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精选(九篇)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

第1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关键艺术”的定义是“为了电影营销而建立的单一的、符号化的图像”。它整合了海报、片头字体设计、概念设计、DVD封面、唱片、画册、杂志广告、大型背板、户外广告、游戏封面等等等等所有与电影外宣的图像;对设计师来说,需要综合地考虑电影和相关产品的设计,尤其是那些愈来愈五花八门的电影衍生品,以及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的传播力度。电影衍生品的信息设计的整合可以说是电影更加工业化的转变,也是针对当代传媒的特征所作的调整。总而言之,时至今日,关键艺术已经和电影一样,成为了流行文化和大众记忆的一部分。

然而,这里有诸多的疑问:为什么叫关键艺术,而不是关键设计?这是很有趣的话题,如果谈起,还要从头看。海报的历史可以追朔到1890年法国画家劳特雷特(T0u Louse Lautrec)的一系列戏剧海报设计“Proiectionsartistiques”。早期的海报设计师从画家中分流出来,所以自然而然的是海报早期带有很强的绘画特征,而海报艺术也几乎走完了绘画艺术的所有流派,像古典主义、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派、达达、结构主义、超现实、观念艺术等等等等。早期海报其实是简单的图文经营,关于出品人,导演,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的罗列,这一设计风格甚至持续到20世纪头十年间,包括大名鼎鼎的默片经典《一个国家的诞生》。另外,那个时候的海报大多是可回收的,因为在这个剧院演出结束后,改了时间地点,就在另一家剧院仍可以使用,很环保。

20世纪20年代,随着电影工业的成熟,海报设计师逐渐从画家身份中分野出来。德国平面设计师Heinz Schulz-Neudamm便是最早的一代职业海报设计9币,1927年,他为科幻电影《大都会》设计的海报,带有强烈的现代派绘画的特征(主要是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当年这张海报印刷量过百,但因为年代久远,历经劫难,现今仅存世1张。在2012年的交易中,这唯一的一张《大都会》海报以120万美元的交易纪录创下海报交易史的纪录,而在2005年,HeinzSchulz-Neudamm的原始手稿也以39.8万英镑的高价交易。这张海报被誉为“海报世界的王冠”确实是名至实归,因为它的艺术语言简单明了,有着阳刚的造性,总体上有一种机械风格的美感。插图、排版、字体设计结合的天衣无缝,完整又醒目,所有的元素都坚固地团结为一个整体,和《大都会》的反乌托邦的故事主题唇齿相依;还有,这个城市的几何形状,和女机器人的圆润流畅的线条形成对比,背景和主体层次分明,褐色的色调和黑色也都为海报增添了独特的吸引力。

综合考虑设计和市场

如果不是信息市场越来越细化,海报艺术还会像绘画一样,至少像孪生兄弟一样。但是本质上它们是不一样的。海报的目的是卖票,所以设计的第一要务是吸引观众,进而传递信息。而艺术的交流是主体性的,是为了唤起人们某种情绪,产生某种共鸣和感染力。艺术的目的可以是艺术本身。而设计不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产生了兴趣,进而购买,更进一步(尽管很少品牌有此要求),让观众接受品牌传达的理念。既然让观众产生购买欲是电影海报设计的目的。所以,如果明星是卖点,海报就用明星;如果电影类型是卖点,海报设计就遵循概念设计。

除了海报设计,电影的衍生品都是设计师考虑的对象。画册封面的设计不同于海报设计,设计师要考虑画册背面的故事,因为读者近距离地阅读图像,受到吸引后再翻倒后面,如果故事也有意思,他们就买了。所以画册设计产生效果的过程是:吸引观众――传达信息――观众产生兴趣――(背面)故事吸引观众――传达信息――产生兴趣――购买。注意,观众阅读书会用更多的时间,所以设计师要更持久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还有游戏封面的设计,可以说介于海报和画册之间。既要买图像,又要卖故事和主题。只是唱片比较特殊,人们买唱片是为了耳朵,而不是眼睛。在这儿,音乐在强化电影的品牌,图像设计做到好识别就0k了。

不管是街头海报墙、书架、还是咖啡厅的信息栏,还有网站、杂志广告、单页,今天的平面设计师既要懂传媒,又要懂市场,还要综合各类产品的因素。当然,不要忘了,电影总是有故事的。电影海报也总是靠种种叙事为卖点。接下来,我们就谈谈海报的几种常见的叙事策略。比如:肖像叙事、拼贴群像叙事、单一图像叙事、眼睛的游戏、极简主义风格。

肖像讲故事

在明星主导的电影市场上,这可能是最常用的海报设计套路了,比如说,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Wilhelm DiCaprio)和约翰尼・德普(JohnnyDepp)几乎上所有他们主演的电影的海报。

1991年,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主演了两部电影:《小男孩Tate》和《沉默的羔羊》,两部电影海报都拿她的肖像来设计,但设计效果却有天壤之别。在2006年,美国电影学院评出过去35年最好的100件电影海报中,《沉默的羔羊》海报名列第一。这张海报的背景是黑色的,朱迪.福斯特幽灵般冰冷的外表,和血红的眼睛茫然地盯着观众,似乎暗示着僵尸,似乎在诉说什么;然而一只彩色的飞蛾压迫性地遮盖在她的嘴唇上,使她说不出话来。这个压迫性的符号具有多重的含义,一直是影迷和评论家的最爱,吸引着人们去反复解读电影。其中最为神秘之处在于那只飞蛾,它的背部和骷髅头骨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创意来自萨尔瓦多达利的1951年名作《女人的身体骷髅》,摄影师是Philippe Halsman,在这个摄影名作中,7个女人组成一只骷髅的形状,极具超现实色彩。导演Jonathan Demme把这件摄影带给了海报的设计总监Dazu,于是,他不仅照搬了7个女人组成的头骨(换成了彩色),还找到了哥特式美学的平衡一一暴力、阳刚、病态美和恐怖的融合,这些矛盾的元素奠定了视觉的基调,刺激着我们对死亡的想象力与寒蝉意象。

这张海报不仅讲述了一个故事,也不仅传达了电影的情绪,还提供了一个谜,这个谜邀请观众去参与,来一场智力探险吧!这是最高级的设计策略!

2015年的电影《卡洛》的海报也是肖像叙事的样本,两个女主角,各露半张脸,视线相反,凝视着画面以外,一条水平线将她们分开。这个肖像叙事简洁地讲述一个若即若离的关系,和不同的人生选择,具体发生了什么?留下空间给观众填充吧!

群像拼贴叙事

海报老将比尔.高登(Bill Gold)在1942年创作过《卡萨布兰卡》的海报是这一典范的先声之作。人物肖像的拼贴既是群星荟萃的大片需求,好的、坏的、丑的人物都拼贴在一起,让观众自己想象出一个故事一一最好是个史诗!

