的流通股本相比国际水平来讲仍然较小。另一方面,从股市发展的内涵来看,在样本期内,平均市盈率和平均换手率指标均不稳定,具有投机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流动性强的股票市场容易导致投资者的短期行为并助长投机(Bhide)。

(二)脉冲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

脉冲反应函数主要分析变量在受到冲击后随时间变化的反应。通过脉冲反应曲线我们可以观察一个变量受到自发性干扰后对其自身以及系统中其它变量的影响,也可以观察这个变量对系统中其它变量自发性干扰冲击的反应。图1给出了模型指标在受到冲击后的脉冲反应。结果显示,当三个指标发生自发性干扰时,其自身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除了自身影响以外,LY对来自BCY冲击的反应最为显著,而BCY对来自LY冲击的反应也最为显著。然而,LY和BCY对来自STY冲击的反应最小,脉冲反映曲线表现为几乎与横轴重合的一条直线,而STY对来自LY和BCY冲击的反应也非常弱,这说明STY与LY和BCY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显著的相互关系。为了进一步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预测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可以衡量任一变量的预测方差被其自身和模型系统内其它变量的变动所解释的程度,从而发现这一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表4给出了经济增长、银行发展与股市发展等指标的预测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在多元Near-VAR系统中,首先,导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然后是银行发展;其次,导致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然后是经济增长。这进一步说明了经济增长和银行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再次,导致股市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其自身。经济增长和银行发展对股市发展的影响力度均较弱,但与经济增长相比,银行发展对股市发展的变化有较强的解释力。

四、结 论

本文采用考虑经济中存在结构变化的单位根检验对我国1991年至2004年间经济增长、银行发展和股市发展的季度指标是具有单位根的非平稳还是围绕着多个结构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指标均为围绕着一个或两个结构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在单位根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分段趋势平稳的模型指标进行了消除趋势的处理,进而在多元Near―VAR框架下分析了指标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说明在样本期内银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源泉。然而,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和银行发展之间均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反映出股市发展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任何促进作用。脉冲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进一步发现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指标顺次是其自身和银行发展,对银行发展影响最大的指标顺次是其自身和经济增长,而对股市发展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其自身,经济增长和银行发展都没有对股市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进一步证实了因果关系研究的结论。鉴于本文对模型指标的处理考虑了经济中存在的结构变化,从而保证了上述“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第6篇:自助银行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在全球科技发展全盛的时期,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事物也逐渐发展起来。随着电子商务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肆扩张,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提供具有特色及普及性的服务,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欢迎。互联网金融大大的降低了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并且可以按照客户偏好制定出相应的更加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还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广泛性,打破地理性制约。因此,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和发展正在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展需要面临的威肋与挑战,并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渠道,依托于支付系统、云端计算、社交网络以及App软件等工具,将金融业务依托于互联网之上,实现资金的融通、支付以及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定性分析

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由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以及中间业务组成。近年来,由于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加剧,银行间存贷款利率的竞争业日渐明显,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非传统金融机构发行的高利率金融产品不断冲击着银行的传统业务。在日趋恶劣的传统金融市场受到不断打压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进入市场无疑使得原本饱经沧桑的传统商业银行雪上加霜。下面,我们分别就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资产项,负债项的影响进行逐一分析。

1. 资产项业务所受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资产项业务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融资类业务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分流,主要表现在对贷款客户的资质要求,审核程序和业务发展要求等方面相对宽松很多。

商业银行贷款流程要比网络融贷平台的程序复杂的多。商业银行的贷款流程可以分为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银行专门的团队处理,并且都伴随着严格的审核机制。而网络贷款程序相对则简单很多,无论是P2P借贷还是众筹平台,通常资金申请人只需要在网络注册填写贷款申请单,网络金融公司提供风险控制和审批服务,在双方或者多方都同意的情况下,贷款或者众筹服务即可生效。贷款环境的宽松促进了部分本应从银行申请的贷款业务流向了网络。