这个视觉盛宴的方法被德鲁・斯特赞(Drew Struzan)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可能是在世最出名的海报设计师了,有超过150部电影海报出自他之手,诸如《星球大战》、《银翼杀手》、《回到未来》和《夺宝奇兵》等。他和他的客户们(卢卡斯(George Lucas),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lberg))一起定义了好莱坞电影大片的审美和电影营销的关键艺术。

看!《星球大战7》来了,群像拼贴风格的海报还是大片主流。

眼睛的游戏

1956年,索尔・巴斯(Saul Bass)设计的《金臂人》电影海报风格开始在好莱坞一鸣惊人。要知道,在当年,帅哥美女的大头贴风格是海报主流。此后索尔・巴斯概念性的设计语言开始在电影世界里展露头角。索尔・巴斯与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有着多年的合作,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诸多的电影片头字幕设计,比如《晕眩》、《鸟》、《西北偏北》、《精神病人》等,此外还有诸多标志设计,比如:美国联合航空公司、AT&T等。总之,索尔.巴斯有着全面的平面设计才华,和独特的个人语言,他坚持的设计理念不是信息传达,而是感受传达;所以他的设计往往是在概念上与电影产生着呼应。从60年代开始,他成为一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师之一。

1958年,索尔巴斯为电影《晕眩》设计了一个迷幻和催眠色彩的海报,今天的007电影还时不时向他致敬一下。眩晕是这个电影的片名,也是电影感受的核心。他塑造的空间都是平面的,用强烈的色彩冲突,和运动的动势,指向了螺旋圆形的中心――一种迷乱感从视觉到情绪,逐渐蔓延开来。另外,手工切割的排版和剪纸风格的字体设计,加重了不稳定感。这个设计没有任何多余的成分,让人晕,再坠入一种难以明状的感觉。马丁・斯科塞斯(MartinScorsese)曾说“他(索尔・巴斯)在我眼中一直是一个传奇,他的设计定义了一个时代的电影海报。”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晕眩》的海报设计明显受到欧普艺术(Optic Art)的影响,欧普艺术在1955年诞生,所以,索尔・巴斯可谓是第一代把欧普艺术引入设计的设计师了。

2009年,《月球》的海报设计来自于最近几年来最惹眼的新锐工作室All CityMedia(这家位于伦敦的工作室的代表作是《国王的演讲》、《一代宗师》、《星际穿越》等),这张海报也沿用了欧普艺术的高招,将观众的视线牢牢控制在圆的中心――一个孤独、孤立的克隆人身上。左上角是演员的名字――Sam Rockwell,仔细看,名字下面有无数的拷贝一一克隆人的名字。

通常的太空科幻大片的海报都在强调空间的辽阔和深远,以及科技感,但是《月球》的这张海报是平面的,极简的,图像上还沿续了六七十年代的科幻电影风格。电影的主题是孤独,孤立,疯癫和再生。怎么都是那么与今天的这个喧嚣的环境格格不入,偏偏这种不和谐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它就这么静静地待在信息市场上,像山姆一样,获得了我们的无限关注。真是讽刺,我们关注的原因是:山姆,一个人在离家950000英里外的地方,你看起来惨!

单一图像的叙事

1972年,比尔高登最初为《发条橙》的创意并不被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Kubrick)欣赏,那是一个电影的主角亚历克斯被钉死在十字架电脑的形象。但是库布里克认为这个太有前瞻性了,他希望有一个能和观众贴近的形象一一最好是血和暴力的。

于是,比尔・高登把亚历克斯放在图像中心,并且突出眼睛,暗示他在极端治疗中的忍受。三角构图中的“A”有男主角ALex的含义;另外,简单的黑,白,橙的对比,在一个白色背景下,不仅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是让人感到不安。另外,字体设计,带着粗重投影,―方面呼应着眼睛;另―方面,那些刚硬的线条,还传达出暴力的美感。这也是有史以来最令人难忘的电影的海报之一。

还有,2015年上映的《幻梦墓园》,同样的三角构图,白色背景,却传达了不一样的气氛。

大体量对比的危险感

当设计师托・尼塞尼格(Tony Seiniger)接到《大白鲨》的海报设计项目的时候,他的客户一一也就是斯皮尔伯格,给了他两个要求:1,要非比寻常,人们从未见过的才是最刺激的;2,这个海报必须在3秒钟内讲完一个故事,而人们看完后,马上开车以每小时30英里的速度奔向电院影。

托尼・塞尼格花了半年来设计,但是始终不满意,因为鲨鱼从各个角度看,都太像海豚了,后来他才琢磨到要从下面看鲨鱼,看到了牙齿,就可怕了;于是,他的故事是这样的:大鲨鱼隐藏在深海里,像一个不可阻挡的导弹,一个势单力薄的人从上面游过去。这种卡通化的对比,尽管没有幽默感的存在,也给足了刺激。手绘的字体还特意用了“J”和鱼钩做一个结合。

鲨鱼和人,这种大体量的对比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危险感。这一手法也屡屡被后来的设计师使用,2016年的入围奥斯卡的电影《云中行走》就是一例。

极简主义风格

极简主义风格的艺术和设计诞生于二战之后,在60、70年代大行其道,尤其是美国。抽象、简约的语言风格,使它极具现代感和识别性,被引入流行文化之后,它很快就成为了电影海报的新宠。

享誉世界的波兰海报大师沃尔德曼・斯威兹(Waldemar Swierzy),在他职业生涯的50年里创作了2,500件海报。1973年,波兰版的《午夜牛郎》电影海报成为他的转型期作品,也是波兰售价最高的一件(3.500美元)海报。此后他的创作从手绘感很强的风格转型为融合表现主义和极简主义的,又有波普味道的风格。这张《午夜牛郎》海报,最醒目的是那个滚石风格的嘴唇,简洁粗壮的无衬线字体设计和简洁的剪影肖像形成强烈对比。

当代的极简主义电影海报早将概念艺术的方法融为一炉,经常给人双重含义的解读空间,法国电影《轮胎》的海报设计来自洛杉矶工作室奥利・摩丝(ollyMoss)。暴力和窥视的主题一目了然。红、白、黑的色彩安排也强烈夺目。白色和红色将背景平分为二,图像和文字也疏离开来,信息分布简洁,图文分布简洁,色彩分布简洁。没有种种干扰,观众只能和那只眼睛对视着,解读和想象着电影。

1999年的经典电影《美国丽人》的海报也是极简主义和观念主义结合的范例。对于电影海报来说,《美国丽人》标题字设计足够小了,简直不能更小了,尽管采用了极简约的信息设计,设计师还特意安排一个含蓄的建议(在标题下面)一一“近点看”!这个设计传达出一个特征一一仔细看了,图像之后有文章。这正是概念艺术的手法,也是电影主题要的。图像当然值得一看(电影也一样),让人浮想联翩、蠢蠢欲动,但是真相可不是这样美好!

对于大众文化,邀请观众解读隐喻是一种挑战,也是广告业常用的手段。

字体就是图形

在设计语言中,有一个公示:1+1=2+x,在平面设计的图形置换和图文结合的设计中,这个公式总是不时跳入设计师的脑子中,提示着第3元素的创造。于是,字体和图形结合,即传达信息,又增加趣味,还语带双关地创造着新的意义。索尔・巴斯是把字体和图形结合的方法用在电影海报设计上的先锋。他设计的《西区故事》(1962年)海报就是这样的范例。在1972年,《教父》设计的海报也和电影一样出色,醒目的标题文字“The Godfather”,上方手的把戏和文字结合在一起,不难看出,被玩弄的是“Father[父亲]”,不变的是“The God(神)”,威严的老教父位于标题字的下方,与字体设计呼应,暗示着某种权力关系的合成一一这正是电影讨论的主题。父权、家族、操纵、阴谋――,这里有很多的话可以说,一个设计创造出的复杂又神秘第三元素。

超现实和矛盾空间

从达利和马格丽特(Magritte Rene)的绘画上,我们见识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智慧和乖张,从岗特.兰堡(Gunter Rambow)的海报设计上,又看到了超现实主义的诗意。超现实主义的想象力,总是像闪电一样,瞬间瓦解我们的保守观念,并长久将我们吸引。

对海报设计师来说,这些技巧并不是科幻、魔幻电影的专利,他们可以用来进行心理状况的表达,像《战争之王》,电影的故事,我全忘了,可是这个图像真的记忆犹新,还有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面对道德谴责时候的痛苦,这个图像和片头的字体设计全都表达了。还有1997年的悬疑电影《心理游戏》,电影的惊悚和悬疑与海报如出一辙,而电影并不是科幻类型的。

当然科幻和魔幻题材的电影本身就是拿视觉做卖点,海报设计上使用超现实的画面更是得天独厚。《大鱼老爸》和《盗梦空间》的多款海报都是同样的类型,从视觉上将电影的气质传达出来。

关键艺术?还是关键设计?

电影说到底不是为了生产故事,而是情绪,它邀请观众产生情绪的共鸣。当我们回忆起一个电影,具体的剧情往往已经记不起来了,细节更是随着主观的记忆而不断更改,但是当时看电影的情绪却还在,是快乐?是恼怒?是恐惧?是性冲动?还有电影带来的种种私人的回忆和体验,仍让我们记忆犹新。因为《美国往事》,我甚至记得看电影之前和之后,我和什么人在一起,做了什么。一部电影,给人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一一塔尔科夫斯基称之为“雕刻时光”一一这是艺术的力量!

第2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从平面中的构图角度来看,留白使得画面留有喘息的余地,使得整体更加的协调、调和,减少因构图太满而产生的压抑感。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没有留白的画面中,他所要表达的主题多是关于复杂、紧张感与反叛的。从画面的虚实要求来看,留白充当的就是虚的部分。这个虚的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不重要部分的虚化,或者是对虚化部分外的强调。留白作为平面海报设计中的一个元素,他与表现实体首先是对立的、此消彼长的,实体之外的领域是留白,实体以留白作为背景,实体占据的大小、形状、位置都影响到留白的属性。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相互依存的,有实体的表现才有留白的意义。所以说留白在海报设计中的地位不亚于主体的表现,他同样关系到整张海报的结构布局、意义表现、主题说明等。并且在艺术的表现上,留白代表着更多的能让设计师发挥的、能让读者想象思考的空间,能表现出特定的艺术氛围,传递出设计者的意念,这与海报描述主体相互呼应,也关系到整张海报的思想品味和艺术特征。

2留白在平面海报设计中的作用

留白在平面海报设计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在不同的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一致,以下列举出留白的普遍作用,并且从艺术效果层次上来说,是递进的。

2.1合理的留白符合人的阅读的生理机能

平面海报设计(非装置类)通过人体的生理器官来进行视觉的传达进而促使意义的传递。所以从设计为人类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平面海报设计的最终的作用对象是人的眼睛,为了达到好的信息接收效果,了解和符合人眼阅读的需求已成为设计的一个主要任务。从设计心理学来看,首先人的观看行为是伴随着眼的运动进行的,以此来确保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保证对物象的信息输入,并且对于不同的色彩、明度、造型的物体有不同的反应规律和吸引程度和注意力,但是过度的注意容易加重人的信息加工的负荷,从而导致视觉疲劳。

这在平面海报设计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平面中的不同元素对于人眼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引发人的注意,而无间歇的信息的呈现同样也可能导致了人眼接受信息的疲劳,这同时也影响着信息接收的效果。所以当代的设计师已经意识到了,利用平面传递信息并不是用信息将版面塞满尽多的表现信息,因为信息的多少并不能与接收的效果成正比,更不能保证受众对最重要信息的成功接收。总之,恰当的留白在平面系统中充当着调节空间的角色,拥有呼吸的空间才能让受众更顺畅的得到信息的有效传递。另一方面,知觉作为人的一项基本的感知能力包括“注意”,注意在《艺术心理学》的定义是指主体能够选择部分感觉输入而忽略其他感觉输入的现象。平面中合理的留白明显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易于提取主题信息的环境。

2.2加强虚实对比,营造空间感,突出主题主体

在留白的衬托下,受众更容易认识到画面的主体,用无色来衬有色,用无形来托有形,使得后者更加的突出,更加的集中,而非是主体受到复杂多样或者相似的背景所干扰。主体形象不仅仅是通过对主体本身的形象描绘,而与留白交接而形成的轮廓线也具有很大的提示作用,甚至主体是模糊的、不完整的,但是根据剪影人们还是能准确快速的判断出他来。这在格式塔心理学家中称为“完结效应”,人们会自觉的将残缺的或者简单的形象向着简化的结构(极简律)补足。利用这个特点,设计者常常使用简洁的外轮廓或者经处理以突出所要表达的特点的形象来说明或表达观点和问题。这种在留白的环境下主体更容易被认知的观点已经被认知心理学所承认,而对于怎样的主体和留白的比例更能达到不仅吸引读者注意而且让读者感觉舒适的效果,这就要设计者好好的考究了。追求这种效果的海报是十分常见的,“底”进行纯色的留白处理,自然就突出了“图”在平面中的绝对主导作用。该系列海报的留白设置在突出乐高玩具的同时,由于“底”的纯净也极其容易让读者看到乐高投影的一个变化,不至于使得其主要作用的角色淹没于复杂难辨的背景之中。

2.3增加画面意境,突出气氛意蕴,传递精神情感

很明显,平面海报设计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追求“引起读者注意”的层次,而更进一层的注重于精神层面的某种思想的传递和一种意蕴的营造,这也是对作品的美学意义的丰富。也就是说,除了对准确传递唯一的主题的明显直白的表现外,还有的平面海报所追求的是为观者传递一种精神内涵,例如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品位或是一种信仰追求,这种内容的表达往往是“欲语还休”的境地———要用平面来表达这样一种无实体的精神意境,留白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留白也是平面设计中起了创造高雅格调作用的重要元素,合理的留白运用,极大的提高了平面视觉上的质感享受,在一定程度上留白也是品味的象征。因此,由于对这种目的的追求使得留白在一些具有风格的领域十分常用,在这归纳为:高端的强调简约的(品牌)平面海报;强调某生活哲理与意味的(品牌)平面海报;富有中国韵味的平面海报等。来看看这张亚洲品牌MUJI的品牌海报———蓝天、雪地、一个人、还有品牌名称就构成了海报的所有。大量留白的运用占据了海报的大部分空间,他要告诉人们什么呢?但是他什么都没说啊?是的,什么都没说就是这个品牌所要传递的概念。设计师坚持这个品牌的精神就是“空”,它是一个由每个人自己填入东西的容器———所有人都会对其有不一样的诠释,而不同的诠释都被这个容器所包容。在这个理念的平面表达上,留白为“空”做了最好的演绎,留白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和解读空间。这样的留白也符合了日本民族的审美价值观,宣扬了一种万物皆空的美感。

3小结

综上所述,留白作为平面海报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作用是明显的而又有不同层次之分的。从满足人们的生理上的适应,到客观的达到突出平面主题的目的,再到追求美学上的心理意义层层递进。留白并非是设计师信手拈来的,设计师对于平面结构的把握和对于意境的感知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合适的、恰当的留白才能为平面海报设计增色,满足平面海报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和受众视觉享受并引发心灵思考的双重需要,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对此,设计师首先要把握留白的位置、形状、色彩等特征,留意由此牵一发动全身的表达效果;其次在对物质属性把握的基础上还要把握留白的精神意义,使其起到延伸情感的作用。