2. 负债项业务所受影响

对银行存款会形成冲击的互联网业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结算,互联网融资,第三方理财产品销售平台以及余额宝类理财产品。以当下最热门理财产品之一的余额宝为例,其本质是T+0类货币基金。由于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的限制,其现金管理业务只能提供给五万元以上的个人存款客户和企业大额活期存款,资金量较小的个人客户便被拒之门外。这些客户多为收入较低,年龄层较年轻的客户,该客户群对网络的熟练运用程度也相对较高。故而,社会上大量小额散户资金便流入了余额宝类账户。

网络投资平台的固定货币基金收益率均远大于商业银行活期利率,甚至大于定期三年利率,在拥有高收益的同时,余额宝类网络投资产品还具备了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高流动性,在网络平台上的资金还可随时进行购物,缴费,转账,购买理财基金等。银行的资金存储机构传统垄断优势无疑在逐渐被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削弱。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定量分析

经过之前的理论分析得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都施加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本章选取在中国商业银行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工商银行着重分析,用实际数据说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状况的实际影响。

1. 商业银行盈利状况趋势对比

本文选取了工商银行年财务报表中绘制的个人活期存款余额,公司类贷款,净利息收入以及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数据进行增长量趋势分析,分别对应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项,负债项,盈利项以及第三方业务项的影响。

个人活期存款余额增长趋势呈抛物线型,从2007年至2010年间稳步增长,在2010年达到顶峰26.38%后,开始有较明显的下滑趋势,尤其是在2013年余额宝,存贷宝等互联网T+0货币基金推出之后。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活期存款的确是有一定程度的冲击。

公司类贷款余额增长趋势中可以看出,互联网借贷融资平台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有影响,但影响相对较小,由于个人网贷平台和商业银行的客户几乎不会产生交集,其互补关系大于竞争关系。

净利息收入增长趋势则是反应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程度并不大。随着利率管制的进一步增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冲击将逐渐趋于平稳。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趋势图所显示的是一个惊人的下落趋势,事实表明,互联网金融利用其极高的便利性抢占了几乎所有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空间,商业银行在第三方业务的发展上前景堪忧。

综合看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来自于中间业务的抢占,而对于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则是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下面将具体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中间业务的冲击程度。

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状况分析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其财务报表上主要显示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传统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三条业务线:一是理财产品的销售;二是基金,信托以及保险等金融衍生产品的销售;三是银行卡业务。以工商银行为例,具体各项业务占比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占总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最高的项目依次为银行卡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结算、清算和现金管理业务,其占比都在20%以上;占比在10%左右的业务为银行的理财业务,包括个人理财和对公理财;剩下的资产托管,担保及承诺和收付及委托等业务则占比不足5%。因此,互联网平台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主要源自于前两部分,网络通过对这些业务的分流从而完成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

(三)总结

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项中都受到了互联网金融或多或少的影响,虽然中间业务所受影响程度最为严重,但是资产项和负债项的潜在受影响程度不容忽视,其客户群体的流失和业务种类的局限都是影响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技术的进入进行全面改革将是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

三、商业银行采取的应对策略

面对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的冲击,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政策,借此机遇进行全面的改革。商业银行在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经营理念,寻求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的发展模式,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为银行自身的基本优势,从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一)全面认识网络技术带来的新金融时代

商业银行应给予日益加快的网络化金融市场高度的重视,在互联网金融还未完全取得商业银行运营执照之前完成转型。短期看来,虽然互联网金融进入市场后发展迅速,但是其资产规模,市场占有率方面还仍不足以与商业银行相抗衡,短期内还不会对商业银行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是,商业银行不应忽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潜在冲击,在其盈利方式、经营模式等方面需要仔细研究,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察觉金融市场的转变进程,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迎接挑战。

(二)改变传统业务操作模式

对于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业务模式转变机遇,银行可以将大量相对简单业务由线下转为线上操作,在给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节省了银行自身的人力物力,可以大范围提高银行业务处理效率。在银行客户选择方面,伴随着中国社会中产阶级人数增加,社会闲散资金量也在进一步扩大,银行面对积少成多的业务量应提高重视,增加对于小微企业和中小个人客户的金融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找到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