第3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电影海报,又称为电影宣传画,是一种主要用于展现电影主要信息的招贴画,被看做是推销和介绍电影的名片,是电影宣传方和海报设计师创意的成果、智慧的结晶。优秀的电影海报应当浓缩电影中的精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久弥新。 自1895年诞生之日起,电影已走过了百年历史。其间,《爵士歌王》使电影跨越了从无声到有声的界限,《浮华世界》使电影迈过了从黑白到彩色的鸿沟。电影海报设计,从大的方面讲,是平面广告设计的一种,从小的方面讲,是大电影工业体系下颇为重要的一环。不仅审美品位对艺术形式的要求千差万别,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海报也处处体现着民族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民族风格,因此,它也充当了不同时期世界各地民族文化的记录者和见证人。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网络冲击和视觉爆炸带来的多重感官刺激,如何去粗取精,在保证高质量视觉传达的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融性,无疑成了电影海报设计中又一国际化新命题。 一、电影海报的平面视觉设计 (一)电影海报的特征与原则 电影海报有着自己独特的制作流程和传播途径。当一部电影摄制完成后,制片方会请影视公司的宣传部门或者广告设计公司根据影片的主题和内容创作电影海报,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设计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可以说,这是通向票房成功的第一步。 首先,从构图的角度看,海报设计的基本方式分为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根据电影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设计师需要灵活掌握各种构图方式和着色技巧,做到有的放矢。具象图形具有亲和感和直观性,在突出故事内容和背景的前提下,以渲染主要人物和情节为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表现形式,易于为大众所接受。 如电影《英雄》就有多款海报问世,内容大多以六位国际巨星为主,不仅利用明星效应吸引了观众眼球,同时人物服饰和美术背景也突出了“武侠”的主题,传达出了悠长的意境,可谓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抽象图形,即将具象的视觉形式从结构形态和物理构成上概括和简化,从而达到传达精神和理念的效果,在表现“意”和“形”的基础上,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不受主体人物和单一主题的束缚,创作者可以在时空表现和视觉设计上大胆突破。 如电影《地心抢险记》的海报设计,就强化了色彩和构图元素,通过色块的简单叠加和构图的极不对称来使主题的表达上升到了哲理思辨的层次,典型的规定情景和特殊的题材类型也给影片海报增色不少,并且有效地激发了观众的共同情感。其次,与其他类别的海报(如年画、日历、写真、商业广告等)相比,电影海报的设计更富情节性和情感性,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同时又要求在最广大的范围内激发起观众的共同情感,因此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再次,由于电影海报自出生之时就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商业的烙印,因此电影海报的设计不仅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自我推销,同时除了提供影片的信息(如片名,主要演员、编剧、导演、摄影、作曲等创作人员姓名,制片厂厂名以及发行公司名等)之外,它还必须调动起摄影、美术、动画等各种视觉元素来呈现出装饰性极强的风格特征。当然,电影海报的表现空间还有很多尚未发掘,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电影海报的功能与分类 电影海报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以视觉媒介的平台为载体,利用形象、构图和色彩直观地介绍出影片的主要信息,铺垫内容,表达主题;(2)以视觉资讯的传播为手段,以散播思想、交流理念为目的,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而达到宣传效应。(3)作为电影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电影艺术的兼容性决定了海报平面设计的交融性和复杂性,这又可以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种类别为广告型,主要用作影院张贴、网站推广、赠送观众、影迷签售等用途,这一类别大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先期宣传为目标;第二种类别为衍生型,即把电影海报视为电影的衍生产品,以盈利为主,宣传为辅,与其他电影周边商品(如纪念衫、明信片、钥匙圈、造型公仔等)一起,一般在影院或者指定商家销售,扩大电影在人群中的知名度,可以作为影迷文化的一种加以考量。 电影海报的分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从各种方面加以区分。从电影种类上看,可以分为故事片海报、戏曲片海报、美术片海报、纪录片海报等;从电影风格上看,可以分为具象形海报和抽象形海报;从印色效果上看,可以分为彩色海报和黑白海报;从发行渠道上看,可以分为根据国外提供的翻印海报和国内自主创作的译制海报。这里只是提供了几种区分海报类别的一般方法,仅供研究。 (三)电影海报的价值与地位 电影海报通过其独特的创作手段和运作方式将文学、美术和广告融为一体,创造出电影本体之外的价值,无疑对电影科技和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电影海报具有宣传价值,这也是“海报”这一纸质媒介作为招贴画的一种天生所具有的商业属性。其次,电影海报具有艺术价值,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不仅是一则广告,更是一件艺术作品,它可以承载人文关怀,如影片《天云山传奇》的海报;展现时代变迁,如影片《我这一辈子》的海报;表达民族热情,如影片《祖国啊,母亲!》的海报。再次,电影海报具有收藏价值。电影海报的收藏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到了八九十年代,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并涌现了许多海报收藏家。在当代西方,一张年代古老、具有纪念意义的电影海报可以拍卖到数千甚至上万美元之多,如影片《木乃伊》《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等。 电影海报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广告媒介;既是造型艺术,又是色彩艺术,是高度凝练的、极具风格化的、兼具商业和艺术双重价值和魅力的大众传播介质。虽然它的发展仅有百余年历史,但凭借其在传递信息和散播意境方面的直观性和实效性,在为电影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逐渐走进了观众的内心世界,成为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如此,不论电影海报是通俗易懂还是意境幽深,都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其丰富的娱乐性和超强的艺术感也使其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广告形式。#p#分页标题#e# 二、中西电影海报的文化差异 民族文化和美学背景的差异决定了电影的海报设计必然带有本民族自身的特质,在中西方电影海报的设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法国电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无论是从绘画借鉴的先锋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还是从小说借鉴的新浪潮与左岸派,都与法国电影的诗意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如电影《碧海蓝天》的海报,设计为蓝色的主体铺满纸张,写意十足,诗情盎然。德国虽然是现代设计的发祥地,但德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忍和刚毅在其电影海报中也有着突出体现,而德国人自身对历史以及人性的反思也渗透到了电影海报中,如电影《大都会》的海报,采用装饰主义手法来营造未来主义的魔幻效果,而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则用表现主义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非现实世界。美国作为世界电影第一大国,不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商业上均取得了极高成就。 进入新好莱坞时期,美国影片所宣扬的主流价值观依然影响着各个国家观众的情绪,这与其说是民族精神的传扬,不如说是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如经典影片《乱世佳人》的海报设计,海报以冲天的鲜红火光为主色调,男女主人公在前景热烈拥抱,眼神中传达出浓浓的爱意,既交代了战争的时代背景,又宣扬了爱的主题,使人看来荡气回肠。 又如影片《阿甘正传》的海报设计,人物虽然只出现了写实性的背面和侧脸,飘零的羽毛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与电影所要阐述的深度内涵和人生哲理相吻合,极具美感。 反观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吸收,兼容并蓄,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在视觉艺术上独具民族特色,有着极强的装饰性和美学价值。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以及“中庸”思想,使得中国电影海报在设计中比较注重平衡性的理念,如影片《海霞》《战上海》的海报设计。其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装饰类图案和带有异域风情的视觉元素也常常成为电影海报设计中的亮点,如影片《五朵金花》《青春祭》《相约在凤尾竹下》的海报设计。再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气韵生动”的意境美,讲究“景有尽而意无穷”,许多海报力求以最简洁的视觉语言传达尽量多的画外之意,如影片《小街》的海报,就用简单的笔墨和留白设计,稍加着色,从构图布置和黑白对比,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后,中国的汉字和书法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是海报上经常出现的传词达意的语言工具,也成为一种带有审美意义的图案,填补了画面之外的描述性空白,成为另一种情感表述的载体。另外,中国电影的海报设计很多也借鉴了中国戏曲的元素,如影片《智取威虎山》的海报设计。可以说,这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借鉴而来的视觉设计方式和表达技巧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中国观众与电影本身的心理距离,使观众在迅速接受海报广告信息的同时,产生了审美和精神上的双重共鸣。 三、结语 纵观电影海报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电影海报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在手绘阶段还是在电脑设计时代,电影海报的视觉设计已经在构图、颜色、摄影和文字方面完成了彻底的蜕变,在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艺术和商业上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作为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电影海报无论是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还是一类艺术作品,都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电影海报设计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要求设计师具备极强的专业技能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由于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只有立足本国实际,汲取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精髓,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改革自身,推陈出新,才能在中西方文化的思想碰撞中,做到完善自我,使我国的电影海报设计既能凸显出本民族文化特征,又能在世界电影海报之林中独领,方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第4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关键词:文字;图形;海报招贴

一直以来,文字在设计中的运用都十分广泛,许多作品都是直接以“文字”的图形形式出现的,设计师总是力图加强文字的视觉形式语言,以不失人情味和哲理性的排版方式,将文字(或字母)打散、重组,夸张文字的图像性来打动观者,并给人一种趣味性的体验。当文字的功能从“叙述”向“表现”提升时,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就会强烈而直白。翻看诸多的海报招贴设计资料,文字在不同设计师的作品中总有不同的诠释。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依靠文字自身的形式与结构,通过适度的扩张或收缩,有意的繁或简、强或弱,使作品独具匠心。二、将文字置于图形的功能,使其在海报招贴中变的生动、醒目。三、将图形与文字有机结合,使字体意象化,将其转化为具有文化表征的图形,使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认同度。随着文化创新的快速发展,海报招贴设计中文字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元素都同时并置在作品中,无论在排版构成还是图形创新方面,都给观者耳目一新之感。

作为承载中华文明底蕴的汉字,在当代海报招贴设计中,也以其本身的抽象构成形式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设计字体的图形化因素等特点,激发了艺术家的灵感――作为一个具有无限可能性的艺术题材,其具像的可读性与非具像的构成性之间妙不可言的意趣,不断被艺术家精彩演绎。从谷文达的“寿”字壁挂,到靳埭强的“汉字解析”,一直到徐冰的“天书”系列等,都是以汉字符号作为创作主体,通过它本题潜能的视觉挖掘,进行多像化、多维度、多元化、多媒体的创作。这无疑是一种文化含量极高的艺术形式与壮丽景观,成为又一种极富表现力与民族性的艺术形式。

海报招贴设计的重点,在于瞬间的传达。在视觉设计中,海报招贴是性质略显特异的一种。海报招贴通常刊登在人群较难触及的地方。如车站灯箱、告示栏等特定区域。一般来说,人们观看海报招贴,或是海报招贴映入人眼中的时间大约在极短的一瞬到两、三分钟,平均只在4到5秒之间,是能用“一瞬间”来形容的极短暂时间。海报中能瞬间被人群接收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换言之,海报招贴所要求的,是能在转瞬间清楚传达内容的方法。为此,我们必须将刊登的信息量减至最少,将不必要的信息删除,而对于保留下来的信息,则必须要排定优先级。此外,文字与视觉画面之间的平衡,以及文字的效果和强调方法,也都因为海报招贴的远近而有所不同。远处的文字,重点在于首要信息的传递,因此,选用单色与背景形成强烈对比,采用描边字或有阴影效果的文字会提高辨识度。而近处较细小的文字,目的在于使观者了解详细的信息,赢处理的简洁明了,不人为设置阅读障碍。

文字的运用还要考虑大众的视觉习惯和心理感受顺序。一般来讲,人们的视线在水平方向上是从左向右流动;在垂直方向上是从上向下流动;大于45度斜度时视线是从上而下流动;小于45度时视线是从下向上流动。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视觉动向。例如:扁体字引导视觉左右运动,长体字引导视觉上下运动,斜体字有向前或向侧面运动的感觉。在编排时,充分认识不同字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善于利用字体在视觉动向上的差异,突出设计的主题,引导观众的视线按主次轻重有序进行。同时从整体上考虑与其他元素的搭配,避免视觉上的冲突。否则会主次不分,很容易引起观者视觉顺序的混乱,破坏应有的效果。

作为一种信息传递载体的符号,无论在何种视觉媒体中,文字和图形都是其两大构成要素。各种字体在完成它自身功能――信息传递过程的同时,还会以其特有的形式美因素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因此,文字设计是提高作品的诉求力、赋予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的构成技术。将文字与图形兼合运用,一直为诸多设计师所青睐。

如图1、图2、图3是由芬兰设计师卡里・碧波通过精心的构思,让文字和图形巧妙的结合,形象生动的传达了主题内容,达到了艺术与使用功能的统一。图1是设计师用仿生图形设计加简练的衬线文构成了形象生动、并具有动感的海报招贴;图2是设计师采用极简约的点线面构成形式,让文字和图形得到很好的结合;图3设计师主要采用的是线的构成,让文字图形化,使文字的魅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三张海报招贴都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文字和图形组合的堪称完美,文字在其中分别扮演着细腻、柔和与粗犷的角色,有画龙点睛的妙处。

海报招贴设计是广告领域中一种最为便捷、最为普遍、最为经济的传播行为。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海报招贴设计最能体现出平面设计的形式特征。它的设计理念、表现手段及技法比其他广告媒介更具典型性。如图4是电影海报设计大师索尔・巴斯为第80届奥斯卡奖官方做的海报,构图简洁明了,海报中简洁的文字点缀提高了作品的诉求力、赋予版面庄重、经典的形式美感;图5《阅后即焚》也是索尔・巴斯所做的作品,作品中大量使用文字构成,留白的使用也给海报增色不少,大面积的文字通过适当的形态调整,使其生动又具有节奏感,粗、细、大、小的变化让画面大气而不失细腻,文字体量色彩的变化使阅读充满乐趣。

由于汉字其“表意”与“象形”的特点,在海报招贴设计中可以引发更丰富、更具延展性的思考。对汉字而言,图形与文字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其最初的形态,图形的感受与文字的意义有或浅显或微妙的视觉联系,通过有效的演变,可以将这种联系巧妙的表达。这不仅会拓宽创意的思路,更能使汉字在招贴设计中具有魅力。如图6、图7中靳埭强先生运用汉字的海报设计,充分运用汉字结构的伸缩性与象形表意的特点,分别对“画”与“山”两个汉字进行创造性的表达,使海报的“意”无穷,赋予了海报这种实用工具极高的艺术性。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纸为媒介的平面设计得到了拓展、延伸,如影像设计、电子读物设计、多媒体设计等都加入平面设计的行列。但无论其如何发展,文字作为集图形、色彩于一身的视觉元素,都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设计师不可回避的话题。它通过内在的“义”和外在的“形”这种独特的方式与人们进行交流,地位尤其重要。文字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赋予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技术,在海报招贴设计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朱国勤.现代招贴艺术史[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2] 臧勇.字体设计[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3] 周小儒.文字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 曹方.现代汉字艺术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第5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关键词] 电影 海报 文字

文字呈文明的衍生,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最有效的信息传递工具,在今天的平面设计中被赋予了文字和图形的双重意义,也就是说,文字除了准确传递信息之外,还作为画面构成的要素之一,承担着重要的审美功能。

电影海报是大众获取电影信息的窗口。同其它海报一样,电影海报一方面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视觉艺术。电影海报中的文字设计是时下吸引大众目光的表现方式。在现代电影海报图文版式编排中,文字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思维模式,除了在字体、大小、色彩上对字体进行变化之外,重要的是将文字作为图形进行创意设计,以达到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

作为画面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必须尽可能的参与到整个设计中来,服从于影片的整体风格特征,配合图形和色彩共同完成电影海报设计,达到宣传和推广电影的目的。

一般来说,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文字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文字笔画的象形

根据电影的不同风格,突出文字设计的个性,突出电影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使整个外形设计和风格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例如电影海报设计常常利用文字的巧妙设计,传递电影所表现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阿拉丁》海报设计中的电影名的设计就颇具民族特色。首写字母“A”被设计成有阿拉伯风情的鞋尖高高向上翘起的形态,而其他字母则采用了统一风格的弧形,和阿拉伯服饰中极具风情的灯笼裤很相似,整个文字生动有趣,也和迪斯尼动画片一贯的幽默、欢快的基n很搭配。

《可可西里》表现藏区题材的电影,它的海报设计将可可西里几千字很巧妙的设计成具有藏文风格的标题,在保持易读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电影的地域特色。

二、文字节奏感的巧妙应用

在电影海报版面编排中,文字的编排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它生动、直观、富于艺术的表现与传达。文字排列的疏密聚散的位置关系,可以表达出感情的因素。例如以科技和未来为主题的电影海报,常常直接利用英文黑体作为画面的主要构成元素,传递出冷漠和快速的时代特征。英文字形本身具有简洁的图形感,其中英文黑体尤为庄重、有力,易读性强,因此常被用来表现这一风格主题。在这类设计中,文字占据画面主要部分,被夸大或缩小。通过文字笔画的放大获得的“面”或者是缩小排列而获得的“线”,成为构成画面的绝好要素。

《我是传奇》的海报设计就是最好的例子。海报用英文字母直接作为画面的背景,表现留给最后一个幸存者冷冰冰的世界。文字有节奏的排列,和黑体的庄严,表达出对现实的警示,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