(三)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构建信息化银行

商业银行需借助新兴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商业银行不断进行互联网化发展探索和创新,发挥自身资金雄厚、风控完善、信誉度高等优势,从流程、数据、平台和产品等层面系统推进信息化银行建设,从而构建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重视客户体验。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来设计金融产品,优化业务流程以及改善金融服务,充分运用网站、 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信息平台,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主动营销从而满足客户需求。

重视数据挖掘。构建数据仓库,对数据做深层次,多维度的分析,发挥数据在战略决策,客户营销,业务运营等方面的导向作用,提升管理水平。

四、结论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劣势在近年来已经逐步体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客户,尤其是年轻客户,都在逐步转投互联网金融的怀抱。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给银行的各个业务层面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尤其是在中间业务方面,受到了互联网金融强大的冲击,使其第三方收入增长量大幅度减少,因此,商业银行向网络银行借此契机向互联网时代转型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商业银行应运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线上业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发展银行自营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打造迎合用户需求的高端金融服务。于此同时,也应加强与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创造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美好未来。

第7篇:自助银行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国际化 区位优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进,各国银行业纷纷取消法律限制。银行业跨国并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加速了资本流动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促进了国际金融一体化发展,展示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我国银行业必须实施国际化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

银行业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内在压力

根据WTO有关协议,我国银行业承诺将在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享有国民待遇。随着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的限制,入世之后外资银行在华开设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截止2002年9月末,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机构为181家,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为45家,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77.97亿元,其中贷款总额达385亿元。2002年1-7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实现盈利1.84亿元,当月净增长13.58%;外汇业务实现盈利11.19亿美元,当月净增21.43%。目前在华的外资银行办理的出口结算已占内地市场份额的40%。同时,外资银行在华的攻势也越来越犀利, 有以汇丰为代表的全面进攻型和以拳头产品为主要盈利点两种类型。汇丰在中国11个主要城市开设网点后,2002年年底前又推出其网上银行业务,再加上它在试点地区的人民币业务,可以说在汇丰的中国业务表上,几乎包括了所有目前外资银行可以开展的业务。一些没有将落脚点放在全面客户市场争夺的外资银行,则更注重借助其在国际上的品牌优势。2002年11月,获得向中国内地企业提供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许可的摩根大通宣布,其将于2003年初在中国内地的4个城市推出包括资本市场融资、财务顾问、司库服务和现金管理服务等一系列的风险管理金融工具及服务,现在已基本得到了落实。而大华银行除了主要为三资企业服务外,还把帮助中国企业到新加坡上市等作为主要业务。

面对整体势力强、国际业务量大、拥有丰富经验和较高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外资银行如此犀利的攻势,我国银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外来竞争,尤其是在获利丰厚的银行外汇业务市场上,在财力雄厚的高端客户、优质客户的争夺上,以及在大公司、大中城市的金融服务市场份额的占有上形成了巨大压力。为了改变在自己的地盘上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主动“走出去”与外资银行抗衡,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更应如此。

经济开放和国内企业跨国经营︰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外部要求

近20多年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稳健地向前迈进。现实经济的开放要求金融业的开放与之配套和适应,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跨国经营也迫切需要国内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具体来说:

首先,就进出口贸易而言,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对我国银行跨国经营提出要求。据统计,1981-1999年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4%,从1978年的9.8%提高到1999年的36.4%。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跨国银行进行贸易结算或贸易融资,或者需由银行提供金融方面的担保,因此,对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提出了外部要求。其次,利用外资、外债等规模不断增大,也需要银行提供国际性货币兑换、担保等业务。再次,国内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国内银行提供国际金融服务。据统计,截止1998年我国共有5600多家境外投资企业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其中中方投资超过60亿美元,连续两年投资均超过6亿美元,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名牌产品走出国门。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是“天然”的伙伴,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四,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也有了一个飞跃,对银行国际化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已跻身于世界十大工程承包国家之列,而在对外承包工程中,资信评估、担保等都要求有国际影响力的银行担任,因此,对我国银行走出国门,扩大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和提高知名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谋求生存和发展: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内在动力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一个全球的银行业网络已经形成。据英国《银行家》上的资料显示,在1998-1999年度排名前10位的全球大银行中,其海外资产所占比重逐年递增。列居前3位的美国运通银行、英国渣打银行和瑞士银行,其海外资产所占比重分别高达85.5%、76.6%和75.5%。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银行业应顺应潮流,通过国际化来分散风险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首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的集约程度将更趋提高,银行业的裁员问题和机构撤并问题势在必行,而走向国际化则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充生存空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次,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只有积极参与全球银行服务市场的竞争,才能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素质,在全球金融市场“瓜分”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发展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银行业转轨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逐渐增强,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数目也得到较快增长。截止2000年底,中国银行包括行在内,一共拥有559家海外机构;中国工商银行拥有6家海外分行,1家子银行,3家代表处,另外还拥有工商亚洲等海外机构;中国建设银行拥有4家海外分行,4家代表处,此外在香港有2家合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则拥有2家海外分行,3个代表处,1家海外财务公司。

第8篇:自助银行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建议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高潮。本文主要阐述了村镇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意见和建议。

1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2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2、1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3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

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

3、2村镇银行应明确服务对象,坚持走“尤努斯”模式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微型金融,起源于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类似于国外的社区银行。尤努斯模式在孟加拉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的主要业务是为穷人发放小额信贷,帮助穷人脱贫。我国的村镇银行是由金融机构做为主发起人,人员构成也多由发起人指派,这种诞生的模式必定会将发起银行的经营模式带人村镇银行。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90多家村镇银行中,大多数存在着“放大不放小、放富不放贫”的问题,偏离了办行初衷。这种经营模式还易造成单户贷款比例过大,一旦发生风险,将对村镇银行产生巨大的威胁甚至破产。因此,我国的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必须是“三农”、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巩固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体,千万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可以将村镇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区别开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3、3村镇银行应放眼未来,积极提高自身实力

部分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即面临着吸储困难、放贷无门的境地,当年甚至第2年将面临亏损。尽管如此,我国村镇银行应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成立初期,董事会应制定三年的发展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拓展客户上,宣传自身的服务,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其次,应积极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农,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不能简单延续以前大银行的传统做法,而是要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在客户信息的搜集、贷款风险的甄别、抵押担保品的设计、客户沟通方式等细节方面,要进行切实的“转型”。最后,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贷款流程和日常管理中严格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不会陷入坏账泥沼,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4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由于村镇银行个体小、资金实力弱、网点少,在当地的社会名气较低,普通百姓对这类新兴的金融机构比较陌生,往往被当作“个人开的银行”,规模又远不及其他机构,这样的新面孔较难建立起足够的信誉。监管部门应逐步完善结算环境,对村镇银行出台优惠政策,使之尽快加入支付系统、银联系统、个人征信等系统,帮助其完善银行功能,可以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同时,由于我国村镇银行多在贫困地区设立,当地信用环境不完整,缺乏担保机构。当地政府应尽快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建设,营造诚信的氛围,制定对农户的贴息或保险政策;降低农户贷款风险系数;适当时机成立针对农户贷款的担保机构,扩大农户的受益群体。新晨:

参考文献

第9篇:自助银行发展趋势范文

麦肯锡近期题为《银行风险管理的未来》的研究报告,首次分析并描绘出未来十年银行风险管理的六大趋势。报告指出,到2025年,银行风险管理模式需进行彻底变革,其变革程度要比过去十年更加猛烈,如果商业银行不立即行动,做好长期改革准备,在面对新的客户和市场需求时,它们将无所适从。 趋势一:监管广度与深度将持续扩大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公众和政府对银行的种种“失败”已越发不能容忍,“巧”用纳税人的钱来拯救银行的各种策略也在大众的口诛笔伐中无处遁形。麦肯锡报告认为,未来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将发生显著变化。

政府正不断提高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以期制定能同时满足国内和国际的监管标准。政府需要的是全球性的优秀商业银行,而非仅符合国内标准的普通商业银行。同时,政府对非法及有失职业道德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也不断加大。例如,美国政府要求商业银行要与其共同防止金融犯罪行为。

此外,随着大众对商业银行提高客户待遇及遵守职业操守的期待越来越高,有关商业银行对客户服务理念的监管也将出现大幅变化。要知道在过去的150年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银行保护少数有权势地位人群的行为表示不满。 趋势二:用户期望不断变化

麦肯锡报告预计,未来十年,客户期望与科学技术的转变将在银行内部引起大规模变革,并为银行未来发展道路指明方向。到那时,运用高科技手段为用户服务将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即使是年龄超过40岁的客户也将乐于接受这些转变,银行亦能从这部分人群的财产管理中获得丰厚利润。

过去两年里,创新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普遍策略之一,它正影响着这条价值链上的每一环。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几年对财经科技创业企业的投资正显著增加,这使得该类企业开始成为银行未来的直接竞争对手。实际上,财经科技企业并不想成为银行,而是想直接“接管”银行拥有的客户关系,将其纳入自己的价值链。

因此,未来商业银行要想仍保有自己的客户资源,在竞争中不“损兵折将”,就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大功夫。例如,让客户能在任何地点和设备上管理自己的账户,并保证安全性等。 趋势三:前沿数据分析技术助力风险管理

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仅改变了银行用户的需求,还改变着银行风险管理者的管理策略和基本工具,特别是在数据分析方面。麦肯锡报告指出,前沿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将提供更加廉价、快捷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从而支持管理者作出更好的决策。未来十年,三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为银行风险管理带来关键改变――

大数据。时至今日,银行已能接触到大量的客户数据,大数据手段将有助于其得到更利于风险管理的有价值信息。比如,用户支付习惯、消费行为、社交媒体参与度以及网站浏览活动等。

机器学习。在大量的数据集合中,机器学习能识别复杂的非线性数据集合,并生成更精准的风险模型。目前,已有部分银行开始“试水”,用机器学习进行信用卡诈骗探测。

众包。它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即通过网络做产品开发需求调研,以用户真实的使用感受为出发点。 趋势四:附加风险类型的出现

过去20年来,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已有显著提高,但近年来随着其他风险类型,特别是非金融风险的不断出现,使得商业银行在罚金、损害赔偿及法务方面的支出大量增加,这迫使银行开始关注这些类型的风险管理。报告提出,目前主要的非金融风险类型包括――

危机扩散风险。金融和宏观经济的连通性使市场经济、企业和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变得更加脆弱。市场不景气的“气氛”很容易就会扩散至银行并引起银行经营环境的改变。同时,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这种“气氛”还会跨越国界“传染”,成为全球性危机。

模式风险。银行对成熟模式的依赖性,要求风险管理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大量数据和计算机的使用扩大了各种模式的使用范围,然而,一旦模式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决策的失败。一些银行事实上已经尝到了苦头,只是并未公开而已。

黑客攻击。大部分银行已将网络安全置于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这是十分明智的决定,因为黑客攻击导致的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报告认为,未来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银行在上述风险管理方面的成本支出必将随之提高。 趋势五:通过消除偏见获得更好的风险决策

过去的30年中,人们已经在理解人类经济行为及活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认识到,当人类试图理性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其决策往往并不是最优的,这源于人们种种有意或无意识的偏见――有时人们会过度自信,而有时又变得畏首畏尾。

报告认为,如果决策者不能认识到自己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偏见,他很可能要为此付出惨重代价。而未来“去偏见化”(de-biasing)技术手段的使用,将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比如,偏见识别技术,这类技术将首先评估银行决策,重点是那些受制于偏见的决策,然后通过建立的模型在以后的决策中找出可能存在的偏见,并提醒决策者进行修正。 趋势六:竭尽全力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