《黑客帝国》以虚拟世界作为其展开和描述的对象,在它的系列海报设计中,文字被设计成像一串串信息流一样从天而降,在现实世界中构筑起一个以人脑中的信息为主体的虚拟的空间。在这些海报设计中,文字本身的字面意义变得不重要,它仅仅作为信息的一个符合。成为画面组成的一个元素,给人一种虚幻的,是是而非的陌生感。

《27条裙子》的海报设计将文字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传递出影片轻松诙谐的主调。

三、文字和图形的结合

现代绘本文字除了参与到画面的形式构成之外,也扮演着构成画面意境之美的重要角色。文字和图形组合共同传达信息,延伸了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文字与图形的配置,不是简单的,平淡的组合关系,而是更具有积极的参与性和创意表现性,与图形达成最佳配置关系来共同表现思想及情感。

《花木兰》电影海报之一是采用剧中男主角将军李翔作为主要形象,借用了中国古代绣像画的形式,在肖像旁用署上“李翔”二字,同时在文字的框以传统印章的图形,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既符合了电影以中国传统题材为故事蓝本的特征,同时也为画面构成增添丁情趣。

反映亨利八世对英国的统治以及他带有传奇色彩的婚姻生活为题材的《都铎王朝》的海报设计,在“THE”和“TUDORS”之间添加了一个由三个“L”字母组成的十字形图形,既象征权利的剑又象征基督教的十字架,为整个故事的展开奠定了王权和宗教的主调。

四、手写体增加画面的装饰性

强烈的书法风格往往会削弱文字本身要传达的信息,因此,一般情况下手写体都是作为装饰画面一个部分。字形设计优美,组合巧妙的手写文字能给人愉快、美好的感受。比如,很多反映爱情的电影都喜欢用手写体作为装饰,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中文电影海报设计中,汉字的书法体也经常被运用。汉字本身就是象形的文字,因此相比于拉丁字母的抽象化,汉字更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以汉字为表现主体的书法艺术集中了中国传统精神的精髓,因此而成为是现代平面视觉设计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以下反映古代题材的电影中更是必用书法体。比如《赤壁》使用的篆体,《十面埋伏》使用的草书等。为了增加字体的图案感,有的电影海报中的中文还会选择繁体,以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如电影《无极》的海报设计。

五、文字组合的运用

文字在组合时,只有在字的外部形态上具有了鲜明的统一感,才能在视觉传达上保证字体的可认性和注目度,从而清晰准确地表达文字的含义。

电影《蝙蝠侠》以一个干净醒目的字母组合作为海报设计最大亮点。字母变形组成的蝙蝠的外形具有很强烈的说服力。通过文字的图形化创意,传递出电影的个性。

第6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关键词:平面设计;简约;主义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51-2

简约,是国人新造的词语,从“辞海”、“辞源”等典籍中无法找到其解释。“简约”一词,事实上是“简化”在新时代的时尚称呼。“简化”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一是使复杂的变为简单的;二是艺术品的一个特征。即在洞察本质的基础上以聪明的组织手段和节省原则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简化”一词更偏重于过程和动作;而“简约”从字面上理解,“简”是简单、少的意思;“约”有大略、简单、节俭和条约等含义。“约”的使用,使简化又加入了节俭、条约和约束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明确了“简约”在艺术方面的特质。“简约”一词更偏重于形容词,可以更确切地来形容一种艺术方式或设计风格。

一、简约色彩

色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们感知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媒介。我们通过视觉感受各种各样的色彩,并通过主观的判断对所见的色彩进行分析,例如,我们通过天空的色彩来判断天气、通过食物的色彩来判断味道、通过皮肤的色彩来判断健康与否、通过衣服的色彩来判断喜好等等。所以,色彩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事物进行分析的重要指标。同时,色彩也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在设计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一个在色彩上使用正确或者绝妙的设计作品,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而在简约主义的平面设计中,常常会结合色彩的脾性和规律,采用具有创新意识的技术方法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往往起到令人惊奇的效果。

在简约主义的色彩使用中,简单、单一的色彩搭配方案受到了设计师和观者的推崇,因此人们往往选择使用单一的色彩来,或者选择在色环中相邻的二到三种色彩来搭配使用。例如可口可乐的标志色彩――红色,除了在产品包装上使用大量的红色之外,在电视广告、专营店招牌、产品海报、货物运输车的车厢外皮等等跟可口可乐相关的事物中也大量地使用红色,无形中大大地提升了产品辨识度,使得红色成为可口可乐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因此,在现代的商品标志设计中,大部分设计师都采用了简约主义中的单一色彩设计原则,在提高商品辨识度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方便进行再次联想。

二、简约字体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平面设计的进程中字母和汉字的发展起着标志性的作用。纵观我们的现实世界,现如今各种各样的字体无处不在,各类印刷品设计、网络设计以及服装设计是它们的出处。独特的信息传播力量是字体所具有的,如罗伯特・费罗斯所说的:“只要看一眼,就明白是什么。”

随着字体设计不断的发展,在设计中更多变化和创新。事实证明,人们简单的字体更是愿意接受和喜欢的。

简单的字体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和使用,大概大陆把繁体使用为简体也是出于方便而设定的吧。在设计领域,平面设计系的专业课一直都有字体设计,从中我们对简约设计的影响力也是可以感觉得到的。比如,用简约字体对中国美术学院的标志进行设计,把中国的“国”字两边的框架去掉而形成的就是其标志。

三、简约招贴设计

所谓招贴设计跟海报设计是基本相同,招贴跟海报的使用功能和要达到的目的都是广播宣传,只是在方式上略有差别,因此招贴同海报一样,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特定的寓意直接或间接表现出来的符号的集合。

简约主义又叫“稀缺的艺术”,跟我国书法中的“留白”意义相同,因此,要利用简单的形象和鲜明的色彩来进行招贴设计,招贴内容简明扼要,不可繁琐,以达到夺人眼球的目的,同时也能引起观者的进一步联想。具有趣味性、寓意丰富、内容简单,这些都是成功的招贴设计案例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具有了这些特点,才能使得招贴所表达的意思清晰地传递到观者的眼中去。其它方面则需要展示较长时间才能为观众所了解,还可能只是对某一部分的观众。

好的招贴应当把观者当作有智慧的人来加以尊重,给他们一种视觉体验。只要有机会,招贴就应该简短、有力、富于个性地表达它要表达的意念。

招贴是我们视觉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极常见的“符号”,它们改变着我们的环境,述说着我们的时代。即使如此,招贴这种表达方式是国际性的,在所有文化中都能被人理解。

四、结论

简约主义的精髓就是摒弃粗陋、奢华与繁琐,以简约凝练的手法来引领现代生活,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高品质的内涵、恰如其分的表现形式来获取最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徐红.平面设计中的简约主义[J].大舞台,2011,(10):144-145.

[2] 蔡峰.平面设计中的简约主义[J].艺海,2008,(08):120-122.[3] 欧阳丹.浅析现代平面设计中色彩的简约化趋势[J].当代医学,2009,9(1):93-94.

第7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视觉元素是海报设计的基本组成元素,在视觉语言的辅助下人类可以将视觉器官感受到的图形、色彩、文字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内容。要实现这一过程首先要保证海报设计中所具有的视觉元素可以形成特定的主题文化并表现出自然事物的功能特征,在此基础上感受者才可以进一步思考视觉元素所要体现的意义和社会价值。准确的说海报设计只是为感受者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而想要真正获取信息则需要感受者对视觉元素进行思想加工和审美升华,只有在视觉思维和视觉沟通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够令感受者体会到视觉元素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并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

二、图形创意的信息传达

1、视觉思维

视觉思维包含人类的直觉和观察,它是人类心理意识的直观表现形式,可以说艺术的创造正是建立在视觉思维之下的。站在审美的角度分析视觉思维可以将其概括为视觉艺术,图形对人类思维的冲击力最先就是对视觉的冲击。心理学中认为视觉艺术是通过塑造直观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类思维感知与心理过程变化的形式。海报设计中为了更好的向人类传达信息往往会借助图形创意来唤醒感受者的思维意识。在海报中作者只运用了一种表现形式-绳子,整张海报布局简洁、色彩简单而鲜明、所选图形尖锐犀利。经过特意设计的绳子被弯曲成酒瓶的形式悬挂在空荡荡的海报图纸中仔细分析有可以发现酒瓶空余的中心部位与终结人类生命的套锁极其相似。如果说饮酒代表欢愉那么套锁就代表了死亡,欢愉与死亡同在正是海报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幅海报巧妙的把握了人类的心理意识,强烈的惊醒意味很容易在震撼的视觉冲击下警醒。

2、视觉图形的语言思维

视觉语言的形成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方面是视觉能力,所谓的视觉能力是指通过视觉器官接收所见之物然后大脑对此进行思维反馈而令感受者产生生理反应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人类而言属于生理本能,另一方面是指人类的经验积累。海报设计借助图形创意所传达的信息是需要通过人类自己思考、感知才能够获得的,也就是说要理解设计者想要诠释的海报主题人类需要在图像信息的传导过程中调动个人思维来对此进行概括。在海报设计中最为直接的视觉创造就是图形,图形是建立在设计者逻辑结构和主观意识上构成的语言模式。无论是抽象的表达形式还是意象的表达形式都是建立在视觉艺术的基础上形象化的创意活动。设计者的创意灵感同样需要规律化的图形创造模式支撑,可以说视觉图形的语言模式体现的是情感和理智的沟通,视觉形象和思想内涵是图形语言的基本组成成分。

3、图形符号的信息传达

对于海报设计而言图形符号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只有在建立良好视觉沟通的前提下图形符号才能够实现传达信息的使命。想要令具有不同积累经验的广大社会群众对海报设计形成统一的心理认知必须要保证图形符号的简单、易懂。图形符号在传达信息时需要面临形形的群众,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文化修养、语言形式、生活领域等,图形符号是一种不依赖语言的符号,也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通用语言。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图形符号所能起到的作用离不开感受者个人的思考深度和视觉阐述能力。

三、图形创意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1、图形分类

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是海报设计中两种主要的信息传达图形模式。具象图形主要用于商业海报的设计中,顾名思义,具象图形与自然对象本身就极为相似,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一般而言,具象图形是在对自然对象进行加工美化之后形成的,需要客观真实的体现出自然对象的颜色、外形、材质和功能,不需要设计师对自然事物进行过于深刻的内涵阐述。具象图形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更多的是为了向感受者提供一个直接准确的信息平台。随着摄影技术的兴起具象图形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又有了新的开阔。抽象图形重点传达的内容是海报氛围,抽象本身的含义就是抽取,一般而言抽象图像与自然对象的外观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借助抽象图形所表达出来的却是自然对象最本质的内涵。

2、语境设计

即便是完全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出的含义也是完全不同的,创意图形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展现海报核心内容,因此创意图形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形成了特定的视觉文化和语言内涵,在这一过程中语境的设计是连接自然对象与推行创意的关键点。人类对于事物的理解总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考模式,任何图形的选择都需要与其所代表的含义相适应才能够产生特定的语义环境。构成图形语义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无疑应排在首位。如牡丹代表富贵,梅花代表高洁,犬类代表忠诚等,不同图像的选取会引发感受者不同的心理效应。

四、结语

第8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关键词:《设计简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课程思政背景

《设计简报》课程是设计学类本科专业课程,该课程作为平台式的课程,课程理论与知识渗透所有设计类专业教学课程。它主要使学生了解版式设计的应用范畴和目的,研究各类设计画册、海报、作品集等版面中美的形式规律,并且熟练运用WORD、PPT、PS等软件设计制作各类海报、作品集等,在今后的设计中能够根据主题内容创造美观且积极乐观、展现文化自信的版面。

2《设计简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培养目标的改革

2.1.1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研究各类设计画册、海报、作品集等版面中美的形式规律为主要目标,培养严谨的设计思维和良好的审美能力。学会实践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练掌握WORD、PPT、PS等操作软件,设计制作各类海报、专业作品集、画册。掌握设计的基本语言,培养学生对元素的抽象理解及创造的能力。2.1.2思想素养培养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艺术创作观和价值观。通过教师的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进行分组,设置研究性学习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分析学生思想实际和审美趋向的基础上,传授设计师职业操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艺术创作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在教育中传递“美好”价值观的时代诉求。

2.2教学方案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2.2.1课前深挖思政元素,建立素材库教师需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觉悟才能以德服人、以德育人。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学习,通过学习与记录可以整理出思政内容素材库用与课程之中。素材库成立后,可以根据不同课程快速选出与课程匹配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可以分为六大类。第一类: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内涵的元素可以归纳是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由此来体现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价值观内涵的元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包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看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二类:理想信念,包含有3个内涵,分别是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三类: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其中爱国主义内涵是爱祖国、爱同胞、爱祖国文化、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民族精神则包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第四类: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内涵包括思想观念、责任感与使命感、精神状态的改革创新,时代精神则包括价值追求、职业品格、科学精神、英雄情怀。第五类:道德修养,其中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第六类:法治素养,包括法治思维,法律权力。按照分类将相关的案例元素对号入座,形成思政元素素材库。2.2.2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切入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的案例元素需要提前设置到课件之中,可以按课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及思想素养培养目标将思政内容按照技能版式设计的审美能力、软件技能、排版成果制作这3个方向切入。版式设计的审美能力是《设计简报》课程的先行条件,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排版审美能力才能利用制图软件制作出美观且积极乐观、展现文化自信的版面。在版式设计审美能力的阶段也是比较容易融入思政元素,利于树立学生正确思想品德观念的阶段。版式设计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3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版式设计概述,主要内容有版式设计发展和平面构成。给学生分享查找设计素材的网站和书籍,将学生进行分组,构建组员的资料库,在此过程中融入设计师职业素养和团结协作的思政元素,教学生如何做好一名好设计师。平面构成分为点、线、面的概念,可以融入中国汉字字体的美学魅力进行讲解,结合《道德经》《易经》《菩提偈》三大古老哲学中的精粹典著释放汉字的美学魅力,艺术向汉字以及中国哲学致敬,代表作品有中国知名设计师韩家英设计作品《字象乾坤》等。第二、三部分:掌握软件技能和排版成果制作。《设计简报》课程需要学习的软件有WORD、PPT、PS,通过这些软件的操作制作出作品集、画册和海报等。软件操作的课程内容都是按部就班的命令,过程往往会比较的枯燥。这个阶段就需要我们在软件示例或者作业训练的素材上进行一些变化。可以直接将思政内容作为素材,根据各软件的适用方向选取不同的素材进行排版。在设计类专业里,WORD常用于作品的描述,往往字的占比较多,PPT常用于作品分析图或者文本汇报,往往图文并茂。PS常用于单页分析图或者海报的排版。了解了各软件的使用方向后开始选用素材,WORD操作时可以结合报刊的形式进行示范操作,把时事新闻、党建文化等短篇且需要文字进行叙述的内容融入课程操作中。PPT使用于作品集以及画册的展示,在此操作过程中可以选用比较连续、叙事的内容进行融入,例如党史、优秀设计师作品评鉴等。结合这些思政内容提炼出符合主题的PPT背景模板。PS海报排版的操作时更加考验学生对某一内容的提炼,在此需要对排版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可以引起观看者共鸣的符号去设计海报。2.2.3教学形式多样化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容易乏味,降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应该有所创新,注重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教学,做到对《设计简报》课程专业素养的巩固和加强,提前做好各教学环节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在《设计简报》教学课程中,将国内外热点话题,时事政治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加入课程,例如将新冠肺炎疫情防疫过程中逆行的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等英雄的先进事例展现给学生并进行讨论,使学生充分了解他们为了人民牺牲自我的高尚品格,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教学对象是设计学大一的学生,具有宜动不宜静、喜欢活跃的学习氛围等共性特点。因此在教学方案设计时要避免过多的讲枯燥的理论知识。可以多用思政案例图片、视频进行教学辅助,例如讲解感知色彩的时候,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色彩的图片和视频进行观看,以解读敦煌纹样和色彩样式为主题,增强学生弘扬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为学生日后的专业实践设计奠定色彩基础,让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创造出新的时代价值。在上课方式方面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课堂方式。线上教学通过钉钉或者其他平台创建第二课堂,提前把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资料(参考书和教案的电子档)和素材(案例和延伸知识)上传到平台,形成以课程思政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素材资源库。对线下课堂的讲授内容进行直播录制,讲课结束即自动生成回放,方便学生课后查缺补漏。线上平台设置课后习题,单元测试等,可以有效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质量。另外,线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之中,可以结合课程要求和思政内容进行户外教学。例如在讲授PS、WORD排版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体验。民族博物馆内有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和党史文化展示,各类文字图片的展示都离不开排版。通过对各类展示场景排版内容的优缺点分析,让学生对排版设计体验更加深刻,同时也对少数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进行了解,这样的课外教学能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自信和爱国精神等思想教育。2.2.4转化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设计简报》课程教学目的是学会设计制作画册、作品集和海报。这些都是学生以后工作中需要面向市场的产品,在学校学习阶段,课程也是与市场需求相挂钩的。分析学生作品的性质,引入与思政内涵相关的企业实际项目作为课程作业,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定,此类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可以促进课程思政的改革。在《设计简报》课程中,与南宁市领创图文、卡罗教育、三民村艺术工作室、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课程合作,为企业制作招聘海报、考研成绩喜报、艺术作品宣传册、网页展示广告等。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各企业以及企业项目的文化内容,对本行业就业情况有了一定认知,深刻认识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重要性。在制作考研喜报的同时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传播美好、自信自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校企合作以及以赛促学的资源,对《设计简报》课程的思政教学、教学成果转化、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助力。

3结语

《设计简报》课程思政实施以来,课题组探索了体现思政教学理念的教案、素材库及研究报告。通过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使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实现了专业技能培养与思想素养培养的统一结合。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树立自信,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具备良好价值观的中国好设计师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黎书文.课程思政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03).

第9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关键词:简约极致;阿恩海姆;设计审美;极简主义

在阿恩海姆的哲学理念中曾表示,当所存在的现象能够被归到一个共同规律中去时,就代表了一种新的设计艺术风格的形成。在设计不断去陈出新的长河里,简约风格随着人们对审美新的认识,极简风格逐渐出现在各类产品设计中。能够成功地让产品设计其中的成分服从于一个主要的结构规律,这就是成熟的艺术品,也是对一种设计风格通过视觉与思维的桥梁所展现的具体形象。

极简主义也称作最低限度艺术,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最初,它主要通过一些雕塑和绘画作品得以表现。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的作品,例如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等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艺术风格已经逐渐扩散到各个艺术行业中,设计表达手法也愈发多样起来。使作品呈现几何形式是纯粹的,色彩的三原色非常精炼,而最基本的二维形式是空间被压缩,这个起源于抽象主义,但抽象主义中依然存在的形象、空间等元素逐步简化掉,成为了真正的虚无主义。从而排除了能够引起幻觉和想象的一切因素,注重了内在表现力的艺术。在经过了这种近乎极端的简化之后,作品留给观者的只有单纯的视觉和心理刺激。

从一个视觉的角度来说,极简主义设计意味着平静和将思想带回本真。因此,极简绝不是简陋。当设计在由简入繁之后,再次想要由繁入简,必定是一场如何浓缩精华的试炼。带有简约精致风格的产品设计,在感知和视觉上所表现的的不单单是精简的外形,单一的色调,更多的是反映了人的思维通过对物质本源的认识。具有美学哲学性的减化主义是极简风格的设计特征,针对设计对象“量”和“形”的简化是建立在感知、视觉审美的基础上的。提取造型的抽象质感,并以抽象的几何形体和简约原则为基础,使具有含蓄和凝练特典的色彩、材质和形式等表现符号出现,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现提升为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最基本的几何形就是产品的造型精简,以色彩的纯净,饱满的倒角,精准的比例分割,严谨优良的工艺和类似瓷器表面的质感,给人一种哲学上的美感。简单却不简陋,平凡但不普通,精致而不张扬,体现着极简设计中禅宗空灵、优雅的独特气质。同时极简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中的视觉系,推崇的是最洗练的造型、最节俭的材料、最纯洁的表面、以及最简单的结构处理。对产品的重新定位意味着形式的极简,强调精粹以及摒弃繁琐,促进功能的内在协调与产品形式的和谐,体现功能美与目的性的形式美,是一种以品质的设计为侧重点的手段。

我们说设计注重回到生活中,回到原点,追求本质,重新洞察其本质的基础上,审视人们周围的事物,运用思维将抽象理念具象化,并以合理的设计手段,创造出与人关系和谐、美好的、高品质的产品。因而,追求事物本质的设计才是极简主义设计,了解并通过思维重构其艺术成分才是本质需要对事物本源的体现。从形式到精神的提纯也许就是事物的本质,在设计过程中,从一个好的创意开始,应当是不断地融合和增加的设计元素,当作用于广度而非深度的时这种概念的增加,就会造成失去原有的设计意义而增加复杂度的状况。极简主义则以减的手法,进行提炼和抽象对设计元素改造,力图表达丰富的内涵通过用以最简单的方式。就工业造型设计来说,单纯的“少”具体体现为:删繁就简即指“单”,简洁明快的实现产品外形;去除杂质指“纯”,功能精粹突出了产品内在,以简洁的外形与功能相联系。通过思考对本质的理解表达了这个繁入简的过程,产品设计的艺术重构运用简化艺术的手法,一种全新的艺术姿态就展现出来了。

无论是审美功能、主题表现、还是形式语言,极简主义设计要求回归本质,超越复杂,以及细节的摒弃无用,进行新的艺术重构而保留本真纯粹的部分。现代社会满负荷、快节奏,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类导致审美的泛滥就是由消费文化的快速发展所引起,审美疲劳由过多的信息量产生,造成人与物、人与人的疏离。人们向往安宁、自然、简单的生活被纷繁复杂的环境所扰乱,渴望以纯净、简洁来调节心理,这种最本质的精神和生理的需求导致了极简风格的流行。由此可见,那些被精心选择的本质性元素更多的是依赖于简约的美,表面的装饰反而是陪衬。极至简单的设计正在工业产品上所流行,通过寻找意识的核心正是运用思维与本质联系,传达设计物的意义要靠直觉层面,通过艺术重构达到环境、产品、人三者互动的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情感的寄托也有产品的一部分因素,产品对人的心理慰藉的重任和精神关怀更应该承载。人精神层面的需求是通过设计赋予产品对人的价值与意义,那么人的需求则是极简艺术的重构进行的简化,带有人本主义的关怀与在表现事物的本质之外,设计价值的回归也有所体现。

宇宙万事繁复之极,但剖开再剖开,最后得出都是由弦的闭合圈所形成的粒子组成。这个弦的闭合圈都是相同的,只因排布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物质,衍生了万物。所以,在想要现在设计的品牌视觉能跟得上未来的快时展,这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行的是,就是将核心视觉做得至简,然后让它更容易与未来的新鲜元素进行组合,适应新的时代。因能至简,故能至繁。当我们被眼前多元化的图形和繁杂的颜色搅乱到找不到北的时候,不妨选择重新回到最原始的画面,设计初始,也许它像一张白纸,从最本质最原生的状态出发,其实这样足以让它生根发芽,甚至开花,最终能得到意想不到的设计效果。在无数思维的巧合与必定的交汇中,顺应着设计的方向,新的极简主义诞生了。于是,我们在最纯粹的样式中,还原其最基本的东西,这就是新极简主义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631.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中]张贤根.20世纪的西方美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中]张贤根.设计的艺术存在――存在论现象学视域中的设计艺术[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5][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精选范文推荐